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休闲旅游发展项目

2024-04-09

农业休闲旅游发展项目(通用8篇)

篇1:农业休闲旅游发展项目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宣传口号

1、山水原生态,度假新天堂。

2、山水秀怀化,绿韵动天下。

3、秀丽乡村游,怀化居之首。

4、生态绿居,多姿怀化。

5、山水怀化,名扬天下。

6、多彩湘村,惬意怀化。

7、山灵,水韵,心怡。

8、悠游绿田园,乐享心休闲。

9、农情之旅,怀化“乡”约。

10、没有尘埃的旅行。

11、品味原生态,休闲悠然游。

12、山水怀化,乡土最美。

13、生态绿居,魅力怀化。

14、畅游山水间,怀化换新颜。

15、古韵怀化,国际稻都。

16、怀才已千年,化美在当今。

17、好山好水,怀化山水。

18、古韵承千年,山水秀天下。

19、“乡”约在怀化。

20、心泊张家界梦栖怀化城。

21、心泊张家界,梦栖怀化城。

22、游怀化乡村,品山水神韵。

23、山水如画,“乡”约天下。

24、感怀人文,幻化美景。

25、浪漫怀化,诗意田园。

26、大美怀化,美景神话。

27、侗寨风情炫,休闲农业甜。

28、侗感之家,生态之城。

29、悠游山水间,乐活美田园。

30、休闲度假,享受人生。

31、怀化,让度假充满品味。

32、怀山临水,化民成俗。

33、怀化山水秀,休闲乡村游。

34、怀化,一个放心的地方。

35、尘封万年,华丽涅磐。

36、回归自然,享受生活。

37、山水人文秀,休闲乡村游。

38、生态第一市,世界休闲城。

39、山水怀化,如诗如画。

40、游怀化山水,品自然文化。

41、怀万千品质,化人间乐土。

42、多彩湘村,山水怀化。

43、居名胜中央,品怀化芬芳。

44、生态怀化,乡约天下。

45、宽广的世界,新鲜的乡村。

46、古城原乡,人间怀化。

47、怀化山水游,大美不胜收。

48、民族之乡,休闲天堂。

49、怀湖湘山水,化生态浓情。

50、休闲神话,山水怀化。

51、休闲游农乡,快乐心里享。

52、怀化山水秀,生态乡村游。

53、情怀生态,化意为游。

篇2:农业休闲旅游发展项目

养老公寓建设项目简介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

断滩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养老公寓项目

(二)项目拟投资方及法人 栾川县小河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法人:李振军

(三)项目拟投资金额 项目计划总投资1.3亿元

(四)项目地点 潭头镇断滩村

(五)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美丽乡村”提升项目和养老公寓项目三类:

1、基础设施类项目

(1)道路工程:改扩建小河口至断滩村旅游主干道4km,配套修建排水沟4km、安装路灯80 盏、道路景观绿化4000m;

(2)水系景观提升:新修筑浆砌石河堤 3000m,河道整治2000m;新建木质观光栈道1500m。

2、“美丽乡村”提升项目

(1)传统民居改造:对断滩村村现有20户传统民居提升改造成为农家宾馆,改造面积4000㎡;农家宾馆周边绿化美化,面积3000㎡。(2)采摘观光园:采摘园总种植面积 100050 ㎡(合150亩),配套建设灌溉供水管网3000m,新建采摘观光步道3500m。

(3)标识标牌工程:安装各类标识标牌50块。

3、养老公寓项目

项目计划利用断滩村300亩土地,建设独立型的服务式老年公寓,以提供适合老年人群居住的生活环境和服务为主要目标。

(六)建设周期

项目分三期实施,建设周期为三年。

(七)建设目标

致力于利用潭头镇断滩村的有山有水的优势生态资源,通过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水系景观的打造,养老公寓的建设,打造一个集休闲农业、农村旅游、生态养老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基地,同时带动周边旅游产业发展,开发本地特色旅游产品,带动周边农民就业,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形成一个旅游产业发展带动社会事业发展的示范性旅游发展区域。

二、项目建设背景和意义

(一)朝阳产业发展背景

乡村旅游是指利用田园景观、农耕活动以及农耕文化等乡村特有的物质和文化资源,吸引都市人群回归自然和乡土,享受返璞归真的农耕活动和文化趣旨的旅游活动。本项目建成后将间接带动潭头镇断滩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对断滩村休闲农业游的整体发展面貌有质的提升;不仅有利于 改善断滩村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同时也将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居民群众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在物质生活日益发达的当代社会,都市人在享受良好交通、便利服务的城市生活同时,也往往饱受环境杂乱、空气污染、精神压力大等因素的困扰,许多家庭往往选择在节假日回到生态优美、环境良好的自然环境里进行休息,而工业文明给人带来的沉重生活压力,也使许多都市人希望能重回农耕文明休闲、惬意的环境中疗养心情,思考人生。断滩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就是为了满足郑开洛中原城市带城市人群的这种需求,通过打造休闲农业、生态农村的旅游环境,吸引城市人群到伏牛山小河河畔,享受山林水系之间的惬意假期。

而在养老公寓项目方面,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且正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是同期人口增速的五倍多。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约占总人口的16%;2020年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对照料和护理的需求,有利于养老服务消费市场的形成。据推算,2015年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 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养老服务就业岗位潜在需求将超过500万个。

在面对挑战的同时,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越来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多,公共财政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以及人民群众自我保障能力的提高,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具备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项目建设的优势

栾川位于豫西伏牛山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1′~112°01′、北纬33°39′~34°11′之间。东与嵩县毗邻,西与卢氏接壤,南与西峡抵足,北与洛宁摩肩。一直有“洛阳后花园”美称。栾川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林地面积310万亩,飞播造林125万亩,人工造林101万亩,原始森林104万亩,立木总蓄积量88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3.3%,名列河南省第一,有“中原肺叶”之称。栾川旅游资源丰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有青山、老林、险峰、峻岭、幽谷、飞瀑、蓝天、白云、奇石、溶洞、温泉、翠竹、小桥、流水、人家,空气中负离子含量平均3万个/立方厘米,最高达6万个/立方厘米,被权威专家测定为中原空气最清洁的地方。

栾川县潭头镇位居县境东北部,西毗秋扒乡,南连合峪、大清沟、赤土店镇,北依嵩县大章与洛宁陈吴乡,总面积277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潭头街。海拔488.6米,距县城67公里,距洛阳市仅132公里。该镇旅游资源丰富。古有“白 云观日”、“古城晓月”、“石门春晓”、“文笔插天”、“伊水秋声”、“娃娃虹桥”、“水湖观鱼”、“神水温泉”等八大景观,今有九龙山温泉疗养院、“北国水乡”国家4A级景区重渡沟,使来潭游客津津乐道。

潭头镇断滩村坐落在小河河谷中,具备优越的自然环境,拥有高山、森林、河谷、小河等多样的生态因素,远离喧嚣,独享安闲。断滩村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是,发展生态农业的绝佳之地,河水环绕、民风淳朴,发展农村旅游事半功倍,空气优良、气候宜人,具备发展养老度假产业的优异条件。

(三)项目前景

通过实施本项目,将流转土地500亩以上,改扩建道路、河堤等各项基础设施,预计可使该村的接待能力大幅提高,预计可解决该村剩余劳动力 200 余人左右,带动该村群众通过经营特色农业采摘项目和餐饮服务业(农家乐),预计每年可带动该村增收 150-200 万元以上,以 30 户计算,户均增收 6 万元以上。

篇3: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思考

一、休闲旅游农业的概念及其在鸣犊的发展现状

休闲旅游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 以休闲为目的, 以服务为手段, 以城市游客为目标, 是农业和短途旅游业的结合, 为人们提供旅游、休闲健身、体验农业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形态, 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休闲旅游农业以特色农业景观、民俗风情、农家休闲、田园风光、特种动植物种养殖为主题和主体, 是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产物, 是农业多功能的拓展和延伸, 是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 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农民素质提高和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且具有以下功能。

(一) 经济功能:增加农村就业机会, 扩展农民收入渠道。

(二) 社会功能:缩小城乡差距, 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三) 教育功能:提供了解农业生产的机会, 体验农村生活。

(四) 休闲养生功能:优美舒适的环境可以消除工作生活压力, 达到修身养生的目的。

(五) 文化传承功能:使农村特有的生活、民俗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鸣犊地区虽然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有一定的种养殖基础, 也有个别村落个体农户开办了农家乐, 以农家菜、烧烤、垂钓为主, 但是缺乏总体规划设计、宣传推广、监督管理、制度标准、品牌效应、特色产品, 没有形成产业, 对经济、农村综合发展带动不大, 辐射面窄。

二、鸣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优势和劣势

(一) 鸣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优势

1. 鸣犊地区没有建成特别多的休闲旅游产业, 也就是说在这方面发展就能在起步阶段建立起一整套的发展管理体系, 通过严格执行, 能够打造诚信可靠的品牌。

2. 鸣犊是长安有名的古镇, 如二圣宫村的华马沟传说是秦二世的避暑宫殿所在;将军庙村是西汉名将苏武的故乡, 苏氏祠堂遗址尚存;还有建于明代的东岳庙、咀头庙遗址等。

3. 凤栖山人文纪念公园和西安市殡仪馆的建成, 对鸣犊的对外宣传提供了有利条件, 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来到鸣犊。

4. 浐河综合治理的有利契机, 浐河城市段综合整治提升总体设计方案以“一轴、两岸、三区”为总体构思, 即建设一条串珠式水系景观轴, 布置一快一慢两条滨水交通景观带, 沿河建设现代商务商业风貌区、文化创意产业与居住功能混合区和生态休闲郊野区。鸣犊在浐河的上游, 浐河综合治理完成河道治理、清淤, 堤防修复工作后, 为鸣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能提供很好的休闲旅游景观和生态环境。

5. 鸣犊水资源丰富, 淡水养殖和经营初见规模, 养殖厂较多, 使得淡水鱼、家禽、生猪供应充足。

(二) 鸣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劣势

1. 鸣犊交通不便, 虽然道路通畅, 四通八达, 但是公共交通工具太少, 从城市中心到达鸣犊得多次倒车, 历时太长, 且公交停运时间早, 很多城市居民还来不及休闲旅游就要赶回城市的家。

2. 环境卫生状况差, 经过街道环卫办的努力, 鸣犊街道环境卫生情况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但是“三塬夹两川”的地形, 不是一马平川, 村宅建设不是江南小镇的错落有致, 而显得有点杂乱无章, 村民卫生环境意识淡漠, 乱倒垃圾现象严重, 渣土车猖狂, 街道灰尘大, 影响整个鸣犊的形象和饮食卫生安全。

3. 沿河挖沙, 毁坏河道生态环境严重, 浐河川道曾经两岸稻米飘香、荷塘月色犹如江南水乡, 但是现在使人陶醉的风景一去不复返。

4. 没有品牌产品的驱动作用, 王莽的水蜜桃和莲菜、杨庄花卉、灵沼马王草莓远近闻名, 但是鸣犊没有叫得响的产品, 城市居民没有到鸣犊消费的吸引力, 就不会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 跑大老远空手而归。

5. 特色种养殖少, 种植、养殖品种单一, 农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养殖以普通肉鸡、活鱼和生猪为主。

6. 城镇基础设施和绿化水平较低, 村庄整体建设面貌落后。

三、鸣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建议

(一)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鸣犊要有突破发展, 就要打破鸣犊行政村各自为战、顺其自然、靠天吃饭的思想, 使村干部和村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农村发展要有创新, 有干劲, 农民的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 和城市居民齐头并进奔小康。

(二) 科学规划, 健康发展

一是要做好科学规划, 明确短期、中长期发展目标, 避免盲目发展、无序发展。二是要做好组织培训工作, 培训工作切不可走过场, 要着力做好从业人员的卫生健康、防火安全、专业意识、服务意识的培训工作。三是要加强监督管理, 制定一整套规章制度, 如准入制度、经营范围、服务质量标准、卫生健康制度、星级评定制度。四是要加的招商引资力度, 鼓励辖区在外经商的人员回乡发展, 经营发展本地的休闲旅游农业, 为家乡做贡献。

(三) 综合开发, 突出特色

人有我优, 人无我有才能在鸣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产业, 结合鸣犊地理特点、人文景观, 发展特种养殖, 用特色产品和服务来提升形象和吸引游人。民以食为天, 打造舌尖上的鸣犊, 用味道和服务留住回头看, 不做一次性的买卖。

(四) 打造精品, 树立品牌

在几个资源条件优美, 交通便利、经济相对较好村先发展小规模的休闲旅游农业, 如以留公一村和高寨村的凤栖山人文纪念公园为中心, 在周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 在缅怀亲人的同时, 享受鸣犊的好山好水和风土人情, 打造精品示范, 树立鸣犊自己的品牌。在来过鸣犊的游人的口碑相传后, 抓好以示范促带动, 向鸣犊浐河流域综合治理后的村落延伸, 发展生态环保农业游, 逐渐形成城郊旅游的新热点。

(五) 营销宣传, 提升知名度

在有了一定知名度和口碑后, 就要制定与时俱进的营销策略, 提升休闲旅游的品味,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电视、广告牌、报纸、电子媒体等宣传平台, 介绍鸣犊休闲旅游农业, 提升知名度。让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到鸣犊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提升自己生活的幸福感和品味。

(六) 保护生态, 循环发展

在发展旅游的同时, 做好生态环保, 建立严格可行环境保护、水体净化、餐具消毒、环保材料进入、垃圾分类、游人自律制度, 不能使鸣犊景观在游人离去后成为一个垃圾场, 污染鸣犊的山山水水, 而是做到休闲旅游农业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要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并促进新农村建设, 才能大范围大规模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人居环境, 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和社会效益。通过树立农业产业品牌, 土地流转, 和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切实转变观念, 依靠广大农民自身来推进新农村建设, 共同致富, 发展鸣犊经济新的增长极, 实现鸣犊的跨越式发展。

摘要:鸣犊有悠久的文化和农业生产历史,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的农业生产已经满足不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经济指标, 借力西安市浐河综合治理工程, 鸣犊的生态将会有很大的改善, 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也会有很大的空间, 通过对鸣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优劣势的分析, 提出一些发展思路和建议, 以期待鸣犊在休闲旅游农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休闲旅游农业,带动经济,农民增收,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戴美琪, 游碧竹.国内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N].湘潭大学学报, 2006 (04) .

[2]张红梅.农业旅游国内研究综述[N].宁夏大学学报, 2007 (06) .

[3]李翔宇, 张龙.中国观光农业现状分析对策研究及[N].九江学院学报, 2006 (01) .

篇4:全省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典范

前郭县新艾里乡妙因寺村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村,下辖三个自然屯,面积8.5平方公里,距县城50公里。过去,这里土地瘠薄,村民人均收入不足700元,村集体欠外债247万元,有人形容说“种地不打粮,吃烧没着落;媳妇留不住,姑娘往外嫁”,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02年以来,查干湖景区的完善和旅游的逐步升温,为村民发展“农家乐”旅游提供了契机。经过9年的发展,到2010年末,全村“农家乐”旅游已经初具规模,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户占总户数的85%,全村90%以上的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就地转移,村民人均收入达9200元,是2002年的14倍;村集体不仅彻底还清了所有债务,而且全村总资产达940万元。如今的妙因寺村,高档轿车开进了农家院,村民住进了白墙蓝瓦的标准化民居,宽阔的水泥路贯通了整个村屯。当地农民流行顺口溜:红砖路,铺到家,发展旅游把财发;蓝天瓦,彩砖墙,饭店旅馆生意忙。随着《圣水湖畔》等电视剧的热播,农家小院成了旅游景点。农民们感慨地说:“是旅游使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村干部们高兴地说:“发展乡村旅游让我们找到了致富的好门路。”

2.特色与亮点

2.1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查干湖旅游景区独具特色的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妙因寺村紧邻查干湖旅游区,旅游区内夏季水上娱乐项目备受旅客喜爱;查干湖冬捕是郭尔罗斯人民千百年传承最原始的捕鱼方式,被誉为世界奇观;该村因拍摄电视剧而构建的影视基地,对游客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和旅游欲望;展示满族文化的民俗博物馆,激发了游客了解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2010年查干湖旅游区年接待游客人数突破180万人次,在妙因寺村实现旅游消费的就达20多万人次。一个仅有1200人口的小村庄,一年能够带来150多倍于本村人口的旅游人数,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

2.2电视剧拍摄效应——农家变景点,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随着以查干湖为背景创作的《圣水湖畔》、《美丽的田野》、《民工》等一系列电视剧在前郭县的完成,并在中央一台的热播,使查干湖和妙因寺村传遍四方,走向全国,为当地旅游产生巨大宣传效应。影视名剧给妙因寺村带来了空前的旅游经济效应,各地游客赶来观光旅游,体验农家风情,品味剧中人的感受,妙因寺农家变成了旅游景点,推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2.3创新经营模式——规范乡村旅游发展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妙因寺村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全新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一是强化培训。为提升服务水平,相关部门对饭店、旅店、接待户相关人员在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卫生环境等多方面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做到饭店厨师和服务员执《健康证》上岗,旅馆服务员经过培训才能工作,旅游接待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二是旅游设施配备齐全。通过实践摸索,很多旅游接待大户准备了两套以上餐具、炊具和相关设备,解决旅游旺季游客多、旅游团队大而影响饮食和住宿等因素给游客带来的不便。三是旅行社的中介作用。松原市周边地区的旅行社迎合旅游市场的需求,积极为乡村旅游争取客源,千方百计吸引更多旅客来查干湖体验乡村旅游带来的满族原生态乐趣,逐步规范了乱拉客源、扰乱市场的经营行为。

3.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带来的综合效益

妙因寺村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改善了农民生活,提高了农民收入,让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同时,也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3.1乡村旅游促进了“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 查干湖旅游业的发展,为妙因寺村百姓提供了一条前景广阔的致富门路。“旅游热”使村民越来越多地加入服务行列,大批农户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纷纷开始兴办餐饮服务企业、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村里旅游旺季可实现本地400人充分就业,有效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使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同时,妙音寺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使全村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接待设施明显改善。目前,90%以上村民住进了统一格局的砖瓦房,98%以上村民家安装了固定电话,37户村民购买了高档轿车,全村大部分实现了水泥路或砖路的铺筑,全村绝大多数家庭房前屋后花草绿树掩映,全村都用上了自来水,通了有线电视,村民的生活质量整体提高。如今的妙因寺村村民富了,腰包鼓了,更重要的是涌现了一大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3.2乡村旅游提升了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 前郭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影视基地的建立、各地游客的增加,为妙音寺村带来了信息流、资金流、人流和物流,大大提升了农民的科技、文化和发展意识。全村近五年没有发生过违法犯罪的案例,没有打架赌博事情的出现,没有因赡养老人和抚养未成年人而引起纠纷,没有一起盗窃事件发生。现在村民想的多是怎样发展旅游赚更多的钱,怎样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怎样把生活过得更好,怎樣更好地享受生活。

3.3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不仅给妙音寺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更增强了村民的文明意识,促进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为适应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妙音寺村村委会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大事来抓,通过创建形式多样的有效载体,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签订“道德规范建设”目标责任书,建设农民科技书屋,乒乓球馆、象棋馆、围棋馆等文体场所,逐步形成崇尚科学、勤奋创业、遵纪守法、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的良好作风。

篇5: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情况

****农业局

****位于广西东南部,土地总面积2457平方公里,全境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多年来,历届****委、市政府和勤劳的****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建设着****,发展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获得陶瓷之乡、水泥之乡、建筑之乡、荔枝之乡、水稻高产之乡的美誉。****重视休闲旅游农业的建设和发展,起步较早,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和引导,休闲旅游农业的档次不高,知名度低,还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探索和实践。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便进行了休闲旅游农业的实践探索,十多年来,休闲旅游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目前休闲旅游农业园区资产投资总额达****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达****万元,年营业收入***万元,实现利润****万元。主要发展形式有:

1、农业休闲旅游示范建设。结合生态农业和生态家园建设,以沼气池为纽带,实施农村“五改十化”,美化村容村貎,在此基础上,发展一些与旅游配套的农业生产。比较成功的如*****,该村从1999年开始,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池建设,全村沼气池入户率达到90.3%,同时,组织村民义务投工投劳,进行村级道路硬化,全村18个村民小组全部实现了道路硬。几年间,****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文明村。此后,结合农村旅游开发,农业部门引导进行休闲旅游农业的探索,先后建设80多亩的休闲果园,30多亩的休闲垂钓鱼塘,20多亩的无公害野菜,100多亩的提子采摘园、10多亩的草莓采摘园以及冬油菜花、冬潮菜、冬萝卜等生产。2006年该村获得了全国农村旅游示范点的称号。目前,每年到该村来的游客约**万人,旅游收入***

1万多元。

2、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先后在****镇才旺村、****镇中灵村、****镇*村等地进行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其中***镇**村示范园以优质瓜菜大棚种植示范为主,****镇中灵示范园主要是从台湾引进四季竹、番石榴、甜杨桃等示范种植,****甘村示范园一开始种植黑美人西瓜等优质瓜果,后来进行秀珍姑等食用菌生产,以上这些后来都由于生产效益不理想,后续投入资金不足而停止建设。2006年,由个体老板在****镇甘村投资建设了绿满地优质提子生产示范园,该示范园规划面积2000多亩,现已种植南方优质提子500多亩,进行了园区道路、农田基础设施等建设,同时,正在陆续建设餐饮、烧烤、休闲等功能区。2009年,该示范园农产品销售收入达400多万元,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

3、农产品采摘园建设。比较固定的有***村的提子园和****提子园,此外,一些农民在城郊、旅游景点旁边种植草莓等,供市民休闲游玩采摘。

二、****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做法

1、政府重视,部门配合。对一些有基础的镇村,市镇两级政府都进行积极的引导,如***村生态旅游示范村的建设中,市委宣传部、*****镇政府和市旅游局等积极帮助该村搞好旅游规划,市农业、交通、水利、能源、建设等部门也从各个方面给予物质和技术上的扶持,从而加快了该村旅游开发建设的进程。

2、财政引导,增加投入。对一些潜力和示范带动意义的产业,*****安排一定的资金进行适当的扶持,如在******观光示范园建设中,一开始投资老板还有些犹豫,市农业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议政府进行适当扶持,得到政府的采纳,当年市财政就扶持了建设资金****万元,政府的支持激励了老板的信心,当年便建成观光园200多亩,几年来,带动全市种植提子面积达5000多亩。

3、投资主体多元化。坚持以个体老板和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为主,如*****观光园个体老板投入了1000多万元,而且目前还在不断的增

加投放完善相关设施,展现出了很好的前景。而以前一引起政府主导的示范园建设,大多由于后续投放资金不足而停止建设。

三、存在问题

1、产业缺乏统一规划。市对休闲旅游农业没有统一的规划,只能是见子打子搞建设,在项目建设上随意性强,很多经营项目雷同,低水平重复开发,特色不突出、规模偏小。如以前的草莓采摘园在丛义、中灵、勾漏都是种植一样的品种,现在罗政村提子观光园和绿满地的提子观光园在品种上也有很大的雷同。

2、参与休闲旅游农业开发的人员素质不高。一些投资者原来是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农民,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和经验,从而使得休闲旅游农业的开发档次不高。

3、对休闲旅游农业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存在模糊认识,没有与促进农民增收就业和建设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具体工作上没在思路,没有行动。

4、资金投入渠道单一。目前休闲旅游农业企业大都是由民间资本投入,政府在财政上的支持十分有限。同时由于土地、房产等不能抵押,融资困难,影响产业发展。

四、建议

1、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认识。要进一步加强对休闲旅游农业的研究、宣传和推介,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认识,切实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放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考虑,充分发挥休闲旅游农业在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内需、增加农民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休闲旅游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2、要重视科学规划。要紧紧把握市场需求,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和地区特点,依托当地资源条件、文化特色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发展规划。在规划设计中,要突出功能定位与开发,要坚持突出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科教功能和载体功能。

3、要优化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重视,把这项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加强领导和服务,要围绕解决影响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制定扶持政策,切实解决好影响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用地、用电等各种问题。

4、注重优势企业、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的培育。提高休闲旅游农业的影响力,关键是要打造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要通过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休闲旅游农业的产业基础,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通过培育品牌产品,带动种养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附件2:

篇6:农业休闲旅游发展项目

近年来,农家乐经历了高速的发展,也同样产生了审美疲劳。关键是粗糙的产品和粗放式的服务和配套,让旅游者不能承受。

福建休闲农业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停留在低水平、同质化阶段,最普遍的形式就是只能吃(土菜)不能玩的简易版农家乐,其结果就是让人“乐”不起来。

近几年,随着高速公路、动车开通,自驾游迅速升温,一些早期投资的休闲农业业主加大投入,在土菜馆基础上开辟采摘园,打出“亲子游”的招牌。但是,农产品季节性强,往往一季摘完游客走光,生意依然是有一茬没一茬。加之这些简易版农家乐的休闲娱乐、客户服务、应急医疗、安全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都较差,环境不够优美,难以满足市民休闲消费的需要,不转型必将被淘汰。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一些休闲农业投资者另辟蹊径。比如,“彩虹小镇”请来专业的旅游规划设计团队,完全按精致农场模样打造。走进“小镇”,一边是生态超市,另一边是观赏采摘区,采摘区再细分为100多个品种的观赏瓜果区、近60个品种的蔬菜种植区、40多个品种的香草种植区和20多个品种的药用蔬菜区。不少游客表示,果蔬品种很丰富,那些非洲果、南美瓜,还有现采香草泡出的茶,令人印象深刻,其配套设施齐全,不同需求的人都能得到满足。在福建,像这样有规模、上档次的休闲农业点不止“彩虹小镇”。福建省农业厅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点1800多家,投资总额300多亿元,年营业收入超过40亿元,年接待游客突破4000万人次,已初步形成了点片相连的休闲农业产业群。

篇7:农业休闲旅游发展项目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发展乡村旅游

与休闲观光农业放到解决“三农”、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县、镇、村各级政府领导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度必须高度统一,努力挖掘本地乡村资源。

规划先导,有序发展。一方面,必须倾听专家的建议意见,开发出切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按规划要求,滚动推进,从而极大地提高乡村旅游建设效益,提高乡村旅游产品格调与品位,形成我县乡村旅游特色,确保产品的生命力与吸引力。

出台政策,扶持发展。在乡村旅游起步阶段,确保与体现政府的投入主导作用,形成相配套的战略与信贷政策。对于乡村旅游发展中涉及少量的建设用地,建议相关部门研究建立少量土地用于发展乡村旅游的流转机制。同时,依据我县实际,完善土地与产权的配套政策,形成资产,解决以资产向银行进行抵押信贷的问题,从而建立自身造血机制。建立考核、奖励政策;形成全社会主流舆论导向,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切实为镇、村级和工商业主参与建设提供技术要素支撑。

汇聚资源,集中突破。乡村旅游的发展最困难的是启动阶段的投入问题,精心选择目标,汇聚全社会资源,集中一点,重点突破,就能释放出无限的乡村旅游发展潜力。

注重品牌,形成特色。我县乡村旅游的特色切入点要放在水乡、田园上,要做足水的文章,做好田园风光的营造。在乡村旅游建设过程中切忌单凭个人好恶,随意设置与取舍,要多做市场调研、多听专家意见、多注重保留自身特色。西塘古镇能吸引众多眼球的主要要素是河道纵横、明清建筑连片,如果全部是现代化的居民小区,也就失去了古镇特色,也形成不了今天的市场。

注重菜肴,配套礼品。为“农家乐”经营户进行免费培训,组织力量开发品牌菜肴。我县先后举行过河鲜美食节与渔文化节十大金牌菜肴评选活动,对乡村旅游的菜肴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后应多举办此类活动,而且着眼点要土、特,依托我县现有的菜肴资源,搜集有地方特色的家常菜,最终形成具有吴根越角的江南水乡气息特色的品牌菜肴。乡村旅游的另一个节目是购物,虽然我县有众多的农副产品,且均有携带方便的礼盒装,但特色不足、品牌不响、农副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还得进一步提升。

锁定市场,总体营销。乡村旅游的主体是农户或工商业主,在启动初期,由于受个人素质、理念及财力等制约,一般主动营销的行为较少,大多靠客人的口碑传播。因此,主管部门应承担起协调组织的职能,把全县的乡村旅游产品整体打包促销,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品牌效应。如果行业达到一定规模可考虑建立县乡村旅游协会,通过协会自理、自律进入市场。

正确导向,延伸经营。在工商业主建设的乡村旅游点上,农民除了土地租金收益外,自身只是一个打工者,加上自种自收农产品的附加收益,客观上讲农民是增收了,但未能最大化地享受发展成果。为此,引导乡村旅游发展一定要坚持政府与个体工商业主并进的建设策略。还要关注要素支撑并进,努力在农家住宿、农产品购物、农家娱乐活动参与等环节上延伸经营,提供服务,实现多点效益并举的目标。

配套服务,完善设施。乡村旅游在发展进程中,消防、卫生、工商、农经、公安等职能部门要主动介入管理,从实际出发提出各类标准要求,努力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杜绝放任自流的现象。针对我国的休假制度调整,短线旅游不断升温的现状,交通方面尽早与上海协商,努力把**公交与上海公交网络贯通。同时,须尽早完成标牌、标识、旅游咨询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从方方面面营造乡村旅游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篇8:农业休闲旅游发展项目

一、湘西地区休闲农业旅游的概况

湘西休闲农业旅游就是指以湘西乡村地域为背景以其特有的与农事相关乡村风土、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 吸引旅游者进行休闲、观光、体验等的旅游活动。近些年湘西休闲农业取得重大发展, 已基本形成了以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为依托的民俗体验型、以特色作物栽种来吸引游客采摘果蔬的农业观光型、以原始风光为依托的乡村休闲观光型、以城市为依托的农家娱乐型四种类型。

湘西休闲农业旅游既有一般乡村旅游的共性, 更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核心内容应该是乡村风情 (即独特的风土民俗) 。即:风土———特有的喀斯特地理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风俗——地方民俗文化、民族文化、饮食文化、民族社会生活;风景———可供欣赏的田园风光、乡村景象。

二、基于SWOT模型的湘西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分析

(一) SWOT模型概述

SWOT模型分析法也称态势分析法, 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内部优势因素、劣势因素、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调查后将其罗列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进行全面分析, 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制定改进现有战略、提升分析主体竞争力的具体战略。

(二) 湘西地区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优势

1. 休闲农业资源丰富, 类型多样。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湘西地区, 冬暖夏凉, 气候适宜。加之湘西地区农村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民俗, 为湘西地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山河相间的地貌格局, 景观气候的垂直变化相当明显, 为山地立体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川山丘地带盛产杉木、楠竹、柑橘、称猴桃、板栗、茶叶等农林经济产品;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 水稻、玉米、芝麻、烟草等农产丰富。山地丘陵区不少人迹罕至之地林海茫茫, 有植物种类102科、631属、1 445种, 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2. 自然、人文景观多奇, 民族风情丰富。

湘西历史文化具有多元性特点, 居住着苗、瑶、侗和土家等30多个少数民族及以里耶古镇秦简而著称的秦文化;以花垣茶洞等边境小镇为特色的边城文化;以凤凰黄丝桥石头城军事城堡等;还有南长城文化、贬谪文化以及特殊历史时期以“桐油、杉木、鸦片”贸易兴盛一时的“特货”商贸文化、楚巫文化、屯堡文化, 这些文化都独具风韵。由于山区地貌的分隔, 各民族发展的水平不一, 使得不少地区较多的保留着本民族习俗。各民族风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互融合, 构成湘西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风情。

3. 客源市场前景广阔。

休闲农业的客源主要是本地区城镇居民, 湘西地区目前没有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但根据湘西开发“布子走棋”的城镇规划, 2020年的城镇化水平为46%, 常德、邵阳、怀化、张家界、吉首五大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均将超过35万, 其中常德、邵阳、怀化还将成为50万人口规模的大城市;旅游景区的分流客流也是休闲农业的重要客源市场。构建一个以张家界为中心, 以吉首、凤凰、新宁为重点, 以永顺、龙山、沪溪、古丈、麻阳、沉陵、芷江、洪江、通道、武冈、城步、隆回、桃源、石门、醛县为节点的旅游城镇网络, 使之成为湘西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支撑和依托。这表明湘西地区的景区周边型休闲农业客源市场潜力可观。

(三) 湘西地区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劣势

1. 缺少规划、旅游产品开发的深度不够。

部分政府对休闲农业旅游的认识不够, 致使在整体规划上区域内景区开发具有趋同性, 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明显。同时景区内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 有些景区以庭院观光和大众娱乐为主, 缺少休闲、文化和保健等旅游产品。游客只能享受到基本的服务, 略显单调与枯燥。娱乐设施较为简陋且为一些大众化的活动, 缺少新意, 还处于初级阶段的休闲农业旅游形式。

2. 市场意识淡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景区内村民还处在坐等游客, 被动接受的状态, 还不善于运用市场营销手段来引进客流。有些比较偏远的景区甚至没有相应的宣传和路线标志, 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 大部分游客来自城市, 卫生条件是他们自身健康的首要因素, 这就要求经营者注意旅游环境尤其是接待设施的卫生标准, 努力使其达到都市旅游者可以接受的水平, 而建筑的外观也要突出地方民俗特色, 避免城市化倾向, 否则会使游客失去体验乡村野趣的独特感觉。

(四) 湘西地区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机会分析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 与此相呼应, 湖南省人民政府也将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纳入到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中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对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树立农村新风尚和新农村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大湘西民族地区是全国著名的老、少、边、穷地区, 也是国家重点扶贫的武陵山贫困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已纳入了祖国西部大开发的行列, 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享受国家西部开发的优惠政策。

(五) 湘西地区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威胁分析

1. 旅游资源的替代性较强。

由于农业休闲观光旅游进入中国的时间还不是很长, 而且这种旅游产业是依托原有的自然资源、农业资源进行产业重组、资源开发、旅游产业与农业结合, 因此形式创新性差。其竞争关系是广泛的, 资源类型相似、规模形似的城市之间容易产生产业的替代关系, 资源的独占性很弱。

2. 农业观光休闲旅游资源重复, 特色不突出。

比如各地的农业观光休闲旅游都有农家乐的形式, 而且大多为私人性质, 组织形式单一, 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管理欠规范, 不易形成“回头客”效应。

三、基于SWOT模型的湘西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战略

湘西地区发展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应本着规范管理、突出特色、扬长避短的原则, 以整体优化、整体推进来弥补单项旅游资源的不足, 以特色品牌的构建和宣传突出鲜明立体的形象, 具体对策如下:

1.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 加大扶持力度。一是政府要把休闲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设立休闲农业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 用于休闲农业项目建设的扶持和奖励。二是省、州财政部门应对获得四星级以上的休闲农庄给予财政贴息支持。三是鼓励金融机构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 简化审批手续, 优惠贷款利率, 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四是工商、税务、国土等职能部门要在多方面实施优惠政策, 简化办证手续, 在收费上尽量减免, 鼓励休闲农业发展, 把休闲农业做大做强。五是高度重视休闲农业招商引资工作。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 广泛吸纳社会各界资金, 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 开发休闲农业新项目, 发展休闲农业配套产业, 带动休闲农业向集约型、规模化方向发展。

2.挖掘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 发挥特色优势。原汁原味的乡土地域文化, 是休闲农业旅游的独特卖点。湘西独具特色的民族习俗, 令旅游者倾慕陶醉。如苗族表演上刀梯、踩桦犁、吃碗碴、摸油锅等民间绝技;土家族的摆手舞、毛古斯舞和挖土歌以及赶集、哭嫁、社巴节等节庆习俗等等。这类“精神植被”, 正是湘西休闲农业旅游的精髓。一方面必须深人挖掘, 优化整合;另一方面必须加强民族文化“原生地”的保护。只有坚持真、善、美的主题化原则, 走与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道路, 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挖掘民族地域文化中丰富的营养, 满足人们精神和心理方面的需求, 才是湘西休闲农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3.精心选择好发展模式。在经营模式上, 一是坚持“社区事务社区参与”和坚持国际化起点, 强调文化性及其原生性原则, 采用“政府+公司+农村旅游+旅行社”的模式, 发挥旅游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优势, 通过合理分配利益, 避免休闲农业开发过度商业化, 保护本地文化, 增强当地农民的自豪感, 为休闲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在区位选择和布局模式上, 鉴于目前湘西地区大城市尚不发育, 而景区旅游却在快速发展, 客源市场以邻近地区和国际国内游客居多的实际, 在布局模式上可同时采用城市周边型和景区周边型模式, 但应以景区周边型为重点。三是要根据湘西不少地区具有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和民族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村寨不少的实际, 应大力发展特色村寨型旅游。

4.提升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产品的档次, 增加文化、科技含量, 做成旅游精品。根据现有的基础和发展趋势,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认真贯彻落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理念, 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 以休闲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为导向, 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的, 以农户自营的“农家乐”、“渔家乐”为重点, 以“绿色农业”、“生态休闲”为目标, 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和农林牧渔特色优势产业。

摘要:休闲农业是21世纪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从休闲农业的相关研究出发, 运用SWOT分析模型对湘西地区休闲农业旅游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了应从政策、特色优势、发展模式以及旅游产品开发深度四个方面发展休闲农业旅游。

关键词:湘西,休闲农业,SWOT模型

参考文献

[1]李炎炎, 高光照.基于SWOT模型的温州观光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战略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0, (3) .

[2]游茜.大湘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民族论坛, 2010, (2) .

[3]吕白羽.大湘西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构建[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8, (4) .

[4]罗斌, 李洁琼.大湘西旅游圈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7, (4) .

上一篇:三7班红十字主题班会下一篇:监狱人员定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