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课中如何开发幼儿智力的论文

2024-05-01

在活动课中如何开发幼儿智力的论文(精选8篇)

篇1:在活动课中如何开发幼儿智力的论文

在活动课中如何开发幼儿智力的论文

一、营造创造氛围,形成创造心态

所谓创造的心态,就是自由开放,独立思考的心态,不畏首畏尾,不怕说错做错,能无所顾忌地开展思维活动,敢于表现自己的独创性。这些有利于幼儿的创造心态,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形成的,需要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进行长期的引导。开始时,我班幼儿在游戏时总是怕说错话,做错动作,演一下,看一下老师,就怕没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做并没达到真正的游戏目的,游戏应该是幼儿自发的内心活动的反映,而不是机械地背台词,做几个固定的动作。因此,我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地按自己表演的方式来表演各种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只要主题意思对就行,同时教师要做一名观众退到一边,来欣赏幼儿的表演,并在幼儿表演后,给予积极的鼓励。

二、选用合适乐曲,激发创造灵感

表演游戏中不同的角色,根据不同的性格、形象、特点等可配以不同的音乐,让幼儿通过听音乐的旋律、节奏、音乐等来感受,表演创造各种角色所表现的不同表情、动作及内心活动,启发幼儿创造的灵感。如《小羊和狼》中,表现狼的音乐给人以非常阴险、凶猛狡猾的感觉,当幼儿听到这一音乐后,立刻会感到狼来了,并通过想象和教师的启发创造性地表现出狼的阴险、狡猾的动作。当幼儿听到非常欢快,嗒嗒嗒,咚咚咚的一段音乐,知道欢快的.是小猫来了,嗒嗒嗒是小白马来了,咚咚咚是大象沉重的脚步声,因而会创造性地把小动物的形象表现出来。所以表演游戏中配以合适的音乐可以渲染气氛,引起幼儿情感共鸣,使他们情为之而动,联想为之而生。

三、恰当运用导语,拓宽创造思路

从游戏过程产生来看,儿童渴望摹仿成人的活动,要求在行动中表演出自己的印象和体验。但儿童受知识、能力和体力的限制,不可能开阔思维,所以教师的导语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金色的房子》小动物每次见到小姑娘的房子,都会说:“让我到你家玩玩好吗?”却难以转换思路向更深层发展。这时教师可启发幼儿说:“除了上小姑娘家玩还可以干什么?”幼儿马上得到启发说:“让我到你家一起看书好吗?”或“咱们一起到你家下棋吧!”这样引导了幼儿对原型进行加工、改造、模仿,实现了推陈出新的创造,思路也越来越开阔了。

四、创造游戏环境,丰富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因此,表演游戏需要在直接感知具体事物或依靠表演(即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中进行。游戏中布置合适的场景道具能营造主题气氛,使幼儿迅速进入主题特定的游戏场景之中,并促进了幼儿的积极探索和创造性。如《金色的房子》设置一个鲜明的房子,幼儿立刻会感到这是一个漂亮温暖的家,并利用它发挥创造性表演。

五、运用多种形式,保持创造兴趣

幼儿对不变化的东西久而久之就不感兴趣,为了不断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尝试让幼儿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表演。如:沙盘、手指偶、木偶等。

篇2:在活动课中如何开发幼儿智力的论文

早期抚触就是在婴儿脑发育的关键期给脑细胞和神经系统以适宜的刺激,促进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从而促进生长及智能发育。

顺序、手法:一切从宝宝出发

妈妈在给宝宝做抚触时,不一定非要按照顺序,每个动作一一做到。抚触应该是按照宝宝的喜好来安排,你可以打乱抚触的顺序,或自创几个宝宝喜欢的动作。

抚触的手法也可按照宝宝年龄需要而定,宝宝长牙的时候,可以让他仰面躺下,多帮他按摩小脸;到了要爬的时候,再让他趴下,帮他练习爬爬;学习走路的时候,除了多给他做些腿上的按摩外,小脚丫也是很重要的。

温馨提示:如果做到一半宝宝哭了,应该马上停止动作。切忌在宝宝过饱、过饿、过疲劳的时候进行抚触。做完之后如果发现宝宝的皮肤微微发红,则表示力度正好。

二. 最佳开发智力时间:上午10点

上午10点左右,是小宝宝大脑状态最好的时候,对各种刺激反应都很敏捷,这样的状态,平均每天可维持40分钟左右,妈妈要抓住这个时机对宝宝进行亲子交流。

视觉、听觉双重刺激

妈妈可以靠近宝宝,一边看着他一边对他说话,或者念儿歌,让宝宝专注地凝视着你的脸,并专心听你讲话;还可以给宝宝看一些色彩艳丽或是黑白相间有条纹的玩具和图片,并且慢慢地移动,让宝宝的目光追随着这些东西移动;妈妈也可以在宝宝耳边或耳后轻轻呼唤他的名字,宝宝听到后会马上转头寻找声源。

篇3:在活动课中如何开发幼儿智力的论文

关键词:围棋活动,开发,幼儿社会智力,行动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育应追求幼儿健康的、真实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这说明融入终身教育理念的幼儿教育在教幼儿各项技能的同时,还应教导幼儿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相处。可是从目前的情况看,现在的儿童多为独生子女,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时间、频度及同伴的数量相对不足;同时,家长对儿童的生活起居的过于照顾和保护,使儿童失去更多独立探索发展社会技能的机会。因此,培养、提高幼儿的社会智力是必然的也是重要的。幼儿社会智力的培养要体现活动性的特点,受其年龄、活动方式、活动内容的限制。幼儿的游戏和活动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和游戏能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投入的程度。如何利用有效的方式来发展幼儿的社会智力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围棋正是这样一种能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活动形式,它兼备开发智力与培养品行等多项教育功能。

我们店口人对围棋情有独钟,围棋人口众多,是诸暨最早在学校开设围棋活动的乡镇。从1989年10月,我们就将围棋引进了课堂。据不完全统计,店口全镇的围棋人口(包括初步掌握围棋知识的人)将近3000人,这些围棋爱好者分布在店口各地,使得我们店口人对围棋有一定的认同感和亲和力。2003年7月,店口镇教办提出了“围棋特色教学区域性发展工程”,这是店口学校围棋发展的一个历史性机遇。借助这种良好的学棋底蕴,2003年9月,我园尝试在幼儿园开设围棋活动课,聘请了专业的围棋教练,并制定了教学规划,逐渐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围棋风。此外,幼儿园每学年都会组建一支围棋集训班,进行专门的集中训练,并在各级各类少儿围棋比赛中都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在整个诸暨市幼儿园围棋教学中始终保持着领先优势。随着围棋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和思考,对四五岁的孩子实施围棋潜能开发,能否促进幼儿社会智力的开发呢?围棋活动和幼儿社会智力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怎样有效地利用围棋活动形式去开发幼儿的社会智力?《围棋活动开发幼儿社会智力的行动研究》由此展开。

二、研究综述

日本的专家研究发现:少儿学围棋的最佳年龄应当在4—6岁较好。4—6岁这个年龄的孩子与上学的孩子在学习围棋时并没有多大的差别,比如:一个班里有5岁的和8岁的学生,一个学期后他们的成绩几乎一样,甚至超过大的孩子,因为他们有更多的学棋和练棋的时间,所以4—6岁的孩子学棋就更有优势。所以,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们要重点关注,不要错过时机。

在荷兰出版的国际重要学术杂志认知脑研究、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发表的一篇文章说,下围棋可以促进人类较少使用的右脑发展,训练注意力、发挥想象力、加强记忆力,常下围棋似乎可以促进脑部全面信息的统筹和处理能力,这份由中国学者提出的围棋与智力的研究报告,已引起国际注意。

上海“应昌期围棋学校”做过一个实验:两个班级学习相同的文化课,一班开有围棋课,另一班则没有,学期末考试结果显示,开设围棋课的班级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另一班。所以,围棋在提高儿童文化素质方面有积极作用。

围棋在小学和幼儿园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美国一家报纸撰文表示:“围棋不是一种单纯的游戏,它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尤其在儿童的教育方面,几乎可以和救世主相提并论。”目前,全国各地开展围棋活动的学校飞速扩展,据有关资料统计,仅在全国围棋育苗工程理事会登记的学校就达770多家(不包括中学),在浙江省围棋育苗工程理事会登记的有130家,在诸暨市育苗工程联合会登记的有29家,应该说现在的围棋氛围非常好。但在那么多开展围棋活动的学校中,幼儿园明显少于小学,即使开展围棋活动的幼儿园,有的也仅限于课外活动、兴趣活动,有的只是为了比赛而进行少数幼儿参加的集训,没有从幼儿个体发展的角度深入地、系统地去研究、开发,只强调它的技术性和竞技性,而忽视了围棋活动潜在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在教学模式上许多幼儿园都套用了小学围棋教学的模式,而忽略了幼儿年龄特征所决定的特有的认知特点。

我们幼儿园长期开展围棋教学活动,在有效地组织围棋活动方面积累了一些初步经验,对围棋的潜在教育功能有一些初步的认识,特别是对围棋活动对开发幼儿社会智力有着独特的功能。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深层次的探索,以构建合适的有效的围棋活动体系,以此为切入口,不断探索围棋活动与幼儿社会智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促进幼儿潜能素质的开发和健康个性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目标

(一)概念界定。

社会智力,也称社会智能,是智力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一种理解人际情境中人的感受、思想和行为(包括对自己的理解)及在此基础上作出适当行为的能力,它包括一系列的知识、经验和解释社会信息、解决人际问题的技能,其最终结果则是明智的社会行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与个体有关的社会目标的实现,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对他人的内心洞察能力、对社会公德和礼仪的认知能力等。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的社会智力包括三部分:社会认知、社会情绪、社会技能。它们从不同方面体现了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二)研究内容。

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及认知发展规律,我们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研究。

1. 构建幼儿园围棋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体系

幼儿学习围棋的过程是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互动的过程,必须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运用多种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寓教于乐。包括普及课教学、集训课提高教学、晨间活动、午间活动和区角活动时的自由练习及各类比赛(如小组赛、班级对抗赛及年段挑战赛等)。

2. 围棋活动对幼儿社会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

社会认知能力是指对他人、对社会公德和礼仪的认识过程, 从而做出符合社会规范、能给个体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反应。陈毅元帅曾说:“棋虽小道,品德最尊。”幼儿在学棋过程中不仅要下好棋,而且要学习棋品棋道,下围棋要懂礼貌、讲礼节、胜不骄败不馁,培养幼儿既积极进取又谦虚谨慎的美德。

3. 围棋活动对幼儿社会情绪发展的影响

幼儿社会情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情感的感知,即移情;二是情绪的自我管理。幼儿的思维具有浅显性和单一性等特点,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象思维为主,带有主观直觉色彩,很少从别人的立场、观点出发来思考问题。而围棋作为一项智力活动,更是思考的艺术。在对弈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自己的优劣势,而且要不断预测对手的心态和手法,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洞察他人内心的能力。而且下棋必分出胜负,幼儿在学棋时,必然会经历不断失败、不断挑战、不断进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提高幼儿自控能力、抗挫能力的过程。

4. 围棋活动对幼儿社会技能发展的影响

社会技能是指幼儿经过学习获得的、在特定社会情境中有效地与他人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能力。围棋对弈不仅是智慧的碰撞,而且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更是幼儿同伴间的一种合作游戏,而完美的对弈则需要两个棋手的默契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围棋活动对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研究目标。

1. 总目标

通过多侧面、多层次、多形式的围棋活动,把围棋渗入到幼儿园日常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幼儿园的围棋活动模式,让围棋活动为幼儿个体的健康发展服务。要让幼儿了解围棋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开发幼儿的社会智力潜能,给幼儿提供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机会,帮助幼儿掌握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 具体目标

(1)通过围棋活动,幼儿初步了解围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兴趣,感受美妙的围棋艺术。

(2)通过围棋活动,幼儿形成遵守基本社会规则的意识、善于交往合作的能力、善于洞察他人的能力、敢于竞争及良好的心理挫折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

(3)通过围棋活动,幼儿产生爱国、爱集体的荣誉感。

(4)通过围棋活动,教师提高对围棋的认识和组织围棋活动的能力。

四、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1. 诸暨市店口镇第一中心幼儿园2006年小、中、大班幼儿,共621人。

2. 在普及基础上选拔产生的围棋集训队共26名幼儿。

(二)研究方法。

在本课题研究期间,我们结合实际和课题研究的需要,运用行动研究、文献检索、调查研究、观察研究、经验总结等一系列的教育研究方法,其中以行动研究和观察研究为主。

(三)研究程序。

本课题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借鉴与大胆创新相结合等原则,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研究。并按“调查研究—文献检索—确立课题—反复论证—实施研究—评价总结”的程序开展研究。

五、研究策略

(一)创设新颖有趣的围棋活动环境,激发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

社会认知是指对他人、对社会公德和礼仪的认识过程,而环境是激发幼儿社会认知的重要因素。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阵地,对幼儿来说是社会的缩影。因此,开发幼儿的社会智力要立足于日常的潜移默化、耳闻目染,通过创设开放式的围棋活动环境来形成一种社交氛围,从而激发幼儿主动联想、积极参与。店口一幼校园围棋文化的布置强调“自然性”和“人文性”,把围棋文化渗透到校园环境中,让幼儿感知围棋活动的互动性,知道围棋是一项合作游戏,并了解活动的基本规则,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比如:我们利用幼儿喜爱卡通的特点,把专设的围棋活动室的墙饰以可爱有趣的卡通形式进行布置,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幼儿专用的围棋桌椅;在楼道边墙上布置以色彩鲜艳的图例及朗朗上口的童谣相结合的围棋知识点,以及有关围棋的故事和历代围棋名家;在通道上设计围棋专栏,定期刊出有关围棋集训班小朋友的精彩棋局及围棋教练作的相关评析;一个依地而画的硕大围棋盘作为孩子们的一个互动围棋游乐场,一个可以自由出入的“快乐棋社”是孩子们的最爱;还有生动活泼的围棋走廊,草地上、棕榈树下描着围棋故事的围棋墩,教室里的围棋文化角,整个校园成为孩子们的乐园,让每一个走进店口一幼的人都能感到浓浓的围棋氛围。

以上种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为幼儿创设了美丽而宽松、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息的环境,让围棋游戏化、情境化、生活化,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幼儿的学棋兴趣,调动幼儿参与交流互动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让环境真正成为幼儿园的第三位老师。

(二)创设各种活动形式,搭建幼儿交流互动的社交平台。

我园始终把围棋活动作为本园的特色活动课程来开展,“普及教学”、“竞技训练”、“实验研究”,环环紧扣,环环落实,互相促进,整体提高。

1. 普及教学

普及是基础工程,是发展和提高的保证。从2002学年起,我们就在幼儿园开设了围棋课,通过几年的努力探索和不断普及,整个校园充满了浓厚的围棋氛围。普及教学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了解围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兴趣,感受美妙的围棋艺术。我们还在围棋活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心理受挫能力等,激发幼儿爱国、爱集体的荣誉感。

为了切实有效做好普及工作,我们聘请了专业的围棋教练,每班每周都开设一节围棋课。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制订了不同年龄段的围棋教学目标。

2. 竞技训练

竞技性是围棋的魅力所在,是围棋教学的支撑点之一。幼儿园每学年都组建一支围棋集训队。集训班根据幼儿的水平,分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高级强化班。在教练员的精心指导下,一批批颇具潜质的围棋幼苗脱颖而出,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至今,我园围棋队连续三年夺取了诸暨市少儿围棋赛团体冠军。2004年,在省育苗杯围棋赛中,获团体第四名。2004年,被浙江省围棋育苗工程理事会授为“优秀育苗基地”。

除了强化性质的集训班活动外,我园每学年都开展以年段为组的班级围棋团体赛,以不断促进和提高幼儿的围棋水平,磨炼幼儿的竞争意志,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和抗挫能力。在紧张有趣的比赛中,孩子们都体会到了失败和胜利的不同感受,而赛后评定的“勇士奖”、“敢斗奖”、“创意奖”、“优雅奖”等奖项更是让小棋手享受到围棋的快乐。

3. 区角活动

为了真正发挥围棋活动的教育功能,我们把围棋知识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如我们把“夹棋子”、“对弈”和“摆棋谱”等围棋活动作为在晨间活动和午间活动的内容之一;在区角活动中,每个班级都设有“小棋室”或“对弈区”等。老师们还设计了许多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围棋童谣和新颖有趣的围棋游戏,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而且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围棋技能,更给幼儿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互动、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幼儿自然而然地积累了社会交往的经验。

(三)结合师资力量,实行园本培训。

教师是幼儿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指导者,更是园本教研的实行者。除了围棋教练以外,围棋特色活动开展的重要任务还应落在教师身上。教师不仅是教育资源的集成者,而且能充分组合各种资源,适时地创造丰富的环境,安排能吸引幼儿的学习活动,提供师生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机会,使幼儿通过与同伴等方面的相互作用,获得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强化围棋特色,我们有计划地结合师资力量,实行园本培训。

第一,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适时把握教育契机。

首先,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纲要》的理念,让教师了解课题实施的具体内容,时时留意和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将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和一日活动中与围棋知识有关的内容串连起来,适时适地地激发幼儿学棋的兴趣,了解并关注幼儿的需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围棋活动中去,并尝试利用围棋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智力的发展。

第二,通过园本培训,提高教师对围棋的认识和指导围棋的能力。

要让教师真正进入引导组织者的角色,教师首先要了解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围棋知识和对弈技能。因此,幼儿园定期组织专门的教师科研知识培训活动、教师围棋知识竞赛及教师围棋对抗赛等,把围棋作为教师素质培训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不断提高教师对活动的认识和指导围棋的能力。通过园本培训,每位教师都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围棋技术,每个班级每周均开设了围棋活动课,使得课内课外老师和幼儿在同场竞技是店口一幼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四)结合园本实践,形成围棋活动园本教材。

结合近五年的围棋教学实践,店口一幼与诸暨市少儿业余围棋学校合作编排了园本教材《围棋》,使围棋活动趋于系统化、规范化。这套教材浅显、通俗,主要侧重于知识性。另外,店口一幼还单独编写了侧重于围棋文化的园本教材《围棋文化故事》,其中有围棋起源传说,有围棋历史典故,有围棋名人故事,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不仅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的品行,而且幼儿园综合课程相辅相成,是对现行幼儿园教学内容的一种很好的补充、完善。

(五)家园共育,充分挖掘家庭教育优势。

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利用家访、家园栏、家教宣传窗等,向家长宣传社会智力的概念和范畴、幼儿期社会智力开发的重要性及围棋对幼儿成长的促进作用。及时向家长展示我园的教学成果,鼓励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以形成教育合力。

良好的幼儿园围棋文化推动了家庭围棋文化的形成,学棋的孩子在家里自然就是父母的围棋老师,围棋盘也成了父母与孩子心灵交流的好场所。在围棋专栏前面时常可以看到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棋局的情景,已形成浓郁的学棋氛围。家长们对围棋教育是大力支持的,还能及时向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

研究过程见下面简表:

六、研究成效

我们抽取了本园一个中班新生班(共38名幼儿)作为实验班,并从第二中心幼儿园(未开设围棋活动)抽取了一个人数相等的中班新生班作为对照班,这两个班基础相等,均属同一学期入学的新生班,且班中男女比例都比较相似。我们依据《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与评估系统》中幼儿社会智力发展的评估标准(见附件一),通过对相关教师和家长的问卷调查统计,两个班幼儿在参加围棋活动前社会智力发展情况分别体现如下。

在前期测试中可看出,参加围棋活动前两班幼儿各方面社会性发展能力水平都比较缺乏,尤其是“控制与表达情感”、“坚持性”、“交往中解决矛盾的能力”这三项水平都比较低,总体来说,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的各方面社会性发展能力水平基础较为相似。

一年后,我们对开设围棋活动的实验班和未开设围棋活动的对照班进行了跟踪研究,通过再次对教师与家长的调查统计,两个班一年后的社会智力发展水平分别体现如下。

从后期测试中可看出,一年后实验班幼儿与对照班幼儿的社会智力发展水平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参加围棋活动的实验班幼儿,他的各项社会智力水平发展程度均高于未参加围棋活动的对照班幼儿,尤其是“爱集体”、“自信”、“坚持性”及“交往中解决矛盾的能力”这几项水平发展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班幼儿,由此可见,围棋活动对幼儿社会智力发展的各个方面是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的, 主要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幼儿园围棋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社会认知能力是指对他人、对社会公德和礼仪的认识过程,从而做出符合社会规范、能给个体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反应。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需要在自身的实践中获得感知和认识事物的经验。陈毅元帅曾说:“棋虽小道,品德最尊。”幼儿在学棋的过程中不仅要下好棋,而且要学习棋品棋道,下围棋要懂礼貌、讲礼节、胜不骄、败不馁,培养幼儿既积极进取又谦虚谨慎的美德。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深切感受到幼儿学习围棋不仅是棋艺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幼儿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的发展。在初学围棋的幼儿间,经常会出现争抢棋子、争先落子,并互不相让的现象。但学棋一段时间后,在围棋教练和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渐渐形成一种规则意识,逐渐学会了互让、学会了合作。我们随机抽样调查了本园一个小班新生班,依据《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与评估系统》中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定级标准(一级:在日常生活、学习、游戏中,按成人要求行动,基本上能遵守规则;二级:在大多数情况下,按成人要求能遵守日常生活规则;三级:有时遵守;四级:不能遵守。)对其36名幼儿学棋前后的规则意识的调查统计中看出:学棋前,该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相当缺乏,自我中心意识明显。规则意识达一级的仅占11.1%,而学围棋一年后规则意识达一级的幼儿比例上升到了25%,二级的从16.7%上升到44.4%,三级的从41.7%下降到22.2%,而规则意识弱(四级)的幼儿比例从30.6%下降到8.3%,(见下图)。由此可见,围棋活动可以作为强化幼儿规则意识的一种很好的活动载体。

下棋时,我们引导幼儿讲棋德、讲棋风。如与对手对弈时要主动拿棋猜先,对局开始,教幼儿将黑棋下在本方的右上角的位置上,这表示对对方的尊重。要守规则,知道落子无悔,使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在围棋活动中得到演绎,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人品。

第二,幼儿园围棋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幼儿社会情绪的发展。幼儿社会情绪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情感的感知即移情;二是情绪的自我管理,如自控能力和抗挫能力等。幼儿的思维具有浅显性和单一性等特点。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象思维为主,带有主观直觉色彩,很少从别人的立场、观点出发来思考、判断的方式,而围棋作为一项智力活动,更是思考的艺术。在对弈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自己的优劣式,而且要设身处地地预测对手的心态和手法,往往一子未落,几种甚至几十种变化构图已在心中浮现。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程,也是幼儿洞察力发展的过程。

活动实践是幼儿获得多种情绪体验的源泉,但他们年龄小,缺少实践的机会。围棋活动能提供幼儿情绪体验的机会。围棋学习的过程总要面临输赢、胜负,在实践观察中,我们经过跟踪观察发现,现在的孩子受不得半点委屈,刚开始和同伴对弈,很多孩子赢了就非常开心,一旦输了就会耍赖、逃避,有的还会哭鼻子。面对孩子这种消极的行为表现,我们通过名人故事、围棋典故等晓之以理,让孩子们知道输赢乃平常事,输了在不服气的同时,也要有志气,不要怕困难,不要轻易认输,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尝到胜利的滋味。如大五班的蒋佳添小朋友从一个缺少自信的“胆小先生”到如今敢于挑战、活跃开朗的“小棋手”,就是很好的例子(见个案分析《利用围棋活动提高幼儿自信心的个案研究》)。我们还利用围棋对抗赛让孩子有机会与不同水平的同伴对弈,让孩子们在输输赢赢中坦然面对困难和挫折。

而且下棋能调整幼儿的自控能力,平衡幼儿的优缺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有个叫佳楠的小朋友,在平时的各项活动中表现一般,自控能力差,在与同伴交往时总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且做事持久性很低,很少主动参与活动。自从接触围棋后,行为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改掉了做事毛躁的坏习惯,学会了有始有终地做完每件事,而且时常主动找小朋友对弈。随着棋艺的提高,还当起同伴对弈时的小裁判。平日里,总能看到佳楠在围棋区角中积极活跃的身影。参加围棋竞赛获奖后,班里的小朋友都称他为“围棋高手”,佳楠自信心逐渐增强,同伴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心理测定证明:幼儿注意力一般只能承受10到15分钟。因此,幼儿园大班的课时也只设30分钟左右。有经验的老师往往会根据上述特点在中间设法调节,以控制幼儿情绪,而围棋活动训练幼儿的自控能力是自然而然完成的。小小棋盘能演绎出有声有色的“战局”,孩子们觉得好玩,自己俨然成了指挥作战的“将军”,虽然谁都不愿轻易服输,但“一招一式”都必须在遵守活动规则的前提下进行,谁都不能任意胡来。这就非常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自律能力。我们对我园围棋集训班的40名幼儿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日常围棋活动对幼儿注意力的提升和注意时间的延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影响情况见以下图。

下棋必须分出胜负,幼儿在学棋时,必然会经历不断的失败、不断的挑战、不断的进步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锻炼心理素质、培养抗挫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逐渐敢于面对失败、敢于自我挑战,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逐渐锻炼幼儿的意志品质,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从而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就对新《纲要》中健康领域总体目标“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的达成,起到很好的辅助推进作用。

第三,幼儿园围棋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幼儿社会技能的提高。社会技能是指幼儿经过学习获得的、在特定社会情境中有效地与他人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能力。围棋对弈不仅是智慧的碰撞,而且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更是幼儿同伴间的一种合作游戏,完美的对弈需要两个棋手的默契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围棋活动对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新《纲要》要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关系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围棋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项目,它的对弈不仅是智慧的碰撞,而且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更是幼儿同伴间的一种合作游戏,完美的对弈需要两个棋手的默契合作才能完成。

围棋活动提供了师幼互动的一个平台。比如在晨间活动、午间活动时,经常可看到师幼对弈的情景。对弈时,老师在幼儿眼里成了平起平坐的对手。通过对弈拉近老师和幼儿之间的距离,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自信心,使幼儿通过与老师、同伴等方面的相互作用,获得发展。对此,园内许多教师都深有感触,如邢丽秀老师在个案分析中,描述的是王虹柯小朋友,在学棋前曾是一个内向、喜欢独处、也不爱表现自己、总是“默默地在一边看着别人玩”这样一个自闭的“独行侠”似的小朋友。在班里开设围棋后,老师观察发现了她一系列的转变:从“常去围棋角”→“参与吃子技巧讨论”→“让妈妈参加围棋”→“参加围棋比赛和考级”,随着参与程度的深入,虹柯的个性也逐渐转变,从拒绝交往→愿意和小朋友对弈→主动邀请小朋友对弈,从一言不发→主动参与讨论→大胆举手发言,从爱理不理→主动问好→“亲热地与老师说悄悄话”……整个人的转变让班主任也感到“意外和惊喜”(见个案分析《利用围棋活动培养社交退缩幼儿交往能力的个案研究》)。

围棋活动带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为了给幼儿创设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机会,我们有计划地给幼儿创设各种形式的围棋竞赛活动。频繁的小组赛、班级对抗赛、市级乃至省级赛,逐渐在幼儿头脑中形成一种团队意识和整体意识,增强幼儿间的凝聚力,激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强化幼儿爱祖国、爱集体的情感。而且通过比赛,幼儿了解自己的实力,知道还有许多比自己实力强的选手,外面的世界很大。通过比赛,学会学习与人接触、与人交流,学会交往、学会交谈。接触各式各样的选手,把自身所有的智慧、心理素质、说话能力、技术水平等都运用一遍。在交往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自我挑战,结交许多的朋友。随着比赛机会的增加,经验随之增加,逐渐融入围棋的小社会,为今后融入大社会,提供心理的承受力和接触交往的经验。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多侧面、多层次、多形式的围棋活动,能够很好地开发幼儿的社会智力,帮助幼儿掌握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七、认识与思考

(一)社会智力是在每个幼儿成长过程中, 都应该关注和培养的。而围棋活动并不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习的内容,它是幼儿根据自身的兴趣所选择学习的内容。因此,协调好幼儿学棋兴趣和幼儿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二)由于幼儿特有的认知特点,幼儿园围棋活动要坚持在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开展。而且,学棋氛围的营造是利用围棋活动这种载体来开发幼儿的社会智力的必要条件。

(三)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发现围棋活动对于开发幼儿社会智力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幼儿教育领域中社会领域目标的达成有明显的推进作用。因此应协调好传统的围棋文化活动和现代幼儿教育的关系,以更好地发挥围棋活动的教学辅助作用,以围棋活动为载体,促进幼儿更全面、健康地发展。

八、结语

通过近五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被誉为“智力体操”的围棋,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游戏活动,而且与幼儿社会智力的开发有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多侧面、多层次、多形式的围棋活动能有效地开发幼儿的社会智力,给幼儿提供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机会,帮助幼儿掌握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促进幼儿潜能素质的开发和健康个性的发展。

结合幼儿特有的认知特点所构建的幼儿园围棋活动体系和教学目标,系统、科学、实用,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可以作为现行幼儿园教学活动一种很好的辅助载体,适合其他幼儿园借鉴和运用,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围棋活动的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发掘围棋活动在幼儿园的教育价值,寻找围棋活动与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契合点。

参考文献

[1]晨曦, 李宝林.加得纳八大智能教育法.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6.

[2]周念丽, 张春霞.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杨莉君.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与评估系统.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4]李季湄, 肖湘宁.幼儿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6]白小川.围棋思维技巧.蜀蓉棋艺出版社, 1996.

篇4: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开发幼儿的智力

1 为幼儿创造合适的游戏运动环境,从游戏中促进幼儿动作和技能的发展

在幼儿喜欢的活动环境中,幼儿玩起来就非常主动、认真、投入。还有我们在选择图片时,因选择含有故事内容的图片或图书配合能跟着念的儿歌,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还能训练他的音乐节奏感,培养艺术意识。幼儿时期是人的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我们老师,要“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游戏是促进幼儿良好的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游戏中,让幼儿认真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坚持完成角色任务,可以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如扮演妈妈,要耐心细致地照顾娃娃;扮演售货员,要认真负责,态度和蔼可亲;扮演警察,则要表现勇敢坚强。通过这些“规则”可以锻炼幼儿意志,培养自我控制能力。要让幼儿在游戏中有选择角色的自由,并注意培养幼儿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玩过家的游戏时,要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游戏角色,自由搭配小伙伴,并且支持他们的选择。

2 让幼儿多看、多听、多动手,启发幼儿多提问、多思考

游戏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游戏指导者我们必须意识到,幼儿是其游戏活动的主人,对于幼儿游戏中的诸多表现,成人不应苟求与责备,而应给予更多的宽容与理解。我们必须坚持“寓教于乐”,将游戏作为幼儿素质教育的基本活动和手段,最大限度激发幼儿发展的潜力,促使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充分运用游戏这门艺术,积极开发幼儿的智力。智力开发总是离不开知识的掌握,而要获得知识,必须通过看、听、摸等感知活动。应让幼儿多接受自然环境,多动手以亲身感知事物,促进智力发育,幼儿听故事时,会听得津津有味,我们应抓住孩子的好奇,求知的这一心理,经常给孩子讲些有越易懂的故事,这样可增长幼儿的知识。我们应鼓励孩子大胆说话,引导他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要求和感觉。好奇、我问是儿童的天性,有些孩子喜欢提问,这是思维活跃 的表现,我们要耐心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而不能敷衍了事,有些孩子提不出什么问题,我们应设法启发他们,让他们自己提问,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提一些问题,让孩子思考回答。在给孩子讲述故事时,要鼓励孩子提问和播话,以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及思考能力。

3 注意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

篇5:如何开发四岁幼儿的智力

家长对孩子进行数学、逻辑的训练,可以提高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达到开发左脑的目的。

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较早,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相对较迟,因此,抽象思维的训练要采用形象、具体的教育方法。比如说,不要一开始就给孩子数一二三四,而是让孩子数苹果、数鞋子等;学会了数数,再学加法和减法等运算。学习运算也要与具体的事物结合起来。如与具体情景相结合,孩子容易接受。具体的运算会转化为抽象思维的能力。等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后,再着手训练孩子的推理能力。

大声给孩子朗读

跟孩子一起盯着书,大声朗读,即使宝宝不懂也没关系,朗读的过程是把视觉刺激反馈给听觉,并加以确认,它所带给大脑的刺激要比默读多得多,因此记忆也更加深刻。

全感官学习

全方位刺激宝宝大脑,将七大感官系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本体觉、前庭觉),全部运用在学习上。比如教宝宝认识一朵花的时候,可以看花的颜色、闻花的味道、摸花朵的触觉、听有关花朵的儿歌等,全方位调动宝宝感官,加深记忆,刺激宝宝大脑发育。

鼓励孩子拆装玩具

大人可以鼓励孩子将玩具拆了重新组装、组装完后再拆;或者可以让孩子把家里的衣服裁剪了自己做玩具;甚至放任孩子在家里涂鸦,都能刺激大脑发育。

让孩子接触缤纷的颜色

比如,可以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看美丽的风景;把孩子的房间布置得色彩柔和而又漂亮;1岁内可以让孩子看视觉刺激卡等,都有不错的效果。有关视觉刺激卡,大家可以关注公众号,回复“视觉刺激卡”索取有关学习材料。

每天父母和孩子的对话多一些

英国专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父母们每天与自己几个月大的婴儿聊上半个小时或更多时间,可以显著地提高婴儿的智力和语言发展水平。稍大的孩子经常有机会跟父母谈话,性格也会更好。

锻炼宝宝左手操作能力

手是大脑的前哨,对孩子手的训练,能对大脑产生良好的刺激。孩子动手,必须会包括左手,在无意识中刺激右脑,手的动作越复杂、越精细,越能开发右脑语言功能和逻辑思维功能。

开发宝宝大脑的最佳时间

篇6:在活动课中如何开发幼儿智力的论文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红东幼儿园

朱薇

我们在课题《陶艺教育与开发幼儿潜能的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深化课题,拟订了新一轮课题《在区域活动中开展幼儿陶艺教育的研究》,以陶艺教育为载体,以区域活动为平台,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增进师生、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幼儿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本学期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重点研究陶艺区域环境的创设,陶艺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的互动。中班、小班实验班着重于陶艺区域环境的设置,大班实验班着重于陶艺区域与其他区域环境资源等方面的互动。

在这一学期里,我们尝试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丰富陶艺区域活动内容,挖掘其潜在的教育功能。

一、创设开放式的活动环境

教师引导幼儿收集生活中的陶瓷、泥塑作品,并充分利用幼儿园的陶艺资源,成立艺术作品展览区与幼儿泥塑作品展览区,对园内各班开放,向社区、家长开放,并不断地调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陶艺创作活动的兴趣。

设置主题操作区,根据主题创设操作环境。以一定的主题,启发幼儿展开想象,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内容有目的地进行创作。通过师生共同设定主题、布置场地、投放多种工具与辅助材料,增强了幼儿对活动材料的自选能力,及幼儿在泥塑活动中富有独创性的和创作意图的表现能力。

设置各“游戏”操作区。满足幼儿的童心,满足幼儿心理的需要,融动手动脑的操作于多种游戏的需求中、准备中,也是陶艺与其他活动互动的一种体现。

设置“问题”操作区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激励幼儿操作,激发幼儿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老师的启发,让幼儿自己的探讨、探索、尝试,找到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操作区” 同时也是“讨论区”、“技能发展区”,可引导幼儿生成更多有关陶艺区域活动的内容。

充分发挥区域的实效性。教师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地去参加区域活动,去收集材料、布置活动的场所,并且逐渐把集体活动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使他们在区域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从而得到发展,得到提高。另外我们的老师教师开动脑筋,采取多种形式,真正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让各区域都“活”起来。如:教师及时观察了解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了解孩子们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各区域的活动。

强调区域间幼儿的交往和联系,将陶艺活动自然融合到其他区域中去,引导幼儿尝试不同的玩法,不同的表达方式;淡化区域间的界限,并做到区中有区,让幼儿有更多自由选择的余地,以满足他们不同的兴趣和需要,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

二、关注材料的投放

材料投放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的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材料,分期分批的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趣,使他们有新鲜感。并注重材料的潜在性、层次性、可操作性、趣味性。我们还充分发动教师、家长,和幼儿齐动手,收集、布置、调整区域的成品、半成品及辅助材料。

三、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不断拓展区域活动的空间,解放幼儿的手和脑。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逐步变为“主导”为“协助”,变“控制”为“顺应”,变“直接”为“间接”。做到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因势力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角的位置、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

篇7:开发幼儿智力的音乐

培养音乐的感知力和领悟力

0~1岁是培养宝宝对音乐的感知力和领悟力。尤其是让孩子多听,听一切优美的音乐,并可以从中观察到他是不是有音乐方面的天赋,或他对音乐有没有兴趣。

有音乐天赋的宝宝在这一阶段主要表现出对音乐的敏感性、极易被音乐所吸引。比如在他吵闹哭泣的时候听到一段优美的乐曲,他会突然停止哭闹,注意力会转移到音乐上面去。如果宝宝出现这种对音乐的兴趣,那么恭喜你,你的宝宝可能拥有很强的音乐智能等着被开发呢!

音乐节奏感

2~3岁是前一阶段的延伸和巩固,这时候宝宝听到音乐可能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此时你要特别培养孩子的节奏感,给他听的音乐可以是节奏性比较强的,这样更能引起宝宝对音乐的兴趣。

旋律和音准

3~4岁可以让孩子从单纯的节奏练习向旋律、音准方面过度,并可以让他配合乐曲接触乐谱。学习电子琴是这一时期不错的选择,因为电子琴在节奏、旋律、音准以及培养孩子音乐兴趣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音乐技能

篇8:在活动课中如何开发幼儿智力的论文

一、创设情境,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 链接声音, 增强趣味性。

声音的链接可以增强幼儿在听觉上的能力,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小班幼儿对于有趣味的事物特别感兴趣, 小鸭子又是他们特别熟悉而喜欢的小动物, 利用电子白板的链接功能, 将网络上寻找到的小鸭子声音链接于画面1上, 带着神奇的口吻将孩子带入了活动中, 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

2. 拉幕转换, 增加神秘性。

每一幕的变化, 犹如孩子在欣赏一本充满神秘色彩的故事书, 沉浸其中。《找小鸭》的每一个画面内容都是上升性的, 都是变换的, “焦急的鸭妈妈”一环节, 我利用白板的拉幕功能, 激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引发幼儿猜想。在望远镜寻找的一环节, 带领幼儿由慢及快的寻找鸭宝宝, 以引导幼儿学习由隐蔽的部分推测整体, 提升观察力。在最后一个环节设置了谁是鸭妈妈的宝宝, 进一步引导幼儿关注细节, 锻炼眼力和思维能力。

二、变呆板为形象, 难点突破更有趣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智力游戏活动会显得难而不太被接受, 以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施教, 会用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解释, 还会事倍功半。活动中, 我利用媒体技术, 设计了神奇的“望远镜”工具, 并结合“找小鸭”情节, 在找找玩玩中, 整合课程中学习5的点数内容, 幼儿学得轻松快乐, 且富有成就感。电子白板教学把抽象事物和现象变得形象、直观, 解决讲不清、听不明的内容, 加深幼儿的理解和记忆。

1. 拖拉功能, 探索更快乐。

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能力, 投放了两个难点, 一是公交车下面藏着的小鸭, 只露出了一只小小的脚丫;另外在池塘边和在水里也放了一只, 其中有只是倒影, 这些问题引来了争议, 揭示答案时, 我使用电子白板中的拖拉功能, 以幽默有趣的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观察, 如“公交车”开走了, 小鸭子高兴的走出来了;而另一是小鸭子离开了池塘边, 咦, 水里的那只鸭子呢?孩子们马上就说:“那是影子 (倒影) ”。简单的一拖一拉, 幼儿在快乐的观察中提高了观察力, 丰富了的知识, 学会了简单的推理。

2. 聚光灯功能, 观察更细致。

在《找小鸭》教学中, 我借助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巧妙设计了互动游戏, 当聚光灯照在池塘背景上, 配合我以“找到了就说停一停, 我找到小鸭了, 它藏在什么地方?”的要求, 幼儿开始了紧张而有趣的寻找之旅。当他们发现小鸭的一点点特征如嘴巴或翅膀或尾巴时, 一个个都激动的喊出来, “我找到了……”从稚嫩的声音中流露出的满是激动和兴奋, 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乐此不疲, 提高了幼儿观察的逻辑性和细致性。

三、变灌输为探索, 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儿童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发现的, 他自己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电子白板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 通过自己在电子白板上进行实际的操作来掌握学习知识, 这远远要比光听老师讲有效得多。如, 我找到了几只小鸭, 分别在哪里?通过个别幼儿上台操作, 一目了然, 发现有不同意见还能进行变动, 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想法清楚的表达或反驳, 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最后当孩子们以为小鸭子都找到了活动应该结束的时候, 鸭妈妈对着一群小鸭子说:这里面只有五只小鸭是我的, 是哪五只呢? (其中五只小鸭的嘴巴是红色的, 还有两只是橘黄色的) 孩子们马上就转回注意力, 活动的另一个高潮来到了, 好胜心充分调动了起来, 小小的一点细节也马上被孩子观察到了。当孩子们把这些小鸭子排到鸭妈妈后面时, 再点鸭妈妈, 鸭妈妈高兴的说“找对了, 我们回家吧!”随之, 《母鸭带小鸭》的音乐也响起, 孩子们也流连忘返的跟着音乐节奏走出活动室。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时的主体地位, 引导幼儿能动地学、自主地学。

电子白板不仅能操作而且操作方便, 幼儿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 更为方便的是还能面向全体进行展示。合理的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 能使幼儿注意力高度集中, 很快地根据操作的情况做出判断, 并产生经验的交流分享。在平时的教学中, 除了要注重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外, 还充分让幼儿和白板很好地互动, 从而让我们的活动更加的生动活泼充满乐趣和生机。

摘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智力活动会显得难而不太被接受。电子白板作为新的多媒体手段, 它集视听、操作实践于一体, 利用丰富的知识信息, 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更加形象、更加生动。合理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 能使幼儿注意力高度集中, 很快地根据操作的情况做出判断, 并产生经验的交流分享。在智力游戏中善用电子白板, 活动会更具趣味, 使之不再抽象、枯燥, 将收到不错的效果。

上一篇:《冯从吾》观后感作文下一篇:八年级五班家长会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