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出来的画》教案

2024-05-03

《刮出来的画》教案(通用8篇)

篇1:《刮出来的画》教案

《刮出来的画》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单色和彩色底版制作的方法,以及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刮画的方法。2.尝试运用不同纸材、涂色工具创造不同的底版及体会不同材料刮画的技巧。3.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创作习惯,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学习制作底版及刮画的方法。教学难点:尝试运用不同媒体创作刮出来的画。

教学准备:范作、课件、常规及特殊的刮画工具。教学过程:

1.引出课题。

出示范画(或者民间艺人制作的有关相近于刮画的作品和有关刮画方面的录像),指名要学生述说看到的这幅画与平时的画有什么异同点,自然地引入课题。

2.学习创作。

(1)出示课件(学生和教师的优秀作品):学生欣赏时,提醒他们注意底版的制作及刮画的技巧。

(2)学习制作方法:观察书本中刮蜡画底版制作以及刮画的方法,学生说说制作步骤。(3)师生互动讨论:涂色、刮画的方法以及注意点,特别讨论作品的创意。(4)提供创作建议:①创意:构思与众不同、材料有自己的特色、涂色有变化、刮画充满热情、整体富有意境;②涂色:涂双色时,先淡后深(或反之),一层盖一层,还要考虑到刮画时的效果(不一定都很均匀);③刮画:可轻可重,刮得轻重不同,效果也不同,特别要注意根据画面的需要,轻重适当;④工具材料:针对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可以利用一些废旧的东西,变废为宝)。

(5)教师示范:选择学生熟悉的题材进行示范,着重讲述制作的方法、涂色和刮画的注意点、构思和创意等(要求速度快、精讲和粗演结合、动作到位、抓住要点等)。

3.学生作业。

(1)确定主题:让学生分组说说或独自思考刮画的内容,主要选择自己身边熟悉的题材(教师可以提供如开心一刻等为主题的有意思的内容)。(2)提醒注意:大胆构图与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人、事、物;利用特殊工具创作;体会用不同材料制作底版和用不同工具刮画的感觉;适度地表现自己的感情和创意(可合作完成作品)。

(3)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是否选择了合适的纸材;是否涂了和谐的色彩;是否自如地运用了刮画的技法;是否创造性地刻画了主题等。

4.课外延伸。

(1)尝试合作创作(和家人、同伴、老师一起)巨大的刮画作品,如壁画等。(2)充分挖掘生活中可以用来刮画的工具和材料,如沙子、木头等,抽空进行刮画练习。

篇2:《刮出来的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刮画底板的制作方法

2、学习运用不同工具材料进行刮画创作方法。渗透点、线、面等美术语言,创作一幅海底世界的刮画作品

3、通过刮画学习与实践,体验美术工具的多样性,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制作刮画

难点:学习掌握运用不同的刮器,不同力度,产生不同效果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学生:小钉子、废圆珠笔芯、小刀、刻刀。

教师:课件、刮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尽情地涂色

1、复习巩固色相:学生看一看自己的笔盒,说说在我们周围,还有没有你不认识的颜色,提出来大家一起认识。

2、涂色练习:你会用油画棒涂色吗?学生在16开图画纸任意选择颜色尽情挥舞,注意颜色涂匀。

3、学生展示涂色成果,比较、发现不如意之处,然后修改。

二、感受海洋的美

1、录象播放美丽的热带鱼,学生说说海底美在哪里?有什么特征?

2、课件出示热带鱼图片,学生说说有什么收获?学 会了哪些有关热带鱼以及海底动物?

(1)学生述说。

(2)教师总结

三、技法探究

1、教师出示有关鱼的刮画作品,引出该节课任务是学习如何刮画

2、出示课件,欣赏海底世界各种鱼以及其它海洋生物,让学生了解各种生物的形体特征、色彩纹样,并在欣赏过程中以大鱼小鱼和谐相处为例渗透统一和谐的构图思想

3、教师示范刮出一幅构图饱满,线条粗细,疏密对比鲜明的“海底世界”,教师在作画过程中需强调画面的构思和创意,落笔肯定,边示范边讲解

4、欣赏同龄人作品,进一步探究刮画技法

四、布置任务,学习创作

作业建议:发挥想象力,大胆运用学习的刮画技巧,为鱼儿们重塑一个美丽的海底世界

篇3:吃出来的胃痛不防刮刮痧

《黄帝内经》讲:“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古人说“存谷者为仓,存米者为廪”。也就是说,仓廪是存粮食的库房,而脾胃就是管仓廪的官,相当于现在的仓储业。不过,从脾胃功能分析来看,除了存储的作用之外,脾胃还有加工以及运输的功能。也就是说,脾胃同时兼有仓储、加工以及物流三个行业的功能,这三者协调配合,脾胃功能才算得到充足的发挥。

从这个角度来看,胃有点类似于军队中的后勤部长,主管粮草的组织、仓储、加工以及运输调配,将所有的粮食安排好了供部队使用,所谓“兵马末动,粮草先行”。对人体来说,粮食之重要性无与伦比,所以脾胃有“后天之本”的美称。

这样说,可能还不好理解。这里给大家具体讲一下胃的两大功能:

1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受纳”,就是接受和容纳的意思。腐熟,是指食物已经进入胃,胃经过初步消化之后形成食糜。胃好似一个容器,把经过牙齿切碎处理的食物盛装起来,再在食物中加点胃酸等添加剂,进行搅拌。

由于脾胃具有消化饮食物、摄取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的作用,所以中医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黄帝内经》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也就是说人体五脏六腑的营养都要靠胃来供给。

2胃主通降,以降为和。胃为“水谷之海”,胃将经过初步处理的食物混和物,一起“倒”进小肠,等小肠去发现能够营养全身的“宝贝”。中医将这种“下倒”功能称为“通降”作用,其功能还包括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以及大肠将糟粕排出体外,即整个消化道的畅通都与胃的“通降”作用有关。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以通降为顺。如受纳饮食方面出现问题,可出现没有食欲、恶心,呕吐、呃逆(打嗝)等症;如腐熟饮食方面出现问题,可出现嗳气酸膳;如通降出现问题,可出现口臭、胃脘及腹部胀满疼痛,大便秘结不通等病症。

为什么人的胃会出问题

胃病是现在人最常见的疾病,那么为什么胃病这么高发呢?这和现代人过于喜欢美食有关。生活中,很多人吃饭是无肉不香。其实,大鱼大肉与人的消化道很不“匹配”。人的消化道对于高能量的食物难以消化,天天吃大鱼大肉,难免会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胃承受不了,运转出现问题,大量的营养物——津液就会堆积起来,变成中医听说的“痰浊”。“痰”为百病之源,痰浊过多会引发多种疾病。而且,痰浊还会进一步影响胃的功能,导致胃功能的弱化。

胃痛:吃出来的问题刮痧能解决

记得我第一次出国,坐国际列车从北京出发,经过边境城市出境,横跨一望无尽、白雪茫茫的西伯利亚,坐了六天六夜的火车,终于到了目的地,暂住在当地一位开宾馆的朋友家里。平安夜,朋友请他在当地的几位本国朋友到自己的宾馆吃中国菜,我也在其中。当地人生性豪爽,尤其喜好杯中物,酒可谓是每日不能少。中国菜和二锅头对他们而言,是平日不可多得的美食。

我的朋友酒量也非常不错,与当地的客人不相上下。适逢佳节,大家很高兴,都说要尽兴而归。我也喝得有些飘飘然,趁着空当,悄悄溜回房间休息去了。没多久,就倒在床上睡着了。

晚上12点多钟,厨师急冲冲地跑到我的房间把我推醒,说:“我们老板胃疼得不行了,手边没有药,王大夫,你赶紧去看看。”

我和厨师以最快的速度到了朋友的卧室,只见他蜷缩在沙发上,一只手按住胃部,表情非常痛苦。

我赶快用刮痧板刮拭他背部的脾俞和胃俞穴,刚刮了几下,就出了一片黑紫的痧斑,皮下有一块大硬节,压痛非常明显,随后在此处留罐;然后在腹部的鸠尾、中脘穴留罐。鸠尾在胃的上部、中脘在胃的中部,具有和胃降逆、理气调中的功效,都是治疗脾胃病的要穴。最后在腿部的伏兔、足三里穴刮痧。伏兔、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治疗脾胃病症的要穴,治疗胃脘疼痛有很好的效果。这两个穴位刮痧时都有明显的痛感,刮痧完了再留罐。

过了20分钟,起罐之后,朋友的疼痛就完全消失了。刚才还痛苦万分,转眼就平安无事了,他有点像在做梦似的,直呼不可思议,说这事如果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他是不会相信中医有这么神奇的。原来,他胃痛的老毛病还是20多年前在东北下乡时留下的,痛起来根本没法治,吃药都要疼好长时间,难受的感觉最少持续一周。今天没有吃药,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好了,太出乎意料了。

朋友很高兴,似乎忘了20分钟前,他还痛得死去活来的,还想喝酒。我强烈阻止了。这以后,朋友更是把我敬若上宾,在他的宾馆待了一个多月。这期间,我又把他20多年的老腰痛治好了。

篇4:《刮出来的画》教案

学校

教师

学科(版本)

美术辽海版

课题

刮出来的画

章节

第一单元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线条表现丰富性、多样性的认识。借助以线条表现的形式,加入小面积刮除的绘画部分,即线与面的搭配,使画面更加富于变化,在表现手法上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是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次有益尝试。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对比了解刮蜡画与其他形式画作在风格、创作手法上的区别。

2.了解刮蜡画的基本创作方法,初步学会单色和彩色底版制作的方法,学习运用不同材质的工具进行刮画,体会不同材料刮画的技巧。

3、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感受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措施

重点:

学习制作底版及刮画的方法。

难点:

尝试运用不同媒体创作刮出来的画。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媒体使用及分析

(白板使用功能)

导入

1、利用提问,导入本课。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已有的绘画经验,为学生理解刮蜡画与其他画作的区别做铺垫。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绘画经验观察作品,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其对作品创作工具、创作风格的直观感受。

2、展示一幅优秀的刮画作品。

3、师:今天我们就学习《刮出来的画》。

教师让学生回想,你都用什么工具画过画?你还知道能用哪些工具来画画?

学生谈谈对刮画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问:①欣赏了这副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②你有什么不同问题要提出?

学生回答。

幻灯片出示刮画作品

新授及创作

1、教师出示两张不同的范画(用黑笔直接画的效果和刮出来的画的效果)。

2、出示两种底版(单色底版和多色底版)请学生上台任意地在两种底版上刮图案。

3、教师提问既然刮画要先涂颜色,涂颜色你们会吗?(会)该怎么涂呢?

4、自主学习书中刮画底版制作的方法,想想制作步骤。

5、需要注意的问题。

6、学生讨论。

7、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8、给你的刮画取个好听的名字。

9、学生自由创作,大胆尝试。

教师提问:刮画和我们平时的画有什么不一样呀?

师小结:以前的画是用笔直接画上去的,而刮画是先涂颜色再刮。

教师提问:为什么一张画刮出来是单色的,一张刮出来是彩色的?

学生观察比较并回答。

教师出示平涂和渐变的范画,让学生了解涂颜色也可以这样涂。

师生互动讨论:

(1)制作步骤:平涂或渐变的底色→加涂深色→刮画

(2注意点:涂色:先淡后深,一层盖一层

(3)学生讨论并实践利用手中的工具能刮出什么漂亮的,画工具不一样,刮出来的效果也一样吗?

作业要求:

1.大胆想象,画面内容要丰富。

2.涂色时颜色要均匀且厚,可单色,可多色。

3.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尺、牙签、钥匙等)进行刮画。

学生边刮画边想画的名字。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作业展示

展示并评价作业

1、学生展示作品,互评。

篇5:《刮出来的画》 教学设计

鳌江第八小学 李定好

一、设计理念

通过故事创编及游戏情境的创造,使学生更满怀激情地去体验和创作,在这一系列的美术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涂色的技巧,懂得和掌握了刮画的新技法,更重要的是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的心理得到了舒展并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刮出来的画》通过让学生自由涂色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油画棒的方法,达到手、眼、脑的协调发展,在特色过程中自发学会了色彩的和谐搭配,发展了审美能力,并且在尽情涂色中,使儿童的情绪得以宣泄。

三、学生分析

本次美术教学活动对象为二年级儿童。他们的年龄特点使其具有好奇性、游戏性,而且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处于概念化阶段,对事物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理解、认知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保持其对事物永久的热情是这一阶段美术课的必要。

四、教学目标

1、掌握用油画棒涂色的技巧,学习制作刮画,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2、采用讲授法及直观演示法,使学生学习了解树的形态及画法。

3、通过《彩色森林》、《刮画》一系列创设情境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审美感觉及审美情感。

4、教育学生从小树立保护树木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线描形式进行刮画,描画美丽森林。

难点:学习掌握运用不同的刮器,不同力度,产生不同效果的方法。

六、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学生:小钉子、废圆珠笔芯、小刀、刻刀。教学过程:

一、尽情地涂色

1、复习巩固色相:学生看一看自己的笔盒,说说在我们周围,还有没有你不认识的颜色,提出来大家一起认识。

2、涂色练习:你会用油画棒涂色吗?学生在16开图画纸任意选择颜色尽情挥舞,注意颜色涂匀。

3、学生展示涂色成果,比较、发现不如意之处,然后修改。

二、感受森林的美

1、录象播放美丽的大森林画面,学生说说森林美在哪里?有什么特征?

2、课件出示四季及不同天气变化下的森林图片,学生说说有什么收获?学会了哪些色彩?

(1)学生述说。

(2)教师选用各种漂亮油画棒颜色不规则性的厚厚涂在范画白纸上。

3、对呀,森林里有着丰富的色彩,那里还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木,而树又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是人类的好朋友。下面谁来说说对树的了解:

(1)树的种类及不同用途。(2)树的形态构造。

3、这么美丽的家园,不仅是同学们迷恋,老师也非常地神往可是你们知道吗?有一天,森林里来了一位女巫,她看到我们美丽的家园以后居然想据为己有,于是,她就施了一层魔法,美丽的大森林顿时一片漆黑。(教师在漂亮底色上均匀涂上黑色,将底色完全覆盖。)

4、这么美丽的家园被女巫霸占了,我们怎样去拯救森林,使它再焕发昔日容颜呢?哪位同学想到了?(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出谋划策)

三、拯救彩色森林

刚才听了同学们献上的决策之后,老师不仅发现了我们班的同学机智聪明,而且个个都是忠肝义胆,为了正义事业都甘原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下面,就请小精灵们拿起你们手中的魔法棒去恢复森林色彩吧。

1、“魔法棒”的使用。(1)教师讲解刮画可轻可重,刮的轻重不同,效果也不同。(2)以线条为主,适当地刮出块面。

2、恢复美丽“容颜”。

(1)教师将刮出的范画予以展示,请同学们进行比较,说说它与我们其他的画有什么不同?(刮出来的)

(2)构图讲解:主体部分画得大些,运用遮挡关系,刮出轻重,线条的粗细等,画得多,画得满满的,使画面内容丰富。

(3)等了这么久,老师相信同学们早就迫不及待地想去拯救森林了,那我们现在就一起出发吧。(创设情境:小精灵们小组合作拯救彩色森林。)(4)播放轻音乐,教师巡视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让学生们互相观看,比较发现的方法,自找不足。老师帮助查找原因,鼓励学生对症下药,纠正方法或修笔。)

四、体验“庆功”喜悦

经过同学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美丽的大森林又露出了往日的微笑。瞧,他们正向我们招手致谢呢!

(1)学生派代表陆续把组内完成作品送上讲台。(2)小组介绍成员创意。

(3)学生评价到师小节。(如:刮画时,刮痕是否清晰,力度是否到位,创意是否独特„„)

五、总结拓展

今天,小朋友们利用手中的“魔法棒”拯救了美丽的森林,维护了正义,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也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更加爱护树木,热爱我们的大自然。

篇6:《刮出来的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马蒂斯任务剪纸造型的特点,学会剪出简洁夸张的人物动态并选择运用对比强烈的色彩。

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及自己剪纸的过程中学习简洁,概括、夸张的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剪纸人物的动态美,培养学习剪纸艺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剪出夸张简洁的人物动态

教学难点:动态如何简洁夸张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与导入

1.玩连连看小游戏,引入“剪影”概念。

2.介绍大师马蒂斯

3.引入课题《剪出来的画》。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入“剪影”的概念并介绍大师及其作品。

二、观察与比较

1.出示马蒂斯剪纸作品以及中国传统剪纸作品进行对比,学生分别交流感受其特点与区别

2.教师小结:马蒂斯剪纸作品特点:造型简洁夸张、色彩对比强烈;

3.出示实景照片、剪影及剪纸作品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模仿大师马蒂斯的创作风格。

4.学生进行初步尝试,在学生完成后选取学生作品与大师作品进行对比。

5.教师小结:大师剪人物的方法是:细节没有了;动作更大了;手脚更长了。

6.学生再次尝试,出示作业要求:

1)

人物外轮廓简洁

2)

人物动作夸张

3)

人物形态变形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发现两种剪纸艺术的特点及区别,借助纠错法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大师的剪纸艺术特点。

三、想象与创作

1.再次观察大师作品,除人物以外,你还发现大师的作品上有什么?

2.引导学生关注大师作品中的装饰及色彩运用部分,可以运用各种不同形状(星星、水滴等)表现背景。

3.出示作业内容及要求:

1)

人物外轮廓简洁

2)

人物动作夸张

3)

人物形态变形

4)

用不同的形状装饰画面

4.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关注大师作品,引导学生再次巩固对比色知识,培养学生想象力,为自己的剪纸人物创设相对应的场景。

四、展示与评价

1.展示作业及评价用语,学生自评与互评。

2.教师总评并拓展。

篇7:《剪出来的画》教学反思

一、备好每一节课,在课前有所思

教师的备课绝不是应付差事,除了一般意义理解上的备教材,重要的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在课堂上会在哪里出“坎儿”。已经是第二年教这个班级,绝大部分孩子喜欢画画、敢画敢表现,但是,还是有几个孩子非常胆小,比较畏惧画画,怕画错,因此,这节课在作业环节,我预期设置了两个不同环节:模仿大师与超越大师,对于能力弱的孩子,我要求他们能模仿马蒂斯作品中一个舞蹈的人物,剪贴成一幅画;同时,我准备了一些特殊的图形,供能力较弱的孩子选用。而对于大部分孩子,鼓励他们“超越大师”,能学习运用马蒂斯夸张、概括的剪纸方法,大胆地表现自己喜欢的舞蹈小人。

课上下来,绝大多数孩子都根据了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作业效果都不错,部分学生能利用我提供的图形剪贴,也加入了自己的改动,也保证了时间。

二、能紧扣教学目标,层层递进,解决教学难点,同时让学生参与欲增强,推动学习兴趣。

马蒂斯剪纸特点是本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我通过3次比较一层层的解决这个教学难点:第一次,通过比较我国民间剪纸和马蒂斯剪纸这两类中西方的剪纸,使学生在语言交流和直观的视觉形象中,得出:马蒂斯剪纸——简洁、流畅、夸张的特点,初次了解教学目标。第二次,通过猜人物剪影,比较真实人物与它的剪影,使学生学会如何观察、概括物体外轮廓,将外轮廓的概念直观地输入脑海中。第三次通过比较剪影和简化后的剪影,让学生对“舍去其里,注重外轮廓,简化夸张“有具体体验。

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简化教学环节,达到教学目标。在备课时我精剪了几个教学环节,首先我让孩子欣赏杨丽萍表演的独舞《月光》。舞台背景是一个又大又圆的月亮,在月光下舞蹈家以独特的肢体语言勾勒出“迎风挺立”、“跳跃旋转”“展翅飞翔”等一幅幅黑白剪影画,我是想通过这种直观的视觉感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人物的肢体动作所带来的不同的外轮廓特征,对他们能更好的理解马蒂斯的剪纸人物概括、夸张的特征有所帮助。

篇8:一个咬出来的画初一作文

今天,林老师要我们学习咬出来的“画”,大家纷纷议论:

“画,是用手和笔画出来,那怎么咬呢?”

“我们咬什么呢,难道要咬纸,咬手指?!”

接着,只见林老师神秘地拿出一袋饼干,这下我们才知道是咬饼干。

看, 林老师拿起一块饼干,并没有急着咬,而是把饼干放到鼻子边,一闻,哇,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林老师陶醉地说:“嗯,真香!”同学们都看得垂涎三尺。接着,林 老师拿起饼干咬了起来,老师发出“喀嚓”的声音,就像老鼠偷吃东西似的,林老师咬得真妙啊!她不一会儿就咬了一个又像扇子又像裙子的饼干。

终于到我们大展身手啦!我拿起饼干咬了起来,真好吃,又甜又脆!我本来想要咬一个小裙子,可是,因为失败,咬成了月亮,没办法,只能这样了。

我今天收获可真多呀!虽然,我失败了,不过,月亮也很漂亮嘛!

精彩点评:许诺,林老师在你眼里的样子真有趣啊,先用陶醉的神情吊你们胃口,再像老鼠一样创作作品,连我自己看了都觉得好笑呢!文笔非常流畅,观察格外仔细,如果以后有机会能仔细写写自己的创作过程,一定特别精彩!

今天,我们上作文课的时候,林老师神秘兮兮地说:“今天,我们要学习——咬出来的`‘画’!”“啊?咬出来的画?”同学们一下子议论纷纷。

林老师忽然拿出一袋饼干,哦!我们都明白了,原来是咬饼干画呀!林老师发了每人两块饼干,说:“我现在开始咬给你们看,可要看好了!”

只见林老师把饼干放到鼻子旁边,闻了一下,面带笑容地说:“真香啊!”接着,林老师咬了起来,嘴里还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那样子有趣极了!

过了一会儿,我们的牙齿咬开始动工了。我想咬一朵向日葵,我先咬出一点点的花瓣,再咬出它的叶子、根,最后,把它拼起来,这样就做好了。这幅作品还被林老师大大表扬了呢!

上一篇:学习郑德荣等7名同志事迹心得体会下一篇:物化下册答案傅献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