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家规

2024-05-19

民间家规(精选7篇)

篇1:民间家规

传家训立家规树家规优秀散文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这是以王尔烈为主人公的电视剧《木鱼石的传说》的主题曲《一个美丽的传说》。伴着熟悉的旋律,拂去历史的尘埃,推开岁月的门扉,让我们来共同感悟,一代关东才子王尔烈的.传世家训。

传承家训,律己修身。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王尔烈从小就受到深厚的传统文化滋养和严格的家庭伦理教育,始终遵循“训士有道,虑事有方”,讲求“尽孝于家,尽敬于师,尽忠于上,尽诚于事”。良好的家训使王尔烈养成了淳朴笃静的禀赋,铸就了纯正廉明的品格,为其清正的一生打下了深刻的思想烙印。

培育家规,注重家教。王尔烈一幼子偶赌了一次,被官府缉拿欲游街示众。他母亲哭求王尔烈,恳请免去此子责罚,王尔烈听后大怒,训其妻子说:惯儿如杀儿,宠儿如诛之。王尔烈妻子深感惶恐,将王尔烈之意转告幼子,幼子惭愧不已,主动到官府请责,可见王家家教、家规甚严。

树立家风,改善作风。王尔烈临终前还要求后人,无论耕田、读书、居官、为民,都不能气馁,也不能张狂,要凭本事吃饭,靠筋力所得,不可巧取豪夺,毋占他人便宜。处事者以亏己为尚,交友者以憨重为先,教子者以严厉为本,度日者以勤俭为宗。时至今日,这些名言仍在关东土地上广为传颂。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将学习贯彻《廉洁自律准则》,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作为党员干部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要求,弘扬、传承优良家风,抓好自身修行,管好家庭成员,以好家风来涵养好作风。

篇2:富豪家规全解密

独立人格——李嘉诚

“您有两个儿子,我也有两个。您是怎么管理他们的?”在长江商学院组织的30多位内地企业家拜会李嘉诚的活动上,鼎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兵这样向李嘉诚发问。李嘉诚的回答是:“应该让孩子吃些苦,让他们知道穷人是怎么生活的。”

所以当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去美国斯坦福读书期间,李嘉诚只给他们最基本的生活费。有谁能想到,现在人称“小巨人”的李泽楷当年还曾经在麦当劳卖过汉堡,在高尔夫球场做过球童,甚至背高尔夫球棒时曾弄伤了肩胛骨,直至现在伤患还会时常发作。

李嘉诚为了让儿子从小就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做生意需要不停地召开会议,依靠很多人的帮助。所以,他很早就让两个儿子旁听公司的董事会。

李嘉诚认为富家子弟就好像温室的花朵,根基不稳,经不起风吹。他说,根基不稳的植物,在外界的压力下,不易存活,而夹缝中的小树,却能傲立风霜而不倒。因此,他绝不放纵自己的两个儿子,他希望,儿子能够自强自立,独立面对打击,面对困境。

勤俭节约——周福仁

西洋集团董事长周福仁就生在辽宁省南部一个偏远山区里,他在家排行老二,兄弟姐妹四人。在周福仁10岁时,父亲溘然辞世,缺少了劳动力,生活更是窘迫。

那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全国都是低销量,吃粮食的时候很少,周福仁当时正在读小学,经常饿得走不动路。周福仁十七八岁的时候,早已经下地干活了。当时还是缺少粮食,主要的口粮是“菜团子”,周福仁就生在这样一个贫困山村的贫困家庭里。

周福仁经常和子女讲这些事情,他也自信地认为自己的孩子肯定比在城市里长大的能吃苦,因为他们也是生在农村,小时候也干过活,也经历过山区里不易的生活。

对于孩子,周福仁认为,只要语言上加以引导,他们就会做的很好。但无论是有钱还是没钱,周福仁节俭的习惯却没有改变。他出差从来都是坐经济舱,而不去做头等舱、公务舱。他的部下经常对他说,现在住宿、坐飞机、开车,都要选择和自己身份一致的,这并不是浪费。但周福仁的回答是:现在不管怎样,都比以前好多了,额外的花销没必要。他心里想的是:一定要为子女、为员工做一个榜样。

凡事忍耐——王永庆

王雪红是王永庆的三女儿,顶着“经营之神的女儿”的头衔,王雪红却坚持不靠家庭,独立创业,唯一的经济支持来自于母亲送给她的一套房子,靠着用它抵押贷款来的500万新台币 (合100多万人民币) ,王雪红创办了威盛集团。

不过,王雪红承认,每天三点钟起床,做毛巾操、写文章的父亲,亲身展现凡事要有毅力、有原则,对她的影响很大。父母最常给她的教诲就是“要忍耐”,凡事不要只看眼前,要看长远。现在王雪红也有晨跑的习惯,每天坚持5点半起床,风雨不改,即使出差生病也无例外。王雪红正是靠着这股认真、坚持的劲头,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展成全球三大芯片商之一,她本人也被封上“科技第一女创业家”的称号。

不断学习——刘永好

刘永好认为自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别人打高尔夫的时间用来学习”,而无论与人谈话还是接受采访,他都可能因为对方一句话很有道理而掏出随身带的笔和本子立刻记录下来。“肯学习其实是我们整个家族的一个共性,无论到哪里去,坐飞机、坐车,只要有闲暇时间,我们几乎都是在读书看报,每天晚上我们都会拿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去看书学习。”

现在,学习也是刘永好要求女儿刘畅的一条“家规”。

“新一代年轻人有着更优越和富裕的生活,但他们也面临着一个更加现代化和知识国际化的社会,要想成功,首先要学好本领。”

篇3:女儿的家规

第一:嘘嘘要提前打报告,不得在床上,躺椅上,饭桌上,尤其是骑在我脖子上嘘嘘。

第二: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过程,比如猪身上长不出来火腿,同理,荔枝要剥掉外皮才可以吃!所以,不得在等我给你剥荔枝的时候痛哭流涕。

第三:请不要再叫你亲爱的大姑是大狗,那对她是一种侮辱。如果你确实发音不清楚的话,你可以选择闭嘴。

第四:见到帅哥的时候可以对他笑,但是笑的甜蜜程度不得超过看见老爸我的甜蜜程度。

第五:见到漂亮阿姨可以要求人家抱,但是不得钻人家怀里找吃的。

第六:见到漂亮MM不许挥拳头不许吐口水不许扮鬼脸。

第七:虽然你的牙齿已有足够的攻击力,但是你得明白,牙齿是用来攻击香蕉和菠萝的,不得用来攻击我跟你妈,尤其不许咬我的脸。

第八:我知道你对电脑有兴趣,但是,你敲键盘的时候不许用巴掌,显示器里出现你感兴趣的食物时,不得把嘴巴凑上去啃,并且不得把口水流到键盘上。

第九:犯了错误是要写检查的,且态度要端正,我知道你不认识字,但是你可以向你妈行贿要求你妈代写。

第十:当我跟别人吹嘘你如何乖巧的时候,你应该学会照顾你老爸的面子,不得当着外人的面拽我耳朵掰我鼻子往我身上擦鼻涕。

第十一:如果奶瓶里的奶喝完还不够喝可以要求加餐,不得举着奶瓶来回摇!第一,形象不好。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你摇也摇不出来。

第十二:要牢记你大姑的教导,不得巴结比自己老实的不得欺负比自己厉害的。

以上家规自即日起开始执行,如受到你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列强的干涉而得不到有效执行,则自行作废。

篇4:奥巴马家规

1.不能有无理的抱怨、争吵或者惹人讨厌的取笑;

2.一定要铺床, 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洁而已;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比如自己冲麦片或倒牛奶, 自己叠被子, 自己设置闹钟, 自己起床并穿衣服;

4.保持玩具房的干净;

5.帮父母分担家务, 每周1美元;

6.每逢生日或是圣诞节, 没有豪华的礼物和华丽的聚会;

7.每晚8点30分准时熄灯;

8.安排充实的课余生活:玛莉亚跳舞、排戏、弹钢琴、打网球、玩橄榄球;萨莎练体操、弹钢琴、打网球、跳踢踏舞;

篇5:富豪阶层的家规

也许有些严厉

有些艰辛

但回味起来却是温暖

哪件小事曾经激发了你的斗志

成为你所向披靡的源泉

哪句朴素的话语

成为你一生的指南明灯

父母对你的教育

又有哪些

你愿意传承给你的子女

勤孝俭仁恒谦

无外乎这些看似简单的真理

你的父母对你影响大的一句话,一件事是什么?你又在怎样影响着你的子女?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答案。

虽然进入21世纪,即使是有着显赫背景的人家,也很难再将祖训一条一条地装订成册,要求后代子孙一字不差的背诵,但传承一直是中国家庭最看重的一件事情。

传承的是什么?是血脉、财富,更是秉性、精神,简单的说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规定,是一个冷冰冰甚至有些冷酷无情的字眼,但如果是家庭里的规定,就变得温情得多。

清朝名臣曾国藩就将持家教子归纳为“勤、孝、俭、仁、恒、谦”。100多年过去,那些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企业家们,现在又在演绎着怎样的关于家规的故事?

家规之一:独立人格

李嘉诚家规:教育孩子应该培养他们独立的意志品格,不能溺爱娇生惯养,这与有多少家财没有关系。

“您有两个儿子,我也有两个。您是怎么管理他们的?”在长江商学院组织的30多位内地企业家拜会李嘉诚的活动上,鼎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兵这样向李嘉诚发问。李嘉诚的回答是:“应该让孩子吃些苦,让他们知道穷人是怎么生活的。”

李嘉诚坚持认为,教育孩子应该培养他们独立的意志品格,不能溺爱娇生惯养,这与有多少家财没有关系。

所以当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去美国斯坦福读书期间,李嘉诚只给他们最基本的生活费。有谁能想到,现在人称“小巨人”的李泽楷当年还曾经在麦当劳卖过汉堡,在高尔夫球场做过球童,甚至背高尔夫球棒时曾弄伤了肩胛骨,直至现在伤患还会时常发作。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至今还记得,他13岁中学毕业的那一年,父亲带着他去大街上修鞋,忙的时候经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早上五六点钟就要起床,再加上当时的南存辉脸皮薄,觉得不好意思。

他向父亲提出想回到农村,即使在农村的时候也可以很轻松,睡到晚上也就扣点工分。但父亲坚持不同意。一个寒冷的冬天,南存辉不小心将补鞋的锥子深深地扎进手指,他咬牙拔出锥子,用片破纸包上伤口,坚持为客人补好鞋。

在修鞋的那几年里,南存辉培养起了自己的竞争意识。他每天赚的钱都比同行多,因为他速度快,修鞋的质量也更可靠。

后来南存辉在21岁那年开始创业时,也正是修鞋时看中质量的观念,让他在低压电器开关闯出了一片天地。

2007年,南存辉在美国读书的儿子就要毕业了,有一天祖孙三代人坐在一起讨论。南存辉坚决地要求儿子毕业后不准到正泰工作,应该去外面闯荡。这时,父亲说话了,“让他出去干,或者回公司干都行。”

南存辉反问父亲,“那当年,为什么你不准我回到更舒适的农村呢?”虽然当年在城里修鞋的南存辉也有些不情愿,但生活教育了他,“我的儿子也不能给他轻松的环境。”所以,每个假期儿子回温州,南存辉都要求儿子隐姓埋名,换上工作服到正泰公司的车间打工,和工人同吃同工作。

“千万不能因为自己赚了钱,就让儿子轻松地过活”,南存辉说父母给予孩子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聪明的脑袋,明亮的眼睛和勤劳的双手。

罗斯福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人格。他反对孩子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大儿子詹姆斯20岁去欧洲旅行,临行前买了一匹好马,然后打电报向父亲求援。父亲回电话说:“你和你的马游泳回来吧。”儿子只好卖掉了马,作为路费回家。

李嘉诚为了让儿子从小就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做生意需要不停地召开会议,依靠很多人的帮助。所以,他很早就让两个儿子旁听公司的董事会。

他认为富家子弟就好像温室的花朵,根基不稳,经不起风吹。李嘉诚将自己的艰难创业比喻成在岩石夹缝中生长壮大的小树。他说,根基不稳的植物,在外界的压力下,不易存活,而夹缝中的小树,却能傲立风霜而不倒。因此,他绝不放纵自己的两个儿子,他希望,儿子能够自强自立,独立面对打击,面对困境。

家规之二:勤俭节约

周福仁家规:贫困是资本,而不是障碍。

在地图上看,海城位于辽宁省南部,辽河下游左岸,辽东半岛北端,市内有平原,适宜农业发展;市内也有矿山,但在开采之前,对填饱人们的肚子没有任何作用。

西洋集团董事长周福仁就生在这个偏远山区里,父母没有文化,把对子女的要求写在条条框框里是不可能的,因此,周福仁小时候所受的教导都是自然形成的,正所谓“因地制宜”。

周福仁在家排行老二,兄弟姐妹四人。在周福仁10岁时,父亲溘然辞世,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出工干活,缺少了劳动力,生活更是窘迫。

那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全国都是低销量,吃粮食的时候很少,平时都是把玉米秆碾碎了,掺上棒子面吃。周福仁当时正在读小学,经常饿的走不动路,在村里总是能听见小孩子饿的哭声。

等到周福仁十七八岁的时候,早已经下地干活了。当时还是缺少粮食,主要的口粮是“菜团子”,萝卜缨子、白菜帮子剁碎,攥在一起,表面上糊些面,下锅蒸熟,这种菜团子在周福仁看来“非常难吃”。做菜团子时,锅里会熬些粥,也是水多米少。吃饭的时候周福仁经常说:“粥分我多少我吃多少,菜团子我就不吃了。”因此,经常被家人责骂:穷人家生了个富人。

到了1974年,周福仁22岁,他已经是村里的生产队长,当时全村人均收入只有67块钱,整个村子十分之一人口外流。

周福仁就生在这样一个贫困山村的贫困家庭里,然而,从小受到的教育却很严格,父母期望子女有所作为,稍有错误就棍棒相加。周福仁对此这样评论:生活标准不高,但要求很高。

周福仁小时候很淘气,那段饿肚子的时光过去之后,能吃饱饭了。周福仁经常活蹦乱跳的出去,爬树、掏鸟窝。当时那个村子里刚刚出现苹果树,这便成了周福仁淘气的主要目标,老想伺机偷个苹果。在外面调皮之后,经常被人家找上家门,少不了又挨母亲一顿打。

无论是小时候挨的打还是长大后受的责骂,周福仁都记忆深刻,他甚至说,如果我没有那种家庭出身,就没有我今天。因为贫困已经成为他的资本,而不是他的障碍。就像他经常和员工说的:我现在什么苦都能吃。

东三省的冬天可不饶人,没有御寒的衣服,但周福仁照样还得走路上学;小时候去打柴,100多斤柴都用脑袋顶回来,周福仁现在依旧念念不忘地说,现在个子不高,肯定和那段经历有关系。他就是在那种环境里成长起来的,现在或许也苦也累,但终究比以前好多了。

周福仁经常和子女讲这些事情,他也自信地认为自己的孩子肯定比在城市里长大的能吃苦,因为他们也是生在农村,小时候也干过活,也经历过山区里不易的生活。

对于孩子,周福仁认为,只要语言上加以引导,他们就会做的很好。而他小时候父母却是不讲道理的,只是打,周福仁悄悄改进了这一方式。

但无论是有钱还是没钱,周福仁节俭的习惯却没有改变。他出差从来都是坐经济舱,而不去做头等舱、公务舱。他的部下经常对他说,现在住宿、坐飞机、开车,都要选择和自己身份一致的,这并不是浪费。但周福仁的回答是:现在不管怎样,都比以前好多了,额外的花销没必要。他心里想的是:一定要为子女、为员工做一个榜样。

“台塑大王”王永庆对子女的教育是严格出名的。儿女们在美国的生活并不富裕,王永庆给的学费、生活费是刚刚好。因为觉得打电话太贵,王永庆和儿女沟通都是写信,从来不打电话。儿女回信,还要报告花了哪些钱,连买条牙膏也写上去。

世界上第一个亿万富豪洛克菲勒的节俭更是离谱。他经常不厌其烦地教育孩子们勤俭节约,每当家里收到包裹,他总是把包裹纸和绳子保存起来。为了让孩子们学会相互谦让,只买一辆自行车给4个孩子。小约翰长大后不好意思地承认说,自己在8岁以前穿的全是裙子,因为他在家里最小,前面3个都是女孩。

家规之三:凡事忍耐

王永庆家规:“要忍耐”,凡事不要只看眼前,要看长远。

王雪红是王永庆的三女儿,顶着“经营之神的女儿”的头衔,王雪红却坚持不靠家庭,独立创业,唯一的经济支持来自于母亲送给她的一套房子,靠着用它抵押贷款来的500万新台币(合100多万人民币),王雪红创办了威盛集团。

不过,王雪红承认,每天三点钟起床,做毛巾操、写文章的父亲,亲身展现凡事要有毅力、有原则,对她的影响很大。父母最常给她的教诲就是“要忍耐”,凡事不要只看眼前,要看长远。

现在王雪红也有晨跑的习惯,每天坚持5点半起床,风雨不改,即使出差生病也无例外。王雪红解释说:“神一直告诉我,懒惰的人会很苦,你如果再睡,你的‘粮仓’就要被别人抢光了。”

王雪红正是靠着这股认真、坚持的劲头,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展成全球三大芯片商之一,她本人也被封上“科技第一女创业家”的称号。

2001年,威盛遇到来自于英特尔的专利侵权诉讼,王雪红始终不肯低头,最终两年后威盛和英特尔达成了十年的交互授权协议。

王雪红在国外读高中的时候,王永庆每一两个星期就会给她写一封信,虽然那时候王雪红觉得爸爸的字又草,写得又深,实在很难理解,但王雪红把每一封信都细心保存,几年前重新翻过,有很多启发。

有时候,不用文字表达,父母的身体力行也能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在他的博客里讲过一个关于捡砖头的故事。俞敏洪的父亲是个木工,常帮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碎砖瓦捡回来,有时候父亲在路上走,看见路边有砖头或石块,他也会捡起来放在篮子里带回家。

久而久之,家里的院子就多出了一个乱七八糟的砖头碎瓦堆。直到有一天,俞敏洪的父亲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上开始左右测量,开沟挖槽,和泥砌墙,用那堆乱砖左拼右凑,建成了一个让全村人都羡慕的院子和猪舍。

当时俞敏洪只觉得父亲一个人就盖了一间房子,很了不起。长大后,俞敏洪才从一块砖头到一堆砖头,最后变成一间小房子中体悟到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奥秘。

“一块砖没有什么用,一堆砖也没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是一堆废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没法实现。”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时候,依然能积攒足够的砖头来造心中的房子,捡砖头的精神后来就成为俞敏洪做事的指导思想。

家规之四:不断学习

刘永好家规:不断去学习新的东西,这样才能站得更高。

虽然双亲去世较早,但回想起幼年时父亲母亲对自己和兄弟姐妹们的教导来,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眼中充满了无限的深情,在他看来,父母亲的影响为自己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人生基础。

刘永好的父亲出身贫寒,学生时期非常努力地读书,抗战时又义无反顾地冒着生命危险参加地下党,解放后一直在政府相关的技术部门工作。他的一生有着很大的抱负,他总是跟刘永好兄弟讲要不畏困难,敢于去闯,还要有社会责任感。

如果不是父亲当年敢闯才会赢的教诲,也许就不会有刘氏兄弟后来砸锅卖铁的创业了。1982年,那个时候商人还被称为个体户,是个很容易被人看低的职业。那年之前,刘氏兄弟大哥永言在成都906厂计算机所,二哥永行从事电子设备的设计维修工作,老三永美在县城的农业局当干部,而老四刘永好则在四川省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校当教师。

就在那一年,四个兄弟摔碎了“铁饭碗”,卖掉了手表、自行车、黑白电视等“奢侈品”,在人们不屑的眼光中做起“万元户”的梦。刚开始的时候,在市集卖鸡的刘永好甚至害怕遇见自己的学生,不过已无退路的他还是硬着头皮干了下来。后来的创业道路也并不平坦,甚至曾经到了哥儿四个要一块跳岷江的绝境,但刘氏兄弟最终还是像父亲所说的那样不畏困难,继续了自己的选择。

刘永好有一个秘书班子,专门为他搜集各种信息,对于一个有很大规模的企业来说,紧跟社会发展非常重要,而作为企业领袖应该不断去学习新的东西,这样才能站得更高,才能更好地掌舵企业。

实际上,学习也是这个知识分子家庭传承下来的良好习惯。“我的母亲是个乡村教师,她平生总是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寻找乐趣,她也一直在学习,直到去世。”

刘永好认为自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别人打高尔夫的时间用来学习”,而无论与人谈话还是接受采访,他都可能因为对方一句话很有道理而掏出随身带的笔和本子立刻记录下来。“肯学习其实是我们整个家族的一个共性,无论到哪里去,坐飞机、坐车,只要有闲暇时间,我们几乎都是在读书看报,每天晚上我们都会拿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去看书学习。”

现在,学习也是刘永好要求女儿刘畅的一条“家规”。

“过去家里很穷,所以我们肯拼肯吃苦,而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新一代年轻人有着更优越和富裕的生活,但他们也面临着一个更加现代化和知识国际化的社会,他们的空间其实更大,不过要想成功,首先要学好本领。”

1996年,刘永好送女儿刘畅前往美国求学,2002年,22岁获得MBA学位的刘畅回国一露面就已经是四川南方希望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然而,刘永好立下规矩,十年之内不允许女儿在媒体面前曝光。如此用心良苦的低调处理,其实刘永好只是为了让女儿能有一个宽松的环境继续学习。

“我希望将来她能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但现在她首要做的还是不断去学习、积累,这是我对她的要求。”刘永好心里非常清楚的是,刘畅现在还不可能承担得起操控全局的压力,但传承家族肯学习的传统必然能使女儿终有一天挑起大梁。

家规之五:为人正直

柳传志家规:“我的孩子不管做什么,只要做一个正直的人都是我的好孩子。”

“教导子女时百分之九十九应该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即使现在他们长大了,也应该是三分之二教他们如何做人,三分之一教如何做生意,因为真正重要的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李嘉诚教育子女的一条根本原则。

有一次,香港刮台风,李家门前的大树被刮倒,为了锯断大树,两个菲律宾工人顶风冒雨,全身湿透。李嘉诚见到此景,要儿子马上起床换上游泳裤去帮忙,他这么做正是要两个儿子懂得,职业不分贵贱,要学会尊重不同职业、不同地位的人。

柳传志是中国企业界教父级人物,影响他最大的同样是他的父亲。在2003年父亲的葬礼上,柳传志讲了这么一件事情。在他17岁那年,突然面临严峻的考验,父亲和母亲对他只说了一句话,“我的孩子不管做什么,只要做一个正直的人都是我的好孩子。”正是这么一句话,指导柳传志好好走过了40年的路程。

江苏综艺集团董事长昝圣达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农村家庭,在家里六个兄弟姐妹中他最小。家里虽穷,但父母都让子女上学,这在当时的农村是不多见的,他的很多邻居都让孩子辍学在家,为了多挣些工分,养家糊口。但昝家要求六个兄弟姐妹必须读书。

除了给自己受教育机会之外,昝圣达最感激父母的还是教会了他如何做人,其中孝顺是做人之根本。

昝圣达的爷爷奶奶很早就去世了,外公成了父母最亲的人,有时候外公来到家里时,兄弟姐妹、父母有好东西都给外公吃。那时候昝圣达还非常小,但也知道家里的环境,从来不在父母面前撒娇。

教育自己的孩子,昝圣达并不刻意地说给他们听,昝圣达小时候,父母对待外公的亲情他看在眼里了,现在他也要用自己的行为教导孩子。在昝圣达眼里,孝顺的概念不光是给老人钱花,而是多陪着聊聊天,给老人做顿饭。对待年纪大的人,要发自内心表示尊重。他的这些做法已经收到成效,他的孩子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很尊敬。

家规之六:用心做事

曹德旺家规:人必须要有自尊心、自信心、良心、诚心、苦心……有多少心就做多少事。

闽剧有这样一段:晚清时期,福建省福清市有个曹员外,家底殷实,但很是小气。曹员外被刻画成这样一个人物:重男轻女、嫌贫爱富。这段历史不是虚构的,剧中的曹员外就是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的曾祖父。

曹家最终还是没落了,曹父开始变得厌世。每天喝一两毛钱的地瓜烧,喝得醉醺醺的,絮絮叨叨地给曹德旺讲述他做生意、做人的过程。

曹父很严厉,在日本11年的生活给他影响很大,他也以此教训曹德旺:18岁以前不能留头发,不能留胡子,更不能喝酒;吃饭的时候不准说话,有什么话吃完饭再说。

有一句话,曹德旺曾经苦苦思索:用心做事,有多少心做多少事。曹父对曹德旺说:当你悟透这个道理的时候,我不在了。现在,曹德旺承认了这一点。当时,喝醉了的父亲说了20几个“心”:人必须要有自尊心、自信心、良心、诚心、苦心……有多少心就做多少事。

小时候得到的这些教导已成为曹德旺的财富,然而,每每提及父亲,他总会说:我很恨我父亲。他尊敬的是自己的母亲。小时候,因为调皮,他经常被父亲毒打,在这个时候,母亲就出来帮他。虽然父亲给了他很多启发、很多知识,但手段太强硬。曹德旺一直认为孩子成长的时候,一切都是天意,打也没用。性格柔和的母亲成了曹德旺的依赖,他认为自己做生意受父亲影响,而做人则是受母亲影响。

曹德旺现在已是两子一女的父亲,长子曹晖,现年37岁,最小的孩子也已经28岁。身为人父,曹德旺觉得自己“严重失职”。原因有二:在有了孩子之后,为了养家糊口,四处奔波,根本无力顾及孩子;另外,父亲对他的教育无法支撑他对子女的教育。

父亲固然也曾留下不少教诲,譬如“有多少心做多少事”。然而,这些无法传承给子女。发生在曹德旺身上最平常的情景是:我回家他们都睡觉了;我走了,他们还没起来。

不过,这位自认为“不合格”的父亲谈起自己的子女时还是颇为欣慰:他们不抽烟、不喝酒、不赌钱、不嫖娼,如果不告诉你他是曹德旺的孩子,你根本就不知道他是富家子弟。

曹德旺信佛,他认为这是佛祖对他的报应。“好人有好报”是信佛的人经常提及的,如果撇开这个迷信,曹德旺认为是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了榜样。

他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孩子立过规矩,而是给了他们很大的自由空间。曹德旺说:我只限定不准吸毒,别的无所谓。

在孩子八九岁时,曹德旺开始给他们讲这些问题,书该怎么读,你们自己选择;或读或不读,你们也自己选择;但有一样,吸毒是绝对不行的。他这些做法,继承了母亲的个性,结果还是让他满意的:孩子们看我那么辛苦,他们也理解。

等到孩子出国求学的时候,因为福清市在国外有很多帮派,互相之间难免争斗。送长子曹晖上飞机时,曹德旺叮嘱儿子:我们是做生意的,不管他们是哪一帮、哪一派,做好自己的事情,其他任何事情不管。这些曹晖做到了,学成归来。

现在已到了家族企业传承的时候了,曹德旺依然没有为儿子定下规矩,但他也有自己的愿望:企业家很想赚钱,但不是以赚钱为主。如果我的孩子是这样的,我将非常满足。

篇6:见识荷兰的家规

我有个荷兰同事,儿子4岁。上学前班的第一周,小家伙经常毁坏其他小朋友搭好的积木,在公共场合到处乱窜。老师制止他,他就大哭跺脚,生气毁物。老师马上叫家长来把孩子领走了。孩子妈妈带着孩子去幼儿心理咨询机构。在候诊的时候,孩子要吃摆在桌上的巧克力,妈妈对他说:“你只能吃一块哦!”他吃完了一块再去拿,妈妈就说:“你不能再拿了!”孩子不听照样拿了就吃。此后孩子依样连续拿了5块巧克力吃,妈妈也重复了5遍“你不能再拿了”,可是对孩子的行为完全没有影响力。这一切都被幼儿心理咨询师看在眼里。一进诊室,医生马上建议妈妈和孩子一起接受治疗,因为妈妈完全没有对孩子的控制力。在进行了行为评估诊断后,医生更肯定了之前的建议,对孩子妈妈说:“一些当母亲的基本能力,你还不具备,所以必须学习。就像会计和医生都要有执照一样,你要通过训练取得当母亲合理管教孩子的资格。”第一次咨询,医生就严格地训练孩子要知道在一个场所的“领导者”是谁,并要服从;如果你自己是“领导者”,那么就要服从社会规则和法律。无理的发泄情绪和不满,不会被姑息。

荷兰是一个非常重视社交礼仪和相互交流的地方。在一个家庭聚会里,孩子被教导要积极参与和融入交流,而当着大人的面不管不顾地玩手机是不被允许的。我先生的家庭是个大家族,孩子众多,每次家庭聚会少则三十几号人,多则六十几号人,总要包个度假村或是大餐厅来搞活动。我们会给孩子们安排他们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可在绝大多数时间(比如吃饭、下午茶和家庭游戏时),孩子们都必须参与和亲人的互动。在他们的活动时间没到和大人没有允许之前,他们不能做自己的事情。

上次我先生的表哥一家四口从美国回荷兰探亲,家庭聚会被安排在一个自助餐厅。夫家的聚会因为人多,有个传统就是一般吃上一道菜,大家就换下位子,方便与坐得远的亲戚聊天。为此,表哥的两个儿子,一个10岁,一个14岁,一开始就被父母打散坐在桌子的不同位置,都没挨着父母坐,让他们自己多和在荷兰的亲友自由交流。

14岁的卜拉欣当晚想看美国队在世界杯的足球比赛,开席前就和他爸爸商量能否只吃半个小时的饭,球赛开始了就离席去餐厅的电视间看球,不参与聊天。他爸爸马上拒绝:“我也很想看比赛,可是大部分在这里的家人都更希望和我们聊天。你可以每隔15分钟起身去看一下比分,两分钟内必须回来。” 卜拉欣没有讨价还价,回到自己的位子上,还站起身幽默地声明:“我在以后的30分钟内,身心全是大家的,可是之后,我每15分钟会去看一下美国足球队的赛况,如果谁对美国队的比分感兴趣,举手,我负责给你们更新!”

我坐下来,对面刚好是10岁的弟弟阿尔明。还没等我开口呢,孩子说话了:“你更喜欢用哪种语言交流?荷兰语还是英语?我知道你肯定更想说中文,可是抱歉我的中文只会说几个菜名。”接着我们用荷兰语交流。我本想顺着孩子聊聊体育什么的,可是姨妈、表舅和两个姨婆开始聊宗教发展变革对欧洲现在政体的影响。我怕阿尔明觉得无聊,可一看,他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提一两个问题,再讲讲美国的宗教情况,比我还能聊。最后,阿尔明还作总结:“其实我觉得,宗教之间的教义有很多不同,为此也进行了很多战争,有善有恶。虽然我不信什么教,但我觉得任何的教义本质上都是让我们能有力量成为更好的人,我们自己能好一点,这个世界也会好一点。”

可能大家不相信,我认识的拥有跨国婚姻和恋爱关系的朋友抱怨最多的就是荷兰人的家规太多太严。很多荷兰爸爸和中国妈妈吵架最多的就是,爸爸认为孩子应该关上电视专心和父母共进晚餐,孩子吃完饭没经过允许不能离席,孩子对父母不能有不恭的态度。而妈妈觉得吃个饭随意就好,家里那么多规矩干吗?孩子有个气不跟我们撒跟谁撒呢?爸爸认为全家过圣诞节,就算圣诞前夜没睡好,也必须早起吃家庭传统的圣诞早餐,妈妈则说让孩子多睡一会儿,吃个饭嘛,取消就算了,反正天天都要吃。欧美人的孩子,不像中国人想象的那样有漫无边际的自由。

篇7:铁血家规:幼女版

第一:嘘嘘要提前打报告!不得在床上,躺椅上,饭桌上,尤其是骑在我脖子上嘘嘘!

第二:你得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过程,比如*身上长不出来火腿,麦子不会直接长成面包,同理,荔枝要剥掉外皮才可以吃!所以,不得在等我给你剥荔枝的时候痛哭流涕。

第三:也许你幼小的心灵已经知道爱国,但是不准你举着尿片左右摇摆,小心我告你侮辱国旗!

第四:请不要再叫你亲爱的大姑是大狗,那对她是一种侮辱。如果你确实发音不够清楚的话,你可以选择闭嘴。

第五:见到帅哥的时候可以对他笑,但是笑的甜蜜程度不得超过看见老爸我的甜蜜程度。

第六:见到漂亮阿姨可以要求人家抱,但是不得钻人家怀里找吃的。

第七:见到漂亮MM不许挥拳头不许吐口水不许扮鬼脸,你确实很漂亮,但是你得允许别人像你一样漂亮。

第八:虽然你的牙齿已经具有足够的攻击力,但是你得明白,牙齿是用来攻击香蕉和菠萝的,不得用来攻击我跟你妈,尤其不许咬我的脸。

第九:你得明白跟你最亲的是我跟你妈而不是漂亮衣服,所以你不得在得不到漂亮衣服的时候对我跟你妈有任何不友好的举动包括怒目而视。

第十:我知道你对电脑有兴趣,我也打算把你培养成一个电脑天才。但是,你敲键盘的时候不许用巴掌,要用手指,而且不得把全身的力气都使出来。

第十一:你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情是叫一句爸爸或者妈妈,不得睁开眼睛就想开电脑,虽然电脑里有你想要的牛奶和布娃娃。

第十二:显示器里出现任何你感兴趣的食物的时候,不得把嘴巴凑上去啃。并且不得把口水流到键盘上。

第十三:如果你对你的伙食标准不满意,可以提出口头申请或者书面申请,不得企图以摔奶瓶这种暴力方式引起高层重视。

第十四:犯了错误是要写检查的,写检查一定要态度端正,不得躺在床上撒娇耍赖企图蒙混过关!我知道你不认识字,但是你可以向你妈行贿要求你妈代写!

第十五:你喜欢音乐这很好,我也喜欢看着你随着音乐摇摆的样子!但是不得在床上,尤其不准在我的肚子上跳舞。

第十六:当我厚颜无耻的跟别人吹嘘你如何乖巧的时候,你应该学会如何照顾你老爸的面子,不得当着外人的面拽我耳朵掰我鼻子往我身上擦鼻涕。

第十七:当有人夸你长的漂亮的时候,你应该保持淑女风范,不得得意忘形,不得谁夸就让谁抱。

第十八:当有人说你得皮肤不够白的时候,你应该虚心接受,不得表示愤怒不得作出任何攻击性举动。

第十九:如果奶瓶里的奶喝完还不够喝可以要求加餐,不得举着奶瓶来回摇!理由如下,第一,形象不好。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你摇也摇不出来。

第二十:要牢记你大姑的教导,遇到比自己厉害的要巴结,遇到比自己老实的要欺负。不得巴结比自己老实的不得欺负比自己厉害的。

第二十一: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不得向任何人透露关于二十一条的信息,尤其不得向你爷爷奶奶那帮军阀告状。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民间家规】相关文章:

家规家训05-19

家规家训作文05-23

家规家风范文05-16

家规家风家训04-27

家规英语作文05-03

家规有哪些05-17

家风与家规范文05-20

关于家风家规范文05-27

家风家规故事范文05-28

家风家规讲座范文05-28

上一篇:在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下一篇:货币银行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