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学前的读写教育

2024-05-11

幼儿入学前的读写教育(通用8篇)

篇1:幼儿入学前的读写教育

幼儿教育:入学前的安全教育不可少-家长学校

孩子上到小学后,他的活动范围和时间都要比上幼儿园时大很多,接触的事物也多很多,再加之小学的老师一般不会把太多地精力放在关注孩子的生活上,孩子在学校内外自由活动的机会大大增加了,这时也是孩子容易出现各种危险的时候,对于即将上学的孩子来说,必要的安全教育必不可少。

一、上下学路上的.安全常识要记牢。

不管是不是有家长陪同孩子上下学,注意交通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家长应该充分利用路上的时间和机会,给孩子讲解交通安全常识:在街道公路上,要走人行道或靠右边走;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并看清两边的来往车辆;会识别交通信号灯;不要在马路上或过马路时追跑打闹;远离施工工地等。

小孩子的思想幼稚,判断是非的能力弱,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时家长一定要教给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和方法,比如不单独走陌生的夜路;最好和小伙伴结伴而行;在路上如果遇见不认识的人时,可以说:“我不认识你,我不要你的东西”,“我不认识你,我不跟你走”,不随便告诉陌生人自己的家庭情况和住址;如果要帮助别人可以使用更合理的方法,比如给陌生人指出警察的方向。要教孩子熟悉用110电话报警,会向周围人寻求帮助、出现意外时向信赖的人求助的应急方法。

二、在校园内要自己学会保护自己

孩子在学校内有一定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他可以去操场玩,可以和其它小伙伴玩,而孩子好奇心强、行动易冲动、缺乏必要的安全经验的特点可能会导致一些危险。比如孩子玩大型器械时不自量力,和别人玩一些危险游戏。家长要引导孩子注意保护自己,知道自己身体的哪些部位特别要保护好,知道在楼道里不追跑打闹。

三、独自在家时要注意安全

数据显示:我国儿童意外伤害的死亡率在逐年增加,已成为儿童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近一半儿童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在家中。所以家长要反复告诫孩子哪些东西是不能自己随便动的,比如电插销、煤气灶、开水器、打火机、刀子等,明确告诉孩子不能爬开着的窗户、不能玩憋气的游戏。同时,在有家长陪同下,由家长逐步交给孩子使用各种工具的技能和方法,减少孩子的好奇心。

篇2:幼儿入学前的读写教育

一、帮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心理准备。比如,与孩子聊天时有意识地聊一聊学校的事情,要由衷地祝贺孩子长大了,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从家长的口吻中感受到成长的自豪,从而增强自信心,内心产生羡慕小学生、想当小学生的愿望。家长特别要注意的是,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如:“你再不听话,让学校的老师管你。”家长这种恐吓的话会造成孩子对上学的恐惧感,产生心理压力。

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学校的学习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我们对孩子的生活护理是很精细的,而上了小学后他们很多的事情都要自己去做,因此我们应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在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它成人的照顾,也就是说要学会生存。

三、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比如,我们平时可以让他们自己去整理柜子,图书,收拾自己的玩具,久而久之孩子上小学后就能收拾好自己的文具,整理好自己的小书包啦。

四、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

五、让孩子生活规律化。从现在开始计划我们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要让孩子早起、早睡,按时吃饭,以及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篇3:农民工家庭儿童入学前的教育研究

关键词:农民工家庭,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现代教育理论明确指出:家庭在形成和传递代际之间的不平等当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家庭文化会对儿童的发展轨迹和今后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针对当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尽早采取补偿措施,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家庭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儿童的发展轨迹和学习准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入学准备不仅仅是关系到儿童自身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是儿童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现代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家庭对儿童的印象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研究明确指出,不同经济地位家庭的儿童在入学准备阶段存在很大的不同。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工家庭的儿童在入学准备阶段同城市儿童相比存在巨大差距,这对儿童的今后发展也会产生长远的影响。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在全民中开展公平教育。教育具有公益性和普惠性,这能够保障农民工家庭儿童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体系,缩小城乡时间教育的差距。在这种整体社会环境当中,对农民工儿童入学准备不足的原则进行研究,发挥政府对教育事业的调控作用,并采取措施对农民工儿童教育采取补偿措施,对于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农民工家庭儿童入学前教育现状

1、专制型和放养型管理方法

由于在社会中经济地位比较低,大部分农民工在生存的压力下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一般是专制型和放任型,而对孩子采取民主型的管理方式则十分少见。这主要是因为农民工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孩子进行信息管教。并且由于农民工都没有受过专门的教育,因此也不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引导。针对孩子取得的进步,农民工家庭对孩子缺乏足够的鼓励,而是经常对孩子进行挖苦和打击。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在物质层面,只要在父母的承受的范围之内,都会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采用这样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自尊心和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了不利影响,长此以往容易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

2、多言教少身教

在儿童的成长中,父母是汉字的第一任教师,每个儿童所受到的教育都是从对父母的模仿开始,儿童最直接的榜样就是父母。父母的言谈举止会对儿童的成长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对儿童最重要的教育就是同伙言传身教的方式。但是,儿童的实际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都难以做到以身作则,也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大多数父母都通过语言的方式,交给孩子正常的行为规范。但是,由于在家庭生活环境中,父母之间不注意礼貌用语,甚至脏话两篇。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培养出拥有良好习惯,懂礼貌的孩子。由于处于学前阶段的儿童缺乏分辨是非的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的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沾染上不良习惯,这对儿童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缺乏对儿童学习的关注

大多数农民的工作时间都比较长,在高负荷的体力劳动之下,导致农民工并没有做的经济放在孩子的学习和发展等问题上。同时,由于在农民工家庭当中孩子和家长并不处于同等的地位上,导致农民工很难通过平等交心的方式去了解儿童的兴趣爱好,并且认为孩子是在捣乱。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很多天赋就被埋没。此外,由于家长很少和孩子玩游戏、将故事等亲子活动,也不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过问,导致孩子和家长之间普遍存在交流障碍。

三、加强农民工家庭儿童入学前教育的策略分析

1、通过学前教育义乌华,弥补家庭教育不足

上世纪末,世界上许多国家根据《儿童权力公约》的基本精神以及本国国内的具体情况,在国家内部通过公里的形式确立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地位,并将义务教育的年限向下进行延伸,这样可以确保经济地位比较差的家庭的儿童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在起点上和其他儿童保持一致。俄日了推动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维护教育的公平性,针对在不同家庭环境中儿童教育的特点,我国也应该根据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具体能力,建立专门面向农民工家庭儿童的早期教育结构,这样能够有效弥补农民工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确保每一个儿童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高质量教育。

2、家里农民工家庭儿童教育部长机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将弱势补偿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在经济地位上存在着显著地差距,导致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着十分严重的不公平现象,这对于维护教育的公平性带来严峻的挑战,而农民工家庭儿童在社会教育体制中无疑处于弱势群体状态。为此,我国政府部门应该采取具体的方法确立农民工家庭儿童教育部长机制,并采取法律的手段确保这一机制能够贯彻实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这幅在制定具体措施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教育券的制度,确保每一个农民工家庭当中3—6岁的儿童都能够自由选择幼儿园教育,给与农民工家庭儿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解决农民工家庭有经济困难无法解决的上学问题,这样就能够有效弥补农民工家庭儿童在学前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

3、家里农民工家庭活动中心,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是儿童的主要教育者和抚养着,家长在儿童的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应该将农民工家庭的儿童的补偿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家庭当中。除此之外,为了确保农民工家庭儿童能够与父母之间进行沟通,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社里农民工家庭中心。这样就可以针对农民工家庭的特点定期为农民工提供培训帮助农民工家庭有效地解决教育问题,同时能够帮助农民工家庭解释更新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使农民家庭的父母认识到对儿童进行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农民工家庭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通过教育能够是农民工家庭中的父母成为真正促进儿童发展的推动者,发挥父母在教育儿童中的积极作用。

四、结语

学前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农民工家庭由于父母所受教育水平不高,并且其经济条件比较差,导致了其学前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对儿童的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为此,我国教育部门应该根据我国农民工家庭教育的现状,制定合理的教育补偿错失,维护教育的公平性,保证农民工家庭儿童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苍翠.当前农民工家庭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10(01).

[2]苍翠.农民工家庭儿童入学前的家庭教育研究[J].教育探索,2010(10).

篇4:小学新生入学前的准备

心理方面:成为小学生很自豪

进入学校前,要让孩子产生对学校的向往,进而培养孩子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上学、怎样对待上学,要以“我要上学了”为荣,父母应该和孩子有一次正式的谈话:

激发孩子上学的兴趣,使他们满怀兴奋与期盼,而不是焦虑和拒绝.您可以和孩子探讨以下问题,比如:你喜欢上学吗?为什么?你知道上小学与上幼儿园有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吗?你还想知道小学的哪些事情?您可以告诉孩子:上学后能学会认更多的字、读更多的书,学会算题,学会唱许多动听的歌,画更多美丽的图,学会讲英语,学会打电脑……在那里,你能结识许多新朋友、新老师,他们都会喜欢你.

建立孩子上学的自信心:相信孩子在学校里一定能刻苦学习,勇敢面对挑战,取得良好成绩.

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理想.您可以和孩子交流下为什么要上学?上学长大后干什么?让孩子有所期待.

篇5:大班幼儿的入学教育[范文]

大家好我给大家讲的是大班幼儿的教育,大班幼儿的教育包括:入学教育的意义、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的差别、入学教育、家长在入学教育中的责任和国外解决衔接问题的一些尝试。下面我们简要概述一下入学教育的意义,由于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存在差异,使幼儿在入学这又一个人生转折期中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入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别主要表现为:①开始正规的学习生活,要求提高了。幼儿园是保教并重的机构,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教师对幼儿的约束少,不像学校教育那么规范。而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以上课为主要活动形式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要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②幼儿园幼儿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对周围是世界的认识的,教师不给幼儿打分,幼儿无压力,更谈不上对学习的责任感,而幼儿入小学成为小学生后,开始系统地接受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进行基本的学习能力训练,这是社会的责任,这就迫使儿童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同样还要学习不感兴趣的内容,并且要求取得好成绩,这就需要有意志的努力。所以学习成为了一种社会任务。③学习内容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要求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难度增大。④学校实行升留级制,学习程度以分数衡量。⑤生活制度的变化。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游戏为主。动静交替,每天上课(或集体教育)时间不过一小时。其他时间以游戏为主,还有2小时午睡。小学生除早读课外,上午上课3~4节,下午1~2节课间休息,游戏时间很短,午睡得不到保证。使儿童身心负担加重,疲劳,不愿上课。⑥师生关系的变化。在幼儿园中,老师像母亲一样关心孩子,对幼儿的睡眠、生活、饮食、清洁卫生等都关怀备至,小学后,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往减少,态度也能较为严肃。7.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生活环境注意娱乐性和趣味性,比较自由,而小学多数只有桌椅,座位固定,对儿童缺乏强烈的吸引力。这是上海市闸北区幼教工作者曾对40名大班幼儿和40名一年级小学生进行24小时跟踪观察记录。证明大班幼儿入小学一年级后紧张的智力活动时间骤然增加,大脑皮层细胞能量消耗增长,而用于保护和恢复皮层细胞工作能力的休息睡眠时间和自由轻松的智力活动时间却大为减少,神经系统负担增加,使得初入学的儿童倍感疲劳,面容消瘦,体质下降,学习成绩不佳,同时还导致各种行为问题。幼儿如小学后出现的不适应现象有,生物钟紊乱一般孩子晚睡晚起,晚上与大人一起玩到很晚,早上自然起不来,精神不好,入学后,生物钟没有调整过来,对学校生活不适应。对学习内容与教学方式的不适应孩子入学后需听懂老师上课传授的知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是硬性任务,与幼儿园凭兴趣选择喜欢的课程完全不同,有的孩子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差一些,就会觉得课程困难,无法接受,从而产生畏难厌学的心理。自理能力差,不会整理文具、削铅笔、忘记带书本、作业、不会做清洁,下课忘了上厕所尿湿裤子,不敢独自上学、回家等。人际关系上的不适应陌生的教师、同伴,与幼儿园不同的要求,以及有的家长不恰当的话语暗示等,都会使孩子对小学老师、新的同伴产生一种距离感。

针对以上的问题入学教育是相当必要的,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入学意识、社会适应能力、学习适应能力、生活适应能力,为幼儿做好体力、智力、品德、意志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入学准备。培养幼儿向往入学学习的感情,激发良好的入学动机和学习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通过1)组织幼儿参观附近小学、观察一年级小学生上课的情况。2)参加少先队活和入队仪式,使他们喜欢做小学生。3)向大班幼儿提出要求,逐步养成小学生应有的行为习惯。如有规则的生活习惯,爱护书籍、文具的习惯、认真学习等。4)进行毕业离园教育。如通过组织毕业告别会,幼儿与小学联欢会。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我已长大的自豪感。也可以举行毕业典礼,引发对小学新生活的向往之情。培养入学意识。

2是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培养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包括认识理解教育环境中的规则、养成按规则进行活动的行为习惯,养成按指令统一行动的习惯;学习制定有关规则,形成规则意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可以通过开展规则游戏或其它活动,让幼儿逐步懂得,生活学习游戏等都是有规则的,并让他们有机会体验到如果不遵守规则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有意识地发展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的内容包括

认识到教师要求的事情要完成的任务;养成认真专注做事的习惯;学习一些执行任务的技能;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做事有信心、有毅力。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学会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物品、用具;学会照顾好自己

在幼儿园和家庭里,通过教师与家长的配合,能给幼儿创造很多发展任务意识的机会,如对幼儿完成值日生工作、完成某项家务劳动等,给予及时的肯定,在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坚持,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和毅力,同时帮助他们获得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上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友好和睦相处;学会关心和参与集体的活动;学会主动接近老师。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交往环境,改善师生关系,鼓励幼儿之间的交往,并让幼儿真正感到与老师。同伴在一起的愉快,从而愿意投入到交往活动中,增长自己的人际关系知识、技能和能力。

3是培养幼儿的学习适应能力。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从对小学生进行大量的文化教育,而是从培养幼儿的能力入手,注意发展幼儿心理活动的有意性、稳定性,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如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听的习惯因为幼儿进入小学后主要依靠在课堂听讲获取知识。同时理解语言和表达自己的能力也要在大班得到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来培养幼儿专心听话的能力,如绕口令、传电话等游戏。②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教师引导幼儿对属感兴趣,同时交给幼儿基本的读书技能。③加强幼儿小手的肌肉协调的训练,培养正确的执笔姿势如绘画活动、手工活动以及筷子夹豆等游戏活动。

4.培养生活适应能力。入小学后要求幼儿具有相当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能力。

因为小学教师不再像幼儿园老师那样精心照顾幼儿的生活,许多幼儿升学后出现不适应现象:缺乏小学生的角色意识和相应能力;独立管理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很不理想;幼师丢三落四,用完东西不收拾,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做;不敢在老师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敢与人交往等。所以要求幼儿具有相当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能力,这必须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才能实现,家园共同要求幼儿能做的事自己做,帮助幼儿学会必要的技能。

作为教育的重要力量,家长在帮助孩子适应入学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在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入学教育的同时,也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①放手锻炼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②激发和引导幼儿向往入学的美好愿望。③为幼儿入学做好准备④调整作息时间。同时小学在幼儿园适应过程中同样负有重要责任。小学应当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幼儿园大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幼儿园生活制度的特点,了解幼儿体、智、德几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如一年级教师来幼儿园访问,做好迎新生的工作,调整休息时间,多采用游戏方法等。总之通过幼儿园,家长、小学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能够帮助幼儿度过这个转折期,顺利地适应小学的生活习惯。

国外解决衔接问题的一些尝试,解决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在探索的教育难题之一。

篇6:发展幼儿教育解决入学难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加强社区建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社区建设是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组织形式变化的必然结果。幼儿教育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与社区、家庭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把幼儿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已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我市的幼儿教育起步较晚,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存在公立幼儿园较少,民办幼儿园较多,普遍规模不大,档次不高的局面。

为提高公立幼儿园比例,提升幼儿教育水平,市发改委深入领会上级部门针对幼儿教育下发的文件精神,将文件精神传达到我市教育主管部门和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并通过多次协调,安排专人到上级部门汇报我市幼儿教育发展情况,今年下半年为我市幼儿教育争取到专项资金350万元。为推进我市幼儿教育发展,提升幼儿教育水平,发改委将继续不遗余力向上级部门争取政策和资金,使我市幼儿教育更上一层楼。

2011-12-14

篇7:幼儿入学前的读写教育

一、抓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分别是:导入课题,解决生字词;初读课文,评价人物;抓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形象。这些环节清晰明了、层次递进。前面两个环节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师在旁相机引导和小结。抓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形象部分是教学的重点,第一,我以“拥有十万两家产的严监生在临死前会有怎样的表现”为教学的主问题,引导学生抓住“两个指头”细节描写,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对人物形象定位后,开始讲解人物的那个标志性动作,让学生梳理众人的猜测及严监生的反应。通过梳理对比学生发现虽然每次严监生都是摇头,但是每次都有区别:第一次大侄子猜“两个亲人”时“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第二次二侄子猜时“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第三次奶妈猜“两位舅爷”时“他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虽然三次都是写摇头,为什么每次描写都不一样呢?”有学生回答“是为了避免重复。”我进一步追问“还有别的思考吗?”根据这个问题,学生开始反复朗读体会,讨论交流,对比严监生的三次神态、动作描写。大侄子第一个猜错,所以一声不倒一声的严监生只是“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猜两笔银子,严监生可是个守财奴,把钱看得比命还重要,二侄子的猜测戳中他的敏感点,让他既生气又担忧,所以他的反应也非常激烈——“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虽然是严监生身边接触较多的人,然而她也不懂主人的心思,可怜的严监生差不多快绝望了,经过之前的激烈反应,他此时已是进的气少,出的气多,只能“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二、探读写结合训练点,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在充分理解内容,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走进严监生的内心世界,想象他当时的心理活动,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有同学在二侄子猜测“两笔银子”时这样补充严监生的心理活动“你这个臭小子,我都快死了,你还惦记着我的钱,完了,我的家产啊,我死后恐怕要落入别人手里了。老天爷,我不想死,我还要守着我的钱哪!”还有同学在赵氏猜对后想象严监生可能会说“这么多人之中,还是你最了解我啊,有你在,我可以放心地走了。”学生的想象合理又精彩,通过这样的读写结合训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受更加深刻,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篇8:幼儿入学前的读写教育

孩子就要上小学了,家长需要做些什么?以前,我仅仅是从老师的角度来思考,学生应该怎样做;而今天,我是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来思考幼小教育的衔接问题,也有了不少新的认识。此外,我也借鉴了一些学校低年级老师的教学经验,希望能够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大家都知道: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如果拿孩子离开家庭走向托儿所、幼儿园;离开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这几个阶段做对比的话,那最薄弱、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幼小衔接”。因为它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所谓幼小衔接,既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又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我们的孩子学习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非常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在这样一个特殊阶段,我觉得我们家长应有一个前瞻性,提前认识到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生活会出现哪些变化?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进入小学,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多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断

层问题,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家长首先必须要明确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第一,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富有儿童情趣,有丰富的物质环境,玩具琳琅满目;而小学教室有的是课本、黑板、桌椅、多媒体展台、背投以及课桌椅等教学设施,可能对孩子缺乏吸引力,操场上的运动器械对低年级孩子来说,享用机会也比较少,会使刚入学的孩子感到有些不适应。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我们可以用“以游戏为基础活动”来概括。而小学学习则完全不同,因为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你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学生的主要生活就是上课、完成作业。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孩子面临的是和高年级学生一样的每天上午四节课,下午一般一节或两节课的课堂教学。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生活照顾比较多,老师像妈妈般地照顾孩子,并参加到孩子们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近似于亲情关系,在孩子眼里,老师就像妈妈。而进入小学就不一样了,老师的角色会有所变化, 由于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关心的比幼儿园老师要相对减少,老师与学生的交往主要在课堂上,师生个别接触的时间比较少,新入学的孩子就可能会感到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有些不能接受,甚至感到生疏和压抑.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小学正规的课堂教学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和发现、提倡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方式有较大的区别,小学以书面语言为主,强调文化知识的系统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训练,课堂大多时间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除了老师的讲解,孩子还必须完成一定量的作业.这些都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第五、行为规范的变化

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如上厕所、说话、玩东西在小学已不再被重视,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上课抱臂坐正、不调头、不随便说话、发言要举手、学习用品放整齐,课本作业不准撕,上课不准喝水、在指定地方等家长接送等规定都纳入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中,孩子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孩子在幼儿园里许多自选活动的时间和权利被服从统一要求替代.第六、家长和老师期望值的变化

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家长和老师主要考虑的是孩子的营养、心理的健康、生理的健康,孩子在幼儿园吃好,玩好,与同伴相处好就行了。而一旦孩子入了小学,家长和教师的期望值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学习方面对孩子给予新的期望,更高的要求。

我们家长只有充分认识到以上这些变化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

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多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

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进出门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我们小学阶段老师的评价,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能力强的学生。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小事

三、使孩子的压力最小化。幼儿教育是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小学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师是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的,与幼儿园教育相比,知识性较强。刚入小学的孩子心理上的幼稚性,依赖性,行为上的无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给学习带来一些困难。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静心耐心

教育、引导孩子,从心理上和思想上与孩子取得沟通,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调节生活规律。可以带他去幼儿园看看,请教教过他的幼儿园老师做做思想工作;可以跟孩子谈谈心,了解他遇到的困难,帮他解决困难;还可以讲讲身边同龄孩子的故事,或者童话故事,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信心。

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样,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身。

1、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告诉孩子,上课之前要打两次铃,第一次是预备铃,听到预备铃,要赶紧进教室,把上课用的书、本子、笔拿好,并摆放整齐,不用的东西,不要放在桌上,然后,安安静静地坐着等老师来上课。第二次是上课铃,打了上课铃,老师就要给小朋友们上课了。

2、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身子上半部坐直、头部端正,目视前方,两手随意放在身体两侧,两腿平放,胸膛挺起。告诉他们,不要趴在桌上,或者翘脚架腿。因为良好的坐姿有利于骨骼生长,有利于身体健康。

3、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要告诫儿童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学会讲普通话,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使对方能听懂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放、有礼貌。这样,幼儿才能较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家长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不是指提前教拼音、识字等,也无须把家里的玩具收起来,而应从上述这些方面对孩子进行培养和教育。

总之,我们家长和幼儿园教育应协调一致,共同创设“幼小衔接”的教育条件,为幼儿入小学打好基础。

2014

上一篇:三年级月考总结下一篇: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