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多练三遗传定律及应用

2024-05-08

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多练三遗传定律及应用(精选2篇)

篇1: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多练三遗传定律及应用

大题1题多练三 遗传定律及应用A 1.(2017山东济南二模,32)选取某种植物中的两个纯合品系抗病弧形叶和不抗病卵形叶做亲本进行杂交,F1的表现型为抗病卵形叶,F1自交,F2中出现四种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抗病卵形叶∶抗病弧形叶∶不抗病卵形叶∶不抗病弧形叶=5∶3∶3∶1。研究发现,在排除了交叉互换和突变的前提下,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某类同时含两个显性基因的配子死亡。控制是否抗病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叶型的基因用B、b表示,请回答问题。

(1)根据F1和F2中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

(填“能”或“不能”)判断上述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请用上述出现的个体为材料设计实验,探究同时含两个显性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死亡配子的类别。(写出杂交组合并指出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3)若同时含两个显性基因的死亡配子为卵细胞,简述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作材料,获得基程。

答案(1)不能

(2)写出以下其中一种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①杂交组合:F1(母本)×不抗病弧形叶(父本)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中出现抗病弧形叶∶不抗病卵形叶∶不抗病弧形叶=1∶1∶1,说明含两个显性基因的雌配子致死;若子代中出现抗病卵形叶∶抗病弧形叶∶不抗病卵形叶∶不抗病弧形叶=1∶1∶1∶1,说明含两个显性基因的雄配子致死。

②杂交组合:F1(父本)×不抗病弧形叶(母本)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中出现抗病弧形叶∶不抗病卵形叶∶不抗病弧形叶=1∶1∶1,说明含两个显性基因的雄配子致死;若子代中出现抗病卵形叶∶抗病弧形叶∶不抗病卵形叶∶不抗病弧形叶=1∶1∶1∶1,说明含两个显性基因的雌配子致死

(3)取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用相应病原体感染卵形叶植株,保留抗病的卵形叶植株

解析(1)题目中没有做正反交实验,也没有分别统计F1和F2中雌、雄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所以仅根据F1和F2中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不能判断上述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两个纯合因型为

AABB的抗

株的过

:

品系抗病弧形叶和不抗病卵形叶做亲本进行杂交,F1的表现型为抗病卵形叶,可推知抗病、卵形叶为显性性状,且F1的基因型是AaBb,亲本抗病弧形叶的基因型是AAbb,亲本不抗病卵形叶的基因型是aaBB。要探究同时含两个显性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死亡配子的类别,可用测交法进行探究。让F1做母本,不抗病弧形叶植株做父本进行杂交,即F1(母本,基因型是AaBb)×不抗病弧形叶(父本,基因型是aabb),假设含有两个显性基因的雌配子致死,则母本产生的雌配子有1/4AB(致死)、1/4Ab、1/4aB和1/4ab,父本产生的雄配子是ab,所以测交后代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是抗病弧形叶(Aabb)∶不抗病卵形叶(aaBb)∶不抗病弧形叶(aabb)=1∶1∶1。假设含两个显性基因的雄配子致死,则F1产生的雌配子有1/4AB、1/4Ab、1/4aB和1/4ab,父本产生的雄配子是ab,所以测交后代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是抗病卵形叶(AaBb)∶抗病弧形叶(Aabb)∶不抗病卵形叶(aaBb)∶不抗病弧形叶(aabb)=1∶1∶1∶1。也可让F1做父本,不抗病弧形叶植株做母本进行杂交,若子代中出现抗病弧形叶∶不抗病卵形叶∶不抗病弧形叶=1∶1∶1,说明含两个显性基因的雄配子致死;若子代中出现抗病卵形叶∶抗病弧形叶∶不抗病卵形叶∶不抗病弧形叶=1∶1∶1∶1,说明含两个显性基因的雌配子致死。(3)若同时含两个显性基因的死亡配子为卵细胞,则如果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作材料进行杂交,由于基因组成为AB的卵细胞致死,不会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抗病卵形叶植株。因此需要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获得,即取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用相应病原体感染卵形叶植株,保留抗病的卵形叶植株,即为基因型为AABB的抗病卵形叶植株。

2.(2017河北衡水中学押题测试一,31)小鼠的毛色灰色(B)对黑色(b)为显性,控制小鼠毛色的基因可能位于性染色体(Ⅰ区段为X、Y的同源区段,Ⅱ

1、Ⅱ2分别为X、Y的特有区段)上。现有两个纯合种群,一个种群雌雄均为灰身,一个种群雌雄均为黑身。某兴趣小组为探究B、b基因的位置进行了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种群中小鼠的表现型,该小组认为B、b基因不位于Ⅱ2区段,原因是。

(2)该小组欲通过一次杂交确定B、b位于Ⅰ区段还是Ⅱ1区段,可选择

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3)若另一小组欲通过杂交实验(包括测交),确定B、b基因位于Ⅰ区段还是常染色体。实验步骤: ①让黑色雌鼠与灰色雄鼠杂交;②

;③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结果分析: ①若后代

,则B、b位于Ⅰ区段;

②若后代

,则B、b位于常染色体上。

答案(1)两种群中雌雄均有灰身和黑身,不随雄性遗传(合理即可)(2)黑色雌鼠与灰色雄鼠(3)选F1中的雄鼠与黑色雌鼠测交 雌性均为黑身,雄性均为灰身 灰身∶黑身=1∶1,且与性别无关

解析(1)根据种群中小鼠的表现型,即两种群中雌雄均有灰身和黑身,与雄性性别没有完全关联,故可认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的Ⅱ2区段上。(2)黑色雌鼠与灰色雄鼠杂交,如果子代雄性中出现了黑色个体,则说明B、b位于Ⅱ1区段上,如果子代雌雄个体均为灰色,则说明B、b位于Ⅰ区段上。(3)若另一小组欲通过杂交实验(包括测交),确定B、b基因位于Ⅰ区段还是常染色体,选择黑色雌鼠与灰色雄鼠杂交获得F1,不管B、b基因位于Ⅰ区段还是常染色体F1均表现灰色,还需测定F1个体的基因型,才能确定B、b基因的位置。选F1中的雄鼠与黑色雌鼠测交,如果后代中雌性均为黑身,雄性均为灰身,则B、b位于Ⅰ区段,即XY×XX→XX和XY;如果后代中雌雄个体均出现灰色∶黑色=1∶1,且与性别无关,则B、b位于常染色体上,即Bb×bb→Bb和bb,表现型与性别无关。

3.(2017河北衡水中学押题测试三,31)近几年,某类型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某兴趣小组对患有该病的某个家族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绘制出以下遗传系谱图。请回答以下问题。bBbbbbbB

(1)通过遗传系谱图初步分析可知,该家族高度近视的遗传方式可能是

遗传病,理由是。

(2)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等不良的阅读习惯会引发近视或加剧近视程度,由此说明该病的发生、发展还与

因素有关。为了确定该病具有遗传倾向,调查方法需选择

(填序号)。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②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③在该病患者较多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④对同卵和异卵双胞胎进行分析对比

(3)查阅资料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关基因用a表示),则Ⅲ3和Ⅲ4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Ⅲ14与一个其父母正常、但弟弟患有该病的正常女子结婚,则他们所生的子女是该病患者的概率为。

〚导学号50074091〛

答案(1)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 由Ⅱ3患病,Ⅱ4正常,生出的儿子Ⅲ14正常可排除伴性遗传(2)环境 ④(3)1/4 1/6 解析(1)根据以上分析,由Ⅱ3患病,Ⅱ4正常,生出的儿子Ⅲ14正常可排除伴性遗传,所以该家族高度近视的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2)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等不良的阅读习惯会引发近视或加剧近视程度,由此说明该病的发生、发展还与环境因素有关。为了确定该病是否具有遗传倾向,应该对同卵和异卵双胞胎进行分析对比。(3)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3的基因型为aa,Ⅲ4的基因型为Aa,他们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2×1/2=1/4。Ⅲ14的基因型为Aa,父母正常、但弟弟患有该病的正常女子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则他们所生的子女患病的概率=2/3×1/4=1/6。

4.(2017河北衡水中学七调,31)果蝇是二倍体生物,易饲养、繁殖快,是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

(1)研究者在一个果蝇纯系(全为纯合子)中发现了几只紫眼果蝇β(雌蝇、雄蝇都有),而它的兄弟姐妹都是红眼。让β与

眼果蝇杂交,发现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果蝇均表现为红眼,并且由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F2果蝇眼色出现3∶1的分离比,由此判断紫眼为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

性突变。

(2)已知果蝇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两管果蝇,甲管全部是灰身果蝇,乙管果蝇既有灰身,又有黑身,已知甲、乙两管的果蝇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有以下两种。

关系1:乙管中“灰身×黑身”→甲管。关系2:甲管中“灰身×灰身”→乙管。

现要通过对某一管的果蝇进行性别鉴定的方式来确定亲子关系。①需对

(填“甲管”或“乙管”)果蝇进行性别鉴定。

②若

,则为关系1;若

,则为关系2。(3)果蝇共有3对常染色体,编号为Ⅱ、Ⅲ、Ⅳ。红眼果蝇γ(如下图)的4种突变性状分别由一种显性突变基因控制,并且突变基因纯合的胚胎不能存活,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突变基因位点之间不发生交换。

果蝇γ的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代成体果蝇的基因型为

,表明果蝇γ

(填“可以”或“不可以”)稳定遗传。

答案(1)红 隐(2)①乙管 ②灰身为一种性别,黑身为另一种性别 雌雄果蝇中都有灰身和黑身(3)AaCcSsTt 可以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果蝇纯系都是红眼,突变后出现了几只紫眼果蝇β,让紫眼果蝇β与红眼果蝇杂交,发现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果蝇均表现为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且位于常染色体上,由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F2果蝇眼色出现3∶1的分离比,说明F1红眼果蝇均为杂合子,因此,紫眼为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隐性突变。(2)由于甲管全部是灰身果蝇,而乙管果蝇既有灰身又有黑身,所以要通过对某一管的果蝇进行性别鉴定的方式来确定亲子关系,则需要对既有灰身又有黑身的乙管果蝇进行性别鉴定。若灰身为一种性别,黑身为另一种性别,则乙管中的果蝇为亲代,甲管中的果蝇为子代;若雌雄果蝇中都有灰身和黑身,则甲管中的果蝇为亲代,乙管中的果蝇为子代。(3)根据图解可知,果蝇γ的基因型为AaCcSsTt,由于分别有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果蝇γ的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AcSt、AcsT、aCSt、aCsT,又由于突变基因纯合的胚胎不活,因此子代成体果蝇的基因型为AaCcSsTt,表明果蝇γ以杂合子形式连续稳定遗传。

篇2: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多练三遗传定律及应用

(25分钟 108分)第1组(36分)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质粒是独立于细菌拟核之外,具有复制能力的细胞器 B.同一人体中肝细胞、白细胞等体细胞中的DNA含量相同 C.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都很发达

D.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可合成、储存各种水解酶,可分解侵入细胞的多种病菌 答案 C 解析 质粒是环状DNA分子,不是细胞器,A项错误。肝细胞、白细胞等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形成的,核DNA含量相同,但细胞质中的DNA含量不一定相同,同时成熟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即无DNA,B项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内质网与脂质的合成相关,故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都很发达,C项正确。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项错误。

2.玉米株色的紫色(A)对绿色(a)为显性,该对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上。将经X射线照射的紫株玉米的花粉授给绿株玉米,F1中出现1%的绿株。F1紫株和绿株的第6号染色体的检测结果如右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亲本中紫株的基因型为Aa,绿株的基因型为aa B.X射线照射紫株花粉后,1%的花粉发生了基因突变 C.F1紫株的基因型为Aa,F1绿株的基因型为aa D.F1紫株和绿株杂交,F2有4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X射线照射紫株玉米的花粉后,导致1%的雄配子第6号染色体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从而丢失了部分基因,导致F1中出现1%的绿株。由于F1中含2条正常6号染色体的表现为紫株,有1条6号染色体片段缺失的表现为绿株,且绿株只占F1的1%,故亲本紫株的〚导学号50074081〛

基因型为AA,绿株的基因型为aa,F1紫株的基因型为Aa,绿株的基因型为aO。F1紫株和绿株杂交,即Aa×aO,F2有4种基因型(Aa、AO、aa、aO),2种表现型(紫株、绿株)。

3.(2017北京西城二模,4)根瘤菌共生于豆科植物根部,形成肉眼可见的根瘤。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水、无机盐及有机物,根瘤菌内的固氮酶可将N2转变为氨以便植物利用,但氧气过多会破坏固氮酶的结构。根瘤中的豆血红蛋白是由植物和根瘤菌共同合成的,具有吸收和释放氧气的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根瘤菌的同化作用类型为自养型 B.豆血红蛋白可调节根瘤中的氧气含量

C.共生的豆科植物基因突变可能影响固氮酶的结构 D.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 A 解析 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所以根瘤菌的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型,A项错误。豆血红蛋白具有吸收和释放氧气的能力,可调节根瘤中的氧气含量,B项正确。根瘤中的豆血红蛋白是由植物和根瘤菌共同合成的,共生的豆科植物基因突变可能会影响豆血红蛋白的功能,从而影响根瘤内的氧气含量,而氧气过多会破坏固氮酶的结构,C项正确。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是它们长期协同(共同)进化的结果,D项正确。

4.(2017河北衡水中学押题检测,4)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又被称为“青春痘”。雄性激素可与皮脂腺细胞内的受体结合并进入细胞核,引起脂质分泌。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脂质分泌增多,堵塞毛囊口,形成痤疮。由于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因此痤疮通常会伴随炎症的发生。青少年由于学业压力大,是痤疮的常发人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繁殖所需的能量只能来自细胞质 B.雄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通过调节脂质合成代谢影响脂质的分泌 C.痤疮患者体内通常能检测到抗痤疮丙酸杆菌抗体的存在 D.痤疮发生的原因是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和痤疮丙酸杆菌异常增殖 答案 D 解析 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且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没有其他细胞器,所以繁殖所需的能量只能来自细胞质,A项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雄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故其受体在细胞内,雄性激素与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核,引起脂质分泌增多,B项正确。据题干可知,痤疮丙酸杆菌(抗原)进入机体,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C项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脂质分泌增多,堵塞毛囊口, 形成痤疮,与痤疮丙酸杆菌异常增殖无关,D项错误。

5.研究发现,不同干旱处理后某植物叶片内源激素中赤霉素(GA3)、生长素(IAA)、乙烯(Z)和脱落酸(ABA)的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失水率的升高,乙烯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B.干旱环境下脱落酸的含量升高,植物的生长减缓 C.干旱环境中生长素减少与其光合作用减弱相适应

D.重度干旱条件下,叶片中大量减少的激素只有赤霉素和生长素 答案 D 解析 重度干旱条件下,叶片中大量减少的激素有赤霉素、乙烯和生长素,D项错误。6.(2017四川重庆考前热身考试,4)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是指优势取代 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也是一种群落演替现象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D.群落演替一定就是原有物种的恢复 答案 D 解析 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是优势取代,不一定是原有物种的恢复,A项正确,D项错误。“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古道在没人行走后所发生的次生演替的现象,B项正确。动物必须依赖于植物提供的营养,所以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一定是植食性动物,C项正确。

第2组(36分)1.(2017辽宁沈阳质检一,1)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缺氧时,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的速率减慢

B.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的方式与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不同 C.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

D.同一种物质进出同一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 答案 B 解析 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缺氧时呼吸作用减弱,释放能量减少,故会影响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的速率,A项正确。淋巴因子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由T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出来,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也是胞吐,B项错误。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项正确。同一种物质进出同一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钠离子从神经细胞出来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D项正确。

2.(2017四川成都二诊,3)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关于某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和线粒体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直接为对方利用的物质有O2、CO2和葡萄糖 B.光照下两者的发生氧化反应时都释放能量供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C.若突然增加光照强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比ADP先减少 D.若突然增加CO2浓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比ADP先增加 答案 D 解析 叶绿体产生的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在细胞质基质分解为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A项错误。光合作用中产生的只能用于C3的还原,呼吸作用中产生的在线粒体内氧化后释放的能量供各项生命活动利用,B项错误。若突然增加光照强度,则短时间内产生的ATP和增加,C3的还原增加,所以叶绿体中C5增加,C项错误。若突然增加CO2浓度,产生的C3增加,导致消耗ATP增加,则产生的ADP也增加,D项正确。

3.(2017山西考前二检,2)原癌基因导致细胞癌变的三种方式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合理的是()

A.a、b产生变异的根本原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B.b、c产生的变异类型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C.a、c产生的变异必然导致基因数目的改变 D.三种方式均可导致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数量增多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引发癌变的三种方式中a属于基因突变,b和c属于染色体变异,A项错误。染色体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B项正确。a产生的是新基因,基因数目没有改变,C项错误。由图可以看到方式a表达的蛋白质活性增强,但数目没有增多,D项错误。

4.(2017四川绵阳五模,5)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含两个肽链的蛋白质激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基因中的两条核糖核苷酸链同时转录成两条mRNA,分别翻译出一条肽链 B.核糖体与胰岛素mRNA结合的部位有2个tRNA的结合位点,翻译共需51种tRNA C.与胰岛素基因结合的RNA聚合酶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核,体现了核膜的结构特点 D.胰岛素基因中替换3个碱基对后,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合成的胰岛素可能不变 答案 D 解析 胰岛素基因中有两条脱糖核苷酸链,但只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转录成一条mRNA,翻译出两条肽链,A项错误。核糖体与胰岛素mRNA结合,结合部位有2个tRNA的结合位点,翻译形成胰岛素的氨基酸是51个,但tRNA不一定是51种,B项错误。RNA聚合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C项错误。基因中替换3个碱基对后,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合成的胰岛素可能不变,D项正确。

5.根据作用效果可将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电信号刺激会使突触小体会释放神经递质,说明生物膜能进行信息转化 B.神经递质都是在高尔基体内合成的小分子有机物,储存于突触小泡中 C.乙酰胆碱会提高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产生内正外负的电位变化 D.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后不能被及时分解将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答案 B 解析 电信号刺激会使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将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说明生物膜能进行信息转化,A项正确。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并不都是在高尔基体内合成的,B项错误。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会提高突触后膜对Na

+

+的通透性,产生内正外负的电位变化,C项正确。5-羟色胺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若与受体结合后不能被及时分解,将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D项正确。6.1980年5月18日美国西南的St Helens 火山灾难性爆发。火山灰形成了低营养、剧烈干旱、地表运动频繁的景象。在火山口附近的森林线上选取几个地点分别设立了永久样地,检测了火山爆发后物种数量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爆发杀死了森林线上的所有生物,所以1980年开始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B.1980年到1982年期间不存在种间竞争,种间竞争在1982年以后才出现 C.从图中可看出本地区的相对环境容纳量(K值)大约为20 D.此生态系统早期的能量来源于火山灰 答案 D 解析 据图可知,1980年森林线上存在着少量的物种,故1980年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项错误。1980年到1982年期间存在种间竞争,种间竞争在1982年以后也存在,B项错误。从图中可看出本地区物种的相对丰富度大约为20,环境容纳量是相对于一个种群来说,C项错误。由“火山灰的低营养”可知,该生态系统早期的能量来源于火山灰,D项正确。

第3组(36分)1.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的rRNA是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的,与核仁有关

B.生长素、促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合成都发生在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 C.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只能在免疫细胞中合成

D.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部位,丙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素 答案 A 解析 真核细胞的rRNA是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的,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之一,而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项正确。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是分泌蛋白,B项错误。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如唾液腺细胞)合成、分泌,C项错误。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D项错误。

2.经诱变、筛选得到几种基因A与基因B突变的酵母菌突变体,它们的蛋白质分泌过程异常, 6 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出现不同突变体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B.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蛋白质的分泌过程 C.基因A、B双突变体蛋白质沉积在高尔基体 D.基因A、B的突变会影响细胞膜蛋白的更新 答案 C 解析 蛋白质分泌时先经过内质网,后经过高尔基体,故基因A、B双突变体蛋白质应沉积在内质网中。

3.(2017河南全国Ⅰ诊断卷B,1)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A.当细胞原生质层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也有水分子的跨膜运输 B.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质壁分离现象可能不会再发生 C.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D.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答案 D 解析 当细胞原生质层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也有水分子的跨膜运输,即达到水分子进出的动态平衡,A项正确。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B项正确。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不断增大,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C项正确。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D项错误。

4.(2017山东烟台一模,3)丙肝病毒(HCV)的正链RNA(HCV-RNA,由a个核苷酸组成)能编码NS3等多种蛋白质,NS3参与解旋HCV-RNA分子,以协助RNA的复制。正链RNA复制时,先合成出该RNA的互补链,再以互补链为模板合成该正链RNA。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正链RNA复制n次,消耗的核苷酸数为n×a B.翻译时,转运NS3起始端氨基酸的tRNA中含有反密码子 C.HCV的遗传物质是正链RNA,分子内可能含有氢键

D.HCV-RNA在复制和翻译过程中遵循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存在差异 答案 A

〚导学号50074082〛 解析 一个正链RNA复制n次,共合成出该RNA的互补链n条,形成该正链RNA n条,所以共消耗的核苷酸数为2n×a,A项错误。翻译时,决定NS3起始端氨基酸的密码子是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所以转运该氨基酸的tRNA上存在反密码子,B项正确。HCV是一种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正链RNA,分子内可能含有氢键,C项正确。HCV-RNA在复制和翻译过程中只有RNA,没有出现DNA,所以遵循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存在差异,D项正确。

5.尿崩症患者的肾脏不能保留水分,临床上表现为排出大量低渗尿液,依据病变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下图表示正常人和尿崩症患者禁水后尿液渗透压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人的尿液渗透压变化可用曲线 Ⅰ 表示,起对照作用

B.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变化可用曲线Ⅱ表示,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渗透压升高 C.肾性尿崩症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变化可用曲线Ⅲ表示,其体内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但含量与正常人相同

D.尿崩症患者体内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偏高,尿量偏大 答案 C 解析 尿崩症患者的肾脏不能保留水分,临床上表现为排出大量低渗尿液,分析曲线可知图中曲线Ⅰ的尿液渗透压较高,可推知曲线Ⅰ代表正常人的尿液渗透压变化,起对照作用,A项正确。曲线Ⅱ和Ⅲ代表尿崩症患者,尿液渗透压较低,曲线Ⅱ中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渗透压升高,说明是抗利尿激素含量不足导致的,原因是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量不足,故表示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变化,B项正确。曲线Ⅲ表示肾性尿崩症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变化,因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渗透压并未改变,说明不是抗利尿激素含量不足导致的,病因是肾脏相应细胞表面缺乏抗利尿激素受体而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与正常人相比,该病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偏高,C项错误。尿崩症患者的肾脏不能保留水分,临床上表现为排出大量低渗尿液,由此可推知尿崩症患者尿量偏大,由于大量水分随尿液排出,会导致患者体内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偏高, D项正确。

6.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检测脂肪时,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处理花生子叶目的是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B.在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利用无水乙醇作为有机溶剂提取色素 C.低温与秋水仙素均能抑制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上一篇:入党思想汇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下一篇:学员自我评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