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漫谈

2023-03-22

第一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漫谈

现代环境艺术教案

杭师院附高 罗雪峰

一、教学对象:高二学生

二、教学目标: 现代环境艺术教案

1、通过本课现代环境艺术教案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环境艺术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环境艺术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现代环境艺术教案

2、通过本课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活动,让学生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热爱自己身边的环境。 现代环境艺术教案

三、教学重点:理解现代环境艺术的重要性及设计原则。

四、教学难点: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

五、理论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美术课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标准》在内容标准中还指出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其中两点是:

1、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六、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内容偏重于现代环境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特点,图片少而广,包括建筑设计(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设计模型)、环境雕塑设计(美国洛杉矶市中心写字楼前的雕刻《鸵鸟》)、室内设计和家居设计(《香山饭店四季厅》、《香山饭店海棠窗、庭园》)等。按照教材上课,没有一个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只是欣赏了解。教师难备课,课也容易空洞,学生又没有设计基础和生活经历,很难参与讨论,教学很难展开。

七、学生分析:

现代高中生非常功利,在教学中碰到许多学生都认为美术对他没有什么用,欣赏课都是很表面的。学生只注重文化课学习,对于美术课学习在态度上很不端正。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就不会全身心的投入。在课堂设计中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他感兴趣或经历过的事情出发。

高中学生主观性很强,喜欢从我出发,善于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有解决问题的欲望。

美术课在学生看来,应该有动手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设计练习,从以往教学经验来看,学生都比较喜欢。

八、设计思路: 现代高中学生具有很强的个性和自我爱好,学校生活是很多高中生难忘的经历。现在很多高中都存在寄宿制度,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块。让学生对自己身处的环境进行设计,符合《标准》以及本课教学目标和内容,与学生生活贴切,学生有话可说,可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分组教学是课堂教学中能较好的开展讨论和实践的一种教学形式。校园环境设计重在学生的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是实践——设计,设计也需学生间的协作。采用分组教学非常适合本课的教学需要。按8人一组把学生分成6组。每组一张学校平面图,1人标注,1人记录,1人表达,1人小结报告。

九、教学过程:

1、 调查了解,导入新课。展示校园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缺憾的图片(课前拍摄校园实景)

2、 知识解析:现代环境艺术的概念。

现代环境艺术是一种多学科的、全方位的、多元素的空间表现的艺术。大到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乡镇环境艺术设计,小到公共建筑的一个大厅、公园的一个角落、居室设计和路牌标志设计等。

环境艺术设计一般分外部环境艺术设计和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前者指建筑、雕塑、路牌标志、绿化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后者是指以室内、家具、陈设诸要素进行的空间组合设计。

3、 优秀环境艺术设计欣赏:(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旅馆中庭共享空间的设计——美国建筑师约翰·波特曼 新加坡泛太平洋大酒店的大厅设计等图片展示 学生思考:波特曼设计有什么特色? (环境艺术以人为主的指导思想)

▊北京香山饭店——华裔美籍建筑师贝聿铭 谈谈这些作品在环境艺术创造上有什么特点? (讲究气氛、意境、特色和时代感,发挥环境艺术以“境“感人,贵在整体的语言特点。) ▊环境艺术设计优秀作品欣赏

4、 师生讨论: 校园环境的气氛和特点。 与重庆一中校园环境图片比较: (宽敞明亮、活跃、清净、优美等)

6、 成果评价:(师生共评)平面图展示,同学文字说明。

7、 课堂小结。课后修改设计意见,形成校园环境艺术设计方案。

第二篇:2.漫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元素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两个环节,既相互衔接又相互矛盾。传统文化是昨天文化创造活动的积淀,是能影响后人的文化成果。现代化则是当前历史进程的目标,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必然的联系。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它或者表现于物质载体,如建筑、雕塑、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或者表现于语言文字;或者表现于抽象的性格、能力、民族心态、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标准;或者表现于各种知识信息的积累、贮存。总之,传统文化是在历史进程中积累起来流传下去,在流传中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文化积淀。

传统只能反映过去,具有惰性,一旦成为传统,它就凝固起来,偏离开日益发展的新生活,有时还会和新生活发生严重的冲突。不管传统文化多么光辉灿烂,却往往会成为民族进步的沉重负担。我们对此应有冷静和清醒的认识,既要尊重传统文化,又要摆脱惰性制约。

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两个环节,应理智地把握其区别和衔接。对于传统中阴暗、消极的东西,如专制主义、个人迷信等,应视为糟粕摒弃。现代化需要发展民主、科学、法制等,这正是传统文化中所缺少的。综上所述,在肯定传统文化中精华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其中的糟粕,从而在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第三篇:漫谈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布置

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优质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知识,促进其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但现实的情况却是作业应试训练色彩浓厚,让学生厌烦,教师头痛,失去了其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功能和作用。据调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71%的学生因为作业而伤脑筋,有30%的学生将“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少写作文和日记”等作为对语文教师最大的希望。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传统作业的弊端已日渐凸现,如何抓住课改的契机来推动作业改革,使课程改革发挥整体功能。下面结合人教版和苏教版语文教科书后的作业题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一、传统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设计

1、形式呆板、单一,书面作业、题海战术居多,口头作业和动手操作作业少。抄词、组词、造句、填空、问答、作文,老面孔唱主角,千题一面,缺乏创新。

2、目标不明确,设计存在较大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

3、渗透性不强,不注意跨学科,单纯就语文教语文,学语文,用语文,与当前大力提倡的大语文教育观相悖。

4、层级不高,“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中,第一层级耗时过多,

二、三层级目标相对薄弱。

5、作业完成的封闭性。片面强调独立思考,从来不把“合作”当作一项必要的素质来进行培养,忽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6、问题提出的单向性。作业中的问题都是课本(或教师)提供的,这样的作业在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方面无所作为。

(二)作业布置

7、作业布置一刀切,没有梯度,不分层次。无视学生主体地位,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着完全相同的作业,有的“吃不饱”,有的“消化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语文作业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三)作业评价

8、作业答案的绝对性和标准性。过于强调作业的甄别与选择功能。对作业质量的评价中只是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比对,非“对”即错,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

9、作业评价的片面性。如果我们观察学生拿到批改后发还的作业本的表现就会注意到,大多数人翻开看一下教师在本子上有没有打错的记号,然后就塞到书包里去。即使全对,反正大家都对,一个模式,学生很少获得成就感。学生只管做作业,做对还是做错,全凭教师说了算,学生不需要、也没有机会对作业作自我评价。

二、对传统语文作业的深度思考

作业设计与布置中出现上述诸多问题,原因主要在教师方面: 一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学习、作业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而是生硬地把自己的意愿一厢情愿地施加于一群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的学生。

二是教师没有认识到课外学习包括课外作业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仅仅把作业看成课堂教学的拾漏补缺。

三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狭隘地认为学生学习语文包括做作业,其目的就只是为了掌握好每一册书上的二十多篇课文,掌握课本上的生字、新词、句类、片段、篇章,从而在考试中获取高分。

总之,教师潜意识中存在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错误认识,是导致作业布置中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

三、语文教科书后作业题的类型

(一)听

1、有条件的,看看或听听表现“将相和”内容的戏曲录像、录音。(人教版第12册《将相和》)

2、静心听听二胡曲《二泉映月》,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情境。(苏教版第10册《二泉映月》)

(二)说

1、说诗句意思(理解)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苏教版第7册《但愿人长久》)

读读下面的句子,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理解。(苏教版第7册《说勤奋》)

2、复述课文

默读课文,根据“扬帆远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苏教版第10册《郑和远航》)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尽可能用上下面的词语:嫉妒、礼貌、激怒、励志。(苏教版第7册《徐悲鸿励志学画》)

3、评说(介绍)

请用课文中的具体事例,评说一下詹天佑的创新精神。(人教版第12册《詹天佑》) 假如让你代表中国向联合国赠送这一世纪宝鼎,你会怎样介绍?(人教版第12册《世纪宝鼎》)

4、讨论

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同学之间讨论讨论。(苏教版第7册《一路花香》)

5、讲故事

你还知道《史记》中的哪些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听。(苏教版第10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你的童年是不是也有许多趣事?选一件讲给同学们听,让他们也分享你的快乐。(苏教版第10册《我和祖父的园子》)

6、演讲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演讲。(苏教版第12册《学会合作》)

7、先说后写

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苏教版第7册《古诗两首》)

选择一个能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苏教版第10册《谈礼貌》)

(三)读

1、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课文。(苏教版第七册《一路花香》))

2、诵读

朗读课文,背诵第

四、

五、六自然段。(苏教版第7册《天安门广场》)

3、拓展读

课外读一读《三国演义》中跟本课有关的部分。(人教版第12册《草船借箭》)

(四)写

1、书写(抄写)

用钢笔描红。(苏教版语文教材编排的一个最显著的特色) 抄写需要积累的词语。(人教版第12册《十六年前的回忆》)

2、习作练笔

●续写――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写一写。(人教版第12册《卖火柴的小女孩》) 续编《穷人》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一写。(人教版第12册《穷人》)

●改写――选择诗歌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绘这种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苏教版第7册《秋天》)

●仿写――认真读读课文里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苏教版第8册《三顾茅庐》)

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你熟悉的处所。(苏教版第10册《早》)

●写演说辞――在葬礼上,菲格雷特总统的讲话饱含深情,动人心弦。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写写这篇演说辞。(苏教版第8册《特殊的葬礼》)

●写解说词――“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人教版第11册《鸟的天堂》)

●写说明文――收集有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试写一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人教版第11册《第一场雪》)

(五)画

1、想象画

试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如果有兴趣,可用简笔画画出来。(人教版第12册《卜算子咏梅》)

2、设计画

如果让你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一个吉祥物,你准备怎样设计?说一说,也可以画一画。(人教版第12册《世纪宝鼎》)

3、画示意图(游览图)

默读课文,试画一个示意图,说明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不同方法。(人教版第12册《詹天佑》)

默读课文,根据作者的叙述,画一幅金华双龙洞的景点浏览图,再介绍一下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景点。(苏教版第12册《记金华的双龙洞》)

(六)演(唱)

1、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有关词句,想象他们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再和小组同学合作,将故事演一演。(苏教版第12册《半截蜡烛》)

2、排演《公仪休拒收礼物》。(苏教版第8册《公仪休拒收礼物》,本课是独幕剧。)

3、看看有关长征的影视作品,唱唱赞颂长征的歌曲。(人教版第11册《长征》)

(七)综合

1、办手抄报

收集有关奥运会的趣闻和北京市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人教版第12册《向往奥运》)

2、设计调查研究方案

自己设计一个有关节水的调查研究方案。(苏教版第10册《学和做》)

3、编公益广告

下面是几条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读一读,再试着自编几条。(苏教版第10册《学和做》)

4、先观察后写作

帮妈妈做一件事,或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买一样妈妈喜欢的东西,亲手送给她。注意观察妈妈的动作、神态,听她说些什么,然后写在日记里。(人教版第11册《荔枝》)

仔细观察一种你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苏教版第8册《鸟语》)

5、给照片配说明

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最难忘的镜头?给你拍摄的每张照片,配上文字说明。(人教版第11册《开国大典》)

6、搜集资料,解答问题

搜集两副春联,在班级交流。(苏教版第7册《春联》) 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作介绍。(苏教版第8册《走,我们去植树》)

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人教版第11册《两小儿辩日》)

四、从语文教科书后作业题得到的启示

语文教科书后的作业题能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有机地巧妙结合,使语文作业形式多元、多层,充满兴趣,让学生灵活自主选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习得技能,培养想象、观察、思维、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给我们诸多启示:

1、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着眼于内容拓展的作业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每个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作为平时语文作业的重要内容分散加以落实。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力求做到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积极寻找教材的“拓展点”以及教材与课外读物的“连接点”,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自然延伸。

2、教师要把读写结合作为设计语文作业的重要思路,通过作业中的写话或习作练习,及时引导学生将课内外阅读中积累的语言和感受,诉诸笔端,形成文字,使学生懂得“学”是为了“用”,逐渐培养读写兴趣。

3、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可结合教材,让学生课外利用图书报刊、网络媒体等查找相关的资料,这不仅可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设计形式多样且具有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5、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发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因为拥有自主的学习才是真正个性化的学习,才是更有效的学习。不管什么形式的作业,都要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体现基础性、实效性。

五、新课改下“作业”的重新界定 广义地说,在教学中教师随处引导学生设置问题,迫使学生为寻求答案而时时处于积极的思索之中的脑力或体力活动都属于“作业”的范畴。但在人们的思维定式以及传统作业中,似乎一提到作业就是指书面答题,此外没有其他形式。其实作业不必仅仅拘限于书面的,它可以是一项活动,也可以是一件制品。作业的内容、形式和评价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新课改中,我们应赋予作业以新的认识、新的理念。从而充分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体验作业的乐趣与价值。

六、语文作业设计与布置应树立的全新理念

要改变传统作业存在的诸多弊端,教师要树立三个观念: 观念一:“学生是主人”。学生不仅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也是自己作业的主人,课外作业则更应是学生的“自留地”。学生只有真正获得了自主权,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地有创造性地耕种它。这比起不切实际的“一刀切”作业来,必然事半功倍。所以,教师要在思想上充分尊重学生,充分信任学生,把驾御课外作业的自主权交还给每一个学生。

观念二:“作业即自学。”课堂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打好基础,课下才是运用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作业决不能只为课堂拾漏补缺,作业应该是实打实的学生自我充电、自我发展、自我学习的过程。 观念三:“大语文教育。” “教材只是个例子,贵在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认识语文教育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教学决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作业则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让学生跳出语文课本,到语文知识的大海中去遨游。

七、语文作业设计与布置的应对策略

1、主体性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环节,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主体性应当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因为无论是知识向技能、智力的转化,还是知识向思想观点的转化,都离不开学生自身的主动思考、独立实践和反复练习。

发挥主体性,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作业动机。作业的宗旨要明确,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业的难易要适度,有利于实现由前一个发展水平(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向后一个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的转变,能让学生尝到“跳一跳,摘桃子”的情感愉悦。作业的形式要活泼,能让学生一见作业便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要充分发挥反馈在强化动机方面的作用,多设计一些反馈性作业。

2、自主性 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自主”同样应当成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有的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尝试,针对每个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合理地设计了“自助餐作业”、“弹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自主选择。

(1)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

如:学了《长江三峡》一课,可以设计以下作业: ①辨字组词:撕( ) 旋( ) 涡( ) 嘶( ) 漩( ) 窝( )

②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刀砍剑劈 嘶鸣吼叫 东闯西撞 ③摘录文中你认为三峡风光很壮美的句子。 ④根据课文第2自然段创作一幅三峡的山水画。

⑤如果你在江中的小船上,面对汹涌的江水,两岸的高山,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⑥学了课文,请你做一回小导游,介绍一下三峡的风光,写一段导游词。(以上作业,学生自选两三题做)

这样的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但是,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桃子”。

(2)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

如有位老师说:“我们要求学生一学期背诵20篇以上的优秀诗文,原则上要求自由组合诗文竞背小组,每周一首,但如果本周没有完成,可以在下周补上,也可以在时间较充裕、精神状态较佳的一周多背几首。学生一旦成了时间的主人,也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期末学校古诗竞背活动中,我班以平均每人36首的佳绩获得活动的金奖。”。另外,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其实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比如自己当讲解员,父母当听众,把学过的课文变成故事讲给他们听;和同学们一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小制作、小实验等。

3、兴趣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能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作业的设计也应讲究趣味性,以生动、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的练习之中。

语文作业设计兴趣化,既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要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如:有的学生喜欢绘画,学了《长江三峡》,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幅课文插图,变文字为画面,使学生学得更活更实;学了《中国石》,可让学生画一画酷似中国版图的中国石,并试着在上面标明祖国的名山大川。有的学生喜欢写想象作文,学了《狐狸和乌鸦》后,可让学生续写狐狸和乌鸦再次相遇的情形;学了《凡卡》后,可让学生续写《凡卡的信寄出以后》。有的学生喜欢朗读,学了《在大海中永生》,可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录音,在班上开展录音朗读比赛。有的学生喜欢表演,可让学生对课文《田忌赛马》进行改编,合作表演一段小品。有的学生喜欢演讲,学了《陶校长的演讲》后,可在班内开展一次演讲比赛。这样的语文作业形式生动、活泼、有趣,人人都有内容可说、可写,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已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参与语文作业。

4、层次性

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其生理、心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等存在着个别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就要求设计作业时心中有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对作业的量度和难度作出适当的调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某一层次上的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如中年级写观察日记,对好中差三类学生要求各不相同。对好学生要求不仅能细致观察,具体描写,还要表达出一定的喜爱之情。对中等学生,要求细致观察、条理清晰、描写较具体。对差生要求仔细观察,能比较有条理地抓住主要特点,写一段话就可以了。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而且也解决了“吃不饱”“吃不了”的问题。

5、多样性

教师要善于在学习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

例如,教学《孙中山破陋习》一文时,一位老师就让学生做了这样的作业:用3天的时间,走访老人,和他们谈一谈“裹足”、“小脚”,然后写一篇采访报告。教学《第一朵杏花》中的一段,“春天来了,春风吹皱了河水,吹绿了小树,吹鼓了花苞„„”他让学生用画画、诗歌、乐曲等形式来表现这一段所描写的景象。学生兴致高昂,表现出孩子们特有的天真:有的画出水彩画,有的自己创作了竖笛曲,有的录制了小提琴的音乐„„做这种作业,学生兴奋,老师高兴。

6、综合性

课内外联系。课内必须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课余、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推荐学生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

学科间融合。小学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前提,教材本身广泛地涉及思想品德、科学、社会、历史、地理、劳动等诸多学科的内容,与其他学科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月亮湾》后,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看一看,观赏一下自己家乡的美景。

2、画一画,把看到的美丽景象画下来。

3、唱一唱,唱赞美家乡的歌曲,可以边歌边舞。

校内外沟通。传统教育的“最大浪费是由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地、自由地动用他在校外所获得的经验;同时,另一方面,他又不能把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学生观察,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组成“错别字纠察队”,到大街小巷去纠正错别字,规范祖国的语言文字;春节期间,让学生摘抄、搜集春联,对比赏析;布置学生从电视上、报刊里和街头上搜集广告用语,尝试为某种产品拟广告。逢年过节,可以让学生给远方的亲人打个电话或写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表达真诚而美好的祝福;班队会、联欢会,让学生自己写节目的开头语、结束语„„

这些作业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一、使用“作业超市”,体现学生选择作业的自主性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和兴趣指向。所以,教师在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中,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作业,这样既能使学生带着愉悦的情感体验完成作业,又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发展。

例如,我在教学《秋天》一课后,在班上宣布:“今天的作业,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完成,选择的范围如下:1.爱读书的你,阅读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2.爱郊游的你,去寻找秋天的脚步。3.爱诵读的你,朗诵一篇描绘秋天的美文给父母听。4.爱绘画的你,用手中的画笔去描绘这丰收的季节。5.爱文学的你,摘录历代文人描写秋天的诗词。6.爱习作的你,用优美的语言去描绘这美丽的秋色。”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思考探索,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就充分显示了他们的才华。

二、放入“调味品”,凸显作业的趣味性

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很大,感兴趣的事情干得起劲,反之则消极对待。因此我们在作业设计时要尽量放进一些“佐料”,使作业形式灵活多样、生动有趣。这也正迎合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能够弥补传统作业死板、机械、枯燥、乏味的缺陷,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1.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在语文教材第七册中出现了许多生动鲜活的人物,如徐悲鸿、林则徐、普罗米修斯、李时珍等等。面对他们,学生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因此在学完这几课以后,我赶快安排了如下作业:徐悲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让全国人民扬眉吐气,此时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徐悲鸿励志学画),假如你现在来到了林则徐的塑像前,你会对林则徐说些什么(虎门销烟);赞美一下你心目中伟大的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盗火);如果你就是被李时珍挽救过的病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些作业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完成这样的作业的过程实际就是大胆地穿越时空与文中人物进行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走进文本去体会当时的场面,同时又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了更高层次的升华理解。

2.当小小评论家。

《九色鹿》是一篇非常凄美的故事,文中的九色鹿见义勇为、机智冷静;调达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国王能主持公道,让正义得到伸张;王后只顾自己的美丽,而去残害无辜;乌鸦为救朋友冒死为九色鹿报信,每一个角色都生动鲜活,给同学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实,学生心里都有一架道德天平,他们学完课文以后,都能对里面的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于是,我在布置作业时有意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来当“小小评论家”,说说你喜欢或讨厌的人物。同学们听了以后,高兴地笑了,有的已经迫不及待地说起来,有的甚至手舞足蹈地去评论了。我知道他们确实憋了一肚子的话要说,从他们接受作业的兴奋劲上,我感觉他们的这次作业会很精彩。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果然不出所料。有的同学写道:“调达啊调达,人心应该是纯洁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怎么能够被金钱所诱惑,为了那一点点钱就出卖自己的救命恩人,你忘记自己被救以后曾经发下的誓言了吗?希望你以后再也不要做见利忘义、背信弃义的事了。”有的同学写道:“九色鹿,你真勇敢,要知道波涛汹涌的河里是多么危险啊,你能够见到陌生人落入水里毫不犹豫地跳下去救他,真是一只见义勇为的鹿。当调达提出要回报你的时候你却不图任何回报,当你冒着生命危险救上来的人出卖你的时候,你又能机智勇敢地为自己辩解,我真佩服你。”还有的同学写道:“乌鸦你真善良,当九色鹿遭遇危险的时候,你能及时地向他报信,你才是九色鹿真正的朋友。”孩子们选择自己最喜爱或最讨厌的人发表评论,这其中有他们对课文中人物的认识,也包含着他们对真善美的理解,他们俨然是一个个称职的“小小评论家”。

3.搜集漫画。

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看漫画,它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往往不需要一个字就能表达出深刻的道理,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受到启发。在学习中,学生收集的漫画种类繁多,对漫画的介绍也是精彩纷呈,有的同学还给自己的漫画涂上了喜欢的颜色。

三、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充分体现作业的实践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处处皆语文”,开放性的语文,要求教师善于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寻找、挖掘、创造可供学生实践的环境。引导学生与生活为伴、与自然为友、与社会对话,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悟生活、积累语言,培养能力,融入社会。在本学期作业设计的实践性方面,我做了以下尝试:

1.拓展性阅读,使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

拓展阅读是以课文为本,带读、学习与本文相关的课外资料,即“课内作为课外的依托和凭借,课外作为课内的补充和发展”。它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实践提供了更为科学和广阔的空间。

如学习了《但愿人长久》以后,让学生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学习了《徐悲鸿励志学画》以后让同学们去阅读其他名人的故事;学习了《普罗米修斯盗火》以后,推荐学生阅读《古希腊神话》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李钦等几位同学还发现了希腊神话中关于宙斯派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的原因并非是因为他盗了火,而是因为他预见了宙斯的未来。

2.亲自动手,用生活丰富作业内容。

新教材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了识字方法多样化及趣味性,选择了很多富有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学以致用的新课文,并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思考与探索交流的空间。作为新教材讲授者,就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就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亲自实践、探究和体验,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在学习完《诚实与信任》一课后,我让学生搜集或自己创作有关诚信的名言,制成卡片送给自己的同学、朋友。学习《春联》一课后,学生根据不同人的类型,分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家推荐春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轻松理解了对联讲究对仗的特点,而且知道了对联的贴法也是很有讲究的。同时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学生们懂得了与人交往。

四、给学生一双想象的翅膀,实现作业的创造性

长期以来,机械重复、单调乏味的作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束缚了学生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发挥,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发展。我认为,作业的设计应具有开放性、多样性、没有固定单一的标准,让学生在能动的创造性的作业活动中,获得生动、活泼、和谐的发展。

1.课文内容扩写。

学习了《九色鹿》后,学生们感觉意犹未尽,我赶紧抓住机会:这个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自己的语言,可是国王说的话却没有直接写出来,只是概述了他讲话的内容。如果你是国王,面对九色鹿、调达以及他的军队,会说些什么呢?学生们各显其能,写出了非常生动的语句。通过对最后一段的扩写,将学生带进了故事情节中,孩子们置身在国王的位置上,想国王之所想,说国王之所说,将调达恩将仇报、见利忘义、背信弃义的丑陋面目看得更清楚。

2.写想象作文。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写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新大纲要求学生写想象作文时,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学习了《明天的太阳城》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太阳城可真是一个美妙的世界,请你以“游太阳城”为题,写一篇想象日记。学生以一个参观者的身份感受了太阳城的美丽、神奇,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在作业改革的实践中,我深深感到: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的、花样的复合体,它应该体现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实践性,让学生乐于去做,并且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形成语文能力。

第四篇:《现代人居环境》教案

教材分析

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以及世界人口的增长,地球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日渐严重,因此 “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创造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主题。本课就围绕“人居环境”开展教学,课文中的《流水别墅》是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赖特的经典作品,表现了美好人居环境的追求与自然巧妙合一的绝妙的艺术构思和创造。教材左下角展示的《某大型花园式居住小区》的图例,是位于广州番禺区的著名建筑“华南版块”中的典型图例。两幅图例分别说明“家庭式”与“聚居式”的建筑环境设计都必须体现人与自然的设计意念。而通过对这两幅范图的欣赏引导学生观察,探讨教材中所提示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分析评述环境美的基本要求与人居环境设计的基本立意,引导学生理解人居环境与生活,生活与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观念,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人居环境与生活,生活与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观念,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

难点:利用人居环境知识去表达自己对美好人居环境的理解和追求。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现代人居环境》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搜索到歌曲《我想有个家》,并播放给学生听,吸引学生的注意。

用百度网上搜索到某一花园式大型楼盘广告视频,现场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利用百度搜索到现代人居环境的优美图片,做成课件让学生对现代人居环境有更深刻的认识,并提问学生:这样的居住环境美不美?你向不向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我想有个家》MP3歌曲

提出问题:怎样的人居环境才是美好的、宜人的呢?(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环境幽静清洁、空气清新、生活方便、交通发达、安全。

(二)讲授新课

1、教师提出问题:怎样的人居环境才是美好的、宜人的?

2、欣赏课文范例,把《流水别墅》和《某大型花园式居往小区》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提问,讨论,启发、评述等教学环节引入人居与生活,生活与环境保护的问题。

3、引导说明“绿色”是人居环境建设中的主要意念,不仅表示“树木”和“绿化”,更重要的是具有环保的含义。

4、列举在人居环境建设中与绿色有关联的事物。

5、学习人居环境设计的现代理念和基本知识。

(1)现代人居环境设计理念是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发展和普及,人与人的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合作更为广泛,也更能左右环境。如人所依赖的水、电、新闻、邮件、广告,甚至基于电脑的工作都可以直通家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与交往变得更加简单,人与社会、与环境也变得更加分离,但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更渴望回归自然,怀念里弄、胡同、家居和小庄园式的那种富有人情味的社区生活。小区、居住区的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只有在充分尊重自然、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阶层的人的生理和审美需求,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内涵。

(2)注重人居环境中景观的共享性。

良好、生态、健康的居住环境,在于使每套住房都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所谓现代的人居景观环境,应在规划时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人们都能够共享居住区的环境资源,同时兼顾个人院落空间的领域性和私密性,通过借用各种环境要素进一步丰富居住区的空间层次,为人与人之间提供交流的场所,从而创造安静温馨、优美、祥和安全的居家环境。

住区环境文化氛围的营造,在实际操作中将更加注重人居区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及地方建筑景观的特征,挖掘并提炼和发扬所在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兼顾环境文化的丰富性、多元性与连续性,使现代人居景观环境具有高层次的文化品位与特色。

(4)注重人居环境中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人居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越来越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艺术性、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景观环境的塑造不只为了“赏心悦目”,而是更加注重“舒适自然”,尽可能地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和现代、智能、环保、节能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景观、人与环境、景观与环境的有机融合。插入本地标志性楼盘“高明碧桂圆”实景图片2幅。

(5)注重人居环境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和追求,现代人居环境质量除了现代、智能、科技、舒适性以外,还要注重现代生态的观念。如为小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照、通风、阻隔噪音、吸附有害气体等条件,对居住区地域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及除人之外的物种尊重与关怀,实现居住区生活的环保自然适应和地域生物的多样性。

(6)注重人居环境中的科技智能性。

现代人居环境的营造,自然缺少不了现代建筑的智能化和科技化。科技、智能的建筑,才是最终营造人文景观环境的点睛之笔。如小区内智能防盗、防火、安防、巡更、背景音乐与消防报警等系统的综合应用,大大增强了人的安全感和便捷性;地热热泵、太阳能等系统的应用,不仅增加了节能更体现了环保;建筑设备智能监控、物业管理中的三表远抄、小区局域网等系统提升了人居小区的现代化的智能化,由此营造出的人文环境更是现代人居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这里插入上海世博会展馆图片。

6、提问:在建设美好的人居环境过程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

[教学意图] 引导学生欣赏评述作品,表达个人的想法,认识优美人居环境的主要要素和现代人居环境的设计理念,增强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勇于创造的精神。

(三)小结评述学习感受。

1、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小结本节课学习的感受。

2、提出课后要求。

(1)将这堂课课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如:如何把自己的家布置装饰得更美、更宜人?提示学生——可在室内布置一些盘景植物,在室外空地上栽种一些合适的树木。

(2)为了我们的生活和居住环境,请注意珍惜和保护环境,爱护绿化。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观察和学习,通过实践和观察学习来提高审美知识和增加审美修养。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较多,教材中给出的材料却很有限,有待任教者对教材重新开发。在授课中,既要解决大容量的教材内容在一节课完成,又要帮助学生了解一个个问题,能用到课件来上这节课是最好的方法。因此我制成的课件在每个班上课后学生的反映也很好,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再作了一些修改,感觉总体上达到教学目标。不过,我觉得还有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是引用的材料的引用还不够代有表性。在导入新课时,我很想插入一辑环境很优美、人物生活很写意的楼盘广告视频,无奈搜索不到理想的内容,因此就选用了现在的这一视频,我认为效果不是很好,没有给学生一种震撼的视觉感受。

二是未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知识的基本动力之一,只有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相适才能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欲望。

三是未能更突出地将学生置于活动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有与学生积极互动、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学习。但教学过程还是教师讲得多了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少了点,这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五篇:打造邮政营销团队 融入现代竞争环境

打造一支富有战斗力的营销团队是很多企业夙兴夜寐的难题之一,对于经历百年的邮政来说更是如此。特别是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新事物层出不穷,发展的环境日益复杂,如何提高邮政的抗风险能力、谋取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不能依靠过去粗放式的发展路子,必须建立一支能够打仗、打得赢仗的营销队伍,依靠团队的合力,掀起再一次创业的热潮。可以说,市场竞争的本质,是一个营销价值链跟另一个营销价值链的竞争,其背后实际上是一个团队跟另一个团队的竞争,营销团队的竞争力,决定了企业以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br />

一、团队建设必须树立忧患、机遇、创新“三种意识”

很多地方在推进营销体系建设的时候,往往会因人员配备、工资总额限制等问题困扰很久,很难推行下去,团队建设也碰到了这样的问题,其根本还是认识问题,主要还是要树立“三种意识”: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无论是团队建设还是企业发展,都不能少了这“三种意识”。当前,我们面临的竞争环境很复杂,竞争对手很强大,企业发展不能靠过去发动全员营销或者等客上门的方式,必须建立一支会打战的队伍,离开这支队伍,各项任务目标都完不成。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为忧患,我们才擦亮眼睛,寻找可能的机会。而且也是因为忧患,我们才会再次认识自己,挖掘自身的潜力。从来“危”和“机”都是并存的,这是一对孪生兄弟,我们不能片面地看问题,需要提高机遇意识,想方设法去抓住机遇。现在,邮政所处的市场很大,但竞争也很残酷,争取市场不能靠老方法,走老路子,要进行创新,没有创新的方法,摆在眼前的机遇也会失去。近两年的营销体系建设都在强调,营销队伍主要通过内部挖潜来充实,但很多人确实也在困惑,现在各方面的人员都这么紧张,怎么进行内部挖潜,人从哪里来?我们可以尝试创新,通过作业组织优化、结构性调整来盘活人力资源,通过强力培训和实战训练,组建成一支骁勇善战的队伍。所以说精细化的管理也能盘出人来,缓解当前邮政企业既缺人又冗员的矛盾。

二、团队领导人必须当好指挥员和战斗员两种角色

有人把团队建设比喻成做好三件事:选好一个人,明确一个职责,建立一套制度。这个说法非常恰当,一个好的领导人是团队组建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狮子领导的一群羊,能够打败羊领导的一群狮子。”管理学上的这个故事已经众所周知,提示我们就要选“狮子”当领导人,造就一个核心管理层。对于当前的邮政而言,团队领导人必须具备两种素质,做复合型人才,既要当好指挥员,又要成为战斗员,也就是说,既要善于制定作战的策略,指挥团队朝着目标前进,又要有事必躬亲、冲锋陷阵的精神和能力。有个小故事:许多描写解放战争的电影中共产党的指挥员在冲锋前总是举枪一挥,“同志们,跟我冲!”而国民党的军官总是挥舞着手枪在队伍后面驱动士兵往前冲:“弟兄们,给我上!”这种差异造就了团队战斗力的巨大差距,领导人敢于冲锋的这个团队就具有很强的战斗力,攻下一个又一个目标,反之就溃不成军。管理学大师彼德.德鲁克也说过:“领导就是给组织带来愿景,并带来实现愿景的能力。”也就是说,一个团队领导人,不仅要想到、看到,还要能做得到,而且必须是“自己做得到,更能带领团队做得到”。团队领导人“自己做得到”,职工就会“服气”,并且共同朝着团队目标前进,形成一种和谐的团队氛围。

三、建立有效机制,营造企业职工双赢局面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杰出团队的显著特征,便是具有共同的愿景与目的。”企业的愿景如何描绘,职工的职业愿景如何规划,这些问题都影响着团队的组建和绩效。现在很多地方,营销岗位招不到人。这是因为我们的机制失效了,不能激发职工从事营销工作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为营销团队匹配一套合适的激励机制,激发干部职工的激情和创造力。

关键点有三个方面:一是解决企业或团队的愿景问题,企业或团队会朝着什么方向,走什么路,有什么样的未来蓝图,激发职工爱岗敬岗的热情;二是解决营销员的愿景问题.给营销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给出一个从营销员到管理者的发展通道;三是解决好营销员的当前价值问题,注重按业绩体现分配差距,真正体现营销员的创造价值,创造企业与职工的双赢局面。还有很多人不想从事营销,是觉得营销工作太难,自己社会关系不多,难以做出成绩。这里面既有认识问题,还有当前我们企业营销文化氛围不浓的原因。以前我们讲能人营销、关系营销,现在反过来要弱化这些观点,那就需要用更新的营销方式,也就是团队营销来加以强化,提升我们的整体水平。没有关系也能做营销,这就需要有高效的培训体系加以支撑。现在很多局都很重视培训工作,利用晨会、周会等方式,大家交流心得体会,有好的经验能最快地加以复制推广,这是一种可喜的变化,今后需要坚持和提高,而且还要形成一个体系,分门别类地对各门营销技巧进行总结,为更多的后来者尽可能地缩短适应时间。

营销团队,简单地说就是为了某项营销任务,把一群人聚在一起,并由一个人带领着大家把任务完成。 以上论述了当前邮政在推进营销团队建设过程中的三个要素,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句话:做正确的事(朝团队营销的方向)、选正确的人(选好领头人)和正确地做事(建立团队机制)。邮政需要按照现代营销的工作方式,选择和培养精英团队,用好的环境、好的政策激发团队的工作热情,使之成为邮政企业未来增长方式的主力军。

上一篇:幸存者探索全流程攻略下一篇: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