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系统

2024-04-23

共青团系统(共6篇)

篇1:共青团系统

去年教育系统共青团工作要点

去年教育系统团队工作将进一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团十五大和共青团广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精神为重点,以“创新团队工作,全面推进青少年素质现代化”为主题,树立理想,坚定信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团的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团的自身建

设,努力开创白云区教育系统团、队工作的新局面。

一、把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推进青少年素质现代化工作相结合。

继续在团组织中开展主题鲜明、切合实际、形式多样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各级团队组织切实带领广大青年团员深入学习“牢记两个务必、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脑的工作,成为学习、宣传、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阵地;切实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团队活动的重要内容,原创:做到以活动为载体,抓好青少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帮助团员、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开展“青少年素质现代化与共青团工作创新”系列活动。围绕白云区创建教育强区的需要,结合青少年素质现代化的推进,努力实现团队工作与时俱进,通过举办白云区优秀学生夏令营、白云区教育系统优秀团员演讲比赛等活动,增强团员、青年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树立青少年榜样,全面推进广州市青少年素质现代化的形象工程。

大力加强青少年道德建设。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结合各重要节庆纪念日,组织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弘扬道德新风,大力宣传道德知识与道德规范,大力弘扬“抗非精神”,继续深入揭批“”,抵制“六合彩”赌博现象,不断深化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帮助青少年提高道德素质,大力宣传《白云区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二、加强团干队伍建设,巩固团的基础建设。

⒈在去年团干队伍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我区学校团队干部的培训力度。以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拓宽视野为重点,特别是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点,对学校团队干部进行专业培训,配合学校德育重点,进一步协助学校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⒉进一步完善并修改“星级团委评估方案”,恢复对直管学校团组织的考核评估,进一步规范对团队干的考核管理。

⒊继续开展建设“青年文明号”活动,特别是配合市教育局团委推出的“广州市教育系统青年文明号评比活动”,把我区的优秀青年组织推荐上去,使团队组织更具先进性。

三、把握契机,开展有特色的团队活动。

⒈通过认真开展团员教育评议活动,组织团员青年通过学习理论,提高认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结合教育评议活动,做好有关推荐工作,选出一批有代表性的团干部、团员、支部,推荐到区、市表彰。并总结经验,学习典型,让团员在教育评议活动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同时,在中开展优秀学生演讲比赛活动、优秀中小学生(优秀团员)夏令营活动等。

⒉配合团区委做好换届工作和少代会的工作。落实有关文件的学习和传达,并结合会议精神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

⒊与《少男少女》杂志社合作,组织出版一期《七彩年华》,向社会宣传我区教育系统共青团的工作特色和成绩。

⒋继续做好团信息交流的工作,做好教育系统团组织专刊《青春快讯》的改版工作,更广泛的征集团信息,让全区教育系统团队组织都能了解我们的工作,并参与投稿。

⒌结合市教育局与广州电视台开展的“智力才艺百分百”竞赛活动,组织好我区(分赛区)的竞赛,原创:通过媒体宣传我区的素质教育成果。

⒍在全区教育系统团组织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开展调研报告、论文评比活动。进一步提高教育系统团队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继续深化扶困助学工作,为青少年争取利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

⒈继续做好扶困助学工作,让众多的家庭困难的学生都能得到社会的关注,落实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扶困助学专项资金的申报工作以及“郑柱城扶困助学金”、“信孚扶困助学金”的申请工作。合理支配在“广州市教育基金百万行”活动中所筹款项中的返还款和“维高集团扶困助学金”,严格按照要求使用专项资金。开展集体帮扶活动,扩大扶困助学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为我区的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之手。

⒉抓好青年志愿者的组织建设、项目建设和队伍建设,推进学校与社区的结队,规范志愿者服务的运作,组织青年志愿者围绕我区发展重点、热点问题,为困难群众和有需要人士服务。结合白云区提出的“绿色白云”行动,号召青年志愿者热情加入到爱树

护树、绿化白云的行列。

⒊继续推进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

五、发挥组织优势,做好推优工作,为青年的成长提供舞台。

⒈利用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做好发现和联系青年人才的工作。积极向各级党政部门推荐优秀青年人才,进一步深化“推优

入团”、“推优入党”工作。

⒉配合我局中心工作,在教育局开展的“名教师”、“名校长”评比活动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尤其要调动我系统广大青年教职工的积极性,跟上时代步伐,争当白云区的“名教师”、“名校长”。为创建教育强区多做贡献。

⒊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质量,特别是刚分配到我区的大学毕业生,更要多指导、多关心,使他们能更好的为白云教育服务。

附:各月工作安排

篇2:共青团系统

1、讨论刚才同志所作的工作报告;

2、酝酿共青团系统第届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

3、讨论一下这次大会下发的选举办法。同时各代表团推荐1名监票员、1名计票员,讨论时间从现在起至点结束,各代表团资料员负责讨论记录,有关讨论情况由各代表团团长负责向大会主席团汇报。各组讨论的地点是现在开始分组讨论。下午:在会议开始前,先召开主席团第二次会议(内容:

1、各代表团会报讨论情况;

2、审议通过初步候选人;

篇3:共青团系统

关键词: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工程,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 大学生就业难, 形势严峻。2013 年因为创纪录的699 万毕业生而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而2014 年的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700 万达到727 万之多[1]!2010 年4 月, 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并成立“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 对统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各高校也相应成立就业指导部门, 设置就业指导类课程,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共青团在高校中处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沟通和协同工作的重要一环, 应发挥好团组织的先锋作用, 积极服务青年学生, 帮助他们成长成才。本文以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团委为例, 提出基于系统工程理论的高校共青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为高校共青团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高校创新创业模式

教育部从2002 年开始进行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以来, 这些年各高校都逐步形成了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目前有以下几种比较典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3]。

课堂模式。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 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 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 形成了以专业为平台, 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培养模式。

实践模式。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其特点是商业式运作, 建立大学生创业园, 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和政策资助和相关咨询指导服务。

综合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 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 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另一方面, 从资金、政策和创业指导方面提供支持。学校已建成若干个实验中心和创新基地, 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 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系统工程理论概述

系统工程理论是系统科学的理论。系统科学是从事物的整体和部分、全局与局部关系以及相关联系的角度研究客观世界的科学。所谓系统是指由一些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组成部分所构成的具有某些功能的整体[4]。这样定义的系统是普遍存在的, 自然、社会、人以及能反映出上述特征的事物就是系统。而钱学森认为:“服务于特定目的的各项工作的总体称为工程, 如果这个特定的目的是系统的组织建立或者是系统的经营管理, 就可以统统看成是系统工程。也可以说, 系统工程就是从系统的认识出发, 设计和实施一个整体, 以求达到我们所希望得到的效果”[5]。系统理论有以下基本原则。

有序性。系统是有序的, 系统与系统、系统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层次分明, 有序联系。任何系统都和周围环境组成更大的系统, 而本身又成为这个大系统的一个要素。同时, 任何一个系统的要素又是一个较低一级的系统。

整体性。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理来看待, 从整体与部分, 整体与环境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认识和把握系统的特性和规律, 达到处理问题的优化效果[6]。

环境相关性。系统都是开放的, 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存在和发展着, 与环境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反馈性。反馈就是系统把输出的部分信息, 重新输入到输入端, 通过校正调整等操作以影响再次输出的过程。

随着多年的应用推广, 系统理论已经用于多个领域, 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比如, 在质量管理方面, 引入系统理念, 建立质量管理系统, 提升质量管理的效果;在工程项目管理引入系统工程理念, 建立工程项目系统管理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部门的介入和参与, 如团委的组织, 科技专业老师的参与和社会企业的支持等。他们一方面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又有各自隶属的子系统;另一方面他们之间的关系又决定了整个创新创业教育能否正常、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对其进行研究时, 不得不考虑运用系统思想, 以更科学的方法来对其进行分析, 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有效性。

三、系统工程理论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学校、学生、教师、企业、政府以及创新创业活动中涉及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多因素组合的动态系统。做好这项工作, 需要有意识地运用系统工程思想, 分析创新创业的规律和特点, 从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科学化, 推动创新创业的良性发展。系统工程理论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用, 可从以下方面来开展。

第一, 全程化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系统结构的整体性和层次性原则告诉我们, 学生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 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根据“系统中的各个要素都位于既定的位置上, 担负着一定的角色, 互相之间并不孤立且互相联系, 组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的整体性原则,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应该实现全程化, 即以学生为主体, 从学生入学至毕业全过程, 各部门按照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对学生实施有层次性的指导, 有效的参与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 发挥相应的作用。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贯穿于学生在校教育的全过程, 而不是作为某一特定阶段的突击性工作, 以此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整体性和过程的整体性。

第二, 全员化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项临时、阶段的工作, 它应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 涉及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根据系统的相关性原则,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参与和支持。因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全员化参与, 需要建立有效调动学生、学校和企业的有效组织架构, 如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院等模式, 充分调动学校各部门, 各学院教师的积极性, 参与学生指导, 同时取得家长理解、支持与配合, 并在工作中共同协作, 使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得更好。

第三, 层次化教育。学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 我们在强调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 也要依据学生群体的不同层次的能力开展层次化教育。根据系统的层次性原则, 创新创业教育的层次性集中体现在教育对象上:大学生创新创业, 是有多个阶段多个层次, 所以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 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引导。层次化的教育指导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定, 如对有技术特长的学生群体, 可鼓励学生参与技术创新比赛, 在比赛中发现创业点子;对有创业意向, 技术能力较弱组织能力强的学生群体, 给予团队建设的意见;对低年级层次的学生, 更多倾向帮助学生认识职场, 了解未来职业发展所需的能力, 建立合适的发展规划;对于高年级试图创业的学生, 在谈话中找到问题所在, 提出建议和忠告, 启发其自己做出决策, 采取正确行动解决问题;对于经济困难的创业生群体, 采取措施, 帮助其缓解经济困难, 渡过难关, 进入创业良性轨道。

基于系统工程理论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是应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构建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内容、环境、参与主体和对象主体等要素的系统分析, 教育全程化, 参与全员化, 对象层次化, 多方协同, 不断改善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系统结构和安排合理程序, 以使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发挥整体功能, 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最大化。

四、基于系统工程理论的共青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团委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和共青团的工作优势, 形成“三个一, 两个二, 三项赛事, 四年回归”的“3234”创新创业模式。“三个一”, 即抓好一主线, 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创新创业教育促其成长成才”为工作主线, 建设好“一部一节”, 即职业发展部和职业规划节;“两个二”, 即上好两门课, 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建好两平台, 即大学生软件外包服务实验室和西二在线工作室, 要求学院专业老师介入指导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项赛事, 即根据学生特长, 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大学生软件外包服务设计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三大赛事;四年回归, 即通过多种方式, 加强学院与通过四年学习走上社会的毕业生的交流, 让毕业生和企业意见回归, 改进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通过“3234”模式, 使创新创业教育从大一开始, 贯穿大学四年, 实现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全程化、全员化和个性化。

(一) 三个“一”

抓好一个主线。学院团委牢牢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创新创业教育促成长成才”为工作主线。在以往的工作中有一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活动, 但创业教育开展不够。树立这条工作主线就是要整合、提升过去的工作项目, 融入创业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为此, 院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 院长担任组长, 分管学生工作党委副书记担任常务副组长, 成员涵盖各系系主任等。负责统筹学院的创新创业工作, 在师资建设、团队建设、普及教育等方面给予协调, 学院老师全员参与, 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全员参与性。团委也多次委派老师参与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培训和高校创业教育培训。已有三名老师获GCDF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资格。同时, 指派有学院专业背景的指导老师专职负责学院兴趣小组和创业团队的技术引导工作。

建好一个学生会职业发展部。学院团委整合资源, 增设职业发展部, 关注和开展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活动, 创建网络平台, 制作就业简报, 以收集和发布就业信息和就业帮助资源, 推动学院学生就业工作。近年来, 职业发展部每年都要承办专场招聘会几十场, 收集和发布就业信息百余条, 整理发布就业简报十多期, 在学院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

举办一年一届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节。学院举办了以“体验职场, 扬帆起航”为主题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节, 着力打造“模拟应聘大赛”和“职业发展导航”等品牌活动, 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让同学们对自身的职场竞争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 提高应聘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与企业密切合作, 为企业与学院、学生开展更广泛的交流建立平台, 为实现人职匹配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两个“二”

上好两门就业类课程。学院团委有多名老师承担《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与创业指导》两门课程, 两门课程均是公共必选课, 做到学生的全员参与。《大学生职业规划》课设在大一, 以期学生能在入学起逐步树立规划人生的意识。职业规划课程内加入职业生涯人物访谈, 要求学生与职场人沟通, 做好职业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课设在大三, 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就业和创业技能, 以帮助学生在大四寻找工作更有目的和技巧, 同时, 融入创业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

建设两个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学院目前有软件服务外包实验室和西二在线工作室两个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平台面向全院学生开放。大一入学进行宣传, 组建兴趣小组, 以第二课堂的方式开展培训, 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大二大三以项目的方式选拔优秀的学生组建团队, 参与竞赛活动或实战项目。学院对学生创新创业平台除了提供场地、设备、资金等硬件支持外, 实行“导师制”, 学院内配备一支优秀的专门的博士, 同时邀请优秀的企业企业家及创业教育专家作为创新创业导师。学生通过平台三年的实践具有较好的创新就业能力, 其优秀的产品也具有较强的创业吸引力。

在平台建设同时, 契合学校本科生科研立项计划和国家、福建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三项赛事

三项赛事, 分别是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大学生软件外包服务设计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大赛事。其中前两者与学院专业相契合, 有利于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 进而推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学院在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上有优秀的传统, 学生也多次在国内国际大赛上获奖。学院的相关基础课程也进行改革, 以竞赛题的方式进行考核, 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多年来, 通过工作调研, 学院团委从实际出发, 本着服务学生目的, 尝试通过设立奖学金的办法与学院的举办各类比赛相结合, 以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业创新大赛为契机, 举办了福州大学大学生软件设计与服务外包创新创业竞赛, 一方面选拔优秀队伍和作品参赛, 给予资金奖励, 鼓励和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另一方面在学院内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目前, 学院已举办五届赛事, 其成绩逐年提升。在服务外包创新创业竞赛的产品上, 学院再进一步对有竞争力的产品和团队指导, 给予场地、资金等支持, 推荐参与创业大赛, 如“挑战杯”竞赛、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竞赛的参与和获奖向社会和家长展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 有利于促进创新创业成果获取社会资源, 也有利于推动家长理解、支持与配合, 并在工作中提供协作。

(四) 四年回归

四年回归, 即通过多种方式, 加强学院与通过四年学习走上社会的毕业生的交流, 让毕业生和企业意见回归, 改进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多年的工作实践, 学院和学院团委都意识到社会变化和需求的进步。为了更好的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让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技术和产品符合社会的需求, 学院团委通过毕业生座谈, 毕业生走访, 毕业生网络问卷调查、就业单位走访调查等多种方式加强毕业生和企业的联系, 建立长期反馈机制, 持续改进学院的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根据毕业生和企业反馈的学生在大四课程较多, 企业实习时间偏短等问题, 学院对原有的学生培养方案、课程、课时进行改革, 增加工程类必修与选修课, 适当压缩理论学时, 将四年课程压缩成前三年或三年半完成, 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到企业参加实践, 同时加大了工程实践类课程的比例, 加大了工程类课程学时学分。打破大四“上课学习+放假+毕业设计”传统的学习生活模式, 实施“企业实习+企业毕设+学生创业预就业”计划, 全面构建“学校工程实践+企业工程实践+学生创业预就业”的新模式。针对新生对行业认知偏少的问题, 团委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增加“体验式工程实践”环节, 组织参观本省星网锐捷等大中型知名IT企业, 使学生对软件产业形成直观印象和学习需要, 增强学习兴趣, 树立学习和奋斗目标。

五、结语

高校共青团按系统工程的理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整个高校系统来加强、改进。通过建立“党委统一领导, 以某个部门牵头, 各部门、学院分工配合, 学生参与, 家长协作, 企业和毕业生反馈”的系统机制, 高校共青团能够进一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汉忠.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f915d0102e620.html.

[2]隋俊宇.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工作思路——以北方工业大学共青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3 (3) ;64-66.

[3]蔡慧.高校创业教育三种模式[N].文汇报, 2003-09-02.

[4]于景元.系统工程的发展与应用[J].2009, 1 (1) :25-33.

[5]钱学森, 许国志, 王寿云.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N].文汇报, 1978-09-27.

篇4:共青团启动全面改革

不仅是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而是会被青年边缘化、

被党政边缘化,甚至失去组织存在的价值。”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对团中央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这意味着,作为中共助手和后备军的中国共青团,拉开了全面改革的大幕。

该《方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共青团组织与青年脱离的问题。更具体地说,主要是中央第二巡视组在对团中央的巡视报告中提出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四化”的问题。

改革方案历经高层多次讨论

对包括共青团在内的群团系统进行改革,是本届中共中央酝酿已久的事情,其中有一个逐步细化和落地的过程。

2013年6月17日至20日,中国共青团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等七常委全部出席开幕式。6月20日,习近平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并发表讲话。

习近平对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他说,团的干部必须坚持以青年为本,深深植根青年,充分依靠青年,一切为了青年,“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受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

习近平还说,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关键是要把工作延伸到广大青年最需要的地方去。“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青年有什么需求,团组织就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

2014年12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了群团工作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一些问题:群团组织基层基础薄弱、有效覆盖面不足、吸引力凝聚力不够;有的群团组织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强,存在机关化、脱离群众的现象;群团干部能力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作风需要改进。

2015年7月6日至7日,中共中央召开群团工作会议,七常委出席。由中共中央召开群团工作会议,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到,(群团组织)要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改革和改进机关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坚持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

“要高度注意群众的广泛性和代表性问题,更多把普通群众中的优秀人才纳入组织,明显提高基层一线人员比例。”

2015年10月30日,中央第二巡视组进驻团中央。12月29日,该巡视组拿出了一份措辞严厉的巡视报告。其中提到“党的领导弱化,学习传达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不够深入”;“‘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问题仍然存在”;“党建工作薄弱,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有的党委、纪委未按时换届,个别党员领导干部为他人伪造预备党员身份”;“全面从严治党不力,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规定不严,对直属单位监管不到位。”

团中央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2015年年初,即《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下发后不久,团中央成立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7个专项组,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集中调研和30个重点课题的专项论证,其间听取了5000余名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团干部和团员的意见建议,起草了方案初稿。

2015年7月中央群团工作会议召开后,团中央又根据会议精神,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征求了团中央委员、各省级团委的意见,形成了方案送审稿。

在这一过程中,该《方案》借鉴了全国总工会、上海市、重庆市群团改革试点的经验。

2016年,该《方案》先后经过中央书记处办公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按照中央的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了方案终稿,并以中办的名义印发。

团中央有关负责人说,在方案起草过程中,中央改革办数次审阅方案,提出了很多修改的建议;中央巡视组的巡视报告对方案的形成启发很大;参加改革方案协调会的中央有关部委,也提出了修改的意见。

“以共青团为代表的群团工作,其改革从十八大之后经历了中共最高决策层的多次讨论、研究和指导,规格之高可见一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所所长吴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四化”引发的问题

共青团“四化”的出现并非偶然。

团中央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领导小组成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廉思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共建政前,共青团组织为提高效率,采用的是扁平化管理模式,中共建政后,开始采用科层化,建立起从中央至乡镇的五级团组织,行政化由此肇始。

共青团“机关化”与“行政化”进一步加剧,是在改革开放后。这一时期,共青团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出现下降,但各级团组织仍是中共选拔干部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团中央和省市级团委的负责人,由于具备年龄优势,经过其他岗位锻炼后,成为省部级或以上级别干部的机会往往更大。很多曾在团中央工作的干部,后来成为了省部级官员,甚至党和国家领导人。

在这一背景下,有些团的干部开始只“往上看”,却与基层的青年脱离。南宁原市委书记余远辉(2015年5月落马)在任共青团广西区委书记时,被人形容为“眼睛只往上看,对他升官无益的人,他都不正眼看一下”。

在针对中央巡视结果的整改报告中,团中央承认,一些机关干部习惯于坐在机关指导推动工作,甚至出现“下基层人去心没去,对青年的困难和需求无心解决”等问题。

吴庆认为,2000年后,受“后备干部”的路径刺激,团组织机关化与行政化愈发明显。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开始施行,专职团干部大多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受此影响,部分团干部的年轻优势愈加明显,官僚习气也与日俱增。

事实上,这一现象早就引起了团中央的重视,并在团代会报告中有所体现。2003年的共青团十五大提到,团干部联系青年不够,工作浮躁;2008年团的十六大提到团干部的短期行为;2013年团的十七大又提出团干部联系青年、融入青年不够。但此后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贵族化”针对的是团组织“重精英、轻草根,代表性不足、覆盖面不广”。

其“重精英”的特点,还催生了一些“交际能手”。内蒙古自治区原常务副主席潘逸阳,2014年9月接受组织调查,他当过广东团省委书记,出任这一职务时他刚刚34岁。潘交际能力很强,“朋友”很多,为了“友情”,他曾为别人经营企业提供便利。

河北省委原组织部长梁滨2014年11月落马,他曾在山西团组织工作16年。据《财新》报道,梁滨擅长迎来送往、搞人际关系。用一位山西官员的话说,梁滨人际关系能力强,在山西官场左右逢源,几无对手。

“娱乐化”针对的问题,是“有的团组织在活动中迎合青年多、引领青年少,思想工作没有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娱乐化”的出现,反映了基层共青团组织思想教育的乏力。互联网出现后,青年的价值观念愈发多元化,而基层团组织创新不够,很难跟得上这种变化,于是被迫用“娱乐化”手段来迎合青年,却失去了对青年的政治引导。

在廉思看来,共青团组织的“机关化”,化远了与青年的友谊;“行政化”,化掉了与青年的联系;“贵族化”,化褪了团干部的本色;“娱乐化”,则化来了团干部的奢靡。

团中央系统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作为群团组织的共青团,本来是青年之家,结果却成了衙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各级团干部本来是青年的朋友,结果变成了青年“领袖”,身居庙堂,高高在上,官派十足。

“团干部成了官,遑论做青年友,团组织脱离了青年,遑论赢得青年?”在去年7月份的中央群团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批评共青团处于“高位截瘫”,若不奋起直追,甚至失去组织存在的价值。

在中央群团工作会议后,团中央第一书记秦宜智也曾说过这样的话。他说:“如果共青团再不奋起直追,不仅是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而是会被青年边缘化、被党政边缘化,甚至失去组织存在的价值。”

有人曾经对这种“边缘化”做出解读:被党政边缘化,是因为共青团在社会管理中处于边缘地位,无法有效地参与政治生活和公共事务管理;被青年边缘化,是因为共青团虽然是群众组织,但是在群众中处于边缘,端着官架子,不能真正代表人民群众。

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

中办公布的《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从四大方面、十二个领域提出了改革措施。

廉思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次改革不同以往之处,在于不再零敲碎打,修修补补,而是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方案》称,这次改革将改进团中央领导机构人员构成、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改革团中央机关干部选拔、使用和管理;改革创新团的工作、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同时加大党委和政府对共青团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

“《方案》方向比较明确,抓组织、抓干部、抓工作和活动、抓环境,有的要求非常具体,给改革提供了具体的路径。”吴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前三条是提给团中央的,最后一条是提给党委和政府的,团要大力改革和党委政府要大力支持同样重要。

在吴庆看来,中共中央对团机构的改革的政治意图,就是通过强力助推,让团组织重新广泛联系青年,将青年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执政党周围。

很多人注意到,《方案》强调,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这一写入党章的定位没变,并将共青团改革纳入全面从严治党的范围。

吴庆说,这次改革在精减机关行政编制方面步子迈得最大,意图扭转五级团组织呈倒“金字塔”型的现状,让资源向基层集中。

《方案》提出,改革优化机关职能和机构,实行工作力量“减上补下”,团中央精减机关行政编制,补充相应数量的挂职干部,带动省级团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精减编制、充实县级团委和直接服务青年的工作领域。

2015年9月7日,团中央和31个团省(区、市)委的首批386名干部抵达派驻县(区),这标志着团中央和团省(区、市)委机关干部“常态化下沉基层”工作正式启动。

根据部署,团中央、团省(区、市)委除少数内部管理岗位外的共约1600名干部,在两年内分四批每批选派1/4的干部派驻到县(区)团委工作4个月,长期坚持,形成制度,使下沉基层成为团的领导机关干部的工作常态。

首批下沉基层的386名干部中,局级干部48名,处级干部180名,科级及以下干部158名。他们的工作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团要管团。

《方案》还规定,要明显提高基层和一线团干部、团员在团组织中的比例,团代会代表、团中央委员要注重吸收农民工、社会组织骨干、自由职业者等新兴群体。到2018年团十八大召开时,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团中央委员会、团中央常委会中基层和一线代表的比例,要分别不低于70%、50%和25%。

对于一线代表人比例的设定,吴庆的看法是,数字是一回事,还要真正有代表性。要选拔一些在青年中有代表性、议政能力强的人参加,真正在代表大会上反映青年的呼声。“一定要防止虽‘数字满足却‘鸦鹊无声的情况。”

《方案》还提出,要改进机关干部选任交流,注重人岗相适,不搞年龄层层递减,从严选拔专职干部,挂职、兼职干部在机关所任职务从工作需要出发,不完全对应行政级别。

前述团中央不具名人士证实,首批近80名挂职干部已经确定,不日即奔赴挂职机构开展工作。

这次改革从优化干部培养和成长路径的角度,打破年龄、学历、身份、职级限制。改革后,团中央机关挂职、兼职干部的比例均达到42%以上。一大批挂职、兼职干部的加入,将大大优化团中央机关干部的结构。

吴庆认为,解决人的问题最为重要,也是难题。“合格的干部有了,其他的问题才能逐步解决。”

在工作机制方面,《方案》提出了“8+4”和“4+1”工作机制。前者指每年50%的干部在机关工作8个月,在区县团委工作4个月;后者指在岗干部每周在机关工作4天,在基层单位工作1天。

另外,还有一个“1+100”联系青年的制度,即要求每名专职、挂职团干部,经常性联系100名左右不同领域的团员青年。

吴庆说,这些量化的工作目标,意味着基层团组织和团干部的工作压力不小。“当代青年有其独特的时代性,80后、90后、00后的行为方式、语言沟通方式、价值取向等各自呈现不同的特征,基层团组织无疑要花大力气研究,才能有效对接,不被排斥。”

吴庆说,畅通共青团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是《方案》的目标,但基层团组织则要克服很多困难,特别是与其他社会组织“抢人”。

面临的一些难题

在这一轮改革中,团中央在机关新设青年发展部、基层组织建设部、社会联络部,统筹青年发展、联络社会各青年阶层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建纵横交织的网络化组织体系。

吴庆认为,随着青年的流动,那种把青年按地域分类的工作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改革要符合现实的需要和未来的发展,才能产生实际的效果。

这次改革,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基层工作力量和资源的不足。在工作力量方面,《方案》给出的思路,一是要上级机关的力量下沉,二是要大力发展社工和志愿者队伍。

《方案》预期,到2020年,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将达到20万人。

廉思说,20万的目标,令实现青年群体全覆盖的计划显得雄心勃勃。不过,他在做青年的课题中发现,学校、政府、国企、军队、事业单位等体制内青年比较好覆盖,但以流动性为特征的青年阶层如快递员、网约车司机、流浪艺人(歌手)等,原来的那套工作方式已经失灵,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

吴庆亦认为,新出现的青年阶层,倒逼团中央在组织结构上要符合现实的需要和未来的发展。他建议,除了原有的机构外,要尽早建立一些服务青年的专业社团,比如青年成才协会、青年读书协会、青年职业发展协会、青年创业社、青年婚恋协会等。

这些协会与团机关组织的关系是,团的机关只负责“掌舵”,这些协会则负责“划桨”。分析认为,这将有效规避此前命令式的、运动式的工作方式带来的对抗与排斥,增加团组织的亲和力,真正把青年聚拢在一起。

但要推进团组织的改革,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吴庆说,首要的困难是基层团组织的力量问题。他说,当前基层团组织比较薄弱,越到下面人越少。如果没有人,各项改革还是无法落地。

另外,作为一个拥有五级组织、30多个省级单位的庞大机构,能否将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团组织的功能加以区分,分类指导,也是个疑问。

另外,团组织能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来支持它的发展计划,也是一个问题。当前,团组织由行政化动员向群众化动员的改革稍显缓慢,团组织的发展与市场、社会和民众之间还有距离,需要加快改革速度。

团组织还有一个如何激活自身资源的问题。如何利用团的国际资源激活国内资源?大学团如何支持中学团和少年团?城市团如何帮助农村团?这些问题,尚未有可复制的经验可循。

还有一个问题是组织品牌问题。多年以来,团组织一直存在资源分散的问题,虽然做了很多事,但有品牌的不是很多。一些老的品牌如希望工程、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在体制内还叫得响,在社会层面却已逐渐式微。

此外,团组织的改革还存在着绩效考核僵化、不成体系,以及组织创新缺乏朝气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共青团的改革就难见大的成效。

篇5:共青团系统

王兆国: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总工会主席,曾任团中央第一书记

刘云山: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长,曾任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书记

刘延东: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长,曾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常务书记

吉炳轩: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曾任团中央书记

黄跃金:现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曾任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

孙家正:现任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部长,曾任共青团江苏省委书记

张维庆:现任中共中央委员、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曾任共青团山西省委书记

黄丹华:现任中共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李海峰:现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克尤木·巴吾东:现任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季允石:现任中共中央委员、人事部副部长,曾任共青团江苏省委书记

宋德福:现任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副组长,曾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张宝顺: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山西省委书记,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李克强:现任中共中央委员、辽宁省委书记,曾任团中央第一书记

洛桑: 现任甘肃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刘奇葆: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袁纯清: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陕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姜大明: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黄华华:现任中共中央委员、广东省长,曾任共青团广东省委书记

韩正: 现任中共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代理书记、市长,曾任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

梁滨: 现任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曾任共青团山西省委书记

徐立全:现任安徽省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曾任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

李源潮: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江苏省委书记,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刘鹏: 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局长,曾任团中央常务书记

孙金龙:现任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巴音朝鲁:现任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崔波: 现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谢康生:现任湖南省委副书记,曾任共青团湖南省委副书记

石玉珍: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湖南省委常委、省政协副主席,曾任共青团湖南省 委书记

梅克保:现任湖南省委副书记,曾任共青团湖南省委副书记

全哲洙: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吉林省委副书记,曾任共青团吉林省委书记

杨永良: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湖北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曾任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

王三运: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福建省委副书记,曾任共青团贵州省委书记

陶武先:现任四川省委副书记,曾任共青团成都市委书记

栗战书: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副省长,曾任共青团河北省委书记年)

王东华:现任黑龙江省副省长,曾任共青团黑龙江省委书记

杨传堂: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正部长级),曾任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

杨晶: 现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委副书记、区政府主席,曾任共青团内蒙古区委书记

王乐泉: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曾任山东省团委副书记杜青林:现任四川省委书记,曾任吉林省团委书记汪 洋:现任重庆市委书记,曾任安徽省团委副书记沈跃跃:现任中组部副部长、人事部副部长,曾任浙江省团委书记宋秀岩:现任青海省副书记、省长,曾任青海省团委书记张福森:现任全国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北京市团委副书记叶小文:现任国家宗教局局长,曾任团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张庆黎:现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曾任团中央工农青年部副部长钱运录:现任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曾任湖北省团委书记强 卫:现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曾任北京市团委书记赵 实:现任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曾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林炎志:现任吉林省委副书记,曾任北京市团委书记宋爱荣:现任新疆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曾任新疆团委书记罗保铭:现任海南省委副书记,曾任天津市团委书记陈秀榕:现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曾任福州市团委书记金银焕:现任山西省委副书记,曾任山西省团委书记李成玉:现任河南省省长,曾任宁夏区团委书记李春城:现任成都市委书记,曾任哈尔滨市团委书记李学举:现任民政部部长,曾任团中共办公厅主任李立国:现任民政部副部长,曾任辽宁省团委副书记刘也强:现任贵州省委常委、政协副主席,曾任贵州省团委书记罗志军:现任南京市委书记,曾任团中央事业发展部部长

篇6:共青团系统

一、路线图

1、相关单位植树人员路线:新城→光明东路→枣庄东外环(左转)→侯宅子路口(向右)→新枣路孟庄段(途径枣庄民营科技园、孟庄大桥)→峨山口加油站(往山亭区方向走,峨山口团支部安排专人引导并配有指示图标)→口子汪(市中区、山亭区交界处由派出所安排专人负责引导)向右转走环山路(有指示图标),沿途峨山口团支部、上道沟团支部派专人引导路线→葛洼村北植树现场(有指示标识)

活动结束后车辆沿环山路向东行驶350米左右可见一条向山下行驶的水泥路右转即可到达峨周路→峨山口加油站→按原行驶路线返回新城、枣庄市区

2、领导路线:新城→光明东路→枣庄东外环(左转)→侯宅子路口(向右)→新枣路孟庄段(途径枣庄民营科技园、孟庄大桥)→峨山口加油站往峨周路方向向右转→途径济南军区司训大队、声源水泥厂→向东行300米左右路北有专人引导相关领导车辆进入活动现场

活动结束后调转车头原路返回

3、消防车路线:新城→光明东路→枣庄东外环(左转)→侯宅子路口(向右)→新枣路孟庄段(途径枣庄民营科技园、孟庄大桥)→峨山口加油站往峨周路方向向右转→途径济南军区司训大队、声源水泥厂→向东行500米左右左转驶向路北一条通向山上的水泥路,开到水泥路尽头左转进入环山路向西前行350米左右可见路边有高压线铁塔即到活动现场

活动结束原路返回

二、活动现场

1、苗木:桃树1000株

2、工具:给相关领导准备尖锨15把,头5把,6个水桶,手套

3、团旗:50面中号

4、帽子:孟庄镇青年志愿者红帽15顶

5、场地划线、定树坑:葛洼村王新书记等全体村干部(需准备白灰、皮尺等)

6、现场车辆停放:派出所安排专人指挥领导车辆、植树单位及消防供水车辆通行

7、孟庄镇现场录像、照相:刘勇

8、现场话筒:充电式话筒

9、环山路面的整平工作

10、抽调工作人员(统一标识):孙强、赵宇、张蕊、葛甫、刘领兵、贾广亮

三、过路横幅

1、孟庄镇准备在新枣路孟庄段悬挂15幅过路横幅,在口子汪至葛洼村北活动现场环山路沿线悬挂10幅过路横幅(由团区委提供标语口号)

2、在活动主会场悬挂活动会标(由团区委提供会标词)

四、其他

1、就餐(请团区委提前将分桌表安排好)

2、活动现场的宣传报道:团市委、团区委安排

3、是否邀请驻地部队请团区委领导定

4、现场活动仪式的安排(主持人、主持词、领导讲话、采访领导

上一篇:爱岗敬业教育下一篇:2018届技能高考文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