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的应用公开课

2024-05-16

勾股定理的应用公开课(精选9篇)

篇1:勾股定理的应用公开课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一)一、教学目标

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三、例题讲解:

例1(补充)使学生了解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2(课本探究)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好图形后剪下放到一起观察能否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再通过探究理论证明方法,使实践上升到理论,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

例3(补充)使学生明确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①先判断那条边最大。②分别用代数方法计算出a2+b2和c2的值。③判断a2+b2和c2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是直角三角形;若不相等,则不是直角三角形。

四、课堂引入

创设情境:⑴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五、例习题分析

例(补充)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

⑴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⑵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两个实数平方相等。

⑶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⑷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分析:⑴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说逆命题时注意将题设和结论调换即可,但要分清题设和结论,并注意语言的运用。

⑵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原命题有真有假,逆命题也有真有假,可能都真,也可能一真一假,还可能都假。

例(补充)已知: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a=n2-1,b=2n,c=n2+1(n>1)

求证:∠C=90°。

六、课堂练习

篇2:勾股定理的应用公开课

动量定理

第六节 动量 动量定理

[教学目标] 1.理解动量和冲量的定义;

2.了解动量定理并理解其矢量性和普遍性;

3.会利用动量定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利用动量定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 动量和冲量方向问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动量定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2.讨论法:学生作为主体积极讨论,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教学过程] 导入:

利用多媒体演示“鸡蛋下落”的实验,分别是落在地面上和落在海绵上,让学生讲出看到的现象,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落在地面上的鸡蛋碎了,而落在海绵上的却没有碎,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授课结束后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解释原因。

新授:

一.动量

1.思考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效果与哪些物理量有关?

举例:(1)同样质量的竹箭,一支用弓射出,而另一支用手掷,哪一支穿透本领大?(m同v不同)

(2)在足球场迎头飞来的足球人会用头去顶,那如果换成以相同速度飞来的铅球人就会躲开。(v同m不同)

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效果不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还 和物体的速度有关。

动量

动量定理

2.动量定义: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

(1)公式:pmv

(2)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二.冲量

对于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只要作用力F和作用时间t和乘积Ft相同,这个物体就获得相同的速度。也就是说:对一定质量的物体,力所产生的改变物体速度的效果,是由Ft这个物理量决定的,那么Ft这个物理量叫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呢? 1.定义: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2.公式:IFt

3.冲量是矢量,方向与作用力方向一致 三.动量定理

1.研究动量与牛顿第二定律之间的关系

例:假设质量为m的一颗子弹射入墙那一刻的速度为v0,射出的速度为vt,所用时间为t,墙对子弹的作用力为一恒力F,那么F等于多少?

(请一位学生把解题思路讲一下,然后用多媒体公布正确答案,从而推出动量定理,通过讨论每一个物理量,深化对动量定理的理解。)

2.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改变量,这叫做动量定理。(1)公式:F合tmvtmvo

(2)说明:

①动量的变化量等于物体末动量与初动量的之差;

②冲量的大小总等于动量改变量的大小,冲量的方向总跟动量改变量的方向一致;

③F 可以是恒力也可以变力,动量定理通常用来解决碰撞、打击一类问题。

三.应用

1.讨论:在动量变化量一定的情况下,F与t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F与t成反比。

教师:据上述关系,我们得到:要是动量变化量一定时,要增大力F,可缩短作用时间;要减小力F,可延长力的作用时间。

动量

动量定理

2.解释导入中放映的“鸡蛋下落”实验,要求学生用本节课所学内容加以解释,可以适当补充,让学生掌握定性分析的方法。

巩固:利用动量定理解释下列现象

一.据报道:1962年,一架“子爵号”客机在美国上空与一只天鹅相撞,客机坠毁,十七人丧生;1980年,一架英国的战斗机在空中与一只秃鹰相撞,飞机坠毁,飞行员靠弹射装置死里逃生。为什么小小的飞禽能撞毁飞机这样的庞然大物?(引导学生解释清楚,注意鸟的速度对与飞机来说是很小的)二.多媒体演示的现象 1.动量小实验

墨水瓶下压一张纸条,要想把纸条从底下抽出又要保证墨水瓶不动,应该缓缓、小心地将纸条抽出,还是快速地将纸条抽出?说明理由。

2.运送易碎物品时,需要在物品与物品间、物品与箱子间垫衬纸屑、泡沫塑料等柔 软物体,为什么要这样做?

3.轮船正准备停靠码头的过程,为什么轮船的码头上装有橡皮轮胎?

小结:1.动量与冲量的概念,二者都是矢量;

2.动量定理的内容及应用。

内容拓展: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动量问题并教育学生要勤奋努力,寄希望于侥幸是不可取的,最后以这个故事为背景编一道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完成。

作业:假设兔子的头部遭受等于自身体重的撞击力可以致命,设兔子与树桩的作用时间为0.2秒,则兔子奔跑的速度可能是多少?

板书设计:

动量 动量定理

一.动量

1.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2.公式:pmv

3.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二.冲量

动量

动量定理

1.定义: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2.公式:IFt

3.冲量是矢量,方向与作用力方向一致 三.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改变量,这叫做动量定理。

篇3:勾股定理的应用公开课

一、课前思想认识

“动能定理”是进入高中物理学习以来, 第一次真正用能量的观点来解决问题的开始, 是高中物理中学生第一次学到的定理 (以前学习的都是定律) , 也是高中物理学中唯一的一个定理 (因动量定理在这一轮课程中没有编入教材) 。学生已经习惯于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决问题, 而对这突如其来的动能定理从感情和习惯上都难以接受, 在解题时, 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还是用牛顿定律来处理。动能定理不仅仅是学习和处理问题的转折点, 也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转变。所以, 动能定理在教材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它是学生从此建立能量观点的起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生树立了能量的观点, 真正建立了能量的思想, 也就得到了高中物理学的真谛。

鉴于“动能定理”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所以我在课前设计时力图从生活中学生感兴趣体育比赛有关动能定理应用上来入手。

二、授课过程情况及应对策略

在运用动能定理解决最基本、最简单的问题入手, 出示第1题, 设计了三种物理情境, 让学生自己完成, 同时让三名学生到黑板上演习, 结果学生全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

师:以上三位同学能用所学的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以上问题, 很好!请思考用我们刚学过的动能定理如何解决呢?

再作, 再板演, 结果学生几乎还是用不好动能定理。此时, 我脸上就有点挂不住了, 心中有些急, 有些小火, 但凭借多年的经验, 很快也就镇静下来, 学生想做做不出来, 不做而又有些不甘心, 这种“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教学情境, 不正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一直追求的情境吗!机不可失。“以其所知, 寓其不知, 使其知之”, 于是我眼前一亮, 教育机智和教学智慧全来了。

师:看来大家非常重感情, 对牛顿运动定律真可谓情有独钟, 可谓感情笃深呀 (学生大笑,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 !然而, 面对新的环境, 我们总要结识一些“新朋友”吧, “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这很好。现在我们继续试着结识动能定理这位新朋友, 看它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优点, 怎么应用, 好吗?

生:好!

充分利用这一时机进行引导, 学生此时听得非常认真, 对动能定理的初步应用有所动情。师生一起比较两种解题方法的不同及动能定理的优势, 反馈练习2学生基本能在课堂上完成, 两个学生板演的也基本上知道了运动定理的运用, 收效不错。

师:请同学总结一下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让学生总结, 在我的引导下, 基本上能总结出。至此, 一堂课就应该快接近尾声了。反馈练习3在让学生思考时, 我走到学生中间, 后面一个听课的同办公室同事向我建议, 不要练这道题了, 接着讲设计的第二个问题变力做功吧。其实当时已经快下课了, 草率地分析完第二个问题的踢足球一题, 下课铃响了。没来得及总结, 下课了。

也许是因为有人听讲的原因, 也许这是我的一个借口吧, 也许感觉这节课的亮点应该在第二个问题变力做功, 因为有这精心准备的学生视频, 总想在这节课里拿出来表现一下。总之, 这节课, 从头至尾, 我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学生, 设计的太多, 与生成出现了不相吻合, 此时, 不应着急, 不应让学生感觉我在强行力图引导他们用动能定理。既然出现了学生习惯用牛顿定律, 不如索性让他们尽量用好了, 一直用到第三题, 之后, 再让他们自己进行比较, 自己去发现, 到底用哪种方法方便。这样才符合认知规律, 让学生来总结、发现动能定理的好处。

三、课后反思及再次课堂体验

吃一堑, 长一智。以上的内容, 我在另一个教学班中, 大胆地让学生去比较、对比, 让他们自己去发现, 让他们在做中发现, 在学中寻找, 到底哪种方法方便。尤其是在第3题的过程中, 我让两个学生去板演, 一个用牛顿运动定律, 一个用动能定理 (他分了两个过程) , 优劣明显。最精彩的是这时有学生举手, 说他只用一个方程就做出来了, 众学生目光齐看向他, 他自豪地到黑板前写下, 众学生瞠目结舌, 之后, 恍然大悟, 皆点头称赞 (当然也有不服气的学生) 。让学生尽情地用自己想用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他们在做中逐渐地体会哪种方法方便。“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接着留下伏笔:以上我们已经初步体会到动能定理解题的方便之处, 请同学们试着继续比较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动能定理处理变力做功问题。在第二节课时, 只用了大约半节课的时间, 学生就体会到了牛顿运动定律难以解决的问题, 动能定理亦然能够解决, 从而让学生知道动能定理的特点。

四、了解学生学情帮助学生渡过思维上的难关

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学生学的情况, 让真实的学习情况反映到课堂上来, 要我们去了解学情, 根据学生已经知道的, 去寓其不知, 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尤其在课堂教学上, 根据学情, 当学情与预设出现冲突时, 应大胆地以学情为主, 充分利用好学生出现学习困难和出现问题这些教学资源, 引领学生深入探究, 以真正帮助学生渡过认知上的学习难关。

我听过很多同行的课, 自己也反思过, 说起来容易做时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旦出现学生学习困难, 或出现重复性的错误时, 教师应理解学生, 耐心地跟他们一起去体会他们的学习过程, 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 当学生出现错误的理解时, 我们不要急, 做到“不以物喜, 不以已悲”, 不要用我们的表情和心理暗示, 让学生感到我们在急, 我们在笑他的笨。

平时学生苦思冥想而不理解的问题, 到教师这一问, 教师甚至连题都没太看, 就把问题解决了, 学生好佩服我们教师, 佩服之余, 难免学生要想:“对呀, 我怎么就没有想到, 我想了半天, 没想到, 而老师一下就想出来了, 是我笨吗?嗯, 是我笨, 我真笨, 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呀, 一定是我笨。”其实, 不是学生笨, 教师不论是年龄还是知识结构及思维, 一般情况下是学生所不及的, 况且教师只教这一科, 又是重复多少次了,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如果我们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明白这一点, 讲解的时候再从他们的角度入手分析, 帮他们树立信心, 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了。

作为启迪学生智慧的教师,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难关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 关键是我们要从他们的认识角度思考去帮他们度过认知上的难关, 而不是无意之中显示教师自己的聪明与智慧, 真正的教育智慧是让学生心理感觉很有信心的去自己学会。

五、教师要做到“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未来的竞争不在硝烟弥漫的战场, 也不在激烈竞争的商场, 而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每一个现代化的人, 在成长过程中, 从幼年到成人, 几乎都是在学校成长的, 而在学校的主要时间和成长阵地, 几乎全在课堂, 生动活泼的课堂是学生健康成长所必须的, 也是一个民族复兴的主阵地。作为教师这一课堂主宰者, 如何让我们的课堂生动活泼, 关系着一个民族振兴的伟业, 这一职业真是很关键、很神圣的, 容不得我们教师有半点大意。

篇4:公开课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公开课 应用

一、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教与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平台和工具,正在逐渐改变着学习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在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具有现代特点的教育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在学习方式中扮演的角色,也决定了它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延伸了人的大脑功能,发展了人的智力,极大地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而且还带给人们开放的思想、自由的知识与新颖的方法,也给教育功能、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者角色的定位带来了一场巨大变革。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把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技术支撑。

二、现代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的问题

在中国教育演变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是由之前运用老式教育方式逐渐过渡到运用现代教育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就容易产生两种分歧:一部分老教师比较抵触应用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他们还是推崇以前那种“书本+黑板”的教育方式;另一部分年轻教师就比较喜欢应用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采用PPT等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大大减轻了教学过程中的劳动量,而且还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在学校组织的很多公开课中,教师确实都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信息技术,这里的信息技术包含PPT、视频等,同时板书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发现大部分教师的PPT播放时间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PPT和视频成了授课的主体,代替教师上课,而教师则成了辅助的解说员,或成为电脑的操作者,本末倒置,夸大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三、如何在公开课中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一)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现代教育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那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的素质也要随之提高,要与时俱进,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都是刚刚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的了解比较少。因此,教师要多操作,多练习,在操作中掌握要领,在操作中掌握技能技巧,做到灵活自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二)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功能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其作用是辅助教学,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来揭示知识的形成及来龙去脉,让人感到生动、形象、真实(实况录像),便于学生接受。根据我的观察,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只是停留在PPT和视频上,还没有深度挖掘信息技术的功能,很多时候运用信息技术只是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并没有体现信息技术的丰富性、有趣性特点。其实,一节课可以利用一个教学片断、一件具体事例,解决一个知识点、一个具体问题,这样既能减轻教师负担,又能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其实并不是信息技术运用得越多越好,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要用得恰到好处,要与传统教学方式取长补短,交相辉映。

(三)采用与学生相适应的信息技术

我们运用信息技术,不能简单地停留在PPT和视频这个层面,应该开发更深层次的运用,更符合当下学生关注的焦点。比如现在学生人手都有一部智能手机,他们时刻都离不开手机,于是我们就可以以此为契机,把相关的知识点、视频、作业等制作成二维码的形式,让学生用手机扫描下载,或关注微信公众号,让学生感觉到手机除了可以用来玩游戏外,还拥有许多学习功能,给他们提供一个新颖的模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可以开通班级局域网,共享相关资源,让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可以学到相关的知识。另外,可以采用平板无线教学,把现场实时内容、场景同步到投影仪上,让学生感觉到很有科技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银屏上。总之,要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信息技术,把相关的知识点植入到学生的大脑中。

四、结论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合理而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进行教学能够促进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丰富性及可视可触性,从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傅德荣.多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何克抗.当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1996(01).

篇5:百分数的应用(一)公开课教案

(一)班级:六(2)班 学科: 数学 授课教师:薛常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 “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力目标: 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介绍袁隆平,引出百分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我国著名的农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及多项国际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近年来,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约有1533万公顷,约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0%,产量占稻谷总产量的近60%,年增稻谷可养活6000万人口。

中国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超过世界20%的人口,其中杂交水稻立下了汗马功劳。开动脑筋想一想:(1)8比5大多少?

(2)5是8的百分之几?8是5的百分之几? 思考: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

二、探索新知

同学们制作过冰块吗?在制作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一位同学做过实验:他把45立方厘米的水装入一个方盒中,再把盒子放进冰箱,几小时后,水结成了冰,他把盒子拿出来测算了一下,冰的体积约是50立方厘米。

知识点一:增加百分之几的意义和解法

归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方法:

(1)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的具体量,再除以单位“1”的量;(2)先求大数是小数的百分之几,然后再减去单位“1”或100%。

三、继续探究

问题: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的面积约为35760平方千米,第二大岛海南岛的面积约为32200平方千米,海南岛的面积比台湾岛的面积小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两位小数? 思考:此题和刚才的那题有什么区别? 知识点二: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和解法

探究结论:减少,小了,降低„百分之几与增大,大了,提高„百分之几的解法是相同的。

归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1)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的具体量,再除以单位“1”的量;(2)先求小数是大数的百分之几,再用单位“1”(或100%)减去它。

四、巩固练习

五、归纳小结: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方法:

(1)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的具体量,再除以单位“1”的量;(2)先求大数是小数的百分之几,然后再减去单位“1”或100%。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1)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的具体量,再除以单位“1”的量;(2)先求小数是大数的百分之几,再用单位“1”(或100%)减去它。

六、布置作业:

课本24页 练一练 2, 4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应用

(一)方法A:(50-45)÷45 方法B: 50÷45=111%

篇6:计算机应用教学公开课

任务3.3 系统管理与优化

——用GHOST软件备份和还原系统

教学时间:2016年11月25日(星期五)1、2节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班级:16级农艺班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使用GHOST工具备份和还原系统; 2.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途径运行GHOST工具。 情感目标

1.教师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对电脑使用状况的判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用GHOST工具备份和还原系统。难点:分析电脑使用状况,选择合适的运行途径。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和“实践法”组织教学;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究法 课前准备

一台电脑,一只空U盘,制作启动盘软件(大白菜装机系统),GHOST工具软件 教学流程

一、课程导入

讨论:一台新电脑运行速度较快,用了一段时间怎么就变慢了呢?

阜阳农业学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

(引导学生通过做系统解决问题)。老师归纳:

1、系统垃圾累积所引起的;

2、病毒引起的;

3、无谓的软件安装引起的;(安装某软件时没选择,直接下一步)

4、软件安装冲突引起的。

(可以考虑做系统,向你推荐一个小产品GHOST工具)

二、要点讲解、探究学习

探索一:怎么使用GHOST工具?

将准备好的GHOST工具安装到电脑,准备好的新系统COPY到电脑上。提问1: 对于正在使用的电脑是先备份还是做新系统?

演示GHOST工具的使用 1.Ghost安装工具

①、双击打开ghost,进入界面点击ok,即可进入ghost。如图一

阜阳农业学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

图一

②、图二为进入ghost的界面。

阜阳农业学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

图二

③、依次点击:local—partition—from image。如图三

图三

④、第三步完成后会跳出的窗口,选择窗口,在窗口下拉的浏览列表中,选择你的Ghost文件的位置。如图四

阜阳农业学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

图四

⑤、选择好后Gho文件后,点击open按钮,点击后会有如下几个窗口,一只单击ok继续。如图

五、图

六、图七

图五

阜阳农业学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

图六

图七

⑥、出现如图八这个窗口,这个窗口是辨认你的系统要装在哪个盘,从size那一栏的磁盘大小数据辨认你的盘符,一般选第一个,是C盘,选中后,点击ok。

阜阳农业学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

图八

⑦、图九的提示大致意思为你是否真的要重装分区,确定重装请点击yes。

图九

⑧、完成上述步骤后,就会自动重装系统了。

阜阳农业学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

2、学生动手做„„

探索二:电脑自身系统不能启动怎么办?

三、依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安装新系统

1.直接运行电脑上的GHOST工具;(前面已经做过了)

2.使用U盘安装;

电脑自身系统不能启动,也没U盘或者无法从U盘启动怎么办?(操作如同问题1,注意系统还原路径选择)。

工具/原料: 一个4g以上的可用的空U盘 第一步:

下载并安装好大白菜超级U盘启动盘装机维护版,建议保持默认即可;

打开安装好的大白菜超级U盘启动盘装机维护版;

插入u盘等待软件成功读取到u盘之后,点击“一键制作USB启动盘”进入下一步操作。如下图所示:

阜阳农业学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

第二步:

在弹出的信息提示窗口中,点击“确定”进入下一步操作。如下图所示;

阜阳农业学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

第三步:

耐心等待大白菜超级U盘启动盘装机维护版制作工具对u盘写入大白菜相关数据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第四步:

完成写入之后,在弹出的信息提示窗口中,点击“是(Y)”进入“模拟电脑器”测试U盘启动情况。如下图所示;

第五步:

模拟电脑成功启动说明大白菜超级U盘启动盘已经制作成功,按住Ctrl+Alt释放鼠标,点击关闭窗口完成操作。如下图所示;

阜阳农业学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

3、学生动手做„„

4、硬盘挂其他电脑安装

注意:

1、本硬盘须以从盘“身份”接入电脑;

2、硬盘挂其他电脑时注意硬盘电路板别搭铁。

四、小结

1.直接运行电脑上的GHOST工具; 2.使用U盘安装; 3.硬盘挂其他电脑安装。注意事项:

①对于在使用电脑最好先备份再做新系统; ②硬盘挂其他电脑时注意硬盘电路板别搭铁; ③你所选的系统未必一定适合你的电脑。

五、课后任务

篇7: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开课教案

时间:3月15日星期四上午第一节 班级:11学前1班 地点:机房2 主讲教师:赵浩然

教学课题: Excel工作表中的数据筛选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数据的筛选方法(自动筛选及高级筛选),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对数据进行筛选

教学难点:如何用高级筛选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筛选 教学方法:演示法、实验法、任务驱动法 实验及教具:实例、多媒体 教学课时:第一学时 教学过程:

一、分组,测试FTP,下载上课材料(5分钟)

复习:完成总分和平均分计算,为新课准备数据。

(各小组长检查本组成员完成情况)

二、引入新课:(利用学生上学期学习成绩表)

如何在大量的数据中查找符合我们条件的记录呢?(展示课题“数据筛选”)

(一)自动筛选

1、教师演示(5分钟):请找出成绩表中的语文成绩大于85分或不大于70分的同学。

操作步骤:

第一、单击数据区域任何一个单元格

第二、单击“数据”菜单“筛选”命令的“自动筛选”项,数据表的每个字段名旁边出现下拉按钮“▼”,单击“语文”字段的下拉按钮“▼”,在出现的下拉列表中选择“自定义”,在对话框中选择“大于”,输入“85”;选择单选按钮“或”,在第二个条件框输入 “小于等于”,输入“70”,单击“确定”。很明显筛选后的结果远少于原先的记录。

2、学生操作,完成第一、二个任务,教师检查完成情况,进行点评。(10分钟)

任务一:请在成绩表中的查找出自己的成绩。

任务二:请找出成绩表中的计算机成绩大于70分且小于85分的同学。

(请学生自主学习并思考如何利用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进行筛选数据,小组协作完成。)

(二)高级筛选

设问:当查找的条件比较多时,该用什么样的查找方式比较方便呢?(高级筛选)

1、教师演示:(6分钟)

请找出符合三好生条件的同学:各科成绩都及格,平均分在75分以上,语数英单科成绩在70分以上,操作等级为优,德育积分在90分以上。并在A50为左上角单元区域。

操作步骤:

第一、创造条件区域,在数据表后插入三个空行。所有的条件必须在其相应的字段列来输入。同时,条件值必须在同一行(如图-1所示的C48:S49区域即为创建的条件区域。

图-1 第二、单击数据区域任一单元格,单击“数据”菜单“筛选”命令的“高级筛选”项,出现如图-2所示的高级筛选对话框。

图-2 第三、将对话框进行设置,“方式”栏中选择“将筛选结果复制到其他位置”,在列表区域”栏中指定数据区域,可以直接输入“$A$1:$S$46”,也可以单击“列表区域”选项框的折叠按钮,然后在数据表中选定数据区域。用同样的方法在“条件区域”指定条件区域$C$48:$S$49,在“复制到”栏指定结果存放区域$A$51,如图-3所示,单击“确实”按钮,得到最后所要的筛选结果。

图-3

2、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教师完成情况,个别点评)(10分钟)任务三:请找出符合市三好生条件的同学:各科成绩都不低于70分,平均分在80分以上,语数英单科成绩在75分以上,操行等级为优,德育积分在90分以上。在原有区域显示结果

三、填写评价表(小组评议和个人评议)(5分钟)总结:(3分钟)

根据本节课得出结论,当筛选条件针对一个字段时,用自动筛选比较快,当筛选条件针对多个字段时,用高级筛选比较合适,在实际工作中碰到此类操作时认真考虑,选择合适的方法达到目标;当大家在使用高级筛选时,应注意条件区域的创建。并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表扬突出,指出不足。

布置作业:

篇8:勾股定理的应用公开课

一、探究性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形式 的关系

世界上不存在纯粹的接受式学习与纯粹的发现式学习, 并且接受式学习永远是人类最基本、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实际教学中, 探究性教学与传统教学形式不存在谁好谁差的问题, 只存在它们的功能与特点分别是什么的问题, 存在怎样的情况下适用探究性教学, 怎样的情况下适用传统教学形式的问题, 或更进一步,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探究性教学与传统教学, 只存在两者之间如何相互结合, 相互渗透, 相互促进的问题, 存在教授者如何在两者之间把握平衡, 把握好“度”的问题。

如在《勾股定理》的探究性教学中, 首先从教材内容来考虑, 本节重点是探索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教材提供了观察、操作、猜想、探究的可行性, 构建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索形成。其次,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考虑,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了解了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 已有了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的基础上来探索勾股定理的。

从教学流程分析, 本节概念教学, 设定在学 生观察———猜 想———探究 ;实验———猜想———探究;尝试 (表述) ———猜想———探究环节后, 师生共同探讨, 发现形成, 完善勾股定理的教学。在这里, 教师揭示和呈现定理内在的自然性、合理性、科学性, 两种教学形式的互补与交融, 学生接受中有发现, 发现中有接受, 有助于在45分钟的教学时间内三维目标的达成。

遗憾的是原来设计的从指教三角形动态变化角度与两条边长探索勾股定理的一般性, 由于课件准备不够充分, 教师的讲授式部分效果颇受影响。

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问题是教学中最基本最难把握的问题之一,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由教师的地位与学生学习的特点共同决定的, 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由学生具有独立性、能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所决定的。

数学是现实的, 而数学问题总是源于某种情境, 离开了教学情境, 数学问题的产生就失去了肥沃的土壤。因此, 进入问题情境是数学学习的首要环节。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探索活动, 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呈现问题情境:老师家客厅地板砖的花样如图所示, 你能从中找到构成的基本图形吗?由其中一个基本图形向外作正方形, 这几个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那又与基本图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呢?

由情境引起学生观察———猜想———探究。活动:合作交流, 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 并测量边长, 教师适时提出问题, 思考:1.你能算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平方吗?2.由这些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通过直观的数据的观察, 经历动手操作及计算, 获得勾股定理的感性认识, 随之尝试表述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对于这种由感性发展到理性的探究活动也就合情合理, 水到渠成了。

三、探究过程与重视教学结论提出与 生成

在教学的三维目标中,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最直接和显性的目标, 更具有短效性, 而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间接和隐性的目标, 更具有长效性。发展性目标重视的是过程, 知识技能目标强调的是结果。从理论上看, 发展性领域的教学目标和知识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是统一的, 相互依存的, 揭示出学生的能力强了, 兴趣浓了, 自信心提高了, 自然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 反之, 知识技能的较高水平也有助于发展性目标的达成。我那天就在数学教学怎样在重视陈述性知识和程度性知识教授的同时, 更注重过程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探索, 过程与结论相得益彰。

数与形结合下研究的主要内容, 《勾股定理》中, 已知直角三角形图形, 从而得出其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探究其三边关系时, 利用几何画板的测量功能, 动态呈现三边的数量关系中三边边长的变化数据, 学生经历观察探究过程再思考问题, 并在教学中展示中国古代在勾股定理证明和应用方面的成就, 从而由理性向感性再到理性思维的过渡, 归纳出勾股定理的结论, 共同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遗憾的是学生还不能主动提出有关探究层面上的问题, 还在老师所预设的范围内, 或多或少降低了探索的有效性。

四、个性化发展与关注“弱势群体” 问题

因材施教, 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教师的共同心愿和目标。传统教学法的全体策略是面向中间, 兼顾两头。课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训练进行的, 这就带来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尖子生的潜能难以得到发挥, 他们已经知道了, 也要听, 已经会做的还要做, 15分钟能跑到目的地的学生要等45分钟才能跑到目的地。探究性教学,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了“做”“思”教学的过程, 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对数学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但也容易造成少数学生“投入”、多数学生“旁观”现象的可能, 致使探究性教学表面“轰轰烈烈”, 实质低效或无能。那么怎样提高教与学的有针对性, 使探究性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接近或达到个体教学的效果呢?

首先, 设计两个问题情境, 贴近学生生活。结合多媒体, 学生在观察中获得初步的感知, 在“测一测”的活动中, 从边长的长度变化与平方数据中获得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体验。这两个活动参与面大, 可操作性强, 同时教师再巡视辅导后进生, 以便使其获得更多的帮助, 全体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性欲望。而尝试表述勾股定理以及再探拼图证明勾股定理的成立性, 既立足全体又为个性化发展提供机会和空间。

其次, 有针对性地选配练习, 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在“应用迁移”环节, 例题和练习的设计, 我考虑到问题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例1中直接求直角三角形未知边的长度, 此时角C是直角, 变式1中改变直角的位置, 求未知边, 变式2中引入课本例题, 解决“木板过门”实际问题, 让学生自己找直角三角形。

著名的学习理论家苏贝尔指出, 要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必须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本节练习考虑了一般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也选用改变问题的条件, 变化思考问题的角度等进行变式训练, 为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

再次, 把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开发, 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讨论, 互教互学, 实施课堂教学, 避免探究性教学陷入形式化的偏向。

教学是一门科学, 是艺术, 也是技术,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好的做法和思想, 应继承和发展, 教学开放后, 数学教学既要解决理念意识层面的问题, 也要具体解决操作层面的问题。只要我们心中装着学生, 不断实践, 总结创新, 相信会走出一条既适合自己, 也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路子。

摘要:探究性教学形式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探究性教学与传统式教学, 只存在两者之间如何相互结合, 相互渗透, 相互促进的问题, 存在教授者如何在两者之间把握平衡, 把握好“度”的问题。在探究性学习中是“老师围着学生转”, 而教师考虑的是怎样使探究活动有序、有效地实施而不流于形式, 因材施教, 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实践,个性化

参考文献

[1]南同农、李运林.电化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G.波利亚著、阎散译.怎样解题[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篇9:勾股定理的应用公开课

关键词:化学;网络公开课;教学

一、国内网络公开课的现状

网络公开课,是指耶鲁、哈佛、麻省理工等美国知名高校都已纷纷在网上提供课堂实录的录像,以飨全世界的求知者。网络上的公开课品类繁多,涉及到各个学科,每个学习者都能在网上找到个人喜欢的课,只要你有能够上网终端,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来学习你感兴趣的课程。2003年以来,我国大力提倡网络课程。教育部和多家知名媒体参与了网络课程的建设。其中,2003年教育部推出的"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如北京大学的"北大教学网",中国人民大学的"网上人大开放课程"),2011年教育部启动的精品视频公开课, 2012年初于专门网站中推出的"爱课程",以及央视的教育类节目《百家讲坛》等。新浪网在教育频道推出"世界顶级名校视频公开课"产品、搜狐网在视频频道推出"名校公开课"和网易在视频频道推出"公开课"。这些网站提供的公开课囊括哈佛、耶鲁、牛津、剑桥、斯坦福、普林斯顿、麻省理工、加州伯克利等8所名校的课程,课程涵盖经济、人文、社会、工学等多门学科。除了上述之外,国内些社会团体也纷纷加入推进公开课的行列。例如,"中国开放教育资源联合体"、台湾"开放式课程计划"Very CD(电炉大全)、海外影视剧翻译字幕组YYeTs(人人影视)等都有相当规模的专业团队。

二、网络公开课的特点

网络公开课借助新信息媒体传播技术能够实现远程教育,学习者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可以根据个人时间安排,进行有效学习。网络公开课总结起来,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网络公开课的公益性

网络公开课的宗旨在于不以营利为目的,以学习者的利益为重,将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大众传播,造福全人类。

2、网络公开课的开放性

只要你有能连接到互联网的终端,只要你有学习的兴趣,便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网络公开课能突破时空界限,为想学习的人提供了便利。

3、网络公开课的新颖性

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之所以受到国内学习者的欢迎,主要是因为其新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网络公开课主讲教授在课堂上教态大方、语言犀利、风趣幽默,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互动氛围,很容易达到言传身教的教学目的,而且他们的授课也给学生宣扬了一种远离标准牢笼、勇于质疑的精神。另一方面,网络公开课的教学内容丰富,不仅有教学视频,还包括超文本电子书、课程大纲、讲授笔记、课外作业、考试试卷等其他类型的学习资源, 学习者亦能从针对课程的在线评论中取得收获。

4、网络公开课的自主性

每位学习者自主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自我监控和反思学习过程及结果,自我评价学习成效,充分体现出学习者享有主宰个人学习的权利。

三、网络公开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课程教学较为复杂,不能像文科课程那样简单的用语言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尤其是涉及到具有实验性的化学课程。然这种实验又不适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往往化学老师也面临这样尴尬的教学过程。在网络公开课还没有推广之前,化学教师只能采用较为简单的模式进行传授。现在却较之以往,具有相当大的改变。网络公开课不仅能够观测到整个实验的过程,而且还可以进行多遍的回放,加深对于课程的理解和记忆,以促进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网络公开课应用在化学教学中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利用网络公开课培养学习者的专业英文语汇

网络公开课一般是带有中文字幕的英语教学,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使个人的英语水平有很大提高,更使学生对化学专业外文词汇实现掌握。

2、对教师的指导作用

实验学科起源于西方,化学在中国的历史不过百年,化学课堂教学还需要不断改进。通过网络公开课,教师不仅可以借鉴国外同行优秀的教学模式与资源,而且可以促进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让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3、利用网络公开课进行"反转法"教学

反转法,是指学生在家里听讲座,而在课堂上和教师一起做"家庭作业",着重讨论重难点以及概念的延伸拓展。"反转法"教学能让教师们专心于最喜欢的部分,即与学生互动,而减少化学教师重复讲课。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视频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学生课下看完视频,把问题帶回课堂,进行解答式教学法,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基于网络公开课辅助化学课堂教学

用网络公开课来辅助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第一,精选内容,结合自身实际课程安排,选择与之相关具有特色的课程(例如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可参考可汗学院公开课的《有机化学》中相关章节),在课前对视频进行剪辑,选择性的放一些片段,放完视频后,教师总结核心内容并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第二,通过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公开课共享。在平台上设置相关网络公开课的链接,定期组织学生到机房自学公开课内容,并在课程平台的主题讨论区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供学生讨论。这样加强课程平台的使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自由主动,同时也实现了教学互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改革考核方式。为了更好的鼓励学生培养自学和研究能力,可以实行"免听课"制度,由学生个人向系里提出申请,系里对"免听课"学生的作业做出一些相应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参加平时小测验和期中考试,目的是保证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有所了解,避免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免听课"的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网络课程学习,对有疑问的地方也应及时向教师反馈,以取得解答。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文化竞争,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公开课的资源实现高效课堂教学,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在教学中将网络公开课做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潘彩霞,徐有平.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的教学应用探索[J].软件导刊,2011,(7).

[2]段洪涛,于朝阳.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的辩证分析[J].网络思政,2013,(2).

[3]宫天然.美国名校网络公开课的启示与借鉴[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4]张志勇,李国庆.对建设网络公开课优质资源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3,(1).

[5]吴浩.逃课·淘课·蹭课-网络公开课风靡现象的反思与启示[J].青年现象,2011,(9).

[6]林娟,王玉明.名校网络公开课的启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广州化工,2012,(8).

[7]李陈岚.浅谈网络公开课与高等教育发展[J].时代教育2012(13):145.

[8]贾迅,吴磊.关于网络公开课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6):27-28.

[9]潘凌,王国峰.世界名校网络公开课对中国公开课建设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12(8):123-126.

[10]基于网络公开课辅助普通物理课堂教学[J]教法研究,2013,(33):.

上一篇:四年级97班班级班规管理条例下一篇:统计数据质量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