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语文名师工作室个人工作总结

2024-04-21

市语文名师工作室个人工作总结(精选16篇)

篇1:市语文名师工作室个人工作总结

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召开第二次课题研究例会11月9日上午,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第二次课题研究例会在新垛中心校小学部召开。工作室全体成员,及安丰学区部分高年级语文教师出席该次活动。

活动首先听了工作室成员陈俊阳老师执教的习作课《做美食》,整节课以‚提升感受力‛重点,以学生课前做美食为生活体验基础,指导学生关注做的过程,关注过程中独特感受。教学从谈话激趣导入,从学生日常的周记入手,让学生进行适当评价,教师适时提出‚慢镜头‛的手法,让学生放慢感受的过程,充分利用自己的耳、鼻、眼、口、手,最关键是用心去感受。再而教师针对学生周记的范文,引导学生进一步用‚慢镜头‛的手法,最后让学生用此手法来修改自己的习作。

接着,大家就这节课展开评课、议课。潘健、李静、阮艳、陈志锋、周应太五位老师与陈俊阳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大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中下水文的指导性,习作指导与讲评的有机融合展开了讨论。何伟俊主任对整节课的教学进行了梳理,突出要把学生感受力的培养与提升贯穿到课前准备、作前指导、习作讲评的每一环节中,真正落实课标提出的‚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最后,工作室全体成员交流了近期的课题研究情况,首先李静老师围绕‚独特‛‚聊天‛‚共鸣‛‚诗情画意‛等四个关键词作了发言,接着陈志锋老师、阮艳老师、潘健老师、周应太老师四位老师分别以‚细节描写 ‚感受力——学生作文求‘真’之源‛‚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灵感受力‛‚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作了重点发言。听了大家的发言,何主任提出工作室成员要带着问题走向日常教学,真正实现‚一课一得‛,把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有机融合,不断提升自我的课题研究水平。

(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宣传组)

篇2:市语文名师工作室个人工作总结

一、在读书中提升理论水平

为进一步学员的理论研究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工作室全体成员积极语文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在明州书城的购书单中自主选择2到3本理论书,并建立“XX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QQ群和微信群,在群里共同分享学习心得,分成两组,小组长分别为李文秀和焦秀丽两位老师,每组5人,每人负责一个工作日的学习推荐分享任务,目前分享的话题有“初中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写作研究、名著阅读、传统文化”等,效果十分明显,群里十分热闹。

利用网络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我室筹建“微言语文”微信公众号,将学生优秀作文、考场作文、教师下水作文、教学课例、教学论文、教学叙事随笔在网上交流,点击量不断增加。这也扩大了我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在交流中丰富实践经验

10月31日在耕民初中召开虞慈两地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命题交流和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两地26位教师交流试题,谈观点,举实例,效果很好。上虞名师孟海明作《语文试卷的命题思想与编制技术》的专题讲座,大家有了全新的认识,开拓了命题的新视野。

11月10日在育才高中召开全市中语会年会暨名师工作室活动,特邀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肖培东来上初高中两个公开课《美丽的颜色》《神的一滴》,课堂深入浅出,精彩纷呈,另外还有一场学术报告《我就要浅浅地教语文》,与会老师们收获颇丰。在交流中提升了工作室老师的专业素养,拓宽了大家的视野。

三、在聆听中汲取前沿信息

11月20日在实验中学召开初三语文课堂教学展示暨名师工作室活动,特邀请正高级教师张霞儿老师评课并讲座,题目是《学会阅读》《学会表达》,聆听大师的教导,学员们表示受益很多。

四、在制作中提高现代技术能力

每个学员还承担XX市智慧云课的微课制作任务,共47节微课,均在第一期上展播。李文秀老师在于2月初开通直播课,共六节,主要针对初三复习的内容。在制作微课过程中,每个学员都在提高自己的现代技术运用能力。

五、在规划中确定今后方向

每个学员均制定每一位学员三年发展规划,列出已经取得的成绩,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制定有措施的计划,交给导师,由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 语文名师工作室年度总结

★ 小学语文工作室年度的工作计划

★ 名师工作室年度总结

★ 语文骨干教师工作室工作计划

★ 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个人研修工作计划

★ 工作室三年个人总结

★ 英语名师工作室年度总结

★ 名师工作室个人总结

★ 语文能手工作室个人工作计划

篇3:“薛法根语文名师工作室”简介

“薛法根语文名师工作室”是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正式命名成立的小学语文名师研修团队。组块教学是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提出的原创性教学理论。工作室成员紧跟薛法根老师的研究步伐, 以“联结性学习、板块式课程、统整型实践”为组块教学研究的实施路径, 建设以言语交际功能为主线的语文组块课程。自2009 年团队成立以来, 组块教学研究成果丰厚。《关联理论视域中的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 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 年度课题申报中立项, 被命名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 获江苏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薛法根老师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先锋教师, 团队成员沈玉芬老师获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称号。团队成员应邀为四川、安徽、山西、浙江等地教师做专题培训讲座100 余场。

篇4:名师工作室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工作现状;发展思考;发展策略

任何一所学校,一定有心怀教育梦想的教师,也有不愿意改变生活、改变现状的教师。教育局组建“名师工作室”,就是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寻找尺码相同的人,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通过用激情点燃激情,用梦想推动梦想的方式,相互激励,相互提供灵感,实现资源共享。唯有这样,才能让个体的激情与梦想,成为理想教育的起点,最终开花结果,并让一部分人先“冒”出来。笔者有幸被宿豫区教育局选派为“汪东松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中的一员,也愿意和学校的同行们共同成长。下面,就自己在“名师工作室”的成长体会,谈谈粗浅的看法,只是抛砖引玉。

一、教师工作现状

消除教师“平庸化”发展趋势,是教育管理中亟待突破的瓶颈。当前,部分优秀的教师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荣誉,成为小范围内的师德“表率”、育人“楷模”和教学“专家”后,突然迷茫,创造力开始枯竭,职业热情下降,职业倦怠逐渐显现,出现了人们常说的“高原现象”,这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道难解之谜。

《西游记》中那匹驮着唐僧到西天取经的白马,原本是长安城磨坊里一匹很普通的马,后来陪着唐僧一路西行,历经众多磨难,往返走了十万八千里,就成了天下名马、至尊宝马。众马问它功成名就的秘诀,它回答:“这些年来,我走一步,你们也走一步,我们所走的路一样长,我们都一样辛苦,所不同的是,我只不过驮着玄奘大师一步一步西去而已,从长安到西天往返了一个来回,帮助唐僧取回了真经,而你们始终在磨坊里打转。”

二、教师发展思考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呼唤另一个灵魂。”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策略、方式和途径的培养过程,教师才会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专业发展也会由被动型转化为主动型,最终会让教师把工作由职业内化为事业而终生奋斗。“名师工作室”,就是一个以课题研究、学术研讨、理论学习、名师论坛现场指导等形式对内凝聚、带动,向外辐射、示范,引领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团队组织。让一部分较为优秀的教师,自觉聚在一起,通过一次次活动组织的成功体验,一次次专题研讨中的思想交锋,点燃着教师的教育热情,提升着教师的思想高度。

“朱永新成功保险”: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来本公司。如果你还不成功,本人将以1赔10的比例进行赔偿。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成功是“逼”出来的》文章中写道:也许,适当的逼迫能够把我们的惰性“逼”走,把我们的平庸“逼”走,把我们的勇气“逼”出来,把我们的前途“逼”出来,也把我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逼”出来。

三、教师发展策略

教师的终身发展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较低层次,教师能胜任教学,满足学生基本学习需求;第二层次是合格层次,能驾驭教学,能够较好地因材施教,成为教学中的骨干;第三层次是较高层次,能研究教学,追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在学生的成长中求得自我发展;第四层次是最高层次,追求自我超越,致力于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习惯。博采众家之长,创造自己的教学实绩和构建理论研究特色,成为“学者型”的教师。胜任教学是基本功夫,驾驭教学是自我提高,研究教学是发展能力,终身学习创造特色则应当是教师矢志以求的成长目标。“名师工作室”就是以第四层次为培养目标,而且让有着共同的梦想,靠梦想而汇聚的教师团队,最终能够形成一种风尚,成为一种文化,席卷整个教研组、整个校园、整个教育人生。

卢志文说:“走得快,一个人走;走得远,大家一起走。”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发展,学校不仅在数学组实施团队成长计划,还把“名师工作室”的做法延伸到各个学科,以“魅力师团”为抓手,实施教师培优计划。

(一)组建“魅力师团”

1.条件。具备市、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领军人物、名教师等学术荣誉称号的教师必须参加,其他人员本着自发自愿的原则,采取自行申报的方式,年龄不限、学历不限、职称不限。

2.职责。选择了“魅力师团”,就是自忖和“魅力师团”有着共同的尺码——从此开始为梦想而打拼;选择了“魅力师团”,就是自主与“魅力师团”签订了一份契约——从此开始精神成长的艰难跋涉;选择了“魅力师团”,就是选择了高度的自期、自律、自尊——从此开始幸福而坚韧的教育之旅。

(二)目标与举措

1.勤于读书,因为“成长从阅读开始”。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快乐,都可以从读书中来,教师应该有一个书香人生,校园应该书香四溢。“魅力师团”着力开展“四读”活动:

(1)自主选择,自由读——每月自读书籍一本;

(2)团队推荐,共同读——每月共读经典一本;

(3)研讨交流,展示读——每月一次读书交流;

(4)撰写体会,实践读——每月完成一篇感悟。

2.乐于动笔,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作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创作,而是一种教育生活方式,一种搜索、积累自己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的过程,一种总结、提炼自己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的过程。“魅力师团”着力开展“四写”活动:

(1)立足课堂,写反思——每周一篇教学反思;

(2)关注生活,写日记——每天坚持道德长跑;

(3)扎根教育,写随笔——每月一篇教育叙事;

(4)着眼理论,写论文——每年两篇教育论文。

3.善于反思,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工作能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道路上来。“魅力师团”着力做好“四规划”工作:

(1)建立档案,规划专业成长——每人一份成长档案;

(2)网络交流,规划个人博客——每周一篇教育博文;

(3)聚焦课堂,规划教学风格——每周一次教学研讨;

(4)行动反思,规划课题研究——每人一项研究方向。

(三)精神与保障

1.团队精神。“魅力师团”成员要洁身自好,不畏冷嘲热讽,摒弃“三闲”——闲话、闲事、闲思,坚守心灵的宁静——“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研究”,竭尽全力兑现自己的诺言,不遗余力遵守团队的规则,在忙碌中体味成长的快乐,始终坚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能成功。”

2.保障机制。学校将为“魅力师团”提供各种保障机制,努力做到“三个倾斜”——外出学习倾斜、竞赛活动倾斜、评优评先倾斜。力争十二五周期内,每名教师在原有基础上上一个台阶,三至五年内培养一批区内有名气、市里有影响的拔尖教师。

我们不仅需要“撑一支长篙去寻梦”,更需要“满载一船星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学校的教师在“名师工作室”的熏陶中,在“魅力师团”的实践中,已经有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人,区名教师2人,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14人。今后,我们更多的教师定会努力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大胆进行教学创新,使自己从习惯性思维转入反思性思维,使自己从习惯性教学进入反思性教学,不断构建自己更科学更合理化的专业观念,以适应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的新要求,有效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并以此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再发展。

篇5:语文名师工作室个人工作总结

加入秦彬语文名师工作室以来,已有半年之久。回眸工作室的历程,我充实着、实践着、思考着。

一、理论积淀,提升素养

我有计划地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语文新课标,充实自己,并努力做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我们的博客中,内容有教学案例、学习体会、读书心得、论文等等,可谓百花齐放。这些都是我的学习成果,是我 “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的过程。名师工作室,为我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并为我搭建了展示自我、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通过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学然后知不足”,通过反思,我发现想要成为一名专业化的研究型教师还有很多路要走。

二、乐于求索,积极科研

加入了名师工作室后,我积极参加各项实践交流活动,获得了很多与同行合作的机会,进行了很多理论上的探讨,积极探索了新的教学路子,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专业知识的提升。平时认真阅读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尤其是加强“素读语文”“本色语文”的研究,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我在平时工作中积极指导青年教师成长。关心青年教师,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指导刘龙琴老师上课、课题研究等,充分发挥引领示范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解决问题

我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青年教师走“科研兴师,名师强效”之路。针对新课程教学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参与了

省级课题《小学语文大阅读观现状调查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为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课堂教学也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四、课堂教学,追求本真

课堂教学是教师成长的主要载体,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在这半年里,我认真研读关于课堂教学的专著,特别是黄厚江的“本色语文”以及“高效课堂”方面的文章。追求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努力打造简单而实在的高效课堂。积极探索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路径,力争开创出一种崭新的课堂教学方法。

认真参与每一次工作室活动,收获颇丰。参加全市学校高效课堂开放日活动;参加“语文名师乡校行”活动;参加“中国梦暨名师乡校行”专题活动;在全市“高效课堂论坛”上交流;执教全市语文九年级教研课《孤独之旅》,受到好评。

一次次的活动记载了我的成长的

足迹,成员们的共同参与,都感受到了工作室浓郁的研讨氛围。在教育教学中,也取得可喜成绩:我被评为“广汉市中考优秀学科老师”称号;广汉市语文骨干教师;广汉市骨干教师学案设计大赛一等奖;第七届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一等奖。

篇6:语文名师工作室个人工作总结

一、理论学习,指导教学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教书的时间不短,但对语文课堂教学要教什么,怎么教,一直很模糊。读书、听课,参加培训,今天觉得这种教法好就学这种教法,明天觉得那种方法好就学那种教法,学来学去,全是皮毛。本学期我参与了名师工作室的五次研讨活动后我恍然大悟了。语文课应该“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那么,“教语文”又应该教些什么呢?这是我们一线教师感到迷惑的地方。

开学初听了王宏艳老师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讲座后,我明白了语文教师虽然面对的是一篇篇课文,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语文课不应该是“教课文”,而应该是引导学生“用课文来学语文”。语文课要区分“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语文课原来贵在落实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朗读等,这些基础性的教学内容落实要放在首要位置,应作为一堂课教学的“保底工程”。此外,更要教会学生一些基础的语文知识和阅读写作方法,进行必要的语文技能练习。

语文课要上得有“语文味”,落实“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为首任。那么,“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如何确定呢?多次的教学实践活动使我认识到,教师只有自己先走进文本,有了自己的阅读体验和认识,才能有效地引领学生去解读文本,否则隔靴搔痒,蜻蜓点水,终难落实。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反复揣摩、品味,来感受文本情境,体悟文本真意。

11月23日在我们全体工作室成员听了王校长的讲座《校本研修聚焦备课反思研讨增强实效》和王老师的讲座《备课小锦囊》后,我又收获了新的理论知识: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这类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必须承担的本职任务,反映出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性。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就能为学生学习各门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也能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如何回归语文本体呢?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增强语文课程意识;从“非本体”教学到“本体”教学——明确语文课程性质;从“理解语言”到“运用语言”——关注儿童语言发展;从“分析内容”到“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从“教过”到“学会”——强化学生语文实践;从“课内”到“课外”——促进课外阅读课堂化。“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读和写的迁移。读写方法的迁移要注意什么呢?1、不脱离目标;2、紧扣教学重点;3、要切合学生实际;4、理解是基础。

王宏艳老师一次次无私地把自己经典的教学理念传授给我们,通过这些理论学习,我明白了阅读教学因为课文不同,教学的重点会有所不同:有的侧重在语言积累和运用,有的侧重在阅读能力培养,也有的重在情感熏陶。几方面的整合更是上策。我们不能“千课一律”、“千人一面”。

二、听课观摩,增长智慧

本学期,我有幸多次聆听工作室成员老师们上的优质课。这些课都是围绕着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开展的;成员老师们都是来自各个乡镇的语文教学能手,他们的课精彩纷呈,各有千秋:老师们都关注了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注重了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板书设计,还是内容的选择,都凸显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课堂生动,预设生成与动态生成相结合;目标达成度高,无一不渗透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学效果良好。

课堂永远是教师的主阵地,工作室紧紧抓住课堂教学,引导成员研究自己的课堂,展示自己的课堂。教育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具体行为。因此,工作室要求各成员以新课标的高度来要求自身,形成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风格。

xx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学员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大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老师们的经验、智慧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提升了我们的教学教研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反思交流,借鉴完善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减少遗憾。工作室每次研讨活动都要安排2小时左右的反思交流时间。先让上完课的老师反思一节课的成败得失。课后的反思,虽然点点滴滴,但它来自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出自于我们深刻的思考,是我们的真切感受,因而是非常珍贵的。通过课后反思,我们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促使自己今后的教学过程更充实,更完善,使自己的教学经验更丰富。然后就是专家点评。王宏艳老师真不愧为是小学语文专家,每次一听完课,她们就能用精炼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指出每堂课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她们的“临床指导”,让我们授课教师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找到成败的原因,促使我们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增强自信,不断完善自我。最后组织相关的成员、学员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课议课,发现闪光点,找出不足之处,展开热烈的讨论,教师们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交流讨论,教师们的评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有机会加入工作室是我的幸运,来到这里,才发现她是一个思想的殿堂,才发现自己学得太少,读得太少,写得太少,反思得太少,才发现有太多阅读的理由和冲动。通过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学然后知不足”。只有做学习型的教师,才能不断超越自我,使自己的工作更扎实、更有效、更完善、更优秀,从而逐步实现人生的价值。

篇7: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个人工作总结

一、主要完成的工作

1、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活动。工作室各位教师积极参加本学期县工作室举行的教学教研活动、网络教研活动及xx镇中心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举行的多次教学活动,并参与评课、议课。对大家来说,每次活动都受益匪浅,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她们的课堂教学中,都学到了很多。

2、上好示范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按照工作室的计划,老师们除了完成要求上的5节课外,还积极参加中心校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如20xx年4月,刘xx、张xx、王xx三位老师到草皮街小学送教下乡;6月,陈xx庆、李xx、李xx三位老师到十老寨小学送教下乡。老师们精彩的课堂设计、高超的驾驭能力、极具亲和力的态度、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之,通过上研讨课,5位学员也成熟得非常快,课堂教学艺术得

到了很大的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xx年5月,工作室的张xx老师被评为县级语文学科带头人、6月拟推荐州级骨干教师;工作室的王xx老师被评为县级语文骨干教师;工作室的李xx老师在学校举行的庆“六一”创建“书香校园“师生演讲比赛中获教师组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大家在工作室的学习是分不开的。

3、积极撰写教学论文,物化教学成果。在创建“书香校园”活动中,工作室的老师们都做到了每学期读一本好书,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并对自己平时的工作进行总结,撰写论文。如,张xx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在省级刊物《教育教学研究》第二期上发表。

4、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为自己充电。刘xx、张xx老师参加了国培计划(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室的六位老师均参加了香港伍集成教育基金会乡村骨干教师培训;陈xx老师参加了乡村骨干教师省级学科进修培训;李xx、李xx老师参加了电子白板培训。

5、为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老师们除了阅读教育教学刊物外,还读了《陶行知文集》《透视课堂》《叶圣陶教育文集》等书籍。

二、存在的问题

1、工作室成员和学员都在一线,都是学校的骨干力量,大家都被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各种检查所束缚,心有余而力不足,有限的精力、时间让我们无暇顾及也无法投入更好的学习和提高,甚至不能按时完成工作室安排的部分任务。

2、课堂教学有待改进。个别学员过分依懒课件;教学设计从网络上下载的痕迹、成分多、学情分析和课后反思不够全面。

3、有重“教”轻“研”倾向。

三、努力的方向

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及时了解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改信息。

2、努力争取专家引领、加大同伴互助和个人实践反思的力度,增强教育科研意识。

3、督促教师研读并落实最新修订的新课程标准(20xx),自觉参与各级组织的教学比赛、观摩、论文评选活动。督促自己及工作室学员积极投身教科研活动,并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4、为大家争取各类比赛、观摩课的机会,历练队伍。

5、工作室活动的影响面要进一步扩大。现在看来,我们仅仅把活动地点集中在个别学校,下半年要启动工作室走进中心校各完小,送教上门,让所有的教师分享教学经验,让所有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

篇8:市语文名师工作室个人工作总结

“周一贯语文教育名师工作室”由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领衔。2008 年4 月“, 周一贯语文教育名师工作室”成立, 成员包括鲍国潮、包林军、俞东江、刘发建、俞慧琴。2011 年, 工作室成员刘发建调杭州市安吉路小学工作, 在新形势下, 工作室又吸收了张幼琴、倪水良等新成员, 共7 人。工作室成立以来, 始终奉行“实至名归”的信条, 认为名师“必也正名乎”只能是“实”, 即求“实学”, 尚“实践”, 奉“实干”, 见“实效”。迄今为止, 工作室成员已出版专著15 本, 在省级及以上报刊发表论文140余篇, 执教区级及以上公开课 (讲座) 200 多节 (次) , 2 位成员被评为浙江省教坛新秀, 1 位成员获全国低年级拼音与识字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

篇9: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个人研修计划

威海市古寨小学 于杰

自2006年踏入工作岗位,这是我工作的第13年了。我还记得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曾经的老师说过:一个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如果五年内没有成长起来,那么她在业务水平上很难有突破。这些年来,一直不敢忘记老师说过的这句话,同时也让我很忐忑。但是幸运的是,迷茫中的我成为了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荣幸,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锻炼的机会。现依据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工作计划,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的自我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积极通过集体培训、个人研修、阅读专业书籍等途径,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2.在理论的引领下,进一步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掌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3.结合工作室研发的课题,探索适合学生运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愿学、乐学。

二、自我规划

为实现以上工作目标,我的具体措施是:

1.端正学习态度,加强理论学习。

结合岳校长在工作室计划中为我们推荐的专业书籍,自觉做好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为打造高效的课堂提供理论基础。

2.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1)我将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并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注意多钻研、勤思考,让学习与思考真正成为自己的一个习惯。

(2)我将积极主动的参与工作室开展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魅力、活力、实力,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总结和反思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我还将积极参加名师工作室课题的研究,努力加强与本工作室成员的学习交流,充分汲取名师团队的优质养分,认真学习其他学员的有益经验,并在导师的带领下完成课题研究工作,并努力撰写教科研论文,以此积累素材,丰富积淀。

篇10:语文名师工作室三年个人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

糯木小学 徐乔芬

一、名师工作室起航了,说说我的心里话

富源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正式启动后,我成了该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之一,也有了更多汲取营养的机会,因为这里有优秀的名教师们领航。我知道,这三年会有很多学习的机会,迎面而来也会有许多挑战,抓得住的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自我思考历练,在团队中成长蜕变,如果不主动积极,个人的成长必然不会明显。因此,唯有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让汗水见证成长。有了规划才能更好地明确前方的路,因此,本人将三年的个人规划陈列如下:

二、个人规划目标

接触的优秀教师越来越多,也越清晰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教师。就“读”方面,希望自己能多看书沉淀内涵,多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其次,多读教学的文本,能选入小学生书籍的必然都有可赏之处。记得一位名师说:“一至六年级的课文,我都能倒背如流甚至告诉你在哪个单元第几课第几页。”希望自己在这三年内也能多靠近文本,以生之角度,亦师之视角。

就“听”而言,通过名师引领,多听展示课、评课、说课等,结合个人实际,逐渐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写”同样是需要重视的,我希望自己能坚持练好三笔字,这是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也能帮助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除了写一手好字,个人还要多写心得和教学记事,抓住教育中的可思考事件,不断提炼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整理成文等。

就“说”而言,善问善思,争取展示机会,多磨课上课,多表达参与线上线下交流,并积极参与名师工作室的子课题研究,完成相应任务。

然后化作实践,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在学术上取得一定成果,成为具有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教师。

三、个人三年规划

(一)第一阶段(2018年3月——2019年3月)

1.根据自身基础和教育教学特点提出发展目标,制定三年发展规划,明确方向,砥砺前行。

2.围绕教师教学及班级管理等,研读教育著作,并写不低于一万字读书笔记,并将阅读心得投稿至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发表。

3.发现上课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思考和记录,每月至少写一篇教学心得或者教学记事,投稿至公众号发表。

4.多听名师课堂及名师工作室各小组组内成员课,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听课评课过程中及时撰写听课心得。

5.撰写一篇论文并争取在省级获奖,积极参加组内研课磨课,争取县级及以上比赛课和观摩课。

6.坚持练习三笔字,扎实教师基本功。7.积极参与工作室建设,完成工作室各项任务。

(二)第二阶段(2019年3月——2020年3月)

1.对上一年的学习及时进行总结,并就第二阶段的“学习之旅”做出具体的计划。

2.坚持阅读的好习惯,研读教育教学和文学作品,并写不低于一万字读书笔记,并将阅读心得投稿至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发表,每学期至少和名师工作室成员线上交流读书心得一次。

3.继续练习教学基本功,练好三字,撰写论文并发表。

4.积极参与工作室组织的各项线上线下活动,如子课题研究、组内赛课、下乡送教活动等,提升自身教学素养。

5.每学期听课30节以上,善学善思,写听课心得并分享,自身积极参与县级及以上公开课或观摩课。

(三)第三阶段(2020年3月——2021年3月)

1.参加“名师培养对象课例展示活动”,积极协助网站建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2.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科课程标准,研究各类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工作室课题研究成果,提升课堂教学艺术。

篇11:市语文名师工作室个人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2014-2015学年下学期个人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一学期的工作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回想自己在工作室学习和工作的点点滴滴,真是让人难以忘怀!在工作室主持人人张海萍老师的指导下,基本完成了工作室预期的目标以及自己制定研修计划。虽然感觉到很忙碌、艰辛,但更多的是体会到了自己成长的欣喜、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现在对本学期的学习与工作回顾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与工作室活动,促进团队成长

这一学期,我校工作室学员勤于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参加了县名师工作室在大桥小学(识字、写话教学)、新城小学(课后小练笔)、哨冲小学(古诗词教学)、东风小学(习作指导课竞赛),及两次网络研讨活动。围绕着张**老师主持的课题研究《小学中高段语文“写读结合”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作文教学的研讨学习。在四次课堂观摩学习中,对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写话、中高年级的写读作文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理念认识,以此贯彻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并在我校举办的各次研讨活动中摸索、尝试及运用。在每次研讨课后,我校名师工作室都组织相关学员、老师对所执教的课进行说课、评课、议课,老师们都针对课堂发现闪光点,找出不足之处,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交流讨论,使教师的执教水平及教学思想都得以提高。部分老师在听了名师工作室各位老师的课后写了相关教学论文,并获得了奖章。

二、积极开展我校名师工作室教学活动,学以致用

这学期,我校工作室学员以“写读结合”专题阅读教学及作文教学作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目标,立足课堂,关注教学实际问题,通过集中于分散、学习与实践、反思与交流等多种形式多渠道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开展系列教研活动,逐步达到本室预期目标。

1、利用每周周三作为研讨课,促进学员进步与发展。本学期我校一共开展了五次名师工作室活动,共享了28节研讨课。我到昆明外出学习期间,我校教务主任唐春国老师也照常组织进行活动。

2、调整我校语文名师工作室学员名单。因部分老师对上公开课抵触心理大,带毕业班怕拖沓工作,因此我们本学期在学员中进行了一些调整,更换了两位语文老师,以保证我们工作的开展。

3、继续推广运用《小学中高段语文“写读结合”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践行此课题中提出的习作素材呈现课,并按质按量完成示范课;主题阅读分享课;趣味活动写读课;师生共读经典课。如唐**老师执教的《千年梦圆在今朝》、王**老师执教的《猴王出世》、董**执教的《匆匆》,普**老师执教的《笋芽儿》、李**老师执教的《16年前的回忆》都充分结合写读结合这一理念,把自己在县名师工作室活动中所学到的运用在教学中。每次上完课,我们都进行小组评课、议课,促进彼此成长,提升整体素质。

三、结合本校教学活动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

1、结合我校“一师一优课”推选活动,积极组织我校名师工作室学员,对全校参加推选活动的老师进行听课评课磨课活动。我校工作室对学员严格要求,每一堂课都进行了三四次打磨,才开始录像。

2、与我校村校老师的“跟班学习”活动融为一体,促进村校年轻老师的成长。我校本学期一共派了6位跟班学习的村校老师到我中心校,与我校名师工作室成员学员结对跟班学习,让村校的跟班老师一同参与我校名师工作室活动,共同参与听课评课。

3、举行学员“送教下乡(村)”活动。根据我校各村校长的需要,本学期我小组老师把自己精心组织的课堂送到了各村校,分别在龙武方育片区、练河片区、他石片区进行了送教下村活动。虽然大部分村校没有多媒体,但我校的王玉琼老师、普燕老师、李明亮老师都以最出色的教学组织呈现了精美的课堂,让村校的老师得到了学习和启发。

4、结合我校“青年教师实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我校名师工作室学员深入到各村校听课评课,把县名师工作室的教学理念带到了各村校,不仅促进了年轻教师的成长,也激发青年教师积极靠拢工作室。通过我校名师工作室成员、学员对各村校青年教师的课堂反馈,目前已发掘多位教学能手,将来为我校名师工作室添砖加瓦。

5、集体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系列教学书籍,关注《小学语文教师》、《红河教育》等教学杂志。

四、打造优秀团队,发扬工作室精神

1、通过这一年的活动工作,我校名师工作室成员、学员在摸索中前进,收获的不仅是各位老师的成长,更多的是收获了一支团结协作的团队。我们的校长及各位领导,无不全力支持我校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特别是唐春国老师,每次外出参加县名师工作室的活动,他都做贴心司机。校内的活动,虽然有三位老师是学校领导,但他们都在百忙之中按时参加,完成了五堂精彩的课。在我校参加习作教学大赛时,这个团队更是付出了许多。我为有这样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而骄傲。

2、传播工作室精神,带动学校各语文教师注重“单元式写读结合”实践研究。旨在引导我校教师,正确进行“写读结合”的语文教学。在设计写读结合的练笔中,应以单元习作为方向。通过上学期的研究讨论,我校确定以“单元式写读结合”为课题。通过一年的教学研讨,学生的习作水平明显得到了提高。如五年级作文,质量有明显提升。

五、存在问题、努力方向

1。存在问题

(1)由于龙武处于偏远山区,资源匮乏,教师及学生阅读量小。

(2)学员的教学理念有偏差,需要进步学习。

(3)教师教学论文撰写方面积极性不高。

(4)网络教研参与度积极性不够,需改进。

2。努力方向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及反思,我校名师工作室成员及学员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不仅按时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还准时参加名师工作室的各项活动。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开拓进取,结合着《小学中高段语文“写读结合”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研究,以教学实践为载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积极共同完成县工作室的既定目标。

篇12:市语文名师工作室个人工作总结

专业阅读:指向心灵的研修

工作室成立之初,吴小健老师要求每位成员在制定个人三年成长规划中,都需将专业阅读列为成长的核心目标。“一个优秀的教师是读出来的”,离开了阅读,他的课堂教学必然会在某个层面停滞不前。一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问题,仅仅趴在问题的层面上寻求解决之道, 无异于盲人摸象。因此教师要站在更高的层次去俯瞰问题本身,好比人在迷宫之中,撞破脑袋也走不出去,但如果思维跳到高处,居高临下去俯视迷宫,一下就会找到迷宫的出口。这正是专业阅读的好处——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借助他们的灼灼目光,去看清问题的真相。

但是,专业阅读不完全等同于闲暇阅读,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心智活动。很多成员都曾强烈地感受过这种阅读之苦,有时候需要硬着头皮一页纸一页纸地啃下去,才能渐渐体会其中之妙。比如,学员最初阅读的是施良方先生的教育三部曲:《学习论》《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 原理与问题》。这三本书大家读得很辛苦,因为晦涩难懂,但也读得很快活。每一次艰难的推进,都是对思想极好的淬炼。成员们渐渐明白教育艺术绝非空洞的技术主义,必须有理论的滋养与引导。成员们也在阅读中掌握了一些专业阅读的方法。可以围绕某个主题,挑选视野之内所有相关著作进行比较阅读,也可以就某个需要研究的教育专家,由此及彼读完其重要的代表作,探寻其思想生发的来龙去脉。

每个月,工作室成员都要共读一本教育专著,并在月底进行网络研讨。即便是炎热的暑期,大家的阅读也从未停止过。今年的七月份,在细读完斋藤孝先生的 《教育力》后,吴小健老师设计了几个涵盖全书的话题: 第一,你对教育力的内涵是怎么理解的;第二,作者以10章的篇幅阐述了他的“教育力”之观念,这其中特别引起你关注与思考的“教育力”是哪些?请说说自己的看法; 第三,就斋藤先生所提的“教育力”,你觉得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错,哪些方面有待提高,可进行案例分析。围绕这些话题,工作室所有成员先期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在两个小时的网络研讨中,有理性的辨析,有平和的争论,更有意想不到的思维触发。每次这样的研讨,大家总是意犹未尽,思想的碰撞紧张而激烈,但大家的思考能抵达从未到达的深度,又是那样的满足与愉悦。

领衔人吴小健老师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勉励工作室的伙伴们:“用阅读不断垫高自己,当你站得足够高的时候,你的目光就会越过诸般丑陋,透过种种沮丧,看到明亮的天空,看到闪烁的星辰。所以,‘你要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用阅读去解放自己,唤醒自己,强壮自己。”阅读,本质上就是一种趋光运动,用阅读靠近一颗颗美好明亮的心灵、抵达一个个美好明亮的事物,从而慢慢涵养出自己的专业人格。

教学现场:用学科铸造自己

富有感染力的教学现场对一线教师的影响最为强烈,它常常会引发听课者的顿悟:原来课是可以这样上的!赞赏之余,继而会思考,自己的课堂怎样也能有笑声,有故事,变得有意思起来呢?这种生发出的朴素愿望,就是我们最初的成长动力,就像石块击破水面所漾起的第一圈涟漪,它的推力会影响最后一圈的涟漪所能抵达的方向和位置。所以,站稳课堂,成为工作室所有成员的共同目标。

但想要站在课堂上,而不心生胆怯,自然得有一身过硬的本领。面对作为教材内容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 面对作品中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充沛的情感和意蕴,教学的任务不应仅仅停留于词语的训练,更要引导学生深入作品的语言世界,调动他们的感受、体验、直觉、妙悟、移情等心理机制,让他们为文中的情境所吸引,为文中的人物而悲喜,从而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言语生命的成长。所以,工作室把解读文本,独立备课的能力,列为成员们核心专业素养。首先,作为一个读者,要能够读懂文本,享受到阅读此篇的乐趣;其次,作为一个鉴赏者,对文本有着正确的解读和清醒的价值判断;第三,作为一个教师,还能依据文本特质、儿童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为此,工作室组织了多次主题教学研讨—— 小学低年段童话教学内容的选择、小学中年段古诗教学内容的选择、小学高年段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每次研讨前,所有成员都要独立进行文本的解读,素读文本,圈画批注深入语言的密林,而后将自己的思考写下,再与其他成员的解读比较。通过这样的相互砥砺,彼此碰撞,大家解读文本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戚荣生老师在与工作室伙伴一起研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过程中,曾有过这般惊喜的发现:“当我透过文字真正读懂谈迁内心时,也就有了合适的教学策略:1.品味‘锁’,谈迁为何要将书稿小心翼翼‘锁’在竹箱里?2.推敲‘偷’,小偷仅仅偷走了一部书稿吗?但他偷不走什么?3.两次著书,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几个话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在课堂上释放出来学习激情,让听课教师又惊又喜。

每次研讨结束后,工作室均要组织成员进行复盘式评课。所谓“复盘式”评课,就是指以类似于围棋棋手 “复盘”的方式,以回顾教学事实为基础,以改进教学实践为目的,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评议的活动过程。依据此理念, 工作室设计评课表格,简单明了,易于操作。从这张表格中,我们在课堂上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其中有多少无关教学目标,一目了然。学会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 “复盘”思考,深度追问,自身的浅薄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中,难堪之后是深刻的反思。经历了这种“成长之痛”, 才会有足够的勇气不断突破自己,走向卓越。我们在 “驯养”语文学科的同时,语文学科也在“驯养”着我们, 熔铸着我们。

课程研发:走向全人的教育

一个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必然要有着强烈的课程意识。美国最佳教师雷夫能在一所平民学校创造出“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他开发了各种特色课程:人格教育课程、班级经济学课程、写作课程、 电影课程、远足课程……尤其是莎士比亚戏剧课程,让人印象深刻。每年,他都会带领学生研读莎士比亚的原著,推敲人物内心,揣摩人物性格,并组织学生在年终演出一场高水准的莎士比亚戏剧。这些丰富而有趣的课程,打通了课堂与生活,既让学生沉浸其中,学得主动愉悦,又能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所以,工作室鼓励所有成员在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之余,埋首于个性化的课程的研究,努力将自己的才情、 兴趣、爱好,融合在富有生命气息的语文“微课程”中。 唯有如此,才可算得上有创见、有厚度、有魅力的教师。 教师不是完美的教科书,不是漂亮的教学技巧,而是教师本身——教师即课程。语文教学的目光不能仅仅局限于薄薄几册语文教科书。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语文教师有更大的作为,推开学科之门,要为孩子设计更多元的课程。

工作室成员钮青老师熟读《水浒传》,他开发的“小水浒课程”,深深吸引了学生。通过读选文、看影视、写感受、开辩论会、演课本剧等诸多形式,学生得以真正走进“水浒”,充分感受经典的魅力;成员陈婷老师对识字教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她在阅读大量汉字起源的书籍后,开发了“汉字魔方课程”,每个汉字都是一首诗,一幅画,即使是最熟悉的字,也有自己完全想不到的意义在其中。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适度给以字理,让学生品味汉字之妙,可收到独特的教学效果。在教课文生字 ——“死”的时候(苏教版语文第九册《诺贝尔》),陈老师这样告诉学生,“在古代‘死’是有等级之分的,天子死曰 ‘崩’,官员死曰‘卒’,老百姓死才曰‘死’。所以,那个时代的人不能随便就能‘死’的。”孩子们听得兴趣盎然,书写起来也是有滋有味。

现在,工作室其他老师又开始了“安徒生童话课程” “程玮成长小说课程”等微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他们设置课程方案,编印校本教材,在语文学习的旅途中,与孩子携手见识更多的美好风景。当然,研发一门课程并非易事,需要教师秉承教育哲学,着眼于儿童的全人发展, 擦亮专业的眼光,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课程。

篇13:名师工作室个人总结

一、认真制定工作计划,边工作边自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为确保自己在“名师工作室”中的学习和发展扎实有效,我在年初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然后按照工作室的要求和自己的工作实际,在工作过程中主要以自学的形式努力提高自己在教育教学上各个方面的能力。这一年中,我阅读了窦桂梅的《我的教育视界》,《朗读手册》(吉姆?崔利斯)《听王荣生教授评课》等教育教学书籍及《远行,与最美的世界相遇》《麦田里的守望者》等文学著作,使自己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知,也丰富了自己的人文底蕴。同时,在工作中积极发挥工作室成员的辐射作用,指导学校教师备课授课评课,参加教学比赛,收到了较好成效。

二、积极参加工作室网上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反思提升专业水平。

在这一年中,工作室定期召开网上研讨活动,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研讨,达成共识。我珍惜这些学习机会,每次都提前安排好工作,腾出时间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认真聆听主持人和同伴的发言,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主动交流。每次活动后,不忘反思总结,深入思考,撰写心得体会,使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更多。本学年参与的工作室主要常规活动有:

3月,王秀芳校长网上讲座《求“简”的阅读教学》。王校长追本溯源,分析了当前阅读教学追求“繁”“难”的几个原因,从“内容要简省”“环节要简约”“形式要简单”三个方面详解“简”的方向。

4月,学习了张雪辉老师的“特级教师研修班汇报”,开阔了眼界,对国内语文教学前沿理念有了更多了解。

5月,在工作室网络研修活动中聆听了梁英华老师的讲座《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系统学习了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策略。

6月,网上观课《春田狐的爱》。欣赏到了课外阅读指导课这种全新课型,也引起了我对课外阅读指导的更深思考。

三、参加工作室主题教研现场会,在现场教学观摩中提高驾驭课堂能力。

9月28日,我到乾安县实验小学参加了“吉林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教学开放日活动”。会上,李玉芹校长做了题为“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的讲座。李老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明晰的观点,鲜活的案例呈现了理想的语文课堂的状态,为我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努力的目标。

会上,乾安县实验小学的潘影老师执教五年级《白鹅》一课,针对高年级学生特点,教给学生欣赏写作方法,想象鹅的语言,读文章想画面等学习方法。通榆县团结乡小学的汪宏昕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的《狼和小羊》,将读的方法教的到位,引得恰当,练的扎实。长春市高新区一实验小学的席丽丽老师讲的是三年级阅读课《义务领航员》,在课堂上,她教给学生多种词语理解方法,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这次现场会,我进一步感受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今天仍然应该是语文教师坚持的教学观念之一。

四、取得成绩

在工作室一年的学习和实践中,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自我感觉,无论从教学水平、教学策略,还是课题研究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主要获奖情况如下:在吉林省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中,教学成果“学习策略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在松原市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阅读的研究”被松原市教育局评为三等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首届年会上举办的优秀科研成果评审中,荣获教学设计类壹等奖。另外,还参与了李玉芹老师的著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与方法》的编写。

回首一年来走过的道路,感觉到的是充实与快乐。名师工作室这个团队呈现着极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我在学习时学到了经验,得到了提高;发现了不足,补充了自己。

篇14:名师工作室个人总结

一年来,在导师的指引下,我也努力探索,大胆尝试,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教学的方法。为了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我采取了如下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1、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本学期我以活化、优化、个性化为导向,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抓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中的相互学习、研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积极参与物理教学研究工作。本学期,我本着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目的,认真参与组内教学研究,利用各种休息时间看课外教辅书籍,备优秀案例,按学校要求完成了一系列教研工作。

3、培优辅差工作成绩明显

课堂教学中我尽量面向全体学生,让大多数学生能听懂、会做课堂练习,同时又因材施教,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指导他们把知识向纵、横方向发展,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信心较弱的后进生,重点指导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鼓励后进生的学习信心,培养优秀生的探索精神,取得良好效果。

二、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学习意识淡薄,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兴趣难以养成,思想滞后,目光短浅,对物理学科不重视,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2、少数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能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没有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学习上存在畏难情绪。

3、有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现象,合作意识不强,探究能力较差,不能独立总结相关的结论,大多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三、今后工作设想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工作室导师的引领下,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采取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一名学生都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除此以外,结合班级学生在本学期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强化,使学生能在学习期间学到相关的学科知识。

篇15:名师工作室个人总结

名师工作室个人总结1

时间过得飞快,一年的工作又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回想起在工作室学习和工作的点点滴滴,让人难以忘怀!在导师叶所的指导下,我成功地完成了自己设定的研修计划。尽管感觉很忙碌和辛苦,但更多的是从成长中感受到的快乐和收获。现在来回顾学年内的学习工作:

一、积极参加工作室活动,促进个人成长

在这一学年内,工作室组织了多次集体活动,叶所导师带领我们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参加了城一校的“一文两课时两指向”教学研讨活动,更加明确了教学应该从基础积累、整体把握、阅读理解和关注表达几方面入手;我们也参加了与吴谦名师工作室的联动研修,通过观课、评课、议课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技巧;聆听叶所的.讲座“写景文教什么与怎么教”,让我开始文本解读的自觉,发现了一些选择教学内容的诀窍,明白了写景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我们参与小组研课《少年闰土》,深化了对小说教学的认识。

二、积极探索教学实践活动,努力实现学以致用

阅读专业性书籍、观摩课程和聆听讲座,不断地学习,让我逐渐形成了一些理论素养,并培养了关注语言和文章表达的专业灵敏度。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注重根据每个级级段的目标、单元主题、不同文体和学情等方面的情况,积极探索并尝试开创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

三、结合本校教学活动,传播工作室的精神

名师工作室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让我们获益匪浅。我们作为学校语文教师的一员,应该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以点带面,传播工作室的精神。本学年,我積極参加了学校上的研讨课《文成公主进藏》,与他人一起讨论了神话类文章的教学;到了义和送教《红领巾真好》,与老师们分享了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在年级组的集体教研课中,与年级组教师共同商讨说明文《鲸》的教学;在学校上工作室小组研讨课《少年闰土》,与老师们分享小说教学。这些不断的活动既记录了我的成长历程,也将我在工作室的收获传递出去。

虽然学年结束了,学习的道路却永不停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向专家、向工作室的同事、向我的教师同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

名师工作室个人总结2

我有幸成为“XX名师工作室”成员之一,这个团队的凝聚力令我深感惊奇和钦佩。尽管由于困境,我未能充分把握学习机会,但我收获颇丰。

1、重视课程设计,加强备课

“XX名师工作室”在此学期承举办了区公开课活动,这项活动加深了我对于课程设计的认识。我认识到一堂45分钟的课程可以变得趣味盎然,这激发了我对于备课的.兴趣,我不再固执于以前的思维、方法,而是环绕着学生掌握知识的难点设计教学内容,并与其他工作室成员分享,以拓宽自己的视野。

2、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

我们深知,教学的关键在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科研的能力。在这个工作室中,我们以提高自身素养为主要目标之一。在最近的时间内,我重新学习了《英语课程标准》,阅读大量知网论文和杂志,并积极了解英语教学的新理念和发展动态。基于此,我发表了两篇CN论文,但我深感自己还需进一步努力。我期待着更多地参与各种比赛和活动并与工作室成员一起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我也希望能有机会参观学习,扩展专业视野,成为一名卓越教师。

名师工作室个人总结3

时间飞快,一学期已经过去了,我加入“朱振彪名师工作室”的日子也有了一定的成果。在这个学期里,有朱振彪老师的悉心教导,也有工作室陈学群老师、王珠江老师、康景飞老师的帮助,让我在教育思想理念和业务技能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是一段值得回忆的日子。

一、勤于学习

我按照工作室计划要求坚持不懈地学习,通过多个渠道学习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增强自己的理论积累。我常观看各科目优秀的课堂教学视频,了解总结出优秀课堂的方法和特点,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研究,取长补短,尝试不同的教学技巧。我也会阅读优秀的教育教学文章,从中获得启迪和提升,在理性认识中充实自我。

二、积极研讨

我积极参加名师工作室和学校体育科组的研讨活动,认真学习、记录、虚心请教和踊跃发言。每次的活动,我都以提升自身素质和新课程教学理念为基准来努力。通过开阔视野和锻炼自身能力,我的素质得到了不断更新,迈向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坚实步伐。

三、学以致用

我坚持将在名师工作室所学到的东西应用于教学中。在日常的体育课上进行实践,在不同的比赛中予以提高。在20xx年,我参加了名师工作室的同课异构活动,课题为《快速跑》。因为是同课异构,怎样让自己的课堂高效有新意,我想到了我们工作室的前辈。我先是请教了康景飞老师,然后再次请教了工作室的朱振彪老师。康老师从课堂的整体思路到游戏的选择,提出了十几条修改意见。在比赛前几个晚上,康景飞老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办公室帮我修改上课的细节、叮嘱我上课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朱老师和康老师的关爱和对工作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燃起了我的工作热情。即使变成了说课比赛,由于之前的充分备课,让我可以在讲授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表达得准确、流畅、完整和连贯。在名师工作室的各种竞赛展示活动中,我们共同努力,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每一次活动,我们都在提高,成熟,接受新的洗礼,我的教学水平也在逐渐提高。

四、持续反思

在不断的实践和研究中,我经常反思并总结经验,以识别自身的不足。这种反思能够帮助我在面对课堂中的复杂形式和情况时,快速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处理和决策,以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此外,这也不断提高了我的课堂教学能力。

五、努力的方向

1、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2、思考并撰写更多的文章;

3、创造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

篇16:市语文名师工作室个人工作总结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 我们湖南最早进入课程改革的国家级实验区, 2001年我在那里第一次听课改课“闹元宵” (北师大教材) 。那个让孩子们在语文课堂包元宵吃元宵的语文教师、那些将元宵端到我面前让我尝的孩子们现在何方?十余年改革, 引发了开福教育人对固有的课程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彻底反思。改革十余年, 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校园生活和精神状态, 也深刻地改变着每一位教师的生存状态与发展方式。

今天来到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 走过十年课改路, 上过不少课改研究课的“华天”优秀教师获得者吴春花老师说:“我们通过读书与教书, 拥有共同的语言, 找到共同的话题, 逐渐形成新的言语与精神密码, 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这是我们专业成长中一个共同的家。”吴春花是成长于开福区这一片沃土的教师、副校长, 是开福区名师工作室的骨干。她在课程改革中历练十余年, 上过不少课改研究课, 是新世纪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参与者。她说的学习共同体是开福区名师工作室:拥有十三张灿烂的笑脸, 十三双专注的眸子, 他们怀着对教育的顶礼膜拜, 携手前行, 为了学生, 也为了自己。

勤学多思的“教师”

开福区像吴春花这样的老师很多。他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新课改中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但是学生总是新来的, 教学总是面临不断更新中的挑战。“立身以立学为先, 立学以读书为本”。依北宋欧阳修之言, “读书自学研训”成为工作室所有成员的共同认识。

阅读系统而不盲目, 犹如一个人需要营养搭配的膳食, 专业领域的语文教育, 拥有自己最合理的知识结构。工作室从本体性知识、专业知识、人类基本知识等三类知识结构给老师们推荐共读书籍。孙绍振的《名作细读》引领老师们用自己的智慧, 揭示蕴藏在文字深处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奥秘;王荣生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新探》领着老师们“曲径通幽”, 探寻语文教学背后的规律与价值;季羡林的《忆往述怀》让老师们的专业阅读置于更广阔的背景, 更理性地审视一些更本源的问题。《梅琳对话》《叶嘉莹说初盛唐诗》《我爱吟诵》《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论语别裁》……一本书有多个思维角度, 思维有了丰富有了高度, 就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教学总目标。因此吴春花老师说:“一个人的精神史, 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工作室共同的阅读, 形成了我们这个团队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精神密码。”

读后的交流自然而然顺理形成:沙龙研讨、读书报告会、网络交流等活动成了工作室13位老师的便餐。工作室在新浪网上开的博客中, “读书感悟”专栏很受欢迎。2010年暑假, 工作室成员陆续上传读书感悟, 刘梅婷老师和吴春花老师坚持一天至少一篇读后感, 一来二去, 你来我往, 连续多日记录自己的读书体会, 自觉地潜心于教育专著的阅读, 刘梅婷说:“虽然阅读理解艰辛, 但自感精神敞亮, 心灵充实。”

阅历和阅读同样重要, 名师工作室注重搭建“请进来, 走出去”的平台, 扩大教师的教育视野。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铁芳教授、《湖南教育》杂志社黄耀红博士、对鲁迅教学颇有建树的刘发建老师、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李湘蓉研究员、长沙市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黄祖训老师均被请到工作室。专家从不同层面与一线老师平等对话, 共同探讨语文教育的困惑与模式。工作室先后组织赴北京、扬州、杭州、深圳等地参加“儿童母语教育论坛”“优秀语文教师论坛”“千课万人”等活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与专家研讨与智者对话, 老师们谈笑间智升开慧眼云:“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丰富和悦纳自我, 更要将独特的感悟、深刻的体会应用于自己的语文教学, 并在同行中宣传推广, 使更多的师生受益。”

在学习中思考, 在思考中求新, “如春苗不见其长, 日有所增”。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们享受学习与思考, 享受积累与创造, 正如法国十八世纪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狄德罗言:“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 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 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 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励志专业不断成长的“教师”

“我们的语文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一年, 我们是开福区的老师, 走过了课改初期的激动和浮躁, 逐渐变得沉静和稳健。”这是开福区名师工作室13位教师的共识。语文课程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要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必须从源头上做起, 这个源头就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 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就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在吴春花老师的带领下, 根据自己的研究能力, 工作室申报了“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 研究文本, 研究课堂, 以不同文体的课文为案例, 在研究中逐步明晰文本解读的一般方法和策略, 这是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有效的扎实的研究工作。每次研讨, 工作室每位成员二十分钟内独立解读一个文本。这是硬功夫, 是教师对语言感受更敏锐, 文本解读功力增强的磨砺。当大多数教师必须依靠教参走进课堂时, 工作室的老师们已经习惯从课文众多的文本价值中, 斟酌最适合学生语文学习的核心价值, 已经习惯忘却教师的身份和教学任务, 以一个普通读者的心态放松地来欣赏每一篇教材, 获得独自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直觉。他们认为通过这样的尝试, 可以找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与文本、作者编者平等对话的切入口。

这一课题研究的结果是, 工作室形成以“文本解读四维度”的实践策略, “文本解读三部曲”的实践方法。

“文本解读四维度”即文体特征、结构特点、语言特色、美学主题等四个维度。对一个文本的解读, 就是要从作者的思路上去把握, 要分析整个作品的整体结构, 感受文本的语言特色, 然后思考作品的内涵是什么, 它的人文价值在哪里, 读出作品的意义来。“文本解读三部曲”即一个文本三次解读:第一次解读, 完全凭借个人知识独立完成, 不参看任何资料;第二次解读, 查阅资料, 整合思考, 吸纳后形成新的解读;第三次解读, 从语文及儿童的角度, 对解读内容取舍, 形成有效的教学提问或教学活动。工作室研究团队通过这样的文本解读的反复实践, 达到教师本体知识、文学鉴赏、教学设计等语文专业素养的提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史宁中先生认为, “智慧是表现在过程中的, 而表现在过程中的必须通过过程来教育”。歌德曾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 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 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开福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没有做很多课题, 但仅仅这样一个通过文本解读的课题研究, 不仅仅关注的是语文文本的内容与涵义, 或是文本的形式, 它是一种关注方法与视角的过程研究, 是一种让每一个老师去追求“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的表现智慧的过程, 是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提升研究。

演绎不一样精彩的“教师”

课堂是学生从事学习的主要场所, 也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所在。“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 使课堂成为师生生命彼此成就、相互激活、共同生长的场所。”名师工作室的老师这样形容他们的课堂。的确如此, 每次走进老师们的课堂, 总能看到他们眉飞色舞的表情, 听到优美动听的话语, 欣赏到他们收放自如的课堂。一直以来, 工作室吴春花老师醉心于课堂驾驭, 更是想方设法让团队的每一位老师都潜心于课堂, 在课堂的淬炼中不断成长。

“师徒同台秀”是工作室开展课堂研究的一种形式。工作室成员与年轻学员结为师徒, 他们选取语文教材中的典型性的课文, 进行深入的文本解读。师徒二人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 再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同台展示, 研究新老教师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思路。例如, 他们曾选择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一面五星红旗》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刘琨老师说:“这是一篇引发争议的文章, 有人曾质疑这篇文章叙事的真实性, 认为这篇课文通过虚构事实来表现爱国主义, 属于典型的道德先行, 说教空洞。面对这样有争议的文本, 教师该如何把握?这便是工作室此次研讨要义所在。”语文名师工作室就是这样善于抓住争论点, 抓住真问题进行研究探询。

“师徒同台秀”活动真实地呈现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 以及同一文本不同解读的收获及所遇到的问题等, 引导教师分享曾经的思考和取舍、经历的挫折和失败, 还有许多成长的惊喜, 等等。近年来, 工作室以《渔歌子》《乞巧》为例进行了古诗词的研究;以《草船借箭》为例开展了古典小说的深入研究;以《自然之道》《我不是最弱小的》为例, 开展了记叙文研究;以《七颗钻石》《巨人的花园》开展了童话的研究……以不同文体为主题的文本解读及课例研究, 避免了对问题的研究的表面化和肤浅化, 把研究做到实处, 做到深处, 真正激励了优秀教师把强大的生命力释放出来, 很好地发挥了对区市教育教学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湖南日报》《教师》报刊等对工作室的教学研究均有相关报道。

课堂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 在这里, 我们见证教师与学生生命拔节成长的过程。“师徒同台秀”, 让每一次研究都唱响师生成长的声音。开福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真正享受着课堂成为生命生长的田园、生命创造的学园的无限乐趣。

让孩子拥有美好的“教师”

英国斯蒂文森有首诗《点灯的人》, 诗中有个人叫李利, 每天太阳落下后, 就扛着梯子走来, 把街灯点亮。那朦朦胧胧的、柔和的街光使每一个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小孩, 感受到生活的完美。

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就像李利一样把一本本有趣也耐人寻味的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 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 让他们在一盏盏明灯中感受优秀、优雅和完美。陈宏老师每天送给孩子一个绘本故事, 刘琨老师带领孩子们共同演绎童话剧本, 谢早早老师和孩子们共读一本书, 刘梅婷老师坚持日有所诵……他们把读书活动作为班级的一项日常活动。每天读书, 每刻读书, 用好书丰富孩子的心灵, 陶冶孩子的情操, 把孩子们培养成为浸润着书香的精神高贵的人。一本书是一个窗口, 一本书是一个世界。建构儿童阅读的课程, 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开福区语文名师们知道, 教材之外太多的儿童读物有着远比它更有魔力的辽阔与新奇。“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这是工作室的老师们引以自豪的称号。

2010年开始, 工作室成员们把在农村推广开展儿童阅读作为己任, 因为他们希望把美好的东西和大家一起分享, 他们希望看到更多的“点灯人”。短短两年多的时间, 工作室多次开展“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推广活动。工作室成员把读书指导课、读书讲座、儿童书籍送到了农村学校, 足迹远至沅陵、邵东、湘乡。2010年下半年, 工作室刘琨老师了解到距长沙200多公里的邵东县厂坪镇龙泉小学, 是邵东县较偏僻的学校之一, 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同一片蓝天下的他们无法同城里的孩子一样尽享沐浴知识, 吮吸知识甘露, 祖辈隔代抚养以生活照顾为主, 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基本处于真空状态。工作室联合长沙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小学部200804班, 组织开展了“爱上阅读, 书香伴孩子成长”送书、送教下乡活动。那一天, 邵东县火厂平镇联校、龙泉小学的师生手捧书籍, 眼闪激动的泪光;工作室谢早早老师应邀执教的阅读指导课《爱心树》, 刘梅婷老师《让孩子爱上阅读》的讲座, 给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农村老师们送去了一缕亮光。大厦巍然, 梁椽共举。捐一份书香, 留一份真情。捐赠也许有限, 但涓涓细流, 可汇聚成海。对于充满求知欲的农村孩子来说, 一本好书可能意味着一个梦想的起源、一个灿烂明天的开始。

普希金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 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工作室陈宏老师说:“孩子们读的那些故事, 故事里的语句、词汇, 故事里人物说的话, 故事里含有的道理和感情……多多少少会留在他的记忆里, 就像一棵树, 阳光会洒下, 雨水也会落到, 有这些滋润, 不知不觉间, 叶子翠绿了, 新的叶子不断从枝上窜出来了, 花儿也盛开了……这都是不经意的, 渐渐的。你不用去想, 它们会来。”

十余年的课程改革, 肯定构成了开福教育的独特性。这种特殊性体现在吴春花老师、开福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13位老师、许许多多开福教师的教育行为中。三年, 开福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这支团队在行进中。吴春花老师主编的《诵读》丛书 (一、二、三年级) 由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刘梅婷老师的录像课《成吉思汗和鹰》获创新教育省级一等奖, 谢早早老师在长沙市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中荣获特等奖, 杨纯老师在长沙市星城杯竞赛中荣获第二名, 陈宏老师在长沙市阅读教学竞赛中荣获第二名, 刘琨老师被评为长沙市优秀语文教师。

上一篇:革命据点村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思考下一篇:幼儿园大班沙尘暴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