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托福口语的一些好方法

2024-05-02

练好托福口语的一些好方法(精选7篇)

篇1:练好托福口语的一些好方法

无基础搞定托福口语:跟读

无基础搞定托福口语,貌似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话题。但是实际上,如果了解一下国内考生的现状的话,就会发现,其实绝大多数的考生都无基础的,只是有的是零上一点点,有的是零下一点点仅此而已。很少有直接沸腾的。没办法,因为中国大陆根本就不重视口语的培训,当然很多时候你都会发现,其实老师的口语也不行,因此,学生的口语也好不到哪去。

因此,当我们几乎都是一张白纸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这里首先要秉承的第一个原则就是:“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

当我们都没看过狮身人面像的尾巴的时候,又怎么告诉别人狮身人面像的尾巴是什么样呢?自然也就更不可能画出一个狮身人面像的尾巴。因此,要想练好口语,首先第一步要知道的就是正确的发音是怎样。

这个时候,其实一个最为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跟读”。我们很多时候总是会产生一个误解,就是认为我们认识这个单词,就自然能够说得好,这样的说法真的是太幼稚了。祝君不见很多地区口音非常浓重,广东人的普通话与北京人的普通话,与内蒙古人的普通话都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要想法音准确,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模仿”,而模仿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跟读”。

现在很多时候,众多考友总是会将“跟读”当作一个练习听力的方法,这真的是南辕北辙了。其实“跟读”是一个最好的练习口语的方法,至于“跟读”对于听力有什么帮助作用的话,最多也就是有辅助作用。为什么说跟读对于听力只是起到了辅助作用呢?道理很简单,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在广东的大学生,可以听懂粤语,但是仍然不会说。

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换句话说,会说一定会听,但是会听不一定会说!因此,如果想练听力,最好还是做听写,因为从能听懂到会说,其实还是要有很长的路要走呢,尤其是我们会发现,口语所需的词汇比听力所需的词汇少很多很多的时候,就更应该知道,“跟读”这事,还是让他去帮助我们解决口语吧。听力问题,最好还是交给听写去解决。

当然,很多考友还会非常疑惑,托福 口语“跟读”到底应该怎样具体操作呢?

首先要做2个准备,1个是实体的准备,1个是心理的准备。

实体的准备,首先要准备一套水平一致的口语教材,而且要求所有内容都要有正确的文本与文本朗读,这里推荐《American Accent Training》,下载地址:www.verycd.com/topics/63576/ 。这是实体的准备,用于模仿。

另一个是心理的准备,如果你听力实力很强的话,就可以不看原稿。如果你听力实力不强的话,就一定要看着原文。这是心理的准备。

1 放一句口语音频

2 将音频暂停

3 将刚才说的那句话进行复述5-10遍,直到自己认为不能更接近原文朗读为止

4 放下一句口语音频

5 将音频暂停

6 将刚才说的那句话进行复述5-10遍,直到自己认为不能更接近原文朗读为止

7 当跟读完10句话之后,将前面的10句话,连起来进行播放

8 将音频暂停

9 将刚才说的那10句话进行复述5-10遍,直到自己认为不能更接近原文朗读为止

10 注意,此处与前面不一样!将刚才播放的10句话再次进行播放5-10遍,同时让自己根据文本跟着口语音频跟着进行朗读5-10遍,直到自己认为不能更接近原文朗读为止

11 再朗读一遍,同时将自己朗读的这10句话,也就是自己已经达到最纯熟的这10句话进行录音。

12 将自己的录音,与口语音频的录音进行对比,将不同点,重新模仿,直到自己满意

13 将自己最满意的音频再次进行录音

14 重复前面的1-13步

15 当跟读完100句之后,再将这100句重新进行播放5-10遍,同时让自己根据文本跟着口语音频跟着进行朗读5-10遍,直到自己认为不能更接近原文朗读为止

16 将自己这100句最完美的朗读进行录音,并且与口语录音进行对比

17 根据口语录音与口语音频的对比,再次修正自己的发音,重新模仿,直到自己满意

18 将这100句进行录音,任务结束。

说实话,看上去有些繁琐,但是只要各位考友真正去实行,就会发现,这对于自己的托福 口语实力的提升是无穷大的!这就解决了最重要的,发音的问题!

托福口语练习跟读方法4步走

我想,大部分考托福的同学们都荒废了口语多年吧。这也是因为没有语言环境嘛,所以我们需要认清现实,练习口语,需要从基础做起。口语的基础是什么呢?那就是语音、语调、语速。而最好的托福口语练习方法,应该就是跟读了。而且跟读可以和上面介绍的听写、精听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具体方法

step1. 对照着文本,将跟读材料详细精听至少三遍,着重留意连读、重读、语调、弱读和缩读(这些语音现象附件里会详细介绍),对于这些地方,要做有嘴型的默读练习

step2. 对照着文本,尝试以相同的节奏跟读听力材料,一开始可能会出现跟不上的情况,但是请尽量跟上,至少在step1中着重注意的一些读音现象一定要跟读上

step3. 不断地跟读跟读跟读,理想情况下平均8遍之后可以跟上材料的语速

step4. 再次对照文本精听材料多遍,对照自己跟读和原音的一些区别,学到的和以后要注意的东西

材料选用

秋雨建议将听写或者精听,和跟读放在一起练习。所以基本上练习材料还是老托听力以及TPO听力段子,学术和生活,这也是托福口语考核的内容,所以两者是相对契合的。当然其他材料也是可以选用的,只是没有这老托听力以及TPO听力段子更合适。

对于跟读,可以提供方法啊内容什么的都比较少,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二字。什么事情一开始总是不容易的,舌头打结,怎么也跟不上听力的节奏,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能不能迎着困难坚持下去。可能练了7、8遍还是跟不上听力材料,但是请别放弃,喝口水怀着信心继续练习,成功就在眼前。

练好托福口语的六个困扰音

1、每天的发音练习必不可少——至少坚持一个月。大家要记住:语音方面,如果不是糟糕的不可救药的话,都是可以纠正过来的,所以首先要对自己充满信心。那么到底要练习哪些音呢?其实就是国际音标中的6个困扰音,即中国考生最不容易发到位的音——[ɑ:]、[e]、[ ]、[ei]、[ai]、[au];考生必须对着镜子把嘴型做到位,不断读这6个音,同时也要读其相关的单词,每天至少要练习30分钟。

2、选择合适跟读材料,每天跟读30分钟——不必花费心思挑选跟读材料,只要跟读我们的听力材料即可,比如红、蓝色Delta中的听力材料,尤其是跟读简单的对话材料(因为其内容比较生活化,有些短语可借鉴到口语内容里)注意模仿其语音语调,至少跟读3遍,并且总结其中的常用英语(论坛)短语表达。

3、每天10分钟的口语小段子——谨遵第一题根本原则——最生活,每天用10分钟的时间完成一篇口语小段子,内容是一天当中任何值得纪念的人、物、事、地,字数在93-107字。写完后纠正出语法错误,然后熟读自己写的段子,继续完善。完善后,尽量做到脱稿复述出来,要求流利且注意到语音语调;期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总结常用口语的地道英文表达,并且通过不断实践,不断使用来熟练掌握这些表达,为口语考试打好基础。

以上就是托福口语考试中的三个备考托福口语的小妙招,文中一而再的提到了每天的练习时间,以及需要坚持多久,可见持之以恒是为托福考试打下夯实基础的唯一出口。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不断地积累经验,考生们加油吧!

篇2:练好托福口语的一些好方法

大家应该知道雅思口语是有题库的,每年的1、5、9月份是换题季,换题季会把一部分旧题换成新题。建议在考试前还是要把可能考到的话题都准备一下,思考一下自己的答案,准备相关的词汇和表达。不

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准备归准备,千万不要背答案。因为背答案在考官严重是很严重的行为,而且你背没被答案是很明显的,如果你背到的部分回答的很流利,没准备过的回答得结结巴巴,考官简直一眼就能看出你是在背答案。

如果考官判定你是背答案的话,你的口语5.5没得跑了......

题库上的口语话题很全,可以作为高频口语话题进行每日口语话题练习,所以考生们一定要人手一套题库,虽然不能背答案,但提前准备话题是没错的。

2. 积累口语词汇高分表达

雅思口语题库怎么用?第一,针对题库里的每个话题积累相关的词汇表达。

第二,整理一下自己的与各个话题相关的经历和点子。第三,把积累的词汇表达和自己的点子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答案,多说多练习。

下面分享两个可以用来积累地道的词汇表达的网站:

① English Listening Lesson Library Online

雅思口语Part2里面有个题目是“Describe someone who is a good parent.”我需要对parents的词汇进行收集,就在搜索栏输入“parents”,网页就会跳出很多和父母相关的素材。

里面的每篇素材都有音频或视频,还有相应的文本,以及对地道表达的解释和举例。

比如下面提到的“a helicopter parent”就是一种非常地道的表达,熟练掌握之后用在口语考试中绝对能锦上添花。

另外,可以多跟读对应的音频,模仿一下地道的发音和语音语调也有利于提高发音部分的分数。

3. 提高雅思口语流利度

①梳理口语关键点

在储存了一定的词汇表达之后,需要对各个话题积累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这就是提高流利度的关键,节省考试时的思考时间。雅思考试每个Part都是围绕“我”来进行回答的,所以要多梳理一下自己对身边各种事物的看法。推荐使用“思维导图”来梳理idea!

但是,用中文写idea的过程中,你会现,很多问题,你就是用中文回答都没有太多可写的,更何况英文,所以,就需要用一定的逻辑方式来拓展思路。

比如说,在我们举例时,我们可以从很多个事情里挑选一个详细地说;再比如说,我们可以在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补充自己做这件事的频率、时间、地点以及感受等等。总之,想办法让自己话唠起来,不能只说一两句就结束了!就如刚刚举的这个“friends”的例子,对于“和朋友在一起做什么”这个问题,我们从几件宽泛列举的事情里挑选一件“看综艺节目”进行详细拓展,你会发现可以说的东西多了不少。

②大胆开口练习

开口练习是雅思口语提高的第一步,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找自己的外教进行口语练习,或者找一个口语练习的搭档进行口语练习,练习的频率也不需要每天一次这样,一周有三次就很不错了,剩下的时间留给自己反思和积累。

4.模仿发音

考官评判一个人发音的好坏,主要是通过语音语调、连读略读爆破等发音现象来判断的,口音不在评判范围内。

所以,想要提高发音就得多跟读模仿老外的发音,尤其是模仿他们的语音语调及发音规律。起码把每句话跟读到30遍以上,才会感受到神奇的效果。

5.提高口语语法

在语法问题上,首先要保证我们说出来的东西不犯低级错误,比如时态、人称单复数一致等等。

篇3:练好识字的基本功

长期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 我深刻地体会到, 要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必须教学生练好识字基本功。 新课标实施后, 我吸取注音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的部分做法, 重新组合, 融为一体, 改进识字教学, 认真引导学生练好以下基本功。

一、学会直呼音节, 能看注音识字

汉语拼音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主要工具, 只有学会拼音才能学好汉字。 单纯的拼音教学让学生的学习较为呆板, 特别是课外看书识字过程中不能将所学知识充分发挥, 最终放弃自我识字机会, 因此教学中应重视训练学生直呼音节, 培养看注音识字的能力。

学习单韵母时, 加强直呼声调练习。 如教“a o e ”时, 在学生能准确发音, 认清形, 会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的基础上, 加强声调教学。 先揭示“a o e”的四声, 引导学生观察、认识调号, 并训练学生按顺序进行发音练习。 学生熟练后打乱顺序, 引导他们转入声调训练。 以后教单韵母或复韵母, 都引导学生进行类似练习, 训练学生熟练地直呼声调, 为直呼音节打好基础。

拼音教学阶段, 用有趣的歌诀或顺口溜教给拼音要领和拼写规则。 如:ɑi、ei、ɑo、ou的发音是前重后轻, ie、üe的发音是前轻后重。 发音轻重规律是:ɑ o e i u ü排好队, 谁在前面谁就重, 谁在后面谁就轻。 学生掌握了拼音方法, 并能准确拼音后, 及时引导向直呼音节过渡, 重点训练直呼音节。 先让学生掌握直呼音节要领;接着引导学生按声调顺序直呼音节, 然后逐步提高难度, 让学生看所标声调直呼音节。 平时把常用易错的音节分期分批印发给学生, 让他们进行直呼音节练习, 着力提高直呼音节的能力。

二、教给部件部位知识, 能用部件分析法记形

字形是识字教学的难点, 为了简化识字过程, 我采用字形部件分析法,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字形和记忆字形的能力。

教独体字阶段, 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笔画分析, 注重形近笔画的比较和笔顺教学。 随着独体字的增多, 开始教给小量部件名称。 如教“人手足”这几个字, 就告诉学生“足”字底下部分叫做“足字底”, 往后教到“走”这个字时, 就引导学生进行部件分析:“土字头, 足字底。 ”教“大小, 多少, 来去”这些词时, 让学生认训“去”字底部“厶”叫“上三角”, 并引导用部件分析:“土字头, 上三角底。 ”以后教“参”字, 学生就会用部件分析:“上三角头, 大字腰, 三撇底。 ”学生掌握了笔画、笔顺和部分部件名称, 为部件分析奠定了基础。

教合体字阶段, 重点指导部件分析。 根据生字中部件出现的先后, 教给汉字常用的部件和汉字九个部位 (头、腰、底、旁、心、边、框、皮、托) , 引导学生按部件、部位分析字形。 如“爱”字, 分析为“爪字头, 秃宝盖腰, 友字底”;“树”字, 分析为“木字旁, 又字心, 寸字边”;“处”字, 分析为“撇又托, 卜字心。 ”部件名称教学中, 注意引导学生归类比较, 区分形近部件, 如“参”字的“厶”, 嘴巴向上开, 叫做“上三角头”;“勇”字的“龴”, 嘴巴向下开, 叫“下三角头”。 “着”字的“⺶”叫做“斜羊皮”;“盖”字的上半部叫“无尾羊头”。 这样形象比较, 学生学得有趣, 记得牢固。

随着识字数的增加, 我逐渐引导学生向组合部件分析法过渡。 如“慢”字, 先让学生独立分析:“竖心旁, 日字头, 扁四腰, 又字底边。 ”分析后, 我告诉学生“慢”字的右边“曼”也是màn字边。 以后学了 “河水漫过小桥”的 “漫”, 就要求学生用组合部件分析法分析:“三点水旁, 曼字边。 ”

采用部件分析法记形, 简化学生识字心理过程, 对以前学过的部分生字可温故知新, 有效提高记形能力。

三、运用多种方法, 开动脑筋悟义

字 (词) 义教学, 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悟义, 逐步培养他们的悟义能力。

1.借助图画捂义。 如一年级上册识字二“比一比”这一课文中, 教完了八个生字词后, 对句子中“一个大, 一个小, 一头黄牛一只猫。一边多, 一边少, 一群鸭子一只鸟……”, 同学们根据图片说说“黄牛与猫、苹果与枣”的大小比较, “鸭子与鸟、杏子与桃”的多少对比, 问他们哪种大? 哪种小? 哪种多? 哪种少? 并让学生形象地把“群与堆, 头与只”加以区分, 合理使用这些词。

2. 在语言实践中悟义。 为了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 “我”、“你”、“他”的意思和用法, 我请甲、乙、丙三位同学到讲台上各说一句话。 甲指着自己说:“我提水。 ”指着乙说:“你栽树。 ”指着丙对乙说:“他培土。”接着, 乙指着自己说:“我读书。”指着丙说:“你写字。”指着甲对丙说:“他画画。”轮到丙说了, 丙指着自己说:“我种豆。 ”指着甲说:“你种花。 ”指着乙对甲说:“他浇水。 ”在说话中加深“我”、“你”、“他”的理解, 并学会运用。

3.在动手实践中悟义。 如 《乌鸦喝水 》这一课中教 “渐渐”一词时, 我让学生读句, 然后同桌配合学乌鸦的样子把小石头一个一个放进瓶里, 观察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 在观察瓶子里水的变化中, 同学们很快明白“渐渐”的意思, 有的还能说出“慢慢”是它的同义词, 能用“渐渐”说一句话。 这样的教学还有区分“买与卖”这两个字, 同样两个学生一组, 一个手拿东西叫“卖”, 一个手拿钱从同学手中“买”东西。

低年级识字教学注重的是方法, 只要方法得当, 学起来自然事半功倍, 授之以渔才是最重要的。 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运用适当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不仅教会学生学汉字, 让学生体会到收获的喜悦, 还能让学生在今后学习中合理运用汉字特点, 更好地掌握汉字。

参考文献

[1]潘淑燕.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月日.吉林教育, 2009.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篇4:练好太极拳的关键

然而,就象学下棋一祥,马走日、象飞田的规则一学就会,可要把棋艺提高就不那么容易了。太极拳也是如此,太极套路好学,但要获得太极功夫还真不那么容易呢。比如说,练拳时体内无感觉呢,还是头顶和小腹(百会与关元穴所在)总有一股温温热感呢?在严寒时练拳,是越练手脚越凉呢,还是热感至手、足心(劳宫、涌泉穴所在)呢?这是区别你练得是太极操还是太极拳的关键所在。没有内在的感觉,只是循规蹈矩地做着套路,那只能是在做太极操,而非太极拳也。当然,动比不动强,但离获得太极拳的真正效果,相去就甚远了。

那么,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呢?其实,练好太极拳的关键就在于是否真正做到“放松”了。练太极拳特别强调要消除神经系统的紧张和全身肌肉的放松,要求打太极套路时式式连贯、处处圆活、不僵不拘、周身协调。其中,“放松”是正确练法的起点。何为放松呢?有人认为,松就是松弛、松软,于是打起套路来,浑身软塌,还以为“太极用意不用力”就是不要用劲,这实在是对太极拳的一种误解。照这些人的看法,“太极四两拨千斤”恐怕是天方夜谭了。

太极拳所说的松,是全身关节的舒展。放松是指的全身关节、肌肉、肢体在形态和生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地伸展、松开,说到底是“似松非松”。这样的放松,就不是软绵绵了,而是有一种“内劲”,一种刚柔相济的内劲。如何做到这种真正的放松呢?不少人认为这一点很难,不用劲吧,自己练着也觉得乏味;用劲吧,一用就僵,动作就不圆活了。怎么回事呢?这主要是因为劲都蹩在手腕上了。那么,应该是怎样一种感觉呢?你可以在小臂上承受一重量,来体会一下负重时肢体用劲伸展拉长的感觉。当去掉重物时,肢体仍维持这种“长”的状态,当然是全身的相应放长。就是这种把上、下肢尽量引长,即为放松。怎样来检查是否放松了呢?在有人指导的条件下很好解决,因为人体是内外相合的,内部放松以后,外形上就显得圆,显得浑厚,而不是僵直或软塌(以及别的一些判断)。自己也可以检查,当真正放松以后,在肩关节处(肩髑穴)出现一个凹坑,功夫深一些的人肩头放一个鸡蛋也不坠落;肘关节(曲池穴附近)和腕关节(阳溪穴附近)处也会出现凹坑,但要小得多,自己摸摸看,有了坑,且渐渐加大,就说明有了功夫,开始步入正确的练法,这种放松。是太极拳练法的基础,没有放松就没有太极拳,就不是太极拳。

对放松与否的另一个自我检查是,放松以后有一种内在的饱满、圆满劲,身量上有长高了的感觉,尤其是腰部,能感觉到它的存在,感到它能使上劲并能带动全身。只有到了这一步,才真正做到了太极拳论上说的“源动腰脊”。这样,从全身放松,以腰带动这个角度看放松的目的就更清楚了,就是要使全身联成一气,“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一”是指腰,也就是太极,一动一静是指腰的动和静。祖国医学中有一种说法,认为两肾为命门所在,太极拳取此种说法,把它理解为生命的源头,实质上就是对内分泌系统的重视与强调。

篇5:练好太极推手的七大要旨

要旨一:明师指导是练好推手的前提。

训练推手,首先要尊重前辈师长,继承优秀的传统衣钵,团结各类太极同道益友,以现代科学原理证其迹象,以太极哲学道理指导其精微之处,再归于反复推手实践与体悟。正如拳经云:“入门引路需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修。”要想练好太极拳推手功夫,拜求明师指点才是根本途径。要纠正和改掉一个错误的技术动作很难,往往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学练太极拳和推手从一开始就要找明师学习,注重姿势动作的规范正确。“明师一点,胜过苦练多年”。明师,就是对太极拳和推手的原理和运动规律全面理解,并懂得如何训练技术动作才能正确规范的老师。只有在明师的指导下,学者才能了解和进步。毕竟知道推手要领是一回事,能否操作正确并灵活运用又是一回事。通过明师指点,心传口授,慢慢教导,学者才能有所领会和提高。同时,学者还要有一位或数位水平相当或略高于自己的同道益友共同练习,才能进步得快。在具体训练的推手中或推手后,应及时请明师指点,与同道益友切磋琢磨,注重实际应用,认真体悟,万不可心浮气躁囫囵吞枣,否则必将徒劳无功,学难有成。总之,多向技艺高强的明师请教,多与同道们在推手中共同实践参悟,探索其中的精微与奥妙,体会胜负瞬间的内涵,练习者渐渐自然就会达到阶及神明的境界。

要旨二:练好太极拳拳架是推手的基础。

练好太极拳拳架是进行推手的基础。杨式太极拳名家杨振基云:“推手不能长功夫。功夫是拳上练出来的,不是推手推出来的。”少练拳或根本不练拳,就开始推手,学练的传统太极拳没能熟练,以为推来推去可以提高技击水平,这是错误的。若没有基本功,也不按太极拳的规范练拳,推来推去双手绞在一起,无论多少年,太极功夫也不上身。正如宗师陈鑫在“三十六病手”中将“推”列入为病手,“是以手推过一傍”,不认真练习拳架,是不可能达到“关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等基本技术要求的。练习推手,首先要通过练习太极拳拳架,练好基本八法,即、捋、挤、按、采、、肘、靠八手功夫,也是八种劲别。其中、挤、肘、靠为进攻手,捋、按、采、捌为化解手。捋破,按破挤,采破肘,破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太极推手高超与否,还取决于推手手法的熟练与否。太极拳推手手法主要有20种,即“沾、黏、连、随、听、化、拿、发、擎、引、松、放、截、扣、抓、闭、敷、盖、对、吞”等,这些推手的基本手法务必通过高强度的拳架训练达到熟练的程度。如此,才能开始练习推手。

要旨三:“不丢不顶”是推手的基本技术规范。

“不丢不顶”是练习太极拳推手的基本技术规范,是探求太极拳技击功能的重要方法与手段,也是衡量太极拳习练者功夫高低的标尺之一。正如李亦畲《五字诀》云:“要悉心体认,随人所动,随屈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沾连黏随是修炼“不丢不顶”的四大关键要素。只有做到沾连黏随地随人所动,才能做到舍己从人的不丢不顶。所谓从人,也就是能随人所动,但绝非一味地被动退让或躲闪之丢,而是在心意主宰下,实现引化对方的作用力,使其失重以至陷入欲进不得、欲退不能的背势,以利我化打合一的运转过程。“不顶”是能舍己从人的又一要素,指不要正面与对方的作用力发生顶撞,而是要在运转的过程中寻求“我顺人背”的最佳时机,把握借力打力的最佳空间,是蓄而后发的运转过程。正如王宗岳《太极拳论》云:“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只有历经长时间大松大软的修习拳架,通过练形、练意、练气,达到形、意、气、力内外完整合一的高度缜密协调,才会形成“不丢不顶”的扎实基础。

要旨四:意念主导是推手的核心环节。

意念是大脑的一种机能,是建立在客观世界之上,通过语言、形象、动作等形式的反馈,构建、重组、优化,达到调和人体阴阳和激发人体潜能目的的工具。它是包括太极拳在内的中华武术气功修持的核心部分,在整个气功修炼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意念具有多种属性,而最主要的三个特性便是主观性、客观性和能量性。在推手时,两人其实是比赛意念。多算胜少算,无算者虽勇必败;比手则意念多者胜,无意或意念不到位者败。推手时特别要处理好意念与太极力的关系。意念与太极力是太极拳走架和推手运动中的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推手时双方都处于激烈的对抗中,双方都是在不断遭到对方撵逼威胁下较技的,一定要加强意念,在感知对方来势来劲的前提下,意念领先,做出正确的反应,合理用力,尽量用小力取得推手最大的效果。如对方身壮力大,自己却弱不禁风,但对方之力自己却知之甚详细,而自己用之意念却虚实无定,变化无穷,随着“意到气到劲到”,劲力也随时随处变化,则意念多力少者,屈身自由纵横莫测,机至发动如电光之闪、炸弹之威,力多意念少者一旦跌出可能还不知所以然。正如太极名家陈鑫云:“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心动意动,意动气随,意到气亦到,每招每势都要气沉丹田,发于丹田,气内走百骸、五脏,外行肌肤,贯于四肢末节。”所以意念主导是推手的核心环节。

要旨五:灵活多变是太极拳推手的重要技巧。

轻灵而圆活多变,是太极推手的重要技巧。太极推手作为一项由两人进行的徒手对抗性运动,虽然有一定的练习形式,但其在本质上是不按固定的套路进行的,它是因人因势灵活地运用太极拳招式、手法进行的无伤害性的攻防技击训练。“因敌变化示神奇”。这是推手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推手时最忌用蛮力和蛮劲,强调的是灵活机动,不丢不顶,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只有在认真贯彻“轻灵圆活”的方法,才能在推手中训练出实战中的快如闪电疾风,出手不见手、伸手就有,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而所向无敌的技击技巧。当然,太极推手的轻灵圆活是以深厚功力为根基的,没有意动心随、我到人倒的好功夫,是难以运用的。正如《十三势行功要解》云:“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好功夫之人,出手软如棉,上身重如铁。遇对手来推手,人变我变,自然而然,则无坚不摧。因此,灵活多变即“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是太极推手需要着重训练的技巧。

要旨六:听劲懂劲是推手的根本诀窍。

太极拳推手的诀窍在于听劲懂劲,而不是套路和各种招式。太极拳的内劲是指以“调心”、“调息”、“调身”为主要形式修炼出的以气为主要载体,全身骨节经络灵通、心意贯穿而获得的一种能随意转换方向、变化大小的劲力。这是人体活动中通过意识调控的一种具有电磁波性质的能量,是人体内的潜能,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内劲是太极拳的核心要素,是中华武术气功的重要标志。正如《拳论》云:“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练习拳架是这样,推手也如此。要着重对听劲、走劲、懂劲、化劲、接劲、发劲、提劲、借劲、引劲、沉劲、拿劲、截劲、断劲等主要步骤进行分步训练。其中听劲最关键,在推手中贯彻始终。懂劲,是建立在学会听劲的基础上的,能听出彼劲,才能懂劲。听劲是千变万化的,全凭肌肤毫毛的神经感知判断,实非易练的功夫。故在未练听劲之前,应先练沾黏劲,若不懂沾黏劲,便不能听劲,不能听劲,则很难懂劲。练好听劲也并非做不到,关键是要严格按照“沾连黏随”这一推手“四要”去做。有了听劲、懂劲功夫,也就无所谓什么招式了。正如太极拳《打手歌经》云:“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黏随不丢顶。”其实推手就是那么一顺一逆的过程,只不过看你掌握劲道、把握时机的技巧如何。劲道对了,与人搭手无所谓你的手臂在里在外、在上在下、在前在后。到了这个阶段,无论身体哪个部位一经与人肌肤接触,就会敏感地觉察到对方劲道的来龙去脉、轻重虚实、直横方圆、高低左右、刚柔顺逆等变化,并沾着对方使之不能逃脱,在得机得势的条件下随人之势、化人之劲、借人之力、还力于人,使自己在运动中始终居于主动地位。其实高手与人推手,手臂一搭,胜负只在一呼一吸、一开一合的瞬间。显然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这就是脱于规矩、近乎神明的高境界阶段。

要旨七:呼吸配合是推手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推手需要呼吸的充分配合。正确的呼吸能够充分供应推手时所需氧气,减少运动中氧的消耗,同时合理引导内劲,保持充分的体能,动作始终灵活如意。高水平的推手,其动作必须与呼吸紧密结合,在意念导引下达到“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的本质要求。在太极推手中,初学者以自然呼吸为主,训练有素者以腹式逆呼吸为主。在运用腹式逆呼吸方式在太极推手中,当气呼出时,内气沉入下丹田,小腹鼓起,内气运遍全身直至体内各处末梢。当吸气时,内气聚集于中丹田,胸部隆起。这样,外气与内气形成互动,身形动作随内气而动,吸时起,为蓄,呼时落,为发,所谓“呼气时击人不狠也狠”是也。内气是内劲之源,内功是内劲的体现。在意识作用下,内气与肌肉在共同伸缩的运行中产生内劲。内劲在体内运用表现为内功,丹田气可发挥太极内功的巨大威力,内功是太极运动的灵魂。由练习意识跟踪内气在体内运行入手,以身体感觉内气的运行,逐渐练会在打拳时,不再用意导引内气运行过程,只要意到位,气就到位,即意到、气到、劲到。这样推手时才能达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形合的高境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推手时不论急应还是缓随,不论蓄劲还是发劲,虽然要遵循上述呼吸的规律,但呼吸宜顺其自然,不要把意念硬性比附到呼吸上去,否则就会引起气血上涌,出现气促的不适感觉。正如《十三势行功心解》云:“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如能按照如上七条要旨认真进行推手训练,相信各同道的太极真功必可成也。

篇6:练好内功——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一、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构建和谐的人文知识体系

我们对于学习型教师队伍的理解是:有具备前瞻性目光、不断探索创新的学科带头人,有为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学习、追求超越自我的教师梯队,有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学习与研究氛围,有教师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以人为本、注重能力的激励机制,有诚恳沟通、互相协作、分享合作的学习团队,形成了不断增强学习力和创造力的和谐队伍。基于对学习型组织的理解,结合东昌区实验小学的实际,我们在学习型教师队伍的创建中做了如下探索:

(一)更新观念、求实务本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我们认识到,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学校必须创造条件让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更新观念、广纳百言、览博群书、勤于思索、勇于实践、不断实现自我更新和超越,树立全新的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和评价观等。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不断强化教师的生存忧患意识、质量责任意识、师表示范意识、教育法制意识和勇于创新意识。同时,不断地倡导教师发扬勤劳吃苦的务实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持之以恒的进取精神和不为名利的奉献精神。

二是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我们一方面利用每月两次的学习培训,以集中学习为主,通过抓好基础教育理论的学习,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联系实际解决好新的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错位的问题;通过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实现课程观念的转变,努力解决好教改步伐与教师的课堂行为错位的问题;通过学习外地的教改经验,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努力解决好吸收与借鉴、质量与效益的关系问题。

三是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沙龙”研讨,促使教师的相互沟通,激发教师思想的火花。

四是鼓励教师将学习、吸取的新理念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实践,进行实践验证、反思提高。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实施新课程后,学校主要抓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增强教师学习意识,制定了“六学计划”,即学名著、学专著、学论著(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学理论、学课改、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此,学校建立了校园网、电子备课室,增设科研新书架,购买大量的教育专著和名著,订购50多种报刊杂志和几百种音像资料,以全天开放的方式让教师足不出户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获得最优质的远程培训,将发展之路铺到了每位教师的脚下,引导教师逐步向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迈进。

二是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更利于学生的发展,学校科学调整了教学目标和计划,使每位教师从自身建设、教学风格、辅导上制定可行性目标、期末根据目标组织教师成果展示、班班交流、师师互动。另外,我们注重过程管理,经常以“学年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让新课程理念真正走进课堂。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课堂行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以人为本”意识明显增强,课堂个性凸显,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实现了“质”的飞跃。

(三)校本研发、张显特色

为了使东昌区实验小学校本课程的设置科学规范,具有学校鲜明特色,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将现行的英语教材加以拓展。通过日常口语交际、歌曲演唱、情景会话、英语角等形式,教会学生礼貌待人、文明交际,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广泛兴趣,并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欲望。学校的校本课程由一把手校长主抓,教学校长辅助,教导处和英语组全体教师参与研究,并推选出年轻的骨干教师担任校本课程教师,大家共同制定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校本课程特色英语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在大家的研究与协作中,校本课程特色鲜明,逐步走向完善。

二、形成教科研一体结构,促进教育科学的和谐发展

教育和谐必须坚持科学的教育规律与人文价值规律相统一。面对新课改,我们并没有顾此失彼,在努力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继续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原则,使学校工作呈现良好局面。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教育科研开始由群众性的经验交流向科学型的科研活动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教研、科研上谋求新的突破。因此我们在教育科研方面力争做到高起点、大跨度,增加科研的“含金量”。

首先建立了有效的科研机制,学校一直把教育科研作为“一把手工程”。校长担任科研领导小组组长,教学校长、教导主任担任副组长,骨干教师为组员,形成了管理上的三级网络,这样既能宏观调控,又能微观指导,从而使全校上下形成科研兴教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制定了《科研管理条例》等各项规章制度,以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实施。

其次,为了普及教育科研工作,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整体水平,我们坚持选择那些与素质教育、新课改相关的课题开展实验。教师每人至少承担一项科研课题,使教育科研在学校不断升温,使创新成为全体教师的共同目标。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学校构建了“五位一体”的教学体系,通过实验不断摸索规律,优化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教育科研在素质教育质量中的含量。如今,学校已被评为全国百所德育名校、全国千所实验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吉林省教育科研示范校、通化市教育科研先进校。全校形成了以教师培训为依托,以教育科研为导向的良好教育科研氛围,先后涌现出省科研名教师二人,区级科研名教师三人,优秀科研成果五项,受国家、省、市、区级奖励的科研论文20余篇、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本。通化市东昌区实验小学被誉为吉林省教育科研创新的基地、培养名师的摇篮。

三、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打造和谐向上的品牌学校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一所好的学校要营造一种健康、文明、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这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创造能力是大有裨益的。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有助于构建学生的健康人格。为此,学校首先通过硬件建设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如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克服了种种困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先后建起了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师备课室、多媒体演播室、教师课件制作室、交互式双向闭路电视系统和电视演播室,班班配有彩电和视频投影仪、建立了校园网,每个班都装上了电脑。2006年暑假期间,学校安装了通化市东昌区第一套校园广播系统,安装了LED大屏幕显示器。此外,学校还购置了各种教学软件、录音机、录像资料,并连接了东北师范大学东师理想远程教学系统等。先进的设备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和环境,良好的环境使教师、学生形成了精神的塑造和文化的积淀,从而为学校全面实施和谐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几年来,通化市东昌区实验小学在打造和谐校园的理念指导下,逐步形成了内和外顺、民主愉悦、稳定有序的良好局面。同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分别在国家、省、市、区获得多项荣誉和表彰。

篇7:练好健身气功的“七个做到”

一、松静自然

做到松静自然是练好健身气功的重要标志,也是取得练功效果必不可少的条件。松是指全身肌肉、筋脉、脏腑和精神意念的放松。静是指肌体内外尤其是大脑皮层处于安静状态。

姿势的放松,不论坐卧站行姿势都必须有一定的肌肉群处于紧张状态,才能维持其要求的姿势。所谓放松是指要求姿势正确的前提下使各部肌肉最大限度地放松,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练功者体会到全身舒适,轻松自然。头部要求两眼轻闭,自觉眼球周围肌肉充分放松为适度。轻合其口,以鼻呼吸,笑容可掬。头微前倾,颈不着力,下颌内收,不偏不倚。站坐位时,调节颈部的位置,可以微微前倾后仰,逐渐找到颈后及两侧颈肌均能放松的位置。躯干要求,含胸拔背,收腹敛臀,松髋腰直,重心于小腹。含胸拔背,此动作与头微前倾相呼应而成一体,收腹敛臀直腰便于呼吸通畅,气贯丹田(气海穴),重心在小腹,使练功者自觉稳如泰山。四肢要求松肩垂肘,两腕放松,两足平行与肩同宽。坐站姿势均按以上要求,松肩也称沉肩,意即肩关节充分放松,垂肘即肘关节放松。站式要两足分开,其两足外侧之距离与肩同宽。此距离偏小,则有重心不稳之感,距离过大,则髋膝关节又不能充分放松。

呼吸的放松:呼吸的放松比姿势的放松要困难一些。呼吸要悠匀细缓,顺畅自如,要形成这样的呼吸必须强调逐渐达到,万莫急于求成。练习中应微微用力吸气,并以意念引导吸气下行而逐渐达到要求。有的人认为练功要练气,就是把气吸的很长很深,小腹也用力鼓的很高,实际上这样做也是不能放松的表现。练功一定时间后,呼吸逐渐达到细缓深长,腹部必须伴随呼吸出入而起落,这个起落完全借助呼吸出入而自然形成,否则呼吸是不会自然的。

意念的放松:即精神情绪思想的放松,练功者应体会自己在悠闲自得之中。情绪要乐观,对功法掌握不能急于求成,因为急于求成本身就是精神紧张的表现。对于功中各种感觉反应严戒刻意追求,以保证意念的放松。

练功中的静,即要练功环境的安静和练功达到入静状态。环境安静可以减少各种新异动应对练功者的刺激,而有利入静。但绝对安静的环境是没有的,应当在尽量要求环境安静的情况下,再加上积极锻炼,逐渐适应,达到一定功夫之后,虽然外界有些干扰,但也能做到意守入静。松和静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只有做到全身放松,才能达到入静,只有入静的比较好,才能使姿势、呼吸、意念真正放松。

所谓自然,也就是练功者的姿势、呼吸、意念的锻炼过程中不勉强行事,更不刻意追求,而要耐心逐渐练习达到要求。

二、循序渐进

健身气功操作方法虽不复杂,但要练的纯熟,是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认真锻炼才能逐渐达到的。方法的掌握不能设想在几天之内就能运用自如,必须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掌握全套功法,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把基础打好。

开始应首先掌握姿势,并适当配合呼吸,待姿势掌握的比较自然,呼吸也基本达到要求了再配合意念。这样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掌握,既可避免顾此失彼,练起来也比较稳妥。方法掌握以后,在练习中就能发挥气功调整肌体功能的作用,而使体质逐渐好起来。显然其效果是在方法掌握的基础上,并在持之以恒的锻炼过程中由小到大,由微至著不断获得和日益明显的。由于练功者的体质、掌握功法的快慢不同,其获效时间也不一样。获效较快,更应坚定信心,巩固成绩。效果获得较慢,要及时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耐心练下去,定能逐渐获得效果。气功开始发挥作用的初期,练功者往往体会不到效果,一旦体会到健康状况有改善,其效果已经达到相当程度了,故练功者不论收效迟早,都应当耐心练功。总之,不论在方法掌握上或效果获得上都要循序渐进,万莫急于求成或半途而废。

三、上虚下实

从中医八纲辩证的理论来讲,虚指正气不足,实为邪气有余。练功中的虚实与八纲辩证的虚实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故勿混为一谈。不论内功、外功都很强调上虚下实。所谓上虚是指上元(脐以上)轻虚,下实则指下元(脐以下)充实。练功时姿势的重心要放在脐下,才觉整个身体稳如泰山。呼吸要求气贯丹田,此点从古至今都被认为是气功操作中的真谛。因为气贯丹田即可实现引气归元(气海穴),从而使下元真气得到充实,人体生机和抵抗力得到全面加强。功中意念活动更要充实下元,各种功法多以意守下丹田(气海穴处)为主,这就是充实下元的具体体现。实验证明,当练功有了一定功夫之后,意守部位的血液循环量可以增加30%左右,皮温也明显上升,这些都是意守作用的证明,也是下元充实的体现。

四、火候适宜

所谓火候是指练功过程中意、气、力的强度和时间的长短。《真诠》曰:“火候之妙在人为,用意紧则火燥,用意缓则火寒。”我们认为火候的掌握既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太过即意、气、力的强度过大,时间太长;不及则指意、气、力的强度过小和时间太短。具体掌握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姿势要做到放松自然,舒适得力,严戒肌肉过度紧张或松懈无力。呼吸要逐渐达到匀细缓深长。勉强用力吸气,刻意追求呼吸次数减少或停闭时间过长都是火候太过。完全任其自便,不去有意调整则是火候不及。具体运用上要做到稍许用力,微微用意,逐渐达到要求的呼吸形式。意念方面的火候掌握难度较大,所谓功夫也主要体现在这里。意念强度过大,杂念虽可减少,但易致头昏、头胀、甚至冲头精神紧张;强度不足必然杂念繁多,难以入静,要做到似有似无,勿忘勿助,绵绵若存。

五、意气合一

意和气是健身气功锻炼的中心,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互有促进的关系。为了调整好呼吸和排除杂念,达到入静,意气必须密切配合,古人称之为“心息相依”。

所谓以意领气是用意诱导气的运行。如在锻炼气贯丹田时要微微用意引导,以促进吸气下行,此为以意领气,也即是意在前气在后,以意领气多适用于练功初级阶段。所谓以气领意,就是气在前意在后,意念伴随着呼吸出入而出入,伴随着真气运转而运转。以气领意多用于练功有了一定功夫之后。所谓意气合一,就是以意领气或以气领意练的比较纯熟而达到意气合为一体的程度,以意领气和以气领意之始就包含着意气合一成分。随着气功锻炼进展,逐渐达到合一。意气合一的实现,提示练功功夫深入了一步,练功者常可体会气功之妙境。在外功锻炼中也很强调力到气到,气到意到,以达形、气、神俱练的目的。

六、练养相兼

练功过程中还要注意合理休养。这样两者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加理想。休养内容诸如劳逸结合、生活规律、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合理营养、思想开阔、情绪乐观、适当运动、充足睡眠等。

练养相兼的另一个内容,即每次练功时尤其初期练功者要做到练功和静养密切结合。如练功20分钟后身体有些疲劳或呼吸有些不畅通了,即可暂停调整呼吸和意守丹田只是静坐或静卧,待疲劳不适已解,继续练功。这样练练养养,比起勉强坚持效果会更好些。当然练功时间久了,每次练功都能舒适自然的练下去,那就不必中途停功,直至收功。

七、动静结合

习练健身气功动静结合,才能发挥气功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的双重作用。“动”则要求在心神专一、气息调和的前提下进行柔和有规律节奏的形体运动,它要求意到气到,气到力到,使意气力融为一体。“静”则是采用静坐、静卧、静站的方式进行调息、调心的锻炼,故以练精、气、神为主。静的目的是通过意守、排除杂念,达到入静状态,从而调整人的高级神经活动,使其进一步协调,从而收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动静结合,两者才能互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上一篇:阳光姐姐的小书房系列读后感下一篇:陆房战斗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