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医患矛盾

2022-07-13

第一篇:如何避免医患矛盾

2013国考申论热点:如何化解医患矛盾

发布时间:2012-10-29

文章来源:江西考德上公培网

【背景链接】

株洲市居民张孟月不到两岁的女儿,因发烧在湖南株洲妇保医院接受治疗后死亡,张孟月与亲友到医院打条幅讨要说法。7月15日下午,该医院几十名职工突然围殴张孟月及亲友,致使七八人受伤,其中张孟月右脚被打成粉碎性骨折,另一亲属被打得精神错乱。

今年6月,因为医患纠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被患者家属刺伤,差点丢了性命。之前,双方僵持了很长时间,医院要求赔偿前必须做医疗事故鉴定,而患者却认为鉴定机构和医院是一家,根本不相信。

【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在增加,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在提高,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在增强,但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相对滞后„„医患纠纷的数量逐年增多、关系日趋紧张,医闹冲突时有发生,医患纠纷呈现以下特点:

1. 纠纷数量居高不下,发生范围明显扩大。纠纷案件数在之间波动较大,发生范围也从市级医院、中心卫生院、卫生院延伸到了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所及民营医院。

2. 解决途径以协商解决为主,走法定程序越来越少。近年来,在处理医患纠纷中,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途径和以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比例逐年减少,而协商、经济赔(补)偿成为解决纠纷的主要渠道和主要方式,赔(补)偿的金额也越来越大。2004年至2008年,医患双方协商解决的占当年医患纠纷总数的比例为82.8%、78.6%、85.5%、87.5%和91.8%,呈逐年上升趋势。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分别为6例、6例、6例、2例和4例;民事诉讼或庭外调解的2004年为3例、2005年为5例、2006年为1例,以后已连续两年没有患方走此解决通道了。 3. “医闹”现象增多,医患双方冲突加剧。纠纷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呈快速上升之势。从2005年至2008年分别为5起、10起、8起和15起。患方诉求索赔的行为过激、队伍庞大,演变为群体性事件的越来越多。而医方、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医患纠纷的预防和处置缺乏经验,面对突如其来的纠纷,主动应对、及时化解和依法处理的能力还不足,冲突较难控制,矛盾容易升级。

4. 社会负面影响日益扩大。医患纠纷的日益增多以及处置失原则、责任缺认定、赔偿无标准,医方“息事宁人”的心态和患方“有闹有赔、大闹大赔”的经验助长了“医闹”的增多和升级,造成医患双方均不满意,社会反响大,负面影响深。在现实中,医方往往以“人道补偿”代替“责任赔偿”,造成医疗责任的不清不究和赔(补)偿金额的相互攀比,对今后纠纷的公平公正处置带来更大的障碍。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执业环境恶化,人人自危、时时自警,消极医疗重新抬头,过度检查成为医生诊疗活动中保护自身的常规手段,反过来影响了患者享受科学适宜的医疗服务„„患方的诉求索赔行为本身带给医方以监督和警示,有利于推进全社会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但当前许多患方的无序过激行为,对社会的负面作用同样很大。

【解决对策】

事实上,出现医患纠纷,并不是没有渠道解决,既有医疗事故鉴定机构可以申请鉴定,又有法院大门敞开着,更有近年出现的多种形态的“第三方”调解„„这些渠道解决了很多医患纠纷,特别是“第三方”调解的出现,对于处理医患纠纷、化解医患矛盾,起了很大作用。

首先,政府必须加快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政府要坚持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把握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科学制定全市卫生发展规划,合理设置卫生机构,在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引导公立医院将工作重点进一步转移到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满意度上来,减少医院因生存发展需要被迫“找米下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坚持走以人才、技术为核心资源的发展道路,加快人才培养与建设,加大社区和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切实提高医技水平。强化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和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从根本上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其次,医院必须加强内涵建设,切实提高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和创新,切实强化医院管理,为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提供制度保障。一要创新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核心制度建设,提高诊疗技术水平;二要创新医疗业务服务流程,方便群众就医;三要深化内部改革,创新人才管理培养机制和综合目标考核机制,突出社会效益原则进行内部报酬分配;四要创新医院“和谐医患”文化建设,转变医务人员服务观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加强医患沟通,实现全程优质服务。

再次,积极探索建立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的新体制、新机制

要解决“医闹”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向患者及时提供医学方面和法律方面的服务,同时降低患者依法维权的成本,将患者的维权行动疏导到合法有序的渠道中来,这样才能使“医闹”无隙可乘,失去生存的空间。建议政府遵循预防为主、依法处置、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制定全市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的具体办法,明确基层政府和社会各方的责任,争取在第一时间参与纠纷的疏导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引导医患双方依法、有序解决纠纷,要尽可能地主动提供法律援助、技术鉴定等全方位的服务。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医疗场所治安管理工作的指导,制定医患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现场处置预案,明确现场处置工作的程序和方法,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要积极探索把第三方调解机制引入到医患纠纷处理中,组建一个既懂专业知识又超脱于医疗卫生系统的机构,增加医患纠纷处置的公平性、专业性和规范性,赢得医患双方对处理结果的认可,从而建立起医患纠纷处置的新机制。

更多申论热点请关注江西考德上公培网:

第二篇:医患矛盾加剧

医患矛盾血色升级 同仁医院诊室自备辣椒水

“诊室备有辣椒水”,“调解室椅子固定”,在医患矛盾频发背景下,跳出公立医院密集门诊日程,选择自由执业的知名医师在增多。

100多位身穿白大褂的医务人员,在一座孙中山雕像下无声集结,现场打出的横幅上写着,“沉痛哀悼温岭遇害同仁”。上海中山医院“巴林特小组”成员,和他们短暂离岗的同事,一起默哀了三分钟。

10月31日上午,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王云杰的追悼会举行。自25日事发起,当地官方不断通报这起伤医事件进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要求高度重视因医患矛盾引发的暴力事件。

默哀结束后,一位女医生泪流满面。她握住上海中山医院医务处副处长杨震的手说,“谢谢”。杨震在微博账号“快乐是一棵树”上说:我们表达哀伤,我们呼唤正义。

相似的场面令杨震记忆犹新。一年多前哈尔滨医生王浩遇害后,在中山医院紧急组织的巴林特小组心理讨论中,一位研究生尚未毕业的女住院医向大家哭诉,她的室友听到消息,难过地躲在被窝里哭了一夜。

2009年9月这家上海著名的三甲医院引进“巴林特小组(Balint Groups)”。每两周活动一次。20世纪50年代匈牙利精神分析师米歇尔·巴林特创建了这种训练全科医师处理医患关系的方法,它假设“潜意识在每个人心里,不仅是在病人那里”。

越来越能直接感受的医患纠纷,究竟到了何种程度?曾连续五年在上海市卫计委负责医患纠纷调节的孙梅对记者说:到上海任何一家二级医院坐上一天,肯定会遇到医患纠纷。原卫生部2012年统计显示,全国共发生恶性伤医案件11起,造成35人伤亡,其中死亡7人,受伤28人。而2013年见诸报道的伤医案件已有20起。10月下旬连续发生3起医疗暴力事件。

“诊室备有辣椒水”

在医患调解室里,连热水瓶都不能放。经验还告诉他,甚至手表、手机等稍微值钱些的物什,也不能带进去。

温岭“10·25”伤医事件发生之后,从同属于台州的黄岩,到相邻的上海,乃至更远的地方,无数的医务工作者表达了他们的哀悼和声援。

案件发生第五天,巴林特小组活动的主题是“医路的爱与哀愁”。杨震对未来并不乐观,他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医患纠纷一望无际”,但“我们必须到达彼岸”。

深圳市一名70后牙科医生,将微信头像换成了一团漆黑。他在微信群里对初中同学们说,温岭伤医事件,比去年3月哈医大王浩案更“令人发指”。他觉得包括王云杰在内,医生和医院都是无辜的。

孙梅当年分工负责上海普陀区的有关工作,她遇到过最厉害的一次纠纷,48位家属一起前来。而创下上海之最的,是某次100多个家属围堵华山医院。

纠纷频发,医院不得不加强防护。孙梅回忆,当年医院里普遍专设一个谈话室用于医患沟通,在这个特殊的房间里,连热水瓶都不能放,以防激动的家属随手抄家伙伤人。

杨震感觉现在的情况有过之无不及。谈话室里椅子必须是固定的,也不能吸烟——只要一点火消防设施就会自动启动。经验还告诉他,甚至手表、手机等稍微值钱些的物什,也不能带进这个房间。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王琪介绍,两年前其同事徐文主任被患者砍伤,现在诊室里备有辣椒水,医师一旦有人身危险就会用。

温岭伤医事件三天后,10月28日,杨震受邀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演讲有关医患纠纷的应对技巧。他特意强调是“应对”而非“防范”——“根本防范不了”。

“医患冲突没有得到任何缓解,甚至还在加剧”,杨震说,长期顶着各种压力超负荷工作的医者需要自愈,而巴林特小组实际上是一种“集体治疗”。

“这么多年来,我并不恨任何一个‘医闹’”,杨震说他慢慢学会了包容和宽恕,何况疾病才是医生和患者的共同敌人。

密不透风的日程表

检讨一下,如果能再压缩难为情的吃喝拉撒的生理需求,这样就能给每个病人3分钟了。

11月1日,上海一些医生的微信朋友圈里,流传这样一段话——今天我7:20开诊,共看诊192个病人,到最后一个病人看完离开是17:18,一共是598分钟。出去四次上厕所共8分钟,中午吃饭10分钟,数次喝水耗时约6分钟,用于看病人的时间是574分钟,平均每个病人用时2.99分钟!检讨一下,如果能再压缩难为情的吃喝拉撒的生理需求,这样就能给每个病人3分钟了——段子据传是以骨科诊疗见长的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医师所写。

根据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引入的新加坡著名医疗管理集团百汇集团的标准,每个病人的首诊时间不能少于15分钟。去年底离开体制自由执业的原上海东方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强医生,向预约病人承诺首诊不少于30分钟,复诊不少于15分钟。

密不透风的日程表,造成了医疗质量和医患关系的诸多隐患,这背后是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的极度不合理,也是新医改致力改变,却收效甚微的地方。

即便如此,孙梅认为医生并不是无可作为,因为沟通中70%以上是情绪,医者的冷漠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孙梅告诉记者,自己前一周在上海某三甲医院就诊时,亲眼看到一位护士横眉冷对首次前来该院求医的江西患者,一连用

五、六个“不知道”打发了关于专家出诊时间这样的基本问题。而五年的医患纠纷调解生涯使她相信,医者良好的态度本可以避免许多悲剧。

拥有257万粉丝的前协和医院急诊科大夫于莺在微博上表示,其实患者体验的医疗,从跨进医院第一步就开始了。冷暴力一点一点积累起来,到医生那里达到高潮,直到爆发。“医生所受到的遭遇是在为患者遇到的每一个不如意买单。”

当年工作分工使然,孙梅经常出入上海各大三甲医院的高干病房,“医护人员像对亲人一样”,“医界也要自省”,孙梅说。

自由执业转暖?

涉及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推行自由执业完全改变现在的体制格局不太可能。

10月28日,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周乐今医生,参与联署了就医院暴力向公众发出的公开信,呼吁推行全国医院暴力“零容忍”。

和他一起联名的有正在台湾学习、准备将来自由执业的于莺,不久前跳出体制的民营上海德济医院院长宋冬雷,以及以“非典型医生”之名在微博上为医师自由执业大声呐喊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师张子谦等10位医生。

10月30日上午,周乐今又在一个讨论“医改”问题的微信群里,宣布了他最新的想法——进行自由执业的新尝试,个人开店,提供慢性心血管病管理方面的个人化服务。

他在微博中宣布,药品请到药店和医院自购。诊费合理,但绝不是公立医院专家号的“白菜价”。

对于在此时宣布这一消息,周乐今说得很直白:当今医疗体制下,政府才是医者的衣食父母,患者不是!当医师成为自由执业者,完全靠自身医技服务挣钱之时,医患关系就必然和谐了。

“反正我早已是‘先烈’了!”周乐今在这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群里自我调侃。数年前,他率先挣脱体制,放弃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科科主任职务,受聘于民营医院,后一度陷入与后者的法律纠纷。

这段曲折使周乐今更坚定了自由执业的决心,有望摆脱受制于体制或受雇于资本的地位。迄今为止,周乐今的微博已被转发近千次。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指出,自由执业“解放”了医生,能够促进医疗资源实现最佳配置,从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朱恒鹏解释,自由执业不是说一定自己单独执业,而是说有选择执业方式的自由,包括是否当医院雇员的自由——自由的真正含义是有选择权,声誉机制和竞争机制,会让医生认真行医合理定价。

但他也指出,因为这涉及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推行自由执业完全改变现在的体制格局不太可能。朱恒鹏建议,借鉴国企改革的经验,离退休的医师按照现行制度继续发放退休金,在岗医生保留国有事业编制身份及相应待遇。但从此取消国有事业编制制度,新人全部采用合同制,缴纳统一的社保基金。

“这样一来,医生不必再去争编制、争身份,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治疗技术和患者身上”,朱恒鹏说。

第三篇:医患矛盾深度剖析

关键词:医患矛盾

回扣

医疗体制

前几日在网上看到一幅被热传的照片,上面是广东一家医院的医护人员,让人吃惊的是他们个个全副武装,头戴钢盔,手持电棒„„再配上那一身白大衣和口罩,样子甚是滑稽搞笑。可很快我便笑不出来了,这幅图说明了什么呢?曾经作为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的医生为何会像特警一样全副武装呢,防的是谁呢?谁要袭击他们呢?

近年来媒体报道的各种医疗纠纷不绝于耳,各种袭医事件骇人听闻,还有各大医院门口的“医闹”,各种回扣的曝光„„在中国,医生和患者的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医生对患者心有余悸,患者对医生半信半疑,更甚者“兵戎相向”,本是性命之托,一个当竭尽全力,一个当信任感激,而现在却是两者间矛盾激锐,一触即发。我根据自己的一些求医经历和身为医学生的责任感对此进行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 、医患矛盾的产生

以我的一次例子来做简要分析。

大一上学期初冬的一个夜里,半夜一点多左右,我的胃肠很疼,而学校的医务室没法治疗,便打了120。无奈之下,室友陪着我们便在寝室院门口等车,半个小时过去了,还没有人,而我疼得要命,打过去,对方的陈家桥中心医院(那会儿隔壁的大学城重医附属院还没开业)给了我一个很明确的答复,有一辆车去

接其他人了,而他们正在调车,那个司机正从家里往这里赶。恩,冷风中快要痛死掉的我彻底绝望了。又过了半个小时,那车终于来了,里面没有一个医务人员,只有一个司机师傅!到了急诊科,我郁闷地发现只有一个值班医生和两个护士,而他们看到我似乎觉得我还好没啥事,慢悠悠地先问我讨救护车的80元钱和一些门诊费,而我这会儿痛的死的心都有了!更无语的在后面,我清楚自己是便秘引起的肠绞痛,请医生直接先帮我拿些润肠药,而他稀里糊涂的问了一些问题之后硬是给我开了五个化验单,还不忘温馨提醒有两个白天才能做!半夜三点,拿着那些化血,验尿,甚至透视的单子,我早已无力“奔波”了。看着那些个不着边际的检查单,而已经花了近一百元的车费,门诊费仍然痛得要死的我,对他说:我是重医的!这句话的威力远比我想象的大,他立马换了表情,要回了那些单子,按我的要求开了些药,便关门睡觉去了。

疾病

花销

便秘引起的肠绞痛

救护车费80+(夜间急诊)挂号费15

+药费2(注意药费才两元) +化验

单(我的急中生智这个省掉了)近300 我后来提起这件事和同学开玩笑说,我真庆幸我是重医的! 可是心里对医生对医院对那貌似无限伟大的120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而我将来也会是一名医生。

以我的切身体会,一个小小的肠绞痛,都能迎来五个化验单,那其他病呢?而身为学医的我清楚地明白那些都是没用的,可对于老百姓呢?医疗车的配备问题使我晚了一个小时,我是还能忍,但若是突发性心脏病之类的,岂不是要出人命了?当我痛得要死出现在急诊中心时,绝望的发现偌大的一个大学城当时唯一的陈家桥中心医院的急诊科竟只有一个医生和两个小护士,额,一个懂得不如我多的只会开单的医生和两个慢悠悠只会结账的护士,天哪!她们直奔主题开账结钱,却全然将我这个痛的要命的病人丢在一旁!医院的人性化在哪里?规范化在哪里?他们摆明了这是个交易,好吧,若医疗服务成为了交易,那我受的这个还是最不公平的物品交换!

我不得不说,我们中间产生了医患矛盾,虽然以我是重医人解决了。一叶知秋,这一小事让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患者的思维角度,和“看病难”,以及矛盾的产生,发展,缓和。

在混乱的医疗体制下,当十万火急救命的病人遇到糟糕透顶的医疗条件,素质低下的医护人员,一系列繁琐不必要的检查和开销,患者要的是健康,而一些医生道德问题只看到了利益,两者所追求的发生了质的区别,怎能不产生矛盾?而加上患者对医疗的陌生,只能听任医生摆布,又之间产生了间隙,一旦出现问题,患者便会所有一起爆发,对医生不依不饶,闹得天翻地覆。而医生因此更抵触患者,能不说的不说,讲得更少,患者越发觉得医生面目可憎,之间的沟通困难导致一些必要的检查患者误解为不必要的,间隙再

次加大„„如此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二、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

由上可知,医患矛盾的产生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个单独的条件所能引起的,它是多方面因素多种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单单说是医生的问题,或是病人的问题,都是片面的,都是不全面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唯物辩证法辩证的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剖析。

1医务人员的角度 A缺少与患者的沟通

沟通是人和人之间的桥梁,对医患关系尤其是。因为患者对专业性相当强的医学是一无所知的,而身体出了问题肯定要清楚怎么回事,怎么治疗,沟通就显得尤其重要。而在我国,客观上,我国医生尤其是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的医务人员工作量很大。受就诊时间限制,面对众多患者,医生很难做到有问必答,与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超负荷的工作量,也使一些医生精神压力很大,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诊疗活动的厌倦和对患者的冷漠。

而沟通的缺乏会使患者不清楚医生的诊疗方案,不明白每一项检查,每一种药的用途,缺乏对自己所患疾病的了解和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不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还会因为社会的一些观点而影响对医生的判断,误解医生,对医生产生不信任,甚至抵制,不利于和谐的医疗关系,更不利于患者的治疗。

B一些医务人员素质降低

据有关部门统计,医疗纠纷的诱因80%以上不是医疗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服务质量甚至职业道德问题,如“红包”与药品回扣现象。另外,医院实际上存在着“以药养医”,医务人员收入与患者所交费用多少挂钩的政策,药品的虚高定价是医疗费用高昂的主要原因,医卫界不正之风的源头是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而究其原因,是医生的待遇问题。医疗市场的高度市场化,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相对较少,使得医生是自己再养自己,而回扣便应运而生了。这个之后再做深究。

2 医院的角度

政府投入少,医院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必然会产生逐利冲动,甚至陷入以药养医的误区,导致一些医生不顾病情需要,过度检查,开大处方等,令患者不堪重负。

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保障水平低,覆盖面窄,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对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产生抵触情绪。

3患者的角度

患者不能理性看待医疗问题,对医疗诊疗的效果期望值过高,认为治不好就是医院有过错,但医疗服务业又是一个高风险行业,由于当今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或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原因,医方很难保证对所有患者的治疗都能取得满意的结果,即使对于很多常见疾病,在治疗中也会有意外发生(因过失导致的医疗事故除外)。

社会的信任缺失,又使有的患者对医生开具的处方、检查检验

项目及实施的治疗措施的必要性、合理性持怀疑态度,最后对正常的治疗效果总有这样那样的疑虑。

4 媒体的角度

部分新闻媒体在报道医疗事故时未能全面、准确、客观地报道,对恶化医患关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媒介对患者具有同情心,而缺少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其立场倾斜于患方。新闻媒体正面舆论宣传不够而过分渲染医院的黑暗面,误导患者在治病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而与医方发生冲突。

5法律的角度

现行医疗事故处理法规缺乏可操作性,解决医患纠纷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常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现有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给执法人员带来一定的难度,没能有效地将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 医疗赔偿制度不健全,最具风险的医院是唯一缺乏保险理赔的,医院、医护人员、患者均不能投保,一旦出了问题,患者就只能找医院。

6医患关系的角度

一是医患双方事实上的不平等,而且医患冲突的最终受害者是患方,患方的求医与医生的施医而形成施恩与受恩的医患关系。二是医患信息的不对称,使医方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善意或非善意的信息隐瞒。

综合以上,导致医患问题案件增多,个别地区甚至发生杀害医生的恶性事件,患者疾病久治不愈,患方伤害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务人员,一直为人们所敬仰,为何这些年的

从事环境、医患关系却急转直下呢?深入探究后,既有医疗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医患双方的问题。当然了最主要的做根本的还是不合理的医疗体系和医疗制度。

三、以药养医的模式探究(药品回扣)

据矛盾分析法,药品回扣是医患矛盾最尖锐最主要的矛盾。患者最不满的莫过于高昂的医疗费用,当然了看表面现象我们已经很清楚是什么让我们看不起病,就是药品回扣和一系列的检查单,然后就是媒体有意或无意之间引领的对医院的抵制和批判。整个社会舆论给老百姓的印象就是是黑心的医院黑心的医生弄走了他们的血汗钱,如此传来传去,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矛盾再也平静不下来。这始终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老百姓骂也骂了,恨也恨了,依旧看不起病。

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要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理智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看这个问题的根源,看这种情况是如何应“运”而生的,每个角色的活动都有它的出发点,究其根源,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从医生收回扣开始说起,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它存在的环境和意义,回扣也一样。医生这个群体收入如何?为什么有回扣存活的环境?医院的运营体制如何?回扣是如何产生的?

1 医院的角度

回扣出现的时间正是9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把医疗推向市场,医院一下子没了国家资金投入陷入极度恐慌中。互联网的发展拉近

了世界,医院也看到了国际医疗到底处于一种什么水平。当时很多医院纷纷的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病房楼、门诊楼,为了吸引高端患者设立高干病房,医药公司和药厂都要赞助,当时甚至可以交一定的钱医院同意用你一种新药。

几乎所有的医院都已经开始实行自负盈亏。当一个医院被迫为生计而奔波时,它本质上同资本家有什么区别呢?资本家能让医院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吗?现在北京的大医院几乎都实行了承包制,即科主任负责制。科室的收入减去支出便是这个科室当月的奖金(包括工资)。每个医生的奖金必须靠自己来创造。请注意,这是合法的收入。但实际上是把与药品回扣同样性质的钱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2 药企

此时国家已经不批发新的医药公司执照了,也禁止医院和药厂做直销。一些看到商机的人进入了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开始从新洗牌。医生也开始互相攀比,新药回扣达不到一定程度是很难推广的。随着这种销售模式的逐渐扩大,没有回扣的药品渐渐的失去了市场。

3医药公司

现在的各省市医药公司,做为计划经济下的产物,至今象怪胎一样存在着,而且是药品经销的主渠道。现在搞所谓的药品集中招标,不知内情的人把它视为解决问题的良方。事实上呢?因为无论改制前还是改制后,医药公司自身要养活一大批职工,谁来养活?

当然是社会,是患者。

4医生

医疗本来就是成本高昂的行业,尤其是人才的成本。在中国,要培养一个能够较好胜任工作的临床医生,除了12年的小学、中学教育,5年,甚至7年、8年的大学教育,还需要3年的住院医师轮转,2年左右的专科训练,往往需要22年以上的学习、实践。这个过程中还要淘汰大量的不能胜任的人员。成本非常高昂。这样培养出来的临床医生,也还是难以胜任难度较大的操作、大中型手术的。对于成本高企、工作负荷巨大、需求又极其强劲的医生,给予那么点工资、奖金显然是非常荒谬的,必然要有其他的方式来补偿,回扣就出现了。

综上,药品回扣形成的机制 :

国家减少对医院的投资(医院市场化,企业化管理)——医院要生存、要发展——以药养医(通过药品获得最大利润)——药厂提供最大利润给医院——药品成本提高——药厂无序竞争——回扣产生与增加——把负担转嫁给病人和社会

而各界关于医生的声讨和批判是最多的,可是如果站在医生的角度的话,医生也不是圣人,他也要生活,要养家,在其他领域也要花很多冤枉钱,厂家提供的回扣,用医生的话来说,不拿白不拿,这话我基本同意,因为这笔钱自上而下就产生了,医生不拿,患者也无法享受到,因为这是社会性问题,是畸形发展的产物,医生在医院,在医药代表面前,似乎是买方市场,高高在上,但在其他方

面,比如孩子读书择校,毕业就业,个人评定职称,争取进修或疗养指标等等方面,他又处于弱势地位,他往往也得靠钱去开道,按照账面的工资和收入,医生们则抱怨说,医疗服务费几十年不涨价,一个医生的挂号单只有区区几块钱,对不起自己多年的学习和辛苦的劳动,没有更高的待遇怎么可能笑着干活儿?

如果两种药品对患者都能起到作用,如果患者可以报销,那么为什么不开那种有回扣的呢?新产品一般都有副作用少、效果显著、包装精美等特点的。

就这样没有回扣的传统的药品渐渐的就退出了市场。逐渐就形成了临床用药基本都有回扣的现象。 由此可以看出,药品回扣的产生、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是因为医疗市场化造成的。一个医学生进校门第一件事就是宣读希波克拉底誓言,宣誓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为患者福祉服务上。但是中国的医疗体制“病”了,体制中的医生也跟着被传染着。医生在这里有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但是根子还是市场化,是政府对医疗市场的行政垄断和价格管制。

所以要想真正解决药品回扣问题,就是切断以药养医的模式,医生由国家“养”起,或就直接交给市场“养”起,而不是靠行政压低医生收入而又不给予合适的“替代品”,半市场半政府下发展起现在的畸形的医疗体系。只要中国的医疗制度不从根本上改革,任何表面的文章都不会取得效果的。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老百姓仍没钱看病、或者是花钱看不了病;而医生仍昧着良心去赚钱,结果仍是赚不了多少钱。

四、如何解决医患矛盾

1 不断实践新的医疗体制改革,在唯物论中只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能更清楚地认识问题,更完善问题的解决方案。

2 社会对医生要有社会的尊重和认同,要认可他们的价值,在认识论中价值评价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的作用。

社会要使医生能够安居乐业,有职业发展能空间。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应充分肯定医生创造价值中付出的劳动,在收入分配方面是他们的劳动报酬与其劳动贡献相对称,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患者要有必要的医学常识,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带来的影响。

对医生的认识能够不受舆论影响,建立起对医生的信任,多与医生沟通。

4医生要多替患者考虑,换位思考,加强沟通。

5 健全医疗事故处理制度和赔偿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6医院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严格工资总额管理,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关键在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

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总结: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应当亲密无间。我们所要声讨的应当是不合理的医疗制度。正是这种制度,才孕育出如此畸形的如此紧张的医患关系。要解决这种尖锐的矛盾也只能从医疗体制改革入手。

第四篇:正确处理好医患矛盾

正确处理好医患矛盾,要突出三个“不准”

医患矛盾是新形势下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医学发展进步及义务人员的职业前景。人食五谷,生百病,看病历来是最基础的最直接的名生问题,在现实社会中,医患关系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医患之间,合则两利,伤则两败。正确解决当前医患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员医务工作者,要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真挖掘医患矛盾的根源,积极寻求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方法,努力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群众路线总要求贯穿于临床工作的始终。 在医疗纠纷急剧增加的今天,医务人员的一言一行无形中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了某些别有用心的媒体攻击和炒作的热点。“收红包”、“拿回扣”、“乱收费”等个别现象被强加在全部医务人员的身上,这种“维稳思想、偏见思想”严重损害着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制约着临床工作的积极性和医学发展的前进步伐。面对现实困难,党员医务工作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敢于牺牲,勇于同困难作斗争。要树立崇高信念,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工作内容上进一步反映群众愿望、满足群众需求,在思想作风上进一步增进群众感情、拉近同群众的距离,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试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用实际行动与群众打成一片,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冲锋陷阵。

一、 把握好“我是谁”,使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

只有搞清“我是谁”,才能认清自己,定位自己。医务人员作为社会中的特殊人群,因为健康问题与人民群众有着广泛的交集和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作为党员的医务工作者应紧紧抓住这一机会,以身作则,服务群众,通过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引领职业风尚,优化行业环境,密切党群关系。正确认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应将群众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拜群众为师,向群众问计。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回应群众、服务群众,把群众的满意度视为衡量工作的硬标准。认清工作职责所在,将个人的日常工作与群众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敬业奉献,精益求精,力求成为医学界的排头兵和领头羊,做促进医患和谐的桥头堡与调和剂。要树立群众是衣食父母,患者是上帝的服务理念,积极改进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态度,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二、宣传好“为了谁”,使职业形象进一步优化

“促进患者康复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医患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做好宣传工作,使患者及社会充分意识到医务人员的工作是“为了谁”的问题,使医生的付出得到社会的认可与赞赏,进而消除人民群众对医院的怀疑之心,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医患和谐与社会稳定。在此其中,党员医务工作者应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致力于医疗质量的优化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应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办事效率,时刻做好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耐下性子。只有拉近与患者的距离,深入群众,勤于同其谈谈心、聊聊天,才能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所思所想,使医患矛盾有因可循,医疗工作有的放失,从而达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的效果。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职业素质,做到勤学习、善交流、精医术。应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积极将先进医术与优质服务投身于实际工作之中,避免盲目行医、纸上谈兵,杜绝在群众看病过程中出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现象。通过实际行动使患者消除疑心,增强信心、提高社会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进而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形象。

三、解决好“依靠谁”,使医患关系进一步和谐

要解决好当前的医患矛盾,应紧密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来自群众,始终以人民为靠山。要依靠群众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健全医保体制,合理分散医疗保险,减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的实际负担出谋划策;依靠群众对医药生产、流通、销售领域进行群众监督;依靠群众媒体对医务人员的辛勤工作和先进事迹进行颂扬,对医疗纠纷与冲突进行客观的报道与评论,为促进医患和谐传递正能量。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党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凡属正确的决策必然是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群众的行动。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创造,集中群众智慧,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贡献力量。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解决好党群关系的制胜法宝。在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伟大征程中,各级党员干部要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不断推向深入。

第五篇:医疗纠纷,医患矛盾论文

简论医患矛盾及解决措施

近些年来我国的医患矛盾日益突出,这不仅对医生本身的职业安全提出了挑战,也反映了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淡薄,不能通过合理的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利。在这些极端事件背后隐藏着我国现阶段深刻的社会矛盾,以及法律和制度上的欠缺,所以本文将对有关医疗纠纷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 典型的医疗纠纷极端事件

最近一段时间最为典型的时间莫过于发生在3月24日的哈尔滨大血案事件。3月23日17时03分,哈尔滨市公安局南岗分局邮政街派出所接到110指令,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五号楼风湿免疫科医生被打,立即出警处置。接警后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得知一青年男子用水果刀将4名医生捅伤后逃跑。经过在医院内展开地毯式搜查,民警在急诊室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某抓获。后经审理,李某某因患强直性脊柱炎于2011年4月到哈医大一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23日9时许,李某某乘火车再次来到该院治疗。医生经了解得知李某某患有肺结核,于是建议他先到哈尔滨胸科医院(专治肺结核病)检查治疗。李某某做完检查后再次回到哈医大一院,将检查结果交给医生。因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会对肺部造成影响,所以医生建议他应先治好肺结核后再行治疗。李某某认为医生不给他看病,随即心生不满,造成了这次恶性事件的发生。

同时我们回顾最近几年,发现这种事件不胜枚举:2009年,南平市村民杨俊斌患肾病住院,术后因并发症死亡,家属要求医院赔偿,双方大打出手,多人受伤。2011年,1月上海新华医院发生暴力伤医事件,造成10名医护人员受伤,其中6位医生伤势严重;5月,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发生医患冲突事件,一患者之父纠集近百人封堵医院、殴打医生,干扰正常医疗秩序;8月,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医院发生恶性伤害事件,造成1名医生死亡,1名医生受重伤;9月8日,北大人民医院穆新林副教授遭到患者家属殴打;9月15日,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徐文被砍伤。

由此可见,我国的医疗纠纷事件性质日益恶劣,发生的次数也日益频繁。

二、 我国医疗纠纷所反映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典型的医疗纠纷事件,结合近些年来我国较为突出恶性事件,我认为为这些主要反映了我国当今社会的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基本的医疗常识淡薄。一旦发生了医疗纠纷,患者和医院首先想到的不是通过正常的法律渠道解决,反而是通过一些暴力措施解决矛盾。这可以看出我国公民没有强烈的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我国的普法教育方面也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 同时,在某些个别的事件中我国医患矛盾之所以发生,是由于患者没有基本的医学常识,在医疗的过程中与医生发生争执,甚至导致了极端事件的发生。

2、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医院和医生道德和职业操守的缺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自发的调节完成的。这也就容易使某些医疗机构为了取得更高的收益,而侵犯患者的利益。同时,医院对医生的考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医院的这种追求。这也就促使某些医生不顾自身的职业操守,在工作中玩忽职守,不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在乎患者安危行为的发生。同样也损害了患者的权益,更加深化了医患矛盾。

- 1

上一篇:热工热控培训计划下一篇:人大代表履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