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人物专访的新闻稿

2024-05-03

校园人物专访的新闻稿(精选9篇)

篇1:校园人物专访的新闻稿

长院团发[2010]11号

关于第五届“校园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深入实施我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展现我校青年学生的风采,在青年学生中树立先进典型,鼓励、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奋发成才,学院决定评选第五届“校园十大新闻人物”,现将评选活动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条件

(一)“校园十大新闻人物”推荐对象为:我院全日制在籍在校学生

(二)“校园十大新闻人物”的表彰对象为:思想积极向上,成绩良好,在学院或社会上有一定的新闻效应和良好影响的我院在籍学生。在上述基础上,对具备下列条件的候选人予以优先考虑:

1、“国家奖学金”“湖南省政府奖学金”等其它奖学金获得者及在逆境中顽强拚搏、自立自强且品学兼优者;

2、院级、省级或省级以上“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获得者;

3、省级或省级以上奥林匹克竞赛、大中学生科技创新发明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者(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等);

4、学术科研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推广价值,或应用于实践领域产生显著社会经济效益者;

5、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爱心助人、信息工作、社团活动、文明劝导、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等工作中有突出贡献者;

6、在文学艺术创作、文体活动中表现优秀并得到院级及院级以上奖励者;

7、在院级、省级或省级以上各类重大比赛中取得突出成绩者。

二、推荐办法

1、各系、各学生组织根据评选要求,在本系或本学生组织中开展相关的推荐活动,在此基础上向院团委推荐候选人,各系、各学生组织候选人上报前须在本系、本学生组织内部进行广泛征求意见,并严格按照要求准备材料,按时上报;学生也可进行自我推荐,推荐材料直接送院团委学生会办公室。

2、院团委组织部对各单位推报人选的材料进行审核,将符合要求的人选提交学院审定。

三、具体要求

1、各系、各学生组织要高度重视,专门组织力量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和候选人推荐工作,确保推荐工作顺利开展;

2、在推荐候选人工作中,各系、各学生组织要严格按照评选条件坚持公开择优原则,所推荐的人选应是本系、本学生组织学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3、各系、各学生组织要将所有申报材料于4月28日前上报院团委学生会办公室,逾期将不再接受报名;

4、申报材料应包含以下内容:

(1)候选人自做推荐材料,一式2份(如是学生自荐材料还需附50名以上同学和2名教师签字书面材料);

(2)候选人要有2000字的事迹材料及300字事迹简介各2份,用A4纸4号仿宋字体(间距24磅)统一打印并把电子文档发送至 tianzhaoyang@126.com ;

(3)提供事迹材料中涉及到的主要奖项的证书复印件,两张近期彩色生 活照片;

5、院团委在学院相关网站和中心花坛公布正式候选人及其事迹,于5月1日—5月7日期间进行公示;

6、团委将组织青年志愿者于5月8日—5月13日在中心花坛进行为期一周的现场投票工作;

7、青年志愿者担任工作人员进行统计工作,结果经团委审核后报送学院。

共青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二O一O年四月六日

篇2:校园人物专访的新闻稿

为了加强我校文化气息,更好地促进校团委、校学生会的各项团学工作。同时,更好地将校新闻中心的整体形象推向全校师生,经学校团委研究决定在全校团员青年中开展“20XX-20XX学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活动。

二、活动目的:

“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活动旨在通过挖掘、宣传我校大学生积极进取、拼搏奋进的感人事迹,为全校团员青年树立自强、自立的榜样,在全校营造关心、支持大学生自立自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开展好这项活动,对展示和塑造当代大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勇于面对困难的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三、活动时间:

20XX年3月23日—4月15日

四、活动对象:

全校同学

五、活动原则:

公平、公正、公开

六、活动流程:

1、3月23日-25日做好活动的前期准备和宣传工作。

2、3月25日-28日将本次活动报名表下发至各系,接受全校同学及学生团体报名。

3、各系推选出自己系的新闻人物,于4月7日以前把各系候选人材料报到校新闻中心处,请附加个人照片和竞选口号。

4、4月15日进行首届校园新闻人物报告会及颁奖仪式。

4、选手自作ppt并做自我介绍。

5、校宣传部帮忙制作展板2张,新闻中心现场拍照,广播站在活动期间帮忙广播宣传。

6、具体详细信息请登录校新闻中心博客。

七、后期宣传工作:

1、4月17日,新闻中心做好本次新闻人物评选活动的`新闻稿,并经团委老师审核后上传校园网。

2、4月17日张贴红榜对获奖的新闻人物进行公示。

八、报告会及颁奖仪式(另附)

九、注意事项:

1、每位参与者应当真实、诚恳的说明自己的情况。

2、请各系部配合好宣传,让全校师生认识到这一评选活动的重要性。

3、在准备进行新闻人物报告会的同时,各系必须将本次新闻人物评选活动的重要性落实到每个班每个人,各系要做好每位新闻人物的个人简历,做出宣传展板和海报。

4、具体、生动、客观报道新闻人物的典型事迹。

5、新闻人物须是正面形象,不得捏造事迹,必须真实可靠。

十、奖项设定:

“校园年度新闻人物”九名

“校园年度新闻人物(团体)”一个

十一、经费预算:

*气球 10元

*矿泉水一桶 10元

*纸杯一袋 5元

*双面胶两卷 5元

*宣传纸八张 20元

*证书十个 100元

*奖杯十个 250元

*音响设备一套 50元

篇3:新闻人物专访浅析

关键词:新闻,新闻采访,人物采访

新闻报道的前提与基础是采访, 通过新闻采访, 记者会获得所需要的新闻素材, 取得新闻报道的依据。然而新闻人物的专访是记者带有目的性的对受访者进行专门的一对一的采访对话, 根据采访对象的生活现状、采访对象的理想思想以及采访对象的情感为主要内容, 将采访对象的独特人生状态和人生经历展现给受众, 那么要想做好新闻人物的专访, 就要使采访中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 同时又要强调其可读性和趣味性。

1 新闻人物专访的采访特点

人物专访是以记言为主, 以对话的形式, 由采访者进行提问, 以受访者的话语为中心进行的访谈。在人物专访中, 采访者的作用是向受访者提出问题, 在交谈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有选择的话题引导, 不占有过多的话语权, 就算是对受访者的话语进行转述也不能违背受访者的原本意思。在进行访谈时要围绕着采访中心点进行双向互动, 采访者要寻找出合适的采访话题, 注意提问时的内容选择和语气态度, 严格避免出现尴尬局面。人物专访是依靠采受双方的感情交流, 双方互相讨论的谈话, 同时采访者在进行采访时还要掌控谈话全局和话题走向, 突出采访的新闻性和现实针对性。使专访满足新闻人物采访的特定性, 即特定的问题、对象、场合, 只有抓住新闻采访的特定性, 才能将人物专访的特色展现出来。

2 新闻人物专访的流程

首先, 明确受访对象。进行新闻采访的基本受访对象必须是新闻人物, 才有进行新闻采访的价值。新闻人物指的是:最近一阶段为社会做了突出贡献, 或者在某一领域获得了较大的成就, 身处重要职位或者关键的岗位上, 这个人的行为和意志对社会有很深的影响, 其言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的人, 因为他们身上的某些特质或者受某些特殊原因的影响备受社会的注意。很多受众都认为新闻人物就是名人, 实际上新闻人物不等同于名人, 而且名人专访不是随便就可以做的。要想做名人专访需要看这个受访者有没有新的社会实践活动, 做的社会活动以及所做的新鲜事是不是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等, 还要和社会焦点问题进行紧密联系。例如, 在采访文学作家莫言时, 采访者就不能将获得诺贝尔奖作为话题中心了, 因为这已经是过去时了, 失去了新闻的“新”了, 应将这次人大会议中莫言所提出的教育改革观念作为话题的中心进行采访, 而将诺贝尔得奖作为采访背景。

其次, 在进行采访之前,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做到对受访者的资料掌握齐全, 明确对受访者进行采访的主题。因为新闻人物专访中, 采访者与受访者接触时间短, 但却需要挖掘出大量的新闻素材, 所以采访者需要在进行采访之前对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做到熟记于心, 尤其是要了解受访者的脾气性格, 这样采访者可以更好地把握采访的节奏。如果对被采访者的基本情况不了解, 仅靠简单的对话, 提出一些没有针对性的问题, 会造成采访重点的遗漏, 耽误双方的时间, 甚至还会使受访者反感, 造成不愉快的事发生。

在采访的过程中要注重对背景材料的应用, 丰富采访内容;在确定采访对象后要确定采访主题, 采访前做好多种采访问题预案的准备, 因为采访者与受访者的谈话时间有限, 而且采访对象的谈话直接决定着谈话时间的长短和采访是否成功。采访者只能在有限的时间进行采访, 在采访之前进行提纲准备, 需要做到言简意赅, 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语言提出具有深度和高度的问题, 利用简洁的方式提问, 可以节约采访的时间。

最后, 采访者在平时需要增加自己的知识量。记者是一个对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的职业, 因为记者在采访时会面对来自各个领域的人物, 当记者在对自己没有涉足过的领域进行采访时如果对这个领域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容易造成无话可谈的局面, 只有在平时增加知识面才能保证与采访者进行愉快的对话。在传统的采访中, 记者通常是采取对答式的提问, 而人物的专访也就变成了答记者问了, 采访者要善于为采访制造轻松的谈话气氛, 要善于去观察, 对采访的过程具有掌控能力, 在倾听受访者说话时, 根据受访者说话的内容提出问题, 适当追问通常可以使受访者愿意主动的去谈。避免出现冷场, 要尽量与受访者进行互动。现场的互动包括语言和行为同时互动, 语言互动是指寻找兴趣点进行谈话, 行为互动是指为受访者提供一个舒适自在的采访环境, 使受访者感到放松, 同样在轻松自在的状态下记者才能更好地进行采访, 体会受访者的内心感受, 得到受访者的信任, 从而进一步的提高采访效率。

3 新闻人物专访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 要用专业话语 (内行话) 进行提问。当采访者在对受访者进行采访时, 如果运用白话进行采访, 在开口的那一刻就被识破, 给受访者带来不专业的感受, 用外行话进行提问很难被受访者认同, 进行深层次的采访也就更难了, 会阻滞采访, 对采访造成障碍。身为记者在采访时要做到有条理、层次感强的提问, 当面对的受访者是不善言辞的或者提出的问题属于敏感话题受访者不愿意去谈论, 那么就得由记者运用恰当的采访技巧去引导采访对象, 除了语言上的引导之外还可以借助故事、道具等等, 要用真诚的态度去打动受访者。采访者在对受访者进行观察的同时, 受访者也在捕捉着采访者的一言一行, 在提问的语气以及交流时的眼神做到真挚, 如果受访者感觉到不友善的意图, 那么在回答问题时也会存在一定的戒备心理。

第二, 掌控好采访的节奏。在谈话的过程中尽量做一个如同现场观众的倾听者, 在谈话开始对于熟悉的或者有过交流的受访者可以使用简单直白的开场, 但是较多情况下, 记者在进行采访开场时会采用寒暄式的开场将气氛营造得较为融洽, 再进入正式的采访, 取得最佳的采访效果。在受访者比较紧张的情况下, 可以先和受访者谈论其他轻松的话题, 缓解受访者紧张的情绪, 打破这种紧张的气氛再进行采访,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要运用采访技巧将问题巧妙的抛出去, 使受访者接住话题, 激发受访者主动谈论的兴趣, 记者在这时就尽量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在倾听的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 适当的时候要与受访者进行眼神上的交流, 人的注意力除了用眼看用耳听还有用心去感受, 一个人用心倾听的状态很容易被说话者察觉, 当受访者察觉你对他的谈话有兴趣, 可以使他更有继续说下去的动力, 达到一种较为默契的状态, 并使采访更加成功。

第三, 记者在进行采访谈话时需要掌控整个谈话的方向, 在采访中尽量使谈话的内容围绕着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话题, 在谈话中围绕主题搜寻有用的素材。与受访者进行谈话时需要在脑中形成新闻的大体脉络, 在谈话的同时进行素材的筛选, 做到谈话结束, 人物专访的大体结构也能基本完成, 通过记言形式进行整理使新闻新鲜出炉。采访者进行提问时尽量多使用商量的、探讨性的语气, 避免使用生硬的审问的口气, 。营造良好的讨论气氛, 做好与受访者之间的沟通, 突出人物专访中受访者的主体地位。

4 结论

新闻采访工作对记者提出较高的要求, 记者掌控着采访的全过程。采访工作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作, 所以记者要是想做好对人物的专访就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采访过程中应注重技巧的运用, 与受访者进行互动, 掌控采访的节奏, 需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只有拥有了这些技能才能更好地完成采访工作, 做出成功的新闻人物专访。

参考文献

[1]包丹虹.人物专访中的新闻专业主义[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版, 2014 (3) :129-132.

[2]李扬.浅谈新闻人物的采访[J].记者摇篮, 2015 (1) :15-16.

篇4:注重发现新闻人物的典型意义

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在谈论记者的发现力时,把它概括为六个方面,其中之一是要"善于发现和表现最能体现时代精神、对人们有较大激励和鼓舞作用的典型人物"。对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在新闻报道中,发现典型人物实质上就是发现人物在现实社会中的典型意义,发现典型人物在现实社会中放射的精神力量。我们采写《赤子报国情未已》这篇通讯的过程,就是对刘佑全的典型意义、精神力量的发现过程,是对刘佑全认识的升华过程。

典型人物的成长不是平面的,他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复杂的,他的思想历程,他的心灵世界,都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走过,甚至在矛盾中出现过激烈的撞击,这样的典型人物才显出思想的深厚性,人物的典型意义在社会中才能凸现出来。刘佑全是我国新时期高级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的楷模。他既在美国进行过有机化学博士后研究,也在河南最大的化工厂任过副总经理,又在基层任过科技副县长,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物在这些特殊的环境中,遇到了种种矛盾,而刘佑全就是在各种矛盾中成长起来的典型人物。因此,刘佑全的思想内涵和社会的典型意义值得我们新闻工作者进行深入探讨。对于刘佑全,我在2000年的元月份对他就有了解。那时候,他刚来到夏邑县担任科技副县长,他的心愿是利用自己的知识、科研成果和在国内外的影响,为家乡的化学工业和招商引资做出贡献,使家乡的经济发展尽快迈入快车道。当时,我想从高级科技人才到基层工作和商丘积极引进人才两个方面对他进行报道。报道还没有写出,几个月之后,一个不幸的消息传了过来,刘佑全因积劳成疾累死在工作岗位上。于是,我当即来到夏邑县采访。在采访中,很多人感叹,刘佑全为家乡的建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值得大书特书。

我认为,热爱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这无疑是刘佑全的优良品质,但我感到在刘佑全身上,还有更宝贵的精神财富待我们去认识、去开掘。于是,我在夏邑县,在他曾工作过的坐落在巩义市的河南开普集团(原河南化工厂),进行了深入采访,被采访者有他的同事、同学、朋友、亲人等。采访时,人们被刘佑全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比如,刘佑全在河南开普集团工作时,人们得知他患病,工人们竟从内心里迸发出这样的声音:愿用自己的生命治好刘博士的病。对于刘佑全自己应该享受的生活津贴和应该获得的科研奖金却不要、带病工作、用自己的钱看病、出差不用公款吃饭等又感到不理解。他的学生在他去世后为他披麻戴孝守灵,而对他一直生活上俭朴、工作上艰苦、身体上忍着疾病的痛苦又很有看法。既感动,又不理解,这就构成了认识上的一对矛盾。而刘佑全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就在这一矛盾中凸显出来。人们对刘佑全不理解,是因为一个时期以来,在一些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身上,一些优良的品质丢失了,一些腐败的因素增长了,而刘佑全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却能多年来保持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并且他的事迹一般人又难以做到,这正是人们所渴盼的东西。人们的渴盼,就说明刘佑全的事迹在社会上具有了典型意义。人们对刘佑全的不理解,还表现在另一方面。一个时期以来,出国的热潮迅速升温,很多人千方百计要在美国弄到绿卡,而刘佑全在美国学成以后,谢绝高薪聘请,舍弃高水平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为了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他毅然来到地处山区的一家化工企业。在企业里,他不以高层次科研人员自居,而是超负荷地做具体工作,他只恨每天工作的时间太短,他只恨自己对祖国的贡献太少。刘佑全作为一个留美归国博士后,人们对他的思想和事迹还不太理解,因为他奉献的太多太多,得到的太少太少,而人们不理解的正是这种反差。经过对新闻素材的分析和概括,我认为刘佑全是新时期科技工作者的楷模,是全国性的先进典型人物。对此,我把刘佑全典型意义的内涵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优秀品质;淡泊名利、不求索取、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我们把刘佑全典型意义的内涵高度凝炼,拟就了这篇通讯的题目"赤子报国情未已",把刘佑全典型意义的每一个方面,铸炼在通讯的小标题中。

综上所述,我认为:一是从内容上来看,要把人物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和时代的大背景下考查,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如果是社会的需求、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渴求,就可确定这个先进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从方法上来说,在获得新闻素材的基础上要进行理性分析,进而发掘出人物的"亮点"或光彩。这样,作品才会产生内在的精神力量。

篇5:人物专访新闻稿怎么写

一般说来,人物专访(或者叫人物通讯),要高度而准确的概括一个人的最主要的亮点。

譬如,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他,二十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人生的春华秋实;

他,桃李满天下,被某某部门连续多年命名为先进工作者;

他,辛勤耕耘,被某某领导的亲切的誉为“某某某”,

他,就是某校特级教师某某某......

(然后引出正文。)

人物通讯的开头,要略微讲究一些文采,充分利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在写作方法上,可以描写,可以抒情。

从写作角度上,可以写某一个侧面,然后引起读者兴趣。

例如:

在某某地的表彰大会上,一位身材消瘦的年轻人从某某领导手中接过了某某奖章,这位年轻人恬淡而自信的微笑,让所有的现场的人为之折服。

他,就是某某某,某某单位某某(职务、工种)。

(引出正文)

当然,也可以开门见山,例如,可以这样写:

他的履历,渗透着他辛勤的汗水,是他人生中流畅的轨迹,某某年为某某工人,某某年入党,某某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某某年担任某某职务。

他创造了一些列的深化,填补了某某空白,某项工作得到了最高奖励或者荣誉等等。

他就是某某某。

(引出正文)

关于人物通讯的结尾,可以是对某某人物的感叹类的语言、赞美类语言,或者寄托希望类的语言等等。

例如:他朴实无华的语言,实践着高尚者的情操,这难道,不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吗?等等。

篇6:人物专访新闻

——访自治区优秀毕业生陈力根

作者;蒙麒雨

寒意早已褪去,暑意渐渐袭来。河畔微风中拂动的青柳,耳畔传来的淡淡的离别的笙箫。这就是2013年的夏天,也是属于陈力根的毕业季。

2009级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陈力根同学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毕业生”,他看到校园里到处都是毕业生在学校拍照留念的身影,不禁忆起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大学四年时光,那是一段难以忘怀的青春记忆。

怀揣设计之梦前行

刚上高中不久,陈力根就选择了学习美术,坚定艺术高考是他的唯一出路。他觉得自己来到这里是个偶然,当时他已参加了几所学校的考试,只是抱着陪朋友再考一次的心态参加了民大的校考,可戏剧性的是他考上了他的朋友却没考上。

2009年的九月,陈力根在姐姐的陪伴下坐火车来到了南宁。因为火车的晚点,他原计划报到的日子便推迟了一天。晚上在宾馆里时,他想要了解新学校的心情愈发迫切,便加入了一个民大学姐学长们为新生解惑的QQ群。他想要咨询学校的环境、饮食、住宿等问题,很幸运地私聊到一位学长,耐心地为他一一解答,陈力根安详的神态里,流露出的是对那位学长的感谢与肯定。去学校报到的时候,让陈力根感到更加欣喜的是给他做新生接待工作的人竟然正好是那位学长(那位学长当时已经大四了,是曾经的艺术学院学生会副主席)。

在入学不久的班干部竞选时,那位学长给他发来“别让我失望”的短信让他信心倍增,他勇敢地走上讲台,并顺利成为2班的班长。

怀揣感恩之心前行

他曾经是个青涩的少年,也有过紧张与迷茫,但在他的乐观情绪感染下,成长中的挫折也算不上什么难事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大一时第一次给全班开班会,少许的紧张不安,到后来的处事不惊,这一路上他怀揣着对亲人、朋友和同学的感恩之心前行。

“点点的回忆,给我的是温暖,我们的笑,我们的累,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团结……”陈力根在回忆大一时光如是说到。陈力根的班级是2班,“我们”指的便是2班全体同学,一个团结的班级是学生时代最让人有幸福感和自豪感的事情。2班在入学军训时的苦和汗水最终凝结成军训合影留念上的欢呼与欢笑,是大学的开始,是2班家庭的开始,是梦的开始;与可爱的教官离别时留下的不舍的泪水,因为感恩,所以就此拥抱;还有班级的聚餐,全体男生在一起的喝酒,班里同学一起去了青秀山,去了花花大世界,一起包了饺子,班级代表民大参加中国与越南建交60周年的迎新晚会。

大学期间,陈力根最忙的时候是大二大三这两年。身兼三职的他既是班长,也是学生会副主席,并且还是11级艺设班的助理班主任。身兼三职的他不仅能很好地做好应完成的工作,而且还能保持成绩的优异,这是因为他懂的取舍并且会管理规划时间。他提前一天把要完成的工作列清单,写好各项工作的明细,工作的时候便得心应手一点也不累。

陈力根在一个充满爱和责任的大家庭中长大,这让他具有许多现当代独生子女所没有的优秀品质。也许如他说的“从小父母不大管我的成绩,越不问我,我觉得我就应该越努力”,从小他的成绩就很好,除了对班级和工作上心外,陈力根的家庭责任感也很强,他曾对自己说过一段话“孝敬爸爸妈妈。只要我幸福,我相信我会让我3个姐姐生活和我一样幸福。有10块钱,给爸妈2块,给姐姐她们6块,我留2块”,怀揣感恩之心前行,且行且珍惜。

梦,就在前方

很多同学在大一和大二的假期就开始打工或者兼职了,陈力根谈起自己以前度过的暑假,说他当时也想去实习试试,但是父亲说大一大二的时候专业基础和技术还不是很扎实,去实习的公司里工作不会给你太多的机会。所以陈力根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了庐山手绘特训营、3Dmax培训班还有绘图软件cad培训班等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这句《不能说的秘密》中的歌词也许道出了许多毕业生对逝去大学时光的感慨吧。陈力根和同学们毕业答辩后看了赵薇导演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是2班大学期间最后一次的集体活动,看罢电影后亲自将同学们一一送走。在接受采访时他说道:“美好的记忆,去采风的疲惫,一起做饭的简单的快乐„„每个人青春都差不多吧,看着别人的青春,脑海浮现的是熟悉的笑容,那些错过人人和是。”

篇7:我最欣赏的新闻人物

第一组:约瑟夫·普利策

第二组: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889—1974),美国著名的政论家、专栏作家,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

22岁在哈佛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并留在哈佛攻读研究生。毕业后,他投身于自己热爱的新闻事业,先后在多家报纸公职,热衷于政治新闻的报道并亲身参与活动,曾做过12位美国总统的顾问。他的专栏评论被不止250家美国报纸和大约25家国外报纸刊用,同时它还分别为50多家杂志撰稿。他获得了1958度普利策新闻奖。23岁时撰写《政治序论》,西奥多·罗斯福对此书推崇备至,与李普曼往来交换意见。

1964年9月,林登·约翰逊总统在李普曼75岁生日前授予其总统自由勋章。授勋书上写道:“他以精辟的见解和独特的洞察力,对这个国家和世界的事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从而开阔了人们的思想境界。” 1974年85岁生日时,纽约市授予他最高荣誉青铜奖。第三组:沃尔特·克朗凯特

沃尔特·克朗凯特(Walter Cronkite,1916年11月4日-2009年7月17日),在密苏里出生,在得克萨斯长大,在合众通讯社(即后来的合众国际社)接受了职业记者训练。到CBS从业之前,他先在一些小报社和广播电台谋职。但合众社是他的精神家园,并且在他以后的生涯中留下了巨大影响。在合众社,他学会了准确报道、精练写作,并且快速发稿。

根据1972年的一个民意调查,称克朗凯特是“全美最受信任的人”还远远不够。事实上,在许多问卷调查中,他都超过了美国总统和副总统,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议员,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和所有的其他记者。这一荣誉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风云变幻的时代来临。在那些愤怒和分歧的岁月里,美国人坚信,沃尔特·克朗凯特绝不会欺骗他们。

他也保持着干练的报道风格:虔诚,直接,不花哨。历史学家大卫·霍伯斯坦认为,“一切顺理成章。恰当的人选,恰当的地点,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媒体。”那时,电视还不为人知,但正在成长。它需要吸引力,一种语调,一个声音。克朗凯特三者兼具。

第四组:埃德加·斯诺 第五组:邵飘萍

邵飘萍原名新成,又名镜清,后改为振青,清光绪十二年九月十四日(1886年10月11日)出生于浙江东阳。14岁考中秀才,19岁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1912年任《汉民日报》主编,袁世凯称帝后,为《时事新报》、《申报》、《时报》撰稿,抨击袁的罪恶阴谋,以后又在两年里写了250多篇、20多万字的文章,揭露批判军阀政府。1918年接连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京报》,又与蔡元培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并举办讲习会,第一期学习的就有毛泽东、罗章龙等。1920年后,致力于新闻教育事业并赞颂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1922年在《北京厂甸春节会调查与研究》序言中,提出:“欲改造现实之社会,宜先明现实社会中事物之真象”等进步主张。1925年,在李大钊和罗章龙介绍下,他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运动作了大量的报道。1926年4月26日,以“宣传赤化”的罪名在北京天桥被奉系军阀政府杀害。邵飘萍被人称为“新闻全才”。北京大官本讨厌见记者,邵飘萍却能使之不得不见,见且不得不谈,旁敲侧击,数语已得要领。如他夜探总理府,虚访美使馆,独家新闻总是被他抢到。邵飘萍风流倜傥,慷慨豪爽,善于言辞,广泛交游,上至总统、总理,下至仆役百姓,他都靠得拢,谈得来。他重交情,讲排场,经常在酒楼饭馆宴请宾客,以期从客人的谈话中捕捉信息。邵飘萍已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他用他的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所著的《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等,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新闻理论著作。后人誉之为“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等。更有“飘萍一支笔,抵过千万军”的高度评价。

第六组:北岩勋爵

1888 年,他创办《回答读者投书》杂志,以后简称《回答》,大获成功,这是一份一通俗知识为主的综合性周刊,创刊号发行12000份,一年后即达48000份,举办的“猜奖”竞赛,盛世空前,销售量前后达到100万份; 同时,和弟弟哈罗德·哈姆斯办了《滑稽选辑》、《勿忘我》、《甜蜜的家》、《国旗》等;1894年8月,北岩购买了濒临倒闭的伦敦《新闻晚报》。

致力新闻改革,主张新闻写作简练易懂,并应用地图、照片注解报道,他在《舰队街与唐宁街》一书中曾说:“不要忘记,你正是为那些知识浅陋的人们写作”;1896 年,成功地创办了《每日邮报》。1903 年,创办《每日镜报》;1905年,《观察家报》;1908 年,又取得了对《泰晤士报》的控制权,加上众多的地方报、杂志,建立了英国最早的报团——北岩报团。

由于在新闻事业上的贡献,1905年,被授予贵族爵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又成功地指导了英国的战时宣传。他在晚年作世界旅行时,1921年11月来到中国,与《申报》经理史量才进行了会晤。1922年回国途中瘫痪,同年8月14日在伦敦逝世。伦敦著名报人斯宾德曾说过,北岩勋爵对于当时人民的影响,与整个教育部相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七组:威廉·蓝道夫·赫斯特 第八组:鲁伯特·默多克

世界报业大亨鲁帕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1931 年3 月11 日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其父基思·默多克是澳大利亚先驱和新闻周刊的董事长。1952 年其父去世后鲁帕特继承了阿德莱德的小报《新闻报》,短短的三四十年间将其发展为跨越欧、美、亚、澳几大洲,涉足广播、影视、报业诸领域的传播媒介帝国。在他的麾下,既有久负盛名的英国《泰晤士报》,也有美国电影界的大腕级电影公司——20 世纪福克斯公司。80 年代初,默多克的国际新闻集团的年营业额即已达到12 亿澳元,他本人也成为新闻界屈指可数的人物之一。目前他的事业还正在不断发展之中。

在短短的二十年内由小报老板发展成为国际报业大王,不少奄奄一息的报纸到他手中就能起死回生,人称报业怪杰默多克。成长为现代报业巨头。

默多克报业集团的投资极为广泛。除出版业外,从宣传媒介到电视台到石油钻探、牧羊业等都涉足。早在70年代,在国内已拥有悉尼电视第十台、墨尔本电视第十台和安塞航空公司50%的股权,并经营欢乐唱片公司和图书公司等。

在国外几年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1983年首先在伦敦买下一家卫星电视公司的69%股权,接着在美国收购了好莱坞“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的一半股权。1985年又以15亿美元收购美国第四大电视集团“都城媒介公司”属下的纽约、洛杉矶、芝加哥、休斯敦、达拉斯和华盛顿六家地方电视台,从而以“默多克旋风”轰动了西方世界。1998年默多克欲以巨资收购英国曼联足球俱乐部,但被英国政府否决。

从1956年收购《帕斯星期日周刊》开始,此后近五十年的时间,《世界新闻周刊》、《太阳报》、《纽约邮报》、纽约杂志公司以及象征大不列颠尊严、有200多年历史的《泰晤士报》,后来的的天空电视台以及现在的道琼斯公司,它们先后都拥有了一个共同的主人,名字就叫鲁伯特·默多克。

第九组:凯瑟琳·格雷厄姆 第十组:赵超构 第十一组:徐宝璜

1.爱国精神和趋时精神。作为一个正直的新闻学者,他任何时候都站在时代的前列,积极地追求进步,追求理想。他所发出的声音,是他所在时代的强音。他所弘扬的科学、民主和革命精神,正是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的主弦律。

2.在学术上敢于开拓的精神。在他以前,中国还不曾有过一部新闻学专著,为了完成《新闻学》的写作,他不仅系统地研究了新闻学的理论,而且对新闻的性质、任务、价值,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职业道德,报纸的编辑、采访、广告、发行,以及新闻事业与各方面的关系,做了全面的考察。这种自我作祖,勇于开拓的精神,体现了先驱者的勇气和智慧。

3洋为中用,推陈出新。他虽系统的学习了西方的新闻学,但他的新闻思想并没有生搬硬套西方的理论,而是密切联系中国社会的实际。《新闻学》中绝大部分的事例取材于中国具有明显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他不仅向当时的新闻工作者介绍了西方新闻学的最新观点,而且推陈出新致力于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新闻学理论体系。

第十二组:迈克·华莱士

有媒体评论说,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华莱士和他的《60分钟》,把电视访谈节目变成了“握紧拳头的艺术形式”,华莱士向来以尖锐的问题让他的节目来宾招架不住,不过,他的风趣和幽默也让后生晚辈折服,他的退休标志着一个时代风格的结束。中国人认识华莱士恐怕同他对两位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和江泽民的采访是分不开的。就在1986年的那次采访中,邓小平给出了中国的改革“决不回头”的论断。华莱士说,历史证明了这一回答。以在节目中抽烟闻名、幽默感增加个人魅力、辛辣风格早已形成、采访内容:战争+ 黑幕+丑闻 采访对象:各国首脑+焦点人物、第十三组:范长江

第十四组:芭芭拉·沃尔斯特 第十五组:奥莉娅娜·法拉奇

奥莉娅娜·法拉奇(Oriana Fallaci1929-2006),二十世纪新闻采访女王。她开创了崭新的采访方式,以迂回,挑逗,紧追的形式采访世界政要,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话语。在新闻史上留下浓重的个人色彩。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法拉奇的每一次采访都提供了一次令人神往的示范:表面上是犀利的提问,本质是在权威面前的平等姿态和独立人格。她亲历二战,1950年任《晚邮报》驻外记者;1967年开始任《欧洲人》周刊战地记者,采访过越南战争、印度和巴基斯坦战争、中东战争和南非**。1980年8月来中国采访过邓小平。被人们誉为“世界第一女记者”和“文化奇迹”。

第十六组:休·赫夫纲 花花公子 第十七组:海伦·托马斯

海伦·托马斯,是白宫记者团资格最老的成员,她从1961年开始担任美联社驻白宫记者起,一共向9任美国总统提过问,而且以问题尖锐著称。这位美国新闻界的大姐大保持着美国新闻史上很多项纪录。她是美国国家新闻协会的第一个女官员,白宫记者协会第一个女会员和第一任女会长,美国名流俱乐部第一个女会员,1972年作为惟一的女记者还随尼克松总统访问过中国。质问了9任美国总统,从肯尼迪到小布什。

第十八组:罗伯特·卡帕

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

光有才华是不够的,你还得是个匈牙利人。

真相是最好的照片,最好的宣传。

这场战争(指二战)就像个正在变老的女演员,越来越不上相了,也越来越危险。

比谁都有资格代表战地记 者发言,表白出用生命换取影像的心境和代价。他是有史以来最有名 的战地记者,他的摄影生涯就如同赌命一样,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各 个战区——西班牙内战、日本侵华、北亚战争、意大利战争、诺曼第登陆战、法国解放战—„·的枪林弹雨中,用血肉之躯去换取莱卡相机里的 一格格底片。他从来就没有将赌注在最后一分钟从牌桌上抽回,一直 抱着不输即赢,孤注一掷的豪情与认命,等着轮盘上的珠子落停在那一 个号码上。卡帕赢得了迄今依旧无人超越的战争照片,然而却在一九 五四年五月二十五日的一场小得不能再小的赌局里,赔上生命——误踩地雷,被炸得尸骨不存。罗伯·卡帕这位出生入死的影像兵士,永远烙在人们的心灵上,他 的照片已成为人类和战争的象征,他一生痛恨战争,想借影像来唤醒人 们的良知,不再彼此杀戮。他的死就是为人类提出的最后谏言。看卡的照片仿佛可以听到子弹疾飞、炮弹隆隆的声响,每一帧都是人类愚 蠢行为的明证。

第十九组:贺延光

贺延光,中共党员,高级记者。现为中国青年报图片总监。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他先后7次在国内最高新闻奖评比中获奖,是国内新闻界惟一一位既获摄影一等奖又获文字特别奖的平面媒体记者。

篇8:电视新闻中的人物采访

[关键词]人物;细节;情感表达

近几年,中央媒体不断加强典型人物宣传,推出了《时代楷模》、《永远的丰碑》、《劳动者之歌》等品牌栏目,选择的典型人物更加基层,人物故事、语言风格更加贴近群众,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在地方电视台,对典型人物的宣传同样重要,好的人物形象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人物的人格力量对时代新风尚、新风气的形成,也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从细节入手

1.选择人物。人,是社会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在新闻宣传中也同样如此。任何新闻事件都是围绕人来展开的,这对典型人物宣传中的人物选择提出了要求。百度百科给典型人物的定义是:具有(有代表性的人物)典型性的人物形象,指那些具有鲜明特点的个性,同时又能反映出特定社会生活的普遍性,揭示出社会关系发展的某些规律性和本质方面的人物形象①。从人物事迹来看,典型人物可以分为先进人物、英雄人物、杰出人物和平凡人物。只有对人物事迹、人物精神、人物动态预先有所了解,才能从海量的人物素材中选定人物,让典型人物脱颖而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针对选定的人物,务必要明确人物行为背后的社会动因、人物的个性特点和生活秉性,也可以通过新媒体途径获取普通群众对人物的社会评价,从而拟定采访提纲,罗列出采访中需要的材料和细节信息,成竹在胸,在正式采访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2.留意细节。电视新闻时长有限,报道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要想准确地表达新闻要义,细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点上,对典型人物的新闻报道更加突出。人物故事交错复杂,人物情感跌宕起伏,一个好的细节描写,不仅能让画面活起来,也能让人物精神更具感染力,从而让新闻主题更加厚重。

典型人物的新闻细节,可大致分为事迹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

比如穆青等人采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这样写道:“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②这样一个独特的细节,既是焦裕禄的事迹细节,也是他的动作细节,显微知著,让读者由此对焦裕禄一心为民、舍生忘死的公仆本色记忆深刻。

再比如2015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新闻节目《只为多看你一眼:一条红丝巾 相聚六秒钟》中,记者捕捉到了这样的人物同期:“这个围巾是他送给我的,我准备带上。我准备穿这件衣服,亮一点。”“把丝巾放出去。放出去干嘛?看爸爸,让爸爸看丝巾。”“看到了看到了,看到我送我媳妇的围巾了,看。”简单的语言,透露出的是战士梁培峰一家三口最朴实的真情,让观众深受感动。

无论如何,细节是新闻作品的血肉。在实际采访中,被采访者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是一句随意的话语,都可能延伸出一段早已被人忘记的经典人物故事。要抓住并处理好这些细节,就需要记者在采访中多观察、多琢磨、多询问,这个能力也恰好是记者新闻敏感、素材积累、采访经验等的综合反映。

二、真实的情感表达

1.情感是生命。人物新闻采访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有的性格腼腆内向,有的则开朗大方善于表达。但不管怎么说,任何人都是有情感的,不仅是受访者,也包括记者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把各方面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才能让新闻作品富有生命力。

(1)做好与受访者的情感互动。记者是忠实的记录者,采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与受访者情感交流的过程。受人物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人生经历等因素影响,受访者面对镜头往往会显得拘谨,这时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在语言、动作、神态上给予受访者鼓励和支持,用真诚的态度、真实的情感与对方进行交流,让对方消除心理隔阂,从而愿意交谈说出心里话,会让采访很快打开局面。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提问与倾听。封闭式提问将可能的回答都囊括在问题之中,易于回答,但难以得到问句以外的信息,一连串的封闭式提问也会让受访者感到被动、焦躁。开放式提问则对回答的内容没有严格的限制,让受访者畅所欲言,采访氛围更加轻松,但回答容易跑题。在实际应用中,记者就需要以开放式提问为主,封闭式提问为辅,认真倾听受访者的回答,梳理出对方的讲话逻辑,从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加以深入挖掘,从而使受访者说出肺腑之言。

(2)用观众的视角审视情感。电视的社会功能在于引导观众。在典型人物新闻中,观众需要的不是简单的信息罗列,而是对人物事迹的性质判断和深入理解上的引导,帮助他们了解人物事迹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记者作为信息传播者,就需要用平民化的视角,从受访者日常生活中捕捉情感故事,通过生活画面中的情感自然流露和简洁明快的同期录音,让观众在看节目时不仅仅是体会别人的喜怒哀乐,而是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对“他为什么这样做?遇到挫折放弃过吗?普通人能做到他这样吗?”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将人物鲜明的立场和观点带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2.真实是红线。真实是新闻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对典型人物的新闻报道,首先要确保人物事迹真实准确,无论从哪儿获取信息,都要对其真实性进行核实,即便是受访者自己的讲述,也要翻阅历史资料或是询问第三人进行佐证,以免出现信息不实、不全或以篇概全的情况。二是对人物事迹、人物精神进行提炼,要确保论据真实、充分。不能为了迎合观众,制造轰动效应,而对人物进行拔高夸大,想当然地对信息进行挑剔和修饰,毕竟新闻不是文艺创作,不能有丝毫的道听途说、合理想象。三是语言要客观公正,拒绝含糊其词、模棱两可的新闻用语。有些新闻写作常用“最近”、“许多”、“大概”、“可能”等一些含混笼统的词语,也有一些新闻因为语言运用不准确而产生歧义,甚至连真实性也受到观众的怀疑。新闻不排斥形象和艺术的语言,但必须能够准确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尤其是人物新闻,语言表达上需要简练质朴,过多的字句雕琢往往会适得其反。

三、结语

典型人物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者,对典型人物进行采访报道,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时代主旋律、倡导社会新风尚的具体体现。要做好典型人物报道,还需要创新思路,改变常规的报道模式,坚持以情感为主线,精选故事细节,来展示人物的个性与品格。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典型人物.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tEt5YCl3aKdDAoKV38dEhEIxjj39YW8jBHmXINt89mgKe6sMJ_3qO6tqM4U2ygG8XxysjTgApTOIhugZW7gI_.

[2]穆青 冯健 周原.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篇9:校园人物专访第一期-

王馨蓉

园艺学院学生会主席

学生会篇:

1.我:学姐啊,我记得大一那会儿学生会所有部门招新,社团也广纳贤才,为什么会挑中宣传部呢?

学姐:我大一时,由于自己比较热心志愿者工作(曾任上海图书馆世博会志愿者并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参加了校组织部,院实践部。半学期下来,发现自己不够充实,当时觉得宣传部这个集体比较温馨团结,这才申请调入宣传部。

2.我:(哈哈)原来是半路出家呀!不过,我听说进入宣传部都有一些小特长,比如绘画,摄影,书法等。那么,你呢?

学姐:(笑了笑)我呢,进宣传部之前并没有过多接触这方面东西。我当时既不会艺术字,也不会绘画,摄影也不行,只是有一股热情与兴趣。还有比较幸运的是,我遇到了老部长。她一点点教我艺术字,我渐渐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以至于后来寒假,我每天都会在图书馆呆上一下午,练习pop手绘。抄袭是成功的第一步。写多了,自然有了一些想法。慢慢的摸索出了自己的风格。3.我:从半路出家到副部,部长,再到主席,你觉得自己最重要的优点是什么? 学姐:踏实,创新,勤恳,可能还有一点点好运气。

4.我:“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任成为园艺学院学生会主席,你有没有一些改革的想法?

学姐:其实我们园艺学院学生会的干事们,特别是你们大一的,比较能干,积极,但办事效率不高。我观察发现,学生会内部分工不明确。我想改革成一线型,主席—部长—副部—干事。这样将任务分配到个人,利于奖惩,可以鼓舞大家热情,提高效率。相信一段时间后,会有成效。5.我:现在都说学生会变得官僚化,你觉得你们院存在这种情况吗?

学姐:不是吧,官僚化?这绝对是对学生会的误读。简单的说,(1)我是你们的学姐,不是你们的上司。(2)学生会是充当老师学生的桥梁,帮助老师组织学校各种文化活动。

(3)我们之间不存在金钱基础,统治与被统治,最多也只有管理与被管理。

我个人觉得,大学学生会是个给自己锻炼的地方,可以培养自己交流能力,做事能力。学习兼职篇:

1.我:有人说,学生会工作会影响学习。传闻园林画图更是累死人,那么你觉得学生会工作影响到你的学习了吗? 学姐:肯定是no!相反,我的成绩从19—8—3名,一直在提高。我觉得做一件事就要一心一意,不管工作,学习。我呢,学习,工作的时候就不会想别的事情。而且大学的学习与高中不一样,可以自学,揣摩,考前复习比较重要嘛!2.我:听说,有时候你忙的澡都来不及洗,工作和学习会不会觉得很累,有没有后悔过?

学姐:后悔到没有!不过,有时候,看着室友们都睡觉了,我还要再奋斗作业或工作,会突然觉得累呢。不过,咬咬牙,就过来了。有句话,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3.我:对于学习,你有某些新的见解吗?怎样才能在学习上做到创新?

学姐:一个好的作品要创新。优秀的建筑,景观小品也需要创新。我觉得学习上的创新,重要的是多看,多写,注意实践。

4.我:现在好多学弟学妹利用课余时间去兼职,你有没有兼职过?觉得兼职要注意些什么呢?

学姐:我当时交了150元,选择了优胜利。她会提供一些兼职信息,然后,自己去面试。我综合了一些因素,选择了三星数码。由于我认真负责,深受领导喜欢,最后留了我号码。这样,我就省掉了面试的时间。我觉得学弟学妹们,不要埋怨这儿工资不高,埋怨那儿环境不好,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最后会有不一样的收获的。生活未来篇:

1.我:“大学是造就人才的地方。”你觉得这句话正确吗?就拿近几年青年学生崇拜的韩寒来说吧,你觉得他树立的是一个好榜样还是一个坏榜样?

学姐:矛盾是具有双面性的。作为应试教育,他是失败的典型。但他将一己之长,发扬光大;拥有这么多粉丝,他活着很开心;他又是很成功的!作为我个人来讲,我觉得他是成功的。不过,要告诫学弟学妹们,不是每个人都是韩寒,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韩寒。

2.我:从你获得的众多奖项来看:我觉得你是一个事事追求完美不服输的人,你觉得这种性格带给你好处多一点,还是坏处多一点?

学姐:我追求完美,事事要求质量高。在工作上,会让我出色的完成任务。但个人,有时候有点强迫症,作为女生,思想敏感,照顾众人感受,讲究公平公正,总要追求最美好的结局……带来的结果,往往是我自己会很累。

3.我:有些学弟学妹们,会说你严肃,甚至背地里说你凶(偷笑)。你觉得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学姐:严肃嘛,是做事风格上。例如,公共场合,开例会呀,我有时候会有点儿凶。不过,私下里,(呵呵)我就是一个小女生啦!爱抽筋,爱傻笑,爱逛街,爱聊天。4.我:问点私人问题,我曾经看过一本书《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就你个人看来,大学生恋爱靠谱吗?

学姐:谈恋爱,两个人的事儿;不过,结婚呢,真的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呢。在学校里,如果两个人互相喜欢,那就恋爱吧。如果,要谈结婚,等进了社会再谈,比较稳妥吧。5.我:学姐啊,近期你有没有一些目标打算啊?

上一篇:××县烟花爆竹燃放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下一篇:伸缩警棍的使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