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环境艺术教案

2024-04-19

现代环境艺术教案(精选6篇)

篇1:现代环境艺术教案

杭师院附高 罗雪峰

一、教学对象:高二学生

二、教学目标: 现代环境艺术教案

1、通过本课现代环境艺术教案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环境艺术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环境艺术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现代环境艺术教案

2、通过本课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活动,让学生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热爱自己身边的环境。现代环境艺术教案

三、教学重点:理解现代环境艺术的重要性及设计原则。

四、教学难点: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

五、理论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美术课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标准》在内容标准中还指出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其中两点是:

1、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六、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内容偏重于现代环境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特点,图片少而广,包括建筑设计(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设计模型)、环境雕塑设计(美国洛杉矶市中心写字楼前的雕刻《鸵鸟》)、室内设计和家居设计(《香山饭店四季厅》、《香山饭店海棠窗、庭园》)等。按照教材上课,没有一个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只是欣赏了解。教师难备课,课也容易空洞,学生又没有设计基础和生活经历,很难参与讨论,教学很难展开。

七、学生分析:

现代高中生非常功利,在教学中碰到许多学生都认为美术对他没有什么用,欣赏课都是很表面的。学生只注重文化课学习,对于美术课学习在态度上很不端正。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就不会全身心的投入。在课堂设计中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他感兴趣或经历过的事情出发。

高中学生主观性很强,喜欢从我出发,善于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有解决问题的欲望。

美术课在学生看来,应该有动手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设计练习,从以往教学经验来看,学生都比较喜欢。

八、设计思路: 现代高中学生具有很强的个性和自我爱好,学校生活是很多高中生难忘的经历。现在很多高中都存在寄宿制度,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块。让学生对自己身处的环境进行设计,符合《标准》以及本课教学目标和内容,与学生生活贴切,学生有话可说,可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分组教学是课堂教学中能较好的开展讨论和实践的一种教学形式。校园环境设计重在学生的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是实践——设计,设计也需学生间的协作。采用分组教学非常适合本课的教学需要。按8人一组把学生分成6组。每组一张学校平面图,1人标注,1人记录,1人表达,1人小结报告。

九、教学过程:

1、调查了解,导入新课。展示校园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缺憾的图片(课前拍摄校园实景)

2、知识解析:现代环境艺术的概念。

现代环境艺术是一种多学科的、全方位的、多元素的空间表现的艺术。大到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乡镇环境艺术设计,小到公共建筑的一个大厅、公园的一个角落、居室设计和路牌标志设计等。

环境艺术设计一般分外部环境艺术设计和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前者指建筑、雕塑、路牌标志、绿化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后者是指以室内、家具、陈设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

3、优秀环境艺术设计欣赏:(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旅馆中庭共享空间的设计——美国建筑师约翰·波特曼 新加坡泛太平洋大酒店的大厅设计等图片展示 学生思考:波特曼设计有什么特色?(环境艺术以人为主的指导思想)

▊北京香山饭店——华裔美籍建筑师贝聿铭 谈谈这些作品在环境艺术创造上有什么特点?(讲究气氛、意境、特色和时代感,发挥环境艺术以“境“感人,贵在整体的语言特点。)▊环境艺术设计优秀作品欣赏

4、师生讨论: 校园环境的气氛和特点。与重庆一中校园环境图片比较:(宽敞明亮、活跃、清净、优美等)

6、成果评价:(师生共评)平面图展示,同学文字说明。

7、课堂小结。课后修改设计意见,形成校园环境艺术设计方案。

篇2:现代环境艺术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内容较多,包括服饰的的基本知识、优秀服装设计欣赏和服饰美的一些基本原则。但许多内容没有图片,课本已有的图片不仅过于陈旧,而且无男子服饰。如采用课文上的图片,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课本上的图片只能作为课余补充,课外图片的选择是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服饰设计艺术,特别是现代服饰艺术,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对服饰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重难点:

使学生懂得服饰美的主要原则,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着装,提高自己在服饰文化上的素养,树立高中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形象。

材料准备:温州都市报《时尚是最丑的》,中国古代服饰图片(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少数民族服饰,现代时装表演,现代服饰艺术图片,纸造型(短袖衬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了解现代服饰艺术。人们常说,衣食父母。这说明吃和穿对人类是多么的重要。它可以显现出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品格、修养与个性。在古代就有很多关于服饰的讲法,象“佛靠金装,人靠衣裳”还有“人靠衣裳马靠鞍”,都充分的体现了服饰的重要性。周恩来少年时代就很注意自己的修饰、仪表、风度。他在学校读书时,在大立镜旁边糊了面“纸镜”,上面写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直正,肩宜平,脑直宽,背宜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周恩来长期担任我国国务院总理,从事外交活动,历来重视自己的穿着、修饰,他的仪容、风度和形象,赢得了各国政治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这是他伟大人格的外在表现。

二、传授新课

因此有人说:“服饰,是人体的又一层”皮肤“,是流动着的”软“雕塑,是人的气质、个性、情调、风格的亮相,它是人对自身外在美的一种设计”,那么,到底什么是服饰?服饰的内涵和外延究竟如何界定呢?

所谓服饰,是衣服和装饰的总称,也就是除穿着的上衣下裳外,还包括首饰、鞋帽、腰带、提包等等。

1、中国古代服饰欣赏: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穿着服装,不仅仅为了掩身护体及保暖,还要求它能够美化形象,正像郭沫若所说:“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也就是说:服装是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还表现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风貌,反映人们的物质文明、科学技术、审美习惯等。(欣赏古代服饰)大家辨认一下,这些服饰都是哪个朝代的?(西周、唐、元、宋、明、清)

下面我们重点来了解一下隋唐、清代的服饰。(引导学生从服装的款式和色彩、帽子、鞋子、发型等方面入手,由学生观察,找出两种服饰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最后教师总结)。隋唐时期经济发达,比较开放,在服饰的特点上明显带有西域风格,妇女服饰讲究华丽,(对日本和服的影响)一般人是穿白色圆领的长裳,低下阶层穿的是用麻、毛织成的粗褐。多为宽裳、长裙、披(指披在肩上的长围巾)、发髻式样多样。还有特别的短袖半臂裳,是套在长裳外面,唐代初期的妇女还喜欢穿小袖衣,条纹裤,绣鞋等西域式的服装。隋唐的女装,以红、紫、黄、绿最授欢迎。

清代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朝代,清朝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在进入中国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清朝的衣服长袍马褂(骑马比较方便),早先是富贵人家才穿的服饰,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颜色是外面黑,里面红。汉族妇女服装,一般为长袍长裤或长裙,高底鞋,发髻为“两把头”的梳法。满族妇女的服装主要是旗袍,早期是宽宽大大的,后来才变成了有腰身,在旗袍的外面再加一件背心。他们的鞋子也很特别,是一种花盆式的高底鞋。

2、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欣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服饰异彩纷呈,各具特色,这是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一个民族聚居在什么地方,有着什么样的风尚习俗,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服饰,出现什么样的着装形象。而要认识一个民族,进而研究这个民族的历史和现状,探究这个民族的文化及其衍变,都不能缺少对这个民族服饰的关注和了解。(藏族、苗族服饰欣赏)。提问:这些服饰是哪个民族的?这些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有哪些共同特点?(色彩鲜艳)如朝鲜族历来喜穿白衣服,故素有“白衣同胞”之称。苗族妇女服饰五彩斑斓,还讲究佩戴银饰。此外,如蒙古族的滚边长袍和半筒高靴,赫哲族的鱼皮衣衫和套裤,鄂伦春族的兽皮长袍和抱头帽,维吾尔族的“袷袢”和花帽,藏族的宽领开右襟的大袍和毡帽,傣族妇女的无领衣和长筒裙,黎族妇女的开胸无纽衣和短筒裙,乌孜别克族妇女的宽大多褶连衣裙,京族妇女的窄紧身淡色长衣等,无不民族风情浓郁,美不胜收。

几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少数民族的、传统的文化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总之,素有“衣冠王国”之称的中华民族的服饰,有着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体现了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审美观念,表现着人民的创造力和对世界服饰的贡献。

3.现代服饰艺术欣赏:而在现代生活中,由于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要求变得多样化、个性化。服装也不能例外。

现代服饰一般分为时髦、流行与传统3类。(见图)时装是设计师们艺术创作的精品,实用性较小,往往只在时装发布会上昙花一现,瞬息即逝。其中一些生命力较强的服饰,受到人们的喜爱,则会超越国度,在国际上一定范围内流行起来,就成为流行服装。除此之外,社会变革,文化变迁,现代科学的进展以及艺术潮流的涨落,都会影响纺织服装工业,引发人们更新服饰美的标准。如60年代航天科学突飞猛进,载人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人类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这一重大科学突破震撼全球,也波及到纺织服装工业。类似银灰的“宇宙色”首先在西方上层社会流行开来。随即“宇航服”、“太空服”,风靡一时,动摇了以“豪华气派”为准则的西方服饰观念。再如70年代末至80年代,受美国黑人作家哈利的著名小说《根》的影响,西方世界兴起寻根热浪,加上人们对现实的迷茫与彷徨,更引起人们对原始生活的怀念,对自然风情的向往,与之相应的“土著织物”、“原始服饰”迎合了这种“复古”、“怀旧”的思潮。人们从古拙的服饰艺术中寻求失落已久的“原始味”,从古老的图案中探寻质朴的韵律,品味田园诗般的醇美。在国际服装市场上,各类模仿原始人穿着的兽皮时装应运而生,粗犷古拙的手工织品,如手结地毯、蜡染织物等备受青睐。于是乎“最原始的便成了最现代的”,“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就最具世界性”,“大俗则大雅”等新观念成为现代服饰美的一种衡量标准。

因此,我们对于时装,不能完全用生活服装的标准评论它、欣赏它。就象去年《温州时报》里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丑陋的时尚”,他说:“凡是时尚都是丑陋的,我们见过美的时尚吗?如古代女人的小脚,文人骚客诗称”踏春有迹“,”步月无声“,《孔雀东南飞》以”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赞美女子的脚小。然而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自然是奇丑无比。还有我们现代都流行减肥,也许不久又流行肥胖了。环肥燕瘦,在赵飞燕看来,杨玉环是丑的,在杨玉环眼里,我想赵飞燕也无益于魔鬼。”同学们认为他讲得对吗?请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所以,在一个月后,《温州时报》又刊登了一篇文章,叫做“凡时尚都是美的”。美,是一种感性的认识,时尚正因为美,所以存在,在生活中,人们千百年来都在追求美,创照美。昨天的“小脚女人”在昨天看来是美的,而今天已经变成了丑陋。那是因为人的审美观的变化,“时尚”才变成了丑,这就不再是时尚。于是一种新生的事物代替了他,这才是时尚。从古代无领的衣服到严肃端庄的中山装是一种创新;从中山装到潇洒风流的西装革履也是一种创新;现代社会上流行的各种各样的休闲服,又何尝不是一种美?这些各有特色的时装在几十年,几百年前的人看来,无异是丑陋的奇装异服吧。

所以凡时尚都是美的,时尚是一朵鲜艳夺目的花。因为有了时尚,这社会才会进步,这大千世界才会成为美好的人间。现代服饰欣赏

4、青少年学生如何着装:话又说回来,正因为时尚的美,所以人人都赶时髦。青少年学生该不该追时尚、赶时髦呢?这个问题就留给我们的同学。(要求学生书面写出自己见解,并讲出原因)既然要赶时髦,那是不是也象社会上的一些男青年扎马尾辫子;象一些香港歌星一样染红色、绿色头发,穿奇装怪服呢?这显然是不行的。

人是服装的主体,任何新颖漂亮的服装,只有配合人这一主体,才能挥洒出它的美质来。如果违背了这一基本原则,单纯地去追求“新潮”、时髦,着装效果往往不好,甚至适得其反。不少人往往是社会上流行什么,就穿什么,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年龄仪态,职业环境特点,人体的高矮、胖瘦,体材的比例,皮肤的颜色等等,盲目地赶时髦,追摩登。其结果不是俗气,就是难看。因为,你忘了自己是服装的主体,服装只是陪衬,它只能衬托你。而在于件件适合于你,符合你的形体,符合你的个性,能最大限度地表现出你的闪光点。正因为这样,做衣服就要“量体裁衣”,买衣服就要“度身择衣”,而决不是、也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形体去迁就服装。到底什么样的服饰才美,从欣赏的角度,一般说来,人的服饰要注意:

1.服装尺寸要合体。根据本人的体材比例、体形的胖瘦、高矮;不宜过大或过小。

2、服装款式要大方。选用适合青少年学生的仪态、环境、性格;

3、服装配色要协调。远看颜色近看花;配色不宜过分鲜艳、杂乱,考虑服装与皮肤的颜色和头发的颜色。

4、装着要适时。要适合时尚、适合流行趋势、适合季节变化、适合不同场合。

5、装饰要适度。服装上的装饰及配件,要掌握分寸,以增加服饰美感,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给同学们出几个问题,考考同学们平时是否?(见课件)手工制作:短袖衬衣的制作(纸造型)

课堂总结

今天了解了中国古代服饰和少数民族服饰。我们知道,人的美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美和内在美。一件合适的服饰能显现出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品格、修养与个性。使我们外在美更加出众。但是,他绝不是孤立的,内在美作为人的美的主导的决定性的方面,必然会对人的外在美产生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气质、情操、志趣的不同,必然会从穿着、打扮等外在形态上表现出来。虽然内在美不像外在美那么一目了然,有时甚至是无形的,但却比外在美丰富深刻,历久弥新,并通过外在美流露出来。

篇3:现代环境艺术教案

一、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含义与发展

所谓现代艺术, 顾名思义, 是和当代、现代的一些思想观念有关的艺术。现代人越来越喜欢跟随着时代的步伐, 去追寻一些时尚、另类、有独特性的东西, 而现代艺术也和这些事物一样, 变的具有现代性了。现代主义艺术是一个新的艺术创作观念和表现方式。它否定了传统艺术的原则, 不认为艺术创作的主要目标是对客观事物的模仿, 而是强调艺术作品主要是主观能动性来创造的物品, 是个性表现的产物。因此, 它在画面上主要表现为强烈的个性特点和表现力。现代艺术重视创新、时尚, 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美, 它有时是抽象的, 模糊的, 不容易让人接受, 可以说是一种新概念, 但都是一种文化的进步。它较为时尚、新颖, 满足了现代人类所需的心理上的感受。

油画这一画种的发展经历了古典、近代、现代几个时期, 在不同的时期, 画家创作的油画受着社会环境、心理因素、艺术观念的支配, 都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油画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趋势, 出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众多各具特色的代表画家。传统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与现代艺术不同, 现代艺术大多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即流行艺术。由于现代艺术的介入, 艺术在人们眼中已不再高贵, 不再神秘。换句话说, 传统艺术是具体的, 而现代艺术是抽象的。传统的油画大多以写实为主, 并且经过岁月的洗礼, 可以说是经久不衰, 代表了权威与公认。当代画家所作的油画可以说是更另类, 甚至让某些人不能够理解, 可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增强, 现代艺术越来越成为人类心中的主导了。

二、现代油画风格流派的质疑现象

然而, 现代社会, 越来越多人对于现代艺术提出了质疑, 认为现在的这些艺术品越来越虚假, 他们认为艺术品必须要有一定的主题, 即所谓的“规矩”, 很多人认为中国当代油画的前景并不乐观, 认为许多人都要搞自己的风格, 都要搞自己的特色的东西, 没有真正的艺术观念, 全是为了赚钱而赚钱。商业的趋利机制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价廉物美的社会, 让消费文化中的身体迈向非实用性的生命行程。[1]

目前, 中国现、当代油画的交易价格少则几十万元, 多则数百万、上千万元, 在纽约和香港地区为代表的拍卖市场上, 中国现、当代油画无论在成交额还是成交量上, 都超过了常人的预料, 成为了众多收藏家追捧的对象。在2006年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 有一件是齐白石的国画作品《毕卓盗酒》, 它被公认为是大师人物画中的精品, 其估价在80万元至120万元之间, 这可谓是名副其实。而一件张晓刚的油画作品《血缘系列:大家庭》, 估价达880万至1200万港元。这种现象就不得不使人们对现代艺术产生质疑。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 曾任中国美协主席, 其知名度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 其国画作品甚至被众多小学生所熟识。而张晓刚是一位职业画家,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 因为油画作品《血缘系列:大家庭》一炮而红。这两位画家在知名度、艺术成就、社会地位等方面都不能同比, 他们画作的涨幅竟然出现了背离。因此, 有一些美术界的人士指出, 中国油画的价格定位不合理, 并且认为中国现代油画的前景并不乐观, 甚至出现了“谁的画卖得价钱越高谁的画就好”这一言论, 在市场化和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 艺术世界和艺术品已经成为我们惊愕的对象。

三、现代艺术的个性化发展

当代艺术在消解“经典”的同时并没有明确树立自己的形象, 一些作品看似形式新颖、面貌多样, 但语言的空泛与杂芜也显然易见。[2]可是, 现代艺术真的就像人们所说的那样, 争议颇多, 向低俗化发展了吗?

现在的确有那么一小批画家在炒作, 在故意的画一些有“个性”的作品来哗众取宠, 以求能够借此一炮走红, 这就如某些明星故意借某个绯闻来炒作自己, 凭此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这种现象的确是低俗的, 我们的确应该制止。然而, 我们也不可以忽略这样一种现象, 真的有那么一大批人创作的作品是在真正的展示自己, 很多画家否定野兽派, 否定另类的东西, 认为那不过是没有什么真正的基本功而想通过另类的、个性的东西来表现自己, 我觉得这些传统的艺术家思想未免太过于偏激, 难道说传统主义的绘画就是尽善尽美的吗?说白一点, 真的把人物或者物品画的像照片一样那就是惟一的艺术吗?传统艺术固然伟大, 历史悠久, 可是这些另类的油画也有很多优点。传统油画是多主张写实, 造型严谨, 可是, 像印象派、立体派、野兽派与波普艺术这些也是艺术的一种, 或许是和传统艺术的某些形式、思想相背离, 但经过了时代的洗礼, 现代艺术也得到了支持。

很多年前, 当印象派刚刚兴起的时候, 也受到了很多传统画家的猛烈抨击, 他们认为那是无知的艺术, 可笑的艺术。现代主义艺术曾被当作和技术一样, 一直是建立在人造形式的创新这个基础上, 或如夏皮罗所言, 是一个制造出来的事物。[3]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 印象派画家博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掌声, 莫奈是印象派的典型代表, 他那对于光线, 光影的主观表达, 那种真情实意的创新, 那创作的作品都是从主观意趣出发的, 由此, 在外人看来, 现、当代画家和传统画家相比, 则更具有个性。当今美术界一些人士总是说中国的油画价格定位不合理, 这样发展下去不行, 可是为什么在拍卖会上, 那些现代的, 更有个性的作品拍的价格更高呢, 难道真的是故意有人压低了传统艺术的价格吗?有这样一种现象, 很多人在装修房子的时候, 大多喜欢挂一些油画在房间里, 而在选择油画时, 更多的人喜欢有个性的作品, 那些通过形式的创新, 用抽象几何化处理出来的绘画更容易被现代人所接受, 很少有人会挂一幅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在房间里, 这当然并不是指达芬奇的画不好, 而是这的确是现在出现的一种现象, 为什么出现了这种现象, 正是因为当代、现代艺术是

传统材料在当代雕塑创作中的应用

邵文杰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404100)

摘要:本文探讨了传统材料在当代雕塑创作中遇到的尴尬局面, 以及正在发生的当代雕塑艺术对材料的应用带来的新雕塑理念和材料观。重在论述传统材料在当代雕塑创作中应用的可能性, 并且结合一些案例和对材料性能和材料心理方面的分析, 探讨传统材料在当代雕塑创作应用方面的一些具体方法, 以期在当代语境下重新认识雕塑创作中传统材料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雕塑;传统;材料;当代;创作;性能;错位

曾几何时传统雕塑中被广泛使用的一些材料特别是其中的木材、石材、金属等, 在当代雕塑艺术的创作中的应用空间正日渐被玻璃钢等替代材料以及装置、影像、观念艺术所带来的新的材料使用理念所挤压。同时传统材料的丰富表现力被传统工艺流程和艺术理论所限制, 很难与当代雕塑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表现效果联系在一起, 在当代雕塑创作中的可能性被局限起来。进行当代雕塑的创作时艺术家需要认识到当代雕塑创作中的材料已经从古典雕塑中的叙事性的载体角色挣脱出来——当代艺术的一大特点就是艺术早已挣脱了古典的叙事性——材料本身的审美意义在当代雕塑创作中的角色得以独立, 可以不再仅仅作为内容的载体, 传统的材料美学依据不再适用于当代雕塑创作。新材料的应用以及材料使用观念的革新, 为当代雕塑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加之新的加工制作技术的出现让以前的不可能成为可能。这些都为传统雕塑材料的应用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因此, 我们有必要从新的角度认识传统材料的表现可能性, 以期在当代雕塑创作中为传统材料的应用中找到一条新路, 为当代雕塑的创作开辟新的阵地。

要探讨传统雕塑在当代雕塑创作中的创造性应用, 我们首先应该理清当代雕塑对传统雕塑在概念和外延上进行了哪些突破、

跟随着时代的步伐来发展的, 传统艺术在现代人的眼里, 只能够当成是一种神秘的, 不可触摸的艺术, 符合现代人生活的现代艺术则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更平民化。现代艺术的实用价值也是很重要的, 现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 常常把人弄的烦躁疲惫, 这时的现、当代油画作品就有着温暖港湾、心灵慰藉的作用, 设想一下, 经过了忙碌的一天, 回到家, 你是更愿意欣赏那些传统的、大多和教堂神灵有关的油画, 还是更愿意看那些有着现代气息, 有着清新淡雅的色彩, 富有感情的现代油画呢?

四、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大融合及其“百家争鸣”

吴冠中先生曾经说过:“艺术是什么?艺术是感觉, 是灵感。这种感受是微妙的感受、可爱的感受, 把这种感受传达给你, 这是艺术。”

在当今的社会中, 美术教育不可以教条化, 不可以太过于死板, 不能片面地认为传统的、规规矩矩的东西就是对的, 应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艺术是无价的, 同时艺术也是有感情的, 艺术就是画家感情的一种宣泄。或许, 在一幅油画上随意的泼上色彩, 即使没有任何的造型, 没有任何的色彩搭配之说, 但那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或许艺术家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一种心情, 这种随意泼上颜料, 毫无拘束的、不受任何形式限制的心情。我们不能把这种情感的表达看成是故意的炒作、哗众取宠, 因为它也是带有情感的艺术, 只不过每个人情感的表达方式不一样罢了。艺术应该是没有标准的, 有标准的那不叫艺术, 雕塑的材料语言在传统雕塑的基础上又了哪些新的语言探索, 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传统材料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和研究, 方能更有效的发现和认识其在创作中的可能性。

首先, 当代雕塑对体积、体量观念上与传统雕塑不同。在当代雕塑创作中, 强调雕塑的体积和通过体积塑造强调空间占有的传统观念被打破, 以前用作检验标准的体量感认识在当下不再是唯一标准, 抑或在一些雕塑中不能再作为评价标准。一些现成品雕塑、装置雕塑、光雕塑等其制作过程无雕也无塑, 当代雕塑创作对体量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物理层面, 而是更多的关注虚拟空间和心理空间的探索。艺术家罗伯特·史密森在美国犹他州的大盐湖上用沙石制作直径为160米, 长1500米的《螺旋状防波堤》, 这件作品采用开放的形体和空间构思, 打破了传统雕塑形体的自我封闭, 将空间向更为广阔的范围延伸。空间的开放可以借用任何环境硬件以及与公众的互动, 使作品成为艺术家营造的一个有意味的氛围。形与空间互动, 情与景互动, 作品与观众互动。此时, 传统雕塑创作中用作检验标准的体积、体量对艺术品已无能为力。

其次, 当代雕塑对光、色、环境等的追求的多样化。传统雕塑除开西方在一定时期内对色彩有所排斥, 追求纯粹的体积追求“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之外, 大多数时间里是和色彩相结合的。当代雕塑不仅重新认识色彩的价值, 并且使色彩跳出对自然地模仿或为叙述主题服务, 使雕塑的色彩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形式。光线、环境因素都成为雕塑创作中和体积一样优先考虑的内容, 不再仅仅为表现体量服务。在一些三维激光作品和装置作品中, 光、明暗甚至声音成为雕塑的主体, 取代了材料表现和真实的体量关系。

另外, 雕塑从“凝固的舞蹈”演变为“跳动的音符”, 追求

艺术没有对错之分, 不管是传统艺术的那种严谨、神秘, 还是现代艺术的抽象化、几何化、个性化, 只要是画家用情感表达出来的东西, 那就叫艺术, 不能说谁是对的, 谁就是错的。对于现代油画中出现的诸多流派, 甚至有的可能还未有一个流派的名称, 我们都应该从正面去看待它们, 因为古往今来, 每一种油画流派的出现都是经历了一系列的争议的, 这是不可避免的。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应该大融合, 和谐发展, 文化是“百家争鸣”的, 艺术也应该是“百家争鸣”的。每一种艺术的风格都代表了那一个时期, 都是价值的一种体现。我们应该多注重创造性的东西, 有情感的东西, 不管是什么风格, 那都是画家对生活的理解, 都是对灵魂的诠释, 生活是艺术的, 换句话说, 生活就是一门艺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只有在大融合且“百家争鸣”的情况下, 才能越走越远。

摘要:现代主义艺术是一个新的艺术创作范畴和表现方式。它否定了传统艺术的原则, 不认为艺术创作的主要目标是对客观事物的模仿而是强调艺术主要是主观创造的产物, 是个性表现的产物。然而, 现代社会, 越来越多的人对于现代艺术提出了质疑, 认为现在的这些艺术品越来越虚假, 没有真正的艺术想法, 全是为了赚钱而赚钱。传统艺术在现代人的眼里, 只能够当成是一种神秘的、不可触摸的艺术, 符合现代人生活的现代艺术则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更平民化。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应该大融合, 和谐发展, 文化是“百家争鸣”的, 艺术也应该是“百家争鸣”的。每一种艺术的风格都代表了那一个时期, 都是价值的一种体现。生活就是一门艺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只有在大融合且“百家争鸣”的情况下, 才能越走越远。

关键词:传统艺术,现代艺术,争议,百家争鸣,大融合

参考文献

[1]杨斌.消费文化与艺术创新[M].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7. (07) .

[2]许静涛.徐沛君.传媒与当代艺术[M].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9. (03) .

篇4:现代艺术与艺术的现代

关键词:批判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 大众文化 现代艺术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在《从马克思到德里达》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流派对马克思主义的诠释,尤其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详尽研究与论述,本书所讲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指的是除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之外的马克思主义。属于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最终消除异化、消除各种苦难和不公、获取真正自由的精神财富。一个世纪过去了,马克思主义仍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主要是因为它包含了日渐显现和实践的真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封闭体系,总是在自我否定、自我修正、自我选择和自我更新。

批判主义的马克思主要是指以法兰克福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为代表的、以批判社会现象或思想观念为主要目的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特征,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任务在于“认识世界”,更在于“改变世界”。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对以现代工业文明为基础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总体性轰炸。这种总体性轰炸的对象包括认识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以及文化领域。

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里实际起作用的法则,在现代社会的文化领域里同样得到了反映、传播和支持。艺术是反映人类整体的生存方式,人们眼中的世界在艺术中得以浓缩,在艺术中得以展现。因此,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之矛头不仅指向了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领域,他们重点批判了现代社会的文化领域。所以说,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核心是文化,而不再是重大经济或政治问题。

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文化的批判使用了三种不同的概念,即肯定文化、大众文化以及文化工业。马尔库塞给肯定文化下的定义是资产阶级时代按其本身的历程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文化。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它所创造的是作为价值王国的心理和精神世界,满足的是人们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现实的物质世界,不去满足人们的物欲需求;第二,这种作为价值王国的心理和精神世界要优越于现实的物质世界;第三,这种作为价值王国的心理和精神世界与现实的文明世界是相分离的,一个存在于精神领域,一个存在于物质领域;第四,这种肯定文化由于认可自己确定的价值王国,也就认可由之延伸出来的普遍性义务。

1 对肯定文化的批判:肯定文化重视的是与现实世界不同的虚幻世界。马尔库塞曾说过:“肯定文化在根本上是理想主义的。”它强调灵魂的幸福,追求内在的解脱和自由,在严酷的社会现实下,它扮演着心灵麻醉剂的角色,它让人们安于现状,返回朴素的生活而不去追求物质享受和个性自由。这种理论,如果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它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让人们沉溺于幻想,降低欲望,使人对社会现实采取屈服的态度,而美其名曰“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但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肯定文化积极作用越来越弱,而其消极作用日益突出出来。试想,谁会在物质丰富的环境里去做一个苦行僧呢?当食物可以以多种方式烹饪而色香味全时,谁还愿意茹毛嗜血地过原始人的生活呢?在二者的比较下,谁能肯定有人不会放弃毫无边际的幻想,而宁愿与现实生活脱节呢?是的,如今社会上可以看见(尤其是在西方国家),一些年轻人穿着满是破洞的衣裳,梳着怪异的发型,在街头弹琴唱歌,面前的盛钱币的纸盒让人联想到乞丐,但看他们悠然自得的神情又像是自由王国的国王。精神上的愉悦与自得不是那些皱着眉头,穿着笔挺的西装的办公室白领们可以领略的。这时,肯定文化所具有的否定和批判的一面便显现出来了。

2 对大众文化和工业文化的批判:20世纪40年代初,“大众文化”取代了“肯定文化”这个概念。之后,法兰克福派又用“文化工业”取代了“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指的是借助于大众传媒而流行于大众之中的通俗文化,它融合了艺术、政治、宗教、哲学与商业,在人们的闲暇时间里操纵广大群众的思想和心理,培植支持统治和维护现状的服从意识。“文化工业”指的是借用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的标准化和技术的合理化,以表示文化产品的“标准化”与“伪个别性”大众文化侧重的是这种文化的影响面及其影响效果,文化工业强调这种文化的由生产制作过程所引发的特点,但它们实质上是一致的。法兰克福派认为二者都不是纯粹的艺术,他们对“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他们认为大众文化和工业文化不再是一种艺术,而成了政治统治的一种意识形态。马克思·霍克海默对艺术的论述是艺术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高于日常世界的新世界……一个我们真正生活与其中的新社会”,他认为艺术是非功利性的,“反抗的因素内在于最超然的艺术中”。它为统治阶级服务,它不受制于任何人。而在现代工业里,艺术不再表达一个“新世界”,而是成了社会生活的附属品。艺术是为娱乐服务的,是“像游泳和足球一样的大众化兴奋剂”(霍克海默)。这种娱乐活动的社会功能就是削弱人们的反抗意识,以维护当前的社会现实。《辩证启蒙法》对此的解释是:商业与娱乐活动原本的密切关系,就表明了娱乐活动本身的意义,……享乐意味着逃避,对恶劣现实的逃避。”霍氏认为艺术是作为个体的主体的体验,是个体在私人领域里的生活体验,而不是作为社会主体的正常体验,所以,它不等同于现实,表达立足于情感生活领域基础上的理想王国,这种理想王国能够与现实相对抗,并从幻觉上超越现实。但在工业社会里,艺术的私人领域已不复存在。结果是人们丧失了认识艺术世界的能力。艺术可以是装祯精美的油画,也可以是牧童短笛;可以是华丽的歌剧,也可以是村野的“二人转”(二人转:是东北民间流行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通常由两个人在台上表演说唱);艺术是分阶级的,它为不同的阶层服务,兴奋剂也好,附属物也好,它表达的是人们的一种需求,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

不同的时期我们需要不同的艺术,例如,在社会转型期,社会需要变革,人们的思想需要更新,从历史的经验教训来看,无论是武器战争还是宗教战争,都避免不了流血、战乱、瘟疫,经济崩溃和流离失所,人类的灾难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有一种东西能使人类免于战争之苦,如果使用得当的话,那么,艺术是最好的手段,它可以间接地说话,为精神上的战争做和解员。艺术是不可以脱离现实而存在的,即使它是艺术家的个人体验,也是他处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的个人体验。只要人们能从中获得快乐体验,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放松,让人性彻底释放,这何尝不是艺术?为什么这些批判家们要如此苛求,让艺术成为少数人的所谓的艺术呢?为什么不让艺术走下令人膜拜的神坛,而深入到每个人的心灵呢?高雅的、粗俗的,也不过是不同阶层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所下的结论罢了。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艺术概念和派别层出不穷,过去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艺术派生出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和存在主义,派别也从学院派、印象派、野兽派发展到现当代的波普(pub)艺术、行为艺术、电脑艺术、其代表是披头士乐队、广告美人画、街头人体雕塑和音乐动画片(MTVFlash)。这些新兴艺术也许让正统的艺术批判家们嗤之以鼻,但却是大部分青少年追捧的对象,他们无形中又带动了他们周围老一代人的关注,现代艺术以势不可挡的架势闯入现代人的生活。更不消说以墙壁涂鸦和地铁绘画为代表的环境艺术,它反映的多种题材,如:种族歧视,宗教,性和文化战争,成了草根阶层说话的代言人。在新观念的影响下我们不能说这不是艺术。

第二,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或工业文化使文化产品商品化,从而使文化丧失了其独立自主性。他们认为艺术与商品之间必须是对立统一的,真正的艺术必须“在始终是商品的同时还遵循着自己特有的规律。”艺术家必须保持一定限度的自律和独立。但到了现代工业社会,艺术变成了“艺术品”,其地位下降为“文化用品”了。他们认为艺术作为精英文化,对大众的教育作用消失了,也就是说艺术教育功能为娱乐功能所取代了。那么这种现象说明什么呢?说明艺术的形象由高不可攀的神变为人人可及的物了。这是进步还是衰退呢?只能说艺术成了时代的晴雨表,在不同的思潮影响下,艺术可以是宫廷的玩物也可以是大众的“掌中宝”,其独立性是受欣赏人的主导的。大众文化是随着人性的喜好来决定其市场地位的,人人趋之若鹜的就是市场的宠儿,其价值也高,传播率也广。这样发展下去,蒙娜丽莎的画像被印在各种物件上销售,它也就不是艺术品而是商品了,但给蒙娜丽莎画上一撇小胡子的创意仍是艺术品,它的首创性为它赢得了价值。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到卢浮宫去观赏真品,那么蒙娜丽莎的赝品和印制品就不能起到教育作用了吗,如果只有真品才能起到教育作用,这样无形中缩小了它的艺术教育范围,同时也缩短了它的艺术生命。所以说,批判家的担心是多余的,艺术自有它存在的价值,但我们要允许它有个发展和传播的过程。

第三,法兰克福学派指出,大众文化在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划一化,必然会扼杀艺术的个性和创造性。在文化工业中,有一种固定的文艺风格,每一个艺术作品都必须遵循这种风格,即“文化工业最终使模仿绝对化了”。艺术品成了赚钱的工具,艺术家的个性和风格消失了,艺术家和艺术品的个性虚幻了。社会是个不断进步的产物,处在动态性的环境里,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而运行。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可以为我们所借鉴,来看待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现象。在封建社会,文化是达官贵人的奢侈品,劳动人民由于经济和政治地位的低下,被排除在高雅文化之外,民间文化艺术所具有的宗教性和娱乐性是大众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的清凉剂。它不能用价格来衡量,也没有分布各阶层的广泛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人文素质的增强(这也有一个过程),人们的精神觉醒和物质的丰沛使文化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昂贵的玉雕品和草编制品放在一起出售,他们都是艺术家(正规的、民间的)灵感的结晶。艺术品的母体仍有一定的法规保护如专利法,这是现代社会机制的产物。年青人在街头表演轮滑和街舞,他们也有各自的风格;其中表现突出者又组成大小不一的团体去收费教更小的孩子,他们在保持了自我风格的同时又有了经济收益,这也是现当代中国社会的新现象。以前传统的木夹被涂上亮丽的色彩,甚至画上花纹,它的功能保持不变,但却有了一定的观赏性,价格不等,供不同的人按照各自的意愿随意挑选,保守和实用型的人会挑选本色木夹,浪漫和具有艺术风格的人会对创意木夹爱不释手。所以说,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文化艺术成了人人可触及的精神享受品。每个人都可以是艺术家,在合理的范围中发挥自己的创作灵感,不会担心由于没有参加哪个组织而破产。一件艺术化日常用品可以触动人的灵魂,激发人们的艺术灵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无论是商业化的还是个性化的都有蓬勃发展的余地。

马克思主义理论给我们的启示确实是一盏明灯,历史性的巨变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僵化的,它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展的理论。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批判过去和未来以及现当代的文化艺术现象。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06SJD

740009)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之沧、龚廷泰:《从马克思到德里达》,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 张舒予:《视觉文化概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篇5:现代媒体艺术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名片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运用photoshop平面软件制名片的步骤,对名片设计有一个整体的、初步的了解。

2、能力目标:利用二维软件进行简单名片的设计和制作。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自然平面空间合理、科学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名片设计构图元素和实际创作方法,结合名片设计作品的赏析加强对作品中构图、创意、光线和图形、文字的运用与处理;

难点:名片设计创意和平面软件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

讲述式、情境模拟式、启发式、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photoshop cs3中文版;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现今的社交场合,尤其双方初次见面时,怎样才能让别人短时间内了解你、记住你、方便的联系到你呢?

启发学生了解名片的主要作用,对于自己名片的定位和自己名片设计的方向有指导意义。

媒体展示:以多媒体展示不同风格的名片设计作品。

你喜欢这些名片的创意和画面吗,你想自己创作一张个性的名片吗?

本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小名片的大世界里”(板书)

(二)新授课:

问题: 什么是平面设计?平面设计的软件有哪些,会运用吗? 教师讲解:

(1)平面设计的概念:

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的定义泛指具有艺术性和专业性,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透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和文字,借此作出用来传达想法或讯息的视觉表现。平面设计师可能会利用字体排印、视觉艺术、版面(page layout)等方面的专业技巧,来达成创作计划的目的。平面设计通常可指制作(设计)时的过程,以及最后完成的作品。这里的“设计”,是一种构图形式,是利用人类对不同事物的视知觉经验,巧妙的创造出的一种看似更加合理的真实世界,或放大某些物品的特点或简化某些复杂事物的特色等方式来实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平面设计在许许多多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中成为重要的媒体工具和创作手段,如电影海报、平面广告、电子游戏人物、刊物封面、建筑装饰艺术等等。

(2)平面设计的软件主要包括:photoshop、Macromedia FreeHand、Adobe Illustrator、CorelDRAW等┄┄,常用软件3 DMax、Photoshop(3)名片平面设计的步骤:

构思:即建立初步创意,指在制作名片设计作品时,最初的步骤和基本手段。(和绘画、书法等相联系讲解)基本的要素有点、线、面等。通常所说的网格就是一种基本要素,它是由四边形面组成。

素材:所谓素材,就是创意的源泉,素材(source material of literature and art),指的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

构图: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点、线、面等结构配置方法。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明度: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简单说明度可以简单理解为颜色的亮度,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明度不仅取决定物体照明程度,而且取决定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色相: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色相,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色相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

纯度: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我们的视觉能辨认出的有色相感的色,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鲜艳度。

所有色彩都是由三原色组成,分别为红(玫瑰红)、黄色、蓝(青)色。原色的纯度最高,所谓色彩纯度应该是指原色在色彩中的百分比。

(本环节教师结合课件中的典型图片讲解并且示范,使学生理解平面设计的相关知识点)

(三)实践操作

练习课题:平面构成名片设计(要求使用软件:photoshop cs3)

名片创作过程(多媒体演示)

1、打开photoshop,熟悉界面,教师引导学生了解photoshop中文版的界面。进入到创建命令面板中,选择相应的名片尺寸(一般的尺寸是5*9厘米,但需要留出出血的空间一般每边3毫米,实际新建尺寸为5.6*9.6厘米)分辨率为300素英寸。

2、使用油漆桶工具填充设计者喜欢的颜色以定下主色调(媒体演示)。

3、新建图层后可加入素材库的图片、照片等加以修饰名片(加入的图片必须符合设计者的创意要求)对加入的如片可以使用图像栏的工具对其进行对比度、色阶、色相、亮度等,还可以利用套索工具对图片进行相应的选取后再裁,也可使用颜色加深工具制作特效,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4、使用文字工具添加名片主人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地址、邮箱、邮编等个人信息。

5、加入文字后逐一的调整文字的大小、字体、颜色等。

6、色彩的使用不多于4套色以内为佳。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让学生了解和熟悉简单的photoshop作品的制作过程,真正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课堂练习

1、为学校设计一个5*9厘米的校园名片。

2、制作完成自己的名片作品。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完成一作品。(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篇6: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构图》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现代媒体包括的范围很广泛,高中美术选修确定的范围包括摄影摄像和电脑绘画和电脑设计,本课从画面形象元素和构图常识两个方面阐述了这些前提条件。运用身边的实际例子来引发学生对美感的领悟是搞好本课教学要领的所在。

二、学情分析:

高中生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但是对于从生活中在直接捕捉形象来说还是缺少实际的理论指导,完全凭感觉拍摄有时候会把握不住要点。但学生们都爱好摄影,特别是现代摄影机械的逐渐走到生活中来,让学生能从理论上对好的作品进行评述,对于学生以后的摄影拍摄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课试图通过营造问题情境,通过启发讨论,让学生初步掌握画面形象的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概念,掌握构图的基本要求和如何构图。培养学生的摄影兴趣,提高学生的摄影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构图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各种构图形式,并加以应用。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数码相机或带拍摄功能的手机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欣赏法等等。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老师:张映红 教学过程:(播放演示文稿)

一、导入课题: 比较:两幅作品在构图形式美方面有什么相同或不相同,为什么?

二、构图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要求

构图的含义是:把各部分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把构图称为“章法”或“布局”,也就是说,艺术家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着空间把它们组织起来的构成。

构图的基本要求是丰富、简练、有表现力。应该力求使整个画面干净,避免多余的物体出现在画面上影响主体。而且应以不同的表现方法,强调和突出想要表现的内容。

三、如何构图

拍摄距离、拍摄方向、拍摄角度、画幅、虚实、色调与影调

1、拍摄距离:

远景——表现气势、强调整体,忽略细节

全景——表现全貌与环境、主体明显

中景——表现主体与辅体关系、情节取胜

近景——突出表现主要部分

特写——刻画细节

2、拍摄方向

正面——主体正面形象、对称美、庄重威严、缺乏透视感

斜侧——透视效果明显、画面生动、突出主体、要主次分明

正侧——刻画轮廓、表现人物的神态面目

背面——含蓄、引起联想

3、拍摄角度 平拍——亲切自然、突出主体

仰拍——强调夸张、高昂向上

俯拍——层次充分、场面盛大

4、画幅

横幅——强化景物的水平舒展与广阔

竖幅——强化高大向上,增添活力与吸引力

方幅——工整、淳朴、轻松,强化不足

5、虚实

6、色调

7、影调

初学摄影者常犯的错误有:画面撑得太足或太空、画面失衡、顾景不顾人、画面分裂画面无主次等。

四、小结:

拓展延伸:平衡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变化式构图、对角线构图、交叉线构图、椭圆形构图、X形构图、十字形构图、水平线构图、斜线式构图、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向心式构图、放射式构图、垂直式构图、九宫格构图、L形构图、黄金分割式构图。(结束播放演示文稿)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了引导者、鼓励着、质疑者和掌舵者,多方的交流营造了共同探究的学习氛围。教学环节的转换符合认识规律,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了很大的自由度,引导学生发现、感受、表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思辨能力,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因为相机不齐备,练习的少,有茫然神态,需要教师及时的鼓励和其他同学合作,树立起信心。

谢谢 再见

上一篇:花边设计下一篇:潍州幼儿园参观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