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高考的知识点

2024-05-09

隋唐高考的知识点(共8篇)

篇1:隋唐高考的知识点

1.政治

(1)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①三省名称与职权: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和尚书(执行)。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议国事的场所。②实质:相权分散、削弱,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皇权独尊。③六部:设于尚书省下,具体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影响: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既限制了相权,又提高了效率,此后历代沿袭这种制度。

(2)科举制的实行:①开始: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方式选拔官员。②正式形成: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③实质:是一种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且被最高掌权者控制的制度。④影响: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把选才、任官之权,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而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3)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2.经济

(1)农业:曲辕犁——传统步犁定型;均田制的实行。

(2)手工业: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官营手工业规模相当大。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手工业兴起。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越窑青瓷、邢窑白瓷等)。丝织业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民间手工业也很发达,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来自农夫织妇之手。唐朝时,中国瓷器大量出口。(3)商业唐长安城设有东、西二市,官府对商业进行控制(时间、率问)。草市、夜市较前繁荣。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著名的商业城市。广州成为著名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置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3.文化

(1)科技:火药开始用于军事、雕版印刷术的出现。(2)文学:唐诗进入黄金时期(繁荣原因、李白和杜甫代表作品及其特点)。(3)书法:楷书步入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形成的三体);草书名家(张旭、怀素);行书名家(颜真卿)。(4)绘画:展子虔(隋)《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篇2:隋唐高考的知识点

2、6,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通南达 全长多公里,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3、隋文帝时,改革选拔官吏的办法,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 的先河, 又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4、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 。唐朝建立后不久,李世民发动了 做了皇帝,李世民就是唐太宗,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5、唐太宗任人唯贤,重视纳谏,他任命富有谋略的 和善断大事的 杜如晦为相,人称 ,重用敢于直言的 和能征善战的大将李勣、李靖等。

6、唐初沿用隋朝的 ,贞观年间,增加宰相人数,合并州县,大力精减机构,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

7、唐朝科举常设的科目是 和 。明经科主要是考试进士科主要考试诗赋和政论,难度很大,是做官的主要途径。

8、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渐强盛,史称 。

9、是我国历史上课外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权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史称她的统治有 。

10、唐玄宗前期的年号为 ,在这一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

11、唐朝农业发展迅速,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 和 ,全国耕地和人口大超过前代。唐朝都城 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

12、唐朝疆域空前广大,东到 ,西达 ,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 ,是当时世界是最大的国家之一。

13、唐太宗派兵攻打东突厥,俘其首领 ,当面数明他的罪状,但没有杀他,还授给官职,赐给田宅,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

14、吐蕃是 的祖先,居住在青藏高原,7世纪前期吐蕃的杰出首领 统一各部建立了强大的政权,以 为都城,唐太宗派大臣护送入藏与他成亲,为汉藏两族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15、8世纪初,唐蕃再次和亲,唐中宗派 入藏与吐蕃首领

成亲。 年吐蕃与唐朝会盟,会盟碑至今还屹立在 前,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16、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是陆路交通的中心、国际性大都市,是最大的外贸港口,唐政府在广州设置 管理对外贸易,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

17、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 个,从贞观年间开始2内,日本先后 次派出遣唐使,使团庞大,居各国之首。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 。

18、唐初年间,著名僧人 不畏艰险,西游 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 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历史、佛教的典籍。

19、隋朝的工匠 设计和主持建造的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在拱桥。

20、隋唐时期,我国已发明了 ,成都、洛阳等地成为著名的印刷中心,晚唐印制的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21、首次对子午线进行了实测,并制定了 形成我国古代成熟的历法体系。孙思邈编成了 ,他被后人尊称为 。

22、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就有近首,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诗人,代表人物有 。

23、唐朝书法繁荣、异彩纷呈,著名书法家 、的楷书被称为“颜筋柳骨”。 、的草书,各成一体。隋唐时绘画创作达到高峰,唐初画家 以人物故事画著名,盛唐画家 .被称人尊为 。

24、敦煌莫高窟又称 ,大部分开凿于隋唐时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群,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

篇3:隋唐高考的知识点

关键词: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影响,中国画

中国画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回顾历史, 作为人类审美意识形态集中体现的艺术门类, 中国画是特定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在思想意识领域里的高度体现与反映。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 从中国画的自古到今的发展状况, 不难探出在文化艺术这样一个大环境中, 隋唐绘画依附于其特定时期的历史、经济与政治制度。我们清晰的看到艺术反映时代、艺术是特定的社会形态、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高度体现, 隋唐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深刻地影响着同时期中国绘画的发展, 一定时期的艺术总是离不开亦或是依附于特定的社会背景。例如秦朝通过商鞅变法和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加强了自己的统治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国家, 在客观上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因此秦汉时期艺术便呈现出繁荣景象, 整个时代的艺术氛围比较浓厚。而隋唐时期的绘画同样与同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息息相连。

一、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条件对其绘画的决定性影响

结束长期封建割据而兴起的隋唐皇朝再建统一国家时, 首先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加强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建设, 它是继秦汉后又一个统一的王朝,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唐代, 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通发达。在政治、经济方面作出的重大变革, 使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快的恢复与发展, 在文化艺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为唐代盛世奠定了基础。绘画方面, 山水, 人物, 花鸟初步各自发展成科。唐代水墨画开始出现并得到初步发展, 王维等开辟了绘画的新途径。技法方面, 出现了泼墨、吹云、白描等新技法。画史记载, 唐代王维创雨点皴, 吴道子创兰叶描、白描、李思训父子创斧劈皴等, 这些独创增强了写意画中笔墨的表现力, 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绘画内容方面, 赞美现实美好生活的作品成为主导, 例如人物画大都以丰满圆润、富态华贵为标准。

生活在隋代的著名画家展子虔的青绿山水《游春图》描写了隋代贵族游春的情景, 画中游者或骑马、或游船、或散步。山间亭台楼阁、小屋村舍及小桥规整, 绿树点缀, 山花烂漫, 整幅画面春意盎然, 其乐融融, 为唐代青绿山水的发展树立了楷模。

在经济繁荣发展的唐代, 人物画在前人的基础上获得了深远的发展。隋唐时代的绘画以人物画和道释人物画为主流, 成绩显著。尤其是初唐的阎立本, 他的《步辇图》生动刻画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和精神气质。整个画面对不同的身份及民族气质都有较为鲜明的刻画和反映。阎立本的另一幅代表作《历代帝王图》, 通过对历史上一些帝王肖像的描绘, 形象地表达出唐初统治者对这些帝王的理解与看法。

中唐张萱、周昉成为这一时代的杰出代表画家。他们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作品中, 通过细腻观察, 对人物描写生动传神。其画面人物体貌丰润圆满, 线条工整细致、用笔流畅有力, 在设色上明快艳丽, 画面大胆运用朱、粉白、大青、大绿诸艳丽色, 雅俗共赏, 艳却不俗。在对比中求得和谐统一, 使细腻容嫩的肌肤和当时着装透明质感得到完美体现。

张萱, 中国工笔人物画成熟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创作了大量以宫廷妇女为主题的作品。如《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取材于唐代宫廷妇女捣练缝衣的生活场景, 细腻生动的刻画了宫廷妇女劳动过程中的形象表情和心理状态。作品从捣练、理线、缝制、熨练等几方面描写贵族妇女的精神气质。《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了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三姐虢国夫人等乘马春游的场景, 这幅画的笔法极其劲健精细, 设色大胆浓艳, 和谐得体。尤其是对马的刻画, 运用轻松明快并具弹性的线条恰到好处地表现出马的矫健彪悍, 而蓬松的马鬃马尾的线条勾勒更显得虚实相间, 对比中得到统一。张萱的人物用笔为铁线描, 秀劲有力中透出松动明快与弹性。其绘画表现出整个唐代所特有的精神气质:高度自由与兼容。他笔下的女性体态丰满、肌肤玉润、丰满健康、容貌艳丽, 是将仕女推向新的高度的代表画家。周昉“初效张萱, 后则小异”, 艺术上自创一格, 人称“周家样”。他笔下的妇女圆满丰润, 用笔细劲有力, 着色大胆浓丽却不失典雅。周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簪花仕女图》, 此画以深宫妇女簪花、赏花、戏狗、漫步等生活情节为题材, 整幅画面气氛轻松欢快。画中妇人高髻纱衣, 体态丰润, 神态自得, 衣饰富贵。

无论是展子虔的《游春图》, 还是张萱、周昉的仕女画充分反映出隋唐崇尚自由美好和风韵的时代特征与审美趋向, 与隋唐特定的社会历史是分不开的!而画圣吴道子、张萱、周昉等的绘画风格无不鲜明的表现了灿烂辉煌的唐代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富丽非凡, 自由豪放与兼容大气。

二、隋唐三教鼎立的宗教思想对其绘画的潜在影响

随着隋唐强大的政治, 经济及民族交往, 隋唐帝国强盛的文化氛围应运而生, 在这样一个浓厚的文化背景中, 儒道佛三教的思想也深刻的影响着隋唐的艺术尤其是绘画的发展。

唐朝没有采取独尊儒术的学术教育思想, 由于民族融合与民族交往, 各族文化思想相互交融, 思想观念逐渐趋于同一, 而儒佛道的并存则是民族融合与交往的必由之路。隋唐统一后, 各族开始与汉族民族融合。然而, 融合是一个从经济融合、体制融合、到文化融合、思想融合的漫长过程。当时儒、道、佛三者都不能居独尊之位, 又都有着相当数量的信徒, 相对广阔的生存空间, 唐朝统治者要巩固统治, 就必须根据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的实际情况, 执行开明、宽松的文教政策,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采取尊崇儒学, 兼重佛教和道教的文教政策, 才能最后完成民族融合中的文化融合和思想融合。

绘画方面, “画圣”吴道子是道教的忠实信徒, 他画两京寺观壁画300余堵, 变相人物, 形态各异;他同时也画佛像, 所画佛像衣服迎风飘舞, 后世形容为“吴带当风”, 成为后代画家效仿的楷模。

因此, 隋唐三教鼎立的宗教思想在客观上给其绘画带来必然的深远影响, 整个时代的信仰趋势和画家个人不同的宗教信仰、思想观念成为其艺术创作不可磨灭的思想来源和依据, 为其绘画创作提供了渊源不断的灵感和体悟。因此, 隋唐三教鼎立的宗教思想对其绘画的潜在影响不可忽视。

结论

隋唐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着隋唐中国画的发展。每个时代的艺术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基础上,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不同时代中国画的发展都是顺应这一基本原则。因此, 要使中国画在传统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 作为新一代文艺工作者的接班者, 我们应该站在社会与时代的高度, 努力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 为中国画的发展营造好的大环境, 积极借鉴外国好的成果,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将中国画更广阔的推向国际, 推向未来, 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阮荣春, 顾平, 杭春晓.中国美术史[M].辽宁:辽宁出版社, 2003. (2) P125.

[2]李福顺.中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7) p127.

篇4:高考历史总复习:隋唐时期考点

1、隋唐时期的政治:三省六部制

2、隋唐时期的经济

3、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三教合一

4、唐太宗

复习建议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段非常重要时期,考点主要集中在政治制度方面,以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为代表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完善阶段,同时经济方面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唐文化也是不错的出题角度。

知识清单

隋唐时期

时间

隋(581~6),唐(618~9)

总体时代特征

古代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

政治

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

以  ①  制和  ②  制为代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完善时期。

经济

以唐太宗为代表的统治者采取  ③  、劝课农桑的措施,使经济繁荣,礼会安定,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明显的发展。

文化

隋唐时期以  ④  、  ⑤  为代表的科技世界领先;哲学、宗教兴盛;文学艺术全面辉煌;

唐文化泽被后世,促进了亚洲乃至全世界文明的进步。

参考答案:

①三省六部,②科举,③轻徭薄赋,④雕版印刷,⑤火药

考点聚焦

考点一、隋唐时期的政治

(一)三省六部制

1.内容: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如图所示:

2.特点: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3.作用:提高办事效率;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分割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有利于集思广益,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后代基本沿用。

(二)科举制

1.创立和完善: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继续完善,提高进士科的地位。

武则天——首创殿试,开创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2.评价:

进步性——①冲破特权,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的素质;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沿用。

局限性——忽视实用性学问的研究,科技发展受到影响。

(三)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

(1)背景: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2)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

(3)出现原因:

①政治:选举贤能,虚心纳谏;制定《唐律》(仁义为本,刑罚为末)。

②经济:本着“存百姓”的民本思想,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

③文化: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

④民族关系:“战而后和”,在东突厥地区设羁縻府州,在西突厥地区设安西都护府;与吐蕃松赞干布通婚,促进民族团结。

注:羁縻府州:所谓羁縻,“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即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任用少数民族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

⑤中外交往:积极友好,对外开放,“示存异方之教”。

2.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的统治促进唐朝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民族关系和睦,对外交往繁荣;尽管晚年过失较多,但总体上“功大过小”。

(四)藩镇割据

原因:唐中期朝廷在地方设节度使。地方节度使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权力过大,逐渐成为割据势力。

形成时期:唐朝的“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一百多年。

影响:严重削弱中央集权,为唐朝灭亡留下隐患。

【典型例题】

1、 “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解析:根据题干中“中书、尚书令……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这句话可知其介绍的是少府属官中书、尚书令,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居真宰相之任”这句话可知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的职权和宰相差不多,但并不能代表他们就是真正的宰相,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中书、尚书令……去公卿甚远……浸以华重……居真宰相之任”的描述可知中书、尚书令的地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提高,故C项正确;题干中关于中书、尚书令发展过程的描述并未表现出曲折的经历,故D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2、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知识点。图片资料告诉我们进士出身分布广泛,但主要是士族子弟,寒素子弟和小姓子弟入仕人数有限。这说明唐代科举制兼顾了多个阶层但并不完善,所以D项正确。科举取士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不仅不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反而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的人才来源,所以A、B、C三项错误。

答案:D。

3、“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这句话应出自(

A.秦始皇 B.北魏孝文帝 C.唐太宗 D.康熙帝

解析:本题考查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他实行的民族团结政策,使少数民族首领对唐朝忠心耿耿,愿意“世为唐臣”。他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答案:C。

考点二、隋唐时期的经济

(一)农业

1.耕作方式和技术: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可调节犁耕深浅。曲辕犁的出现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水利灌溉:创制筒车,大运河开凿有利于灌溉。

3.土地制度:隋朝、唐前期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政府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

(二)手工业

1.制瓷业:形成“南青(越窑为代表)北白(邢窑为代表)”两大制瓷系统,尤以越窑烧制的秘色瓷极为名贵。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唐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2.丝织业:唐朝丝织业以轻盈精湛著称,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同时,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丝织品数量与质量逐渐超过北方。

3.民营手工业恢复,唐朝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

(三)商业

1.条件:政治统一;农业、手工业发展;大运河开通;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便利。

2.表现:

①市场——货物聚集、商品交易的场所,政府设置官员严格管理(时间、地点的限制);

②城市——长安市、坊分开(市是商业区、坊是住宅区);扬州、成都(唐后期“扬一益二”);

③货币金融——开元通宝、柜坊和飞钱。

④对外贸易——广州成为重要港口,政府设市舶使管理。

注:

柜坊:类似于今天的银行,所不同的是银行要付给存款人利息,而唐朝柜坊不仅不付利息,存放者还要向柜坊缴纳租金。这使远方来长安的生意人不必携带大宗的铜钱,方便了远方客商的贸易活动。

开元通宝:并非年号钱。中国的货币,自秦始皇灭六国之后才真正得到统一,象征着“天圆地方”圆形方孔的“秦半两”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自此之后,钱币成为古代中国货币的基本形式,以重量为钱币名称的铢两钱币(如秦半两钱、汉五铢钱等)通行后世,流传了700多年,直至唐武德四年开元通宝的发行。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

【典型例题】

1、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解析:本题考查土地兼并的知识点。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程度相当高的经济、政治、文化单位。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地主依旧圈占成片土地,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答案:C。

2、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然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

A.废除五铢钱 B.市坊分区 C.实行两税法 D.草市兴起

解析:本题考查“市”的形成与发展。隋唐时期城市中,实行严格的坊市制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答案:B。

3、《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 )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解析:从材料“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说明唐代景德镇瓷器比较出名,但是景德镇成为瓷都是在宋代,A项错误;从材料“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说明陶玉身份是“镇民”,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景德镇产品销往海外信息,C项错误;根据“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说明陶玉通过进贡朝廷,使得瓷器闻名天下,D项正确。

答案:D

考点三、隋唐时期的文化

(一)思想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唐朝:①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②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二)科技

1.造纸术外传:7,唐朝与大食发生战争,一批唐朝造纸工匠被大食俘虏,造纸术因而传入阿拉伯,后又传入欧洲和北非。廉价的纸张取代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雕版印刷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

3.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4.天体测量: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用它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这在世界上是首次。一行还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

(三)文学

1.唐诗的繁盛

原因: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促进诗歌繁荣。

著名诗人:王勃、陈子昂、高适、岑参、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2.“词”和“传奇”的出现

出现诗的另一种形式——词和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传奇。

(四)书法

唐朝楷书步入盛世,出现一大批楷书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草书大家:张旭、怀素。

(五)绘画

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

【典型例题】

1、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步辇图》(见下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作品是唐代风俗画

②作者是阎立本

③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

④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绘画。《步辇图》是著名的人物画而不是风俗画,①错误。山水画重视泼墨,画出来的效果水墨淋漓,③错误。本题正确答案B。

答案:B。

2、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

A.杜牧 B.孟浩然 C.杜甫 D.白居易

解析:杜牧是晚唐诗人,白居易在安史之乱之后出生,二者都与题干时间不符,A、D两项错误;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与材料内容强调现实不符,B项错误;材料内容是史实的真实的反映,属于现实主义诗的特点,符合杜甫的特点,杜甫正是生活于安史之乱时期,经历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C项正确。

篇5:隋唐高考的知识点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2

细胞的结构

1.(2014·江苏高考·T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B.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C.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D.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解题指南】(1)关键知识:内质网能合成脂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2)隐含信息:膜蛋白有些分布于细胞膜外表面。

【解析】选A。本题考查细胞器的功能。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而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以A错误;在分泌蛋白的外排(胞吐)过程中,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所以B正确;膜蛋白中有些存在于细胞膜外表面,在核糖体合成后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后分泌到细胞膜外面,所以C正确;内质网能合成脂质等物质,也参与分泌蛋白的运输,所以D正确。

2.(2014·北京高考·T1)蓝细菌(蓝藻)和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A.都有拟核

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蓝细菌(蓝藻)和酵母菌”。

(2)隐含知识: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能否进行有氧呼吸或光合作用,关键是看是否含有相关的酶及色素。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没有拟核,故A项和C项错误;蓝细菌没有线粒体,但是含有有氧呼吸需要的酶,所以能进行有氧呼吸,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故B项正确;酵母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D项错误。

组别

培养基中的添加物

MRSA菌

100μg/mL蛋白质H

生长正常

20μg/mL青霉素

生长正常

2μg/mL青霉素+

100μg/mL蛋白质H

死亡

3.(2014·天津高考·T5)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右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死亡与否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的B.第2组和第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MRSA菌

C.实验还需设计用2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

D.蛋白质H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生素

【解题指南】(1)题表信息:各组中添加物的不同导致MRSA菌的生长情况不同。

(2)关键知识: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细菌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故A项错误;第2组和第3组对比说明使用低浓度青霉素和高浓度蛋白质H可杀死MRSA菌,故B项错误;第3组缺少2μg/mL的对照组,故C项正确;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而蛋白质H是乳腺细胞产生的,不属于抗生素,故D项错误。

4.(2014·重庆高考·T1)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

B.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在光镜下可见有丝分裂各时期

C.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

D.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

【解题指南】(1)隐含信息:用甲基绿染色使细胞核呈绿色,说明细胞核含有DNA。

(2)关键知识: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色素的溶解度与扩散速度呈正相关。

【解析】选A。本题考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及显微镜的使用等相关知识。A项,甲基绿可将DNA染成绿色,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故正确;B项,光镜下不一定能观察到有丝分裂所有时期,故错误;C项,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高,扩散速度就越快,故错误;D项,光镜下只能观察到叶绿体的形状,不能看到其结构,观察细胞器的结构需用电子显微镜,故错误。

5.(2014·福建高考·T4)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

【解题指南】(1)关键知识:细胞膜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主要与膜蛋白有关,如物质运输——载体蛋白,信息传递——受体蛋白等。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如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受体,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受体,抗原——抗原受体等。

(2)错误信息:图A细胞膜上O2与血红蛋白结合;图B抗原与抗体结合;图C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

【解析】选D。本题考查细胞的膜蛋白的分布及其相应功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在细胞膜上,A项错误;抗原对T淋巴细胞来说是信号分子,通过T淋巴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来接受,而不是抗体,B项错误;受体具有特异性,胰高血糖素应作用于胰岛B细胞上的胰高血糖素受体,而不是胰岛素受体,C项错误;骨骼肌作为反射弧中的效应器,骨骼肌细胞细胞膜上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同时葡萄糖进入细胞也需要载体蛋白协助,D项正确。

6.(2014·安徽高考·T1)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D.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

【解题指南】(1)隐含信息:线粒体内膜含有大量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2)关键知识:心肌细胞消耗的能量比腹肌细胞多,精子的运动主要靠尾部的摆动。

【解析】选C。本题考查线粒体的分布、结构与功能及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线粒体内膜含有大量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线粒体内膜蛋白质的含量较高,A项错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项错误;人体心肌细胞需要的能量多于腹肌细胞,因此线粒体含量也较多,C项正确;精子变形过程中线粒体聚集在尾的基部形成线粒体鞘,D项错误。

7.(2014·全国卷·T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

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解题指南】(1)关键知识:染色质的组成成分和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DNA的功能,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2)思维流程:小分子、大分子→核孔;核膜:前期(消失)→末期(重现)。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及有丝分裂过程。细胞核中染色质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A项正确;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B项正确;分子直径较小的物质可通过核膜,大分子物质如mRNA能通过核孔,C项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的消失和重新形成分别发生在前期和末期,D项正确。

8.(2014·广东高考·T1)以下细胞结构中,RNA是其结构组分的是()

A.液泡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信息:“RNA是其结构组分”。

(2)关键知识:各类细胞器的结构组分。

【解析】选B。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组分。B项,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故正确。液泡、高尔基体、溶酶体的结构组分中都不含核酸。

9.(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T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细胞膜结构和功能”“错误的”。

(2)关键知识: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细胞衰老的特征、自由扩散的特点以及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原理。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结构功能、物质运输及细胞衰老特征等知识。A项中,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正确。B项中,衰老细胞的特征之一是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正确。C项中,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依据相似相溶原理(由于极性分子间的电性作用,使得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极性分子甘油易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错误。D项中,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正确。

10.(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T1)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胞间连丝”“糖蛋白”“吸能反应”“动物的细胞”。

(2)关键知识:植物细胞之间的联系、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作用、ATP水解的意义、动植物细胞中所含糖类的区别。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组成成分与作用、ATP水解的意义、动植物细胞中所含糖类的差别等知识。A项中,胞间连丝是植物细胞特有的通讯连接,是由植物相邻细胞的细胞膜连通形成的通道,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正确。B项中,如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可见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正确。C项中,细胞耗能时总是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正确。D项中,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哺乳动物的细胞能合成乳糖而不能合成蔗糖,错误。

11.(2014·江苏高考·T27)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1~3表示3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其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

(2)图2中存在3种信号分子,但只有1种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

;

若与受体蛋白结合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那么靶器官是。

(3)图3中ATP参与的主要生理过程是。

(4)叶肉细胞与人体肝脏细胞都具有图(填图序号)中的膜结构。

(5)图1

3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6)图1~3说明生物膜具有的功能有

(写出3项)。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涉及有氧呼吸、光合作用、ATP的合成等。

(1)通过图1,2H++1/2O2→H2O,并且图1过程中产生了ATP,可知为发生在线粒体内膜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合成的ATP为生命活动供能。

(2)一种受体只能与特定的信号分子相结合,说明了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为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3)图3通过光能合成ATP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TP用于暗反应。

(4)光合作用是叶肉细胞特有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生物膜的信息传递是叶肉细胞和人体肝脏细胞共有的,所以叶肉细胞与肝细胞都有的膜结构是图1、2。

(5)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组成,而生物膜主要的功能活动由蛋白质来参与完成,所以生物膜的功能不同是因为含有的蛋白质不同。

(6)通过图1、图3可看出生物膜具有跨膜运输功能和能量转换功能,通过图2可以看出生物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

答案:(1)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为生命活动供能

(2)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 垂体

(3)暗反应(4)1、2

(5)含有的蛋白质不同

(6)跨膜运输、信息交流、能量转换等

篇6: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

① 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

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 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盆地判断的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 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

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 判断在某处建梯田的理由

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 登山线路的选择

篇7:高考生物重要的知识点

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

2、步骤:(一)洋葱根尖的培养

(二)装片的制作

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 解离: 药液: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 : 1混合液).

时间: 3~5min .目的: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 漂洗: 用清水漂洗约10min. 目的: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

3. 染色: 用质量浓度为0.01g / mL或0.02g / 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 5min

目的: 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

4. 制片: 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 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 目的: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三)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考点提示:

(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

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 ?

应选用旧洋葱,因为新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

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活跃。

(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

解离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均匀,防止盖玻片被压破。

(5)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

压片时用力过大。

(6)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

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7)为何要漂洗?

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

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

(9)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

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

(10)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能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

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1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

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12)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

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14)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

篇8:高考语文诗歌的知识点

高考语文诗歌的知识1

诗歌分类

按表达方式,诗歌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

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

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

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赠别诗、悼亡诗、爱情诗等。

叙事诗——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如《石壕吏》《卖碳翁》《陌上桑》《木兰诗》,有的还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典型的环境,如《孔雀东南飞》。

抒情诗——主要是借景抒情,即事抒怀(即咏怀诗,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和托物言志(即咏物诗,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以石灰自喻,表达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即歌咏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喻理诗———特点:通俗自然,善用比喻说理,耐人寻味,富于理趣。主要写法:

①寓理于形象之中(在“景”或“物”的描绘中说理)——形象、生动、有趣

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朱熹《观书有感》(问君哪得清如许……)、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淡妆浓抹总相宜)。

②议论说理——议论与形象描写相结合,多用比喻等修辞法。

如: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③寓理于抒情之中——抒情议论相结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高考语文诗歌的知识2

诗词鉴赏常见意象

树木类

送别、留恋、伤感;离别;故乡;飘忽不定、遣愁。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戴叔伦《堤上柳》

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

——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

梧桐

凄凉悲伤的象征。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桑梓

故乡。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柳宗元《闻黄鹂》

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积极向上。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郑板桥《竹石》

花卉类

丁香

美丽;高洁;忧郁;恋情;人生感慨。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梅花

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

莲花

美和爱;人生美好的理想与愿望;高贵人格品质的追求。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桃花

象征美人;文人身世感慨,隐名与求仙理想寄托。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题都城南庄》

禅瑞;君子;爱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李白《古风》

草叶类

生命力强、生生不息,身份地位卑微。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禾黍

黍离之悲(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衣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许浑《金陵怀古》

红豆

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

黄叶

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纳兰容若《浣溪沙》

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晏几道《思远人》

飞禽类

鸿雁

书信。

鸿雁西南飞,如何故人别。

——王勃《寒夜思友》

刚劲、自由、理想和抱负;失去自由的苦闷。

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

——李白《观放白鹰二首》

鹧鸪

旅途艰险、离愁别绪。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沙鸥

豪迈、壮志;淡泊、归隐;飘零、伤感。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燕子

神鸟;离别;落魄;怀古等。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青鸟

信使。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岛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高考语文诗歌的知识3

思想情感分类

1、咏史怀古诗:

(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

(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

(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

(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

(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

(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

(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

(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

(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

(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

(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

(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

(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

(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

(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

(1)感慨兴衰。

(2)寄托哀思。

(3)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9、羁旅行役诗:

(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

(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伤春惜别诗:

(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1、游仙悼亡诗:

(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

(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12、即事感怀诗: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上一篇:中国轮椅市场预测报告下一篇:中文核心期刊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