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市建设工作报告

2022-08-26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态市建设工作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生态市建设工作报告

生态市建设工作报告

文章标题:生态市建设工作报告

省生态办:

按照黑生建办[2005]10号文件要求,现将**市2005年生态市建设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初步安排报告如下:

一、全年工作完成情况

我市的生态市建设工作在省生态办的正确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领导下,按照省市长生态市建设及环保目标责任状和《2005年**市生态市建设工作计划》的有关要求,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生态市建设启动阶段的宣传发动、组织构建、规划编制、制度构建、政策修订,项目制定等各项基础性工作,为明年顺利转入实施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有了新发展,并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实践证明,生态市建设已成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成为推动市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一)生态建设和保护取得明显成效[-www,fwsir.com,找范文请到范文搜网]

大力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和管理工程。一是加大生态功能保护区工作力度。今年五月正式实施了《**市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管理办法》,确定了96个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生态功能保护区划界、立标工作。在拉林河、阿什河等14个江河源头区制定了恢复治理方案,开展了生态恢复建设工作,对太平区民主坝外,双城韩甸-万隆、对青等沙化地块进行了实地踏察,提出了治理意见和措施。二是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进行了自然保护区执法检查工作。三是加强了生态示范县(市)、区、乡(镇)、村建设管理工作。五常市、依兰县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预验收,宾县通过省级生态示范区验收,阿城市、松北区建设规划通过省级专家论证。全市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6个,市级30个,省级生态文明村20个。四是加强了市区环城生态功能圈建设工程,按照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经过各有关部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市共投入资金1449.6万元,其中市环保局投入资金266万元,实施了太阳岛及市政府周边、202国道两侧、江南中环路、运粮河中段及五一水库段、太平湖、天恒山、民主坝外草原等多项生态工程;完成植树造林、退耕还林15446亩,植树(苗)490.534万株。进一步改善了**市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增加了郊区绿量。2005年市区新增绿地面积505公顷。植树100万株,栽花铺草242.7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8.35,绿地率达到25.49,人均公共绿地6.4平方米。

大力推进生态恢复建设工程。一是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在巩固延寿、宾县国家级水土流失治理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进行示范推广,共完成水土治理面积3.6万公顷,为年初计划的180,其中基本农田面积4630hm2,营造水保林13286.5hm2,营造经济林2008hm2,种草6.2hm2,封育治理7417hm2,其它水保措施8127.8hm2,新实施生态修复面积达到6697h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42。二是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年初林业部门明确将“确保造林成活率为重点,提高造林水平”作为林业工作首要工作,采取传统抗旱技术和现代科技含量较高的造林技术相结合,有效全面提高造林成活率,呼兰县方台镇应用了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技术,营造农田防护林16条。尚志市应用生根粉造林地块达到4000亩。延寿县保水剂造林面积4020苗,全市共实施了“三北四期”、农田林网、两荒造林、绿色通道、村屯绿化等项工程造林30.9万亩,为计划的618,其中:退耕还林及两荒造林28.1万亩,三北四期2.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4。三是实施草原畜牧建设工程,全市共完成草原改良15.7万亩,为计划的314,退耕还草5.6万苗,为计划的280,对过牧严重的草场实行划区轮牧、禁牧、恢复“三化”草场的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草原“三化”比率同比2004年降低了3个百分点,在道外区、木兰县种植多年生优质籽草6000苗。根据国家《率领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结合《环保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呼兰、双城市、郊区开展了规模养殖场、区的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采取集中堆放发酵的处理方法,作为农家肥还田。四是实施国土整治工程,加强了对全市的土地整理和矿山等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完成“三线两区”矿山治理70多公顷,土地整理3000公顷。五是实施生态农业工程。加强了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全市耕地保存量保持在174.9万公顷以上,基本农田面积保持在155.8万公顷以上,占耕地总面积的87.2,全市施用化肥总量(折纯)27.6万吨,其中氮肥13.9万吨,磷肥7.9万吨,钾肥5.8万吨,有机肥施用量2823万平方米,直接生物发酵达到641.9万立方米。秸秆直接还田318.8万苗,根茌还田1115.6万亩。全市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监控面积达到

第二篇:生态市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生态市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关于生态市建设的要求,对照我局2006年度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规定的目标任务,现将我局开展的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

在2006年生态市建设相关任务明确以后,我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班子相应成立,各项指标迅速分解,工作日程合理排定,职能科室单位任务明确,做到了人员、时间、精力三集中。

二、排定计划,逐项实施

(一)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工作

我市城区供水目前由临安第二自来水厂负责,水源为里畈水库,水源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配合环保部门于2005年完成了临安市第二自来水厂水源地里畈水库的“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按合格饮用水源要求进行落实了生活饮用水源

一、二级保护区范围的划分;永久性界碑的设置;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宣传警示牌设置等系列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完成了《饮用水源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第三自来水厂水源地水涛庄水库的“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已经于2004年完成。

二、环卫规划编制及设施建设工作

2005年底,已完成全市乡镇环卫一体化专项规划编制和2006年年度计划,垃圾填埋场监测井正常运行,环境监测部门对填埋场地下水、废水、大气等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城市里弄小巷和城乡结合部生活垃圾清扫力度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加大了对城区四家保洁公司的监督考核力度。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100,正在进行城区垃圾收集房和果壳箱的更新,主要采用分离收集的模式逐步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青山湖街道垃圾中转站已建设完成。太湖源镇垃圾中转站正在建设之中。板桥乡、高虹镇、千洪乡、西天目乡、藻溪镇、潜川镇、乐平乡的垃圾填埋场建设工作正在实施过程中。

三、绿色工地创建工作

在杭州市“绿色工地”创建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我市2004年成立了“绿色工地”创建领导小组,创建活动开展两年以来,我市有七个工程获得了杭州市“绿色工地”殊荣,十五个工程被命名为临安市“绿色工地”。

我市“绿色工地”创建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迎接森博会”为载体,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和“绿色工地”专项档案台帐,加强人员法规培训,要求与工程有关的建设单位、施工、监理企业建立健全“绿色工地”管理体系,从人员、经费、制度和操作规程等各个环节,切实落实各项措施。实行“绿色工地”评选与企业信誉排名、评先评优、资质升级等挂钩,充分调动企业创建的积极性。通过加强建设、环保、文明办等部门的内部联系和沟通,形成齐抓共管的态势,整体推进我市“绿色工地”的创建工作。

三、查漏补缺扎实推进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任务分解和工作日程重点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快进度,争取在今年10月底之前完成临安第二自来水厂取水口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安装及与杭州市环保局联网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户新建住房三格式卫生厕所的审批管理,要求新建住房必须建造三格式卫生厕所。协同相关部门完成青山湖流域综合整治年度任务重点开展苕溪综合整治,完成锦溪年度整治任务。

各位领导,同志们:生态市建设是关乎我市“强市、名城、胜地”战略的大事。我局的目标任务涉及面广,任务量大。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充分调动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继续发扬负重拼搏、克难攻坚的城建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加强领导、查漏补缺扎实推进,为全面完成今年的生态市建设工作目标任务而努力!

《生态市建设工作汇报材料》来源于范文搜网,欢迎阅读生态市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第三篇:临海市生态市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巩固省级生态市的建设成果,深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我们本着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生态市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领导重视。市人大对生态市建设进行审议,赴河头、尤溪、括苍等镇实地督查生态村镇创建和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情况。制定了《临海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同时,我市还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各镇(街道)年度社会经济目标责任考核,奖优罚劣。

(二)继续深化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以“清洁家园、和谐乡村”专项行动为载体,开展“两清两治一绿”工程,改善村容村貌。今年我市计划60个村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主要工程包括完善垃圾收集处理、建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河道整治、村庄绿化美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药化肥面源污染防治等,建立长效管理制度,改善村容村貌。至目前,大部分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已落实选址,方案委托资质单位设计。春天华庭和靖江花城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效果显著。目前,首批6个台州市级生态村已通过验收。

(三)资金保障。根据《关于加快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暂行)的若干意见》有关规定,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生态镇、台州市级生态镇(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共补助资金842.5万元。分别为桃渚镇、括苍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镇”称号,大洋街道获得“省级生态街道”称号,古城街道获得“台州市级生态街道”称号,古城街道大岭山村等72村获得“台州市级生态村”称号。古城街道许墅村等53个村生活污水净化工程和沿江镇集镇区有动力生活污水净化工程建设完工并通过验收。另外,我市白水洋镇、河头镇、括苍镇农村环境污染整治项目申报了台州市生态建设专项资金。

(四)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编制了《临海市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方案》,大力实施碧水工程,重点加强饮用水源地上游流域生态湿地保护、水质监测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初步建立了牛头山水库流域生态补偿基金。我局联合人大赴小芝镇督查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在保护区范围内打击垂钓、游泳等不法行为,营造声势,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五)巩固和提高生态示范创建。一是提升生态示范创建。为更好的做好创建国家级生态市的相关准备工作,在不断巩固已创建的生态示范的基础上,查漏补缺,同时提升条件成熟的镇向更高一级迈进。汛桥、沿江镇已完成申报国家级生态镇创建,古城街道、大田街道分别正在准备创建省级和台州市级生态街道。二是落实整改。五月份,省生态处领导一行督查白水洋镇省级生态镇整改落实情况。目前,白水洋镇新建了上吴村、蔡家园村、坦南村、溪头村、下利村、王山头村、坑口村等9个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全镇污水处理村达60个。今年,我镇计划在下庄村、上雪、溪头叶、后禄、双楼等15个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目前,相关设计正在准备,到年底村级污水处理达75个村,覆盖率达61.5%。另外,红发建筑材料厂在砖坯中掺入一定量的废塑料,产生的废气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周边群众将此投诉至省环保厅。现该厂库存的废塑料已清理,厂区及厂界无异味,该厂负责人也承诺坚决杜绝此事再次发生。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前阶段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生态文明意识还不强。一些群众生态文明意识淡薄,没有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自己的责任,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待提高。

(二)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镇街环保队伍建设总体滞后,部分镇街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缺失,生态市建设成果难以长效保持,环境执法监管难以到位,这对进一步健全生态市建设和污染源长效管理机制,巩固现有成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资金投入有待提高。由于我市、镇级财政属于吃饭财政,村级集体经济缺乏,造成很多基础设施因资金缺乏而进度滞后,甚至停滞。或创建后因缺乏资金保障而出现“反弹”现象。

(四)农村环境整治压力大。我市辖19个镇(街道),995个行政村,平原村少、山区、半山区村多,自然村多,村居分散,村级环境基础落后,群众生态环保意识还没有跟上污染治理的步伐,目前留下的村环境基础更加落后,推进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排污管网建设等农村环境整治越来越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阶段,我市将严格按照年度任务书要求,结合临海实际,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巩固基础,深化生态市建设成果。重点做好巩固深化工作,继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抓好农村污水处理、城乡环卫一体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等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自然生态修复。巩固基础,继续加大生态示范创建,积极争取创建国家级生态镇。

(二)加大投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积极发挥生态转移支付的财政杠杆作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完善农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管理机制,防治出现“走过场”、“形式主义”、“污染反弹”等现象。明年我市将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可回收垃圾由居民或物业自行变卖处理,不可回收垃圾由环卫处统一送到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有毒有害垃圾由环保部门进行统一处理,大件垃圾实行电话预约,由小区物业上门有偿收集、定点堆放、及时变卖。

(三)扩大宣传,共创生态文明。扩大对群众、中小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宣传,以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为载体,完善生态环保硬件和软件基础,同心协力,共创生态文明。

第四篇:XX市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1999年4月国家批准HH建立全国第一个生态示范省。作为HH省会城市的XX市是省政府首批批准的6个生态示范市(县)之一,这标志着我市正式迈入生态城市建设的行列。

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环保总局及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的指导帮助下,我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 “环境既是生产力,又是竞争力”环境立市新的发展思路,把生态环境当作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具特色的资产和最大优势,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经济持续、健康和平稳发展。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33.6亿元,经济增长10.2%;2001年为144.6亿元,增长10.4%;2002年为210.9 亿元,增长10.5%;今年上半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99.9亿元,经济增长13.6%。同时,环境质量保持优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去年底XX与琼山合并,区域面积的扩大为我市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

近几年,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省的统一部署,结合XX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完成省下达XX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经过努力,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加强组织和领导 编制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为了及时协调、解决我市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2001年7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XX市生态环境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召集人,常务副市长、主管副市长任副召集人,成员由市委、人大、政协、工会及有关社会团体和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下设联席会议办公室,由市环保局负责人任主任,计划局负责人任副主任,分设农林、海洋、水资源保护三个专业组,办公室负责日常生态环境建设管理,制定了《XX生态城市建设联席会议工作规则》。2002年5月市政府批转市环保局提出的《XX市2002年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意见》给各相关单位,要求重点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市区地面水体整治(美舍河整治和“两湖两沟”整治)、公交出租车“油改气”、消除“白色污染”、淘汰氟里昂以及城市海岸带防护林的保护等工作,明确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和要求。2003年9月市政府办公室发文《关于印发XX市贯彻2003年生态省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了今年我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和目标,确定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间表。

2001年10月底,我市委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编制的《XX生态城市建设规划》通过了省市有关专家的评审。该规划确定了我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近期目标是:用大约5年左右的时间达到(1)生态产业形成一定规模;(2)绿化覆盖率全国领先水平;(3)生活垃圾及污水无害化、资源化水平全国领先;(4)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一流;(5)居民生活质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由于XX琼山合并,现正委托原编制单位重新修编。

二、坚持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原则 推动生态环境建设

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原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城市一个内在的基本要求。在XX市“九五”计划、2010年长远规划和四年的经济结构调整等城市发展战略中,市委市政府从XX生态环境资源的实际出发,确立了“两地一中心”的绿色发展目标(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热带滨海旅游胜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生态环境资源有效合理配置。

目前,我市工业布局的优化调整已基本完成。原先我市工业企业大多处在城市中心区和上风向区域,市委市政府在研究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时,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着重解决工业的合理性布局问题,从环境功能布局上确定了金盘、永桂、港澳三个轻度污染工业区和中度污染的马村工业组团,这些工业区团都处在XX的下风向。同时,从长远利益出发,坚决关闭了地处中心城区的XX市水泥厂、陶器厂、制革厂等一批生产工艺落后、效益低下、污染严重的企业,对一些技术先进、效益好、污染轻的企业做出了搬迁到工业区的计划。工业布局的合理调整,大大改善了中心城区的环境,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舒适的工作、生活空间,也为工厂企业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平台和潜力。几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已初见成效,2002年XX工业的发展重心开始从污染较重的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转向轻污染或无污染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生态环保和海洋开发等高新技术产业。今年我市XX椰宝绿色餐具有限公司、XX市农工贸(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和HH翔晟高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3个具有绿色环保项目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有利地推动了生态城市建设。目前,我市“药谷”计划正顺利实施,罗牛山无公害蔬菜基地、魁星观光果园等一批生态农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二)积极推行使用清洁能源工作,引导、鼓励企业走生态环保之路。

几年来,我市先后投入5亿多元用于燃气管道、液化气储配站和液化气供应站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液化气管理和供应系统,液化气供气能力达十多万户,全市居民用气气化率达99%以上。距XX市40公里的福山气田于去年2月正式向XX城市燃气管网供气,椰岛集团、兴业聚酯公司、亚太啤酒和欧化印染厂等企业开始改为燃气。政府实施“空气净化工程—清洁汽车行动”的绿色环保工程正在启动,公交、出租车“油改气”和建加气站的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加油站汽油出售实现无铅化。同时,政府引导企业走生态环保之路,积极向企业推广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鼓励企业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推行清洁生产。目前我市已有三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三)强化环境管理,巩固创模成果,改善环境质量。

2000年2月,我市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环保模范城的荣誉称号,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环境建设上了新的台阶。

巩固好这一成果,推动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对此常抓不懈。在项目环保审批中,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严把项目审批关,从源头上控制新的污染源产生。同时,加强对原有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积极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2002年开展了严查环境违法行为,遏制污染反弹的专项行动 ,今年开展了查处不法排污企业的活动,对工业污染源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

二、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三年多以来,XX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为增强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效益,保护环境,做精做美XX,创造最佳的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努力改善市区生态环境,相继实施五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一)城市污水处理工程

投资约3.4亿元人民币,设计日处理30万吨的XX市白沙门污水处理厂是省、市重点环保工程,服务范围96平方公里,服务人口70万人。自1999年10月底竣工以来,运行良好,处理后的水质优于设计要求。随着市政管网建设不断完善,目前日处理废水约达18万吨左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81.66%。污水处理厂的建成对保护我市的地下水源、地表水饮用水质和城市景观水体,以及近岸海域水质起到关键性作用,具有良好的、深远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二)水源地和自然景观的保护工程

1997年市政府为保护我市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岸线景观,批准建立永庄水库保护区(面积9.6平方公里),金牛岭地下水源保护区(面积4.5平方公里)和XX湾西海岸岸线保护区(面积16平方公里),设立了界标和标牌,并制定有关管理规定。2001年开展了沙坡水库水源保护区的规范建设,保护区划分范围报告书已经专家评审通过。今年开始着手建设龙塘饮用水源保护区。

(三)环卫系统工程

近年来,市政府下大力气实施以垃圾收集、转运、无害化处理、资源利用和建设卫生公厕为内容的环卫系统工程建设。累计投资一亿多元购置100多辆垃圾装运车,建成密封式垃圾转运站15座和占地273亩的垃圾填埋场,使日产800吨的全市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并做到合理的卫生填埋。总投资近亿元、设计日处理能力1000吨垃圾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场--颜春岭垃圾处理场,其第一期第一个填埋区(占地64亩)工程已于2001年4月投入使用。第二期填埋区占地面积208亩,去年11月份通过专家验收。今年上半年完成二填埋区2万多立方米碎石滤层铺设工程及四周边坡的废旧轮胎铺设工程;其配套污水处理厂完成鼓风机和加药间重建工程,完成32,000立方米氧化塘土建工程,整个污水处理厂设备安装已全部完工,现正准备进行调试工作。无害化垃圾处理场的投入运行,对XX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将使XX的城市生活垃圾步入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轨道。

(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1、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

这几年来,我市通过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和国家文明城市等活动,狠抓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市区人居和创业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功能。2001年进行的市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是我市历年来整治范围最广、拆迁面积及工程最大的一项环境改造工程,包括海府路、海秀东路、滨海东路、人民公园东西湖四个分项工程,规划面积91.17万平方米,涉及道路总长7900米。对各类不符合规划的违章铺面或建筑进行整治拆迁,完成了华海公园、东湖广场、海府路白龙南路口绿地等十七处绿化建设,建成绿地面积达9.8万平方米。架空高压线下地的电力沟建设和铺设燃气输气管道、人行道绿化带、路灯安装及道路亮化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经过整治,该区域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今年又对国贸区、滨海路等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市容面貌有较大的改观。

2、美舍河整治工程

美舍河是横贯XX市区南北的主要河流,是XX市城市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全长23.86公里,我市境内约长5.7公里,由于开发建设,水质污染严重。

美舍河综合整治工程,总投资9940.80万元,整治工程包括拆迁、清淤、护堤、载流、绿化等内容,分三标段进行治理。自1999年11月动工以来,从国兴桥至白龙桥2.3公里示范段已投资近4000万元,主体工程已完工,两岸完成绿化208亩。北段工程(白龙桥——长堤路)全长1.9公里,该工程于2000年8月初全面开工,工程项目基本完成;南段工程(五公祠——国兴桥)全长1.5公里,于2002年6月底全面开工,目前,除市政府决定暂不做的右岸污水干线、观光路、栏杆、路灯和取消的河床护底外,尚剩过国兴路段污水干管、五公祠内人行桥和五公祠后街桥、沿岸人行甬道、国兴桥底清淤护底。

整治后的美舍河水质将达到国家地面水体标准,防洪能力提高到50年一遇,沿河两岸建成带状公园,今后将形成一条横贯XX南北的绿色生态长廊。

3、整治水源地以及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西海岸是我市岸线景观保护区,2000年4月,市委市政府对西海岸进行全面环境整治和景观建设。其整治工程投资近4000万元,全长10公里、占地1600亩的海岸带状公园基本建成,修建观海路10公里,种植椰子树等各种树木近万株,绿地率86%。在10公里的海岸线上设置不同风格的10个景点,把观海长廊园林灯连成一片,使XX市的生态景观建设增添了一道风景线。达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海露出来、把路连起来、把地绿起来、把灯亮起来、把景美起来”的整治目标。

今年对XX市饮用水地龙塘取水点地区进行环境整治,取缔多间临江的家庭猪舍,清理江边垃圾,设立告示牌,严禁在取水点周边堆放垃圾、建养猪场等一切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同时整治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污染环境的生产经营活动,关闭保护区周边的饮食店,停止带船尾机的机动游船经营行为,制止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

4、环境污染综合整治

XX市从2001年开始针对街边饮食店废水直排路面,油烟污染环境,“卡拉OK”噪声扰民,店铺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影响市容景观等环境问题,组织公安、工商、城管、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收到良好效果,使街边环境污染这一热点问题基本得到遏制。去年抓住群众反映较大的噪声污染问题,加大执法力度,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对社会噪声、建筑噪声、交通噪声和工业噪声进行综合治理,大大改善了我市的声环境质量。

今年加强对我市医疗废水废物的监管,对市区25家医院的医疗废水和医疗垃圾处置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查处5家医疗单位污水超标排放的违法行为,令其限期整改。

5、绿化美化工程

XX市自1992年起就将“创建园林城市”纳入城市发展总目标,确保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绿地占有率和绿化覆盖率指标,保持生态平衡。年年有计划地在城市周边植树造林,构筑城市生态保护的绿色屏障,增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功能。1995年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在经贸区的滨海黄金地段划出1250亩土地,作为公共绿地建造“万绿园”。去年加大城市绿化力度,拆迁建绿,见缝插绿,提高绿化水平,终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64%。

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南海大道、粤HH站、东线高速公路和沿海防护林工程,在我市五大道路出口建设生态森林体系,绿化美化环境,形成环抱热带滨海城市的林带。

三、坚持因地制宜 开展生态环境建设

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从XX的实际出发,立足区位优势,结合自身特点,找准生态环境建设的切入点,积极稳妥地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一)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9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琼州海峡旅游度假区的战略构想。依托“碧水蓝天、金色阳光、常绿大地、清新空气”的环境优势,发展旅游业。近几年兴建了西海岸带状公园、热带海洋世界、HH热带森林博览园等10个旅游休闲项目。同时通过宣传,突出自然、椰风海韵的特色,打生态环保牌,吸引众多游人,让他们在领略美丽的热带风光的同时,感受到一次切身体会的生态环境教育。

(二)消除白色污染和建立无氟区域城市。XX市在全省率先颁布了防治白色污染管理办法,并在生产、销售、使用和回收等环节上实行强制性措施,步入了治理白色污染的良性管理轨道,消除白色污染工作已初见成效,今年上半年重点加强对各大农贸市场、超市、食堂和水产批发市场的监管力度,采取突击检查和日常巡查相结合、巡查和蹲点相结合的方式,增加执法频率和人数,有力打击了不法商贩。XX市政府响应省政府建立无氟省级区域的决定,在全市党政机关、宾馆酒店、机动车辆实施氟里昂替换改造工程,淘汰替换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完成42家氟里昂替换改造工程,其速度和数量均走在全省的前列。

(三)实施交通污染专项治理。XX市委市政府自97年至今,把机动车鸣喇叭、尾气污染问题作为一个专项治理工程,成立全市交通污染治理办公室,组织公安、交通、城建、环保等部门从机动车年检线的源头上、行驶道路上、超标排放治理上和超龄车报废制度上等环节实施综合治理机动车噪声及尾气污染,基本刹住了机动车乱鸣喇叭和冒黑烟的现象。制定了《XX市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办法》,并经省人大通过,为今后我市治理机动车尾气提供法制保障。

(四)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活动。从99年起市委市政府将四套班子领导的乡村工作联系点作为建设生态文明村的试点单位,力求把文明生态村建设作为生态城市建设新的切入点。通过整治乡村脏、乱、差,拆除乱搭滥建、铺村路、建立垃圾收集站、设文化娱乐场所,大举植树种草栽花,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为改变村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和居住环境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市各个区积极推广农村沼气试点工程,建立一批生态农业基地,指导、帮助农民整治农村生产和生活居住环境,增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现已建成各类文明生态村359 个,计划在巩固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建设标准,向纵深方向发展。

四、存在问题

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生态省,我市被确定为生态市试点市县后,我们加快了生态城市的建设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卓有成效。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生态环境建设还刚刚起步,离生态示范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投入的市场运作机制有待探索和建立,单一的政府投入模式,往往由于政府财力有限,资金不足造成生态环保工程进展缓慢,如美舍河整治工程、公交和出租车“油改气”项目等。

(二)市区地面水体仍需改善。如东西湖、大同沟和龙昆沟,虽然“两湖两沟”的污水截流工程基本完成,但水质的改善仍需一段时日。

(三)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海岸防护林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如西海岸一些地方由于项目开发商只顾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效益,原有海岸防护林受到砍伐破坏。

(四)日常的生态管理机构没有建立起来。目前,这项工作暂由市环境保护局在抓,但在市里制定的机构职能“三定方案”中,市环境保护局没有生态保护这项职能。由于编制所限,日常的生态管理机构没能设立。

五、今后加强生态市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生态市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和社会生活,以及自然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有长期作战的思想,要统一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发展经济,增加投入,动员全民参与,结合实际,有重点、有步骤地分步实施。

(一)坚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要以经济发展带动生态环境建设,以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把生态城市建设当作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加快发展,增加财力,为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提供保障。

(二)搞好生态环境规划,制定科学可行的奋斗目标。严格执行规划,分期实施。

(三)引进高新技术,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产业,引导企业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推行清洁生产,保护环境。

(四)把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管理以及文明生态村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地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城市周围绿化带的建设,改善市区环境;继续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活动,巩固已有成果,丰富其发展内涵。文明生态村要和扶贫、富民政策结合起来,调动农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这项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五)总结经验,不断探索生态环境建设的市场运行机制,建立一套有效的支撑体制,保证生态市建设顺利实施。

(六)加强宣传,不断提高全民共同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识。

(七)设立日常专门的生态环境管理机构,负责日常具体的生态保护的统一监督管理以及组织协调工作。

第五篇:生态市建设规划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7月下旬以来,我们社会事业工委在**副主任的带领下,对**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调研,先后召开了两次共有二十一家单位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市各相关部门和部分乡镇对生态市建设规划的意见和建议,还学习了其他县市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8月17日,市人大常委会又组织全体委员视察了我市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现

将我们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市建设,做了大量规划编制的基础性工作,最终形成的生态市建设规划理念较新、体系科学、主题突出、措施实在,充分体现了地域特色,对我市的生态市建设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1、规划编制有一定基础。**是宁、扬之间的重要节点城市,经济上既受南京都市圈的有力带动,又受上海经济圈的强劲辐射,目前已逐步成为全省沿江开发的前沿阵地。近年来,我市经济增长动力不断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城市竞争力、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均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实施了一批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项目,全市已有1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6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为生态市创建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2001年我市被命名为全国生态示范区以来,积极开展创模、创卫等活动,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提高了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为生态市创建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同时,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群众对人居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作为,采取院地合作的形式,聘请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和扬州大学的专家学者参与规划编制,既吸收借鉴了国内外生态建设的新理念,又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发挥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为生态市创建提供了有力保障。

2、规划指导思想明确。规划立足于把**建设成为中等规模的、生态型、现代化的滨江工业城市的发展定位,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态市建设指导思想,主旨鲜明,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又符合**构筑五大经济板块、培育四大产业集群、建设三大园区的发展战略。同时,规划既紧扣人与自然和谐这一主题,又围绕这一主题,从生态功能区划、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生态人居体系建设、生态文化和能力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凸现了区域特色,展现了**特点。

3、规划体系比较合理。规划编制部门注重对生态市建设内涵的把握,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市生态建设的现状和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市将来生态建设发展的主要目标。规划建设的五大类重点工程项目涵盖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生态建设、环境基础设施与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人居体系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和生态市建设规划管理等多个方面,覆盖了我市整个行政区划范围,具有较强的导向和支撑作用。规划既明确了生态市的目标和功能定位,又注重从我市实际出发,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指标考核体系,是指导我市生态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我委建议本次常委会审议通过**生态市建设规划。

二、规划工作存在的不足

尽管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作了扎实有效的前期准备工作,生态市规划编制走在扬州各县市的前列,为生态市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从目前来看,随着沿江开发和园区建设的强势推进,经济发展对环境支撑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市创建还面临诸多难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的36项考核指标中,目前还有20项未能达标,创建难度较大;二是全市实施循环经济、开展清洁生产审计的企业数目还不够多,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尚处于起步阶段,生态产业链有待形成;三是农村生态规划编制工作落后,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发展不平衡;四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地表径流污染严重,目前缺乏有效管理机制;五是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尚未开展,生态市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有待建立,等等。对照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我们认为规划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改进:

1、规划的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增强。要努力将近期建设和长远规划有机结合,把生态市建设任务分解细化到每个部门和乡镇,具体落实到每个时段和项目,尽可能做到工程化、项目化、时限化。要对部分规划指标做进一步论证。有些指标,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主要农产品中有机及绿色产品的比例、森林覆盖率等指标要根据现状作出实事求是地分析,并会同相关部门合理确定,充分体现规划的科学性。

2、规划间的衔接有待进一步完善。生态市建设规划是面向全市的宏观指导性规划,需要各类具体规划的配套与支持才能得以顺利实施。要注意与扬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相对接,妥善处理沿江开发与生态保护间的矛盾。同时,进一步做好生态市建设规划与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总体规划、沿江开发规划、园区规划

上一篇:食堂员工聘用合同书下一篇: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