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矛盾赏析范文

2022-05-24

第一篇:春蚕矛盾赏析范文

离去的春蚕

离去的“春蚕”

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名伟大的文学巨匠。他善于择取和概括当时风云变幻的丰富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宏大而又精细的艺术构思,中篇小说《蚀》三部曲和《虹》、长篇小说《子夜》和《腐蚀》、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和《春蚕》,都可以说是这方面相当出色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引人入胜,读他所写的内容经常能够使我融入其中,感受他所描绘世界里的点点滴滴,《春蚕》令我尤为感触。

《春蚕》是矛盾短篇小说方面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名篇。作品以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收成灾”的鲜明主题享誉文坛。作者成功地塑造了老通宝这一代农民的典型。他勤劳、刻苦、倔强,是养蚕能手,也是一般农事、木工活儿的老前辈。但他思想保守,传统观念很重,只相信天命和自家祖上发家的老经验,怀恋过去劳动发家的日子,幻想靠养蚕还债,恢复家业。他一切按老规矩行事,拒绝接受新事物,为换洋蚕种之事同儿媳吵架。他直觉地感到外国洋货的危害,于是便产生了一种盲目排洋的心理。他也很封建迷信,譬如歧视邻家妇女荷花,骂她是“白虎星”,怕她冲了养蚕的好运,禁止家里人和她接近。他心惊胆战地用泥糊的大葱去占卜蚕花的吉凶,虔诚地在菩萨面前烧香拜佛。作者通过春蚕的生产过程,以丰富的生活细节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出色地塑造了老通宝的典型性格。除了他,作者还塑造了一个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青年农民多多头。他是老通宝的小儿子。他乐观、开朗、单纯,充满活力。文章中对这方面也进行了多次描写,比如他头顶五六个“团扁”,学镇上的女人走路的样子,引得妇女们一片嬉笑。他完全没有老通宝的那种忧愁烦恼。他也不封建迷信,没有老通宝所谓的禁忌。相反的,他很同情荷花,以宽容友好的态度对待这个受村里人歧视的妇女,这是很难得的。更可贵的是他不像老通宝那样保守落后、心存幻想,他“永不相信靠一次好蚕花的好收成,或田里的好丰收就可以还清了所有的债”。他知道单靠勤俭工作,即使做到死也是不可能翻身的。他比他父亲老通宝要清醒地多。在那个年代,他可以称得上是个先进分子。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细腻描写,反映了当时倍受剥削的社会,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给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春蚕》以其生动的人物形象、鲜明的题材主题和精细的艺术特色,为三十年代“丰收成灾”的创作拓展了新的领域。通篇文章以细腻的文字,分析描写了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这也是《春蚕》作品中在人物塑造上的一大特色。作者不仅注意大的时代背景的点染,也很重视小的环境气氛的烘托,精心布局个别和一般的关系。作品始终把老通宝一家的养蚕活动放在全村的养蚕活动中来描写,从准备蚕具、收蚕、“窝种”,直到蚕茧丰收成灾整个过程都互相呼应、悲喜相通、甘苦与共,从而更加突出了老通宝及其一家悲剧的普遍意义。总的来说,这一篇文章非常的赏心悦目,栩栩如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我在中学时就读过了。不仅是《春蚕》,还有《秋收》、《残冬》,他的农村三部曲我都反复的看了好几遍。当时非常喜欢茅盾的作品,因为读起来很舒服。不过当时读得感觉就像在读格林童话,更像是去看一个故事。到了现在,重新回味的时候,确实有了很多的不同。从这个故事背后,我看到了更多的东西,有了更多的感触。运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是“从字缝中看出了字”,有得于心。

第二篇:春蚕优美散文

岁月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过眉梢,记忆中缕缕温馨仿佛就在眼前。——题记

八十年代初,乡下刚刚推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土地到户,分产单干。村民们喜不自胜,卯足了劲没日没夜地劳动。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是伴随着劳动而成长。在劳动中体味温情,在温情中收获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做人。

村里的女人们勤劳而慧巧,不但要干繁重的农活,还得抽空亲手为孩子们做上一件衣裳,在前襟绣上一朵别致的小花;鞋子是母亲们亲手做的鞋帮,鞋帮绣满艳丽的花草和栩栩如生的蝴蝶。就连女孩子们的书包都是母亲们绣的。

绣花得用五彩的丝线,丝线是女人们养了蚕,抽了丝,着了色而制成的。一切工序亲力亲为。

我的家乡山清水秀,遍植桑树。房前屋后,山间道旁都有俯仰生姿的桑树。这些树静默在风中,从来没人说哪棵是谁家的。而且几乎家家养蚕。

每当春来日暖,复苏的枝头迫不及待地吐出绿莹莹的芽儿。母亲就又增添了一份操劳,我们姐弟也收获了一份乐趣。

母亲会选个晴好的日子,从墙缝里翻出头一年秋天藏好的卷成团的棉纸,轻轻展开,上面粘着密密麻麻的芝麻粒大小的白色圆点点。母亲把棉纸平铺在暖和的灶台或向阳的窗棱,叮嘱我们姐弟记得随时看看,出蚕了就告诉她。

几天之后,有了新的发现,小白点变黑了。我们赶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母亲就抽空准备簸箕了,还用干净的毛巾仔细地擦拭几遍。

隔两天,棉纸上蠕动着黑乎乎的毛茸茸的小得不起眼的虫子。母亲会很开心地自言自语地说,终于出蚕了。于是派我们从鸡窝里捡鸡毛,她则出门去采桑叶。

母亲用剪刀把采回的鲜嫩的桑叶剪成细丝,铺在簸箕里。再用鸡毛小心翼翼地把小毛虫刷到叶丝上。它们实在太小了,就好像叶丝沾上点点黑色的尘沙。若不是叶丝上有无数个小窟窿,谁也不会想到那里面居然有活物。

蚕儿小,食量不大,每天的桑叶都是母亲劳动归来沿路采的。在她做饭的时候,我的任务是负责剪碎桑叶铺在原来的已变蔫的桑叶上。那些小生命真是机灵,一触碰到新鲜的叶,立即往上爬,摇动小脑袋,瞬间在叶面留下许多小豁口。

几天之后,毛毛虫变得光滑净白,褪下的黑乎乎的皮干瘪瘪的混合在干枯的满是窟窿的叶丝上。蚕儿长大了,小簸箕换成大簸箕。它们的食量随之增大。母亲实在忙不过来,就让我负责采桑叶。这个差事我喜欢。采桑叶最好是清晨或傍晚,叶新鲜。白天太阳一晒,就蔫了。挎上我的小布包,约上几个要好的小伙伴,找寻一颗叶子最旺的桑树,哧溜爬上去,每人攀在一个枝头,专拣嫩叶摘。不大一会功夫,每个人的布袋都鼓鼓囊囊的。再看那棵树,稀稀疏疏的叶点缀在枝头。只有高高的树梢还顶着一攒绿得发亮的叶,好是神气。碰上运气好,还能尝到红得发紫的桑葚。乡下的孩子爬树都是练家子,像敏捷而可爱的猴子,无论桑葚挂在多悬的枝头,都能摘到。毕竟那甜滋滋的味道的诱惑力是特别大的。美美地吃足了桑葚,抱着树干唰地滑下。挎上布袋,取笑着彼此的像抹了炭灰的小乌嘴快活地回家了。

有时很是幸运,桑叶都不用自己摘。树上不管有哪位叔伯,都能捡个便宜。只要跑到树下,他都会从树上放下一截带枝杈的树枝,并吩咐我们把布袋挂在枝杈上,由他勾上去。我们只管蹲在树下悠闲地玩石子或是采来草叶做锅锅饭。布袋摘满了,他会用树枝把布袋一个个放下。我们只管提自己的就行。

如果碰上雨天,母亲就不会让我出去。摘桑叶的活由她自己动手。她常常是披一块透明的油纸,提个布袋匆匆走进雨帘,她清瘦的身影消失在村口。待她回来,全身湿漉漉的,头发凌乱的粘在脸上。雨水顺着裤管流到地面。在堂屋的地板印上一串串水汪汪的脚印。我和弟弟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母亲,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感觉鼻子酸酸的。

蚕儿是不能吃带雨水的桑叶的。一旦吃下,必死无疑。得把桑叶一片片擦干。这可是个耐心而细致的活儿。用力不当,就撕破了,也擦不干水。母亲在左膝盖上铺块毛巾,放上一片叶,再用另一块毛巾轻轻擦拭,擦干正面,再翻转反面擦拭。一片叶来回翻转两次才能擦干。一布袋桑叶要花去小半天功夫。我和弟弟也会帮忙,但擦一会就没耐心了,而且老把叶片擦破。母亲总会柔声悦色地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太过急躁啥事也做不好。不认真擦,蚕儿们的小命就丢了。我们会羞得面红耳热,一想到一条条小生命都会因我们的粗心而死去,就会格外细心,一点也不敢马虎。

蚕儿越长越大,白白胖胖。都能听到大口大口吃桑叶的窸窸窣窣声。母亲更加辛苦,睡前加一次桑叶。半夜还要起床加一次。母亲早早地准备了几捆麦秸杆,放到阳光下暴晒。

母亲的精心料养,蚕儿变得通体透明。母亲把麦秸杆松松散散地装进笸箩里。带领我们把蚕捡出来,放进麦秸中。我用三个手指小心翼翼地捻起软绵绵的蚕,轻拿轻放,生怕伤了它们。把母亲逗乐了。她却捡得飞快,熟练极了。母亲手里忙着,还耐心地给我们讲道理,不是所有的蚕都能织出合格的茧子。有一种蚕,也是通体透明,只是爬的时候懒洋洋,慢吞吞,无精打采,浑身褶皱不光滑。这种蚕叫眠蚕,它们吐不出柔韧的丝,织不了硬实的茧。它们的茧子松松垮垮,薄薄一层,抽不出好丝。这种蚕不要。她还告诫我们,做人要勤奋踏实,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我们似懂非懂,但母亲的告诫却在成长的岁月里无形中植入了我的骨髓。即将影响我的一生。

蚕们一碰上麦秸秆,立即爬上爬下,找个中意的位置,从口中吐出透亮的银丝,开始织茧了。它们好像不知疲倦,摆动小脑袋,一圈又一圈把自己包裹起来,有条不紊。也许是因为作茧自缚是它们生命中必须经历的一个历程,所以勤勉,毫不懈怠。

隔了两天,麦秸上粘满了雪白的泛着银色光芒的椭圆形的茧。母亲得了空,就带我们把茧子从麦秸上摘下,装在笸箩里。

待我的大妈有空了,就来帮忙抽丝。母亲把灶膛里的火烧得旺旺的,大铁锅里的水滚沸。再把茧子倒进锅里煮,用木棍不停地搅动。白茫茫的水汽朦胧了昏黄的灯光,母亲的身影愈加修长。脸颊密密的水珠,不知是热汗还是水汽。大妈则坐在锅边,支起简易的木头钉制的抽丝机娴熟而快速地把丝一圈圈挽起。俩人一边劳动,一边说笑。我们好奇而入迷,母亲决然而果断地催我们上床睡觉。

天明一觉醒来,母亲已在准备早饭。灶边的大铁锅里,堆着摞着全是僵直的黄褐色的蚕蛹。肥肥胖胖的伸展着脚,看了叫人心里直发毛。我居然看到母亲用大碗舀了一碗蚕蛹摆在桌上。正惊讶间,只见母亲从油缸里刮了一勺白色的猪油放进油锅,再倒入黄色的香油混合溶化。冒起淡淡的青烟,再把蚕蛹汪进油里炸,嗞嗞直响。母亲不停地翻搅,直到蛹变得焦黄。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母亲盛进碗里,撒上盐。吩咐我们吃,我们都往后退,没勇气。她见我们害怕,自己夹一个放嘴里,故意嚼得很大声,连连称赞好吃。这招没用,母亲爱怜而心疼地摆出理由:别怕,这东西大补,看你们都瘦成麻杆了,要多吃。

我们向来听话,我用手指哆哆嗦嗦夹一个,使劲闭了眼,努力想象我吃的是土豆。然后大胆放口里嚼,脆脆的,混合着油香,味道不错。再看弟弟也是模仿我的吃相,把母亲逗得哈哈大笑。

碰上雨天,地头的活干不了。母亲把抽下的丝经过沸煮、漂白,着色等一道道工序,浸染成五颜六色的泛着光泽的柔软的丝线。

丝线已做成,母亲又忙开了。晚上借着昏黄的灯光为我的书包绣上艳丽的花草,添上两只飞舞的蝴蝶。母亲的绣工极好。十岁那年,姑妈带我去昆明。我穿着母亲为我绣的花布鞋走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开始我为自己土得掉渣而扭捏,难为情。行人的目光聚焦在我的绣花鞋上,听到称赞声,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羞愧一扫而光。

岁月匆匆流逝,母亲已经年迈。视力不及当年,再也不能拿针绣花。村里也早已无人养蚕。房前屋后的桑树不知何时被村民劈成木柴,化为灰烬。但村外的道旁依然还有高矮参差的桑树。春风和煦,初长的新叶盛而密,闪光的叶片哗哗浅唱,那是一首曼妙的岁月的赞歌,是一份永恒的温馨的记忆。

第三篇:《春蚕》读后感

读茅盾的《春蚕》有感

《春蚕》是茅盾先生的作品,主要描绘了老通宝一家在清明前后养蚕的事情。虽然人们为了还债,通宵达旦的辛勤劳作,忍饥挨饿的节省钱来养蚕,蚕茧的质量很好,却也不值钱,本来想通过养蚕来还清一点自家债务的农人换来的却是更加沉重的债务。从完成作品的时间上看,本文描写老通宝一家养蚕的经历深刻的揭示了在日本侵华过程中,经济入侵对中国农业经济的极大破坏。而国家、地主、债主却对老百姓的层层剥削让本来就很贫困的农民更加的贫穷。同时该文,也深刻表现出茅盾先生对水生火热中的广大民众的深刻同情。

在该文中,主人翁老通宝多次提到:真是天也变了。这里的“天”暗示的是国家或者社会的深刻变化,而且特指想坏的方面变化了。老通宝作为一个老农民,从他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生活变坏的过程:在他二十几岁的时候,通过他一家人的辛勤劳动,他家有了二十几亩稻田和十多亩桑地,还有了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屋,由此看来,他家的经济情况应该算得上是很好的了,但到了“今年”为了养蚕还清一些债务,把“最后的十五担桑地抵押出去了”可想而知,那些家境不如老通宝家的那些农民的经济状况又到了何种地步了。

当白花花的蚕花变成了空白的泡影,我们如何能体会当时农民的心情?在茅盾先生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在帝国主义蹂躏下的中国人命运的悲哀!虽然,本文并没有直接去描写侵华战争对中国经济的破坏,但是,通过老通宝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各种洋产品的的冲击,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岌岌可危,而且,农民中的东西一天一天的不值钱,而市场上的东西却一天比一天贵。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年不如一年,一天不如一天。

本文还一直着力的出描写养蚕的经过,从开始老通宝等人一开始就对养蚕赚钱抱着极大的希望和信心,虽然存在一些波折,但情况还是朝着好的方面发展的,到最后通过人们的奋斗,蚕茧获得了极大的丰收。始料未及的是,正当人们都幻想着有白花花的洋钱时,茧厂却不收蚕茧了,他们只好经过千辛万苦拿到几百里之外去买。这种巨大的反差,让这篇文章的悲剧色彩更加的浓厚了。但是,这却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因为在文章的开始老通宝就听陈大少爷说过:今年的上海不太平,丝长都关门,恐怕这里的茧厂也不能开。

第四篇:春蚕的奉献范文

“春蚕”的奉献

──记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卢克松

一千多年前,华丽的中国丝绸作为艺术的使者,开辟了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通道”,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古老而文明的中国也因此被称为“丝绸王国”。据传罗马皇帝穿着中国丝绸服装去戏院看戏,引起整个欧洲剧场的轰动。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又一条涌金溢银的丝绸长廊在苏中平原、黄海之滨的东台市富安镇巍然构筑。在这片浸泡过海水、泪水和汗水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栽桑养蚕业,不仅成为致富当地百姓的一项实实在在的产业,而且引领着中国茧丝绸行业的发展潮流——

自1990年起,富安蚕茧产量已连续十八年蝉联全国乡镇之首,质量全国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茧都”;8万亩蚕桑基地和5万农户加盟“蚕业合作社”,“一根丝拉动二十万农民致富”的故事在茧丝绸行业传为佳话。

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从7000元起家,由一个名不经传的乡镇小企业发展成为总资产3亿元,年销售5亿元,上缴税金2000多万元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成为全国茧丝绸行业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新星”。

富安,成为全国蚕茧收购价格、生丝价格的“睛雨表”和国际市场高档生丝的“代名词”;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公司+蚕业合作社+农户”的“富安模式”,得到温家宝总理的亲笔批示和行业专家的高度评价,并已在全国推广„„

创造出这一系列奇迹的人,就是被誉为茧都“春蚕”的东台市富安镇党委副书记、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卢克松。

古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富安人却说:“茧都春蚕丝不尽”。卢克松的“春蚕精神”远近闻名,他36年如一日,始终钟爱他所执着追求的茧丝绸事业,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毕生心血换来了茧丝绸产业的繁荣和广大老百姓的富裕安康。当“全国劳模”、“全国人大代表”、“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等诸多至高无尚的荣誉接踵而至时,卢克松总是自谦地说上同一句话:“我只不过是富安大地上的一只春蚕”。

农民致富的领路人

卢克松自幼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父亲举全家之力送他学医,想彻底改变他今后的命运。可看到父老乡亲们终日忙而无获,过着十分穷苦的日子后,哪里安得下心来行医。于是,他顶着父母和亲友的强烈反对,毅然“弃医从桑”,从此并与蚕桑结下了不解之缘。

多少年来,卢克松用超常人的毅力坚持边自学,边实践,边工作,并利用自己掌握的一技之长,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栽桑养蚕业,先后向蚕农推广了30多项新品种、新技术,使得富安蚕桑生产水平得到快速的提高,蚕业生产也由过去的一项副业发展成为富安农民的主导产业。经过卢克松本人30多年的不懈努力,他用富安三分之一的土地,创造了80%的农民收入,广大老百姓靠栽桑养蚕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目前,富安农村楼房覆盖率高达92%,居苏中、苏北各乡镇之首,新农村的新面貌日益显现。绿油油的桑田给广大蚕农带来了丰厚、稳定的收入,桑树变成“摇钱树”,广大农民笑称卢克松为他们建起了一座“绿色银行”。 为了能带领更多的老百姓共奔栽桑养蚕致富路,卢克松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向外传授。2002年,东台市里下河地区的农民看到发展蚕桑生产比过去种田攒钱,就萌生发展蚕桑的念头,卢克松主动承担起这一重任,在该地区台南、时堰等镇采取扶持措施,引导农民发展蚕桑生产。可是,发展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当年,由于部分蚕农对生产技术没有完全掌握,加之处理应变技术的能力又不强,122户农户的蚕儿在快要上簇营茧前意外中毒死亡,颗粒无收,眼看到手的收入瞬间化为泡影,蚕农们纷纷不理解,有的“围攻”蚕桑技术员,有的找上门,“静坐”到卢克松的办公室问原因。卢克松耐心细致地做老百姓的工作,并通过多方努力,为122户蚕农补上了381张“救命种”,他亲自带领5名蚕桑技术骨干到养蚕户家中一住就是16天,现场为他们技术辅导,排忧解难,使得他们全面掌握了养蚕技术要点。丰收后的蚕农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高兴地说:“卢总真可谓是我们蚕农的保护神”。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4年以来,养蚕业先后走出富安镇和东台市,发展和带动了省内外8万多亩蚕桑基地和20万养蚕农民。靠栽桑养蚕发家致富后的老百姓利用各种方式表达致富后的喜悦之情和感恩之心。2006年6月,东台市台南镇的中南、孔堡等村28位农民自发绣了一面写有“农民致富带头人”的锦旗,专门租了一辆中巴车,敲锣打鼓来到富安。当地老百姓还专门编了一段顺口溜:“过去养蚕全家忙,一天三顿顾不上,不如种种老实粮;如今养蚕变了样,一人顶上三人忙,亩桑能抵四亩粮。”最令卢克松感动和终身难忘的是他离开帮扶三年的河南濮阳胡村乡的那一幕:上百名群众自发围上来,致富后的农民们争相把自家的农副产品住他车里塞,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娘紧紧拉着卢克松的手,非要请他到新砌的四间瓦房里坐坐,看看她家枝繁叶茂的四亩桑园,老人还执意让新娶的两房儿媳为卢克松沏茶,口中还不停地念叨着:“你是江苏来的财神爷,可帮俺家解决了大问题”!面对此情此景,卢克松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富安模式”的创造者

卢克松同志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1985年,他在全省率先实施乡镇茧丝绸“一条龙”改革,成立了全省第一家自主经营、自成体系的乡镇级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他又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成立蚕农合作社,出台了“三包一补贴”的扶持政策(即包技术、包收购、包效益,新拓1亩桑园补贴农民120元),创造性地提出了“二次分配”的新理念,成功创建了“公司+蚕业合作社+农户”的茧丝绸产业化模式,为西部地区蚕业发展和我国茧丝绸业的发展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由于“富安模式”的成功运作,富安蚕业生产经受住了1996-1997年茧丝绸行情最低潮时的洗礼,成为当时闻名全国的茧丝绸行业“沙漠中的一片绿洲”。十年来,卢克松同志所领导的公司已累计向基地内农户返利6400多万元,促进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广大农民的持续增收。

“富安模式”的核心是与广大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关键是产业化、外向化。这些年来,卢克松在积极发展茧丝绸后道加工的基础上,着力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茧丝绸新型工业化进程。他在全国率先引进了热风循环自动烘茧技术、自动缫丝技术、捻线丝生产技术以及具备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档丝绸织造染整技术和设备,蚕茧收烘、缫丝、捻线丝生产都代表了当今茧丝绸行业的最好水平。白厂丝生产创全国单个规模最大、质量最优、效益最好三项全国之最,成为全国惟一常年生产6A级高等级生丝的生产出口企业,生丝出口份额占全国的10%,成功开辟了一条富安丝绸产品进军欧美市场的新“丝绸之路”。“富安”牌蚕丝飘洋过海,成为展示茧都风采,传承丝绸文化的使者。

2008年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卢克松作为一名基层代表作了《推进产业化,建设新农村》的发言,胡锦涛总书记听后频频点头,对其依托蚕桑产业,带领二十万农民致富的做法赞赏有加。

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作为一名连任两届省代表和连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老代表”, 卢克松深感自己肩负的重任,忠实履行代表职责,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近年来,中央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作为一名来自农村基层的人大代表,卢克松倍感振奋和鼓舞,每次参会前,他总要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下基层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近五年来,他先后撰写了《进一步降低农林特产税,减轻农民负担》、《取缔无照经营蚕茧行为,维护农民养蚕利益》、《关于将蚕桑纳入省农林厅归口管理》等建议。2004年,他又结合自己创办全国首家蚕业合作社的成功实践,着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长远发展,看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联名省内外130多名代表,提出了《尽快制订<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法>》的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及领导的高度重视,其中农林特产税和蚕桑归口管理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法》也已制订并开始施行,对促进“三农”工作,加快江苏蚕桑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6年底,卢克松通过调研发现,各地蚕桑业发展随着当年茧价的虚高攀升而升温,特别是从浙江桑苗市场行情和网站上了解到,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中西部地区近两年来蚕桑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为此,他综观国际国内茧丝绸市场行情,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深入剖析蚕桑业以往几次大起大落的经验教训,撰写了《关于控制蚕茧总量,促进我国茧丝绸产业平稳发展》的建议,得到了国家商务部的高度重视,中国茧丝绸网、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网等多家行业主流媒体纷纷予以报道。此后,他又撰文《重提“稳步发展,巩固提高”的蚕茧生产方针》,给蚕桑业发展过热的现象发出了应适当降温的信号,引起了行业领导的重视。

在履行职责,替民代言的过程中,卢克松留下了一生中最大的遗憾。1992年春节刚过,卢克松在赶赴南京参加江苏省第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之前,专程回乡下老家看望重病卧床的父亲,临别之际,卧床数月的老父亲呻吟着拉着卢克松的手,低声哀求道:“松儿,你能不能在家陪我一天,我的时间恐怕不多了„„”,卢克松想到自己的事业,想到人民的利益,最终还是说服了父亲,没料到这一别竟成永诀。

廉洁奉公的好楷模

卢克松由一名农村蚕桑技术员成长为中国蚕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蚕茧收烘技术专家组副组长和江苏省蚕桑学会副会长,并荣获建国以来我国茧丝绸行业的最高奖项——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当地蚕农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蚕父”,可卢克松却总是自谦地一笑:“我是党的儿子,农民的后代,永远做一名蚕夫吧!”

蚕夫,是卢克松在事业上的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代名词。他一心扑在事业上,创业初期的十多年时间,他一直吃、住、办公在仅仅8平方米的小屋里,靠一辆旧自行车,用一张“八哥嘴”,凭着一股对事业执着追求的契劲,实现了富安蚕桑产业量变和质变的双重飞跃。后来,卢克松虽然当上了“老总”,可他仍然十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从不浪费和挪用公司的每一分钱。他平时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思想上加强防变,工作作风上认真改进,自身建设上坚持拒腐,始终保持了一个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身为企业的负责人,卢克松对自己、对职工的要求一样高,在公司他响亮地喊出“向我看齐”的口号。无论是采购商品,还是销售产品,他都进行阳光操作,一律实行公开招标竞价,公司一年购销几亿元,平均节约开支和创造效益上百万元。前几年,浙江一供货单位因与公司关系密切,几次登门给卢克松送上数额不菲的好处费,都遭到他的严厉批评和拒绝。后来这个单位专门制作了一面“廉洁楷模”的锦旗赠给卢总。

在发展蚕桑基地,带领农民致富的过程中,卢克松更是大公无私,他心中惟一的愿望,就是少增加地方负担,多为群众办点实事、创造效益。仅在扶持东台市台南镇建基地的六年多时间里,卢克松累计向该镇投放补贴扶持资金近200万元,前后往返指导、服务不下上百次,但他从未受过地方政府的一次馈赠,参加政府部门的一次宴请,当地干部、群众一致评价:“卢总这人真难得,有这样的领头人,我们跟着有奔头!”工作30多年来,卢克松拒收礼品、礼金多达数百次,无法拒绝暂收后上交公司入账的也有近百万元。

卢克松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公司的每一位干部职工和其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多年来,公司上千名职工无一人做有损企业和社会的事,无一人收礼、送礼和拉关系、结帮派,公司上下形成了一股“干干净净做事,全心全意奉献”的浓厚氛围,企业年年被评为省、市文明单位,党组织年年荣获省、市先进集体称号。

第五篇:甘为春蚕吐丝尽

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做红烛照人间

——省级师德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毕燕英老师,自1990年 师范毕业以后,至今已经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十八个春秋了,先后送走四届毕业班。从上班第一天起,她就在心里默默立下了“把教育事业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的 誓言。她教书育人,热爱学生,她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都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全校师生树立了崇高的师德形象。

一、倾心育苗,付出一片真爱。

毕 燕英老师师德高尚,体现在对学生倾注了全部爱心。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严爱相济是毕老师一贯的工作作风。她立足于从思想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好 学生,激励他们继续上进;对后进生,她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树立信心;对家长不在身边的学生,她嘘寒问暖,送去关心;对生病缺课的学生,她亲自探望,并 无偿为他们补课;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她主动捐资捐物,让面临辍学的学生能够安心读书。可以说,毕老师把她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把全部的爱心都奉 献给了学生们。

记 得在毕老师所教的第一个毕业班里,有一个叫王军的学生,他由于说话结巴,平时很少与同学交流,课上也不爱回答问题,为了帮助他,毕老师首先进行家访,了解 情况。原来他并不是先天结巴,而是由于性格内向,从小胆怯,家长没注意,时间长了,便有了结巴的毛病。为了对症下药,毕老师多次与家长沟通,针对王军展开 了有效的教育方法。课堂上,毕老师有意让王军多回答问题,并且告诉其他同学不要讥笑他,还适时地表扬王军的点滴进步,帮他树立自信心。课下,毕老师又与他 多次交流,当听说王军打得一手好乒乓球时,毕老 1 师虚心向王军求教,王军也很高兴地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毕老师,慢慢地王军愿意说话了,与毕老师成了知心朋 友,而且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小学毕业考试时,王军的数学、语文成绩均是优秀。他的妈妈动情地说:“我的孩子在小学能遇到这样的好老师,真是他一生的荣 幸”。

在“非典”时期,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突然发烧,许多人惟恐避之不及,但毕老师却亲自给学生测量体温,询问有关情况,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并主动把学生送到医院就诊。当然,她心里也不是没有一点畏惧,可是,学生的安全让她别无选择,“非常时期”让她感到肩头责任的重大。

作 为班主任,毕燕英老师努力做到以自身良好的形象去影响每一个学生,感化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历年来,毕老师所带班级班风正, 学风浓,各项活动井然有序,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毕老师也因此多次被评为“州级优秀辅导员”“市级优秀辅导员”“市级优秀班主任”等先进个人。

二、钻研业务,不断开拓进取。

毕 燕英老师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在教学上力求做到“堂堂优质课”。她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投身于教改,大胆探索实 践。课堂上她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放手质疑,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对待学习,促进全班学生积极进 步。毕老师以“小班化教育探索与实践”为课题,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小班的优势,采取以“小组学习”为主,让学生自主组织,自主讨论,自主发 展,使学生成为了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毕老师的课堂教学赢得了同行的好评。许多家长慕名而来,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毕老师班。

2 随着新知识的不断涌现,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精深、厚实的专业知识,还应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毕老师为了在繁忙的教学之余,还抽出时间进行业务进修。1993年7月—1995年12月参加市级小学骨干教师培训,1998年—2000年10月参加州级小学骨干教师培训,2004年10月—2005年4月参加省级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丰富了毕老师的实践经验,也提高了她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水平。1998年在全州小学课堂教学三项能力竞赛中获一等奖,1998年被评为“州级教学新秀”,1999年被破格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2000年被评为州级小学骨干教师。至今,毕老师已出过一次省级公开课,三次州级公开课,多次市级公开课,所撰写的论文也分别在省级、州级刊物上发表。

三、无私奉献,树立师德典范。

教 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教学仅仅是工作的一个方面,而教师的榜样作用是育人更加重要的一方面。毕老师对待工作,不分份内份外,对待同志不论远近亲疏,做事谦 虚谨慎,顾全大局,用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把师德体现在自己的每一份工作中和身边的每一件事情上。毕燕英老师严于律已,服从学校的各项安排。对于自已的付 出,毕老师不图任何回报,她的满腔热情都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

2000年,正当毕老师刚接新一年级工作上的时候,无情的妇科病把她送上了手术台。不到一年旧病再次复发。为避免再次手术,她要经常服药控制病情,。几年来,她没有因为身体不好而放弃班主任工作,她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赢得了家长、同事的好评。

2005年9月, 毕老师不顾自己的身体因素,毅然到最偏远的马滴达学校支教。到校后,毕老师就被安排在了重要的班主任工作岗位,担当六年级的数学语 3 文教学。她在十分熟练而 又陌生的岗位上开始了新的工作。工作中,她发挥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地教学精神,很快便与学生、家长、校领导和老师创立了和谐教育氛围。她在所教 的孩子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课前,她认真备课,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各种情况,因材施教。课堂上她再现优秀教师的风采,精彩的讲述,循循的诱导,积极地鼓 励,深深的吸引着每一个学生。课后,她认真批改作业,并对差生进行重点辅导,总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理解消化了才肯罢休。

支 教期间,毕老师给农村教师上示范课。她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创设自主、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并在整个过程中以饱满的激情激活课堂。毕老师在课下还 经常与农村教师探讨研究新的教学理念,虚心向农村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经验。同时毕老师也被农村教师的宽容、豁达、进取的精神所感染,她把困难当成自己的锻炼 机会。捡柴户、架炉子、撮雪、种花、除草„„凡是农村学校教师能干的活,她都能干。支教结束后,她又光荣地被评为“全州支教先进教师”。

毕燕英老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以来,脚踏实地地一步一个脚印。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地壮举,却无愧于孩子和家长、无愧于教师这一称谓。回首走过的教育历程,毕燕英老师为能在这块土地上耕耘、收获感到无比自豪。她也深深感到脚下的路还很长,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做红烛照人间。

教师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我秘书网他现年34岁,专科学历,1988年参加工作,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学校少先大队辅导员、年级副主任、年级主任。主要负责学生管理及年级教育教 学管理工作。十几年来,xxx同志以校为家,公而忘私,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工作上,恪尽职守,甘于奉献,在全校干部、职工中具有较高的威信,曾多受到学校 及上级表彰。先后荣获市优秀辅导员、市优秀班主任、县优秀教师、县百佳教师等荣誉称号。 xxx同志一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了学生他不知牺牲

4 了多少个人利益,由于工作忙,他从来顾上家庭和孩子,同为教师的爱人常常因此而埋怨他。

初四毕业年级有500多名学生,近30位教师,组织管理、教育教学的任务很重,升学的压力也很大,丁主任天天坚持早来晚走,深入掌握每个班级、每个教师的 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把握整个年级的教学状况,了解中考信息,外出搜集资料,另外,他还担任一个班的数学课,备课、上课、测试、批 改作业、辅导学生,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一天当作两天用。超负荷的工作,常使他感到难以承受,但凭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凭着对学生 无私的爱,他硬是咬牙坚持着。

要当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专业知识方面要做到“教一知十”、 “教一知百”。因此,他不断给自己“充电”,自觉加强专业知识及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作为年级主任,他带头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 索新的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成绩突出。1999年在全县青年教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000年在济南市课堂教学研 究活动中曾执教公开课一节,受到好评。他所教的学生多次在全国及省市县数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要作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除了具有广博扎实的 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因此,他一贯注重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以自身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感染、激励学生, 以“工作业务上的高标准,生活享受上的低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忠实实践着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学生和同行树立了榜 样,2001年曾被学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多年来,xxx同志还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班级管理方面,他引入分层管理,实施“耐心教育”, 坚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认为爱心温暖和师生情感交流在学生教育转化过程中,也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往往老师一句关切 的话语,一个亲切手势都会给学生带来无限温暖,点燃他们进取的火花,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他班上有一个叫周华的学生,学习很差,还经常违犯纪律,是个名 符其实的双差生,老师多次教育,都收效甚微。一次,他患了重感冒,几天不能到校上课,丁老师几次带着礼物去看他,并为他补课。那些日子恰巧丁老师也患了胃 病,接连几天打吊针,但一次也没影响给他补课。一天晚上,当周华发现老师因扎针淤血而发紫的手背时,才知道老师是在带病为他补课,他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当 即向老师发誓要做个好学生。后来,周华同学不仅学习进步很快,而且成为自觉遵守纪律,乐于助人的优等生。他所带的班集体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班集体,他还认 真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其论文《班级管理中的“心”招》荣获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

在年级学生管理方面,他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新机制

凭着多年从事学生管理及对学生的了解,xxx同志认为:学生作为人,作为发展中的人,虽然从教育和教学过程的组织来说,处在客体的地位,是教育的对象,是 被管理者;但是,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进行及个体发展来说,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学生有权力对年级各项管理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自己的主 观能动性。为此他推行了“学生值周班主任制”,加强了学生组织建设,建立了年级学生会,在班级管理上推行“班干部轮换制”。这些学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 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确保了年级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

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如何在教学中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成为学生的主人,也是xxx同志不继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

为此,他实行了学生评教制度。每个学期分期中和期末两次,由学生代表对年级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进行量化评价。这一制度的实施,真正转变了教师的学生观、教 育观,教师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尊重学生,师生关系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融洽和谐,学生的主体地位也 5 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得到真正落实。

教师观念的转变,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民主化,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看谁问得妙”、“小组学习竞赛”、“今天我来当„先生‟”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有些新授课甚至由学生来讲,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是素质教育对我们的要求。因此,本着“学生的每一点成绩都给予肯定,每一点进步都给予鼓励”的教育原则,他在学生评价方面实行了“星级评价激励制”。

设立了“文明星、纪律星、学习星、艺体星、劳动星、创新星、进步星”七星,实行“一月一评,期末总评,可上可下,动态管理”。这种评价方式几乎使每一个学 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项爱好特长都能得到尊重,并能得到及时的鼓励,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个性得到了充分展现,年级学生面 貌呈现出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喜人景象。年级教育教学工作也走在了全校前列,在全县统考,学科竞赛、毕业考试中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近观眼前 满目春,放眼远处春更浓,xxx同志深知:要想在学生管理、学生教育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同时相信:只要 扑下身子,一心为了学生,一心为了党的教育事业,不断学习,科学管理,不断创新,就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个人先进材料工作是快乐的源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只有时时刻刻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才能体现个人的价值所在,生活也会因此发出光彩!过去的一年,是忙碌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下面就该同志一年来的工作作个简单的总结:

一、德:

该同志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园里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认真深入的学习马列主义的理论知 识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还 从广播、报纸中了解当今的国际政治形势,社会动态及党中央的指导方针等。能深刻认识到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时刻 关注党的十六大的动态以及及时学习十六大的精神。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加强本身的道德修养。坚持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思想 上始终以党中央保持一致。

二、能、勤:

在实际工作中,认真遵守执行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团结 同志,做到爱园如家,爱岗敬业。担任采购工作,能严格按照配量进行购买,从来不买腐烂变质的物资。为了节约园内开支,不怕辛苦,不管是天晴、下雨、下雪、 坚持每天早上5点多钟就去批发市场采购物资,有当家做主的精神,在采购中,总是讨价还价,力争买到价廉物美的物资。同时,膳食工作是保教工作的基础,也是 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该同志能主动和保健医生认真的计算幼儿营养所需量,制定每日食谱,经常和炊事班的同事共同探讨膳食管理问题,并能认真听取家长及同事 的建议和意见。为了了解同事的吃菜喜好,征求大家的意见,更换菜的花样,并能根据反馈意见及时更改食谱。在所采购的所有物资中,能做到帐目清清楚楚,从未 出现过任何差错。

三、绩:

1、平时与外人接触时,能主动介绍我园的情况,本年共介绍幼儿入园数名。

2、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认认真真做好炊事班的工作,并能主动干、主动管、见事做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3、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为园里缝制被单、床单百余件。

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要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开拓创新、争取更大的进步!

某校师德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我是一名年轻的小学教师,自一九九零年参加工作以来,已投身教育事业十七年之久。为人之师,正如为人之父母一样崇高而圣 洁,“教师”这一伟大而光荣的称号,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深深的扎下根。如今,我以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实现了我多年的梦想。我爱这个职业,更爱面对这 些天真无邪的学生。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明天的希望。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职责及历史使命。……

先进事迹汇报材料同志于一九九二年毕业于芜湖师范学校,分配到中二街幼儿园,三年后由于学校拆迁,由中二街幼儿园调入市张家山幼儿园工作,一 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回想工作十年来的点点滴滴,想起身边和她一起辛苦工作的领导和同事,想起和她相处过和正在相处的这些孩子们。她总是说:“做为教师,师 德标兵是一个称号,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标准。”做为教师其实我们都在不知不觉中按照这个标准工作着,她也一样把它当作努力的方向和自我约束的准绳。

从 踏进幼儿园大门的那一刻起,周巧蓉同志就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虽然那时的她还没有前辈们那么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却和她们一样有着一颗爱孩子的心, 胸中也一样激荡着每一位教师都有的责任和激情。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她深深知道我们不仅要呵护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还要在教学中、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教育幼 儿,使他(她)们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她把每个孩子都看成自己的弟弟妹妹,整天都和他们泡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了母亲的她一如既 往地认真工作着,把每一个孩子又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做到:“嘴勤、手勤、腿勤,”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老师的关怀,母爱的温暖。 每天她认真地组织着各项活动,带着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操场上奔跑、玩耍,在大型器械里钻上钻下,让孩子充分享受游戏的快乐。“我自愿从事教师工作,忠于教育 事业,依法履行职责”《教师誓词》里这短短的21个字,道出了所有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也道出了周巧蓉同志当初报考师范学校是对教师工作的那份憧憬和热爱,更道出了她尝过了教师工作的种种酸甜苦辣而不改初衷的原因和多年来认真工作的动力。

7 幼 儿园工作是一种专业化、艺术性很高的职业。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的为幼儿教育服务,在工作之余周巧蓉同志阅读了大量的教育书籍,对陶行知、陈鹤琴 等教育家的教育理论进行研究,并将理论联系实际工作,探索先进的教育方法。教育论文《乖的心理本质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危害》获省、市一等奖,论文《陶行知 思想在提高儿童社会化素质实验研究中的作用》获区陶研论文一等奖,电教论文《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获市二等奖、区三等奖,师德论文《爱 心》获区三等奖,电教论文《发挥多媒体作用,努力优化美术教学》,也被推荐到市里参加评比》。在各种参观学习活动中,周巧蓉同志也能抓住机会,虚心向别人 请教,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提高业务能力,一九九四年通过自考,报考了安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利用业余时间,以较好的成绩通过考试,取得了专科毕业证 书,2001年分别参加了市教委和人事局主办的继续教育课程,顺利通过考试。2003年8月——9月参加人事局主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取得计算机中级合格证书,使自己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 为一名新时代的的年轻教师,周巧蓉同志深深懂得: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永远保持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她能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规范,多次拒收家长礼物,调解家长之间的误会和矛盾,了解他们的情况,互相交流思想,统一教育目标和方法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受到家长的好评。幼儿 园的工作虽然平凡、繁杂,却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心。幼儿园的孩子虽小,但个性的发展却不尽相同。面对来自不同家庭,不同背景的孩子,只有尽可能地摸准每个 人的个性,尽可能地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把握他(她)的脾气,尊重他(她)们的个性,才能追求并达到每个孩子最优化的成长目标。在班级中总有个别不合群的 孩子,他(她)们内向、孤僻、沉默寡言,周巧蓉同志没有因为他们的沉默而忽视他们,而是对他们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和爱心。周老师通过家长来园接送孩子的时间 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通过与幼儿交流走进他们的世界,让其他幼儿主动和他们交往,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自信心。周老师班有个男孩叫韩睿,由于父母 工作忙,从小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造成该幼儿性格内向,从不愿意和他人说话,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一开始,周老师非常着急。主动和他打招呼,跟他说 话,他总是默默地听着,从不回答。一天上识字课,周老师请全班幼儿认读汉字,当她发现韩睿居然也跟着同学一起念时,高兴极了,马上表扬了他,并挑了几个简单的字让他认读,没想到韩睿认的很好,虽然声音小的只有老师才能听见,但 周老师还是及时表扬了他。下午放学时周老师把韩睿的这一表现及时对他爷爷奶奶进行了反馈,请他爷爷奶奶进行配合,多给韩睿鼓励和表扬。爷爷奶奶也很高兴。 渐渐地韩睿小朋友能主动与老师和小朋友谈话和游戏了,天真的笑容又回到他的脸上,每次看到他的笑容,听到他稚嫩的声音,她就会感到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是多么 神圣和崇高呀! 在 教学工作方面,周巧蓉同志能做到每周进行认真备课,活动的内容、材料、形式也有详细的准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不断溶入新的教学手段。例如:在中班语言游 戏《谁来了》中,周老师为每位幼儿准备了一份操作材料(动物指偶),把游戏和本园的特色教育进行了有机的结合,由于精心设计课的情节、过程,孩子们不仅学 会了游戏,还在游戏中轻松掌握了许多汉字,让孩子们觉得识字不在枯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同行的一致好评。在幼儿园的实践教学中,周巧蓉同志充分认 识到电化教育的重要性,她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幻灯片的制

8 作方法,在2002年,参加了区电教局软片制作比赛,通过和同事的共同努力,获得团体二等奖,另外,周老师还开设了多节公开课,诗歌《我有一个好朋友》、《云娃娃开碰碰车》、故事《桃花瓣儿》等等。既锻炼了教学能力,又扩大了和同行之间的交流,效果较好。

幼 儿园的教育是基础,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周巧蓉同志还非常注重幼儿行为习惯和学习常规的培养。幼 儿年龄小,周老师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综合各种教育手段,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幼儿的各个环节中,如:春游、秋游、参观开发区、参观烈士陵园等等,让幼儿 领略家乡日新月异的新面貌,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同时结合一些主题活动,如:“爱劳动”教育幼儿应学习一些自理技能,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 做。在庆祝活动时让孩子们一同参与,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歌曲教唱,编排舞蹈节目,是他们感受美、创造美,形成了正式的审美观,这些都丰富了孩子的 心灵,让他们的心理发展健康积极。付出就有回报,周巧蓉同志所带班级的历届幼儿发展良好,在市、区及园内各项比赛中她辅导的学生取得了较好成绩。市电脑绘 画一等奖、区折纸一等奖、区电脑绘画一等奖、区科技小制作

二、三等奖、区科技绘画三等奖。

良 好的职业道德是衡量一位教师是否合格乃至优秀的标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对孩子负责,不仅仅需要责任心,更多的是需要耐心和爱心。在工作中,周老师经常 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孩子大小便解在裤子上了或者呕吐了,她都能耐心地为他们擦洗干净,换上干净、舒适的衣裤;孩子病了给他们按时喂药;午睡起床给他们穿戴 整齐,梳好小辫;天热了给他们擦汗;被蚊子咬了,为他们擦花露水。正是这些琐碎的小事,让周老师和孩子们的感情逐渐深厚起来,他们喜欢和她亲近,孩子们真 挚的不加掩饰的爱,对她更是一种极大的安慰和鼓舞。周老师每天打扫干净教室、整理午睡室,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环境布置上也动了脑筋,充分体现童趣,给孩 子带来一个轻松活泼、洁净有序的小天地。 “恪 守师德,身正垂范”是对教师自身道德言行的要求,应当牢记在心。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相信周巧蓉同志一定会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及理论修 养。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做学生的好老师、好朋友,严格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使自己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事迹材料

化作春泥更护花

“辛 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以天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春秋末期, 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师德规范;唐代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的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 并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以此作为从教择师的标准;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明确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 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9 我, 作为一名教师,深知“教书必定先育人。”在工作中,我从一点一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积 极参加我园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维护安定团结,遵纪守法,并深刻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 必然要求。

仿 佛就是在昨天,我如痴如醉地阅读着保尔·柯察金的人生警句,激动万分地背诵着魏巍的“雷锋之歌”饶有兴趣地听老师讲古代教育家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 二”的教化之德,立志当人民教师的理想种子在儿时的我的心里蕴育着。带着对明天的憧憬,我踏上了教育岗位,一天到晚和孩子们打交道,觉得很有意思,很有乐 趣。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心地善良,在老师的教育下,一天比一天懂事,一天比一天成熟。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我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事业。虽然我的周围成天是 孩子们的吵闹声,可我觉得那是令人舒心的甜美的旋律,我用会说话的眼睛给孩子以鼓励和暗示,教他们如何做一个好孩子,我用童话和诗歌,去开启他们幼小心灵 的窗户。与孩子在一起,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于是我的心中装满了孩子,一切的工作是为了孩子。

每天早晨,我用亲切的微笑和声音迎接每位孩子,我和孩子们一起来到操场,沐浴着晨曦与清新的空气,跑步、锻炼;在悦耳的琴声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唱歌、舞蹈;在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进行知识的探索......

身为教师,心里装的始终是孩子。我时常会为他们精彩的回答或大胆的提问拍手叫好;被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所折服;更为他们表现出来的善良团结、自信坚强感到由衷的高兴。旁人无法体验做教师的辛苦,更无法体验做教师的快乐!

我在教育孩子时努力做到的"三心"规则,即"爱心、信心、耐心"。爱心就是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爱护她们,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信心就是教师要有信心教育好每一个孩子,特别是一些特殊的的孩子;耐心就是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厌其烦地耐心教育。

"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我从不以个人的好恶,特别是孩子能力的高低来选择对孩子的态度,相反的对于“差生”我更加关心照顾,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使他们觉得老师不仅不偏心,并且特别关爱他们。刚开学时,我 们班上新进来一位小男孩名叫陈哲。乍一看长得白白胖胖的,挺可爱,可再仔细一瞧总觉得脸有点怪怪的。后来奶奶告诉我,这孩子由于早产影响了大脑的发育,自 理能力很差,智力也比同龄的孩子发展慢,语言表达更是口齿不清。我明白了他可能是一个智力低能儿,但是我并没有歧视他,反而更加偏爱他、照顾他。刚来时, 他不肯叫老师,也不理老师和小朋友,我就陪他玩玩具、给他讲故事、和他做游戏。终于有一天,来园时他开口叫了一声:“老 师早上好!”,这一声问候让我激动得紧紧将他搂在怀里,我知道他已经开始接受我了。渐渐地,我发现他的话也多了,每天早上一来就会拉住我的手,告诉我自己 的事和家里的事,我们成为了朋友,他还主动、热情地邀请老师去他家玩呢!老师的爱也感染了班里其他的小朋友,他们也不再排挤他、嫌弃他,而是主动地帮助 他、和他一起做游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教育和培养,陈哲各方面都有了可喜的进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会主动帮助同伴;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 受;能动手操作、大胆探索„„我相信,只要在爱的滋润下,他今后的人生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工 作中,我给自己定下一个规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为此,我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打喷 嚏要转过身、 10 用手捂住嘴,有垃圾要随时扔到垃圾桶,关水龙头时,用手中剩下的水冲洗一下水龙头开关„„这些细小的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我平时习惯的真实写 照,而孩子们这些习惯的养成单靠一次专门的教学活动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必须通过老师始终如一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孩子,使孩子们从小学会做一个文明人。

教 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 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 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 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想当一个合格的名副其实的人民教师,就必须不断地进取求知。教育有法而无定法,教学上的探索和改革永无止境。我认真钻研教材,针对学生的认识特点、比较、探讨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

另外,在工作中,我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尊重每一位家长,多站在家长的立场考虑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真正体现出家园共育。

诚然,当了三年的"孩子王",酸甜苦辣样样都品尝到,可品来品去,觉得酸也是甜,苦也是甜,辣也是甜!不是么,当那些祖国的花朵,在我们的培育下,有了自己的花期和芬芳,那些被扭曲的灵魂重新得以塑造,这难道不是一种美和甜蜜吗?“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坛几载风雨,使我深深地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工作数年来,我一直在师德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贯彻实施我园的《师德量化积分条例》,今年,我的师德积分在我园名列第一。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雨能温暖冰封的泥土,朝阳能抚慰心灵的湖水,生命的歌声能唤醒一粒粒沉睡的种子。我把我的爱镶在我的举手投足间,嵌在我的一颦一笑中。它让孩子时刻看到了信任,受到了鼓舞,品到了成功,永远充满活力。“热爱学生吧,这是当好一个老师的秘诀”,我能想象出这句话的份量,也能理解这句话中的道理:倾我所爱,播撒阳光。只有这样,你才能赢得一颗颗幼稚的童心。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春蚕矛盾赏析范文】相关文章:

矛盾春蚕解析范文05-29

浅谈春蚕范文05-17

春蚕精神谱范文05-18

春蚕的寓意范文05-18

春蚕到死范文05-15

春蚕语文a版范文05-23

矛盾林家铺子赏析04-26

矛盾林家铺子赏析07-09

避免医患矛盾范文05-24

化解社会矛盾范文05-27

上一篇:初二级部总结范文下一篇:初二文学常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