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浪张扬高中作文

2024-04-23

留浪张扬高中作文(共7篇)

篇1:留浪张扬高中作文

留浪,张扬高中抒情作文

女孩如我,年方十八,因为正值“妙龄”,所以年轻的心常常穿着夏天的美丽,如浮萍般在充满梦幻与魔力的世界里飘呀飘。十八岁的季节,多雨、多情、多秘密,本该快乐过活的我,却莫名地与“张扬”这充满场气的二字挂钩。其实,虽说有时解释就是掩饰,但为了不有损我的良好形象,还是说说的好,之所以说我“张扬”,因为我“留浪”。

留浪,留浪,非流浪也。此乃—留着波浪式的`头发。怪解!勿怪、勿怪,我也不想。老妈,一头乌黑秀发,柔顺舰丽;老爸,虽是齐颈短发,但也削得错落有致,让人不禁触摸。如此的优良发质,不知怎的,搞错了时差,竟生了我这个怪胎—一头卷发。我想,可能是隔辈遗传吧!

女孩天生爱美,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虽说我不喜欢人云亦云,人为亦为,但也却绝非不食人间烟火。所以,初来乍到人世的五六年,便早已与左一个、右一个的小辫相依相伴了。看看邻家女的小辫直来直去,而我的却拐了十八道弯,左拐一弯,右拐一弯,着实让我张扬了好些年。上了小学,老妈说,一个女孩子不可以再整天疯疯颠颠的啦,而要有个女孩样儿,所以一下子我就被无形的套子套住了,就连那两个张扬的小辫儿也要跟着受罪,像飘柔洗发水一样,一一合二为一了。这一合就整整合了六年。终于,小学毕业了,本以为那两个小辫也该跟着毕业了,再重新张扬一下。可不知怎的,却发现总是没有那份心志,也许是被校园的规矩生活同化了吧!

升人理想初中,已无张扬之心的我本想真实、平淡过活。可一条“圣旨”竟如晴天霹雳,朝我劈头盖脸而来:“为规范校园管理,所有女同学都梳短发。”天呐!我要梳了短发,岂不威慑四方,吓煞邻人?于是左找领导,右找主任,终于得了特准:成了学校里惟一留长发的女生。在芸芸短发中,我简直就是无需衬托的衬托:一头浪发,一个红色发夹独占鳌头。你说,这怎能容我不张扬?什么嫉妒,什么羡慕,通通都来了。哼!“天生丽质”,注定了要张扬!

篇2:留浪张扬高中作文

有人说,人活着就应该张扬自己的个性,毛遂如不张扬个性,那他的才华就如囊中之锥无法显露出来。也有人说,人活着就应该约束自己,否则就会像无帆之扁舟、断线之纸鸢一样随波连流,伴风而逝。

对此番议论,你有什么看法?张扬个性与自我约束之间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张扬个性与自我约束”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张扬个性与自我约束张扬个性使世人姿态各异,而自我约束却使人们在某些方面趋于一致。张扬个性与自我约束似乎天生就是对立的。

然而,它们之间仅仅是对立关系吗?鲁迅先生曾打过一个比方:“如果把人比作一个气球,吹气球比作追求个性,放气比作自我约束,那其中的关系便很明显了。”试想,如果只是张扬个性而不自我约束,好比只吹不放,是很危险的;如果只约束自我而不张扬个性,好比只放不吹,干瘪瘪的,毫无生气。只有把两者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新的境界。

酷爱摇滚音乐的洪浩,既坚持这种爱好以追求个性发展,又将其爱好约束成为学习的动力加速器并一举夺得江苏省高考状元的桂冠,且决定把这种爱好带进大学校园。

这样的事例真是比比皆是。如马拉多纳、坎通纳、邓加、罗马里奥等,在生活里他们行为乖张,脾气火爆,桀骜不驯;在球场上他们出类拔萃,卓尔不群,威风八面。他们为了整个球队的利益,往往收敛各自的个性与集体融为一体。

由此可见,张扬个性与自我约束也必须是统一的。

但是,如果对张扬个性与自我约束的讨论只局限在学术范围,那也不会有太大的意义。只有将其扩展到社会的其他实践领域,才能使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当代青年是独立思考的一代,也是开拓创新的`一代,我们理应张扬个性,也更要自我约束。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必须具有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要张扬个性,首先要找出自己的特长与爱好,这需要从自己的行为加以分析综合,因此,分析综合能力是必要的。

其次,我们要自信但不能狂妄。自信是指对自己充分认识,对自己所具有的气质和所拥有的才能的正确估计和肯定。只有自信,才能使我们将张扬个性的路走下去。而狂妄是盲目的自信,由此产生的理想必然是幻想,依此而行事必然会碰壁。

再次,我们必须独立思考,正确对待别人的评论。张扬个性的过程中,别人难免评头论足,既有善意的批评指导,也有恶意的嘲讽诽谤。这时候,我们必须看清两点:

一,自己的行为如何;

二,他人评论的实质是什么。看清了这两点,我们便能听取善意的意见,规范自己行为的不足之处。

最后,我们还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不断成熟。

篇3:高中语文作业如何张扬个性

一、拓展作业内容, 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空间。

语文学科本来就是涵盖面非常广的学科, 也是非常有趣的学科。设计个性化作业首先要在作业内容上改革创新, 以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 使学生有发挥其个性的可能。

1. 关注社会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 教师也应该创造机会,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走进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因此, 高中语文作业应该关注现实生活, 让作业成为沟通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桥梁。

(1) 关注身边的点滴。高中语文课程, 要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社会上的凡人小事, 地方的风土人情, 都是取之不尽的作业资源。教师可以布置观察日记、周记等作业, 让学生记录生活。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观察、感悟的习惯, 又能使他们获取生活素材, 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打下基础。

(2) 关注社会的热点。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语文作业应该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时收看“新闻周刊”“焦点访谈”等节目, 了解新闻人物和热点事件, 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这样利于学生把握时代脉搏, 发表独到的见解,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照顾个性差异

多元智力学说通过扩大学习的内容领域与知识表征方式, 促进智能的开发, 充分发掘每个人身上的巨大潜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设计作业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 给其充分的选择空间。如人教版必修教材的“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等板块的作业, 就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 擅长的形式来完成;另外, 教师还可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才艺, 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园地。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 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 存在着差异。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去设计多梯度作业, 区分作业的难度和数量, 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 又兼顾差生的接受能力。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 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优化作业形式, 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平台。

如果每次作业的形式雷同, 学生的兴趣就会逐渐消耗殆尽, 视作业为负担。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不断变换作业的形式, 让语文作业的设计张扬个性, 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 趣味型作业的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 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 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 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如在学了《雷雨》之后, 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 教师可适机鼓励学生阅读全书, 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角色, 组织表演小组,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课本剧表演, 最后由学生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演员、最佳编剧等奖项,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 通过角色表演活动, 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财富, 从而激活学生思维,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发展他们多样的个性。

2. 实践型作业的设计。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实践型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 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丰富知识, 提高能力。并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区域资源, 加强生活体悟、表达, 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 浅化难点, 学用结合。可以尝试让学生体验老师、记者、演员等角色, 参加学校文学社等各种活动;同时积极搭建平台, 开展诸如参观、演讲、论坛、手抄报等活动, 使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 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理解、解决各种问题, 从而增加语文知识, 增长语文才干。

3. 开放型作业的设计。

语文教学要坚持以生为本, 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 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 教师可设计开放型作业。

(1) 想象性作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也锻炼学生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

(2) 专题搜集性作业。专题搜集是指围绕某一专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 收集整理信息, 在去伪存真、认真筛选的基础上, 精心设计物化形式, 表达、传递信息。它是学生相互启发、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过程, 体现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的相互融合。

(3) 自主性作业。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 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实现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自主型作业, 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选择, 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

4. 探究型作业的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学生都懂得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而语文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缺乏阅读的兴趣, 这时如果设计一些研究性作业, 或许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如在学了《祝福》、《窦娥冤》之后, 可以布置给学生一道研究性问题:造成祥林嫂和窦娥悲剧的根源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古代的宗法制度和节烈观念?在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中, 教师充分相信学生, 为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 提供研究的时间、空间, 把学生们的眼光引向知识的海洋, 启迪了思维, 激发了想象。

篇4:留浪张扬高中作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个性人格 民主课堂 精神家园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那么,体现出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呢?我主张把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及健全人格的理念实施到语文教学当中。

一、教师要体现出个性和风格

語文教学不但要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字,而且要学习语言文字所承载的理、境、情、趣等。“课标”的实施,并不排斥教师教学个性化的发展。有教学个性的教师,他们的课往往体现着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展现着自己的教学素养。如果教师的个性学生可以接受并喜欢,就能使师生关系融洽,课堂上就易形成生动活泼又宽松的气氛,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教学个性可以促使教学风格的形成,而教学风格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师一旦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就既能在教学中更好地传授规定的知识,又能不定期地向学生传递兴趣、理想、态度、情感等非智力因素。

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有个性,要敢于否定,敢于挑战书本、挑战共识、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有了改革创新精神,才能谈得上播种个性精神。

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有个性。教学应该因时、因地、因文、因人而异,要别具一格,丰富多彩。一味跟潮流、随大流的作法是不足取的。只追求所谓“共性教育”的教学是没有活力,缺乏顽强生命力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应在灵活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语文课堂的组织、实施要有个性。一堂课的思路、结构、过程等的设计和运作,只能根据活生生的课堂来安排,对于几“环节”几“步骤”等条条框框,如不假思索地“拿来”,其结果必然是钳制了自己的思想,套住了学生的手脚,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只要遵循教学规律,教师便可大胆在课堂教学中张扬个性。

总之,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从自身实际出发研究教学艺术,努力做到扬长避短,在求同的基础上存异,逐渐提高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能力。通过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情怀。

二、要有创造性的民主互动课堂

许多老师上课主要是完成知识传授,学生就是掌握知识,学生学习过程中内在的精神因素得服从这一前提。我曾听过一个老师讲公开课《祝福》,这位老师想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运用了启发式教学,如分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播放《祝福》的电影片段等等。但这位老师所追求的是让学生行动起来,一堂课的教学活动是教师主导的戏。这堂课的重点与高潮放在讨论课文中祥林嫂嫁给贺老六时的闹与撞。作为高二的学生,应该有自己的见解,有说祥林嫂做惯了城里鲁四老爷家的佣人,当然不肯嫁到深山老林里的贺家;有说祥林嫂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好女不嫁二男;也有说祥林嫂只是恨其婆婆贪钱把她卖了等等。但是,老师都不满意,因而拼命要大家动脑筋,在无可奈何情况下,他只得在电脑大屏幕上打出:反映了祥林嫂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反抗。老师归纳说,有压迫必然有反抗,祥林嫂死前问人死了以后有没有灵魂,也是这种意识的表现。下面同学一片肃静与茫然。

听到这里,我想,倒不是说老师这一“标准答案”毫无道理,问题是其教育理念的偏误。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诱导到既定设想中去,忽视了学生本身对作品的体验,更不懂得学生得出的结论比引导学生达到教师确定的目的更有价值,而学生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创造精神完全被剥夺。这种“伪民主、伪学生”的互动课堂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是非常突出的。

作为新课程时代的课堂,要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要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课堂应是师生真正民主互动的课堂。课堂应是师生共享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愉悦是它最显眼的标志。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怀抱好奇之心。即使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浸入了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也充满了美丽的想象,有时还不乏人生智慧的火花,就更不用说那些本身就富有人文气息和生命诗意的教学内容了。

三、引导学生建立精神家园,健全人格

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文学作品,文学是反映人生的。因此,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决不能庸俗地对人生、社会进行关注和思索,而应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例如,在学习鲁迅的作品时,要让学生思考:闰土为什么会由一个活泼勇敢富有生命力的少年变成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木偶人”?阿Q、祥林嫂、华老栓、孔乙己等人物形象为什么成为旧时代底层人民的典型代表?作者满腔热忱地关注他们的生存情况,更关注他们的精神状况,目的只有一个,即“拯救国人的灵魂”,“引起疗救的注意”。这正是我们倡导的人文精神不可缺少的内容。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引导学生得法,就可以帮助他们催化出更多的善心、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准固然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过程要迅速建立起学生的精神家园。也就是说,不仅要求学生接受作品的美学意义,还要接受作品中的思想财富,使学生的头脑里产生出新的境界。例如,读屈原的作品,要让学生牢记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探索精神;读庄子的天人合一,要让学生的思想随之升华;读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要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读《雷雨》,要让学生思考人性的复杂与多变,去追求真善美;读《守财奴》,要让学生批判葛朗台“为金钱而活”的人生观;读《简爱》要让学生知道人格尊严无价;读《老人与海》要让学生敬畏桑地亚哥永远也不能被打败的精神……总之,阅读应该是思想的阅读,思想的触动。久而久之,文学作品便会成为培养学生高尚人格的精神家园。

钱理群教授曾说:“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这“精神底子”我认为就是人文阅读的核心,这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去印证去实践去追寻。

在语文教学中,张扬学生个性和健全学生人格需要的要素很多,不管运用哪些要素,我一直认为,让“教学个性、民主课堂、建立精神家园”的教学层次贯穿其中,通过教师的努力,让高中语文教学达到“深入浅出”的境界,这将是改变语文课堂高耗低效的良方,也是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良策。

篇5:张扬个性,创新作文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语文 个性化 作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91-02

作文在高考语文学科中占有较大分值,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部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实现个性化写作是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自由的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新课标下如何实现个性化作文教学展开论述。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新课标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在内容上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情况,在思想上显得肤浅空洞,学生的作文变成了单纯地为了应付老师和考试。学生在作文中不再重视对自己真实情感的抒发,严重脱离了自己的生活實际。许多语文教师也为了学生在高考写作中能取得高分而教给学生一些固定的写作模式,机械地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写作,没有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写作中缺失了自己个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为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因此,语文教师有责任改变目前的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鼓励学生写个性化的作文,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进行自由和个性的表达。

新课标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个性化作文逐渐成为高中语文教师所追求的语文作文教学的目标。个性化作文教学不仅能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单一,死板的教学现状,还能让学生的个性在写作中得到充分的发扬,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的教学方法

1.尊重学生个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的作文表现出内容陈旧,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毫无个性化可言。个性是写作的灵魂,要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意分析每个学生的兴趣和不同的性格特点,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语文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提出:使所有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能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采用多种作文教学方法。比如,我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文题目和要求,在作文教学中采用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帮助不同学生在写作中发扬个性,进行创新写作。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在写作时要联系自己生活中的实际,抒写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通过观察和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脱离生活实际的写作必然是空洞和肤浅的,更加无法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性思维。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从生活中找出写作的源泉。

作文离不开思维,个性化作文更离不开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提倡学生写自由作文,对作文的题材和内容不做具体的要求。这样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3.增加课外阅读量,重视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是指导学生写个性作文的基础条件。阅读是写作的前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增加课外阅读量,在阅读中积累各种素材,为个性化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增长学生的见识。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一些中外名著,掌握一些主要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最终达到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目的。

4.采用合理的评改方式,鼓励学生发扬个性

作文评改不仅是一次作文的完结,更是下一次作文的开始。合理的作文评改对发扬学生的个性化写作有重要的作用。大多数语文教师现在还采用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大多数时候只是很随意地打一个分数,或者写下几句简单的评语,这样的评改方式会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更导致学生用一种敷衍的态度对待作文,无法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学生的作文可以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语文教师在评改学生的作文时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有人说过:“只有真实的赞美才能最打动人的心灵。”因此,我在作文评改中,从不同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尽量采用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比如,我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只要学生用到的好词好句,我都会用红笔圈出来,并在旁边写上鼓励的评语。只要是学生用心写出来的习作,我都会在文章后面给予积极的鼓励,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进行引导,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写作。

三、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作为新课改的主要实施者,应该充分贯彻新课改的精神,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写作。

参考文献:

[1]杨亚平.新课程背景下语文作文个性化写作对策[J].考试周刊,2011年61期

[2]孙卫华. 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年09期

[3]王军. 中学生个性化作文指导策略浅析[J].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第12期

篇6:张扬个性,创新作文

一、展现真实的心灵世界

作文应该是心灵世界的窗口,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是个性化、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冰心语)。只要真诚地打开你的心扉,敞开你的灵魂,不矫揉做作,并且毫无拘束地写,无论是叙述描写还是抒情、议论,都真实再现,真切流露,真情表达,这样,我们的文章才会打动读者。如我班同学写了一篇《曾经的那双手》,坦露了对一个卖饼老汉拾金不昧的行为的深切感受:

天真冷,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本能地将手插入了口袋。瞬间,如霹雳击体,完了,我的钱包丢了,里面有父母给我的生活费和学生证。我不知所措,在原地打转。可正当我心急如焚时,我听到了一阵熟悉的声音,“小孩,小孩……”,只见老汉急急地从店里走过来,双手高举,好像抓着什么东西。“小孩,这是你的钱包吗?”近前一看,老汉那油腻腻的双手正攥着我的钱包,我已经感动地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才支支吾吾地答道:“是……是……”老汉递给我笑着走了。

我的眼泪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流淌……

或许,每天忙碌的人流在走完一段段的旅程的同时,不会在意一个卑微生命的存在。或许,老汉成不了巨人,根本就不能像一座灯塔那样明亮,像一只火炬那样剧烈地燃烧,但他那双手确确实实给了我一片温暖,令我至今不忘。

那双手的温暖,暖在我心,不异于母亲对游子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不异于友人给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真情,不异于上苍赐于农夫“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

习作者实实在在写出了钱包失而复得的感受,在他眼里一个普通的老头很高尚,带给他暖彻内心的温暖。这种感受是独特的,自然的。这对渴望社会风气好转的读者来说,也许会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的题材是富有个性的,也是富有真情的。

二、开掘自身的写作资源

一个人的写作资源是由他的生活环境、生命际遇与个性爱好等因素决定的。生活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经济背景下的学生,他们拥有的写作资源不同,尤其是家庭与学校对学生写作资源的影响很大,因为写作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我们要善于开发利用好自身拥有的写作资源。从作文情况看,有的学生爱写家乡和家庭,因为他最了解,最有感触;有的学生爱写亲人、师友,因为他接触最多,对自己成长影响最大,情感最深;有的擅长写篮球明星题材,因为他是迈克尔·乔丹的粉丝……写作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你用心开发,就一定有话可说。史铁生的散文流露出一个渴望奔跑的人的心声,正是跟他命运的磨难有关。身体残疾、命运磨难,就是史铁生特有的写作资源,旁人不可复制。如果我们能像他那样,开发好自身的写作资源,那笔端一定会流淌出浓郁的个性。

三、抒写独特的内心感悟

感悟是一个人对世间万事万物通过心智活动得到的一种体悟能力。这种能力由于人的记忆、观察、想象、判断能力及生活阅历等的不同,而呈现出感悟的深浅与多样性。如面对季节更替时的落花现象,不同人就有不同的感悟。有的感悟到落花纷飞,归于尘土,是生命的终结、事物的消亡;有的则感悟居处的幽静,人生的恬然和诗意;有的经过自己的观察、想象,有了进一步感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它并没有真正的消亡,还在为新生事物的成长贡献力量。“横看成岭侧成峰”,这种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感悟,充分体现了个性的差异,这是独特的个体对事物的独到发现。

四、运用个性化的语言

篇7:谈个性张扬与作文教学

[关键词]个性张扬 作文教学 观察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15

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比较固定的本质特征。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人与人的基本素质是相同或相近的,这是共性,但由于每个人在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或接受教育等方面的千差万别,就具备了无限丰富、差异纷呈的个性。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认为人的潜能、个性和价值高于一切。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帮助人达到他能达到的最佳境界。有良好个性的人往往能独立思考,有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较强的意志和行动的能力。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身心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开挖学生良好的个性宝藏,让学生亮出自己,张扬个性。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无视学生的个性特点,过分强调共性,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的主要评价标准,再加上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作文教学在方法和手段上难有创新的发挥。教师忙于传授、布置,常常出一些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距甚远的成人化的题目,让学生疲于应付。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往往因为没有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独立见解而欠缺灵气,嘴里说的和手里写的往往是别人的思想。教师在批改、评讲学生作文时也是习惯于文艺批评的标准,用成年人的处世哲学和经验,从原则和理论的高度提出种种苛求。这样的作文教学严重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教师每次面对一大堆学生的习作,却又无法找出一些质量上乘的作品,无限的落寞和悲哀之后,便会不自觉地萌生出一些感慨:是的,长久的写作传统已无法再催生今天的孩子们写出更多更优秀的文字来。言语和表达内心渴望的情绪被搁置,很多人不得不放弃了思索,遗失了自身的体验与感悟,丢弃了纸和笔,原本五彩斑斓的校园也变得单调乏味了,再加上教条式的写作理念已一步一步将写作的灵气残酷无情地扼杀了。当所有的一切都被纳入既定的教育规范之后,学生已无法再让自己迸发出奇异的想象。这些珍贵的东西一再缺失,其直接的后果就是使学生原本应有的写作才情陆续萎靡,“谈文色变”,视写作为苦差事。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培养和保护学生的个性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在写作指导时不要设下条条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责任在于同学生一起分析作文的写作要求,研究不同的写作方案,鼓励学生运用初步形成的写作能力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对于同一个作文题目,学生愿意写什么、怎样写,应该由学生自己来决定,不能强求千篇一律,更不能以所谓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要多为学生创造自由写作的机会,并适时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切身体验。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教师的最大作用在于调动和鼓励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学生明白其实写作就是一种自我释放,看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什么,自己当时的情感是如何的就如何宣泻,自己对于这一件事的看法是怎样的就怎样表达,这样的文章就有了真情实感。这样,学生对于写作感兴趣,就不会再对作文敬而远之,那么掌握写作技巧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作文同其他作业相比,智力活动无疑要复杂得多。它既是语言艺术,也是开启心智的艺术,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师的启发指导应以求异为主,鼓励学生在文章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尽可能求异,也就是写出不同的个性,写见到的不同的事,抒不同的思想感情,发表不同的见解。通过写作,通过语言的凝聚,通过新理念的融入,学生处在良好教养的引导下进一步发现自我,逐渐具备一种持续恒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得一种直接进入心灵的力量。

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主的作文教学是学生张扬个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只在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特长和潜在优势,对他们进行有意识的作文训练与兴趣培养,才能使学生在内心萌发的特殊才能的幼芽不至于被埋没。具体做法如下。

一、 唤醒心灵

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教师有效培养。有的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或东拉西扯,多半是因为他们的心灵还在沉睡,激情还没有被唤醒。教师可布置命题作文。命题应遵循开放性、创造性、生活化的原则,让学生说自己想说、愿说、会说的话,让他们有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用贴近学生情感的作文命题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

此外,还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带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学生有了生活的体验,就会想办法把它表达出来,而写作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写出来的文章大多东拼西凑,缺乏真情实感。第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平时上课,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多读课文,同桌间、小组间或在全班面前,分享读书的快乐,在读书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学生在阅览室里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第三,让学生写日记或周记,记录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的事,并在日记或周记中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些办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寻找激情的“喷口”,为学生增添写作素材,营造写作氛围,为学生贫乏的心灵注入情感的“酵母”。

二、提供范文

范文的选择是很有讲究的。范文的题目要与学生作文的题目相类似,多提供几篇,让学生懂得即使是同一现象,不同的作者其描绘也是千差万别的。因为每个作者都有自己观察世界的方法,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从而启发学生重视独立思考,从中学会一些不同的技巧,运用一些优美的句子,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有人可能认为提供范文会使学生重复别人的思想和语言,从而束缚他们的创造精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一旦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出来,把写作当做一种乐趣,他们愿意写,更愿意表达自己心中独特的想法。而对别人优秀的作品,学生只会借鉴它们好的立意、谋篇布局的技巧和优美的语句。

三、进行口头作文,坚持从口述到写作的训练

思维决定语言,学生的作文要经过认真思考和充分认识后才能完成。口头作文的优点在于能使学生的思维少受限制,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说话过程中,要求学生能迅速地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理清思路,在语音、语义之间做出快速的双向转换,这对于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对人们的口头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听话要能够辨别正误,理解深层意义,讲话要严密,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内容。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口语活动往往与直观的场景、具体的情景密切联系在一起,通过各种口语交际活动的设计,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突出体现了当今教育生活化的趋势和综合教育、整体教育的理念。因此,对学生进行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的口头作文训练,不但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充满自信、勇于尝试的个性。

四、擦亮眼睛,学会观察和思考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这个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又怎只是“美”一种色调。平时我们没有发现美,是因为我们对于发生在身边的一切太熟悉了,有足够的理由来掩饰自己的忽视和冷漠,拒绝来自心灵的思考。教师要教育学生多角度地观察事物,多方位地思考,尽量找出与平时不同的东西来。青春是一副色彩斑斓的多棱镜,适当引导学生,让他们不停地调整自己观察的角度,释放那颗敏感而执著的心,去迎接和拥抱那一片属于他们的满是彩霞的天空;引导学生擦亮眼睛,去撷取那朵汹涌澎湃的岁月之河中最美的浪花,将所有湿漉漉的心事一一打捞晾干,小心地聆听风中传来的声音;引导学生擦亮眼睛,让所有真善美走进内心,在和煦的阳光下倾听正义和良知的回音,用手中的笔把这个世界的本色还原给这个世界的主人,唱出心中无畏的歌,尽情地展示个性和才情。

五、走向崇高

文学可以陶冶人的品性,感召人的灵魂,安抚人的心灵,让人走向崇高。其中有对自然轮回、时代变迁的感悟,有对人群的喜怒哀乐、社会生活中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审视,有对美好人生境界和生活信念的追求与守护,等等。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抒情言志,是体验还是沉思,是讴歌还是批判,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其中饱含着的真诚和涌动的激情。教师教育学生在追求文章创新的同时,还要注意将固有的传统道德、伦理观念、公众认识等有机地进行统一,在旧的形式和认识中蕴含新的观点和理念,让学生认识到一次成功的作文,应该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生活中的平庸、琐屑、浮躁时时侵蚀着年轻的心,吞噬他们本该十分饱满的青春激情。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就要教会学生回避和远离这些,让心灵接受崇高的美的熏陶,从作文中学会做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有利于他们在写作上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春天,作文教学才能真正出现姹紫嫣红的绚丽景象,培养的学生才会在各自的人生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价值。

上一篇:“法律进学校” 工程实施计划下一篇:幼教毕业生的自我鉴定8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