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调查心理咨询师

2024-04-18

职业调查心理咨询师(精选8篇)

篇1:职业调查心理咨询师

各位,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我已对问卷作了初步修改,以下蓝色字体为修改处,还有,请关

注一下第二题!

关于大众对心理咨询师职业看法的问卷调查

您好!为了了解并分析大众对心理咨询师职业的看法,我们设计了这份问

卷,请您抽出一点时间完成下面问卷,谢谢您的配合。对于该问卷的结果,仅

作为分析所用,真诚希望您能按照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真实想法填写,谢谢合作!

1.您的性别是__A.男B.女

2.您的年龄是__A.18岁以下B.19-25岁C.26-35岁D.36-45岁

E.46-60岁F.60岁以上

3.您从事的职业是____

1.在日常生活中,您有心理压力吗? A.很有压力B.有一定压力C.基本上没压力D.完全没压力

2.当你减缓心理压力时想到的第一个减压方法是?

A.自我缓解压力如听音乐等B.找人倾诉C.进行心理咨询D.其他

(但此题好像C与第三题重复,A,B又好像与主题无关,大家看看要怎么修改,或者….删掉)

3.如果有需要您会去向心理咨询师咨询心理问题么?

A.一定会B.看自身情况而定

C.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D.一定不会

4. 您觉得进行心理咨询对您的心理问题的疏导是否有用?

A.很有效果B.要看自身实际情况而定

C.取决于心理咨询师的水平D.有些效果F.完全没效

5.您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去了解心理咨询的?

A.学校的相关课程B.社会的宣传C.基本上没有什么途径

6.您对心理咨询师的能力水平是否信任?

A.完全信任B.基本可以信任C.不是很信任D.无法信任

7.您认为心理咨询这一职业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A.可以给大众一个了解自己心理方面的一个很好的渠道

B.让社会关注心理学,有助于社会安定

C.存不存在无所谓D.完全没有意义E.其他__________

8.如果可能的话,您愿意从事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吗?

A.会B.可能会C.应该不会D.一定不会

9.目前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方兴未艾,您觉得是什么原因?(多选)

A.群众对这个职业了解甚少B.群众的观念不同

C.没有很好的心理咨询系统D.对心理咨询的不信任

E.不认同心理咨询F.其他__________

10.您认为有必要让大众了解更多关于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吗?

A.非常有必要B.有些必要C.无所谓D.没必要

11.您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专业的心理咨询系统吗?

A.非常有必要B.有些必要C.无所谓D.没必要

12.你是如何看待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的发展潜力?

A.很有潜力的一个职业B.有潜力但是需求量不大

C.只有上流社会的人才会去看心理咨询师

D.只是个小众职业,不会有很大的潜力

再次感谢您的合作,祝您天天快乐!

至于说加一题:如果给你一个机会采访心理咨询师,你会问什么问题……个人

觉得不太适合这个调查问卷,好像很难回答……所以…大家发表意见↖(^ω^)

篇2:职业调查心理咨询师

环球网校心理咨询师提供:

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职业道德

(1)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2)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3)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4)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5)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6)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具体措施如下:

心理咨询师有责任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保密原则,以及应用这一原则时的限度;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害自身或他人的情况,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知有关部门或家属)。或与其他心理咨询师进行磋商,但应将有关保密的信息暴露限制在最低范围之内;

心理咨询工作中的有关信息,包括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均属专业信息,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存,不得列入其他资料之中;

篇3:职业调查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由于其独特的职业特点, 引起职业耗竭研究者广泛而持续的关注。对于学校心理咨询师来说, 他们主要分布于中学和高校, 工作性质分为专职与兼职2类, 工作量也各有不同。有研究指出, 工作相关因素可能导致了不同的工作压力, 从而引发学校心理咨询师职业耗竭的产生和发展。所以, 详细地考察这些工作相关因素对学校心理咨询师职业耗竭的影响, 对促进其职业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南京、徐州、苏州3地学校心理咨询师共102人进行问卷调查, 共回收有效问卷80份, 有效回收率为78.43%。其中中学心理咨询师和高校心理咨询师各40名, 年龄为 (34.31±9.47) 岁。

1.2 方法

研究工具为李超平修订的Maslach职业耗竭问卷人际版 (MBI-HSS) , 分为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分量表, 其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90, 0.79和0.71, 测量标准误分别为3.80, 3.16和3.73[2]。同时, 自编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影响因素调查表, 就其组织性质、工作性质及工作量的相关信息进行搜集, 具体内容为组织性质 (中学、高校) 、工作性质 (专职、兼职) 、工作量 (周个案人次) 。收集数据后用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类型学校心理咨询师职业耗竭情况比较

由表1可知, 中学和高校心理咨询师在职业耗竭的情感衰竭和人格解体维度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中学心理咨询师在职业耗竭3个维度上均高于高校心理咨询师。

2.2 不同工作性质学校心理咨询师职业耗竭情况比较

由表1可知, 专职和兼职学校心理咨询师在职业耗竭的个人成就感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专职学校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就感高于兼职学校心理咨询师, 其他2个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2.3 工作量与学校心理咨询师职业耗竭的相关性分析

将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量与其在职业耗竭3个维度上的得分做Pearson相关分析。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量与其个人成就感呈正性相关 (r=0.290, P<0.05) ;而与其他2个维度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 (r=0.047, 0.022, P值均>0.05) 。

3 讨论

关于职业耗竭, 国内外学者已就不同人群进行相关理论探讨和调查研究。目前, 国内研究者已对教师、心理咨询师、医生、警察等人际工作者的职业耗竭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 并得出了一些结论。

本研究根据国内心理咨询师的行业特点, 选取学校心理咨询师作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 在组织性质方面, 中学心理咨询师比高校心理咨询师体验到更多的职业耗竭, 他们的情感衰竭和人格解体症状更为严重, 个人成就感较低。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 Rohland对心理卫生中心负责人的研究发现, 工作环境的差异的确会导致心理咨询师职业耗竭水平的不同[2]。在现实中, 也不难发现高校心理咨询师往往拥有优于中学心理咨询师的工作环境和成长平台。另外, 中学心理咨询师的就业门槛往往低于高校心理咨询师, 可能存在接受的培训不如高校心理咨询师多, 且多为兼职、专业化培养程度较低[3], 使其在从业时积累起更多的职业压力。这可能是造成中学心理咨询师职业耗竭水平较高的因素。

从工作性质上看, 兼职心理咨询师比专职心理咨询师体验到更少的个人成就感, 导致职业耗竭水平较高。由于兼职心理咨询师其本职工作往往是教学或行政工作, 这本身和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存在较大不同, 需要其更好地处理角色的转变;而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又难免体验到角色之间的冲突, 必将体验到更多的角色压力, 从而影响其无法像专职心理咨询师一样, 从心理咨询工作中获取更多的成功和成就感。张光涛等[4]对国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研究显示, 兼职心理咨询师无论从专业培训, 还是正确处理本职工作与兼职工作之间关系方面, 都面临很多困难。这与本研究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

工作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学校心理咨询师个人成就感的高低。Shirom及蒋奖等[6,7]对心理咨询师职业耗竭的研究显示, 工作量越大, 心理咨询师职业耗竭水平越高;同时, Christina等[8]关于职业耗竭及卷入的预测因素研究显示, 工作量的增加也会使个人成就感更高。这和本研究有部分不一致。本研究认为, 工作量的增大并不一定意味学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压力的增长。结合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开展的现状来看, 当学校心理咨询师没有接待到一定数量的个案时, 有可能意味着其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没有达到预期水平, 在引导来访者寻求专业帮助方面遇到障碍。这种情况下, 就可能因为未满负荷的工作状态而导致缺乏心理咨询工作所应该带来的个人成就感。反之, 当学校心理咨询师可以接待相当数量的个案时, 则意味着其工作开展受到了外界的重视和接纳, 从而可能会给其带来更多的发挥职业效能的机会, 产生积极职业心理调适作用。总起来说, 国内学校心理咨询与国外心理咨询行业相比, 接纳程度和个案数量均存在差异, 因此导致了不同的研究结果。

未来对心理咨询师职业耗竭相关问题的研究, 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深入扩展:在样本方面, 选取除学校心理咨询师之外, 在医院、私人诊所及其他单位工作的心理咨询师进行调查研究;在相关影响因素方面, 可以从外界环境和个体内部分别深入考察更多的影响因素;根据已有调查研究结果, 形成科学可行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耗竭干预策略。

参考文献

[1]裴涛, 张宁.国外心理咨询师职业耗竭研究现状.医学与哲学, 2006 (3) :63-65.

[2]李永鑫.工作倦怠及其测量.心理科学, 2003, 26 (3) :556-557.

[3]ROHLAND BM.A survey of burnout among mental health center di-rectors in a rural state.Adm Policy Men Health, 2000, 27 (4) :221-237.

[4]刘学新, 张福娟.上海市工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中国特殊教育, 2007 (1) :79-83.

[5]张光涛, 李海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师资队伍的现状与思考.烟台教育学报, 2005 (12) :15-18.

[6]SHIROM A.Job-related burnout//QUICK JC, TETRICK LE, eds.Handbook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 2003:245-265.

[7]蒋奖, 许燕, 张-姝, 等.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18 (12) :854-855.

篇4: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成长

关键词 心理咨询师;职业成长;成长境界;成长需要;成长内容;成长途径

分类号 B849

1 咨询师职业成长的境界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入职,不过刚刚进门,入职后还有漫长的职业成长历程。这是心理咨询师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咨询师的职业成长,一般可以分为由低到高逐步发展的三重境界。

1.1 第一重是专家的境界

这样的咨询师,已经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已经获得了各种相关的专业资质,已经成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成为心理咨询的专家。

但是,这样的咨询师,也许可以说在专业上有了一定的功夫,却多是心理咨询之术的功夫,往往乐于使用各种所谓立竿见影的方法,张口概念,闭口术语,而缺乏实践的探索,缺乏对人心的探索,缺乏心理咨询之道的探索,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往往只见问题不见人,只见技术不见道。他们自视过高,职业角色意识很强,看不到自己的局限性,实际上自身的有些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有些心结还没有打开,从而影响咨询的心态与效果。这时候,你会感到这样的咨询师非常自信,比较张扬,很有锐气。

1.2 第二重是行家的境界

这样的咨询师,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精通专业理论和技术,更拥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了对人心的深入探索,拥有了对心理咨询之道的深入探索。

这样的咨询师,比一般人的心理更健康,拥有更多的心理能量,自身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可以说是一个自我实现的人。他明白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真实自我的界限,也了解自身的局限,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从来没有把自己想象成没有缺点的完人。这时候,你会感到他内在的自信,但是,他的自信已经不再给人压力,他精神内敛,待人平易,接近他就像接近春天的阳光,让人感到温暖和舒适,让人油然而生一种爱戴和崇敬。

1.3 第三重是大家的境界

这样的咨询师,已经超越了职业角色的概念,不再刻意扮演职业角色,整个人都和谐统一了。他们对人,对事,对自己,都有了一种超然的观照。

大道至简,在他的身上,一切理论和技术都隐退了,只有那化育万物的精神,只有那博爱众生的情怀。大象无形,当他出现在你面前时,看不出有什么专家或行家的影子,你会觉得他是个特别朴实平凡的人。但是,你又会感到他平凡之中的不平凡。他的一个微笑,足以让你感到温暖,哪怕他只是静默地坐在那里,你也会感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对人类的悲悯与慈爱。你不会感觉到他有什么外显之气,更不会感觉到他有什么张扬之气,只会感觉他的内心像大海一样的深邃而平静,不知不觉间给你力量,让你的心也归于沉静和安宁。

第一重境界,是我们都能经过努力达到的境界,也是应该努力达到的境界。就是说,假以时日,每一位咨询师都应该努力成为心理咨询专家。第二重境界,就是不容易达到的境界了,需要更扎实的实践探索,需要更深刻的自我修炼。但是,只要不懈地潜心努力,很多咨询师都可以成为真正的行家。第三重境界,就不是随便谁都能企及的了,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未必能成为大家。只有经历不断的人生修炼,只有经历不断的人格修炼,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大家境界。

我们究竟能够达到哪一重境界,也许不好妄自定论,但是,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这个三重境界告诉我们,每一位心理咨询师都需要不断地职业成长。

2 咨询师职业成长的需要

2.1 成长是规避职业风险的需要

心理咨询师可能遇到很多的职业风险。比如,情绪被感染,认知被污染,态度变得冷漠,对求询者难以保持真诚,对求询者的问题习以为常,甚至看透红尘,厌倦人生与工作,可能出现抑郁或自杀。前些年,就曾有报道说,有个别媒体工作者盲目介入心理咨询,而让自己走上不归路。这是必须要最大限度规避的。

2.2 成长是化解职业压力的需要

心理咨询工作中,咨询师会产生很多消极的自我感受。比如:因为难免的老生常谈,产生资源枯竭感;因为解释难以自圆其说,产生内心矛盾感;因为每天苦口婆心,产生身心疲倦感;因为要替人保守秘密,产生心理压抑感;因为咨询问题错综复杂,产生无能为力感;因为求询者悟性差,产生无可奈何感;因为效果不显著或者没有反馈与感恩,产生心理挫败感。诸如此类,这些消极的自我感受,都会形成咨询师的职业压力,都需要通过职业成长来学会自我化解。

2.3 成长是积累临床经验的需要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不能坐等经验,而是必须做好职前培训。但是,不管怎么职前培训,咨询师的工作还是离不开临床经验的积累。这个临床经验的积累过程,就是一个职业成长的过程。积累临床经验,就需要对案例进行后续的追踪和研究,就需要对案例进行反思与探索。

2.4 成长是积累生活阅历的需要

有些国家对心理咨询临床工作者有年龄限制,不管你有多高的学历,不到限定年龄不允许从业。这是因为,心理咨询工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咨询师要开展工作,光凭书本知识远远不够,还必须要有生活经验,有生活阅历。比如,一个没有当过父母的咨询师,很难接待家庭亲子关系的咨询,一个没有婚姻经历的咨询师,也很难接待婚姻咨询。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年第12期 (总第28期)马志国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成长2.5 成长是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

任何专业都是不断发展的。而心理咨询,还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学校心理咨询,更是刚刚起步,发展会更快。心理咨询理论、心理咨询技术都在快速的发展中,也许,说日新月异并不算夸張。你今天学得很好的东西,明天也许就成了落伍的东西。没有职业成长,要想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简直不可思议。

3 咨询师职业成长的内容

3.1 提高自我的职业道德

咨询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一方面表现为对咨询工作的热爱,另一方面表现为爱护求询者,帮助求询者。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应当热爱咨询事业,有助人为乐的品格,保护求询者的切身利益,尊重求询者的人格和意愿。咨询师不在咨询关系中寻求个人需要的满足,一切为了求询者。

进一步说,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应该把心理咨询,不仅作为一种职业,更作为一种事业,作为一种关怀人类心灵的崇高事业。这样,咨询师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精神愉悦,获得更高层次的自我价值感。

3.2 促进自我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对心理咨询师来讲至关重要,如果自己没有一颗健康的“心”,最好不要盲目入行。但是,心理健康不是绝对的,更不是静态的。在从业之后,咨询师也要时時注意维护和促进自我心理健康。

为此,我们需要坚持做到:生活规律,淡泊名利,有限接待,不做工作狂,把工作留在咨询室,生活中不谈工作与案例,不让工作进入个人的业余空间,等等。这些似乎是小事,却都是关乎我们自身心理健康的大事。

再有,即便心理健康的人,也有情绪低落或不稳定的时候。心理咨询师也是人,也难免喜怒哀乐,也会有情绪低谷。这种心态下,就不宜接待求询者。否则,不仅不能帮助求询者,还有可能伤害求询者,同时,也不利于维护自我心理健康。

3.3 提高自我的专业素养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养,一是专业知识,一是专业技能。不断学习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适应心理咨询的专业发展,当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咨询实践中提高心理咨询的专业技能。有人说,心理咨询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这话有一定道理。

就我国现实情况看,不论是其他领域的咨询师,还是中小学领域的咨询师,很多是在没有见习与实习的情况下,进入心理咨询领域的。所幸的是,其中的大多数咨询师能够自觉遵循“实践→规范→实践→提高”的发展过程,来提高专业技能。再有,咨询师之间增进业务交流,也十分有利于规范和提高咨询师的专业素养。

3.4 提升自我的人生观念

作为心理咨询师,要逐渐形成自己的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一来,如果咨询师没有自己健康的人生观,在心理咨询中,即便你掌握了所谓的咨询技术,也不过是“术”,没有“道”,你的心理咨询也会盲人摸象。二来,心理咨询的一项重要技术是自我披露。如果咨询师没有健康的人生观,你自我披露的内容也很难有积极意义,不会对求询者产生应有的心理冲击,不会给求询者应有的感动或启示。为此,咨询师在生活实践中要不断地探索:我有怎样的人生观?我有怎样的价值观?我有怎样的世界观?这不仅需要广泛的阅读与思考,更需要深厚的生活与阅历。

3.5 防治自我的职业倦怠

什么情况容易导致咨询师的职业倦怠?一是有助人者情结。咨询师把助人看成解决自己问题的途径,通过对求询者的施助而获取优越感。于是,就容易因为得不到及时的肯定,而感到职业倦怠。二是工作遇到挫折。咨询师或者由于个人付出太多、工作压力太大而缺少成就感,或者由于面对求询者的阻抗而难以取得咨询的进展,或者由于缺乏支持系统以及自己有未解决的内心冲突而陷入职业倦怠。三是过度的情感卷入。咨询师过多地为求询者担心,或是过于投入,激发了自己被潜抑的内心痛苦,也会导致职业倦怠。四是潜在新手焦虑。咨询师害怕因为自我披露,或拘泥于理论和方法,追求完美,渴望得到求询者的赞许,为求询者所控制,也会感到职业倦怠。

咨询师怎样避免职业倦怠?一是确立现实恰当的咨询目标,避免高估个人的职业能力。二是准确识别自己的压力源,掌握必要的自我调节方法。三是进行咨询师的相互咨询与交流,获得心理支持缓解心理倦怠。四是积极接受督导,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五是丰富业余活动,调节心态,缓解压力。同时应看到,只要积极调适,职业倦怠正是自我成长的一个契机。

3.6 增强职业的自我意识

如果你只有出色的技巧,而缺乏对自己清醒的认识,你最多只能算一个工匠,而不成其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在职业成长过程中,咨询师需要增强自我意识。

一是增强临床的自我意识。尽可能回顾自己咨询时的感受,或者通过观看自己的录像或重听自己的录音,对产生不适感的部分进行评估和改进;保持开放的态度,在小组或者你信任的同事中讨论自己的不适感,并倾听别人的评价与建议。这样,你的自我不适感逐渐消失,自我关注水平逐渐下降,从而获得高水平的临床自我意识。

二是增强躯体的自我意识。我在求询者的眼里是什么样子?我的长相会给求询者什么感受?这就是躯体的自我意识。有意识增强躯体的自我意识,审视自己的肢体语言,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求询者的消极影响,发挥对求询者的积极影响。

三是增强成长的自我意识。每个人都有关于个人成长经历事件的生动记忆,特别是童年经历以及青春期经历。你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放松地坐下来,从你记忆的源头开始,静静地回忆你所经历的人、事件以及场景,画出自己的心理成长地图,并对你过去曾经有过的情感体验进行重新体味和评估。

四是增强文化的自我意识。咨询师不应在人文知识上孤陋寡闻,而应对不同文化的差异性有起码的理解,这有助于减少咨询中的沟通障碍,接纳和你自己完全不同的人。如此你也许就能达到上能理解“伟人”、下能理解“乞丐”的境界了。

4 咨询师职业成长的途径

4.1 通过自我提高获得成长

每一位咨询师的成长,都离不开自我提高。自我提高的一个心理前提,是有兴趣地工作。咨询师要有浓厚的职业兴趣,一是对咨询专业的潜心钻研的兴趣,二是对相关知识的广泛涉猎的兴趣。

自我提高的方法很多。一是拓展阅读范围,专业的,业余的,广泛阅读,手不释卷,特别是多看别人的咨询案例和咨询经验。这是获得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二是对自己亲手经历的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整理。这个整理研究的过程,是总结直接经验的过程。不要怕费事,不要怕耽误工夫,不要做没空磨刀的人。磨刀不误砍柴工。整理案例,是最好的自我提高,是最好的磨刀。三是避免固步自封,保持自我开放的心态,愿意放弃被证明是错误的观点和方法,探究科学有效的方法。

4.2 通过接受督导获得成长

咨询师接受督导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心理咨询是个复杂的工作,求询者的问题又是复杂多样的,而咨询师的知识经验是有限的,咨询师要实现职业成长,必须依靠健全的督导制度。

督导的范围通常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专业学习督导。包括指导理论学习,审核咨询计划,组织个案分析,举办专题研讨,点评咨询中的重难点,等等。二是工作实践督导。包括对职业道德和相关法规、工作态度、工作表现的检查与指导,对业务能力的评估,对咨询过程中咨询关系是否正常发展的评估,等等。三是个人心理健康督导。包括评估咨询师个人心理素质,关注咨询师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协助排除因职业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等等。

4.3 通过反思失败获得成长

心理咨询的实践活动,应该努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败。但是,失败又不可避免。有时候,也许我们没有审时度势,与重要信息失之交臂;也许我们的个人问题被触动,或者不够机智,诊断失误;也许我们的角色扮演出现了偏差,忘了自己是咨询师;也许我们技术的运用不够纯熟,影响了咨询效果。总之,有种种原因,都可能让我们在咨询中虽竭尽全力,结果却失败了。

一位女士陷入与有妇之夫的迷情。在诉说无尽的苦涩与迷茫之后,一再问我怎么办。作为咨询师,我记住了不能替求询者做选择,却还是直陈了这种迷情的可怕结局。没想到求询者立即给予回击,大谈他们是如何的真情美好,再也听不进我的话。我立刻意识到是自己的失误,没有扮演好咨询师的职业角色。幸运的是女士没有中断咨询关系。在后继的咨询中,她真诚地向我道歉。我诚恳地说:“不怪你,怪我,我们今天重新开始。”求询者再次说起了这个话题,再次询问怎么办,我采取挑战技术把问题轻轻地推回去:“说说看,自己有什么想法?”由此逐步地推进了求询者的自我探究,让其看到了可怕结局,最后表示知道该怎么办了。

谁都难免失败。失败了怎么办?事实求是地说,咨询师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掩饰自己的错误:或者责怪求询者缺乏积极动机,或者责怪求询者家人不够配合,或者责怪求询者不夠努力。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表明,我们已尽了全力,但是,这些求询者并不配合。于是,我们给自己的失败找到了借口。这也许可以掩盖自己的失误,好像没事一样。可是,我们从中又得到了什么?

篇5: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

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努力以增进来访者自我了解和自我改善的活动。在咨询的初期,咨询师要多承担一些责任去建立基本规范,去教导来访者如何使用会谈时间,以及清楚地说明彼此的责任和工作。在咨询一段时间之后,咨询师逐渐退居幕后,有主动变为被动,鼓励来访者承担更多说话的责任。如果会谈进行一段时间后,咨询师工作的比来访者还辛苦,对来访者改善的期望大于来访者本人,这时咨询师就要进行自我探讨,以发现自己内心潜藏的焦虑或者待处理的问题。

二、渴望来访者能立即改变,并视之为自己的责任

咨询师在实践的初期经常受到来访者焦虑的影响,希望来访者能在会谈若干次之后,既有明显的行为改变以便减轻来访者的问题,以及证明自己的治疗能力。然而来访者行为的改变通常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有一定的过程和条件的。,来访者的自我了解与行为改变牵涉到很多因素,他们的问题是经过多年积累而成的,心理困扰总是一层包着一层

三、企图改变来访者的想法、情绪与行为

不论资浅或者资深的咨询时,都会犯的错误是企图说服并改变来访者的想法、情绪与行为。结果来访者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引起更多更强的抗拒与防卫。在实际咨询中,()咨询师一定要谨记来访者有问题的想法、情绪和行为几乎都是自我防卫机制的本身或者结果,咨询师的工作在于提供一个关系、气氛与情境,让来访者觉察到自己的问题,随之改变也就会发生。%$#@

四、来访者在谈话时,治疗师在想问题、答案或者建议

来访者在谈话时,咨询师在做什么呢?咨询使用太多的时间去想自己的事当然不妥,用太多的时间躯体来访者向大案、建议也不好。整个咨询过程是充满互动与发现的,不是监督或者找寻答案的时候。

五、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解释个案的感受与行为

咨询过程中会用到诠释的技巧。面对来访者的问题,咨询师即使有过类似的经验,也不宜贸然用自己的经验来解释来访者的感受与行为,然后告诉来访者应该怎么办。因为,同一问题所触动到的个人内心层面与含义是不同的。咨询师的工作不是用自己的经验去解释来访者的行为,咨询师的工作是协助来访者去探索问题的意义,以及从经验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学习。

六、常问为什么

新手会不自觉地经常问来访为什么。但是有效的咨询方式是不要常问为什么的。这是因为问为什么的问题,很容易引起来访者的防卫机制,特别理智化的防卫机制。这样来访者就不容易觉察自己内在的感觉。而且经常问为什么的咨询师,会逐渐是治疗关系变成身家调查的感觉,不利于信任关系的建立。

篇6: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准则

《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准则》是心理咨询师在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时所应遵守的规范,心理咨询师应遵纪守法、遵守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准则,以下是详细内容。

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准则

(一)总则

1、心理咨询师在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时,应遵纪守法、遵守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准则,在其工作中建立并执行严格的道德标准;

2、心理咨询师应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3、心理咨询师应不断学习本专业以及咨询服务所需的有关知识,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专业服务水平;

4、心理咨询师应明确了解自己的能力界限和专业职能的界限,不做超越自己能力和职能范围的事情。

(二)对来访者的责任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目的是使来访者从其提供的专业服务中获益。心理咨询师应保障来访者的权利,努力使其得到适当的服务并避免伤害。

1、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来为访者的性别、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性取向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来访者;

2、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应使来访者明确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工作特点、收费标准、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来访者的权利和义务:

3、心理咨询师在进行心理咨询工作时,应与来访者对咨询目标、方式等问题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使用冲击疗法、催眠疗法、长期精神分析等技术)应与来访者达成书面协议;

4、心理咨询师应明确其工作的目的是促进来访者的成长、自强自立,而并非使来访者在其未来的生活中对心理咨询师产生依赖。

(三)与来访者的关系

心理咨询师应尊重来访者,按照本专业的道德规范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

1、心理咨询师应清楚地认识自己在咨访关系中的职业角色对来访者构成的潜在影响,不得利用来访者对自己的信任或依赖谋取私利;

2、不允许心理咨询师以收受实物、获得劳务服务或其他方式作为其专业服务的回报,因为它们有引起冲突、剥削、破坏专业关系的潜在危险;

3、心理咨询师要清楚的了解双重(或多重)关系(例如与来访者发展家庭的、社交的、经济的、商业的或者亲密的个人关系)对专业判断力的不利影响及其伤害寻求专业服务的潜在危险性,避免与来访者发生双重(或多重)关系。在双重(或多重)关系不可避免时,应采取一些专业上的预防措施,例如签署正式的知情同意书、寻求专业督导、做好相关文件的记录等,以确保双重关系(或多重关系)不会损害自己的判断并不会对来访者造成危害;

4、心理咨询师不得与当前来访者发生任何形式的性和亲密关系,也不得给有过性和亲密关系的人做心理咨询。一旦业已建立的专业关系超越了专业界限(如发展了性关系或恋爱关系),应立即终止专业关系并采取适当措施(例如寻求督导、转介等);

5、心理咨询师在与某个来访者结束心理咨询关系之后,至少三年内不得与来访者发生任何亲密或性关系。在三年后如果发生此类关系,要仔细考察关系的性质,确保此关系不存在任何给来访者造成伤害的可能,同时要有合法的书面记录备案;

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来访者进行工作时,应对来访者明确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来访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专业人员;

7、心理咨询师应尊重其他专业人员,与相关专业人员建立一种积极合作的工作关系,以提高对来访者的咨询服务水平。

(四)保密原则

心理咨询师应尊重来访者的个人隐私权,无论是在个体治疗或是在集体治疗中都有责任采取适当的措施为来访者保守秘密。

1、心理咨询师有责任向来访者说明心理咨询工作的.保密原则以及这一原则在应用时的限制。在团体咨询时应首先在团体中确立保密原则;

2、心理咨询师应清楚地了解保密原则的应用有其限制。下列情况为保密原则的例外:(1)心理咨询师发现来访者有伤害自身或伤害他人的严重危险时(2)来访者有致命的传染性疾病且可能危及他人时(3)未成年人在受到性侵犯或虐待时(4)法律规定需要披露时;

3、在遇到上述中的(1)、(2)和(3)的情况时,心理咨询师有向对方合法监护人预警的责任;在遇到(4)的情况时,心理咨询师有遵循法律规定的义务,但须要求法庭及相关人员出示合法的书面要求,并要求法庭及相关人员确保此披露不会对临床专业关系带来直接损害或潜在危害;

4、心理咨询师只有在得到来访者书面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对心理咨询过程进行录音、录像或演示;

5、心理咨询师咨询工作的有关信息(包括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均属于专业信息,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存,仅经过授权的心理咨询师可以接触这类资料;

6、在心理咨询工作中,一旦发现来访者有危害自身和他人的情况,必须启动危机干预方案,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如与其他心理咨询师进行磋商,应将有关保密信息的暴露程度限制在最低范围之内。

(五)知情同意原则

知情同意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即告知、自愿以及能力。告知是指在来访者做出知情同意之前,心理咨询师有义务和责任告知来访者以下情况:咨询的特点、性质、预期疗程、费用、保密范围等,如果来访者在没有被充分告知的情况下做出知情同意,法律上被视为无效同意;自愿是指来访者做出知情同意的过程中,不受外界的利诱或胁迫,其决定是自愿自主的;能力是指来访者作为知情同意的法律主体,应当具有法律所要求的行为能力。

1、心理咨询师需要在建立咨询关系的初期,向来访者告知咨询的特点、性质、预期疗程、费用、保密的范围等,并为来访者提供充分的机会询问并且对其问题给予回复;

2、应与来访者对咨询目标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在使用尚未广泛认可的治疗技术时,心理咨询师需要告知对方有关该咨询技术的发展状况、可能的潜在风险等;

3、当为来访者提供服务的咨询师正在处于接受培训的阶段,而且由其督导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时,那么作为知情同意程序的其中一个部分,需要向来访者告知该咨询师正在处于培训阶段,并且在其督导监督下进行操作的事实;

4、任何时候来访者都有权终止咨询或更换咨询师;

5、如果来访者的确没有法律责任能力做决定,但又必须进行心理咨询时,可以请监护人采用“替代同意”的形式。

(六)关于咨询的中断

咨询的中断是指在咨询期间因咨询师个人原因暂时停止咨询。

1、心理咨询师在进行心理咨询工作中不得随意中断工作。在心理咨询师出差、休假或临时离开工作地点外出时,要对已经开始的心理咨询工作进行适当的安排;

2、除非来访者或者第三方付酬人员提出不需要的情况,心理咨询师在中断咨询之前,需要以合适的方式向来访者提供有关其他选择性咨询方式的建议。

(七)关于咨询的终止

咨询的中止是指经过商定,心理咨询师停止向来访者提供咨询服务,和来访者结束咨询关系。

1、在有迹象表明来访者不再继续需要咨询服务或者后续服务对其没有益处时,心理咨询师可以结束咨询;

2、如果心理咨询师受到来访者或者其他相关人员的威胁,或者继续治疗可能会危及到心理咨询师的安全时,那么心理咨询师可以终止咨询。

(八)关于心理咨询案例资料的保存和处理

心理咨询师须确保案例资料的安全,避免对来访者造成伤害。

1、来访者的案例资料应存放于安全的地方,案例文件夹应关闭,来访者的名字不应显露在外面; 2、心理咨询师不应该把咨询记录及草稿随便丢弃在垃圾堆里,而应撕碎或销毁;

3、如果把处于保密状态的咨询记录输入电脑,应该加用密码或其他保密技术,避免被他人辨认或窃取;

4、心理咨询师因专业工作需要对心理咨询或治疗的案例进行讨论,或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时,应隐去那些可能会据此辨认出来访者的有关信息(得到来访者书面许可的情况例外)。

(九)关于心理测评

心理咨询师应正确理解心理测量与评估手段在临床服务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并恰当使用;心理咨询师在使心理测量与评估过程中应考虑被测量者或被评估者的个人和文化背景;心理咨询师应通过发展和使用恰当的教育、心理和职业测量工具来帮助来访者。

1、心理测量与评估的目的在于使来访者受益,心理咨询师不得滥用测量或评估手段以牟利;

2、心理咨询师应在接受过心理测量的相关培训,对某特定测量和评估方法有适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后,方可实施该测量或评估工作;

3、心理咨询师应尊重来访者对测量与评估结果进行了解和获得解释的权利,在实施测量或评估之后,应对测量或评估结果给予准确、客观、可以被对方理解的解释,努力避免来访者对测量或评估结果的误解;

4、心理咨询师在利用某测验或使用测量工具进行记分、解释时,或使用评估技术、访谈或其他测量工具时,须采用已经建立并证实了信度、效度的测量工具。如果没有可靠的信、效度数据,心理咨询师需要对测验结果及解释的说服力和局限性做出说明,不能仅仅依据心理测量的结果做出心理诊断;

5、心理咨询师有责任维护心理测验材料(指测验手册、测量工具、协议和测验项目)和其他测量工具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不得向非专业人员泄漏相关测验的内容。

(十)关于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责任

心理咨询师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专业伦理规范;心理咨询师所从事的专业工作应基于科学的研究和发现,在专业界限和个人能力范围之内,以负责任的态度进行工作;心理咨询师应不断更新并发展专业知识、积极参与自我保健的活动,促进个人在生理上、社会适应上和心理上的健康以更好地满足专业责任的需要。

1、心理咨询师应在自己专业能力范围内,根据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培训和督导的经历和工作经验,为不同人群提供适宜而有效的专业服务;

2、心理咨询师应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的意义,在专业工作领域内保持对当前学科和专业信息的了解,保持对所用技能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开放态度;

3、心理咨询师应保持对于自身职业能力的关注,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步骤寻求专业督导的帮助。在缺乏专业督导时,应尽量寻求同行的专业帮助;

4、心理咨询师应关注自我保健,当意识到个人的生理或心理问题可能会对来访者造成伤害时,应寻求督导或其他专业人员的帮助,必要时应限制、中断或终止临床专业服务;

5、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中需要介绍自己情况时,应实事求是地说明自己的专业资历、学位、专业资格证书等情况,在需要进行广告宣传或描述其服务内容时,应以确切的方式表述其专业资格。心理咨询师不得贬低其他专业人员,不得以虚假、误导、欺瞒的方式对自己或自己的工作部门进行宣传,更不能进行诈骗;

6、当心理咨询师通过公众媒体(如讲座、演示,电台、电视、报纸、印刷物品、网络等)从事专业活动,或以专业身份提供劝导和评论时,应注意自己的言论要基于恰当的专业文献和实践,尊重事实,注意自己的言行应遵循专业伦理规范。

7、当心理咨询师需要向第三方(例如法庭、保险公司等)报告自己的专业工作时,应采取诚实、客观的态度准确地描述自己的工作;

8、心理咨询师不得利用专业地位获取私利,如个人或所属家庭成员的利益、性利益、不平等交易财物和服务等。也不得利用心理咨询、教学、培训、督导的关系为自己获取合理报酬之外的私利。

(十一)关于伦理问题的处理

心理咨询师在专业工作中应遵守有关法律和伦理,努力解决伦理困境,和相关人员进行直接而开放的沟通,在必要时向同行及督导寻求建议或帮助;心理咨询师应将伦理规范整合到日常专业工作之中。

1、心理咨询师一旦觉察到自己在工作中有失职行为或对职责存在着误解,应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改正(如转介、寻求督导等);

篇7: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讲座策划

----讲座策划

主办单位:XX大学XX学院团总支

承办单位:XX市心理咨询师协会

一、前言

目前,心理咨询师的中国市场需求巨大,心理咨询师急缺。作为我国的新兴职业,每年都有一大批优秀学子满怀梦想与激情奔赴这个领域。如今,我们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又迎来了新的学子,他们激情澎湃,却又略感茫然。心理学领域中成功的前辈们,我们很需要你们的指点与帮助。

另外,从高校有关心理学公选课的爆棚程度可知,现在的大学生对心理学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对心理咨询师这个神奇的职业也怀有极大的好奇与憧憬,相信一定会引来很多的注目。因此,贵协会可以通过这个讲座机会,适当宣传关于“大学生生命意义探索小组”的活动,必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团总支简介

XX大学XX学院团总支是XX学院党委领导、团委直接指导的学生团员组织。它由“一处三部”组成,分别是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外联部,各部统筹整体运作。

自2001年成立以来,至今已是第九届。经过九年的发展,团总支除了开展党团活动外,还在其他方面开展活动丰富着同学的课余生活。

一直以来,团总支都以“为学生服务”为宗旨,秉承着“成长 品质”的工作理念,在书记毕耀华老师的统筹指导下,团总支稳步、积极、向上发展。从同学们的切身利益出发,为广大同学提供社会实践机会,搭建发展创新舞台。党章学习小组的复办为同学们提供了入党的平台,心理学走进中学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每年五月,一大批的优秀团员都会在“五四评优”全校性活动中受到表彰。而义务植树、校庆摄影大赛、心宣电影展等更是大大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今年,团总支提出新的行动准则“真诚”,诚心诚意的贯彻“为学生服务”的宗旨。由“真诚”出发,倡导团总支内部行动的“自觉力”与“行动力”,建设有良好行动风气的团总支。

三、活动目的让心理学系的同学们了解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及职业规划,使学习有一个更明确的方向和十足的劲头。非心理系但对心理系感兴趣的学生也可以更加了解这个领域,作为将来发展的参考。同时也是为了体现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的实际化和亲和性,让更多的同学不再排斥不再封闭,能敞开心扉接纳这种贴心的帮助方式。

四、亮点分析

1. 吸引力

心理学是被广泛爱好的学科,从层出不穷的心理学书刊到风靡的心理学电影,都表现了大家的关注,这次讲座,也势必注目连连。

2. 天时

正值新生入学,大四的准毕业生也在着手考虑着未来的就业方向,正在这个茫然的时刻,同学们也更容易接受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宣传。

3. 地利

作为华南地区的最高学府,我们中山大学一直致力于心理学系的发展,若能与贵协会合作,在今后的合作交流中也必然给双方带来理想的效果。

五、活动概要

主要形式:讲座

主题: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

地点:待定

时间:可商议

安排:可在讲座的最后宣传关于“大学生生命意义探索小组”活动,并且可以设计问卷调查总结大家对心理咨询师的看法和接纳程度,以及参与活动的热情。

六、结束语

诚盼能就具体细节的调整进行再次面谈商榷。也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看这份策划书。您的支持将是对我们不断奋斗的动力与鼓励。请相信我们,衷心希望我们能合作愉快!

报告活动效果后,如贵公司满意则希望达成协议成为长期合作伙伴,实现共赢.谢谢您的合作!

七、联系我们

XX

篇8:职业调查心理咨询师

关键词:中职学校,心理咨询方式,网络心理咨询

笔者在近十年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运用传统心理咨询方式为学生服务, 包括信函咨询、电话咨询、专栏咨询和校园现场咨询[1]。但由于学校所处少数民族偏远地区, 生源主要为少数民族女生, 受到封建思想、宗教思想的影响和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以及师生之间的性别差异, 咨询效果很不理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学生应用计算机网络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学生持有互联网手机人数的增多, 学校心理咨询QQ学生注册人数不断增长, 心理咨询微信、飞信、电子邮箱、BBS、微博等的参与人数、点击率等大幅上升, 表明网络心理咨询已经成为学校心理咨询的新途径。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我校2009级学生694名和2013级学生694名, 发放问卷1 388份, 收回有效问卷1 388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在学生集中上大课时, 由班主任负责统一发放问卷, 要求独立作答, 当场回收问卷。

1.3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输入计算机, 采用SPSS 11.0软件建立数据库, 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心理咨询方式调查问卷共15个问题, 每个问题有两种答案, 分别统计选择答案的人数, 结果详见表1~2。

3 学校网络心理咨询方式的优势

3.1 沟通平台优势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 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占总人数的20.0%[2]。但实践证明,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只有极少数学生会主动到心理咨询室接受帮助。本次调查显示, 在2009级和2013级学生中, 认为即使心理有困惑, 也不愿意当面向教师倾诉的学生分别占72.3%和79.0%。而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心理咨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互动交流平台[3], 学生可以通过博客、QQ、BBS、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与学校心理咨询教师在网上进行交流、咨询。本次调查显示, 2009级和2013级学生中, 认为与传统心理咨询方式相比, 更愿意选择网络心理咨询的学生分别占45.0%和81.0%。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也为网络心理咨询提供了支持。调查显示, 2009级和2013级学生中, 经常上网 (包括台式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 的学生分别占41.5%和68.0%, 已经熟练掌握网络交流工具 (QQ、E-mail、微信等) 的学生分别占60.8%和75.8%, 已经在学校心理咨询QQ上注册过的学生分别占35.4%和82.7%。

3.2 保密匿名优势

网络较强的保密性使学生能够摆脱害羞、隐私、自尊等的束缚, 向心理教师敞开心扉, 毫无保留地诉说自己的心理问题和困扰, 心理咨询教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动态, 做出分析判断, 然后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对策[4]。中职学生处在个体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 情感体验丰富且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独立意识, 但其生理的发育成熟度远远超过心理的成熟度, 因而常常被青春期的许多敏感问题所困扰而又不知所措, 而网络心理咨询恰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调查显示, 2009级和2013级学生中, 选择网络心理咨询是由于其安全保密的学生分别占63.1%和93.9%, 认为在网络心理咨询中, 会没有忌讳地谈论自己情况的学生分别占79.8%和82.1%。

3.3 师生交流优势

教师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 不仅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 还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师生交流是完成上述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但传统思想的束缚和师生之间年龄的差距, 无形中制约了师生的互动交流, “师道尊严”也使学生对咨询双方之间要面对面地交流产生了抵触心理。而网络心理咨询恰恰克服了这些缺点, 有利于轻松平等咨询关系的建立和师生间在思维、认知、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调查显示, 2009级和2013级学生中, 选择在网络心理咨询中对教师有畏惧感的学生分别占57.6%和38.6%, 而与心理咨询教师在网络上交流过的学生分别占23.6%和38.0%。

3.4 快捷方便优势

网络快捷方便的特点也使学校网络心理咨询受到学生欢迎, 它突破了传统心理咨询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无论学生身处何地, 只要有一部互联网手机或电脑, 就可以寻求心理教师的帮助, 及时反映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 而心理教师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在网络上进行回复。互联网手机的大量普及为学校网络心理咨询提供了物质保障。调查显示, 2009级和2013级学生中认为网络心理咨询中主要载体是互联网手机的学生分别占45.0%和87.6%, 认为网络心理咨询快捷方便的学生分别占43.8%和90.5%, 以上数据表明学生总体对网络心理咨询持接受和认可态度。

4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1 个体咨询信息的缺失与对策

心理咨询是一种双方的互动沟通行为, 方法主要有语言文字交流和非语言交流[5]。一方面, 网络心理咨询主要依赖于语言文字交流, 如果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较差, 问题叙述得笼统含糊, 会使心理教师无法做出正确判断而直接影响咨询效果;另一方面, 大量学生信息的获得还必须从非语言交流中得到线索, 优秀的心理教师善于从学生的动作、表情、手势、眼神中获得准确信息。因此,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 只有网络心理咨询和传统心理咨询互相补充才能切实提高心理咨询工作的效率, 最大限度地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4.2 网络信息监管风险与对策

校园网络心理咨询给师生提供了一个互动平台, 但笔者在调查中也发现, 有些中职学生在校园心理咨询BBS上散布不良信息, 在网络上攻击辱骂他人, 甚至长期沉迷于网络, 严重影响了学习生活。对此, 学校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充分利用各种软硬件设施杜绝不良信息的渗入, 同时要在信息技术课堂和班会中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和行为约束, 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品质, 使校园网络心理咨询真正服务于学生。

4.3 咨询信息流量增大与对策

随着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的逐渐重视, 校园心理咨询平台信息流量增大, 这就必须保证有足够的专业人员对信息进行回复, 如果不能及时回复, 就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也降低了学生对咨询人员的信任度[6]。调查显示, 2009级和2013级学生中, 认为在网络心理咨询中留言和电子邮件会很快得到答复的学生分别占37.2%和29.1%,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较多而专业人员不足所致。为此, 应建立以心理咨询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为依托、以校园心理卫生志愿者为基础的心理团队, 及时回复学生问题, 同时还要加强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质量和对班主任心理辅导的培训, 并通过志愿者加强心理科普知识的宣传, 注重在学生中筛查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倾向的重点人群, 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杜亚松.青少年心理障碍咨询与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文代君.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0 (4) :4-5.

[3]陈笃钦.大学生心理咨询新途径[J].福州大学学报, 2001 (4) :215-217.

[4]马莹.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5]张树全.人际沟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上一篇:灯泡厂社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系篮球赛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