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发展问题浅析

2024-05-05

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发展问题浅析(共8篇)

篇1: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发展问题浅析

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发展问题浅析

林洁 刘伟

2012-10-22 10:12:27 来源:《金融发展研究》2012年第9期

小微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改革与发展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为解决这一难题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但仍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以青岛市为例,数据显示,青岛市2011年底登记在册的小微企业共30余万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0%以上,而成功获得银行贷款的仅有11301家,仅占小微企业总数的4%.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信用等级低,因此要想获得贷款支持必须辅之以保险、担保等方式。贷款保证保险主要通过信用担保方式,为企业提供第二还款保障,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第一还款来源不足问题,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条新途径。

一、贷款保证保险的起源与发展

保证保险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始于美国,随后西欧、日本陆续开办,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保证保险业务最初是以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形式出现,自上世纪末开办,随后的几年经历了快速发展又快速退出的过程。这种状况的出现与当时我国信用体系不健全,公司开办之初对险种的风险估计不足、盲目发展、管理松弛、前期资信调查与后续监督不到位等因素有着直接关系。

以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为例,1998年,随着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不同品种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为适应银行资产业务风险转移的需求,汽车贷款保证保险开始出现,并在最初几年得到迅猛发展。截至2011年底,国内金融机构的个人汽车贷款余额达到435亿元,广州地区的汽车贷款99%采取保证保险方式。但该险种由于涉及环节多,风险技术含量高,又无成熟经验可遵循,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诸如逾期贷款严重、管理成本高、诉讼案件多、追偿难度大等,保险公司赔付率一度超过100%.为此,2003年6月开始,多家保险公司迫于风险控制的压力开始停办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尤其是2004年1月,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截至2004年3月31日现行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条款费率一律废止,该业务基本进入全面停办阶段。2004年4月,重新获保监会批准的新版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产品再次入市,市场反映开始趋于平淡。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微企业对资金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市场旺盛的资金需求为保险公司涉足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创造了条件,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应运而生,并因无抵押、时效快等特点在一些地区得到市场的逐步认可。

从长远来看,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保险公司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融资,也可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小微企业提供投资咨询、风险管理等保险延伸服务,还可以贷款保证保险为契机,将业务扩展到人身、车、财产等方方面面,从而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但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开办的地区和保险公司较少,业务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小微企业经营特点对贷款保证保险的影响

1.信用等级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虽然目前银行业也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但贷款普遍投向AA级以上且具备有效抵押或担保的企业,其他信用等级低的企业便成了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潜在客户群。保险公司承保时不但需要对小微企业本身资信状况进行调查,还要兼顾其信用情况。但由于小微企业往往组织结构变化快,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经营的稳定性,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不具备完整财务核算体系和持续经营记录,在资信调查中往往难以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导致信息不对称,容易出现逆选择风险。

2.保费的承担能力差。小微企业往往经营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资产负债率和流动负债较高,短期偿债能力较弱,再加上原材料、运输费及人工成本上涨等诸多因素影响,企业经营负担过重,盈利能力弱。保险产品的定价是与承保风险相匹配的,该业务预期高风险损失就必然决定了保险人需要得到足够的相应利益作为补偿,而高费率势必加重小微企业的负担。另外,对每一个有保险需求的客户,保险机构前期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资信调研,因此需要收取较高的保险费以支撑其运营成本,再加上贷款银行实行利率上浮,通过此渠道融资的总成本将达到20%以上,阻碍了小微企业投保的积极性。

(二)制约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发展的因素

1.险种本身特点容易导致道德风险。保证保险是最能体现保险金融性质的产品,同时也是经营风险最高的险种。贷款保证保险的标的是被保险人还款的信用,风险为被保险人不守契约的行为,国内目前的贷款保证保险补偿是无条件的,由于被保险人投保后将还款风险全部转嫁给保险人,而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被保险人即小微企业在投保后,可能会降低防范风险的积极性,因此就有可能产生道德风险。

2.经营环节不够完善加大经营风险。一是资信调查环节。保证保险承保的是信用风险,作为保险人需要一种识别和确定风险的手段,但资信调查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具备有风险判断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但保险公司在这方面的现有人才储备明显不足。二是承保核保环节。目前,开办保证保险的公司基本采用总部集中核保的管理模式,核保人更多依靠信息、资料的传递来判断承保条件,核定承担的贷款保证风险。小微企业数据资料失真这一普遍的现象,势必增加核保风险控制的难度。三是催收和理赔追偿环节。投保人产生逾期交费情况后,保险公司便会依条款进行赔付,并随后启动催收程序。目前催收的方式以电话频繁呼出为主,更有甚者把催收欠款等工作交由催债公司操作,极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或引发客户投诉风险。

(三)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完善

保证保险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为依托,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比传统的财产保险,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对承保前的资信调查工作要求更为严格。在国外,订立保证保险合同前,保险人对投保人资信调查投入的费用极高,只有经过充分的调查,发现投保人资信相当可靠,保险人才予以承保。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社会缺乏稳固的诚信基础,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作用难以发挥,失信成本低,投保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有关资信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保险公司丰富产品体系并大力推进的积极性。

(四)政府的支持力度相对欠缺

虽然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和减免部分行政性收费项目等措施,但从实施情况来看却很难取得明显成效。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是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合作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新模式,有助于降低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控制成本,在银行对风险的考虑和小微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但该项业务尚属于新生事物,企业无论对保险产品的认知,还是通过保险手段解决融资问题的认识都不到位,单纯依靠保险公司的宣传推动影响有限,需要政府的正面引导和政策支持,形成推动合力。

三、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政策建议

(一)政策支持是根本

1.政府部门应积极制定推动业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可以通过试点建立与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的损失共担机制,适当缓解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或对保险公司实行单险种营业税减免,降低其经营成本,并将减少的成本部分降低保险费,以最终达到减轻小微企业资金成本负担的目的。

2.采取政策性和商业性并行的发展模式,重点行业重点扶持,给予适当财政补贴。除对小微企业的减免税费优惠外,还可以根据经济产业结构与发展方向,有针对性选择部分环保、高科技等需重点扶持的行业,加大支持力度,对通过保险方式取得贷款支持的小微企业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将该项业务作为一项政策性保险业务来操作,先行试点,逐步扩大,稳步推进。

3.搭建服务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和产品认知度。地方政府应加大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产品推动和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商务局推动开展推介活动,使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和手段。目前,已有多地保险机构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开办此类业务,并在服务和推动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二)银保合作是基础

1.要平衡保险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利益关系,共同控制风险,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商业银行是贷款保证保险的受益人,通过保险的方式化解银行风险,需要相互之间加强合作,明晰商业银行和保险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同时,有效分散贷款坏账风险并进而实现市场公平。

2.整合信用评级资源,完善社会信用环境。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开展需要强有力的征信系统支持,目前我国信用体系欠缺,社会信用评级资源分散,担保、小额贷款、银行及保险等机构信用评级信息无法共享。对于信用评级资源匮乏的保险业而言,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等因素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来说影响是巨大的。现阶段我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尚未对保险机构开放,保险机构只能依靠自身业务发展中累积起来的有限资源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无法对借款申请人进行完整、有效的信用风险评估,造成经营风险增加。

(三)防范风险是关键

1.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的从业资格进行限制。由于贷款保证保险经营风险远大于一般的保险产品,因而即使是在西方成熟的保险市场,对该业务也采取谨慎的态度,一般由监管部门特别批准的保险公司或专门经营保证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办理,禁止一般保险公司从事此项业务。

2.保险公司应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一是寻求再保险支持。从国际保险业的实践来看,再保险不仅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提升信用放大能力,最重要的是可以分散保险公司财务风险压力,增强保险公司整体经营能力和抗御巨大风险的能力,为险种发展铸就坚实后盾。二是做好开办前的准备工作。应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做好从产品设计、审核流程、核保政策、人员培训、后续追偿等环节的全流程风险管理。三是要不断完善保险条款内容和业务操作规程。对实践中容易产生争议的问题在条款中做出明确的约定,在承保和理赔工作中加强和细化风险控制环节,重点包括资信调查、承保资料审查、股东资产确认等。四是防范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把好核保关,设定绝对免赔率,对被保险人的经营情况进行监控,要求其定期将公司运作情况进行书面报告,并适时对其经营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五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在社会信用环境尚未完善之前,建立保险公司自己的风险评估系统和信息数据库,还可以借助地方建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完善信用评级信息来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六是加强队伍建设。对从业人员的学习背景、专业知识、从业经历有特定的要求,同时还要加强产品培训和操作培训,提高对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防范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

(作者单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青岛监管局)

篇2: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发展问题浅析

小微企业的指导意见

保监发〔2015〕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商务主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银监局,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各保监局,各财产保险公司: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繁荣市场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推动信用保证保险业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运用保险特有的增信融资功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9号)文件精神,以信用保证保险产品为载体,创新经营模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改革创新,调动各方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发挥信用保证保险的融资增信功能,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的原则。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坚持市场运作、鼓励创新的原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鼓励保险产品服务创新,提高服务质量。

坚持风险防范、稳健经营的原则。发挥保险业风险管理的优势,优化风险处置流程,提高风险处置能力,强化责任追究,守住风险底线,持续稳定地服务小微企业发展。

—1—

二、创新发展方式

(三)创新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针对小微企业的还贷方式,提供更灵活的贷款保证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针对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小微企业,细化企业在经营借贷、贸易赊销、预付账款、合约履行等方面的风险,创新开发个性化、定制化的信用保证保险产品。发挥保险机构风险管理优势,探索开展融资性担保机构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扩大保险业服务小微企业规模。

(四)创新经营模式。鼓励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以信用保险、贷款保证保险等保险产品为主要载体,“政府+银行+保险”多方参与、风险共担的合作经营模式。

鼓励各地在小微企业需求旺盛的地区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完善机制,逐步推广。

(五)创新资金运用。鼓励保险公司发挥专业化投资及风险管控的优势,投资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专项债券及相关金融产品。鼓励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探索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等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发展。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

三、提高服务能力

(六)优化投保操作流程。支持保险公司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促进保险销售渠道和服务模式创新。保险公司要搭建便利的投保平台,优化承保操作流程,简化投保手续,为小微企业提供“低门槛、低成本、易操作”的保险服务。

(七)提高理赔服务效率。保险公司要充分考虑小微企业资金“短、小、频、急”的特点,加快理赔进程,减轻小微企业在理赔过程中的资金压力;要建立小微企业理赔绿色通道,搭建理赔服务网络和平台,制定理赔服务手册,履行理赔服务承诺,提升理赔服务质量。

(八)拓宽增值服务项目。保险公司要加强对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的分析和研究。在发挥保险保障功能的基础上提供增值服务,鼓励保险公司通过风险数据的积累和整合,为小微企业提供市场分析、典型案例等专业咨询服务。

四、营造政策环境

(九)扩大金融机构网点,延伸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地区,拓宽服务

—2—

范围。各银监局、保监局应积极协调地方政府,提供政策优惠措施,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在商业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到金融服务薄弱地区有序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地方金融机构将经营网点从省会及大中型城市向县域和乡镇等小微企业集中的地区延伸。

(十)完善风险评估政策,合理确定授信额度,提高金融机构风险容忍度。鼓励保险公司对优质小微企业提高信用保险承保额度。鼓励银行细化小微企业的风险评估指标,提高优质小微企业的风险容忍度,对优质小微企业购买信用保险进行保单融资给予支持,发挥保单对贷款的增信作用。

(十一)充分运用中央和地方对小微企业信用保证保险支持政策,扩大保险覆盖面。保险公司要用好中央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奖励政策,积极拓展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业务,做好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奖励项目申报工作。鼓励地方政府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保证保险基金,用于小微企业信用保证保险的保费补贴和贷款本金损失补贴。保险公司要用好各地政府贷款保证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的财政支持政策,向小微企业做好投保政策解读和宣导工作,扩大信用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的覆盖面。

(十二)推动银保合作,共同分担和防范化解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推动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引入贷款保证保险机制,对购买贷款保证保险进行贷款的小微企业,引导银行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提高审贷效率。加强银保双方在客户开发、信息共享、欠款追偿等多个环节紧密合作。完善银保双方信息系统配套建设,实现银保信息互通互联。强化银保双方在信息披露、贷后管理、业务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全面排查风险,防范虚假贸易融资和骗贷骗赔风险。

(十三)积极搭建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提升信息透明度。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保监会、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推动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整合小微企业注册登记、生产经营、纳税缴费、劳动用工、用水用电等信息资料,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向征信机构开放。试点放开经营小微企业业务达到一定规模的保险公司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十四)鼓励再保险公司为小微企业提供再保险支持。鼓励再保险公司加强对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研究,引进国外成熟产品,帮助保险公司完善产品开发和风险分散,提供承保、理赔、精算和风险管理等技术支持,—3—

扩大保险公司对小微企业的承保能力。

五、夯实基础建设

(十五)加强队伍建设。保险公司要建立专业化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处置队伍,培养对小微企业的财务数据、业务流水、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的专业人才,熟悉和了解小微企业经营特点,能准确识别小微企业整体经营状况及信用违约风险,提高信贷审核和承保理赔的质量,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率。

(十六)加强信息化建设。保险公司要加强小微企业业务发展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适用于评估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数据库和数据模型,为小微企业业务提供合理的定价基础,准确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完善小微企业业务系统的应用能力,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十七)加强风险防范。保险公司要建立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风险防范体系,形成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在价值理念。加强精算技术在信用违约风险评估和定价中的应用,做好总体风险的平衡分散。根据历史、行业经验选定变量,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异常情形、调整承保策略。

六、注重协作监督

(十八)加强监督,规范管理。各保监局要加强对小微企业相关保险业务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保险公司条款费率报行不

一、非理性价格竞争等行为。打击欺瞒、误导和出险后惜赔、少赔、拖延不赔等侵害小微企业利益的行为。各银监局要监督辖区内的银行机构规范与保险公司的业务合作,加强内控管理,切实提高银保双方小微企业合作业务的质量。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密切沟通协作。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务实高效的工作联系机制,加强部门间、地区间的协同联动,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各保监局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会同当地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和细化各项政策措施,总结典型做法,完善各项制度,做好宣传,不断加强和改进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工作。

中国保监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 商务部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监会

2015年1月8日

篇3: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发展问题浅析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难,政府,银行,保险公司

本文以信用保证保险制度和金融风险管理与评估、博弈论、信贷违约等理论为基础,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系统聚类法和模糊聚类法等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后将企业的信用进行分类。当有新的企业申请时,只需要对其提交的财务数据进行判别分析就可判断其信用等级。

一、分析问题

1、从小微企业的角度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小微企业呈现融资难问题的整体现状,该问题对经济发展存在强大的制约性。针对该问题的调查具体,本文选取了赣州菱鑫贸易有限公司和赣州同驰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两家地方性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商业银行融资方面,由于小微企业本身的实力、信用状况不佳等因素,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会大于期望收益,因此存在商业银行不愿意贷款的现实状况。具体考察以江西省九江银行、赣州银行、上饶银行进行研究。

2、从保险公司的角度

依据当前形势,通过分析小微企业贷款问题的可行性、收益性以及风险因素,统计模型具体分析方差和期望之间的关系能够为保险公司进入小微企业贷款问题提供数据和理论基础。因此,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还可以进一步推动保险公司的发展。具体以江西省恒邦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为研究对象。

3、从政府监管的角度

在综合探究贷款融资问题上,政府、小微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四者紧密相联,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问题。小微企业由于实力薄弱、资金匮乏的问题需要商业银行的支持,借入更多的资金。由于信用风险的存在导致商业银行不愿意进行融资,此时就需要保险公司介入进行贷款的担保,而为了减少保险公司的担保风险,政府必须加强监管。

二、研究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贷款保证保险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可行性分析。目前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虽然有很多,但从融资意愿和实际情况考虑,企业更加偏向于银行贷款的方式。只有在小微企业与银行之间引入保险第三方,才能有效地解决银行贷款难的问题。

(2)怎样的保险设计才能在小微企业贷款中有效地为银行分散风险。设计方案是吸引小微贷款的关键点,能让多方受益。大多数小微企业虽然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高,但由于缺乏企业担保物,以致银行不愿贷款。如何设计出实际降低其信用风险的保险产品迫在眉睫。

(3)必须联系当地实情,设计出江西省本土特色的贷款保证保险具体方案。研究切入点在于采取政府、小微企业、银行和保险等四方联合的方式,立足于具体情况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案,要采取多方借鉴的方式,趋利避害,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2、难点(问题)

(1)江西省的小微企业数量庞大,贷款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亟待解决。小微企业在创造江西省经济收入、提高就业、增加财政税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在全省大部分地区普遍出现了资金紧张,融资渠道不畅,且无较大外资投入的问题,尤其以调研地赣州为突出点。

(2)涉及银行、保险、企业三方的相关问题,难度大。要使三方受益,难度较大。本文首先研究银行业、小微企业以及保险业的具体宏观情况,其次对上述调研对象,深度剖析三方问题,最后找到解决途径。

(3)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评估小微信贷风险防控效果的难度较大。研究项目涉及大量的调研及实际数据的收集与技术分析,采用计量经济学能够客观准确的分析出保险对风险防控的效果,但也加大了难度。

(4)针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提出符合江西省实际情况的保险介入手段。因为此项目在江西还未实施,无法预测其最终达到的效果,怎样设计具体可行的方案是问题,并且是否符合江西的发展要求需要权衡。

3、总体来说,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

(1)融资难。首先是抵押难,小微企业普遍缺乏银行贷款的有效抵押品。其次是担保难,政府出资的融资担保公司担保门槛过高。最后是续贷难,主要是续贷时间过长。小微企业以流动资金贷款为主,银行要求1年后本息还清再续贷。

(2)融资贵。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过高,优质小微企业的贷款资金价格一般都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以上,涉及民间融资的年化利率普遍在20%~25%,短期过桥贷款月息就达25%以上。小微企业议价能力非常弱,只能被动接受银行给定的资金价格。

(3)融资渠道单一。银行贷款,其中以担保贷款、信用贷款为主;民间借贷;企业自有资金筹集等方式。

4、针对问题的应对对策

(1)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多种补偿机制。在地方开展“政银保”模式的小贷险业务时,各地方政府应建立不同额度的风险补偿基金,用于对小贷险业务的财政支持,同时还应推出一系列的相关配套政策。在补贴政策形式方面,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损失补偿型,由财政出资设立专项基金对保险机构超赔部分给予补偿;另一种是保费补贴型。

(2)银行加强征信体系建立健全。从相关报表构成来看,征信系统报表结构含有企业名称、信贷业务发生情况等影响经营活动的关键指标,通过征信系统相关信息,可以降低借款风险,从而作出准确的判断,实施监督和保护产权的成本。

(3)保险公司学会化解风险。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可以设计新的保险品种,涉及到新的领域。要通过完善的保险制度设计来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简单的排斥。

(4)小微企业规范自身财务制度。加强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规划建设,确保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应从制度上防范不必要的风险,严格把关,主要是建立定期的财务报表、钱帐分工管理、对企业财务的管理要有合理的培训管理标准等,充分保证小微企业的财产安全。

三、具体解决途径

1、政府扶持力度一定要加大,在税收优惠、财政支持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

一是在税收方面进一步优惠,减轻小微企业负担。如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二是设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保障专项资金,引入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三是建立和健全信用担保体系,进一步简化担保手续,减低企业融资的成本。四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对担保对象、担保金额、保费标准和用途等多方面进行规范。

2、保险公司敢于试水,不断创新,结合相关政策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

一是针对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费率较难厘定,保险公司要结合江西省经济结构、融资环境以及发展战略等多方面厘定合理费率。二是明确服务对象,针对不同客户群体设立相关保险产品。如初创期的小微企业、农业种养大户、城乡创业者等。三是加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流程建设,简化操作手续,降低投保成本。为小微企业提供“低门槛、低成本、易操作”的信用与保证保险服务。四是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对服务小微企业的专职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团队。

3、银行要转变观念,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

一是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结算、信息咨询、投资理财等服务。二是建立一套科学的风险评判系统,对小微企业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以及风险防范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估。三是加强服务小微企业的客户经理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优化绩效考核,充分发挥客户经理的作用。

4、小微企业自身要稳定健康、持续发展,树立诚信意识

一是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树立良好企业形象。随着社会诚信系统的不断完善,信用不佳者从银行贷款更是难上加难,小微企业应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二是建立规范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增加其财务报表真实性、可靠性和透明度。三是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合理进行资金分配,以免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四是积极与保险公司沟通,认可贷款保证保险产品,通过保险手段缓解融资难的问题,树立一定的投保意识。

四、结论

众所周知,小微企业因信息透明度低、治理结构简单、抵押资源短缺、生产不确定性大和经营风险难以控制等因素,很难在直接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债券、股票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如果不在国家政策支持和约束下,较高的融资成本很难使其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和平台。

通过财政直接出资或银行低利贷款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依靠财政出资满足大多数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是脱离现实的,毕竟财政资金有限,而且其他方面财政支出很多,税收优惠的幅度也有限。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面临高交易成本和高风险,依靠低利率在亏损条件下提供贷款是不可持续的,在损害商业银行可持续经营的同时,也不利于小企业的优胜劣汰。

通过补贴风险贷款的方式支持商业银行向小微企业贷款只能是杯水车薪,救不了江西省数以万计的小微企业的燃眉之急。从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我国实践来看,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才是符合小微企业融资特点的有效组织形式。

总而言之,通过政府、银行、保险公司三方合作,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积极探索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管理方法。同时,针对小微企业信贷的高风险性,需要尽快建立健全合适的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机制解决小微企业贷款存在的高风险问题,进而提高商业银行向小微企业提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崔云洁:中小企业银行信贷市场的三方机制——保险机制介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2]付振华:论我国保证保险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0.

[3]党春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国际比较及借鉴[J].商业研究,2004(25).

篇4: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发展问题浅析

一、贷款保证保险的起源与发展

保证保险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始于美国,随后西欧、日本陆续开办,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保证保险业务最初是以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形式出现,自上世纪末开办,随后的几年经历了快速发展又快速退出的过程。这种状况的出现与当时我国信用体系不健全,公司开办之初对险种的风险估计不足、盲目发展、管理松弛、前期资信调查与后续监督不到位等因素有着直接关系。

以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为例,1998年,随着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不同品种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为适应银行资产业务风险转移的需求,汽车贷款保证保险开始出现,并在最初几年得到迅猛发展。截至2011年底,国内金融机构的个人汽车贷款余额达到435亿元,广州地区的汽车贷款99%采取保证保险方式。但该险种由于涉及环节多,风险技术含量高,又无成熟经验可遵循,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诸如逾期贷款严重、管理成本高、诉讼案件多、追偿难度大等,保险公司赔付率一度超过100%。为此,2003年6月开始,多家保险公司迫于风险控制的压力开始停办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尤其是2004年1月,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截至2004年3月31日现行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条款费率一律废止,该业务基本进入全面停办阶段。2004年4月,重新获保监会批准的新版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产品再次入市,市场反映开始趋于平淡。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微企业对资金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市场旺盛的资金需求为保险公司涉足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创造了条件,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应运而生,并因无抵押、时效快等特点在一些地区得到市场的逐步认可。

从长远来看,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保险公司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融资,也可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小微企业提供投资咨询、风险管理等保险延伸服务,还可以贷款保证保险为契机,将业务扩展到人身、车、财产等方方面面,从而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但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开办的地区和保险公司较少,业务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小微企业经营特点对贷款保证保险的影响

1. 信用等级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虽然目前银行业也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但贷款普遍投向AA级以上且具备有效抵押或担保的企业,其他信用等级低的企业便成了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潜在客户群。保险公司承保时不但需要对小微企业本身资信状况进行调查,还要兼顾其信用情况。但由于小微企业往往组织结构变化快,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经营的稳定性,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不具备完整财务核算体系和持续经营记录,在资信调查中往往难以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导致信息不对称,容易出现逆选择风险。

2. 保费的承担能力差。小微企业往往经营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资产负债率和流动负债较高,短期偿债能力较弱,再加上原材料、运输费及人工成本上涨等诸多因素影响,企业经营负担过重,盈利能力弱。保险产品的定价是与承保风险相匹配的,该业务预期高风险损失就必然决定了保险人需要得到足够的相应利益作为补偿,而高费率势必加重小微企业的负担。另外,对每一个有保险需求的客户,保险机构前期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资信调研,因此需要收取较高的保险费以支撑其运营成本,再加上贷款银行实行利率上浮,通过此渠道融资的总成本将达到20%以上,阻碍了小微企业投保的积极性。

(二)制约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发展的因素

1. 险种本身特点容易导致道德风险。保证保险是最能体现保险金融性质的产品,同时也是经营风险最高的险种。贷款保证保险的标的是被保险人还款的信用,风险为被保险人不守契约的行为,国内目前的贷款保证保险补偿是无条件的,由于被保险人投保后将还款风险全部转嫁给保险人,而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被保险人即小微企业在投保后,可能会降低防范风险的积极性,因此就有可能产生道德风险。

2. 经营环节不够完善加大经营风险。一是资信调查环节。保证保险承保的是信用风险,作为保险人需要一种识别和确定风险的手段,但资信调查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具备有风险判断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但保险公司在这方面的现有人才储备明显不足。二是承保核保环节。目前,开办保证保险的公司基本采用总部集中核保的管理模式,核保人更多依靠信息、资料的传递来判断承保条件,核定承担的贷款保证风险。小微企业数据资料失真这一普遍的现象,势必增加核保风险控制的难度。三是催收和理赔追偿环节。投保人产生逾期交费情况后,保险公司便会依条款进行赔付,并随后启动催收程序。目前催收的方式以电话频繁呼出为主,更有甚者把催收欠款等工作交由催债公司操作,极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或引发客户投诉风险。

(三)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完善

保证保险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为依托,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比传统的财产保险,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对承保前的资信调查工作要求更为严格。在国外,订立保证保险合同前,保险人对投保人资信调查投入的费用极高,只有经过充分的调查,发现投保人资信相当可靠,保险人才予以承保。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社会缺乏稳固的诚信基础,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作用难以发挥,失信成本低,投保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有关资信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保险公司丰富产品体系并大力推进的积极性。

(四)政府的支持力度相对欠缺

虽然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和减免部分行政性收费项目等措施,但从实施情况来看却很难取得明显成效。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是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合作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新模式,有助于降低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控制成本,在银行对风险的考虑和小微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但该项业务尚属于新生事物,企业无论对保险产品的认知,还是通过保险手段解决融资问题的认识都不到位,单纯依靠保险公司的宣传推动影响有限,需要政府的正面引导和政策支持,形成推动合力。

三、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政策建议

(一)政策支持是根本

1. 政府部门应积极制定推动业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可以通过试点建立与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的损失共担机制,适当缓解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或对保险公司实行单险种营业税减免,降低其经营成本,并将减少的成本部分降低保险费,以最终达到减轻小微企业资金成本负担的目的。

2. 采取政策性和商业性并行的发展模式,重点行业重点扶持,给予适当财政补贴。除对小微企业的减免税费优惠外,还可以根据经济产业结构与发展方向,有针对性选择部分环保、高科技等需重点扶持的行业,加大支持力度,对通过保险方式取得贷款支持的小微企业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将该项业务作为一项政策性保险业务来操作,先行试点,逐步扩大,稳步推进。

3. 搭建服务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和产品认知度。地方政府应加大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产品推动和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商务局推动开展推介活动,使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和手段。目前,已有多地保险机构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开办此类业务,并在服务和推动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二)银保合作是基础

1. 要平衡保险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利益关系,共同控制风险,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商业银行是贷款保证保险的受益人,通过保险的方式化解银行风险,需要相互之间加强合作,明晰商业银行和保险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同时,有效分散贷款坏账风险并进而实现市场公平。

2. 整合信用评级资源,完善社会信用环境。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开展需要强有力的征信系统支持,目前我国信用体系欠缺,社会信用评级资源分散,担保、小额贷款、银行及保险等机构信用评级信息无法共享。对于信用评级资源匮乏的保险业而言,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等因素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来说影响是巨大的。现阶段我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尚未对保险机构开放,保险机构只能依靠自身业务发展中累积起来的有限资源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无法对借款申请人进行完整、有效的信用风险评估,造成经营风险增加。

(三)防范风险是关键

1. 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的从业资格进行限制。由于贷款保证保险经营风险远大于一般的保险产品,因而即使是在西方成熟的保险市场,对该业务也采取谨慎的态度,一般由监管部门特别批准的保险公司或专门经营保证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办理,禁止一般保险公司从事此项业务。

2. 保险公司应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一是寻求再保险支持。从国际保险业的实践来看,再保险不仅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提升信用放大能力,最重要的是可以分散保险公司财务风险压力,增强保险公司整体经营能力和抗御巨大风险的能力,为险种发展铸就坚实后盾。二是做好开办前的准备工作。应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做好从产品设计、审核流程、核保政策、人员培训、后续追偿等环节的全流程风险管理。三是要不断完善保险条款内容和业务操作规程。对实践中容易产生争议的问题在条款中做出明确的约定,在承保和理赔工作中加强和细化风险控制环节,重点包括资信调查、承保资料审查、股东资产确认等。四是防范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把好核保关,设定绝对免赔率,对被保险人的经营情况进行监控,要求其定期将公司运作情况进行书面报告,并适时对其经营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五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在社会信用环境尚未完善之前,建立保险公司自己的风险评估系统和信息数据库,还可以借助地方建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完善信用评级信息来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六是加强队伍建设。对从业人员的学习背景、专业知识、从业经历有特定的要求,同时还要加强产品培训和操作培训,提高对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防范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

篇5: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发展问题浅析

来源:作者:

一、概述

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而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的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保险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规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保证与保险是不同的法律关系,前者为担保关系,后者为保险关系,在适用法律上有不同。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活动丰富多彩,应运而生的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简称“车贷险”)合同更是将前两者与消费贷款合同融于一炉。

根据车贷险业务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它:1.承保主体为财险公司;2.它以特定危险为对象,投保人不履行贷款合同的还本付息义务即产生危险;3.保险以对已经发生的损失进行赔偿为目的。

二、车贷险的特征和法律性质

一般认为,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是指购车人为获得银行的按揭贷款,到保险公司购买这个险种,保险合同签订后,如果借款人不能按约还款,由保险公司向银行承担赔偿损失责任的一种保险。

自1998年保险公司推出这个险种以后,伴随着汽车消费需求的增加,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迅猛增长,成为有效保障银行汽车消费信贷安全的重要手段,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重要支柱之一。但近期,随着车贷险期限过半或到期,保险公司的赔付率不断上升,不良车贷险不断增加,各保险公司损失惨重。车贷险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影响金融秩序,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社会问题。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各保险公司开始停办车贷险,车贷险被保险公司视为畏途,红火的车贷险一度陷入低谷。同时,全国法院系统受理的汽车消费贷款及相关的保证保险合同纠纷案件也不断上升。由于这类案件类型复杂,涉及法律关系较多,大家在适用法律的认识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导致各地裁决结果很不一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实施的严肃性、公正性和效率。故此,有必要对车贷险的现存问题与法律对策做一定的探讨:

1、车贷险属于履约保证保险

履约保证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向履约保证保险的受益人(即债权人,这里专指银行)承诺,如果被保险人(即债务人,这里专指借款人)不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则由该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一种保险形式。

车贷险合同的主体有三方当事人,包括保险人、被保险人、投保人。保险人是指经营车贷险的各家金融机构;被保险人是指经人民银行批准开办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投保人是指与被保险人订立《汽车消费贷款合同》或《分期付款购车合同》的个人。车贷险保险理赔针对的是投保人的债权人即银行的损失,而不是对投保人即借款人的损失;车贷险以购车借款人的还款信誉保证为前提,显然,车贷险属于履约保证保险的一种。

2、车贷险是一种财产保险

财产保险,是指以财产以及同财产有关的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车贷险具有财产保险的性质,首先它不具有人身性,换句话说,车贷险并不以人的生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其次财产保险以赔偿被保险标的的损失为直接目的,严格贯彻损害填补原则。无损失即无保险,保险事故所导致的损失,必须在经济上能够计算价值,否则,保险的补偿将无法实现。在车贷险合同中,发生保险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就是借款人不按照借款合同履行还款义务所导致的损失。车贷险是补偿性保险,且只有借款人不履行约定或法定义务给银行财产造成实际损失时,保险人才承担经济补偿责任。

三、车贷险现存的问题及其原因

车贷险一度停办,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车贷险经营成本过高,保险公司入不敷出;(2)车贷险赔付率急剧上升,不良车贷大大增加;(3)承担保险责任后,保险公司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的补偿。笔者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车贷险市场的无序竞争

车贷险市场的无序竞争主要表现在:为挣抢业务客户,各保险公司之间互相压价,降低保险费率;为帮捆享受其他利率高的车险,将车贷险压到不能再底的价格;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设立过多的分支机构;甚至有些保险公司在展业中采取了滥提手续费及提前支付统保优待金和无赔款优待等做法来争取客户,抢占市场份额。无序的市场竞争加大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保险公司入不敷出。

(二)事前审核不严,恶意骗贷现象严重;事后监管不力,无财产可供执行

在购车人办理车贷并办理车贷险过程中,其资信、车辆及购车情况需经过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严格审查,但是,由于利益的驱动,银行在有车贷险保障的情况下不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审核,保险公司员工为了卖出保险拿回扣,对购车人资格及购车情况也不关心,造成恶意骗贷现象严重;保险公司由于事后监管不严,承担保险责任后,往往出现找不到人,找到人找不到财产的情况,保险公司的损失无法挽回。

(三)保险责任及承保方式过于宽泛

不难发现在保险合同或保险公司与银行签订的保险合作协议上有以下规定:当出现保险事故时,由保险公司直接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车贷险变成了连带责任保证,大大增加了保险公司的风险,直接导致了保险公司的高赔付率。

(四)没有相应的担保

在出现保险事故,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后,出现找到车但不能扣车、车已易主的情况,而出现这些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未办理车辆抵押登记。银行已经有保险公司作为后盾,而保险公司又没有约定银行必须办理抵押,从而造成车辆可以任意买卖。

(五)汽车降价过快,借款人丧失信用

随着中国加入WTO,汽车价格以每年5%到10%的幅度大幅下跌,而且汽车的性能越来越高,一部分借款人偿还部分欠款后,就宁可不还欠款,让保险公司取回旧车拍卖,而自己用钱买一辆性能更好的车;而另有一部分借款人则存在看势头侥幸不还款的心理或确实由于收入能力下降造成不良车贷险的产生。

(六)与银行签订的保险合作协议极不规范

在车贷险合同之外,保险公司往往同银行签订一份《保证保险合作协议》以确定双方之间的业务协作关系。通过签订此协议能使保险公司业务量大大增加,但同时,由于该协议增删了保险条款的部分内容,而变更后的保险条款往往对保险公司更加不利,使本已逐步完善的车贷险合同形同虚设。不规范的《保证保险合作协议》也是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案件法律问题分析

这类案件中,保证保险合同纠纷的处理环节,是全案处理的难点,由于法律没有对保证保险做出明确的规定,司法实践中的分歧和争议很大,主要表现为: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究竟是保险还是保证担保?究竟应当适用《保险法》还是《担保法》?

(一)保证保险的法律定性

对于保证保险的法律性质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其《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保证保险合同是为保证合同债务的履行而订立的合同,具有担保合同的性质。保证保险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为保险人(保险公司),权利人(债权人、受益人),投保人(合同的债务人、被保证保险人)。”“人民法院审理保证保险合同纠纷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时,适用保险法,保险法没有规定的,适用担保法。”由于上述司法解释稿尚在征求意见阶段,还没有被赋予法律效力,我们姑且只能作为一种学术观点看待。就保险、法律的理论学术界和保险实务界(保险监管机构和保险公司)来说,意见分歧也很大,有人认为保证保险就是保险,也有人认为保证保险本质上是保险公司以保险的形式提供的一种保证担保,谁也说服不了谁。

通过对司法实践的一定分析、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法律文件精神,笔者认为:保证保险还是属于保险,保证保险合同首先应当定性为保险,应当适用《保险法》来调整。其主要的、核心的理由是:虽然保证保险某种程度上具有保障合同债权实现的功能,但是,界定民事法律行为法律性质的依据应当是该行为本身而不是行为的目的或者功能。无论银行是否与保险公司是否签定了保险合作协议,特定的保证保险关系的成立,还是必须以借款人就特定的汽车消费贷款向保险公司投保并签定保险合同为前提。保险关系更加符合合同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

(二)保证保险纠纷中银行与保险公司民事关系的认定

这个问题,也是在处理这类案件中分歧较大的问题之一。

实践中,往往既有保险公司向购车人出具的体现保险关系的保险单及保险条款,也有保险公司与银行之间签订的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合作协议,有的案件中还有银行、保险公司及汽车经销商三方签订的“三方合作协议”。问题的焦点在于:在既有保证保险合作协议,也有保证保险条款的情况下,究竟谁的效力优先问题。

司法实践中,有的法院认为,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保证保险合作协议,或者“三方合作协议”,是银行与保险人(或者加上经销商)为合作开展汽车消费贷款及保证保险业务签订的协议,针对的是将来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各个具体的保证保险业务,该协议与之后实际发生的各个业务中的保证保险条款共同构成保险合同的内容。故合作协议或者“三方合作协议”和各个具体保证保险单后所附的保证保险条款应同时适用。因此在合同有效的情况下,应注意

审查基础合同关系的履行情况。结合保险条款以及合作协议对于免责事由以及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具体规定,确定责任的承担。

也有法院认为,保险公司与银行一般成立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关系。然而,由于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有合作协议的存在,并且,保险合同成立并被银行接受,某种程度上就是合作协议的履行结果。故应认为银行与保险公司还成立合作合同关系。因此,保证保险纠纷中,银行和保险公司实质上存在两个层次法律关系的竞合---合作合同关系及因此产生的保险关系。同时认为,理解银行和保险公司民事关系的两重性的实质,对于正确调处两者之间的保证保险纠纷十分重要,但鉴于银行和保险公司签订的合作协议实质上也是保险活动当事人就开展保证保险活动所做的约定,为合理高效解决纠纷,避免民事审判出现泛技术化倾向,审判中,应将银行起诉保险公司请求赔偿贷款损失案件(不论起诉依据是合作协议还是保险合同)的案由确定为保证保险纠纷。同时,对于银行依据保险合同起诉请求保险公司赔付贷款损失的同时又提交合作协议作为证据的案件,应将合作协议也作为审判的依据,不宜以银行仅依保险关系起诉为由不审查合作协议。关于合作协议与保险条款的关系,鉴于实践中保险合同订立在合作协议之后,故银行接受与合作协议不一致的保险合同,则应视为银行和保险公司在特定保证保险关系中达成了以保险合同约定变更合作协议相应约定的默示协议。从而以保险合同的相应约定作为界定银行和保险公司权利义务及风险负担的依据;但如果银行和保险公司在合作协议中已明确约定保险合同和合作协议约定相冲突时以合作协议约定为准的,则仍旧以合作协议约定作为界定银行和保险公司权利义务和风险负担的依据。

总之,车贷险还是一个仍不成熟的险种,现正处于发展中的低谷阶段,但是,广阔的汽车消费市场,使保险公司没有哪一家会轻易放弃这块诱人的大蛋糕。车贷险又是关系到金融秩序、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司法实务界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及时总结审判经验,以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篇6: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发展问题浅析

1、落实国家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入贯彻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以信贷杠杆鼓励、支持和引导小微企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和转型发展,向“专精特新”转变。积

2、优化基础服务,加大产品创新。小客户事业部进一步优化“商贷通”等主打小企业金融产品,提高可操作性和普及性,使之更契合小微企业“短、频、急”的用款特点。此外,我中心积极探索小微企业专用的银担合作模式,帮助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篇7: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发展问题浅析

据云南省金融办主任刘光溪介绍, 2012年云南省“两会”期间, “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化”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当年8月, 制定出台《关于促进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化的意见》。截至2013年4月, 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化行动全面推开, 进入常态化开展阶段。就前一阶段工作情况来看, 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化行动取得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 由于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导致便利化行动工作进展不是很理想, 特别是由于缺乏风险补偿激励机制, 银行机构参与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试点工作的积极性有所下降。这次同时出台《云南省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云南省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和《云南省小微企业新增贷款风险补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三个文件, 实践证明, 要真正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这个难题, 要以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抓手, 带动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化实现重点突破。

刘光溪说, 建立小额贷款保证保险, 是推进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化行动的关键环节。小额贷款保证保险, 不需要贷款人提供抵押或反担保, 具有程序简单易操作、业务网点多、投保方便、成本相对合理等特点, 小微企业、农业种养殖大户、农村各类生产经营性合作组织等贷款户可在无需提供抵押和反担保的条件下以合理的融资成本获得贷款。可以说, 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 是云南省深化银保合作、强化小微金融服务的一大创新举措, 既可以有效控制和分散信贷风险, 也解决了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在贷款中缺乏担保的问题。省财政这次设立3000万元的风险补偿资金, 理论上可以撬动100亿元的小微企业贷款, 这样的放大效应, 对于扩大小微企业、涉农贷款信贷规模, 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增强全省经济发展活力, 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是全面深入推进云南省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化行动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就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具体的业务运行机制, 刘光溪介绍说, 通过设立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风险补偿资金, 建立财政与金融联动的资金传导机制, 有利于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的信贷支持, 有效缓解其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试点的时间从2014年1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止。其对象为在云南省经营期一年以上的小微企业、农业种养殖大户、农村各类生产经营性合作组织。申请贷款用于生产经营,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金融行业支持政策、有持续发展潜力、有稳定现金流来源, 无欠缴税费、逃废债等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记录。参与试点的金融机构在自愿申报的基础上, 选择若干有此业务、实力强、信誉好的银行及保险公司开展试点。试点的业务流程为:参与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银行与共保体协商签订合作协议→试点银行和共保体对小额贷款申请人进行资信调查→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与相关保险公司签订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合同→银行在相关手续完备后向借款人发放贷款, 相关保险公司按保险合同约定承担贷款保证保险责任、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责任。融资成本方面, 由利息和保费两部分组成。贷款利率不超过基准利率上浮30%。保费合计不超过贷款本金的3%。原则上银行与保险机构按3:7的比例分摊贷款本金损失风险。

篇8: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发展问题浅析

摘 要:

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制约着小微企业的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开展则能够有效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对目前我国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费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认真分析了当前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小额贷款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4014702

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数量最大、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小微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创新、增加税收、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年5月,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司长郑昕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因此,小微企业如能更快更好的发展,将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推动力。而据广发银行2015年1月发布的《中国小微企业白皮书》中的数据推算,我国小微企业仍有22万亿的资金缺口未能通过有效融资渠道解决,整体市场融资需求空间非常巨大。“融资难”是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经营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长期以来,我国的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经营和行业竞争激烈等问题,存在着财务数据不健全、信用缺失、融资规模小、缺少抵押担保的情况,这使得大部分小微企业无法顺利的通过银行贷款途径进行融资。而目前蓬勃发展的各类网贷平台,行业自身存在着中间资金账户缺乏监管、网络平台良莠不齐等问题。据网贷之家2015年网贷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发生问题的网贷平台多达1269家。因此网贷平台也无法为小微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融资渠道。在此情况下,发展贷款保证保险可以为小微企业提高信用水平,是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

1 贷款保证保险简介和发展现状

贷款保证保险是承保投保人(借款人)按照保险合同向保险人缴纳相应保费,保险人则按照约定,当发生投保人不能按贷款合同约定的期限偿还所欠贷款的情况时,由保险人按保险合同承担偿还责任的一种保险。贷款保证保险加强了小微企業借款人的资信信用状况,降低了银行对小微企业抵押和信用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银行提供小微企业贷款时的风险。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起步较晚,2009年才开始在浙江省宁波市试点展开该保险业务。据《2015年9月全国保险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经验交流会会议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我国已有14个省市以政府名义出台小贷险业务的指导性文件,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地区从最初的少数几个省市扩大到全国25个省市,73个地市级(区),上半年承保金额1804.6亿元,服务小微企业30.4万家,同比增长56%。目前各试点地区保险公司均采用“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模式,由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通过市场化运作如差别化保险费率等方式来向投保的小微企业提供服务。贷款多以短期、小额贷款为主,贷款期限一般在一年内,小型企业单户贷款金额在100万元至300万元之间,微型企业一般不超50万元。以一年期贷款保证保险为例,大部分保险公司的贷款保证保险年费率多为3%-4%之间。在贷款主体上,基本涵盖了全国主要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少数试点地区把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中小金融机构也包括在内。在风险分担方面,试点银行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贷后管理的责任与风险,银行与保险公司一般按照3:7的比例承担贷款本金损失的风险。各试点省市的政府根据自身财力及小额贷款发放情况设立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并根据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调整补充。

2 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存在的问题

第一,保险企业主动服务意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在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中,保险企业与投保企业是信息不对称的双方,企业比保险公司更了解自己的信用和经营状况,因此对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保证保险的经营只采取“等客上门”的模式,自身的经营仍非常被动。其次不少保险公司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工作重点仍然是在传统的财产险业务,对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重视和宣传力度不够,使得有需要贷款的借款人对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不了解,投保意愿不高。

第二,保险受理时间长。小微企业融资时,融资需求普遍呈现周期短、金额小、频次高、时间急的特征,而在选择贷款时,除了贷款成本以外,贷款的放款时间也是小微企业在贷款时考虑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广发银行2015年公布的《中国小微企业白皮书》中的调查,在放款时间方面,55%的小微企业需要在一周内获得放款。而办理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时,由于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大部分风险由保险公司承担,因此保险公司需要独立调查、审核和审批小微企业的投保申请。承保的保险公司和申请贷款的银行各自都要对贷款企业进行实地资信调查,需要一定的受理时间。

第三,保险公司存在自身风险大。首先是贷款保证保险的保费收入不高,与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不相符。其次,很多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不透明、不公开,因此在承保贷款保证保险前的企业资信的真实状况保险公司很难全面掌握。目前国内的征信环境整体处于发展初期,不存在完善的征信担保体系,保险公司难以获得即时、真实、完整的企业信用记录信息。企业遵守信用缺乏激励制度,失信或故意违约也没有有效的惩罚制度。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由于保险业自身在小微型企业征信系统记录不够健全,致使保险公司对企业信用审核能力存在不足,增加了核保风险。最后,很多保险公司在与银行合作的过程中,银行为了转移自身风险,倾向于将高风险的小微企业客户推荐给保险公司承保,这样也进一步加大了保险公司自身的风险。

第四,缺乏相关的保险专业人才。目前我国的小微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正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专业人才短缺。贷款保证保险的业务不仅需要保险精算的专门人才,同时也需要更多企业经营管理和熟悉财务、金融、法律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3 相关对策

3.1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政府除了设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及时对贷款损失进行风险补偿以外,在贷款保证保险试点期间,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对开展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提供相关的税收优惠的支持政策,增加保险公司开展业务的动力。其次,由于保险公司和投保人之间信息不对称,政府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为小微企业和保险公司之间搭建沟通平台,向保险公司推荐优质的小微企业,进一步促进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开展。最后,政府可以建立相应的优惠奖励政策,鼓励有贷款需求的小微企业参与投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

3.2 建立系统化的信用评价体系

保险公司在承保的同时,要注意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实行信息共享和工作配合,加强对每一笔业务的风险监控。其次,保险公司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已有经验、数据,分析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特点,制订自己的信用评价指标和体系。并注意在今后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动实时调整评价指标,确保差别化保险费率得到有效实施。模型建立好后,不仅可以降低每次保险展业前期的调查审批成本,也能够提高保险审批速度,更加适应小微企业对放款时间短的要求。

3.3 完善信用环境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与小微企业贷款人在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数据,与各地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向开展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开放,进一步加强保险公司对保险人信用资料的可得性。其次是建立并完善借款人失信惩罚体系,对存在恶意违约、恶意骗保、拒不履行债务等行为的借款人加强惩罚力度,追加其法律责任,并记入相关的金融信息系统当中,增加其失信成本。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开展提供法律支持。

3.4 保險公司要主动化解自身风险

保险公司在承保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时,主要是根据投保企业和不同合作银行间的历史坏账率以及银行往来账单、现金流量表、月度利润表等资料来确定保险费率的调整系数。一些初创的有潜力的小微型企业可能存在财务制度尚不健全规范的情况,如无法提供相关材料,则很容易被保险公司拒之门外。其次,相关的财务数据如果存在造假,保险公司未能识别,则后续的承保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风险和损失。为此,保险公司不应只以企业信用和财务数据作为审批的依据,可以在此基础上,以拓宽融资渠道、化解融资风险为目标,引入科技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保证保险、商铺经营权质押贷款保证保险等多种融资形式。主动降低风险。最后,有条件的保险公司可以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再保险业务,通过引入再保险业务,分散保险公司自身承担的、超过偿付能力的风险,以此保证保险公司业务经营的安全。也促进更多的保险公司加入到贷款保证保险的业务范围之中,有利于保险公司持续稳定运行。

3.5 培养相关人才,产品设计多样化

目前,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仍处于试点起步阶段,同时具备保险、金融、财务、法律、经营管理等相关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从其他金融机构招募熟悉信贷方面的专业人员来组成自己的风险管理团队,建立从贷前、贷中和贷后全程风险监控的运行系统。其次是对贷款保证保险的产品进行多样化设计。目前,我国很多保险公司进行的试点贷款保证保险主要是针对特定行业类别的企业,很多保证保险贷款获得的资金只能用于生产性用途,而不能用于其他用途。对于很多服务业的小微企业来说,可能就会因为达不到保险合同内所要求的资金用途而被拒之门外。保险公司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所在省市的市场环境,设计不同的保险产品,并根据各省市的实际经济水平制定不同的保险费率标准,使得更多不同类型的小微企业能够利用贷款保证保险顺利进行融资。

参考文献

[1]巴曙松,游春.我国小微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相关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2015,(1):16.

[2]金在明.浅析小额贷款保证保险[J].经营管理者,2014,(6):1314.

[3]李广子.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前景[J].中国金融,2015,(14):9091.

[4]郝博雯,郭心义.宁波市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经验与启示[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1):4245.

[5]曾鸣.关于开办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探讨[J].上海金融,2006,(5):7879.

[6]高琦.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基于四川的比较分析[J].西南金融,2015,(10):6165.

[7]唐金成,刘昕晰.中小企业信用保证保险的海外经验[N].中国保险报,20101229.

上一篇:万有引力定律专题辅导下一篇:栖霞山的枫叶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