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2024-05-02

※※※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共11篇)

篇1:※※※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社区2010年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残联:

※※※社区2010年康复工作继续以《※※区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实施方案》为指导,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推进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建设。现就※※※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康复工作原则

2010年残疾人康复工作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原则。坚持将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融入社区建设之中,以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同步发展为原则。坚持建立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社区残疾人协会为纽带、社区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工作机制,以人为本,服务残疾人,将残疾人康复工作作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工作计划,指导社区残协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

二、完善康复组织

社区残疾人康复小组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在社区残协指导下开展工作。康复小组积极配合社区居委会做好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对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做到“五清”、“五落实”。即家庭状况、经济状况、残疾状况、康复状况、基本需求状况清楚;走访、帮扶、培训、安置、服务工作落

1实到位。密切同残疾人的联系,协调有关方面帮助解决残疾人康复需求,为残疾人提供具体有效服务。

二、形成服务网络

康复工作形成“三个网络”。即助残志愿者服务网络、残疾人专职联络员网络、社区康复网络。建立社区残疾人志愿者队伍,广泛吸收热心残疾人事业、关心残疾人的社区公众参加助残活动,建立相对稳定的助残志愿者队伍,在社区残疾人协会的统一组织下,为残疾人提供帮扶服务;设立残疾人专职联络员,社区残疾人专干任专职联络员,加强残联、协会、残疾人之间的联系。及时做好社区残疾人康复人口入户需求调查表,并一一进行登记,对有康复需求训练与服务的残疾人建档立卡。

三、提供帮扶服务

广泛动员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机构,针对残疾人特点和实际情况,适时安排残疾人参加市、区相关部门组织的康复培训。积极鼓励、支持、协助社区内个体、企事业单位在辖区内开设康复机构,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发挥社区残疾人协会作用,发动和组织社区助残志愿者,在社区内开展康复。结“帮扶对子”,帮扶措施详实具体,责任到户到人,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帮扶服务。及时做好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表,并按表里的要求分月进行记录。

四、开展社区康复

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社区残疾人协会、其他各类组织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就近、就地为残疾人提供经济适用、简便易行的康复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及时了解、掌握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并建档立卡;组织指导残疾人开展以家庭为基础的康复训练;普及和宣传康复知识,推广残疾人科普读物,并对残疾人进行心理健康康复治疗,鼓励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勇敢面对生活。开展残疾预防,建立并实行儿童残疾发生报告制度,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在社区无法满足的康复需求,应及时向其他康复服务机构进行转诊或转介。

二○一○年三月二十六日

篇2:※※※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示范区工作计划

根据国家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制定的《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工作标准》的相关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中的文件精神,为加强和完善炉院街地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天山建材社区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区的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宏伟目标;建立健全社区残疾人康复网络,积极推进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和残疾人家庭康复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切实有效的康复服务。探索新时期进一步加强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思路和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运作机制,推广社区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经验和方法,以点代面,更好的为辖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不断深化和发展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

二、总体思路

把创建全国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示范区工作列入社区残疾人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天山建材社区创建全国社区从那既然康复工作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以街道为支柱,以社区为基础,以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为对象,以社区康复服务为落脚点,根据残疾人康复需求,调动一切康复资源和辖区医疗卫生部门积极参与社区康复,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切实为残疾人服务。

三、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社区残协成立“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区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刘青胤(天山建材社区书记、主任)成员:徐婷(天山建材社区副主任)

马玉婷(天山建材社区委员)

布娃加尔(天山建材社区干部)

郝建辉(天山建材社区残协兼职委员)

领导小组将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会议,交流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创建工作步骤

1、召开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区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创建工作任务。

2、社区残协在社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入户调查,摸清社区残疾人的不同残疾类别、残疾程度及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建立残疾人康复需求档案,为残疾人提供人性化的康复服务奠定基础。

3、根据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评估标准,加大对社区康复站的考评力度。分级进行评估,康复对象由康复员进行评估,康复员由指导医生进行评估,社区康复站的工作由区残联进行评估。在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康复站,配置经济实用、便于社区使用和家庭租借的康复器械和辅助用品、用具及相关读物。在所有的社区成立家庭康复,制定家庭康复培训计划,建立培训制度。

5、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不定期

开展科普知识、健康知识、残疾人康复辅导等活动,发挥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家庭康复的作用,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

6、组织开展精神残疾人工娱疗活动和康复训练等康复服务,做好精神病防治工作。

7、社区残协领导小组对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区》工作按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工作标准》进行自查,在自查的基础上对未达到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标准的地方根据要求查遗补漏,争取达标,迎接沙区残联验收的准备。

社区居委会要重视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提升康复服务的实效,以“三个结合”为手段,以适应不同的残疾类型和不同的康复服务需求。一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服务为主,逐步提高服务层次;二是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即一对一的康复到家庭的分散服务,也有把残疾人组织起来,到社区康复集中康复服务;三是服务与培训相结合,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对残疾人及其家属进行培训,使他们主动参与支持康复,变“要我康复” 变成“我要康复”。社区残协要争取做到全方位为残疾人服务,扎实有效地开展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做到各类康复档案资料齐全、规范。充分发挥本社区资源优势,为残疾人康复服务创造便利条件。

天山建材社区

篇3:※※※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关键词:社区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肢体残疾,疗效

临床上, 脑卒中是一种比较的常见的脑血管病, 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是其特点[1]。脑卒中患者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语言、肢体等功能障碍, 严重影响着人们尤其是中老年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由于对脑卒中知识了解的欠缺以及我国医疗资源的限制等原因, 导致患者留下诸如肢体残疾等后遗症。结合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脑卒中伴肢体残疾患者多的优势, 探讨了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脑卒中后肢体残疾患者遵医行为, 进而实现护理、康复目的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发病期在1年以上的脑卒中伴后肢体残疾患者118例, 依据患者意愿随机分为行规范的社区家庭康复治疗干预的干预组59例和行常规的康复指导的对照组59例。其中干预组男32例, 女27例, 平均年龄 (51.45+2.3) 岁, 病程 (6.01+1.78) 年;对照组男31例, 女28例, 平均年龄 (49.23+3.1) 岁, 病程 (5.78+2.01) 年。118例病例均符合WHO2011年颁发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标准、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病程≥1年且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排除活动性肝病者, 充血性心力衰竭者, 呼吸功能衰竭者和伴有其他残疾者[2]。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既往病史、发病类型和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社区家庭康复治疗

干预组行由社区康复专业团队来开展针对性的社区家庭式康复治疗。团队有主治医生、护理人员等组成, 干预方式采取上门 (家庭) 治疗。 (1) 在治疗前医师需要全面掌握患者基本情况, 包括家庭成员构成、教育程度、对康复治疗认识及态度等, 并建立档案或病历, 将家属纳入到指定康复计划、康复目标、训练模式中来, 并记录患者功能改善情况。 (2) 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为避免因长期卧床导致的上肢屈曲和下肢伸张性痉挛,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保持上肢伸展和下肢屈曲体位, 加强患者的运动。 (3) 心理干预。脑卒中常常容易出现肢体障碍和语言障碍, 长期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状态[3]。社区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有效干预, 向患者讲解情绪状态对康复效果影响, 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应的心理指导, 减少患者的担忧焦躁情绪, 也有利于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1.2.2 常规康复指导

为一般出院模式, 进行药物和出院宣教, 自行进行康复训练。

1.3 评定指标

采取ADL积分评定和MMT肌肉力分级评定。依据改良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积分, 时间分为入组时、6个月后和12个月后;选取肌力最弱一侧肢体进行MMT肌力分级评估, 评定节点同样为入组时、6个月后和12个月后。

2 结果

两组患者ADL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积分比较, 见表1。

两组MMT肌力分级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一方面是我国实际上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另一方面是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类似脑卒中病死率大幅下降, 但致残率却相应出现增加趋势, 本文选择脑卒中后肢体残疾具有明显的代表性。社区康复治疗作为“三级康复”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受到了卫生部门及专家的肯定, 该治疗模式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4]。该研究选取的病程在1年以上的脑卒中伴后肢体残疾患者118例, 随机分成的干预组和对照组, 对干预组实施社区家庭康复治疗, 对照组行常规的康复指导, 结果显示两组在MMT肌力评分上从入组时、干预6个月后和12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 (P>0.05) , 说明对此类患者无论是进行一般的康复指导还是规范专业的康复治疗, 对肢体肌力的恢复均无显著效果, 分析原因可能与未进行专门的肌力训练有关。而在ADL评分上, 两组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 其评分显著高于入组时, 表明适合社区的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ADL能力, 促进其功能恢复, 提高其生存质量。而进一步发现, 两组在治疗后12个月的评分要显著高于治疗6个月的ADL评分, 说明对脑卒中伴肢体残疾患者进行干预时间愈长, 效果愈佳, 防止复发的几率愈高。

综上所述, 社区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伴肢体残疾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 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曹斌, 曹国文, 杨文斌, 等.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的药学监护[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 (7) :659-661.

[2]王松龄, 崔应麟, 王峰, 等.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100例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 2009 (5) :46-48.

[3]张东亚, 陈杰.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1 (8) :1309-1310.

篇4:※※※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关键词】 残疾人康复工作;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01

黄石市地处鄂东南,总人口160万余人。全市共有各类残疾人84925人,占总人口数的5.31%。其中,肢体类残疾人有22505人,占26.5%;听力类残疾人有28025人,占33%;智力类残疾人有4101人,占4.83%;视力类残疾人有15176人,占17.87%;精神类残疾人有3694人,占4.35%;言语类残疾人有407人,占0.48%;多重残疾人10666人,占12.56%。许多残疾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康复需求,经过初步筛选需求轮椅的6798人、假肢装配的3068人,需配助听器的5481人(不包括特校)、白内障患者6678人,可以说康复难度大、任务重,是一项大工程。

一、康复工作的现状

全国康复工作会议提出在2015年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后,市残联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积极向领导汇报,争取领导支持,下发文件,召开会议,认真研究部署,根据康复的原则、方针和内容,制定了相应措施,使全市的康复工作初见成效。

(一)与卫生部门联合,建立了康复点。在市医院设立了白内障康复中心,建立了精神病防治中心,新设立了37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站,为每个康复站配备了价值5000余元的康复医疗器材,积极开展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二)建立了黄石市残疾人用品用具服务中心。成立多年来,积极为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咨询,已累计为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150余万件。

(三)开展了以“助听、助视、助行”为重点的康复服务。“十五”期间,全市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5629例,为1028名低视力患者配备了助视器,为3564名聋儿免费赠送了助听器,对2735名聋儿进行了听力语言训练,培训聋儿家长2786名,对126名脑瘫儿童和152名智残儿童进行了生活自理能力和认识能力训练,对670名肢体残疾者进行了系统功能训练,为358名肢残患者安装了普及型假肢。

二、康复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总的看来,全市的康复工作从无到有,效果初步显现。但是,由于康复工作在我市属于初步发展阶段,特别在农村尚属摸索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问题与不足,亟待完善与加强。

(一)康复机构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康复机构建设还没有纳入社会规划建设大盘子,还没有形成市、县、乡、村、户康复网络,特别是乡、村康复机构不健全,有的没有发挥作用。

(二)康复工作人员、残疾人工作者缺乏实际经验和应用技术,康复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的不够,制约了康复工作的开展。

(三)总体工作不规范,大部分没有建档立卡,而建档立卡的,大多填写也不准确、不翔实。

(四)城区社区康复资源还没有充分利用。

(五)康复经费短缺,制约了康复工作的开展。

(六)残疾预防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康复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我市康复工作的实际和日益扩大的残疾人康复需求状况,把残疾人康复工作当作重中之重来抓,通过不断创新,逐步形成康复工作规范化、日常化、网络化,力争达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康复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进一步加强康复机构建设,把康复工作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大盘子。康复工作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一是加大力度,协调工作,建立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成为全市康复工作的龙头。二是建立市、县、乡、村、户五级联动机制,依托市、县、乡、村卫生院(所)建站布点,形成康复服务网络,即市培训、县培训、乡指导、村服务、家庭训练。做到立足全市、县、乡、镇,服务到户,训练到人。

(二)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立体医疗网络。要针对康复工作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注意整合社会资源,逐步建立“康复不出村,常规治疗不出乡镇,康复手术不出市”的立体康复网络。把各种康复诊室、针灸、推拿、按摩等纳入社会康复资源,把康复融入传统医学之中,同时开展教育、职业康复等方面的服务,以满足各类残疾人的多元化康复需求。

(三)进一步探索把残疾人康复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的新路子。把残疾人康复融入城乡卫生服务计划,纳入全科医疗卫生服务内容,使其与预防、医疗、保健教育、计划生育等融为一体,与城乡服务站同建一个结构适宜、功能完善、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经济有效的工作体系。

(四)加强康复队伍建设,加大康复知识普及力度。一方面要立足长远,选定康复员。由卫生部门认定并发给乡村医疗执业执照的医生担任康复员,并加大培训力度,尽快提高业务素质,同时,还要加强对基层残联专兼职人员的培训,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另一方面,采取举办培训班,散发康复资料,电视讲话等各种形式,大力普及康复知识,将残疾人康复知识纳入健康教育之中,发放康复知识和康复训练科普读物,使康复对象能掌握简单的康复方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五)进一步加大资金争取力度。残疾人康复的每一項工作都需要经费支持,我们要加大力度,多方筹集资金。一是在机构建设上,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以财政投入为主,以社会投入为补充,以社会福利型康复机构为骨干,以社区康复为基础,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康复机构,形成康复服务载体公有和非公有共存,政府行为、社会运作并举的康复网络。二是在具体康复工作中,要多作细致工作,争取财政支持,按照国家规定,保证康复资金足额到位。三是发挥残联社会化工作优势,多方筹集资金。

(六)积极协调卫生、计划生育、公安、交警等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以减少和预防残疾的发生,一是开展妇幼保健服务和新生儿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以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二是协调卫生部门加强执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建设,合理用药,使药物致残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三是加强与交通公安部门的联系,加大交通法规宣传的力度,逐步形成人人遵守法律法规的守法意识,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的发生,以减少事故致残的可能。

篇5:社区残疾人居民康复工作总结

一、构建三大康复网络

为了夯实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街道基础,街道着力构建广覆盖的助残康复网络。

1、康复管理网络融入和谐社区建设发展目标。制定了《江湾镇街道“创建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街道”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分管主任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创建任务融入和谐社区发展,工作任务分解到街道相关科室及社区卫生中心、派出所、社区中小学校等相关单位。建立了“定岗、定员、定时”的管理模式。定岗,根据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根据各科室、各单位工作重点,制定岗位职责,实施目标管理;定员,明确社区康复措施的岗位责任人,逐一落实管理服务队伍;定时,根据社区康复工作目标,按照时间节点,定期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康复主题活动。形成了街道主导、社区单位协同、齐抓共管促进残疾人康复的工作局面。

2、康复服务网络形成服务平台。街道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载体,积极构筑融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助残康复平台。为改善残疾人活动康复条件,今年专门辟出1100平方的场地,建立集社区阳光之家、残疾人活动室、残疾人治疗护理为一体的的残疾人之家。目前残疾人之家的建设工作已完工,近期将启用,至此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服务平台在江湾镇街道全面建成。

3、康复指导网络深入助残工作各个领域。成立由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牵头,卫生中心、康复、教育等有关机构专业人员参加的社区康复技术指导机构。依托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对卫生中心6名社区医生和30名社区康复协调员进行“康复服务、功能评定、训练计划、心理沟通、言语训练、上门调查”等康复知识的培训,带动了一批社区康复服务人员服务水平的提升。结合“送康复服务上门”,组织社区康复需求调查专题培训;结合养护工作,进行了养护调查数据库管理培训;结合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开展了制订个性化训练计划的培训,使培训工作做到了学以致用,在助残康复工作中发挥作用。

二、实施四项康复工作

近年来,江湾镇街道持之以恒地实施四项康复行动计划,把助残康复工作做到残疾人心坎上。

1、举办“阳光行动”――温暖智障人士。从XX年开始,街道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在新市南路建立了100平方米的“阳光之家”。目前68名16-35岁的智障人士在这里参加培训,街道为他们成立了智障人士腰鼓队、舞蹈队、图画小组、编织小组、英语小组和兴趣小组,丰富智障人士文化生活。在去年世界夏季特奥会社区接待期间,“阳光之家”学员与特奥代表团成员们共同开展了文艺联欢、体能训练等活动,充分诠释了特奥运动的深刻涵义。

2、“照料行动”――关怀精神病残疾人。为了使精神残疾人在康复期有良好的康复环境,街道创建了“温馨护理站”,承担帮助患者定时服药、开展精神护理、与家长联系沟通的职能。护理站制定作息制度、康复内容,建立学习园地,开展卡拉ok、户外文体等活动。经过“照料行动”,实现了护理站学员们零肇事的目标。街道组织表演的配乐诗朗诵――《温馨护理站,幸福的港湾》,在参加上海市精神病防治中心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篇6:残联如何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使分散在社区的残疾人得到基本的康复服务。其工作有五个基本点:一是依靠本社区的人力资源;二是尽可能利用社区原有的卫生保健和民政工作网点;三是使用简化的、适宜的技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社区和家庭条件下可以发挥作用;四是以康复为中心后盾,帮助解决复杂的康复医疗、咨询、培训等问题;五是在社区对残疾人进行身体的、精神的、教育的、职业的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康复训练,使残疾人就近就地得到全面康复,回归社会。社区康复是初级位上保健的一个组成部分。

按照陕西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社区康复是符合我省省情的康复事业发展模式,是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战略目标的主要策略,是所有康复重点工程的落脚点,是满足广大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的主要途径。“十五”期间,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社区建设中,采取社会化方式向广大残疾人提供基本的康复服务。实践证明,社区康复是实现残疾人机会均等、充分参与、消除贫困、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的基本手段,县(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与服务调查,掌握残疾人数量、分布、生活状况、康复需求和康复服务等情况。根据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发展规划的要求,我们对全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未央区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区内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进展还有很多现实问题得不到解决,有些情况还令人堪忧,部分残疾人很少或没有享受到康复服务,有些对社区康复的概念不甚清楚。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工作的差距是对我们敲响的警钟,需要我们对社区康复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和思考,倾注更多的心力,为下一步做好工作提供明确的思路。

一、基本情况

未央区共有49个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尚有2个正在建设中。区残联2009年为3家已建成的“中心”配备了部分康复训练器材,已初步具备了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的服务能力,今后几年区残联将陆续为其它几个“中心”配备康复训练器材,逐步完善康复服务项目,提高残疾人康复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社区康复机构建设发展比较迟缓。当前区内已建成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残联已将其纳入残疾人康复指导站,配发了部分康复训练器材,还有3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待建设;已建成的指导站建设项目参差不齐,服务内容比较简单。

(二)残疾人康复意识不强。不少残疾人认为“送康复服务上门”是医生上门为残疾人看病、送药,把康复服务理解为医疗服务,在农村地区,有的残疾人甚至把它当作一项待遇来享受,一些社区的康复器材和设施的利用率不高,残疾人主动要求康复服务的比较少。

(三)社区康复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人员不足。社区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大多数都是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医疗站等建设,在场地、器材的落实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社区残疾人康复人员都由卫生服务机构内的医生兼职,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和社区卫生工作叠加在一起,工作量大、任务重,人员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四)服务手段单一,服务理念滞后。当前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的形式比较单一,康复医生普遍缺乏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与指导;有医生以完成任务为主,传统的服务理念与现代社区康复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医生服务记录过于简单,内容基本相同,有的让人代签字,还有的只签字不服务。服务手段的单一和服务理念的滞后,使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愿望远未达到。

三、对策及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残疾人在康复服务需求方面的愿望也逐步提高,社区康复作为对基层残疾人最直接的服务形式,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越来越多地受到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关注。对全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进行调研后,我们针对不同区县的具体情况分别做好工作,未央区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同步联动,统筹安排

区委、区政府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统筹安排,做到规划同步、投入增长同步、组织运行同步,建立起上下联动、部门联动、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

一是上下联动。区委、区政府统一各部门、街道和社区的思想认识,层层分解目标任务,确保社区康复工作思想认识、职责分工和工作措施的到位,形成区、街、社区三级联动,合力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发展。

二是部门联动。在社区康复工作实践中,以区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各相关部门为主体,区级机关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区卫生局充分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各类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室和街道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技术指导,并落实专(兼)职残疾人康复责任医生进家庭;区民政局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和谐社区、星级社区考评标准,积极支持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建设,深入

开展困难残疾人医疗救助工作;区财政局为确保创建工作任务的完成,对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经费提供有力保障;区残联更应倾心竭力,在康复需求调查、康复员培训、康复站建设、深化康复服务等基础工作方面做好工作。在区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各相关部门联动,使社区康复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三是社会联动。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关系到千家万户。为此,区委、区政府着力营造社会各界联动的工作氛围,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助残志愿者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助康复活动,尤其是在当前社区康复医生力量比较薄弱的时期,助残志愿者要在帮助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提供康复服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大对残疾人康复意识的宣传

社区康复的最大功能是弥补机构康复不足,更好地就近、就地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有效利用康复资源。开展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不仅具有投入少、成本低、服务广、收效大的特点,更是党和政府关爱残疾人的一种体现。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合理定位“送康复服务上门”的功能,把好事做实,实事做好,避免出现政府出了钱、医生送了服务、残疾人还不满意的情况。

(三)狠抓社区康复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服务有场地”

通过调整布局,整合资源,新辟场地等措施,在抓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区残联将逐步为每个街道残疾人康复指导站配备2万余元的康复训练器材,为社区康复站配备1万余元不等的康复训练器材。为了使街道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和社区康复站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制定相关工作制度,以制度提高康复站的利用率。在社区康复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注重无障碍设施配套建设,处处体现对残疾人的人文关怀。

(四)坚持以残疾人为本,在实践中创新、完善社区康复工作模式

社区康复要从残疾人的基本康复需求出发,按照目前区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通过不断探索创新社区康复的工作模式,使康复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并带来一系列工作的变化和水平的提升。大力推进无障碍设施进社区、进家庭,通过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让康复辅助器具进家入户;把最能够普及的康复技术传授给残疾人及其家属或亲友,使残疾人康复真正能够紧紧贴近残疾人本人。必须坚持以残疾人为本的社区康复工作方向,让“就近”更近,让“就便”更便,在管理和技术上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拓展康复服务内容,提高康复服务水平,向康复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五)强化社区医生和社区康复员队伍建设

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内容的培训方式,提高社区康复医生的服务水平和能力,确保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社区康复员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在为街道和社区配备53名街道残疾人工作联络员和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基础上,下一步要通过培训使这些人员都掌握一定的康复训练知识,兼任基层残疾人康复员或社区康复指导员,充实社区康复工作力量;通过业务培训,统一考试,做到康复员持证上岗,促进社区康复工作人员专业化;通过考核工作实绩和残疾人评议,建立奖优罚劣的竞争机制。

(六)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个性化服务

进一步加强康复需求调查,形成按需服务的动态管理机制。在康复需求方面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在康复的形式、内容、质量上下功夫,体现个性化服务;开展针对性的康复服务、转介服务等,提高服务的专业性、技术性,以满足残疾人不断增长的康复需求,保持工作的生命力。

在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方面我市作了一些探索性工作,各级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正在完善,服务意识正在增强,服务能力正在提高,服务领域也在拓宽,残疾人对政府实施的康复服务的满意度也在逐步提升。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加强调查研究,学习先进经验,加大改进力度,制定改进措施,努力把我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篇7:※※※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坚 持 以 邓 小平理 论 和 “ 三 个 代 表 ” 重 要 思 想 为 指 导 , 认 真 贯 彻 十 七 大 会 议 精 神 , 坚 持 树 立 科 学 发 展 观 , 以 新 北 京、新 奥 运 为 动 力 , 以 新 农 村 建 设 为 契 机 , 抓 住 机 遇 , 着 眼 于 残 疾 人 的 康 复 需 求 , 把 残 疾 人 的 康 复 工 作 纳 入 我 社 区 经 济 发 展 的 大 局 , 全 面 提 高 残 疾 人 康 复 服 务 质 量 和 服 务 面 , 确 保 2010年 残 疾 人 “ 人 人 享 有 康 复 服 务 ” 目 标 的 实 现。

二、目 标 和 任 务

1、做 好 本 社 区 残 疾 人 康 复 需 求 调 查 表。

2、在 区 残 联、街 残 联 领 导 的 指 导 和 关 心 下 ,新 建 一 个 残 疾 人 康 复 服 务 站 , 责 成 专 人 负 责 , 并 对 康 复 技 术 人 员 进 行 专 业 培 训 , 采 取 多 种 方 式 对 有 康 复 需 求 的 残 疾 人 进 行 康 复 训 练 , 提 高 其 独 立 生 活 的 能 力。

3、协 调 区 残 联、街 残 联 ,为 精 神 残 疾 人 免 费 办 理

服 药 手 续 , 对 其 进 行 康 复 训 练 , 提 高 其 独 立 生 活 的 能 力。

4、免 费 人 为 视 力 残 疾 人 发 放 需 要 的 器 材 ,为 视 力 残 疾 人 进 行 视 力 功 能 训 练。

5、免 费 为 肢 体 残 疾 人 发 放 需 要 的 器 材 ,进 行 肢 体 残 疾 人 康 复 训 练。

6、做 好“ 全 国 助 残 日 ”、“ 国 际 助 残 日 ”系 列 宣 传 教 育 活 动 , 普 及 康 复 知 识。

三、主 要 措 施

1、加 强 领 导 , 健 全 组 织。

积 极 配 合 区 残 联、街 残 联 领 导 的 工 作 , 做 好 有 关 领 导 分 配 的 任 务。

2、加 强 部 门 间 合 作 ,落 实 “ 人 人 享 有 康 复 服 务 ” 的 目 标。按 照 政 府 “ 引 导、鼓 励、扶 持 ” 的 原 则 , 大 力 争 取 社 会 力 量 兴 办 残 疾 人 康 复 服 务 机 构 , 并 纳 入 残 疾 人 康 复 工 作 的 运 转 轨 道 , 指 导 康 复 服 务 机 构 向 专 业 化、规 范 化、个 性 化 服 务 转 型。

3、加 强 培 训 , 提 高 康 复 工 作 者 的 整 体 素 质。组 织 社 区 协 理 员 和 康 复 站 技 术 人 员 参 加 康 复 知 识 培 训 , 提 高 其 自 身 素 质 和 业 务 水平。

4、加 大 宣 传 力 度 , 提 高 全 民 康 复 意 识。

篇8:※※※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根据残疾人康复业务的工作内容, 档案管理人员所做的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和利用, 以不断夯实康复业务档案基础建设, 提升康复业务档案的管理水平, 实现资源共享, 减少管理成本, 发挥康复业务档案的功效, 是整体提升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

一、目前残疾人康复业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思想认识不到位。

在实际工作中, 许多基层残联组织只重视康复的具体业务, 忽视或轻视康复业务档案管理工作, 对康复业务档案所起的现实性、历史性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导致康复业务工作与康复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严重脱节。

2. 档案管理不规范。

一些基层残联组织或康复机构, 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 或未将康复业务档案纳入综合档案室集中保管, 相关资料散落在康复工作人员、康复训练的残疾人手中, 业务档案不齐全完整;或未将康复业务档案列入档案系统整理的范围, 案卷质量不高, 如目录不全、目录和资料脱节等, 致使查阅极为不便, 利用率不高。

3. 基础设施不达标。

目前, 部分基屋残联组织和康复机构没有设立专门档案室, 档案保管条件较差;无专用柜架, 缺乏档案工作开展必需的装具和设施;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较低, 大多数单位都未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在各业务环节形成的电子文件也未纳入管理范畴, 有的单位将康复业务信息存入磁性介质后, 对磁盘、光盘中的康复业务信息疏于管理, 没有纸质档案或备份的配套管理, 造成康复业务信息流失或毁损。

4. 队伍建设不匹配。

目前, 康复业务档案人员多由康复业务人员兼任。康复业务人员上岗前, 很少进行档案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训, 缺乏档案管理技能和工作经验, 不懂得档案的基本要求, 对业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和标准不清楚、随意性大, 导致整理出来的康复业务档案不合标准, 更谈不上科学管理。另外, 受现今整个社会诸多情况的影响, 档案管理人员的流动也较为频繁, 致使队伍不稳定, 影响档案的日常管理。

二、加强残疾人康复业务档案管理的有效对策

1. 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各基层残联组织和康复机构负责人要不断增强档案意识, 增强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 真正把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业务来抓, 认真抓好抓紧, 落到实处。要紧紧围绕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需要、残疾人切身利益问题, 着力提升业务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努力使康复档案的潜在价值得以充分的实现, 把“死档案”转化为“活信息”。

2. 建立规范, 完善管理。

要使残疾人康复业务档案实现规范化管理, 必须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计划, 提上日程, 制定目标, 明确责任, 督促落实, 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和完善档案的收集、归档、保管、借阅等规章制度, 指导和规范残疾人康复业务档案的管理行为。如在收集方面, 应对收集来的档案资料进行周密细致的分析, 按规程标准, 分门别类地进行归档立卷。又如在利用方面,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对于自己的相关资料特别在意, 也十分敏感, 加之其康复状况事关隐私, 涉及他们的基本权利, 基层残联和康复机构人员应加强保密意识, 严格档案的阅读、使用规范, 保障其隐私不被泄露。对于档案管理中的违规操作或疏漏, 要按照规定追究责任, 或切实加以改进。

3. 加大投入, 完善设施。

随着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的逐步开展, 以光盘、软盘等为存贮介质的新型载体档案日益增多。这些档案的保管条件远比纸质档案的要求高, 多数基层残联组织和康复机构现有的档案库房无法达到这些新型载体档案的保管要求, 必须在现有库房的基础上加以改进, 配备专用的防磁档案柜、空调和除湿机, 以确保数字康复档案信息不因保管保护设施的欠缺而损毁。除上述设备外, 为满足当前和未来康复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 还应配备专用计算机、切纸机、打孔机、装订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碎纸机、刻录机、加湿器、移动硬盘等设施设备和档案用具。

4. 打造队伍, 提高素质。

各基层残联组织和康复机构, 一方面应加强对康复业务档案工作人员的全面培训, 把增强康复业务档案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作为康复业务人员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档案培训班及观摩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扩充档案人员的专业知识, 开阔其视野, 提升其素质。另一方面, 应克服困难, 落实档案岗位人员, 改变其他有关岗位人员兼职搞档案工作的现状, 责成热爱档案工作、熟悉档案业务、安心本职工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档案管理干部长期、稳定地担任此项工作, 并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此外, 档案人员也应自我加压, 自我充电, 熟练掌握档案工作的知识和技能, 并自觉地吸取档案工作领域的新思想、新技术, 做到学以致用, 争取在业务上有所进步、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俞文钊.刘建荣.创新与创造力:开发与培育.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2].黄维.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残疾人事业及其档案建设.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7.2

篇9:※※※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关键词:社区;残疾人党建;和谐社会;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0176-02

随着我国社会及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残疾人党员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组织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残疾人党员有自己特殊的需求并能在改革开放及党的建设事业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在城市社区中建设专门的残疾人党组织,有利于残疾人党员更好地开展工作,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由于残疾人党员的特殊性,城市社区残疾人党建工作的开展也有着与一般社区党建不同的特殊意义。

第一,开展城市社区残疾人党建工作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和发展,是对我党基层组织建设理论的进一步丰富。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所说的人其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人。在城市社区中建立残疾人党支部,把残疾人党员组织起来,开展残疾人党建活动,让这个组织服务于残疾人群体,发挥残疾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得到党的关怀,体会到社会的力量,使残疾人这个通常意义上的社会弱势群体也能够得到发展的机会,在推动社会发展以至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开展残疾人党建工作是充分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的实践活动。党的基层组织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是党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党的基层建设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直接关系到党的肌体的健康运转。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基层党建理论,基层党建理论的性质始终是与时俱进,理论的终极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社区残疾人党组织的建设正是随着基层党建理论的发展应运而生,又因其组织工作自身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党建理论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社区残疾人党建工作是属于基层党建的一部分,社区残疾人党组织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残疾人群体服务,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把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送到残疾人的家门口,为那些希望参加组织生活的残疾人党员建立起了一个温馨的家园。服务型党组织从根本上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反映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要求,更具有凝聚性、向心性。残疾人党建工作体现的正是这种服务型政党的精神实质,它顺应了我们党当今基层党建理论的要求,同时又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使理论得到进一步丰富。

第二,开展残疾人党建工作有利于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高残疾人群的政治影响力。广大残疾人生活在基层,城市中的残疾人生活在社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重在基层,基层残疾人党组织建设,是残疾人事业的基础所在,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保证。不断加强残疾人基层党组织建设,逐步规范各机构、健全组织建设,有利于推动社区基层残疾人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社区内的广大残疾人提供直接便利的服务,对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社区中的残疾人党员,他们以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向社区中的残疾人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社区残疾人党支部为那些希望参加组织生活的残疾人党员建立起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不仅如此,通常情况下,残疾人党员比普通党员更容易接近残疾人群众,可以很快地融入到他们中间,因为他们都有着相似的经历和感受,同时残疾人党员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残疾人群众的需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可以依靠社区残疾人党组织团结和带领残疾人群众去贯彻落实,同时,残疾人群众的各种意愿和要求,也可以通过社区残疾人党组织及时反映到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中来。社区中有能力的残疾人党员可以经常走访社区中的残疾人群众,为他们宣传党的政策以及和残疾人相关的惠民政策,帮助他们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从而更好地凭借这些政策为残疾人群众解决实际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开展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丰富残疾人的精神生活。残疾人群众也可以通过残疾人党组织表达自己的意愿,为我们党制定更加符合残疾人实际的政策方针提供真实的资料,同时可以提高残疾人的政治影响力,进一步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第三,开展社区残疾人党建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有利于幸福社区的建设,继而有利于实现幸福中国的目标。“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十八大报告中的论述,体现了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残疾人是社会最底层、最困难、最脆弱的群体,关注和发展弱势事业,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认识与对待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成立社区残疾人党支部,开展社区残疾人党建工作,是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有效举措。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通过残疾人党组织的各种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建设发展和谐社会,有利于幸福中国的建设,只有提高残疾人的幸福指数,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幸福中国的设想才有可能实现。开展社区残疾人党建工作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因素,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残疾人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为建设和谐、美丽、幸福的生活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共同创造美好家园,共同走向美好未来。

第四,在社区中建立残疾人党支部,有利于我党吸收考察残疾人新成员,便于加强对社区残疾人党员的科学化管理,有利于我党的不断壮大,并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创新。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和党的活动的具体执行者、承担者和体现者。因此,发展党员和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是党的队伍新的基础工程,是党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十八大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社区中不乏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残疾人,但以前很少真正能够成为中共党员。社区残疾人党支部的设立为那些有意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残疾人提供了机会,社区残疾人党支部开展的各项活动和其中残疾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感染和吸引党外残疾人积极靠拢党组织,并对他们进行严格慎重考察,通过相应的程序把优秀的残疾人吸收入中国共产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先进作用,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更好地为社区残疾人群服务。社区残疾人党支部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壮大残疾人党员队伍,有利于我们党保持活力,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社区残疾人党支部的成立丰富了基层组织建设,开创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残疾人党组织从残疾人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发,探索出了富有特色的组织建设工作模式。不但保障了残疾人的生活无障碍,关怀温暖无障碍,同时做到了精神和政治生活上的无障碍。在社区设立残疾人党支部是残疾人党建工作中的一次有益尝试,它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有力推进了残疾人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五,开展社区残疾人党建工作有助于凝聚人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有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才能拥有强大的力量。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的一个赖以执政的强大而巩固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心和重点应当而且正在向社区转移,社区显然是党的建设更为巩固、更为稳定的载体。新的实践表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对于加强社会稳定,增强社会的向心力,显示出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社区活动的中心是人,是人的生活。社区管理应是围绕人的生活开展的。因此,社区党组织的工作也应落在人这个中心上。在社区成立残疾人党组织,让残疾人党员找到了家,他们不遗余力地发挥自己的力量,这个特殊的群体在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活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帮助和鼓励更多的残疾人自强自立,尽到了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把社区中的残疾人凝聚在一起,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让残疾人感受到党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和温暖,拥护党的领导。社区残疾人党组织不仅是残疾人群众认识、了解党的窗口,而且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了解残疾人民情、民意的主要渠道。不仅如此,通过社区残疾人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让更多的人了解残疾人、关心残疾人,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凝聚民心,使群众与党组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社区残疾人党建对于如何的凝聚党心、凝聚民心,增强党自身凝聚力和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凝聚力,提供了好的措施和方法。

总之,在社区中建立残疾人党组织并开展残疾人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是马克思基本原理在残疾人事业中的实践运用,丰富了基层党建理论研究,同时也有利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幸福中国的建立。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刘辉.基层党建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当代价值[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4]王长江.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重点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0,(5).

[5]刘迎雪.残疾人党员的家[EB/OL].北京朝阳新闻网(2001-

06-30).

篇10:※※※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工作汇报材料

街道办事处地处南川区中心地带,下辖 12村(居)委,人口45851 人,面积 76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残疾人2313名,残疾人比例 5 %,其中视力残疾 395名、听力残疾286名、言语残疾 192 名、肢体残疾839 名、精神残疾 321 名、智力残疾172 名、多重残疾 108 名。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任务较重。自市区两级开展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工作活动以来,高度重视,科学统筹,在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的情况下,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坚持以“整合资源、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不等不靠,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狠抓各项服务工作的落实,切实加强辖区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软硬件与建设,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的工作开始后,西城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结合辖区实际,把创建工作纳入工作计划,研究制定下发了《西城街道办关于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与各部门职责分工,细化创建目标,完善康复示范区组织工作体系,成立了街道办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工作领导

小组,对创建工作实施强有力的全方位领导。

二、宣传措施到位,创建工作营造舆论氛围。

充分借助辖区政治氛围浓厚的优势,利用板报、橱窗、海报,张贴挂图、举办康复知识讲座、进行业务培训、发放康复科普读物、散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人人关心残疾人,人人爱护残疾人”和“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主题活动,引导辖区群众正确认识开展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参与创建工作的自觉性,帮助各级服务人员明确指导思想、端正工作态度、转变思想观念,自觉地做好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工作。以开展创建活动为契机,提高标准、改进服务方式,增强服务效果,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通过广泛宣传,使残疾人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爱,认识到这项活动将给自己康复带来福音,动员他们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创建工作,激励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使辖区群众进一步了解残疾人群体、关心残疾人的康复,吸收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在整个辖区营造了热心助残、爱心扶残的浓厚氛围。

三、整合资源,按要求建成残疾人社区康复站。

针对辖区的实际情况,依据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的标准,我们在多次考察,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全面完善了康复设施。残疾人活动室承担转介服务和心理咨询服务,积极关心精神、视力、智力、听力、言语等残疾人,鼓励残

疾人参与社区康复活动。

四、建章立制,实施社区康复工作规范化管理。

为了充分发挥康复站的服务功能,街道办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实行了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使之有章可循。

今后我们将在南川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各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继续认真抓好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工作,不断查漏补缺,扬和长补短,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标准,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篇11:※※※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

报材料

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县人民政府

**县位居浙江省中**,东临**,南连**,西接**,北靠**,总面积平方公里,分16个乡镇,2个农管处,642个行政村,总人口44万,其中残疾人数28000多人,持证人数6300多人。”十一五”期间,我县按照”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要求,以”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为抓手,从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热点、难点入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了分工协作的组织管理网络,完善

实用的社区康复训练网络,基本形成了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水平。现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创建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政府重视,目标明确

(一)统筹兼顾,把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为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县委县政府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共产党**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县”十一五”卫生发展规划》、《**县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对残疾人事业、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工作思路和具体要求。

(二)突出重点,把创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我县被确定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培育候选县后,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残疾人社

区康复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并将创建工作列入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考核目标,将创建活动摆上县委、县政府及各乡镇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县政府还及时出台《关于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的实施意见》(缙政办发[2010]30号),并召开了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动员大会和工作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任务和具体创建要求。

(三)健全组织,专门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府办、民政、卫生、残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卫生、民政、残联工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四)配套政策,相继出台一系列纲领性文件

县委县政府在相继出台《**县扶助残疾人实施办法》(缙政令43号)、《**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意见》(缙政发[2008]64号)、《中国共产党**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县委[2009]52号)等文件基础上,出台一系列关于完善残疾人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及康复保障体系、残疾人教育培训、就业等细化配套政策,在全力推进残疾人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保障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全力推进。

(五)落实经费,为创建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近年来县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根据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县三类地区工作标准,县财政一次性拨出230余万元用于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建设,每年按照我县覆盖人口安排一定的社区康复工作经费,为康复需求调查、建档立卡、购置康复器材、人员培训、组织宣传、专职委员和康复协调员的工作补贴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部门配合,措施得力

(一)抓队伍建设

一是强化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管理者队伍建设。在健全康复工作管理网络的基础上,我县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管理人员进行了系统专业的培训。对各乡镇分管领导进行康复工作有关政策要求、原则、内容的培训,对各乡镇残联理事长和人民医院分管康复工作院长进行康复工作业务培训。

二是强化康复员队伍建设。为做到残疾人社区康复全覆盖,我们整合资源,聘请56名乡镇卫生院骨干医生为镇残疾人社区康复指导员,聘请642名村医为残疾人社区康复员,在明确残疾人社区康复指导员和康复员职责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康复理论和实务集中培训,培训后考核发证,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残疾人社区康复指导员和康复员。

三是强化康复协调员队伍建设。实

行康复协调员上岗资格证制度,去年7月份,我们请省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领导和专家对67名乡镇残疾人康复协调员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村康复协调员的培训由各乡镇组织。采取分期分批的办法,利用农闲、晚上时间学习,保证每年不少于40学时的培训时间,并按规定组织考试。

三支不同层次的康复工作者队伍保证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正常运作。

(二)抓制度建设

为使残疾人社区康复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县全面推行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制度化管理。

一是统一县六大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乡镇残疾人社区康复指导站和村(社区)康复室建设标准。乡镇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和村康复室按照”九个一”标准建设,即:有一块牌子、一个工作室、一批康复指导医生、一套工作制度、一张康复服务指导网络图、一套康

复设备、一套康复知识普及读物、一套康复工作登记表、一套康复档案资料。

二是建立常态化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考核和奖惩机制。县残联和卫生局明确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目标任务、服务要求并召开会议部署落实,定期不定期组织考核检查。各乡镇根据要求开展规范化的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

(三)抓网络建设

一是抓管理网络建设。各乡镇设专人分管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成立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创建领导小组,全县642个行政村配备了社区康复协调员。

二是抓社区康复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成立县康复技术专家组和社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依托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康复中心开展技术示范、人员培训、知识普及、咨询转介等工作。各乡镇卫生院均成立社区康复技术服务领导小组,明确两名专(兼)职康复指导员和多名社区康复员;在有条件的50个行政村设置康复室,并配置了康复器材;

全县安排残疾人康复活动场所50处,其中有两个康复站开展农疗、日间照料等康复活动。此外,根据**地处山区、村落分散等特点,我们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家庭配置康复器材和无障碍设施,开展个性化服务。

(四)抓设施建设

县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按县级康复中心标准建设,开展专业的康复门诊治疗。康复中心配有康复治疗师、医师、针灸理疗师及护士等医护人员;开设了住院部、门诊、针灸、理疗、推拿等服务项目,拥有病床18张,专门设置了TT、OT功能训练场,对中风偏瘫、截瘫、脑瘫病人进行全面康复训练。整个康复中心总营业面积近1000平方米,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残疾人康复中心的成立将在很大程度上给我县残疾人的康复服务带来便利和实惠。全县16个乡镇、2个农管处的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实行标准化建设,配备了适用的残疾人康复器材,康复指导站设置率达到100%。建立

了50个村残疾人康复室,每个康复室均配备残疾人康复器材。根据残疾类别和康复需求的不同,政府免费为适配有需求的残疾人配备基本康复辅助设备。

(五)抓基础建设

一是开康复需求调查。为了把社区康复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让残疾人得到贴心、实惠的康复服务,首先,我们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发挥全县642名村康复协调员熟悉各行政村基本情况的优势,调查填写了9285份残疾人基本情况表和康复需求表,康复需求筛出率占全县总人口数的%。再由各片村医、康复医生根据残疾人康复需求分别进行康复治疗和指导。据统计,全县共建立了7855份康复服务档案,对残疾人实行动态管理。

二是规范档案管理。示范县创建工作量、面广,涉及的部门、单位相当多,档案整理任务非常繁重。县、乡(镇)两级残联牵头,按《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检查验收评分表》内容要求,划分总目录,以政府重视、管理网络、经费保障、服务网络为主要内容,对各部分进行对照,按要求将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分门别类装入档案盒,在每个档案盒里专门配有目录清单,使人一目了然,便于查阅。

三是开展业务培训。我们在邀请省残联领导和专家对乡镇残疾人康复协调员进行培训的同时,由县康复技术指导中心组织实施对社区康复技术人员即乡**复技术人员、康复指导员和各康复点村医的培训,负责制订培训计划,确保乡**复技术人员、康复指导员每年接受不少于60学时的培训;由各乡镇卫生院负责村医的培训,每年不少于40学时,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三、宣传到位,服务到家

(一)开展媒体宣传

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涉及相关政策和专业知识,而社会对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又不甚了解,残疾人、残疾人亲属康复意识不强。为此,加强宣传,利用各种媒体打造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宣传平台至关重要。我们首先召开各类会议,大力表彰各类优秀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及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广泛宣传残疾人事业,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其次,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结合”爱耳日”、”全国助残日”、”聋人节”等残疾人重大节日,向社会宣传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重要性,普及残疾人康复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和残疾人亲属对残疾人康复知识的知晓率。

(二)编发宣传资料

目前为止,县残联已编印《残疾人相关政策法规》3000多本(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浙江省残疾人保障条例》、《中国共产党**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县扶助残疾人实施办法》等内容),《残疾人康复知识手册》10000多册,印发《**县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知识手册》32000余份,编发《**

残联》简报十四期;发行《**残联》报两期;在《今日**》报上报道宣传我县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的消息10多篇,广泛宣传扶残助残社会风尚和残疾人社区康工作相关内容,努力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主动上门服务

为高标准高质量提供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我县建立了康复指导员与康复员一对一指导、康复员与残疾人一对一服务,康复协调员与残疾人一对一服务制度,全程指导、全程服务、全程跟踪。县康复技术指导员深入基层,组织社区康复指导员、康复员、康复协调员,入户进行残疾筛查和功能评定,动态掌握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掌握基本情况后,有针对性地组织康复指导员和康复员制定各类残疾人康复方案,开展康复治疗、护理、心理咨询、功能训练,并深入残疾人家庭指导,开展健康教育和培训,普及康复知识;各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站为各类有需求的残疾人建立了康复服

务及转介记录档案,进行分类管理、跟踪服务。社区残疾人康复指导员,负责残疾人功能评定、制定训练计划、鉴定训练效果,康复员在康复指导员的指导下开展康复训练工作。对轻度残疾人及其亲属进行一年不少于六次康复训练指导,对重度残疾人进行每月一次入户、每次不少于一小时康复训练指导与服务,每次服务后及时做好服务指导记录。

(四)康复器材进家庭

残疾人最大的愿望是能用最少的钱,以最方便的方式享受到最多最好的康复服务,有尊严地生活。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要长效推进,最关键的是要有能满足广大残疾人需求的优质服务。为此,针对我县地处山区、村落分散等特点,因地制宜条取各种措施,多种康复服务形式齐头并进,确保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保证康复效果。除统一在村康复室安装康复器材外,对偏远自然村的残疾人,我们送部分适用的康复器材到残疾人家中安装,同时进行相应培训和跟

踪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如舒洪镇舒洪村的洪新艳,由于三岁时患脑膜炎,留下后遗症,导致右手、右腿功能障碍,肌肉萎缩。针对此种残疾情况,县残联专门为洪新艳家安装了一套P-DHQ-A滑轮吊环训练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洪新艳感觉手臂和腿的肌肉比以前有力多了,效果非常好。

四、几点体会

(一)党政重视,是做好康复工作的前提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我县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从一开始,县镇两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政府主导,强化保障,全力推进,使康复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政策、有资金、有队伍、有网络、有平台,为创建工作常态化,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良性运行提供了充分而全面的保障。()同时,根据我县农村残疾人占绝大多数,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面临更多困难的实际,将康复工作重心下移,镇村联动,夯实工作基础,形成

主体在乡镇,重点在社区(村),基础在家庭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格局。

(二)部门协作,是做好康复工作的基础

社区康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进过程中,必须既重视部门职责分工,充分发挥部门创新精神和主观能动性,又强化部门通力协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政府公共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共享,使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快捷运行。如我县卫生局主要做好乡**复指导员和村康复协调员的师资培训工作;县残联主要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县残疾人社区康复创建工作,进行各项业务培训,指导各类残疾人康复工作台帐的建立;各乡镇政府在县相关部门的指导配合下,统筹协调辖区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基础坚实,均衡发展,全县所有乡镇都轰轰烈烈地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三)统筹规划,是做好康复工作的保证

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要长效推进,最关键的是要有能满足广大残疾人需求的优质社区康复服务。为此,我县特别重视康复资源布局和整合的科学规划,特别重视社区康复服务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特别重视建立健全县、乡镇、社区(村)三级康复服务网络,特别重视康复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和规范化服务,建设一支素质过硬、高效务实、乐于奉献的康复工作者队伍,提高社区康复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使广大残疾人人人享有真正就地就近、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康复服务。与此同时,建立常态化的社区康复工作考核和奖惩机制,使全县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走上高效长效运行的轨道。

今后,我们将按照省里、市里的要求,在全县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创新,开拓进取,进一步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保障全县残疾人特别是广大农村残疾人人人享有优质的

上一篇:一招教你看懂乳腺检查报告单下一篇:五毛钱的愿望阅读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