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的看法

2024-04-25

对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的看法(精选8篇)

篇1:对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的看法

结合社会主义发展,谈我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看法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出现了思想上的分歧,不知道向何处去。当时党中央有的人提出了“两个凡是”方针,并把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要求、为“天安门广场”事件和其它冤假错案平反的声音,看作是阶级斗争新动向。

在这个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和党内健康力量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向多年来形成的“左”的思想提出了挑战,特别是对“两个凡是”方针提出了挑战。邓小平同志对多年来形成的“左”的思想提出挑战:

邓小平同志在1977年5月24日的一次谈话中鲜明地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在这个背景下,1978年5月,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发表为导火线,爆发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通过这场大讨论,根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党中央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决定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探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这个讨论意义很大。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主席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当领导人民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每个部门和国家机关都应该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

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对我们的事业就愈有利。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没有

这样一大批闯将,我们就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就无法赶上更谈不到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邓小平同志对多年来形成的“左”的思想提出挑战:

“两个凡是”的论调曾一度很风靡:凡是毛泽东同志圈阅的文件都不能动,凡是毛泽东同志做过的、说过的都不能动。

但是这不算是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这反而是损害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在军阀割据的时候,在敌人控制薄弱的地区,领导人民建立革命根据地,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了政权。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能提出这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吗?能把中国革命搞成功吗?

篇2:对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的看法

仔细地阅读了邓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文章,看完之后,觉得说得非常有道理,并且觉得其中的主要思想与自己现在的学习和生活也紧密相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的思想。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毛泽东同志确立的,它曾经指引着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然而后来这条路线一度被偏离,结果导致党的事业遭了严重的损失。值得庆幸的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的历史时期,这一思想不仅被重新确立,而且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发展。时至今日,这一伟大思想,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习惯势力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因循守旧,安于现状,思想僵化,不求发展,不求进步,不愿接受新事物。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而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就是要我们开动脑筋,独立思考问题,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要克服保守主义和本本主义。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够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放思想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而且这一思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紧密相关的。例如我们的学习生活,上课的时候,有的同学习惯于老师在上面讲,自己在下面一味的接收,完全不动脑,像个机器一样,思想处于半僵化状态,而且课下还会花很多时间复习,预习,依然不动脑,这类是本本主义的典型同学。这类同学认为只要这样学习,就能够取得好成绩,可是事与愿违,往往这些同学的考试成绩都不是很理想。而那些上课除了认真听老师讲课以外,还喜欢自己思考问题的同学,不仅不用在课下花很多时间复习,预习,而且还会取得很好的成绩,甚至有的时候这类同学能够想出比老师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动脑的学习当然比不动脑的学习效率要高很多了。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迅猛发展,在强调效率的同时,也在大力提倡创新,试想一个不懂得动脑筋的人怎么可能跟得上时代?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一个不懂得解放思想的民族又怎么能够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解放思想还仅仅是第一步,要做到真正的实事求是,还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马克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强调从实际出发,强调思想与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接下来就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我认为此处指的“向前”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指的是时间概念上的向前,即我们不可以安于现状,拘泥于现在,要用长远的眼光向前看;另一方面,向前指得是要向比我们更先进的国家,民族学习,学习他们的管理方法,学习他们的经验教训等等。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谨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时刻用这一思想武装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我们更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并不断的丰富其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国家,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汇报人:xiexiebang

篇3:对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的看法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意义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 后继有人,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希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加强和改进。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近几年, 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积极效果。改革开放, 特别是我国教育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 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条件。目前总体而言,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对祖国的前途十分关心, 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当代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主义, 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他们胸怀远大, 自立自强, 富于拼搏精神, 乐于接受新事物, 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二)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 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思想问题, 表现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观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差、心理素质欠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 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从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来看,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 存在着明显的薄弱环节。有些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 办法不多, 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尚未形成;教材建设落后,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滞后, 学生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们需在大力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 下功夫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衡量他们是否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继承者的重要指标, 高校应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民族的希望, 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长远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确保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 后继有人, 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历史意义。”这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领导相当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也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二)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 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是高校在深化教育改革和探索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大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人正确处理德与才的关系, 自觉坚持加强思想道德素质修养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统一, 把思想道德素质修养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结合起来, 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进而促使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 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大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 把握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树立明确的目标才能为之努力, 战胜前进路上的种种困难, 最后取得成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目标, 把个人的选择建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 把个人的才智兴趣充分的发挥在崇高的远大的目标上, 从而实现自己价值, 为国家民族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才能创造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对人类、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四) 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构建和谐大学校园,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校园极端行为乃至反社会行为的发生, 从而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篇4:对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的看法

关键词: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深化;解放思想;根本途径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5—0087—02

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中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掀起了一场广泛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解放思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和网上点击率最高的一个词组,在百度上可以搜索到成千上万的文章和信息。由此出现了对解放思想或思想解放的各种各样的解读,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丰富和深化了对解放思想的认识,但也出现了一些对解放思想的误读,在人们的思想上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任何理论都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把解放思想放在它所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解读,是我们正确认识解放思想和真正实现思想解放的一个根本途径。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提出解放思想的前提

从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联系看,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但如果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哲学意义上的或作为思想路线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解放思想产生、发展的前提是实事求是。没有实事求是也就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提出和发展的根本前提。认识解放思想,就必须从实事求是说起,就必须与实事求是相联系,或者准确地说以实事求是为起点和基点。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确立的。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过程,也是解放思想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但它的巨大生命力和指导作用只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要做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就必须抛弃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式的理解、反对共产国际决议绝对化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还要避免经验主义的做法,也就是说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包含有解放思想的因素。毛泽东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也是解放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能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就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当时倡导实事求是,主要针对割裂理论与实际的教条主义错误思想,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解放思想,但是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为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角度解释解放思想提供了一个基本前提。没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也就没有思想路线意义上的解放思想。

尽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的要求,但由于毛泽东面临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探索中国革命规律中国革命道路这样一个重大课题,并没有直接地论述解放思想并明确地将其纳入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之中。认识不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蕴涵的解放思想因素,或任意夸大解放思想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时期的作用,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二、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和发展

解放思想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邓小平阐述了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的指导思想、达到的目的以及实现的条件。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第一次科学概括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而且解决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做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即解放思想这个重大问题。

邓小平恢复和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与倡导解放思想分不开的,解放思想成为恢复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显著标志,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时代特征。为什么邓小平要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一起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呢?原因是实事求是关键在于一个“求”字。“求”者的状态如何,思想是解放还是被各种迷信束缚,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保守,就是一个前提性的问题。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打破精神枷锁,拨乱反正。他列举了解放思想的四个原因:第一,为了打破精神枷锁,破除思想僵化。第二,只有思想解放才能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第三,只有思想解放才能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第四,只有思想解放才能拨乱反正,重新达到实事求是。也就是说,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仅仅有务实的态度是不够的,如果思想不解放,沉缅于各种习惯势力,主观偏见之中,只能成为传统习惯的奴隶。必须从各种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之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达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主观和客观相一致。它们的不同只是在于,前者注重振奋精神,而后者强调尊重实际。

邓小平首先抓住解放思想这个关键,坚持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形成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这一理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上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赋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以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实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动态中的有机统一,以与时俱进的新观点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的思想。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把求真务实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放在一起。强调了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对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积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突出了党的思想路线在新世纪新时期新阶段的新的表现形态。

三、解放思想是常提常新的命题

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重新确立和发展的过程认识解放思想的科学含义和时代意义,既符合解放思想的历史生成的轨迹,又与解放思想的逻辑发展相吻合,达到了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统一。现在从各个角度对解放思想的认识,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解放思想的内涵。但是,在对解放思想的认识过程中,一定要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当作前提,否则,对解放思想的认识就会失去话语得以产生的语境而偏离它的本真。这是因为,解放思想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手段,离开了实事求是这个目的谈论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会变成无原则的空想和失去前进方向,也会失去思想是否解放和解放到何种程度的实践标准。一定程度上讲,在解放思想上出现的认识误区都与偏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关。只有在党的思想路线中,才能对解放思想有一个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在此基础上,还要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认识解放思想。思想作为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社会存在变化了,思想也要随着发生变化,这是认识论上的唯物主义;而思想

一旦形成,就会对社会存在产生反作用,这是认识论上的辩证法。一般情况而言,个人的思想落后于现实;而代表社会发展潮流的社会意识会从历史和现实的唯物主义的把握中超越现实。这样一来,对于大众就有一个思想解放的问题,而大众的思想解放又都是在先进的时代思想引导下进行的。需要解放的思想,一是已经落后于社会存在的旧社会意识,二是有待于提升的新社会意识,前者是破除的功夫,后者是接受、树立的功夫。两者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破中立,是在对旧思想的清理和批判中为新思想的生长腾出空间;在立中破,就是在新思想的接受和信仰中彻底抛弃旧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的论断就包含着这种深刻的哲学道理。科学发展观就是解放思想的产物,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过程。解放思想就是将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

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对解放思想有了正确的认识,并且明确了解放思想的指导原则和前进方向,这是解放思想的先决条件。但是,如果在此停留还达不到解放思想的目的。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解放思想只是认识领域里的问题,只是思想状态的开合及其程度,思想是否解放的标准,一是看理论上是否有创新,这可以说是思想解放的直接目的。二是看实践上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思想是否解放和理论是否创新,在認识领域和思想范围内还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这可以说是思想解放的终极目的。就每个人而言,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不同,解放思想的方式和途径也不同,需要思想解放的主体人,从自己的思想状况出发,探索解放思想的有效途径。在探索解放思想的有效途径的过程中,既要反对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实事求是原则的所谓的思想解放,保证解放思想的正确方向,又要反对出于一己利益只停留在书面和口头上的假解放思想,还要反对把解放思想等同于管理学上的头脑风暴法等庸俗化的倾向。为此,需要处理好哲学上的解放思想与具体操作层面上的解放思想之间的原则与策略、指导与运用、一般与特殊等诸多方面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既能使解放思想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又能使解放思想具有可行性、增强实效性。

篇5:对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的看法

第一个基本点,“实事求是”是我党思想路线的核心、灵魂。实事求是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思想精华,它既深刻体现了彻底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又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建立在彻底的唯物论的基础上,即首先承认事物的客观实在,要求人们如实地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它,特别是要把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彻底的唯物论本身就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而形成的现实出发,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辩证法的世界观。人们要想正确认识变化的客观实际及其规律,那就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即在客观与主观、现象和与本质的辩证统一中,运用科学思维的认识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第二个基本点,这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只有从实际出发,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观察和研究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对客观事物本身进行分析和研究,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思想路线的又一个基本点。它与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补充的。理论联系实际当然包含从实际出发并以客观实际为前提,而且在客观实际中具体运用正确的理论进行分析和概括,从实际的现象中掌握本质和规律,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原则,这是达到实事求是的基本条件和方法。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也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基本点。因为它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重要的实践标准和真理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在实践中探求、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因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达到实事求是,而且人们是否真正做到了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最终确定。同时,通过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也就是在实践基础上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为理论基础的。毫无疑问,彻底的唯物论必然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也是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统一的。

篇6:对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的看法

毛主席曾经说过:“党内要是能多几个真正实事求是的同志,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就会大大增强。”对于当今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而言,按照实事求是的标准办事,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入认识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我觉得是一个既深奥高原又紧贴生活的话题,毕竟在今天这种充斥着很多社会转型时期躁动、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浮华的社会中生活,要始终坚定不移地保持自我,天天向上,有一定的困难。我觉得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不断提升自我素质,脚踏实地,在每一项实践活动中,首先树立起牢固的“实事求是”观念,时刻保持“实事求是”之心上面。

在最浅显的认识层面来看,与“实事求是”这一概念最相近的就是我们很熟悉的“诚实”,对主观的人真诚相待,对客观的事物尊重规律,总是“求是”,根据客观事实来主导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言行,是人的基本道德规范。看起来,诚实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在阶级社会中利益分配的差异、个体禀赋的区别、评价标准的单一,很容易使人动摇这一基本准则,这样还如何做到“实事求是”呢?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最多的不诚实体现在学术上,比如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抄袭论文甚而是发明专利。我自己就有亲身的经历,每次看中文论文的时候,总感觉同研究领域的论文有多篇具有很高的相似度并且言之无物,根本没有任何实际的参考意义。这些论文的撰写都没有建立在真正的实验基础上,没有任何的事实基础就胡乱发表,只为了一时的名誉,如此的不尊重科学事实,是对于“实事求是”精神的亵渎。所以,我觉得我们学生首先要做到学术诚实,学习的时候做到正确而真实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情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术研究的时候要尊重科学事实,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真实地展示自己的进展成果。而要做到这些,其实是要从小就开始的,如同美国一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灌输要独立思考,自我创新绝不抄袭的观念,于是他们在成长的过程就时刻很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渐渐地也就形成一种原则和习惯了。所以,我想说,要做到学术诚实是需要我们时刻把它作为一种信仰和原则明确在心的,在遇到诱惑时,用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不给自己开先例,渐渐地内化于心,也就成为一种习惯一直延续下去了,如此做到在学术上“实事求是”。

正确认识利益与劳动,从长远的角度,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做到对客观实际事物的诚实就有了坚实基础。然而,对自己诚实,也就是正确看待自己,有自知之明,对自己负责,就需要更多智慧与勇气。

有一位哲人曾说,人最难认识清楚的其实就是自己。原因也很简单,人总是需要找到各种理由来支持自己的内心,从心理学来说,人总是要不断地自我肯定从而获得内心的安定和安全感。而在这个过程中,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自我的认为与客观事实不相符,于是“实事求是”就无法做到了,而人是无法直接感知到这一点的,所以这时,我们就需要有一种反省机制。“吾日三省吾身”,反省自己的行为、思想、言论是否与实际相符,是否有夸大和虚浮的情况出现。那么,我们反省所需要的参照物从哪里来呢?首先可以是他人的评价,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般情况下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总是具有一定客观性的,广泛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带着一颗虚心接受的心去思考和反馈这些看法,甚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反向思考自我,你就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然后还可以通过查看一些书籍和报刊来了解我们想要成为的人应该是怎样的,标准有哪些,再来和自己的现状作一一对比比较,这样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而做到了对自己诚实,正确认识自己,也就能向“实事求是”迈进一步了。

其实,学习就是一个追求“实事求是”的过程。我们学习医科知识,是为了清晰地且客观地认识生命规律,从而将认识成果应用在保证人类健康事业上,从“实事”出发,探求一个“是”字。而学习社科知识,是为了明辨事理,掌握思考这个世界和自我人生的方法,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也就能在分析判断事物时不主观臆断,而是主动去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思路,引导自己的思想走上“求是”的道路。人无知识,则只能胡思乱想,“思而不学则罔”,到最后是无法追求到真理的,这时候就需要广泛地涉猎文化知识,研习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新兴文化,不断给自己的大脑输入正的能量,在这个基础上再形成自己的思想,才能保证不会走偏,不会走向自我而与“实事”背道而驰。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做到时常与他人多交流多讨论则更好,思想火花的碰撞只会带来更多更新更正确的认识。

“实践出真知”,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事物的真实存在形态和发展规律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而社会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应运而生。我们这些身着白大褂“书生”平时总是只在校园里生活,很少有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这样就导致我们对社会的了解只能停留在感性的基础上,甚至是零,以这样的认识去思考社会、思考国家层面上的问题,难免会因为缺少对事实的认知而无法做到尊重“实事”,而没有“实事”的基础也就无从谈起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的探究,即“求是”。所以,我们需要好好珍惜进入到社会中去实践的机会,并且在每次实践时要注重对社会的真实状况的感知,越是与自己的想象或是原有的认知不符的地方,就越是要积极地去了解、去挖掘,从而来修正我们认知的错误。

人总是有一个共同的弱点,那就是容易趋于大众化,意即其观点和思想容易受社会舆论的影响而将自己的想法弱化了,而谁又能保证大多数人掌握的意见就一定是对的呢?“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大量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十分正确的,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一定要让他人的观点凌驾于自己的深思熟虑上呢?要“实事求是”就需要我们拥有批判性思维,“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时候对待事物都要持有批判和怀疑的精神,不要轻易地下结论,也不要随意“跟风”,将他人未经检验的观点作为自己的观点,而要从不同角度、辩证地去重新审视这个问题,结合事实、结合多方的观点,再加上自我的思考,慎重地得到结论。对待事物,如果能总是做到这一点,克服轻易下结论、顺从他人观点的弱点,就离“实事求是”不远了。

创造性的思维和工作总是需要以事实为基础的,脱离了“实事”的创造性是幻想,是空中楼阁,于实际、于社会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要做到创造性首先就需要我们努力去做到“实事求是”。而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最大的创造性体现在学术和社会工作上,比如说学术上,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是前人的成果,其中有很多地方是空白的,或者是没有研究清楚的,还有待我们去探求、去发现。

篇7:对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的看法

1物质世界是客观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一切认识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干工作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2物质世界的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规律,实事求是。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相信实践的真正权威,实事求是。

4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和发展了党的正确思想路线,不仅为确定和发展党的政治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且也为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提供了正确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从正反两方面更完整、更全面、更准确地人认识事物;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出发的思想路线,也是为了更完整、更全面、更准确地人认识事物。二者具有一致性。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2党的思想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具体的运用。

3思想路线与认识路线的一致性,充分体现了实践中知与行的统一。

4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坚持客观决定主观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这是确定正确思想路线的前提。

5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践必须有理论的指导,而理论只有从实践中来,并用以指导实践才有意义

篇8:实事求是地看待晚期的马克思主义

我是赞成晚期马克思主义之说的, 论者对此已有详释。在此, 我仅对晚期马克思主义作点实事求是的探索, 以期对其作出恰当的评价。

一、晚期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回归了人类文明的主流

笔者认为, 晚期的马克思主义放弃了前期关于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这种暴力社会主义, 是完全正确的,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有划时代的意义。一百多年来历史发展表明, 没有哪个资本主义国家发生过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 武装夺取了政权, 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所有进行了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都是一些前资本主义国家, 实际上是误把反封建的资产阶民主革命搞成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我们看到, 晚期马克思主义改变的是取得政权的手段, 前期是采取非法的暴力手段, 晚期则改为采取合法的和平手段。晚期之所以发生这种改变, 是由于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 经过美国、英国、法国以及德国等国的政治变革, 作为人类主流文明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法治等普世价值, 及至19世纪末叶已风行于世, 尤其是普选制的广泛实行, 非法的暴力手段已无用武之地, 合法的和平手段可能且必须使用。总之, 宪政民义在当年已是一个既成事实, 这是晚期马克思主义放弃非法的暴力手段改用合法的和平手段的基础, 如果没有这个基础, 晚期马克思主义可能不会产生。应该指出, 当时宪政民主的既成事实, 它既不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倡导所形成的, 也不是工人阶级有计划的斗争创造的, 而是人类文明在资产阶级主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晚期马克思主义的出现,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回归了人类文明的主流, 马克思主义从此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表现为社会民主主义此后的蓬勃发展。

二、晚期马克思主义断然不能实现资本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

晚期马克思主义虽然在取得政权的手段上与前期不同, 但它们的最终目的还是相同的, 这就是要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实行社会所有制的社会主义, 而且要由资本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我们暂且抛开以合法的和平手段取得政权之后, 如何实现由资本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不说, 首先要解决一个大前提, 即资本主义私有能否消灭, 社会主义的社会所有制能否实现。如果这两个问题得不到肯定的回答, 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就不存在了, 更勿需研究暴力还是和平的方式过渡了。

(一) 社会所有制是实行不了的

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社会主义, 是由社会所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制度。这里说的社会, 是指社会全体成员, 亦即生产资料归一个国家的全社会所有。问题是, 这种全社会所有制怎么实行,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无明示, 至今亦无资本主义国家对此的实践经验, 另类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也无多少可资借鉴的经验。社会所有制至今还只是一种设想, 究竟可能怎样实行, 我们只能作点推想。或是名义上是全社会所有, 因为按照马克思和列宁的论述, 社会主义作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国家正在消亡, 或许建立一个什么机构对属于全社会的生产资料代为管理;或是实行实名制, 把生产资料量化到全社会的每个成员, 这或许可以叫做重建个人所有制。如果有的社会成员愿把属于自己的那份生产资料划归个人, 又该怎么办。再说, 全社会成员总数是处于变动之中, 有生有死, 有生多死少, 有生少死多, 而且生产资料总额也会处于变动之中, 因此, 每个社会成员的生产资料份额如何随时调整。再说, 全社会所有制的生产资料如何经营管理?马克思主义历来说得很明确, 要有计划地组织全社会的生产, 亦即实行计划经济, 甚至还要消灭商品货币。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证明, 商品货币是取消不了的, 计划经济是不可行的, 若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 更是行不通的。总之, 马克思主张这种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的社会主义, 在理论上和道义上相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然而, 在实践上是不可行的, 实际上, 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似乎亦可称之为一种空想的社会主义。

(二)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消灭不了的

马克思主义鼓吹和论证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近二百年了, 在1867年问世的《资本论》第一卷中, 马克思就曾激愤地高喊:“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响起来了。”然而, 此后的资本主义, 并不是气息奄奄, 而是朝气蓬勃, 日益繁荣昌盛, 从蒸汽时代发展到电气时代, 从工业化发展到信息化, 资本主义私有制表现出旺盛生命力和强大的自我调整能力。列宁曾经说过, 蒸汽时代是资本主义时代, 电气时代是社会主义时代。列宁的这个论断是不准确的。现在已是信息时代, 却依然是资本主义时代。何伟教授对信息时代一些现象的精彩描述 (《炎黄世秋》2012年第1期) , 正是反映着资本主义时代的辉煌。人们至今还设计不出一种比资本主义更好而可行的制度, 谁也说不定资本主义的末日何时会到来。现在, 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很少有人仍在高喊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马克思当年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是建立在两论的基础上:一是剩余价值论, 二是周期性经济危机论。现在看来, 这两论都是不科学的。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把在简单小商品生产基础上建立的狭义的劳动价值论, 简单套用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发达商品经济的身上, 可以说是削足适履, 文不对题。根据这种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只承认工人的直接物质生产的体力劳动创造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中形成的新价值, 全部是工人创造的。不承认资本家出资创业、经营管理以及技术工作等这些智力劳动也创造价值。由此, 马克思论定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家只是剥夺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不劳而获的剥削者,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关系, 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才能消除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奴役。问题在于, 资本家出资创业、经营管理以及技术工作等这些在生产中的活动, 实际上是一种比体力劳动更复杂更高级的劳动, 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 也能创造价值, 且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资本主义生产中形成的全部新价值, 是工人和资本家共同创造的, 二者之间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合伴关系。资本主义似乎早已是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 不存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是难以成立的, 从而使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主张失去了理论基础。 (1)

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理论, 马克思也是根据资本主义早期出现一些现象提出的, 后来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表明, 周期性经济危机已不再出现, 表明资本主义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整能力保持经济比较平稳的较快发展。甚或可以说, 私有制与自由竞争正是资本主义的优势。我们既要正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弊端, 也要认清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的优势, 不可为了消除弊端而把优势一锅端。资本主义私有制不是要消灭的问题, 而是要在其优势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完善, 以消除弊端而充分发挥其优势。现在看来, 孙中山先生的节制资本, 比马克思的消灭资本, 更为切合实际可行。

总之, 马克思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主张理论基础若是消失了, 这种主张就难以成立了。

马克思提出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主张, 已近二百年了, 喊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响起来了也有一个半世纪了。然而, 资本主义国家至今未出现过无产阶级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 资本主义依然巍然屹立于世, 似乎这就是历史对马克思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主张所作的否定结论。

三、股份公司表现的“私人资本的自行扬弃”不会使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可以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生长出来

晚期马克思主义主张改用合法的和平手段取得政权, 但对取得政权后如何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实行社会主义的社会所有制并未明言。现在有人根据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 (据说马克思写于1865年) 第二十七章《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2) 中有股份公司使私人资本自行扬弃的论述, 认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可以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生长出来, 进而有人认为, 把恩格斯提出的以合法的和平手段取政权, 与马克思提出的私人资本的自行扬弃, 二者结合起来, 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资本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路线图。

首先, 让我们看看马克思对“私人资本自行扬弃”是怎么说的, 原意究竟为何。

对马克思的论述, 我们可以理解到有三层意思。

1.股份公司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 使组成股份公司的私人资本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这就是私人资本的自行扬弃。从字面上看, 社会资本的形式与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那样“直接的社会财产”都是以社会二字打头的。然而, 二者在本质是不同的。所谓取得社会资本的形式的私人资本, 其实还是私人资本。所谓社会资本的形式, 只是说明私人资本集合一起, 产权仍是分别属于私人的, 并未改变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剩余劳动的所有权的分离状况。还是资本主义私有制, 不是社会所有制。不能把马克思说的私人资本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理解为私人资本已转化为社会资本, 私人资本还是私人资本, 并未转归社会所有。至于马克思说的那种和旧形式 (社会生产资料当作个人的财产出现) 相反的性质在股份公司内已存在, 应理解为股份公司使许多个人的财产集合在一起, 成为具有社会形式的财产, 不可理解为私人资本已转化为社会所有制的资本。股份公司中私人资本的自行扬弃, 只是表明私人资本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 所有制并未改变, 依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 断然不具有全社会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因素, 马克思从未肯定了股份制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因素。资本主义私有制断然不会自行生长出社会主义来。马克思从未毫不含糊地肯定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是可以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生长出来的。

2.马克思再三说明, 股份公司使私人资本自行扬弃, “这是资本作为私人所有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限界以内的扬弃。”“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本身以内的扬弃。”“股份制度在资本主义体系的基础上把资本主义的产业实行扬弃。”总之, 尽管股份公司使私人资本自行扬弃, 它依然是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属于资本主义体系, 它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并未改变。不能把股份公司使私人资本取得的社会资本的形式, 认定为社会主义因素, 甚至认定资本主义可以自行长入社会主义。

3.马克思说, 股份公司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结果, 是两个必经的过渡点:一个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所有, 即转化为当做共同生产者所共有的财产, 直接的社会财产;另一个是那些直到今天为止还是和资本所有权结合在一起的再生产过程中的职能, 转化为纯粹的、共同生产者的职能, 也就是转为社会的职能。简单说来, 股份公司已成为私人资本过渡到直接的社会财产, 从而和资本所有权相结合的再生产过程中的职能转化为社会职能的临界点, 亦即资本主义私有制将要转化为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的临界点。现在看来, 马克思的这种论断未免超前了一点。一百多年来, 资本主义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私人资本的股份公司已是星罗棋布, 数量众多, 规模越来越大, 好多都是跨国公司, 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 但是, 至今看不出其中的多少社会主义因素, 更看不出向社会所有制过渡的迹象。其实在书中, 恩格斯加写了一段说法:“在英国, 竞争已经为垄断所代替, 并且已经痛痛快快, 为社会全体即全民将要实行的剥夺作好准备。”恩格斯的意思是说, 光有股份公司还不够, 还要竞争为垄断所代替, 才能为资本主义私有转化为社会全民所有作好准备, 但不是社会主义从资本主义生长出来, 也不是和平过渡, 而是要实行剥夺。这是一种想法, 可供研究。

就上述马克思论断来说, 似乎有两个方面的失误:一是马克思一直把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社会问题, 完全归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 认定必须用社会所有制来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这成为马克思经济学说的主线及其终生奋斗的目标。然而, 历史发展表明, 资本主义是消灭不了的。社会所有制是实现不了的。或许这也可称为一种空想社会主义。二是当年在资本主义初始阶段, 分配不公, 贫富悬殊, 工人及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困苦, 存在着严重的社会民生问题。现在, 资本主义早期的这类问题早已逐渐得到较好的解决, 出现了不少福利国家。孙中山先生1924年讲演三民主义中, 按照他的民生史观, 认为资本主义早期出现的严重社会不公问题, 应作为民生问题来解决, 反对唯物史观倡导的阶级斗争, 没有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马克思去世后一百多年来, 资本主义国家正是作为民生问题逐步解决社会不公的问题, 实现了比较好的社会公平正义。今天, 我们应该承认, 马克思主义出现在十九世纪, 只是当时的一个学派, 一个思想流派, 经过近两个世纪人类实践的检验, 它也不是句句是真理, 我们决不应把它当作教条或教义来对待, 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以及一切人类的思想遗产。绝不应把马克思主义神圣化, 定为中国人民的唯一指导思想, 使其意识形态化和政治化。

与此相关的是马克思在此说的“工人的合作工厂”应如何理解。的确, 在工人的合作工厂, 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已经没有了, 劳动者已经是他们自己的资本家,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剩余劳动的所有权不再分离, 他们利用生产资料来增值他们自己的劳动。问题在于, 信用提供了手段使“合作企业可以按或大或小的民族规模来实行逐渐的扩大。马克思不是把工人合作工厂看做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经济细胞, 而是作为燎原之星火。社会主义经济不是由无数个工人合作工厂一类的合作企业组成, 而是要把整个民族国家发展为一个工人的合作工厂。这就是后来列宁把社会主义经济看做一个国家规模工厂的渊源。其实, 这是行不通的。马克思只着眼于生产关系上的变革, 使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和剩余劳动, 为自己生产, 消灭资本家的剥削。没有顾及一国之内成为一个工人合作工厂, 全体工人或全体国民怎样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为自己生产, 怎样经济管理, 这个问题至今仍属无解。此外, 马克思说工人合作工厂的劳动者利用生产资料来增值他们自己的劳动是不恰当的。我们知道, 只有在劳动力作为商品买卖, 劳动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力的价值, 才有劳动的增值。只有在工人合作工厂中劳动力依然作为商品买卖, 才会有劳动的增值。然而, 工人合作工厂是不可能保留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力作为商品买卖。我们知道,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 曾亲自组建过工人工厂, 以失败而告终。今天, 我们不应赞赏工人合作工厂, 甚至把它看成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细胞, 且能按或大或小的民族规模来实现逐渐的扩大, 进而说马克思毫不含糊地肯定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是可以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生长出来的。这都没有得到实践的检验。至于说把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入股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合作社, 才是真正的高级社, 这与马克思所说的重建个人所有制并不相符。土地和生产资料本属农民和手工业在个人所有, 个人所有制无须重建。马克思所说的重建个人所有制, 是指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之后, 用剥削者的财产来建立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初级社或高级社, 似乎并不一定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概念的。

四、晚期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起死回生

马克思主义原来的科学社会主义, 并不很科学。它主要有两层意思的内容:一是主张暴力革命, 武装夺取政权, 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二是用无产阶级专政暴力达到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实行社会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目标。因此, 这种社会主义被称为暴力社会主义。与此相反, 晚期马克思主义则放弃了非法的暴力手段, 改为利用宪政民主合法的和平手段争取执掌政权, 掌权不实行无产专政, 维护既有的民主共和国 (民主共和国绝不会成为恩格斯所说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 。由此, 绝不会实现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实行社会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目标。此外, 至于什么有计划组织社会生产即实行计划经济、各取所值实行按劳分配等, 更是无从谈起。由此说来,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到19世纪末业, 已处于休克状态而濒临寿终, 只有到了晚期马克思主义的出现, 其社会主义方能一息尚存并延续至今。所以, 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 晚期马克思主义起到了让其社会主义起死回生的作用。

恩格斯去世以后,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告一段落。后来, 马克思主义分为互相对立的两个流派, 即暴力社会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 (亦称民主社会主义) 。暴力社会主义一派, 坚持马克思主义前期的暴力社会主义主张并加上自己的歪门邪道, 严重背离人类文明的主流, 都以失败而告终。社会民主主义一派, 既主张利用宪政民主争取执政, 又放弃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实行社会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目标, 继续融入人类文明的主流, 坚持在宪政民主的基础上开拓创新,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彪炳史册。

社会民主义义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 现已逐渐成熟和成形, 普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当代的社会民主主义 (民义社会主义) 基本内容有三个:一是在宪政的基础实行政治民主化;二是在私有制基础上实行经济市场化;三是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实行福利社会化。如果说, 资本主义内部可以生长出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可以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 那就是这种民主社会主义。不过, 要看到, 民主社会主义与原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 只有在两点上有联系:一是民主社会主义实行晚期马克思主义的利用宪政的和平手段取得政权;二是民主社会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对共同富裕的追求。至于在政治和经济制度上, 自不待言, 民主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历史选择了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已成为世界的潮流。

注释

1 分期中所说的马克思主义, 只涉及其社会主义。

2 (1) 本文作者有一篇《对马克思剩余价值论和资本积累规律的质疑》的文章, 发表在共识网的本站特稿栏内, 署名方文, 可供参考。

上一篇:计算机基础题库及答案下一篇:妇女儿童工作保健情况的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