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心理学教案

2024-05-12

职业心理学教案(精选8篇)

篇1:职业心理学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案

摘要:本文以职业生涯设计为话题中心,立足现在,着眼未来。针对现在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知识面窄。对有关知识有了解,但不全面,有待深化。他们渴望了解社会,渴望走向社会,体验成功。正是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以兴趣为导向,展开对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和意义的阐述。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技校生

【中图分类号】G710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能掌握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分析案例,独立完成“思考与训练”。

(三)觉悟目标:增强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培养责任意识、创业意识。做一个有高度职业素养的人。

二、学材及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设计职业生涯,为以后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重、难点及其化解方法

(一)重点: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

(二)难点:关注职业生涯设计的动态,适当调整职业发展方向。

化解方法:

(一)例举钟南山院士成功的案例(永不放弃、团队合作),并结合运用美国职业全景图进行边讲边画讲解,向学生讲述其成功的历程称之为“职业发展轨迹”。

(二)利用五个“What”归零思考模式,让学生审视自己。

(三)自我管理。

四、教学流程

(一)问题导入(7分钟)

1.同学们想有一份好的工作吗?

2.可是怎样才能有一份好的工作,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么怎样设计你们的职业生涯呢?这不仅提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学生提出问题,使其带着问题学习,提高了学习的动力。

(二)案例分析(13分钟)

我们熟悉的钟南山院士,在医学界的成就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板书:钟南山例子(永不放弃、团队合作)-是这个团队发现了这个病毒,市民的福音,他先提出,造就了他的成功,我们可看到钟南山从一名普通的医生到现在的学术权威,我们称之为“职业发展轨迹”。--结合职业全景图(全球经济产业模式下的产物)进行讲解(边讲边画)。

(三)演绎学习(20分钟)

提出职业生涯设计的意义,引出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和职业生涯准备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分成四组,组内讨论,组间抢答。让学生在书中找出有关道理,我再结合多媒体课件给予讲解,共同探讨。这样学生掌握了原理,培养了团队精神。

(四)师生互动(20分钟)

所谓“凡事预则立”,对于刚进校的新生同学来说,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应该规划好自己的未来目标,树立起明确的理想信念,进而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做到有的放矢,到达胜利的彼岸。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呢?现在我跟同学们来玩个游戏。(授课重点)-请学生回答

五个“What”归零思考模式。我们可以采用许多职业咨询机构和心理学专家进行职业咨询和职业规划时常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有关五个“What”的归零思考的模式,在入学之初,让新生用这种方式来审视一下自己。即:

1.what are you?

2.What you want?

3.What can you do?

4.What can support you?

5.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

首先,我们是要识别自己,认清“我是谁?”,应该让新生对自己进行一次深刻地反思,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一一列出来,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第二个问题“我想干什么?”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个心理趋向的检查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但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会逐渐固定,并最终锁定自己的终生理想。第三个问题“我能干什么?”则是对自己能力与潜力的全面总结,一个人职业的定位最根本的还要归结于他的能力,而他职业发展空间的大小则取决于自己的潜力、对于一个人潜力的了解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去认识,如对事的兴趣,做事的毅力,临事的判断力以及知识结构是否全面等。第四个问题“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也就是我的支持点是什么?这种环境支持在客观方面包括家庭经济状况、院校环境,自我实践机会等;主观方面包括同学关系、导师态度、亲情关系等,两方面的因素应该综合起来看。

触动:建议: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

(五)角色表演(18分钟)

我校优秀毕业生赵广军到我校看望同学们,让一位同学到讲台扮演赵广军,其他同学就以下问题向赵广军提问。可叫一两位同学轮流扮演赵广军。

1.您在母校上学时是怎样设计您的职业生涯的?

2.结合您自己的创业经历谈一下您是怎样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您的职业理想的?

这一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过渡:我们常听到“自我管理”,那么什么是“自我管理”,怎样才能做到“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一个名人的目标达成,pdca的管理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过渡:我们大多数的同学都处在16岁左右的阶段,心理变化大,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我们更要进行自我规划,结合个人的能力,人生的规划,必须考虑工作、生活、环境的溶入匹配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

(六)布置作业(3分钟)

以“我的职业理想”为题,写一份演讲稿,主要写你打算怎样实现你的职业理想,在小组里演讲,选出代表到全班演讲。可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也可在网上查找。

(七)板书设计

黑板的正上方为本节课的标题,下方左面是本节课的结构框架图,下方中间是我让学生讨论和回答的问题,下方右面是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本课的内容一目了然。

五、考评方法与考评材料

1、考评方法:检查法

2、考评材料:学生完成作业情况

六、学习环境及资源准备

(一)学习环境:活跃

(二)准备资源:教材、教案、多媒体、黑板、粉笔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职业生涯设计为话题,以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职业素质为红线,通过分组探讨、演绎讲解,紧抓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进行有效合作,信息处理,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程》(第7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篇2:职业心理学教案

摘要:当代大学生面临同期毕业人数多,就业率有所下降,就业压力大,工作和学习环境差距大等各种问题。本文号召在校大学生实施正确职业规划,让自己赢在起跑线上。而实施正确的职业规划的前提是能对自己、对自己理想中的职业犹如一个深入了解。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自身情况、理想工作、职业规划

似乎在传统中国人的观念中,经过黑色六月的历练,越过高考这座独木桥一个孩子才算真正地开始独立。在大学中,我们慢慢学会靠自己的能力来完成一些事情,但那毕竟还只是我们的自我操练。社会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工作,不仅是为了得到物质保障、别人的肯定,最重要的是实现自己的意义。在校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意义,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在高压力的就业环境中得到一份能让自己满意的职业需要我们在离开象牙塔之前就有充分的准备和正确的规划。

一、当前大学生的状态

据调查现在1、在校的大学生现状:

(1)很多是因为中学时期繁忙的生活和大学后没有那么多的硬性规定和对其他事

情的一无所知造成生活的混乱。

(2)面对诱惑经常会动摇最后虚度光阴。

(3)缺乏梦想,很迷茫,没有明确目标。

种种现状然人担忧的同时,同是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反省,思考、改正。

二、深入了解自己

女生一般喜欢在一些杂志上做心理小测试来了解自己的性格和适合自己的另一半。同样,人们也可以通过做一些权威人士提供的测验来客观的了解自己。

许多职业咨询机构和心理学专家进行职业咨询和职业规划时常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有关5个“W”的思考的模式。其中就有三个问题

(1)Who are you?你是谁

(2)(2)What you want?你想干什么

(3)(3)What can you do?你能干什么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是谁?”应该对自己进行一次深刻地反思,有一个比较清醒地认识,将自身条件、优点和缺点,都应该一一列出来。

比如教育文化程度。从就业机会来看,有调查表明,专业就业的机会是一般就业机会的两倍。在登记管理制度下,教育可提高人的社会地位,较高的学历或者较高文化程度的人逝去的地位较高的职业的一个条件。

最重要的是弄清自己的性格特点。明确自己的性格后我们可以找些相应的性格典型工作,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这些提供的职业感兴趣。

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与20世纪60年代所创立的“人格类型论”。他在其所著的《职业决策》一书中描述了六种人格类型的相应职业。

(1)实际型

实际性人格的基本人格倾向是喜欢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造作技能的工作,但缺乏社交能力,不适应社会性质职业。具体这类型人格的人其典型的职业包括技能型职业和技术型职业。

(2)研究型

研究型人格的基本人格倾向是具有聪明、理性、好奇、精确、批评等人格特征,喜欢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独立的定向任务一类的研究性质的职业,但缺乏领导才能。

其典型的职业包括科学研究人员、教师、工程师等。

(3)艺术型

艺术型人格的基本倾向是,具有想象、冲动、直觉、无秩序、情绪化、理想化、有创意、不重实际等人格特征,喜欢艺术性质的职业和环境,不善于实务工作。其典型的职业包括艺术方面的、音乐方面的与文学方面的。

(4)社会型

社会型人格的基本人格倾向是,具有合作、友善、助人、负责、圆滑、善社交、善谈、洞察力强等人格特征,喜欢社会交往、关心社会问题、有教导别人的能力。其典型的职业包括教育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

(5)企业型

企业型人格的基本人格倾向是,具有冒险、野心、独断、乐观、自信、精力充沛、善社交等人格特征,喜欢从市领导及企业性质的职业。其典型的职业包括政府官员、企业领导、销售人员等。

(6)传统型

传统型人格的基本人格倾向是,具有顺从、谨慎、保守、实际、稳重、有效率等人格特征。喜欢有系统有条理的工作任务。典型的职业包括秘书、办公室人员、记事员、会计、行政助理、图书馆管理员、出纳员、打字员等。

第二个问题“我想干什么?”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个心理趋向的检查。它表现为一个人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成分的信念。职业价值观则是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对职业给人回报的一种偏好。比如有人看中职业的稳定性,有人追求经济回报,有人希望得到自由。早期研究者萨帕与1957年提出了15项职业价值观的内容。奥康纳等于1961年将其缩减为独立性和多样化、工作条件和同事、社会和艺术、安全和福利、名望及创造等六个维度。美国俄亥俄州价值观问卷有77个题目,将职业价值观分成11种,即利他、事物取向、安全、控制、自我实现、独立、金钱、任务满意、隐居、观念或数据取向、声望。

第三个问题“我能干什么?”则是对自己能力与潜力的全面总结,一个人职业的定位最根本的还要归结于他的能力。我们可以一一检查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表达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人们活动的效率,保证人们顺利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和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的活动中表现出来。职业活动中所必须的能力称为职业能力。

人们的职业能力存在着个体差异,这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

在质上,首先每个人有自己的特殊能力。比如,有的人擅长绘画、有的人擅长音乐等。另外,就同种能力,个体之间也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比如语言能力,不同的人就在其形象性、生动性或者逻辑性等方面各有所长,这都是和与不同的职业活动的要求。在量上,职业能力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上。人们的能力总有大小高低之分,这种差别集中表现在人们的工作效率和成就水平上。例如20世纪40年代,由于老福特的能力问题美国福特公司的经营每况愈下,1945年竟每月亏损900多万元,整个公司濒临破产。童年,老福特退休,他让受过高等教育、颇有管理才能的孙子亨利.福特上台,结果当年就扭亏为盈,转了2000万美元。经过几年努力,福特公司有重振雄风,资本高达116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明白自己在哪方面有缺陷就要学会弥补,切忌短板效应。

三、正确认识职业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从社会角度看职业是劳动者获得的社会角色,劳动者为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并获得相应的报酬。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

在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时要明白这项职业需要什么专业技能自己对此掌握得怎样,不足的地方努力的完善;这项职业需要的气质是否符合自己,比如公关类的职业就需要人会处事,办事圆滑,善社交、善谈、洞察力强等人格特征,而你是内敛的,就不能很好的胜任或者很难在此取得成就。这时候你就要考虑要么你为这个理想中的职业改变自己要么就放弃选择另一项职业。

古人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也需要如此。了解自己,了解职业才能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职业心理学》俞文钊、吕建国、孟慧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职业决策》霍兰德著

3、百度文库职业生涯规划问卷

4、浙江8020人才网

篇3:教师职业幸福的心理学思考

一、教师职业幸福的含义

幸福是一个人言人殊的话题, 不同的教师必然有不同的看法, 但对幸福的渴望却是人人相同的。幸福是善待自己的普遍原则, 是一种主观心理体验。教师的职业幸福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稳定的、和谐的、自由的愉悦状态。

1. 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

是否幸福并不依赖于他人或外界的准则, 而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3]教师的职业幸福是教师感知到教育的乐趣, 体验到“桃李满天下”的那种快乐、满足的心理状态。

2. 一种乐教的职业境界

当教师将职业角色纳入生命体验时, 教育就成了生活享受, 而不是谋生的手段。这时候, 教师就会把职业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来追求, 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创造、去热爱学生、去钻研教育教学技能。乐教的职业境界会使教师体验到3种快乐:一是自己生命智慧得以延续之乐;二是学生认同之乐;三是自我完善之乐。

3. 一种创造幸福的过程

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引领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 它既是教师感受幸福的过程, 也是教师创造幸福的过程。职业幸福是一种生存状态, 需要教师不懈地去努力创造。用创造的态度对待教育, 才能在重复的教育活动中获得生命的发展和专业的提高, 才能体验教育的意义, 享受教育的快乐。

二、教师职业幸福的意义

把教师比成春蚕和蜡烛过于悲壮, 果真如此, 教师谈何幸福?教育不是牺牲, 而是享受;教育不是谋生手段, 而是生活本身。

1. 教师职业幸福是教师自我实现的最好阐释

幸福的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中意识并践行自己作为教师的使命, 将幸福追求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体验作为教师的内在意义和欢乐, 实现自己的价值。教师拥有了幸福也就会拥有自我实现的动力, 才会以最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教书育人的活动中去, 才会不断完善自己, 产生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

2. 教师职业幸福是学生健康发展不竭的源泉

幸福可以独享, 也可以以积极的情感为媒介与他人分享。教师的幸福会转化成一种教育力量,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对幸福的追求。教师的幸福也会促使自己给予学生无条件的关爱,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 体验到作为学生的幸福。

3. 教师职业幸福是实现教育终极目的的有力保证

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活动, 需要以人的幸福为其起点与最终归宿。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中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缺乏幸福感受的教师当然无法培养出幸福的学生, 教育这一应然的追求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三、教师职业幸福的唤醒

据2005年10月12日的《中国教育报》报道, 有47.6%的教师认为压力大, 38.5%的教师心理状况不太好。很多教师都希望改换工作, 教育职业的幸福感受到了压抑和排挤。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 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 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 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4]幸福不可能唾手而得, 幸福需要教师亲身行动, 努力追求。

1. 保持乐观心态, 善待生活

正如世上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样, 幸福随处可见。罗素说:“种种不幸的根源, 部分在于社会制度, 部分在于个人心理。”只有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顺其自然, 为所当为, 教师才能享受职业的幸福。西班牙作家左林说:“不论我们所做的是什么, 主要是带着一种强烈的感情去做。”教师对于教育工作更应如此, 对工作充满热情, 不计较个人得失, 学会荣辱不惊, 学会享受生活。教师不是苦行僧, 要学会休闲与放松。读书、听音乐、钓鱼、旅游、打牌、网上冲浪、运动锻炼等都可以减轻压力、消除疲劳, 让教师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2. 保持宽容心态, 善待学生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 爱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不能为师。[5]由此可见, 失去爱的教师就会盯着学生的缺点, 看不到学生在不断发展。“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教师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若对学生没有宽容之心, 对幸福的追求只能南辕北辙。教师应看到, 或许学生学习习惯不好, 但对人很真诚;或许学生行为习惯不好, 但有艺术体育天赋;或许学生文化水平不高, 但动手能力很强。教师要学会用好的心态去欣赏学生, 要彻底改掉一味指责、向学生抱怨的毛病。卡耐基也曾说:“指责和批评收不到丝毫效果, 只会使别人加强防卫, 并且想办法证明他是对的。批评也很危险, 会伤害到一个人宝贵的自尊, 伤害到他自己认为重要的感觉, 还会激起他的怨恨。”

3. 保持知足心态, 善待需求

人的很多困惑来源于欲望太多, 作为教师要耐得住寂寞, 守得住清贫, 知足才能常乐。况且国家日益重视教育, 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教师可以适当降低物质需求, 不攀比, 调整心态, 多看看自己已经拥有的, 要为拥有的而高兴;少去想自己没有的, 不要为失去什么而悲伤。

4. 保持进取心态, 善待教研

一个业务水平不强的教师很难在教育过程中品味到乐趣, 享受到教育的幸福。教育活动是最灵活、最有弹性、最需要机智、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一种活动, [6]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 刻苦钻研专业技能, 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该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这样论述教师的学习与发展:我们做教师的人, 必须天天学习, 天天进行再教育, 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不学习只能做“教书匠”, 当然疲倦, 没有乐趣;坚持学习则会成为教育专家, 岂能不体验到教育的幸福?

5. 保持豁达心态, 善待挫折

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 教师遭遇挫折的情况是很难完全避免的。一般来说, 教师遭遇挫折的范围主要有:尊重需要受挫、成就需要受挫、交往需要受挫、公平需要受挫、生存需要受挫。“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教师只有拥有豁达的心态, 才能预防挫折感的产生, 方可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首先, 教师可以利用森田疗法与挫折和平共处。概括为一句话就是“顺其自然, 为所当为”。既然挫折是难免的, 教师就应该老老实实地接受它, 不要刻意地去抵制、反抗和回避。遇到挫折后, 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不可把注意力集中在挫折上。不然, 就会产生精神交互作用, 强化自己的挫折感受。其次, 教师可以利用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 (RET) 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艾利斯认为, 人的情绪来自于人对所经历事情产生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 而非事情本身。根据RET理论, 挫折本身并不能使教师产生不良心理反应, 对挫折的一些不正确的看法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因此, 教师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 要学会同不正确的观念作斗争, 消除自损思维。[7]

参考文献

[1]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543.

[2]高洁.论教师的幸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3) .

[3]方红.幸福:教师职业的本真体验[J].教学与管理, 2007, (8) .

[4]叶澜.“教育的生命基础”之内涵[J].山西教育, 2004, (6) .

[5]许燕.教师健康人格促进[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181.

[6]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36.

篇4:职业心理学教案

【关键词】心理学 高职院校 教学策略

心理学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无疑也是课程设计的基础。心理学对课程的观察着眼于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因而心理学要求课程设计必须切合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在课程的目标设计、模式设计、内容设计上要遵循心理发展规律。高职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给课程心理研究提出许多新的课题,心理学对高职课程的观照也更为广阔和丰富[1]。

一、教学设计中的心理问题

教学设计就是要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基本问题。

首先是“教什么”——即课程决策。它是指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安排教学内容的问题。课程决策又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宏观课程决策和微观课程决策。所谓宏观课程决策是指按照既定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选择安排教学内容。它包括教学大纲的制订,教材的编写与安排[2]。宏观课程决策要充分体现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的质量规格。比如一个小学生或一个中学生,他们究竟应当掌握哪些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应该获得哪些技能和能力,这些都应通过宏观课程决策加以体现。宏观课程决策通常是由教学主管部门和有关教学专家承担。所谓微观教学决策是指在教学目的已经确立,教材内容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教师对具体内容的选择、取舍以及主次安排等。显然微观课程决策是由第一线的教师承担。

其次是“怎么教”——即教学决策问题。它是指在教学目的已经确立,教学内容已经固定的条件下,如何对内容进行组织,并根据不同内容选择相应的方法和传媒,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怎么教”——即教学决策是完全由第一线的教师承担,别人无法代替[3]。

二、心理学视野下高等职业学院教育的应用现状分析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方式。具体说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策略往往表现为具体教学方法和技能的实施过程,但又不同于具体的方法和技能。有学者将教学策略细分为形成认知的策略、促进信息加工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选择性策略、课堂教学指导性策略、促进自我发展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的策略、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七部分。作为一个整体,细分的教学策略往往不容易把握。有学者把教学策略分成组织策略、陈述策略和管理策略三种类型,一个好的教学策略还应对教学策略进行反思,富有反思意识。自我效能系个体面对具挑战性的任务时,有自信在付出必要努力后能够成功;希望系个体对目标具有努力不懈、坚持到底,并想方设法达成目标的决心;乐观系个体对现在与未来所发生的成败事件有正向归因;韧性则是当遇见挫败时,个体能够适时恢复甚至超越平时的心情与能力之水准,进而获取成功。自我效能是以自身为参照对象,对自身在不同情境下能做什么的认知判断与评估,并由此形成个体关于自身能力的预期、感知、信心或信念,因此它并非稳定而不变的,在客体上可以说是领域特定性的(根据领域而决定其自我效能程度),在主体上则可能是一般性的(根据个体的个别差异而决定其自我效能程度),这也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思索自我效能的一般性与领域特定性的性质[4]。此外,在认知部分,自我效能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个体的思维过程,产生自我帮助或自我阻碍的作用,进而影响目标设立与行为归因等;在动机部分,自我效能的高低会影响个体对环境的选择与改变(主动或被动)、行为的坚持性、行为努力程度与行为成就等;在情感部分,自我效能的高低则会影响个体是产生正向情绪。乐观虽然有其较为一般的乐观倾向的意义,但在正向心理学的运用上,则以乐观解释形态为乐观意义之主流,此外,乐观不能流于盲目的乐观,必须思考以防御性悲观、功能性乐观、弹性的乐观为主轴去进行积极性的行动,从而鼓舞自身去达成所欲目标。在乐观意义与性质的厘清上,有助本研究能够更为正确且深入的进行。

三、心理学视野下高等职业学院教育策略

(一)自学辅导教学的课堂模式

发现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然发现知识、理解概念的原理的教学方法。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现代认知学习和教学理论基础。有指导地发现学习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掌握学习是由布鲁姆提出来的一种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即将学习内容分成小的单元,学生每次学习一个小的单元并参加单元考试,直到学生以80%~90%的掌握水平通过考试为止,然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其具体操作程序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即为掌握而学习进行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为掌握而定向、进行群体教学、实施形成性测验、为学生提供矫正教学或拓宽活动、实施终结性测验,并告诉学生获得的等级[5]。程序学习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形式,它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成一系列小问题,并将其按一定的程序编排和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学习并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卢仲衡研究员的自学辅导教学是在程序教学思想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教学的课堂模式可以概括为启发、阅读、练习、反馈、小结五个环节。

(二)在教学内容上要满足学生的需要

学生上课能否注意听讲,受讲课的内容的影响。如果课程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就能注意听讲,否则就不注意听课。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也要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学中会看到,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基本上有两类:一是觉得课程内容太难,无法听懂;另一类是觉得课程内容太容易,不需要听。前面实验已证明,太难和太简单的对象都不利于注意的稳定。所以教师讲课时,要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内容难易适中。

(三)教学法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学方法是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条件,那种平铺直叙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是难以保持注意的。所以要采取讲、演结合,讲、练结合等灵活的教学方法。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1.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把行为陈述的目标与认知目标结合起来,兼顾课程的技术训练和能力培养。

2.在课程模式设计上,更关注认知结构。新旧知识的同化原理、整合协调原则对高职教育课程都很有借鉴意义。

3.问题解决理论应成为高职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心理学理论基础。

4.情境学习理论和活动学习理论共同支持高职教育课程的实践性模式,因为课程的活动总是在情境中进行的,而情境中的课程学习必然是一种活动。高职教育课程要关注人,学习者的动机、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认识风格的发现与培养都应成为现代高职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

5.动机理论认知风格理论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高职课程理念的基础。

(四)正确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学生具有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端正的学习态度,是注意的前提条件。所以,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使学生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增强学习的目的性,这是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6]。

2.培养广泛而稳定的间接兴趣。兴趣与注意有着密切关系,特别是间接兴趣是培养注意力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条件。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兴趣的重要性。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对学习效果具有直接影响。除了培养学生直接兴趣之外,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活动目的和结果的间接兴趣与强烈欲望。具体怎样培养前面已经讲述。

3.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具有良好的注意品质,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特别是要具有自制力。学生在学习中必然会遇到来自内外界的困难,要克服这些困

四、结论

高等职业学院教与育的心理学正是从心理学角度,为高等职业学院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和教育的技能、技巧,提供心理科学的依据,使高等职业学院教育工作更加科学化、艺术化和高效化,以适应我国现代高等职业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生思,汪杰敏,何啸轩,张薇.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12:241-242.

[2]桑海云,强冬梅,咸大伟.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5,03:109-110.

[3]冯惠.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课改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206-208.

[4]孙叶青,王茜.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关注高校辅导员心理弹性提升幸福感水平[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18-20.

[5]徐晓沄.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2:72-75.

[6]徐亮.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116-119.

篇5:职业心理学作业

一、调查背景

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认真看书学习专业知识,但是对未来的职业、前途仍然一片渺茫,经常滋生一种无力之感,觉得一事无成,觉得空虚,特别是我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这方面的专业,课堂上主要就是听老师讲管理学的原理啊,案例啊,但如果甩给我们一个工作时,我们更多的是无助和茫然,所以我觉得如果大学期间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企业的任务让我们去试着接触解决,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觉得大学生活会更加有味道,有意义。

二.调查范围

此次我们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176份,其中商学院65份,心理学院37份,教育学院33份,传播学院24份,外国语学院17份。回收率88.%。

三、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四、问卷样式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正在进行关于学校教学方式的问卷调查,请您抽出一点时间帮忙完成我们的问卷,谢谢!

学院:专业:年级:

1.您喜欢您的专业吗?()

A.是B.否

2.您的专业学习中有安排实践吗?()

A.有B,没有

3.您觉得平时上课中您能学到您想要掌握的吗?()

A.可以B.不可以

4.您对于学校的教学方式安排满意吗?()

A.满意B.不满意

5.您以后想从事与您专业对口的工作吗?()

A.是B.否

6.通过大学期间的学习您觉得您以后能胜任未来的工作吗?()

A.是B.否

7.您觉得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与未来职业的接触与培训怎么样?()

A.好B.不好

8.如果在教学方式中穿插与未来职业的接触与培训您对于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吗?()

A.是B.否

9.您在大学期间会在假期找兼职来为自己的将来的职业做准备吗?()

A.会B.不会 10.对于学校的教学方式还有别的什么建议吗?

五、调查结果

1.喜欢自己的专业 127

2.专业学习中有实践安排45

3.平时上课学到的东西是自己想要的41

4.满意学校的教学方式35

5.找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 132

6.通过大学期间的学习觉得能胜任以后的工作36

7.希望在教学中穿插与未来职业相关的153

8.如果教学中穿插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会更有信心141

9.会在假期兼职为以后工作准备1

43六、结果分析

大多数的大学生喜欢自己的专业并想朝着自己所学的专业发展,可是很多偏文科的无实践经验的专业的大学生们感到很迷茫,他们没有自信能够胜任以后的工作,甚至有些人因此而转专业,也有些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去兼职、实习让自己对于自己以后的工作更加熟悉和得心应手,大家都渴望学校的教学方式能做出调整变化。大学是直接通往社会的,也是最接近社会的道路我们在这个期间过渡然后就要直接面对社会,我们会害怕,会茫然,会无措,所以我们渴望更多的本领,渴望更多的对社会的了解,所以大多数学生希望在教学中穿插与社会接轨的职业接触与培训。

篇6:职业教育心理学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莫过于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莫过于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莫过于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世界不但是世界上最广阔﹑最复杂﹑也是最抽象﹑最难以把握﹑最难以控制的。因此,就有了针对性地直接研究人类精神现象的学科,就是心理学。而职业教育心理学就是心理学科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产物,那职业教育心理学到底有什么作用,甚至于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它呢?那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例一:小李是职高二年级学生,在家里一贯是听话的好“宝宝”,但最近却连续逃课﹑逃夜,父母﹑老师多次规劝却屡教不改。后到心理辅导中心求助,他对老师说:“我知道我不对,知道他们为我好。有时我也想改好,但一回家就像机器人似的受他们摆布,看到他们把我当三岁小孩子来看,我心里就很烦。在外面没人管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反正我又不偷不抢,自由多了。

例二:小丽是一名中专二年级的学生,两年来的住宿生活,使她很恋家,她的精神支柱就是每个星期五下午回家。而每当星期天从家回到学校,她的心情就难过到了极点。在宿舍里,没想到父母对她的宠爱时就禁不住热泪盈眶。虽然她自己的这种性格会影响到将来会不适应社会,但又无法改变自己。有一次她放学回家无聊看报纸时,就看到一位女孩子要独立远行,她很佩服,甚至于她也想像她一样独立远行。

通过上面的这两个例子,这两位同学的年龄都差不多大,她们会有这样的反映是因为她们这个年龄正处于青春发育这一个阶段,通常都有叛逆的心理思想,所以她们的思想就比较偏激。而职业教育心理学它研究的对象是研究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是研究职业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所以这两个例子体现了职业教育心理学的不可抗拒性,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自我,多与朋友亲人沟通,让自己的生活每天都过得开心。

篇7:大学生职业心理学

大学生职业心理学

一些人认为就业仅是毕业班的事,我认为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就业不仅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有影响,而且对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都有重大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说,整个大学的教育与学习都是在为就业做准备。就业是每个大学生的必经之路,它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作为一名大学生,四年后我们将面对的就是就业.对于就业方面心理可能会起到很大程度的影响,所以对于职业心理有了一定的困惑.对于择业时所产生的负面心理表现应该要如何应对呢?对于初入社会的我们来说,可能会带有一定择业焦虑与自卑并且对家长会有一定程度的依赖,这种时候我们应该要这么做?对于大学生职业心理学我还只有很浅薄的了解,对于这门课程还一无所知,想要从学习这门课中学会如何去应对在职场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完成从大学生到社会人的一个转变.希望通过学习职业心理学让我对步入社会不会那么的迷茫.

篇8: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研究

1 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职业教育心理学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的要求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形势相比, 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1.1 结构体系不成熟

构建职业教育心理学体系, 目前基本上有两种思路:一种是职业教育与教育心理学的“对接”与“嫁接”;一种是依据职业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来寻求心理学理论的支撑与支持。这两种思路并不符合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 会导致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和教材编写中出现“普教化”问题, “移植”和“复制”的倾向比较明显, 缺乏应有的职业教育特色。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 一般通行的做法是努力反映职业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不断增加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课题, 把师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社会心理、管理心理与职业心理等几块内容组合, 将这些内容相加融会, 尽管这种通行做法可行性较高, 但仍然难以形成相对成熟、比较公认的学科框架和结构体系。

1.2 发展方向不明确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职业教育与心理学等学科相结合的产物, 是一门交叉学科。在学科划分上, 职业教育心理学到底是属于职业教育学还是教育心理学, 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 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学科发展走向上, 职业教育心理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 也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话语体系, 职业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学科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还没有形成。

1.3 学科形象不如意

许多职业院校的教师感觉职业教育心理学如同塑料花瓶一般, 让人觉得“好看不中用”或“说起来相当重要、做起来排在次要、忙起来根本不要”, 只有在作为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墙面砖”, 或是在申报与论证课题、制订发展计划时才被搬出来作为“装饰”与“摆设”。

此外, 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表现为: (1) 地区发展不平衡; (2) 政策保障和经费投入不到位; (3) 基础理论相对薄弱; (4) 理论创新能力不强; (5) 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力度不够大; (6) 有重大影响的精品力作不够多; (7) 科研体制、服务和发展机制没有真正建立等。

2 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科学思路

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必须坚持“为职业教育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推动理论不断创新, 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实践与发展的规律, 以实践应用研究为主,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职业教育心理学要以科学发展观、现代教育思想和心理学新理念为指导, 突出重点, 凸显特色, 强化质量, 优化效益, 全面加大建设力度, 着力打造发展品牌, 以“学科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为基本依托, 以科学研究促进创新发展, 以服务职业教育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2.1 学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发展范式上, 职业教育心理学要从走“独木桥”转变为走“立交桥”, 既立足于现在又着眼于将来, 既统领全局又兼顾局部。目前, 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主要有经济学范式、人才学范式和技术学范式。

从理论和逻辑上分析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成长”, 其发展范式也应是多元的。既有基于职业教育科学的范式, 也有基于职业技术科学的范式, 还有基于教育心理科学的范式;既有侧重于对职业教育基本范畴心理规律研究的教育学科范式, 也有侧重于对心理发展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的心理学科范式;既有侧重于研究职业教育教学心理规律的范式, 也有侧重于研究职业教育学习心理规律的范式。应该说, 职业教育本来就是纷繁复杂的, 其逻辑起点是多元的, 而且心理学的发展更是流派纷呈、此起彼伏, 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心理学学科范式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2 学科的交叉性

交叉学科的发展是目前科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 而针对社会需求开展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是推动交叉学科研究发展的方向之一。职业教育心理学要向社会开放, 把握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 积极吸纳社会职业教育资源, 主动向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开放, 欢迎、鼓励和支持多学科专家共同协作, 多侧面、多角度研究职业教育心理学课题。另外, 要组织召开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学术研讨会, 就学科当前的焦点和重大问题进行国内或国际合作研究。

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工作者要自觉深入职业教育改革实践、参与职业教育决策, 从创造性实践中汲取“营养”, 实现理论进步。实践工作者则要主动学习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 更新教学观念, 改善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水平。

2.3 学科的层次性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有研究者主张, 职业教育心理学体系应分为理论、应用和专项3个模块, 其中应用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又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

从教育主体来划分, 职业教育心理学有职业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类别;从纵向层次上划分, 有初等、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心理学;从横向服务范围来看, 有岗前、转岗和在岗的职业教育心理学。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应站在当代职业教育和心理学学术发展的前沿, 处理好为实践服务和推进学科建设两者间的关系, 在科学分层的基础上纵向有机衔接、横向融会贯通, 着力建设有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职业教育心理学体系。

2.4 学科的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求真, 就是要倡导科学性, 把握职业教育心理学的特殊规律, 研究本真的职业教育心理学问题, 科学地界定其课程性质并推进课程建设。务实, 就是课程建设要有针对性, 尤其要紧密联系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际、职业学校学生发展实际和职业学校办学实际, 强化和优化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因此,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要站在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专业人才和彰显办学特色的高度, 采取务实的倾斜和扶持政策, 整体提升职业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建设水平。

2.5 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职业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应用性和实践性, 职业教育实践是职业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职业教育心理学要坚持“以育人为本”的理念, 进一步认识职业教育的对象是人, 职业教育是由人来实施的这一特殊现象, 加强实践性、实证性和应用性的研究。要坚持以服务特色人才培养为本, 以服务职业教育发展为本, 加强服务职业教育的科学性, 突出服务职业教育的针对性, 注重服务职业教育的实效性, 把握服务职业教育的创造性, 坚定不移地为职业教育决策服务, 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创新实践服务。

21世纪, 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要以加强应用性与实践性研究为主线, 注重校本研究、行动研究, 积极倡导发展性研究。

应用研究始终是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体。应用研究要同时立足于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要围绕解决具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职业教育心理学中的基础问题;二是要瞄准和解决能够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心理学课题。职业教育心理学要研究职业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及其相互作用时的心理现象及规律, 积极吸收自然科学的成果, 研究脑功能开发与职校学生素质教育、多元智能理论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心理科学与职业教育改革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重对职校学生这一主体的研究, 包括职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以及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问题。

2.6 学科的人才队伍建设

上一篇:T恤卫衣品牌广告语下一篇:诗经关雎蒹葭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