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综合素质主要事迹

2024-04-08

就业综合素质主要事迹(通用9篇)

篇1:就业综合素质主要事迹

就业综合素质主要事迹-----马旭

四年的大学生生活即将过去,这段经历让我收获丰盛,无论是从思想、处事能力上还是从生活或是工作上都有一定质的飞跃。

本人思想端正,积极向上,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在校期间,本人勤奋学习,课堂上,我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下,我认真思考,使之消化吸收;自习期间,积极和同学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了比较扎实的知识体系。在班里,曾担任心理委员一职,有良好的学习作风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得到了老师及同学们的肯定。

有广泛爱好的我擅长于文化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曾加入心宿动漫社的表演和外联部,提高我的表演和沟通能力,也使我具备了一定的管理和策划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学习之余,我们多次组织各类课外活动如:篮球,足球比赛,元旦晚会等,丰富了同学们的生活,增加了班级凝聚力,也增强了自己的责任心,上进心。

身为学生的我在修好学业的同时也注重于社会实践。利用在校的课余时间在唐山圣典巴厘岛做服务生,增加自己社会经验,还曾在河北唐山粉佳人婚庆公司做婚庆服务,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暑假期间我曾于赵县信誉楼商厦做导购,让我具备了较强的服务意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

作为积极乐观的新时代青年,自信是不可欠缺的,但是在以后的道路上自己会更加迫切地要求充实自己,完善自我。我相信:自信+努力=更好的明天!

“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深深知道这一点成绩还远远不够,过去的四年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上,我告诫自己要一直向前看,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并以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影响着周围的人。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上再创佳绩,工作上再上新台阶,做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我还会继续努力,从而不断进一步提高。

篇2:就业综合素质主要事迹

xx,女,09x班的优秀学生干部。大学三年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严格要求自己,在不放松学习的情况下做好本职工作。在担任我院xx期间,努力工作,致力于为广大同学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积极举办各种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学习奠定基础;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为标准。

就业推荐评语:

篇3:就业综合素质主要事迹

关键词:独立学院辅导员,就业素质,提高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加快, 独立学院承担着全国普通高校近三分之一的本科生培养任务, 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大学生就业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独立学院的发展前景和社会影响力。辅导员作为基层的管理工作者, 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在对大学生政治引导、思想教育、行政管理、心理健康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理应成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素质的重要力量。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素质的现状

大学生就业素质是大学生在即将就业或求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意识和知识技能的总和, 是大学生个体合理择业顺利就业和成功创业的基础。就业素质主要包括道德素养、就业观念、专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就业心理等。道德素养是基础, 就业观念是统领, 专业技能是核心, 社会适应能力是关键, 就业心理是保证, 它们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由于生源质量相对较低等原因, 独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相对较弱。如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高, 责任心不强, 缺乏上进心, 就业观念不合理, 专业技能薄弱, 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差等, 这些因素导致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能力及质量存在顾虑。

二、独立学院辅导员在提高大学生就业素质中的优势

独立学院辅导员是在校大学生生活和学习方面的管理人, 他们熟悉自己管理下的每个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进展情况和身心发展规律。独立学院辅导员于长期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交往下, 彼此产生较强的依赖和信任。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 难免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困难, 亦师亦友的辅导员就会成为倾诉的对象, 这些优势是其他高校教师所没有的, 是独立学院辅导员开展指导学生找工作的有利条件。

(一 ) 独立学院 辅导员所 扮演的角 色利于与 大学生进 行接触和交流。独立学院辅导员大部分是刚刚迈出校门的硕士研究生或重点院校的本科生, 他们与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年龄差距不大, 在沟通方面很容易有共同语言和相同爱好。在对河南省独立学院辅导员进行调研时发现 (见表1) , 独立学院辅导员的平均年龄在三十二岁以下的约占独立学院辅导员总数的88.7%, 有89%的独立学院辅导员与工作对象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专业学习情况。由于独立学院辅导员日常工作主要是帮助学生处理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这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烦恼, 都会或多或少找辅导员谈心, 这在无形中使他们互相信任。辅导员是代表学校最直接的工作者, 大四学生在找工作时会有很多心理阻碍和情绪因素, 急需辅导员了解和调节, 从内心深处给予最温暖的关爱, 和大四学生一起面对找工作的各种问题, 理性地分析问题并解决难题。

(二 ) 独立学院 辅导员能 快速掌握 学生的动态 , 有利于进行就业指导。由于独立学院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学生的各个方面, 例如: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是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 奖学金如何评定, 等等, 如果没有特殊的原项目家庭情况学生性格专业水平就业意向因, 独立学院辅导员一直处于学生工作第一线, 涉及大学生活你辅导员的年龄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的方方面面, 而且没有特殊情况, 一般都会带学生到大学毕业。从表2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独立学院辅导员通过与学生28岁9819. 8非常了解36573. 931764. 241884. 633768. 2在校四年的接触, 基本上可以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都29岁9218. 6了解7214. 610721. 75110. 39118. 4有很深的了解, 包括家庭情况、性格差异、专业水平、综合实力、就业意向等。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实施带有个30岁13226. 7一般了解5711. 5438. 7204. 05711. 5性色彩的就业指导工作, 根据不同学生存在的优缺点, 制订合31岁11623. 5不了解00275. 55191. 8理的就业计划, 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通过改变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的观念和练习找工作的技巧, 达到顺利找5611. 332岁以上到合适工作的目的。

三、独立学院辅导员提高大学生就业素质的主要对策

(一 ) 独立学院 应该将就 业指导工作作 为辅导员 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在参与就业指导工作方面有诸多有利条件, 但目前独立学院并没有充分调动和发挥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很多独立学院只将就业教育作为“大四”学生的专利, 教育周期短且形式单一, 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另外, 在工作考核体系或制度上过于强调提高就业率, 没有将就业工作作为辅导员核心工作的一部分, 导致自上而下的忽视, 辅导员对就业工作认识不足, 缺少对就业工作目标的深层思考, 忽略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思想教育。因此, 独立学院应该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 可将每年就业指导工作具体开展情况作为考核辅导员的一项重要指标, 让辅导员真正认识到就业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将就业思想教育融入日常工作中, 这有助于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质量, 有利于独立学院健康持续发展。

(二 ) 独立学院 辅导员要 提高自身综 合素质。 辅导员是学生的知心人和引路人, 有丰富的指导经验和心理开导能力, 是在校生找工作时强有力的减压人。从辅导员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调查中可以看出, 认为独立学院辅导员在学生就业中非常重要的有385名同学, 占77.9%, 有66人认为重要, 占13.4%有38人认为一般重要, 占7.7%, 只有5人认为不重要, 仅占1%从调查中, 我们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独立学院辅导员在学生就业指导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独立学院要经常为辅导员提供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培训。就业指导工作要求辅导员具备法律法规、就业政策和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有广泛的知识背景和较强的调查分析能力。而且辅导员要全面掌握实际的就业政策和社会需求, 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生就业业务指导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面对就业指导中出现的新情况, 最后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的长远发展。

(三 ) 独立学院 辅导员应 该将就业指 导纳入教育 全过程。独立学院辅导员应把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大学生日常教育的全过程, 完善和健全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同时按照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兴趣、需求等个人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辅导员要让“大一”学生初步知道就业形势和压力, 结合所学具体专业初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大二”时期, 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结构的全面性, 使他们树立端正的就业观念;在“大三”时期, 要针对学生个体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修正职业发展计划, 清楚自己的就业目标;“大四”时期是学生就业的关键期也是收获期, 要更重视求职技巧等诸多方面的指导。尤其对那些没有很多优势的学生, 要及时开展单独的就业咨询服务, 根据不同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制定出个人的实际目标, 加强重点规划。独立学院辅导员在日常就业指导中应加强下列方面的指导:面试技巧、如何确定职业方向、面试之后我该做什么、如何制作简历、如何选择行业和公司、自我推销的技巧、如何搜索和分析招聘信息、如何调整就业抗挫折心理等, 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促使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

(四 ) 独立学院 辅导员应重视 转变在校 生找工作的 不合理观念。就业不仅是一种职业的选择, 更是一种价值观念的选择, 就业观念需要与时俱进。目前大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 就业观念存在一些误区, 如求职紧盯沿海城市和高回报行业、过于 强调专业 对口、急于 一步到位 找到理想 工作 , 等等。独立学院的辅导员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使学生树立合理的找工作观念, 大力消除学生找工作时的不合理想法。使学生运用合理想法与态度对待求职, 学生能否就业, 取决于对劳动者的需求方和劳动者的供给方, 而不是取决于其他因素, 要引导学生将就业与祖国的需要相结合。独立学院 辅导员可 以鼓励学 生利用课 余时间多 做一些兼 职 , 通过接触社会增强就业能力, 也可以邀请已经毕业的优秀学生回母校给在校生开展讲座并进行直接交流, 或者邀请优秀企业 家到校宣 讲 , 让学生树 立“先择业 再就业”的 正确就业观念。

(五 ) 独立学院 辅导员应 积极提高学生 考研、考 公务员的热度。 由于当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独立学院辅导员应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提高成就动机, 加强就业形势严峻和社会对高学历的要求的宣传。独立学院辅导员要密切关注考研和考公务员的政策要求, 逐步引导有这方面意向的学生向考研和考公务员方向转变, 还要注意引导他们合理面对来自学习等各方面的压力, 及时调整心态努力学习。避免独立学院学生在考研、考公务员上的不理性判断及盲目跟风。

(六 ) 独立学院 辅导员应 加强大学生 创业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国家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独立学院辅导员应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据统计, 2014年河南省高校毕业生总数达48.3万人, 截至3月15日毕业生签约率为21.75%, 与2013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但是, 2013年毕业生抽样调查显示 , 河南高校毕业生有创业意愿的比例为50.3%, 高于全国近17个百分点;实际创业比例为2.3%, 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为了给大学生自主创业“输血”, 2014年河南省教育厅将安排500万元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引导专项资金。可见, 河南省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因此, 在日常教育中, 独立学院辅导员应及时关注创业信息, 引导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 提高创业本领, 从而以创业促进就业, 为社会带来更多福祉。

重视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素质的提高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 是当前大学生就业素质与现实社会需求之间不相适应而产生的矛盾结果。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仅靠辅导员的力量是不够的, 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马莉莉.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4) .

[2]刘文, 蒙坪.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8.

[3]那薇, 曹国林.独立学院管理的研究与实践[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4.

篇4:就业综合素质主要事迹

关键词:综合素质 就业能力 就业率

目前我国就业市场出现了一种新情况,一方面是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抱怨就业难,就业竞争大。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抱怨招聘不到满意的毕业生。形成了“过剩”和 “短缺”同时存在的现象。我们在对这种现象调查中发现,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许多学生在校时一味读书,忽视了利用各种机会和资源进行锻炼和实践的机会,没有打造出专业学习之外的生活、工作能力。不明白在职场争夺中发挥着重要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专业技术或能力,而是那些被他们所忽视的综合素质,即诚实守信、吃苦耐劳、沟通合作、持续学习等能力。这些能力的具备不但是大学生求职成功的关键,更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人才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大学生自身能力与综合素质的竞争,是大学生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大比拼。所以学生要想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1 诚实守信

诚信是商业道德的核心,用人单位在选取人才时,其首要标准就是是否诚信。

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了求职成功,有的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向招聘单位提供虚假的自荐材料,夸大、美化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实习工作经历。甚至还有极个别学生伪造获奖证书、荣誉证书、资格证书等。也有的大学生由于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把第一份工作仅仅看成是谋生的手段,而非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并愿意为此付出心血的事业。因而择业时急功近利只考虑报酬、薪水。很多时候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山望着那山高,难以安下心来踏实工作。这种状况导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诚实守信品质产生质疑,以至于单位不愿意招应届毕业生,就是招了因为害怕他们频繁跳槽也不敢委以重任。

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与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信息渠道不够畅通或就业信息不丰富有关。作为以培养人为中心任务的高等院校,除了从学生入校第一天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外。还要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早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人生目标、认清就业形势,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避免学生在毕业时措手不及的现象。

作为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要有一颗“平常心”,端正自己的就业态度,根据自己的气质与个性特点结合就业现实,理性地选择一份既能满足自己需要、适合自己个性特征,又能促进自己潜能发挥的职业。一旦选定了就应该彻底收心,踏踏实实地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增长自己的才干。

2 吃苦耐劳

吃苦耐劳是一个人、尤其是青年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的优良品质之一。20世纪后我国的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条件很快得到了改善,艰苦的生活环境随之快速消失。再加上当代大学生都是20世纪80年代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出生的,他们在家中都是说一不二的小皇帝、小公主,大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活。吃苦耐劳的精神自然就欠缺。这从他们的择业观上便可窥一斑。有的人恃才傲物,自我感觉良好,找工作愿留大城市,找单位讲究舒适度,在单位愿到办公室。因而很多毕业生很难顺利就业,有的就是暂时就业了,往往也经受不住工作艰苦的考验而放弃工作或跳槽。很多用人单位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毕业生最大的毛病就是怕吃苦”。现在很多单位用人越来越趋于理性,那些只是拥有高学历,而心浮气躁、好高骛远、拈轻怕重的,越来越没有市场。从现实生活中来看,大凡在单位里受到领导重视、得到同事尊重、在事业上有大发展的,都是那些在工作中吃苦耐劳、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实干苦干者。

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要把这一宝贵财富永远记在心上,更要将其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沉下心来,从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干起;扎扎实实,从一件件琐碎的小事上做起,不畏艰辛,不辞劳苦,坚持下去,必会大受其益。

3 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在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能力。学习能力包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具有长期、动态性,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更具有就业竞争力,更受雇主的欢迎,因此它是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大学生在学习和能力的发展上,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倾向,仅仅将知识和学习视为谋取职业的外部手段,与自身的长久发展和精神提升分离。这样的倾向显然不能适应知识更新换代迅速的现代信息社会。对现代大学生而言,首先要学,不仅仅是专业的,还有非专业的,大学的学问资源比较丰富,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去旁听其他院系的课,或去图书馆去查阅一些非专业的书籍,读的书越多视野越开阔,对事物的观察和思维就会越深,这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另外还要经常去听一些学术讲座,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获得新知识新观点还可以了解发展的新趋势。懂得如何学习,比知道学习什么更为重要。

4 实践动手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即实际操作能力,它是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重要保证,也是人才的一种直接的、外显性的竞争力,在人才招聘中颇受用人单位青睐。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存在弊端,忽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本身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因而,很多学生基础理论水品高,实际操作能力差、书本知识掌握熟练,综合应用能力差,甚至不能学以致用,难以适应市场需要。

实习是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从大学到社会的连接点。大学生实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校内实习。学生在校期间就要有意识地多参加校、系、班级组织的艺术、体育、科技、社会实践等活动,既能从中经受环境的锻炼、丰富自身人生经验,也能增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友谊,更能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其次是假期实习。利用假期去参加一些社会上的公益活动,还可以去做一些兼职,近距离地去观察一个机构或组织是如何运转的,他们在内部管理上是如何维持的,对外又是如何争取资源以及开展活动的。在此期间一定要腿勤、嘴勤,多问多看多学,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间的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有利于突破书本知识局限,增强适应社会能力。主动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要,自觉跳出封闭的庭院教育高墙向社会学习,在市场中淘金。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应用性技能性的培训教育,增强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能力。

5 沟通合作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现在社会越来越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沟通合作能力也可以称之为团队精神。包括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无论是求职,还是在工作中与同事、客户交往,都要求个人能主动、有效地沟通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样既有利于别人了解自己,也有利于与别人进行合作。事实证明,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通行证。沟通能力强的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很容易当学生干部和各项活动积极分子,也很容易引人注目,并能获得多项兼职。参加工作以后,很快融入一定的生活圈和交际圈,很快将自己所学知识转化到自己的知识系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并在工作中能够取得他人的愉快合作和帮助,事业上很快取得成就。相反,沟通能力差的大学生很容易被边缘化。沟通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锻炼和培养。校社团是培养沟通合作能力的最佳舞台。社团常常和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联合组织活动。大学生可以尝试活动组织、节目主持、广告宣传等多种角色,获得丰富的社会体验;还能和学校内外各个层面的人打交道,小到借一间教室,大到去企业拉赞助,都需要与人沟通合作。通过这些活动的锻炼沟通合作能力一定能得到快速提高。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整合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等方面的资源,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作为大学生自身在日常学习之外,更要通过各种途径有意识地提高和丰富自己的阅历,除了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

参考文献:

[1]赵云昌.当前学生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理论探讨,2010(1).

[2]孙慧敏,张小村,张安涛.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2(1).

[3]王桂香.从大学生就业难谈就业能力的培养[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21).

篇5:就业综合素质主要事迹

(1)认识到位。

指导教师要明确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目的性。对活动中学生、教师的地位和任务认识清晰。

(2)组织指导有效。

指导教师能根据学校和学生的现有条件和特点制定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在活动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大胆探索,促进合作交流;并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认识论、方法论以及实践能力的指导,适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提供必要和适度的帮助。

(3)评价导向正确。

篇6:就业综合素质主要事迹

摘要:文章在分析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相关性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就业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职场对综合素质结构化要求出发,提出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对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综合素质 就业能力 实践创新

据报载,2011年人力资源市场将迎来超过600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挑战,作为办学机制灵活的独立学院,正在成为向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供给源。大学生就业现实充分证明,就业机会与就业质量同学生综合素质越来越密切相关。如何通过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大以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为内涵的就业能力,是评价包括独立学院在内的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现实问题: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需求差距

在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和就业环境带来严重不利影响下,我国经济面临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的双重压力。不论产业结构调整还是企事业单位深化改革,都是以减员增效和定岗定编为核心,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地减少了就业机会。包括独立学院在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尽管从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录用毕业生实行考试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公平与公正性,但公务员通用考试的课目《申论》与《职业综合素质》以及通过统一考试后的面试,对毕业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折射的知识覆盖、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型品牌企业的招聘和有高科技内涵的中小企业,有的加大了公务员招聘考试内容,有的则效仿世界500强综合能力测评。

第二,“学会做人”在一定程度上是综合素质的基本体现。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还是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对这一最基本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类单位最看重的是有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的员工。有关数据表明,除少数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以外,大多80、90后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自我意识强、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短板。部分学生缺乏进取精神,对家庭的依赖性强,在就业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不能客观认识自己,缺乏诚信、敬业精神以一及盲目从众和依赖,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市场,导致对就业现状的茫然和准备不足。

第三,高校每年都要举办各种“校企”见面的双选会,从学生角度分析一些效果不佳的招聘会,其原因一是学生对进入校园几十家甚至百余家企业同时招聘,缺少对行业与企业的综合认知与分析能力,而在短时间内不能对行业、企业基于潜力的发展前景和企业文化深入了解,只能问问薪酬待遇,看看招聘条件,难以找到自己期望的单位。从企业的角度只能对学生有个基于目测的综合素质了解,而招聘会上的双向沟通。就学生而言也是一种以综合分析、综合判断的素质体现。以此导致的精英型就业定位与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与职业需求的差距。

第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就从大学招生的源头上,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同时,高等院校也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改革教育内容,开设一些跨学科课程,提升学生通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缩小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需求的差距。

二、发展趋势:综合性素质与能力的多元化培养

任何一所大学的办学定位都是将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毕业生并使他们为社会所用作为办学之本。而社会对学生质量的评价就是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评价,这对独立学院的发展更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的学生工作要全面分析发展趋势、密切配合教学部门、针对性采取相关措施,让学生在大学四年里,不仅要学到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专业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更要提升包括健康的心理、强健的身体、自我适应、自主管理、团队合作、善于沟通、诚实可信等必备的综合素质,从而为社会输送“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合格毕业生。为此,大学的学生工作要面对就业市场对学生综合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如下几个方面,主动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多办实事。

第一,用多元目标,将加强学生道德素质培养作为提升综合素质之本。思想道德品质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立足社会的根本,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因素。它涵盖了一个人的政治觉悟、思想观点、道德水平、人格品质等。就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意识形态还没有定型。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首先要配备优秀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处理社会成员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问题,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使他们成为有着高尚品德、较强法律意识、诚实守信有敬业精神的大学生,奠定就业基石。

第二,用多种方式,将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作为提升综合素质之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高雅的文化艺术品味,特别要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和家乡区域文化的学习、挖掘和研究。利用各种文化社团、文体活动、基本功比赛、艺术竞赛、演讲比赛、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等活动,“讲座”、“论坛”、“讨论”、“广播”、“课外读书”、“观摩”“对外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到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了解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引导学生自觉学习经济、科技、文化、法律、礼仪、人文素质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让学生置身在浓浓的文化建设氛围之中,在深深体会发展先进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第三,用多种途径,将加强学生健康素质培养作为提升综合素质之力。只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才是学生学习生活和踏入社会的前提,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针对学生就心理压力与焦虑,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等问题,进行定期心理健康测查、团体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咨询和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活动,让学生学会正确地缓解和释放心理压力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化抗挫折能力。如:采用心理剧、心理问题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努力做到身心健康,德才兼备。

三、系统对策: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自主提升

当用知识管理的理念研究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时,在解决了“为什么”与“是什么”之后,关键是要找到“如何做”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笔者认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广义学习与实践过程,强化学生自我、自主、自觉性,是提升综合素质的根本之策。

第一,搭建平台,激发自我,在提高动手动脑能力中提高综合素质。将自我在提升学生多元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的结合上落在实处。有层次有重点的建设一批系级、院级创业就业和职业发展类的社团。配备优秀的指导老师,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或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一定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的创业、创新和就业方面的竞赛,为学生搭建综合能力平台,并向综合能力提升注入创新内涵,在活动中将专业知识

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锻炼和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二,面向就业,激励自主,在树立正确就业观中提高综合素质。目前在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选择存在着“错位”现象,单位招不上人,大量毕业生无处可去。因为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在第一课堂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之外,还要针对就业价值观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升训练。发挥第二课堂优势,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暑期“三下乡”和“暑期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活动中提出问题,想出对策,写出结果。在调查中了解社会职业,了解企业用人状况。通过调查走访,要在考察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树立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有成的职业价值观。让学生能客观认识自己,对于那些虽然目前工作条件不是太好,但发展空间大,能发挥自己作用的企业要优先考虑。对于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区域也要重视。

第三,校企联手,启迪自觉,在多样化实习实训中提高综合素质。目前,许多高校都有实习实训基地,但要充分发挥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还得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与沟通。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不仅要有过程还要有收获和体会,让学生的培养更贴近市场,引导学生融入企业,在实践中了解工作内容,熟悉工作程序,掌握工作要求,履行岗位职责,积累工作经验,写出工作体会和收获,真正地进入岗位角色,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工作过程奠定基础,积累经验,不能把实习流于形式。

篇7:就业综合素质主要事迹

浅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就业能力的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突显,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家庭及本人的共同努力.

作 者:张旭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刊 名:社会科学论坛英文刊名: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14)分类号:G64关键词:综合素质 就业 环境 养成

篇8:就业综合素质主要事迹

关键词:中高职生,就业取向,综合素质

引言

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中职教育的方向应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即向社会提供专业型、技能型人才。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我国的中职院校仍普遍存在过于注重学生的大学升学率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生往往处于一种“在就业与升造间徘徊,结果两头都顾不上”的尴尬境地,由此也导致了大部分的中职生就业取向不明确、综合素质低的普遍现象。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取向与综合素质问题,并从国家教育部、社会、学校和学生等方面深入剖析中职院校学生就业取向不明确、综合素质低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中职院校学生就业取向和综合素质现状概述

(一)就业取向现状概述。

笔者对宁波市中职院校200名出校实习的学生以电子问卷的形式作了调查,统计如下:

经过本次调查,笔者发现极大部分中职院校学生毕业前的就业取向意识非常不明确,笔者根据就业取向意识的强弱将中职生分成三类:

1. 就业取向意识比较强的。

即进入中职后只想在毕业后找份理想的工作,而没有考虑过继续升造读大学。所以在校期间,非常注重专业技能和个人综合素质的锻炼和培养。但从问卷调查数据来看,400名被调查学生中只有5%的中职生有这么明确的就业取向意识。

2. 就业取向意识一般的。

这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就业取向,但往往徘徊于毕业后出去就业和继续升造去读大学之间。就业取向不明确,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这部分学生在很大程度上缺乏自主性,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很好的规划,没有明确的就业取向意识。而从问卷调查的数据来看,这类学生有高达75%之多,占将近一个专业总人数的一半。

3. 就业取向意识差的。

即根本不知道进入中职院校后该做什么。不仅没有明确的就业取向,反而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一片茫然,既没有学好理论知识,也没有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个人综合素质也没能得到锻炼。调查数据显示,这类学生的比例占近20%。

就业取向意识的强弱和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中职生未来的命运如何,而导致中职生就业取向摇摆不定的一个很大原因是中职教育模式的矛盾性。尽管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但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和社会压力,中职院校在模式上不可能有很大转变,也就是一方面鼓励学生在高中期间出去实习就业,另一方面不限制学生继续考大学(本科和大专)的权利。这就使得就业取向意识一般的中职生群体人数越来越多,所影响的范围不断扩大。

(二)综合素质现状概述。

中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指为人处事、开拓创新、适应社会的能力,创新实践的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的素质。经过调查统计,400名被调查学生中有90%表示对自己个人综合素质表示担心,尤其在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方面。有85%认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一般,需要更多的锻炼和培养。13%的中职院校学生认为自己能力很差,只有2%对自身能力和素质充满信心。另外,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学生就业取向意识的强弱与综合素质的高低成正相关。也就是说就业取向意识弱的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也呈现出不足,综合素质偏低。相反,就业取向意识强的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也比较自信。

二、就业取向意识弱和综合素质低的原因分析

根据笔者的深入调查,发现学生就业取向意识弱和综合素质低是由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总结分析如下:

(一)学生就业信心不足,没有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

由于中职院校定向不明确,学生往往在通过努力学习继续考大学和学好专业技能出去就业间徘徊,规划不明确,导致最终就业能力和信心的不足。

(二)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很多中职生正是由于得不到社会和家长的支持自暴自弃,放弃学业。参加问卷调查的400名中职院校学生,其中有95%认为中职生与普高生存在很大区别,有98%的学生认为社会和家长对中职院校学生有歧视现象。

(三)中职院校现存教育模式的影响。

向社会提供专业型、技能型人才是中职院校的基本任务,但由于中职院校也承担着向高等院校输送部分优秀毕业生的双重工作,而且中职院校更注重于后者,这使得大部分的中职生出现了就业取向不明确、综合素质低的现象。

三、相关建议

针对中职院校学生就业取向意识弱和综合素质低等相关问题,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从教育部门的角度出发。

1. 转变观念。

这里的“观念”主要指的是教育部过于看重表面的高就业率数据的问题。也许高的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的强劲需求,但不能说明国家教育部门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的工作已经做到位。

2. 工作重心的转移。

教育部门应该把对中职院校考核的重心从考核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率数据方面转移到对其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考查方面,包括专业技能考核、交际能力考核、应变能力考核等,重要的是要将政策理论真正地应用于实践操作,得以贯彻执行。

3. 模式创新,进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

针对中职院校培养专业型人才和学生希望继续升造去读大学的矛盾性,笔者认为可以借鉴上世纪60年代日本短期大学的一些办学特点,建议政府可以投资兴建一些以升学为目的民办的中职院校,或者将中职院校和普通高中院校进行纵向衔接,进一步鼓励在中职院校开设针对性强的高考班(宁波四明职业高中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与现有的既鼓励学生升入高一级院校,又鼓励学生毕业后出去实习就业区分开来,避免上述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以实现那部分想继续生造学生的梦想,同时又使得中职的教育抓住准绳———更加职业化。

(二)从学校的角度出发。

1. 建立学生—学校支持系统,积极开展中职生择业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帮助中职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

2. 建立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设,完善市场机制,为中职生就业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同时中职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内容也应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更新。

(三)从学生自己的角度出发。

中职院校学生首先需建立自身的自信心,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即在专业技能上的优势,同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认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强化自己的技能优势。

同时,中职生应在日常学习生活的点滴中培养职业理想,在专业学习和实习中培养职业兴趣,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和改进职业价值观。

除了以上几点外,社会及家长的鼓励和帮助对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学生正确的就业观的树立及综合素质的发展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陈嵩.上海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07, (11) .

[2]郑薇.关于中职学生就业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教育报, 2007, (10) .

[3]2006年全国中职就业率95.6%[N].中国教育报, 2007, (4) .

篇9:就业综合素质主要事迹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趋于平民化,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就业市场更新变化的需要。如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成为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现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的问题分析

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正在被各大高等院校列入学生培养教育的重要范畴,在发展探索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方面:

1.教育培养模式陈旧

传统高校教学模式以教师教学为主,忽略了教学主体——学生,缺少必要的课堂互动环节。灌输式的教育让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丧失了思考能力,这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很不利的。高校的教学模式应适时做出改革,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专业知识教育滞后

多数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落后,以高新技术类专业尤为突出,学生课堂所学专业跟不上社会发展速度。用人单位多需要那种不用培训就可以上岗的毕业生,而目前多数高校培养的大学生进入用人单位前都要进行岗前技术培训,甚至需要单位安排老员工带,无疑提高了用人单位的运营成本。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应适时调整,与社会需求同步,注重实践环节,以实践、实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3.缺乏人文素质培养

高中应试教育文理分科的初衷应是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爱好和以后的职业定位选择文科或者理科,进而在高考中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学习优势,扬长避短。学生通过文理分科的高考模式进入大学以后,却出现了文科学生与理工科学生相对独立难以交融学习的情况。比如:文科学生对各类学术报告不感兴趣;与之对应,理工类学生对人文、艺术、法律等知识知之甚少。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重视专业技能培养,而综合素质培养方法相对滞后。专业知识重在学习的方法,探索未知,追本溯源;文化内涵重在熏陶,内修底蕴外练涵养。有些大学尽管开设了相关的选修课,学生在学习中单纯为了学分,本身文化修养并未得到提升。

二、夯实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基础,着力提高大学毕业生综合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大学生基本文化素质和专业文化素质。专业文化素质是指专业人员对专业各方面把握的程度,以及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潜力等;而基本文化素质是指大学生在现实社会生存中应当具备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专业文化素质与基本文化素质相辅相成,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应双管齐下,达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目的。

1.做好大学生基本思想道德水平的引导提升

要想成才必须先成人。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身教胜于言教,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言行举止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大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善于思考,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批判性地学习,主动地去学习、思考和创新。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和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是职场中两件必备法宝。处理好单位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积累人脉关系,对工作效率的提升和职业发展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职场中有大大小小各类团体,工作中的多数事情都是需要大家协作来完成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4.落實综合素质考核机制

社会既然需要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学校也应适当调整学生考核标准并严格落实。学分制不能再单纯考核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其他素质能力也应有所体现并逐级提高学分比重。素质能力的考核要形成一套量化体系,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素质提升的重要性,主动提升相关能力水平,而不是为学分而努力,为毕业证而奋斗,从而潜移默化增强就业竞争力,并将这种意识贯穿至学生的职业生涯中。

三、结论

上一篇:有雪的诗句下一篇:防雷验收需要准备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