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山水画教案

2022-09-01

教案的特征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根据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学习、思考和模仿。教案撰写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反映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而教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则关系到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小学美术山水画教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小学美术山水画教案

山水画美术网络教案设计者韩冬

山水画

总课时数:第19课时 上课时间12年5月17日

教学目标:

1、 运用水墨画工具和材料去表现美丽的风景,山水画进一步体会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技法和表现风格。

2、 通过比较不同的绘画工具所造成的不同的绘画结果,山水画进一步体验中国画的独特美感。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表现自然的情感和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感受和体验中国水墨画的工具材料,学习中国水墨画的技巧。 教学难点:

进一步了解中国水墨画的取景和构图方式方法。山水画 教学媒体:图片,范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出自己喜爱的中国画家的名字

二、新授:

1. 根据自己的观察、回忆和写生稿,或参考各类图片资料以树木、山石、水流、田野、人家为素材,画一幅水墨山水画。

2. 可以临摹古人的绘画,借鉴他们的表现方法。

3. 如果没有中国画颜料,可以用水彩、水粉色代替,效果也不错。

三、指导学生练习:

1、水墨画创作的方法——可以采取对景写生,也可以根据观察和记忆去默写,还可以根据写生稿加上自己的记忆去创作。

2中国水墨画的观察方法、取景方法和构图方法有其独特之处,需要好好加以研究和体会。

四、评析学生作品

第二篇:【新版】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寄情山水》(第一课时)名师教案【名校精品】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寄情山水》第一课时

《寄情山水》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画的树的画法,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 概况,并对其材质、形式和内容有所认识。掌握山水画的步骤方

法,能理解“勾、皴、染、点”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掌握美术欣赏、评价、表现等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感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让学生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二、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内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画的四个步骤。

三、 教学难点: 能用笔墨表现山水,理解诗境与画境的统一。

四、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感受山水画:

1、播放有诗情画意的山水风景配以山水为内容的音乐,引导学生进行仔细的欣赏与观察,并提出“你知道有哪些描写和赞美祖国山水的名诗名句”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你看到的山水和画家笔下的山水有何不同?”的问题展开讨论。

2、 揭题:中国古代诗人用文字做笔墨,寄情山水,而画家用笔墨做语言,抒情达意,让我们一起走进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殿堂。出示课题“写意山水”

(二)、技法示范,体验山水画:

1、毛笔运笔及国画用墨的方法。

(1)毛笔运笔的方法:中锋、侧锋、逆锋、顺锋。表现云和水多用中锋,画出的线条轻盈流畅;表现树木则多用逆锋,画出的线条则苍劲、雄健。

(2)国画用墨的方法:焦、浓、重、淡、清。 让学

生先体验破墨法,即浓破淡、淡破浓、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的效果,然后用泼墨法来体现水和墨浓淡相宜的层次。

2、示范画树的的传统技法:

先观察树的结构特征:上细下粗、干生枝、枝生梢、梢长叶。(学生观察总结)

教师示范:

第一、画树干:中锋用笔画树干,注意确定树的姿态,侧锋用笔皴擦树干,注意水分的多少,表现明暗关系 第

二、画树枝:树分四枝,注意树的前后左右出枝 第

三、画树叶:

点叶法:是用粗线、细线和干湿浓淡的笔点画成 。 夹叶:是用勾勒线法表现树叶。中锋用笔勾不同叶形,注意聚散疏密关系和远近关系

运用“勾、皴、染、点”,掌握山水画的步骤方法。

(三)、主动参与,学作山水画:

1、展示选好的几幅漂亮的画树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表现近树、远树。

2、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风光,画一幅构图比较完整的山水画。教师则巡回指导,协助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体会中国画用笔用墨的妙趣。

(四)、多元评价,展示山水画:体验笔墨趣味,进行多元评价:

1、对课堂练习先做一番自我评价。

2、然后给同桌或同组同学评价。

3、展示代表性的作业,教师进行点评。

4、最后让学生们给自已创作的山水画配以恰当的诗句。

五、板书设计:

第三课、寄情山水

——树的画法 树的画法:树分四枝

点叶: 夹叶:

六、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能运用形、色、肌理等美术语言,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并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以及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能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中国画绘画表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第三篇:小学一年级语文祖国山水多美丽教案

教学目标:认读生字望、肩、宽、岸、撒、网、捕;解词语挨着、渔船、星星点点;会用句式说话。(知识与能力)

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强学生形象思维。(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领略祖国山水的美丽,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解三幅图的意思,学会用句式说话。

教学难点:理解渔船星星点点这个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渗透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4分钟)

t:你坐过火车、汽车去外地旅游吗?你看到过哪些美丽的景色?(1分钟)

老师也去过我们祖国好多地方旅游,并且拍下了一些美丽的照片,你们想看吗?(图片欣赏,配解说词)

t: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感受?

二、生自由读课文。师巡回指导。

三、研究三张照片。

要求说完整话,指23人说。

(2)t:选择你喜欢的照片,把它的美丽景色说给同桌听听。

(二)以田野为例:(出示放大照片)

t:谁来说说田野的景色是怎么样的?(根据学生回答适当点拨)。

t:你们讲的都不错,谁来找一找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出示段落)

随机进行生字教学望。(这里有几个新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朗读指导。(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大,怎么大?大得怎么样?望不到边)

t:那么谁能用这个句式说说呢?

用田野(),大得()说话。(出示句式)

t:哪些小朋友研究这两张照片的?(指名说)

以高山为例:

t:你来说说它美在哪里?

谁还有补充吗?(根据学生回答适当点拨)

t:谁来找一找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出示段落)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随机进行生字教学肩。

朗读指导。高,怎么高?高的怎么样?望不到顶

t:那么谁能用这个句式说说呢?

山(),高的()。(出示句式)

哪些小朋友研究了绿水这张照片?

t:谁来说说绿水的景色是怎么样的?(根据学生回答适当点拨)

谁还想说说?

t:谁来找一找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出示段落)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随机进行生字教学宽、岸、渔撒、网。

理解词语星星点点:从哪里看出星星点点?

朗读指导。

宽,怎么宽?宽得怎么样?望不到岸

t:那么谁能用这个句式说说呢?

水面(),宽得()。(出示句式)

四、整体朗读训练。(课件出示三张照片及三段话)

t:看了这3张美丽的照片你最想说什么?

那就让我们把这种美读出来吧!

五、拓展延伸。

出示照片公路,公路(),长得()。

t:是啊,祖国真美啊,这是我们元通的一条公路,谁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

六、小结,用歌声唱出对祖国的热爱。

t:我们的祖国很美,你想对祖国说句什么话吗?

就让我们用歌声唱出对祖国的热爱吧!

七、生字复习,指导书写。(课件出示)(机动)

老师还去了广西桂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你瞧,远处那一座座高山,手牵着手,肩挨着肩。

第四篇:美术鉴赏论文《中国山水画欣赏》[模版]

美 术

学院:文法学院 姓名:赵骊珠 联系方式:15670253433

鉴 赏

班级:118612 学号:1108195066

一、中国山水画技法简介

山水画技法为中国山水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绘画技法表达了画家不同的性格,绘画时的心情及创作背景等。简明扼要地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有助于激发业余或专业山水画鉴赏者的兴趣以及加深其对绘画作品的理解。下面将简要地介绍几种山水画的技法。

(一)用墨方面

1、泼墨法,顾名思义,是指落笔大胆、点画淋漓、水墨浑融、气势磅礴的写意画法。而要使用这类技法,毛笔要大一些。用饱含水的笔头,蘸上浓淡得宜的墨汁,大胆落笔,点拓出所画物体的轮廓。

2、积墨法,即层层加墨。这种墨法一般由淡开始,待第一次墨迹稍干,再画第二次第三次,可以反复皴擦点染许多次,甚至上了颜色后还可再皴、再勾、画足为止,使物象具有苍辣厚重的立体感与质感。用积墨法,行笔要灵活,无论用中锋还是侧锋,笔线都应参差交错,聚散得宜,切忌堆叠死板。要注意第一次墨色与第二次墨色之间的差别,色度的浓淡相差略大一些,才能看得出笔痕,不至于到干后成了糊涂的一片。用得好的积墨法始终保持墨的光泽,积墨愈多,光彩愈足;如果干后出现灰色的死墨,积墨法就失败了。成功的关键决定于笔法,笔笔有力,行笔有度,墨色才能有神彩。总之,积墨法既要浑然一体,又要有笔迹可寻。 2

3、破墨法,指作画时,当前一墨迹未干之际,又画上另一墨色,以求得水墨浓淡相互渗透掩映的效果。而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在画虾的头和胸的时候就经常使用该种技法以表现虾的透明感。

(二)用笔方面

1、要自然有力,切忌呆滞。

2、要变化而有联系,要将粗、细、浓、淡、长、短、横、直、干、湿、轻、重根据物象参差需用,既有变化,还要互相联系。

3、要苍老而滋润,苍老就显出含蓄的笔力,用笔光滑就显得雅嫩,过于苍老亦易枯燥,故须在苍老中滋润,也就是干湿并用。

4、要松灵而凝炼,松灵比自然更进一步,要活泼轻松有生趣,切忌油滑、轻浮,轻松之中要有重厚,凝练是一笔画去到尽端有回锋。

5、要刚柔相济,即在轻柔中有骨力。所谓“线棉裹铁”才能稳厚,刚健的锋中要参以巧运,“扛鼎中有妩媚。”故一笔中要能刚健婀娜兼有之。

6、要巧拙互用,用笔朴质显得老实,故要在巧笔中夹几笔拙,在拙笔中夹几笔巧,应巧拙互用,方为得法。

二、 山水画常选对象的画法

(一)山石

(1)石是山的局部;画石是画山的第一部,所谓“石分三面”就是要表现出山的凹秃凸阴阳,画出石块的立体感。画石的步骤,大致可分成钩、皴(擦)、染、点,或再增加提的程序。钩是用中峰或侧峰画石块的轮廓,确定其形状,钩的线条可依石的特征灵活运用。皴是依山石的纹理以各种线条(或点)画出石头的质感或立体感,也可酌情用偏锋(笔腹)乾笔擦以加强其凹凸或质感量。染是以淡墨大笔湿画石之暗面,待淡墨乾后再做第二次、第三次的渲染,直到感觉充分为止。点是用浓墨或焦浓加苔点,若墨色的浓度够了就算完成,若嫌不足,可用浓墨或焦墨依原有的钩、皴再提一次;提的线条并非依样重描,而要略相错开。先以教淡的墨钩或皴,后以浓墨提,可救可改,且提后较为浑厚,富有变化。

(二)树木

树木是山水画学习的必修课,凡画山水者少不了要穿插些树木,以提高山水画的美感和质量。古人画山水画是先画树而后画山,树木围绕在山石中、

4 河流边、暴布之间穿插,使得山水画美丽迷人,似如仙境。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蟹爪法:枝条下屈,如蟹爪。(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

(三)树叶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勾法。 (1)点染法:

①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②梅花点与鼠足点: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形状如梅花和鼠足,然后由许多小单位交错排列而成。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

③松叶点:松叶又叫松针,由

八、九笔或更多的笔画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左后右,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

④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要注意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

(2)双勾法:

双勾法,就是用勾线的方法画树叶。其组织排列规律也与点染法相似。根据树叶的形状特征,可采用象征形的。如:三角形、圆形、菱形等。也可采用写实形的,如实的勾勒描绘树叶的形状。如梧桐叶、槐叶、棕叶等.

三、 名画赏析佳作

粗略了解了大致的中国山水技法与所选对象的画法,但是这还是不足的,想要进一步掌握欣赏中国山水画的方法,最有效的一步便是尝试着自己写一些赏析性的文章。下面列举一篇同学对唐代马远作品的赏析为例作为本篇论文的收笔。

马远 南宋画家。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治今山西永济西),生长钱塘(今浙江杭州),曾祖贲、祖兴祖、父世荣、伯父公显、兄逵,均曾任画院画家。远承家学,光宗、宁宗时(1190-1224)历任画院待诏。擅画山水,取法李唐,而能自出新意,下笔遒劲严整,设色清润。所画山石,以带水笔作大斧劈皴,方硬有棱角;写树叶有夹笔,树干用焦墨,多横斜曲折之态;所绘楼阁,大都运用界尺,而加以衬染,多作“一角”、“半边”之景。时人以其构图别具一格,称其为“马一角”(后人或以为此系为南宋偏安写照)。又工画水,兼精人物、花鸟。后人将其与夏圭并称“马夏”,又与李唐、刘松年合称“南宋四家”。

马远的独创性风格首先体现在山水画方面,一般认为,他在绘画上取得的成就也以山水画为最高。马远山水源出李唐,从他早年作品《春游赋诗图》可以看出和李唐《江山小景图》卷有一脉相通之处,但已显示出马远的匠心:在局部取景中,上画根,下画梢,比李唐更进一步,后来,马远很快形成了自己的面貌。在构图方面,李唐、马远虽然都是局部取景,但总体来说,马远更为简约、概括,画面烘托的气氛和表现的意境更具特色。马远绘画常把主景置于一隅,其余则用渲染手法逐渐淡化为朦胧的远树水脚、烟岚雾雨,并通过指点眺望的人物把观赏者的注意力引向旷远的空间,勾起人们无限遐思。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说马远作品是“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此边角之景也。”确实比较恰当地描述了马远的山水画构

6 图特点。五代、北宋荆浩、关仝以来的山水画,常作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布局以近、中、远景层层重叠,常要求远景也清楚写实。马远的画却无中景,远近直接对立。近景以胸中丘壑驾驭画面,或山之一角,或水之一涯;远景则减到不能再减,画面上常留出大片空白,以表示空旷渺远的气氛。这在中国画构图上是新的创造,似虚而实,虚中有实,如司空图论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雪景》卷便是这种构图的典型范例。此图由四段横幅集合成一卷,写阴霾天色中江上雪景,皆取“边角”之景,简赅传神。第一段,画面集中在左下角,右端仅伸出一带孤丘,细长如一白练。左端相叠两座雪山,山右侧一群建筑物中高耸着一座殿阁,青松等绕于四周。建筑物上面覆盖厚厚的积雪,下衬树叶极浓重。对比之下,空旷处愈显空旷。整个画面给人以荒凉幽寂的感觉。第二段,仅在画面上端偏右部分,用方直的线条勾出重重叠叠隐约可见的山岭,如露在水面的一线鱼背。山峰上稀疏地点着几株小松。山峰之下皆隐于氤氲迷雾之中,水天山雾一色,尤如混化的世界。画的左下角寥寥几笔勾出一叶小舟,二人拨桨,舟前仅三道波纹,舟后拖出一条水浪。全图着墨处不到画面的十分之一。第三四段亦极简练空寂。此卷以少胜多,所谓“清古数笔而神致完备”,充分体现了南宋画的艺术特色。

马远也有一些表现“全境”的作品,描绘的景物也很丰富,但在构图设想上和南宋以前的山水画却有不同,打破了传统的鸟瞰式俯视法,改用平视和近视、远视来取景,多用烟云遮断为前后数层,不作实满之景,使远景清淡旷远,近景凝重精整,对比强烈,暗衬出无限广阔的空间。如他的中年力作《踏歌图》,画面中间是一片云烟,云烟上部左半高峰直耸,似剑插空。偏中,云层上一片树林映出楼台殿阁。偏右的远处亦画两高峰,和左两高峰相对。画面下部左边两大巨石,右边一株疏柳。烟云掩映中,显示出辽阔的空间和光的感觉。再下面一条大道横穿左右,道上有老农、妇人、稚童共六人,或连臂踏歌,或回首观望,互相呼应,点出主题。全幅构图洗练,以风景为主,人物为辅,对大自然复杂的形态进行了巧妙的剪裁,把观者导入了深远渺茫、意蕴悠远的世界。

马远的作品中,我个人最喜欢《对月图》,这副作品就是对所谓“马一角”的最好体现,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他作品的第3个特色。“马一角”是说马远的山水构图,常以山之一角,水之一涯为背景。马远的这种构图对中国后来的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何构图会影响人们审美趣味。到了近现代,构图更成为了摄影作品优劣的一个评判标准,我们现在衡量一张照片的好坏,首先就要看构图。

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中写到:其小幅或翘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月下孤舟,而一人独坐,皆边角之景也。

他的这段话几近白话,意思非常好懂,前半部分说的就是“马一角”,后半部分其实意思是,马远的作品开始强调近景和远景的对比,从而使画面更有层次感和深度感。这在我们今天看来十分简单,但是这却是视觉方式的一次革命,是绘画发展的内在规律,你去看西方,也和我们中国一样。

7 两宋的宫廷绘画的写实已经达到了中国绘画历史的颠峰,中西绘画写实的根本不同概括起来就一句话:中国传统技法中没有光影关系和透视关系。我们随意翻出一幅风景油画和山水国画比较就能很直接的看出来:中国古代的写实从来不考虑形成物象的光来自何方,也不需要画出物体周围的阴影。这就是为什么学油画的人总要从素描开始,对着一对静物,找阴影,找高光点,而学国画的人就不要这个过程,而是直接从模仿开始,边模仿边体会。

参考文献:

(一)《中国山水画技法》,白雪石,中国美术出版社,2008-12版

(二)山水画名家技法图库 卢辅圣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06版

(三)中国画山水(1-10级) 徐建明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6-07版

(四)中国山水画教程 杜伯仲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02版

(五)学画宋画:山水小品 李旭飞 天津杨柳青画社,2011-01版

(六)山水画,费明华,古吴轩出版社,2007-08版

第五篇:《中国山水画》教案

江家店镇初中

刘延海

一.教学对象

初中二年级八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能进行简单的欣赏。

2、技能目标:让学生尝试着山水画的画法,掌握一定的笔墨技巧。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中国山水画的能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观赏作品时体会作品的内涵。

2、学生在审美和造型方面有一定的能力,思维上有一定的逻辑性,有利于在作 品欣赏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并通过自我实践感受山水画。

四、教学时间

一节课(40分钟)

五、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

(1)通过作品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现实的景物与图片对比分析,感悟山水画家的内心思想。 (3)通过不同画家的画面,学会画家的绘画技巧。

2、重点:如何分析山水画的构图、笔墨技巧、体会意境

3 难点:如何进行山石、树的画法。

六、教学学具

山水画作品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欣赏屏幕的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

1、中国画介绍

2、中国画的分类

3、中国画的发展

二、了解山水画

三、欣赏山水画

1、《江山如此多娇》《万山红遍》《富春山居图》《千里江山图》

观赏屏幕上的山水画图片,对画家简单的介绍,体会画家感情。

四、学画山水画

(一)、山石画法步骤

介绍山石绘画是中国画的基础,必须掌握山石画的基本绘画过程: 勾、皴、擦、染、点。

(二)、树的画法步骤:

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好山水画要学会画树。 (1)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

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2)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作画步骤:

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

画主干。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也可先下后上,个人决定)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 画枝干

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

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 (3)画树叶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沟法。 点叶。

点叶从树端点起,注意疏密、浓淡及树冠的造型。 画完后,还可在后面添加丛树和远树。

五、学生作品欣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六、作业要求 临摹一棵树或多棵树。

要求线条流畅,墨色有浓淡变化,以体现前后关系。

八、教学策略及设计思路

1、教学策略: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充分地进行图画展示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好奇心,通过集作品、山石、树的图片和现场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画山石、画树的技巧。

九、教学总结反思:

本课通过讲解,达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其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并体会树的塑造。考虑到中国山水画并不是一下就能学会,所以教师在上课时不能着急,对于学生意象思维的开发重在培养,过度的干涉、强迫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轻松的课堂会让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通过作品图片引导,老师示范会更容易接受。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有耐心和较强的专业技能。

上一篇:小学教学设计说课稿下一篇:小学年度工作计划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