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山水表现新探索 教案

2024-04-25

水墨山水表现新探索 教案(精选3篇)

篇1:水墨山水表现新探索 教案

题: 水墨山水表现新探索 课

时:1课时

型:绘画课

授课对象: 初中三年级

教材分析: 捕捉人物的生动姿态是学习绘画的基础之一。本课引导学生了解对人物生动姿态表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认识人物生动姿态应用于绘画的各个方面,而且是绘画创作学习的基础知识。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人物姿态,学习用动态线来表达人物,培养学生整体意识、造型能力、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熟练运用结构知识的经验,从而达到认识和理解人物的生动姿态对绘画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在对我国传统水墨山水画表现方法回顾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尝试水墨表现新方法,并欣赏具有创新意味的当代水墨山水画,在欣赏和对比中感受和了解新水墨山水特点及表现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及水墨表现的技能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1,认识当代山水画新水墨表现方法以及学生自己能探索一些新的表现方法。

2,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新水墨表现方法表现一幅山水画。

教学难点:

1、学生自己能探索一些新的表现方法。

2、学生自己能探索一些新的表现方法。

教学方法:

1、教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2、学法:欣赏法、临摹练习法、写生练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优秀作品。学具准备:课本,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盘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

检查学生课前准备,安定课堂秩序,稳定学生情绪等情况。

二:引入新课:(2分钟)

板书课题引入新课,宣布本课教学内容。根据看图片和一步一步提问把学生引入课题,直观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讲授新课:(20分钟)

(一)、今天我们就来对水墨山水表现方法进行一些新的探索,同学们下面就先来思考和讨论,并在纸上来尝试表现一下。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尝试用新方法表现。

学生尝试完毕,教师选择一些学生作业上实物投影仪展示,让学生谈谈在画中的表现方法有了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去这样表现,并对学生的奇思构想作出表扬和鼓励。

(二)、皴法

山水画最重视皴法的运用,五代至整个宋代,是创造皴法的时代,也是在写实性上运用皴法最完美的时代。纵观皴法,无外乎点、线、面笔墨的具体表现。其基本方法是以点线为基础来表现山岳的明暗(凸凹),因地质构造的不同,表现在山石的形貌亦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各类型的皴擦方法与名称,一般称为披麻皴、乱麻皴、芝麻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卷云皴(云头皴)、雨点皴(雨雪皴)、弹涡皴、荷叶皴、矾头皴、骷髅皴、鬼皮皴、解索皴、乱柴皴、牛毛皴、马牙皴、斫皴、点错皴、豆瓣皴、刺梨皴(豆瓣皴之变)、破网皴、折带皴、泥里拔钉皴、拖泥带水皴、金碧皴、没骨皴、直擦皴、横擦皴等。1.常用的几种皴法

 披麻皴:是中国山水画皴法的主要方法之一,王维、董巨是其画法的鼻祖,也是历代文人画所常用的画法。此法在表现江南丘陵山峦有其独到之处,元代黄公望,清代四王多用此法。其画法要领:多用“中”“偏”锋(笔含水份要少),行笔时用笔肚走出飞白来,尽量做到空灵透气,笔笔清晰,切忌粘黏。

 大斧劈皴:是一种偏锋直笔皴。起笔较重,直势皴出,因势同斧劈,故名。大斧劈皴,由于笔迹宽阔,清晰简明,适宜表现大块石头。 小斧劈皴:与大斧劈皴相似,它是以较小的笔迹,表现山石的细微结构。以小斧劈皴出的山势,能体现一种峻瘦削利、古朴的气质。小斧劈皴。势如刀,故起名。

 卷云皴(云头皴):云头皴也称卷云皴,其特征如同天空卷云,其画法是边勾边皴,勾皴结合,中锋侧锋兼而有之,此法圆转用笔较多,但要求线条苍涩厚重,圆转遒劲,不可画的如同云朵软而轻飘,勾皴时要掌握好用笔快慢节奏,线条一干涩为主。

(三)、展挂优秀的学生作品

(四)、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新的表现技法的运用,下面再和同学做些互动,提出一些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以两块石头或两块以上的石头的组合,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新方法,亲自来感受并表现一幅山水画。

(五)、运用中锋,侧锋分别感受水墨山水技法。

四:课堂总结:(14分钟)

1.请学生自评,通过本课的学习,观看、分析自己的作品,学到了什么。2.全班点评分析,观看、分析自己及他人作品,概括优缺点,培养分析表达等综合能力。

3.教师总结,强调知识点。

4.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基本理解了水墨山水表现,但也存在刚才我们发现的那些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绘画中克服这些问题,并把这些激发运用到学习绘画中,发现美、创造美,用我们的双手去美化我们的生活,学以致用。谢谢大家,随着音乐的结束下课。

五:作业布置(2分钟):

临摹一张水墨山水。

要求:运用新学的技法,大胆,放松。

水墨山水表现新探索

一、皴的分类:

二、表现方法(常用):

1.披麻皴

3.大斧劈皴

2.小斧劈皴

4.卷云皴(云头皴)

篇2:水墨山水表现新探索 教案

在追踪陈航等人新山水绘画的艺术实践中,有一个问题必须给以应有的阐释:究竟什么是新山水绘画的真实内涵?在这里笔者不准备从传统与现代化、本土与国际化,或者从抽象的现代水墨实验角度来触及其中的艺术奥秘。概而言之,新山水绘画就是一种全新的自然主义艺术观,也就是主张以自然为本的当代中国画精神的视觉探索。

就陈航新山水绘画所经历的探索历程而言,可以大致分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画家新山水绘画自然观逐步形成的历程。第一个阶段应该是20世纪90年代的10年间。这一阶段应该说是陈航山水画创作的主观阶段。画家主要从中国宋元的山水画家那里寻找和借鉴山水画的艺术精神,换一种方式说,这一时期画家的创作,主要是通过宋元时期的山水画家留下来的浩瀚画卷,来探讨中国山水画的精神之本。或许正是同古人的这种交流、对话、探索,陈航发现自己的山水画创作,浸淫着中国文人尤其是中国山水画家所特有的老庄情结。那种超然物外、旷达飘逸的人生襟怀,那种对自然、对山水、对一草一木的痴迷,可以说在很大的程度上支撑起了陈航的笔墨世界。

其实这里的原因并不复杂,中国艺术的精神香火要么从孔孟的儒家那里得到传递,要么从老庄的道家那里得到传递,而佛教的东移,也只是在儒道缭绕的香火中一起燃烧,才自然成为中国艺术家血液中的一部分。然而,在传递过来的艺术香火中,恐怕燃得最旺的就只能是老庄的道家精神。事实上,在中国的精神河床中,儒家的人性论在更大的程度上被引上了治国平天下的道路,从正面担当起中国历史中的伦理、政治责任;而中国的艺术天平,在更大程度上只能由老庄的道家精神来支撑。因为以老庄道学精神为代表的人性论,不是更多地将自己的眼光用来观照现实的社会政治生活,而是以一种超然的、忘我的、无为的精神姿态,凭借着想象的翅膀,在自然的名山大川中去艺术地观照人生、观照世界。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陈航迷恋上了由道家精神所浸淫下的中国艺术人生。在陈航的艺术生涯中,几乎是不由自主地选择了中国的山水绘画,尤其是水墨山水;或者在更进一步的意义上说,是中国的水墨山水选择了陈航。从此,陈航几乎是无法节制地凭借着他手中的笔墨,在铺开的宣纸上畅游中国的大好河山。也正是在这一阶段,新山水绘画的艺术火种,开始在陈航的水墨山水创作中露出了端倪。

陈航新山水的第二阶段,集中在2000年至2005年。这一阶段主要呈现画家的一种客观态度,是其新山水全面创作实践阶段,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就是对景写生,力求在全新的笔墨语言和独特的当代性全息结构中摄取自然的精神因素,让自然说话。正是在这一阶段,陈航的笔墨已经开始表现出一种全新的风格,水墨之间传达出一种全新的气息,对事物表现出一种全新的判断经验。我在这里所说的新的判断经验,就是指我们在面对自然时,自然并不单纯以一种方式或者一种姿态潜入我们的意识,而是在不同的印象和经验里,自然会显露出新的生命景象,而我们的画家也只有在不断的体验之中,才能在自己的绘画艺术中保持着永不衰竭的艺术生命。

在这一阶段的几年间,陈航不厌其烦地穿梭在川藏的高原雪山一带,特别是四姑娘山。正是在这里,新山水绘画进入了陈航全面的创作实践和艺术探索。也正是这一阶段,新山水的绘画空间,在两个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一方面,是陈航自身艺术语言得到了发展,已经完全从简单的户内继承性笔墨创作转换为户外的对景写生。不仅如此,更具有启示性的意义在于陈航又从一般的对景写生中超越出来,进入了以自然为本的视觉观念创作状态。在笔者看来,康德先验直观综合认知理论和先验直观判断理论,在陈航的新山水绘画创作中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性印证。另一方面的拓展,就是陈航的新山水绘画创作,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引动了中国山水画界的创作回应,不少的山水画家也都自然而然地在自己的创作和探索中,表现出了新山水绘画的视觉面貌来,甚至表现出了新山水绘画各自独特的精神风格。

2005年以来的新山水绘画,在陈航的创作实践中,理所当然地进入了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新山水绘画风格日趋成熟。我乐于将陈航这一阶段的新山水绘画创作归纳为意境阶段,也就是画家同自然达成全面和谐的共在状态,一种真正被自然精神烛照而以自然为生命之本的情景状态,而不是非此即彼的阻隔和对立状态。陈航这一阶段的创作,主要集中在甘南以及新疆、青海等大西北地区,其新山水的意境指向还在不断延伸。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一种日趋成熟的新山水画风正在凸显其本身的艺术价值。从更具体的角度上说,陈航所动用的水墨表现语汇,能够将现实中许多非诗意化、非艺术化的硬性对象,重新塑造成饱含着当代意味的视觉空间;同时,画面的视觉信息既保持着清晰、简洁的品质,又弥漫着中国画独特的神秘因素和生命激情。

篇3:水墨山水表现新探索 教案

关键词:黄土风貌;长安画派;绘画语言

一、当代黄土风貌水墨山水画的继承

“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是长安画派的首辈画家们提出的一个基本观点和重要特色,赵望云、石鲁等老一批画家开创了表现黄土风貌题材的先河,并从艺术方法的高度上明确指出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时代精神的表现,这对黄土风貌水墨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令其逐渐发展出独特的图式语言及笔墨技法等。相比其他画派来说,长安画派还十分注重对继承者的培养工作,一方面使这一地域的绘画文化得到较好地传承,并实现新的突破;另一方面更加丰富了表现黄土地域特征的新作品数量与种类。在众多的继承者中,赵振川、徐义生等人的成就更为凸显。

赵振川自幼跟随其父著名画家赵望云学习国画,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上世纪60年代初,赵振川在陕西省美协创办的学员班中进行了近两年的绘画学习。60年代中期,在上山下乡的运动中,使得他对黄土风貌有了全面深入地了解,无论是生活风俗还是自然特征,都为他的绘画创作构建了坚实的根基,这也正契合了老一辈长安画派画家所提倡的“伸向生活”理念,令赵振川更加深刻地领会了长安画派的风格特征。从赵振川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笔墨由于活用于写生和服务于创造而激发的活力。在美术史上,能够开宗立派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后人能够继承下来、并且随之能够发扬光大也同样是一项了不起的事业。更何况,继承并非简单的传承,继承在先,创新也就紧随其后了。

徐义生上世纪40年代生于陕西岐山,他早年跟随石鲁、何海霞等人习画,后在北京又师从李可染等人,而这些国画大师的风格特点各异,且都具有显著的艺术成就,由此也促成了徐义生不仅对民族艺术精神有深刻的解读与继承,同时在传统山水笔墨领域也颇有成就。他的画作中对黄土风貌的描绘呈现出厚实质朴、洒脱俊逸的风格特征,将诗意、情绪与水墨融为一体,达到感性与理性的高度统一,令观者震撼。

二、当代黄土风貌水墨山水画的发展

随着新的国家政策的影响,新时代的黄土高原也展现出新的精神风貌,众多投身于描绘当代黄土风貌的画家也逐步走向了历史舞台的前端,担负起树立黄土风貌新气象的任务,如刘文西、崔振宽等。

刘文西于上世纪30年代出生于浙江嵊州,幼年就热爱美术并习画,50年代初考入浙江美术院深造,在此期间夯实了西方绘画的科学造型技法,同时得到了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的直接教诲。在进行毕业创作时,通过到陕北黄土高原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体验生活,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了让他一炮而红的名作《毛主席和牧羊人》。刘文西是典型的学院派出身的职业画家,虽然他的创作对象以人物为主,而这些人物多是生活在陕北的黄土高原地区,其作品的背景则丰富且真实地表现出了黄土高原的地情风貌,不仅有对山水的描绘,还有众多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活场景与生产工具的描绘,从里到外、从背景到主体都高度呈现出了黄土高原风貌的本质特色。例如刘文西创作的巨幅长卷作品《黄土地的主人》,陕北地区独具代表性的生活居所窑洞,适合黄土地生长的植物,黄土高原的风貌特征如塬、梁、山沟,以及劳作生产工具、家养的牲口等。这幅作品通过流畅的线条勾勒,苔点相辅,再用破墨渲染,并用色彩进行点缀,画面生动且传达出朴拙的味道,有疏有密,生活气息十分浓厚。贫瘠的黄土高原,通过刘文西的描绘却呈现出另一番味道,让人直感浓厚、淳朴、幸福、热烈,传达出陕北人内心所具有的不畏困苦、勇于征服、乐观进取的精神面貌,颇有浪漫主义色彩,而这也正契合了先辈所提出的“笔墨当随时代”的理念,这也真是继承和拓展了前辈们所创作黄土风貌水墨山水画的体现,可以说是做到了与时代同时进步与发展。

崔振宽60年代初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而当时,正是长安画派孕育的成熟时期,也是长安画派公开于社会且产生巨大影响之际。崔振宽在1980年之后,真正地迈开了个人艺术创造的步伐。从艺术形式美的角度讲,他抓住了两方面:一方面是中国的传统的笔墨,积墨法古已有之,但是到了近代的黄宾虹才发挥得登峰造极、淋漓尽致,崔振宽显然从黄宾虹的路子里吸收了不少东西,并加以消化、转化、强化,变化成了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崔振宽把自己的艺术面貌从根本上、在总体上推向了现代,这表现在他的作品中对水墨语言符号化倾向,以及整体画面结构的平面化,但最终使崔振宽获得成功的,还是他早就打下的长安画派的深厚基础。他的所有借鉴和改造,都是为了描绘他心目中的那个黄土高原,抒发对于生他养他的这片热土的眷恋之情、报答之意。所以,传统也好,现代也好,最终是要看画家自己心里能有几分真切。

三、现代绘画特征的影响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的经济文化交流变得密切,东西方的文化之间也互相影响和交融。自19世纪末始,西方绘画大量传入我国至今已有上百年,对我国传统艺术发展的影响无处不在,而黄土风貌水墨山水画从西方绘画中的构图、技巧、色彩等因素,汲取了许多的养分,尤其是当代的山水画家们,长安画派的罗平安和非长安画派的吴冠中便是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

罗平安曾就读于西安美院附中,毕业后就跟随长安画派主力方济众习画。罗平安不仅继承了长安画派的笔墨精神,更重要的是他将长安画派的创新精神展现了出来。他的艺术视角一直坚持从平凡的乡村和塬头上,始终感受着这最朴实的感动,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冷静的当代意识和当代地域性意识。他作品里最突出的形式就是借鉴了版画和西方色彩,在构图上的处理则体现了构成原理的应用,画面切割,充分利用点、线、面的平面构成形式,以单纯的重复排列形式表现出黄土高原磅礴的气势,而这其中也充满了更具现代性的装饰美感。另外,在他的画面里,整体的思想感情、意识和笔墨则是以中华民族平和、温醇的传统而存在。

20世纪现代中国画坛中的风云人物吴冠中,年轻时曾在中国美院的前身国立杭州艺专习画,他虽然学的是油画专业,但同时也兼修国画专业。他创作出了一批追求意境、充满现代形式美感的当代国画新作,可以说是打破了传统的条条框框。这之后,他在多年的实践基础上又提出了饱受争议的“笔墨等于零”的创作理念,并成书出版。他主张通过点与线的构成形式,传达出国画的形式美,并以此突破传统国画观念,推动现代国画的发展,从他的绘画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而吴冠中的创作题材并没有局限于某一地域,他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当然他也曾通过全新的国画理念手法描绘出黄土高原风貌的作品,如他创作的《黄土高原》《老虎高原》等。吴冠中的这些作品多通过现代平面构成中的点线交织来表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抽象美,巧妙的形式美使得这与其他传统描绘黄土风貌的国画作品迥然相异,让人印象深刻,不仅表现出了他个人对艺术的激情,更传达出了中华民族乐观进取的精神面貌。

四、八五美术思潮的影响

1985年是中国近代艺术史上的一个分水岭,由于一批青年艺术家对当时的艺术界弥漫着的左倾味道感到不满,对于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美术窠臼和传统文化里的一些价值观也觉得不满,他们认为西方的现代艺术中有着新鲜的血液和营养,以颠覆传统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在国内的艺术圈中发起了一股新的美术思潮,这也促使了当时我国的美术创作以极快的速度接收了大量西方的现代美术理念及艺术形式,为我国当时美术事业的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新的推动力,并形成了多元化的现代发展局面,并一直持续至今。当然,国画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加入了这股思潮之中。

尽管在美术思潮之前,有画家进行黄土风貌题材的山水画创作,但总的来讲,所占比例较小,在美术思潮形成后,一大批中青年画家,先后来到陕北地区开展绘画创作,其中突的山水画出代表画家有谷文达、陈平、赵卫、卢禹舜等,而他们不同于先辈们的是,紧随时代的发展,秉持“笔墨当随时代”的理念,对黄土高原进行了更多具有现代意识的解读。在谷文达的黄土高原题材水墨山水画中,多采用实验性的水墨,肢解重构夸张离奇的构图。作品中可以看见他那反叛的精神、新潮的思维,他将黄土高原的贫瘠与沉重更加夸张化。而陈平、赵卫、卢禹舜等人通过不断的反思,欲达到传统与现代的统一,将现代人的审美意识用传统的水墨表现出来。

从本质而言,他们这批画家是在沿承传统绘画语言的基础上,吸收新的文化思想及外来艺术元素发展新的语言形式。新的思潮肯定会给旧的事物带来新的能量与养分,这也促使创作者们对描绘对象有更新的深入认识,在黄土风貌山水画创作中,这股新的思潮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提供了新的发展视角。

参考文献:

[1]梁鑫喆著.长安画派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朱良志著.中国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张士增著.说画说人张士增美术文集[M].北京:古吴轩出版社,2006.

[4]陈传席著.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5]崔振宽著.崔振宽06-10新作选[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6]陈传席著.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7]陈传席著.画坛点将录评现代名家与大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

[8]罗平安著.梦笔家山[M].西安:西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9]吴冠中.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上一篇:浅析通用技术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下一篇:论七一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