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里中学校本研修汇报材料

2024-04-22

方里中学校本研修汇报材料(通用8篇)

篇1:方里中学校本研修汇报材料

方里中学校本研修汇报材料

一年来,我们依据《淳化县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意见》、《淳化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时考核细则》,立足我校实际,开展系列的研修活动。

一是健全机构,完善制度,有效实施校本研修。建立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专家小组,健全校本研训相关制度,制定校本研修规划、方案。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教师评优等挂钩,建立研修工作的长效机制,为教师研修工作搭建激励长效的平台。

二是加强教研组建设。我校努力打造以“反思、研究、合作、互助”为核心特征的教研组文化。领导班子实行教研组负责制,全程跟踪落实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学校的每一名中层以上领导负责一个教研组,日常检查教师教学情况并进行过程跟踪,日常每名领导针对跟踪的教研组深入课堂进行听课评课,和老师们一起发现教学问题并探讨有效的改进策略和措施。

目前我校基本上形成了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研修的思路:理论学习——分工说课——同伴研讨——代表上课——观课议课——教学反思——修正重上。

三是加强理论与实践学习。一年来,全校教师参加了不同类型的继续教育近280多人次。开展了多种形式多角度的学习交流活动。利用组长例会、教师集会等机会,加强对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教师还根据学校规划目标制定了个人校本研修计划,使教师从关注自我发展开始,勾画自我发展的未来前景,促进了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

四是加强我校与兄弟学校联系,同时开展与其他学校的校际教研活动,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学习他人先进经验,开拓眼界,更新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

五是以科研促教研,围绕县级课题《高效课堂研究》和《探究性学习中教师教学方式的研究》。各教研组备课组围绕这个主题,梳理本学科或者本备课组存在的主要问题,确立了本组内的研究专题。通过课题牵引,很多老师有着不同的体验和收获,发挥骨干教师与名师的辐射作用,尝试教案与学案的整合,以学科典型引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其中有语文组、化学学科、政治学科、历史学科都在进行有效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六是骨干引路,全体跟进,开展课例研讨活动。坚持围绕学校的课题开展听、评课课例研究活动,贯彻骨干先上(引领),其他教师跟进改进的研修模式。

七是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培训,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每学期学校都组织青年教师召开座谈会有针对性的引领青年教师树立专业理想和职业信念,并开展“五个一活动”。开展师徒结对子,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八是积极创新,不断提高办学特色。不断推广高校课堂示范课,通过推广三类示范课(领导示范课、市县级优秀教师示范课、校级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使高效课堂的推广进入常态化。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语数外全体教师授课,全员参与听课、评课,使教改、研修全员化。

一年来,我校教学质量又获丰收,综合评比又一次居全县中学二类第一,各科成绩整体提升,多数学科平均分、及格率两项指标分别提高了3-8分和7个百分点。学生素质明显提高,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幸福感与自信心进一步增强。

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在校本研训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实践着新课改理念,提高教学效率。但在研讨后发现老师坚持的不够。课堂教学又回到原来的教学状态中去。希望老师们在教研组这个专业发展的基地上,在教研组组长的指导下,以实施高效课堂为切入点,积极开展行动研究,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虽然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教师学习,但在学习过程中,也不难看出老师们的主动学习意识不是很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与行动的转变上有一定的差距。

部分缺少学科骨干专业引领,不能很好支持研修工作的进行。总之,尽管在校本研训工作中,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和上级教师继续教育的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地加大校本研修的工作力度,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为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再上新台阶。

篇2:方里中学校本研修汇报材料

我校是一所具有优良传统的学校。近年来,我校立足现实,从本校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力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我们坚持以新课改为中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认真学习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大力加强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坚持研训一体的发展思路,结合我校实际,将教学、教研、校本研修等工作全面整合,务真求实、从小处着眼,围绕课堂教学,增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三同研讨”有序开展。

为响应县教研室三同研讨活动,我们在各组中的骨干教师中选定学科带头人。其中,语、数、外三个教研组,分别成立三个研讨组,由年级备课组长任研讨组长,负责研讨活动的组织与安排,全备课组所有教师全部参与。其他教研组,每个学科成立一个七年级或八年级的研讨组,所在年级组的备课组长任研讨组长,成员包括年级组所有教师。

每次活动,由各研讨组长先确定研讨案例,然后通知全组成员同备这节课,并写出教学设计(第一次教案),研讨时,学科带头人先谈自己的教学思路与设计,再由其他成员发言,研讨组长要作好研讨记录。根据研讨意见,组内成员再进行第二次备课,每人要写出第二次教案,并由学科带头人(或其他成员)上组内公开课。公开课后,针对这节课的得失,进行第二次研讨、第三次备课,再次修改教案,再推出第二节公开课。这样的磨课研课,极大地提升了广大教师的课堂设计能力,集思广益,提高了课堂效益。

二、发挥群体优势,规范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制度,是我们学校的一大经验,为更好地做好这一工作,我们加强了对集体备课的管理,要求每个备课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注重实效性,结合县教研室的三新研讨、三同研讨活动,使我校的教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集体备课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改善教师集体备课环境,规定时间、场所及负责人。为了方便备课,我们专意设了文理两个备课室,每组每周都有固定的备课时间。每次备课,都要有中心发言人提出课堂设计,同组教师要提出相应的改进和补充意见,最后,由中心发言人形成完整教案,各位教师再根据自己教学特色及学生实际进行完善,课后认真写出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教导处检查时重点检查教师的完善过程和教学反思完成情况。

(2)、继续开展组内教研活动,形成比“教”比“学”的风气。组内研究应是同组集体备课的结晶,教师先说课后讲课,再评课,教师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开展教科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新课改以来,我校不断拓展教科研的内容和渠道,主要有:

1、认真开展听评课活动。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校级领导听课每学期不少于20节,听后要及时交流、反馈,实行校领导推门听课制度,每周各教研组组织学科带头人和帮扶对象上公开课,然后全组观课议课,共同提高。

2、继续实行两周一次教研活动制度。双周周二晚为教研活动时间,每次活动都有专题、有主要发言人、有记录、有实效。推行教法研究、问题会诊、案例分析、实践反思、观摩讨论等。

3、开办教学论坛。为进一步推进“建设理想课堂”的探索和研究,学校以“优化课堂结构,打造理想课堂”为主题开办了教学论坛。论坛上教师既可以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也可以谈自己的教改思路;既可以就课堂教学改革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某一个问题进行辩论。论坛开办以来,共收到论文160余篇。其中,杨金平、刘国林等老师的多篇论文还在《语文教学园地》等刊物上发表。

4、写好教学反思,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为促进教师的成长,学校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每周写出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完成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并对获奖的课题进行表彰和奖励。三年来,有多位教师的论文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其中获市论文评审一等奖二十篇,市二等奖25篇;获叶县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28篇,县二等奖33篇。三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共51篇。通过科研,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办学效益,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由于由于学校的提倡和鼓励,教师们的科研意识和热情大大的提高,课题研究更是方兴未艾。2011年8月由宁晓燕老师负责承担的课题《浅谈设疑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获二等奖。2012年2月由杨金萍老师负责承担的课题《新课程下初中学生作文阶梯式训练研究》获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2012年2月由孙福丽老师负责的课题《语文教学中培养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探究》获市级科研成果二等奖。

四、教师队伍建设。

1.层层选拔,推举学科带头人。

制定和完善骨干教师培养、选拔及考核方法,建立骨干教师档案。继续实施骨干教师认定和考评制度,给教师创造提高和发展自己的机会。首先,我校结合县“三新研讨”活动,设立学科带头人制度,学科带头人是通过教研组推荐,听课、说课、评课及综合评定等几个环节,认定为学科带头人,截止目前为止,我校在各个学科都有学科带头人,逐步形成我校的骨干教师队伍。

2.以听评课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小组练兵,以课促研、以研促课,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

3.以“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为载体,推进名师工程。

一年一度的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是我们学校教师成长、新人涌现、年轻老师得到提升的有效途径,也成了我校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的一个宝贵经验。上学期初,我校根据教研室的工作安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确立了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听评课活动为载体,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力争五年之内使我校每位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再上新台阶。各教研组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紧围绕这个思路,组建“讲课组”、“指导组”人选并任务分配到人,周周讲课、评课、研课。讲课同志不怕丢面子,不怕被人指导,指导的同志认真听课、评课有针对性、目的性。组内其他同志积极参与,不甘落后,对照自己共同提高。

每学期,我校都开展 “课堂教学技能大赛”,比赛安排时间为一周,分文理两个组进行。赛前,进行了抽签,排出了赛课的顺序。对这一活动,学校高度重视,齐治国校长亲自参加听课。文科组以张小亚校长为评审组组长,理科组以崔永军校长为评审组组长。因为选手是从全学期听评课老师中选出来的,所以就改变了以往放一块评比的老办法,选手分为“学科带头人组”和“帮扶对象组”,这既是一学期到底各位选手的汇报课,又是观摩课,示范课,全体老师积极参加,每半天赛课结束,都要进行评课,对选手的优点和不足作出评价,以指导教学。

活动结束,学校评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隆重的表彰,并让获一等奖的选手做经验介绍,发表获奖感言。

“课堂教学技能大奖赛”的开展,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切磋交流、良性竞争、不断超越的宽广舞台,有力的促进了“理想课堂建设”。尤其是评委们的现场评课,针对性极强。既有热情的赞扬,也有中肯的建议,更有努力的方向,深受老师们的欢迎。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提升了我校课堂教学水平。使一批学科带头人逐渐成长,使各组都涌现出一批新秀,达到了学校打造名师的初衷。

篇3:方里中学校本研修汇报材料

一、对体育教研组“主题式”校本研修的认识

在20世纪60年代, 美英等国兴起“校本教育科研”的活动, 意思是“基于学校的教育研究”。所谓校本研修即是从学校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 对于学校教育教学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以一线教师为主体, 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 并直接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 从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及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研究活动[1]。

然而, 体育学科相较其他学科有其特殊性, 因此, 体育教研组“主题式”校本研修, 应是立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日常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 将教学实践中师生所遇到的急需解决、难以把握的问题作为主题, 开展有目标、系列化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这种活动能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提高日常体育课有效性, 最终促进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2]。

二、从教学实践中突出问题确定研修主题

我校体育组一直以来都在探索一种有效的校本研修方式, 曾经较多地进行教研组备课、听课、评课和教材研讨活动。然而, 在当今更加重视体育课堂教学实效, 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背景下, 我们感到以往的校本研修对教师专业发展来说虽有一定的提高, 但难以进行更深层次的学科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收效不大。在教研组讨论中, 大家觉得, 进行有明确研修主题的校本研修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它包含有课题的引领, 有“做研究”和“研讨”的过程, 再通过公开课教学进行验证。主题的确定, 应该是教师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通过对“突出问题”研究可以化解大家在教学活动中共同面对的困惑或难题, 通过“疑问—规划—行动—反思—总结”的过程来改进教学行为, 提高教学质量。教研组形成共识后, 我们对主题式校本研修进行了尝试[3]。

三、制订目标明确、规范有序的“研修行动方案”

凡事预则立, 要使研修活动落在实处, 必须先制订详实可行的方案。教研组长首先制订了研修活动安排表。如在“教学重点、难点有效落实的研究和实践”主题活动中, 共安排了六次活动, 其中1次为活动准备, 4次为活动实施, 1次为活动总结。在专家指导下, 将主课题分为3个子课题 (见表) 。

从上表可以看出, 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包含有理论学习, 厘清“主题”概念, 逐步破解主题研究中的问题, 又有公开教学为“主题”研修提供了展示、交流、研讨的平台[4,5]。

四、形成“专家引领、人人参与”的动态研修

1.专家引领, 提升研修水平

在研修过程中, 专家起到了引领作用, 在研修主题确定、研修过程中主题聚焦及理论研究引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重点、难点有效落实的研究和实践”主题活动结束后, 专家对教研组主题式校本研修进行了点评, 专家认为, 活动初始感到教师对研究的“主题”概念较模糊, “主题”确定和落实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 在经过六次研修后, 对“主题”有了清晰的认识, 能够在确定和落实时考虑教材特点、学生学情及学习的不同阶段。尤其是第四次研修活动, 由于大家做了充分准备, 所以对于第3次研修活动中校研讨课上出现问题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 感到研修效果有了初步体现。总的来说, 本学期主题式校本研修已初见成效。

2.人人参与, 提高专业能力

我校体育组在进行“主题式”校本研修时, 选择了教学实践中比较突出的、教师在备课时感到困难最大的“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落实”作为主题, 容易引起教研组教师关注, 又在专家指导下将主课题分为三个子课题, 教研组教师两两合作, 共同研究, 还要担任研修活动主持人。过程中, 教研组教师从不敢发言到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甚至有了争论, 在这种人人参与氛围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五、以“论文、案例”等形式呈现研修成果

一线教师常常烦恼的是参加了很多的教学研修活动, 但收效甚微。原因在于一线教师工作繁忙, 没有那么多时间参加研修, 或者有些研修内容理论性很强, 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那么, 以校为本的主题式校本研修是一种较好的形式, 过程既是教学研究, 又是课题研究, 在研修过程中既有理论的学习 (对主题的研究、思考) , 又有实践操作 (上课、观课、评课) , 这种研修方式非常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并且, 校本研修过程就是研究资料积累和研究的分析过程, 在研修活动后期, 教研组成员将研修成果通过论文、案例等形式呈现出来, 在“教学重点、难点”主题活动中共完成“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体育教研组主题式校本研修的实践研究”相关论文两篇、案例一篇及公开课教学视频一节, 真正巩固了“主题式”校本研修成果。

六、提高主题式校本研修实效的几点思考

“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是体育与健身学科最本质特征[6], 因此,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体育组在进行主题式校本研修时, 按照“实践尝试—理论学习—实践验证”过程进行, 既有理论学习, 又有实践操作, 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教研组将研修的主题确定为“课堂教学重点、难点有效落实的研究和实践”, 这一“主题”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热点问题, 是符合当前体育教学改革要求的问题, 也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家密切关注的、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中真实问题。在确定主题后, 教研组长要考虑到研修计划必须具有可行性, 制订一个详实的行动方案, 以保证活动实效性。“专家引领”作为校本研修重要组成部分, 教研组很好地借助了专家的作用, 专家在主题确定、研讨过程中主题聚焦、理论研究引导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另外, 主题式校本研修增强了教研组成员的主体意识, 每位教研组成员都是研修的主人, 每人都有一次主讲, 各有角色, 皆有任务, 也就都有收获, 教研组由于有了共同的研讨主题, “同伴互助”也成为一种可能。当然, 及时在区域内进行交流、展示也为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体育组研修成果提供了展示平台。因此“, 典型主题”“、明确的行动方案”、“专家引领、人人参与”是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体育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7]。

参考文献

[1]张菁.与校本研修共同成长[J].现代教学, 2012, (3) :31.

[2]冯锁堂.校本研修模式与案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

[3]安桂清.课例研究主题的确立[J].人民教育, 2010, 21.

[4]孟文砚.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如何开展体育教研活动[J].中国学校体育, 2005, (5) :59~60.

[5]柴娇.以“行动研究”推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 2005, 4:58~59.

[6]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解读[M].少年儿童出版社, 吴长江.

篇4:农村中学校本研修摭谈

一、课题带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程呼唤研究型教师。而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是内质和外形兼修的结果,兼修中主要取决教师的内因,要有敬业精神,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才能激发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这种研修的形式属于自我研修,研修的成果取决于主观能动性。要想保证校本研修外因也发挥作用,关键还是要抓好教育科研,以科研课题为载体,带动校本研修,在研究中充实自我、提升内力、体验成功、享受快乐。为了发挥课题的带动作用,2009年3月,我校立项了《初中数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这一课题,并且召开了开题报告会,说明课题提出的原因,课题实施的过程和保障措施,使教师体会到教育科研是要解决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生成的,并且回归于教学实践,从而更新教师科研理念,走出传统教学的阴霾。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形成良好的数学品质。因此,数学课要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为突破口,唤醒广大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真正体会到教育科研带来的巨大教学效益。如,课题的第一阶段:营造良好的问题氛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是本课题第一阶段着力解决的问题。在组织教师听课、评课的过程中,教师感悟很多,体会到了数学课的真谛、设问、质疑、释疑是数学课永恒的话题,激发学生有效参与,确保教师、问题、学生和谐共振,形成良好的探究氛围,知识升华成能力,能力活化知识。然而,提出问题则是学生主动性得以发挥的具体体现,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所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在未知领域探究的过程,在探究中拓展思维,培养科研品质,学生善问说明有数学思想;会问说明有数学思维;敢问说明很自信。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显然单凭经验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研究,把问题激活,使问题具有人文性的“润泽生命”,才能确保问题的灵动性,触动学生思维。在问题的灵动中,寻找思维的切入口,有了自己的问题,问题才有生机和活力,这样才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数学品质。

二、同伴互助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重要形式,方式有很多。农村中学师资薄弱,教学条件差,教育理念落后,开展校本研修显得十分困难。我校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两种形式,录像、自评、重建和同域互动方式,通过对自己的上课过程进行录像,审视上课的情况,重新构建再上课,一年来的研修探索,教师的专业成长很快,收到了实效。但这种方式只是个体行为,不可能打造好教师的团队。要想使团队得到发展,要有合作意识,因此我校利用同域互动方式加速教师的成长,采取校内同课异构和校际间的同课异构,确保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结合“特岗教师”逐年增多的实际,校内开展了“师徒”结对子,师徒共备一节课,共上一节课,使师徒教育教学思想相互交融、相互碰撞,取得教学水平的提升。2010年,“特岗教师”王燕和语文教师高明华结成师徒对子,二人教学风格截然不同,王燕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而高明华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如《名二子说》这一同课异构中,王燕重视父亲对儿子的规劝又要明哲保身,而高明华重视“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及写法。因此,二人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强的互补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二人教学风格都发生了变化,弱中求强、强中求特,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为了教师大发展大提高,校内资源毕竟有限,可利用校际间进行同伴互助、同课异构,扩大异构的区域,达到百家争鸣的效果。2009年,平安联片教研课题《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矛盾》,四所合作学校共同研究这一课题,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是《数学课堂中处理好讲和练之间的矛盾》,在联片的交流中,广大教师对于“讲”感悟很多,耐人寻味。精讲不等于少讲;少讲不等于不讲;不讲不等于学生自主,而是教师的讲要“点睛”,学生的练要“活化”,这样的数学课堂才能够有效、深刻,更新了教师教育理念,开阔了教师的思路,真正体现同伴互助、共同发展,这是教师成长最有效的研修方式。

三、搭建反思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经验+反思=成长,因此一个教师要想成长,很大程度取决于自我反思。我们说的反思是教学反思,是认识层面的反思,也是平面的,是教师知识和技能的范畴。结合农村教学实际,学校管理者抓教师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具有强烈的自我反思意识是教师进行反思性研究的必要前提,学校要善用各种教育教学机会,积极向教师传播反思理念。如,在优秀教案评比中,加大教学反思的分值比重,强化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作用,开展专题讲座,进行教学反思和有效反思,开展教学反思的专项评比等。针对反思中的问题跟踪检查,确保“思”与“做”一致,“思后做,做前思”,调动了教师反思的积极性。

2. 让教师明确反思的意义。要让教师了解反思是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理念、行为、决策和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及分析的过程,因此在指导教师写教学反思时,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按照对象的接收和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价,确保对教学反思的评价有的放矢。

3. 帮助教师认清反思的广度和深度。反思的广度是指教师要能够全面地看待教育中的种种问题,不仅要抓住问题的基本框架,而且不遗漏其中的重要细节和主要因素,如我校开展每周都要写一篇教育叙事的工作,主管领导在检查完成情况时,重在一个具体问题引发的感想,体现学科的人文教育,确保传授知识的立体性和鲜活性。反思的深度是指教师能深入到教学内部,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核心,如在抓教师备课的反思中,抓问题的设计反思,提升教师备课的积极性,使其真正体会到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杜绝备课和上课两层皮现象,确保备中研,研中备,在备课中进行校本研修。教学反思只是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是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要从本体上进行反思,即自我反思,实际就是跳出自己的圈子,批判性地解读自己,反思的内容是自身的素质、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成长历程。要对自己的成长有规划,不能像驴拉磨那样转圈,即使转圈也要螺旋上升。因此,自我反思要有实效性,不同的反思内容要有不同的反思时限。(1)反思的长期性: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过程,它每天都在发展变化,但拿今天和昨天进行比较,几乎不会发生什么差别,如果用三年五载来反思,就会使自己大吃一惊。(2)一日三思: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环节,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境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艺术圈内的人常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课堂教学也可以看作是遗憾的艺术,因此每课一思、每天一思、每月一思、思中求进,及时的反思和调适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校本研修是协同研究、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但要使其真正推进新课程,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转化为学校和教师的自觉行动,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

篇5:校本研修汇报材料

开展特色校本研修,促进教师有效发展

----尚志市实验小学

承载着全市人民热切期望的实验小学已经正式启用一年多了,站在崭新的起跑线上,面对着社会各界的殷切期望,面对着广大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迫切愿望,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实验小学只有创造出优异的成绩,才能在教育新一轮大发展中站稳脚跟,不负全市人民的厚望!教师是一所学校的发展主力军,校本研修是我们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一所学校迅速发展的引擎。只有真正落实了校本研修,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2015年初尚志市进修学校师训部门下达了关于申报校本研修项目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我校制定了“活力课堂,有效研修”的校本研修主题,力求创设富有一定特色并具实效性的接地气的校本研修活动,给老师创造良好的教研环境,提供发展的空间,促进中青年教师的有效发展,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高。

一、整章建制,加强管理

“成长是我们生命的永恒主题,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而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校本研修。”结合上级文件要求,我校申报了哈市中小学、幼儿园校本研修项目,并被评为哈尔滨市校本研修师范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我们组建了实验小学校本研修项目团队 该项目团队是一个求真务实、团结进取、充满活力、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研结合型团队。由业务校长李贺莲亲自挂帅,团队成员由学校1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其中特级教师一名、哈市学科带头人2名、哈市骨干教师8名。他们朝气蓬勃,有胆有识;他们观念新颖,素质出众;他们潜心教改,锐意进取,他们在信赖中凝聚力量,在参与中超越自我,在交流中升华情感,在学习中共同成长。并制定完善了《实验小学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学校依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对校本研修工作的管理,整章建制,将研修活动切实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落实到业务考核中去。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以我为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构建了“校长-业务校长-师训主任-教研组长-教师”的研修工作管理体系,层层抓实。建立建全了校本研修工作的机制,创新研修形式,丰富研修内容,搞教师们看的见、摸得着、接地气、实实在在的校本研修活动。让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努力促使自己“在思想素质上、在文化素养上、在教学能力和质量上”都有提高、有发展。

二、“研训结合”,让老师们在课改实践中成长、发展 我校李校长主抓业务十几年,她一直认为校本研修的最佳途径就在于让老师们在课改实践中成长,利用课程改革的校本化实施,引导各教研组、各研修团队在集体教研中提升自我,使教师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

1、以学年组为单位开展年组特色教研

学校研修活动的开展针对各年级特点进行:一年级“识字”教研;二年级“口语交际”和“看图讲故事”教研;三年级“作文指导”课、四年级“作文讲评”课研讨;

五、阅读教学;六年级应用题解析教研…具体做法是,各年组先选定上课内容和上课教师,(主要是中青年教师)然后针对教材进行分析和重组加工,对课堂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集体备课、研课议课。上课教师在大家研讨的基础上,吸取百家之长,形成教学方案,最后开展团队教研活动,由一名教师说课、一位教师讲课、一位教师反思,其他教师评课。一年组的教研活动请六年组参加;二年组活动请一年组参加„这样也起到了过度衔接和示范引领的作用。通过备课、说课、评课、教学反思等环环相连的教学研讨机制,强化教师的教研行为,在这一点上,我们重视一个“实”字,力求实效,不做表面文章,大大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可以说每次教研活动后,教师们都是带着反思领会课堂教学的真谛,每次互动交流教师都有自己新的看法和想法,评课中出现百花齐放众说纷纭的场面,其中的是与非、对与错让所有的教师都有感到很实在,产生了强烈的课题探究欲望,上课的教师能根据点评有针对性的反思,听课的老师在听与评中能产生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有认可的,也有反对的,所有这些在碰撞、在反思。在一系列的研修活动中,我校全体教师得到很好的培训和锻炼,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质量较高的优质课,体现了“不求完美,但求突破”,“重结果,更重过程”,“步步是研究,段段有成果”的特点,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2、以教研组为主体通过研究课标的校本化实施,加强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力。学校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特点、学生需求制定了课程标准研修方案,并进行了细化、具体化和校本化。一方面,加强了教学针对性,避免了教学中的随意性;另一方面,也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提供了课程学习的指南。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于课标的理解。本一年级识字研修团队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召开了 “趣味识字”的年组研修活动。由研修组长曲静老师亲自上了观摩课,并且该团队就“新课程低年段识字写字教学的新途径”为主题开展了现场团队论坛。老师师们充分利用课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学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识、写习惯。收到良好效果。

3、通过打造“活力课堂”,创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学习生活,加强教师实践课标的能力。

在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们对教材研究做到贯彻课标要求,领会编写意图,吃透教材内容,关注学生水平差异,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开展“怎样上好一堂课,怎样上一堂好课”的讨论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实验“学科教学与德育的实施融合”、“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结合”、“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将“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实践,努力创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学习生活。这些想法通过优秀教师实践引领、教学实践研究活动、教师论坛等形式有序开展,引导广大教师实践课标,切实提升教学水平。

口语交际教学和识字教学时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尤其是口语交际教学很多老师都感到头疼,因为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关键不光是如何让学生能说---说好。还要学会倾听、学会交流。为了有效地解决口语交际教学和识字教学的实际问题,我校二年组语文教研团队在教研组长张冬梅的带领下组织了“二年组口语交际教研活动”,张老师进行了口语交际公开课展示,课后该年组就口语交际教学教学怎样科学、有效地开展,怎样利用教研解决教学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活力的课堂有效的研修,孩子们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下学习着、交流着、成长着。

4、走上网络平台,提升校本研修水平

实验小学班班都有电子白板,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办公完全自动化,所以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充分利用网络直播系统,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等教育资源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提高研修质量,组织教师开展网络阅读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建立博客撰写网络日志,丰富教师成长档案袋内容;组织教师围绕典型课例开展网上议课活动,帮助教师诊断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丰富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知识;组织教师开展网络论坛活动,围绕实践提出主题,运用网络对话交流平台展开探讨和交流。

三、校本研修中充分发挥名优教师引领的作用

由于是新建学校,学校在职业务领导不足,业务部门上学期一度只有李校长和一名教务主任(还兼职班主任),可以说工作起来有一定难度,本学期业务领导才配齐。但是实验小学拥有一直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精良的教师队伍,目前特级教师一名、功勋教师一名,哈尔滨市学科带头有人3名、哈市学科骨干教师15人,尚志市学科骨干33人。所以各名优骨干教师成了我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最好资源。我们依托名师本身的优势,发挥他们对周围教师的辐射作用,甚至于日常的教研活动常规听课活动我们都请名师参加,这样也弥补了我校教务部门人员不足的情况。具体做法: 聘用名师担任骨干教师的师傅

1、实行师徒结对。

每个青年教师在本年级或本教研组与一位名师结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尤其是AB班的骨干班主任教师要承担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工作任务,并带动其成长。(这里特别说明一下建校初期学校的大部分班级都是在其他学校抽调而来的,大多是班级都是大班额,为了有效控制大班额也为了减少矛盾产生所以安排了AB班)。我们要求徒弟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个别辅导等诸方面要虚心向师傅请教。要求师傅要乐于指导徒弟,要不定期听徒弟的课,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采取这种做法,缩短了教师的成长周期,较快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整体实力。目前特级教师李春英与李娟老师结对、学科带头人潘淼与青年教师郭乐乐结对、哈市骨干教师于芳与青年教师李淑华结对、哈市骨干教师孟凡华与新教师亓晓琳老师结对„收效显著。

2、举办名师经验汇报会或专题报告会。名师成长的历程也是一种有价值的可利用的资源,将其成长的过程展示出来,对其他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借鉴意义。将他们在某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对开阔广大教师的眼界,增强他们的研究意识也很有帮助。因此,我们每学期都在每一学科中选一位名教师作个人经验介绍或专题讲座,讲座结束后,将他们的材料发到群共享里供大家进经一步学习。这样的活动不仅可提高名师们的研究意识和水平,在校园内形成较浓厚的研究氛围,也促进了广大教师向教育、教学的高层次发展。

去年10月我校在迎接哈市校本研修检查工作中,特级教师、功勋教师、哈市学科带头人李春英老师带领她的数学教研团队开展了“关于转化和极限等数学思想的研究”的研修活动,她们团队的几位老教师虽然从教多年,但以前的学校没有白板,“极限”的数学思想无法形象地展示给学生,现在有了这样的条件,怎样把这一数学思想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李老师带领团队教师确定主题后,在最初的准备阶段各自分头研究教材,结合新课程标准,经过三次实践和修改,确定并呈现了整套教学设计。并指导青年骨干徐芳菲老师在现场进行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校本研修中青年教师乃至整个教师团队的成长,名师引领至关重要!

四、完善经费保障制度

我校在师资培训、特色办学等、校本课程的编写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1、将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10%作为教师培训经费。

2、投入资金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教材的采集编写后期的制作出版;

3、部分资金作为学校特色办学的投入(学校开设了沙画、手工制作、美术、书法、音乐特长等特色课程)购置了沙画台、书法专用桌椅„等

作为哈尔滨市校本研修示范学校,我校获得了研修奖励经费三万元,学校确保专项经费用于教师校本研修,做到了专款专用: 1.积极为教师校本研修活动提供经费保障。2.学校选派研修骨干外出培训

3.聘请教育专家(进修校孙永丽校长、五中韩生校长„)为我校研修团队进行专业引领。

4、购买校本研修方面的书籍,为教师提高理论保障

5、建立健全校本研修档案。

目前我们的校本研修专项资金还有余额,我们将陆续将这笔经费科学合理地应用到校本研修工作之中。

篇6:校本研修工作汇报材料

校本研修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的研修。要切实开展在综合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校本研修,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创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态环境,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我校一直十分注重这一工作,并且一以贯之地落实了校本研修方面的工作要求。

10月10号,我们参加了县局召开的关于校本研修工作会议,对这一工作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现将我校对这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文件,领会精神

县局会议后,10月12号晚,我们及时召开了三个会议;一是领导班子会,三是包括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在内的校中层领导会,三是全体教师会。在三个会议上,我们传达了局会议精神,认真学习了县局文件,并对校本研修的概念及开展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解释和宣传,做到了人人知情,个个重视,在全校上下形成了开展这一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组织,建章立制

为了使这一工作得到有效的实施并取得一定成效,学校成立了以校长赵宏仓同志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学校其他领导和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我们对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明细分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作体制。

领导小组在学习他校成功经验和具体分析我校实际的基础上,制定了《天度初中校本研修工作三年规划》和《天度初中2011-2012学校本研修工作计划》基本做到了有章可循,使这一工作迈向了科学化、制度化实施轨道。

三、总结经验,理清思路

实施校本研修是我校上下一直以来的共识,在进入2011年以来,我校被命名为市级第一批高效课堂改革实验校,我们在校本研修方面,就把研修重点放在了构建高效课堂上,同时努力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们就在这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做以下简单回顾:

1、请进来:

我们于今年五月份和十月份,先后两次邀请县教研室副主任李小平同志来我校进行有关高效课堂的理论、操作指导。

在高效课堂具体实施阶段,我们利用适当时机,数次请县教研室的各学科教研员来我校深入课堂,对高效课堂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帮助。

2、走出去:

先后三次组织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赴凤翔县横水一中进行听课观摩,回来后先模仿演练,再带着出现的问题再看再听再练,一步步使高效课堂由形似向神似转变。

进入2011年以来,我校教师先后有30余人参加了省市县组织的各级各类学习进修活动,包括职光师训、综合素质、职务培训等等,目前,我校还有30多名老师正在参加“国培计划”的网络学习。

3、校际交流:

在高效课堂实施取得阶段性进展以后,我们开始结合我校教情学情,对从外校学来的经验进行了吸收细化,初步形成了我校特色,并先后与前来观摩的杏林初中、召公初中、召首初中、太白初中、法门一中等学校老师开展了互动交流,在相互交流中,我校老师对高效课堂的把握和操控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

4、校内研修:

在高效课堂实验中,我们先后在不同层面的老师中开展了引领课、示范课、汇报课教学活动,组织各学科 老师进行听课、评课,并借此机会开展教师自评、学生评价、老师互评,在相互评价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在老师中开展读书活动,上学期,我们以《责任胜于能力》一书作为推荐读物,组织老师在认真阅读后撰写读书心得,共征集了心得体会文章近七十篇,本学期,我们又为老师配发了《不报怨的世界》一书作为主要阅读对象,培养老师乐观敬业的精神风貌。

每一月,我们都会在老师中征集一次“我的教学反思”和“本月学习心得”,这已成为我校一个惯例,有效在促进了老师自我专业成长。

我们每一学期还举办一届教师论坛,目前已历三届,为检测研修成果、也为老师展示自我建造了平台。

5、制度保证:

在校本研修方面,我们制定了四挂钩制度:一是与绩效考核挂钩;二是与职称评定挂钩;三是与评优树模挂钩;四是与竞争上岗挂钩,为落实校本研修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

我校教师工作量化细则还规定学校领导、教研组长、教师每周按3、2、1的标准必须参加听课评课,在相互听、课当中实现共同提高。

四、工作设想,描绘蓝图

在县局关于校本研修工作推进会精神的指引下,我们设想在以下方面再进行改进和提高:

1、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使这一工作更具科学性,避免盲目性。

2、不断拓宽老师视野,多为老师提供走出去学习的机会,多提供学习资料,多创造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使老师在强素质、练技能两个层面都得到发展,杜绝顾此失彼,一长一短。

3、多与上级领导、培训机构沟通,形成上下互动的研修格局,提高我校校本研修的水平,丰富其内涵,不能停留在表面上。

在现在的研修模式基础上,强化有条有理组、备课组、班科组的功能,尽可能多地为老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

4、我们将于年底在老师中开展征集读书笔记、开展读书竞赛、教师业务能力测评等活动,以活动促研修,以研修强素质。力争在一年之内提升我校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水平,为学校的内涵发展注入活力。

五、几点思考,寻求帮助

1、在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方面,我们还缺乏成熟的经验,对如何解决老师专业成长的素养提升的矛盾等的研究还不到位。

2、在校本研修的技术操作层面,还需要多方面的引领和具体指导,使校本研修在各个层面上深入下去,丰富内涵,拓展外延。

篇7:校本研修汇报材料11.5

扶风初级中学

2012年11月

校本研修工作汇报材料

扶风初级中学

在县教体局的正确领导和县教研室的精心指导下,自2011年9月,我校扎实认真地开展了以校为本的教师研修培训工作,教师研修培训立足于学校、立足于教师、立足于教学教研,校本研修有力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关注任务培训阶段(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命令式培训)、关注效益培训阶段和关注教师生命质量的培训阶段,这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校本研修由初期走向成熟的过程。现在,我校校本研修主要定位于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让教师成为研修活动的主体,使研修成为教师个人的需要和自愿自觉的行为。

一、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领导和规划

1、成立了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赵凯华为组长,副校长杨军哲为副组长,科研主任隽少宁、教务主任韩永志、校办主任权周堂为成员的扶风初中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

2、组建了专家组。组长:主管教学教研副校长杨军哲,副组长:科研主任隽少宁、教务主任韩永志,成员:徐淑娟、张春强及各教研组长。

3、做出了学校校本研修的中期规划。为全面贯彻实施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意见》的精神要求,学校制定了《扶风初中校本研修规划(2011—2014)》,从6个层面实施全面覆盖的研修工作,制定了保证研修成效的8项措施,确立了“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特征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的奋斗目标。

4、制订了完备的校本研修规章制度。学校制定了《扶风初中校本研修工作管理试行办法》、《扶风初中校本研修制度》、《扶风初中校本研修评价标准》等规章制度,从校本研修的内容、形式、实施办法以及各种形式的研修学时如何认定都提出了具体的标准要求。

5、确定了学校校本研修的主题。我校是市级教改项目实验校,为了使教改实验成为我校的亮点,我们将“高效课堂背景下学生结构化预习能力的研究”作为学校研修的主题,5个教研组,19个备课组,245名教师均制定了本组或本人研修的子课题。

二、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实施

1、实现校本培训工作的全方位覆盖。我校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囊括了全员培训、骨干培训、青年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教研组长培训和名师培训六个层面,做到了共同发展、群体提高和个体争优三结合,满足了每一位教师的发展需求。

2、极大的拓宽了校本研修的途径

我校开拓了10条途径以促进校本研修工作的开展。(1)课题研究

学校的课题研究分校级研究、教研组研究和教师个体研究三个级别。校级和教研组课题研究都成立有研究小组,教师个人每学年也都承担不同级别和层次的小课题研究。校级课题研究方面,2011年11月,我校承担的省级研究课题《陕西省中小学现代学校校本培训制度建设内容、方式、途径的研究》结题,获得了上级领导部门和专家的好评。2012年4月我校又申报了市级研究课题《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并且已经开题。2012年6月,我校语文教研组申报了省级研究课题《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教师小课题研究方面,我校每位教师每学年都承担有个人小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一般有七个步骤:即选题---研究阶段及成效预设----同伴互助帮扶建议----课题组审核----个人研究----阶段总结---结题总结或论文。2012年6月,我校有18名教师申报了“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微型课题。(2)、专家讲座

学校定期聘请校内外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以扩展教师们的视野,提高教师的研修水平。2011年冬季和2012年春季,省教科所9名专家两次来我校进行了“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和校本研修的指导。2012年10月市教研室主任李栋良为我校所有教师做了高效课堂研培报告。(3)、校际联合

2011年秋季,我校与宝鸡市千河中学、太白县咀头中学组建起了市级校际共同体,开展了以“高效课堂”教改实验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两次。同时,我校还与县内的天度初中等6所学校组建了县级校际联合体,经常性开展教师间的研修活动。我校还与西安庆安中学、凤翔县横水一中等教改实验名校结成了友好关系,从去年到今年,先后派出120多人次去这些学校交流学习。(4)、经验交流

学校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交流学习研修心得,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一年来,学校组织不同形式的校本研修经验交流会4次,共计有302人次的教师做了经验交流。

(5)、外出培训

学校每年划拨一定数量的经费,安排不同层次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推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我校每年外派培训学习的教师平均超过20人。

(6)、组织培训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内培训,为教师的学习搭建平台。每年暑期和寒假,我校都有近百名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各种培训,从2011年到2012年,我校先后有200多人次参加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培训。(7)、自我研修

学校教务处和科研处努力地为教师创设自我研修的平台,在提供理论支持的同时,引导教师自主的开展自我研修。每一位教师每学期都会制定个人专业成长计划、业务研修计划和科研计划,并能通过读书、撰写教学体会、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网上交流等形式,培养起了自觉主动的研修习惯。学校还组织教师认真做好了中考试题的研究分析活动。一年来,我校教师共计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偶得800多篇,教学反思400多篇,教学论文380多篇,研课稿200多份。每位教师平均每年完成中考试题20套。、(8)、课堂实践

学校把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实践行动作为检验研修效果和加强研修的一条特别重要的渠道,常态化开展不同内容的实践活动。从去年到今年,学校围绕“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先后开展了示范引领课、赛教课、再教提高课、汇报课等做课和听、评课活动,全校170余名任课教师全员参与,听课节次领导平均达到100节,科任教师平均到达45节,人均撰写评课稿和评分表合计64份。学校组织所有教师深入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新课程标准学习研究、教学课例案例研究,举办了高效课堂教师论坛。

(9)同伴互助

学校非常重视教师教研活动,每周活动都确定教研专题,围绕专题备课组开展深入研讨。在教研活动上对本周课堂教学研课、议课,对教学问题研究解决的策略和办法。

(10)、资源支持

学校为校本研修工作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源库,包括书籍、影像、研究素材、过程性资料、网络资源等,由专人管理,对校本研修工作提供全面的“软件”支持。

3、校本研修的机制与保障(1)、运行机制

学校在校内建立了分工合作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有效沟通机制。在校外,建立了专家参与机制、上级支持机制和同行互助机制。(2)、激励机制

主要方式有奖惩机制、竞争机制和诱导机制,同时还有学分管理制度。根据相应的学分确认标准和方式,对教师培训进行考核。在考核和学分的基础上,划分不同等级,并进行相应的奖励。

(3)、保障机制

首先是经费保障,学校坚持把校本研修经费纳入每年的经费预算之中,占到了全部经费支出预算的5%—8%。其次是师资保障,挖掘本校“教研名师”,邀请外校“教研名师”,向广大教师传经送道,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解答,提高研修的实效性。再次是文化保障,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和教师文化,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充实教师的精神世界,在文化的浸润中使教师回归职业的本源。最后是法律保障,依据教育法律体系,既使得教师自觉地履行义务,承担社会责任,又保障了教师的合法权利,促进教师合法权益的实现。

(4)、评价机制

学校把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相统一,参照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教师全员培训改革的实施方案”,制订了校本研修学分考核细则、校本研修评价标准和教师校本研修考评表,从职业道德、文化素养、教科研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考核,实行校本研修学分制,坚持目标与过程量化考核评价,评价结果与教师岗位考核、职称晋升、绩效工资相挂钩。

三、我校校本研修的特色

在学校校本研修的进程中,我校逐步确立了这样一种理念:“校本”本质上追求的就是学校层面的自组织,从一定程度上讲,教师学习行为的自组织才是继续教育的根基,促进教师学习自组织是校本研修的发展方向和根本。所以,我校现在追求建设教师学习的“自组织”,即把“研修”作为教师发展的驱动方式,让“研修”成为教师自觉自愿的行为。

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突出高效课堂和小课题研究两大特色,在校本研修的每一个方面如专业引领、教学研究、教改实验、自主研修,都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为核心,不断锤炼教师的教学艺术和学生自主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实现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习的主要方式的高效课堂。在小课题研究中,要求教师研究课题求小求实,立足解决自身教学的实际问题。学校开展了教师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会,小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会,让小课题研究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力载体。

四、我校校本研修的成果

1、形成了校本研修的新模式和基本流程

现在,我校已经形成了校本研修的“七步行动”模式,基本流程为:每一位教师发现问题——形成个体学习的需要——对个体需要甄别、整合、选择——形成校本研修的主题(或寻找其他途径解决问题)——学校组织层面的研修团队(或年级部、教研组、教师个体解决)——研修一体解决问题——最后分享交流经验。

2、教师教科研能力明显增强

2011年——2012年,学校有20多位教师的近30篇论文在全国、省、市级的刊物上发表或获奖,有140多人次的论文获得省、市、县级优秀论文奖;在县级赛教活动中,10多名参赛教师获县级“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称号,同时也涌现出了市级以上教学新秀和能手26人。

3、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2011——2012年,我校中考升学比率维持在53%左右,超出全县平均比率近15个百分点,升学比率连续两年居全县首位;中考科目的七个学科的平均分连续两年全部居全县首位。

五、我校校本研修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亟待强化课题研究的意识和责任感。

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一些教师把课题研究看作是专家研究的专属,对课题研究抱有畏惧感和自卑感,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责任感淡漠,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科研活动中,限制了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也有损于课题研究工作。

2、研修的技术层面还需提高。

我校的教科研教师队伍正处在建设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热情高,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对校本研修的一些技术手段的掌握还比较欠缺,需要从这一层面上加强学习和实践。

3、教师专业化的理念还需要再提高。

一些教师把职业仅仅看作是求生的手段,没有把教师职业内化为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追求,从而使职业行为越来越蒙上了功利主义色彩,丧失了本该具有的因自我实现而产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出现了职业倦怠,对待校本研修敷衍塞责。教育现代化趋势召唤我们首先要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而校本研修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可持续发展铺垫了有效的道路,有利于教师队伍现代化的实现。因此,我们在今后开展校本研修工作中,应树立更高的目标,认认真真地解决问题和困难,踏踏实实地落实计划和措施,推动我校校本研修工作迈上更高更新的台阶。

篇8:方里中学校本研修汇报材料

一、理念引领, 创设情境

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学校管理者要注重制定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并付诸实施、不断完善。古人云“学无止境”, 作为教师就更要不断地学习, 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才能适应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中学生。说到教师的学习, 最重要的是使每一位教师从内心深处真正做到理念更新、观念转变、自主学习、有所规划、敢于走一条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之路。因此, 转变教师的理念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同时应该说, 每所学校的教师队伍中都会有主动提升自我、能够与时俱进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要靠整个教师队伍的共同努力, 因此, 我校注重教师队伍成长的环境建设, 在广大教师队伍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 利用双周一次的教职工大会进行理念引领, 带领全校教师学习“衡水中学”、“杜朗口中学”等名校的办学理念和先进事例, 学习国家教委和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新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集中培训学习“魏书生讲座”、“教师礼仪”等, 从整体上营造学习氛围, 促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其次, 制定校本研修工作制度, 用制度来约束和引领教师队伍的学习。我校双周一次周三下午的教研组例会就是以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 形成学习型团队。第三, 经常派教师到省里参加新课程通识培训、“课堂教学观摩”、骨干者培训等活动, 返校后及时召开座谈会, 将听会的最新精神和先进经验, 结合自己的感悟汇报给全校教师, 使中学教师队伍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经常吸收最新的教育信息, 做到思想上与时俱进, 行动上有规可循。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 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已经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做到了理念引领, 情境创设前置的准备工作。

二、校本研修为主, 多种方式并用,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效

教师的成长非一朝一夕所为。作为学校,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 因此, 学校管理者首先要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的中长期培训规划, 其次要从多个角度开展培训。

(一) 中学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表, 都是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都是肩负着培养和塑造人的神圣使命。”而这一使命的实现是要靠教师的教学和言传身教, 因此, 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把“铸师魂、倡师德、练内功、树形象”作为强化师德修养的永恒主题,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才能适应时代需要, 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培育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1.爱岗敬业铸师魂

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 随时包围着你却又给你充分的自由。”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 既能体现为人民服务, 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职业责任感, 也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 追求人生幸福的最现实可靠的途径。教育是为了人的终身幸福和提升人的生命质量, 教师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 才能真正热爱学生, 言传身教, 无私奉献, 为祖国、为民族培育栋梁之才。

我校单周三下午一次教工大会和每月一次班主任例会, 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师德培训,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优秀班主任代表都从不同侧面向教师发出倡议, 教师首先要有事业心, 以“教师是21世纪最可爱的人”为引领, 激励和引领教师“不为名利、甘为人梯、播种希望、收获未来”, 虽苦尤乐, 实现自身价值, 而不愧对“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荣誉。其次,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即坚持科学发展观,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由此而产生的正确的育人理念。教书重在“育人”, 这是教育的根本宗旨, 对此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各有专长, 还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求知、审美、健体、劳动等,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使他们在强烈的兴趣吸引和求知欲的激励下, 开发潜能, 追求创新。第三, 教师要讲究职业道德, 这是教师的崇高境界,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要求教师先做人, 因为其身正不令则行。

2.无私奉献甘为人梯

教育工作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神圣职业, 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和未来。“善为师者, 既美其德, 又慎其行”。“春风化雨, 一代师表”正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在。“亲其师, 信其道”, 教师一定要不图名利、甘为人梯、爱心永驻, 把学生当孩子, 才能用心感化每一位学生, 也才能陪伴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

3.与时俱进, 树立良好形象

教师职业是十分重要的职业, 又是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勇于站到时代前列的职业。中外师德传统中固然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 但当代师德建设更需要体现时代精神。因此, 新时代的教师队伍一定要与时俱进, 富有时代精神, 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具有振兴中华的信念、宽广开放的见识、民主平等的理念、开拓创新的气魄、终身学习的理念、合作竞争的意识, 只有这样, 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才能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 中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建设

“学高为师”是新时代教师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因此, 我校采取“分层次、重内容、讲方法”的策略进行培训, 确立了“基于问题、优化资源、同伴互助”的校本教研指导思想, 完善校本教师管理体制, 形成了“聚焦问题、立足课堂、优化资源”的三大策略, 收到了良好的研修效果。

1.分层培养, 层层拉动, 形成合力

“三层”即“名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

名师为省市级先进教师、学科带头人, 他们已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个人风格, 在社会、家长、学校享有一定声誉, 针对名师队伍的培养, 一是走出校门, 与专家对话;二是校内论坛和培训骨干教师, 在互动中提升自我, 与时俱进, 始终走在全校和地区教师队伍的前列。

骨干教师是学校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在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能够独立承担和完成一份教学工作任务。对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主要采取名师引领, 每学期上一至二节公开课、示范课, 主动参与网上学习, 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走专业化自主发展之路。

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有生力量, 年轻就是希望, 但教学经验不足。因此, 对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是学校培养规划和青年教师走自主专业化发展之路两种方式相结合。学校的培养规划中主要采用“师徒结对”“集体备课”、“课题带动”、“同伴互助”的方式, 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 成为一名合格的称职教师。

2.关注培训内容, 开阔教师视野

我校非常注重教师队伍培训的内容。主要从新时期教师发展的需要考虑, 结合中学教育教学的实际及时代特征, 重点开展了下述内容的培训。

(1) 新课程培训。

实施新课程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 转变育人观念, 实现教育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教书贵在育人。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起到指导、帮助、合作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要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到知识, 提升能力。因此, 重点开展了新课程通识培训、教材培训、外派教师参加骨干者培训等, 有目的地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2) 教师职业技能培训。

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 持之以恒地重视开展普通话、三笔字、教学简笔画、组织教育活动、教具制作与使用教学技能、课堂英语会话、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把握培训的重难点, 不断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始终把“外塑形象, 内练硬功”作为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主旨, 这是教师队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3) 新理论新技术培训。

注重组织教师学习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新的理论和思想, 引领教师更新教育理念, 与时俱进, 组织教师学习了解高新技术知识, 不断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 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课件制作、e网通的使用等培训活动,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4) 学历教育培训。

学历标志着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实力, 因此, 我校采用三种方式完成教师队伍的学历达标问题。一是招聘教师时注重学历过关;二是鼓励在职教师学历未达标者积极参加专业进修, 尽快达到学历要求;三是对学历不能达标者调整工作岗位, 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水平。

(5) “名师”战略培训。

我校提倡教师要努力争当名师, 目标的实现要过“六关”, 即备课关———每一课的教学设计体现最优化;上课关———课堂教学模式新颖、可操作性强, 精讲多练, 讲究实效化;辅导关———辅导及时、到位, 讲求精细化;批改作业———认真及时细致化;考试关———命题难度适宜, 夯实基础, 注重能力, 达到课程化、大众化;指导关———有能力并主动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导师”任务, 认真负责, 指导到位, 达到有效化。

3.校本研修方式多样, 讲求实效

方式要为内容服务, 我校近三年来主要采取了下述培训方式, 用以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水平。

(1) 专题讲座, 典型引领。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我校主要利用单周一次周三下午的全校教职工大会或双周一次周三下午的教研组例会开展专题讲座, 分别由校级领导、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承担培训任务, 如《教师礼仪》、《魏书生讲座》、“高中新课程标准解读等内容, 通过专题讲座, 实施专家引领策略, 开阔了教师视野, 进一步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

(2) 制度保障, 共同成长。

我校制定双周三下午是全校各学科教研组例会制度, 校级领导分组负责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保障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重点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教学思想、新课标;研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并就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重点作好计划和安排。

同时以学年组为单位组建了各学科备课组, 每周至少一次活动, 每次活动由主备人作中心发言并展示教学设计, 组员发表见解, 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教学设计方案, 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成长, 真正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

(3) 开展优质课大赛, 竞争中求发展。

为调动和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我校计划每年的上半年为教学竞赛活动期, 以教研组为单位, 启动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公开课活动。从每组中评选出一至二名优秀选手作为下半年的优质课大赛参赛选手, 下半年举办校级优质课大赛, 从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在给予物质奖励的同时, 为全校教师出一节观摩课或示范课, 引领全校教师有意识地改进课堂教学, 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

(4) 科研引领, 课题带动。

科研兴校, 以研促教是我校的办学方针。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每年平均有20多人次的优秀论文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同时, 以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 申报参加“十一五”规划课题活动, 其中《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多元化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运用》等11个课题被批准为总局级重点课题和规划课题;《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等六个课题被批准为牡丹江市市级规划课题。此项活动的开展, 起到了科研引领和课题带动的作用, 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5) 树立课程意识, 开发校本课程。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有课程意识, 要善于把学科课程与学科技术进行整合, 并敢于开发校本课程, 对此, 我校于两年前就启动了此项方案, 有相当一批教学骨干参与了此项活动。截至现在, 生物组已开发出《实用菌的培养》等三个专题, 物理组开发出《生活中的力学》, 艺体组开发出《工笔画》等校本课程, 在提高自身课程开发能力的同时, 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资源。

(6) 注重信息化, 强化网络培训。

我校注重利用校园网络, 实行资源交流共享。一是教师网上自主读阅资料、信息为教学服务。二是实施网上论坛, 建立网上博客, 相互交流思想, 交换教学建议等, 开阔了视野, 丰富了教学资源, 收到了同伴互助、合作共赢的效果。

实施校本研修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 也是加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有力措施, 校本培训成功地解决了不同学校的差异问题, 尽管校际之间校本培训内容不同, 但校本培训的出发点相同, 都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我校开展的校本研修活动已取得初步成效, 现正向深层次发展。

摘要:以校本研修为载体, 探索中学教师队伍建设, 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制定校本培训制度, 有针对性地选取培训内容, 并采取适当的培训方式, 达到培训的实效化, 有力推进中学教师队伍建设, 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前提下,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上一篇:初中美术教学下一篇:高昌镇中心学校安全工作三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