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发展小企业贷款

2024-05-05

银行发展小企业贷款(精选8篇)

篇1:银行发展小企业贷款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业小企业贷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农业小企业贷款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基本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业小企业贷款,是指农发行为解决农业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资金需要而发放的贷款。农业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参照《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国统字〔2003〕17号)和《部分非工企业大中小型划分补充标准(草案)》(国资厅评价函〔2003〕327号)的规定。

第三条 农业小企业贷款遵循“政策引导、择优扶持,科学高效、精细管理,严控风险、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 农业小企业贷款实行单独核算和单独考核。农业小企业贷款客户不得发放其他种类贷款。

第二章 贷款对象、种类和条件

第五条 贷款对象。贷款对象为从事农、林、牧、渔业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的各类所有制和组织形式的小企业。以下企业不得作为农业小企业贷款客户:

(一)纳入合并报表的集团成员企业。

(二)大中型企业因生产经营恶化或业务下滑导致规模缩小的企业。

(三)达不到农发行规定的相关行业信贷准入标准的企业。

第六条 贷款种类。农业小企业贷款按照贷款用途分为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

(一)流动资金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借款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流动资金需要。

(二)固定资产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借款人新建、扩建、改造、开发、购置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

第七条 贷款条件。借款人申请农业小企业贷款,除具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基本制度》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示范效应,体现地方产业特色和行业优势;

(二)企业法定代表人及股东资信状况良好,无违法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三)借款人信用等级在A-级(含)以上;

(四)申请固定资产贷款的,项目资本金不低于农发行规定标准;

(五)农发行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 贷款期限、利率、方式

第八条 贷款期限。流动资金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生产经营周期在1年以上的农业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固定资产贷款期限一般为1-3年,最长不超过5年。

第九条 贷款展期。农业小企业贷款到期后原则上不办理展期。因受季节性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客观因素影响不能按期还款,在有效落实合法足额担保的前提下,可按照农发行有关规定办理贷款展期。

第十条 贷款利率。贷款利率价格应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贷款风险、预期收益、客户综合贡献度和当地市场利率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原则上不得下浮。

第十一条 贷款方式。一般采用担保贷款方式。担保方式应以抵(质)押担保为主、保证担保为辅,同时可接受企业法定代表人及主要股东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对采用保证担保的,应以专业担保机构为主,优先选择政府主导的专业担保机构。

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客户,在有效资产应抵尽抵后不足部分,满足以下条件,可以采用信用贷款方式:

(一)借款人信用等级在AA+级(含)以上,取得农发行贷款后,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40%;

(二)与农发行建立信贷关系2年以上,且企业申请的贷款总额不超过之前12个月销售归行额的50%;

(三)已提供的抵(质)押资产折算值达到其在农发行贷款额的50%(含)以上。

第四章 管理要点

第十二条 信贷资金帐户管理。借款人使用贷款,应在农发行开设信贷资金专户。贷款的发放、支付通过信贷资金专户进行。

第十三条 资金支付管理。借款人支付信贷资金应减少现金支付方式,尽量采取转账支付、受托支付等方式通过信贷资金专户将信贷资金支付给借款人交易对象。

第十四条 销售回笼货款管理。开户行应监督借款人销售情况,督促客户将销售货款按约定比例回笼至农发行帐户,监控企业资金流向。

第十五条 贷后管理。开户行应定期对借款人经营情况和信用状况进行检查和分析,重点关注借款人贷款物资保证率和偿债能力的变化,同时注意收集相关非财务信息,并密切关注借款人实物库存和担保状况变化情况。对于固定资产贷款,检查借款人自有资金是否足额到位,了解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资金使用顺序上,应先使用借款人自有资金或其他可支配资金,后使用农发行贷款。开户行要跟踪了解固定资产贷款项目概、预、决算审查及技术改造项目工程招标和工程竣工验收等工作开展情况。开户行客户部门负责人要对贷后检查的有关资料、记录和结果进行审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加强贷后管理和风险防范的措施。

第十六条 偿还方式。农业小企业贷款偿还方式应考虑借款人生产经营和现金流量的特点,由双方协商确定。对贷款期限6个月以上的,应尽量采用一次贷款分期还款或分次贷款方式。固定资产贷款可以酌情给予一定的宽限期。

第十七条 监督检查。开户行对农业小企业贷款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测分析,及时掌握贷款运行情况。上级行应定期对农业小企业贷款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农业小企业贷款的操作按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业务基本操作手册》相关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总行负责制定、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

篇2:银行发展小企业贷款

1、落实国家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入贯彻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以信贷杠杆鼓励、支持和引导小微企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和转型发展,向“专精特新”转变。积

2、优化基础服务,加大产品创新。小客户事业部进一步优化“商贷通”等主打小企业金融产品,提高可操作性和普及性,使之更契合小微企业“短、频、急”的用款特点。此外,我中心积极探索小微企业专用的银担合作模式,帮助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篇3:银行发展小企业贷款

一、小微企业与银行基于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分析

小微企业和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理性人,在经营决策中都会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理性选择。这种情况下可以将两者视为参与博弈的两个主体。选择不完全信息的模型,主要的原因是大多数情况下,银行掌握小微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有一定难度,贷款的资金流向在借款人自主支付情况下也很难控制。又由于我国征信体系的不健全,银行对于小微企业信用评估能力不足。故多数情况下,银行还有赖于企业提供的抵质押物来进行风险控制。

不完全信息模型下做出的假设:

1.博弈双方都是理性人,基于自身利益做出最优决策;

2.博弈双方不存在串谋或者合作;

3.博弈过程中,商业银行的策略集为贷款或不贷款,企业的策略集为还贷或者不还贷;

4.博弈双方信息不对称,银行需要企业用抵质押物担保。

设k为小微企业贷款抵押率,1/k为抵押物价值与贷款金额之比。并假定企业逾期不还款时其抵押物将会被银行没收。P表示企业偿还贷款的概率,是商业银行基于有限的企业外部信息作出的还款判断。假设:我们令C为0,即城商行贷款前调查成本为0。银行在只有当贷款的预期收益大于0时,才会选择贷款,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只有当P(r-i)>P(1+r)-P/k-D时,才会选择还款,此时抵押物价值与贷款金额之比满足1/k>(1+i)-D/P。

从模型类型来看,若该博弈一次性行为,即小微企业一次贷款以后不再申请,且违约其他损失小到忽略不计,企业决策为不还贷;若博弈是多次博弈,企业会考量不还贷的后果,可能再也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小微企业声誉成本的考量取决于以后是否贷款。小微企业抵质押物的不足,企业违约的声誉成本不变情况下,银行贷款的抵押率越高,小微企业违约率会更强,采取的最优策略是不还款。

二、城商行支持小微企业贷款发展中问题

基于以上结论,城市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的发展上遇到各种瓶颈归结如下:

(一)风险识别能力不足。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措施主要采用抵押或者质押的方式,但小微企业发展时间短,符合要求的抵质押物不足,第三方担保能力较弱,财务状况多变,盈利不稳定,信用评分往往不高,贷款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价格补偿。城商行在贷款中存在着管理困难,定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对风险的把控力不强制约着小微企业贷款的发放。

(二)授信管理方式制约批量化营销和管理。国内各城市商业银行产品品种单一,办理环节繁杂,而小微企业往往存在着融资时间紧,金额小、频率高的特点,城商行的信贷产品不能很好契合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三)激励机制和目标管理欠缺。商业银行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企业,必将其有限的贷款资金投入到尽可能获取高收益、低风险的的大中型公司信贷类业务。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借款数量是大企业的5%左右,贷款频率却为大企业的近5倍。商业银行成立开始针对小微企业的营销目标和激励约束指标就是滞后的,如果没有激励机制的约束,基层营销人员对发展小微企业贷款的动力不足。

(四)专业人才匮乏及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贷款由于“少、频、急”的特点,要求城商行加强流动性管理的同时配备大量专业能力强的信贷人员。但地方性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专业人才匮乏,导致与小微企业的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对小微企业而言贷款发放缓慢、贷款发放率低,对银行而言城商行承担贷款风险增大的“两难局面”。

(五)供需不均衡。目前信贷资金是较为稀缺的资源,而小微企业的客户需求又非常旺盛,城商行及区域内商业银行未必能满足一定区域内的所有需求。

三、拓展小微企业贷款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落实风险控制。在与小微企业业务推进过程中时刻检测风险。城商行形成全流程管理的风险控制体系,不止在贷款发放前、中期,更应增加贷后检查频率,及时了解客户动态,细化贷后管理。还应应加强网络和系统建设,构建企业客户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二)简化审批流程。小微企业业务呈现小、频、急的特点,对于城商行来讲如何对贷款审批、放款快是竞争的重点。需要专业人员对客户所提交的材料一次说明到位,简化繁杂的手续。按照业务品种或者行业进行专业审批。各城商行应根据区域特点进行贷款发放,强化人员培训,推进专业化审批流程。

(三)完善激励机制。小微企业客户群体较为广泛,管理成本相对较高,不同于大中企业对于客户经理的人脉依赖度较高,因此,城市商业银行的产品、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对于小微企业贷款,城商行要有不同于大众客户的的独特激励和约束机制。将考核指标落实到网点以及个人,落实到季度和月度,将业绩与收入水平、职位级别晋升挂钩。同时对于城商行内部的管理要求相应提高,由粗放型为集约精细化管理。加强对客户经理的培训及业务指导,引导客户经理在营销时灵活运用各种行内提供的的培训知识及资源,实现根据完成任务的质量按照条线、产品进行定价考核,充分给客户经理上升的通道。

(四)培养一支专业能力强“素质高”经验丰富的信贷人员队伍。目前较为推行的模式为“关系型贷款+快速审批”模式,其特点是城商行的客户经理与客户的长期合作或各渠道沟通所形成的对企业完成而又难以量化传递的“软信息”,城商行客户经理可以利用这些难以量化的“软信息”进行快速决策。“关系型贷款”的信贷模式要求城商行拥有一支专业能力强“素质高”经验丰富的信贷人员队伍与小微企业共成长并且长期合作,这样有利于贷后管理和多次授信。显而易见,首先客户经理可以及时了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及时推出适合企业的信贷产品。其次当小为企业出现不利于还款的因素时,由于长期的合作和跟踪服务城商行的客户经理可以充分了解该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发展前景,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较小,能够准确的判断出该笔贷款的风险程度,从而得以有效的控制风险。银行可以选择对客户经理进行定期培训,不定期考核,促进其了解本地市场,同时通过专业的培训,形成流程化的管理,加强其与客户的沟通。小微企业贷款业务通过专业的客户经理与企业的的紧密长期长期合作和相互促进,既降低小额信贷业务发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概率,又可减少小额贷款的审批时限,节约了成本。

(五)加强产品供给。相较于大中型企业,部分小微企业的忠诚度不高,却对于产品敏感度较高。城商行开发新的产品及提高产品的供给对于发展小微业贷款至关重要。应加快推进产品的研发和业务的拓展,要求城商行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使小微企业贷款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培养一批具有敏锐洞察力的专业人才对相关领域进行专业研究,鼓励基层客户经理在实践中创新,重视小微企业业务、引入融资租赁鼓励创新型小企业发展等。

综上所述,城市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业务是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后形成专业的另一条服务产品跳线。城市商业银行应该抓住此次机遇,改革创新产品与服务、努力推动小微企业业务发展,提高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摘要:伴随着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融资难、贷款难、结算难”等金融服务的滞后越来越制约着小微企业的发展本文重点探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小微企业,城市商业银行,贷款

参考文献

[1]吴为,刘同森,黄桥.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小企业信贷中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4)

篇4:银行发展小企业贷款

[关键词]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发展战略

随着2006年以来短期融资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内商业银行将视线转向了中小企业。曾经长期受到冷落的中小企业贷款开始变成“香饽饽”,成为个人理财业务之后,中外资银行争夺的又一大焦点。目前,招行、浦发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已成立中小企业客户服务机构,并相继推出一系列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浦发行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列为与花旗银行战略合作协议的主要内容之一;民生银行则利用与淡马锡的战略合作关系,直接引进其中小企业信贷管理系统及有关经验;国有银行方面,工行积极采取措施发展中小企业贷款。截至2006年3月,工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突破了1000亿元,中小企业贷款正日益成为工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由此可见,新时期商业银行如何推进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将是一个战略性问题。本文就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战略进行如下探析。

一、明确中小企业市场定位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业务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环境和中小企业客户资源的情况,明确不同地区中小企业市场定位和目标客户群。第一,客户定位。优先支持有市场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的朝阳产业、传统特色产业、新兴行业的优质中小企业客户群体,大力优化中小企业客户结构,积极拓展当地支柱企业和品牌企业等优质中小企业客户,对劣质中小企业客户要及时退出;第二,区域定位。选择中心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优先发展,在中小企业市场发育较好、客户资源丰富的地区重点推进;第三,产品定位。加强产品组合和业务创新,提供对中小企业客户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充分挖掘中小企业客户的潜在价值,使中小企业业务发展成为商业银行未来的利润增长点之一。

二、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业务经营管理体系

针对中小企业客户业务需求“急、少、频”的特点,商业银行应积极探索建立有效、差别化的中小企业业务经营管理体系。一是要以提高服务效率为中心。把中小企业业务特别是小企业的操作流程和运营机制和大型企业从细节上区别开来,简化环节,提高市场适应能力。二是要以降低管理成本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网点多的优势,建立對中小企业差别化的授权机制,实行对中小企业业务差别化管理,提高基层行和网点的经营能力。三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和绩效考评。研究制定符合中小企业业务发展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经营人员差别化的考核机制,将客户经理、风险岗位人员的贡献度、经营业绩与个人收入直接挂钩,鼓励客户经理营销中小企业客户的积极性。四是要加快金融产品创新,针对中小企业创业、扩张、长期稳定发展等不同阶段以及购产销不同环节,量身定制一系列适用性强的金融产品。

三、提高对中小企业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

中小企业的特点之一是投资风险较高,对银行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要求高。但必须认识到,优质中小企业对银行的贡献度也很高,且银行对中小企业客户的议价能力也更强,通过上浮利率补偿风险损失,不仅可以提高单个企业的回报水平,而且可以有效分散经营风险。一是要提高对中小企业真实信息的掌控能力,把握企业经营活动、管理能力、信用意识、资金运营、资产分布及关联交易的真实情况;二是要建立中小企业客户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如实揭示中小企业客户的信用风险,合理确定中小企业授信额度,防止信用评级不客观和授信不及时而把优质中小企业排斥在信贷支持对象之外;三是严格贷后管理。规范贷后管理操作程序,实行贷后动态监控,严格防范贷款风险。

四、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产品定价机制

随着中央银行对贷款上浮利率的完全放开,商业银行已经能够根据成本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自主确定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以完全覆盖运营成本和风险成本。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第一,加强产品定价研究,以经营成本、风险补偿和期望的回报为依据,结合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和项目风险,考虑供求关系和同业竞争情况,综合确定价格;第二,加强产品价格管理,在科学分析中小企业客户贡献度和定价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灵活的定价授权机制,授予前台经营部门对中小企业客户产品和服务的一定的定价权,增强中小企业客户业务市场竞争力;第三,加强中小企业风险成本的研究,重视中小企业对银行的综合贡献度测算,提高风险回报水平。

五、全面提高对中小企业客户的管理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

首先,尽快规范对中小企业客户的营销和服务,建立相对独立、适应中小企业业务特点的营销和服务体系,注意对中小企业业务的精细管理,增强观察的细致性、市场的敏锐性和风险的敏感性;其次,加强对中小企业客户的联合营销和交叉销售,尤其要加强对信贷产品和非信贷产品的组合营销,重点发展短期融资、账户透支、票据、结算以及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业务,充分挖掘客户潜在价值;再次,加强中小企业客户经理队伍建设。加大中小企业客户经理的培训力度,增强客户经理对市场前瞻性分析、对企业经营变化的敏感性分析以及对财务数据识别分析的能力,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篇5:银行发展小企业贷款

摘要: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离不开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其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这些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近年来,我国对金融行业进行了整顿与改革,并且政府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也是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一些小微信贷业务也呈现出了迅速的发展速度,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瓶颈问题,本文就商业银行中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商业银行;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0-000-02

前言

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促进就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相关报道,我国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4%,创造全国GDP的65%,提供全国城镇就业岗位的85%,上缴利税占60%。基于小微企业的重要地位及巨大作用,政府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商业银行也纷纷投身于支持小微企业的行列当中,以此来促进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但是即便如此,小微企业贷款金额的缺口还是很大,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在我国商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已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

一、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小微企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改善了民生,提高了人口的就业率,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从2002年起就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让商业银行调整信贷业务的结构,对信贷方面的业务要有明确的指导,研发出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产品,中小企业的信贷,商业银行要给予大力的支持。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商业银行的态度表现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小微企业的贷款之路总是很艰难。我国的商业银行一般都是按照总行所规定的要求来执行,标准基本一致,商业银行的贷款都要求小微企业以抵押与保证的方式来进行,银行中的抵押贷款所接收的抵押物都是易于变现的土地、房屋等,想以信用方式来贷款的机率很小。而小微企业的特点是处于发展期,经济能力不足,没有太多的固定资产,土地、房屋的使用权也基本没有,达不到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所以大多数的小微企业在发展初期想要在商业银行进行贷款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

(二)小微企业先天的的信用缺陷使得商业银行惜贷。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低,为申请贷款美化财报、信息失真。虽然近几年,随着我国信用体系的逐步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信息已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但商业银行在使用过程中却发现,虽然入库企业的数量很多,但企业信息内容不全面,还有待补充完善。另一方面,我国的小微企业平均存续寿命短,入信息库的有效企业数量低。以上现实情况都影响着商业银行在贷款审核过程中对小微企业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的全面、真实的了解及判断,难以实现贷款发放后的贷中信用监督,造成小微企业贷后违约风险增高,打击了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

(三)商业银行的管理层级一般是总、分、支三级模式,总行负责小微企业贷款政策的方向性决策。近年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指导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增加贷款投入,各商业银行总行在执行过程中都出台了扶持小微企业的相关政策,有的在总行层面专门成立了主管小微企业的贷款部门,相应的一级分行及支行都有对应总行的业务负责部门或经办部门,但因为各地小微企业的发展不均衡,各当地商业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虽积极制定适合本地区企业的贷款制度和产品,但因开展时间尚短,还处在业务的经验积累阶段,惠及所有小微企业还需时日。

(四)小微企业贷款在商业银行资产类业务中与大中型企业贷款比额度小、笔数多。商业银行办理一笔小微企业贷款,从业务受理到贷款发放所做的准备、投入的精力、所走的流程往往与办理一笔大中型企业贷款业务劳动量相同或更多,而小微企业贷款的综合收益并不比大中型企业贷款高很多。效益不高也成为影响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原因。另外地方商业银行在执行总行的考核制度时为了完成任务指标,快出成绩,愿意“抓大放小”,优先发放大中型企业贷款,使很多优秀的小微企业被商业银行“拒之门外”。还有各商业银行在制定人员激励约束机制时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银行从业人员在资源配置上还没有做到有效的分配,激励与追责不对称,也影响了办理小微企业贷款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已采取的措施

(一)更加关注小微企业经营人本身的信用状况和综合素质。在实践中发现,很多小微企业通过民间借贷来解决资金来源,“人保”是民间借贷中很普遍的一种形式,为何有“人保”,说明这个“人”对该小微企业的经营人、经营状况、发展前景都很了解,确定其具有偿债能力所以才会“保”。借鉴此种经验,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加大了关注经营人本身的信用状况和综合素质。如经营人本身的信用状况有违约或违法记录,就应审慎对待其小微企业贷款申请;对已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重点关注经营人信用状况能及时发现问题及隐患,对贷款及时保全,或提前收回。经营人以往的从业经历、教育背景、性格特征等综合素质往往决定着小微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否存续下去,能否发展壮大,全面评估经营人的综合素质作为贷款审批过程中的重要参考,能够降低业务风险。所以把经营人本身的信用状况和综合素质纳入小微企业贷款的办理流程极有必要。

(二)提供多元化的担保方式,增加小微企业贷款的可行性。提供有效担保是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前提。小微企业缺乏有效的抵质押物是其天然的特性,采取引入联保机制、增加与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等方式是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贷款的需要。通过市场印证,联保的企业或担保公司对申请贷款的小微企业的了解程度往往高于商业银行,相关联保企业是基于长间时的共同经营,担保公司则基于对市场信息的敏锐度及更细致的资产调查。以此种方式达成的合作,各主体间通过优劣势的互补,在商业银行降低了信贷风险的基础上达成了多赢的局面。

(三)商业银行从管理机制上的改变为小微企业贷款的大力发展打开了通道。通过实践,很多商业银行总行不再一刀切,而是放权给一级分行,由一级分行制定更适合本区域业务发展的细则,在经办机构设立上,可以采取中心城市行专营中心,也可以直接由经营机构直接办理等方式,一切以有利于在风险可控制的前提下开展业务。在小微贷款的业务的办理流程上进行再造,简化手续,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减少业务办理成本。

(四)商业银行创新信贷产品发展小微企业贷款。

1.推出依托于大商业圈、专业市场、科技园区的专属信贷产品,例如:义乌小商品市场、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等都是当地市场环境和创业环境成熟的区域,在这类区域中经营的企业创业成功率高、发展相对稳定,商业银行通过与专业市场管理部门、科技园区管委会的合作更易深入对小微企业的了解,防控风险,批发式的发展小微企业贷款。

2.推出依托于农产品原产地深加工型的信贷产品,例如:浙江龙井茶产地、吉林长白山区域人参产地都是具有地理原产地特色的区域,地标具有品牌价值,同样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低于其他非地标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3.推出围绕核心企业供应链的信贷产品。例如:一汽大众是汽车生产的龙头企业,只要核心企业的市场销量有保证,其供应链企业市场前景就会好,销售及回款都有保证,贷款的风险就可控制,通过发展链上企业的小微企业贷款,银行和企业达到了双赢。

以上系列产品的推出,对同类型小微企业的贷款发放找到了方向,使小、散的小微企业贷款具有了批发的性质,提高了商业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可操作性。

三、小结

小微企业现已成为了我国经济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拉动了我国的经济水平,改善了社会民生,各方都在关注着其在日后的发展,所以国家针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虽然当前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阻碍着小微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这样既能让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更为的丰富,也有利于小微企业日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6:银行发展小企业贷款

省民族企业家联合会与兰州银行签订5亿元商会贷款授信协议 6月12日,在省民族企业家联合会与兰州银行商会战略合作授信签约仪式上,兰州银行向省民族企业家联合会授信5亿元,作为未来该商会会员企业融资的有力支持。这一合作不仅打破了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屏障,也标志着商会搭台、银企对接的新型融资模式在我省又迈出了新的步伐。省政协副主席、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马国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陈元龙,省工商联巡视员赵玉龙,省商务厅副厅长张立民,省民委副主任马学智,定西市委副书记马虎成等省市领导出席签约仪式。省工商联商会工作部刘庆部长参加了授信仪式,并代表省工商联对民族企业家联合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她指出: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金融政策,努力增加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信贷投入,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加快发展。今年,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各类商会协会发展的意见》(45号文件),文件明确了商会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总体要求,同时赋予商会开展法律、金融、管理等多项服务职能,并对完善商会和会员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措施。此次兰州银行与甘肃省民族企业联合会签订5亿元商会贷款授信协议,就是商会与银行开展深入合作,共谋发展的有力对接。希望民族企业家联合会,借助此次契机,按照《章程》和《意见》,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凝聚和团结各位民族企业家,帮助他们“抱团发展”,不断推进民族企业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希望民族企业联合会领导班子带领全体会员讲政治、讲大局、讲传统、讲团结,促进民族企业健康发展,促进民族企业家健康成长,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促进地区商贸繁荣、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来自民族企业家联合会会员和商业银行及省市有关单位近200人参加了签约仪式。

篇7:银行发展小企业贷款

换贷款等。固定资产贷款是指向小企业发放的,厂房购建贷款、设备购买贷款等。〖产品特点〗

申请简便、审批效率高、贷款方式灵活等,不收取任何费用,可以采用住宅抵押、土地抵押、商业地产、工业厂房等多种担保方式。〖授信额度〗

单户授信额度最高可达1000万元。贷款金额在500万元(含)以下的,只要企业经营资料提交齐全,授信工作会在2个星期内完成并成功发放资金。

〖贷款利率〗

企业贷款利率是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客户信用等级、还款方式等因素的不同实行差别化定价,在基准利率基础上适当上浮。

〖贷款期限〗

小企业授信额度有效期为3年。在额度有效期内申请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单笔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申请小企业固定资产贷款的,单笔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额度可循环使用。〖担保方式〗可采用住宅抵押、土地抵押、商业地产、工业厂房等多种担保方式。〖还款方式〗

还款方式灵活,随借随还,额度保留。

(一)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可用还款方式:等额本息还款法、按月还息,到期一次性还本还款法。

篇8:银行发展小企业贷款

关系型贷款是一种有助于增进银企双方价值的金融中介活动, 不仅能有效改善小企业的融资状况, 更是城市商业银行业务优势体现的重要途径和实施差异化市场竞争策略的重要支点。

(一) 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业务优势发挥

城市商业银行开展小企业关系型贷款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关研究表明:不同规模的组织结构在处理和使用不同类型信息的效率上有相当大的差别, 小型组织结构在搜集和处理“软信息”上占优势, 而大型组织结构在搜集和处理“硬信息”上占优势。城市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相对简单, 可以有效地降低利用“软信息”产生的代理成本, 而且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员通常拥有一定的贷款决策权, 可以长期与小企业保持近距离接触, 既有利于贷款对象软信息的积累, 又可以有效地避免代理问题。[1]城市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其在小企业关系型贷款方面的优势, 把小企业关系型贷款业务作为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

(二) 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应对行业竞争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开放, 商业银行内部竞争日趋激烈。小企业关系型贷款是商业银行业务结构调整和利润增长的重要途径, 必将成为未来银行间竞争的重要市场。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资本规模的限制以及人才、配套设备等方面的不足处于竞争的弱势地位, 在传统交易型贷款业务方面仍然和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存在不小差距。城市商业银行必须采用差异化竞争, 将小企业关系型贷款作为业务重点。大力发展小企业关系型贷款, 是城市商业银行实现差异化竞争策略的重要手段, 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应对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

(三) 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关系型贷款不仅为小企业的发展建立了一定的资金保证机制, 有助于灵活解决小企业的初次融资以及再融资问题, 而且能够在小企业发生财务困难时提供流动性保险或其他援助方案, 以降低小企业破产的可能性。[2]城市商业银行关系型贷款对小企业的进入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 小企业在经营生产等方面将对授信的城市商业银行产生较大的依赖, 这种绑定关系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维护和拓展客户群体, 而忠实稳定的客户群体是城市商业银行持续发展的重要市场基础。

二、城市商业银行小企业关系型贷款退出的价值分析

目前, 小企业关系型贷款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小企业关系型贷款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城市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好坏。科学的贷款退出是城市商业银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 对于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 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

随着银行业的发展, 风险控制能力得到商业银行的普遍关注, 成为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能力的一项核心指标, 也是城市商业银行参与市场运作的核心竞争力。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小企业关系型贷款业务的过程中存在过于偏重市场开拓的情况, 对于关系型贷款资产质量的重视不够, 导致贷款结构的失衡以及大量不良贷款的形成。这些问题的存在加大了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严重危胁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安全, 极大地影响了其经营绩效。城市商业银行通过贷款退出使关系型贷款资产及时从具有潜在风险的行业和企业撤离, 有效避免贷款损失, 增强了信贷资产的安全性, 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

(二) 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和盈利能力的提高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普遍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与国内主要商业银行流动性相对过剩不同, 城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不足是由于资金来源不足所导致, 严重地制约了城市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实施贷款退出, 将贷款资金从盈利能力较低的行业和企业抽离, 投入到盈利能力更高的领域中去, 不仅能加快资金周转, 提高资产的利用率, 有效地缓解资金压力, 而且能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实现城市商业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三) 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社会价值的体现

贷款退出是增强银行资产安全性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关系型贷款退出向小企业揭示了生产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对社会总的供需矛盾进行暴露,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波动, 有利于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此外, 城市商业银行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 通过贷款退出, 可以促进贷款资源从风险高、盈利少、社会贡献程度低的行业和企业向社会贡献度较高的行业和企业集中, 从而优化资源配置结构, 提高宏观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3]

三、城市商业银行小企业关系型贷款退出现存问题剖析

(一) 意识理念方面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起步较晚, 尚未树立先进的市场经营理念, 信贷管理意识不足, 突出表现为对信贷退出重要性缺少认识。从全国范围来看, 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尚未把贷款退出作为一项重要的经营理念, 对贷款退出的制度建设缺少实质性地开展。城市商业银行普遍缺乏对小企业关系型贷款退出的理性认识, 往往更加重视小企业关系型贷款的市场营销, 对小企业的发展前景、经营状况以及行业形势缺少即时分析决断的意识, 对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潜在风险缺乏敏感性, 缺乏实施贷款退出的能力。

城市商业银行在小企业关系型贷款退出方面认识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身定位认识不足。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 也是经营风险的企业, 其经营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商业银行必须要定位于控制风险、稳健经营, 而不是追求资产规模的盲目扩张。受传统绩效考核的影响, 城市商业银行在贷款业务的开展上往往更加重视资产规模的提高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对资产质量和信贷结构的优化关注较少。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资产规模有限, 风险承受能力与主要商业银行相比较为不足, 加上小企业关系型贷款的风险往往高于其他形式贷款的风险, 这决定了城市商业银行必须更加重视对小企业关系型贷款的风险控制, 而不应一味扩大小企业关系型贷款的资产规模和市场份额;二是对价值创造的过程认识不足。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依靠利息收入获取盈利, 而利息收入创造利润必须以贷款本息的全额清收为前提。若是贷款本金无法收回, 商业银行价值创造的过程也就没有完成。城市商业银行对价值创造没有正确的认识, 也就难以形成对贷款退出的科学认识。

(二) 机制建设方面

第一, 组织体系有待健全。

目前, 城市商业银行在贷款业务方面有比较完善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流程, 具体到受理手续、资格审查、决策权限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各环节都有特定的人员和部门负责, 这些都保证了贷款发放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在贷后管理环节, 虽然也有信贷风险岗位对行业风险进行动态关注与分析, 但其关注重点仍然是贷前环节的授信可行性及风险程度分析, 缺少对已发放贷款的风险监控及预警;贷款退出决策权限的设置也不够合理, 部分城市商业银行为了达到提高信贷发放效率、降低代理成本的目的, 往往把小企业关系型贷款的决策权下放给与小企业接触密切的信贷客户经理, 同时也依靠其实施相应的贷款退出。关系型贷款涉及城市商业银行贷款经办人员的利益, 这决定了贷款人员倾向于关系型贷款的维持, 变相地抵制关系型贷款退出, 反而与银行的初衷相违背。

第二, 考核机制存在缺陷。

城市商业银行小企业关系型贷款退出的考核办法有待完善。贷款退出考核是激励信贷决策人员做出信贷退出决策的重要手段, 也是贷款退出得以妥善实施的有力约束。城市商业银行针对贷款退出考核大多采取“一刀切”的办法, 没有体现出区域差异性, 也没有根据行业和企业状况针对具体的贷款业务设置不同的指标体系及权重进行考核。关系型贷款退出将造成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的损失, 在政策的执行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抵制行为, 与贷款退出要求相背离。城市商业银行实施关系型贷款退出缺少必要的约束机制, 对抵制或变相执行贷款退出政策的行为缺少有力的钳制, 阻碍了关系型贷款退出的顺利实施。

第三, 退出策略不够合理。

实施贷款退出的时机选择尤为重要, 是贷款退出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贷款退出时机选择不当, 不仅会打乱企业原有的资金流动规律、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而且可能丧失贷款退出的有利时机, 在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形成贷款资产损失。城市商业银行对贷款退出数量缺乏科学测算, 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对客户采用一次性全部退出的策略, 造成企业资金链条断裂, 生产经营不能正常进行, 对银企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甚至引发企业做出逆向选择, 反而致使银行的贷款风险由潜在风险转化为现实风险;相反, 有的城市商业银行实施贷款退出的数量过少, 在企业终结时仍有贷款未能收回, 形成资产损失。

(三) 技术手段方面

第一, 风险监控能力有限。

贷款风险管理是实施贷款退出的前提条件, 对商业银行的技术能力有较高要求, 需要对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行业形势以及企业状况全面把握。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起步较晚, 且受政策影响以及自身定位的原因, 城市商业银行短期内难以实现做大做强, 在信息技术、管理手段以及人才储备等方面与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存在差距, 在贷款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尤为不足, 难以为小企业关系型贷款退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给贷款退出的实施带来很大的阻碍。

第二, 贷款退出对象不明。

城市商业银行对小企业关系型贷款退出对象的确定缺少有效手段。贷款退出对象的确定是城市商业银行对贷款潜在风险发现的过程, 是进行贷款退出、消除风险的前提。商业银行贷款退出对象的选择可从贷款评价和贷款受信企业评价两方面进行。贷款评价通过采用先进的数模方法对贷款的信用级别、风险程度、成本收益等客观、量化“硬信息”进行评估, 从而为选择贷款退出对象提供直观的依据。关系型贷款的产生和维系主要依赖“软信息”, 目前国内外对关系型贷款评估方法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尚缺乏相对成熟的评估手段, 难以为关系型贷款退出对象地选择提供有效支持。此外, 目前国内尚没有针对城市商业银行关系型贷款授信小企业评价方面的系统研究, 城市商业银行也难以通过对关系型贷款授信小企业的评价来确定小企业关系型贷款的退出对象。

第三, 贷款退出方式有限。

目前, 国际上已有压缩贷款数量、提高贷款支持条件、出售贷款资产、债务重组、贷款转让和置换以及贷款资产证券化等贷款退出方式。我国银行业近年来国际化程度提升较快, 在管理能力和技术手段方面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差距不断缩小, 在贷款出售、债务重组、贷款转让和置换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尝试, 积累了一定经验, 但国内在资产证券化领域的起步较晚, 当前仅有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以及部分资产管理公司在进行资产证券化的探索, 资产证券化在银行业的推广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城市商业银行在综合实力上与国内主要商业银行仍有一定差距, 贷款出售、债务重组、贷款转让和置换等业务的开展略显不足, 而且关系型贷款亦不能满足上述业务的实施要求。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实施小企业关系型贷款退出局限于压缩贷款数量、提高贷款支持条件等, 小企业关系型贷款的退出方式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四、加强城市商业银行小企业关系型贷款退出的建议措施

(一) 转变贷款经营理念

贷款业务是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活动, 是价值创造的主要流程, 贷款业务的盈利只有在企业还本付息完成之后才能得以实现。贷款退出是信贷资产本金回收、信贷业务盈利的前提, 是整个银行价值创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信贷管理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正确认识贷款退出的重要性, 是努力创新信贷管理理念的内在要求, 是保证城市商业银行小企业关系型贷款退出实施的必要前提。城市商业银行要加快贷款经营理念的转变, 提高对贷款退出重要性的认识。

大量理论和实践经营表明, 在服务大企业、大客户上, 城市商业银行并不占据优势, 不论在资金实力、营销力量、服务手段还是风险防范等方面, 都无法与主要商业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要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 科学实施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根据自身经营优势、行业特征等制定具体的贷款投向, 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科技含量高、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的小企业进行重点支持。[4]

(二) 提高市场化运作程度

地方政府受政绩工程思想的影响, 难以对当地经济发展形成科学的规划, 盲目推动一些不符合当地经济社会条件的产业发展, 导致社会资源的过度集中。一些管理能力较低的小企业往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陷入经营困境, 不具备发展前景和贷款资金扶持的必要。由于体制的原因, 很多城市商业银行都由地方政府控股, 成为地方财政的延伸。[5]地方政府为了保证政策的顺利推进, 往往采取扶持政策的措施, 利用其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控制和影响, 促使城市商业银行对一些达不到交易型贷款发放条件的行业或企业降低贷款准入门槛, 通过关系型贷款这一渠道提供资金支持。

地方政府的行政干涉严重阻碍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进程, 导致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偏离其经营目标。城市商业银行要想真正实现市场化运作, 就必须摆脱地方政府行政干涉的束缚, 推动贷款退出机制的市场化运作。提高社会资本在城市商业银行中的持股比例, 降低地方政府的控股权;建立因发放政策性贷款而产生的呆、坏账剥离制度;由政策性银行专项受理城市商业银行的政策性贷款。

(三) 强化贷款风险的监控能力

小企业在获取信息、技术、人才和资金等生产经营要素资源方面的能力较弱, 相对于大型企业, 更容易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市场风险相对偏高。与此同时, 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管理的规范程度有待提高, 信贷资产操作风险相对较大。小企业大多存在信息披露不健全等问题, 小企业信息的可得性偏低, 加大了关系型贷款的信用风险。

城市商业银行小企业关系型贷款风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为了保障贷款资金的安全, 城市商业银行应重点强化对关系型贷款的风险监控能力, 加强对小企业的接触和了解, 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展开对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同时, 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把握, 对宏观经济变动对授信行业和企业的影响要形成预见;要建立相应的风险应急机制, 果断妥善地实施贷款退出以保全贷款资产。

(四) 健全组织体系与约束机制

关系型贷款涉及城市商业银行贷款经办人员的利益, 这决定了贷款人员倾向于关系型贷款的发放, 抵制关系型贷款的退出。要保证关系型贷款退出决策的及时有效执行, 在贷款管理组织设置上必须做到贷款退出的决策层级高于贷款进入的决策层级;要做好贷款退出影响因素的分析, 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及产业政策、行业形势、授信企业及其产品生命周期的研究, 确定贷款退出的时机、数量以及渠道, 为实施贷款退出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建设贷款退出机制必须落实责任考核制度。关系型贷款退出将造成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的损失, 在政策的执行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抵制行为, 与贷款退出要求相背离。针对抵制或变相执行贷款退出政策的, 要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对于科学合理实施贷款退出的部门和人员给予褒奖。通过建立与贷款退出政策执行情况相挂钩的绩效考评体系, 保障关系型贷款退出的顺利实施。[6]

参考文献

[1]梁笛.银行资产规模与中小企业信贷[J].东南亚研究, 2007, (3) :88-89.

[2]吴洁.中小企业关系型贷款的价值与发展对策[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7, (5) :85-86.

[3]贾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退出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 2006:6-7.

[4]姚希.论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J].投资研究, 2005, (2) :2-4.

[5]俞海娜, 张鑫.城市商业银行防范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 2009, (13) :52-53.

上一篇:梁祝墓前感怀唯美散文下一篇:观书有感其一其二两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