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囚笼高中作文参考

2024-04-29

生命的囚笼高中作文参考(精选4篇)

篇1:生命的囚笼高中作文参考

我在观察一只普通的甲虫。

这种甲虫一点也不漂亮,甚至有点“灰脸”,棕灰色的身体笨拙地在木屑上滚动移动,枯燥而缓慢。我打开箱盖,向下倾斜,甲虫掉在了地上。吃完饭,它摇摇摆摆地爬走了。它是一个注定的幸存者,一只飞虫的身体随之自由。

在我的小盒子里,囚禁了无数的昆虫。无一例外都是扰乱我读书的坏人,我煞费苦心把他们关起来。圣甲虫,草蛉,飞蛾,蜈蚣。甚至还有蚊子。大部分虫子撑不了一天。那天晚上,我抓住了它,第二天早上,我看到了死昆虫。但是那些能活下来的人,我立刻就放手了,因为我无法禁锢一个顽强的生物。

我刚才放出来的甲虫就是其中之一。它本身并不美,但真的能赢得我的尊重。它的生命价值远远超过它的外表,对我来说是一个更高贵的存在。因为生活就是这样,甲虫和人类没有本质的区别。

人的一生善变,如同蝼蚁。也许有一天他不小心打碎了一个壮汉,他会把你关进笼子。给你天生的枷锁加上一把锁。

生活本身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灵魂的囚徒。但是在铁栅栏下,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我们的距离和梦想还在等着我们去实现。

所以一定要选择坚强。我们没有其他退路,没有捷径。然后,做一只甲虫。无论失去什么,无论是自由还是你所有的成就,你都不在乎。只要有生命,有希望,活着就是一种幸福。我相信有一天,我会看到真正的无限世界。

但也有例外。我曾经因为忘记检查盒子而剥夺了一只蜘蛛的生命自由。出来后,它摇摇晃晃地爬了几步,摔倒了。我小心翼翼的埋好,竖起一小块木头做墓碑。

所以生活中一定有阴暗、失败、没落,但不能因为不完整就放弃。在这个对抗命运和权力的过程中,即使你死了,也一定能感动别人。这不再是死亡,而是永生。谁能说蜘蛛只是一种小型节肢动物?它的坚韧和执着,使它成为精神上的英雄。

因为世界上的人都是在勇敢和懦弱之间挣扎,生命和精神也是这样传承的。只有在生命的牢笼中,奋斗的`精神才会真正从一个角落爆发出来,支撑起整个人类历史。

在生命的牢笼里无所畏惧的灵魂叫做永恒。

篇2:生命的囚笼高中作文参考

这只甲虫一点都不美,甚至有些“灰头土脸”,棕灰色的身躯笨拙地在木屑上翻滚移动,缓慢得令人厌烦。我打开盒盖,向下一倾,甲虫摔落在地上,顿了一顿,摇摇摆摆地向别处爬走。它是注定的生还者,随它一同自由的,是一只飞虫的尸体。

在我的小盒里,囚禁过无数昆虫,。它们无一例外都是扰我读书的坏蛋,所以我不胜其烦地将它们关住。金龟子、草蛉、飞蛾、蜈蚣…。甚至还有蚊子。绝大多数虫子熬不过一天。当天夜里捉住,第二天清晨再一看已是僵硬的虫尸。但那些能够挺过去的,我立即放它走,因为我无法囚禁一个顽强的生灵。

刚才我放掉的甲虫便是其一。它本身并不美,但它能够真正赢得我的尊重。它的生命价值要远远超过它外貌所表现的,而对于我来说是更加崇高的存在。因为生命就是这样,甲虫和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人的一生变化无常,如同虫子,也许某一天无意的触犯了一个强者,他也会将你关进牢笼——在你生来就有的责任镣铐上再加一把锁。

生活本身并不轻松,对于那些灵魂的囚徒来说更是如此。可是在铁栅下,我们的生命还在延续,我们的远方,还有梦等着我们去实现。

于是我们必须选择坚强。我们没有其它退路,没有捷径可走。那么,就做一只甲虫吧。无论失去什么,是自由或是拥有的一切成就,都不去在乎。只要还有生命,还有希望,活着就是一种幸福。相信终有一天,会看到真正的无限世界。

但例外也是会有的。我曾因忘记了检查盒子而剥夺了一只蜘蛛的终身自由——我放它出来时,它已做了一个月的囚徒。出来以后,它蹒跚地爬了几步,倒下了。我小心地埋葬了它,并竖了一小块木头作为墓碑。

所以生命中也必有灰暗,必有失败,必有衰亡,但我们并不能因它是残缺的就放弃它。在这个与命运和强权抗争的过程中,即使灭亡,但也要能够感动他人。这样便不再是灭亡,而是永生。谁能说那只蜘蛛只是一只渺小的节肢动物呢?它的顽强与执着已使它成为一个精神上的英雄。

因为世界上的人在勇敢与懦弱间挣扎的同时,生命和精神也如此传承,只有在生命的囚笼中,奋斗的精神才会从一个角落真正的爆发——支撑着整个人类历史。

无畏于生命囚笼的灵魂,叫做永恒。

篇3:让高中生作文充满灵动的生命力

【片段一】

在山岭的蜿蜒小路上, 我独自行走, 有一个信念———我能。

在泥泞的沼泽池塘边, 我独自前进, 有一个信念———我能。

上天给了我一个艰苦的生存环境, 我背负着贫穷的大山, 但我不愿放弃, 我要实现理想, 因为我坚定了一个信念———我能。

命运赐予我一个闭塞的桃源世界, 我摒弃着无知的泥潭, 但我不能放弃, 我要直达梦想, 因为我坚守着一个信念———我能。

———2007年辽宁高考优秀作文[1]727

【片段二】

意气, 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 是杜甫“致君尧舜上, 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 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的壮怀……人要有意气, 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 要意气风发。人不能没有意气, 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 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2006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1]719

这便是高中写作训练的样板产品。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就是这样成批量地训练这种作文模式, 从拟题、开头、结尾、引用、套用、模仿等等环节进行仔细的训练操作, 更有甚者, 高考作文教学只训练排比句段。于是, 高中作文便一篇篇地产生那种缺乏内容、感情苍白、矫揉造作之产品, 都是被整过的“病梅”。一个“整”字, 概括了高中作文教学所普遍追求的技术主义浮躁之风, 作文的面貌总体是模仿性质的:语言形式的模仿;结构模式的模仿;思维痕迹的模仿;情感体验的模仿。在这些模仿中, 学生的个体差异渐被抹杀, 创造性和生命体验日渐枯萎, 逐渐失去了文章该有的血肉!

余秋雨说:“文章的苍白, 源于生命的苍白;文章的无聊, 源于生命的无聊。”[2]作文教学在技术主义上的片面追求, 导致了高中作文教学脱离了写作的本来意义。学生作文个性失落, 思想苍白。写作本应是一个热血沸腾的充满生命律动的事, 与知情意行和谐成长, 与人的发展融为一体, 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到达的存在方式, 是一种人生形式。司汤达的墓志铭:活过, 爱过, 写作过。这曾经激励了多少热爱写作的人们。然而如今的对作文的技术训练是多么忽视学生生命本真内容的存在。作文评价失当, 写作标准偏颇而单一, 这使得学生对作文乃至对语文的态度日渐消极, 作文的内容也就难免单薄了。

二、“问渠那得清如许?”———如何端正作文评价导向

如何回归作文教学的本真?笔者认为应迫切形成共识, 端正作文评价的导向。

(一) 赋予写作教学以生命意义, 回归写作教学的本质

北京师范大学刘锡庆教授认为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解放人, 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 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写我自得之见, 抒我自然之情, 用我自由之笔, 显我自在之趣。”如果写作教学能做到重视体验, 就是真正关注了学生主体的心灵世界, 关注了学生的生命体验, 引导了学生人生智慧的获得。

(二) 净化矫揉造作之文风, 培育坦诚真切之人格

鲁迅先生在《琐忆》中有这样一个比方:“一条小溪, 明澈见底, 即使浅吧, 但是却浅得澄清, 倘若烂泥塘, 谁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鲁迅先生告诉我们:与其故作高深, 不如清纯自然。高中生作文的荒漠化、空洞化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这一部分与高中生本身的写作水平、写作态度有关, 更大的原因恐怕还源于写作教学的导向问题, 如开头提到过的那些空洞华丽的高考优秀作文的错误引导。

(三) 改革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

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 如教师批阅, 简单评语, 全班交流, 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其中最主要的是忽视了学生的写作个性, 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要着力于作文评价方式的改革。

1. 作文评价应在横向集体比较之外, 同样重视纵向成长关注

教师要建立学生写作档案, 关注学生写作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发现学生每一次写作的进步之处, 同时在作文讲评中要注意多层次挖掘, 努力让每一个水平层面上的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都能得到肯定和认可, 使学生惊喜地发现自己潜在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会唤起学生的成功体验, 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促进学生写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 作文评价应在语言评价之外, 更注重对内容的评价, 并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评语 (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语) 应体现对学生生活体验的关注, 重在写作内容的生发理解。在评价方式上, 可采用教师精批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更多地依靠学生互评小组的评价, 将作文的裁判权交还于学生。同时, 积极构筑作品展示的大舞台, 满足学生的发表欲。发表, 本身就是对学生作文的褒奖。除了鼓励学生积极向相关报刊投稿以外, 教师还可以广泛开展佳作展示、佳句集萃、文集编订、互写序言等活动, 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得到作文成功的体验。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策略探索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和创造。孔子说:“辞, 达而已矣!”黄遵宪说:“我手写我口。”钱理群说:“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 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古往今来这些有关写作的论断均阐述了作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写真情实感, 发真知灼见。一个人的情感世界越丰富, 情感的历程越细腻, 他对生活的感悟就越独特越耐人寻味。而把这种独特的情感历程写进作文, 作文的内容就会异彩纷呈, 个性凸显。

(一) 着力于体验情境的创设, 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情境是活动所需要的氛围, 它是指进行某种兴趣活动所必需的, 由一定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的外在环境。情境的创设是作文教学中实施体验策略的关键。学生所困扰的往往是提起笔来无话可说, 无情可写, 或是想说的不多, 情感贫乏, 只好去胡乱模仿;或者几乎没有酝酿时间, 提起笔来苦苦拼凑。所以教师要创设一个情境, 让学生在酝酿运思过程中找回真实的自我, 触发表达欲。这个情境不是社会生活的简单复制, 不是一个外在的故事, 它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心灵参与, 具有心力整合、心理辅导的功能。

(二) 实行生活化作文教学引导, 坚持多样化的作文训练形式, 提高学生在亲历体验中感悟生活的能力

除了课堂作文教学之外, 作文教学必然依赖于生活的广阔平台。因此, 教师在作文训练形式上应不拘一格, 生活札记、随笔随感、访谈演讲、读书笔记等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作文形式, 都可以采用;在写作内容上, 人物素描、校园采风、乡情民俗、课文质疑、春夏秋冬、真情告白、课堂写真、街巷见闻、读书感言、影视评论、奇思怪想、往事回眸等也都可以采用。

1. 倡导开放式教学,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

街谈巷议, 感受自然, 体味人事, 培养他们观察感知社会生活的能力, 激发他们的写作冲动。

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多姿多彩的生活, 从社会生活中发现题材, 发现课题, 从而参与生活, 形成相伴终身的独特生活感悟。春秋佳日、和乐佳节、时事热点、街市新景、俗世悲欢均可以成为触发感悟的题材。

2. 体味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 重视心灵视界的拓展, 引导学生充实精神世界

家庭和学校是和学生成长直接相关的两个方面, 它们直接构筑了学生的心灵世界的版图。母爱父爱是感之不尽、写之不尽的永恒主题, 读懂母爱父爱也就是读懂人生的源头。学校里的点点滴滴当然也是学生人格成长精神发育的印迹, 关注成长路上的挫折, 铭记同学老师的情谊, 这当然应该成为学生精神地图的经纬线。作文关注了这些人生体验和生活内容, 才能写出真我的风采。

3. 走进文学名著, 陶冶情操, 培育趣味, 以读书体验促写作体验

韩愈曾作诗勉励他的儿子说:“人不通古今, 马牛而襟裾。”意思是说, 作为人如果不能通过读书来通晓古今历史、人情、风貌、知识, 那与马和牛穿上衣服没有什么两样。不读书无以为人。学生精神生活的另一面就是阅读。有人说,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作文要记录和促进这段精神成长, 就要关注学生阅读中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体验。古往今来的文学名著凝聚着作家独到的人生感悟、人性体验, 充满着情趣美、人性美, 对学生来说这既是人生智慧的启发、美好情操的陶冶, 也是写作思路的引领和写作方法的范本。因此, 我们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阅读, 让学生在自己人生经验和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写作。

(三) 鼓励学生感悟生活, 养成思考的习惯, 形成清新独特的思想和文风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要树立善于挖掘素材的榜样, 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挖掘素材。比如, 某次带领学生去草坪上大扫除, 发现草坪上丢着一个饭团, 学生纷纷说:“恶心, 真恶心。”我笑着说:“这个饭团, 也许曾是人家从食堂或街上小店花两三块钱买来的美味早餐。如果把这个饭团装在精美的盘子里, 配上精美的勺子筷子, 放在星级酒店的餐桌上, 也许就要二三十块钱。可当它被丢在这个草坪上的时候, 却被大家认为恶心。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同学们能对这个饭团进行一番评论么?”接着, 我又补充了以下几点: (1) 世界上没有垃圾, 所谓的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东西而已; (2) 环境是很重要的, 人是环境的产物, 不同环境下衬托出的人是不一样的; (3) 同学们要努力啊, 如果不努力的话, 日后就会有和这饭团类似的命运。学生听后, 都若有所思。

平时生活中多留心、多思考、多积累, 就会拓展写作空间, 提升写作水平, 写出的文章也就不会是干巴巴的、东拼西凑出来的, 而是自然而然“生”出来的———如瓜熟蒂落一般!

参考文献

[1]曲一线.5年高考3年模拟 (语文教师用书) [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篇4:生命的囚笼高中作文参考

一、生命教育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1. 高中生对生命认识的调查

高中生对生命认识的调查结果见表1和图1。

从表1可以看出, 对于“你认为人的生命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的回答, 有92.0%的学生认为人的生命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 说明绝大部分高中生对生命的形成有正确的认识, 但依然有8.0%的同学认为人的生命是由神创造的或者是两者共同的结果。其中,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高一、高二学生对生命的正确认识要高于高三。

通过图1分析可以发现, 大多数高中生都为自己活着而倍感珍惜生命, 认为“自杀是对自己和家人不负责任的愚蠢行为”占64.6%, “理解自杀这种行为, 但自己不会去做”占28.5%, 但依然有6.9%的同学认为“自杀是摆脱痛苦的方式, 或许会做”。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 激发生命的潜能, 提升生命的品质, 实现生命的价值。[2]一个人对生命的认识最终会影响他对待生命的方式, 所以我们应该加强高中生对生命的正确认识,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 从而实现生命的价值。

2. 高中生对生命态度的调查

高中生对生命态度的调查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针对“你对自身生命的看法”有92.4%的高中生认识到生命只有一次, 要好好珍惜。高中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时代, 理应热爱生命, 充满活力, 但有7.6%的学生认为生命是一种负担或认为生命如草芥, 无所谓。因此对高中生进行生命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在“你认为当前自己的生活状态如何”的调查中, 有85.3%的学生认为自己生活状态很满意和基本满意, 有11.1%的学生认为不怎么满意, 有3.6%的学生认为很不满意。同时在对压力来源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有91.2%的学生认为是学习压力大, 41.5%的学生认为是个人心理承受能力差, 其次依次是人际关系、感情问题、经济问题等。说明在高中阶段学生依然感到学生压力较大, 同时其心理承受能力也有待提高。在对压力的应对方式上, 53.7%的学生选择找好朋友倾诉, 但只有1.6%的学生会选择找老师倾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 教师应放下架子, 主动与学生交朋友, 尊重学生, 使师生间建立起一种信任感。在“对死亡的态度”调查中可以看出有75.7%的学生平时很少想到, 这可能是由我国忌讳死亡的传统观念造成的,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也总是回避死亡这个问题。生命教育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 借此希望通过生命教育的学习使学生能形成正确的生死观。

3. 高中生对生命价值观的调查

高中生生命价值观的调查结果见表3和图2。

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 作为高中生也能清醒地认识到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可以学习知识, 充实自我, 为以后考上好的大学打基础。从表3可以看出, 在对“你心中的偶像是谁”的选择, 有66.2%的学生选择比尔·盖茨, 16.9%的学生选择孔繁森, 16.9%的学生选择周杰伦。另外, 通过不同年级的对比也可以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对自己心中的偶像也会发生明显变化。高中生是未来国之栋梁, 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更需要有人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以实现自身人生的理想和价值。

高中生生命观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共同影响,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才能让其健康成长。通过图2分析可以发现, 当问到“对你形成生命观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的时候, 有29.4%的学生选择了自己的性格所决定, 21.9%的学生选择是社会的影响, 35.7%的学生选择是家庭的影响, 而只有13%的学生选择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可以看出高中生对学校教育的不信任, 大部分学生在遇到事情或生命困惑时, 宁愿选择自我发泄或寻求家庭帮助也不会求助于学校。这反映了教师在平时除了学习以外缺少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关心, 也反映了生命教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

4. 高中生对生命教育意识的调查

高中生对生命意识的调查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 在“你具有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吗”的调查中, 有22.0%的高中生认为完全具有, 有4.7%的高中生认为没有, 而有73.3%的高中生认为自己只懂一点点。说明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在除教授学生课本的文化知识外, 应大力开展有关生命的教育。同时我们在“你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吗”的调查中也可以看出有73.6%的高中生认为是很有必要的。在问到“哪一种方式开展生命教育最为有效”时, 53.8%的高中生认为应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 5.7%的高中生认为应开设生命教育讲座, 40.5%的高中生认为应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实施生命教育。说明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要运用多元化的教育途径, 全面而有效地实施生命教育。

二、对高中阶段实施生命教育的思考

1. 加强生命教育的师资培训是实现生命教育的首要任务

任何一项教育理念的实施, 首先都得有充分理解这个理念的合格教师, 特别是高中生正处于理智与成熟的边缘, 更需要有经验的教师对其进行引导。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生命教育在教育领域是一个新生的事物, 没有现成的教师, 加强师资培育以提升教师生命教育素质就成了生命教育实施的首要任务。[3]针对生命教育的培训, 可以将目前已有的与生命教育有关的显性学科如生命科学、思想政治、社会、体育与健身等科目的任课教师以及对生命教育有兴趣的教师集中起来进行进修培训, 将他们成功转型为专业的生命教育教师。同时, 为了提高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也可以在学校组织一些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专家指导等活动来引导教师认识到自我存在状态中生命意识的缺失, 使教师能够关注到自身的生存状态、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 从而提高教师本身的生命质量。只有教师真正了解了生命的意蕴, 才能从根本上去关怀学生的生命, 去影响学生的生命, 去润泽学生的生命。

2. 开设校本课程和学科渗透是落实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

学校实施生命教育可以有多种形式, 但开设校本课程和学科渗透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因此对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设也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制定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课程内容。根据高中学校的特点, 可以在高一、高二基础年级每周开设一节, 内容可包括健康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增强自我预防的能力以及对环境友善的生活方式。高三年级由于面临升学的压力, 可以每两周或三周开设一节, 通过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来缓解学生因升学而带来的心理压力, 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通过法制教育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法制观念、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的观念。除开设校本课程, 生命教育还应渗透到各门学科和学校的其他活动中, 使每一个教育者都成为生命教育的关注者和参与者, 通过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 分层次、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

3. 学校、家庭、社会相互结合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保障

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 除了在学校以课堂教学与渗透为主渠道外, 还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家长相对于教师而言, 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最长、机会最多, 教育的影响最深刻、最系统, 往往是直接的、终身的。[4]学校可以利用家访, 开家长会, 让家长进学校、进课堂等方式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 同时通过对生命教育知识的宣传使家长认识到生命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生命教育的最佳效果就是把教育融入到生活中去,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的形式来协助学生组织安排各种演出、比赛以及其他社团活动, 让学生参观产房、婴儿室、手术室、安宁房等, 使其了解生命的起源, 体验生命的喜悦和理解生命的尊严。生命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 更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缺失的部分, 所以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合作才能更好地实施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效果才能得以维持。

4. 建设关怀生命的校园文化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基础

校园生活是每一个学子都必经的过程。在学生的生命发展过程中, 不只是对知识的学习, 还要使其发展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 一个能够了解自我、尊重自我、欣赏不同文化、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人。因此, 建设一个丰富多彩、关怀生命的校园文化是我们开展生命教育的基础条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可以以绿色校园文化为切入点, 通过优美的校园环境和积极健康的精神洗礼, 使学生能够融入自然, 树立生命意识, 强化对生命的关爱, 从而赋予生命教育可持续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的生命基础”之内涵[J].山西教育:教学版, 2004 (6) .

[2]平子.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的超越与提升——肖川博士访谈录[J].班主任之友, 2002 (9) .

[3]盛春霞.生命教育视野下的教师素质构建[D].曲阜师范大学, 2007.

上一篇:焙烧生产车间年度总结下一篇:八年级英语教学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