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微课程

2024-04-11

感受微课程(通用8篇)

篇1:感受微课程

感受微课程,学习新方法

感受微课程,学习新方法

为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高新区举办了此次教师培训。2013年8月9日,我们有幸听了臧秀霞老师的《简简单单研究,快快乐乐成长》的专题讲座,臧秀霞老师根据自己的研究,在讲座中理论联系实际,从什么是微研究、微课程、微课程的作用、微课程的分类、微课程的制作等方面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微课程,真正让老师们领会到了微课程“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同时也给如何做一个研究型老师指明了方向。短短三个小时的讲座让我获益匪浅,给了我在教学上的很大启发。

微课程简介:

微课程属于一种多媒体学习载体,由“文字、画面、音乐”组成。阅读时只需打开PPT(或视频),文件便会自动播放,在优美的轻音乐中,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进而引发思考,属右脑学习。

微课程是间于“文本阅读”与“影视阅读”之间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与文本阅读相比,微课程除了文字,还有音乐和画面;而且字数极少,一集只300-500之间,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微课程与影视相比,它的长度只5分钟,只有音乐和静态画面,没有人说话声音,信息更集中。

微课程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2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有思考。

微课程基于PPT(幻灯片)技术,人人可做,简单易学。由于刚接触微课程,我感到既好奇又疑惑,听完讲座后在家上网搜集了关于微课程的相关资料,看看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

3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课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欣赏了很多臧秀霞老师以及其他几位老师的微课程,我也迫不及待,想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这种模式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搞好教学工作。

教育是一群有理想的人所从事的事业!我热爱这项事业!

篇2:感受微课程

我部门小周上周六参加了高新区组织的《微营销专题讲座》,会议邀请的人员,基本是公司的重要领导一类的人员,但实际参加的人员并不是,大部分是本着凑数的态度去的,但讲座的现场,完全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大伙都听的很认真,互动不断,所讲的关于一些微营销的案例,更是让大伙掌声不断,培训老师邱道勇的演讲水平自然很高,但最关键是微营销已经悄然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和我们息息相关。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已悄无声息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邱老师认为微营销将有机会颠覆一个公司的常规的营销方式。

微营销=微博+微电影+个人微信+二维码+公众平台+公司微商城的综合营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不能太多的叙说,希望领导们能重视微营销。

篇3:感受微课程

Culture and entertainment——-a song (《江南style》)

之后我们被分成多个小组, 每组写出上述6类东西或事件, 要求与老师的不同。关于“Food and drink”我组选择的是转基因大米—Genetically modified rice, 因为关于这个问题已经在国内成为热点问题, 并且大家对此都很害怕, 不知这种技术的相关食品会对我们造成何种影响。接着就是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 其中组长负责做记录, 大家各抒己见, 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关于“Fashion”方面, 我们选择的是Mobile (手机) , 因为对于生活在信息化社会的人来说, 手机几乎成为我们生活中随身携带的工具了, 不知没有它, 我们的生活将会如何?甚至有的学生已经成为手机控, 机不离手。想想这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关于“Politics and important events”方面, 我组选择的是Aircraft carrier (航空母舰) 。因为我国的第一艘航母已经首航成功, 代表着我国海军军力的强大, 是值得每个国人庆幸的事情。关于“Technology”方面, 我组选择的是Camera (相机) 。相机也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 不论你听讲座, 还是外出旅游, 都想用它快速记录下精彩的瞬间, 成为永久的记忆。关于“Everyday objects”, 我组选择的是Car (汽车) 。近几来, 私家车越来越多, 北京的交通越来越拥挤, 尽管道路总在改造, 但私家车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 就我生活的顺义区来说, 几乎每家都有车, 小小的县城每天都堵车。关于“Culture and entertainment”, 我组选择的是KTV。现在的人生活、学习、工作压力都很大, 于是人们选择了在周末放松的一种方式, 去KTV唱歌。尤其是现在的学生, 当他们中考或高考后, 全班约定好去K歌, 释放了所有的压力。想想我们70年代的人, 最多是到同学家玩或者看电影。时代不同, 事随境迁, 造就了不同的产物并改变了生活方式!

然后进入交流与展示阶段。每小组派小组长进行阐述选取的事物和原因, 我们努力地、认真地听着, 真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我们分享着不同的观点和想法, 使大家的思路非常开阔。老师只是点头、微笑, 没有评价对与错, 而是接受每组的观点。看看他们选择的事物或事件, 你也会感觉新奇, 因为每个组出发点不同。例如, 饺子、矿泉水、眼镜、口香糖、北京火锅、湿纸巾、纯果汁、iPad、筷子、广场舞、京剧等。想想在日常教学中, 采用这种分组策略, 大家会听到不同的声音, 不同的思维, 分享不同的信息, 收获当然是很大的。

接着进入小组评价环节, 老师让大家将头伏在桌上, 闭上眼睛, 然后征求大家的意见, 同意哪组的就举手, 评选出票数最多的那个组。最后我们再谈对这种教学方式的感受, 可以说优点或困惑, 于是大家敞开心扉, 畅所欲言。其实我们平时上课也用这种任务驱动方式进行教学, 但有时可能忽略了课前测试与课后测评, 只注重了中间课上任务实施的过程, 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有时设计的任务没有趣味性、挑战性和创新性, 学生也不爱做, 现在的学生是伴随着多媒体长大的, 不同于那时的我们, 我们应该想尽方法, 为现在的学生创设情境,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现在反思一下Denise所选取的那些事物或事件, 如i Phone5、《江南style》, 这些是2012年最时髦的话题, 也是学生最感兴趣和最关注的事物, 而帽子、玩具和钥匙又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与现实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种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 老师考虑得非常周详, 这就是为什么要设计课, 而不是讲课的原因了。想想我们平时的课, 是以学生为主体吗?是以学生为本位吗?我们分析了学生的哪些学情, 是否关注了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这种教学方式无论是课程的设计还是学生的评价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做中学, 设计的任务明确具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转化了教师的身份:motivate students (刺激学生) 、resources (资源者) 、leader (引领者) 、monitor closely (密切监察) 。但需要我们前期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素材、课件、知识储备, 需要从课标、教材和学生三方面设计课程, 这一切对自己对学生都是终身受益的。

今天授课的教师名叫Denise Flipo, 大约50岁左右, 有27年的工作经验, 曾教过来自多个国家的学生, 如英国、日本、迪拜等。老师讲课用的是英文, 我的英文还算不错, 基本上能够听懂。感谢语言中心, 为了使大家更好地学习, 特意给我们请了一位来自中国广州的女留学生冬梅为我们翻译, 她是墨尔本大学的博士生。

今天体验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采用基于任务的形式 (Task-based Learning) 进行教学, 使我们充分体验到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和实施过程。此方式需要三个阶段, Pre-task (前任务) 、Task (中任务) 、Post-task (后任务) 。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时间胶囊” (Time capsule) 来完成本课教学内容。Denise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让我们记住了2012年的典型事件和事物。

Food and drink——quinoa (澳大利亚的一个种子)

Fashion—warm hats (帽子)

Politics and important events--tank (玩具)

篇4:感受农村统计微力量

对源头数据的收集和填报

对于村级统计员而言,调查与报表均是其工作的一部分。村级统计员提供和收集的数据,也将成为乡镇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一方面,乡镇农副产品的经济效益分析要以村级统计员提供和收集的数据为参考;另一方面,农林牧渔产品的发展又将为村级统计员收集和填报数据提供鲜活的素材。同时,村级统计表大多以起报单位的明细内容为主,因此村级统计员与统计调查表之间在无形中便具有了进行直接调查与反映相关调查内容的关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一名合格的村级统计员,必须要严格遵守统计法规,认真进行调查和收集数据,如实填写统计报表。例如,村级统计员身处所属地域的第一线,他们与我们日常的生产、经营、生活和交往联系得更为密切,相较乡镇统计员而言,村级统计员能够更熟悉该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林牧渔业的生产和收益情况。其中,春种,夏收,夏种以及各种农作物种植与产量报表的填写,均由村级统计员来完成,如果调查得不够准确抑或填写有误、虚报瞒报,那么来自基层的统计报表便会失真,而收集和填报数据则关乎统计系统的生命线。

承担多项统计调查工作

在村委会常规统计工作和国家大型普查工作中,村级统计员亦担负着统计调查的工作,代表村委会接受和完成乡镇交办的统计调查和调查表的填报任务,负责该村统计业务的指导和上报报表的审核,甚至还担负着组织村级统计调查队伍和协调入户调查对象配合的任务。由于受村两委职数和财政供给人数的限制,可以说,村级统计员既是村级统计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又是其他工作的协调者。例如,当遇到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等大型普查时,村级统计员的工作量会更大,他们不仅是乡镇选用的调查指导员,还是村级具体片区和具体点上的调查员。如果有专项调查,村级统计员将被抽到乡镇,完成誊表、审表、整表等工作,有时还会参加零点行动、抽查活动和业务整改活动。在被抽样调查的村里,他们还将配合乡镇统计人员开展实地调查,督促被抽中对象如实、及时地填写调查表。特别是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的村里,他们需要定期入户去收集现金日记账、生产账和实物账。

由此,我认为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需要从抓好村级统计员队伍建设开始,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统计中的桥梁作用,让村级统计员这股微力量真正成为农村统计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编辑:张雪威 / 邮箱:zxw@bjstats.gov.c

篇5:1 支教感受今夏微凉侯小丽

支教的感受其实是一种与大爱挂钩的感动,跟着我,走进我们,一起感受吧!

——写在前面

这是一个多雨的季节。

接连三天,雨都这样淅沥沥的下着,难免让人有些伤感,我深深埋藏了一个多月的感情随着秋雨秋思缓缓舒展开来......我一直很欣赏这样一句曾经打动过我的话“你最难忘的人儿,不是与你一起笑过的人,而是与你一起哭过的人”。我们在30 多天的支教生活中毫无顾虑的哭过笑过,风风雨雨,日日夜夜,并肩走来,有太多的感动太多的纪念,没有经历过支教生活的人,永远不会懂的感动,太多值得我记一生的人和事。

征途的感动

2010年7月19日这一天,我们背上行囊,装上募捐的物资启程了。

路上,火车上,我们聊了很多:彼此的兴趣爱好,对支教的向往与期待,也有好不着调的玩笑。为保障人员和物资的安全,晚上男生和一些女生主动担任起了巡逻的任务,即使第二天他们眼睛都肿肿的,但没有一个队员抱怨喊苦;虽然有些队友因长时间坐火车而上火,口角起泡,手脚浮肿,也没有人叫疼;男生拎着又大又重的行李,女生会主动上前帮忙去提,在兰州到若笠的一段路途中,有的同学晕车了,但他们都始终保持微笑,无一人掉队。就这样一路颠簸一路笑语,兄弟姐妹相互帮助,来到了期许已久的若笠中学。

家一样的温馨

刚到学校,在校负责的老师就热情的帮我们安排好食宿,他们的热情让我们感到了家的温暖,途中的疲惫渐渐消失。期间,最让我们感动的是马老师与宋老师,他们像亲人一样关心着我们每天的生活,可谓无微不至。老师对我们这么真,我们当让也要把这份真爱传递给即将见到的我们的学生。

国旗的感动

在行车要经两个小时才到的的山沟里,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当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当远处不时传来鸡鸣声时,你或许会不由自主的打个寒颤,顿感责任重大,感慨到“国旗啊,国旗!您飘遍了祖国的每个角落,中国啊,母亲!”仰望着五星红旗我默默下决心,一定要完成好这次义务支教的任务,不负众望。在离家千里万里的第二个故乡,仰望国旗默唱国歌,只有体会过的人,才知道那是怎样一种震撼与感动。

孩子们的感动

孩子们精神让我感动。山里的孩子,每天都要早起晚睡刻苦学习,目的只有一个,回报父母。暑假支教期间,住校的学生每天5:30起床,早操,早饭,然后开始一天的学习,离学校较远的学生,早上4:20左右甚至更早就要起床,我们不妨扪心自问一下,我们上初中的时候有这么勤奋刻苦吗?

孩子们对人的尊重让我感动。你受过这样的待遇吗?孩子们递任何东西,都是双手递给你,那种感动真的能让你会心一笑。

孩子们的纯朴感动了我。身居世外桃源般的乡村,距离将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惯、风气远远地隔在了另一个世界,没有网络游戏,没有吃穿的攀比,没有金钱名利虚荣的缠身,孩子们就可以轻轻松松认认真真的学习,生活了。平时供他们娱乐的也就是一些小石子游戏和一些简简单单的体育器材,比如跳绳、羽毛球、乒乓球等。他们穿的鞋统统都是自己妈妈做的布鞋,清新而可爱。

孩子们善良体贴他们的品质感动了我。8年级一班有一位小姑娘,数学基础不好,于是我主动担任起了她的课余辅导老师,帮助她补习了一段时间的数学,于是我们平时的时间都被安排的很紧,但我从心底感到轻松而又充实。几周之后,她说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补习,自己慢慢开始知道怎么学数学了,我听到此话颇感欣慰,毕竟是我们两个人的努力。那天,午休之后我来办公室,惊讶的发现自己办公桌上放着一袋青青的像是还没熟的梨,旁边的老师告诉我,室常来这里补习数学的小姑娘送的。我坐下来,静静地观察着这一袋还没熟透就被她摘下来送给我的梨子,心里万分感动又有些许不安。为了表达她对我的爱,急于送点有意义的东西给我,等不到自家的梨子熟就摘下来送给我,这样的小孩不可爱吗?梨子虽涩涩的,但我心里却甜甜的„„

孩子们的坚强感动了我。七年级二班有一名学生,个头也就一米四多,黝黑的皮肤,与他年龄不相符的眼神,他的相貌似乎向你传达着一种信息,他已经历了许多本不该他这个年龄所经历的风雨。一天傍晚7:30左右,天色已经朦黑了,他找我请假,在我得知他爸妈外出打工,家里奶奶行动不便,这次请假就是为回家喂牲口时,出于关心与好奇我又问了一句:“你家都有什么牲口?”他低下头,半天才吞吞吐吐说出一句话:“三只羊。”此时,我眼前这个中有一米四的小男孩在我心目中已是一个小小的男子汉了。为了不让自家的三只羊挨饿,自己再苦再累也要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更何况是晚上一个人独行。如果换了我,宁愿让羊饿着也不回家去喂它们。可对于他们,这三只羊或许就是他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一年的收成啊!第二天6:10我来到教师时,他应经在教室里面开始读书了„„

彼此的温暖

在这里,我遇到了我“失散”多年的姐姐,知己啊,不免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姐姐一直默默地给我温暖,给我爱。

有那么几天我胃口不好,吃不下去东西,甚至到了吃什么吐什么的地步,当我最难受的时候,霞姐递过来一包山楂片,说:“妹妹,吃了吧开胃的,你总得吃点东西吧。”我拿着这包要走好长路才能买到的山楂片,激动地想真真切切的“姐姐”。在霞姐与队友的照顾下,我的胃病渐渐地好转了。我想,如果没有队友与队医的帮助,在支教期间我的减肥计划一定会实现的。

又一次,晚上12点多,女生宿舍十分吵闹,霞姐,滕丽丽,我,打着手电筒硬着头皮冲到了漆黑的女生宿舍。听到有个女生说“老师,这边,这边有情况„„”我们寻声过去,原来他们宿舍有个女生患了急性肠胃炎,肚子疼得要命,近乎于休克,真是到了不及时治疗就会疼死的地步。但是这山里哪有什么大医院,即便有大门诊这个点了恐怕也不会在营业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们的多方努力,我们找到一家学生家长开的门诊,电话联系后决定立即把女生送往医院。她的班主任丁贤刚主动站出来背着女生并有王成博护送到了门诊,事后得知他们凌晨2点多才打完针回来,那个女生的病情有了好转。就这样,师生之间彼此关心,彼此感动着。

家访的感动

每天下午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我们都要就近家访,周六周日我们还要到距离学校30~40里路的村庄家访,烈日炎炎下,徒步行走这么长的路,队友皮肤晒暴皮或中暑的情况已是很正常的事,但没有人抱怨什么。每次家访都进行的很顺利很开心。期间,我渐渐明白也渐渐了解了部分学生的经历背景,其实每一双眸子后面都有一段与众不同感人肺腑的经历与人生。但令我最为感动的是,乡亲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都尽心尽力的供孩子上学,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有出息,种地养牲口再热再累也不怕,目的只有一个——供孩子。乡亲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程度,这里义务教育期间孩子的辍学率几乎为零。

终于还是走到这一天——离别

时间仿佛有密度,30天的支教生活也被压成了蝉翼,那边是迎接我们时的张张笑脸,这边是谁都不愿多说一句话的伤感场景。是啊,30多天足以用爱与被爱把我们与孩子捆在一起。临走前的两三个小时,我的心情异常平静,但我知道,我内心的堤坝正在拦截感情的洪水,总有那么一刻,我的感情会泄洪,但我希望那一刻永远不要到来。

„„

接我们去县城的车来了,这一刻还是来了,但我没想到会这么快。大巴的引擎一开,我们与孩子便分开了,连再牵着孩子们的手说几句话的时间也没有了!有的孩子抄操场小路跑过来,追在车后面挥手送别,他们跑了那么远,只为挥手送别„„我感情的闸门再也关不住了,哭出了声,像一个委屈的孩子„„孩子们,大山啊,我希望有一天我还能见到你们。(此时我看到书桌上摆着孩子们送的礼物:自己者的千纸鹤,自己折的百合,自己编的手链,亲自写的信„„心里又想了很多)

30天我收获了很多,成长了不少,感动让我充满了责任,有一次的让我审视自己,解剖自我————我是一名大学生了,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了。

篇6:走进新课程感受新课程享受新课程

目前新课程标准改革已经进行到了第十年,我很有幸参加了一轮完整的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传统的语文教学确实是一次大的冲击,因为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都要有根本性的转变。其实质是突出人文精神、培养研究性学习方式和学生的实际能力。

我是在边学习新课程标准边运用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教学的,因而有些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有很多都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才慢慢领悟的。

一、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记得刚开始时,孩子们上课时对我提出的问题和给出的答案只是默默地接受,不敢有过多的疑问,新课程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中的主人。这一个理念就得改变教师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转为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由“至高无上的尊师”转为学习的朋友、伙伴。教师不再一言九鼎,学生不再唯唯是从。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有异议、敢于创新。这样就会出现自主、合作、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课程改革的实施。

正是这样一种理念使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我鼓励学生拿出自己的见解,我告诉学生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于他人的思想,在这样的鼓励下,孩子们开始慢慢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也开始对我给出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疑问了,以前是一个问题一个孩子回答完了就完了,而现在是一个答案往往会引发许多争论。在课程改革的一千多个日夜里,我被学生的创新激情鼓舞着,被思维的火花碰撞着,我和学生一起品尝着成长的果实,一起品尝着学习的乐趣,一起感受着成功的喜悦……

二、要有充分的时空合作、交流

以前的教学方式是一节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安排得满满的,学生有异议的也只是走场子,说说、议议,草草收兵,如“蜻蜓点水”。这样常常弄成事倍功半。新课程要求一节课的教学情况要通过实际反馈情况而定,教师要灵活处理课堂出现的情况,整体把握课堂,适时改变教学程序,为课堂中有异议、有质疑的问题多腾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发现中升华,在辩解中发展。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记得在分析杨二嫂这个人物形象时,本来我没打算展开讲,只想让同学们了解二十年前后不同的杨二嫂变化的社会原因,然而有个学生却提出,杨二嫂能够如此大胆、泼辣,虽然有些过分,但在当时女性倍受压抑的封建社会还是很有进步意义的。这一番新的说法,可是我没有料到的,于是我就此改变了教学思路,让学生进行了一番争论。

三、创设情境,用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注重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出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中许多知识点都是靠模仿、借鉴、发现、创新才掌握的。这就要有个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境,在有物、有意、有情的情境中,学生置身于其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激活创新的思维。一句句佳句,一篇篇美文都是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的。

因此我尽量将枯燥无味的作业化为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近似游戏的过程中达到练习、复习巩固的目的,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我布置的预习作业是让学生们画一幅画来表现课文的内容,上课时,同学们都拿出了自己画的画,于是我挑出了几幅画作道具,拿着画结合课文学习了《春》,图文结合,在图中找文,在文中读画,很快,学生们看着画就能够背诵出课文了。记得《皇帝的新装》这一课,几乎是在学生们的笑声中结束的,学生们拿着自己做的道具,极尽自己对课文人物的理解,把课文中的人物性格活灵活现展现了出来,演完后加上同学们的评论,这篇文章几乎不需要我再过多讲解了就已经很清楚了。还有《范进中举》这一课,为了让同学们对文中的细节描写有更深的理解,我特意让学生上台把细节部分表演出来,结果同学们通过表演对胡屠户这个唯利是图的市侩小人形象有了更加形象的认识。这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征,而且也加深了学生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此外我们还举行了手抄报比赛、辩论赛、格言警句比赛、诗歌朗诵等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增加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重视课前预习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预习了才知道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心中有数,听讲才能主动,才能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但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因此,只有指导好课前预习,课堂才能有效地指导自主学习。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经过语文组全体成员的努力参与下,我们总结出指导学生预习要注意的几点:

(一)明确目的。开始时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样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就高了。比如在教学《伟人细胞》之前,除了布置预习生字词之外,我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并为每件事起一个小标题。这样上起课来学生就提高了兴趣,课堂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词句,重点,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比如预习文言文,我就让学生自己先翻译课文,把翻译不出来的地方作上记号,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就更加集中了。

(三)教给“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

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强调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生动活泼地发展,我校的洋思教学也正是这样提倡的。因此我们力争从纯粹的知识传递者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转变。教学中尽量少问,让学生多问,学生通过读、思、议,自由发挥、自由伸展,标新立异,大胆假设,只要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就行,从中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我们也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在学生读中相机指导,或提出要求、或纠正错误、或进行激励、或梳理归纳。让学生自读自悟,学生在读中悟到的方法往往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结合问题加以疏导,就水到渠成。其实这和我们学校所提出的“洋思”教学方式一致的。例如教学小说《范进中举》时,我带领学生复习了有关小说的知识之后就没有再多讲,而是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自学,让他们自己找出学习这篇小说的突破口,然后自己去分析--其实孩子们的能力有时候是很难估量的,不妨给他们一些空间,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讨论了半节课后,他们概括出了范进、胡屠户的性格特征,甚至得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是这篇小说反映的中心。总之,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发挥其独立精神,奇迹就会出现。

六、拓宽学习渠道,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

新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规定每个年级的课外阅读量,目的是督促师生把语言积累落到实处。如果学生的语言积累有了量的突破,胸有万卷,“书生气”十足,那么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会有质的飞跃,定会洋洋洒洒,下笔千言,这不是倡导学生像过去私塾教育一样死记硬背,但适当背诵经典作品、优美词句,可以让学生储存语言模型,发现语感,形成良好的语言反应机械,以更好地受到审美感染。因此,我鼓励学生把课外学到的优美句子抄在笔记本上,并互相交流。作业时也有的放矢地延伸到课外,如:写出从课外学到的名言、歇后语、儿歌、诗歌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语言积累落到实处。

然而,虽然我在教学中>

然而,虽然我在教学中对新课程理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也能够运用新课程理念,但是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这三年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也进行了一些进行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成为“走场子”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是主体,教学设计中处处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中教师成为多余的,是“走场子”。仔细观察有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这要不要讲呢?起初我是这样认为的,可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我发现教师并不是不要讲,而是要“精要地讲”。只让学生畅抒已见而没有教师精当地讲授和适时点拔,学生的思维不能深入;只让学生感受体验而没有教师开启、引导,学生的创新很难得到培养;只让学生诵读、感悟而没有教师的品字析句,学生的学习很难升华。毕竟学生还是学生,他们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提示。要如何适时地讲呢?

(一)自主学习之前启发讲。

(二)合作学习之中提示讲。

(三)疑难问题之处明确讲。

(四)总结、归纳时补充讲。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要把握一个度

在新课程改革中,力求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学习中常出现天南地北地乱侃一通,结果在短暂的40分钟里讨论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有时课堂中形成互相取笑、互相喧哗的休闲场所,上了几堂这样师生皆大欢喜的课后,我发现不行!这样课堂还是不是学习的主阵地呢?学习还是不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呢?学生究竟学会了些什么呢?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把握一个度。

(一)形成策略:根据学习任务采用几种相应的策略:1、先明确分工,再合作学习。2、先独立思考,再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基础好的,反应敏捷的会直接说出自己的见解,学困生就有可能窃取别人的学习成果来掩饰自己的.不足,久而久之形成他们原地踏步。

(二)把握契机:根据学习任务研究该不该分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也要有其价值性、必要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合作更要抓住契机。如遇到大家都期盼解决的问题,而又靠自己不能完成的;如有意见分歧,且相互争执的……

(三)强化指导: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适时地给予点拔、指导,倾听、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使学生学会判断、质疑。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将合作学习开展得更出色、更有成效。

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日常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语文。教材又是在生活当中提取的,它只是一些较典型的,有一定思想内涵的生活素材。学生需要的又是多方面的知识,教材永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就要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

(一)、灵活地使用教材。为了让教材更切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要努力地抓住生活中稍纵即逝的闪光点,调整教学内容,让语文学习更具实践性。如:在阳春三月常常下起了淅沥淅沥的小雨,泥土湿漉漉的,树木开始抽新芽,很适合植树。这时,将《春》提前教学,召集学生到雨中看雨、看天、看地、看树,再来学习,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二)、适当地改变教材。适当地改变教材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情感活动中,使学生更自主地探索、发现、想象、创新。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讲的是也是在大海上,也是一艘快要沉的船,后来船沉了,故事的主要矛盾在一只救生艇上展开:这只救生艇最多只能载十人,而此时船上有十七八个人,而且当时海上的风浪很大,要想活下去,就得拼命划船和风浪作斗争,救生艇上的人们面临的选择是:要么一起被海浪掀翻,要么船上就得有几个人自己跳下海去……当时船上有健壮的青年人、奄奄一息的老人、受重伤的人、手无缚鸡之力的富家小姐,那么究竟谁该跳下海去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争论,有人说还是应该留下老弱病残,因为那是美德,有人说如果老弱病残留下了,划不动船,还是得死,应该让年青人留下,可是那样又很残忍……虽然没有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但这样的问题学生感兴趣,这让他们知道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在不同的情况下,要有不同的解决方式,最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还在情感价值观上教育了学生。

(三)、大胆地拓展教材。课改中,更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要大胆地尝试拓展教材。如:在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我就让学生再思考生活中有多个答案的事例,结果是我所没有想到的,学生们的思维竟然那么活跃,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这样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又推动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总之,时代在进步,事物在发展,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对我们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篇7:英语课程纲要感受

袁梅

通过《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课程的学习,我明白了在进行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教才进行合理的安排。教学是教和学的结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习主体,即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发展。

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精心设计,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英语课程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综上所述,对自己日常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关注点进行了反思。

一、日常教学中的主要误区

1、自己以前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偏离了重心。

2、在教学中加强了单词、短语和句型的记忆,忽视了运用和交流。

3、忽视了学生对于语音的掌握。

4、忽视了课本中的歌曲以及故事教学。

5、没有足够重视对话练习,由于课时少的缘故,没有组织更多的情境教学,渗透更多的文化背景。

二、学习心得

1.教师要具有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意识,了解语言运用能力的内涵,尝试各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

2.给学生创造运用语言的机会,如:

• 介绍、描述周围的人和物;

• 描述生活经验和经历;

• 表达情绪、情感、观念;

• 通过语言完成具体的任务。

3.尽可能与学生进行真实的交流,注意: • 情景的真实性;

• 内容的真实性;

• 语言的真实性;

• 交流形式的真实性。

4.减少机械的记忆、模仿、背诵等活动,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时间保障。

• 语言学习是复杂的认识活动,不能过于依赖机械的记忆、模仿、背诵;

• 在真实的情景下实际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或完成任务)是促进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关键所在。

5.采取科学、合理的评价和考试方式

• 着重考查语言的使用,而不是知识的记忆;

• 考查形式尽量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

• 评价标准侧重意义的表达,兼顾语言形式的准确性。

以上方法都是在程晓堂教授的讲座中提到的有效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途径,现在就结合自己所学以及教学经历总结以下几点:

(一)制造环境,营造氛围

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实施,教师面带微笑轻松地走进课堂,师生用英语互致问候,把好的心情带给学生,消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压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把鼓励带给学生,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每一次语言实践,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一个眼神,一句“very good”,一个动作,都会给学生带来自信,带来成就感。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学习英语,运用英语,享受英语。

(二)倡导途径,体验过程

新课程强调教师应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比如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随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比如夺红旗,接龙赛等,让他们在竞赛中体验成功,在展示自我中增强自信,在团结合作中感受成功,在不知不觉的操练中,吸收和运用语言。

(三)创设情景,学会交际

比如在教授Colors这一课时,我把打雷、下雨、雨后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这一自然景象带进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体会语言,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又如为了让学生掌握购物这个功能,培养学生用英语购物的能力。因此我把教室变成超市,把它分成几个“商业区”,鼓励学生运用手中的“钱”去购物。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买得最多。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用英语交际做事,即语言的意义上,而不是语言的形式上。而且在这个任务中,每个学生都扮演着一个角色,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语言的生成,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有利于把所学语言较顺利地应用于真实交际中,培养了交际能力。

(四)运用手段,开阔思维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新颖的教学情景,就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如:在学习了简单的问候语后,我选取了迪士尼神奇英语中的一个片段,让学生为画面配音。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让英语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运用。学生学习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也很好。因此,恰当地在课堂当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重视参与,体验成功

新课程强调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他们不同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六)注重输出,培养兴趣

一般来说,语言综合能力的最基本的形式是通过相同的手段实现,要么口语,要么写作,即从语言输入的能力转变成语言输出的能力。在口语输出的环节,学生在一定的听力输入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重复、复述或者改编来完成。在写作输出的环节,学生同样在一定的阅读输入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活动。一开始可能是比较简单的仿写,但更重要的是,随着信息输入的积累,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就越强,他们能够处理以往阅读过的语言材料来进行新的加工。

篇8:微课程及微课程教学

微课程及其录制

微课程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 (微视频) 为主要载体, 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 (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 或教学环节 (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 , 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1]。更简单易于理解的定义是:“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内容短小, 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2]。

微课程具有“短小精悍”且制作周期短、制作成本低、技术门槛低、制作易上手, 传播成本低等特点。微课程制作时要突出“微”、“小”、“精”的特性。微课程只能是针对教学中的某一个重点、难点、疑点、考点。在某一个微课程中, 知识的讲解不能涉及过多内容, 面面俱到的讲解不是微课程。

有不少教师制作的微课程并不是微课程, 只是一段微视频。因此我有必要澄清对微课程的一些错误认识。微课程不是教师以前讲课用的多媒体课件, 也不是一节课的浓缩版, 更不是一节常规精品课的视频切片。微课程不等于完整课堂的局部片段, 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也不是原有课件的简单分割或重复, 而是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 重新进行深加工。有些教师制作的微课程从本节课的引入到知识的讲解, 直到布置作业, 一应俱全, 把一节普通课的内容浓缩到十分到十五分钟内, 这显然不是微课程。

1.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流程

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有一定的流程可以遵循,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选题、设计与制作。

(1) 选题。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 整理一个清单, 将一节课的内容分成三到五个知识点, 并列出这些知识点的清单。

(2) 设计。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不同的知识点的特点, 创新地设计出不同的信息化教案, 包括PowerPoint课件中图形、动画的设计, 其他视频的引用, 图片、Flash动画的插入等。

(3) 制作。课程的信息化教案设计好以后, 主要以PowerPoint为载体, 然后利用录屏软件或用摄像的方式录制微课程 (一般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 。录制好以后, 对所录制的内容进行后期加工处理, 如去除噪音、添加字幕、在视频前面添加片头等。

微课程的制作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也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要根据课程的要求, 选用不同的制作形式。以下是一些微课程制作的常用形式。

(1) PowerPoint动画的视频。根据知识点, 特别是一些知识的疑难点, 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概念, 要通过PowerPoint动画来展示这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这对教师的PowerPoint应用技术要求较高, 要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程, 教师一定要掌握PowerPoint的应用技能。

(2) 公式讲解的视频。对于理科的教学常常涉及很多公式, 可以利用PowerPoint先制作出这些公式出现的动画形式, 在讲解的过程中, 根据讲授的内容, 让公式慢慢随着讲解的进度逐渐出现。再配以书写笔的标注进行讲解, 如果全部用笔书写, 会出现由于书写不规范占用过多版面的情况。

(3) 插入Flash的视频。一些质量很高的Flash动画, 也符合自己的教学要求, 可以直接插入到PowerPoint文档中, 然后对插入Flash动画的PowerPoint屏幕进行录制。当然也可以对Flash动画文件进行个别内容的修改, 使其更加符合自己的教学需要。

(4) 插入视频的视频。很多微课程在制作时, 需要配合一些视频进行讲解, 需要的视频不一定都要自己录制, 可以把网上下载的视频进行剪辑后插入到PowerPoint文档中, 再根据视频内容进行讲解。或通过录屏软件在后期制作时把视频插入到已经录制好的微课视频中。

(5) 利用Word文档进行试题讲解的视频。对于Word文档中的试题, 可以利用书写笔进行书写讲解, 然后直接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

(6) 画图板 (绘图软件) 制作视频。电脑中自带的画图板或绘图软件, 由于可以方便地调出各种不同色彩的笔, 也能够方便地绘制出一些简单的图形, 因此很适合小学教师制作微课程时使用。

2.微课程的录制形式

(1) 微课程的录制软件

制作微课程可以有多种形式, 最常用的是用录屏软件进行屏幕录像, 目前比较流行的是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 不仅可以将录制的内容保存成多种格式的视频文件, 还可以对录制的视频进行剪辑和编辑, 对声音进行降噪或重新配音。Camtasia Studio功能比较强大, 可以满足微课程录制的基本需求。另一个录屏软件是国内的“屏幕录像专家”, 它也可以录制多种格式的视频文件, 并且具有较高的清晰度, 也可以对声音进行降噪处理, 或重新导入声音, 但是对视频的再编辑功能有点欠佳。如果不需要对录制的视频重新编辑, 添加艺术效果, 后者也是不错的选择。两款软件都能录制出高清晰的微课程。当然你也可以采用其他录屏软件。目前, 在PowerPoint2013版本中, 利用微软最新的Office Max插件, 可以轻松地录制出微课程视频。

(2) 微课程录制过程

实际的录制过程是:在电脑屏幕上进行书写, 然后用录屏软件进行屏幕录制。电脑屏幕上可以是各种形式的界面。常用的有:1PowerPoint放映时的界面;2绘图软件显示的界面, 如Windows自带的画图板、绘图软件 (如绘图软件SmoothDraw) ;3Word界面等。总之, 只要是电脑屏幕呈现出来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屏幕录像软件将其录制为视频文件。目前, 录制界面通常是PowerPoint界面, 它可以呈现各种图形和动画, 对一些抽象概念的讲解很有帮助。对于小学低年级, 可以用绘图软件SmoothDraw, 它更多侧重于书写功能, 可以方便调整出各种颜色, 也可以插入简单图形。

微课程的制作,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师角度而言, 要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经验。要努力使微课程视频在内容上具有科学性、准确性、逻辑性、知识性。同时还要求教师有常用信息技术软件的应用能力, 熟练掌握PowerPoint课件制作中的动画设置技术, 还要注意PowerPoint课件的设计艺术, 如字体颜色和背景颜色的搭配, 选用的字体字号及其设置;还要掌握视频的裁剪编辑技能, 屏幕录课软件的应用技能。另外从视频制作的角度, 要努力提高微课程视频的视觉效果, 使微课程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

微课程的教学

录制微课程不是目的, 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微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微课程的录制要呈系列化, 即按照课程的章节顺序录制微课程, 让学生有选择地自主学习, 通过使用微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由于每个微课程时间较短, 同时可以在任意移动终端呈现, 这改变了原来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 学生个性化地选择, 进行系统化的学习, 即根据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自主学习。

1.翻转课堂教学

如何把微课程应用于课堂教学, 是目前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话题。目前谈论的比较多的是翻转课堂教学, 所谓“翻转课堂”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创建微课程;学生在课下观看微课程, 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讨论做作业。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在课堂上学习知识, 从新课的引入, 到知识的讲解, 直到最后布置作业, 全在课堂中完成。由于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是针对班级中等学生而进行的。这样, 课堂教学模式, 成绩好的优秀学生实际上一半知识不需要教师讲解即可理解明白, 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一半知识在课堂上听一遍是听不懂的, 因此课堂上常会出现玩手机、睡觉的现象, 而作业的完成、巩固复习以及知识的内化是在课下进行的, 而课下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常常又没有办法解决, 久而久之, 学生厌学, 成绩分化。翻转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在课下, 即普通浅层知识的学习在课下完成, 学生利用微视频自主学习, 通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梳理, 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而在课堂上, 通过学习小组间的相互展示交流, 进行讨论, 小组内解决学生提出的大部分问题, 然后再讨论提出本组的问题, 全班内进行交流讨论,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将知识的内化 (即深层知识的学习) 在课堂中进行, 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进行个性化的讲解和辅导。这样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数字化微资源整合的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来源于美国, 而国外的学生自己可支配的学习时间较多, 中国的国情是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 平时书面家庭作业较多。如果多学科的平常课堂教学都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实际上很难实施。这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一般适合于学习较自觉的、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 同时要实现这种翻转课堂的教学, 一定要有网络平台做技术支持, 即通过网络平台对微课程视频进行管理,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和检测, 以及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和交流等功能进行辅助教学。

在目前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功能不太完善的情况下, 同时受多年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 社会、家长和学生一时难以适应, 又鉴于我国目前学生学习的现状, 即白天上课时间较多, 课下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 不少学生在课下没有时间 (或学习自觉性不高的学生不愿意) 观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采用数字化微资源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上仍然可以观看微视频。在学生课前进行浅层知识预习的情况下 (可以布置适量预习的微课程) , 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接受能力, 把各种微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组合成一节好课。这些微课程资源可以是自己录制的微课程, 也可以是网上下载的经过加工了的微视频, 把这些微课程、课件、微视频等微资源经过加工组合, 呈现在学生面前。我认为这是目前符合现代中国学生现状的做法。

微课程的使用范围很广, 不仅可以在课前预习中使用, 也可以在课中讲解时使用, 更可以在课后复习时使用。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都可以利用微课程进行自主的学习。但是, 微课程仍然是教学中的辅助手段, 不可以替代教师的作用, 它只不过是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如果真正能够把微课程应用得好, 既有充足的微课程资源, 同时有完善的网络平台进行技术的支撑。微课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 确实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团队协作的精神、语言表达的能力、思考探究的能力, 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性, 发展学生个性。

参考文献

[1]胡铁生.《中小学微课的设计制作与评审指标解读.ppt》, 2013年2月28日.

上一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单元知识点总结下一篇:福贡县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