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行为的问题

2022-09-10

1 企业承担贷款担保责任的起因

1.1 互保式担保

这种担保是指企业之间为获得银行贷款互相提供担保,通过明示或者默示方式明确你借款我担保,我借款你担保的一种互保方式,是诱发企业承担贷款担保责任的主要起因。

1.2 行政干预担保

这种担保违背自愿原则,是否设立担保,担保多大范围的债务不是由当事人商定,而是在某些领导为平衡关系或者突出政绩甚者受人贿赂等情况下采取行政命令直接或者间接干预设定的,这类担保很容易产生纠纷,担保人往往蒙受巨大损失。

1.3 碍于情面的人情担保

这种担保是由于担保人与被担保人关系密切或者有着种种原因的交往,比如业务上的往来、关联交易等等。在订立担保合同时,碍于情面对被担保人不做必要的资信调查,轻易相信被担保人便盲目签订合同,等到被担保人无力偿还,须负连带责任时悔之晚矣。

1.4 糊涂式担保,又称无知担保

这种担保是指担保人既不对被担保人的主体资格进行审查,对担保行为的法律效力又缺乏正确的认识,便糊里糊涂地在担保合同上签字,等出了问题,才如梦方醒。

1.5 欺骗式担保

是指某些借款人为得到银行贷款,向担保人隐瞒事实真象,夸大偿还贷款能力承诺不让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使担保人受骗出具担保手续。这种担保多出于担保人的“好心帮忙”最终受损失的仍是担保人。

2 企业承担贷款担保责任的对策

(1)明确对外提供担保的条件、对象、范围、内容、审批程序、管理方式规范担保行为。在订立担保合同时要坚决杜绝人情式担保、糊涂式担保、欺骗式担保等一切不正当担保行为,防止因担保问题而引发纠纷和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避免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2)反担保合同是指由被担保人向担保人提供抵押物或者保证金以及经担保人同意的其他保证方式,保证担保人代为履行债务后的利益能够得到补救和赔偿,是担保人保障实现法律赋予的“追偿权”的前提和基础。反担保合同必须由当事人各方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经办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或者合同专用章。

(3)反担保合同经公证机关公证后,具有法律效力。在公证书中要载明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后,由担保人据公证债权文书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一步可进入司法强制执行程序。

(4)被担保人必须要有合法、实用和具有较强变现能力的抵押财产比如房屋、机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土地使用权等作为抵押物。抵押人对抵押财产必须享有所有权或者国家授予的经营管理权,凡所有权有争议的财产或者法律明确规定禁止抵押、买卖、转让或者被依法查封、扣押、保全的财产不能作为抵押物。抵押物应当到国家相关部门办理抵押物登记,否则不能对抗第三人。在反担保合同中不能约定:在债务履行期届满,抵押权人未受清偿时,抵押物的所有权转移为债权人所有,否则约定无效。被担保人提供抵押物的有效使用期限必须长于其贷款的承还期,否则反担保合同无效。

(5)担保人在“出保”前,要对被担保人的主体资格、生产、销售、经营、管理、信誉和发展前景认真审查,研究项目贷款风险、资金投向、使用状况,确认其到期偿债能力。在“出保”后要加强监督,催促被担保人按期清偿贷款,发现恶意规避债务或者其他风险情况后,及时主张权利。

(6)为了有效防止贷款风险转嫁,在与银行签订保证合同中应明确约定保证责任方式保证范围和保证期限或者附条件担保,通过设定条款对抗放贷银行,减少担保风险。

(7)在提供贷款担保后,要时刻注意免责情况的出现,并及时追偿。(1)主合同当事人恶意串通使担保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保证合同无效,担保人不负保证责任;(2)主合同债权人采用欺诈、胁迫等手段,损害了保证人的经济利益。常见的就是债权人采用“以贷还贷”,实际上是一种金融欺诈行为,担保人不应当负保证责任;(3)主合同当事人未经担保人同意而变更主合同的,主合同债权人转让债权或者许可主合同债务人转让债务的,担保人免除保证责任;(4)主合同无效。但担保人明知主合同无效仍提供保证的,应负赔偿责任;(5)债权人在保证责任期间内未向担保人主张权利的,担保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6)债权人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未向担保人主张权利、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担保人免除保证责任;(7)保证合同没有约定保证责任期限或者约定不明的,债权人在收到担保人书面请求后一个月内未向债务人行使诉讼请求权的,担保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8)债权人放弃抵押物,担保人在放弃抵押物价值权利的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9)债权人拒绝债务人偿还债务的,担保人免除保证责任;(10)主债务人破产债权人不申报债权的,免除担保人保证责任。

3 企业承担贷款担保责任的建议

(1)县区政府牵头,组建有实力的担保实体。有实践表明,政府财政的积极介入,对承担贷款担保的发展十分必要。由财政牵头,与有实力的社会法人联合出资或募集社会资金,组建主要为域内企业服务的贷款担保公司。公司应实行法人治理,市场化运营。

(2)组建企业协会。为尽量规避代偿风险,保证担保公司的健康发展,宜由政府职能部门组织,依托担保公司,建立区域性企业协会。建立初期,应优先选择企业资产、发展前景、市场信用比较好的企业加入协会,担保公司优先为入会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为企业互联互保、开展打捆贷款担保义务奠定良好基础。

(3)认真开展信用征集和评级工作。为了担保公司的业务发展,做好这项工作十分必要,也有利于企业增强信用意识。应由企业协会、担保公司和协作银行联合起来,对已加入协会的企业开展此项工作,实行“市场运作、政府监管、免费评估、有偿使用”的原则,评估结果由担保公司掌握,不对外公布。待企业需向担保公司申请担保时,由担保公司依据其信用等级确定承保后,再一次性收取费用。

(4)扩大协作银行,增强风险分散机制。政府应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增强地方企业发展的意识,特别是国有及股份制银行应主动做好上级行的工作,增加对工业企业的贷款规模。开展贷款担保的协作银行,应研究承担低比例的风险分担责任,以强化协作银行考察和评估贷款项目的责任意识。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应积极探索为县(市)区有财政参与的贷款担保公司实施再担保的办法,以更有效地分散代偿风险。

(5)积极扶持贷款担保公司健康运营。作为各级财政参股的贷款担保公司,为广大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是其主要任务。尽管不以赢利作为主要目的,但也必须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行,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针对企业规模小、贷款需求难以纳入省行审批视野的问题,要充分发挥企业协会作用,积极组织企业开展联保互保。同时,政府应监督贷款担保公司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严格贷款评估审查程序和责任,控制单笔大额贷款的担保,最大限度规避代偿风险,确保担保公司健康运营,长久服务于中小企业发展。

摘要:企业承担贷款担保责任的主要起因就是担保风险,一旦承担保证责任就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解决企业贷款担保风险的主要对策担保贷款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贷款方式,无论从企业效益,还是从社会效果来看,担保贷款都会长期存在下去,企业充当保证人的角色会时有发生。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相结合的方式规范企业担保行为,使企业从中得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规范企业,贷款担保,责任对策,自身经营

上一篇: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研究下一篇:坚持以科研课题为平台扎实开展校本培训——教师校本培训的一些体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