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知识分子与民间学术

2024-05-11

民间知识分子与民间学术(精选8篇)

篇1:民间知识分子与民间学术

民间抵押借款合同公证之审查学术论文

摘 要:民间借款合同是指自然人与非金融机构之间基于借款目的而签订的合同。通过办理民间抵押借款合同公证,公证机构对借款人、出借人、担保人的身份资格、资金及还款能力的审查,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出借人的资金安全,此类合同成为公证机构的一项主要业务。

关键词:民间借款;合同;违约金;利息

中图分类号:D92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04.046

随着国家对宏观金融政策的调控,现今的民间抵押借款也随之活跃起来,在公证实务中,这类业务也越来越值得我们关注。当前我们办理的民间抵押借款合同公证主要有公民个人之间的借款、公民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借款。现在办理此类公证的法律法规依据除了全国人大制定的相应法律外,还有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同时,为了规范此类业务的办理,中国公证员协会业务指导员协会和我处业务工作委员会相继提出了一些指导意见,目的在于从程序上更好地指导公证人员办理此类业务。现就民间抵押借款合同公证应当重点审查的问题谈谈个人观点。

1 对于借款合同的生效条件

多数民间抵押借款合同中当事人会将生效条件约定为签字后生效或经公证后生效。我国《合同法》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也就是说,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为实践性合同,合同生效除了具备当事人意思表达一致外,还要求出借人实际交付货币。而在现实中,当事人往往把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混为一谈,笔者在办理此类实务时,一般会建议出借人向借款人发放借款后,由借款人向出借人出具借据。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询问记录中告知当事人“借据”的作用,以此来证明双方交付货币的事实,用此来证明合同是否生效。

2 民间抵押借款合同当事人的主体问题

个人之间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之间自愿协商,由出借人向借款人提供资金,借款人在约定的期限内归还借款的民事法律行为。《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而在实务中,民间借贷主体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除了发生在自然人之间,还会发生于自然人与非金融企业之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自然人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只要不属于该批复中所列举的四种无效行为,即认定有效。对于企业之间的借贷合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借贷合同借款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应如何处理的批复》规定,企业借贷合同违反了我国相关的法律和规范,属无效合同。因此,在实务中,我们如何适时审慎地对合同双方的当事人进行辨别,对确立合同的主体是否合乎法律规定极其重要。在我们公证实务操作中,除了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外,还有企业与自然人之间的借贷,这里的企业包括小额贷款公司、典当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仅指相关部门批复可以贷款的融资租赁公司)及其他具有贷款资质的企业,方能作为出借主体,我们审查合同主体的目的在于杜绝不适格主体之间的违法借贷行为。

3 民间借款合同中的利率问题

民间借贷已由先前的小额、短期临时性资金周转向大额、投资获利性转变,因此在实务中,我们对借贷合同中当事人约定的利率审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合同中利率的约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我们办理民间借款合同公证事项应重点审查的内容之一。我国《合同法》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中约定了支付利息的,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于1991-08颁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息可适当高于银行利率,但最高不能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超出部分法律不予保护”。上述司法解释为我们审查当事人约定的利率是否合法提供了依据。首先,对于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如果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应该要求当事人予以修改,如果借贷双方坚持不修改,我们应该在询问笔录中尽到告知义务,告知其如果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一旦发生纠纷,超过4倍的部分法律将不予支持;其次,双方对贷款利率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但是约定还款期限的,在约定还款期限内借款人不负有支付利息的义务,但是借款人不按还款期限还款,贷款人要求借款人按照《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支付逾期利息的,可以获得支持;再次,借贷双方对贷款利率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并且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贷款人在催告还款前,或者虽已催告但未要求借款人支付逾期利息的,借款人可以不予支付,如果经催告后,贷款人要求借款人按照《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支付逾期利息的,应准许。

4 民间借贷合同中的违约金问题

借贷合同中的违约金既有惩罚性,又具有赔偿性。对于民间借贷合同约定违约金的数额,是对借贷双方违约的惩罚性制度,其性质在法理上属于当事人在缔约时约定的违约方向合同中的对方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一种法律责任形式。依据《民法通则》第112条第2款及《合同法》第114条第1款的规定,实务中,一般违约金与罚息不能同时适用于借款方,而在实际民(来自:WwW.zaiDian.com 在点网)间借贷合同中,往往都是同时使用违约金和罚息。此时,我们为了尽到我们对借贷合同的审查义务,应该分别对待。如果没有约定的,告知双方当事人约定清楚,如果是约定不明的,告知当事人可以按照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约定。但是对于违约金的高低,在现实的公证实务操作过程中,有的.经办人员认为违约金过高时,在建议修改合同条款无效的前提下,一般都会拒绝办理此类合同公证。其实,对于违约金的高低,到现在司法实务中都没有定论,现实司法实务操作过程中,特别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及到违约金案件时,人民法院依据的是《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的规定,所以对于违约金的高低,我们不能主观臆断。对于约定的违约金过高的情况,我们也不宜直接就拒绝办理此类公证。民间抵押借款中违约金的约定条款不能等同于一般民事合同中违约金条款,否则,公证机构无法审查违约金数额是否超过银行同期利率4倍的要求。建议承办公证员可以引导当事人约定为“违约金按每日未还款金额的万分之几计算”等类似条款,以判断违约金条款的合法性。

5 利息、罚息、违约金并存的问题

民间借贷合同中,当事人会约定利息、罚息或是利息、罚息、违约金同时并存。无论双方如何约定,罚息和违约金都是承担违约责任的一种形式,依据《合同法》第207条规定,利息、违约金条款是可以并存的。至于罚息与违约金是否可以并用,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正如上述所述,罚息和违约金都是对违约行为的一种惩罚。实践中,我们只能从公平角度来对合同进行审查,在司法实务中,债务人逾期付款时要支付违约金。我们可以依据《合同法》来判断违约金的高低。合同中,违约金和罚息是否可以并用,笔者认为只要违约金、罚息总额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应予许可。但是对于罚息部分或违约金共同适用如果超出银行同期利率4倍的合同,我们应建议当事人减少超出部分。如当事人仍对超出部分的罚息坚持其观点的,我们应该在询问记录中尽到告知义务,告知其如果超过了4倍,超过部分将来得不到法律的支持。

综上所述,在我们目前的实务中,面对各式各样的合同条款,表面上看纷繁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只有注重日常积累,丰富自己对此类合同的认知度,谙熟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才能最大限度地防范执业风险,为当事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

参考文献

[1]施汉生.律师公证法律实物论丛(二)[M].北京:法律出版社,.

[2]江晓亮.公证员入门[M].北京:法律出版社,.

篇2:民间知识分子与民间学术

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

“二十四节气我知道”知识问答(60题)

1.二十四节气起源于哪个地方?(黄河流域)

2.一年分为哪几个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3.每个季节有几个节气?(6个)

4.“节气就是节日,节日也就是节气”这个说法对吗?(错)5.二十四节气是按农历推算的、还是按公历推算的?(按农历推算)

6.春季包括公历的哪几个月?(2月,3月,4月)7.春季是从哪个节气开始?(立春)8.农历新年通常是在哪个节气前后?(立春)

9.哪一个节气有吃春饼和春卷的习俗?(立春,这个习俗也叫“咬春”)

10.表示降水开始,雨量增多的节气是什么?(雨 水)1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说的是哪个节气的事情?(雨水)12.农历的元宵节与哪个节气相近?(雨水)13.描述雨水节气现象的诗词有那些?

初春小雨(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4.表示各种躲藏起来过冬(冬眠)的动物开始被惊醒是哪个节气?(惊蛰)

15.“春日农家闲不住,赶马牵牛耕作忙”描写的是哪一个节气?(惊蛰,早春耙地,保证春播的顺利进行)

16.人们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是在哪一天?(清明)17.哪个节气不仅是节气,也是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清明)18.踏青是哪个节气的习俗?(清明)19.描述清明节气现象的诗词有那些?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0.“雨水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描述的是哪个节气?(谷雨)

21.播种的最佳时机是哪个节气?(谷雨)

22.春季包括哪几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23.立夏表示什么?(夏季的开始。)

24.民间有这样一个习俗:在这天,大人会煮鸡蛋给小孩吃,意思是说这天吃了煮鸡蛋不会退夏(退瘦)。请问这是哪天?(立夏)25.哪个节气的意思是说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末成熟?(小满)

2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蜻蜓翩翩起舞,这是哪个节气的现象?(小满)

27.苦菜是一种常见的野菜,苦菜花在哪个节气前后开放?(小满)

28.表示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的节气是哪个?(芒种)29.夏至这天,很多地方吃什么食物?(面,也叫“过水面”)30.白天时间最长,夜晚时间最短是哪个节气?(夏至)31.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最热的时候指哪个节气?(小署)32.地里的西瓜在哪个节气成熟?(小暑)33.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是哪个?(大署)

34.天气热得喘不过气,但是农民伯伯还是要想办法把稻子收回去,这是哪个节气的现象?(大暑)

35.小暑和大暑有什么区别?(小和大的区别,指热的程度)36.夏季包括哪几个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37.表示进入秋天的节气是哪个?(立秋)

38.哪个节气表示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处署)

39.处暑的“处”是什么意思?(躲藏,终止)

40.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指哪个节气?(白露)

41.动物开始准备冬眠,建造自己的住所,这是哪个节气?(秋分)42.中秋节是在哪个节气?(秋分)43.“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是什么意思?(表示春分、秋分这天的白天和黑夜一样长。)44.重阳节在哪个节气时期(寒露)

45.天气渐冷,开始有霜是说哪个节气?(霜降)

46.民间传统,人们到了哪个节气喜欢欣赏枫叶、摘红柿子吃,并开始播种麦子等农作物?(霜降)

47.秋季包括哪几个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48.表示冬天来临的节气是哪个?(立冬)49.表示开始下雪的节气什么?(小雪)

50.“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里的被指的是什么?(大雪)

51.描述大雪节气现象的诗词有那些?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52.有些人家喜欢熏制腊肉、火腿。你知道他们习惯在哪一天腌制这种食品?(冬至)53.家家户户吃水饺,这个习俗是在哪个节气?(冬至)54.白天时间最长,夜晚时间最短是哪个节气?(夏至)55.天气已经很冷,但不到最冷的时候指哪个节气?(小寒)56.一年中最冷的节气是哪个?(大寒)

57.冬季包括哪几个节气?(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58.哪四个节气标志着四个季节的开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

篇3:浅析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

根据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突尼斯通过的《为发展中国家制定的样板版权法》中对“民间文学艺术”的解释, “民间文学艺术”通常意指在某一国家领土范围内可认定由该国国民或种族群落创作的、代代相传并构成其传统文化遗产之基本组成部分的全部文学、艺术与科学作品。”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概念的内涵包括以口头文学形式的文学类;艺术风格与艺术产品的表现形式;宗教传统仪式;传统教育的形式;科学知识及产品;技术知识六种形式。由此可以看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内涵的形式极其广泛。

1、传承性

民间文学艺术在思想风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的因素或传统模式, 在流传、流变的过程中积淀下来形式较强的稳定性, 使其固有的基本面目在不同的时代或地域的群体中沿袭存活。

2、群体性

民间文学艺术的创作作者与传承者是某一群体而非个人, 在这些文学艺术成果中集中反映的是该群体的思想感情与审美取向。

3、地域性

民间文学艺术的流传范围通常限定某一特定的地域, 是创作者对于一定区域内生活劳动体验的一种表达方式, 生活环境不同, 体验自然不同。

民间文学艺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涉及到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们的存在和发展成就了现代文化与文明, 是现代文明产生和不断发展的“源泉”。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不仅是历史文明的记录者, 也是社会进步的鉴定者, 具有其他文化无法替代的文学价值。近年来随着科技、信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民间文化在经济、科学和商业方面的价值被重新挖掘和激发出来。民间文学艺术带来的经济利益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保护现状

众所周知,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一切知识都是有产权的, 因此, 一国对他国民间文学艺术的利用就不能说是免费的, 这不仅是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 更是国与国之间利益平衡的需要。就现代知识产权制度而言, 无法实现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民间文学艺术领域的产权保护,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利益平衡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无论是国际上还是我们国内对平衡机制的立法探索一直在进行着。

在20世纪60年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应非洲一些国家的要求主办了第一次国际会议, 讨论与民间文学艺术有关的法律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 两组织一直把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列为它们的议题。1982年, 《保护民间文学表达、防止不正当利用与其它损害性行为国内法示范条款》获得通过。这条约将民间文学艺术排除在著作权法保护体系之外, 而给予各国自己决定选择适合本国实际的保护模式。在措辞上, 也避免使用与著作权法有关的“作品”, 而采取了“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一词。1985年, 两组织又起草了《民间文学表达形式保护条约》草案, 该草案主张对民间文学提供独立于版权之外的保护;1997年, 两组织在泰国召开了关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国际会议, 探讨了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国际公约问题;目前还不存在一个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国际标准, 而且著作权体系不能为民间文学艺术提供足够的保护, 建议采用特别立法的形式保护民间文学艺术。

三、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目前, 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上,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高度的重视, 各国也通过版权、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立法对民间文学艺进行保护。

1、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面临着危机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拥有56个民族, 民间文学艺术资源非常丰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实践中也不断出现有关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属的纠纷。在知识产权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 要求加强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的呼声不断高涨。

长期以来, 对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采集和利用, 如收集、整理、改编等, 常常被误认为原始创作, 而真正的民族民间文化的参与者、传承者却很难从中受益;一些民族民间文化表现形式后继乏人, 面临失传的危险;滥用歪曲民族民间文化的现象时有发生;经费不足造成保护设施落后, 专业人才外流;文化掠夺之势愈演愈烈, 文化资源大量流失;民间文学艺术是现代文明产生和不断发展的源泉。

2、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法律保护

我国1990年《著作权法》确规定:“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目前尚未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做出具体规定, 使司法实践遇到了许多障碍和限制;但目前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立法工作脚步正在加快, 该项立法已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之中。

四、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文化贸易的增长, 在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使用中, 民间文化遗产的拥有群体和使用者之间的利益矛盾会越来越突出, 迫切需要建立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法律保护制度, 以鼓励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和创作, 合理开发和利用我国的民族文化资源。

1、建立和健全立体法律保护体系

在选择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的方式时, 各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著作权法。这种现象有其产生的内在原因:其一, 民间文学艺术与知识产权、尤其是著作权客体之间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民间文学艺术多属于历史上的智力创造, 在当代文学艺术创作中它是创新与创作的历史源泉。传统知识、民间文艺的利用不仅能够创造出新的作品, 而且带来新的商机。其二, 知识产权制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 已成为一种全球通行的、成熟的法律制度, 发展中国家希望借助知识产权制度而将保护民间文艺推向全球, 藉此对抗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中的强势地位。但我们也无法回避民间文学艺术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冲突。我国著名知识产权专家郑成思曾提出希望我国能将民间文学艺术、传统医药、生物多样性等传统知识纳入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

2、进一步提高对抢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重要意义的认识

加大对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意义的民间宣传,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保护意识。实施鼓励民间艺人带徒传艺等措施, 加强民间艺术的传承力度, 培养一批新型的民间艺术传承者。运用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和大幅标语、墙报等多种形式, 宣传“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意义、任务和作用, 通过举办“民间艺术”展览等方式, 鼓励社会各界踊跃参与“民间艺术”保护工作, 营造良好的“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氛围。

参考文献

[1]王振清.知识产权法理与判决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5.

[2]唐广良.知识产权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3.

[3]李明德, 许超.著作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

[4]吴汉东.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7.

[5]张耕.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

篇4:民间谚语与气象知识

天气兴云致雨首先要有水汽,而水汽是靠风来输送的。“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送暖,北风寒。”风对天气变化有明显预兆。“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这是冷空气经过前后风向的转换情况。冷空气南下到达本地之前,受暖气团影响盛吹偏南风,冷空气到达时,转为偏北风,风向转变前后,天气转阴有雨。“西北风,开天锁,雨消云散天转晴”,吹西北风,表示本地已受干冷空气控制,预示天气转晴。“云交云,雨淋淋”,“逆风行云天要变”,说明大气高低层风向不一致,易引起空气上下对流,产生雷雨等对流性天气。季节不同,风向所反映的天气也不同。“一年三季东风雨,唯有夏季东风晴”,“东北风,雨祖宗”,表明吹了偏北风,一两天内天气将转阴雨,而夏季吹偏东风,将海上温度较低的气流吹到陆上,起调节气温的作用,不易下雨,尤其不易出现雷阵雨。

俗话说:“云是天气的招牌。”云的形状、高低、移向直接反映了当时天气运动的状态,预示着未来天气的变化。民间很重视看云测天。“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水凄凄;云往南,雨成潭;云往北,好晒谷。”云往东或东南移动,表明高空吹西到西北风,故有“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指春夏之交,云从东或东南伸展过来,常是台风侵袭的征兆,所以会“水凄凄”了。云向南移,说明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交汇,所以“云往南,雨成潭”。云向北移,表明本地区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无雨便“好晒谷”了。

许多谚语是看天的颜色测天气,如“乌云块块叠,雷雨眼面前”,“火烧乌云盖,有雨来得快”,“人黄有病,天黄有雨”,“日出红云升,劝君莫出门”,“傍晚黄胖云,明朝大雨淋”,等等。

雨雪天气现象出现的早晚、强度及方位,都对应着一定的天气形式,因而能判断出天气变化。“雨前毛毛没大雨,雨后毛毛没晴天。”这是指一开始就降毛毛雨,预示着这场雨不会大;若降了大雨,转为下毛毛雨,预示仍要继续下雨,不易转晴。“开门雨,下一指;闭门雨,下一丈”,“早落雨,晚砍柴;晚落雨,穿雨鞋”,是说清晨开始下雨,时间短,雨量小;晚饭前后下雨,时间长,雨量大。“雨下中,两头空”,指中午下雷雨,时间短,两头晴天。“久雨傍晚晴,一定转晴天”,阴雨时傍晚前后雨止转晴,预示阴雨结束,天气转晴。

人们常根据雷声预测天气,“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这条谚语指的是下雨之前就雷声隆隆,表明这次下雨是局部地区受热不均匀等原因形成的,又叫热雷雨,雨量不大,时间很短,局地性强,常出现“夏雨隔条河,这边下雨,那边晒日头”的现象。“先雨后雷下大雨,不紧不慢连阴雨”,“雷声水里推磨,下雨漫满河”。这两条谚语指先下雨,雨后静风、闷热,雨势越来越猛,雷声不绝,预示要降暴雨;如在降雨过程中,雷声不紧不慢,打打停停,预示会出现连续阴雨。“西南雷轰隆,大雨往下冲”,指西南方位起雷暴,来得慢,雨势猛,时间长。“西北雷声响,霎时雨滴滴”,西北方雷声来得快,风力大,有红云时还会降冰雹。“东北方响雷,雨量不大”,“东南雷声响,不见雨下来”,也是根据打雷的方向判断雨量的大小。

雾是常见的天气现象。特别是冬春季,在晴朗微风的夜晚,地表附近大气层里水汽含量较多,水汽凝结成雾,或是冷气团移向暖湿的地面时,也会形成雾。看雾也可以预测天气变化。“白茫茫雾晴,灰沉沉雾雨”,意指有雾时,如天空白茫茫,预示着晴天,如天气灰沉沉,预示雨天要来。“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意指久晴之后,空气中水汽较少,不易形成大雾,如有大雾出现,表明有暖湿空气移来,北方冷空气影响时,会转阴雨。久雨之后,冷空气已控制本地,夜间云层消散,微风,早晨出现大雾,阴雨结束转晴。不同季节出现大雾,预示未来天气也不一样。“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指春天出现大雾,天要转阴雨;夏天大雾消散后,天气晴热;秋天有雾,表明有冷空气南下,会出现连续阴雨;冬天有大雾,预示最近要下雪。

大气层中水汽、水滴、冰晶等悬浮物质,使日、月、星、辰在天空中出现多种色彩和许多光学现象,观察它们的变化,也可以预测未来天气。“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穿透大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形成朝霞。红霞出现表示西方的云雨将要移来,所以“朝霞不出门”。到了晚上,看到晚霞,表明云雨已移到东方,天气将转晴,所以“暮霞行千里”。谚语“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日出红云,劝君莫远行”,“太阳照黄光,明日风雨狂”等也有这个道理。“太阳正午现一现,以后三天不见面”,指前两天和当天上午阴雨,中午出现太阳,没过多久天气又转阴雨,预示天气将会连续阴雨。

动植物在气象条件发生变化时,其活动规律和习性会发生一些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也可以预测天气。“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乌龟背壳潮湿,壳上的纹路混而暗,是天要降雨的征兆。乌壳有水珠,像是冒汗,天将要下大雨。龟壳干燥,纹路清晰,预示近期天不会下雨。这是因为龟身贴地,龟背光滑阴凉,当暖湿空气移来时,会在龟背冷却凝结出现水珠,天将下雨,反之空气干燥,暂不会下雨。“蛇过道,大雨到”,“蚯蚓封洞有大雨”,“蜻蜓飞得低,出门带雨衣”,“知了鸣,天放晴”,“蝉儿叫叫停停,连阴雨将来临”,“鱼儿出水跳,风雨快来到”,等等,这些测天经验,几乎家喻户晓。它们都是动物对阴雨前气压低、湿度增大的生理反应。在晴天转雨时,人们感到闷燥、疲倦不适。老人腰酸背疼,病人伤口发痒、关节疼痛,都预示天要转阴雨。

(题图:变化万千的云)

篇5:清明节民间习俗知识介绍

清明节民间习俗

1.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2.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3.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4.扫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5.荡秋千: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6.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中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清明节清明节禁忌

一、清明节忌讳探视朋友亲人吗

最好不要清明节当天去探视亲朋好友,隔天去探视为宜。因为清明节是祭奠的特殊时候,此时去探视亲朋好友很说不过去的,或者说不吉利。当然,你也可以请亲朋好友在外面吃饭为宜。

二、选择清明时期结婚好吗

同上理,结婚是人生大事,最好避开选择清明节时期结婚。

三、清明节可以出去旅游吗

清明节的重要活动就是去踏青,春暖花开的时候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无可厚非。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去别人祭扫比较多的山!不要说不吉利的话,更不能说对亡者不敬的话,晚上活动要谨慎。因此清明节休假出去旅游不能说是对不起列祖列宗。

四、清明节能穿红内衣吗

通常来说,清明节期间要特别忌穿大红大紫的衣服,即使红内衣也要谨慎穿用;应穿上素色的服饰为宜。当然,也不要佩戴红色的配饰。但是,特别提醒,如果你是本命年,则红内衣可穿。

五、为何清明期间忌买鞋

一些人恰巧是清明节过生日,因此有时难免就在清明节期间买双鞋。岂不知鞋与邪同音,故而通常不在此时买鞋。真有需要也要错开时间购买。提醒你留意鞋店为何清明节生意不好就明白了。

如果有些朋友不慎清明这天买鞋了,如何?请这些朋友用红纸包好鞋子,放在门口一晚,然后清早将红纸烧掉即可。

六、清明节忌过生日吗

有些朋友恰巧是清明节生日,提醒你要提前过生日。如果恰巧是老寿星在清明节过生日,那么禁忌会更多。比如当日不要接受鲜花,同时生日蛋糕自己不可以当天吃。坊间认为,这样老寿星一定会过一个平安吉祥的年,会更加长命百岁。

七、清明节当天为何少些娱乐活动

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在清明节去祭祖、扫墓的朋友,清明节当天尽量少些娱乐活动,更不能吵架、说些不着边际的话语,否则,日后恐生麻烦。

八、为何不能因头发而盖住额头

按照古人的说法,清明节也是“鬼节”。如果需要在此期间走夜路的朋友,一定要记得随身携带护身的吉祥物,如桃木手珠等。同时,千万不能忘记要亮出你的额头,不能因头发而盖住,因为,那是你的神灯所在。

当然,以上所说有些封建迷信的意味。生活最重要的还是开心就好。但是,如果家里有老人,他们可能会很顾忌这些,还是稍微注意一下为好。

清明节的来历和发展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 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要谈清明节,需从一个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8天,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 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于闰年的原因,所 以会相差两天。

农历是反映物候变化、指导农时的阴阳历,它还结合了阴历,即以月相29.5天为周期(一次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时间间隔)。因为阴历纪月推算节气所在具体时间需要准确 的天文知识和数学知识,所以,以前的历书所载各个节气发生的时间是要由国家颁布的(如立春精确到年月日时分秒),而且,不同的时代推算的规则有所不同,《清史稿·时宪 志》就用很长的篇幅和很多图形公式来说明当时的推算方法。一般所讲农历中节气的设置规律往往只是确定月首为节气,月中为中气,两个节气间隔是15天是唯一可以供人推算的 依据,节气歌也是一般人掌握节气规律的必学知识。稍微复杂一点的推算是习惯上以上一年的冬至(一年中太阳最低的时候)过了105天就是寒食,106天就是清明;按阳历计算就简单多了、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当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异)。从天文角度说,4月5日或6日视太阳(视太阳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到达黄经15度的时候。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 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 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普遍,流传下来的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 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开封)汴河两岸的人物景象。

篇6:苗族传统音乐的民间知识艺术论文

苗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无文字的山地农业民族,在其以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生活歌、传说歌、情歌、儿歌等为主要内容的苗族传统音乐形态中,蕴含着五千年来苗族民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丰富多彩的民间知识,涉及生物资源和信息、生产生活的经验和技术、民间社会政治管理等多种元素。可以说,作为最主要的苗族传统文化表达形式的苗族传统音乐,是苗族民间知识最集中的展现,是我们了解和研究苗族社会和文化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正因如此,苗族传统音乐被誉为苗族的“百科全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古代苗族人民生活的瑰丽画卷”。[1]

一、苗族传统音乐形态中的生物资源和信息

苗族是一个长期生活在海拔400米至1000米山区的山地民族,由于生存环境上的有利条件,使得该民族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尤为丰富。据有关学者不完全统计,在各种类型的苗族传统音乐形态中提到的林木种类就多达上百种,其中尤以枫树(detmangx)和杉木(detjib)为甚。在《枫木歌》中,提到是枫树干首先生出了花妈妈―――人类的母亲。蝴蝶妈妈“和水泡沫玩耍”,然后“得了一肚子的胎气”,“生下十二个蛋”,孵了10多年,人类的直接祖先姜央以及雷公、龙、象、水牛、虎、蛇、蜈蚣等各种动物才出生。这首关于人类起源的古歌,反映了苗族先民对自然的敬畏,至今在黔东南苗族中,仍有枫树崇拜的习俗。从选种、育苗、移植到山林管理乃至木材的`习性和用途,在苗族传统音乐形态中都有详细而生动的描述。这些传统的物种学知识,对于我国乃至全世界珍稀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苗族传统音乐形态中的生产、生活经验和技术

1.农业及林业生产技术

苗族是一个山地农业民族,这就从根本上决定农业和林业必然成为苗族社会的两大基本特征,各种类型的苗族传统音乐形态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农学和林学相关的知识,为我们真实再现了苗族这一山地民族的生产智慧。例如,马学良、今旦译注的《苗族史诗?撒播种子》中唱道:“是谁来掘井,引水灌池塘?有个包金岔,掘井灌池塘。……有个包金昌,他引井水来灌塘。”[2]这里反映了苗族先民根据地形条件和水源情况合理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情形。此外,以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为代表的苗族聚居区域,林业资源和林业生产知识异常丰富,享有“杉木之乡”的美誉,当地苗侗民族民众根据自然条件和物种特性创造的混农林生产技术,成为全世界混农林复合文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传统音乐形态中所呈现出的这些有关农学和林学等学科的民间传统知识,对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2.渔猎养殖经验

渔猎养殖自古就是苗族社会重要的生产内容之一,稻田养鱼更是苗族等南方稻作民族的伟大创举,至今仍广泛存在于苗族、侗族的日常生活中。关于稻田养鱼和陂塘养鱼等养殖技术以及鱼簖、鱼笼、网捕、毒鱼、钓鱼等各种捕鱼方法,经常在苗族传统音乐中得到传唱。此外,由于山多林密,苗族居住地区的野生动物资源异常丰富,狩猎活动也因此成为苗族传统社会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潘定智等主编的《苗族古歌?运金运银》中,多次出现狩猎的场面:养优起得早,上山捕捉鸟,看见金和银,朝着东方跑,粘膏都丢掉,媒子也不要雄天和友恭,骑马快如风,腰间佩竹箭,肩上扛长弓弯弓硬又硬,桑木来做成;弓弦直又直,用的老青藤[3]这里提到的粘膏、竹箭、长弓、弯弓等,都是苗族狩猎经常使用的工具,媒子则是捕鸟人专门驯养的一种用来帮助捕鸟的鸟。

3.苗族医药知识

苗族的医药知识源远流长,正如苗族古歌中所唱:“天地自盘瓠先开创,世日月分阴阳,神农黄帝创五谷创医药,世人称他是药王,汉族苗族都一样”。在苗族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千年苗医,万年苗药”的说法。据苗族传统音乐形态的记述,苗族人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根据药性功能或形状特点的不同,将数百种苗族草药进行分门别类,并且每一种草药都有相应的苗族名称。此外,在苗族传统音乐形态中,还提到了擒、拿、按、摩、熏蒸、刮痧、拔罐等数十种苗医诊疗方法,这些独特的方法对于常见疾病甚至一些疑难杂症均有良好的疗效。正因如此,一些苗族药品和诊疗方法已经突破民族和地域的范围,被全国乃至世界医药界所采用,对这些苗族民间传统的医药知识进行整理研究,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民族医药的发展繁荣。

4.生态学知识

云雾、雷电、雨雪、冰霜等常见的气象学现象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自古就是苗族反复探寻和思索的问题,这在苗族传统音乐形态中有着普遍的反映。在《开天辟地歌》中,苗人从传说中的姜央开始,不断向前追寻人类的起源,最终认为云雾是人类和天地万物的起源,云雾生出传说中的科啼和乐啼两种大鸟,科啼和乐啼生出重叠在一起的天和地,最后剖帕挥斧辟开天地,进而产生了山川河流、虫鱼鸟兽等自然万物。从中可以反映出,苗族民众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已经对生态学所关注的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生命系统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是一种淳朴的生态学观念,这对于解决当下全世界共同面临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苗族丧歌《焚巾曲》中则表现了在苗族人民的心中,自然万物是有生命的,并且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当一个苗家人要离开人间和自然界时,他请自然万物“坐下”,并一一道别。这是对自然的尊重、依恋和热爱,认定自然界是永存的,可以世代养育人类,而人不过是过客而已。

三、苗族传统音乐形态中的社会政治管理智慧

在歌唱中完成“司法”,在歌唱中实现社会管理,是苗族社会政治管理智慧的独特体现。以鼓社(jangdniel)和议榔(ghedhlangb)为代表的社会组织,以贾理(jaxlil)和榔规为代表的民间“习惯法”,以及以理老(heudlul)为代表的“习惯法”执行者,共同构成了苗族传统社会组织结构和“司法”的完整体系,其中的法律法规都是以传唱的形式保存的,而“司法”的过程也是通过理老的歌唱完成的。苗族古歌中有一个土地纠纷的具体案例。

“为这为那,天响地动,为抢田边地角响,为争边界石桩闹。……,恨来恨去,恼来恼去,……,恨那抢田角,憎那占土坎;……,恨那抢田,憎那夺地。我的黑泥田,我的肥泥土,祖宗耕耘九代,占人十代地种。……,他心长刺,他胆生毛,心狠占人山,意恶抢人田,夺人九代田耕,坏人贼心,夺田抢地,……,昨天你抢田耕,今天你抢地种。索还我祖田,收回我旧地,是据古理,并非新词。天地正直,讲给天听,我依古理,捞不会伤。”这一纠纷经寨老和理师调停未果,只好求神灵来裁判,采取“捞汤”的办法解决。“你身不听老人言,你心不服理师讲,以长斧来判,用天油熬粥”。比如,各地的鼓社祭中,大都有踩鼓、吹芦笙和杨家打牛同马家不一样,要打‘门槛脚’?”各家给出的答案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我们姓就是这样”“、他们是他们、我们是我们”。

篇7:民间知识分子与民间学术

传说远古的时候,当朝皇帝软弱无能由于治国无方,一下子让外国“洋鬼子” 侵略得逞,不可一世的“洋鬼子” 成为“家搭子” ,由中国老百姓10户轮流供养一个“家搭子” ,初踏进家门要过磅称体重,吃了一个月到另一户去吃又要过磅称体重,如少了斤量要赔同样重量的金銀,更可恶的是10户当中有男婚女嫁的,新娘子必须先陪“家搭子” 睡三天。是可忍孰不可忍,举国上下的老百姓愤怒到了极点,就像一堆干柴,只要点起一根火柴,就要燃起熊熊烈火。

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我们中国人历来都不是好欺负的,当年有个充满正义感的糕点大师想出消灭“家搭子” 的良计妙策,他串联全国所有做糕点的统一行动,做岀又香又甜的月饼,在每个月饼中都暗藏杀机,月饼馅中放张八月十五杀“家搭子” 的纸条,月饼上市后有人买起尝新,看到字条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八月十五杀“家搭子” 一时 在全国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中秋节那天晚上大家搬岀桌椅在园外赏月,吃月饼后十户百姓齐心协力,不由分说将抓到的“家搭子” 现场解决、立马就杀,一夜之间,全国百姓同仇敌忾,一鼓作气将“家搭子” 杀得片甲不留。可谓是全民皆兵,十亿人民十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用铁打的事实诠释了“历来强盗要侵入,最终必送命” 。

篇8:民间知识分子与民间学术

民间文学艺术是指由某一地域的社会群体集体创作或该群体中具备特殊传统技能的个人创作的,并由该群体世代相传、体现该群体生活历史、风俗习惯、环境地貌、心理特征的文学和艺术形式,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民间文学艺术的概念还可以看出民间文学艺术具有主体上的群体性、时间上的延续性、形式上的多样性、浓厚的地域性、保护的交叉性等特征。因此,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具有其独特之处,传统的知识产权无法对其予以充分的保护。

1 国外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现状

1.1 国际立法

应非洲知识产权工作会议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加入到《伯尔尼公约》保护的作品之列的要求,《伯尔尼公约》于1967年在斯德哥尔摩会议上修订第15条,该条第4款规定:“对于作品未曾出版,作者身份未详,但却有足够理由推定该作者系本联盟某成员国国民的情况,该成员国可自行以立法指定代表作者的主管党组,以便在各成员国中保护及行使作者的权利”。这是最早涉及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1982年《保护民间文学表达、防止不正当利用与其他损害性行为国内法示范条款》给予各国自己决定适合本国实际的保护模式。1985年《关于保护民间文学国际通用规则中技术、法律和行政方面的初步研究》中首次界定了“民间文学”的概念和范围,主要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宗教仪式、风俗习惯、手工艺、建筑艺术及其他艺术。”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民间文化的建议》和《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要求各会员国采取法律手段和一切必要措施启动保护民间文化和民间文化作品的工程。

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区域性国际条约主要有:《非洲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班吉协定》)的附件七是对民间文学艺术的直接保护,其将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纳入版权保护体制之下,并做了一些特别的规定。该协定规定受保护的客体为“一切由非洲的居民团体所创造的,构成非洲文化遗产基础的,代代相传的文学、艺术、科学、宗教、技术等领域的传统表现形式与产品。”1981年阿拉伯第三次文化部长会议通过的《阿拉伯著作权公约》。

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出了《发展中国家之突尼斯著作权模范法》,该法明确了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目的在于防止对不同创作等文化遗产的不合理利用。1982年又通过了《保护民间文学表达、防止不正当利用与其它损害性行为国内法示范条款》该示范条款将民间文学艺术从著作权保护体系内独立出来。1985年,两组织又起草了《民间文学表达形式保护条约草案》将民间文学保护从版权保护中独立出来。

1.2 发达国家的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立法

日本和韩国是亚洲较早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国家,其法律保护措施也较为先进,日本颁布的《文化财保护法》是一部综合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其中包括“有形文化”、“无形文化”、“民俗文化财”、“埋藏文化财”、“史记名胜天然纪念物”、“重要文化景观”、“传统建造物群保存地区”等项目。韩国借鉴《日本文化财保护法》制定了《韩国文化财保护法》,该法成立文化财委员会保护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产传承者。

2 国内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现状

从立法层面上,我国《著作权法》授权国务院制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条例,但是由于制定该条例需要进行广泛的普查和调研,需要考虑到各方利益,使之能够促进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传承和发扬。所以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专门的法律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有关案件仍然采用了《著作权法》关于著作权的法律规定。与此同时,一些省、自治区开始制定并颁布了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地方性法规,如《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贵州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等。目前制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条例》已经提上立法日程,《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称将研究起草《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

从研究层面上,目前对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仍存在以下争论焦点:一是是否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二是保护范围的界定,区分是保护民间文学艺术,还是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三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公权还是私权、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归属问题;四是民间文学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与著作权法的关系问题。

3 针对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立法相关问题的建议

(1)民间文学艺术属于著作权但又不同于传统的著作权,所以仅靠《著作权法》不能对其完整的保护,目前我国已经有多个省份制定的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条例,因此应当采用特别法立法保护模式。(2)关于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归属问题,本文认为应对区分民间文学艺术及文学艺术作品,鉴于民间文学艺术集体性特点,对于无形的民间文学艺术,其权利应当归属于其特定的群体,而对于民间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即有形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其权利则应当归属于作品的创作者。(3)关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邻接权人权利保护问题,如民间文学艺术的收集整理人、表演者等的权利,应当在立法中予以保护。(4)关于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行使问题,本文认为民间文学艺术属于某一社会群体共有,既不能由个人行使,也不能由政府机构代为行使,可以借鉴我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模式,在民间文学艺术所在的区域成立民间文学艺术管理组织,由该民间组织行使该区域的民间文学艺术权利。(5)关于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期限问题,本文认为民间文学艺术具有时间延续性的特点,因此不应对其设定保护期限。但对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则可以设定固定的保护期限,保护期满则可归入民间文学艺术范畴予以保护。(6)在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相关立法中,可以借鉴日本和韩国的做法,通过立法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的权利,使我国民间文学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际上对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立法现状,并着重探讨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立法及研究中存在的相关争议,针对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立法,保护

参考文献

[1]林和生.日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6).

[2]谷桢.浅析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及其法律保护[J].商场现代化,2009(,2).

[3]袁曦.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国际立法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理论观察,2009(,1).

上一篇:二中“五一”期间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青海省党员干部党纪法规知识测试读本20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