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矛盾深度剖析范文

2024-04-27

医患矛盾深度剖析范文(通用5篇)

篇1:医患矛盾深度剖析范文

医患矛盾深度剖析

关键词:医患矛盾

回扣

医疗体制

前几日在网上看到一幅被热传的照片,上面是广东一家医院的医护人员,让人吃惊的是他们个个全副武装,头戴钢盔,手持电棒„„再配上那一身白大衣和口罩,样子甚是滑稽搞笑。可很快我便笑不出来了,这幅图说明了什么呢?曾经作为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的医生为何会像特警一样全副武装呢,防的是谁呢?谁要袭击他们呢?

近年来媒体报道的各种医疗纠纷不绝于耳,各种袭医事件骇人听闻,还有各大医院门口的“医闹”,各种回扣的曝光„„在中国,医生和患者的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医生对患者心有余悸,患者对医生半信半疑,更甚者“兵戎相向”,本是性命之托,一个当竭尽全力,一个当信任感激,而现在却是两者间矛盾激锐,一触即发。我根据自己的一些求医经历和身为医学生的责任感对此进行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医患矛盾的产生

以我的一次例子来做简要分析。

大一上学期初冬的一个夜里,半夜一点多左右,我的胃肠很疼,而学校的医务室没法治疗,便打了120。无奈之下,室友陪着我们便在寝室院门口等车,半个小时过去了,还没有人,而我疼得要命,打过去,对方的陈家桥中心医院(那会儿隔壁的大学城重医附属院还没开业)给了我一个很明确的答复,有一辆车去

接其他人了,而他们正在调车,那个司机正从家里往这里赶。恩,冷风中快要痛死掉的我彻底绝望了。又过了半个小时,那车终于来了,里面没有一个医务人员,只有一个司机师傅!到了急诊科,我郁闷地发现只有一个值班医生和两个护士,而他们看到我似乎觉得我还好没啥事,慢悠悠地先问我讨救护车的80元钱和一些门诊费,而我这会儿痛的死的心都有了!更无语的在后面,我清楚自己是便秘引起的肠绞痛,请医生直接先帮我拿些润肠药,而他稀里糊涂的问了一些问题之后硬是给我开了五个化验单,还不忘温馨提醒有两个白天才能做!半夜三点,拿着那些化血,验尿,甚至透视的单子,我早已无力“奔波”了。看着那些个不着边际的检查单,而已经花了近一百元的车费,门诊费仍然痛得要死的我,对他说:我是重医的!这句话的威力远比我想象的大,他立马换了表情,要回了那些单子,按我的要求开了些药,便关门睡觉去了。

疾病

花销

便秘引起的肠绞痛

救护车费80+(夜间急诊)挂号费15

+药费2(注意药费才两元)+化验

单(我的急中生智这个省掉了)近300 我后来提起这件事和同学开玩笑说,我真庆幸我是重医的!可是心里对医生对医院对那貌似无限伟大的120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而我将来也会是一名医生。

以我的切身体会,一个小小的肠绞痛,都能迎来五个化验单,那其他病呢?而身为学医的我清楚地明白那些都是没用的,可对于老百姓呢?医疗车的配备问题使我晚了一个小时,我是还能忍,但若是突发性心脏病之类的,岂不是要出人命了?当我痛得要死出现在急诊中心时,绝望的发现偌大的一个大学城当时唯一的陈家桥中心医院的急诊科竟只有一个医生和两个小护士,额,一个懂得不如我多的只会开单的医生和两个慢悠悠只会结账的护士,天哪!她们直奔主题开账结钱,却全然将我这个痛的要命的病人丢在一旁!医院的人性化在哪里?规范化在哪里?他们摆明了这是个交易,好吧,若医疗服务成为了交易,那我受的这个还是最不公平的物品交换!

我不得不说,我们中间产生了医患矛盾,虽然以我是重医人解决了。一叶知秋,这一小事让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患者的思维角度,和“看病难”,以及矛盾的产生,发展,缓和。

在混乱的医疗体制下,当十万火急救命的病人遇到糟糕透顶的医疗条件,素质低下的医护人员,一系列繁琐不必要的检查和开销,患者要的是健康,而一些医生道德问题只看到了利益,两者所追求的发生了质的区别,怎能不产生矛盾?而加上患者对医疗的陌生,只能听任医生摆布,又之间产生了间隙,一旦出现问题,患者便会所有一起爆发,对医生不依不饶,闹得天翻地覆。而医生因此更抵触患者,能不说的不说,讲得更少,患者越发觉得医生面目可憎,之间的沟通困难导致一些必要的检查患者误解为不必要的,间隙再

次加大„„如此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二、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

由上可知,医患矛盾的产生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个单独的条件所能引起的,它是多方面因素多种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单单说是医生的问题,或是病人的问题,都是片面的,都是不全面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唯物辩证法辩证的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剖析。

1医务人员的角度 A缺少与患者的沟通

沟通是人和人之间的桥梁,对医患关系尤其是。因为患者对专业性相当强的医学是一无所知的,而身体出了问题肯定要清楚怎么回事,怎么治疗,沟通就显得尤其重要。而在我国,客观上,我国医生尤其是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的医务人员工作量很大。受就诊时间限制,面对众多患者,医生很难做到有问必答,与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超负荷的工作量,也使一些医生精神压力很大,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诊疗活动的厌倦和对患者的冷漠。

而沟通的缺乏会使患者不清楚医生的诊疗方案,不明白每一项检查,每一种药的用途,缺乏对自己所患疾病的了解和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不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还会因为社会的一些观点而影响对医生的判断,误解医生,对医生产生不信任,甚至抵制,不利于和谐的医疗关系,更不利于患者的治疗。

B一些医务人员素质降低

据有关部门统计,医疗纠纷的诱因80%以上不是医疗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服务质量甚至职业道德问题,如“红包”与药品回扣现象。另外,医院实际上存在着“以药养医”,医务人员收入与患者所交费用多少挂钩的政策,药品的虚高定价是医疗费用高昂的主要原因,医卫界不正之风的源头是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而究其原因,是医生的待遇问题。医疗市场的高度市场化,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相对较少,使得医生是自己再养自己,而回扣便应运而生了。这个之后再做深究。医院的角度

政府投入少,医院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必然会产生逐利冲动,甚至陷入以药养医的误区,导致一些医生不顾病情需要,过度检查,开大处方等,令患者不堪重负。

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保障水平低,覆盖面窄,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对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产生抵触情绪。

3患者的角度

患者不能理性看待医疗问题,对医疗诊疗的效果期望值过高,认为治不好就是医院有过错,但医疗服务业又是一个高风险行业,由于当今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或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原因,医方很难保证对所有患者的治疗都能取得满意的结果,即使对于很多常见疾病,在治疗中也会有意外发生(因过失导致的医疗事故除外)。

社会的信任缺失,又使有的患者对医生开具的处方、检查检验

项目及实施的治疗措施的必要性、合理性持怀疑态度,最后对正常的治疗效果总有这样那样的疑虑。媒体的角度

部分新闻媒体在报道医疗事故时未能全面、准确、客观地报道,对恶化医患关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媒介对患者具有同情心,而缺少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其立场倾斜于患方。新闻媒体正面舆论宣传不够而过分渲染医院的黑暗面,误导患者在治病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而与医方发生冲突。

5法律的角度

现行医疗事故处理法规缺乏可操作性,解决医患纠纷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常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现有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给执法人员带来一定的难度,没能有效地将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医疗赔偿制度不健全,最具风险的医院是唯一缺乏保险理赔的,医院、医护人员、患者均不能投保,一旦出了问题,患者就只能找医院。

6医患关系的角度

一是医患双方事实上的不平等,而且医患冲突的最终受害者是患方,患方的求医与医生的施医而形成施恩与受恩的医患关系。二是医患信息的不对称,使医方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善意或非善意的信息隐瞒。

综合以上,导致医患问题案件增多,个别地区甚至发生杀害医生的恶性事件,患者疾病久治不愈,患方伤害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务人员,一直为人们所敬仰,为何这些年的

从事环境、医患关系却急转直下呢?深入探究后,既有医疗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医患双方的问题。当然了最主要的做根本的还是不合理的医疗体系和医疗制度。

三、以药养医的模式探究(药品回扣)

据矛盾分析法,药品回扣是医患矛盾最尖锐最主要的矛盾。患者最不满的莫过于高昂的医疗费用,当然了看表面现象我们已经很清楚是什么让我们看不起病,就是药品回扣和一系列的检查单,然后就是媒体有意或无意之间引领的对医院的抵制和批判。整个社会舆论给老百姓的印象就是是黑心的医院黑心的医生弄走了他们的血汗钱,如此传来传去,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矛盾再也平静不下来。这始终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老百姓骂也骂了,恨也恨了,依旧看不起病。

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要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理智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看这个问题的根源,看这种情况是如何应“运”而生的,每个角色的活动都有它的出发点,究其根源,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从医生收回扣开始说起,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它存在的环境和意义,回扣也一样。医生这个群体收入如何?为什么有回扣存活的环境?医院的运营体制如何?回扣是如何产生的? 医院的角度

回扣出现的时间正是9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把医疗推向市场,医院一下子没了国家资金投入陷入极度恐慌中。互联网的发展拉近

了世界,医院也看到了国际医疗到底处于一种什么水平。当时很多医院纷纷的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病房楼、门诊楼,为了吸引高端患者设立高干病房,医药公司和药厂都要赞助,当时甚至可以交一定的钱医院同意用你一种新药。

几乎所有的医院都已经开始实行自负盈亏。当一个医院被迫为生计而奔波时,它本质上同资本家有什么区别呢?资本家能让医院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吗?现在北京的大医院几乎都实行了承包制,即科主任负责制。科室的收入减去支出便是这个科室当月的奖金(包括工资)。每个医生的奖金必须靠自己来创造。请注意,这是合法的收入。但实际上是把与药品回扣同样性质的钱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药企

此时国家已经不批发新的医药公司执照了,也禁止医院和药厂做直销。一些看到商机的人进入了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开始从新洗牌。医生也开始互相攀比,新药回扣达不到一定程度是很难推广的。随着这种销售模式的逐渐扩大,没有回扣的药品渐渐的失去了市场。

3医药公司

现在的各省市医药公司,做为计划经济下的产物,至今象怪胎一样存在着,而且是药品经销的主渠道。现在搞所谓的药品集中招标,不知内情的人把它视为解决问题的良方。事实上呢?因为无论改制前还是改制后,医药公司自身要养活一大批职工,谁来养活?

当然是社会,是患者。

4医生

医疗本来就是成本高昂的行业,尤其是人才的成本。在中国,要培养一个能够较好胜任工作的临床医生,除了12年的小学、中学教育,5年,甚至7年、8年的大学教育,还需要3年的住院医师轮转,2年左右的专科训练,往往需要22年以上的学习、实践。这个过程中还要淘汰大量的不能胜任的人员。成本非常高昂。这样培养出来的临床医生,也还是难以胜任难度较大的操作、大中型手术的。对于成本高企、工作负荷巨大、需求又极其强劲的医生,给予那么点工资、奖金显然是非常荒谬的,必然要有其他的方式来补偿,回扣就出现了。

综上,药品回扣形成的机制 :

国家减少对医院的投资(医院市场化,企业化管理)——医院要生存、要发展——以药养医(通过药品获得最大利润)——药厂提供最大利润给医院——药品成本提高——药厂无序竞争——回扣产生与增加——把负担转嫁给病人和社会

而各界关于医生的声讨和批判是最多的,可是如果站在医生的角度的话,医生也不是圣人,他也要生活,要养家,在其他领域也要花很多冤枉钱,厂家提供的回扣,用医生的话来说,不拿白不拿,这话我基本同意,因为这笔钱自上而下就产生了,医生不拿,患者也无法享受到,因为这是社会性问题,是畸形发展的产物,医生在医院,在医药代表面前,似乎是买方市场,高高在上,但在其他方

面,比如孩子读书择校,毕业就业,个人评定职称,争取进修或疗养指标等等方面,他又处于弱势地位,他往往也得靠钱去开道,按照账面的工资和收入,医生们则抱怨说,医疗服务费几十年不涨价,一个医生的挂号单只有区区几块钱,对不起自己多年的学习和辛苦的劳动,没有更高的待遇怎么可能笑着干活儿?

如果两种药品对患者都能起到作用,如果患者可以报销,那么为什么不开那种有回扣的呢?新产品一般都有副作用少、效果显著、包装精美等特点的。

就这样没有回扣的传统的药品渐渐的就退出了市场。逐渐就形成了临床用药基本都有回扣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药品回扣的产生、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是因为医疗市场化造成的。一个医学生进校门第一件事就是宣读希波克拉底誓言,宣誓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为患者福祉服务上。但是中国的医疗体制“病”了,体制中的医生也跟着被传染着。医生在这里有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但是根子还是市场化,是政府对医疗市场的行政垄断和价格管制。

所以要想真正解决药品回扣问题,就是切断以药养医的模式,医生由国家“养”起,或就直接交给市场“养”起,而不是靠行政压低医生收入而又不给予合适的“替代品”,半市场半政府下发展起现在的畸形的医疗体系。只要中国的医疗制度不从根本上改革,任何表面的文章都不会取得效果的。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老百姓仍没钱看病、或者是花钱看不了病;而医生仍昧着良心去赚钱,结果仍是赚不了多少钱。

四、如何解决医患矛盾 不断实践新的医疗体制改革,在唯物论中只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能更清楚地认识问题,更完善问题的解决方案。社会对医生要有社会的尊重和认同,要认可他们的价值,在认识论中价值评价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的作用。

社会要使医生能够安居乐业,有职业发展能空间。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应充分肯定医生创造价值中付出的劳动,在收入分配方面是他们的劳动报酬与其劳动贡献相对称,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患者要有必要的医学常识,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带来的影响。

对医生的认识能够不受舆论影响,建立起对医生的信任,多与医生沟通。

4医生要多替患者考虑,换位思考,加强沟通。健全医疗事故处理制度和赔偿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6医院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严格工资总额管理,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关键在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

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总结: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应当亲密无间。我们所要声讨的应当是不合理的医疗制度。正是这种制度,才孕育出如此畸形的如此紧张的医患关系。要解决这种尖锐的矛盾也只能从医疗体制改革入手。

篇2:医患矛盾深度剖析范文

摘要:近年来,医患关系在总体上是和谐的,但在总体和谐中存在着不和谐,甚至形成医患关系紧张的态势,引起了 社会 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因而 理论 界关于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 研究 取得了一定进展。现拟就近五年来国内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关键词:人际关系;现状;原因;对策

1.医患关系的紧张现状

近年来,医患关系成为热点,缘于社会转型时期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医患冲突不断发生,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5年6~7月份,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270家各级医院进行了调查:全国三甲医院每年发生的医疗纠纷中要求赔偿的有100例左右,二级医院每年发生的医疗纠纷要求赔偿的有20例左右。②医疗纠纷以医疗过失为主转变为以非医疗过失纠纷为主。③处理难度越来越大,对其处理以行政为主体转变为以法院为主体。④医疗纠纷易于引发社会的反应,人的生命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构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⑤医疗纠纷的赔款额越来越高。刑事案件增多,个别地区甚至发生杀害医生的恶性事件,病人疾病久治不愈,患方伤害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例如,浙江某医院主任医生被患者家属无故殴打事件,引起人们对医患关系的反思。

2.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2.1 医方因素:医患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医务人员。卫生部部长陈竺认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医患关系来说,主导方面还是医务人员。医方因素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医疗质量问题 :一些医院规章制度执行不严,造成差错事故发生,或是技术水平低下,或者是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弄虚作假造成误诊误治等;其二,医风医德问题:一些医务人员素质降低、自身修养欠缺。据有关部门统计,医疗纠纷的诱因80%以上不是医疗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服务质量甚至职业道德问题。如:“红包”与药品回扣现象,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冷淡现象等;其三,医患沟通问题:一些医务工作者“见病不见人”,忽视了病人心理感受,忽视了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造成病人的误解;其四,技术性违规问题:医方为避免医疗风险和责任而采取防御性医疗行为,加重了患者的负担,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例如,普通的感冒发烧也要做血常规、胸片、血培养;其五,“以药养医”问题:医院实际上存在着“以药养医”、医务人员收入与病人所交费用多少挂钩的政策。药品的虚高定价是医疗费用高昂的主因和医卫界不正之风的源头,是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2.2 患方因素:一是患方对医疗工作和医学知识的不了解,对医疗诊疗的效果期望值过高,认为治不好就是医院有过错,从而迁怒于医院和当事医生。例如,某患者在与医生辩论时就说:“我到底是什么病你没诊断出来,当然是误诊了”;二是患方认为治病是医务人员单方面的事而与患者无关,医方收取货币就理所当然要治好病;三是患方的道德素质问题。在医患纠纷中存在着一些患者及其家属无理取闹事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医院附近还出现策划患方闹事的“医闹”,对医院的秩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2.3 医患之间的关系因素:一是医患双方事实上的不平等,而且医患冲突的最终受害者是患方。患者的求医与医生的施医而形成施恩与受恩的医患关系,会导致医生救世主式的诊治 方法 ;二是医患信息的不对称,医患信息的不对称,使医方对病人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善意或非善意的信息隐瞒;三是公益福利性与市场企业性的冲突,医疗卫生事业在医方是市场企业性而在患方则是公益福利性。

2.4 社会因素:第一,法制方面的因素。一是规范医患关系的法制建设滞后,无法可依。二是解决医患纠纷的 法律 法规不够完善,常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现有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给执法人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没能有效地将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第二,制度方面的因素。一是卫生资源的分配不公,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卫生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医院和城市,而广大乡村和小医院所占医疗卫生资源过于稀少。卫生资源分配不公的社会问题,社会心理的“仇富情结”及与社会不满联在一起的分层意识是医患关系恶化的催化剂。二是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有三:全民医疗保险体制不健全,这可能是最根本的原因;医疗质量和医疗费用监管制度不健全;医疗服务保障机制不健全。第三,新闻媒体方面的因素。媒界对患者具有同情心而缺少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其立场倾斜于患方,其报道偏重于患者,再加上某些媒体的不当炒作,引起社会公众对医院信誉的质疑。新闻媒体正面舆论宣传不够而过分渲染医院的黑暗面,误导患者在治病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而与医方发生冲突。舆论导向失之偏颇,推波助澜。第四,医学本身的因素。一是医学高科技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对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伤害;二是医学 科学 的局限性、医疗行为的高风险性,它不可能包治百病。因此,有时医务人员并无过失,但仍发生不良后果,而这是患方所不能接受的。三是医疗服务 发展 水平落后于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增长。陈竺认为,当前群众越来越高的卫生健康需求和医疗服务的提供严重不足是一个很突出的矛盾,集中表现为看病难、看病贵,出现医患纠纷甚至医患冲突。

3.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方法和途径

3.1 医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举措:理论界的兴奋点在于医方如何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两个大的方面,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狠抓医学基本功,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诊误治现象,普及和加强医患交流技巧培训,在为患者提供全程服务过程中渗透人文关怀,消除对患者的异化物化倾向。第二,医院要完善医院管理、注重内涵发展、建立人文关怀的医患模式,加强医疗活动中的人文关怀有助于提升医院的竞争力。第三,医院应重视医疗质量、重视人文关怀、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维护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构建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修养,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病人不单需要肉体上的 治疗,更需要情感上真诚的关注和抚慰。作为医生,不仅要为病人解决病痛,更应该理解患者心理,消除患者的心理阴影。第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关键在于培养医务人员的道德素质,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变“以病为中心”为“以人为中心”,保持对生命的敬畏感,把人的价值放在第一位,尊重患者的尊严和人格,从病理上、社会环境上和心理状况上全面了解患者。

3.2 患者方面:患者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方面,拥有自主权,患者要理解医学的高风险性和探索性,尊重医务人员,当诊疗出现意外时,应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患者应尊重医务人员、遵守医院规章制度;积极配合治疗、恢复和保持健康;支持医学发展。

3.3 医患交往:医患之间平等交往与沟通是化解医患矛盾的关键所在。首先,关于医患关系的模式,美国学者萨斯和霍伦德提出的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 理论 被广泛 应用。其次,关于医患沟通,主要有五种观点:第一,卫生部部长陈竺认为,加强医患沟通,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所在。医患之间只有加强人际沟通,彼此信任,消除误解,才能有效地减少冲突,和谐有序;第二,医院在医患沟通中应起桥梁作用,建立并落实医患沟通机制;第三,医务人员在医患沟通中应采用换位意识,充分理解患者;强化角色意识,医德医术并重,协调社会关系,多方关心患者;第四,医务人员应做到“五心”:细心分析病人心理、诚心为病人服务、耐心听取病人意见、虚心接受病人批评、热心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第五,医患双方应加强信息沟通、建立真正的信任关系。关于医患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理论界一般认为,应走出医患关系的物化和货币化困境,建立医患之间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实行病人选医生制度有利于改进医德医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3.4 社会经济举措:首先,关于卫生事业的指导方针。卫生部长陈竺指出,坚持走适合 中国国情的卫生事业发展道路不能变;坚持卫生事业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变;坚持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才能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坚实的基础。其次,关于综合治理,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高强提出,应发挥政府保障群众基本医疗的主导作用、改革医疗服务体制、转换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加强政府对医疗服务行业监管、大力发展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等多方面,积极 研究 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有效措施;第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应是:综合治理是基础,市场化调节是润滑剂,法治化治理是关键;第三,要用法律和道德规范来调整医患关系,并加强医院现代化管理;第四,医患关系的改善有赖于国家卫生行政管理力度加大、医疗改革加快、财政补偿合理、法律法规完善、教育普及提高、媒体理性传播、社会大众道德控制水平提升等全方位的努力。再次,制度建设,主要有三种观点:要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努力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立健全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医疗保险体制和社会调节机制;坚持公平优先原则的基本卫生资源配置有利于改变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再其次,关于法制建设。一是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五种观点:建立健全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和国人素质与心理的法律法规,将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双向的医患关系;要尽快制定《医疗服务法》,明确医院定位,规范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切实保障权利义务对等原则的实现;要制定《患者权益保护法》来规范医患关系;应深化改革、调整医患双方的利益关系,利用法律标杆、平衡医患利益关系,加强道德教育、协调医患利益关系;协调和处理医患利益冲突应坚持以病人权利为中心同时兼顾医方利益的原则、相互冲突的利益调整原则。二是普及法律法规。应对患者、家属乃至社会成员进行医学、伦理学、法律知识教育;第五,社会舆论导向。高强认为,媒体应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广大医务人员加强医患沟通意识,并增强群众对我国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理解和支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应建立公正的社会舆论导向:新闻媒体应多宣传医疗成就及医务人员的业绩,尽量避免过分渲染医疗事故、医疗过失方面的新闻,以免对医患关系造成负面 影响。

参考文献 [1] 朱锡光,孙梯业,颜伟,等.医患关系现状的多维视角思考的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5,26(2):16-18; [2] 张伟程.新时期医患关系剖析[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4(12):1708-1709[3] 王力军,刘彩霞.医学高 科技 条件下医患关系中存在的问题[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7):867;

[4] 李茜,杜慧群.对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2):48-

49、59;

[5] 刘志军,许岩丽.医院规模扩大后的医患关系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5,26(4):17-18;

篇3:医患矛盾深度剖析范文

笔者接触的所有医院管理者都有同样的感受,每年总会有医疗纠纷缠身,甚至影响到整个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并且有愈演愈烈、愈加复杂的趋势,有些医患关系可以说处于剑拔弩张的阶段。医患信任危机加剧,纠纷不断增多,逐步升级。据不完全统计,医疗纠纷每年以35%的速度递增。2011年的多起医生被伤害事件,还有“录音门”事件等,都给医患关系敲响了严厉的警钟。到底政府该怎么做,社会媒体该怎么做,人民大众该怎么做,医院医生该怎么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共同课题,不认真分析和加强改进防范是很难收到成效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剖析,以与各界同仁商榷。

1 医疗纠纷增多升级原因剖析

1.1 医疗体系差距性明显

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大城市、大医院占有了高度集中的医疗资源,技术水平高,医疗设备好,人才队伍集中[2]。而广大社区和基层医院水平差、设备差、基础差、人才少,人们治病的心理都是希望到大医院找技术好、设备好的机构去诊治。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前冷落,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了看病贵、看病难的矛盾。

1.2 人文关怀精神淡化,伦理规范培养缺乏

由于市场化经济利益驱动,以及医疗行业人员缺乏,培养途径增多,培养效果参差不齐、人文教育淡化等因素,使得现今的医界人文精神缺乏。我们所继承和倡导的希波克拉底精神、白求恩精神,正在沦落,功利性不断增强;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医治能力不断增强,可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的人文精神在不断衰退,“见病不见人”的现象非常普遍,只重视医疗活动中病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药物、手术手段,没有把尊重人、关心人、方便人、服务人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来为患者提供精神、感情和文化的服务。首先,在教育培养方面还是重医,缺伦理素质和人文陶冶,缺乏服务中的文化含量和情感含量,抓好法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够[3]。在医学课程教育过程中就缺乏伦理和法律的培育,医学伦理和医学法学课程在医生成长过程中介入量过少,使医患不和谐和产生纠纷的因素增多。第二,对从业人员缺乏职业特点和性格、个性的评价标准和有效筛选,看病过程是一种医患相互沟通、交流和深入了解,从而作出科学正确判断进行有效诊疗的过程。如果医务人员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或情绪冲动、暴躁易怒,或心浮气躁缺乏耐心,都很难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和正确的沟通与交流,容易发生误解和纠纷。第三,职业理念模糊、定位不清。医疗行业是服务行业,是必须正确有效服务于患者的。可长期以来,很多医生想当然的把自己与患者定位为从属关系,认为医生是主体,懒得与患者、家属闲聊多说话,感觉患者及家属医学常识缺乏,说了也不懂,难以讲理,沟通困难,使沟通不足,解释不到位,对知情告知环节重视不够,当疗效不佳时,事后的解释就难以取得患方谅解,容易造成纠纷[4]。

1.3 医患不信任,加剧医疗纠纷的产生

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我国医学职业显规则及职业精神面临着潜规则的严峻挑战。近些年来,这种挑战已演变成医学职业潜规则在某种程度上的流行,危害日渐凸显。目前我国医院职业潜规则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药品回扣,医疗器械回扣、收受患者红包、滥施检查和过度自我保护、按经济收入多少衡量医院业绩、按创收指标完成情况发放津贴。无形中增加了看病资费,降低了行业的信誉度,明显加重了医患的不信任。加上个别医疗黑幕的曝光,引发了整个社会对医疗行业的信任危机,“录音门”事件就是明显的例证。据了解,有些大城市大概有30%的患者来看病时会带着相机。可能有人只是想拍照留念,但有人的背包里确实放了录音笔。当患者抱着不信任的心理就医时,可能就会对医生的每一句话进行猜测,对每一项医疗行为进行质疑,当稍有不满意时,便会引发医疗纠纷,甚至对医生的生命构成威胁。而恐于医疗纠纷的压力,医生也不再信任患者,医院不得不出台一些尽可能降低医疗纠纷风险的文件让患者签字,甚至对一些患者及家属未签字同意的应当及时进行抢救的救治工作也左右为难,难以决策。还有的为了防止发生纠纷,对一些难治疾病进行推转,强调理由不予收治。

这种不和谐的关系,使医患双方深受其害。医生不仅要完成正常的医疗工作,而且要随时防范着医疗纠纷的发生,心理压力非常大,由此产生的恶果非常明显。表现为:(1)对患者漠视。过去只要有1%的希望,医生就要做100%的努力,而现在,只要风险大于50%,医生就可能让患者转上级医院或选择保守治疗。(2)由于医生的过度防御,有风险的治疗不敢轻易上,既会阻碍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也制约了年轻医生的成长和技术水平的提高。(3)过多地依赖大检查,重复检查,开大处方,加重患者的看病费用,造成有限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对医患双方都是巨大的伤害。

1.4 医生背负经济效益的枷锁,不能全身心用于医疗工作

现行的医疗体制使各个医院都重视经济效益[2],经济效益与超劳补贴直接挂钩,致使医生在进行医疗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经济效益。有的医院病人欠费了医生要催,患者出院了费用欠缺,医生也得想法追回。科室要算成本,算费用,算效益。经济效益致使医务人员难以专心本职,而患者既想看好病还想少花钱,这就形成了医患双方多创收和少花钱的矛盾。

1.5 医患双方期盼包治百病与现实医疗水平的矛盾

现今的医学事业有了迅猛的发展,但很多疾病仍在探索,不能治愈,加之人体差异性,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和突然性,但患者及病属对医院的期望值却总是很高。我们碰到有的患者家属曾说:“我们奔你们医院来,相信你们的技术和名气,如果患者死在水平这么高的医院,我们难以接受。”如此看来,有些患者及家属会因各种疾病在各级医院因不满意或意外情况而存在意见和难以接受的现象,况且对一些难治性疾病,由于高新技术的应用,本身就有其不确定性。但患者的不理解会引发矛盾和纠纷。

2 医疗纠纷增多升级给我们的启示

2.1 医患互不信任达到非常严重程度

“录音门”事件、“缝肛门”事件、“天价药费”及“吨级输液”事件,还有屡屡发生的伤害医生事件,都凸显了医疗行业的诚信危机。患者全程录音,医生步步要求签字,医疗环境日益艰难。同时个别媒体的夸大报道和舆论对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频繁曝光,忽视了对绝大多数医务人员奉献精神的典型报道[5],也对这种信任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2 人们的保健意识和健康要求明显提高,维权意识增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的保健意识明显增强,随着法制教育的不断深化,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也明显提高。

2.3 医疗行业需认真反思,从点滴做好

行业风气受损,人文精神淡化,价值观和服务社会的理念出现偏差,过多追求市场效益,缺少了纯人文的职业服务理念,不是一心替患者着想,而是同时看重经济效益。所以,笔者认为“医疗不能仅靠市场”。要以服务为要务,不能以经济利益为主业。

3 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

3.1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良好职业道德,强化人文关怀服务

作为医务人员不仅要有技术,更要有良好的价值观和服务社会的理念。从院校开始,就要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强化职业道德规范,从点滴做起,切实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学会换位思考,以仁者之心,对生命的敬畏之爱,不断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加强沟通,增进互信,一切为患者着想。

3.2 不断提高技术操作水平,严格新技术准入制度

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关系着人们的心身健康问题,有爱心,技术不过关是不行的,有技术无爱心也是不行的,所以,面对患者需要解除疾病痛苦的健康需求和内心焦虑不安的心理需求[6],就要求医务人员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改进和提高医护质量,及时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的利益着想,同时严格执行新技术的准入制度,使患者得到成熟可靠的医疗技术服务。

3.3 减少医务人员经济负担,使医生专心本职

医务人员的本职就是,以预防为主,为患者消除病痛,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的心身健康服务。所以要尽量减轻临床医务人员的经济效益压力,使其一心一意干好医疗本职工作。一是要加强政府投入力度,减轻医院经济压力,二是医院要注重医疗工作的数质量标准,不唯经济收入论成败,科室可设经济师,负责患者的出院结账、费用管理、成本控制等,为临床医生护士减负。实行绩效管理和超劳补贴计算取消经济收入成份,以医疗安全和医疗工作的数质量作为绩效管理和超劳补贴的评价标准,使科室和医护人员重工作质量,轻经济效益。三是综合治理,防止药品回扣,送红包等不正之风。在加强教育辅导,监督检查,设立意见箱和投诉电话的同时,对于难治理的药品回扣之风要综合分析进行全方位治理,在教育引导的基础上,加强药品采购进院关,禁止医药代表进医院,同时加强药房管理,杜绝对药商的处方统计。严把各个关口,就能切断药品回扣的链条,纯正医药行业的不正之风。对耗材的使用也是同理,严加管理,抓典型,树正气,不断增强行业信誉。

3.4 加强正面典型报道,大力倡导全社会和谐人文风气

对医疗系统的正面典型要大力宣传报道,特别是医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医德高尚,医风正派,为民着想的老专家、新典型的宣传,在社会上倡导和谐、互爱、互尊的人文精神。媒体对一些事件的报道要深入调查,客观公正,尽量防止激化医患矛盾。对危害人民健康和利益的医疗行为政府要严加惩处,以达到警示和根绝的作用。这就需要医疗行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从而达到改善医患关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宁波市卫生局.宁波市医疗纠纷处置机制及成效[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5):375-378.

[2]季建华,刘德军.我国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缺失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3):210-212.

[3]罗志勇,范颂杰.军队中小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2):168-181.

[4]郝凯莉,蔡剑飞,刘轶永.医疗纠纷及其防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8):737-772.

[5]吕兰,刘孟丽.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1):68-69.

篇4:医患矛盾的原因

3.从一个年轻医生的角度谈谈沟通的技巧

选题1 职业环境

医疗工作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社会发展的保障。医生在社会中一直扮演着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角色,受到群众的尊重。然而近年来,医患关系日益趋于紧张,各地的医闹、伤医事件频出不穷。究其原因,有患者和医疗工作者的自身因素,也有各种外在的环境因素。

先谈谈患者和医疗工作者的主观因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群众自我意识的提高,医疗中的复杂因素越来越多。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患者对于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是人之常情,处于病痛折磨中,总希望医生能对自己多些关注,多些照顾。然而在中国这个人口基数巨大的环境下,每个医生每天接待的病人数量太多,在有限的上班时间内,平均分配下来,给每个病人只有3-5分钟,如果给某一个病人细致看了半小时,那剩下的同样着急的病人怎么办呢。不仅如此,半天下来的工作量搞得医生也十分疲乏了,很难再对每个病人都笑脸相迎,给予全面的关怀照顾,一个稍感困倦的哈欠也许就会引来患者的极其不满了。同时,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许多病人在就诊前就已经在网上搜了自己的症状,并轻信了网络上没有根据的回答,在来到医院就诊时,对医生提出各种疑惑和质疑,对医生交代的一些检查也不愿配合,耽误了大家时间,影响医疗秩序。如果在网上搜搜就能治病,那还需要详尽的检查以及中医的“望触叩听”作何。以上两点都是出于主观但并不带有恶意的,只是一些合理的需求和被需求无法切合的矛盾,与国家经济、人口、思想现况有很大关系。需要医患双方互相去理解和信任。而有一些医患矛盾,则来源于某些患者的恶意敲诈,对于医疗过程中一些可以理解的意外纠缠不停,并请来一些专业的“医闹人员”,企图敲诈一笔。

总而言之,患者对医疗费用增长的质疑增多,对医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抱怨不断,而承担着繁重的诊疗任务和职业压力的医疗工作者,也不得不开始时时忖度如何最小化医疗风险以实现“自保”。医患之间失去信任,失去理解。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患关系紧张的外在因素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医疗水平不平均,布局不合理。一线城市的医院设备齐全,医生水平高,来就诊的患者人数也非常多,一票难求的情况层出不穷。而二三线县城的医院水平远远落后。有些大老远从乡镇赶来一线大医院看病的患者,等了几天,也不一定能取到就诊号。内心的焦虑很快就会转变成对医生的愤恨。看病难!

篇5:加强职业教育, 缓解医患矛盾

一、学好职业道德知识, 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一) 学好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相关知识。

大学阶段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 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 也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由于每个职业的特殊性, 各个职业也形成了自身特定的业务要求和职责规定, 这些要求和规定中不可避免的含有道德层面的内容, 职业与道德密不可分。所谓职业道德, 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职业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作为医学院院校的学生更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生的日常学习是分不开的。医学生只有通过系统的知识学习, 才能了解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基本要求, 才能提高自身的职业服务能力和水平, 才能在职业活动中严格遵守职业活动要求。所以, 学生们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应掌握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的相关知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减少医患矛盾。

(二) 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 肩负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而作为一个医务人员, 其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直接与病人、家庭、社会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医学生在了解掌握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相关知识的同时, 还要把这些知识转化为技能, 不能仅停留在知识层面上, 还要把所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素养, 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在职业活动中切实做到想病人所想, 急病人所急, 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 真正做到关心、体贴爱护病人, 全心全意地为病人着想, 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奋斗, 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服务。

二、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医学生社会责任感

(一) 讨论教学案例

教师在课堂讲述的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 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案例, 专门开展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可选派学生对案例进行实际模拟, 然后让学生充分讨论, 在案例中哪些环节做得较好, 哪些环节不足, 存在什么问题, 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应该如何避免此类问题, 使学生加深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如:心梗病人的术前准备, 与病人和病人家属的谈话技巧、术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术后并发症;如何避免相似案例的误诊和误诊对于病人、家属所造成的影响, 是学生通过教学案例讨论, 加深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1

(二) 转变传统的思政课社会实践形式。

在教学中, 医学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思政课社会实践形式, 结合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的特点, 在实践教学中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渗透, 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规范的医疗过程, 自然而然的达到从了解到掌握的效果。同时要求学习在危急病人的抢救操作过程中对待模拟人也要像对待真正的病人一样, 手法正确, 处理快速、认真、细心、妥善。

(三) 充分发挥附院医院的临床教学作用。

高等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 在临床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了医学相关知识后, 进入医院实践, 临床教学教师的率先示范作用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临床教学教师在医疗过程中, 行为和举止往往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既是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又是进行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渗透的坚实基础。所以在注重培养医学生良好品格的同时也应切实提高临床教学教师自身的政治社会责任感和业务素质, 真正做到以身示范, 教书育人。

(四) 建立切实可行的责任教育管理评价机制

切实可行的制度建设对于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着强大的促进和督导作用。通过制度性的规定, 明确地表明什么样的行为是允许的、鼓励的、倡导的, 什么样的是禁止的。这样的制度性建设有利于学生明确自身的行为准则, 通过外力的作用, 养成自身良好的社会责任行为习惯。同时学校也可依据相应的制度评价体系, 给予学生以适当的奖惩措施, 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自身责任行为的是非性, 以达到自我约束的目的, 进一步促进医学生责任意识的提高。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医疗矛盾呈现出高发性态势。面对频繁发生的医疗纠纷和不断升级的医闹事件。笔者立足于医学院校特点, 加强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培养, 寄希于培养出医术精湛、医德优秀社会贡献卓越、且适应时代的发展优秀人才, 从而有效地缓解医患矛盾。

关键词:学生,职业教育,社会责任感,医患矛盾

参考文献

[1]姚成元.新形势下医学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构建.科技信息, 2009年6月.

[2]邱萍.采用典型案例教学提高学生法律意识.护理教育.2005年5月.

[3]彭寿清.德育的理想与高校学生德育.教研交流.2004年4月.

[4]卢安蒋春艳.在医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探索与实践.卫生职业教育.2004年16期.

上一篇:想飞800字高一作文下一篇:生养保险报销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