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医院申请书

2024-05-08

一级医院申请书(通用8篇)

篇1:一级医院申请书

安徽省儿科专业质控中心一级医院医疗质量安全考核评价标准 附件2: 分得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考核评分标准 亮点与不足 值 分 1.医师、护士必须依法执业; 一 依法执业 10 查看资料 2.医护人员配备及资质满足工作需要; 医师、护士配备及资质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均扣2.5分 二 质量管理 60 应认真落实医疗、护理核心制度,执行国家、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制度、规查看资料疗指南》、《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办法、规范、1 5 范 现场抽查 指南。抽查临床执业医师和护士各1名,医护人员1人不知晓上述制度、规范扣1-2分。

1.成立质控小组,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实施; 2.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院感工作; 2 质控组织 5 查看资料

3.每月开展质控活动并有记录,定期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反馈,落实整改。一项不符合扣2分。查医务人员“三基”培训计划及落实记录。3 三基培训 5 查看资料 无培训计划不得分,有计划无落实记录扣2分。1.规范设置抢救室,至少应配备除颤仪、监护仪、负压吸引装置、吸氧装置、抢救车仪器、设等设备; 4 备、物品5 现场查看 2.抢救车内抢救药品、抢救物品齐全并在有效期内; 管理 3.有适用于儿科病人的抢救用物,如儿童用面罩、复苏气囊。管理有缺陷此项不得分,无儿童用面罩、复苏气囊扣1分。分得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考核评分标准 亮点与不足 值 分 抽查10份在院或归档病例,病历书写应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医学 5 病历书写 5 查看资料 术语使用规范、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一处不符合扣0.5分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查看资料分级管理制度》要求合理使用抗菌药物。6 临床应用5

现场抽查 现场提问1名医师,了解相关制度、规范掌握情况,不熟悉扣1-2分; 与管理 抽查10份在院或归档病例实地查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一份不符合扣0.5分。合理检查看资料随机抽查10份病历,评价检查是否合理、诊断依据是否充分、抗生素及其他药物使用 7 8 查、治疗 现场抽查 是否合理;一份病历不符合扣1分。急救设备、药品处于备用状态,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熟练掌查看资料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术。抢救设备完好率100%。8 急救管理 8 现场抽查 随机抽查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及技能;检查急救设备、设施能否正常使用;常备抢救包、药物和抢救物品是否齐备、处于应急状态; 一处不符合扣2分。认真落实查对制度、首诊负责制度、值班及交接班制度、会诊制度、疑难、危重病例核心制度查看资料

8 讨论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

落实 现场抽查 现场提问及查看资料,医护人员未掌握核心制度或未有效落实,一项不符合扣1分 1.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医护人员熟知该内容; 医疗安全查看资2.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登记本,重大医疗安全事件无瞒报、漏报。10(不良)6 料;现场 一项不符合规范扣3分。事件管理 抽查

分得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考核评分标准 亮点与不足 值 分 四 门诊质量 24 1 门诊流程 5 现场查看患儿门/急诊病历、留观病历10份,应符合省卫计委《病历书写规范》要求,查看资料每次诊察均应填写日期,急诊病历应到具体的时间,发热患儿应记录体温,记录主诉、1 门诊病历 5 现场抽查 病史,体检、实验室或其他检查记录、诊断处理,并签名; 有缺陷者,每1份缺陷病历扣1分。查看资料继续现场查看上述患儿门/急诊病历、留观病历,抗菌素、辅助药物使用不合理或不合 2 合理治疗 10 现场抽查 理输液每例次均扣1分。1.有儿科分级诊疗双向 转诊制度、流程、《儿科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双向转诊2.有上、下级医院签订转诊协议; 五 6 查看资料 安全 3.对转入、转出的患儿进行转诊登记。一项不符合扣2分。合计得分:

督查结果: 专家签名:年 日 2017月

篇2:一级医院申请书

一、建立会议制:

1、院感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会议,根据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并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遇有特殊情况时向上级汇报和向院内反馈。

2、每年举办至少2次院内感染管理知识讲座,加强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及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二、健全全项制度:全院性医院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及登记制度,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无菌物品监控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和全院职工教育制度等。

三、抓好各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凡新上岗人员必须进行院感知识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供应室保证高压锅合格。

每锅有监测记录,人员持证上岗,每年委托朝阳区CDC为我院做院感环境细菌学监测两次。

四、建立各项消毒质控标准,严格监管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

每季度由院办组织进行自查,实行奖惩制度。

五、加强对医院污水、污物及医疗垃圾、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的无害化处理。

六、院感管理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END

篇3:一级医院申请书

1 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管理缺陷

乡镇卫生院护理质量缺陷的一个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是护理管理的缺陷。因为人员相对紧张, 医院未成立院科二级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护理人员每天忙于打针、发药, 作为基层管理的护士长大多数时间也是忙于替班, 没专职的护士长, 鉴于此, 护士长无法将全部精力放在管理上, 对于护理质量的管理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缺乏考核细则, 管理是人性式、感化式, 缺乏科学化、制度化管理。

1.2 护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护士主动开拓市场受限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 开展整体护理的目的是“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怕苦、怕脏、怕累, 缺乏奉献精神。绝大多数护理人员不乐意给病人做口腔护理、擦浴等基础护理工作, 特别是协助病人排便之类的事, 认为脏、累, 不是技术性的事情。

1.3 护理人员缺编、管理分配制度不完善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 当今的护理工作, 不仅是单纯的打针、输液、发药、更重要的是与病人沟通、开展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使病人进到医院后感到医院有家的温馨。然而医院重医轻护的观念仍无法改变, 医院领导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发展不够了解, 在临床工作中偏重完成护理硬指标, 忽视了对软指标的重视。为了增收节支, 不愿意招进护士, 从而造成基础护理工作不到位。在奖金分配制度上, 医院多考虑风险系数, 少考虑劳动强度与时间, 造成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心理不平衡, 导致工作不安心, 随时都想换岗离职, 使护理工作得不到更好地完成。

1.4 护理人员素质相对偏低、护理专业知识受限

基层医院由于人少事多, 每天除了忙于常规治疗护理外, 外出进修学校机会少, 尽管院内业务培训, 也无法更新观念, 更新知识, 在处理急危重病人及突发事件中, 技术不过硬, 观察病情发现问题能力有限。大部分护士因长期在基层工作, 较安于现状, 缺乏进取和竞争意识, 对现在的护理高标准、严要求的质量管理不适应。

1.5 支持系统辅助科室及后勤支持无保障

支持系统科室, 如供应室、药房、功能科没有完全改变现代服务观念, 缺乏主动性。如药房送药, 病房内水电不通得不到及时解决等, 以致许多杂务性工作也要由病房护士来完成, 护士的主要职能得不到实施, 没有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 甚至部分基础护理工作由病人或其家属代完成。同时护士长在管理工作中出现重心偏移, 整天在忙于后勤事务, 使护理质量管理力不从心, 严重影响护理质量。

2 持续改进

2.1 转变观念重视护理工作

2.1.1 稳定护理人员队伍

卫生系统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要纠正重医疗、轻护理的观念, 重视护理人员。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 在薪酬方面要予以体现, 特别是政府对于长期从事农村基层卫生护理工作的人员, 在工资、晋升方面要实行倾斜政策, 鼓励在基层工作的护理人员, 从而稳定基层护理人员队伍。

2.1.2 培养优秀的护理骨干队伍

护士长是临床一线的组织者, 同时又是护理工作的落实者, 因此, 必须加强对护士长管理能力的培训, 提高护士长的组织管理能力, 实施有效的管理。同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解除护理骨干的后顾之忧, 让他们长期安心临床工作。

2.1.3 成立支持系统并配备必需的基础医疗设备

使护理工作得到全院各科室的支持和配合,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2 加强护士的执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学习培训

2.2.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无私奉献精神

护理管理者对护理人员要经常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用身边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教育护理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在工作中应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 追求卓越, 崇尚奉献。

2.2.2 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整体队伍素质

护理部根据医院发展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继续教育计划, 并根据不同学历、岗位进行教育, 加强对护士素质的教育, 同时要求护士长要加强基本功训练与专科技术训练相结合, 目前与医院长远规划相结合, 重点培养与一般教育相结合。对工作年限短 (3年内) 的护士以院内培训为重点, 加强“三基、三严”训练, 按计划完成轮科上班。对5年以上的护士, 以自学为主, 鼓励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成人学习, 并安排他们参加院内外各种护理学术会, 除参加以上学习外, 要求重点掌握专科知识, 让他们负责科室业务或带教工作, 组织护理业务查房。

2.3 转变护士长和护理人员的观念

护士长和护理人员在临床一线工作中是具体执行者与落实者, 护理工作是否到位, 健康教育是否落实到病人身上, 各项护理活动是否体现以病人为中心, 评估病人时是否实事求是地做系统的护理查房等是很关键的, 能否客观地反映出病人的实际情况, 通过护理活动体现出来的问题, 是反映观念转变的根本, 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根本。

2.4 强化护理管理开展制度化管理

通过制订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来实施管理, 大到抢救危重病人的操作程序, 小到日常用物的定位放置等, 都有严格细致的规章制度, 实行用制度管人, 避免人管人的局面。实行质量目标管理, 如危重病人基础护理管理, 压疮护理、口腔护理, 管道护理等均应达到标准, 同时要把实行质量管理同护士的晋升、提拔薪金挂起钩来, 真正做到奖勤罚懒, 责任分明, 确保护理工作高效、优质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一级医院,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篇4:一级医院申请书

医院感染是现在医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影响着患者的安危和医疗的安全。卫生部自从2001年开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医院感染相关的办法及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发展日新月异,可是对于一级医院来说很多医务人员甚至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概念都很模糊,院感各项基础工作薄弱,有人甚至说一级医院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死角,这句话毫不过分,这就显得如何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非常紧迫和必要。

方法

对全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手卫生、职业防护情况进行抽查,对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结果汇总如下:全体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知识知晓率25%,工作中能进行正确防护中护士达95%,医生包括重点科室达23%,能进行正确洗手的医生不足10%,护士能达90%,由于全院没有干手设备,医护人员洗手后无法擦手。各有关科室没有配备手消毒剂,无法进行手消毒。口腔科、检验科、妇产科没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灭菌记录不全,口腔科没有规范清洗操作流程等等。由于消毒供应室没有正式投产,无法开展人流室及手术室的工作,由于检验科人员严重不足,没有微生物实验室,无法开展微生物监测工作。鉴于以上种种情况,如何开展一系列工作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走出困境,逐步进入正轨变得非常重要。

举措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本框架:①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院感分管人员、院感小组成员职责,完善管理体系。②规范医院感染的发现和报告、诊断,制定突发医院感染应急预案。③进一步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制度,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度及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全体医务人员防控意识:⑴认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带领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护士长、监控医生和监控护士参加上级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增强了对控制院感重要性的认识,有效带动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发展。⑵开展业务培训:①每个月开展业务培训:月初制定培训内容,下发给全院各科室,采取科室集中组织学习的方式学习。②对新分配医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重点培训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医疗废物管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等,增强其院感防控意识。③加大培训考核,每季度进行一次理论和技术操作考试,对考试不合格的人员进行补考,逐步提高全员学习的氛围。

以重点科室工作为突破,加强管理,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①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院感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对各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查,对查出的问题现场指导整改。②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的监管。对重点科室每月进行质控检查。根据医院现状将口腔科、检验科、妇科检查室等列为重点科室。首先针对检验科院感控制薄弱环节,根据上级部门《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质控自查评估标准》重新进行规范和整改。其次对口腔科的清洗消毒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对清洗消毒间的布局及无菌柜物品摆放重新进行统一要求,对高压蒸汽消毒灭菌记录及紫外线消毒记录进行指导、改进,完善了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工作。在我们的指导下,检验科、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了很大进步,同时取得科室负责人的认可和肯定,对未来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其次通过加强手卫生管理工作,完善手卫生设施,加大手卫生知识培训,逐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在全院洗手池上张贴七步洗手法挂图;更换洗手肥皂为洗手液;配备干手纸、手消毒剂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考虑医院现状及将来发展,及时向上级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领导做好参谋,对未来即将启用的手术室及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筑布局和流程进行规划,及早进行人员培训,做好前期准备的工作。积极建议引进检验科人员,争取早日建立微生物实验室。对医疗废物、传染病管理等工作逐步进行规范,不断进行持续改进。

讨论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广义地讲,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住院患者、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患者、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但由于就诊患者、探视者和患者家属在医院的时间短暂,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故实际上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医院内有各种疾病的患者,其免疫防御功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和缺陷。同时,患者在住院期间,又由于接受各种诊断和治疗措施,如气管插管、泌尿道插管、內窥镜、大手术及放射治疗、化疗等,又不同程度的损伤并降低了病人的免疫功能。加之医院中人员密集,有各种感染疾病的病人随时可能将病原体排入医院环境中。于是医院内的空气受到严重污染,成为微生物聚集的场所。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在医院的空气、物体表面、用具、器械等处皆可存在。这样,处于抵抗力低下的各种患者,又活动在微生物集中的环境里,时刻都有遭受医院感染的危险。医院感染的危害不仅表现在增加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医务人员工作量,降低病床周转率方面,还给患者及社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篇5:一级医院标准

一级医院: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

目录 分等标准 2 分等判定标准 3 护理基本标准 4 护理分等标准 5 护理现状 6 解决对策 7 评价 分等标准

本标准是一级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标准,也是其水平和质量的评价依据。

一、科室设置

科室设置应与一级医院的功能、任务和社区实际需要适应。

1.临床科学:应设置内科、外科,妇产科、急诊室。有条件的设儿科、五宫科、中医科,家庭病床科(组)等。

2.医技科室:应设置药剂室(含调配室)、化验室(检验中心有统一安排者可不要求)、放射室、手术室、处置室、供应室、病案统计室、图书室等。

3.行政科室:设置院办公室(负责医疗、护理、人事、秘书、保卫、财务、后勤工作等)。

4.预防保健(科)室:设置卫生防疫室、妇幼保健室(含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技术水平

技术建设要从实际出发,能开展社区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一般危重病人的救护服务。基本要求:

(一)医疗

1.急诊医疗:

对社区内急诊病例能24小时应诊(包括出诊)。

2.内、儿科:

正确处理常见病,并能对疑难病症进行恰当处理与转诊。

能对循环、泌尿、呼吸系统功能衰竭、急性中毒和休克及其它一般急危病人作出初诊断并进行维持生命的抢救处理。

掌握当地传染病的治疗和消毒隔离技术。

3.外科、妇产科:

能对外科急腹症做出临床诊断和及时、正确的处理。

能开展一般上腹部手术。

能完成外科的止血、缝合、包扎、骨折固定等处理。

能完成生理产科、部分常见病病理产科的处理及剖腹产手术。

4.五官科:

能诊断治疗本科常见病及部分急症。

开展防盲、防龋、防聋工作。

5.中医科:

能辩证施治内、外、妇、儿科的常见病与部分疑难杂症。

开展针灸、按摩等。

6.护理

熟练掌握各种疾病的护理,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做好病房管理和分级护理,正确书写五种护理表格(体温单、医嘱单、医嘱记录、护士交班、护理记录)。

7.医技科室:

能开展心电图、超声波检查。

能开展血、尿、便常规检验和部分生化检验。

(检验中心化地区,有关安排要有合同)

能开展透视、摄片、一般胃肠道造影等检查。

(二)预防保健

1.能开展计划免疫、疫情处理,对“两管五改”进行技术指导。

2.能开展围产期保健、儿童系统保健,掌握计划生育四项技术。

3.能开展社区慢性非传染病防治、老年保健、精神卫生和社区康复医疗。

(三)教学

1.能对乡村医生、卫生员和接生员进行培训。

2.能接受卫校学生部分临床学习。

三、医院管理

1.院长应熟悉一级医院的管理,经过医院管理专业短期培训。

2.医院有长远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步骤。

3.医院职工对院领导工作满意度≥80%。

4.社区、合同单位和病人对医院满意度≥80%。

5.信息管理:

掌握人群各种传染病发病情况,建立健全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登记合格率≥95%,漏报率≤0.5%。

做好医院统计工作,配备统计人员掌握社区人口、生命、疾病(多发病、慢性病、地方病)的动态资料,及时分析和提出对策;按规定及时准确完成各种卫生统计报表。

建立病案管理制度,有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逐步按国际疾病分类(ICD)进行管理,要求门诊有病历,住院书写完整病历;按标准书写,甲级病历≥80%,杜绝丙级病历。

四、各项统计指标

1.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85%

2.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3.门诊转诊率≤20%

4.单病种治愈好转率:与同级医院相比,在平均水平上

5.单病种病死率:与同级医院相比,在平均水平上

6.单病种重危病人抢救成功率:与同级医院相比,在平均水平上

7.住院病人转院率≤3%

8.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85%

9.昏迷、瘫痪病人褥疮发生次数:0

10.院内感染率≤3%

11.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1%

12.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

13.常规器械消毒菌合格率100%

14.病床使用率≥60%

15.年病床周转次数≥32次

16.平均住院日6天

17.门诊处方合格率≥98%

18.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

19.住院病历书写合格率≥98%

20.甲级X光片率≥40%

21.护理五种表格书写合格率≥85%

22.二级以上医疗责任事故发生次数 0

23.设备利用率≥80%

24.特殊诊断设备检查阳性率≥20%(主要指B超)

25.0~7岁儿童建卡率 农村≥98% 城市≥100%

26.麻疹活疫苗接种率 农村≥90% 城市≥95%

27.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接种率 农村≥90% 城市≥95%

28.白百破疫苗接种率农村≥90% 城市≥95%

29.卡介苗接种率 农村≥90% 城市≥95%

30.四苗全程覆盖率 农村≥85% 城市≥92.5%

31.妇女病查治率 农村≥60% 城市≥90%

32.围产儿死亡率 农村≤20% 城市≤90%

33.产前检查率农村≥80% 城市≥95%

34.新法接生率≥95%

35.产后访视率农村≥70% 城市≥80%

36.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37.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38.基础护理合格率≥80%

39.一级护理合格率≥80% 分等判定标准

医院应对其建设、管理、技术水平、工作质量、文明服务、成本效益等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并制定改进措施。地(市)医院评审委员会对医院质量按本标准进行院外评价。根据评审结果将一级医院分为甲、乙、丙三个等次。

一、一级甲等医院

医院建设成绩显著,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和医院基本设施等结合水平,经考核达到900分及以上。

二、一级乙等医院

医院建设成绩尚好,其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和医院基本设施等综合水平经考核检查达750-899分。

三、一级丙等医院

医院建设有一定成绩,基本标准考核合格,但与分等标准要求尚有较大差距。经综合考核检查在749分以下(含749分)。丙等医院应有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发展规划。护理基本标准

一、护理管理体系

(一)组织领导根据卫生部(86)号卫医字第20号《关于加强护理工作领导理顺管理体制的意见》的要求,必须建立健全与一级医院功能、任务、规模相适应的护理管理体系。

1、医院护理工作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总护士长或护士长负责制。

2、医院实行总护士长、护士长二级管理或护士长一级管理,并保证其行使职权。

3、总护士长由院长聘任,护士长由总护士长提名院长聘任。

4、总护士长应具有一级医院护理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具有护师以上技术职称,应选拔熟悉护理理论及技术,有一定临床护理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德才兼备的护士长担任。

5、护士长应选拔具有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和熟练掌握护理技术,有管理能力的护师或高年资护士担任。

(二)人员编制各级护理人员结构应符合以下比例:

1、全院护理人员应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8%;医师(士)与护理人员之比为1:1。

2、护师以上占护理人员总数≥10%;护理员占护理人员总数≤33%。

3、未经中等以上护理专业毕业人员从事护士工作,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经卫生主管部门考试、考核合格批准后方可上岗。

二、规章制度

(一)贯彻执行,1982年卫生部颁发的医院工作制度与医院工作人民职责有关护理工作的规定,结合医院实际,认真制定和严格执行以下制度:

1、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

2、护理工作制度

3、查对制度

4、值班、交接班制度

5、分级护理制度

6、执行医嘱制度

7、消毒隔离制度

8、护理文件书写制度

9、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10、物品、药品、器械管理制度

11、卫生宣教制度

12、饮食管理制度

13、病房管理制度

14、有条件的应包括门诊、急诊室、手术室、供应室管理制度

(二)有相应的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认真执行。

三、医德医风

(一)贯彻执行《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中一级医院有关医德医风建设的要求,结合护士素质教育有具体措施。

(二)具有良好的护士素质,仪表端庄,言行规范。

(三)病人对护理工作、服务态度的满意度≥80%。

四、质量管理

(一)有护理质量管理兼职人员。

(二)有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达标措施。

(三)有质量标准及质控办法,定期检查、考核和评价。

(四)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确保病人安全。

(五)有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五、护理单位管理 护理单位包括:病房、门诊(注射室、换药室)、急诊室、手术室、供应室等。其管理均应达到:

(一)布局合理,清洁与污染物品严格分开放置。基本设备齐全、适用。

(二)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工作有序。病房要求做到两无一有,即无自带被褥,无虱子和臭虫,手术病人有病人服。

(三)具体要求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颁发的有关标准执行。护理分等标准

一、护理管理标准

(一)有护理管理目标,年计划目标达标率≥85%。

(二)有护理工作年计划、季安排、月重点及年工作总结。

(三)有护理人员培训、进修计划。年培训率≥5%。

(四)有护理人员考核制度和技术档案,年考核合格率≥85%。

(五)有护理质量考评制度,定期组织考评。

(六)定期组织护理业务学习,有条件的医院组织护理查房。

(七)有护理工作例会制度。

(八)有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定期分析讨论。

(九)作好护理资料的登记、统计工作。

(十)医院护理管理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的标准要求。

二、护理技术水平

(一)护理人员三基水平平均达标≥70分。

(二)具有与一级医院医疗水平相适应的护理技术水平。

(三)熟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理论和护理常规。

(四)掌握常用的护理急救技术、有效的徒手心肺复苏术和急救药品及器械的使用。

(五)掌握消毒灭菌知识和消毒隔离原则及技术操作。

(六)能承担初级护理人员的临床教学,带教任务由护士以上人员担任。

(七)每年有一篇护理工作总结。

三、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一)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85%

(二)基础护理合格率≥80%

(三)一级护理合理率≥80%

(四)五种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85%

(五)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六)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七)年褥疮发生次数0

(八)年严重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数≤1

(九)年护理事故发生次数0

(十)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护理现状

护理管理组织不健全或流于形式 一级医院中为二级护理管理组织体系的仅占30%,以病区护士长为主要护理管理者占70%。护理人员梯队结构不合理,主管护师居多,大多数在35岁以上,年龄偏大,护理人力资源严重缺乏,门诊与住院部混为一体,由5~8名护士完成常规治疗护理,护士长轮流倒班,缺乏对护理质量的监控及追踪。

护理管理缺乏工作标准及工作流程 医院缺乏护理质量工作标准及目标,护士机械执行医嘱,业务水平差,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不能达标,仅仅只能应付打针发药及简单的治疗和护理。

护理核心制度不健全 一级医院中未建立健全查对制度的占30%,交接班制度占50%,分级护理制度占70%,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占70%,危重患者会诊制度占95%。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岗位职责部分落实或未落实。

护理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隐患明显存在 护理人员缺乏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执行查对制度不严,一个输液架上挂有多个患者的多瓶液体,70%一级医院未建立输液卡。治疗室用物杂乱、未划分清洁区与污染区,未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次性注射器反复使用,增加液体污染机会。

急救物品未能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60%一级医院未配备急救车、洗胃机、心电监护仪、吸痰器等常用急救器材,抢救药品未能做到五定,并有过期失效现象。输氧装置不完备,护理人员对常用护理急救技术不熟悉等,已影响危重患者的抢救。

护理文书书写不能达标 护理文书未严格执行《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护理记录中不能及时、真实、客观的反映患者病情。书写时有涂改、粘贴、填写不完整、漏项等,使护理病历达不到规范要求。解决对策

建立健全以分管院长负责的二级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根据医院实际设立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明确,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搞好梯队建设,聘用选拔有资质的年轻护士,充实到临床一线,科室成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定期进行护理人员绩效考核。

制定护理工作质量标准 对照标准督促执行各项护理工作流程,落实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每月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及时反馈信息,并分析讨论,提出整改和奖惩意见,持续改进。

完善护理核心制度,强化核心制度的落实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提高护士对核心制度的认知。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增强责任心和执行力,切实保障护理安全。

科室建立急救物品管理制度 常用监护、抢救器材备齐、完好,急救物品做到“五定”,建立账物登记本,班班交接。同时加强护理人员急救知识培训及操作演练,了解、掌握急救物品性能及操作技术,使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认真学习《护理病历书写规范》 加强对护士培训,增强护理文书书写能力,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加强护理文书质量管理,设立质检员,定期对护理病历进行检查,督促护理人员及时准确观察病情,使护理记录及时、真实、客观、科学、完整,达到规范要求。评价

篇6:一级医院监管条款归类

(46款)

1)2.1.3.1 职能部门对全院卫生技术人员执业监管有记录。2)2.2.1.1 职能部门定期监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质情况并记录。3)2.8.1.1 病案管理。职能部门有监管,对改进措施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

4)2.8.1.3 住院病案首页。职能部门对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追踪与评价,监管与持续改进有成效。5)2.8.4.1 职能部门对病案服务有监管

6)2.9.3.1 有医药收费复核制度与监管措施。定期对价格执行情况进行监管

7)2.9.4.1

有定期进行预算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管,提高预算管理水平。8)2.10.2.1 有职能部门对安全保卫工作进行监管,并有持续改进成效。9)2.10.3.1 加强消防安全重点部门、重要部位防范与监管,有监管记录。10)2.10.3.2 加强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危险品和危险设施监管。11)2.10.4.1 医院环境卫生符合爱卫会的相关要求,有上述工作的监管。12)2.13.1.1 有医学装备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的监管与考核机制。13)2.13.2.1 装备管理部门对设备使用情况定期监管。

14)2.13.3.2 职能部门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完好情况和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管。

15)3.1.2.1 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感控科及门诊部等医院质量管理职能部门职能清晰,能有效监管,制定并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工作计划与考核方案。16)3.2.1.2 有医院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管理标准与措施。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17)4.1.1.1 各科室对本科执行查对制度有监管。18)4.1.4.1 有紧急情况下下达口头医嘱的相关制度与流程。各科室对本科制度的执行力有监管与评价。19)4.2.1.1 各科室对本科制度的执行力有监管与评价。20)4.4.1.1 有临床输血管理组织和职能管理部门,履行对全院临床输血监管指导工作职能并有活动记录。21)5.1.4.1 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22)5.4.1.2 根据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订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23)5.4.2.1 在患者手术前履行知情同意。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24)5.4.3.1 有急诊手术管理措施,保障急诊手术及时与安全。职能职能部门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25)5.4.4.1 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完成手术记录与术后首次病程记录。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26)5.4.5.1 制定患者术后医疗、护理和其他服务计划。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27)5.5.1.1 有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和麻醉前讨论制度。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28)5.5.1.2 由具有资质的麻醉医师进行麻醉风险评估,制定麻醉计划。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29)5.6.3.1 对急性创伤、农药中毒、急诊分娩、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有明文规定,能落实到位。职能部门知晓与履行监管责任 30)5.6.4.1 有保证相关人员及时参加急诊抢救和会诊的相关制度。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责任 31)5.6.5.1 急诊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三个阶段的ABCD 四步法的技能,定期评价对紧急事件处理的反应性。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责任

32)6.1.2.1 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明确临床护理内涵及工作规范。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33)6.1.3.2 落实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有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护理部履行监管职责 34)6.2.1.2 对各级护士资质进行严格审核。职能部门监管并执行。35)6.4.1.1 有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职责明确,有监管措施。36)7.1.4.1 执行手卫生规范,实施依从性监管。37)7.1.6.1 职能部门对医用耗材、消毒隔离相关产品采购质量有监管 38)7.1.6.2 医院消毒供应的清洗消毒及灭菌符合规范与标准的要求,职能部门对落实情况有监管 39)7.1.8.1 建立健全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符合规定。职能部门对制度与岗位职责落实情况有监管评价和记录。40)7.1.8.2 医疗废物处置和污水处理符合规定。

职能部门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监管。41)7.1.9.1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对制度执行有监管 42)7.2.3.1 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有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43)7.2.4.1 有专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工作。负责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汇总登记、核对以及监管工作。

篇7:一级医院考核条款归类

(31款)

1)2.2.1 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质的认定、聘用、考核、评价管理体系,建立专业技术档案。

2)2.2.2.1职能部门及科室对履行岗位职责有督查和考核,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有改进措施。

3)2.2.3.1对新员工,有培训考核记录并将考核结果列入个人技术档案。4)2.2.3.2继续医学教育与员工定期考核、晋职晋升挂钩。

5)2.3.3.1每年至少开展2次法律法规全员培训及考核。对中层干部进行管理知识教育培训及考核。

6)2.5.1.1有医德医风考评方案和量化考核标准。

7)2.8.3.2 医院将“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的填写质量作住院病历质控考核的组成部分。医院对临床科室与医师、对住院处均纳入考核。

8)2.9.3.1定期对价格执行情况进行监管,监管结果纳入科室考核。

9)2.9.4.1.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定期进行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和考核。

10)2.10.3.1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新员工培训考核内容,定期(至少每年一次)进行全院职工的消防安全教育。

11)2.12.3.1医院有安全知识及应急技能培训及考核计划,定期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应急相关法律、法规、预案及应急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训,组织考核。12)2.13.1.1有医学装备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的监管与考核机制。13)2.13.2.1有设备操作人员的考核记录。14)3.2.1.1有医院质量管理考核体系和管理流程。

有医院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量化的考核标准、院科级质量控制指标

15)3.2.2.1有院科两级监督、考核核心制度落实情况记录,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有督导检查与整改措施。

16)3.2.4.1有根据不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的“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制度、内容、要求、重点和培训计划。

17)5.1.7.1病历书写,有实施培训与训练的完整记录、考核资料。18)5.5.4.1对麻醉复苏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

19)6.1.1.1落实岗位职责和管理目标,对各层次护理管理者有考核。

20)6.1.3.2对护理核心制度(分级护理、查对、交接班等制度)和岗位职责有培训、考核。21)6.2.1.1职能部门定期对护士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等内容 22)6.3.9.1有护理文件书写标准及质量考核标准,及时完善修订,定期对运行的护理文件进行质量评价,有考评记录。

护理管理部门对运行的护理文件进行质量评价,有考核记录。

23)6.4.6.1职能部门定期进行临床常见护理技术操作考核。

24)6.4.7.1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护理环节管理、应急预案培训与考核,记录详实。相关岗位护士均知晓。

25)6.5.1.1对新入职手术室护士有考核;手术室护士培训能体现内容与资质要求相符合。26)7.1.2.1院感,有培训责任部门,有针对不同人员的培训内容,并有考核记录。27)7.1.9.1有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标准,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及监督,有记录。

28)8.3.1.1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29)8.3.1.2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有记录。

有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定期公布、并有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考核机制。30)8.3.1.7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落实到每名医师。

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落实到每名药师。

篇8:一级医院申请书

关键词:检验科,计算机网络,医疗信息化

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医疗信息化应用紧密结合, 在各级医疗单位业务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级别医院信息化建设规模和应用水平区别明显, 但是在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等候时间的目的上均有异曲同工之效。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临床检验的工作效率及准确性, 拓宽了临床检验的范围, 检验结果更科学、更准确, 反馈给临床的信息更迅速、更及时[1]。

我院检验科结合本院实际情况采用计算机联网技术整体接入医院网络, 实现检验仪器互连、检验结果数据共享、科室管理等几方面的网络化应用。

1 检验科计算机联网应用背景

1.1 医院概况

我院规模及等级为一级医院。随着参保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及医保政策针对一级医院在起付线及自负比例给予的优惠政策, 就诊患者数量急剧上升, 原来医疗流程每个环节的手工操作已经不能适应缩短患者等候时间的要求。

1.2 检验科联网需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仪器设计的发展, 检验仪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我院新购置的检验仪器都内置了计算机系统, 具备了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的能力。一级医院就诊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及常见病患者, 检验科主要检验项目为血、尿、便常规, 就诊患者希望快速得到检验结果。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导致出具检验结果时间长、患者等候时间长、往返次数增加等现象。基于计算机联网能实现数据共享的特点, 在报告结果均为数据的检验科实现联网非常适合。

1.3 医院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

我院已经实现挂号、收费、医生站、药剂科计算机联网, 检验科作为医院重要技术科室, 提供大量检验数据, 是医院信息化的重要组成, 检验科实现计算机联网才能基本实现医院信息化数据共享的重要目的。

2 在检验科的应用

2.1 仪器联网

检验科各项业务工作依靠检验仪器完成。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使科内所有计算机终端工作站与检验仪器全部实现联网, 每台计算机终端工作站之间、每台计算机终端工作站与检验仪器之间都能互相通讯, 互相监控。在科内任何一台计算机终端工作站都能提取联网仪器的检验结果数据, 科内人员既可以协同工作, 又可以分工合作, 还可以随时监控各台检验仪器的工作状态。工作效率与原有手工操作相比提高一倍, 现在每天平均完成标本数量由原先的100份增加到200份。

2.2 实现信息共享

基于网络数据共享的特点, 在挂号处录入患者年龄、性别、籍贯、医保类别、住址、联络方式等基本信息, 依据挂号条可以在检验申请界面准确显示, 省略了检验人员再次逐项录入上述内容的重复操作。同时还可以显示医生开具的检验标本及检验项目以及初步诊断等内容。经审核保存后的检验结果内容通过网络立即回传给发出申请的医生, 达到无延时状态, 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减少门诊患者往返检验科询问结果的次数。

2.3 实验中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实施医学检验质量保证的一部分, 将质控物和待测标本一起进行实验操作, 从控制值来了解分析过程的质量情况, 同时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 严格控制“外来”误差。同时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 (EQA) 是检验质量管理的关键。应用了质控的检验系统会有专门负责质量控制的模块, 将使用质控物的基本资料输入计算机, 每天随常规工作进行检测的质控物结果自动贮存, 并利用计算机的函数运算, 对质控进行分析及数据处理, 按一定的规则画出质控图, 根据当天图形的变化来判断当天质控结果是否失控, 使质控结果准确、可靠。该结果可以用来减少实验操作过程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结果差异, 还可和其他返流的实验室间进行实验对比, 对不达标的质控检验项目寻找原因, 改进工作方法, 提高检验质量[2]。

2.4控制漏费

当门诊患者采集标本时, 系统可以提示是否交费, 对于未交费的患者拒绝进行标本采集。住院患者检验结果保存的同时由系统自动计费, 避免工作人员忘记计费而造成的损失。

2.5 科室管理工作现代化

计算机联网技术不仅在检验科业务工作得到高效应用, 而且给科室管理工作也带来方便。在工作量统计方面, 依靠数据库保存的各项数据记录能够方便的提取每位员工在选定时间范围内的工作量, 以此为依据实现透明的收入分配。在库存管理方面, 科主任依靠检验试剂进、销、存管理系统随时掌握检验试剂的各项状态, 根据工作量与试剂消耗量的比例制定合理库存数量, 既能提高库存管理水平, 又能合理分配医院资金的周转。

3 存在的不足

3.1 需要统一的标准

卫生部还没有颁布医疗信息化相关的统一标准, 国内规模较大的软件开发商正在参与制定标准过程, 由于受医院经济实力及规模制约只能在小型软件开发商范围选择, 但程序标准化受到影响。目前以满足我们的个性化需求为主导完成具体工作, 但考虑今后实现区域医疗平台功能, 还需要逐渐实现统一的标准为程序开发依据。

3.2 网络硬件性能有待提高

我院网络硬件设备的配置采用中低档次, 关键的服务器CPU (中央处理器) 速度、内存容量、二级缓存、硬盘转数以及网络交换机的吞吐量、背板带宽等性能受限, 随着检验科计算机联网产生的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更换更高性能的网络硬件设备是提高业务运行效率的关键。

3.3 软件操作有待改善

软件设计的界面有待改善, 科内的老职工较多, 需要逐渐适应新设备、新技术、新操作。为了消除老职工心中对计算机操作的恐惧和抵触, 需要由软件开发人员将操作界面设计得更加人性化, 根据工作流程改善操作步骤, 并用放大的清晰字体显示操作内容, 对结果以突出显示方式进行设计。

3.4 缺乏专业网络技术维护人员

医院信息化在运行中需要专业网络技术人员对硬件设备故障、网络通信故障、应用软件故障、操作人员使用操作、系统升级、科室需求、程序修改等内容进行维护。既了解医疗业务知识, 又具有解决上述问题的综合技术人员对保证医院信息化的平稳、高效运行是很重要的。为了提高系统运行质量和及时响应工作中的各项计算机网络需求, 培养称职的综合技术人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4 结论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成为医疗单位业务运行的重要支撑以来, 各级医疗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规模不等的医疗信息化应用, 检验科作为数据大量集中的技术科室实现联网功能既是受益者也是服务提供者。检验科实现计算机联网最关键的是改变了人的传统观念, 给检验科工作带来了重大的改变, 这表现在工作方式的转变、检验工作的标准化、一整套客观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检验科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3]。医院等级和规模不是制约医疗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积极响应卫生部提出的提高服务质量、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目标是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宗旨。

参考文献

[1]高志宏.医院检验科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和开发[J].医学信息, 2004, 17 (11) :700-702.

[2]单桂双.计算机对临床检验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 2010, 12 (11) :1288-1290.

上一篇:大学生职业规划 价值观-讲稿下一篇:保障民生特别要重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