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2022-09-10

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各个高等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水平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毕业生就业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给高校的就业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在众多因素的交织影响下, 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就业难”现象, 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要促进大学生就业, 除了社会及各级政府重视以外大学生在校期间培养提高其就业能力也是能否实现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关键, 为此各高校也做出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本文将在这方面提出一些认识及经验做法, 希望我们共同关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更好的服务于用人单位及大学生就业。

1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做法与经验

1.1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就很多毕业生而言, 与其说是“就业困难”, 不如说是“就业迷茫”, 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很多学生在初入大学时持有“大一大二先轻松一下, 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迟”的心态, 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 在大学时期没有储备好就业所需技能, 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重要原因。一次对253位广西民族大学大学生的调查显示57.4%的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没有规划, 33.5%的不明确, 只有9.1%的有明确的设计。

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 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大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 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 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准备相关事宜。其次, 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 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 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职业分析是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 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性, 比如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职业岗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等。第三, 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1.2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 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 往往使得“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表示出冷淡,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 角色转换慢, 适应过程长。他们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 同等条件下, 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 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1.3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

近年来, 在我们大学生身边经常发生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大学生杀人、自杀、虐待动物事件时有发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关注!在现实生活中, 面对升学的压力和父母的期望, 无数学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却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 “涌现”出为数众多的高分低能者。大学生不仅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 更是社会的中流砥柱, 他们的素质体现着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当代大学生在求学期间, 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心理素质的情况, 使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 总是表现出一脸的茫然, 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尤其在求职过程中, 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败, 便一蹶不振, 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 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 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 充分了解就业信息, 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 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 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

1.4 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提升就业能力的保证

毕业生更关注于从知识层面提高自己, 认为“提高技能”和“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在企业界看来, 首要的却是“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提高学生技能”反倒退居其次。因此, 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应当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 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

首先, 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 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很多毕业生把希望寄托在社会关系资源上, 出现了求职“全家总动员”的现象;一些毕业生则期求依靠学校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 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的途径, 因为能否胜任工作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说话。

其次, 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 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 仍然把留在大城市、端上“铁饭碗”作为首要选择, 也有不少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外企、合资企业等薪酬较高的职业, 但很少有人选择西部和基层, 这就使就业成了过“独木桥”。其实, 很多岗位还是非常需要大学生的。

第三, 避免盲目追求, 正确认识自我。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一些当代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 “眼高手低”, 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 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 造成了供求脱节, 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毕业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观念, 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 才有可能实现就业。

2 结语

大学生就业关系到到社会稳定, 大学生充分就业不仅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 而且可以减少因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而带夹的社会不安宁因素。作为高校应积极探索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新方法,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从而促使大学生充分就业。

摘要:2000年以来, 中国经济保持了8%以上的年均增长率, 即使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影响的2009年, 我国经济增长仍保7.4%的高速度。可以说, 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为广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高校毕业生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 在人才市场上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随着高校大规模的连年扩招, 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 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据统计, 2007年、200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495万和559万, 而2009年的大学毕业生更是突破600万大关, 在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的同时,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而如何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则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问题,经验,做法

参考文献

[1] 曾相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大学生就业[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5 (1) .

[2] 张玲玲.大学生就业指导[M].科学出版社, 2004, 2 (1) .

[3] 熊丙奇.大学有问题[M].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 2004, 6.

上一篇: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疗效探讨下一篇:分析新时期企业政工工作面临的挑战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