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学前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当下,农村存在大量缺乏办园资质的家庭式幼儿园,它反映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例如,现有的幼儿教育机构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幼儿接受教育的需要。教育部门监管缺失,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无从谈起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村幼儿园学前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幼儿园学前教育论文 篇1:

农村幼儿园教师看学前教育公平

【摘要】教师是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相关者,他们对于教育公平的理解和判断对各个层面教育公平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农村幼儿园教师对学前教育公平的看法具有相当程度上的一致性,即在肯定学前教育性别和民族公平的同时,对家庭经济条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表现出一定的担忧乃至不满,但其日常教育活动中的公平意识和行为方式则有待进一步优化。研究者认为,在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进程中,改善教师生存状况的经济措施至关重要,能有效提升教师作为教育公平重要促进者的自觉性和行为能力。

【关键词】学前教育公平;农村幼儿园教师;资源配置

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教育实践领域,教育公平都是一个非常热门且重要的话题。经过多年的讨论,学界对此取得了一些共识:教育公平并非教育效率的对立面,它不仅仅意味着机会的均等,还意味着受教育权的平等、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对处境不利人群的差别对待和补偿,教育公平包含教育活动过程以及学业成就乃至教育回报公平。〔1-4〕作为教育资源之一且对教育活动过程有重要影响的教师自然被纳入到教育公平研究的视野中来。对此,研究者主要从两种角度审视教师与教育公平之间的关系。第一,将教师视作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并认为教师的态度、信念、能力、期待等对实现教育公平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因此,必须采取综合化的策略以提升教师素养,培养具有使命感,勇于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5-9〕第二,将公平视作一种重要的价值,用以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生活处境。因此,教师的待遇收入、专业发展以及相关支持性政策等均被研究者关注。〔10-13〕

类似的研究在西方国家颇多。例如,Rapp从学校公平和学生受教育权的视角对瑞典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进行了反思和批判。〔14〕Borman和Kimball以实证的方式研究了教师质量与教育公平之间的关系。〔15〕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较少有学者从教师视角出发来研究学前教育公平问题,已有研究大多围绕教育公平的政策保障和改革、借鉴他国经验等方面展开。〔16-20〕事实上,教师是实现学前教育公平的重要参与者,我们有必要对其与教育公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一、研究设计

1.样本选择

本研究主要分两步实施。第一步,采用目的性抽样方式,选取重庆市S县作为样本县。该县为少数民族自治县,同时也是国家级贫困县。第二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在该县选取7所幼儿园中的108位幼儿园教师作为样本,其中72位教师来自4所公立幼儿园,36位教师来自3所私立幼儿园。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自编的调查问卷主要包含三个部分:个人背景信息,宏观层面的教育公平和微观层面的教育公平。其中,宏观层面的教育公平设计了6个问题,用以反映教师对于不同家庭经济背景、性别、民族地区和有特殊需求儿童的学前教育公平的认识,是对学前教育公平总体状况的看法;微观层面的教育公平设计了7个问题,用以反映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对待教育公平问题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方式。所有题目均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法。访谈主要采用个别开放式访谈法,围绕“当前学前教育领域教育公平存在的突出问题”展开,共访谈了58人。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宏观层面的学前教育公平

本部分着重探讨农村幼儿园教师对不同家庭经济背景、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和有特殊需求儿童的学前教育公平状况的理解和评价。问题均用肯定性语言表述,如“不同地区的孩子接受到了公平的学前教育”。调查结果如表1、表2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受访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公平状况的总体评价倾向于基本满意,尤其在“男孩和女孩都接受到了公平的学前教育”(均值4.03)以及“学前教育领域不存在文化、民族和种族歧视”(均值4.00)两个问题上,超过九成教师持“赞同”和“高度赞同”意见。认同程度稍差的项目是“家庭收入不同的孩子接受到了公平的学前教育”(均值3.44)和“不同地区的孩子接受到了公平的学前教育”(均值3.53)。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教师对各项目的评价基本满意,但是对学前教育领域教育公平的总体状况(均值3.39)的评价却相对较低,与“不同家庭经济背景”和“不同地区”两个项目最为接近。从表2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总体状况”与“不同家庭经济背景”和“不同地区”极其显著地相关,“不同家庭经济背景”和“不同地区”又极其显著地与除“有特殊需求儿童”以外的各项目相关。这似乎表明,在教师看来,当前中国学前教育领域教育公平的突出问题在于不同家庭经济背景和不同地区之间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另外,“有特殊需求儿童”似乎是一个独立的因素,此因素引发的学前教育公平问题并不与其他因素密切相关。

2.微观层面的学前教育公平

本部分着重探讨农村幼儿园教师对于日常工作中涉及教育公平的教育态度和行为的反思与评价,主要项目包括教育公平中的教师能动性、总体自评、家庭收入、性别、民族文化、师幼互动和积极支持等7项。调查结果如表3、表4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受访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对微观层面教育公平状况的总体评价倾向于肯定,尤其是在“不同家庭收入的孩子受到我的公平对待”(均值3.94)、“不同性别的孩子受到我的公平对待”(均值4.21)、“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孩子受到我的公平对待”(均值4.25)以及“总体而言我是一个较为公平的老师”(均值4.04)四个项目上认可度较高。另外,项目“教师可为促进教育公平作出努力”“我与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有更多的交流”“特殊需求儿童得到我更多鼓励”的均值较小,标准差较大,表明教师对这三个项目的自我评价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表4可以看出,教师的“总体自评”与“家庭收入”“性别”“民族文化”三个项目显著相关,但与其他几个项目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我们推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践行教育公平时,主要考虑的问题或思考的视角是如何公平地对待不同家庭背景、性别及民族的儿童。另外,“教师能动性”与“师幼互动”和“积极支持”两个项目存在显著相关,表明越是赞同“教师可为促进教育公平作出努力”的教师,越会做出与有特殊需求儿童更多交流,给有特殊需求儿童更多鼓励的行为。这似乎可以表明,教师对于微观层面的教育公平越是具有明显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就越能够更好地兼顾到儿童的个体差异性。

3.学前教育公平的突出问题

受访的58位幼儿园教师对学前教育公平突出问题的思考和看法既涉及到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公平问题,也涉及到了学前教育活动中的公平问题;既关注到了学前教育整体公平性,也关注到了学前教育资源要素的公平性;既涉及到了权利平等、机会均等问题,也涉及到了弱势补偿问题。

第一,学前教育地区差异尤其是城乡差异明显。在访谈中,有23位教师(39.7%)认为,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公平的突出问题在于地区之间,尤其是城乡之间的差异悬殊。这种差异具体包括“不同地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环境设施、师资力量等存在较大的城乡差距”“农村家长与城市家长的观念差别很大”等。第二,家庭经济条件引发的学前教育公平问题令人担忧。有18位教师(31.0%)明确提到,当前普遍存在不同家庭经济条件的儿童接受不同质量水平的学前教育,家庭经济条件不等会造成入园机会不均等问题。第三,学前教育不被重视甚至受到歧视。有10位教师(17.2%)提到,“社会还是不够重视学前教育,有的人对学前教育存在偏见”“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像保姆,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同”“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工资待遇较低”等问题。第四,不同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公平问题。有8位教师(13.8%)提及“公办与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不公平”“同园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依然存在”等问题。第五,学前教育领域的弱势补偿问题。有5位教师(8.6%)提及“残疾儿童、贫困儿童或特殊儿童得不到政府应有的支持”“教师未真正关注特殊儿童”等问题。

三、结论与建议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促进公平”“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以及“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等目标以来,各级政府在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方面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以县为单位,制定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这对加快学前教育公平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学前教育的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取得了四大重要成果,即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快速增加,学前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幼儿园教师队伍持续壮大,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不断提高。〔21〕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幼儿园教师对一些调查项目(如不同性别和民族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基本认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的成效。但以下两个问题还值得深入研究和持续改进:其一,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当中由经济水平和地区差异引发的教育公平问题还普遍存在,甚至还较为严峻;其二,虽然有教师认为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是“较为公平的教师”,但仍有近四成的教师未意识到自身是教育公平的践行者,教师的努力能够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因此,教师作为教育公平促进者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有待提升。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如下。首先,鉴于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存在客观差异,政府要从资源配置入手,深化改革。政府要增加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完善相关制度,并向经济发展薄弱地区倾斜。其次,进一步拓宽普惠性幼儿园的覆盖面,并努力提升普惠性幼儿园的质量水平。再次,在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中,有意识地提高其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鼓励教师成为教育公平的践行者,促使教育公平能真正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后,鉴于我国当前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相关研究宏观层面多于微观层面,〔22〕我们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对微观层面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郭元祥.对教育公平的理论思考〔J〕.教育研究,2000,(3):21-24.

〔2〕田正平,李江源.教育公平新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39-48.

〔3〕褚宏启.关于教育公平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6,(12):1-4.

〔4〕石中英.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08,(3):1-6.

〔5〕邓银城.论教师在教育公平中的多重角色〔J〕.教育发展研究,2007,(7):65-67.

〔6〕张华东,白键.教育公平的教师视角〔J〕.教育探索,2003,(7):103-105.

〔7〕王青.教师期望与教育公平〔J〕.教育探索,2005,(7):25-27.

〔8〕赵明仁.在提高教师素质中推进教育公平:“中国教师发展论坛(2007)”综述〔J〕.中国教育学刊,2007,(12):71-72.

〔9〕王艳玲.教育公平与教师责任:《科尔曼报告》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3,(4):3-9.

〔10〕杨云兰.教育公平视野中农村教师工资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48-51.

〔11〕贺陆军.教师收入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基础〔J〕.教育与职业,2011,(13):87.

〔12〕计宇,宫长海.教师职后教育公平情况调查研究:以吉林地区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1,(19):147-149.

〔13〕何舒颖.教育公平视域下的中小学教师轮岗制审视〔J〕.继续教育研究,2013,(6):46-48.

〔14〕RAPP S.New wine in old bottles:A critique of Sweden’s new national training programme for head teachers〔J〕.School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2012,(32):159-181.

〔15〕BORMAN G,KIMBALL S.Teacher quality and educational equality:Do teachers with higher standards-based evaluation ratings close student achievement gaps〔J〕.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2005,(9):3-18.

〔16〕韩世强.法律如何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公平〔J〕.社会科学战线,2010,(7):205-209.

〔17〕夏靖,庞丽娟,沙莉.立法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台湾地区的经验及其启示〔J〕.教育科学,2009,(5):75-81.

〔18〕刘天娥,蔡迎旗.美国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措施及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3,(7):88-92.

〔19〕胡苗苗.美国加大推进学前教育公平〔J〕.比较教育研究,2013,(8):107-108.

〔20〕庞丽娟,沙莉,刘小蕊.印度学前教育公平的法律与政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8,(13):100-103.

〔21〕中国教育在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EB/OL〕.〔2014-05-10〕.http://www.eol.cn.

〔22〕龙安邦,范蔚.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现状及特点〔J〕.现代教育管理,2013,(1):16-21.

Equal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From Rural Preschool Teachers’Perspective:Taking a County in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Li Min1,2, Yang Xiaoping2

(1Colleg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6)

(2Faculty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作者:李敏 杨晓萍

农村幼儿园学前教育论文 篇2:

从家庭式幼儿园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摘要]当下,农村存在大量缺乏办园资质的家庭式幼儿园,它反映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例如,现有的幼儿教育机构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幼儿接受教育的需要。教育部门监管缺失,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无从谈起等。要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为广大农村幼儿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就必须立足农村实际,合理布局,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教育部门要履行监管职责,努力建构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系;幼儿园要向农村幼儿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转变他们落后的幼儿教育观念。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家庭式幼儿园;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的主体,只有提高占学前儿童大多数的农村学前儿童的素质,中华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才有保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农村对幼儿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尽管国家重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逐年加大了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但是仍不能满足农村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农村民办幼儿园数量急剧增加。教育部2011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幼儿园有58684所,其中民办园为36522所,约占农村幼儿园总数的62%。这些民办园在办园条件、教育质量上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办园条件简陋,缺乏基本的学习、游戏、保育资源,师资水平偏低。特别是以家庭院落为主要办园场所,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师资的家庭式幼儿园在办园方面更是存在严重问题。家庭式幼儿园为什么会得以存在并不断发展?这类幼儿园的存在与发展反映了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哪些问题?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通过实地考察一所农村家庭式幼儿园对上述问题加以探讨。

一、家庭式幼儿园实地考察

1.家庭式幼儿园概况

山东省聊城市开发区K镇下辖4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为3.5万人,流动人口为1.5万人。据不完全统计,3-6岁的户籍幼儿为1600多人。与当地农村适龄幼儿总数相比,K镇公办、注册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特别是符合国家学前教育办学资质的合格园所数量极少,只有新办的镇中心幼儿园和原有的Y小学、z小学附属幼儿园三所公办幼儿园,以及五所获得当地教育局审核批准的民办幼儿园。按照2012年颁布实施的《山东省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对班级规模及师幼比的规定,这八所幼儿园的招生总量应控制在800人左右,但实际上它们的招生规模都超标了,镇中心幼儿园的师幼比甚至达到了1:40。

农村学前教育需求与供给严重失衡的矛盾为不具备办园资质的家庭式幼儿园提供了生存的机会。K镇的家庭式幼儿园数量逐年增加,从2010年的20多所发展到了现在的70多所。调查发现,K镇的每个行政村都有1-2所家庭式幼儿园,招生规模有大有小,大多未经过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批。研究者重点考察的小太阳幼儿园成立于2010年,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其招生规模已从最初的20多名幼儿发展到现在的103名幼儿,目前是z村规模最大的幼儿园。

2.家庭式幼儿园存在的主要原因

(1)农村有广大需求

农村学前教育供需失衡为家庭式幼儿园生存提供了机会。家庭式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农村家庭对幼儿教育的需求。

(2)经济利益可观

农村日益增长的幼教需求所产生的可观的经济利益,是激发投资者开办家庭式幼儿园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不少投资者都将开办幼儿园视为发家致富的一条捷径。

3.幼儿家长和教育部门对家庭式幼儿园的态度

(1)幼儿家长的态度

尽管家庭式幼儿园缺乏办园资质,教育质量难以保证,但仍受到z村许多幼儿家长的青睐。一是因为家庭式幼儿园离家近,接送幼儿入离园方便,二是因为收费低廉。如K镇中心幼儿园的收费标准为每月320元,而绝大多数家庭式幼儿园的收费仅为每月180元左右。

(2)教育部门的态度

教育部门在学前教育发展中负有一定的宣传、审查、监督等管理职责。然而,研究者在调查时发现。大约有90%的家庭式幼儿园的开办者在办园初期不知道开办幼儿园应向教育部门提出申请。教育部门的监管也存在问题。比如小太阳幼儿园在开办两年后,教育局才派人来检查,检查时告知办园者应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办理申报审批手续。至于办园者是否按要求去做便不得而知,因为“从那以后教育局再也没来检查过”。

事实上,教育部门对一些家庭式幼儿园的办园状况是有所了解的,但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他们认为这也是出于对矛盾激化的担忧,而客观上也存在着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当地教育局一位主管学前教育的科长说:“尽管国家大力扶持农村幼儿园发展,但资源还是有限,不是每一个农村幼儿都能享受到国家的幼儿教育资源的。这些家庭式幼儿园尽管条件差,但总比孩子没园上好吧。如果强制取缔,恐怕会激化矛盾。再加上家庭式幼儿园数量多、分布散,我们一共才三四个人管理学前教育这一块,不可能天天进村检查。作为管理部门很多时候只能这样。”

二、从家庭式幼儿园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1.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稀缺

近年来,尽管国家把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放在了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位置,从中央到地方加大了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新建、改扩建了不少农村幼儿园,但与适龄幼儿总数相比,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特别是符合资质的合格幼儿园数量仍然十分有限。正如中央教科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易凌云指出的,目前,在我国各阶段教育中,学前教育是普及率最低的。近年来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举步维艰,幼儿园数量少,无法满足适龄幼儿的入园需要。

2.相关管理机制不健全

学前教育具有奠基性和公益性,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应承担重要职责。《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同时,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然而,笔者调查发现,K镇人民政府、村民自治组织并没有形成一体互动的管理机制,也没有切实履行应当履行的相关职责。

目前,不少地方乡(镇)政府停办了一些规模较小、附属于小学的幼儿园,按高标准、严要求建立了乡(镇)中心幼儿园。这种举措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缺乏正规幼儿园的现状,但乡(镇)中心幼儿园难以惠及农村所有适龄幼儿。对于一些家长来说,方便接送孩子比幼儿园教育质量更有吸引力。

依靠村民自治组织来监管本村幼儿园更是不太现实。研究者在访谈时发现,许多村干部根本没有监管本村幼儿园的意识和能力,认为这是教育部门的事,不属于村干部的管辖范围。

3.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尽管农村幼儿家长对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应到幼儿园接受教育普遍表示认可,但对幼儿应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怎样接受教育等问题的认识还存在误区。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就是看管孩子的地方,幼儿园教师就是保姆,只要收费低廉,不让孩子磕着、碰着就行了。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就是去学识数、学认字,幼儿园不能由着孩子玩,或只学唱歌、跳舞。K镇中心幼儿园作为新建的示范性幼儿园,是按照国家提倡的幼儿教育理念办园的。然而,一些家长对此并不认同,认为该幼儿园的教师没有用心教孩子,不教孩子识字、计算。个别家长甚至将本来在镇中心幼儿园就读的孩子转到村里家庭式幼儿园就读。

4.教师整体素质较低

幼儿园教师是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然而,无论是农村公办园还是民办园普遍存在教师素质较低这一严峻的问题。一项调查发现,山东省17个地市的2500名农村幼儿园教师中,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仅占3.8%。农村幼儿园教师大多数是高中毕业生甚至初中毕业生,没有接受过任何学前教育方面的专业训练就直接进入幼儿园做了教师。家庭式幼儿园的师资水平更是令人担忧。许多家庭式幼儿园的开办者和雇佣教师从来没有接受过幼儿园教师教育,他们当中甚至有不少是没有接受过初中教育的家庭妇女或待业青年。

农村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情况也很糟糕。农村幼儿园教师自我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薄弱,外出培训机会极少,教师学习资源匮乏,专业素质提高极为缓慢。庞云凤对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作过的调查显示,这些教师工作后从没接受过培训的达62.7%,接受培训的时间在10天以上的仅占0.5%。最近几年,不少县级幼儿园教师培训机构开始把农村民办园教师纳入培训范围,但家庭式幼儿园从业者的培训仍是空白。

三、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建议

1.立足农村实际,合理布局,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

政府的重视和资金投入是农村学前教育获得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针对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不能满足需求的矛盾,政府应利用多种筹资渠道,加大对学前教育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在这一前提下,政府要认真反思近年来农村学前教育建设中的诸如资源整合、集中办园与农村实际之间的矛盾,充分考虑村落分布分散的特点、农村留守家庭增加、隔代教育现象普遍等现实因素,对新建幼儿园进行合理布局,使新建幼儿园能辐射到每个农村家庭。

对于家庭式幼儿园,在公办园难以满足农村幼儿教育需求的前提下,政府不能简单强制取缔,而应在认真评估其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办学前景的基础上,择优采取资金扶持、专业指导等措施,引导家庭式幼儿园朝良性方向发展。事实上。德国、瑞典等国家已将家庭式幼儿园视为与公办幼儿园同等重要的社会保障系统组成部分。政府给予财政支持,并对家庭式幼儿园办园质量进行严格监控。为了保证家庭式幼儿园的生源、生存及盈利,政府明确规定家长只负担孩子入托费用的35%,其余部分由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均摊,以此来缓解公办幼儿园的压力。

2.教育部门要履行监管职责

教育部门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主导力量,应建立上下一体,灵活互动的管理机制,提高自身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组织管理力度,同时加大对学前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依法办园和科学办园的意识。此外还应加强对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的审批、质量监管和评估机制建设。如丹麦政府为保障家庭式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对其招收规模作了限制(一个家庭式幼儿园最多只能招收5名幼儿),这保证了每一名入园幼儿都能够得到精心的照顾和良好的教育;规定由社区办公室督察员负责管理一个社区内的家庭式幼儿园,明确了督察员的任职资格、角色、工作内容等,这不仅保证了国家教育政策的贯彻执行及科学幼教知识和方法的传播,还使得社区内分散的家庭式幼儿园形成一个系统。山东省临邑县从2011年开始对部分农村家庭式幼儿园进行“收编”和规范管理,鼓励地方教育部门接管民办园,规范其办园行为,改善办园条件,同时提出推进公办园带动民办园发展的思路。

3.努力建构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系

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家庭式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努力建构将公办园、民办园和家庭式幼儿园的从业者都纳入其中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大力开发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探索切合农村实际的多样化的教师培训方式。如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建立普通园与优质园联系小组,组织农村教师观摩学习优质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艺体技能,分享优质园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等。对农村家庭式幼儿园的从业者而言,应更多采用现场观摩、现场指导为主的培训模式,以增加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4.转变农村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

农村幼儿家长对什么是幼儿教育,幼儿应接受怎样的教育等问题的认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村幼儿园的办学宗旨和教育教学方式,进而可能影响农村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早在2003年,国家教育部就曾发文要求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明确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应普遍接受科学育儿的指导。然而,在广大农村,针对农村家长的指导和知识普及工作并未得到开展。因此,要为农村幼儿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就必须重视并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村家庭宣传幼儿身心发展知识及科学育儿知识。农村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乡(镇)政府可与幼儿园合作创办家长学校,提供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作者:王平 赵虎子

农村幼儿园学前教育论文 篇3:

加强农村职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县域幼儿园交流的研究

摘 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县域幼儿园建立多维度的合作交流研究,有利于发挥双方资源优势,既改善农村学前师资现状,又提高学生实践应用研究能力。校园合作通过实践理论学习、教育实践、管理实践和教学实践等一系列合作,让校园双方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获利。

关键词:县域;中职学前教育;校园合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急剧上升,然而目前农村学前教育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如何?培养怎么样的学生才能满足幼儿园的需求?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素质有何具体要求?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县域18个乡镇幼儿园师资进行抽样调查。

一、 存在问题

调查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方面:师资数量不足,流动率高,后继乏人;职前教育薄弱,专业素质较低;职后培训缺失,自主发展意识淡薄。要发展农村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要提高教师素质,生源又是关键,而农村学前教育的师资主要来源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如何培养学生给学前教育输送合格的人才,这是我们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学前教育教学第一线(主阵地是幼儿园)培养合格的师资。我校作为农村职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服务的对象主要定位在本县域里各乡镇、农村的幼儿园,这决定了我们的培养方式必须与幼儿园合作交流,结合本县特点,实行共同育人的模式,才能把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有针对性地为幼儿园培养合格的人才,在明确各自需求的基础上寻求双方共同的目标和价值理念,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二、 校园合作,形成合作意识

与幼儿园之间达成共识,是合作的前提。培养怎么样的师资,首先在校园达成共识,共同了解和面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的现状,积极主动地通过合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找提出对校园合作有指导意义的对策和建设,弥补中职校教学的不足,让教师和学生获得经验、信息,改进教学过程,积极主动地提升专业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一) 建立学前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

学校建立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座谈会,商讨合作意向,指导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在县域多家幼儿园中选择了规模较大、资源丰富、协作关系紧密的4所幼儿园共同参与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让委员会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实施课程标准、课题研究等方面发挥专业的、行业的引领作用。

(二)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选择县影响力较大的幼儿园作为学生校外实习基地,由学校和幼儿园共同签订学前教育专业校园合作协议,使学生能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做到理实一体化,加深对行业的认识,提升专业技能。

三、 校园合作,共育合格人才

(一) 共同制定和实施教学方案

学校和幼儿园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参与教学的实施。

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了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学习、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与保健、幼儿教育学等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其他基础课程,由于专业教师少,课程种类多,对学生指导往往不够理想,专业指导委员会可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聘请幼儿园的优秀老师、保育员为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课堂教学和实习指导中。建立专业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幼儿园相关保教活动和其他活动的长效机制,不定期邀请专家和一线教师来校开设专题讨论。关注行业动态信息和变化,使教育教学符合幼儿的需要、家长的需要以及社会的需要。

(二) 实施工学交替、顶岗实习

我們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把三年中职学习计划按时间点计划好前往幼儿园见实习的形式、内容和要求。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学生得以在校外实训基地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快速树立起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 择优双向,促进就业

学校根据幼儿园职业岗位群的知识技能要求和职业资格准入相关条件,制订、实施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按需施教,为幼儿园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每年6月份,在学生即将顶岗实习前,学校会举办双选会,邀请县域内各乡镇幼儿园到校参加双选会,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择优双向落实就业,既给用人单位提供方便,也为毕业生创造更好的就业机遇和选择空间,达到双赢。

四、 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在与县域幼儿园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校可以给幼儿园提供人力资源、教学设备资源、环境资源和信息资源,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全区示范性重点专业,有非常良好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如各种仿真教室(奥尔夫音乐室、感统训练实训室、卫生保健实训室、科学观察室、蒙氏数学实训室、计算机房和普通话训练实训室等),而通过调查发现,县域内幼儿园许多教师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及新理念很不熟悉,通过校园合作,利用专业优势,可以帮助幼儿园教师进行有选择性的专题培训,提高县域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幼儿园也可以适当安排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实习,让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检验自己所学成果,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幼儿园的工作环境,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有力的基础和宝贵的经验。

加强和县域各幼儿园的合作交流,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双方现有的优势条件,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两者的合作必然能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及增强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将促进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改革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2]郑庆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园的合作模式探索.

[3]庞云凤.培养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契机与使命.

作者:覃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