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常见问题小结

2024-05-01

阿司匹林常见问题小结(精选9篇)

篇1:阿司匹林常见问题小结

阿司匹林常见问题小结

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认识到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但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常有许多疑惑。下面小结一下阿司匹林的常见问题。

一、哪些人群应使用阿司匹林?

不同指南对于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人群的界定不同。一般建议中高危人群应该考虑使用阿司匹林长期治疗。2013年《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建议合并有下列 3 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服用阿司匹林 75~100mg/d,包括:男性 ≥ 50岁或女性绝经期后、高血压(血压控制到 < 150/90mmHg)、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肥胖(BMI ≥ 28kg/m²)、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男 < 55岁、女 < 65岁发病史)、吸烟。合并CKD的高血压患者建议使用阿司匹林。同时,还应该评估出血风险,尤其是胃肠道出血风险,如心血管事件获益超过出血风险即推荐使用阿司匹林。

二、为什么阿司匹林每天吃一次,多吃一次行不行?

阿司匹林用于血栓性疾病预防和治疗,通常为每日服用 1 次。主要原因为:阿司匹林在血浆中的半衰期是 15~20min,可以不可逆阻断血小板的COX酶。人体内 80% 以上血小板功能受到抑制,就可以有效预防血栓事件的发生。每天人体内会更新约10%的血小板,每天规律服用一次阿司匹林,就可以抑制新生成的、有功能的血小板。

三、阿司匹林早上吃还是晚上吃?

目前阿司匹林早上服用晚上服用尚有争议,一致的认识是长期坚持服用。

心血管系统的多种生理活动均表现为昼夜节律,研究发现心血管事件高发时段为 6:00~12:00,清晨血小板更活跃,肠溶或缓释阿司匹林口服后需 3~4h 达到血药浓度高峰,如每天上午服药不能对事件高发时段提供最佳保护,而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更好地抑制清晨血小板功能。但也有研究证明,早晨服用阿司匹林,血液中前列环素夜间比白天水平高,而晚上服用,则血液中前列环素白天也夜间高。由于前列环素具有血管扩张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夜间凝血度又最高,因此对于血管扩张和抗血小板聚集的疾病,早晨服用效果更好。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抗栓和溶栓治疗循证指南指出: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和血管性死亡,服用时间最好选择在早晨,剂型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最佳。没有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证实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更多减少心血管病事件。阿司匹林在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持续性的,不必过分强调固定某一时间服药。

四、餐后还是空腹服用?

普通机型的阿司匹林片,口服后因为对胃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所以一般建议饭后服用。目前临床常用的阿司匹林为肠溶或肠溶缓释剂型,外有一层耐酸的包衣,保护它通过胃内酸性环境不被溶解,到达小肠碱性环境缓慢释放吸收,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在饭中或饭后服肠溶阿司匹林,会与食物中碱性物质混合延长胃内停留时间,释放阿司匹林并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空腹服用可缩短胃内停留时间,使得药物顺利到达吸收部位小肠。因此,建议阿司匹林肠溶或肠溶缓释剂型最好空腹服用。

五、偶尔忘记服用阿司匹林怎么办?

单次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足以抑制体内现存血小板活性,同时体内每天约有 10%左右的新生血小板,故需每天服用阿司匹林以保证新生血小板功能受到抑制。因此,偶尔忘记服用一次阿司匹林不会影响其疗效,体内仅增加10%左右具活性的血小板,对于抗栓作用影响不大,在下一次服药时间服用常规剂量阿司匹林即可,不必补服,也不需要在下一次服药加倍剂量,过量服用阿司匹林不良反应会增加。

六、阿司匹林有不同剂型有何不同?都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病吗?平片(普通片):在胃内即溶解,吸收快,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

肠溶片:由于不在胃内酸性环境溶解,可降低对胃直接刺激作用。起效较平片慢。

肠溶缓释剂型:肠道内缓慢释放、缓慢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胃肠刺激,血药浓度更趋平稳,进一步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泡腾片:阿司匹林泡腾片(500mg),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

七、阿司匹林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

胃肠道损伤: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损伤。长期应用易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黏膜糜烂、溃疡及胃出血,随着预防性质子泵抑制剂(PPI)使用增加,有效减少了上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下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相对增加。

出血:包括皮肤紫癜、淤青、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出血。

过敏:其特征表现为支气管痉挛、急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鼻炎,严重者甚至休克;某些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会诱发哮喘(阿司匹林哮喘)。

肾损伤:过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可发生药物性肾病。阿司匹林可致肾小血管尤其是髓质小血管收缩,长期服用还可致血管硬化,表现为肾乳头坏死和肾间质纤维化。

八、如何预防阿司匹林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岁以上老年人,尤其应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建议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的剂量不要超过 100mg/d。阿司匹林与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联合应用明显增加严重出血的危险。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肠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合并消化性溃疡病史和消化道出血史而同时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应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应给予根除治疗,并加用子泵抑制剂治疗。阿司匹林相关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的高峰时间在用药的第一年,但多数患者没有典型疼痛症状,易漏诊。服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有无黑便,或定期进行便潜血或血常规检测。参考资料:

1.《抗血小板中国专家共识(2013)》

2.刘治军.“药”想治病需谨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27-32

篇2:阿司匹林常见问题小结

美容冠常见问题小结

随着采用美容冠进行牙齿修复的人越来越多,一些问题也就随着产生了,现在,牙科医院的专家就来介绍一下常见的一些问题。问题一:有的人牙齿已经拔髓了怎么办? 口腔专家说,不要轻易拔牙,牙齿拔髓后就失去了神经,没有营养供给,必需要通过“美容冠”技术来保护,否则拔除牙髓的牙齿很容易变色、碎裂,到时候再治疗就麻烦一些了。问题二:美容冠技术对牙齿有伤害吗? 美容冠技术无痛、不拔牙、不伤及牙根,仅仅磨除一部分牙体进行预备,这个过程也是完全安全、无痛的。问题三:做过美容冠后能看出来吗?

“美容冠”牙齿美容技术采用最新数码科技,精确分析患者的牙齿形态以及病症,再采用3D定位系统,由专业的美容牙医为你制定美牙方案,成形后的牙齿美观大方,无托、无卡环,同真牙一样不易分辨,满足你的美观需求。

问题四:美容冠美容需要多长时间?

美容冠”修复治疗时间短,仅需来院两次,间隔5天时间就可轻松拥有一口靓牙。——修复时间还要看个人情况,看牙齿的具体情况。问题五:哪些人适合做美容冠牙齿美容?

暴牙、虎牙、老鼠牙(个小牙)、地包天、前牙拥挤、前牙稀疏、牙列不齐、牙齿缺损、烤瓷失败、错过矫正黄金期的成年人。问题六:美容后的牙齿是否坚固?

篇3:有关阿司匹林的问题解答

阿司匹林是经常被誉为神奇的药物, 是因为它可以避免心脏病发作和凝块引起的中风。本可以受益于每日低剂量阿司匹林的人群中,服用的人却不到一半, 而许多不应该服用的人却在服用。

如果你没有心脏病,但有高血压或其他风险因素,不要自认为是每日服用阿司匹林是个好主意。布莱根妇女医院心脏病专家及哈佛医学院医学教授Christopher Cannon博士说: “ 很多人真的不应该服用阿司匹林,但却在服用, 每个人都认为阿司匹林是无害的,但其实并不是。”对一些人来说,阿司匹林的缺点,主要是胃肠道出血超过其益处。

以下就是你需要知道的关于阿司匹林的内容,包括剂量、配方和提高阿司匹林益处和减少风险的方法。

谁应服用阿司匹林?

如果你有心脏病发作或缺血性中风(血凝引起的类型),那么每天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81毫克) 可能是一个明智之举。如果你有高风险的心脏病发作风险,例如,有心脏疾病引起的胸痛(心绞痛),或者有行过心脏搭桥手术或血管成形术来治疗狭窄心脏动脉,那么也应服用。

阿司匹林可以防止血小板在血液中聚集,形成凝块。大多数心脏病发生在凝块阻塞供养心脏的血管的血液流动, 所以抑制凝块形成过程,降低堵塞的可能性。

您可以使用网站www.health.harvard. edu列出的计算器估算你在未来10年内心脏病发作或卒中的风险。如果数值为10%或更高,每日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可能是有益的。但这个决定应该与医生的讨论。他或她应该综合考虑你的其他健康问题,服用的药物,甚至体重。

谨防出血

除了降低血液形成凝块的能力以外, 胃部不适或胃和小肠出血也可能发生。 Cannon博士指出, 如果你每天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胃部开始不适,需致电医生。如果是轻微出血,血液检查会显示出低红细胞计数(贫血)。如果是更严重的出血,大便会变黑发臭,在罕见的情况下,可能会吐血,则需要住院治疗, 可能需要输血。

随餐服用阿司匹林可能有用,与治疗胃灼热的药物一起服用也可能有用, 可以保护胃部。这些包括简单的抗酸药如Tums、酸阻滞剂如法莫替丁(普药Pepcid和Fluxid) 或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 如奥美拉唑(普药Prilosec和Zegerid)。或许很快有集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为一体的药物上市。

每日阿司匹林服用者还可以避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布洛芬和萘普生来降低胃肠道出血的风险。饮酒人士也应适量饮酒:所有年龄段的女性及65岁以上的男性一天不超过一杯,65岁或以下的男性一天不超过两杯。

若认为是心脏病发作?请拨打急救电话,或咀嚼阿司匹林。

无论你是否每天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身边也应存放一些全剂量(325毫克) 的阿司匹林。为什么呢?如果你认为心脏病正发作,医生建议拨打急救电话之后,嚼一片阿司匹林。如果你没有325毫克片剂,服用四片低剂量片剂。如果没有服用,大多数紧急医疗服务会在去医院的途中或到达医院后给你一片。

咀嚼药片比吞服药片可以让抗凝化学物质更加快速地进入血流。在一项研究中,咀嚼一片阿司匹林,5分钟以内, 血小板活性下降了50%。若整片吞服阿司匹林,需要12分钟才能达到相同作用。

肠溶衣片还是缓释片?

大多数在美国销售的低剂量阿司匹林是肠溶衣片(有时称为安全包衣)。包衣允许阿司匹林在完全溶解之前从胃到达小肠,这被认为可以减少胃部不适, 但实际上阿司匹林仍然通过血液影响整个消化道。

“与不加包衣的阿司匹林相比,阿司匹林肠溶衣片并不能降低胃肠道出血的风险。”耶鲁大学的医学教授消化疾病专家Loren Laine博士说道。这点同样适用于阿司匹林缓释片,该片剂结合了抗酸剂如碳酸钙(Tums所含成分) 或氢氧化铝(Maalox所含成分) 和阿司匹林。

篇4:服用阿司匹林应注意的问题

阿司匹林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出血、胃肠刺激和中毒。还有一些新近发现的现象并不为大家所熟知,应引起重视。

阿司匹林抵抗 有一部分人服用阿司匹林后不起作用,但并不是剂量不合理或服用方法不正确。国外有报道称,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每天小于81毫克)者,大约有一半(47%)逐渐出现药物抵抗而不起作用,其中服用带糖衣的阿司匹林药片患者,有73%出现了耐药。可能原因是:阿司匹林主要作用点是使环氧化酶-1(COX-1)乙酰化而失去活性,从而使血栓素A2(TXA2)生成减少,抑制血小板聚集。有一部分人因个体化原因,环氧化酶难于被乙酰化而失活,因此阿司匹林不起作用。有人认为提高剂量可减少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国外有一组病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325毫克,耐药现象比服用小剂量几乎减少了一半;但剂量增大,阿司匹林出血的副作用也有增加。应换用其他抗血小板药或抗凝血药。

阿司匹林使用中的矛盾现象近年发现,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诱发或加重变异性心绞痛发作;减少剂量,可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也发现小剂量抗血栓,大剂量则相反。可能的原因是,血小板的聚集和解聚受血栓素(TXA2)和前列环素(PGl2)的调节,血栓素存在于血小板内,有强大的聚集血小板作用;前列环素存在于血管壁,其作用相反。较大剂量时,阿司匹林在使血栓素失活的同时,也抑制了前列环素12的合成,使冠状动脉痉挛加剧。这一矛盾现象提示我们,使用阿司匹林时,应该根据不同病人,特别是病情的不同阶段,权衡利弊,选择合适剂量。

心衰时的应用 合理使用利尿剂是治疗心衰的一大基石。但阿司匹林可使肾血流量减少,且这一作用有剂量依赖性,明显减低了利尿剂的利尿作用,甚至出现利尿剂抵抗。所以,在心衰时使用阿司匹林要权衡利弊。

糖尿病时的应用、阿司匹林对糖代谢有复杂影响。一般认为与剂,量有一定的关系,中小剂量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加糖原合成,抑制肠对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血糖进入细胞,使血糖下降;较大剂量阿司匹林则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儿茶酚胺的释放,使血糖升高。所以,糖尿病人使用阿司匹林应该控制好剂量。在使用时监测胰岛素释放是一个可行办法。

阿司匹林过敏 可出现在任何阶段、任何人种。一般黄种人较多,女性更常见。有趣的是,吸烟者比不吸烟者高1~2倍。出现过敏可用噻氯匹啶或其新一代产品氯吡格雷替代。

停用阿司匹林问题 近来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心脑血管病人,因种种原因(如手术、拔牙、出现出血或过敏、不遵医嘱等)突然停药,会在短时间内诱发新的心血管事件。法国一组病例研究发现,停用阿司匹林一个月后,有4.1%的人发生了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或支架血栓;停用阿司匹林到心血管事件发生时间平均为10天,而在此前无一例发生。另一组病例也证明,突然停用阿司匹林是患者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停用阿司匹林应十分慎重。

篇5:动点问题、存在性问题小结

一、基础训练

1.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对称轴为X=﹣.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abc>0 B.a+b=0 C.2b+c>0 D.4a+c<2b

2.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给出下列结论:

① b2-4ac>0;② 2a+b<0;③ 4a-2b+c=0;④ a:b:c= -1:2:3.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2,0)、(4,0)、(0,3)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4.已知一个二次函数当x = 8时,函数有最大值9,且图象过点(0,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5.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3,0)、(2,-3)二点,且对称轴是x=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6.某商场购进一批单价为4元的日用品.若按每件5元的价格销售,每月能卖出3万件;若按每件6元的价格销售,每月能卖出2万件,假定每月销售件数y(件)与价格x(元/件)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1)试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销售价格定为多少时,才能使每月的利润最大?每月的最大利润是多少?

7.如图,在平面直yax2bxc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c经过

A(-2,-4),O(0,0),B(2,0)三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M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求AM+OM的最小值.(3)在此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点P与点O、A、B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梯形?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二、温故提升

1.如图,在△ABC中,AB=8,BC=7,AC=6,有一动点P从A沿AB移动到B,移动速度为2单位/秒,有一动点Q从C沿CA移动到A,移动速度为1单位/秒,问两动点同时移动多少时间时,△PQA与△BCA相似。

2.如图,已知△ABC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匀速运动,其中点P运动的速度是1cm/s,点Q运动的速度是2cm/s,当点Q到达点C时,P、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解答下列问题:(1)当t=2时,判断△BPQ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设△BPQ的面积为S(cm2),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3)作QR//BA交AC于点R,连结PR,当t为何值时,△APR∽△PRQ?

3.如图,抛物线ymx22mx3mm0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

C点.(1)请求出抛物线顶点M的坐标(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A、B两点的坐标;(2)经探究可知,△BCM与△ABC的面积比不变,试求出这个比值;

(3)是否存在使△BCM为直角三角形的抛物线?若存在,请求出;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如图, 已知抛物线y12x2bxc与y轴相交于C,与x轴相交于A、B,点A的坐标为(2,0),点C的坐标为(0,-1).(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E是线段AC上一动点,过点E作DE⊥x轴于点D,连结DC,当△DCE的面积最大时,求点D的坐标;

(3)在直线B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AC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5.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A(﹣2,0),B(﹣3,3)及原点O,顶点为C(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设点D在抛物线上,点E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且以AO为边的四边形AODE是平行四边形,求点D的坐标。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和点B分别在x轴的负半轴和y轴的正半轴上,且OA、2OB分别是关于x的方程x-7x+12=0的两个根(OA<OB)(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线段AB上一点C使得S△ACO:S△BCO=1:2,请求出点C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D,使得以点A、C、O、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梯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7.如图,抛物线y=ax+bx+c经过A(-1,0)、B(3,0)、C(0,3)三点,对称轴与抛物线相交于点P、与直线BC相交于点M,连接PB.(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QMB与△PMB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篇6:面试问题小结

总的过程还算是蛮滑稽。昨晚笔试后等到十一点半没有消息就已经不抱有任何希望了。殊不知一觉醒来通知八点面试,表上已经七点了,手里还没有纸板的简历,只好匆匆忙忙跑到实验室打简历。七点五十分到面试地点,面试官却还未到。大家戏称,他们是昨晚通知睡得晚了集体没起来~呵呵

由于网投简历比较早,被分到了第一小组的第五号。面试我的人不是化学专业的(自我感觉),没有问什么专业性的知识,杂七杂八的东西倒是问了很多。感觉自己答得不太好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其一:面试自我介绍内容偏少,准备不充分,加上刚睡醒时大脑还是空白的,因此事前准备过的自我简介内容一点都没想起来,现场编了一些内容当然不饱满;

其二:工作总结介绍的太少。知识强调了数量,没有着重挑重点的或者印象最深的介绍介绍。话说不能因为人家不是化学专业的就怕他们听不明白,非专业人士才好被忽悠;

其三:回答一些问题的时候最好是理论加上实际事例一起说,光强调理论,等于空口说瞎话,人家不见得信;

其四:不管遇到什么样子的情况都不能失去信心,要一直很有自信,装也要装出胸有成足的样子。

总的来说,表现的还不算特别的糟糕。本来的预期便是有个面试的机会,增加点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为以后心仪的岗位打基础。

也可能是因为本来就没抱着去这家公司的心态,所以很多东西都没有注意。但是今后需要注意的就是,不管是怎样的心态去参加面试的,只要去了就应该全力以赴,不能凑合。

篇7:常见配伍禁忌小结

配伍禁忌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伍在一起,引起药理学上或物理化学上的变化,影响疗效(疗效下降也属于)甚至影响病人用药安全(《新编药物学》)。本类相互作用多发生于液体制剂,但是口服剂型也有比较重要的相互作用发生。

发生配伍禁忌的主要原因有:

1、药物之间的酸碱度不同;

2、阳离子活性药与阴离子活性药的配伍所致;

3、由于过度稀释影响助溶剂或稳定性而改变药物的溶解度,导致药物分解或析出;

4、药物被氧化或还原;

5、药物的溶解状态或溶胶状态被破坏;

6、药理性配伍禁忌。

常见的配伍禁忌有:

1、氟罗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可产生沉淀

经结构鉴定,沉淀物为氟罗沙星。这是因为:氟罗沙星注射液是利用氟罗沙星结构中既有酸性基团,又有碱性基团,能与氨基酸生成可溶性盐而制成的,在电解质溶液中因同离子效应而使溶解度减小,致使形成的微粒在短时间内凝聚而生成沉淀。临床使用时,氟罗沙星注射液切忌与含有氯化钠的注射液配伍。

甲磺酸培氟沙星、葡萄糖酸依诺沙星与氟罗沙星化学分子结构式相似,同理,也不能用氯化钠溶液或其他含氯离子的溶液,以免产生沉淀。

2、配制乳糖酸红霉素滴注液应先用注射用水溶解

乳糖酸红霉素滴注液的配制,先加灭菌注射用水10ml至0.5g乳糖酸红霉素粉针瓶中或加20ml至1g乳糖酸红霉素粉针瓶中,用力振摇至溶解。然后加入生理盐水或其他电解质溶液中稀释,缓慢静脉滴注。乳糖酸红霉素与氯化钠两种注射液直接混合后会产生配伍禁忌,即可能产生沉淀。其机制是:氯化钠注射液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可置换乳糖酸根离子,结合后形成溶解度比乳糖酸红霉素溶解度小5倍的盐酸红霉素而沉淀。乳糖酸红霉素加灭菌注射用水10ml溶解后也可加入含葡萄糖的溶液稀释,但因葡萄糖溶液偏酸性,影响该输液的稳定性而导致红霉素效价降低,因此必须每100ml溶液中加入4%碳酸氢钠1ml。并注意红霉素浓度应控制在1mg/ml~2mg/ml以内。

3、脂肪乳剂中直接加入电解质混合滴注

单瓶脂肪乳剂中不宜加入电解质溶液,瓶内液体出现油水分离则不能应用。脂肪乳剂是油相、水相、乳化剂组成的乳剂,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可能发生分层、絮凝、转相、合并与破裂,加入电解质可能破坏乳化膜,增加乳剂的不稳定性。那么,全肠外营养液为何可以混合呢?全肠外营养液的配制需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配制时有严格的混合顺序,如先将微量元素、电解质加入氨基酸溶液中溶解或稀释,磷酸盐加入葡萄糖溶液中(因钙剂和磷酸盐形成CaHPO4沉淀,故磷酸盐和钙剂稀释于不同的溶液中)溶解或稀释、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混合后加入脂肪乳剂中,然后将氨基酸溶液和葡萄糖溶液混合于PVC袋中,最后在PVC袋中加入脂肪乳剂混合。4、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与25%硫酸镁注射液配伍

两者直接混合将可能形成不溶性钙盐(CaSO4)沉淀,同时10%葡萄糖酸钙与地塞米松磷酸钠、三磷酸腺苷(ATP)、胞二磷胆碱、氨茶碱、维生素B6等存在配伍禁忌。

5、VitB6、CoA与地塞米松磷酸钠存在配伍禁忌

VitB6与地塞米松磷酸钠两药的浓溶液在同一容器中混合可产生混浊或沉淀。VitB6 为水溶性物质制成的盐,其本身不受pH变化而析出,但可导致水不溶性的酸性物质制成的盐,如地塞米松磷酸盐等产生沉淀。

CoA与地塞米松磷酸钠直接混合容易产生浑浊、降效或毒性增加。

6、肌苷与维生素C存在配伍禁忌

肌苷为碱性物质,与酸性物质维生素C等直接混合易产生变色、浑浊、降效等。

7、维生素K1,维生素C存在配伍禁忌;维生素K1,酚磺乙胺(止血敏)存在配伍禁忌

维生素K系醌式结构物质,可被维生素C还原破坏。两者极性均较大,且均易溶于水,相遇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C 失电子被氧化成去氢抗坏血酸,维生素K得电子被还原成甲萘二酚。由于分子结构起了变化,故导致二者的作用减弱或失效。

维生素K注射液中含7%吐温80,吐温80为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内含聚氧乙烯基,能与含酚羟基化合物氢键结合,形成复合物而使之失效。止血敏分子中含多个酚羟基,吐温80可使之降效。

8、中药注射剂不应与其它药物混合滴注 茵栀黄注射液与丹参(冻干)不应同瓶滴注。

中药注射剂因制剂工艺、药品本身性质的影响,贮存和稀释后不稳定,因此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外观,并避免与其它药物混合滴注。

9、阿奇霉素联合克林霉素抗感染治疗不合理。

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均作用于细胞50S亚基,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作用位点和作用机制均相同,两者合用,相互竞争同一作用位点,影响抗菌疗效、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10、低分子右旋糖酐与复方丹参两药不宜同瓶输注

右旋糖酐与丹参合用临床显示可提高对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但近年来ADR监测显示: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右旋糖酐配伍用药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致死、心跳停止等严重不良反应,因为右旋糖酐为血容量扩充剂,具有轻度抗凝作用,而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通脉养心等作用,可使组织细胞和肥大细胞增加,二者合用,组织中细胞外液的水分子进入血管内,肥大细胞释放组胺、5 羟色胺等化学递质,可使平滑肌痉挛,血管通透性增加,易诱发ADR.。

11、阿米卡星,克林霉素不宜联合应用

两药均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相互联用增加不良反应。曾有克林霉素单独输注,因速度过快而导致呼吸机麻痹致死的病例。《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克林霉素【相互作用】提示:克林霉素可增强骨骼肌松弛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应避免合用。《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克林霉素磷酸酯【给药说明】提示:克林霉素磷酸酯每0.6g至少用100ml液体稀释后滴注,滴注时间20分钟以上,一小时内输注的药量不应超过1200mg。

12、四环素类避免与抗酸药、钙盐、铁盐及其他含重金属离子的药物配伍,以防发生络合反应,阻滞四环素类的吸收。牛奶也有类似的作用。

13、两性霉素B脂质体溶于氯化钠注射液中使用存在配伍禁忌

23℃时,两性霉素B脂质体溶于0.9% 氯化钠注射液,浓度为450mg/L,立即可见微小沉淀或发生聚集作用,两药配伍应用,使两性霉素B脂质体药效降低甚至消失,并造成浪费甚至延误病情。

14、左旋多巴禁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麻黄碱、利血平及拟肾上腺素药合用。

15、呋噻米与50% GS针合用,药效降低 50%GS是弱酸性,而呋噻米是碱性,合用将减低呋噻米的药效,利尿作用减弱。

16、大环内酯类药物可抑制茶碱的正常代谢。

两者联合应用,可致茶碱血浓度的异常升高而致中毒,甚至死亡,因此 联合应用时应进行监测茶碱的血浓度,以防意外。

17、苯巴比妥为肝药酶诱导剂,相互作用多见

可使双香豆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睾丸酮、雌激素、孕激素、口服避孕 药、氯丙嗪、氯霉素、多西环素、灰黄霉素、地高辛、洋地黄毒甙及苯妥英钠等药合用时代谢加速疗效降低;也可使在体内活化的药物作用增加,如环磷酰胺等。其 他的肝药酶诱导剂(如:别嘌呤醇、乙胺碘呋酮、氯霉素、氯丙嗪、西咪替丁、环丙沙星、右丙氧芬、地尔硫卓、乙醇(急性中毒时)、红霉素、丙米嗪、异烟肼、酮康唑、美托洛尔、甲硝唑、咪康唑、去甲替林、口服避孕药、羟保泰松、奋乃静、保泰松、伯氨喹、普萘洛尔、奎尼丁、丙戊酸钠、磺吡酮、磺胺药、硫利达嗪、甲氧苄啶、维拉帕米等)也有此反应。

18、肝药酶抑制剂的相互作用

肝药酶抑制剂(如:巴比妥类(苯巴比妥为最)、卡马西平、乙醇(慢性酒精中毒者)、氨鲁米特、灰黄霉素、氨甲丙酯、苯妥英、格鲁米特、利福平、磺吡酮(某些情况下起酶抑作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恰好相反。卡马西平与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合用时,可加速卡马西平的代谢,使其浓度降低;而烟酰胺、抗抑郁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异烟肼、西咪替丁等药均可使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升高,使之易出现毒性反应。此外,抗躁狂药锂盐、抗精神病药硫利达嗪与卡马西平合用时,易致本品出现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卡马西平也可减弱抗凝血 药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而与口服避孕药合用时,可发生阴道大出血及避孕失败。故合用时应特别注意。

19、抗菌药物配伍应慎重

去甲万古霉素与许多药物可产生沉淀反应,因此含本品的输液中不得添加其他药物。

克林霉素不宜加入组成复杂的输液中,以免发生配伍禁忌;此外,本类药物与红霉素有拮抗作用,不可联合应用。

磷霉素与一些金属盐可生成不溶性沉淀,勿与钙、镁等盐相配伍。由于头孢菌素类静脉输液中加入其他药物容易出现混浊,配伍禁忌药物多,应单独给药,不推荐合用其他药物。

20、十八反

“十八反”是传统的中药配伍禁忌术语,指两药同用后,能发生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十八种药物相反,即“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白芍、赤芍),这是历代医家对个别药物配伍禁忌的经验总结。近代对此进行了不少研究,从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如甘草经煎煮水解后生成的甘草次酸,有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相似的结构,可以促进水和钠、氯离子在体内的滞留和钾、钙、磷的排泄,故有抗利尿、引起水肿的作用;而甘遂、大戟、芫花和海藻等都有利尿逐水、消除水肿作用,从水盐代谢方向来看,这些药物和甘草的作用是相反的。乌头、半夏对中枢神经系统和末梢神经都有麻痹作用,相互配伍可增强其毒性,故一般不宜配伍应用。乌头和贝母对中枢神经系统均有麻痹作用,相互配伍可能加剧毒性而引起呼吸障碍、血压下降等,亦不宜配伍。瓜蒌、白及、白蔹都有加强乌头碱毒性的作用,均不宜与乌头配伍。藜芦因含有原藜芦碱和藜芦碱等,具有强烈的粘膜刺激、催吐作用,人参、丹参等补气、养血药,不宜与伤正气的催吐药合用。同时,藜芦、玄参、沙参等均易引起心律不整、血压下降,尤其藜芦毒性较大,相互配伍会增强毒副作用。细辛和芍药有镇静、麻醉和抑制反射等作用,与藜芒的作用相反,故互相配伍则药效可能互相抵消。

21、十九畏

篇8:阿司匹林常见问题小结

1 常见不良反应

1.1 胃肠道反应及黏膜损伤

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 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大剂量长期服用可引起胃炎、隐性出血、加重溃疡形成和消化道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因为阿司匹林在胃内分解成乙酰水杨酸, 对胃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发病机制为阿司匹林抑制环氧化酶1, 减少黏膜前列腺素 (PG) 的生成, 刺激胃肠道黏膜, 穿透胃黏膜上皮细胞膜, 主要影响了黏膜的防御因子, 影响黏膜细胞分泌粘蛋白和表面磷脂削弱了胃黏膜屏障, 同时抑制胃、十二指肠上皮碳酸盐的分泌, 减弱了上皮修复和更新。因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的合成, 减少血栓素A2的合成, 而降低血小板的聚集能力, 诱发出血。异常增多的白三烯及自由基对黏膜有毒性作用, 减少肝脏凝血酶原的合成。

1.2 阿司匹林哮喘

阿司匹林抑制了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加氧酶途径, PG合成受阻, 造成脂氧酶代谢产物白三烯增多, 导致支气管痉挛, 引发“阿司匹林哮喘”。临床表现有结膜充血、发绀、大汗淋漓、端坐呼吸、烦躁不安, 某些患者在服药后先出现鼻部卡他症状, 如流涕、打喷嚏、鼻痒、鼻塞, 继之出现哮喘。此类患者发病来势凶猛, 如不及时抢救, 将有生命危险。少数人还出现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及黏膜充血等, 其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 此类患者大多合并有过敏性鼻炎, 鼻息肉, 所以这类患者, 不要口服阿司匹林, 以防止发生阿司匹林哮喘。

1.3 过敏反应

丁晓乔报道口服复方阿司匹林致过敏反应1例。患者男性, 20岁, 因发热、头痛, 口服复方阿司匹林, 于饭后服下, 半小时后自感流泪、畏光、大汗, 全身皮肤出现大片红色斑丘疹、剧痒。双眼充血水肿, 口腔黏膜有数个直径约为1 cm水泡。诊断为阿司匹林过敏。对症治疗, 1 h后症状缓解。

1.4 瑞氏综合征

赵丛梅报道2例小儿应用复方阿司匹林诱发瑞氏综合征。服用复方阿司匹林0.42 g, tid, 连服3 d, 体温降至正常。服药4 d病情再次加重, 出现高热、头痛剧烈、频繁喷射性呕吐, 收入院。诊断为水痘瑞氏综合征。经抗病毒、降颅压及对症治疗, 恢复正常。

1.5 水杨酸反应

长期大量应用本品可产生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嗜睡、出汗等反应, 这是慢性水杨酸盐中毒的表现, 称为水杨酸反应, 多见于风湿病的治疗, 严重者有精神紊乱, 酸碱失衡和出血, 过量服用阿司匹林能引起可逆性耳聋, 此时应立即停药, 并积极治疗。

2 临床应用

2.1 阿司匹林在解热镇痛中的应用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缓激肽、组胺等合成产生解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使外周血管扩张, 皮肤血流增加, 出汗, 散热增加而降温。其镇痛作用属外周性镇痛作用[1]。

2.2 阿司匹林在心肌梗死的一级预防中的应用

阿司匹林在心肌梗死一级预防方面拥有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被誉为“防治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 很多国家的临床诊疗指南都推荐其用于一级预防。在男性当中, 阿司匹林可使首次心肌梗死风险降低44%, 首次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66%[2]。

2.3 阿司匹林在防止糖尿病血栓中的应用

长期高血糖可使血小板处于高度激活状态, 引起血小板功能异常。主要表现在: (1) 血小板粘附功能增强; (2) 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 (3) 血小板释放反应增强; (4) 血小板促激活性增高参与血栓形成。

4 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卒中防治中的应用

血管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后, 在炎症细胞产生的趋化、粘附以及细胞因子作用下, 血小板粘附在破裂处, 粘附后血小板活化, 释放血栓素A2 (TXA2) 、二磷酸腺苷 (ADP) 、凝血酶等, 使血小板聚集, 并和凝血瀑布终产物纤维蛋白交联, 最终导致血栓形成。

2.5 阿司匹林在外周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阿司匹林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 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它可有效降低PAD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可使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22%。可使间歇跛行, 外周血管成形术以及旁路术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26%。最近公布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也证实, 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PAD患者的脑卒中风险 (RR 0.66, 95% CI 0.47~0.94) 。阿司匹林还可有效改善外周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血管的畅通情况。多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 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外周旁路移植血管的远期闭塞率, 尤其是人工移植血管获益更为明显, 可使闭塞的绝对风险降低39%。以上研究充分证实了阿司匹林在治疗PAD中的重要性。

2.6 阿司匹林在防治老年痴呆中的应用 阿司匹林类非甾体抗炎药对该病有改善智能损害、延缓其症状发展的作用。

2.7 阿司匹林在预防大肠癌中的应用 大肠癌的癌组织中, 环氧化酶-2显著增高, 这种酶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多种毒性物质, 导致癌变和其他疾病。阿司匹林可抑制这种酶的活性, 减少毒性物质产生, 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每天150~300 mg) 可有效预防大肠癌发生。

总之, 阿司匹林在临床上应用相当广泛, 而且价格便宜,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但要掌握好其适应证及其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87:595.

篇9:阿司匹林常见问题小结

关键词: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返滴定法;含量测定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0–009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阿司匹林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之一,由于其杂质水杨酸对人体有毒,因此现行2010年版《药典》将测定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列为药品质量监控的重要内容。鲁科版《实验化学》[1]教材选用返滴定法测定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笔者以复方乙酰水杨酸片(以下简称阿司匹林)为例进行数次实验,并依据教材所给的计算关系式进行计算,但最终算得有效成分的含量远远小于理论值220mg/片。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反思和实验原理的分析,笔者将问题焦点聚集在教材中有关实验原理的阐述上。教材认为在返滴定过程中,盐酸仅能中和过量的氢氧化钠,而不能酸化溶液中的酚钠盐使之成为酚。因此,本文将从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角度,证实在返滴定终点时酚钠盐已被酸化为酚。

2 实验原理

用盐酸返滴定加有酚酞的阿司匹林待测液时,待测液由红色恰好褪去时即为滴定终点。由酚酞的变色范围可知,此时溶液的pH≈8。查阅资料发现,水杨酸钠中酚羟基的pKa≈12,若加NaOH溶液可将酚羟基转化为酚钠;若继续加盐酸调节溶液的pH<12时,酚钠又恢复为酚羟基。由此,笔者推测阿司匹林待测液在用盐酸返滴定的过程中酚钠被盐酸酸化为酚。在阿司匹林水解、返滴定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有:

(1)乙酰水杨酸的水解

3 实验思路

本文从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角度判断返滴定终点时酚钠能否被盐酸酸化为酚。一方面,利用二元酸的pKa1和pKa2数值从理论角度分析水杨酸的存在形式,并用FeCl3溶液对酚进行定性检验的分析方法。另一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实验并依据笔者推导的计算关系式,定量计算乙酰水杨酸的含量是否符合药品说明书标示的含量范围。若符合,则说明返滴定终点时酚钠能被盐酸酸化为酚;同时也间接表明教材关于阿司匹林含量的计算关系式表述不正确。

4 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研钵1个、酸式滴定管1支、碱式滴定管1支、恒温水浴锅1个、分析天平1台、100mL容量瓶1个、移液管(25mL、10mL)各1支、50mL量筒1个、250mL锥形瓶3个、100mL烧杯1个、80mm表面皿1个、玻璃棒1根、胶头滴管1支

药品:邻苯二甲酸氢钾、NaOH溶液、HCl溶液、FeCl3溶液、复方乙酰水杨酸片(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61021710)、酚酞试剂、蒸馏水

5 实验过程

5.1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主要包含理论分析和定性鉴定两部分内容。理论方面,运用二元酸存在形式的分布曲线进行说明。二元弱酸的一级、二级电离平衡常数,常分别用Ka1、Ka2表示。根据二元酸存在形式的分布曲线可知[2],当溶液的pH介于二元酸的pKa1和pKa2之间时,溶液中该二元酸的存在形式主要为其一级电离后的离子。查阅资料发现[3],水杨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Ka1=1.05×10-3,Ka2=4.17×10-13,对应的pKa分别为pKa1=3.00,pKa2=12.38;其次,由酚酞的变色范围可知,在返滴定计量终点时溶液的pH≈8。综上所述,在返滴定达到计量终点时溶液满足pKa1

5.2 定量计算

5.2.1 NaOH溶液浓度的标定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5mL蒸馏水,待完全溶解后再加l~2滴酚酞指示剂。用待测NaOH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即为滴定终点,平行测定3次,具体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

5.2.2 HCl溶液浓度的标定

由移液管移取25.00mL NaOH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l~2滴酚酞指示剂。用待测HCl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NaOH溶液,当溶液的红色恰好褪去时即为滴定终点,平行测定3次。之后,由酸、碱溶液的体积比和NaOH溶液的浓度,计算出HCl标准溶液的浓度,具体实验数据如表2所示。

5.2.3 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测定

(1)用分析天平精确称量3片阿司匹林药片的质量,计算出每片阿司匹林药片的质量为0.5132g,用研钵将其研磨成粉末状待用。

(2)称量0.2226g阿司匹林粉末并放入100mL烧杯中,加入50.00mLNaOH标准溶液,盖上表面皿后将其置于80~85℃的恒温水浴中加热15min。

(3)迅速用流水冷却烧杯,将冷却后的溶液定量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阿司匹林待测液。

(4)用移液管准确移取10.00mL阿司匹林待测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20mL,滴加2滴酚酞,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的红色恰好消失即为滴定终点,平行测定3次。实验数据如表3所示。

6 实验说明

(1)该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和盐酸溶液均为实验室新鲜配置。阿司匹林待测液的水解过程是在80~85℃的恒温水浴中进行,水解时间约15min,水解过程中盛装阿司匹林待测液的烧杯用表面皿盖住封口。

(2)药品说明书标示的乙酰水杨酸含量为220mg/片。2010年的《药典》对乙酰水杨酸含量的实测值规定:片剂中药品含量为标示量的95.0%~105.0%范围内均合理,经折算得到含量的合理范围为209~231mg/片,本文实测值为211.6mg/片,符合药品说明书标示的含量范围。

7 实验结果

本文从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角度可以说明,在返滴定时盐酸不仅能中和阿司匹林待测液中过量的氢氧化钠,同时能将酚钠酸化为酚。由此可以断定,使用返滴定法测乙酰水杨酸含量实验的过程中1mol乙酰水杨酸只能消耗2mol NaOH[4]。因此,阿司匹林药片中乙酰水杨酸含量计算的关系式应更正为:

测定阿司匹林中乙酰水杨酸含量的实验,是教师引导学生从定量角度认识有机化合物不同官能团酸性差异的最佳实例,教师应当对该实验有较好的把握,切不可忽视细节。笔者以此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希望一线中学教师能在以后该实验的教学中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王磊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实验化学(选修)[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81~85.

[2]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上册(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6~118

[3]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buDUJktnGDtL Asw8qrgonG7QNflt7vaHxFJIcZfUsPeLBfuSXjKQ8MuyNpx04xxC_ps5qSTdXTxlPW6kZgoGU7KGTDvDiTedYvVeFm41XS.

[4]孟哲,张冬亭,王力川.返滴定阿司匹林片剂中乙酰水杨酸含量的实验改进[J].邢台学院学报,2006,21(4):110~111.

上一篇:2校园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下一篇:节约资源建议书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