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果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2024-04-21

柏果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精选8篇)

篇1:论中小学“数字校园”环境的构建

一、“数字校园”理念的提出和内涵解读

我国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大多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并得到快速发展, 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并强调了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推进教育改革。我国“数字校园”就是在这一教育改革的理念上提出来的。在随后的“数字校园”建设实践过程中, “数字校园”的理念得到了逐步扩充和完善。[1]“数字化校园”, 就是一个集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科学规范管理的新型教育平台。它的意义在于, 它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学习服务等信息进行有机整合、集成, 并进行数字化处理, 实现了教育信息的一层飞越式管理, 在学校内形成了很好的信息人才培养环境, 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 促进科学且高效的校园管理, 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总体来说, 既加强了学校的硬实力, 更加强了软实力。对“数字校园”的解读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有很大的不同, 中小学“数字校园”是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主要业务以及资源和数据进行优化整合和融通, 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 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 从而达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目的。[2]对“数字校园”的多种多样的解读也表明“数字校园”是一个可以扩展延伸的概念, 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定义, 它的解读取决于它所依附的教学环境, 它的受众群体。“数字化校园”既可以是一个网络上的共享信息的虚拟空间, 也可以是教学教育开展的便利平台。但应该指出的是, 构建“数字校园”的目的是始终如一的, 是希望借以信息化的设备来辅助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创造更大的教学成果。只有把握好了目的, 再立足实际, 才能建设真实有效的“数字校园”。

二、“数字校园”环境构建

要想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的人才, 必须把信息文化的培养放在浓郁的信息文化氛围中进行, 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样才能够由内至外的产生效果。没有一个好的“数字校园”文化, 是难以从根本上培养出优质的人才的, 中小学作为教学第一线, 要重视这一点。从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成果以及信息技术辅助其他学科教学的成果这两方面来看, 有一个健康浓郁的信息环境对于构建一个健康有效的“数字校园”是十分必要的。简而言之, “数字化校园”的构建, 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分别是物理层面、技能层面和精神层面。

1. 物理层面主要是从设备出发来考虑的, 可以分为两步, 一步是对学校原有设施的改造, 一步是对新设备的筹备和搭建, 这里的设施包括了软件和硬件, 二者缺一不可。“数字校园”的成功构建要求信息环境覆盖的范围更广, 不仅包括数字化信息技术, 还应包括所有之前的传统“信息技术”环境, 比如图书馆资源、档案室档案、教学参考资料等。

2. 技能层面主要是从教师技能培训的角度来考虑的。对教师进行数字化的技能培训, 所坚持的观念是: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是整体教师团队的事情, 要想做好这件事情, 就要求有信息技术技能的专业信息技术教师, 与此同时又需要全体学科教师的广泛参与, 这样才能从教师自身出发, 建立校园内的良好氛围, 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校园”。构建“数字校园”还应该立足根本, 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出发, 关注如何教好信息技术课程, 如何实践信息技术课程, 以及如何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 以此来带动学校数字化的氛围, 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针对全体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校园信息文化构建以及针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方法的教育, 对于构建中小学“数字校园”大有裨益。

3. 精神层面是物理层面和技能层面的总结和提升。一般来说, 精神层面的内容涵盖了信息意识的养成、对信息处理的方法和层次、良好信息文化的养成等。精神层面的要求需要物理层面和技能层面两个层面的支持, 以它们为基础,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 它再次强调了物理层面和技能层面对合理构建“数字校园”的重要意义。对于“数字校园”而言, 它的成功实施必然伴随校园信息文化的良好构建, 而健康和谐的校园信息文化的渲染, 又是保证信息技术落到实处帮助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至此, 应该看到一种良好的氛围所起到的决定性意义, 它是物理层面和技能层面两个层面的提升和归纳。因此, 在构建“数字校园”的过程中, 中小学有意识的将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提高到合理构建校园信息文化的高度上, 将更有利于“数字校园”的真正实施和收取实效。

三、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中应避免的误区

在探讨了“数字校园”构建的几点要求后, 我们要注意到中小学“数字校园”与高校的区别, 抓住中小学“数字校园”的特点, 有针对性的去建设, 不要走入误区。

1.“数字校园”不是简单的软硬件产品采购。

随着信息化概念的普及, 中小学作为基础教学的前沿阵地, 也引进了很多设备, 但是许多学校把“数字校园”简单地理解为, 学校硬件设施的采购和各类多媒体平台的搭建, 这样简单层面的理解造成了该校的“数字校园”缺乏实用性不能满足本校的需求。“数字校园”的建设落实到实际中应包含四层内容。第一层是物理层, 即通俗意义上的设备。它包括了校园内的全部支持数字化教学和管理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第二层是资源层, 即通俗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包含所有校内外的师生所需所用所创的教育教学资源, 例如, 优秀教师的教案共享。第三层是网络应用层, 包括师生互动平台、教务系统、信息化生活协助等。第四层是精神文化层, 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展现的学校风采、师生成果、教学最新动态等, 例如, 学校网站。只有做到了这四个层面的有机结合, 密切衔接, 才能真正为教学贡献力量, 培养信息化的“数字校园”。

2. 对自身情况理解不到位。

中小学“数字校园”不应该是高校“数字校园”的照搬, 高等院校的“数字校园”模型可以作为更高一级的参考模板, 但不能生搬硬套拿来照用, 因为虽然中小学“数字校园”的概念是从更高一级引进而来的, 但两者无论是在教学对象和数字化校园系统管理经费来源上均有相当大的差异, 尤其是受众, 高校针对的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 而中小学主要针对青少年。因此我们必须探索和研究出适应于中小学的“数字校园”建设模式, 摸清我们需要建设的内容, 立足实际。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数字校园”作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点, 已经逐渐成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下一阶段的核心内容。“数字校园”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种解决方案, 得到越来越多中小学的响应。本文试图在对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内容、目标、功能进行界定的基础上, 对构建中小学“数字校园”进行初步讨论。

关键词:数字校园,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

参考文献

[1]教育信息化[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4151.htm.

篇2:对中小学校园环境建设的探讨

关键词: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素质教育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投入,这几年中小学校园建设无论是新校区建设还是老校区改造,在数量上都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如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教育现代化的今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多层次的交往空间,使学生在一个充满文化气息、激人奋进的环境中成长,是校园环境塑造的重要课题。衡阳市一中的校园景观改造设计使我们有机会在实践中来探讨这一问题。

1 问题的发现

衡阳市一中位于华新开发区的中心区域,校园占地面积数亩。由于历史原因,在校园建设中没有一个详细的规划,学校建设时断时续。因此,校园环境显得杂乱、拥挤不堪。以下几个方面反映了学校的现状: (1)功能分区不明确。教学区、学生生活区、活动区和教职工生活区,散布于校园的四周,各个功能交叉、相互影响。 (2)交通方面人车混流,道路网络不完善。校园内道路狭窄,人车共用。特别是校门前区人车混流尤为严重,而且它还经常兼作停车场地,扰乱了宁静和谐的校园氛围。 (3)校园景观不协调,由于各建筑分建于不同时期,各个建筑的风格(颜色、造型)不统一、不协调。其次是小品、雕塑位置不突出,无法对一块场地起控制性作用和产生影响力。 (4)绿化系统不完善,由于受用地条件的限制,校园绿化以见缝插针的形式分布,多以点状分布为主。其次,由于树种单一(多以黄桷树为主),花卉少,灌木少,种植凌乱,没有形成立体的绿化体系。 (5)空间场所的布置对人文精神的体现不足,空间活力不够。整个校园几乎没有为学生提供一个户外交流活动的场所,唯一较大的花园也只是被简单地划分成几块。

2 校园环境的素质教育功能

克莱尔库柏说过:“评价一个校园好坏与否的重要标志是看方案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以及非常规活动的即兴交流。它所营造出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本身在不断发展与更新,新的边缘学科不断产生,学科合并的现象也日益增多。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适当拓宽相关领域的知识、形成模块式层次结构,以适应现代科学的综合交叉。表现在校园建设上,就要求我们突破学科领域的限制、加强不同学科、不同领域教学建筑之间的联系,创造更多的可以融汇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交往空间。因此,校园规划设计将有必要加强教学中心区的集中布局,改善各院系封闭独立的布置模式、以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在规划设计中我们以单体独立、分区集中的系统式布局模式达到高效、便捷的功能型教学环境。

3 校园环境的再塑

创造向心空间,形成聚集力。大尺度围合性空间,有利于向心感的形成,大空间开阔的地界和良好的背景,能够满足学生自我展示的心理愿望。从半私密的庭院空间到半公共的组团间空间,再到学校公共开敞空间,是以广场为核心,向四周发散,是空间的穿插和流动,是空间的相互延伸,是空间的生长。在广场周边可以安排露天茶座,创造宜人的步行休憩环境和步移景异的场地景观。同时,利用花坛、灯具以及坐凳等环境设施提供给市民集会、健身、休闲的自然场所。嘈杂声是破坏该地场所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认为可以恰当地连通广场南边、东南方和北边的多处水体,贯穿于座椅旁边,亦可导入广场之中,城市的噪声被潺潺水声淹没,形成相互连续的开敞空间。为了延续场地靠山临水的湖湘山水文化,设计师力图打造“古木参天,浓荫匝地;滔滔北去,百舸争流”的山水环境。梳理山水关系,湘江学院总体布局顺应山势和汇水线走向,蓄水造湖、临山应景,水源从校园礼仪性主入口山脊处而下,在图书馆核心区域汇集,至北面科技馆而去,营造大量活力滨水空间。大型铺装和广场集中布置在平原或山谷,沿规划道路、山谷小路以及大型山体遍植银杏、悬铃木、红枫等当地适生植物,借校园外湘江水。

4 结语

校园景观设计的关键切入点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动人的景观才能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反之,正是通过主打“文化”这张牌,才能凸显湘江学院设计最大的特色。因此,我们选择了湘江学院典型文化符号语言——湘江山水、船山精神、一中校风,通过对它们的图像、肌理、色彩、气味、质感等抽象提炼,设计宜人的交流、学习、户外活动空间,调动师生的感官享受,产生情绪的共鸣和对校园的归属感。我们希望打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校园景观,若干年后,莘莘学子回到母校,在翠林繁茂、鸟语花香的校园环境中还能寻到当年合影留念的雕塑小品、滨水看台和阳光草坪。正是基于这一愿望,我们吸纳了文化的元素,在风景优美的南岳山畔挥,为师生创造一个文化浓郁、舒适宜人、活力迸发的中学校园。

参考文献:

[1] 汤志民.台北市国民小学学校建筑规划,环境知觉与学生

行为之相关研究[D].1991.

[2] 马铁丁.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M].1996.

[3] 陈维信,陈琪美.环境设计[M].1996.

篇3:浅谈中小学校园环境的优化

一、要创造和谐奋进的“利居”环境

学校是为青少年的未来奠基的地方, 应该品位高雅、催人奋进, 使师生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

1、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的主题是教育教学, 因此校园环境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必须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 加大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 建设、配备好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综合电教室、科技活动室、通用技术室等功能室;铺设够大、够用的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田径场等运动场地, 添置好相应的运动器材;建好校园网、电子阅览室和软件制作室, 配置笔记本电脑等办公设备;在教室内安装投影仪、音响等“班班通”设备, 让宽带网进入每间教室和办公室, 以改良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效率。

2、进行高品味的育人化改造。

校园环境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 不同于机关、街道, 也有别于工厂、农场, 校园环境的每一个实体, 以及每个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 都必须承载着教育任务, 都必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 影响师生的观念和行为。著名的游乐场所——迪尼斯乐园的第一座雕像, 就是林肯在发表演说, 何况我们的学校!教育者必须有意识地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棵花草 (木) 都能含情, 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学校应该集体性地坚持某种人格培养理念, 并以此统率和指导学校的一切人文环境建设。比如让校徽、校门、院名等文化标识系统引领某种崇高的信念, 让校园文化墙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息, 或者象重庆南开中学一样, 开辟一些诸如传鉴亭、院士壁、三峡石之类的人文景观;象上海南洋中学一样, 设置一些诸如声控水车、太阳能石英钟、风光互补电站、风力提水器之类的科技景点, 以唤醒师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3、营造创先争优的舆论环境。

办学校, 其实办的是一种氛围。和衷共济、步调协调、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才能出凝聚力, 出战斗力, 出发展力。学校应该用崇高精神去教育人, 应通过校内会议、广播网、宣传栏、标语、班团活动等多种形式, 唱响学校主旋律, 使广大师生明了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发展中的客观现实;应大树、特树学生身边的模范人物, 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树立典型、宣扬典型。

二、要创造方便舒适的“乐居”环境

众所周知, 学生, 尤其是住校学生, 在校时间远远超过在家时间。学生不只是在校读书, 更是在校生活、生长。教师也不仅仅是在校工作, 更是在校生活、慢慢变老。因此, 学校领导有责任、有义务让学校变得更加方便舒适, 形成“乐居”环境。

1、改善生活条件。

为了让师生吃得称心、住得舒心、坐得安心, 学校必须压缩日常开支, 适时更换食堂、教师周转房、学生宿舍、办公室、会议室、学术报告厅内的设施、设备;装修好工会娱乐室、党员活动室等活动场所;安装足够多的空调和自动加热饮用水设备等便民设施;常年保持校园的干净整洁, 让师生真实感受到“家”一般的方便和舒适。

2、尽力恢复自然景观。

针对场地狭小的实际情况, 学校要采取“见缝插针”的办法, 在校内外的所有边角空地上都种植上花草树木, 尽力增加花木种类, 增大校园绿化面积, 增大生均绿化面积, 让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鸟鸣蝉噪、花香袭人, 比如重庆南开中学, 校内绿化面积高达80%, 植物种类上千种, 高大乔木近千株。整个校园草木蓊郁, 花香鸟语。冬有三友路旁傲霜的寒梅, 夏有桃李湖中笑晴的红荷。一走进校园, 就能给人一种心旷神怡、静谧安祥的感觉, 号称“中学里的大学”。

3、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篇4:柏果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全校师生充分认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卫生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各项规范化管理之中,建立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卫生安全长效机制,学校先后成立了卫生安全工作小组、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组织机构、传染病预防工作领导小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等组织机构。学校一把手为学校卫生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并为各组织机构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学校疫情报告人为各班卫生员→班主任→安全保卫科长、校医,学校卫生安全各项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

二、做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学校领导始终把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主管校长经常组织开展工作,使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形成了制度化、规模化的格局,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全校师生人人讲食品卫生安全,时刻注意食品卫生安全,每位教职工都自觉承担对学生卫生安全教育的责任,并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有效地遏制了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学校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了学校卫生安全基础设施。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有“QS”质量安全标识,定期对供水设施进行清洗,请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水质检测,确保供水符合卫生标准,消除了因饮水不洁造成的肠道传染病。学校还不断加强校园周边的食品消费环境整治,与工商行政部门联合取缔了无证照食品店和饮食摊点,保证了学生安全放心消费。学校不断完善食品卫生安全应急体系,建立了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食物中毒报告制度,如发生卫生安全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争取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害。

三、科学、迅速、有效地防治传染病

首先,校医联合学年部各班卫生员坚持晨检工作,每天早自习对每个班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有传染病早起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类似传染病病人时,及时报告学校校医、安全保卫科长。校医对上报学生及时检查,对学生患病情况和可能原因进一步排查,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同时做好因病缺课学生情况统计分析工作。

其次,加强对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特别是在传染病流行季节,早、中、晚由卫生员各通风20分钟,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消毒(含氯制剂)。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除“四害”消灭传染源。

再次,学校确保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督促学生课间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四、改善学校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创建健康科学的育人环境

学校领导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坚持“校园环境高品位,一景一处都育人”如气势宏伟的校门、“拥抱未来”大型雕塑,校风、校训,先进的塑胶跑道、草坪足球场、水泥篮球、排球场地,洁净的人行道及大面积的绿化花园和设计先进的喷泉,校园环境已达到“绿化、美化、亮化”标准。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学校,学校共有90多间教室,所有采光照明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平均照度150XL,教学设备先进,学生课桌椅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教室及宿舍环境洁净,食堂、卫生间设施符合卫生要求。人人讲卫生,学校以年级部为单位做好室内外卫生检查及个人卫生检查评比工作。班级积极争创卫生流动红旗,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

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卫生安全意识和能力

学校卫生安全工作重在预防,健康教育是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首先,健康教师上好每两周一节的健康教育课,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为学生讲述更多的健康知识。其次,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利用板报、传单、广播讲座等形式宣传卫生安全知识。每学期举办一次卫生安全知识竞赛,举办一次以卫生安全知识为内容的主题班会,利用校园网络进行卫生安全知识教育。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教育,学生们掌握了许多卫生安全知识。

通过学习保质期和保存期的区别,食品中不安全因素有哪些,如何认识食品标识,如何预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等知识,使学生能够发现食品中不安全因素,拒绝不安全食品,不断地形成科学的、安全的、合理的饮食习惯,提高了学生卫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学校加强对肺结核、流感、水痘、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师生掌握了预防知识,有效地防治传染病的发生。

篇5:柏果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一、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环境的基本现状

目前, 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环境的基本现状可以用“三个缺乏”来概括。

1.资金投入缺乏

经济落后, 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 是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落后的根本原因。民族地区多位于老少边穷的偏远地区, 自然环境恶劣, 长期教育投入少, 教学设施简陋。汶川灾后, 大量援建资金进入中小学, 硬件设施水平提高加快了20年;黑水县2010年第一次开展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专项工程, 10所学校共投入策划设计费45万, 实际施工建设费400余万元, 文化环境建设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并非所有民族地区的中小学都有一个巨大的改善契机, 每年的有限资金都用于最基本的硬件修缮———改善土厕所的环境、修建整齐的垃圾房、完善照明工程等, 根本无力投入更多来进行文化环境建设。

2.主管认识缺乏

管理层缺乏对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深刻认识。由于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 较少实地考察先进的校园文化环境, 管理层普遍对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认识不到位, 缺乏统一规划、主动探索、持续建设的意识和实践。但是, 渴望改善物质环境, 渴望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渴望专业人士的指导, 是民族地区学校师生的迫切愿望和真实诉求。

3.专业化的缺乏

缺乏高水平的专业策划与设计力量为学校文化环境建设增力。工业革命后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 让世界各地建筑面貌趋同, 城市和乡村的学校建筑也不例外。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建筑仅满足了最基本的教学功能———若干教室的集合体, 缺乏独特的外观和各种真实场景的教学活动场所。校园内只有空旷的操场和少量的绿化, 没有景观, 没有文化建设。落后的校园环境建设只能折射出缺乏特色、缺乏创新、多校同质的学校精神文化。

二、民族地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内容与过程

校园, 是从地理学概念出发, 特指由建筑、操场、围墙等实体组合而成的学校物质环境, 具体包括教学科研环境、体育运动环境、休闲娱乐环境等。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指通过多种物质建设的途径, 彰显学校精神文化, 为师生创造理想的生存环境, 促进其和谐健康、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一所文化环境良好的学校, 健全的使用功能是基础, 独特的艺术化感观是必然, 校园环境中充盈着师生的盎然生机和学校应有的育人氛围与人文精神。单纯的“钢筋水泥集合体”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环境, 意味着从“物”到“境”、由“器”到“艺”的质的飞跃。新校建成, 老校改建, 涉及到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 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借助外力, 科学规划

这个阶段主要的内容包括:学校规划和建筑设计、校园景观设计、室内环境设计、VI视觉系统。

学校规划和建筑设计为文化环境建设打下了基础。校方和建筑设计单位的共同参与决定了校园面积、建筑外观、附属设施、教室形体和整体风格, 一旦确定更改机会就非常少, 所以应反复推敲论证达到尽可能的完善。学校规划应根据自然条件、学校的规模、性质和精神文化, 创造出使用方便、功能齐全、安全舒适、洋溢人文气息的物质环境。我国校园建筑大多千篇一律, 缺乏从自然环境特征、学生心理因素、地域文化、学校文化精神、民族风格的综合考量, 民族地区旧校舍尤为突出。这一阶段, 设计单位对民族教育的认识、对学校文化的理解非常重要, 直接影响后期的整体效果。随着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建筑空间也应是灵活的、多功能、可变化的。比如, 民族学校的外观应结合民族符号与教育寓意, 凸显学习型组织的外在特色;教室设计改变传统的内廊双面和外廊单面教室的形式, 以多功能开放空间代替长廊连接普通教室的封闭空间, 为后期二次设计提供丰富的可能。

校园景观设计应从自然、人文、社会、民族等多角度出发, 综合考虑学校教育理念、地形、功能、使用者特点等内在因素, 利用各种景观造型手段, 构建一个立体的、亲切的、参与性的系统空间和思考场所。校园景观讲求寓意性设计, 利用造型、色彩、质感、符号、图案, 融入正能量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道德观, 传达丰富的校园文化精神内涵和育人功效。硬质景观有亭、廊等建筑小品、浮雕、圆雕;软质景观有植物绿化、景石搭配、水体设计、声光设计。汶川绵虒镇据载是大禹故里, 绵虒中学就以大禹治水为文化主题, 圆雕装点校园, 浮雕和“百川入海恩泽万世”的文赋装饰教学楼外墙, 激励学生大公无私、艰苦奋斗。汶川雁门小学雕塑以羌笛、羊皮鼓为造型元素, 和舞动的飘带形成“心”形, 表达了师生传承羌文化传统的民族自信心和灾后感恩的心情。四季颜色丰富的绿地点缀读书角、静思亭, 能将校园娱乐环境和第二课堂结合, 产生花园般的美丽景象。水景入园要把握安全和生态的原则, 能给学校带来勃勃生机。

室内环境指教室、宿舍、卫生间等小空间的内部建设, 可以归纳为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卫生间文化、食堂文化、宿舍文化等类别。物质建设的同时都融入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 营造温馨的育人氛围。由于师生比例失调, 现有的教室往往人数多空间小, 必须处理好收藏空间, 才能让教室整洁有序;班级教室的前墙通常展示国旗、校训、校风, 应注意文字比例色彩的协调;后墙通常是文化宣传墙, 应改变单调的黑板样式, 采用图案、色彩和造型新颖的宣传展板结合, 将鲜活的班级文化展现出来。功能室应设计出场景化的环境, 让教与学更有乐趣, 更有效率。走廊往往会贴上瓷砖, 不防考虑彩色瓷砖搭配, 改变“一片白”的传统面貌, 并悬挂统一边框的绘画作品、宣传画, 或展示文化活动照片, 形成丰富多彩的走廊文化。在教学楼入口或者较大的公共空间应规划一些特定的文化主题, 比如学校的文化精神展示、各个学科的趣味知识、开放性图书柜等。卫生间干净整洁最重要, 而温馨的瓷砖色彩、精美的文明提示牌能更加有效地形成学生自律。宿舍门上粘贴“全家福”, 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家”, 是和谐团结的的心理暗示。

VI视觉系统包括标志设计和标志应用系统, 应考虑校名、童趣、教育、民族等文化元素, 设计独具特色的标志, 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吉祥物适合小学, 将学校的育人目标用卡通的形式表现出来, 对儿童充满吸引力和示范效应。班级牌、宣传板可采用独特的民族符号和鲜艳的色彩进行装饰, 成为校园亮丽的点睛之笔。学校各种用品都应规范设计, 达到统一鲜明的视觉形象传达。

2.全员参与, 持续改进

这阶段主要的内容就是全校师生积极主动建设文化环境, 实现良性互动与持续改进。师生是学校文化环境的建设者、使用者和受益人, 因此, 师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建设为校园带来鲜活的生机。第一阶段的成果应精心维护, 但要认识到不管采用何种高档的材料和艺术化的形式, 都是师生才智展示的背景。没有师生持续的建设和改变, 校园文化环境都只是静态的物质文化环境, 失去鲜活的生命力。环境卫生需要细心呵护, 展板内容要定期更换, 开放书柜的图书要流动, 学生作品展示要更多更好———只有师生不断融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才能让“校园每一面墙都能说话”, 才能在冰凉的硬件建设上结出耀眼的精神文化硕果。

三、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思考

1.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是工程建设总体思路

对新校建设、旧校改造都需要整体规划再分步实施。文化环境建设涉及到建筑、景观、广告、心理、教育、营销、生态学等多门知识,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也是一个微缩社会的生态再造。因此, 学校应增强意识, 扩宽眼界, 加强管理, 科学规划, 充分发挥内外资源之合力, 达成文化环境建设之目标。

2.环境育人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根本目的

高尚而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和艺术化的外观是校园文化环境必须同时具备的。在物质建设的过程中, 应努力去发现、挖掘、整理、宣扬学校文化内涵, 梳理出准确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三风一训等理念文字, 用正能量的精神文化激励心志, 用高品味的审美润泽心灵, 最终促进师生和谐健康、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3.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过程必须知晓六个要求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因地制宜, 重视自然环境与人工改造的和谐, 突出学校“文化殿堂”之身份;重视物质建设的教育内涵, 分类、分主题进行景点和文化对应, 适当融入多元的文化元素;校园环境的造型与色彩配置必须符合学生审美心理, 具有童趣性、艺术性;建筑、景观、VI设计应尽量统一主色, 形成鲜明深刻的视觉形象;材料的选用应环保、经济、安全、耐用, 便于定期维护和更新内容, 让文化环境始终充满新意;校园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之地, 尽量采用民族文化符号的表达, 增加师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不断学习先进的经验, 提高文化环境建设的综合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 经济发展和国家教育公平政策的落实为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文化环境建设是改变民族地区中小学校落后的校园面貌、提高区域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 营造出良好的民族文化教育生态系统, 有利于学生获得民族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民族教育在充分发挥教育功能的同时, 是民族生活的真实回归, 是与社会文化的充分接轨, 进而能够影响社会文化、滋润社会文化。学校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是文化知识传播的殿堂, 是引领社区文化的绿洲, 是师生身体和心灵的家园, 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宝地。理解学校的多元属性, 就多一种建设的维度。文化环境的建设形成的文化“磁场”, 会在无形中统摄和滋润师生的灵魂, 发挥长效的育人功效。作为建设主体的校方, 对这一过程应有充分的认识和相关知识储备, 清楚自己的需求, 把控好设计成果, 持之以恒进行文化环境的建设, 最终达到物质世界与精神家园共舞, 促进师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摘要: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较为落后。本文通过对民族地区中小学校的校园环境现状的分析, 指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归纳文化环境建设的途径和具体内容, 并通过实践总结, 有的放矢地提出针对性的见解和建议, 希望能够对改变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校的校园文化环境现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成乔明, 李云涛.潜性教育论.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

[2]张学敏, 王爱青.中小学教育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探微.民族教育研究, 2009 (4) .

[3]张献平, 渠滔, 白宪臣.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校建筑环境与设计原则.河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9) .

篇6:柏果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关键词:民族地区 中小学校园文化 环境建设

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对于保障当地儿童和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提高当地居民文化水平、建设和谐社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过去,由于多种原因,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方面处于非常落后的局面。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校有其自身特点,就学生情况而言,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保障条件较差,留守儿童较多,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非常普遍。在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对很多学生而言,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家”,也是幼小心灵接触最多的“社会”,三位一体的“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未来发展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有以下三种:其一,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直接影响显性教育和潜性教育的实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园环境是一个完备教育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培养学生的观点信念和良好习惯的手段。校园的每一处物质实体都应经过校园管理者的统筹规划为教育工作服务,发挥育人功效。学生在教育性环境中,直接体验和潜移默化地获得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是双向的互动行为。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不仅可以现场感受环境的精神熏陶,而且通过亲身的劳动,体会到创造的幸福,使校园文化环境成为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审美态度、环保意识、卫生习惯以及社会公德的第一场所,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真谛。其二,搞好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落实教育公平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政策定位意义,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具有导向意义。民族学校应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努力创建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学子能享受到同城市学校相当的优质教育资源。其三,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承担传承民族文化的职责并将滋润社会文化。毋庸置疑,少数民族文化正面临着重重危机。传统以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正在被工业化生产方式所瓦解,以媒体环境为代表的文化入侵,正深刻动摇着民族地区的文化根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在向少数民族学生传授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承担保存、延续和创新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

一、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环境的基本现状

目前,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环境的基本现状可以用“三个缺乏”来概括。

1.资金投入缺乏

经济落后,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是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落后的根本原因。民族地区多位于老少边穷的偏远地区,自然环境恶劣,长期教育投入少,教学设施简陋。汶川灾后,大量援建资金进入中小学,硬件设施水平提高加快了20年;黑水县2010年第一次开展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专项工程,10所学校共投入策划设计费45万,实际施工建设费400余万元,文化环境建设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并非所有民族地区的中小学都有一个巨大的改善契机,每年的有限资金都用于最基本的硬件修缮——改善土厕所的环境、修建整齐的垃圾房、完善照明工程等,根本无力投入更多来进行文化环境建设。

2.主管认识缺乏

管理层缺乏对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深刻认识。由于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较少实地考察先进的校园文化环境,管理层普遍对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认识不到位,缺乏统一规划、主动探索、持续建设的意识和实践。但是,渴望改善物质环境,渴望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渴望专业人士的指导,是民族地区学校师生的迫切愿望和真实诉求。

3.专业化的缺乏

缺乏高水平的专业策划与设计力量为学校文化环境建设增力。工业革命后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让世界各地建筑面貌趋同,城市和乡村的学校建筑也不例外。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建筑仅满足了最基本的教学功能——若干教室的集合体,缺乏独特的外观和各种真实场景的教学活动场所。校园内只有空旷的操场和少量的绿化,没有景观,没有文化建设。落后的校园环境建设只能折射出缺乏特色、缺乏创新、多校同质的学校精神文化。

二、民族地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内容与过程

校园,是从地理学概念出发,特指由建筑、操场、围墙等实体组合而成的学校物质环境,具体包括教学科研环境、体育运动环境、休闲娱乐环境等。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指通过多种物质建设的途径,彰显学校精神文化,为师生创造理想的生存环境,促进其和谐健康、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一所文化环境良好的学校,健全的使用功能是基础,独特的艺术化感观是必然,校园环境中充盈着师生的盎然生机和学校应有的育人氛围与人文精神。单纯的“钢筋水泥集合体”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环境,意味着从“物”到“境”、由“器”到“艺”的质的飞跃。新校建成,老校改建,涉及到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借助外力,科学规划

这个阶段主要的内容包括:学校规划和建筑设计、校园景观设计、室内环境设计、VI视觉系统。

学校规划和建筑设计为文化环境建设打下了基础。校方和建筑设计单位的共同参与决定了校园面积、建筑外观、附属设施、教室形体和整体风格,一旦确定更改机会就非常少,所以应反复推敲论证达到尽可能的完善。学校规划应根据自然条件、学校的规模、性质和精神文化,创造出使用方便、功能齐全、安全舒适、洋溢人文气息的物质环境。我国校园建筑大多千篇一律,缺乏从自然环境特征、学生心理因素、地域文化、学校文化精神、民族风格的综合考量,民族地区旧校舍尤为突出。这一阶段,设计单位对民族教育的认识、对学校文化的理解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后期的整体效果。随着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建筑空间也应是灵活的、多功能、可变化的。比如,民族学校的外观应结合民族符号与教育寓意,凸显学习型组织的外在特色;教室设计改变传统的内廊双面和外廊单面教室的形式,以多功能开放空间代替长廊连接普通教室的封闭空间,为后期二次设计提供丰富的可能。endprint

校园景观设计应从自然、人文、社会、民族等多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学校教育理念、地形、功能、使用者特点等内在因素,利用各种景观造型手段,构建一个立体的、亲切的、参与性的系统空间和思考场所。校园景观讲求寓意性设计,利用造型、色彩、质感、符号、图案,融入正能量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道德观,传达丰富的校园文化精神内涵和育人功效。硬质景观有亭、廊等建筑小品、浮雕、圆雕;软质景观有植物绿化、景石搭配、水体设计、声光设计。汶川绵虒镇据载是大禹故里,绵虒中学就以大禹治水为文化主题,圆雕装点校园,浮雕和“百川入海恩泽万世”的文赋装饰教学楼外墙,激励学生大公无私、艰苦奋斗。汶川雁门小学雕塑以羌笛、羊皮鼓为造型元素,和舞动的飘带形成“心”形,表达了师生传承羌文化传统的民族自信心和灾后感恩的心情。四季颜色丰富的绿地点缀读书角、静思亭,能将校园娱乐环境和第二课堂结合,产生花园般的美丽景象。水景入园要把握安全和生态的原则,能给学校带来勃勃生机。

室内环境指教室、宿舍、卫生间等小空间的内部建设,可以归纳为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卫生间文化、食堂文化、宿舍文化等类别。物质建设的同时都融入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营造温馨的育人氛围。由于师生比例失调,现有的教室往往人数多空间小,必须处理好收藏空间,才能让教室整洁有序;班级教室的前墙通常展示国旗、校训、校风,应注意文字比例色彩的协调;后墙通常是文化宣传墙,应改变单调的黑板样式,采用图案、色彩和造型新颖的宣传展板结合,将鲜活的班级文化展现出来。功能室应设计出场景化的环境,让教与学更有乐趣,更有效率。走廊往往会贴上瓷砖,不防考虑彩色瓷砖搭配,改变“一片白”的传统面貌,并悬挂统一边框的绘画作品、宣传画,或展示文化活动照片,形成丰富多彩的走廊文化。在教学楼入口或者较大的公共空间应规划一些特定的文化主题,比如学校的文化精神展示、各个学科的趣味知识、开放性图书柜等。卫生间干净整洁最重要,而温馨的瓷砖色彩、精美的文明提示牌能更加有效地形成学生自律。宿舍门上粘贴“全家福”,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家”,是和谐团结的的心理暗示。

VI视觉系统包括标志设计和标志应用系统,应考虑校名、童趣、教育、民族等文化元素,设计独具特色的标志,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吉祥物适合小学,将学校的育人目标用卡通的形式表现出来,对儿童充满吸引力和示范效应。班级牌、宣传板可采用独特的民族符号和鲜艳的色彩进行装饰,成为校园亮丽的点睛之笔。学校各种用品都应规范设计,达到统一鲜明的视觉形象传达。

2.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这阶段主要的内容就是全校师生积极主动建设文化环境,实现良性互动与持续改进。师生是学校文化环境的建设者、使用者和受益人,因此,师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建设为校园带来鲜活的生机。第一阶段的成果应精心维护,但要认识到不管采用何种高档的材料和艺术化的形式,都是师生才智展示的背景。没有师生持续的建设和改变,校园文化环境都只是静态的物质文化环境,失去鲜活的生命力。环境卫生需要细心呵护,展板内容要定期更换,开放书柜的图书要流动,学生作品展示要更多更好——只有师生不断融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才能让“校园每一面墙都能说话”,才能在冰凉的硬件建设上结出耀眼的精神文化硕果。

三、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思考

1.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是工程建设总体思路

对新校建设、旧校改造都需要整体规划再分步实施。文化环境建设涉及到建筑、景观、广告、心理、教育、营销、生态学等多门知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微缩社会的生态再造。因此,学校应增强意识,扩宽眼界,加强管理,科学规划,充分发挥内外资源之合力,达成文化环境建设之目标。

2.环境育人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根本目的

高尚而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和艺术化的外观是校园文化环境必须同时具备的。在物质建设的过程中,应努力去发现、挖掘、整理、宣扬学校文化内涵,梳理出准确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三风一训等理念文字,用正能量的精神文化激励心志,用高品味的审美润泽心灵,最终促进师生和谐健康、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3.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过程必须知晓六个要求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因地制宜,重视自然环境与人工改造的和谐,突出学校“文化殿堂”之身份;重视物质建设的教育内涵,分类、分主题进行景点和文化对应,适当融入多元的文化元素;校园环境的造型与色彩配置必须符合学生审美心理,具有童趣性、艺术性;建筑、景观、VI设计应尽量统一主色,形成鲜明深刻的视觉形象;材料的选用应环保、经济、安全、耐用,便于定期维护和更新内容,让文化环境始终充满新意;校园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之地,尽量采用民族文化符号的表达,增加师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不断学习先进的经验,提高文化环境建设的综合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和国家教育公平政策的落实为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文化环境建设是改变民族地区中小学校落后的校园面貌、提高区域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出良好的民族文化教育生态系统,有利于学生获得民族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民族教育在充分发挥教育功能的同时,是民族生活的真实回归,是与社会文化的充分接轨,进而能够影响社会文化、滋润社会文化。学校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是文化知识传播的殿堂,是引领社区文化的绿洲,是师生身体和心灵的家园,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宝地。理解学校的多元属性,就多一种建设的维度。文化环境的建设形成的文化“磁场”,会在无形中统摄和滋润师生的灵魂,发挥长效的育人功效。作为建设主体的校方,对这一过程应有充分的认识和相关知识储备,清楚自己的需求,把控好设计成果,持之以恒进行文化环境的建设,最终达到物质世界与精神家园共舞,促进师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

参考文献

[1] 成乔明,李云涛.潜性教育论.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2] 张学敏,王爱青.中小学教育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探微.民族教育研究,2009(4).

[3] 张献平,渠滔,白宪臣.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校建筑环境与设计原则.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

[4] 赵中建.学校文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洪樱(1975-),女,四川成都人,西南民族大学城建学院讲师,硕士。]

篇7:基于校园网环境的网络管理

1 网络管理的重要性

1.1 确保信息安全

校园网是学校重要信息依赖的载体, 也是校园文化宣传的重要领地, 加强校园网网络管理, 保障校园网网络健康运行是当务之急。良好的校园网网络管理, 能够有效规避运行风险, 如黑客入侵、密码窃取、不良信息扩散等, 能够进一步维护用户用网安全, 同时, 对用户的各种信息进行保护, 能够有效维护用户的切身利益。众所周知, 管理和服务自成体系, 因此, 不断强化校园网网络管理, 全面提升相关工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有利于更多且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 增强学生对校园网的认同感, 继而进一步发挥校园网对学生整体发展的作用。另外, 在现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 用网不安全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然而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网络。据相关调查, 学生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网页浏览的几率明显大于浏览 (或者登陆) 校园网的几率, 这不利于校园网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 需要在加强宣传的基础上, 增强网络管理, 创造良好的校园网用网环境, 增强学生对校园网的信任度, 与此同时, 保障学生的用网安全 (各种信息资料不泄露) , 从而促进校园网健康、可持续发展。

1.2 提高网络服务质量

校园网是服务于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平台, 应收集整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改变传统的校园网形象。对学校领导会议、走访等进行跟踪式报道, 使得校园网传播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实际感受, 彰显学生的意愿情趣, 发动学生的力量, 整改校园网传播途径和手段, 为学生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 积极主动发起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广大学生认同和乐于发表意见的话题) 。如娱乐脱口秀, 增强校园网的活力, 树立校园网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且实时与学生保持良好互动, 针对学生的内在需求, 提供优质信息资源服务, 及时更新校园网网络平台的数据, 从而全面提升校园网服务质量。

1.3 维护网络稳定性

网络稳定性直接关系到运行效率, 同时也影响到整个校园工作进程。因此, 需要通过强化校园网网络管理, 提高其管理水平, 从而保证网络运行的稳定性, 继而提升工作效率。另外, 加强校园网网络管理, 能够及时且有效地查找出网络问题的安全隐患, 及时解决, 将风险降到最低。在网络稳定状态下, 优化传播内容, 积极弘扬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 为塑造富有本校特色的、健康的校园文化传播打好坚实基础。

2 当前主流的网络管理方式

2.1 SNMP管理技术

SNMP管理技术也就是“简单网络管理协议”。该网络管理技术是由Internet工程任务组织研究小组提出的, 最初主要负责解决Internet上的路由器管理问题。如今, SNMP管理技术是新颖、常用的环境管理协议。另外, SNMP管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广, 可以在IP、IPX、OSI、Apple Talk以及其他类型的传输协议上使用。除此之外, SNMP管理技术是一系列协议组和规范, 能够起到网络信息管理的作用 (调查研究所收集的网络信息) , 与此同时, SNMP管理技术也能够有效为相关设备报告问题, 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2.2 CMIP管理技术

CMIP管理技术也就是“公共管理信息协议”。该技术对开发人员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养要求比较高, 其开发人员需要充分掌握CMIP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在通信处理上一般采用面向协议的处理方式, 该技术也是目前新颖、常用的环境管理协议。

2.3 CORBA管理技术

CORBA管理技术是较为理想的网络管理平台, 而且CORBA对象中的请求代理ORB能够在现行所有服务器中运行, 同时, 也可以在客户机平台下使用。经应用验证, CORBA能够有效解决各种网络平台中的异构性问题 (具备跨平台、跨语言等优势) , 除此之外, 该管理技术基于分布式对象技术的网络系统, 能够有效发挥其灵活性, 提升网络管理水平, 因此, 被广泛应用于网络管理之中。

3 四川大学采用的网络管理方案

3.1 SNMP的技术内容

PDU传输 (SNMP协议、BER编码规则) 、PDU (SNMP协议) 、SMI (MIB、SMI、贫乏符号) 、ASN.1以及UDP共同构成了SNMP技术。SNMP是作用于TCP/IP无连接数据报上的, 其中ASN.1是一种抽象的描述性语言, 广泛使用ITU, 下面对SNMP协议技术中的ASN.1进行具体描述:ASN.1能够有效描述结构、组织、数据类型以及编码方法, 它是一种高级数据描述语言, 而且是由编码规则以及语法符号共同构成的。在SNMP技术上使用ASN.1, 能够科学合理地输出协议数据单元以及相应的管理对象信息库。

3.2 基于SNMP的硬件管理

在整个SNMP硬件管理中, 需要强化SMI、BER、PDU、MIB的管理, 其中对SMI的管理, 需要使用到ASN.1的子类型以及符号, 而且由于ASN.1功能比较强大, 在整个SNMP管理中, 只需要管理好一部分ASN.1内容, 便可以有效限定管理范围, 也就是SMI。对BER的管理, 需要描述具体的ASN.1对象, 并且进行比特流进编码的分析, 然后进行网络传输, 而且SNMP使用BER, 作为一种有效的编码方案, 在管理过程中, 需要先经过BER编码处理, 然后利用传输协议 (一般情况下, 传输协议为UDP) 将数据信息发送到接收方, 随后, 数据信息接收方进行BER解码, 便可以有效获取具体的SNMP操作数据。对PDU的管理, 同样需要借助ASN.1描述以及BER编码, 而且每一种类型的SNMP操作在物理性质上, 均相对应一个PDU, 然后通过传输层协议进行有效的数据信息传输。对MIB的管理, 需要定义MIB类型、格式、意义以及顺序等, 而且所有代理以及管理站均需要面向MIB,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通信, 实现相互识别、请求以及应答。

3.3 采用SNMP的网络管理软件 (以CACTI软件为例)

CACTI软件主要包括:用户控制的平台、My SQL数据库、SNMP采集工具、Apache服务器以及RRDTool绘图引擎。其中用户控制的平台能够有效查看用户所有监控图像;My SQL数据库能够有效储存RRDTool绘图需要的所有信息 (如主机对应的信息、模板、RRA等) , 但是不能保存性能数据;SNMP采集工具自带“snmpwalk”“snmpget”, 能够有效采集监控数据;Apache服务器主要表现为Web服务器, 主要用于呈现页面, 帮助用户浏览信息;RRDTool绘图引擎对监控数据进行绘画图像。CACTI软件的应用, 主要是为了数据定时采集、实现对树状主机和图像的管理、提供图像绘画及显示, 对RRDTool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以及导入导出用户和权限管理以及相应模板。

4 结语

总而言之, 校园网环境的网络管理需要综合考量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 既包括技术要素也包括人文要素等, 需要充分应用SNMP管理技术、CMIP管理技术、CORBA管理技术的优势, 并且将三者优势整合, 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 从而全面提升校园网网络管理水平, 达到确保信息安全、提高网络服务质量、维护网络稳定性的管理目的。

摘要:笔者在简单介绍校园网环境的基础上, 分析了网络管理的重要性, 并且立足于当前我国网络管理现状, 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策略, 旨在为优化网络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关键词:校园网环境,网络管理,现状,SNMP

参考文献

[1]刘金源.IPv4/IPv6双栈环境下的网络服务质量监测及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12.

[2]刘玉苓.基于GSM网络的校园网故障监控报警系统的设计[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4) :278-282.

[3]陈磊.基于域控制器的数字化校园网部署策略研究与实现[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 2012.

[4]柏强, 许译文, 王应求, 等.浅析基于IPv6环填下的校园网络管理与应用[J].科技信息, 2012 (20) :17-18.

[5]潘灶焰.IPv6校园网流量监控管理研究与实现[D].银川:宁夏大学, 2010.

[6]陈鹏.校园网信息安全与网络管理探讨[J].电脑迷, 2014 (9) :68-69.

篇8:柏果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1 诚信为本,构建和谐的教师队伍

管理大师巴纳德说,没有本身代表权威的人,只有权威被承认的人。校长要想得到上级领导、教师及学生家长的认可,还必须有品格魅力、较强能力等。作为校长,就要诚信的为人,诚信的管理,要沉下心来为学校的事业着想,为辛勤工作的园丁着想,为莘莘学子的学习着想,为学校的未来着想。有一句话说得很精辟:“管理之道在于借力”。所谓“借力”,这个力有外力和内力,外力有上级领导,有社会资源,内力也就是要善于用好教师,这个力怎么来为你所用呢?那就是你的真心诚意感动了他,取得了他的信任,赢得了他的尊重。

1.1胸怀大局,争取局领导多支持。学校的管理,不仅要眼光放在一所学校,更要着眼于大局,要做到局部服从于大局,微观服务于宏观,才能使学校这个局部更快速的发展。要经常告诫全校教师要有全局意识,要顾全大局,要服从上级领导,为发展井冈山市的教育,办井冈山人民满意的学校作贡献。

1.2情智管理,凝聚全体教师士气。在内部管理中,做校长的要真诚待人,豁达心胸,有容人之量,做到情智管理。所谓“情智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自己的情感与智慧作用于被管理者,营造出富有浓郁人情味的和谐、高效的集体氛围,充分激发被管理者的情智潜能,让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最优化发展的管理。情智管理是中国“人治文化”和西方“法治文化”的结合,我们“情智管理”的策略是:以情换情,以情启智,情智交融。

1.2.1以情换情就是以诚信靓化教师的心灵。创建和谐的教师队伍,首先,学校班子成员应以身作则,成为教师行动的楷模,想为教师所想,用为教师所用。一心想着教师,想着学校。针对教师年龄之间存在的差异、教学水平的差异,教学观念的差异,学生行为规范、组织纪律、知识基础上的不同,根据学校的实际出发,以人为体,重新修订规章制度,奖惩条例,以法治校。开发学校的优质资源,为我所用。在凝聚人心上,注重互补共享,在优势互补中提高档次,在和谐协作中优化发展。

1.2.2以情启智是通过各种渠道,开阔学校的管理视野,打造名牌学校。开展“家长满意工程”,提出:以家长满意为标准,创建一流的校风校貌,达到一流的教育质量,养成一流的师生素质;以家长评议为依据,确立教育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教育;以家长认可为前提,全面关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全面规范办学行为与管理机制,学校实行家长听课制,组织家长来校听课;召开家长委员会成员座谈会,听取家长的办学意见和建议;学校重大活动邀请家长一起参加。这些举措受到家长好评。

1.2.3情智交融,广收博取,派出了一批批教师外出听课、考察、交流,提高教学水平。利用井冈山市特有的地理优势,与省内一所,市内十所名优学校结对组成了联动学校,信息资料共享。

2 诚信育人。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所谓和谐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精神文化,指的是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诠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文化性状。它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包含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和谐的校园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的理念,体现和谐精神,以和谐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差异性、多样性的统一,和而不同是和谐的精髓。厚德载物,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是和谐的真谛。

2.1注重思想先导

建设和谐上进的教师文化。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始终坚持“四化标准”和“四优目标”。一是开展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為了加强教师思想教育工作。学校结合实际,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如开展人文思想和人文知识教育活动、教师责任教育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使我校保持了和谐上进的文化氛围。二是注重青年教师培养。通过“选苗子、压担子、搭台子、架梯子、树牌子”五步骤培养青年教师,让不少年轻教师成了教学肯干。

2.2坚持德育为先,构建蓬勃向上的学生文化。学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一是确立了德育工作目标“学会承担社会责任,做同龄人中的优秀分子。”坚持育人为本,将学生的人格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洒扫应对活动等。责任教育和养成教育已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品牌。三是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每月举行学生书画艺术作品展。每年举行校运会、迎新文艺汇演,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今年我校组队参加市中学生文艺汇演和运动会,均获得前三名的好成绩。

上一篇:信息工程专业导论下一篇:中国梦教育梦师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