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陵园简介范文

2022-05-27

第一篇:河北陵园简介范文

关于胡耀邦陵园简介——(陵园设计)

我想大家都认识胡耀邦,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领导人之一。那你们知道胡耀邦陵园吗?那是一个很特别的陵园设计。平潭东方麒麟园园长指出胡耀邦陵园设计,由江西省城建雕塑创作室和江西省美术家协会负责,桑任新同志主持。

整个墓碑像一面直角三角形的旗帜,高4.43米,底边长10米,碑重73吨。三角形花岗岩碑上,雕刻着中国少先队队徽、中国共青团团徽、中国共产党党徽。象征着胡耀邦一生与这三个政治组织的特殊关系。

墓碑的右上方,是胡耀邦头部侧面雕像,栩栩如生。像周围嵌作不规则形状,有很强的立体感。从正面看,整个图像是微笑着的;从左侧看,则是忧国忧民之态。墓碑的后面有火炬形的草坪,缀以从井冈山运来的9块巨大花岗石。在紧靠墓碑右侧的一块石头上,有李昭亲笔题写的“光明磊落无私无愧”八个大字。从陵园入口处到墓碑前,有两条弯绕的墓道,均铺有73级石阶,象征着胡耀邦73年人生的曲折道路。

胡耀邦少年时投身中国革命,成为“少共”的领导人;青年时献身共青团,成为一代杰出青年领袖;晚年致力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事业,在邓小平的麾下冲锋陷阵,死而后已。平潭东方麒麟园指出“旗角”是刺向广袤的蓝天,“旗子”下面还有一块黑色大理石的墓碑,横跨陵墓的底部,用金色的字体刻写着耀邦同志的生平和评价,落款:中共中央委员会。

第二篇:应山烈士陵园情况简介

应山烈士陵园坐落于江苏省泗洪县龙集镇应山村境内,北邻洪泽湖,南靠古集应山,楼尚公路擦肩而过。在泗洪这片红色热土上,她与泗洪烈士陵园、雪枫陵园、朱家岗烈士陵园一道,成为当地老百姓和社会各界祭奠和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场所。

应山抗战烈士公墓建于1943年,最初安葬了抗战牺牲的83位烈士。1941至1942年间,抗日战争进入非常艰难和残酷时期,当时新四军四师九旅的卫生部及后方医院就设立在紧邻古集应山的金圩村,在朱家岗战斗以及周边其他数次大大小小对日作战中,身负重伤的新四军战士,因医疗条件有限,救治无效,英勇牺牲,九旅卫生部就陆续把这83位英烈的尸骨埋葬于此,其中就有在著名的朱家岗战斗中英勇负伤救治无效而牺牲的17位烈士。公墓所占用的20亩土地是由当时金圩开明的大地主高友宽主动捐献。据主动义务照看陵园40多年的老复员军人,现年84岁高龄的金立珍老人回忆,当时九旅卫生部为这83位烈士每人一穴进行安葬,并为他们用木牌立了碑,木碑上刻有烈士的英名、籍贯、年龄。1946年冬,国民党还乡团把83位烈士的木碑拔起并集中烧毁。自此,后人就再也记不清也分不清哪位烈士埋葬于哪座坟墓。

应山烈士陵园始建于1966年初,当时由泗洪县人民政府拨款5000元修建了简易的抗战烈士公墓纪念塔和纪念碑。陵园占地约20亩,纪念塔高约6米,塔基2米见方,系青砖混凝土结构,塔的正面刻有“抗战烈士公墓”,塔的东侧刻有“抗战死难者万岁”,塔的西侧刻有“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当时还为抗战死难烈士立了大理石碑,石碑上刻有烈士的英名、籍贯和年龄。

九十年代初,开始筹建朱家岗烈士陵园时,曾指挥过朱家岗战斗的26团团长罗应怀将军来到应山烈士陵园,想把参加朱家岗战斗牺牲的17位烈士的尸骨迁移到朱家岗烈士陵园,终因无法辨认这17位烈士葬于哪座坟墓而未果,当时罗老将军倍感伤怀。

应山烈士陵园除了安葬这83位抗战烈士外,解放后至今,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安葬了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而献身的13位英烈,加上这83位“无名”英雄,共有96位先烈安息在这块热土上。

遗憾的是,应山烈士陵园不仅始建之初就十分简陋,而后又屡遭国民党反动派和文革期间造反派的多次破坏,加之陵园四周没有院墙,无专人看管,又年久失修,杂草丛生,破旧不堪。纪念塔塔基部分的青砖应经脱落,石碑盗毁现象严重,混凝土覆盖的墓穴也多处开裂。当地少数群众在墓地随便耕种,导致陵园内只有一条一尺多宽的羊肠小道,勉强

单人行走,如遇阴雨,泥泞小道,路人难行。每逢清明节、建军节等节日,当地干群、师生、烈士后裔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前来祭奠英烈时,都倍感心酸,盼望国家能重修应山烈士陵园,以告慰长眠于此的英烈。

2010年初,经省财政厅、泗洪县人民政府批准,应山烈士陵园修建工程正式动工,总投资约380万元,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已竣工,包括征地、拆迁、建围墙、300个墓穴、花草、下水道、大门、办公用房等,二期工程预计在2012年8月开工,包括纪念碑维修、大门装潢、红色浮雕、广场、背景墙等。

应山烈士陵园是泗洪这块红色热土上宝贵的不可多得、不可再生的红色遗产,她的建成将告慰长眠在这里的96位烈士的英灵,重新燃起人们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热情之火。

第三篇:成吉思汗陵园简介(2011-8-20)

成吉思汗陵园简介

成吉思汗陵园位于我旗伊金霍洛镇政府东北约5000米的甘德尔山包上。陵园正南为成吉思汗陵旅游区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陵园西临210国道,东有包茂高速,交通十分便利。陵园东北的巴音昌呼格草原上当地牧民建有几十座蒙古包,为游客提供食宿,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近10余万人次。

成吉思汗去世后,出现了“八白室(宫)”,即八顶白色蒙古包组成的供奉物,形成于元朝年间,历代由鄂尔多斯部担负着守护管理的重任,其中达尔扈特人专司祭祀供奉之职,完整的保留了独特的成吉思汗祭祀和蒙古族古老的文化习俗。成吉思汗祭奠每年进行30多次,每次祭奠都有其特定的内容、程序和时间,八百多年不变一直延续至今。

由于历史的原因,成吉思汗陵近八百年来辗转于大漠南北。明代天顺年间,鄂尔多斯部入驻并长期占据河套,鄂尔多斯因此得名。八白室(成吉思汗陵)随之迁来,由鄂尔多斯部的济农负责供奉。清顺治年间,蒙古各部实行盟旗制度,鄂尔多斯设立伊克昭盟,下设七旗。伊克昭盟第一任盟长多罗郡王—额璘臣济农,由于封地在郡王旗(伊金霍洛旗),却必须到王爱召祭祀,故而1649年(清顺治元年)成吉思汗八白室从达拉特旗王爱召移至郡王旗的伊金霍洛(距现在陵园正南3000米处)。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避开战乱,成吉思汗陵移至甘肃省兴隆山,1949

年移至青海省塔尔寺,1954年,内蒙古人民政府派迎陵团将成陵请回故地,同年中央人民政府拨款新建了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纪念性陵殿,于1956年落成。1966年“文革”初期遭破坏,1977年开始对陵宫维修,1981年至2001年进行数次维修和扩建,现陵园占地面积55544平方米,陵寝建筑面积1691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13平方千米,建设控制地带80平方千米。

成吉思汗陵历史上是蒙古族供奉、祭祀成吉思汗的圣地,1964年被批准为自治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旅游开放区。目前为内蒙古龙头旅游景区,是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的典范和民族团结的象征。

第四篇:湾寨烈士陵园修建及烈士情况简介

湾寨烈士陵园起源于一九五九年。以前俗称烈士墓,几经苍桑,坟墓倒塌,杂草丛生,1958年7月26日,滇黔铁路在我区施工段正式动工,其中最长,最艰苦的施工段为黑晒至岩脚寨隧道。岩脚寨隧道全长2714米,当时在全国也是比较长的隧道。接受施工更有甚者,随意侵占。1974年原大用公社出资3千余元,初建陵园,将陵园地界划定,并建门坊题字。几十年来,湾寨烈士陵园已成为全镇及至全特区广大干部、群众、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最佳场所。为使烈士的精神不断发扬光大。2002年底,在时任特区党委书记熊德威同志、政府区长朱绍伦同志的关心和高度重视下,在大用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由中铁十五局株六复线指挥部,六枝特区煤焦经销公司,六枝特区原铁道兵部分老战士马登云等单位和个人共同捐资34万元,将烈士陵园的主体进行扩建,同时修建了烈士纪念塔,将烈士的英名刻于大理石碑,镶于纪念塔周围。2004年初,特区政府又出资8万元,民政局出资3万元,完善了烈士陵园的附属工程,使整个烈士陵园焕然一新,尤为壮观。追溯历史,悼念烈士,使我们感慨万千,倍受教育。

事故原因是施工中碰上了煤层,瓦斯突出,洞内的解放军战士及民工牺牲了99人,事故发生后,进洞抢救的解放军指战员也都相继牺牲在洞内,牺牲人数达百余人,这么大的伤亡在铁道兵部队建设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此次事故很罕见,一瞬间的强烈闪电爆炸,有些不幸者的耳朵被撕了下来,有的身上的衣服看似完好,但用手一摸却全都成了灰,有的简直无法辨认是谁。紧张的抢救工作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抢救分主次进行,凡有希望救活的都优先抢救。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有许多同志还是没能活过来。对牺牲的烈士,同志们将其洗净裹好,装殓好,有的由亲属运回原籍安葬,有的葬于现在的湾寨烈士陵园,有的葬于现岱港村半坡的跨网山。

那时解放军修路就如同打仗,没有索取,只有奉献,为新中国的发展,为新中国的强大,奉献青春、奉献生命。在当时的烈士追悼会上,无论谁上台讲话,总是先落泪,喉咙哽得无法讲下去。

1961年的春天,艰苦的岁月终于熬到了头,8506和8507部队全体官兵们终于在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光荣任务,整个隧道从设计到完工,误差才0.4%,当时在全国的大隧道中打出如此水平,是罕见的。坚强的队伍终于创造了奇迹。

悲壮的事实证明,滇黔铁路,岩脚寨隧道的畅通,是用烈士们的鲜血和生命铺平的。在众多的烈士中,有一位是最引人注目的。他让人民联想起战火纷飞的年代,也让

任务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8506部队第二十七团和8507部队,另外还有10个民工中队。当时施工设备差,甚至没有。而是用人工一锤一钻地打。一锄一镐地刨,正是这些英雄们,他们用汉水、鲜血甚至生命开通了近3公里长的隧道,时间仅用两年零七个月。

岩脚寨隧道两头山型结构均不相同,东进口为山夹煤层,西出口为石灰岩石山。东进口易施工,但容易塌方和发生瓦斯爆炸,1959年6月26日下午5点钟,施工正进入紧张阶段,岩脚寨隧道口突然传出一声巨响,接着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就在这一巨响中,由于受强大冲击波的作用,洞口内飞出了百架棚子、木柱、铁柱,还有都斗车和乱石等。洞外人们已经意识到这是一场灾难。

人们想起新中国初建时那错综复杂的艰苦岁月。他就是饶其柏烈士,饶其柏烈士是江西人,为肃清匪患、解放贵州。于1949年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来到普定县,一个月后,饶其柏同志调任原普定县化处区去大用乡任乡长(也就是现在的六枝特区大用镇)

饶其柏同志到任后,积极带领其他同志组织群众开展减租退押并要求地主富农要向乡政府交粮、交税。为此,不甘心灭亡的地主阶级怀恨在心,视机报复,向当时的乡政府施压,经常威胁乡政府及饶其柏等同志,并将当时协助乡政府筹粮筹款的李立江等两人秘密拉倒湾寨锅底坑杀害。

1950年3月下旬,地主与土匪相互勾结,企图推翻新生的人民政权,一时间,匪患迭起,土匪横行,革命斗争的形势非常严峻,面对这种复杂情况,饶其柏同志无所畏惧,仍然坚持下村,走访群众,发动群众筹粮筹款,把自己的生命安全放置脑后,常常是早出晚归,工作到深夜。

1950年4月,天刚微微亮,大用附近的大小土匪头目肖相奎等人,带数百名土匪把邓柏符家的洋房包围起来(当时饶其柏同志因工作需要,就住在大地主邓柏符家)。饶其柏同志见情况紧急,便以楼房为依托同土匪展开了战斗。由于寡不敌众,埋伏在民房楼上的土匪开枪击中了饶其柏同志的大腿,饶其柏同志倒地后不幸又被正面拦击的土匪开枪击中背心。年仅28岁的饶其柏就这样壮烈牺牲了。

饶其柏牺牲后,穷凶恶极的土匪将其尸体拉倒街上,将其抛尸荒野,后来才有群众偷偷将其掩埋。

1966年11月10日,原大用公社将饶其柏烈士的遗骸移葬于此,并撰写碑文,以便后人悼念。据说,饶其柏同志西进贵州前曾是一名大学生,为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远大理想,他用自己的鲜血为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增添了色彩,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捍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饶其柏烈士用鲜血乃至生命为自己谱写了一曲无悔人生的英雄赞歌。

愿长眠于青山之下的英烈们永垂不朽。

第五篇:河北农业大学简介

河北农业大学始建于1902年,是国内创办最早的高等农业院校之一,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先后经历了直隶农务学堂、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河北省立农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历史时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院校调整中,森林系整建制调整到北京,参与组建了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畜牧兽医系整建制调整到内蒙古,参与组建了内蒙古农牧学院(现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系整建制调整到武汉,参与组建了武汉水电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的前身,现已并入武汉大学)。

学校有3个校区:保定、秦皇岛、定州校区,校园占地19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8.8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80万余册;仪器设备值2.1亿元;附属实验农场330余公顷、林场2700余公顷;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3000余人。在校教职工3000余名,教授及相应职称的375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的650人,博士生导师125人,硕士生导师494人。设有26个学院,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8个博士点,65个硕士点,79个本科专业;具备了全部类别的学生培养体系。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4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13个省级重点学科,涵盖了“农、工、管、理、经、文、法”七大门类,形成了以农业学科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学校有河北省高校唯一一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基地、试验站),18个省级科研机构。“十五”以来,承担国家“863”专题、“973”专题、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等各级各类项目2442项,鉴定科技成果293项,其中220多项达国际先进水平;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76项,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省长特别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6项。获奖等级、数量和获奖率连续八年在全省高校中居前两位。出版《河北农业大学学报》、《Frontiers of Agriculture in China》等学术期刊。

学校建成国家、省级精品课程数十门,省级精品课程位居河北高校第一。建成多个国家一类、二类特色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十余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本科教育创新高地和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1989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57项。

学校秉承“非实习不能得真谛,非试验不能探精微”的办学原则,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相结合;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1979年,师生深入太行山区,开创了享誉全国的“太行山道路”,凝结成“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太行山精神”,形成了“崇德、务实、求是”的校训,受到国务院、国家有关部委、省委省政府的肯定与表彰。近年来,围绕深化和拓展“太行山道路”,先后建立校级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50多个,并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办学,与石家庄赵威化肥有限责任公司、保定市同兴农业科技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进行校企合作,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发展。

学校与16所国外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和校际合作关系,已开始招收外国博士留学生。通过“援外技术培训班”先后培训发展中国家学员158名。

1998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教育部党组授予“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校”;2001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被河北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004年,被河北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北省先进集体”,学校从2000年以来连续五次被河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北省文明单位”,2008年,学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授予“第四届全国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先后数次被河北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等单位授予“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高校”等荣誉。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河北陵园简介范文】相关文章:

陵园简介范文05-17

北京陵园简介范文05-23

烈士陵园简介范文05-29

河北省名人简介范文06-11

河北冀铁集团公司简介12-11

公墓陵园范文05-16

近代陵园范文05-16

陵园规划范文05-16

陵园章程范文05-16

陵园制度范文05-17

上一篇:湖北民办寄宿范文下一篇:广州亚运策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