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制作微课程

2024-05-25

怎么制作微课程(精选9篇)

篇1:怎么制作微课程

创意微电影现在越来越流行,如何自制婚礼的微电影?今天就来教大家制作创意婚礼微电影,导出的视频不仅可以刻录成光盘珍藏,还能在结婚当天播放,赚足来宾的眼球!

制作素材:婚纱照&甜蜜合影、婚纱视频、音乐 制作工具:数码大师

步骤一:准备好婚纱照、婚纱视频,悉数导入数码大师

步骤二:巧用文字特效,为婚礼微视频添加个性字幕特效

步骤三:配上动听的背景音乐,打造声色并茂的微电影功能

步骤四:接近500种酷炫相片转场特效创意搭配,软件智能应用哦!

最后,点击“开始生成”按钮,快速导出高清AVI格式,或是DVD/VCD等格式,用来刻录成光盘,大家快去试试吧!

篇2:怎么制作微课程

1、首先要使用电脑,你的电脑先装好PS,新建一张图,宽800像素,高度可以随便调,按照识别效果我们可以把高度加高;

微信长图制作图文教程

2、点左边的文字工具(热键T),写一个标题;

微信长图制作图文教程

3、放图片或者文字进行编辑成成品;

微信长图制作图文教程

4、内容弄好了后选择另存为web和设备用格式,格式选成jpg,一般品质设置成60就成,不要弄得太小导致不清楚;

微信长图制作图文教程

篇3:“微课程”制作技术分析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尝试了一种新的课程传输形态,他把传统的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解,形成了一系列以时间为控制要素的短到1分钟、长不超过2~3分钟的“短”视频教学课程资源,然后以此为主要材料完成教学的实施。[1]这样的课程以“短”视频课程观看为主要教学手段,把传统的课程进行了“微型化”,所以人们形象地把它称为“微课程”(Micro Courses或Micro Lecture)。课程的微型化体现了人们对课程信息传输形态的新思考,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们极大的兴趣,不同层次的微课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2011年秋季,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开始出现,并迅速在全球推广。作为MOOCs主要教学资源形态的“微课程”更受到大家的重视。但纵观当前微课程的开发可以发现,开发的主体还呈现出“专业化”的特色,作为微课程实施主体的一线教师还受到一定的制作技术壁垒的限制,这一现状不利于微课程与MOOCs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微课程制作技术进行技术梳理,为微课程的制作提供一条以“教师化”为主的技术实现路径,以打破微课程开发中的技术障碍,促进MOOCs的发展。

●微课程开发的现状与特点

作为新的课程形态,“微课程”的开发正处于一个快速上升的态势,大量的微课程视频在网络上涌现出来。但在“微课热”的背后,笔者也看到了由于开发技术的不规范和制作水平的差异,导致所开发的微课程量大而质不高。当前,微课程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1. 技术实现路径的“教师化”特色体现还不够

微课程的课程资源形态主要为视频,而视频的制作由于涉及数字视频的拍摄及后期非线性编辑的相关技术,所以大量的开发阶段还以“专业化”的技术路径为主。从资料上看,戴维·彭罗斯本身就是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应该属于专业人员。他在他所提出的“微课程”开发五步中也特别强调,教师需要向信息技术部门寻求指导与帮助。[2]微课程作为一种课程形态,“专业化”的制作路径固然是一条开发“高质量”微课程的保障,但也应该看到,教师才是微课程的主要设计者与实施者,如果能实现微课程制作的“教师化”,即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由教师独立完成微课程的设计、制作,那么更利于教师把握微课程的教学结构,避免出现“偏技术,轻内容”的微课程开发趋势。

2.形态多样化,但缺乏较统一的技术实施规范

现阶段,微课程开发在实施以“视频讲解”为主的教学形态时,其视频技术制作还缺乏必要的规范。在现有的微课程视频中,可以发现存在课程录制内容形态及录制上传视频格式不统一的情况。从课程录制界面来看,它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PPT课件展示型

这种类型的视频界面主要以配有音乐的PPT课件展示界面为主(如图1)。在视频的整个演播过程中,可以有教师的讲解,也可以没有教师的讲解,教师主要通过视频中的文字内容界面与配有的讲解或背景音乐来完成课程信息的展示。

(2)讲课实录型

讲课实录型主要以教师授课片段的现场录制为主(如图2)。这种方式不需要配有教师的PPT课件,它以实录的形式录制教师讲课的视频与声音,形式上可以看成是教师课堂讲授实录的一种。从网络上传的实录型微课程视频来看,有的甚至是以前的课程实录视频的部分提取。

(3)PPT课件与讲课视频结合型

这一类型综合了以上两种类型的特点(如图3),视频界面既有教师的课件内容,也有教师的个人授课界面,视频的展示以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展示相应的PPT课件为主要形态。从形态上看,这种类型兼具以上两种类型的优点,但从现有的网络微课程视频资源来看,这种结合型的微课程视频资源还比较少。

在以上三种微课程视频的界面展示中,可以看出现阶段的微课程视频开发呈现了不同的形态。它们一方面体现了微课程的多样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实践中所应用的技术比较杂,还不够规范。以上三种微课程视频所使用的技术应该还是有较大差异的。虽然不同的技术各有优势,但如果有一个比较规范的微课程技术制作规范无疑对未来的微课程制作是有好处的。

此外,上传视频的格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Fl V、WMV、MPEG等常用的视频文件格式都有;从视频的文件大小与图像的清晰度上来看,不同的微课程视频差异也较大,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制作者选择技术时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

●对现阶段微课程制作的主要技术形式的对比

综上所述,现有的微课程视频形式主要有PPT课件展示型、讲课实录型、PPT课件与讲课视频结合型三种。为了对这三种形式做一个比较,笔者从信息展现形式、关键技术要点、技术难度、实施条件四方面对它们进行对比(如下页表)。

1. 信息展示形式

在信息的展现形式方面,PPT课件展示型只能展示教师的课件内容,这种形式与学生观看教师的PPT课件没有太大的差异,它只是在形式上由PPT展示改成了视频展示,在实践中主要用于一些简单的叙事型的微课程。讲课实录型则以教师讲授实录为主,这种形式教师们比较熟悉,在这种形式中如何及时地展示教师的辅助课件内容始终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PPT课件与讲课视频结合型综合了PPT课件及教师讲课的视频展示,在展现形式上比较好,它有利于教师在讲授中以文字及图表的形式及时展示重要的教学内容要点。

2. 关键技术要点

微视频的关键技术要点主要涉及数字视频录制技术、屏幕录制技术、非线性编辑技术三项技术。在这三项技术中,数字视频录制技术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比较专业的数字视频录制技术,通俗地说就是利用数字摄像机来完成拍摄;二是非专业化的数字视频录制技术,即利用数码相机或手机的视频拍摄功能来完成。在技术的选择上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来选择。屏幕录制技术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可以通过屏幕录制软件来完成,常用的屏幕录制软件有屏幕录制专家、Camtasia Studio(一款国外的录屏软件)等,屏幕录制软件的使用比较简单,只是要注意选好录制后生成的视频文件格式,以便在网上传播。后期非线性编辑技术是三项技术中比较难的,常用的非线性编辑软件有Premiere系列、会声会影系列,还有Windows系统自带的Windows movie maker软件;相对而言,Windows movie maker软件使用比较简单,它可以方便地完成对录制视频的剪辑、添加字幕等工作。

3. 技术难度

技术难度指技术上操作使用的难易程度,这主要由技术实现的设备配置条件和对应的技术操作难度决定。在技术难度上,讲课实录型由于涉及数字摄像设备与计算技术设备,要求使用者能熟练使用数码摄像机,所以难度较大;而PPT课件展示只涉及计算机设备与屏幕录制技术等相对简单的技术,所以难度较低。PPT课件与视频结合型由于视频部分采用了计算机视频录制的方式,不需要制作者掌握数码摄像设备的使用,因此技术难度处于中等。

4. 实施条件

实施条件主要从教师自行完成的程度来区分。在实际制作中,视频录制型主要还需由专业的制作人员来完成讲课视频的录制及后期制作,所以完全“教师化”的制作还不易实现。其他两种方法经过简单的学习后,教师就可以独立完成制作,这是比较适合教师自行开发微课程的技术实现路径。

笔者通过对三种微课程视频形式的综合对比,发现教学PPT课件与教师讲解视频结合型应该是未来微课程的主要课程展示形式。这种形态的主要优点是:一方面,教师能利用PPT方便地展示教学中的文字、图片材料,学习者也能比较好地看到教师的文字、图片展示课件,方便记录相关的教学信息。另一方面,教师讲课视频的展示也便于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一种近距离的亲近感,弥补了单纯PPT展示给学生造成的心理距离感。教师的视频展示还可以帮助他们在微课程中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加强微课程的感染力,使微课程视频摆脱了一种单调的课程信息展示的模式。

●“微课程”制作技术的教师化路径

综合现阶段的三种“微课程”形式,PPT课件与教师讲解结合型应该是一条比较好的“教师化”微课程制作技术路径。笔者重点介绍一条通过微课程视频录制系统软件来完成这种形态的微课程系统化制作的技术路径,其软件界面如下页图4所示。这条技术实施路径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整合了“微课程”制作的各种技术

这条技术实施路径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微课程系统制作软件平台整合了微课程制作的各项技术。它主要以PPT课件与教师授课视频合成为视频展现形式,符合微课程的视频技术要求(如图5)。教师在制作微课程时,能比较方便地利用它在一个整合的软件平台上完成微课程的录制、剪辑、添加字幕、视频播放等多种制作。

2.设备配置要求低,视频效果好

在设备要求上,其涉及的硬件条件是USB摄像头、计算机及相应软件。如果计算机已配置了摄像头与内置麦克风,则只需要一台计算机即可完成微课程的开发。这样把微课程制作的硬件、软件及技术条件降到了比较低的程度,较好地满足了普通教师的制作需求。此外,在视频文件格式上,其采用了以WMV为主的流媒体视频格式,以这种格式生成的视频效果较好,文件较小,很适合教学视频网络传输的要求。

3.技术操作简单,易实现制作的“教师化”

在制作技术上,教师只要在计算机中安装相应的软件,在操作上通过软件的主控制界面就可以方便地完成微课程的制作。在软件的安装方面也只需要基础的软件安装即可,特别是在非线性编辑软件的调用上,平台选择了Windows自带的Windows movie maker来完成视频的后期制作,利用该软件简单易学的优势极大地降低了制作的技术难度。从实际效果来看,在成都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一位普通的中小学教师通过2~3小时的学习与实践操作,就可以比较熟练地掌握、制作微课程作品。

●总结

从对现阶段微课程视频制作的主要技术形式分析可以看出,现在供大家选择的微课程制作技术比较丰富。但通过集成整合软件平台来完成微课程的制作还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它能较好地整合微课程制作的各项技术,较好地实现微课程制作的“教师化”,为高效开发MOOCs中的视频学习单元课程资源提供适宜的技术实现路径。感兴趣的教师可以参阅《一个基于MOOC的教学视频录制软件的设计及应用》[3,4]一文,以较快地实现软件的开发及使用。

参考文献

[1]David.Shieh.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55(26),A1,A13.

[2]Mircolecture.[OB/EL].http://en.wikipedia.org/wiki/Microlecture#cite_note-24.

[3]谯小兵.一个基于MOOC的教学视频录制软件的设计及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3):106-109.

篇4:谈优秀微课程的拍摄制作方法

关键词:微课程;拍摄制作;教学

“微课程”是指一定的教学团队,确定一定的教学目标,针对一定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以流媒体视频为载体,内容短小精炼,是一种新兴的个性化、深度学习的教学资源。优秀的微课程能否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是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聚焦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对教学过程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等,是检验评价的主要方面。下面就微课程制作的一些问题,作简要陈述。

一、选题设计

一部成功的微课程是否设计精巧,选题是至关重要的,知识点的分析遴选是微课程建设的关键问题,要对选择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其符合教学认知规律,促进学生的学习。要具体分析知识点,语言要非常精炼,在五至十分钟内讲解透彻,不泛泛而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对本课程的理解,了解学生的学习要点、重难点、易错点。

二、内容准备

1.教案准备。根据课程教学大纲,针对学生需求设计教学模块,构架教学内容,撰写课程教案。课程教案设计是微课程制作成功与否的基础,对知识点内容要充分分析,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对于难以理解的重难点问题,采取案例教学或联系实际的方式,使课堂生动有趣。

2.课件准备。要根据课程内容,搜集整理相关多媒体资源,包括需要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图表等。要有专业人员制作课程ppt课件,整合处理设计课程需要的多媒体素材,使课件引人入胜,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3.拍摄准备。根据要求确定视频制作规格,一般要求分辨率为1280×720高清模式。准备2-3台高清摄像机,1-2套非线性编辑系统。拾音系统准备挑杆话筒3个、无线领夹麦克2-3套、无线话筒3个(如果有教学员提问交流)。最好在专业演播室或虚拟演播室进行拍摄,无条件也可在教室,灯光系统要仔细调试,保证主讲教师和学生的曝光度正常,并对主讲教师要突出,设置面光和轮廓光。有条件还要准备提词器系统、投影系统、导播系统等。

三、拍摄和录制

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选择好拍摄场地,一般理论教学可选择演播室或教室,专业实践教学可选择专修室或室外。对拍摄空间场地要布置适合的喷绘,突出课程特色。拍摄时,一般采用“三机位”拍摄,也可采用双机位拍摄,1号机位拍摄教师特写,2号机位拍摄全景。条件允许可将2路视音频信号和PPT课件信号同步输入非线性编辑系统,因其视音频同步使后期编辑工作大大减轻,同时摄像机同步录制视音频,作为备份以备万一。PPT课件可以采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也可采用PPT2010版(或高级版本)输出wmv格式进行编辑。

主讲教师要注意仪表,举止大方,衣着得体,语言要精练,声音洪亮,逻辑性强,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尽量不要出现“同学们、大家、你们”等用语。辅以表情和手势,体现出独特、富有感染力的教学风格。拍摄人员要和主讲教师加强沟通,使教师熟悉课程内容和拍摄要点,提高拍摄质量和效率。

四、视频后期编辑

所有教学或课堂镜头拍摄完成后,课程主要负责人和编辑人员要协同整理素材。根据教案设计,利用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编辑,场景编排和切换应符合影视语言的剪辑和编辑规律,并结合相应教案设计的教学内容,以主讲教师的语言、形体动作、板书的特写、中近景镜头为主,以教学全景、学生镜头、提问互动镜头为辅,穿插视频、音频、动画、图文资料等内容,使整个微课程视频既内容完整,重点突出,又不失艺术性,感染力强。

五、包装和发布

为提高微课程视频整体感染力,要对课程进行包装,具体内容包括:片花制作、唱词整理校对、画面调色、音频静噪、格式生成、专家审议、网络发布等工作。

六、制作注意事项

在微课程制作过程和教学实践中,对普遍存在问题和制作中所走的弯路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在今后设计和制作微课程时加以借鉴。

一是准备工作不细致,没有实践经验。如果是首次进行微课程制作,主讲教师和拍摄编辑人员都没有经验,建议选取2-3点进行试拍,编辑后请专家讲评。

二是PPT课件制作问题,画面缺乏设计,色彩搭配不合理,文字过多密密麻麻,视频画中画遮挡PPT内容。

三是主讲教师缺乏镜头感,授课呆板,授课时出现大量口语,按照提词器照本宣科,极不自然。

四是对课程适用对象没有研究,仅仅按照课本或教案讲解,且教案准备不足,缺乏生气。

五是微课程命名杂乱无序,不能体现授课内容。打包上传时,或者视频编辑时有课程内容遗漏。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受到了教学员的普遍欢迎和认可,但是我们对微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初级阶段,要想真正地将微课程的研究和开发落到实处,还需要专家、教师、学生以及教育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巧芳,杨文美 我国微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0):13

篇5:微课程的制作心得

一集“微课程”长度在5分钟左右,字数在300之间左右,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所谓“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 ,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零时间学习。

“微课程”利用了网络传送的便捷与录影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使用方便,除了网上学习,还可利用手机、微博等方式学习,也可以用于学校例会、研讨会观看或讨论。

“微课程”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有思考。

微课程每一集内容相对独立,它可独立使用,也可嵌入学校任何课题,还可以独立成系统,综合使用。

一、微课程是什么

“微课程”是一种在线教学视频文件,主要用于教师学习与培训。

“微课程”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它没有解说的声音,在优美的轻音乐中,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进而引发思考。

一集“微课程”长度在5分钟左右,字数在300之间左右,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所谓“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 ,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零时间学习。

“微课程”利用了网络传送的便捷与录影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使用方便,除了网上学习,还可利用手机、微博等方式学习,也可以用于学校例会、研讨会观看或讨论。

“微课程”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有思考。

微课程每一集内容相对独立,它可独立使用,也可嵌入学校任何课题,还可以独立成系统,综合使用。

“微课程”起点很低,基于PPT(幻灯片)技术,后期转为视频文件,人人可做,简单易学。

二、微课程有什么

“微课程”分从使用的对象,有教师课程(教师专业素养)、学科课程(学科教学内容)、学生课程(学生学习与欣赏)、家长课程(家长素养提升)。目前我们开发的重点放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课程”上。

微课程从素材来源上,主要从学校与教师实际出发,开发的实用成果

· 小现象课程:基于细节的深度剖析,引发教师的思考

· 策略课程:介绍小策略,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 故事课程:讲述小故事,启迪教育实践

· 研究课程:介绍教研方法,提升学校研修质量

· 品牌课程:围绕学校品牌打造,介绍具体的方法。

除了教师自己的素材,微课程还有电影、图书碎片化处理,形成“电影课程”“精典图书课程”“精典文章课程”……多样的课程,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师解决最现实的问题

三、微课程怎么用

因为微课程时间短,制作简单、所以非常方便学习:

(1)常态使用:

· 网络学习:制作成网络课程,可与教师远程学习整合在一起,亦可鼓励教师自己利用零碎时间学习

· 集体学习:学校可以利用例会等集体活动开始前五分钟播放,引起教师思考

· 研究课程:做为主题研修材料,组织教研组或课题活动。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家长会、课堂等场合播放。

(2)精细使用

微课程因为主题小,每一节都相对独立,所以他可以有效地嵌入并帮助做强学校已有的系统,比如学校在做“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微课程系列》可以提升合作质量。

“微课程”可以做为学校成果再开发的一种方式,例如有学校已开始将教师的成果尝试用微课程进行再加工

四、微课程使用的几个原则

1.使用优先——从技术的角度,微课程基于PPT技术,起点很低,简单易学。但从技术的角度,微课程背后在对小现象的深度的追问、真问题的寻找、真策略的开发、故事波折的还原,所以有较大的难度。

2.嵌入与建构—— 将微课程嵌入学校而非取代已有的系统,某集微课程也许对学校某个课题有帮助,可以将此纳入课题研究系统,实现有机结合。

3.防止“运动”——对微课程要有一个理性的期待,微课程只是众多研究方式的一种,它不是灵丹妙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果一个单元能有一点点启发,也便非常不容易了,防止“轰轰烈烈”。

五、微课程怎么做

微课程制作大致分三个过程:

第一步:脚本的选择现再创造

第二步:制作PPT(参考《微课程制作几个基本技术指标》),设置播放速度、时间、加入音乐,加入版权页(主编、作者、制作、音乐、图片、系列等)

第三步:转为视频文件(可选)

六、关于微课程的.问答

1.微课程的为什么受欢迎?

由于一部微课程仅5分钟左右、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同时以视频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因此微课程受到每一个老师的喜爱。

具体如:①微课程是一种载体,记录了优秀教师们的经验和方法,许多开发好的微课程直接可以供一线教师学习,因为直接解决身边的小问题,老师们也十分关心,乐于去看去学。②微课程是一种研究方式,引导普通老师们开展适合自己的草根研究,转变教育教学科研的模式与观念。

2.为什么微课程时间就5分钟?

篇6:“微课程”制作中的体会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课程,人类忽然进入了微时代。我和我的作业搭档,在制作微课程的过程中,反思微课程。

我的作业搭档是东营综合实践的赵俊芳老师。我们先讨论主题,由原来的“调查问卷的设计”缩小为“调查问题的设计”。从讨论主题,到设计方案,到制作课件,到录音,到学习任务单,彼此切磋。制作时借鉴了青岛城阳二中张启贞的公开课。至少我们对“调查问题的设计”思路更清晰,思考更有深度,语言更简练。9分钟的微视频,集中了三个人的思考。体会到了1+1 〉2,瞎子背着瘸子过河,双赢。这个过程,我们用到了QQ、电脑、手机,也可以说体现了技术对学习的支持作用。没有技术的加入,我们的异地探讨、信息传输是无法实现的。

微课程是什么?如何制作?如何使用?价值何在?如何辩证看待技术的作用?通过这段时间的思考,我总结了20条体会:

1.牢记微课程的使用对象是学生

微课程的使用对象是学生。上课时,我们是用课件对着学生讲。录屏时,是用课件对着电脑讲。但是要假设是对着学生讲,有虚拟的听众、虚拟的互动。2.目标的清晰很重要

明确到底要解决什么目标。短平快,聚焦一个问题的解决。

目标引领。目标的摇摆,将带来设计的变化。改设计、改课件都是很费时间的。制作者牢固树立目标意识,学生意识。我的目标是什么?我是给学生讲。3.设计很重要,牢记“少就是多”

明确了目标之后,到底选择哪些资源、哪些问题,进行筛选。使资源、问题都聚焦到目标的解决上。要有选的能力,能够勇敢去掉那些无关的资源。华东师范大学常永和老师反复强调“设计”的重要性,制作中我感受到了构思的重要。

在计算机老师的帮助和我们的摸索下,解决了技术的问题之后,微课程的关键还是回归到了学科的教学设计上。把设计、课件考虑成熟再录,否则录好再发现问题很麻烦。修改的过程着实考验耐性。

录屏时,不要认为越多越好。牢记“少就是多,多就是少”。少而精,可以把思想传达出去,而多了,核心信息会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又如我们给学生总结100条规律,学生一条也记不住,多反而是少。4.微课程不仅是知识,还要有情感

上海历史特级教师周飞老师认为:微课程不仅是知识,还要有情感。

我在录制时,用“我们”等语言,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觉“我的老师就在我身边”。也许你的普通话不标准,但是那种标志性的方言、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是有感情的,是学生感觉亲切的。而播音员发音再标准,对学生来说缺少感情的温度。学习需要情感的支持。5.控制语言速度和语言留白,对接学生思维的流速 我发现,我们容易按照自己思维的流速讲问题。其实,教师语言流动的速度,不是和自己思维流动的速度一致,而是要和学生思维流动的速度对接。

通过控制语言速度,语言留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思维参与到学习中来。心得:要保证10分钟不说错话,挺有难度!要熟练内容,保证环境安静,多录几次。6.依然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设计微课程,遵循简单到复杂、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发展规律。7.依然要以问题推动学生思考

设计中,以问题推动学生思考,采用启发式,避免灌输式。如让学生回忆小结,提问后留出时间,再出现答案。避免一次性直接呈现。8.微课程并不抛弃传统的班级授课制

微课程与班级授课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可以形成补充、优化。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有很大好处,我依然恋恋不舍。

微课程到底如何用?华东师范大学的戚业国教授5月底在我校的讲座中指出:可以把知识重点难点做成一系列资源包,便于学生复习,可以利用技术给学生讲解习题。发挥技术的引领作用。我想,也可以支持教师备课,但教学重点的突破感觉还是要在课堂上进行。9.突破课堂45分钟的设计惯性,实现碎片化的微学习

我们容易以45分钟为单位设计教学,这是一种思维惯性。而微课程是5-10分钟。一个微课程解决一个问题。学生的注意力能集中15分钟。因此对一个大的问题,可以分解为微课程系列,切成几个碎片。我们习惯于把一个水果一次性吃完,可以切成四片,分四次来吃。10.技术是手段,教学是目的,微课程并不抛弃原有的课程论、教学论

微课程是用技术改变教学,技术是手段,教学是目的。原来的课程论、教学论依然适用。目标——内容——程序——评价,这些要素依然重要。只不过现在是“微”的课程。11.微课程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源包”,实现师生时空相异的个性化学习

技术可以支持教学,但是技术无法解决人的学习动机问题。那么,花大力气设计了微课程,有什么用?对学生,可以给想学的学生提供资源。

微课程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作为班级授课制的补充。微课程可以实现范在学习、移动学习、微学习。

微课程可在师生时空相异的条件下学习。而传统的班级班级授课制,师生必须同时在场。12.微课程可以给教师提供“资源包”,作备课中的参考,实现教师智慧共享

除了对学生的价值,微课程的另一个价值是可作教师备课中的参考资源,实现教师智慧共享,实现教师的碎片化、个性化学习。和教参不同,微课程是可视、可听的微资源。13.电影传达的是“故事”,微课程传达的是“教育”,二者都依靠内容取胜

微课程和电影、电视相似,只不过电影承载的是故事,而微课程承载的是教育。目前电影、电视技术,已经不是问题,依靠什么来吸引观众?依靠内容、思想、构思取胜。微课程同样要靠内容、设计、思想取胜。14.微课程的制作需要技术,需要合作 我和赵俊芳一起制作微课程,在这个“项目学习”中,我们优化了教学设计,对调查问题的设计站在了更高的位置上。有些观点如“设计出问题不是问题,难的是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影响调查的成败”就是在谈话中自然产生。也体会到了技术、合作的价值。

我们借用了张启贞老师的课件。微课程可以“拿来主义”。但是拿来的时候要尊重知识产权,同时要有自己的思考。把自己的思维整合进去。15.若微课程实现资源共享,可一定程度推进教育公平

择校择的是教师。优质教师资源的不足与分配不均是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有些学校在本地区一家独大,独揽优质教师与学生资源,这种现象有利有弊。微课程的共享,可以使学生和教师短、平、快的分享到其他教师的智慧。当然,其作用大小还需要在实践中观察。16.微课程或许可以减少家教的数量,进而一定程度减轻家庭的教育负担

课外辅导班的流行,已加重了家庭的教育负担。其中的原因很复杂,如教育在社会阶层晋升中的作用、行业的差别、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欠缺、独生子女家长的期望更高等都是相关因素。这种现象令人忧心。或许微课程的使用,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孩子居家的自主学习,从而减轻家庭教育负担,把经济的余留投入到疾病、养老等民生方面。17.微课程的制作带来成就感

作品呈现和计算1+1=2给人的成就感是不一样的。

录《调查问题的设计》,比解出一道题更有成就感。此外,在东营地理谢守有、泰安物理齐玉勤老师的帮助下,我用录屏,录下自己写的打油诗《花》(模仿回文诗的写法,正过来,再倒回去,情感从悲观到乐观),配上《致爱丽丝》钢琴曲,合成后,课前两分钟在班里播放,学生给我鼓掌了。我自己也感觉到创造的成就感。文字如下:

生命是一朵绚烂,而终将凋零的花。人们奋力挣扎,梦想难以到达…… 梦想难以到达,人们奋力挣扎……生命是一朵终将凋零,而绚烂的花…… 18.不再排斥技术对教育的介入

教育是技术影响的最后一个领地。

现在打车都可用打车软件,及时沟通供需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但完全排斥技术也不适合。对技术应是开放、理性、冷静的态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不宜棒杀,也不宜捧杀。我们对技术应抱有“有限的期待”。

虽然微课程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需要在实践中观察。但学了、制作了微课程后,至少我对技术引领教学不再是犹疑、徘徊的态度,而是也想尝试一下。比如:制作学科知识重点和难点的微课程资源包,薄弱的学生选择性的观看,自主复习。利用技术把讲题录下来,便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等等。

有了理念的改变,才可能有实践的跟进。19.一分为二看技术的作用

对于微课程,技术改变学习,人们容易陷入“技术决定论”。实际上,技术对学习是手段,要接受和实现它的辅助作用,如利用微课程提供资源包。但是,不能夸大它的作用,技术有其局限性。如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人与人之间鲜活、有温度、有碰撞的交往,都是技术难以实现的。

我看到,在公交车上,不少年轻人拿着手机、ipad看屏幕。人们忙于看电脑屏、手机屏、电视屏,人机交流已经侵犯了人人交流的时间与质地。技术是否会使人成为“屏奴”,而淡漠了人与人之间有温度、有深度的交流?人们竭力的关注外部的信息与人,却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和身边人的需要。这是需要警醒的。

我想,人类在追求知识,追寻智慧,或者在追寻权力,累积财富,而情感给人的心灵带来的温度与柔和,对人生旅程来说不是选择品,而是必需品。

人类发明信息技术是一种智慧,人类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更是一种智慧。剥开知识和物质的层层包装,教育应回应人类心灵的需要。发挥技术的正能量,警惕技术对人类的腐蚀。20.教育应回应人类心灵的需要——如学会关心……

人类对技术的追逐,对物质的崇拜,对消费的热衷,似乎使人淡漠了人的情感属性。在这一切(技术,知识,物质)的控制之下,别忘记,心灵,需要温暖的关照。人需要感觉到自己重要。关心,爱护,倾听,倾诉,关注,关切,安全,温暖,回应,在意,这些,都是美好的词汇。它们是构成完满人生的重要材料,它们的获得,让人生不再荒凉。

此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何美国哲学家内尔·诺丁斯在其教育名著《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倡导“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或许我们的观点相合,是因为都是女性?

篇7:A3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总结

A3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总结

微课是近年来兴起的帮助教学的方法,许多老师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怎样才能制作一个完整的、适用教学需要的微课呢?

以前总觉得微课的制作应当与常用的多媒体课件差不多,虽有过相关的培训,但是对微课的熟悉还不够深刻,所制作的微课比较粗糙。虽然能够阐明学问点,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此次培训我对微课制作有了新的熟悉。

制作微课时我们需要一些课件。怎样才能设计好微课课件呢?微课课件和我们日常教学中的课件不太一样。微课时长以简短、精炼为主,因此在制作微课课件时要简洁而精辟,突出问题,主次分明。微课与传统授课不同,他没有师生面对面的互动,所以我们在制作微课的时候老师的语言要简洁、清楚。这样的语言更能给同学留下印象。在设计微课时还要敬重同学的认知规律,从详细到形象,充分发挥形象的多媒体元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关心同学进行有效的信息加工,才能更有效地关心同学学习。

颜色的搭配也是微课设计的重要一个方面。搭配的功能是突出主体,增加课件的艺术性。因此,我们在设计微课课件的时候要避开过于花哨内容,突出重点。

在制作微课时还要留意以下几个方面;

1.微课属于视频作品,需要有画面的变化和动态的变化,就像看电影一样,所以要避开在同一个画面停留过久的时间。

2.画面变化可以是PPT翻页切换,也可以是PPT内容逐条呈现、画框和文字变化都可以。

3.画面变化不要太快,尤其是整个画面切换的频率不要太快。

4.微课要设计大量的问题。通过大量的问题吸引同学的留意力,引导同学思索。一个问题最好能在一分钟内解决。老师可依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将问题进行细化。

5.一个单元涉及到多个学问点,不宜将问题全部设计在一个微课中,可依据需要进行拆分。

6.即使是同一个单元的微课也要进行分层。一般分为基础微课和拓展微课。

好的微课设计需要留意的问题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发觉问题,解决问题,不断优化。所以在以后的微课制作中,我们多站在同学的角度去思索,将微课制作得更加科学。

A3微课设计与制作总结

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

微课教案设计模板微课课件设计

微课程教学设计(共7篇)

篇8:试析互动微课程的制作

2010年以后,国内迅速掀起了一股“微浪潮”,从最先火爆的新浪微博,到随后的微信,都已经深入了日常生活,并且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微电影、微小说、微媒体、微课等等这些新生的微事物依然在不断出现。可以预见,全民的微时代已经来临,并且会对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学习方面也是如此,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网络的飞速发展已经让传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人们可以不再依赖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更为丰富且容易获得,这也使得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成为了一种新的潮流。在这样的潮流下,教育的信息化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和发展方向。包括微课、微课程、MOOC等一系列新的学习形式在近几年得到迅速普及。这其中最流行、受众面最广的就是微课和微课程。

2 微课程的特点和内涵

在现阶段,很多国内的学者、网站都对微课和微课程进行了推广,微课和微课程已经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格局。但是关于微课和微课程的定义,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并且由于微课和微课程仅仅相差一个字,很多人就认为微课等同于微课程,这其实都是错误的认识。微课通常指时间在15分钟之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通常以视频作为载体。而微课程是基于某一门学科的关键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课程资源。微课程以一系列相关知识点的微课作为核心,还包含了和教学配套的相关的微练习、微资源、微课件等等,形成一种结构化、网络化的教学应用课件。与微课相比,微课程专门针对某门课程或某个专题,以相互承接、前后呼应的一系列微课为主,并辅助了微课不具备的教学设计、教学练习、测验等教学资源和相关教学活动。也就是说微课程不仅包含了一系列相关专题的微课,也包含了辅助性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完整的新型教学资源。

3 计算机网络微课程的设计

在设计开发一门微课程之前,要充分考虑这门课程的定位以及本身的培养目标等这些综合的因素,并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而不是为了追求效果,盲目地采用最新技术去制作看似华丽的动画,这样反而会使微课程失去本身应有的价值。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高职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学科,但经过调查访问和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这门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中基础内容比例大,概念多。主要表现为教材内容枯燥,授课方式也依然为传统的课堂式讲授。

(2)部分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学生较难接受。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包括大量的一些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基础知识,而教材中只是书面抽象的进行表述,学生容易感到乏味。例如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中常用的设备等等这些需要学生进行记忆的内容,学生往往掌握不佳。

(3)教材内容滞后。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相对应的,教材上的内容却无法对应上时代的发展。例如所有计算机网络教材中关于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都是基于Windows Server 2003,而现实应用中,这款系统早已淘汰,目前的主流操作系统已经是Windows Server 2008及以后版本。另外,书本中对飞速发展的已经成为主流趋势的无线网络介绍也不够。

(4)教学资源形式单一。目前计算机网络的教学资源基本是教材的文字素材,配合上对应的PPT,相关的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目前能搜索到的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微课类资源也都是传统的上课视频转录,教学呆板,缺乏新意。学生更希望看到视频、动画等相关资源进行学习。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需要根据其特征以及现有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来确定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经过研究,决定将计算机网络这门微课程分为学习模块、互动模块和资源模块3个部分。其中,学习模块是由反映各相关知识点的微课视频按知识点关联规律和要求组织起来的,是多个微课的集合体。内容上保持与教材内容的一致,并突出强调部分关键内容,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互动模块则提供了一般微课程所不具备的互动功能,目前设计了3个实验环节和一个测试环节。互动地加入解决了一般微课程中微视频只能单向向学生传授的弊端,使得学生和教学资源之间有了交互。学习者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进行操作,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但缺少练习的问题。学习者学习完整个课程以后,还可以通过测验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成果,题目每次由题库中随机抽取,设定为60分合格。资源模块包含了计算机网络学习的一些相关资源,例如一些网络常用命令等。方便学习者随时查询使用。

具体的计算机网络微课程设计如表1所示。

4 计算机网络微课程的开发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了多款可以互动的教育资源开发软件,比较知名的有Adobe公司的Captivate、Trivantis公司的Lectora和Articulate的Storyline等,这里选用了Storyline2软件开发计算机网络微课程。

Storyline2软件的界面和Office 2013类似,可以像制作PPT一样制作所需的教学资源,即使不熟悉软件的人,只要有使用Office软件的基础,也很容易上手,同时可以利用软件的触发器轻松创建互动内容。最后生成的结果可以完全符合html5标准,可以方便学习者通过电脑、手机或者其他任何智能终端进行学习。

具体微课程创建过程中,依据之前设定好的模块和章节在软件中创建不同的场景,每一个场景包含一个章节的内容。同时如同PPT一样设置一个母板,在母板中设置导航条。这样可以保证整个课程界面的一致性并且学习者可以通过导航条方便地找到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具体的微课程结构如图1所示。

具体学习模块的制作过程中,可以在页面内任意插入需要的素材,包括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并通过时间轴设置每样素材出现的时间点和具体呈现的时间段,最后可以完美呈现出内容播放效果。

互动模块是这门微课程的一个特色,制作互动练习充分利用了storyline的触发器功能,通过触发器设定不同的操作或者输入进行判断,来达到一个和学习者互动的效果。例如,在制作组建局域网实验中,根据需求为按钮和图层设定不同的状态,访问时依据不同的状态进行触发,来实现具体的效果。触发器的设置实例如图2所示。

测试部分利用了storyline软件的测试功能,storyline内置的测验功能十分强大,支持单选、多选、拖放、排序等10种类型的题目。在计算机网络微课程制作过程中,根据实际需求,创建了单选、判断和填空的题库,学习者具体测验的时候,根据比例从题库中抽取,并限定测试时间为30分钟,当测试分数达到60分,判定为通过,否则为失败,可以回顾错题或者重新测试。

全部设计制作完成以后,即可发布为正式的微课程。这门微课程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移动平台访问的可操作性,全部学习过程可以通过手指点击完成。因此最终发布为兼容模式最好的HTML5版本,这样学习者无论使用任何设备学习这门微课程,都有一个比较好的访问体验。

5 结语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的出现对当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基于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开发制作的《计算机网络》微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传统课堂教学之外,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拓展了学习者的学习空间。并且由于课程中包含了较多的互动内容,操作简单,访问方式灵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也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目前,《计算机网络》这门微课程,已经形成一个网站,来呈现微课程的内容。当然,由于个人能力有限,且《计算机网络》微课程目前可供参考的案例比较少,具体设计实践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有待提高的细节。期待有更多的研究者对它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开发。也希望微课程在未来的教育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够更好地运用到各门学科中去。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的新形式下,出现了各类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微课程就是其中一种。作为这两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资源类型,微课程以其“短”、“小”、“精”、“活”的特性,满足了学习者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的需求。探讨了微课程的特点,并且以《计算机网络》为例,介绍了设计和制作这门微课程的过程。

关键词:微课程,计算机网络,设计开发

参考文献

[1]刘万辉.微课开发与制作技术.[Microlecture Development&Production Techniques].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一春.精品微课设计与开发.高等教育出版社

[3]马红芝.教育实习微型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篇9:信息技术促进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关键词: 微课 微课程 微课制作

1.微课程

1.1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分类

第一类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第二类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实现人机交互。第三类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教室中有网络,学生用台式电脑、笔记本、IPAD都可以。传统机房其实是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第四类移动学习环境,通常有无线网络,学生手中有设备。这样学习空间不仅在教室内,还可扩展到教室外,是移动的。

在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的微时代,现代社会的学习趋于微型化、片段化、社会化、大众化与草根化,需要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变革,而微课程是适应时代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适合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

1.2微课程的定义

微课程不是简单地指辅助教学活动的多媒体课件,也不是指课堂教学实录的视频切片,更不是指以课时为单位的视频公开课。微课程是围绕某个教学知识点或技能点精细化设计,并配以相应学习任务,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数字化课程包。

1.3微课程的组成要素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微课程包含完整的教学设计。

1.4微课程的特点

容量小,一个课程仅围绕一个特定知识点或技能点。时间短,教学视频一般不长于10分钟。自足性,包含必要信息,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能够在语意上表示自身意义,无需参考其他信息理解。基元化,具有不可再分性,不能进一步划分成更小的单元。易传播,适合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

1.5微课程的优势

传统课程教学学习时间是固定的,学生掌握程度是不同的,学习效率好的学生可以掌握好,学习效率较差的学生掌握较差,不可能在课后叫老师重新讲一遍。但是微课程可以,应用微课程学习,学习效率高的学生看一遍微课就能掌握知识,学习效率较差的学生看一遍没掌握,可以多看几遍,可以通过暂停、反复重播达到最终掌握的目的。使掌握程度是常量,学习时间是变量,更好地优化学习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得很好。

2.微课程设计与开发流程

2.1选题

微课程的规划选题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首先微课程的选题要系统规划。其次微课程的一节教学内容要聚焦某一知识点或技能点,通常以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易错点为选题内容。微课程制作是为了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解惑,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如果选题不够聚焦,容易成为课堂的缩影,这样就达不到微课程制作的目的。

2.2设计

微课程学习时间的碎片化不等于课程设计的碎片化,是课程内容的浓缩,具有完整结构,包括教学设计、媒体策略、学习任务单。

2.2.1微课程视频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导入、阐释、小结3个环节。

导入的常见开场有单刀直入、罗列目标、温故知新、问题思考,这些导入稍显平淡,没有设计感,缺乏趣味性,通过呈现小实验、描述小现象、讲述小故事创设情境,这样导入更好。导入得好能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认知需求,安定学习情绪,启迪学生智慧,沟通师生情感,确定全课基调。常见导入方法有游戏导入、复习导入、问题导入、情境导入、实验导入、故事导入。一般导入时间以30秒至1分钟为宜。

阐释运用课堂口头语进行讲解,通过严谨书面语言讲解,容易陷入照本宣科的境地。阐释要营造“一对一”的氛围。阐释的内容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阐释要适当运用提问策略,并注意提问有效性,有效问题包含一定的思想性和哲理性,具有启发创意、生成思想、引起深层次思考的效果,而不是单纯的记忆、复述,避免重复相同的口头禅。阐释要加强人与资源互动和学生思维的参与,加入问题、测试等,让学生及时回忆课程要点,或者暂停,给学生思考空间,吸引学生注意力。阐释要选择适合的多媒体表达,如实验操作型或者技能训练型的选题,合理利用“中近特”多机位、聚焦、慢镜头、重放等弥补或放大细节,充分发挥媒体优势。阐释时间为3至6分钟。

结束的时候要有简短的回顾和小结。小结时间约为20至40秒。

2.2.2微课程视频的媒体策略。

理论讲授型,注重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的传授,采取的媒体策略是PPT和录屏两个一起用。推理演算型,强调过程理解,具有较强的数理逻辑,如数学,采取拍摄、手绘板+电脑录屏、IPAD录屏、录课笔等媒体组合。技能训练型,注重学习者某种技能或技巧的培养,以学习者参与和体验为特点,如软件操作、硬件组装、歌唱、体育等,以拍摄、录屏、动画的形式。实验操作型,注重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条件或环境等因素,使某些新事物的生成、现象或过程再现,从而发现、认识自然现象、事物性质和科学规律,如物理、化学实验等,以拍摄、录屏、动画的形式。

2.2.3设计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是学习支架的主要形态,旨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内容、目标和方法,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及评价,以表单为呈现方式的学习方案。学习任务单的内容有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学习测评、困惑建议等。

2.3素材采集

素材有文字素材、图片素材、声音素材、动画素材等。文字素材通常指文案设计材料、字体的样式风格。常见的文字加工技巧有默认字体、替换字体、文本效果、镂空字体、背景填充、书法效果。图片素材因其视觉冲击力强、真实而被广泛应用。图片来源很多,通常从三个方面获取,如利用强大绘图功能绘制、从各类媒体中下载截取、从他人作品中复制提取等。声音素材中的音乐素材只要平时工作时多听多收集就行,视频素材要多看视频栏目收集。

2.4后期编辑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下一篇:物理实验促进概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