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团共青团深化阵地建设

2024-04-11

二团共青团深化阵地建设(通用4篇)

篇1:二团共青团深化阵地建设

二团共青团深化阵地建设

新井子讯

连日来,二团共青团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农业单位田间一线,帮助农工补种、解放棉苗、定苗,积极开展支农抗灾工作。今年,二团共青团采取多项措施,进一步深化共青团阵地建设,引导团员青年献身团场建设。

二团共青团积极开展青年风采展示活动,树立荣获师市“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的10连、13连2个单位和2位获得“青年致富能手”的青年作为先进典型,宣传学习先进事迹和先进经验;开展“迎世博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尚;在春耕春播、田管和“三秋”拾花工作中,开展劳动竞赛、技能竞赛、学习竞赛、创新竞赛等争先创优活动,激发团员青年工作热情;开展“我与团场发展共奋进”主题实践活动,组织青年观摩二团精品枣园种植、大棚蔬菜种植、特色养殖和滴灌带厂、油脂厂、棉花加工厂等产业结构调整现场,带动他们积极投身团场改革发展建设事业。

二团共青团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行动,今年首次成立了100名注册青年志愿者,发挥团组织的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服务团场职工群众;积极开展“争做志愿者,共建我家园”为主题的环境清洁工作,每周组织青年志愿者清理团部小城镇道路、林带、绿化带内的垃圾,开展爱国卫生宣传活动。

二团共青团积极开展“青年创业致富助力行动”和“青春解困行动”通过和中国农村信用社沟通协调,争取“青年创业小额贷款”15万元,此外,26个单位的团支部书记共同出资5.5万元,帮助青年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二团共青团开展“电影下基层”活动,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每周组织单位青年集中观看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团委负责片源的组织和审查,单位远程教育网络站点管理员负责影片播放和组织观看,丰富职工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创建团委简报型刊物《五月》,利用远程教育局域网开通宣传、交流、信息发布网站平台,创新宣传教育新形势、新内容,增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目前,二团14周岁至35周岁青年3753人,14周岁至28周岁团员784人,有26个共青团支部,12个学生团支部,1个青年工作站。(薛亮)

通联:*** 地址:阿克苏农一师二团

篇2:二团共青团深化阵地建设

各镇、街道团(工)委,开发区团委,区直行业团(工)委,大企业团委,各级青年文明号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和总书记对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要求,认真落实省、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团属媒体作用,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实现中国梦汇聚强大青春能量,现

就进一步加强团属宣传舆论阵地建设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团属宣传舆论阵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国青年报》、《中国共青团》、《中华儿女》、《山东青年报》、《山东青年》等团属媒体是共青团中央、共青团山东省委的机关刊物,是各级团组织重要的新闻宣传资源和主渠道。

团属报刊在宣传党的思想主张、推动团的重点工作、服务青年健康成长和为团的事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团属报刊进一步强化作为共青团重要工作手臂的功能,紧密围绕共青团工作部署,加大和改进团的工作报道,生动反映青年风貌,为推动团的各项工作和建设作出积极努力。

在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和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媒体信息对青年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愈显深刻。团属报刊在共青团的传媒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独特优势,对推动共青团工作的深入开展、对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察结论及思想认识、对增强共青团影响力承担着重要职能。全区各级团组织要站在讲全局、讲政治的高度,认真做好团属杂志报刊的宣传发行工作,共同努力进一步扩大团属报刊对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

二、进一步扩大团属宣传舆论阵地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全区各级团组织要按照团省委的部署要求,加强组织领导,争取各方支持,广泛动员发动,以高度的责任感抓好团属报刊的发行工作,力争做到有团组织的地方就有团的报刊,更广泛地覆盖和服务于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

要实行普遍征订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全区各级团组织要按照团属报刊“覆盖所有基层团委、部分团总支和团支部”的工作目标,在抓好普遍征订的同时,把大中学校、大型企事业单位作为征订工作的重点领域,将青年文明号、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青少年维权岗、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等作为重点征订群体;要结合“两新”组织团建、乡镇实体化大团委、行业团工委建设等工作的进展,积极抓好新建团组织的订阅,开辟报刊发行工作新的增长点。

要动员各方力量开展报刊赠订工作。团的各级领导机关要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向缺少经费的基层团组织、经济困难学生、大学生“村官”等青年群体赠阅。各直属团委要积极创造条件,向相关党政领导赠阅报刊。要积极争取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争取纳入“农家书屋”工程。

要落实订报订刊经费。要尽力增加投入、争取社会支持,多渠道筹集落实征订经费。全区各级团组织要认真执行《关于团费缴纳和管理使用的规定》和《关于团费缴纳和管理使用的补充规定》,所收团费应首先用于订阅团队报刊,团区委在检查审核团费收缴使用情况时,将各单位订阅计划完成情况与团费的管理使用情况一并通报。同时,要增加经费投入,并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多渠道筹集订报订刊经费。

三、切实加强对团属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工作的领导

2014年报刊发行工作已经展开,全区各级团组织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总结经验,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全力抓好团属报刊的发行工作,实现对基层团组织的全覆盖。要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制,各级团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宣传工作的负责同志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团的宣传部门要主动承担起宣传发动、任务分解、跟踪督办、情况反馈等工作,其他部门要积极支持,形成合力,推进宣传发行工作。团报团刊征订工作情况将作为2013团的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在发行工作中,各级团组织要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报刊发行的各项规定,严禁向农村和农民摊派,严禁向社会组织摊派。

在做好团属报纸杂志宣传发行工作的同时,全区各级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宣传舆论阵地作用,把扩大覆盖与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全区广大团干部要注重通过学习阅读团属报刊,及时了解工作重要部署、加强重点工作研究、相互学习借鉴经验,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工作。团的基层组织要结合青年关注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和思想上普遍存在的困惑,通过开展读报讨论交流等活动,帮助广大团员青年释疑解惑,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认识。

篇3:如何进一步深化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关键词】廉洁;文化;建设

腐败是私有制的产物,之所以很多企业在鼎盛期冰海沉船,究其原因多数是廉政建设不力,导致内部腐败。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对“四风”问题的的重要举措,是企业搞好生产经营的前提和保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更加科学有效的预防腐败,把廉政文化教育同廉政制度建设、廉政监督结合起来,充分发动广大群众的参与支持,让廉洁理念深入各个领域,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1.丰富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廉洁文化教育活动

为民、务实、清廉是廉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为民”是核心,“务实”是基础,“清廉”是内在要求。人是管理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调动人的积极性也是管理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要约束和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必须排除和解决影响其正确履职的内因和外因,引导教育其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符合企业的管理要求。企业在开展教育活动的时候,切忌眉毛胡须一把抓,应立足企业的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主体是职工,企业的一切文化来源于群众的实践活动。因此,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丰富活动载体,积极开展以树立廉洁文化价值观为教育重点,职工喜闻乐见、生动有趣、教育意义深刻的活动。从“网络反腐”后的“遍地开花”现象在可以看出,在兼顾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可以有效运用现代科技、现代传媒来传播廉洁文化,将网络作为反腐的一个重要工具。积极利用企业内网、通讯工具发送廉洁知识和小故事,也可以在一些人口流动较大的公共场所、办公室、员工宿舍区悬挂、张贴廉洁文化格言标语和书画作品;联合企业党工团开展以“廉政”为主题的文体活动,比如以小品、合唱、诗歌朗诵等为主的 “廉政知识竞赛”、“廉政主题演讲”;比如像小湾电厂利用小湾讲坛、员工讲学定期开展的法治教育;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提升领导及员工的法律素养,从而知法、懂法、用法。通过法制教育和警示教育,使广大领导干部了解法制要求,体会腐败给个人、家庭与社会带来的危害,敲响警钟,从而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当然这种反面事件教育要讲求一个度,过度可能会给人觉得党员都是腐败分子的错觉。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企业自身的资源积极开展先进事迹教育活动,通过员工身边切切实实存在的先进模范人物,在职工群众中唱响主旋律、高扬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使广大职工群众受到高尚的熏陶,减少受社会不良案例的错误引导。利用宣传栏、企业网站设置廉洁文化园地,强化廉洁文化宣传声势,使广大职工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感染。

2.净化企业整体风气,围绕中央八项规定和“四风”问题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企业的干部队伍担负着促进企业高效、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重托,其素质和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廉洁文化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成效。不正之风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催化剂,主要表现为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

企业的整体风气是精神风貌的风向标,也是企业文明程度的风向标,关乎企业的前途和命运。企业风气的好转,根本在于加强党风建设,重点在于包括党员、干部在内的社会先进群体的带头示范,健全民主法治,加强制度建设。在分析那些走上贪腐绝路的企业高管时,其中多数人表现为“四风”问题突出,生活奢侈浪费,对人民群众的痛苦麻木不仁,理想信念散失,法制意识淡漠,律己不严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人文修养不足,加上丑化了官场氛围和人际关系,让这些为官者很难在这样歪风邪气里品尝到更高层次的精神愉悦,最终坠入深渊、万劫不复。所以,要认真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为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首先要在提高修养上下功夫。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高管阶层不乏高学历、能力强的人员,但是学历高、能力强并不代表在修养上能与之相匹配。只有在精神大厦建设上下足功夫,在人生价值观的引领上求突破,建立起一套与时代和政治文明走向一致的理论和科学的体制度,才能使规则更加清晰。以评价权的变更把干部从酒场交际拉回到读书学习中。

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风气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的纠正“四风”问题。纪检监察人员坐在办公室里难以真正遏制腐败,当然仅仅靠纪检监察部门发现问题也远远不够,需要依靠和借助全员的力量紧盯“四风”问题,才能令其无所遁形。

3.立足本企业实际,坚持廉洁文化建设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相结合

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活动密切相关,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有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重形式、轻内涵。在廉政文化建设上尽是一些不找边际的空洞设计,漂亮的语言、响亮的口号,但往往是“一阵风”,这种没有实际的作用、影响力不大的文化不仅不能真正起到促廉的作用,反而是惹人厌烦,使企业风气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而这种文化本身也会在短期内枯萎,就像流行歌曲,来得快、去得也快。

首先,廉洁文化建设要有科学的依据,制定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有效的与日常经营活动相结合。其次廉洁文化建设必须落地。建立科学的防腐倡廉制度,在积极维护反腐倡廉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的同时,广泛深入的开展廉洁文化建设,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把制度转化为企业党员干部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准则。用法治编制更为科学的反腐和防腐体系,为领导干部画出“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法律红线。

其次,有了一个良好的制度,还需要有相应的人员与之相应适应。必须抓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建设,针对纪检监察人员参差不齐的现状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选拔和录用一批熟悉经济法律、审计、及相关领域业务知识的干部,改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专业结构。同时,还要加大纪检监察干部提拔及交流调配力度,专门选拔及交流那些年富力强、刚正不阿、勇于实践和创新、有较高的廉洁文化素养的纪检监察干部,使他们在各种环境和岗位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篇4:二团共青团深化阵地建设

摘 要: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未来创新能力的基础。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方面积累了很多好的做法。重点阐述了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阵地的建设上如何发挥好保障、引领、催化、培育、配套、转化功能,培养大学生创新素养,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关键词: 高校 共青团组织 科技创新教育 阵地建设

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是历史选择的必然,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经成为学生课外从事学术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依托资源,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和有效延伸,是“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素质拓展舞台的重要支撑,同时成为高校共青团组织凝聚青年学子、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富有潜力和活力的阵地。在新形势下、新条件下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中如何有效科学地进行阵地建设,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科技创新活动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阵地的保障功能

健全的制度建设,是组织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规章制度的建设应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着手。从宏观方面讲,主要是学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进行的科技创新教育培养的方向性规定,在教育理念、课程改革、创新型人才引进管理等方面如何最大化培养、训练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理想、创新情感、创新兴趣和创新意志。从微观方面讲,主要针对有利于科技创新活动而制定的具体办法和规章制度。如: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设备、场地及建立这些物质有效使用和管理的保障制度;组织人事与科技成果的管理制度;对指导老师和参与科技创新优秀大学生的评价奖励制度等方面做出明确的具体要求,使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规范、科学、可持续化开展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深化团队建设,延伸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阵地的引领功能

科技活动的有效开展,加强团队建设是其基本条件。团组织应当建立和加强“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团队[1]:即学生科技创新技术团队、学生科技创新教师指导团队、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团队。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指导教师、管理者、学生的积极性,将三支团队有效结合,共同培养能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高科技实践型人才。

学生科技创新技术团队建设,首先以“优秀学生科研人才库”为平台,选拔具有一定科研素养、在科创活动中有成果且表达能力强的优秀科研人才到普通大学生中开展科技交流、沙龙讲座等,以朋辈模式指导和带动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其次以学生学术科技类社团为补充,团组织在其工作指导、资金划拨、活动审批等多方面予以支持,鼓励创新、提升社团的活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积极加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普及力度,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促进科技活动的广泛性与多样性。

指导教师的水平也直接影响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层次和质量。学生科技创新教师指导团队建设一方面可深入挖掘校内外资源,聘请在学生科创能力培养方面有热情、有经验的知名专家学者入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导师库”,担任项目、竞赛指导老师或评委,明确导师职责、落实指导工作量、开展评奖评优等途径调动导师参与科技宣传、科技讲座、科研指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通过“导师库”平台,牢固树立导师的创新教育理念,突破“知识传授型”旧观念的束缚,树立“智慧开发型”教育观念,加深其对高校培养“双创”——创新与创业型人才的重要性的认识,为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团队是科技创新活动成功与否的保障性因素。目前在各高校直接负责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管理工作的主要是学校各级团干和学生会、团学联学生干部。因此,要明确管理模式,提高业务管理水平,抓好四个环节“立项申报、过程指导、结题评审、成果展示”的组织管理工作,早日实现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网络化操作和信息化管理。

3.营造科创氛围,优化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阵地的催化功能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一个庞大工程,营造科技氛围、培养科研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科技的意识是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强有力的催化剂。多渠道深度挖掘成功科创团队和个人,发挥科技创新典范、科技类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营造科创氛围。通过“科技竞赛”、“科创嘉年华”、“学术沙龙”、“科研微课堂”等形式,拉近学生与科技活动的距离;利用网站、微信等多媒体平台的立体化宣传,让学生轻松愉悦地主动走入科研、亲近科创,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由“自发型”转变为“自觉型”,将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率从“个别化”转变为“普及化”,形成人人关注科技、人人感受科技、人人参与科技的良好氛围。

4.落实点面结合,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阵地的培育功能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是一个长期性、连续性、完整性与系统性的过程。因此在坚持“实践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的前提下,实施点面结合的创新训练,努力做到普遍性与重点培养相结合,既注意科技创新的群众性,又重点培育科创精品,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高端化是进行大学生科创教育的重要途径。

面:即面向大多数学生进行普及性、分层次的创新训练。鉴于大学生不同年级在个性特征、已有经验、知识结构和优势能力等方面表现出的阶段性特点,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应注重个体差异性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层次性、阶段性,帮助年轻大学生确立正确、合理的期望,建立创新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在大学生创新基地的平台上,综合全程导师制,整合资源,开展从下往上金字塔式的“卓越科苗计划”、“学术节”、“创新论坛”的三级培养体制,并予以相应的创新学分认证。“卓越科苗计划”即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实践基础培训阶段,主要加强实践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可组成科苗团队(一般5人/组),实施导师与科创团队的双向选择,减少学生科研的盲目性,增强实践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合导师的科研方向和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文献检索、调查研究、数据处理、总结报告书等初步的科研思维和科研方法。学术节和创新论坛则是在卓越科苗团队的基础上,层层递进,即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实践应用阶段,使学生从基础知识的积累到综合知识的融合,从依赖辅导到独立创新,从单纯模仿到个人创造,并结合专业和个性最终全面提高学生个人综合能力。

点:即面向已有良好创新素养的优秀人才或有潜力的学生科研项目进行重点的引导培育。以丰富多彩的科技竞赛活动和各级各类创新性实验项目为切入点,对已有良好创新素养的优秀人才重点引导,独立完成课题的选题、分析、设计、研究、论文撰写;对有潜力的学生科研项目重点培育,给予场地、设备、经费、专家智囊团等软硬件支持,鼓励跨学科合作,对学生科技成果进行技术论证、质量评估、成果评审和推荐等工作,指导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同时注重依托“挑战杯”等有社会影响力的科技赛事和创新性实验计划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2],打造科创精品,培育科创精英。

5.拓宽支持渠道,丰富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阵地的配套功能

拓宽支持渠道,丰富阵地的配套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科技活动区和创新基地。在企业建立科技展区、交流培训基地等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实验平台,一方面可丰富学生科创所需的仪器、材料、场所等方面的配套设施,另一方面可作为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课外基地的延伸。二是加强校际合作,构建国内外交流互访平台,让学生“走出去、请进来”,鼓励跨学科合作,培育国际视野。三是加强产学研一体,构建成果的转换和孵化平台。其中,学生的创新活动要想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团组织必须在资金渠道、生产渠道、研发渠道、人事渠道、营销渠道及宣传等方面提供配套支持,使得创新活动顺利开展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进而让科研项目“落地”,加强科技创新的实际意义,将成果运用于实际生产中。

6.重视市场观念,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阵地的转化功能

目前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往往只是依靠自己的兴趣爱好,缺少前期的市场调查和实际需求的分析,造成项目与社会、市场脱节,产生的成果难以被市场接受;或者只重视过程的刺激性和探索性,而忽视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造成资源浪费。如果将高校的科创成果看成商品,那么这些商品经历了从市场调查、选题、技术选择、项目方案、论证评估到最后转化投产的等一系列空间、时间及价值形态上的变化过程。团组织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育人中的阵地建设就应当做好上述每个变化过程中的市场观念引导,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前的选题和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与市场的充分交流。利用学校大学生创业谷等创新创业平台,积极引导成熟可行的学生科技成果落户,并给予各项政策扶持和经费支持。扶持有发展前景的应用型技术成果的市场对接、与企业合作,推进成果转化和实际运用。

参考文献:

[1]陈薇娜,等.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三位一体”模式激励机制的探索[J].企业导报,2012(24).

上一篇:怎样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下一篇:关于法制宣传广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