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教案

2024-04-09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教案(通用10篇)

篇1: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教案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下河乡中心学校 武明杰老师

一、本课介绍:

这一课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乒乓球入手,让瘪乒乓球鼓起来这种的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一些常见的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在实验中得到热胀冷缩这一科学原理。本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现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并应用结论解释生活现象等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液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引导学生经历对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探究的过程,认识到由于球内空气受热膨胀而使乒乓球鼓起来了。

2、引导学生经历“问题——猜测——实验验证——结论”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并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独立开展探究活动,通过实验了解气体、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教学难点:

通过小球的变化体会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五、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对比法。

六、教学准备:

1、教师用:热水、吹风机、瘪的及破的乒乓球各一个、小烧杯、小烧瓶、气球

2、学生用(每组一份):抹布、热水、瘪的及破的乒乓球各一个、小烧杯、小烧瓶、气球、大烧杯、纸、笔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大自然有很多有趣的变化,谁来说说你观察到那些变化(例如,四季变化、植物变化)

2、我也观察到一个变化,出示教案,板书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探究主题

师:你们会打乒乓球吗? 生:会打。

师:在打球的过程中,有把乒乓球打坏的时候吗? 生:有,有时候打瘪了,有时候打破了。师:为什么会打坏呢?乒乓球的构造是怎样的? 生:里面有空气,外面是塑料包起来的。师:都玩过或见过吧? 生:是,玩过。

师:如果乒乓球被踩扁了或者挤扁了,你有什么办法使它重新鼓起来吗? 生:用热水泡。

师:怎么泡法?谁来具体说说。

生:把瘪的乒乓球放在一个杯子里,把热水倒进去,过一会它就会鼓起来了。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用吹风机吹。师:怎么吹啊?

生:先把乒乓球放在杯子里,再用吹风机的热风对准乒乓球瘪了的部分吹。

师:现在,我们用刚才的办法试试,看看行不行?

(一生用“吹风机吹”的方法上讲台演示,其余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采用“热水泡”的方法实验)

(二)做足“假设”的文章,挖掘学生个性思维

师:我看到大家采用这两种方法都使瘪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了,办法真好!但想想看,乒乓球为什么能鼓起来呢?把你的想法写下来或者画下来。不要讨论,自己认真思考。

(我巡视指导,要求写具体,表述清楚,把字写好。)师:现在可以本小组内轻轻的讨论了,不要影响其他组。(小组讨论,时间大约2分钟)

师:我大致听了一下大家的意见,有这几种

1、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受热后的空气把乒乓球瘪的部分顶出来了。

2、热水或者吹风机里的热气渗透进去了,乒乓球里的气多了,所以像气球一样鼓起来了。

3、外皮一泡,受热变大,于是鼓起来了。你们觉得哪种可能性最大? 生:第一种。

(三)实验验证,发展学生多元智能

师:假如我不相信你们刚才的假设,怎么办? 生:有一种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体受热或会变大。

生:做个实验,说明塑料外壳能传热,使里面空气膨胀,把瘪的部分顶出来了。

生:可以把气球套在烧瓶口,加热烧瓶,看气球会不会鼓起来?如果鼓起来了,就能说明是空气受热膨胀使乒乓球鼓起来了。

师:看来有道理,大家想不想试试他这种方法? 生:想。

师:谁来说说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生:证明热气有没有从外壳渗透进去。

想看看是不是空气受热后上升把气球胀大了。师:我们看到的气球鼓起来了是不是与热空气上升有关呢? 生:我觉得没关系。

(教师演示:将套有气球的烧杯口朝上,用吹风机吹烧瓶的瓶体部分——再将烧瓶倒置过来吹。)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烧瓶口朝上,用吹风机吹,气球鼓起来了;将烧瓶口朝下吹,气球也鼓起来了,看来,气球鼓起来,与热空气上升没有多大关系。

生:我觉得做这个实验是想看看原来瘪的乒乓球受热后里面空气膨胀会把它顶出来。

师:刚才我发现只有一个组实验没有成功,气球没有鼓起来,你们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

生:可能他们倒的水少了。

可能水不够烫。

也许倒的太慢了。

师。如果让烧瓶里的空气受冷,又会怎样呢?试一试吧!(生 简单实验)生齐说:皮球又瘪了。

师:这种现象就是空气的热胀冷缩。

(四)回顾与拓展

师:回顾一下,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怎么样使瘪了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并努力找到了原因——

生齐说:乒乓球里的空气热胀冷缩。师:在研究过程中,你又有什么问题产生了? 生:所有的物体受热后都会膨胀吗?

是不是热量越大,物体就变得越大并无限大下去。师:这些问题作为我们课下回家后的作业,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设计 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

热水 空气 乒乓球

体积膨胀 鼓起来

冷水 空气 乒乓球

体积收缩 瘪

热胀冷缩

总结 液体有 热胀冷缩 的性质

气体有 热胀冷缩 的性质

篇2: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教案

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有关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探究的问题。2.能对要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3.能设计试验验证液体、固体和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情感目标-1.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2.能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与其它同学的讨论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知识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2.能够举例说明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

一.(创设情境)课件展示“水烧开、瘪乒乓球鼓起来、电线冬、夏两季的变化” 1.请根据这些现象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记录下来。探究活动

一.活动 “液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1.解释生活现象:商店的瓶装液体商品为什么不装满?水没烧开。(参看课本插图)2。说说我们的猜想。(生自由发言。)3。记录我们的猜想。二。活动:“设计实验”

1.分组讨论:“选择什么材料,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 2。看看课本的提示。

3。小组讨论多种实验方案。(记录下来)拓 展

一.找找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第二课时)引入

一.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 1.生自由介绍。探究活动

一.活动:“实验验证”

1.分组实验并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提示:用表格的方式)2。分析表格,得出结论。

3.交流:在实验中,我们有没有增加或减少液体? 4.我们的结论:

拓-一。用我们的研究结论说明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第三课时)引入

一.活动:“固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1.仿照活动1来研究。

2.交流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及解释。探究活动

一.活动:“气体受冷、受热的研究” 1.猜想乒乓球鼓起来的原因。2.根据我们的假设设计实验。3。共同交流得出结论。二.活动“生活应用” 1.看图解释现象。2。记录更多的现象及解释。3。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发现。17.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液体受热、受冷的研究: 固体受热、受冷的研究: 气体受热、受冷的研究:

篇3: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教案

一、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们自己发现的问题又是他们最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要想使孩子们发现问题, 就要让他们对具体事物和现象有所观察、有所思考、有所质疑, 在观察、思考、质疑的过程中, 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讲《让瘪乒乓球鼓起来》一课时, 我为孩子们播放了大量的孩子们熟悉的资料, 例如:充足气的自行车轮胎, 炎热的夏天刚骑一段路程轮胎炸裂了;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来了;在给壶里的水加热时, 并没有再往壶里加水, 在加热过程中, 壶中的水直往外溢;两电线杆之间的电线, 夏天松弛、冬天紧绷等一些常见的现象。学生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 提出:“充足气的轮胎为什么夏天易炸裂?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为什么鼓起来了?壶里的水在加热过程中为什么变多了?两电线杆之间的电线, 为什么夏天松弛、冬天紧绷?”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头脑风暴”活动, 讨论、猜测、质疑这些问题的答案, 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兴趣。

二、提供有结构的材料,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 孩子们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如何让孩子们验证自己的猜想结果呢?我在课前为孩子们提供了必要的材料, 第一组:圆底烧瓶、气球、烧杯、两个注射器口已被堵严 (注射器的活塞要拔出一部分) 、热水壶 (壶内装有热水) ;第二组:自制小烧瓶、带细玻璃管的胶塞、带颜色的水、煤油、酒精;第三组:铜球、金属环、铁片、铝片及钉有小钉的木板、酒精灯、火柴。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猜测, 选择材料, 设计实验, 讲解实验过程、实验目的、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确定实验的方法。教师只进行必要的指导, 学生在这些材料的帮助下, 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自主探究, 不难验证出空气、水、煤油、酒精、铜球、铁片、铝片在受热、受冷时体积所发生的变化。

这一教学环节的安排, 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分析、思考、归纳、概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 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使其养成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使学生真正意义上体验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

三、巩固新知, 强化质疑,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在反复中巩固, 在巩固中提高。把巩固新知直接灵活地穿插在课堂教学之中, 学生能利用观察实验、进行分析、归纳出来的科学结论来解释日常生活中壶水外溢, 轮胎炸裂, 瘪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来, 两电线杆之间的电线夏天松弛、冬天紧绷的现象;能举出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利用热胀冷缩性质的实例;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能举例说明热胀冷缩现象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有利和不利之处, 起到了学而用之的作用。但为了促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强化质疑, 更准确地归纳、概括这些常见现象的结论, 我为学生再次播放了这样的素材:在寒冷的冬天满满的一缸水结冰后缸炸裂了。学生用本节课所归纳的知识“水受冷体积缩小”难以解释这一现象, 当告知学生水在0℃~4℃之间时受冷体积增加、受热体积缩小这一结论时, 再一次引起了学生的质疑, 使学生产生了课下探究水在结冰时体积膨胀的欲望, 更进一步说明一般物体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这一科学结论。

篇4:《让瘪乒乓球鼓起来》教学反思

本活动围绕物体的热胀冷缩设计的活动,通过实验得出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意识到物体遇冷、遇热后发生的变化是一种物理现象并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中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个活动设计围绕“科学探究”这一主线展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进行猜想——制定实验方案——交流、讨论其方案科学性——实验探究——讨论实验结果——师生总结”这几个步骤进行,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过程,运用“四动法”(动眼、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四步来探究物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活动实践,我感到本活动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具体如下:

1、利用多媒体资源成功地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出了问题(烧开水时水还没开就溢出来),激发学生探究这些现象、奥秘的积极性,自发地产生了学习、探究的欲望。同时开放教学时间,让他们能从容的进行研究;开放学习空间,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探究;开放思维空间,使他们独立思考,或互相质疑,或大胆想象,或相互争议。上述设计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的能力,同时也体现力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预测,设计,实验,讨论,学生自行探究了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不仅掌握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根据事实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预测,并能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预设是否正确,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探究的乐趣和实验成功时的喜悦。教学中对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研究是教师“以扶为主”,对气体的热胀冷缩的研究的是“从扶到放”,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小组进行研讨、设计实验、自主探究,证明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学生先提出自己的想法,小组进行反复交流、讨论和相互质疑,自己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动眼观察、动手实验、动脑思考,放手让学生用事实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验证完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我顺势引导: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你如何来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最后得出结论: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课堂教学的最后,进行活动拓展,给他们一片广阔的天空,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全面参与创造条件;也能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使学生感受到丰富的科学世界;能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学到了探究的科学方法,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质疑能力。质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教师是学生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是共同钻研的合作者;是整合教育因素的组织者。而不能机械的把备课或教材中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善于引疑、指导析疑、帮助解疑。激发学生我要学习的意识。老师就要根据课堂实际解决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多问、多想。从而达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4、多媒体的使用。在本课中我很好的运用了多媒体资源,让同学们看到了在实验外更多的生活中利用气体、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现象比如,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我设计了 “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夏天自行车轮胎为什么不能打的太足?”学生很自然的会想到热胀冷缩的原理。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热胀冷缩的理解,也开拓了同学们的知识面。

当然在活动过程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一些同学对个别问题回答得特别精彩,但我没能及时对这些同学给予更好的激励;一些同学因为过于积极回答问题,以至我提问题时不够均衡,个别学生觉得自己的意见没能得到充分的发表。这些都是以后应该注意的。

篇5:让瘪乒乓球鼓起来说课稿

二、教学目标

(一)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有关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对要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3、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证明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能举例说明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同学的讨论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

能够举出人们在生活中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实例。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独立开展探究活动。

四、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瓶装橙汁、温度计

(二)实验材料

1、基本材料:烧杯、烧瓶、酒精、橙汁、酱油、红墨水;

2、控制材料:冷水及热水;

3、检验材料:穿过胶塞的吸管。

五、教学思路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是一种事实性知识,所以我依照知识的认知过程进行教学环节设计,即:问题——猜想——实验——记录——分析——结论——应用。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4分钟)

情境1:一瓶橙汁走上讲台,跟同学们聊天:大家说说,这厂家也太抠了,这橙汁根本没给装满,太抠了!这时学生会很自然想到自己平时买到的瓶装液体商品都是不满的,思维开始活跃。

情境2:“老师还发现了一个事,大家来看一下。“出示视频:加满冷水的水加热了一会儿就从壶里溢出来了。

教师提问:这些现象是不是很有趣,看了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吗?然后对学生提出的典型问题进行列举,如壶里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怎样才能使壶里的水不再继续溢出?是什么原因使厂家不能把那些液体商品灌满?

(二)猜想(2分钟)

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依据事实进行科学猜想:水是一开始加热就溢出来了吗?在加热过程中,壶中的水增加或减少了吗?

学生: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可能胀大了。

教师引导学生:我们想不想通过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三)设计实验方案(5分钟)

教师:同学们认为应该怎样进行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要用到哪些实验器材?怎样进行实验呢?

(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中可能选择的盛液体的容器有玻璃瓶、烧瓶、塑料瓶等,用于加热的材料有洒精灯、热水、蜡烛等,用于制冷的材料有冷水、冰箱等,用于检验体积变化材料有小试管、透明细管等。)

引导学生对多种实验方案进行比较,帮助和引导学生选取操作简单易行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确定实验方案:用烧瓶代表壶,在烧瓶内装满水,为了便于观察,把水染红;用中间插有细玻璃管的胶塞塞紧瓶口,这时红水会升到细玻璃管中,用皮筋或线在玻璃管的液面处作一个记号。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热水和冷水;先把这个实验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然后再把这个实验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前要提出实验要求:注意安全(小心热水烫手)、分工合作、及时记录实验现象等。

(四)进行分组实验,得出初步结论(8分钟)

1、分发实验材料,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汇报实验结果。(讨论)

①玻璃管内水面上升,说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不是烧瓶里的水增多了?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是水的体积变大了,体积变大叫做体积膨胀。

②玻璃管内水面下降,说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水的体积变小了,体积变小叫做体积收缩。

③烧瓶里的水在什么条件下体积膨胀?在什么条件下体积收缩?

④把水的体积变化和所需要的条件联系起来,说说水有什么性质

通过实验结果学生能较容易得出 :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受冷时体积会收缩。

(五)进行类比分组实验,检验其它几种液体(酱油、酒精、橙汁等)是否具有上述性质,及时将实验现象记录到课本提供表格中。(12分钟)

(六)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5分钟)

1、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录表进行小组讨论、整理和分析实验现象,然后进行小组阐述,进而总结归纳出:其它几种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由此,师生共同推理得出结论:液体受冷或受热时体积会发生变化,这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七)应用(3分钟)

1、说明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说明常用温度计在管和泡里是适量的水银或其它彩色液体)

2、液体瓶装商品为什么不装满?

3、列举生产和生产中其它应用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实例

(八)拓展活动

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是指一般情况下,水还有一种反常膨胀的性质,它会在0℃~4℃时热缩冷胀。(学生在这时会产生浓厚兴趣,对探究水的这种性质跃跃欲试)

这时需要引导学生明确探究过程的关键所在:

1、被加热或制冷的水的温度应控制在0℃~4℃(2℃左右为宜);用于加热的水应为温水而不是热水(温度上升太快,不易观察和掌握),用于制冷的水可用冰降温至0℃)。

2、用温度计来控制观察时的温度范围(可同时将温度计插入烧瓶中)。

3、这个实验操作过程较难掌握,所以一定强调实验中学生的分工合作。

篇6:乒乓球鼓起来了作文

一天,小刚和小丽打乒乓球,

一年级叙事作文:用好成绩回报我的

篇7:乒乓球鼓起来了作文500字

一天,我无意中走进爷爷的活动室,在墙角发现一个大盒子,里面有许多乒乓球,我拿起一个准备挥两拍子,咦,怎么都是瘪的?再走近细看,这才发现一大盒乒乓球都瘪了,足足有一百多个!我正纳闷着,爷爷走过来说:“这些球都没用了,准备存一存卖废品。”“爷爷,你不知道这些球还可以用吗?”我突然想起王老师在课堂上做过的实验。“啊?还可以用?”爷爷惊讶地望着我。“是的,不过要准备开水。”“开水有,我来准备。”爷爷答应了一声,乐呵呵地忙去了。

由于乒乓球太多了,我们要烧很多开水,还要准备超大的盆子,再把装着乒乓球的盒子搬到后院,以免倒热水时洒到人身上。我们先把乒乓球倒入大盆子里,再把开水小心地往盆子里倒。见证奇迹的时刻到啦!只见开水所到之处,乒乓球接二连三地蹦了起来,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綫,像炸爆米花一样,有的还蹦到了盆子外面。我和爷爷急忙躲开,以免热水溅到身上。等所有的乒乓球蹦完之后,我们才到盆前检查。哈哈,先瘪了的乒乓球一个个又骄傲地鼓起了圆润的小肚皮。爷爷拿起了一个球试了试,弹性如故,立即笑成了一朵花,开心地说:“就……就这么简单?”

我狡黠一笑:“其实,这也很简单,只是运用了热涨冷缩的原理而已。”

篇8: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教案

周二,每个人都想用自己精心准备的小实验来展示自己的技能!

我准备了一个小实验,叫做“小瓶子里的鸡蛋”。需要使用:一个煮熟的鸡蛋,一个比鸡蛋小一点的瓶口,有点易燃,一个打火机。为了让你以后不出错,我特意多带了几个鸡蛋,想做几个。

我小心翼翼地剥下一个鸡蛋,露出又白又嫩的蛋白质。大家都想摸摸它,捏捏它,感受一下它的顺滑。我又抽了几张纸,想象着自己点燃后塞进瓶子里,把鸡蛋放在瓶子上面,鸡蛋就会奇迹般地“钻”进瓶子里。我当时脑子里幻想着成功的喜悦,但没想到餐巾在瓶子外面烧得好好的,一塞进瓶子就灭了。我试了很多次,但无论如何都没有成功。不仅我着急,旁边的组员也一直在帮忙想对策。有人建议最好弄点酒精涂在纸上。我听了觉得挺对的,就四处打听,最后让我借酒消愁,立马就拿酒精做实验。但还是没用。只能看别人的!

张翔第一个在平台上展示他的实验。他拿着一杯黑色液体和一小袋白色粉末走了上去。“这个小杯子是醋。”他指着杯子解释道。“他是想改变醋的颜色吗?”我们都在下面谈话。“这个包是小苏打.”他补充道。“切――”听起来像小苏打加醋,大家都“切――”不满。因为我们都知道小苏打和醋会一起产生化学作用,醋的表面会产生泡沫。这个实验大家都知道,理科老师早在四年级就讲过。

或者说王云知道“筷子带一杯饭”最神奇。他把一根筷子放在一杯米饭中间,然后举起筷子,筷子都是用一杯米饭举起来的。大家都惊恐地看着那杯米,生怕它会摔成碎片。但是筷子就像粘在米饭上一样,杯子牢牢地悬在空中。学生们不由自主地热烈鼓掌。

此外,还有的《纸杯开水》、陆、的《饮料瓶竞赛》、肖伟的《水浮币》、魏乐园以失败告终的《水写》.

篇9: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教案

不一会儿,我看到水中略微冒出了一些气泡,我想:难道是苗条的乒乓球“增肥”成功了。于是我迫不及待地从水中拿起来。“哇!乒乓球果然增肥成功了!”我开心地大声喊道。

可是我依旧皱着眉头,乒乓球为什么会复原呢?我真是丈二摸不着头脑,只是疑惑的看着爸爸。爸爸看透了我的小心思,摸着我的小脑袋说:“这都是热胀冷缩的功劳,只要乒乓球没有缝隙,放在热水里,凹下去的部分受热,压力增大,把乒乓球从里往外顶,乒乓球就会慢慢鼓起来。

篇10: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教案

今天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老师让我们排成队,然后席地而坐,他问我们:“在这阳光下,能让你们手中的纸烧着吗?”我们面面相觑,这怎么可能?

接着,他要我们用铅笔在纸上涂上一个大黑点。

也不知什么时候,老师身边多了一个纸箱。他像变魔术一样,拿出了一个个小镜片,分发到我们手中。“现在给你们一个镜片行不行呢?”

我拿到镜片,翻来覆去地看,这是一块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我知道了,这是一个放大镜。我立马想到,以前科学老师告诉过我们,放大镜有聚光的功能,对!让放大镜把阳光聚到纸上的黑点上,黑色最容易吸热了,这样,纸就会被点燃。是不是这样呢?

我立即把涂有黑点的纸,平放在地面上,拿起放大镜片,对着阳光,果然,阳光透过放大镜片,投射了一个光点在纸上。我慢慢移动镜片,让这个光点投射到纸上的黑点上。好,对上了。但是,我又发现,镜片与纸的距离与投射在纸上的光点大小有关系。我想,纸上的光点越小,热度可能越强。所以,我就调试着镜片与纸的距离,让光点落在纸上最小的程度后,依靠手臂支撑好镜片。

就在我想象地上的纸被点燃的情形时,只听到“嗤--”的一声,地上的纸冒起了白烟,定睛一看,纸上被烧出了一个大洞。“啊,我成功了,纸烧着了。”我高兴地蹦了起来。

老师说:“王成吉是第一个让纸烧着的,大家听听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我站起来把我想的、做的说给大家听。老师肯定了我的想法和做法。并告诉我们放大镜有会聚的作用,能够聚焦,这个作用能帮助我们解决好多问题。是啊,我们就要探索许许多多的科学奥秘,来为我们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上一篇:杜绝校园暴力主题班会下一篇:2011年卫生行政执法工作情况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