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局法治进机关工作总结

2024-04-25

劳动局法治进机关工作总结(精选5篇)

篇1:劳动局法治进机关工作总结

近几年来,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始终把劳动保障法治作为部门工作的重点,在州“法治六进”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围绕“规范有序、制度健全、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群众满意”的目标,积极推进法治实践,为建设法治机关、构建和谐**积极贡献力量。

一、夯实劳动保障法治组织基础

州劳动保障局以被确定为“法治进机关”试点单位

为契机,结合部门实际,进一步加强了法治工作组织保障和制度、队伍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州劳动保障局及时调整了行政执法、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法治进机关”工作领导小组,由局行政一把手担任组长,充实了业务人员力量。制定了州直劳动保障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具体评议考核标准,将法治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和内设机构的目标考核当中,实行“一抓双挂”,进一步增强了全系统做好“五五普法”和行政执法工作的主动性。

用制度管人管事。州劳动保障局建立健全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各项制度,如执法过错追究、重大案件应急预案、考核奖惩、规范性文件制定等,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实行了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将管理服务事项和行政许可依据、办理程序、收费标准、办理时限等内容通过制度牌、触摸屏、服务册、网站等载体予以公布。局党组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均要征求法制机构意见,保证决策合理合法。

强化公务员队伍建设。州劳动保障局加强公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开展“创先争优、廉洁奉公、爱岗敬业”教育活动,强化了公务人员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经常开展案情讨论分析会,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办案能力;对内依法、依规严格要求,考勤考绩制度落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着力解决部分行政执法人员中不知责、不尽责、不作为、不规范和办事效率低的“四不一低”问题,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作风正、业务精的行政执法队伍。

二、普及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

州劳动保障局不断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力度,普及提高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2005年、2006年两次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劳动保障宣传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被评为自治州“四五”普法先进单位。

深入开展劳动保障法规政策宣传。州劳动保障局在自治州各类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不定期地制作宣传节目,并结合执法活动,深入工地、企业发放宣传材料,面对面宣讲劳动保障法规政策和老百姓关心的劳动保障热点难点问题。2007年以来,州劳动保障局在国家、自治区、州级新闻媒体刊发(播出)新闻报道100多篇,营造了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规政策的浓厚氛围。《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颁布后,州劳动保障局在州直开展“两部法律”宣传月活动,采取新闻媒体宣传,送法律到企业、送法律到街头、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两部法律”。以整版的篇幅在《**日报》《**晚报》全文刊登了“两部法律”,在**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晚报制作“关注15分”、“伊广行风热线”、“周末大讲堂”等专题节目10余期,面向自治州机关、企事业单位举办“两部法律”培训班、专题讲座、座谈交流会30多期,培训用人单位领导、工作人员和劳动者4000余人,为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提供广泛的学习途径,努力掀起学习宣传“两部法律”的热潮。

加强劳动保障法规政策培训考核。州劳动保障局专门印制了《“法治进机关”法律法规汇编》,供工作人员学习工作使用。2007年,派出120余人次参加自治区仲裁员、监察员、《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培训班,对全系统干部进行了两次普法考核,提高了劳动保障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依法推进劳动保障法治实践

州劳动保障局把劳动保障法治实践作为推进劳动保障事业的 “推进器”来抓,扎实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认真处理举报投诉,依法履行职责,保障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2007年,先后被评为全国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先进单位,2006—2007全国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先进单位。

组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检查。2006年、2007年,州劳动保障局两次抽调县(市)的30名监察员,10辆监察车,开展集中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对州直的1762家用人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内容包括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以及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等。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15731份,为12456名劳动者缴纳了社会保险费。对75家拒不改正违法行为的用人单位给予行政处罚。2008年1—5月,州劳动保障局通过组织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春暖行动”、《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专项检查,对2212家单位实施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责令用人单位与14505名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为6565名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州劳动保障局还于2005年、2007年评选命名了72家劳动保障守法诚信

篇2:劳动局法治进机关工作总结

――州直机关工委开展“法治进机关”工作主要做法

一年来,州直机关工委根据《自治州依法治州领导小组关于认真开展自治州“法治六进”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积极发挥牵头

单位的职能作用,结合机关特点,认真组织开展“法治进机关”各项活动,从而为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基本情况

根据州党委赋予的职责,州直机关工委目前下辖22个事业单位党委、20个机关党委、18个直属党总支和34个直属党支部,直接和间接管理的党组织597个,党员8087人。机关工委现有干部职工15人,内设一委(州直机关纪工委)、一室(办公室)、三部(组织部、宣传部、群工部),其中州直机关文明办与宣传部合署办公。按照职能要求,州直机关工委作为州党委的派出机构和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州直机关党的建设、纪检监察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州直机关是自治州党政核心和中枢,在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机关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决定着机关在法制化建设中必须走在前列,做出表率,发挥导向和示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和推进依法治州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我们根据自治州依法治州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及时召开协调联系会,于去年6月成立了由机关工委书记任组长,州党委组织部、人事局等7个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州直机关“法治进机关”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处理承办日常各项事务,真正做到了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具体落实到位。州直各单位也把开展“法治进机关”活动作为推进机关民主法治建设的务实举措,纳入党组(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由一把手负总责,相继建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落实领导责任和指导责任,形成了分工负责、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完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规范科学管理。

在开展“法制进机关”活动中,我们重点抓好“四项”制度,保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落实联系会议制度。我们建立了州直机关“法治进机关”活动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承担起“法治进机关”活动的协调、组织、实施、宣传等职责,会同7个配合部门,不定期地对州直“法治进机关”活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我们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联系碰头会,通报工作情况,分析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使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进行。我们不定期地对各部门开展“法治进机关”活动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及时分析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活动扎实进行,不走过场。

二是实施“一抓双挂”制度。即把抓“法制进机关”活动与党建目标管理工作相挂钩、与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相挂钩,建立和完善考评机制,保证“法治进机关”活动与其它各项重要工作有机结合,同步进行。我们规定,凡“法治进机关”活动开展不力的部门,当年不得参与文明单位命名、复验或先进基层党组织评选活动。在机关工委内部管理工作中,我们也把参与“法治进机关”活动与工委各部(室)绩效考核和干部考核结合起来,有效地调动了干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各成员单位通过制定具体措施,把开展“法治进机关”活动与年终领导干部考核、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相挂钩,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热情。

三是落实试点单位制度。为整体推进“法治进机关”活动,提高工作实效性,我们确定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试点单位,通过树典型、抓示范、以点带面的形式,不断推动“法治进机关”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宣传、推广有关部门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使各部门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共同提高。最近,我们又召开了州直“法治进机关”活动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州直机关80多个单位、100余专兼职普法人员参加了会议。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州审计局、州工商局等部门作了重点发言,介绍了各自的工作经验,为各部门开展下一阶段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借鉴参考作用。

是落实内部管理制度。我们以法律和党纪条规为依据,从机关工委工作职能和业务特点出发,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州直机关工委重大决策法律咨询、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服务承诺制》、《州直机关发展党员工作及责任追究制度》、《州直纪检案卷评查制度》等十几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使机关党建工作逐步向规范化、制度

化和科学化。州直各单位也结合本行业的法律条规,通过完善和推广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建立了行政执法权力规范、制约、监督等项制度,形成了一整套的长效机制。

(三)加大学习宣传力度,突出重点,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我们把普法宣传教育纳入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内容,结合机关特点,通过开展各种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党员干部职工“学法知责”,在机关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一是加强中心组学习,突出党员领导干部的法治宣传教育。我们充分发挥各单位中心组在法制学习宣传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明确要求各单位中心组每年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学习法律法规,认真落实集体学法、法律知识考试、重大事项决策前的法律咨询论证等制度,提高党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水平。各单位普遍都安排了不少于2次、有针对性的集体学法活动,80%的党组(委)书记对本系统干部职工做了法制专题辅导讲座,带动了机关干部的学法热情。

二是加强党纪条规学习,突出党务干部和普通党员的法治宣传教育。《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学习党章、遵守党章、按党章办事,这是对每个党员的基本要求。我们结合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知识测试、主题实践、征文等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和党纪条规知识。我们先后举办了州直机关党务干部学习十七大精神(党章)培训班2期,培训220余名党务干部;举办科级党员干部学习十七大精神(党章)专题培训班7期,每期3天,集中调训科级党员干部1159名;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着力推进反腐倡廉和党性党风党纪宣传教育。结合第9个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重点开展了“五个一” 宣传教育活动(即召开一次学习陈廷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与州纪检委联合举办一次党风廉政建设知识答题活动,与州妇联联合开展一次副县级以上干部家庭助廉答题活动,与州纪检委、州文体局联合举办一次“廉政杯”乒乓球比赛活动;开展一次廉政警言警句征集活动),机关党员干部受教育面达95%以上,从而在州直机关营造了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三是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学习,突出入党积极分子的法治宣传教育。我们以州党校为依托,举办了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通过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培训入党积极分子271人。我们一方面联系入党积极分子的工作和思想实际,组织他们系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党章》,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澄清模糊认识,端正入党动机;另一方面对他们经济、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全面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综合素质。

四是开展民族团结月和公民道德教育月活动,突出一般干部职工的法治宣传教育。我们积极开展寓教于乐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创造有利于“法治进机关”活动不断深入的舆论氛围。在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中,不断加强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法规宣传,开展了反邪教斗争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印发《反邪教斗争形势报告提纲》,举办形势教育报告会,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维护稳定、反对分裂的意识。同时,通过排查,去年及时对1名私自朝靓的退休党员干部进行了组织处理;今年上半年,公安部门对州直机关4名制作、传播“法轮功”反动宣传品的干部职工进行了依法拘留,我们根据州党委领导的要求,及时配合有关部门在州直机关开展摸底排查和教育工作,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加深对非法宗教活动和邪教危害性的认识。在公民道德教育月活动中,大力弘扬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通过开展“三德、三义、三观”教育,查改“三不文明行为”(即不道德、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活动,开展“一日三文明”以及“五个一”节约活动,知荣辱、树新风的“八荣八耻”面对面宣讲活动,增强干部职工的道德意识。先后与州文体局联合举办了“迎奥运”州直职工趣味运动会;与州文联、州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了“和谐**”杯摄影比赛;与**人民广播电台联办了“精神文明在**”宣传报道活动;举行了80多个单位300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的“三爱”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测试活动;开展了“迎奥运,文明礼仪万人培训行动”,教育覆盖面达到了90%以上。通过实施一系活动,讲文明、树新风、依法执政意识在机关干部中得到了广泛弘扬。

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为重点,州直各单位不断丰富和创新普法宣传教育形式,广泛采用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演讲会、报告会和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加大法治理念的宣传教育,做到了法治教育有教员、有教材、有阵地、有考核,确保了学法用法收到实效。年底,各单位还通过组织参加州普法办组织的干部普法知识测试,使机关干部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法制教育。

(四)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法治实践

在深化机关法治宣传教育的同时,我们不断强化以“依法履责、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和依法管理”为重点的法治实践。结合机关效能建设,州直各单位以“规范、有序、廉洁、勤政、公正、高效”为主要内容,通过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严格执行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使公务员日常工作过程成为依法履责、践行法治的过程。通过量化标准,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公务员存在的“四不一低”问题(不知责、不尽责、不作为、不规范和办事效率低),促进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各单位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法难点问题,作为“法治进机关”的工作重点,通过广泛开展创建“五型机关”活动(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法治型),采取具体措施,为基层和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执法检查、追讨企业拖欠民工工资、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州审计局在审计挪用专项资金、私设小金库、超标准超范围收费、违规处置国有资产等方面审计执法检查中,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几点体会

1、加强领导是推进“法治进机关”活动的关键。“法治进机关”各项活动,既要“领导抓”,更要“抓领导”,实施“一把手”负责制,列入党组(委)重要议事日程,这样才能发挥好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才能保证各项活动措施落实到位。

2、完善制度,狠抓落实是开展“法治进机关”活动的根本保障。开展“法治进机关”活动不但要在建立健全规范、制约、执法、监督等制度上下功夫,更要把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放在突出位置,特别要在落实“一抓双挂”制度上加大力度,这样才能避免走过场、搞形式,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强大工作动力。

3、区分层次是增强“法治进机关”活动实效性的重要措施。不同行业的人对法律法规知识的需求也不同,只有针对不同对象,有计划、有重点、有系统地制定学习教育措施,有的放矢、因人施教,才能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营造知法、守法、用法的氛围。

4、抓好试点单位是“法治进机关”活动整体推进的前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试点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对于推进“法治进机关”活动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总结、宣传、推广试点单位的成功经验,树立先进典型,表彰先进单位,这样才能激发各单位的创新热情,才能整体推进依法治州的工作进程。

5、抓好法治实践是“法治进机关”活动成效的体现。开展“法治进机关”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机关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责任意识,所以,在开展活动的同时,严格规范公务员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这是体现“法制进机关”活动成效的根本标准。

篇3:劳动局法治进机关工作总结

充分认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推进检察预防工作的意义

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正形成改革开放新格局、经济发展新战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常态。通过抓源头正“四风”,强制度建机制,重法治讲规矩,既治标又治本,“四风”问题和腐败蔓延势头得到一定遏制,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腐败问题的复杂性、反复性、顽固性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在新的形势下,检察预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任务更加艰巨。要坚决反对所谓“检察预防不起作用”“司法改革削弱检察预防”等错误认识,进一步提高做好检察预防工作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把它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按照习总书记“预防职务犯罪出生产力”的要求,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检察预防工作的深入开展。

1.充分认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推进检察预防工作服务“四个全面”大局的重要作用。检察预防工作是反腐败总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检察预防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通过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预防等工作,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立健全预防监督机制,督促依法行政,推进简政放权,落实“三个清单”,加强权力监督制约,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制度预防和法治反腐,推进司法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展介入侦查、同步预防、预防告诫、风险预警等,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服务全面从严治党。

2.充分认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推进检察预防工作在“标本兼治”中的重要作用。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在高举“利剑”“打虎拍蝇”的同时,一直强调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不久前,中纪委王歧山书记在浙江调研时明确指出,要坚决惩治极少数党内的腐败分子,惩最终还是为了治,要坚持党的一贯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要治病树、拔烂树,保护森林。检察预防工作是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的必然延伸,建立在对职务犯罪案件的依法惩处之上,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治本工作,在拔掉烂树之后,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尽快找准问题根源对症下药,才能治好病树、保护森林。

3.充分认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推进检察预防工作在“惩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预防职务犯罪在这个体系中处于“起点”、“源头”位置。职务犯罪是最严重的腐败现象,预防职务犯罪是预防腐败的最基本要求,预防腐败必须从预防职务犯罪做起。这与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并不矛盾。从理论上说,把预防职务犯罪当作预防腐败的起点,符合我国预防犯罪的本土化要求,能够在检察预防和纪检监察预防、党委主体预防之间搭起桥梁。体现新古典主义从个体预防向社会预防的回归,为法治反腐找到制度预防的路径。符合预防理念、制度和技术相配合的原则,为标本兼治的预防理念找到不能犯的制度设计,又为不能犯的制度设计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和立足点。是空间防卫技术在权力监督上的延伸运用,通过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对权力的高度、宽度、幅度进行“三维动态”监控。从现实分析,只有从预防职务犯罪做起,在拔掉烂树之后,及时通过案件剖析、预防调查进行病理解剖、毒理分析等,仔细查找烂树的原因,提出检察建议、对策意见,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真正做到防治病树,保护森林。这也说明检察预防工作是介于拔烂树、治病树之间的“查病根”工作,少了这个环节,就无法对准方向、找准源头,无法实现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真正做到把纪律挺在法律前面。因此,只有通过检察预防工作首先揭示职务犯罪的原因和规律,提出对策建议,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本穷源、正本清源,做好违法违纪预防,真正把教育、制度、监督落到实处,筑起动机、机会、权力三道防线,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远有效机制,才能从源头上、根本上、全局上预防腐败。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检察预防工作的路径

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法治性,要求我们要站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位置上,找准预防工作的立足点、结合点、切入点,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依法预防、制度预防和科学预防。

1.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检察预防工作,要把依法预防当作基础。党纪严于国法,国法就是底线。预防职务犯罪要运用底线思维、法治思维,坚持法治方式、依法预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要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通过完善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法规,形成更加科学的定罪处罚标准,更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更加科学的制度预防体系,确保在法治的前提下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使每一个触犯法律的人受到平等的追究,使每一个司法案件的处理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个游走在腐败边缘的人都能得到及时的挽救。检察机关要按照中央司法改革的要求,积极参与《预防职务犯罪法》的调研起草,加强预防立法的研究,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国家和我省的预防立法,为依法预防提供保证。

2.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检察预防工作,要把制度建设当作目标。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把笼子再扎紧一点,牛栏关猫是关不住的”,“要狠抓制度执行,扎牢制度篱笆”,要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要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缺陷和制度漏洞”。这就要求检察机关要结合执法办案,健全案件剖析制度,加强对腐败高发易发行业、系统、部门典型案例的剖析,总结教训,找准问题,及时形成报告,向案发单位、相关行业系统管理部门和党委政府提出对策建议,举一反三,对症下药,更好发挥作用。积极参与制度廉洁性的审查,督促有关部门制订科学的制度,做好对现有相关制度的梳理、完善,在制订出台新的相关政策规定时,要把预防职务犯罪的制度措施一并加以考虑,在执行中确保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措施得到严格的落实,从制度上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供保证。对已经发生案件的单位、部门,要加强对典型案件的剖析,深入查找制度的漏洞,抓好建章立制、亡养补牢治已病;对尚未发生案件的单位、部门,要加强对处于职务犯罪边缘的人员的预防约谈,及时告诫,防微杜渐治病始;对存在职务犯罪隐患的重點环节部位进行风险排查,狠抓预警,未雨绸缪治未病。

nlc202309021124

3.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检察预防工作,要把预防行政违法行为当作重点。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明确指出,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行为,应该督促其纠正。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行为,往往是滥用职权乱作为或玩忽职守不作为的渎职行为。对此,最高人民检察院曹建明检察长指出要重点研究“履行职责”的具体含义,把握好监督的范围、方式、手段和程序,从建立督促起诉制度、完善检察建议工作机制入手,依法行使监督权。职务犯罪预防厅宋寒松厅长提出要“开展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促进依法行政。一是强化对行政违法的检察建议工作,二是开展重要行政事项的风险评估,三是开展对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预防诫告”。当前检察预防工作要把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当作重点,作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一项措施,正确理解把握运用。

4.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检察预防工作,要把科学有效当作根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必须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反腐倡廉关键在“常”、“长”二字,要经常抓、长期抓,抓出习惯、抓出长效。预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协同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短期内目标难以明确、措施难以落实、效果难以量化。检察机关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运用法治的规范性、稳定性和强制力,制订科学的制度规范,锁定长期的工作目标,完善预防体制机制,强化细化主体责任,采取常态化的预防措施,保证“常、长”二字的落实。要认真抓好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预防监督机制改革试点等工作,进一步加强预防工作的规范化和法治化,真正把制度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检察预防工作的相关要求

依法治国方略要求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实现关口前移、标本兼治,有效遏制和减少腐败现象。对检察预防工作来说,作为预防腐败的起点,要主动适应依法治国的理念和要求,通过对检察机关司法改革的配套改革,正确定位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职能、划定检察预防权的边界、发挥检察预防的监督作用。

1.正确定位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职能。检察预防工作是检察机关惩治职务犯罪职能的必然延伸,是党和国家反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预防职能只是国家整体预防腐败职能的一个方面,不能“包打天下”。因为职务犯罪是最严重的腐败,预防职务犯罪的前提是已经发生职务犯罪或者具有发生职务犯罪的现实危险,具有事后性和紧迫性,检察机关难以对非罪行为进行预防,也难以直接进行事前预防和源头治理。同时,职务犯罪预防又必然涉及教育、制度和监督等各个方面,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并不能够独立完成“三道防线”。因此,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预防职能受到两大限制,一是只能从办案出发进行事后为主的预防,二是只能立足法律监督进行以法律监督为主的预防。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职能充其量只是法律监督职能的组成部分,检察预防工作的实质只是对党委政府等预防主体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法律监督。四中全会提出“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行为,应该督促其纠正”,对于履行预防工作职责来说,首先必须明确检察预防工作只是检察机关办案和法律监督职责的延伸,附于批准逮捕、侦查、审查起诉等职责当中,并没有自己更多的能够独立存在的预防职责。

2.准确划定检察机关预防监督权的边界。相对而言,检察机关履行批准逮捕、侦查和提起公诉等职责都有法律规定,边界清楚,但履行职务犯罪预防职责仍然无法可依、边界不清。主要原因是对检察预防工作只是办案延伸和法律监督职责认识不清,以为还有自己特殊的职责,可以任意向前延伸或者远离诉讼过程;实践中预防领域和对象十分广泛,涉及行政执法、工程建设、国有企业、金融领域、医药卫生、涉农基层等领域,仅行政执法领域又涉及到众多的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环节;预防措施又处于千变万化之中,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体系,案件剖析、检察建议、预防咨询和警示教育等作为办案延伸,预防调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预防约谈、风险预警等作为法律监督活动,在实际工作中都还没有定型。因此,对检察机关履行预防职务犯罪职责来说,还必须从职能、对象和措施等方面确定检察机关预防监督权的边界。在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背景之下,应当抓住机会,厘清边界,把介入侦查开展同步预防、围绕办案开展案件剖析、深入调查提出对策建议、利用资源开展警示教育等作为检察预防的主要职责,紧密结合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的侦查、起诉等职责开展,把检察预防工作纳入检察官员额管理,采取项目化、流程化的方式开展个案、类案、工程预防等工作。

3.充分发挥检察预防工作的作用。职能确定、边界明确以后,才能保证检察预防职责的正确履行。这就需要通过立法确定检察预防的职责,保证检察预防职责的履行有法可依,否则不可能做好办案的“后半篇”文章,也不可能督促行政机关纠正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行为;同时要尽快规范预防措施的种类、内容、程序,以规范化保证检察预防工作的项目化、流程化,保证检察预防职责的正确履行。这两个方面都给检察机关履行职务犯罪预防职责带来重大改革的挑战和机遇。在制订预防职务犯罪法律制度方面,要分清立法预防、行政预防、检察预防和社会预防等的职责;在预防措施的种类、程序等方面,按照科学的预防原理进行分类和统筹,抓好规范,形成制度,不再轻易搞所谓的创新。只有把这两个方面抓好了,检察预防工作才能尽快實现预防监督的司法化,走上法治反腐的轨道。

4.积极推动预防工作合力的形成。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全社会的工作,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检察预防工作作为预防腐败工作的起点,还应当积极推动社会化预防机制的建设,形成工作合力,促进源头治理。要通过国家和地方立法明确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参与的工作机制,为社会化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和组织保证,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预防工作,有效推动党委政府、国有单位和社会各界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充分发挥各地已有的各级党委预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领导,严明纪律,强化措施,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和动力,推动预防主体履行职责,紧紧抓住预防工作领导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把预防工作纳入各个部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计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推进社会化预防。充分发挥各级预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自的职能作用,加强对本单位、本部门、本行业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领导,加强对下属单位和相关主体的监督指导,认真落实“两个责任”,推进职能化预防。充分发挥检察、监察、审计机关等专门机关的作用,积极创新运用专项督导、风险防控、预测预警等专门的预防监督措施,加强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指导监督,推进专业化预防。

(王建国,浙江省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

篇4:法治进机关分工负责制

自治州“法治进机关”各创建单位:

为切实推进“法治进机关”活动,为此建议牵头单位和配合实施部门分工负责制度。具体分工如下:

一、州委组织部、州直机关工委:负责州人大机关、州政协机关、州纪委机关的“法治进机关”工作,并负责州直机关全盘工作。

二、州人事局:负责州卫生局、州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州环保局、州广播电影电视局、州旅游局、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州财政局、州民政局、州编办、州红十字会。

三、州政府法制办:负责州工商局、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州地税局、州国税局、州国土资源局、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州交通局、州水利局、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四、州监察局:负责州粮食局、州外办、州阿管局、州世行办、州供销社、州盐务局、州气象局、州银监局、州人行。

五、州审计局:负责州统计局、州发改委、州经贸委、州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深化法制意识,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和造就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为推进“法治巴州”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

1、加强对党员干部培养、教育与管理,严格贯彻执行《党政 1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无违反干部任免程序的案件发生。

责任分工:由干部一科、二科、三科、干部教育科、干部监督科按照各自业务分工负责落实,其他科室协助落实。

2、将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法办事列入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州党校把法制教育作为主体班次培训内容。

责任分工:由干部一科、干部教育科、干部监督科按照各自业务分工负责落实,其他科室协助落实。

3、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教育各级党组织、共产党员在学法、用法、守法、依法办事中起表率作用,加强对领导干部守法、执法情况的检查监督。

责任分工:由干部教育科、组织科负责制定相关制度,干部教育科、组织科按照各自业务分工负责落实,其他科室协助落实。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开展干部法治培训,完成确定的主要培训项目。

责任分工:由干部教育科负责落实,其他科室协助落实。

5、及时受理干部、组织工作方面的来信、来访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妥善处理党员干部的申诉。

责任分工:由干部一科、二科、三科、组织科、干部监督科负责落实,其他科室协助落实。

6、指导并参与“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工作。责任分工:由组织科、基层办负责落实,其他科室协助落实。

7、深入组织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认真组织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参考率达100%。

责任分工:由办公室、干部教育科负责落实,其他科室协助落实。

8、安排干部培训时,针对不同对象设置法律内容课程。

责任分工:由干部教育科负责落实,各科室协助落实。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法治进机关”工作全面组织实施,取得预期成效,成立“法治进机关”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确定具体工作人员。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法治进机关”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以推动创建工作扎实深入开展。指导检查部机关创建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要认真组织实施。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把“法治进机关”创建工作列入本单位工作计划,加强进程管理,并收集、整理好相关资料,接受自治州依法治州领导小组的考评,推进创建工作争先进位,取得实效。

二要搞好学习宣传。组织机关干部广泛学习宣传创建活动的意义、目的和要求,大力营造浓厚的创建工作氛围,真正把创建工作的各项要求转化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自觉行动。

三要突出创建重点。要抓住当前“法治进机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创建工作的切入点,切实解决一些党员群众最为关注的突出问题,让党员群众切实感受到创建工作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

篇5:法治进乡村总结

一、创新普法形式,积极开展法治进乡村活动农村依法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头戏,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寻求符合实际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们为了有效解决群众对法律的需求,广泛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和依法治村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以农村集体财务、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和农业承包为主要内容的村务公开,实行阳光操作,实现了办事程序化。深入农村开展“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法治进乡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各乡镇集市相对集中的地方摆放法制宣传展板、发放法制宣传资料,设立法制咨询台解答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难题。针对各乡镇出现的焦点、热点问题,授课人员有争对性、有目的性地讲解相关法律法规。着重讲解了农民工外出务工注意事项、法律援助、《物权法》、《贵州省信访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

二、创新服务方式

贴近农村实际,在服务中普法通过深入基层,在法律宣传、法律服务过程中了解群众对法律知识的需求情况,使普法活动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提高农民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帮助群众解决涉法问题为目的,利用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建立一支经常性的深入农村进行法律服务的队伍,针对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定期到乡、村(宣讲法律知识,解答法律咨询,办理法律事务,使优质的法律服务扩展到农村,让便捷的法律咨询延伸到群众中,真正做到法律援助到家、律师公证服务到家、法律宣传到家、矛盾纠纷调处到家。

三、突出村民自治,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结合“法律进乡村(社区)”活动,在全县大力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重点在规范村(居)务公开方面下功夫。以丫江桥镇明月村为试点,全面开展清理修订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工作,起草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范本,组织村民进行讨论,同时将范本印发到全县各个乡镇,指导村(居)委会依法修正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不断加强我县村务公开的考评监督,促使村务公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较好地推动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步伐。

四、存在的问题

1、个别单位领导对法制宣传工作重视不够,积极主动性较差,单位参加宣传工作的人员不到位。

2、个别单位横向联系不够,下乡宣传小组人员不齐,工作开展力度不够。

上一篇:汽车4s店客服工总结下一篇:御驾宫中学实施“316”工程及素质教育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