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汇报

2024-04-24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汇报(精选16篇)

篇1:“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汇报

尊敬的领导、老师: 下午好!

10月21日——10月23日我到南昌参加了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首先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个好的学习机会。在这次活动上,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华应龙,刘松、钱守旺、张齐华老师。常在百度网上搜索名师课堂的老师对这些名字一定向我一样非常熟悉。所以我特别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机会,我也特别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县一共去了30名老师(包括教研室李小春老师),我产是10月21日中午12:20的火车,下午3:00到达宾馆,报到入住,当天没有什么活动。主要活动集中在10月22、23日这两到里。主要内容是听课与听报告。我就汇报他们的课堂以及自己的一些收获:6位老师奉献了7节精彩的课,有华应龙老师的《六年级总复习中的探索规律》以及他的徒弟的《计算器的应用》、省级特级教师钱继芳老师二年级的《统计》,刘松老师四年级的《乘法分配律》,钱守旺老师五年级的《分数的再认识》和张齐华老师的两节课,一节是三年级的《可能性》,一节是五年级的《用字母表示数》。下面我借助他们的课件让我们共同来领略一下他们的课堂,看完以后大家可以说说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里没有华应龙老师与刘伟男老师的课件。142857×1、142857×2

听了4位老师风格各异的报告:华应龙老师的《让规律多飞一会儿》极具辩证性,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宏大的数学世界,让我们领略他的“大数学观”,同时也让我领悟了老庄哲学的瑰丽色彩。他有一名经的话是:规律在数学王国里是有界限。比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刘松老师的《优效教学的策略》

篇2:“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汇报

学习汇报

城关二小:冯仕梅

2014年3月15—16日我们一行四人在教务处刘主任的带领下有幸到西安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五力提升培训会。培训会在西安文理学院举行。此次会议的目的是同课同构、名师引领、教学相长、全面提高。两天的活动内容分四个半天进行,共九节观摩课及系列专题报告和深度点评与对话,让我感悟颇多,受益匪浅,每节课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重视课前交流。每位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俞正强老师课前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即学生学老师说话,生动有趣,诙谐幽默。通过课前交流拉近师生关系,并利用课前交流为学生学习新知创设埋伏,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新知的兴趣,也给所有听课老师和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打破课堂常规。每位教师都勇于创新,将学生完全放开,去允许学生出错误,不怕学生出错误,并能在学生出错误时及时引导,重视了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刘伟男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喻巧月老师执教的《抢数》这两节课在巧妙利用学生出错,因势利导更好的完成教学方面,实在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想这点也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反思,在自己的课堂中是否重视了生成的资源巧妙利用。

三、教师巧用教育机智。在每节的课堂教学中,发现每位教师都能够及时的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机智的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如徐斌老师在教学《倍的认识》时,就出现了学生不按老师的思维走,不按常理回答问题的现象,但是老师却非常镇定,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耐心地等待和倾听学生的发言,最后达到师生情感的共

鸣。

四、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课教学必须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对新知识的引入或巩固都要注意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上课教师们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吴冬冬老师执教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吕蒙老师执教的《秒的认识》、俞正强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生活中,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的问题,这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五、探究活动充分。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刘万元老师执教的《分数乘分数》、郑青老师执教的《混合运算》,真正让学生由对探究知识的必要性,到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探究知识的方法。

在学术点评中,徐斌老师的话让我印象深刻:

1、教学时更多的应该关注数学的本质,核心知识点。

2、“同课同构”是最有效的教研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最缺失的东西,要思考学术已积累的生活经验。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今后应对比优质课,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抓住机会,不断地学习新知,不满足于墨守成规,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

篇3:聚焦课堂,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一、在学习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1.通过学习, 明确“聚焦课堂,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涵。“习惯”是指长期以来形成的不易更改的行为方式。对于习惯培养来说, 身教大于言传。父母、老师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就是在对孩子进行无声的习惯培养。

2.熟记名言警句, 强化习惯概念。孔子说: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二、落实“常态生命课堂”理念,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通过培训、学习、实践, 使教师改变教学理念, 变以听讲、记录、背诵、题海为主要课堂形态的学生被动学习, 为以自主阅读、实质合作、类型化练习为主要形态的学生主动性学习, 让课堂形态更加平实, 让课堂变得更具活力。教师不仅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而且指导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生命课堂创建要求教师做到四个带进:把微笑带进课堂, 把民主带进课堂, 把多元评价带进课堂, 把习惯养成训练带进课堂。

生命课堂创建要求学生做到四个会:我会三听, 我会八字读文, 我会两说合作, 我会三追问。把生命课堂的学习习惯分年段具体细化, 加载在家校联系册的首页, 让教师、学生、家长都明确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

建立家长到校听课制度。每学期家长进教室听课不少于两次, 为孩子学习习惯养成作出评价。

三、深化生命课堂理念, 确立学习习惯训练项目

课堂改革的关键在于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优化学习方式。把握住了这个关键, 学生才会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实现生命的自我更新, 活出生命的意义。

“优化学习方式, 多学少教, 构建生命课堂”实验研究课题, 遵从生命的主动性发展规律, 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以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 创建生命课堂, 确立学习习惯养成项目:

1.倾听:即盯着听、要点听、连贯听。

2.阅读:高质量的阅读是动手读, 动手读文、动手读图、动手读题。例如:动手读文:动手标识、注解、概括、感悟;再如动手读题:远望、近观、检索、变通等。

3.交流 (两说) :

(1) 讲给别人听:识字方法, 有重点地说, 说图意, 说体会等。

(2) 听后评价:可针对学生说的姿势、语调、用词及知识点全不全等方面引导评价。

4.思维:化为课堂三问, 即判断是什么、追问为什么、探讨还有什么,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书写:规范写的习惯, 能做到书面整洁、笔画工整, 写字规范、美观;保持正确坐姿和握笔方法, 做到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边一拳。

四、生命课堂理念在“学科同研中”抓考核、促落实

1.在培训、实践、反思中提高。我们信奉:布置+考核=落实。每学期一周的专家进校指导, 我们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 每一次的指导都引起我们的反思。实践反思中, 我们落实生命课堂的策略在提高, 动手读、两说、三问在展现, 教师教学的理念在改变, 学生的行为习惯训练得以落实。

2.在学科同研中挖掘真经。常规“一日一听”后的研讨。每天的第一节课是学校领导、教研组听课的时间。第三节课是领导参与教研组评课的时间, 针对生命课堂评价细则逐一落实, 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作为评课标准。这一常规做法促使每位教师长存课改意识, 每节课都要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学法, 落实生命课堂的要点, 将教学由“我如何教, 你就如何学”的恶性教学状态转变到“学生需要如何学, 我就如何教”的良性的教学状态中来。

篇4:“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心得

肖尚平

周末怀着激动与期盼的心情去合肥参加“第二十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交流研讨会”,激动的是能近距离观摩全国各地名师的精彩课堂。与会的专家名师有:刘延革、蔡宏圣、唐彩斌、张冬梅、强震球、朱德江、徐斌。这些专家名师,我常闻其名、未见其课,所以这次能听到这些课,心中可谓期盼已久。两天的观摩学习活动真是受益匪浅!两天的学习,紧张而充实,大师们用独特的教学艺术,最前沿的教学理念为我们呈现了8节精彩的课堂,6个观点新颖的报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文化底蕴、创新思想等,无不让人钦佩。

一、风趣幽默的课堂

大师们的课堂不仅充满知识和智慧,整个课堂风趣幽默。如唐彩斌老师的“不是唯一,只是之一——致力于高层次能力发展的三角形面积拓展课”,唐老师对学生的点评一针见血,却又不失幽默风趣,同时还不忘给学生鼓励,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强震球老师的课前、课中都让学生很愉悦,学生的紧张情绪一扫而空,完全沉浸在强老师的课堂中,正是强老师的幽默和自信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个孩子。还有刘延革老师的课堂......让我不知不觉也流连在每节课中,恍惚间觉得自己也是学生中的一员。

二、质朴深刻的课堂

这次课堂盛宴,让我看到大师的课堂是如此深刻,教学设计独到新颖。刘延革老师的“简单的数据分析”一课由一个很有趣的情境入手,重视孩子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数学能力的成长,让我幡然醒悟:我们平时会过于关注知识本身,对于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认识不够。还有徐斌老师的“画线段图解决问题”一课,徐老师循序渐进,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徐老师善于观察学生的思维痕迹,从而以学生的视角去引导。还有强震球老师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对于单位“1”的认识,强老师并不是直接介绍单位“1”就是把一个事物或一些事物看做一个整体,而是另辟蹊径,单位“1”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的标准,让学生理解更深刻更透彻。还有强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情境导入非常巧妙自然,在分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学习分数的强烈需求。每节课所呈现的教学技能和技巧都让我应接不暇,赞叹名师们研究课的深度,更佩服他们巧妙的设计让知识深入浅出,一个成语形容就是——叹为观止!

三、辛勤付出的课堂

篇5:“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汇报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观摩研讨会于2018年10月14日如期而至,我很荣幸参加了在xx市体育场举行的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在听课的一天中,总体感受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节课都可以领略不同风格教师的课堂风采,每一次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次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通过一天的学习,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每一次讲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1、王xx老师执教《童年冬阳骆驼队》。

早就听说过王xx老师,今天终于有机会近距离聆听王老师的课,我的心情很激动,一大早就赶到会场找到座位后,静静等候老师的到来。王xx老师和蔼可亲,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位名师。她的课,她的主持,她的语文素养,她的文化底蕴,无不令我崇拜。王老师在本次活动中,既充当了一个授课者,又兼任了主持人,主持时她所散发的魅力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亲切、细腻、清新、醇美”,大家都期盼着一睹她在课堂上的风采,她的课安排在10月14日的第一节课,王老师往讲台上一站,显得那么朴实、那么落落大方。接下来,她就《童年冬阳骆驼队》这篇课文为我们做了接近1小时的课堂展示。文章课题用“童年、冬阳、骆驼队”三个词语的结合,勾画了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王老师通过带领学生回忆童年趣事,使我在感受童真、童心、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在她的课堂里,让我体会到了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和课堂中所流露出来的人格魅力。紧接着,王老师又为我们做了一个简短的讲座。在讲座中她提出语文的教学低中高年级对语文基础知识的侧重点教学。走近王xx老师,听她的课,听她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

2、李xx老师执教《搭石》。

课堂伊始,李老师用常规课堂的教学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出色的表现更让全场老师一篇赞叹。李老师的引导自然流畅,学生配合恰到好处,学生和老师的节奏和谐生成,最后用“普通镜头”加“特写镜头”的写法,进行练笔拓展班级“图书角”的故事,整节课下来,学生对“搭石”了解的更深刻,更体会到了“搭石”过程中人物的美好感情。

李老师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老师没有刻意的去指导应该怎么读?而是通过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去读,读的很有味道。老师的朗读方式也很多,有学生自由读、赛读、集体读等。

整节课下来,李老师的课没有华丽的课件,是一节真正的“素颜”课,一节实实在在的课,但学生的收获却很多。

其实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李老师的报告,整个过程李老师一直站着、背对大屏幕,却信手拈来,侃侃而谈,思路清晰,不禁令人佩服。李老师注重写法的指导,更注重美好情感的渗透,这就是一位名师的境界吧!

3、周xx执教《颠倒的世界》。

周老师用一首《颠倒歌》来导入新课,紧接着,老师出示三篇文章,让孩子从文章中找出描写颠倒的句子;学生自由读,然后汇报自己找的句子,周老师重点指导孩子朗读句子的能力;最后,三组同学,每组安排一篇文章,学习文章中的写法,练习写颠倒歌,那么短暂的时间,学生会有这么精彩的句子,无不让在场的听课老师拍手称赞。课文结束,老师有巧妙的说:“孩子们,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孩子们先是一愣,随后快乐的笑了,知道老师是在训练颠倒的世界。

篇6:“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汇报

聚焦课堂”小学数学观摩交流研讨会学习心得

铜陵市望江亭小学

陈君

2017年4月21日至4月23日,我很荣幸地与我校胡芳老师一起参加了在美丽的黄山市体育馆举行的全国第十七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培训的三天时间里,每一天我都过得很充实,听课,听讲座,领略不同名师的课堂风采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思想火花的撞击。下面就来谈谈本次培训的点滴体会。

一、聚焦课堂,挖掘数学本质

各位名师在课前组织教学时,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和学生交流,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

此次培训所呈现的课堂凸显了学科特色,充满了浓浓的数学味道。它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与课堂实践相结合,向全国的小学数学老师做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强震球老师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注重了面积公司的探究过程。首先,通过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引出面积的计算,经历拼摆过程,明确计数面积单位个数的方法,突出度量的本质。其次,通过学生在长方形中摆面积单位,突出面积计算的本质是对二维面积的度量。再次,通过追问,突出计数面积单位个数的方法,结合具体的图形让学生数一数,让学生发现每行有几个,一共有几行,从而得出面积单位个数。最后,引发深入思考:

1、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单位的个数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最终探索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之后,可以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同时也能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为以后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只是其中一节具有代表性的课,而来自福建的罗明亮老师带来的《你知道吗?》则给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一节课外拓展课。颠覆了很多人对数学课堂的传统认知。从2和5的倍数特征与3的倍数特征的区别入手,深挖其背后隐含的数学本质。为什么判断是否是2和5的特征只要看数的末位,而判断3的倍数特征则要求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来判断?以往我们只是将这些特征作为陈述性知识直接交给学生作为判断标准,并没有细细地探索为什么要这样规定。罗老师利用计数器很好地演绎了这个过程,让学生清晰地明白了其中的数学道理。这也引发了在座的很多的老师的思考,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对数学现象和数学原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同时要具备良好的开发教材的能力。

二、聆听讲座,引发深入思考

听课是一种直观性较强的学习,听讲座则能更加有效地理解课堂背后的教学理念。由于时间关系,每个老师的讲座长短不一样。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数学小王子张齐华老师的几句话。作为数学老师要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教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数学素养是根,树要长得高,根必须扎得深,所以我们要努力夯实理论基础。教学素养是干,这也是将内在学养外化的渠道。作为一名好的老师,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学素养,深入浅出,担当好知识技能和学科素养的传输者。否则就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另外,数学老师还必须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个体,要想保持长久不衰的课堂魅力,人文素养不可或缺。以上观点在我心中引起了深深的共鸣。另外,张老师这几年的教学风格也逐渐趋于成熟,力争让他的课堂从教师出彩转向学生出彩,回归教学本质,不再靠一些外在表现力的东西去吸引眼球,这让我想到教学的艺术犹如其它艺术创作,最本真的反而最能打动人。沉下心来,抛去浮华,低下身子,真正去思考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学,以学定教,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三、反观自我,前路漫漫长远

篇7:聚焦学生课堂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主次分明,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很多学生缺乏主见,在面对问题时习惯于从过往的经验入手来思考,或者干脆等别人的思路,然后自己顺着现成的思路来解题,这样的“惯性”让他们缺乏必要的思维能力。反思这种现象,与我们在教学中过度强调解决问题的结果有关,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当弱化结果,强化学生的解题过程,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一半少8页,还剩下24页没有看,全书共多少页?”学生先自己尝试解题,然后再展开交流,交流中发现一部分学生方法不正确,我没有直接评判他们答案的正误,而是请用不同方法解决的学生都来说说自己的思路,首先是用24乘2再减8的学生发言,他们的理由是看到“一半”就乘2,看到“少8页”就减8来计算。这样的理由立即遭到了其余学生的反驳:看了一半就乘2,为什么少8页不是加8而是减8呢?然后用24乘2加8来解决问题的学生就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又遭到了质疑:全书一共56页的话,怎么可能看了一半不到还剩下24页呢,剩下的应该超过全书的一半,他们一定是没有搞清楚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最后有的同学带着自己的线段图走上讲台,对照线段图展示“看了一半少8页”就是指剩下的是全书的一半多8页,这样应该用24先减8得到全书的一半,然后再乘2求出故事书的页数。如此清晰的思路配合上线段图,让大家都能轻松领悟。

在学生依次说明自己的思路时,他们是围绕着解答问题这个目标来表达自己的理解的,当然由于认知能力的不同,一些学生面对这个问题时犯了错,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停留在字面意思上。通过与其他学生交流思路,学生不但能够掌握正确的方法,而且能够经由正确的示范与自己解题过程的比对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原因,为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选择正确的思路打下基础。

二、由点及面,注重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交流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能够推动学生之间印证彼此的想法,求同存异,从而一步一步接近数学问题的本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机会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在交流中提升自己听、说、思、辩的能力。

例如,在“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根彩带,用去它的三分之二,还剩下三分之二米,剩下的和用去的相比哪一段长?引发了学生的一段交流。

围绕着两个相同的分数,学生通过交流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两者的不同之处,这个案例很好地诠释了交流的几个要素,有效的交流首先应当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来倾听别人的发言,有不同意见的再提出来与他人分享,当然交流的时候要注重语言的组织,要让别人轻松明白自己的想法,这些都需要在课堂上教给学生。

三、化静为动,注重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学习中要努力拉伸学生的探索能力,让他们面对问题时有法可想,有事可做。这样的能力锻造可以首先从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开始。

例如,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过程,然后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展开了不同的探索,有的以个人为单位,开始画画写写,有的两三个人聚在一起,进行简短的讨论。我不时加入到学生的研究中,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们逐渐有了结果,有的学生仿照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方法,将三角形沿着两条边的中点向另一条边作垂线,然后将截得的部分通过旋转将三角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以盈补虚),这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2×高,还有的学生想到用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是底×高÷2。在随后的展示交流中,学生领悟了从两种不同的渠道探索出来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加深了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

篇8:“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有感22

聚焦课堂”有感

曾光辉

3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厦门举办的第九届全国“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在这次观摩活动中,我真正领略到了专家们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风采;领会到他们对学生那种细心的呵护,学习了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得到了全国小学语文著名教师的专业引领。体会到听课不能只听表面,而要看到课堂内在的东西,名师们尽可能的在自己的课堂中展示先进的教学理念,让我们每一位听课者都能听有所得、学有所获。

回想课堂上,名师们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充满着睿智与灵动,幽默而洒脱,令人叹为观止,欣羡不已。虞大明老师教学《珍珠鸟》,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进行学习,针对中心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能自主学习。教学中善于运用有效对话,引导学生徜徉于知识的海洋中。最后让学生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应该和谐相处”。教学《麦哨》时,根据预习和图片让学生体会到孩子们的生活是快乐的,用圈关键字的方法圈出孩子们的活动。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吹麦哨这个教学环节,通过生吹,师吹,知道破折号的作用,更让孩子们体会到乡下孩子们的快乐,整个课堂充满着快乐,我相信孩子们在课堂上也是真真正正的快乐着,享受着语文带来的乐趣,着实令我羡慕。

林莘老师在执教《花钟》一课时,师生合作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朗读要求是:老师读每一种花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学生必须跟着老师读,老师高,学生高,老师低,学生低。读“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时,做一个吹的动作;读“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时,面带着微笑;读“睡莲从梦中醒来”时,让学生伸伸懒腰读。这样互动式抑扬顿挫的朗读,毫无拘束的朗读,带着感情的朗读,把学生融入课堂,让学生成为一朵朵美丽的花,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带来语文美的享受。

何捷老师在执教《写作文要合理》中,何老师讲解了什么是作文的合理性。然后再听写开篇第一段,学生还不习惯。老师即时引导打消了学生畏难情绪,激发了学生敢于挑战的意识,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在听写中所表现出的“紧张”,恰是授课取得效果的导火索。自然引入课堂作文教学。同时也完成创设本案教学中“孙悟空开水果店”的情境。而后,又让学生代孙悟空定一段话确定一个岗位的合适人选。学生各有各的看法,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演绎得十分精彩。紧接着又设立了各种问题来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让孩子充分进行表达,评价。不断感受到合理在写作文全过程的重要性。

篇9:“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汇报

我思

我学

我长

——记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研讨活动

厦门市康乐第二小学

王九琳

在这春意盎然的四月,我们英语组一行5人来到了如画的钱塘江畔,参加了由福建省等级老师协会、中国文章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相约名师、聚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有幸领略了一位位名师尽情展现着百家风采,各领风骚,不由令人徜徉其中,神往不已。他们沉稳从容,语音纯正,抑扬顿挫,课堂如行云流水般轻松自然,有序层层推进,不时迸发出奇妙的表现力,令人惊喜。惊叹之余,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来自我们厦门第二实验小学陈燕华的课,她的课带给我们全新的感受和体验。

一开始陈老师就让孩子们“Play a guessing game.Ask questions about her.”,一下就激发了学生想了解老师的欲望,孩子们就个个都争着开口问:“Where are you from? 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沉浸于英语的学习氛围中。教师设计的 “Let’s talk about appearance.”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brainstorm。这个特殊的课堂开头,有着大量的英语信息输入!而学生丰富的词汇量更让我惊叹。

陈老师能抓住课文文本中的一个“riddle”词汇,创设“Make a riddle”的教学主线和学习任务,教学内容与现实相融,所谈论的话题是关于新老师的学生、孩子们所喜爱的明星和本班同学的情况,把学生们带入了真实的人物猜测情景中,避免了枯燥的句型操练,还使同学们个性化的语言得以生成!

陈老师上课节奏清晰、明快,整个课堂驾驭能力非常强,整个课堂有张有弛,学生始终处在高度兴奋、高度思考运转的状态。教师的问话环环紧扣,铺垫自然。课堂上,陈老师很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她的情感到位,激情饱满,在情感处理上,又不象演员那样只注重自己的情感渲染,而是通过自己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给学生学习的安全感和开口表达的欲望,达到有效激活课堂气氛和同学之间默契配合的效果。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陈老师做了很好的引导,把舞台让给了学生,把话语权留给了学生。陈老师节奏控制得当,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没有松懈的机会。整节课教学内容充实,学生学习紧张、明快而且轻松、活泼。传感给每位听课教师的是这种感觉:学生不是被“逼”着学,被“牵引”着学,而是学生切实想学,想表达。

篇10:“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汇报

大柏地乡中心小学

刘九生

初冬的阳光和煦照在大地上,2012年10月20日、21日我们有幸来到南昌参加了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研讨活动。欣赏到名师们的气质、调控课堂、驾驭课堂的能力,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短短的两天听课,我分分秒秒在收获、在反思,我将如何向他们学习。

罗明亮老师在课堂上丰富的儿童语言,始终把营造“快乐的数学课堂”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对学生尊重的具体表现,是发于内心而见于行动的,都让我记忆犹新。如罗老师引导学生鼓掌,罗老师是这样说的“这位学生确实太棒了,如果我是他同学会送给他掌声的”还有“很好,我们握握手!”,“谢谢”,把演板的学生当做“老师”„„从这些举动可以看出罗老师对学生尊重并不是只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他的语言和行动上„„罗老师上的课《三角形的分类》,创设了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紧紧相关的“分类”入课情境,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在场的所有人分类等;再就是罗明亮老师“一个信封”装满无穷的智慧的教学方法,信封里的知识层出不穷,让人兴趣盎然,出来的问题也让人防胜不防,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跃思维;更是《追寻简约而灵动的课堂》的讲座,真的是听名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让我茅塞顿开明白了以下教学理念:一教学情境不在于闹而在于实;二教学资源不在多而在于优,学习素材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载体和原材料,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多变,层层推进使得课堂更灵活,将课堂的学习得到深入、细化。罗老师这节课只用一只信封也向我们诠释了“材料”不在多,有“内涵”则行,这一朴素简单的教学理念;三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有了明确方向学生的学习才会积极、深刻,课堂也将更加精彩、有效。

刘松老师上的人教版三年级《连乘应用题》把课本教学内容巧妙地改为贴近生活实际的停车库情境来教学。课堂教学中刘松老师的幽默风趣,肢体语言丰富,像似在说相声,演小品,不时引来孩子们的笑声,我也跟着同学们一起笑一起学。幽默是催化剂,教师的语言艺术对学生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学们从开始到结束,脸上笑容,心里开心,学得轻松;课堂教学中刘松老师平易近人、与学生交朋友。课堂上他从不把自己当作长者、学生的长辈,而是实实在在地把自己当成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看到学生积极参与,和老师同学互动,刘松老师总会对学生说:“谢谢您!”刘松老师的精彩教学艺术深深的打动了我,刘松老师的精彩教学艺术更教导了我,在以后教学过程中也要像刘松老师一样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思考、质疑、探究,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更还有其他几位名师的风格各异,各有特色。刘德武老师的厚重朴实、潘小明老师的谨密推理、刘加霞老师的追溯本源„„让我目不暇接的收获着、感受名师的教导!

篇11:“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汇报

1 激发学习兴趣, 激活有效学习

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 是学生积极认知事物, 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有趣的课堂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有效学习。

1.1 引入热点话题, 让学习回归生活

无论是省中职英语系列教材, 还是市地方实验教材, 所选资源都具有生活性、时代性。英语常态课应做到关心社会, 让生活走入英语课堂, 让学生感到英语就在身边。

当上到Environment时可联系地球一小时, 低碳生活, 环境变化, 节约能源等环境问题;Jobs可联系就业问题、理想工作、将来生活教育等话题;Health涉及心理健康、身心健康、心理咨询、体育运动等健康问题;Safety可联系交通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校园安全等安全问题。这些话题都是当前的热门话题, 涉及到环境、健康、职业、安全, 涉及面广, 内容丰富又极具时代气息。这些话题都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 激起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他们感到英语阅读教学是时尚的, 潮流的, 是与时俱进的。

1.2 融入游戏竞赛, 使学习妙趣横生

游戏是中职学生们喜欢的课堂活动, 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需求, 进而使课堂妙“趣”横生, 生机勃勃。

1.2.1 记忆力挑战赛

9秒钟快速闪现10张有关常见食物的图片, 4人小组集中注意力, 协调、快速地写出他们的英文名称。比一比, 哪组最快、最完整、最准确。Memory test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调动学习能动性, 为课堂的有效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2 Guessing game

Travel话题下涉及到交通工具名称, 教师说出某一交通特征, 学生根据语言描述快速说出该交通工具的英语名称。比一比, Who is the quickest?在此基础上, 学生将教师对该交通工具的描述组成一个句子。借助Guessing game这一活动使学生自发进入交际角色, 在类似的真实语境中整合, 达成有效学习。

1.2.3 引进竞赛, 环环相扣

在上Travel Section A这一课时引进了八轮比赛, 学生顿时来了激情, 对竞赛充满了期待, 一轮紧扣一轮的比赛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上课的热情持续到了下课,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连平时的“睡觉大王”也参与进来, 破天荒地说出了bus, fast, plane等单词, 得到老师的鼓励后也能跟上其他同伴。当最后公布他们组获胜时, 他是最兴奋的, 第一个跑上来要奖品。

教师要设计与收集学生较感兴趣且能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课堂游戏, 进行改善及系统归类, 建立英语课堂活动和课堂游戏资源库, 为以后的英语课堂教学积累和提供更多的游戏教学资源。

2 分层目标, 引领有效学习

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先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 在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设定具体细化、真实、可测量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难度设定既要高于学生的原有水平, 又要控制在学生的掌握能力范围之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制定分层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起点, 努力达到适合于自己水平的学习目标, 促进有效学习。

3 精选内容, 引导有效学习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是“以学为中心”中职英语课堂成败的关键。面对英语成绩大多数不理想, 学习兴趣低落的学生群体, 要调动他们散失已久的学习积极性, 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精选”学习内容, 即将学习内容生活化、活动化、层次化。这样一来, 即使是内驱力不足的中职学生也无法抗拒亲切有趣、精彩纷呈的学习内容。一旦参与学习, 这些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学习内容将会重新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为促进有效学习添上一块重要的筹码。

3.1 学习内容生活化

中职英语处处可以生活化, 教师要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未来生活联系起来, 与生活融为一体。把生活事件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五彩缤纷的生活是语言的源头, 又是运用语言的沃土。源于生活的节日主题如Mother’s Day/Mid-autumn Festival等等, 还有其他生活事件, 如a new supermarket’s opening, the bird flu等, 都是生活化教育的源泉。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实物、报纸、杂志、漫画、电影、海报、新闻等方式把生活事件引入英语教学, 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紧链接起来, 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的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愿望, 同时, 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3.2 学习内容活动化

在课堂上我们不能只让学生看和听, 进行填鸭式教学, 而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活动, 动起来, 进行体验式学习, 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shopping的这个单元对话课时, 我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了对话内容并准备了一些小物品和一些零钱。上课时, 我告诉学生:It’s shopping time now.我先后与两位学生进行询价, 砍价, 并完成真实的交易活动, 学生各个跃跃欲试。我趁机要求学生先练习好一些购物必备的语句并同伴互查。在会读句子后, 我又先后请了三位学生在全班面前完成交易。这时学生语言准备好了, 兴趣也更高了。我让全班6人一组, 在组内进行交易。几分钟后, 又允许每组3人同时外出到别组购物。这时, 教室里英语课堂仿佛是英语国家中一个小小的Flea Market (跳蚤市场) 。下课铃响了, 但学生还意犹未尽。

因此, 教师应该将学习内容活动化, 将枯燥的学习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来, 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然习得语言, 激发学习兴趣, 高效地达成学习目标。

3.3 学习内容层次化

中职学校的学生英语整体较薄弱, 但又参差不齐。面对不同基础的不同专业背景的中职学生, 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 为不同群体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 并将学习任务按照难度的大小分别印在不同颜色的任务纸上分发给学生。如在Speaking课型的教学过程中, 在语言输出的教学环节, 为能给学生寻找适合或合适与自己的学习任务, 我设置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并印在不同颜色的任务纸上, 可以由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进行分配, 也可由学生进行自我选择。并要求学生在完成低难度的学习任务前提下, 可向高难度任务发起挑战。

4转变方式, 提升有效学习

“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应该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激发学习动机, 锻炼学习毅力, 培养学习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为他们的生存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职英语学习要适当地超越传统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室, 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生活, 走向企业, 在课堂内外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体验活动。

1) 街头英语探究。花一节课时间带领学生走上街头, 体验并收集街头英语, 如路牌英语、营业部门英语、广告英语、游览胜地英语等, 做好笔记, 回教室后一起整理、感悟、学习、反思。老师继续布置给学生在上学、放学途中、平时外出时, 留意街头英语, 搜集、积累并做好记录, 最后将所有街头英语汇总, 打印出来, 作为班级材料, 纳入本班的成长档案。

2) 参观实践基地、企业等考察性学习, 到企业顶岗实习。寒暑假学生在涉外饭店顶岗实习当服务员、接待员等, 与外宾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将英语课堂上学到的口语表达运用到工作中, 既锻炼了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又能体验到课堂上无法体验到的真实工作场景。

3) 结合所学专业, 创设职业场景, 训练学生角色意识。教师可以尝试把课堂模拟成就业市场, 工作车间, 有关行业部门等, 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 让学生体验专业操作。

总而言之, 我们中职英语常态课应该践行“学为中心, 以学定教, 教为学服务”的教育理念, 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习力为重点,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乐趣,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获得学习成就感, 促进每一位学生良好发展。

摘要:中职英语教育要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模式转变,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关注中职英语常态课堂, 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和研究, 从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聚焦学为中心有效学习,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并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篇12:“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汇报

2016年4月15~17日有幸参加了第十五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暨两岸三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交流研讨会的培训学习。活动有观摩课、讲座、互动三种形式。领衔的有全国小语届名师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特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崧舟;有台北市国语实验小学李玉贵老师;有香港教育工作者王炜。这次培训学习,受益颇多。

1.尊重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学生回答,学生评价(拍手鼓掌),学生板书,学生主持讨论,学生征询意见,学生请求帮助,学生展示学习结果。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说,“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儿童站在课堂正中央。”台北市国语实验小学李玉贵老师,带来了台湾国语教学风格:特别注意组织教学,特别注意听说读写的习惯,特别注意每个学生的说话机会。

2.体现课程性质,切实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福建教育研究院的何捷老师观摩课《读绘本故事,发现爱的奇迹》,设计“啊”字句式练习说话,既学习运用感叹句、比喻句,又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爱。安徽省小语会常务理事,淮北市实验小学陈金龙观摩课《那一年的欢喜》,是一节读后感作文指导课。从“读词语”到“读课文”无不体现有感情;从“怎样把长文说成一句话”的方法(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结果),到“读文章要边读边想,想自己的生活”;无不体现出阅读方法最重要;从出示“当我读到……的时候,我知道……我想起……”到读后感的范文(抑或是下水文),无不体现读后感写作方法提炼。而贯穿在课堂始终的兄弟情、母爱,更突显了教者很好地把握语文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篇13:“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汇报

有感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怀着喜悦,带着期盼,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厦门,参加第十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课。在两天的”充电“活动中,我们有幸走进名师的课堂,聆听他们独具风格的授课,真是受益匪浅。

名师的课堂有的语言风趣幽默,充满活力;有的则朴实,自然,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一招一式,一言一行无不让我感受到他们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作为语文教师的无穷魅力。而他们的课堂也让我们体会的了浓浓的语文味,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真正体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理念。

篇14:“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汇报

10月19日,有幸参加了在厦门举行为期两天的“第十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上,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张兴华带领他的名师团队张齐华、施银燕、刘延革、刘伟男、强震球等名师,为我们与会的老师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角盛宴。

两天的学习,让我获益匪浅,其中最有感触的是“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结合自身经历,为我们做的主题讲座——《做最好的自己》。张老师在讲座中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感悟,他为在座的老师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学习别人,切勿迷失自己;博采众长,取长未必补短;认识自我,发现优势领域;理性探索,创造独特风格,把数学课堂上成有文化的数学课。

那么,如何把数学课堂上成有文化的数学课呢?从张老师的课堂和讲座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首先要相信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人的潜能犹如一座沉默的活火山,蕴藏无穷,价值无比,我们能做的远比我们想像得多很多,而这份潜能等着我们去发觉,等着我们去唤醒。人的成功源于际遇,更源于潜能的释放,火山不是沉寂,不是自我封闭,人生就是不断找寻一个个突破口的历练过程,小小的成功源于坚持不懈的努力,自信源于日积月累的成功,循环反复,成功——自信——成功,人生小宇宙的爆发为你造就际遇,把握际遇为你带来人生不一般的高度。

其次,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个贵人;在生命的长河里,我们总会遇上数不清的支流。我们要懂得感恩,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个贵人。感恩母亲,是母亲给我生命,抚养我成人;感恩我们的老师,在求学生涯中为我们指引;感恩我们的朋友,在我们低落的时候给我们鼓励,在得意的时候给我们鞭策!

篇15:“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汇报

亮点

《炎黄子孙》是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中的内容。本课教材提供了三段内容:一是关于炎帝、黄帝的介绍, 二是关于炎黄子孙的推荐阅读小故事, 三是介绍大禹治水的故事。两组团队成员认真研读教材, 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 达成目标明确, 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指导, 设计的任务单和配套学习资源各有特色, 呈现如下亮点:

亮点一:达成目标明确具体, 学生会学

《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达成目标有别于教学目标, 它是通过让学生观看教学资源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任务, 充分让学生明确预习任务, 以便顺利、高效地完成学习。

综观两队的目标设计, 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知道关于炎帝、黄帝和大禹治水的传说, 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发明故事;感受华夏民族的优秀品质, 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通过自主学习, 提高搜集与整理、归纳与分析信息的能力。目标设计, 既有知识技能目标维度的学习, 更有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渗透。目标明确, 鲜明具体, 简洁易懂, 学生看后一目了然。由于目标设计有较强的指向性, 借助教学资源, 更方便学生的学习, 可操作性强。其中, 尤以小学思品01团队的目标设计, 可圈可点。目标设计关注学生的学习认知, 目标一步步的具体化, 条理清晰, 层层深入, 让学生会学, 提高任务单的实施率。

亮点二:配套资源直观多样, 学生易学

依据本课的目标和学习任务, 两个团队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结合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多媒体资源, 设计直观、不同形式的数字化配套学习资源。06团队的配套资源,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通过班级网页提供的教学资源贯穿于学生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阅读网页中的学习资源包, 结合配套视频资源, 提出问题并开展问题的探究与学习, 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创新能力。01团队的配套资源, 相对而言, 比较直观清晰。教师结合本课学习目标, 自创教学微视频, 让学生在课前开展自主学习, 促进课堂知识的内化和显性化, 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便利,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此外, 浏览网页、填写自主探究表、推荐书籍、填写阅读卡等辅助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支架”, 让学生易学, 一步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提高任务单的制作效率。

亮点三:任务设计梯度适度, 学生乐学

学习任务的设计是整个学习任务单的核心与灵魂。两个团队精心设计多项学习任务, 层层递进, 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06团队主要以探究性学习方式, 设计了七个学习任务:登录主页, 阅读资源——围绕主题, 提出问题——小组合作, 开展研究——多种形式, 记录成果——展示交流, 研究成果——多方对话, 自主评价——学后反思, 拓展思考。贯穿于每个环节的任务由浅入深, 从学生自主确立问题、同伴互助确定研究主题、信息筛选与整理、拓展研究途径, 展示交流成果及评价与反思。整个学习过程任务设计系统化, 层次化, 以学生为主体, 在开放的网络环境的学习中, 学生学习比较愉悦, 提高了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的信息化素养。01团队的任务单则是以问题为载体, 设计了三个递进环节, 分别是:“炎黄子孙”名称的由来——身为炎黄子孙而骄傲——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每个环节的问题设计是环环紧扣, 递进式层层深入。例如, 第一环节, 设计的两个学习任务比较简单, 学生比较容易完成。第二个环节作为本课的重难点, 教师提供了6个学习小任务, 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与情感的生成。其中, 教师设计的部分学习任务, 如炎帝、黄帝作了哪些贡献?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教师给出温馨提示:学生可观赏视频和浏览网页获得帮助。任务设计与小学生年龄相吻合, 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认知, 非常值得肯定。任务设计以问题为导向, 适度拓展递进, 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 让学生乐于学习, 提高任务单的合理性。

待商榷点

诚然, 两个团队自主学习单的设计各有其优势, 但仍不难发现, 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引发问题的思考。

1.关于达成目标的定位

新课标指出, 以学生发展为本, 关注不同学生的差异, 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使用主体是学生, 因此目标定位始终应紧密围绕学生这一学情, 切忌仅写成教师教学三维目标的设计。此外, 目标设计应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的同时, 更应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实施有层次的任务分层, 避名任务设计简单划一。

2.关于配套资源的应用

本届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建议制作一个8分钟之内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配套学习资源。很多教师依据教材与课程, 设计了8分钟内的微视频资源, 直观性强, 有利于学生课前与课后开展自主学习。例如, 01团队运用微视频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主动性, 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究。在实际应用中, 建议增加评价与检测部分,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馈, 增强视频资源的交互性。06团队设计了班级主页的网页课件资源, 设计新颖, 学生互动性强。由于网页课件没有时间限制, 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维持, 给学生自主学习可能带来一定的困难, 建议教师增强对学习任务的针对性指导。此外, 学生学习的微视频应避免设计成教师PPT教学课件的翻版, 可拓展资源的学习渠道, 如可通过在线交流或网络互动平台及时掌握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3.关于任务单的设计

篇16:“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学习汇报

南康市第六小学 钟兰金

10月20日-10月21日,我有幸来到军旗升起的城市南昌参加了第八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这次南昌之行,有幸与刘德武、罗鸣亮、刘松、潘小明等名师和刘加霞教授零距离接触,亲眼目睹了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罗鸣亮老师追寻简约而灵动的课堂。亲身领略了北京教育学院数学教研室主任刘德武教师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的教学风格,领略了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校长潘小明老师让数学生成教学的教学氛围;领略了小学特级教师刘松老师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机智、灵活的教学技巧和质朴、务实的教学风格。还聆听了北京教育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刘加霞理解核心概念本质,设计有价值学习活动——对有效落实“2011版课标”的思考讲座。两天来,我收获很大,为名师的个人魅力而折服,为精彩的课堂而欢呼,二天的听课、讲座活动紧张、愉快,而更多的是留给了我们诸多的思考。

几位名师的共同点在于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突破难点。设计精妙,环环相扣,对知识点层层深入、点点剖析,并且非常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下面我就几位老师的课谈一下自己的感觉。

一、注重情感交流,拉近了师生距离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几位老师的师生课前交谈,看似简单、平淡、多余,实则利用课前短暂的两三分钟组织教学,激趣引领,从而一定程度上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营造了宽松和谐、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制造了必需的学生心理磁场;千方百计力求让课堂成为学生数学思维的运动场!

二、注重探究与交流,追求简约而生动教学方式。

罗鸣亮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分类》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在“猜三角形”环节,很是吸引学生。三角形藏在信封里,只露出了一部分,让学生据此猜出它属于哪种三角形。学生兴趣高涨,积极参与。看似简单的猜测,实际背后却隐藏着丰富的思考。一是检验学生对三种三角形特征的掌握情况,二是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三是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判断能力,四是整体建构三种图形间的密切联系。简约生动,“一石”而击“多鸟”。

三、注重心理教育,教学中润物细无声

听刘德武老师讲课,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轻松有趣,他那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生动逼真的课堂教学情境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我就很赞同刘老师表扬学生的方式,他一般不会直接表扬,而是通过带有哲理性的肯定语气来引导,如一个同学做数学题目用多种方法做对了,他说“谁的知识掌握多些,谁的选择性就更大,知识是息息相通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另一个同学做错题时,他是这样说的“在我们的学习中每一个都是探索者,不要害怕失败,因为在科学探索中,失败往往比成功更需要勇气„„”这样的表扬使学生更加理解其中的含义,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

刘老师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提倡“跳出数学教数学”他的课“自然但不随便,规范但不死板”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上好一堂课,我们能留给孩子什么?刘老师给了我一个答案,那就是在现代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主导作用,要让每个孩子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充分的发展,刘老师的课堂教学真正让我感到“润物细无声”,体现到了数学课堂上,刘老师富有亲和力的教态,由浅入深地引导孩子们在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把知识消化吸收融会贯通,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大力改进的方面。

四、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刘德武老师徒弟刘松老师的《解决问题》一课,他那独特的教学风格,深深地感染了我,幽默风趣的语言,数学与游戏的巧妙结合,快乐的课堂氛围中贯穿着“数学思考”的主线,都使我感受很深。感受一:对学生的尊重与期待是那么的真诚。

刘老师尊重学生是发自内心而见于行动的,如:“你好!怎么称呼?”“你能提个问题吗?”“很好!你可以当校长了,我们握握手”“下面由你们向小张老师提问题”……这些举动就可以看出刘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不是只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语言和行动上,使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

感受二:知道学生要的是什么。

在《解决问题》一课中,刘老师认为学生最需要的是解决问题思维方式,思考切入点,如何通过问题表现,提取思维素材,感悟思维方法,这一课,刘老师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策略解决“停车问题”:①通过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② 激发学生尝试欲望、让学生自主尝试用三种策略解决问题,③交流选择三种策略让学生板演,让其他学生提问板演者,进一步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④小结,解决问题用不同的策略,就有不同的方法。通过以上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感悟到解决问题的三个切入口,和每个切入口的思维方法。

我们老师都知道,小学数学中,学生感到最难的就是解决问题,难就难在解题时找不到思考的切入口,不知从何下手,不知如何思考。刘老师的课,正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通过强化表象,让学生形成思维架象,取得思维素材,感悟学生思维方法,真正教给学生最需要的。

感受三:让学生在课堂上饱尝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上,刘老师给学生留足了尝试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尝试、展示、交流。在学生展示、汇报、交流时,刘老师总是用心去倾听,从不无情地打断学生的讲话,而是用心地找出闪光点,给予表扬、肯定,一句“现在你可以大摇大摆地回座位了”,给足了学生自信。让学生感受到:“我知道了”,“我发现了”,“我成功了”。从而获得了成功感,饱尝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自信心。

上一篇:看动作猜成语游戏作文下一篇:与省国资运营公司新任中层干部集体谈话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