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养成的心得体会

2024-05-07

习惯养成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习惯养成的心得体会

篇一: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学习《2015年张局长在全县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大讲堂的讲话内容》心得体会

王文科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说教出来的,而是在反复训练的基础上逐步养成的。有关资料表明,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至少要一个月左右,好行为坚持的时间越久,好习惯养成的程度越牢。因此,学校每学期制订训练重点,让学生在训练中养成良好习惯,并进行监督检查。例如,通过每天的早读培养学生早起的习惯;课间操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和认真做事的习惯;学校任何一项考试不允许学生作弊,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习惯;学校的一些重大活动要求学生准时参加,培养学生

守时的习惯等。各班定期召开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对发生在班级的不良习惯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剖析,使每一名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知行得到统一,使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良好的习惯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道德资本,是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展习惯养成教育,使学校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校风、学风明显好转。现在学校到处是一片洁净,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等好事层出不穷;校园内主动捡垃圾的学生多了;见面主动跟教职工行礼问候多了;同学之间互助互爱、互相谦让的多了;课间追逐打闹现象不见了,学生中说脏话、骂人现象少了,文明用语多了;早、晚课余时间贪玩学生少了,爱读书的学生多了。校园里处处呈现出团结、文明、勤奋、进取的好氛围。愿习惯养成教育在移通学院这片沃土上生根、开花、结果。

文明习惯,重在养成。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一是要进一步突出做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及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交往规则,提高交往能力,形成正确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提高学生社会化水平和社会适应性。二是要突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的习惯;针对不同要求采取多种方式阅读的习惯;乐于和善于思考、总结的习惯;勤于自学的习惯;善于观察、勤于动手的习惯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三是要突出生活习惯养成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原因在于,集小善则为大善,集小恶则成大恶。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往往是从小事做起的。篇二:如何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心得体会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其重要性,有不少人不注意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认为长大了懂事了习惯就会自然形成。果真如此吗?有人因小时的小偷小摸的恶习,发展到后来的抢劫杀人?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少年儿童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中更应抓好孩子的养成教育。以下是我在实行养成教育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1、在控制孩子少看电视方面,我的做法是:在她很想看的时候让她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让孩子一边看一边觉得有负疚感;但平时我从不看电视,家里其他人也尽量少开电视。家长自己在看电视上做到节制,以身作则,用行动产生说服力,而不是用语言。

2、在做家务中学会生存。懂事的孩子是做家务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愿意做也要做,大人进一步孩子就退一步,你代替他做得越多孩子就得到的越少。我设计了一个行为习惯奖励卡,学生每独立完成一件事,就得到一朵红花,集够10个可以换我的奖品。

3、在阅读中学会求知,要每天拿出半小时的时间来阅读。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用读唐诗哄她睡觉,到子女能独立阅读,他们

的阅读习惯已经养成,阅读效果也渐渐显露出来, 背东西速度较快,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强。刚开始可以选择孩子喜欢的书,大一点的时候,大人可以引导他读你期望他读的书。

4、在讲礼貌中学会做人。这一点我觉得家长在人际交往中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跟父母、邻居打招呼起,到坐公交车给别人让座等等。当孩子有好的行为时,要及时肯定,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如何与人交往,长大之后就很容易融入社会。

5、注重亲子沟通。每次在回家的路上,吃饭的时候父母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时间长了,孩子发生什么事情都会和父母说一说。不过当孩子和你交流时,不能因为他犯了错误而大发雷霆,这样你就堵塞了孩子向你敞开心扉的路。教育可以再找适当的时机。

6、家长的情绪很重要。孩子受了伤,家长对待伤害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待伤害的态度,不要过于紧张,否则孩子也会很紧张。家长心态平和有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对待挫折,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越深入学习如何教育孩子,越觉得做家长真的不容易,同时也感到自己能力的不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与所有的家长交流学习,共同进步,把教育孩子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2013年5月28日

篇三: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心得体会1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影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是多方面:内在的因素: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外在的因素:来自家庭的,来自社会的,来自学校教育的。因此,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贯穿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全过程。

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阵地。因此,学校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责任.对学生已养成或基本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要注意给予科学的正强化或间隔式强化。对学生良好的行为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特别是对于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一旦有好的行为表现,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进行表扬,让学生随时能感受到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同时,教师要设计一些有意义、简单、易行的活动,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强化。如开展: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写好每一个字,完成好每一次作业,做好每一次早操和眼保健操,克服一个缺点,为他人做一件好事,学会一样本领等。只要学生克服了一个缺点或做了一件好事,老师就给予表扬,激励学生不断上进。同时还要对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易出现反复的矛盾,采取间隔式强化教育方式,即先间隔一周进行总结表扬。经过一段时间,再间隔半个月、继而间隔一个月、两个月或更长时间进行总结表扬。间隔的时间由短到长,扬长避短,循序渐进。大家不断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监督,从而达到“稳定——不稳定——稳定”。重点突破,化难为易。学生较难养成的习惯,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本身道德认识、评价和判断能力较低,因而对生活中一些不良的做法,盲目去模仿,为此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引导教育。

(1)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和学校文明班集体评选条标准,帮助学生确定小目标。如课堂常规小目标、学习习惯小目标、卫生习惯小目标等。小目标学生容易达到,因此学生很快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对良好习惯的养成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如班内每天可设1——2名小检查员(学生轮流担当),将每天检查到的情况记录下来,次日晨会时间宣读,对好的做法表扬,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学生从不注意观察到观察比较全面;观察别人的同时,注意检查自己、教育自己;由不关心集体荣誉到为了集体荣誉敢打破情面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班集体中的每一员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既是观察的主体,又是自我观察的对象。每位学生都有表扬、批评别人的机会;又有被别人表扬、批评教育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要被别人表扬、有资格批评别人,首先必须自己做好。培养小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教育,是实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

(2)利用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的小故事,提高学生评、判能力。各班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或下午预备铃后的时间,组织学生轮流讲英雄人物、歌颂祖国等内容的寓言、历史故事。让学生在听了故事后,谈体会、提问题、谈看法,进行辩论。以此提高学生评、判能力。使学生能做到: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认真思考,不轻信别人的花言巧语。遇事要动脑,不该做的事,无论如何不能做。

(3)通过不同形式的暗示来教育学生,或进行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依靠思维、语言,自己向自己发出刺激,以影响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意志,使自己克服本来难以克服的坏毛病。如:抄录格言、警句,自勉共勉。班级可充分利用宣传阵地,每期黑板报设一个栏目写名人名言、警句等,借此暗示,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

通过自我暗示提高学生生活的效率。如开展“学习高效日”、“生活高效日”活动。“生活高效日”,就是这一天,学生从起床穿衣、洗脸梳头、刷牙、吃饭、戴红领巾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可称为“生活高效”,否则是非高效。此活动坚持一段时间,可提高学生适应生活快节奏的能力,学生的生活自立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通过自我暗示,教育学生自尊、自爱。为了教育学生自尊、自爱,减少受批评的次数,学校

可开展“无批评日”活动,这一天,在学校任何教师都不得批评学生,学生之间也不得互相批评。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的自尊心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对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鼓励。

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任务是艰巨的,必须从小事做起,从大处着眼。作为教师要孜孜不倦的教育学生,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未来的孩子,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担负起培养教育的重任,为提高民族道德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四: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心得体会 microsoft word 文档

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

一、专心听别人讲话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教学时可以按照:教给听的方法,培养听的习惯,训练听的能力三步进行。

对于一年级学生,可以先从教给听的方法入手。要求学生既要学会倾听老师讲课又要学会倾听同学发言。听时,要做好积极地心理准备,把注意力指向要研究或探讨的问题,先独立想一想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再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逐步学会记住他人发言的要点,并用语言信号和非语言信号作积极的信息交流。听时要求学生目光注视对方,用点头、微笑、摇头等非语言信号表示自己在听;用“我明白了”、“我同意你的看法”、“老师,请您把***再讲一遍好吗?”等语言信号表明自己的听的结果。慢慢地学生就会达到听懂、听出要点的要求,实现 “会听”的目标。

二、培养的过程方式可以按“认知指导”、“行为演练”、“榜样示范”、“情感体验” 的步骤进行课堂常规训练。

1、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歌谣形式表达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如:“定睛看,侧耳听”;“小耳朵,听仔细”。对他们进行认知指导,使他们自觉愉快地去朝着我期望的方向去努力。

2、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佳方式就是为学生提供榜样,让学生模仿。可以用设立“声音洪亮小标兵”、“团结协作小奖杯”、“课堂交往小专家”。

三、对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应该比较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

2、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3、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

培养倾听的习惯心得体会

祥和小学 黄雪文 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大多是通过“听”、“说”来完成的。良好的听说习惯可以使学生在讨论中形成有效的互动,并保证他们从这种互动中获益。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上课时教师说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他们纷纷举手,高叫“我来、我来”,没叫到发言的同学,就很沮丧地放下手,根本不听同伴在说什么,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到:“错了,错了??”有些同学当他们回答了某一问题,得到老师的奖励以后,就以为大功告成,后面的学习活动就不那么积极参与了。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在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 班级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以后我就在班会课或活动课上,我抓住时机教育学生:倾听是对说话人的尊重,是有礼貌的表现,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能力。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如果没有倾听的好习惯,我们就不能吸收别人思想中的精华,就不能使我们的思路更开阔,思维更灵活。这样,常常讲这些对他们来说比较理论的东西,讲过好几遍也没什么改观。

于是,采用“角色转换法”来教育学生认真倾听。一次晨会课上,我以“理想”为主题,让学生谈谈长大了想做什么。此时的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每位小朋友都积极发言。但一位学生站起来发言的时候,其他学生依旧举手,而且举得很高,眼睛注视着我,希望我叫他,这时的他们已经无心去听发言的那位小朋友了。于是,我叫了一位学生——※※※,问:“你听到刚才那位小朋友说的是什么吗?”“没有。”“你想让全班小朋友都知道你的理想吗?”“想!”“如果你在告诉大家你的理想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不听你说,你会有什么感受?”“嗯,嗯,我会不开心。”“那你没听刚才的小朋友说,她也会不开心的呀!”他边笑,边点了点头。抓住这个机会,我就教育学生:自己讲话的时候希望其他小朋友能认真听,那么别人讲的时候自己也要认真倾听,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是对别人的尊重,是一种美德,说明你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用转述的方法进行训练,效果很好。“倾听”有两层意思,一是听老师讲课要用心,二是专心听其他小朋友的发言。所以在本学期一个多月的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转述其他小朋友的发言或我的一两句话。这样,转述别人的观点,一方面能抓住别人讲话的精髓,另一方面能了解学生听课的专心程度,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老师的及时鼓励和评价也是保证孩子们倾听的好方法。小学生的情绪色彩很浓,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常常由于兴奋,不听同学发言而大声说话。这时,我就马上对那些能倾听别人发言并积极举手或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瞧,xxx今天听得多认真呀!”“大家看,xxx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xxx真厉害,一下子就能听出同学发言的主要意思。”这样,既表扬了认真听的学生,又给其他同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这一点本人深受体会。

黄雪文 2010-5-17 篇五: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心得体会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心得体会

周志红

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然而如今在我们班级里,有许多学生存在着以下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

1、一边做作业,还一边吃东西或一边看电视,一心二用;

2、没有养成记事本记录每天要做的作业题的习惯;

3、家庭没有制定出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导致孩子学习和做作业,效率低下。

4、在学习和做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整洁;

5、缺乏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

6、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总是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怎么做等等。以上这些不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我们老师、家长平时对学生能做到严格要求,有耐心和信心,我想学生以上这些不良学习习惯是会逐步克服掉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结合自己一些实践体会,要培养孩子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我个人的体会是:

1、在学期初加强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我们在期初这几个星期宁可少学点知识,也要肯花时间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2、学生的学习和做作业是否专心认真,其实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些父母这边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业,而边一边又跟别人聊天或看电视,甚至在家里打牌或打麻将,这样,孩子能静下心来学习吗?不能!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协调,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家庭学习环境。平时在家里,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家长不对孩子表示过度关心即问孩子肚子饿不饿呀!衣服是否穿得太少了!也不陪着孩子做作业或叫孩子帮忙做什么事情,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做作业,使孩子有一个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这样孩子的专心学习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心得体会

刘凤华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受益一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因此,必须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小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培养小学生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预习,就是要求小学生把不认识的字、词画出来,通过查字典理解它们,并写下字音和意思;对关键的字、词句子或段落圈画批注等。通过课前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新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点、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新课。因此,预习为学生学好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小学生的特点是学得快,但忘得也快。所以,只有课后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才能加深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才能系统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在复习中,要求小学生一边复习一边将重点、要点记在笔记本上,勤动脑与勤动手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培养小学生质疑和思考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不解决问题更重要。”可见,读书要多想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对知识才有独立的见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给学生质疑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懂得读书除了读懂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理解单词、读懂句字、能给课文分段和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外,还要掌握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写得怎么样?做到读有所思,读有所得。

3培养小学生学会听课与积极参与的习惯

听课是学生接受教育、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获得学问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老师讲课和听同学发言,并且动脑听,提出自己的观点、解题思路的方法的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抓住每堂新课的重点、难点做好课堂笔记。

教师授课时如果学生心不在焉,不积极参与,那么将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任务将得不到很好的完成。因此,在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越高,参与的积极性越大,学习效果越好。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使他们乐学、爱学、会学、善学,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4、培养小学生学会动口的习惯 在教学中,学生只有敢想、敢疑、敢问,学习才有进步。动口就是大胆表达。但目前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不尽如人意,不是结结巴巴,就是干瘪瘪的一两句,甚至有的竟一句话也说不出。其根本的原因是学生说话的机会少。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学生说话训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多创设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口时,要用普通话表达,发音准确,声音响亮,并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5、培养小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学生要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必须通过做练习来实现。对于做错的题目,要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及时改正。这样,才能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才能够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作业包括听、说、读、写、做、玩、观等方面。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就要求他们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做完作业之后,要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心得体会 刘永发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

惯。”这句说的是教育的实质,说明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是最重要的,也是根本的教育任务。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

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见习惯对人一生的作用之大无可代替的。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好处。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虽然与智力因素有关,但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更加密切。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地位。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现在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的学习习惯。

对于现代的学生,身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现简单罗列几种:

1.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不固定,作息时间没有规律,这种现象表现在假期和周日时间,以及自己的业余时间里。

2.上课前不会预习,上课时精神不集中,听课时思想“开小差”,不懂不会也不问。

3.做作业时不是先复习后做作业,而是碰到问题就问同学,或者干脆拿同学的作业本来抄。即使知道看书,也是马马虎虎,走马观花一样不去细心钻研;做好作业不会自己捡查,写完了事。

4.测试卷子发下后只关心分数,不会分析失误的原因,只怪罪于粗心大意,没有看清题目。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等等,不再一一列举。

三.如何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就要说到做到,坚定不移。其次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学生学会认识自己,约束自己。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

篇2:习惯养成的心得体会

“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对家庭的尊重,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孩子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所以我们家长一定要在各方面做好表率,比如我们家长有时候犯了错,但是不要觉得自己是家长怎么做都可以就不向孩子道歉,时间久了孩子也会觉得犯了错不道歉等也是理所当然的。其实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有事我们家长不注意时说了一句脏话,孩子马上就会应用到他自己的话里,所以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我们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合理地应用表扬让孩子的良好行为得到强化,例如孩子在做一件良好行为的.事情时我们家长应该及时给予孩子表扬,同时称如果他怎么样做会更棒并加以鼓励的话孩子一定就会马上做的更好,只要家长及时肯定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将此转化为好的习惯。

家长也要与幼儿园实行同步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切不可出现一人管孩子一人护孩子的现象,如果家庭教育有不同的想法也不可挡这孩子的面讨论,这样长期下来就会助长孩子任性的毛病,对孩子好习惯的养成非常不利。

篇3:养成“洗课”的习惯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社会的要求,个人发展的需要,要求教师要有一种“种竹交加翠,种桃烂漫红”的志向。直达学生心灵的传道,高效低耗的教学效果,这是每个教师心中的祈求。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教师具备多方面素质,如拥有厚重的学科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学科教学规律,等等。尽管各人的视角不一,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好教师要有“洗课”的习惯。

所谓“洗课”,就是把课堂上一些多余的环节、不必要的铺垫、不完美的细节去除掉。大凡名师,除了他们具有极高的悟性、极强的对于文本的解读能力、对于核心知识的超强洞察力以外,一定还有“洗课”的习惯。不反复推敲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不经历“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的过程,不可能有着手成春的课堂效果。我们在佩服名师“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感叹他们的课堂设计如神来之笔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东西,“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可以说,任何一个有底蕴、有底气、在课堂上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的教师,能令人“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叶圣陶语)的教师,一定都有“洗课”的习惯。

“洗课”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之中。教师在课前,即备课过程中,“空袋难以直立”。教师在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搜集资料,对重点、难点、疑点分析到位,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了然于胸,对学生接受知识时可能在哪些地方存在问题,该以什么方式呈现知识考虑清楚,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的45分钟才可以走出神韵,走出自信与丰采。

教师的知识面越宽,就越容易深入浅出地教学。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你(教师)要每天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在你的科学知识的海洋里,你所教给学生的那些基础知识,不过是沧海之一粟。”这段话告诉我们教师充分占有知识的重要性。正如俗话所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惟有如此,教师才有可能从中提炼出最有价值的知识并传递给学生。

然而,教师占有的信息量多了,也必须防备另一种情形,即有些教师很容易在大量的信息面前迷失掉自已的判断力,他们往往对一堂课的核心目标把握不准,导致一堂课主次不明、节奏拖沓、效率低下。为了提高升学率,他们往往采取“加班加点”“打题海战”等战术,只是可怜了孩子们,他们的情趣被消解,思想被钝化,哪里还有什么学习的积极性可言?如有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对所拥有的资料“洗一洗”,教师必须精选内容,锤炼语言。而语言的精炼来自于思想的深刻与洞见,所谓“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对一节课的反复思量与斟酌,是“洗”去累赘的有效方法。上课前,我们需要对教学设计反复推敲,知识如何引入才更加流畅自然?新知识是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了实质性的联系……一个教师,不能养成几十年如一日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自律与反思习惯,其教学水平就只能是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

充分的预设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它的不可预测性。课堂应情境而生、应学生而动是应有之举,课堂上经常碰到教师始料不及的突发事件,教师有时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尴尬与遗憾,有时会灵光闪现,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另外,“水尝无华,相荡而生涟漪”,同事之间相互听课,对自已也会有许多启发。很自然地,我们应对课前的预设、课中的生成进行推敲,即再次对这节课进行“教学设计”,这就是“课后洗”。教师在课后要充分吸纳学生的奇思妙想、别情异趣,以及教学现场和同事之间的智慧。我们自问,假如可以重新来过,这堂课又该如何上?只有主动地推敲课堂的每一个细节,一次次更改完善,“洗课”得到的收获才能够生成自已的教学智慧。在预设后生成,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前预设,在生成后再预设,再生成,课堂才能变成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向着精彩迈进。

篇4:习惯养成的心得体会

一、明确目标

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总在绘制着美好,但他们不辨是非,不知该怎样去规范自己的举止言行。为此,每学期的第一次班会,我都会帮学生确立明确的目标,使他们有努力的方向和自我约束条件。如本学期初,我就构建了“美丽心灵”的方案,确立争做彬彬有礼、清纯优雅、谈吐文明、积极向上“四好少年”目标,并附之“三别”“四带”“五无”的基本要求。“三别”即向粗鲁、陋习、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微笑带给同学,孝敬带给长辈,谦让带给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以目标定方向,以方向促习惯。

二、制定行为规则

小学时期是孩子最单纯最天真的时期,容易管理且乐于听从老师的教导,但他们的随意性比较强,常常忽视自己的一些做法。因此,除了激励以外,还要给他们制定规则,严格他们的行为。在班级管理中,我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与全班同学共同商议,围绕文明习惯制定了自己的班规,作为评优的依据。如: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在接受别人帮助时,要微笑向别人致谢;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不给同学起外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集会做到“快、静、齐”,观看节目要文明喝彩等。用规则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文明习惯的养成。

三、从小事做起

“细节决定成败”,无数细节构成整体,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小学生年龄小,有时不自觉地忽视了自己的一些不起眼的做法。因此,日常管理中,我非常注意学生的行为细节,强调文明礼仪必须从小事做起,把日常行为如随手捡拾垃圾、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老师行队礼问好、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上学衣帽整齐、佩戴红领巾等细化为《小事,我能做到》的常规,给学生建立文明礼仪登记册,记录学生的点点滴滴,把它作为每周班会课讲评的依据。为了让学生时刻督促自己的行为,我每周都更新一部分教室宣传栏礼仪内容,并编一些儿歌,如:“上课铃声响,快步进教室,安静坐端正,等着老师来上课”“小手放放好,小脚并并拢”等,把兴趣和训练结合在一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使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善于鼓励与巩固

“在儿童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被表扬的欲望。”小孩子喜欢称赞、表扬和奖励,而不喜欢批评、禁止、消极的阻挠。因此,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我总是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促使习惯长久。如上课礼仪的培养,我在班级设计了评比栏,凡是上课认真听讲、坐得端正的同学,就给他们加星、加小红旗。在评比活动中,学生逐渐形成了自我约束、明辨是非与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构建班级文化

良好的班级环境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文明的氛围,每学期我都会充分利用班里现有条件,让学生办文明礼仪黑板报、队报,开辟图书角,搜集名人名言,在班队会时间举办名人故事会,召开主题队会,“润物细无声”的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如本学期,就在教室里制作了一些礼仪标兵评选榜、张贴了文明用语,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文明礼仪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还利用节假日开展教育活动,如:“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八一节”慰问交警,“重阳节”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等等,让学生在真真切切的活动中感动自己、教育自己。

六、树立榜样

(一)老师榜样。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是小学生学习、模仿的标准。老师一定要有一个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影响教育自己的学生。因此,我时时处处以身示范,设身处地地为孩子们树立榜样。如课代表将作业收齐了,对他们说“请”帮老师送到办公室;小组长发完作业,对他们说“谢谢”;地上有废纸,随手捡起来,课桌椅乱了,就顺手摆正……让学生目睹老师的行为,从而自觉地行动起来,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名人榜样。现在的独生子女,依赖性比较强,觉得别人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懂得尊重、关心他人。一次班会课上,我做了一个调查,为父母洗过脚的同学有多少,结果大失所望,甚至有的同学听到这个问题还窃窃发笑。我便趁机讲述陈毅为母亲洗脚的故事,听完故事,再让学生谈感受。有的学生说“陈毅这样的大人物都知道关心父母,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用故事感染学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身边的榜样。学生身边的榜样,即他们自己的同学。这些最接近学生生活的榜样最易被学生接受,激起学生的上进心。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身边的榜样去教育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向身边的同学学习。我定期评选出班里的“文明礼仪小标兵”,给他们佩戴袖标,由他们管理班级,一月一轮换,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当标兵。这样,大家更加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养成文明习惯。

篇5:育儿心得-好习惯的养成

——好习惯如何养成

近日,在小五班老师们的帮助和配合下,坤坤小朋友改掉了之前吃饭慢的坏习惯,老师希望我能分享一下针对这件事情的育儿经验。其实,我也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妈妈,凭着自己并不细腻却又十分真实的内心情感,陪伴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在这里,我只是分享一下我做妈妈这个角色的一些体会。

首先,要委婉的批评教育。教育孩子,当然应该坚持表扬为主,但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既听到正面肯定,也听到反面的批评。此时,须注意批评一定要语气温和,分析中肯,且以更多的表扬为前提,如:“坤坤昨天吃饭挺快的,怎么今天变慢了?”适当的批评可以帮他下意识体会到:批评和表扬同样常见。我认为,在幼儿时期就能适应批评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也较能适应社会,其中也包括拥有正确对待来自他人的批评乃至非议的平和心态,以及较强的承受挫折能力。

其次,要有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手段。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就有了一定的是非判断。让孩子意识到做得好,可以受到表扬甚至奖励,做得不好会受到批评甚至惩罚。例如,我家孩子最近对动画片《超级飞侠》非常着迷,我和他约法三章,吃饭表现好既可以玩他喜欢的超级飞侠玩具,反之则不可以。让孩子逐渐形成一旦犯错,就会自我反思的习惯,效果会比直接语言批评好的多。长此以往,家长还会和孩子达成一种默契,有利于孩子自觉改正错误。当然这只是让他认知奖励、惩罚的一种手段,习惯养成后可以逐渐淡化,不作为长久之策。

篇6: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一年级的小学生刚进入学校,他们对学习和学校生活都感到新奇、陌生,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幼儿园时的生活以游戏为主,自由得多。而到小学,则以学习为主,有了许多新的规范,如严格的学习时间,上课必须仔细地倾听,清楚地表达,响亮地朗读,认真地书写。这些都在我的语文课堂中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在本学期,我着重抓了这四方面的课堂常规:

一、学会倾听,培养注意听课的好习惯。

倾听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但是,我却发现低段年级的学生,自制能力、思维能力都不是很强,上课经常不能专心听讲,维持注意力的时间比较有限。因此,要认真倾听比较困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老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去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课件、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2、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告诉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是不能随意打断对方是说话,不能随意哄笑。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的表扬。如,“XXX听讲多认真呀,有的小朋友真应该向他学习。”有时用比赛的形式,看看哪个同学,哪个小组能最快做到老师提出的要求。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争第一,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很好。

3、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那种时刻想说而不愿听别人发言的人,只是有了信息的输出而没有信息的输入,不仅不利于信息的多向交流,而且最终也将影响学习整体目标的实现。因此,我指导学生倾听的时候,向学生罗列一些具体的行为指标,像“应该看着发言人”,用“点头、皱眉等行动来表示正倾听”等等。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应当怎样去倾听别人发言,怎样判断别人是否在倾听自己的发言,这比笼统地要求学生“认真听”、“专心听”更有效。

二、学会表达,培养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学生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还必须学会表达。在课堂上,我尽量给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给那些不爱发言或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一些基础知识较差、思维能力较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参加讨论、大胆举手、主动发言的良好习惯,我觉得不妨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四点:

1、表达时注意有开头又结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我有时会让无法说完整的学生先听同学,或者老师说一遍,在重复一次,以帮助他形成完成表达的意识。

2、表达时注意说的清楚响亮。表达一般要让别人听明白,所以到目前为止,我还在不断训练学生清楚响亮地说话表达。

3、表达时注意想好后再说;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所以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4、表达时注意仪态大方从容。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或者与同学交流时必须面向听话者,身子正、直、不扭动,注意必要的礼貌。

三、学会朗读,培养用心读书的好习惯。

读书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否认真投入,主要看是否“眼到、口到、心到”。一年级语文课堂中读的形式主要是用手指读,齐声朗读。刚开始,我用儿歌的形式让学生记住读书的方法。

1、用手指读:左手轻轻压,右手慢慢移,眼睛跟着看,字字都过目。学生按儿歌中的要求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齐声朗读:双手拿书坐端正,不加字,不漏字,不拖调,不顿读,字字过目读正确。读书时发现有些孩子拿书不是过远,就是太近,我及时提醒学生:“我们应怎样读书?”学生齐答:“双手捧书,眼离一尺。”利用儿歌指导行为,学生易于记忆,利于养成好习惯。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点要求“新课标”在低年级就提出来了,可见培养感情朗读的重要性。读书不仅用眼、口,更重要的是用心,只有自己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以声音形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说“读的有感情”。这是接下来我要重点训练的目标。

四、学会书写,培养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但它不仅仅是技能训练,还是形成一个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一个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学习做人的过程。我认为,书写习惯的养成主要要靠低年级,可以从二方面着手:

1、教会正确的执笔方法,为写好字奠定了基础。学生刚刚进入一年级,开始练习写字,执笔方法尤为重要。正确的执笔方法是用大拇指第一节按住笔杆的一侧,用食指的第一节按住笔杆另一侧,用中指第一节从底侧抵住,无名指和小拇指靠住中指并协助中指,这样五指各尽其能,笔被控制,运用起来便灵活自由了。

2、培养正确良好的写字姿势,即“三一个”。眼离书一尺,胸离桌一拳,手离笔一寸,值得强调的是,执笔要正确。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方面。在开始学写字时,不求多,不求快,只求姿势正确。用大量时间纠正错误姿势,并让学生懂得,如果写字姿势不正确,长此下去,就会造成斜肩、驼背、近视眼等不良后果。这些话只讲一遍不行,要时时提醒。在巡视学生写字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以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

3、书写要规范,字迹清晰,作业本、卷面要干净整洁,格式要正确(上下左右留有余地,答题要有头有尾等等),少用橡皮擦。为了调动学生写字积极性,我经常把写得好的同学的字向学生展示,也定期在学生中开展优秀作品评比、展览,以鼓励学生把字写好。

篇7:习惯养成心得体会

今年的初一我担任了初一的班主任,我得以和学生一道一起践行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活动,获得了深深的体会。

首先,我就我们班同学在七年级养成教育系列内容序列细目中“自尊自爱 注重仪表”,有关“拾金不昧,不贪小便宜”这一小点,做一点介绍。

开学之初,还是在军训期间,我们班的同学,就拾到了一百元钱,并且义无反顾的交给了我,又有我交给学校的政教处,还被政教主任在全校同学面前提出了表演,那就是我们在这个学校获得的第一次荣誉。

要知道,他们都是七年级的新生,谁跟谁都不熟识,这里又是一所封闭式寄宿学校。孩子们刚刚离开父母,每个人都有从家人那里得来的零用钱,有这一百块钱存在兜里,无论对谁来说都是方便且无忧的,可是,我们的孩子做了这样的选择。他们早早的在“拾金不昧,不沾小便宜”这一点上迈出了正确的第一步。

开学了,这样的拾金不昧的好事更是时有发生,多则五十,少则一元,同学们都会不约而同的交到我手里,然后再由我联络大家,如果班里没人认领,我就通过学校群,传到网上,供全校师生认领。

生活中,同学们丢校签的时有发生,我会多买许多校签,就放在我后面办公桌的笔筒里,一块钱一枚,不管我在不在,不管是谁需要校签,大家都是拿走校签,再主动的留一块钱在笔筒里,还有拾到的各种学习用具,笔呀,橡皮呀,短尺之类的。所以我后面的笔筒就相当于一个百宝箱,里面总是有钱和一些小物品,大家可以随时放,随时取。

再则,我觉得“真诚友爱 礼貌待人”里面的“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不讽刺、挖苦同学,不称呼侮辱性绰号。”这一点,我们同学也做得非常好。我时常跟他们讲:“我看大家都是平等的,无论你的成绩高低,家境好坏,习惯如何;咱们同学之间相处也应该这样,不管一个人的外貌如何,成绩如何,我们都应该以平等之心,真诚相待。”

放假前一日,我听得一同学反应,某学习拔尖的男生对另一六号男生说了这样的话:“你学习啥也不是,要饭都没人给„„”我听了心里一直挂怀,那是个不错的男生,是组内的一号,性情也淳朴、厚道,他的谦虚诚恳,很多老师都当面拿来和其他的女一号做过比较。而他说的另外一位,五官有些特殊,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平时沉默少语,我想越是越是这样的学生我越要还他以公道,越是这样的学生我越要给他打气、鼓励。

我找来了一号,问是不是有这样的事,还没等我说完,他就脸颊绯红,笑岑岑的说:“是我说的,我说完就后悔了!”这样的好同学,这样知错就改的好伙伴,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因为我校是魏书生中学的名字冠名的,所以,学校还特别注重学生“七个一”习惯的培养。在我班我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创造性的将“一分钟日记”幻化为“周记”,学生们每周放假返校时带回,可以写在家见闻感受,可以和我做私密交流,还可记录青春期的心灵日记只要是书写真情实感,只要有一个核心事件都可以,每篇文章后我都会附上批语,和他们交流心声,给他们鼓劲加油,如果能被评为“范文”,还将迎来1分加分。很多同学乐此不疲,长此以往,写作水平不但提高了,就是班级的凝聚力也跟着提升和加强。

就这样,随着,学校养成教育的深入开展,我们班的各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开展也越来越具体和全面,我把各项行为习惯的评比指标绘制成表,里面有纪律、出勤、卫生、两操、生活、贡献等各各方面,正则加,负则减,有加有减赏罚分明。而且以小组为单位上墙公示,既对那些做得好的同学有一种表扬、鼓励,也对其他相对落后的同学是一种警示和鞭策。一个学期下来,我还对积分榜上前几名的同学进行了表彰,颁发了笔、本、整理箱等学习用品,当那四位姑娘上台尽展笑颜的那一刻,别提底下的同学有多雀跃了,我知道我们班的养成教育工作以及做得有声有色,深入人心了。此后,我还不忘向同学多方征集意见,看怎样才能把我们的行为习惯培养评比做得更具新意和活力,更能代表最广大同学的利益,请同学们用小纸条的形式传给我,我在筛选裁判,增缺补漏,继续完善。

篇8:养成倾听的习惯

一、激之以趣, 强化学生倾听意识

陶行知说:“唤起兴味。学生有了兴味, 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也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我针对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 自制力不强, 意志力较差但精力旺盛、活泼好动, 好奇心强的特点, 运用多样的鼓励、生动的情境, 激发学生倾听兴趣, 强化他们倾听意识, 为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奠定了基础。

1. 多样的鼓励

“好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二月寒。”趋乐避苦是人的天性之一。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是每个人内心最直接最强烈的需要。”鼓励对学生而言作用很大。因此,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用多样的鼓励, 来激发学生倾听兴趣, 强化学生意识, 养成学生的倾听习惯。在课堂上, 每每在听录音朗诵或教师范读或学生认读之后, 我总要请同学们来说说听后的感受, 并针对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多样的口头表扬, 这样学生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 逐渐形成“倾听是礼貌的最高形式”。这一意识, 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2. 生动的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断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达到充分沟通的目的。如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 结合课题运用直观手段, 或引入故事或再现过程或引导看图讲故事, 再根据故事情节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多讲多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编排课本剧, 使课堂气氛紧张而不死板, 活跃而不紊乱。这样使语言形象化, 让新的发现和感受到的新的成功所带来的强烈的喜悦引起学生新的倾听兴趣, 进而强化倾听意识, 为养成倾听习惯打下基础。

二、导之以法, 发展学生倾听水平

1. 细化“听”的要求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所提的要求和问题应该具体、细化, 具有可操作性, 不至于让学生感到迷茫、不知所措。而且我给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例如在听教师的问题或者同学的发言时要认真、专心, 不能走神, 要听清楚每一句话, 要有耐心, 不能随意地打断插嘴, 更不要嘲笑, 要听完后经过考虑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还要细心, 当听到其他同学的发言中有错误时, 要学会指出、评价。最后要有虚心, 当别人提出不同于自己的意见时, 要虚心接受, 但是不能盲目接受, 要有选择地接受, 做到“说”“听”“思”并重, 相互促进。

2. 强调“听”的姿势

针对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少, 对抽象的语言不敏感, 对操作性强的动作感兴趣的特点, 在学生上第一堂语文课开始, 就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如做一做“谁有顺风耳”的小游戏。我先让他们把手放在耳朵旁边做一个顺风耳的动作, 仔细听教师讲简短的话, 然后重复。经过几次练习, 当学生一看到教师做顺风耳的动作, 就会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注意力, 指向听。在此基础上, 可以适当增加练习的有效性。

三、成之以练, 加强学生倾听体验

1. 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倾听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对于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大有裨益。在教学中,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以及教材内容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活动。如“古诗文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 在这样精彩的活动中, 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 认真进行。

2. 让学生在游戏中倾听

儿童的生活是离不开游戏的, 单纯的教学使枯燥的, 但是在教学中融入儿童喜欢的游戏, 学生的兴趣就能够被激发起来。

例如, “猫捉老鼠”, 就是让学生从教师所读的一些词语中找出一个不同类的。因为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 学生听起来就特别来劲。再如, “我是小小邮递员”, 即每隔几米站一个同学, 教师对第一个同学说一句话, 然后由他依次传给下一个同学, 最后一个同学再将这句话说给老师听, 如果没有说错, 可以获得“小小邮递员”的奖章。这样, 学生的倾听能力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得到了训练。

3. 让学生在生活中倾听

生活就是一个“活的课堂”, 它为学生学会倾听创设了情境。如我在晨间安排了谈话“说新闻”每天晨间谈话时, 孩子们非常感兴趣, 每天, 他们都会认真看节目, 为了第二天的说新闻做准备。在这短短的3分钟里, 我时时提醒他们要做一个文明的小观众, 要尊重主持人, 安静倾听新闻, 并每天设置一个“最佳新闻奖”, 让文明的小观众来当小评委。这样, 学生“说”的兴趣日益高涨, “倾听”和“评价”的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 养成倾听的习惯。

上一篇:“平安家庭”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xx年个人思想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