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24-05-14

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通用9篇)

篇1: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在当今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素质的培养,关注身体健康的发展,因此在青少年阶段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受益一生的事情。所以针对此种情况,初高中的体育课堂所承载的内容越来越多,对体育课堂的有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通过我当体育老师的经验结合科学的教育理念,在本文中我将要谈谈我对于如何上好初中体育的理解。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因为现今社会的大背景对初中体育课程提出了新要求,我们首先来看看现金我们的初中体育课堂存在哪些不足。在我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调查和平时与同事的交流中我发现: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教的认真,学生学得也认真,但是课堂的效率很低。它表现在以下的一些方面:教师没有整体概念、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没有很好的结合、教学内容的不明确、未能完成预设目标、教学层次的低下等等。这些情况使得学生的学习状态不高,渐渐失去了学习体育课的兴趣,不能自主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影响了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和健康人格的培养。体育课堂本来是学生活力的焕发与个性的张扬,但是在课堂上完全感觉不到学生完成体育项目而获得成功的欢乐。教师和学生实际付出的精力与大的的目标不协调、不对等。因此,如何使我们初中体育教师在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下达到教学的有效性,掌握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我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就如何的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初中体育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是以各种身体练习为主的实践活动,它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塑造学生健康体魄,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体育课程在初中学科的教育中占有自己独特的地位。所以说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重要教育课题。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如何理解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不仅是一种现代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的实践活动,它通过教师遵循教育的教学规律以完成的教学目标,最终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初中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是指体育教师为完成教学大纲达成教学目标,通过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清晰认识,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执行过程。为了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课堂的有效实现,教师应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依据体育新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体育在健康知识、体育技能、活动的理解、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三、如何更好地使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实施

(一)首先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制定计划,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前准备是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基础,在上课前教师应做好备课工作,通过分析教材理解教材,从而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达到心中有谱。教学目标可以指导体育教学和体育学习的更好执行。根据自己的多年经验,我觉得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要求,制定一个具体的范围,而不是一个定量的数字,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弹性化”,也就是教学中常说的“跳起来摘桃子”。而教师在陈述每节课的目标时应准确具体,具有可执行性可测量性。比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这样描述目标:这节课学生要练习的是跳短绳,在下课的时候要达到的目标是学生在30秒钟内能跳30到50次就合格了50次以上为优秀。设置不同的标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我们知道,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为保证课堂有效性的实施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重点放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的形式,才能调动学习的学习兴趣。在此我根据自身实践,建议教师有选择性的采用游戏法教学、比赛法教学、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例如在教学耐力跑时,为克服学生枯燥乏味的心理,可要求跑时的队形多变,采取定向越野,接力跑,比赛跑等方式。这样使学生体验长跑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个体指导,使每个学生经过自身的努力都能达到技术和学习的要求,充分激发学生个体的潜能发现其特长提高其能力。

(三)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山区的学校,开展游泳课的条件就不具备,那么这一体育项目就没有实施的可能了,在贫困的地区体育器材较少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更好的准备学习的内容,理论课就可以多一些。所以为达成国家要求的体育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用性,通过游戏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程导入部分,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本节课有关的游戏活动,为学习的内容做好铺垫。其次,教师教授的过程中结合中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前可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比如可以让男生打篮球,女生踢毽子。

(四)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首先教师应积极建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生打成一片。在初中,学生很容易因为喜欢一个教师而喜欢他的课程。其次,教师要努力保持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灵活运用场地、自己布置器材。另外,教师应转变角色,改进课堂交流的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强化体育课堂教学评价

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而体育课堂的评价内容应对学生的体能、理论知识、体育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应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使学生更好的学习。

四、小结

总之,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教师应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让初中的体育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使学生受益一生。

参考文献

[1]马辉:《浅论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几点认识》,《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2)。[2]吕贤清.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3]张岳.也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22期

篇2: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随着考试制度的变革,体育科考试分数在中考成绩的比重逐渐增大,体育学科的地位也日益上升。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呢?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教师和学生都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各自的教学活动。所以,节约上课时间,让学生能及时进行知识消化,让老师能及时进行课后反思,都需要有效课堂进行支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今教学的一大特色。现在我就多年的体育教育经验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巧妙进行教学设计,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俗话说,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备好一节课。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作为体育教师,首先在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整合教学资源,努力探讨适合学生课堂教学的方式,让课堂教学有效更有趣。由于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进行,教师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物质上、从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学双边活动的目的。例如,在室内体育课堂上,老师要提前设计好教学内容,准备并安排好各种适宜的体育教具,如教案设计,活动工具等,让学生在室内进行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竞技活动,如象棋,围棋等活动。在老师精心准备下,学生能够在自然而有条理的课堂中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室内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利用体育干部进行管理,做好课前准备活动

对学生来说,体育课是一门很休闲很放松的课程,如果下节是体育课,学生一听到下课铃声,便归心似箭地跑向运动场。此时,学生容易兴奋激动,体育干部在队列的管理上有一定难度。同学们只管海阔天空,却忘记了该排队整队了。如果利用体育干部进行提前排队,并进行相应的准备活动,同学们活动了筋骨,活动了肌肉,身体得到舒活,自然运动起来很自如。此时,老师开始上课,就会直接走入正题,节约了教学时间,同学们也能把教学内容反复进行实践训练。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还可以相互训练,相互指导,互相提高。例如,在排球训练这节课堂,体育干部首先提醒同学们带上排球,迅速排好队,进行慢跑3圈,舒筋活骨准备活动训练。同学们活动开了肢体,在垫球的过程中就会手脚自然,身体放松,达到了学习效果。老师也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分别指导纠正。再如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技术,学生之前看过明星投球,因为标准动作与学生“自由式”投篮动作相差甚远,所以学生一般没有学习的兴趣,往往技能教学的效果也不理想。如果我们让学生去学习某个明星球员的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我想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很多。在平时教学中,提倡学生多学习,多练习,体育干部平时要多留意体育动作,引导和组织同学们做好课前准备活动。

三、进行体育活动课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体育课既是一门专业课,又是一门活动课。在课堂的40分钟时间里,远远不够学生的运动活动量。这就要求老师要多利用课外组织进行活动课。在“阳光大课间,幸福体育梦”倡导的同时,大课间是学生体育活动课做有效的形式。在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体育老师要多组织排球、篮球、羽毛球等球类活动锻炼,学生的运动中既提高了身体素质,又增强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初中体育活动课程设置内容必须有弹性,既能指导活动,又能为活动所改变。内容必须是学生感趣的、与学生当前的经验发生联系,教学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逐步扩充学习单元并组织教材,强调打破学科的界限。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活动,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活动课的优点是可以较好地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密切与实际生活活动联系,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弹性大、组织灵活,可以使学生获得即时信息等。通过活动课,学生的活动内容和能力可以及时得到补充和提高,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技巧

俗话说,人不学就落后,学习可以让人提高和改变。体育考试分数的增加,提醒体育教师必须在学习中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达到与时俱进的境界。体育也不是以前单纯的跑一跑,跳一跳,现在的体育考试项目花样繁多,老师们不得不采用高超的教学艺术来进行课堂有效教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不同于基本功,基本功是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所展示的体育项目和队列队形口令能符合体育教科书的要求,在技能和体育理论上要达到的一定标准。它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教与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特定教学行为方式。现代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能驾驭教材和学生的基本功,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促进自己专业更快成长。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师独有的专业技能之一,体育教师必须对篮球、足球、排球、体操、武术、田径等专项技术进行掌握,做到动作示范大方,规范,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当然,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全面发展,是相当困难的,青年教师在接受教师教育时,要形成一专多能,使其让专业技能更上一个台阶。

篇3: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一、掌握课程内容形式, 丰富课程内容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做好备课工作, 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 尤其是教学内容。因为一个严谨细密的体育课程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极好的, 也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掌握好整堂课的节奏和对学生的训练量。但要注意, 教师对于内容的设置必须符合初中生心理以及生理的特点, 使他们爱动、爱玩的天性在紧张的体育训练中得到满足, 从而加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 在整个过程中还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例如: 在初中篮球投篮的教学中, 学生首先要做准备活动, 而教师可将准备活动变为围绕场地运球跑等一些小游戏, 这样会使学生在课程开始就产生浓厚的兴趣, 进而在富有趣味的热身运动后, 教师就可以进入正式的教学了。在紧张的教学过程之后, 教师可利用见习时间来组织学生自由地进行投篮比赛, 并在其间加点小惩罚, 这就可以让学生在紧张之后得到些许放松, 从而让整个课堂气氛呈愉悦状, 这就有利于教师教学的顺利开展。或者, 在教学的最后阶段进行篮球游戏—投篮大比拼, 让学生在放松的同时, 也可以进行训练, 使课堂更加饱满。这样, 教师既充分利用了整节课的时间, 使学生在松紧适宜的课堂中加强对篮球投篮的学习, 又增强了学生的篮球投篮能力, 同时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二、进行实时监控, 把握课堂进程

在体育教学中实行有效教学策略之后, 对于每个学生身体素质的了解是每个体育教师所必备的。了解了之后, 教师可以更清楚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身体训练的极限等, 有助于教师使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以及最合适的训练量来进行体育教学。而在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监控的同时, 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讲解,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明白体育课训练对自己的意义, 促进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到体育学习过程中, 并对自己的体育学习进行评估, 制定适合自身的体育学习计划等。因为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即对不懂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所以教师可以引起学生对于体育方面的质疑, 之后再向教师进行咨询, 并与教师进行互动, 从而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以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例如: 在进行男子1500 米、女子800 米跑步训练过程中, 教师可以在跑步前让学生一起参与测试自己的脉搏每分钟多少下, 然后在进行跑步训练之后, 再次进行脉搏测量。之后, 再由教师进行跑步成绩的个别点评以及讲解脉搏每分钟次数的含义。最后, 让学生去了解自己进行训练后的身体状态, 并对自身进行评估打分, 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等。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时刻明确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 进而贯彻教学理念, 这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 也是落实全面教育的宗旨。在学生进行跑步训练后, 会与教师积极互动, 这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重视教学收益和时间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对于教学收益的理解要正确, 不能简单将“收益”理解成为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最多的课程内容教学。由于体育教学的收益不是单纯在于一节课教师教授了多少内容, 而要看在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的最终效果怎样。因为如果注重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最多的课程内容教学, 很有可能将体育课程带入只有教师作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去, 只由教师指定学生进行多项训练, 而不在意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方法没有重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其内容教授有效化,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同时, 教师也要不断反思并改革课程, 使得有效化的课程教学更加完善, 这也是有效教学策略在初中体育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

例如: 在多种投掷项目的学习中, 教师要在课程进行的同时, 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技术动作要领的情况, 不要一味地追求加快课堂进程, 而要多对学生进行指导, 促进学生对于技术动作要领的学习, 这样可以更好地去达到教学目标。而且, 要在课堂结束时点评整节课的效果如何。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把握好时间, 不要在简单动作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从而把时间都留在重点难点的动作上去, 这才会使得教学收益最大化。

篇4: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34-01

目前,初中的体育课程教学也在不断融入各种各样新的教学理念,有效地促进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对于急切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来说,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初中女生几乎对体育不感兴趣,这对初中体育教育的成果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方案,让中学生能够找到自身的不足,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地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只有不断地对高中体育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激发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一、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效率的有效教学策略

1、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首先,中学在招聘体育教师的时候就应该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招聘,切不能让没有能力没有资历没有能力的人进来鱼龙混杂,影响教育质量。其次,学校应该定期对体育老师进行培训,培训他们专业的知识和技巧,培训他们关于体育课程的创新的教学模式,让老师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育的改革工作当中去。但是,最重要的是中学要定期对老师进行审查考核,鼓励激励老师能够不断对体育课程进行学习研究,以提升老师的专业水平。各个中学校也可以派遣有资历有能力的老师去其他有资历的模范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借鉴人家有优势的方面,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提升自我,并且带领学校的其他老师共同努力对体育课程进行有效改革,从而提高中学的体育教学质量。

2、设置小组兴趣活动

在体育课堂上,老师应该适当的设置小组兴趣活动,而且尽可能的设置一些中学适于参加的活动,特别是应该考虑到女生的需求,一般来说女生更加缺乏体育锻炼。因此,在兴趣活动中,老师可以多加关注女生,设置符合他们的体育活动,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加全面的让学生得到锻炼,不仅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活动,而且又可以通过活动中团结互助而增加与同学间的友谊,促进男女同学的交流,这样,中学生就会逐渐喜欢上体育课堂,逐渐提升对体育的兴趣。

例如,在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可以经常性的举办一些体育竞赛,例如,接力赛或者跳绳等小组性的体育活动等,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身体素养将他们进行分组,也可以由学生自行进行分组,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应该严格按照竞赛标准进行评判,然后,在比赛结束之后,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小组的竞赛结果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奖励,例如,可以适当的增加他们的体育学分等。

3、举办运动会

学校可以适当的举办一些运动会,并且有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运动会,并且给学生提出适当的建议,让他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去参加比赛。通过运动会,让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体育的可贵,切身体会到真正的体育精神,这样更加有利于中学热爱上体育这门学科,从而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此外,在开展完运动会以后,学校可以尽可能多的给参加过运动会的人参与奖,这样他们就会认识到学校对参加体育运动的认可,才会更加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育成绩适当的增加运动会的次数,并且,每次举办运动会,学校都应该不断的改变运动会的项目,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参加运动会的兴趣。例如,在举办运动会时,学校可以为女子设置800米、跳高、跳远、跳绳以及1500米等各种项目,而男生可以设置1000米、3000米、沙地跳远以及铅球等更高难度的比赛项目。

4、改变教学观念

学校以及老师都应该改变体育教学观念,在这个竞争激烈,压力山大的社会中,有一个健康的体质非常重要。新时期的课程改革对青少年有了更加鲜明的要求,他们必须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能更好的为祖国作贡献。基于这样的教学环境,体育老师更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适应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从而提升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进中学体育的教育。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于体育课程的不断重视各个学校也已经提高了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许多学校已经开始不断地增加了体育的课程数量,并且也提高了体育教学标准以及考核标准。例如,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已经将中考的体育成绩由原来的20分增加到了现在的50分,并且也增加了更多的体育项目。例如,女子的考核项目增加了800米以及跳高等高难度的项目,而男子的考核项目也增加了1000米以及跳高等。另外,众所周知的是,在体育考核标准改革之前,许多初中学校对于体育教学一直是走马观花,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在进行考试时都不能发到考核标准,因此,许多学校为了使得体育成绩不影响学生的整体成绩,于是他们开始利用自己的權利来徇私舞弊,买通监考老师。而近几年来,我国相关教育部门不断提高对于体育考试的监督力度,从而不断的减少了这种现象发生的概率。

二、结束语

总之,中学的体育课程的创新改革教学是中学教学中的重要成分之一,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做好教学改革的工作,结合时代发展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有效地提高中学女生体育的教学质量。因此,在中学女生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直视一切挑战,并乐观对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确保中学体育课程构建教学的师资质量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更大的兴趣,以加强他们的身心健康。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必备,它是我们在新时期发展的要求下所提出来的,他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都至关重要,需要受到所有人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马 辉.《浅论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几点认识》,《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2).

篇5: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老师如何开展有意义的和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策略,使教师转变思维,努力使他们在基础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充分预设,提高体育教学准备工作有效性

进入新课改以来,“无法预设的精彩”——“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的精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更多的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更多的年轻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实际上,教学预设就是过去所说的教学设计。再通俗点讲就是备课。备课就是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过程,同时设计好一份教学方案。以前强调不备课不能进课堂,现在仍然要做到不备好课不进课堂。因为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作出周密的策划。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如果没有教学预设的课堂必定是无法实施有效教学的。因此,我们在课前要从当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育需要出发,突出学生这个主体,从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教学,即强调务实科学的预设。

2.教学必须关注生成。体育课堂教学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师生、生生的交往互动,往会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些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就是必须关注的生成性内容。关注生成,就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把这种生成性内容看作新的教学资源,及时调整教学预设,形成新的教学方案。其实生成的问题原来就存在,以前我们讲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在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师应提高体育教学中的应变能力的问题,换一个角度,换一种说法,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目中有人的问题,都是如何对待学生的问题,都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问题。

二、多元整合,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工作只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能驾驭课堂,把预设变成精彩的呈现,才是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元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l.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节课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是导致体育新课程课堂教学各种形式主义的一个直接原因。因此,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灵魂,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

眼下上体育课,有的教师目标随意性较大,主要有目标不完成和目标转移等情况,学生对教学要求大多数模糊不清,一堂课学下来不知道自己学些什么。

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可以放手去选择一些体育教学内容。面对可供选择的诸多内容,应如何选?选什么?选多少?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以投掷类教学内容为例,为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投掷垒球中的挥臂动作,可以采用掷纸飞机比远、扔纸团、投绳等学习内容;为了提高投掷中的出手速度,则可以选择甩绳、小皮球等轻物对墙对地投掷等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可以采用单、双手抛、投实心球的练习内容。

其次,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实效性。例如,在课的开始准备部分,好多老师都会设计游戏活动,期望通过游戏活动来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身心,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我们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千万不要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内容应该是下面主教材内容的前奏,能紧扣主教材,能为主教材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为整堂课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全国特级教师王仲生老师他在上前滚翻一课时,先让学生做“看天”和“看谁坐得快”的游戏。初看这是两个很普通的游戏,但是联系到后面的前滚翻教学,就觉得这两个游戏不是一般的游戏,这两个游戏中,隐含了完成前滚翻的要领(低头、团身),为下面的前滚翻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这样的游戏内容才真正具有实效性。

最后,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求。在同一水平阶段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也存在着个性差异。在选择教学内容前,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3.激发运动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1)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怎样才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呢?由于班级中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可以有一个弹性的标准和要求。在体育课中运用分层的教学有很好的效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一个动态的分层,每个人都有一个基础层次,同时亦可上升下降,从而起到尝试多个层次,体验多个成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最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满足需要,激发兴趣。

活泼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喜欢上体育课。但是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差,容易受新异刺激的影响,往往具有求新、求异需要——即对体育的内容和形式喜新厌俗。因此,要把教学内容组织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新颖。如让学生做准备活动时,应杜绝单一无味的练习,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创新一些花样,如游戏性比赛、新颖的体操或舞蹈,有条件的还可配上优美的音乐伴奏,更能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使之愉快完成练习。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和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3)倡导竞争,激发兴趣。

学生的特点是争强求胜,渴求表现自己,竞争又是体育的最大魅力所在。所以,在教学中应创设竞争情境,提供竞争机会,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竞赛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如: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的比高、比远、比快、比反应、比质量、比作风等,竞赛结束时,教师必须进行小结和讲评,表扬优胜者,以示鼓励,满足青少年的好胜心理;对于失败的同学则要鼓励他们振作精神,争到再赛的胜利。

4.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难有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中双主体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协调和共同发展。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

1.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如教学耐久跑这一内容时,为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每次课都注重在练习场地、距离和练习时间上的改变,跑时的队形可以花样多样新颖。如不同形式的全程追逐跑,重复接力跑,分组对抗等。这样使学生寓耐久跑于兴趣中,使学生感到耐久跑其乐无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练习效果。

2.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四.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强大动力

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更具有活力。那么,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激励? 首先激励要适时。可见激励只在最需要的时候才发挥最大的作用。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表扬能让他再接再厉;当学生面临困境时,表扬如一针强心剂,让他振作起来;当学生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表扬如黑暗中的明灯,让他重燃希望。

其次激励要适度。把握好表扬的分寸,表扬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同时也是向其他同学树立榜样。表扬要做到言如其实、恰如其分。过轻的表扬让学生失望、泄气;过头的表扬有时让学生产生自满情绪,或者反过来认为你在取笑他。

最后激励要讲策略。激励性评价并不是一味追求肯定,而是提倡否定时应讲究语言艺术,更多地给予鼓励,即寓贬褒,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我们老师一味追求讲“好听的话”,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很难确定听惯了“好听的话”的孩子,会怎样应对挫折,怎样明辨是非、认识自我。指出学生不足时,要采用委婉、幽默的措辞加以表达,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使教学评价的调控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五.自觉反思,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课堂教学监控行为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向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教师自觉形成教学内省力的一种方式。教学监控行为应该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仅仅是在教学活动之后的一个教学反思。

对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活动,应从自我评价、问题反思、教学重建三个方面来入手,建立有效的教师反思机制,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同时,根据教学情况适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

篇6: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体育课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门十分喜欢的课程,但实质上并不是如表面上的光鲜,他们喜欢的是体育课上的自由活动,也就是爱玩什么,玩什么;爱干什么,干什么。他们不想要教师的组织与干预,甚至不想学习教师教授的内容,这样就需要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真正了解小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种现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经过教学实践与探索,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通过研究与实践提出几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研究与策略 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老师如何开展有意义和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策略,使教师转变思维,努力使他们在基础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充分预设,提高体育教学准备工作

进入新课改以来,“无法预设的精彩”——“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的精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更多的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更多的年轻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预设的有效性。

实际上,教学预设就是过去所说的教学设计。也就是备课。备课就是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过程,同时设计好一份教学方案。以前强调不备课不能进课堂,现在仍然要做到不备好课不进课堂。因为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作出周密的策划。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如果没有教学预设的课堂必定是无法实施有效教学的。因此,我们在课前要从当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育需要出发,突出学生这个主体,从小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教学。

2.教学必须关注生成。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师生、生生的交往互动,往往会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些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就是必须关注的生成性内容。关注生成,就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把这种生成性内容看作新的教学资源,及时调整教学预设,形成新的教学方案。其实生成的问题原来就存在,以前我们讲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在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师应提高体育教学中的应变能力的问题,换一个角度,换一种说法,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目中有人的问题,都是如何对待学生的问题,都是如何充分发挥小学生主体作用的问题。

二、多元整合,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体育教师对各种体育教学方法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谈不上选择的。了解体育教学方法不能只了解动作技能形成的方法,还应该了解体育知识传授的方法、发展个性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锻炼身体的方法等。只有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各种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才能根据体育教学的不同要求选择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方法。因此,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时,应在对体育教学方法全面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根据体育教学的不同情况,从中选择那些最能发挥其独特性能的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吃透教材,通过目标引领内容

教材分析具体细致是个前提,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清晰也很重要。教学中教师除了对整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清晰外,对每一个环节的小目标也要清晰。在教学环节的每一步都要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怎样才能达到我预设的目标?”也就是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架桥设阶,以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开发学生的潜能。只有围绕目标,环环相扣,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求。在选择教学内容前,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小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同一个内容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首先,教学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如教学快速跑这一内容时,为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跑时的方法可以采用新颖花样多的形式。其次,要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小学生是“教学之本”。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演示法等。

4.注重激发运动兴趣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小学生进行兴趣浓厚的活动,再苦再累也不能把他们拒之门外,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再愉快的活动也会让他们觉得乏味,只有激发和保持小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和学习和锻炼。

三、合理选用场地器材是生成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前奏 合理布置场地和使用器材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它不仅能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小学生的练习欲望,促进小学生学习。但是,一堂课要用什么场地、器材?用多少?怎么用? 1.因地制宜,因材设计

教材是场地设计的依据。因此,在设计场地时,一定要根据课的任务、内容、教法的需要,设计不同形式的场地。但设计的场地必须具有实用性、高效性,能真正为教学服务。

2.一物多用,一用到底

体育器材是体育教学的要素之一,是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的必备条件。同时,器材的数量、质量及功能又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合理使用器材,提高器材的使用率,努力做到“一物多用,一用到底”。同时,器材的摆放应考虑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拿到所需要的器材。

3.认真检查,保证安全

为保证课的顺利实施,课前我们必须要检查场地器材是否完好、安全,器材数量是否充足,保证教学的安全、有序。

四、注重评价方法与语言艺术

课堂学习中,不是每一个小学生在整堂课都能够畅通无阻的,因此在课的进行阶段和课的结束阶段,都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及时提出学生练习中动作的优缺点。要时常以“表扬式”的评价来激励学生,让其树立信心,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对动作讲解时语言要生动、形象,如:“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手臂动作就像鸭子伸脖子。蹲踞式起跑“各就位”时像紧压的弹簧;“预备”时像拉满的弓;“鸣枪”时像离弦之箭等。这类形象的语言只要运用的恰当,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教学环境开阔,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所以要求体育老师不仅要用适当的模仿动作和富于表情的手势进行教学,同时还要用充满活力、铿锵有力的语言艺术去感染、鼓励、吸引小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和锻炼,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质健康,要使教学的生命得以延续、得以扩展,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构建,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学生发展需要为着眼点,创设充满生机、充满创造的课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有效教学的理念》,中国教育报2004-5-25日第6版 2.刘小红、李军兰:《体育教学目标设置的四种策略》,中国学校体育。

3.章永生:《教学心理学》,河北出版社。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7: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发布:高玉贤

时间:2011-1-14 20:37:23 来源:宁夏教研网

点击:

1370 讨论: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执笔人: 石嘴山市师资培训中心 高玉贤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新课程改革后的《思想品德》新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学新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必须将学生的课本理论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将现实生活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但深入课堂的教学实践,我们惊喜于课堂诸多变化的同时也深感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所在。一是从教的角度看,教学内容无序,逻辑思路不清;课堂活动有余,生成不足;教学平面化,重点不突出等问题依然存在;二是从评价的方式来看,宁夏的中考思想品德学科的考试形式从闭卷到半开卷再到开卷,已从强调掌握知识转变为凸显思想性、增强实践性和开放性,再现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但近两年石嘴山全市考试成绩调研表明,总分70分,学生平均分约为46分,分数整体维持一个水平,教学效果不明显,总体成绩提升不大,并且学生层次水平差别明显,究其原因,可能是学生思想不重视;也可能是学生提取信息、运用知识迁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学科素养欠缺,这也必然影响高中阶段的政治课学习。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深感从理性的角度和事实出发,对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有效教学问题进行探讨实属必要。

(二)本课题研究思路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研究拟在观察思品课堂教师教学行为、学生课堂表现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师生互动低效等原因,找寻相应的策略,彰显思想品德学科的育人价值,提高教学效益。具体而言:

1、通过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的观察,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思品课有效教学的特征,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2、通过探讨思想品德学科特点、教材资源整合和利用,解决教师只“教教材”的问题,引导教师用“用教材教”;转变教师的观念,追求“用活教材”,力促教师将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经验融入到教材的再加工和创造中,避免课堂教学随意、模糊和照本宣科的现象。

3、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策略的研究,探讨在学生主体视域下的教师指导行为策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衔接好初中思品课与高中思政课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理论教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避免空洞的说教导致德育低效。

4、通过对教学评价的分析与探讨,促发教师提升教学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参与课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和发展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基于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评价,再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思品学科教学中有效评价,丰富有效教学理论在具体学科教学方面的研究,也拓展教育评价的理论。

本课题研究,探讨新课程改革深入背景下思品课的有效教学策略,即是对新课程改革成效的检验,又是贯彻“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本研究遵循从点到面,从经验到理论的提升力求为一线教师提供现实指导,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全市思品课教学质量。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崔允漷)有效教学:就是有效实现学生进步和长远发展的教学。(这种发展是基于最近发展区基础上的,如:知识是否从无到有;技能从低到高获得提升;是否喜欢你这堂课,情感态度是否生成了;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这其中最有意义的价值在于学生是否有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策略,它表现为教学者为提高教学效益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行为方式。具体落实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阶段。

四、研究目标及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着力解决课堂教学中较为突出的照搬教材、或过于关注活动忽视学习的问题;通过创设开发课程资源、特别是生活化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师生的有效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质量。

1、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行为现状的调查与反思

2、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3、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过程中师生有效互动策略研究

4、思想品德学科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与分析

五、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研究范围:市二中 市十五中 市七中 市八中 对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思想品德学科教学

六、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课题实施启动以前,学习相关理论、借鉴吸取有益的做法和观点,指导本课题研究。

2.调查法:在课题研究的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了解课堂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及教学效果的达成度,为研究的持续推进提供事实性的依据和参照。

3.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

4.比较法;在课题的推进中通过学生学业成绩的统计与评价分析,印证课题实施的前后效果,比较得失,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七、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构成教学过程的所有成分和师生活动的一切内外部条件是相互关联的,我们要在相互关联中考虑所有教学任务和完成这些任务所可能采取的形式和方法。教学过程最优化不是一种特别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科学地指导教学、合理地组织教学的方法论原则;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任务、现代教学系统特征和具体的教学条件,教师对教学过程作出的目的性非常明确的安排,是教师有意识地、有科学依据地选择的一种最适合于某一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模式。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媒体工具经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提倡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中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3、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认为在学习一种新知识时,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先行组织者引领下,尝试运用其既有的先备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吸收新知识,最后纳入他的认知结构中,成为他自己的知识。并且学生经由接受学习的历程,也并非全是主动的, 要靠教师的教学技巧予以促成。他认为:学习是否有意义,取决于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是否建立了联系;学生认识结构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同化,从而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旧知识也因得到了修饰而获得新的知识。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及预期成果

本课题拟用三年时间完成,即2010年7月——2013年7月,共分为三个阶段: 1.课题准备阶段:(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

组建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观察、反思总结我市目前课堂教学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 学习有效教学及相关教学理论著作、结合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要求,探讨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制定和论证课题实施方案,论证课题价值和可行性,确定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撰写开题报告。

2.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1)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分层,分类指导工作,围绕课题研究内容1,收集原始材料;

(2)围绕课题研究内容2,组织教师学习思品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思品课教材的有效整合和实施策略,归结有效的做法;

(3)围绕课题研究内容3,通过观课、议课、评课活动,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师指导行为的有效性,归结具体流程与做法,上升为理论与实践指导、推广应用。(研究重点)

(4)围绕课题研究内容4,通过课堂的观察、学生的学业成绩等,追踪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验证课题研究的效果。

成果:教材分析与建议;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与反思(课堂实录)、教学论文;学生学业成绩的追踪与统计分析;阶段性总结报告

3.课题总结阶段(2013年1月-6月)

(1)整理课题研究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

(2)深入分析研究,撰写结题报告,汇总课题的研究成果。(3)申请结题,组织课题组成员上公开课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九、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外部条件 有效教学是教学过程的永远的诉求,国内外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既有理论的探讨,也有实践的实施,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翔实的资料和经验借鉴。从我市初中学校来看,正在推进区域课题《开展教学模式的研究、提高教学质量》课题,在学习洋思教学模式中,他们也感受到思品教学中的困惑与不足,迫切需要解决,这些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2、内部条件

该项课题得到石嘴山市师资培训中心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支持。专家指导组: 王少元 祁和平

课题负责人:高玉贤 负责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以及课题组各个阶段的理论学习及教学指导

课题组主要成员:

唐玉红 主持市级规划课题《如何上好政治学科活动课》已结题;曾在07年全国首届思想品德说课活动中获二等奖。负责二中的课堂教学观察、教学指导、教学案例的搜集、学生学业成绩统计;

李东梅 2008、2009、2010连续三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2008年录像课《人生难免有挫折》被评为自治区二等奖;负责十五中的课堂教学观察、教学指导、教学案例的搜集、学生学业成绩统计;

篇8: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体育课堂需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中心,而随着教学观的不断进步我们发现,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应起到引导指正的作用。日常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程度,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初中生心理已经逐步开始走向成熟,处于青春期的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体育课如同军训,对学生进行机械、严格的训练。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符合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同时对于初中生而言起不到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参与程度,并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的锻炼中。

二、体育课堂需增加集体互动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体育课堂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机能,提高学生在各项运动方面的成绩,更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体育课堂与其他学科相比,是更具有集体形式的一门课程,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增加学生的集体互动项目,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帮助。

例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如拔河类的集体游戏。通过集体互动游戏,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正当的竞争合作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进行传统的田径项目训练时,教师也可以将其转换为分组比赛的形式,通过将体育课堂的教学项目与集体互动紧密联系,让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体育课堂需因材施教

初中生可塑性是非常大的,因此在体育课堂中让学生对体育产生热爱会使学生终身受益。以初中体育课为例,除了传统的田径项目,教师还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球类项目。由于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每位学生的优势项目不同,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必让每位学生按照一套教学内容去进行锻炼,可以分小组让学生进行不同项目的体育锻炼。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兴趣中锻炼,并通过体育课堂养成运动的兴趣与爱好,并得以持续下去。

例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整体的基础训练,如长跑、短跑、立定跳等。通过基础训练,教师可以发掘在某个项目有天赋的学生进行专项练习。而在自由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择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等进行练习,再由教师辅以相应的指导,这样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能得到兴趣的培养、技能的提升。

四、体育课堂需合理考核

体育考试是体育课程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常常过于注重考试结果,这让很多学生对体育考核产生了畏惧和抵触心理。对于学生而言,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有一定差异的,每个学生在运动上的天赋也是不同的,因此想要体育课堂有效开展,需要教师合理量化考核,在体育考试中,重过程,轻结果。教师在体育考核中,应将学生日常的出勤、学习的态度、参与的积极性作为重要参考,再结合学生的考试分数进行合理量化。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信心。

相信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集体互动,因材施教,合理考核,一定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为祖国培养出动手能力强、身体素质高的国家栋梁!

参考文献

[1]张兴洪.体育教学有效性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2]王艳超.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3.

篇9: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随着教育教学的课程变革推出了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发现如今初中的体育课程中,教育教学上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所以,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进行不断调查和研究,从而发现教学过程中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比如说,在课堂上,教学者虽然认真授课,学生也同样是认真听讲,但是教学效率相对比较低。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者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没有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个人对学习能力程度不同等造成的。而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进而对学习体育失去兴趣,更有甚者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学生对学习失去了自主性和创造性,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更进一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和自身健康等等。体育课的本质就是彰显学生的活力和个性的场地。但是,在如今的体育课上失去了原有的学习乐趣,对体育项目也产生了逃避的心理。所以,作为教师需以学生为出发点,结合实际来进行探索研究。因此,怎样才能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达到初中体育课的有效开展呢?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笔者进行了如下几点的研究。

一、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体育学科,从其含义上来说,它是一门对身体进行锻炼的学科。体育教学,主要是在实践中进行教育教学。其根本的意义,是为了增强学生自身体质与身体健康的一门学科,进而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初中体育也在教育教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因此,加强初中体育的教学是整体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

二、有效教学的含义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提出了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为了有效地展开初中体育中的教育教学内容,在初中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完善教学目标,进而实现教学的真正意义。经过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分析,为了更进一步地实现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根据现阶段的教育计划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里,选择最优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体育技能学习。

三、初中体育课堂有效实施的方法

1.明确教学目的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教学之前做好课前准备,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制订学习计划和教学目标,这对整节课的教育教学起着重大的作用,为下一步的体育学习奠定了基础。根据实践经验来看,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应根据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制定不同范围,进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打破传统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为确保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教师要根据不同人群和教学内容来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可以是以教学目的为前提的方法,去开展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如以比赛的方式进行教学方式,或者自主联系的方式,或者游戏教学的方法等。

例如:在进行400米耐力跑的时候,可以运用比赛的教学方式,或者接力的方式,再或者变换队形的方式进行教学等等。利用这些方法,既可以让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又可以利用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跑步带来的乐趣,更进一步地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进而让每名学生可以在学习到技能的同时,也达到身体素质的提升,进而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进行热身活动时,适当添加和改变原有的热身方式,开展一些小游戏或者舞蹈。如,在这堂课有立定跳远时,可以开展跳舞的方式进行热身;或者是通过加速跑来练习学生的反映能力等等。

3.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内容

大部分学校体育的设施是不够完善的,导致许多体育项目无法实施。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育教学,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去制订课题,再根据学生身体差异制订相关教学活动。如,男生和女生之间,男生可以去踢足球,女生可以去打排球等等。

4.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关系

经过实践得出,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的效率会很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改变传统交流方式,用朋友的平等身份与学生交流沟通。经过这种转变,能够更好地调节课堂气氛,也能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况。此外,教学者还可以转换角色,把课堂交给学生,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总之,在今后的初中体育课堂中,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开展下一步的教学任务,进而提高初中体育课堂的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上一篇:感恩师爱作文下一篇:祝生日快乐祝福语(6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