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长学校现状的调查报告和应对办法

2024-05-12

关于家长学校现状的调查报告和应对办法(精选8篇)

篇1:关于家长学校现状的调查报告和应对办法

为了解当前**家长学校的现状问题,提升家长学校在社会教育中地位与作用,加强家校互动,共同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高,近日,**妇联联合共青团**县委、县关工委、县教育局利用暑期时间对家长学校进行专题调研,在调研中,采取问卷调查、电话调查、召开座谈会、走访有关领导、专家、学校负责人、老师及家长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全县家长学校的现状,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县家长学校的现状特点

此次调查,问卷发放到全县2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74所公办高中、初中、中心学校和5所民办中小学,收回问卷50份,回收率63.3%;发放家长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回收率64%,并用相同内容电话调查家长300人;走访县领导5人,县教育局领导3人,县有关专家、教师17人。

(一)家长学校的组织领导健全从收回的问卷来看,所有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学校领导小组,配齐了家长学校领导班子,大多数家长学校的校长均由学校校长或副校长兼任,学校的中层领导或教学骨干兼任了家长学校的校委会成员。如**五小,由一名曾担任过乡中心学校校长的副校长兼任,学校教务主任、政教主任和六个年级的年级组长为家长学校校委会成员。

(二)家长学校规章制度较完善每个学校都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建立了完善的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做到了每个学期有工作计划、有课题安排、有总结汇报,有10多所学校还有家长学校开办的照片资料、讲课资料等。如**镇五小建立家长学校工作制度、例会制度、学员制度、优秀家长评选等制度。

(三)家长学校经费保障相对较好在问卷调查或电话调查中,除了8所学校没有填报经费保障情况外,其余71所公办、民办学校都在办学经费上单列了专项经费给予保障,最多的是3000元,最少的是1000元。

(四)家长学校教学活动能够开展调查显示,**所有家长学校每年都会开展一两次活动,最多的开展了四次活动。从活动开展情况来看,活动时间不固定,有的在学期初,有的在半期考试后,有的在期末前,个别的在发生特殊事情时。活动内容主要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形式举行。县城中小学还与移动、电信等部门建起了家校沟通的校信通平台。

二、家长学校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高。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长素质的重要场所,是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家长,都在认识上存在着对家长学校重要性认识不够高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将家长学校办学情况列入管理考核内容,对家长学校活动没有具体明确的刚性要求,从而导致对家长学校的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散;而主阵地学校一方,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教学质量尤其是学生考试成绩上,应试教育特征特别明显,而没有把家长学校当作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扩展,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大格局的重要环节;在家长一方,对家长学校知之甚少,除了开家长会或班主任偶个打个电话联系外,根本认识不到家长学校的功能、作用,在调查中,甚至还有30%的家长从未听说过家长学校,更不用说参加家长学校的活动了。

二是保障力度不够大。思想认识上不高直接影响家长学校的保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师资保障力度不够大,所有的家长学校师资均是由行政领导或年级组长兼任,没有专门从事家长学校教学、研究的师资力量,从而使家长学校活动的开展没有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其次是经费保障力度不够大,虽然每个学校安排了1000-3000元不等的办学经费,但这仅仅满足家长学校的一些资料性准备工作,解决了不了家长学校办公经费、师资补助费、活动设施费、场地费等,成为制约家长学校的一道瓶颈;第三是活动时间保障不足,调查结果显示,我县中小学家长学校普遍存在活动时间不足的问题,按规定,家长学校每学年活动四次,而我县中小学中,一年活动达到四次及以上的不足20%,80%的学校一年活动一次到三次,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

三是活动平台载体不够丰富。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我县大多数学校的家长学校活动仅限于期中期末开展部分电话交流,抽样选取少数学生家长参加家长会,城区部分中小学建立了校信通,活动平台载体少,活动形式单

一、呆板,学生家长参与率不高,积极性不够,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范围小、频度低、效果差。四是活动内容过于单调。从调查情况来看,家长学校的活动内容主要涉及学习方面(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纪律方面(学生在校情况表现)和家长辅导方面(辅导家长如何协助孩子适应生活),对孩子的身理心理成长规律特点、家长教育能力、儿童保健、法律常识等方面,很少开展针对性强的专题讲座。在活动形式上,主要以学校确定的主讲者一言堂为主,缺乏家长与学校的交流互动。五是家长学校教师组成不够合理。在对家长的问卷调查和电话调查中发现,家长学校的指导人员基本上为本校教师,占90%,其中学校管理人员占43%,聘请的专家、有经验的家长仅占10%。在家长学校任课的教师中,来自本校的老师所占比例更高,一些农村中小学全部是本校行政管理人员、老师,城区学校个别是有经验的家长和在儿童教育方面有一定研究的专业人士。因教师和管理人员自身在家庭教育指导上的水平和能力上的不足,家长学校的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六是教材使用不规范。我们从调查中看出,我县所有的家长学校均没有稳定、有效的教材,所有的课程都是根据教学行政管理人员或老师的兴趣爱好设置,教学缺乏针对性、时代性、全面性。七是教学管理重形式轻内容。尽管各个家长学校设定了管理目标,拟定了家长学校规划,制定了学期工作计划,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但这些都是纸上谈兵,在教学实际中,没有认真的去抓落实,使家长学校流于了形式化。

三、加强家长学校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一)提高对家长学校重要性的认识。家长学校以未成年人的家长及抚养人为主要对象,是为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而组织的成人教育机构,是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场所。一是政府要重视。政府有关部门要重视家长学校建设,为家长学校提供政策、人力资源和经费支持,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将家长学校建设纳入学校入德育工作的总体规划,把家长学校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指导考核力度,提供构建“三位一体”立体化教育格局的前提条件。二是学校要重视。学校要明确办学宗旨,将家长学校纳入学校日常工作范畴,建立健全工作组织机构,制定切实可行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各项活动,并为活动提供必需的活动场所及场地设施、师资、经费等保障,为家长学校活动有计划开展提供物质基础。三是家长要重视。家长是家长学校的主体,家长学校是为家长服务的,家长要把家长学校作为了解孩子身心特点、获取育儿知识、交流育儿经验、提高育儿水平的重要阵地,理解、关心、支持、参与家长学校的各项工作,共同推动家长学校往良性轨道上发展。

(二)加强家长学校办学工作研究。一是要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提高教育者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增强理论指导家长学校工作的实效;二是加强家长学校热点、难点工作研究,特别是当前广受诟病却又无可奈何的应试教育、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青少年成长社会环境的优化、留守儿童的心理矫正等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为家长学校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出谋划策;三是要强化教学质量管理。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只有注重质量,才能保证家长学校有效进行。为提高教学效果,家长学校要一手抓授课内容,一手抓讲课技术,在丰富内容的同时,提高讲课的艺术水平,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对教育教学质量高的教师,予以一定精神和物质奖励。四是要建立家校互动长效机制。要建立各种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家校互动机制,加强家校互动,为学生家长及时提供必要的心理、教育、方法、管理等方面的服务,以对学生关心负责的态度去打动家长的心,引起家长共鸣,达到点拨、劝诫和引导的目的,为家长教育培养孩子提供科学指导。

篇2:关于家长学校现状的调查报告和应对办法

百年大计,育人为本。青少年的成长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本文以朱良桥乡为例,对青少年目前的成长状况及教育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旨在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为把关心下一代的工作搞好,我们联系朱良桥乡关工委对全乡青少年现状进行了调研。我们采取点面、上下、集中和分散三结合的方法,在全乡十个行政村并以檀桂村为重点进行了详细的调研,然后进行综合,并根据目前青少年成长的状况提出一些应对的办法。

一、目前青少年成长状况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我乡青少年成长现状基本是好的:社会风气较好,各级领导对青少年成长高度重视,为下一代营造了一个较好的成长环境。近几年来中小学生和儿童未发生过意外事故,青少年中未发生过重大案件。但是问题还是存在的,有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比如讲“哥们义气”,抽烟喝酒,好吃懒做,不爱劳动和学习,沉湎网吧,利用扑克赌博等不良习气在青少年中仍然存在,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坏,危害甚烈。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三多”:即独生子女多,单亲家庭多,留守儿童多。以留守儿童为例,全乡统计有500多人,占青少年总数的五分之一。xx村xx组共27户,其中有留守儿童的达11户,翻身组共21户,有留守儿童的8户,黄虎组19户,有留守儿童户6户,均达三分之一。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单亲和孤儿这几种情况都有出现。这些儿童要么缺乏父爱,要么缺乏母爱,更有甚者两者都缺。这些状况极有可能导致小孩性格畸性发展。尤其在对其管教、生活安排方面缺乏应有的照顾和爱护。若此类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变异滋生蔓延,极可能影响他们身心的正常化发展,影响学校甚至影响社会。如xx村xxx,妻子患癌症病故,自己外出打工,家中只留下读初中的16岁女儿xx带着读小学的弟弟xx生活,无人照顾。这种父母外出无法教、老人年老无力教、孤苦无依没人教的严重情况,加上溺爱、放纵、粗暴等失当教育方法,对青少年的成长严重不利。导致青少年出现不良行为的另一个原因是“四大影响”,即①社会上坏风气的影响,如哥们义气,金钱至上等;②网吧游戏厅室的影响;③黄色书刊的影响;④电影电视中部分抢劫打斗情节的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还没形成,分辨力不强,喜欢模仿,造成犯错,甚至误入歧途。如xxx村12岁的男孩刘××,看到父母相争时,经常挥刀舞棍,潜移默化,小小年纪就有了粗暴、不服管教的劣性。今年正月初八 耍龙灯时,他与同龄小孩争吵,遂拿刀追砍。幸亏龙灯队的阻止和关协徐金山同志的耐心教育,才未酿成严重后果。

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如下一个严重问题:(1)农村中小学生中贫困生很多,其中还有不少特困生。xx村只是一个有3000人的中等村,中小学生126人,其中贫困生达20余人。如该村初中女生xx及弟弟xx,其父患重病,带病做工,不幸弄瞎了一只眼睛。母智障,家庭陷入困境,靠低保维持生活。五星组学生周xx,11岁,小学生。父患癫痫病,掉入池塘死去,其母远嫁他乡,只有祖父已年迈70,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又如麻婆塘组女孩彭x,小学二年级学生,弟弟彭xx,小学一年级学生。祖母70多岁,父亲彭x体弱,母亲患神经病,今年拿刀割伤xx龙,花费1万多元才勉强治好。再如计家组12岁双胞胎兄弟周x、周x,父xxx患胸膜炎已死去多年,母改嫁。兄弟俩跟祖父祖母生活。祖父年老,患高血压、心脏病,靠政府低保维护生活。据不完全统计,全乡有这样的特困生近30人,他们面临失学的危险,亟待政府、有关部门和爱心人士的救助。(2)教育态度与方法问题。在这次走访的孩子当中,有一部分是贫困生,还有一部分是家庭条件相对好的家庭。刘x家就属第一种类型,爸爸在外打零工,妈妈体弱多病,父亲脾气暴躁,如果遇到什么不顺心的,就回家无礼取闹,对孩子开口闭口就是“读书要那么多钱,读了又没什么用,×××读了大学也还不是在家要父母养,还不如早点出去学门手艺赚钱补贴家用”,这更是让刘x无心学习。而另一个例子就是刚8岁大的谭x,父亲老实巴交,长年在外打工,母亲好赌,经常日夜在“砌长城”,对孩子的管教甚少,对学习更是不闻不问,如果哪天输了钱,就拿孩子做出气筒,孩子用来买学习用品的钱经常被拿出去输了,孩子一要钱,就用“读书有什么用”来推脱。而另一类就是父母在外做生意的暴发户,家里只有一根独苗。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自己对孩子的管教甚少,而且也因为自己当年读书比较少,对孩子也没有多少科学的教育方法,只知道在钱方面来满足孩子,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溺爱,以及 “不读书也可以赚大钱”的一些现象和思想的输入,导致孩子从小就有一种比吃比穿不爱学习的不良思想。(3)个别老师和家长对不会读书的孩子的偏见造成孩子不爱学习。檀桂高洋洋就是一种典型。11岁的刘x是一个爱漂亮好交际的女生,她的成绩一直是一般般,教她数学的是一位将近五十岁的男老师,而她又偏偏数学成绩不好,所以老师经常说话不给她面子,说她只爱漂亮不爱学习,不像学生,而家长也经常当着别人的面数落她在学校上学也只是浪费父母的钱,他们的这一刺激,更激起了她强烈的逆 反心理,所以经常逃课不上学。

三、对青少年现状的一些应对办法

鉴于青少年的现状,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体会,我们认为必须采取下列方法应对之:

(一)加强领导

我乡党和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乡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经常询问、了解情况,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解决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以下简称关工委)筹集爱心基金问题。关工委表示将继续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多和村组领导联系,共同做好工作。

(二)部门配合

积极争取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如司法部门向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文化稽查部门到xx和xxx集镇清查和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上网,都取到了很好的效果。关心青少年,让青少年健康地成长,是全社会、各部门共同的责任,关工委表示将会多和司法、文化、妇联、共青团等联系,达到齐抓共管的目的。

(三)完善网络

一是发挥政府与关工委的推动力,完善好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

二是发挥政府部门的凝聚力,完善好关工委的育人网络,乡有关工委,各村村长兼任关工委副主任。全乡网络人员互通情报,相互联动,做到负责任、办实事、出效果。

(四)红色旅游

宁乡及周边的长沙、望城、韶山,有丰富的人文资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免费向人们开放。今年“五四”青年节已组织有关人员到韶山等地瞻仰。今后将让学校组织青少年去韶山、花明楼和雷锋馆参观,进行红色旅游,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行入团、入队宣誓等活动。

(五)专题讲座

去年至今,政府部门为青少年举办专题讲座50场次,如关工委退休总支书x书记主讲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派出所所长主讲的遵纪守法讲座;老教师周xx主讲的学习目的教育课;战斗英雄xxx主讲的革命传统教育课。政府将组织一支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为主体的爱心辅导队伍,分赴乡内各学校举办科学发展观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爱科学、爱劳动教育,宣扬雷锋精神和学习方法辅导等专题讲座。

(六)狠抓典型

1、抓退休老同志的先进典型,如xx同志工作积极热情、耐心、认真、负责。如今年正 月十五日,发现xx村有个12岁的小孩持刀追赶另一小孩,立即进行阻止,并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避免事态扩大,使其认识事件的严重性,后果的危害性。又如他发现xxx组孤儿与祖父相伴,生活困难,就资助现金400元。又如xxx村老同志周xx年过七旬,不顾炎天暑热,一顶草帽,一辆单车,走遍全村各离退老同志家嘘寒问暖,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还有xxx、xxx等同志,这些同志都是我们老同志的榜样。通过表彰,激发全体同志搞好关爱下一代工作的积极性。

2、少年中的先进典型

xx村毛家组周珍,五年级学生,为人忠诚踏实,谦虚好学,爱劳动,是班上品学兼优的典型,被称为老师的好学生,父母的好女儿,社会的好少年,这样的优秀青少年很多,我们给予精神鼓励的同时,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今年上学期先后奖励30多人次。

3、抓住反面突出的事例,进行剖析。

对反面事例,不提姓名,只列事实,利用上法制课时,进行剖析,指出其实质,分析其危害。

通过表彰先进典型,弘扬正气,曝光落后,打击邪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后仍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的教育方法。

(七)扶贫助学

1、筹资

多种渠道筹集爱心资金16万元。

①关工委、乡政府领导、离退休总支、离退休人员一次性集中募捐5000多元;

②各部门单位、各村委资助30000元;

③求助上级有关部门,如县民政局、县关工委、县慈善会等慈善机构; ④广泛动员社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力支持和关心下一代。

乡离退休总支、乡关工委表示将大力开发人文资源,拓宽爱心资金来源渠道。如准备利用今年国庆节期间,请亲朋师友故旧和本乡在外地工作的同志来家乡作客,共商育人大计和爱心捐款事宜。

2、发放

发放对象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大中小学学生和幼儿园儿童,经学生和家长申请,核实情况,然后给予一定的资助,现已发放20000余元。由于资金不足,受助对象和 资金仍受很大的制约。

政府将千方百计不断积累爱心资金,专款专用,建立健全爱心基金管理和发放制度。

(八)巩固发展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关心教育一下代的工作决不能一劳永逸。在做好“保先”的同时,应继续细致耐心地做好落后青少年的帮助教育工作。全乡地广人多,集中起来任务艰巨,如果“化整为零”,工作就容易做了。离退休人员散居全乡各地,于是就采取“分片包干”,每人“责任到户”的办法,每个离退休人员固定和附近几个青少年结“忘年交”,交“知心友”,做好“保先促后”工作,老年人乐意到处走走,青少年们也喜欢听这些爷爷奶奶们讲故事“翻古”。离退休人员大都有文化,还可辅导青少年复习功课,这样就把“爱心”工作真正做到了“家”,起到了“遍地开花”的效果。当然,这项工作才起步,政府部门及关工委表示,他们将坚持做下去。

篇3:关于新教材的几点感受和应对办法

1.教学内容难度的把握上不合理。新教材在部分教学内容安排上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比如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 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容易接受的知识点, 完全可以一次性学习, 而且具有系统性, 新教材安排上学期学习单项式的系数, 下学期学习单项式的次数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还有近似数和有效数这两节没有必要分开阐述, 学生对近似数早有接触, 对这一知识都掌握得比较好, 其实只要有一节课时间就足够了。和这两处恰好相反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学生对这章内容的学习容易混淆, 表达得不完整, 不清楚。而教材只用了两个课时, 匆匆结束, 学生对此其实还是一知半解, 教师只能用课余时间来补救。因此, 新教材给人的感觉是学生认为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把学生认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新教材对教学内容添删合理与否值得商榷。

3.内容增多了不少, 知识有些凌乱, 有些环节衔接得不太顺畅, 不够系统, 联系多, 但学生练习不够, 几个重要定理没有出现, 教师讲起来不是很方便。

二、新教材的优点

1.新教材中增加了更多的阅读材料, 使学生汲取更多知识的同时锻炼和培养了能力。

2.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不脱离社会, 有趣且可获得更多知识。

3.版式新颖, 图文并茂, 无论是封面还是内容都是如此, 对激发学生兴趣都有积极影响。内容上顺理成章, 深入浅出, 将枯燥的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 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

4.以人为本:从教材的内容看, 新教材比旧教材更广泛, 它涉及概率与统计、视图与投影、平移与旋转等相关内容,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确实有用, 数学就在身边, 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求知欲;从教材制定的目标上看, 新课程的教育目标就是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 掌握必需的数学,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感觉到数学面前人人平等。从教材的呈现方式来看, 注重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接受方式, 都是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 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数学知识去建构模型, 应用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5.实践探索:课时内容基本上从问题情境入手, 这样能使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具有实践性和探索性。

6.因材施教的特点:教材的习题按层次进行分类,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体现新课程的教育价值观,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教材设法在内容上面向全体学生, 让所有学生获得有用的数学知识,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7.有利于研究性学习。

三、应对办法

虽然新教材的编写、出版单位不同, 但它们都是以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 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然而, 如果教师仍然以旧的教材观驾驭这些教材, 那么, 这些教材的各种新功能将无法发挥。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材观, 才能把握和使用好这些“课改”教材, 实施好新课程。要用好新教材,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特别是要树立起新的教材观。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我们认为新教材观有四个方面的内涵:

1.教材是需要师生加工和创造的原始材料, 教材仅仅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材料和工具, 是师生间进行建设性对话的“文本”和“材料”, 优质的教材, 除了涵盖学科课程的核心内容外, 还应该提供有助于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学习策略, 呈现实现学习目标的途径。教材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被师生加工和重新创造的对象, 教师应该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 个性化地实施教的方法, 对教材作革新性和创造性的使用。

2.教材是传承知识、发现知识、创新知识和引导学生情感态度的凭借, 教材不再只是知识的代名词, 教材构建的不只是抽象的知识框架, 而应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现实与想象、情感态度与创新精神等共同构建起的宏伟大厦。教学中要注意发掘教材中的能力培养因素, 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注意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掌握学习方法。注意发现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态度因素,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启发和引导。

3.教材实施是“弹性”和开放性的, 新教材在保证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和基本技能适度训练的前提下, 都体现出了一定的“弹性”。其目的是满足不同地区的学校和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需求, 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同时也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开发和创造留下必要的空间, 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自身实际,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材内容是教科书中的文本信息和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的整合。新的教材观认为教学资源是多元化的, 教科书并不是学生获得知识和经验的唯一途径, 还应该从其他很多方面去选择、获取教学内容。研究好课程标准有利于教师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教材进行解读, 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特点及内容体系, 从而进一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整合各种课程资源, 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 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学习方式的变化、评价功能的转变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果教师对课程标准不了解, 有可能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强调知识本位、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穿新鞋、走老路”, 课程改革就不能顺利实施, 当然学生也就得不到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使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新教材的编写留给了教师更大的教学活动空间, 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在课程标准的研究与指导下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和研究, 开展创造性的教学, 使教学更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所以新课程标准的研究之路, 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4.胸中要有课改背景, 对于学科课程标准的研究, 首先应该了解本次课程改革的目的和背景, 这样才能把握和理解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 从而进一步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 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保障。

5.把握课程标准的框架和特点。本次课程改革中, 把教学大纲改成了课程标准, 在框架及呈现方式上均与教学大纲有着较大的变化。各学科框架上基本上是相同的, 由于学科的不同, 不同学科课程标准也呈现出不同的学科特色。因此研究各学科的课程标准, 既要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又要抓住课程标准的共同特点, 突出课程标准的学科特色。

6.细化课程标准的内容, 在整体把握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上, 对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细化课程的内容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明确课程目标等。

对课程标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研究: (1) 课程性质和地位: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对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做了定性描述。 (2) 课程理念:学科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在课标前言, 它体现了学科的基础性与时代性特征。 (3) 学科设计思路:各学科的设计思路说明内容不一, 有的学科差异较大, 归纳起来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对学科课程框架结构进行简单解释, 阐明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对课程标准涉及的学段划分进行说明, 更加符合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对课程目标进行简单阐述, 说明课程的总目标及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分目标之间的联系;课程目标中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和刻画体验技能的目标动词进行了详细阐述, 以便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对学生不同层次的要求。 (4) 课程目标:各学科课程目标均在课程标准中单独列出, 一般包括总目标、分目标, 有的分目标还细分为学段目标 (或阶段目标) , 由于学科特点不同, 有的学科课程目标呈现出鲜明的学科特色。 (5) 内容标准:这一部分是学科课程标准对具体学习内容基本要求的描述, 一般按照学习领域、学习主题、目标要素等不同标准阐述学生在不同阶段应实现的具体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 用尽可能清晰的、便于理解和可操作的行为动词,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描述。 (6) 实施建议:由于课程实施有多个环节, 课程标准提供了课程的实施建议, 一般包括教材编写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

摘要:文章提出教师应准确理解课程标准, 切实感受课程标准的理念及其设计思想, 为具体实施课程标准提供可资借鉴的案例, 从而尽可能地减少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

篇4:关于家长学校现状的调查报告和应对办法

一、中学历史史料教学的现状调查

1.学生对历史课的感兴趣程度。

16%的学生对历史课特别感兴趣;62%的学生对历史课比较感兴趣;18%的学生对历史课不太感兴趣;4%的学生对历史课没有兴趣。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喜欢历史课,但有一小部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不大。

2.学生对史料的理解。

8.2%的学生认为史料就是文字资料;6.4%的学生认为史料是视频及口述资料;4.8%学生认为史料是历史遗址、雕塑等实物资料;80.6%的学生认为史料包括以上全部类型。调查表明,学生对史料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3.学生获取史料的途径。

44.4%的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取史料;28.2%的学生通过教材获取史料;8.8%的学生通过课外书籍获取史料;13.6%的学生通过网络等其他媒介获取史料。调查表明,学生普遍通过课堂教学及教材获取史料,且获取史料的途径趋于多元化。

4.学生对教材史料的态度。

28.25%的学生表示仔细阅读过,希望再详细一些;50.14%的学生表示见到就会浏览;21%的学生表示只会对比较感兴趣的史料进行浏览;0.61%的学生表示根本没看过。调查表明,学生对教材史料是比较关注的,部分学生还想了解更多的史料。

5.学生对课外史料的态度。

87.71%的学生表示喜欢;12.29%的学生表示说不准。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希望多了解一些课外史料,补充教材内容,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二、中学历史史料教学的应对策略

1.明確史料概念,认识史料的重要性。

调查发现,学生对史料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史料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2.丰富史料呈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史料的兴趣。

由于史料的载体具有多样性,史料的呈现形式也是多样的。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呈现史料。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控制多媒体史料的篇幅,避免学生忙于观看幻灯片,无暇思考。

3.以教材资料为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学习能力。

由于当今的历史教学存在课时少、教师水平不一、学校条件有限等各种不利因素,教师要大力整合教材资源,把教材中的资料作为史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提供新的史料,丰富学生的观察视角。

学生是主动的知识探究者,教师要提供史料,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李鸿章是一个争议性的历史人物,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叙述,学生就会认为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卖国贼。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对此,教师可提供以下史料。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

总之,史料是研究与学习历史的基本素材,它在促进学生历史思维发展、历史观形成、历史方法掌握中起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篇5:关于家长学校现状的调查报告和应对办法

——中国农村现状和解决办法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很多大城市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在城市建设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建筑工地、各类市场中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农民工。为了减少贫富差距,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也为了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增加农民劳务工资收入具有重大意义。

《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努力建设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能够安居乐业,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农村老百姓最

为关注的三大问题。而如今《十一五规划》经五年已经完成,《十二五规划》也已开始实施。看着好多好多建设农村发展农村的国家政策,我们不禁再想,这些政策在地方到底有没有被落实,有没有切实地市农民受益,有没有它们的不足。带着这些疑问,乘着回农村老家过年的机会,我在唐江农村对家乡农村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方式是实地走访,询问周边农民,再将数据汇总进行分析。以下是我的调查过程以及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当今中国农村拥有8亿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正确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国家稳定繁荣的前提。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当今农村的现状令人担忧,大多数农村在耕作方式上仍采用传统的方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存在,单位农民的耕作面积较少,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大量投入的积极性。因此很少采用机械化,劳动生产率较低。同时,由于大量务工人员外出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缺少,进而导致大量农田荒废,农民收入较低。即使还有一部分农民在耕种,但由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固定设施投入较少,抗灾能力差,靠天收的事实长期存在。

随着农业收入的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困难已是一个不容臵疑的事实。这对单纯靠出卖劳动力来谋生并且又无一技之长的农民来说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变慢,农村依然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文化水平低、没有一技之长成为农民打工的最大障碍。调查发现,家乡

有近八成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但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工资基本都在500—2000元之间。同时又要受市场的影响,没有稳定的收入,很多农民由于失去工作,不得不提前回家。由于乡村医疗设施不完善,医疗水平低,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农民的身心健康更让我们担忧。现在在农村,依然有许多孤寡老人无人赡养,有病不看的现象。同时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产生心理问题,进而诱发少年犯罪。

中国当今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教育投资较少,教育设施落后、简陋,导致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新的科学文化技术很难在农村得到大面积的推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事实无法在农村实现,以至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回到老家便来到小学读过的学校调查,发现学校还是和以前一样:六个简陋的教室,教室内连电灯都没有,就更别说电视、多媒体了,再有就是二十几张破烂的课桌凳和一张讲台、两块黑板。操场依然光秃秃的,仅有几棵老樟树、一张水泥乒乓桌和一个破烂的篮筐。在学校看到的唯一的高科技就是一台多媒体电视,但那是我六年级时就有了,如今一直没变。而且由于教学设施落后,大多数经济较好的家庭都将子女送到大城市就读,在学校的仅有一百多人,每个班级也就二十几人。同时由于教学设施落后,没有优秀的教师来教学,导致学校的教育水平没有长足的发展,学生也难有发展,进而导致科学文化素质较低。

广大农村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基础设施落后,政府的投入较少,这在一定程度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由于政

府投入加大,家乡公路有了较大的发展,水泥路基本上都通到了家门口。但农村交通并没有同步发展,农民出行只有靠自行车、摩托车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出行。由于信息数据传输等基础设施落后,电视节目仅有两三个,远远无法满足农民要求扩大视野的需要。即使有电脑,由于难以联网也无法享受迅捷快速的信息科技,也就无法满足农民渴望接触外面世界的要求。同时由于没有统一有效的垃圾处理设施,农村垃圾一般都随意丢弃,走在路上随处可见成堆的垃圾,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出行难”、“住房难”、“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国家应当将这些问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就目前中国农村的现状,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我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1.生产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调生产创新,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的全面运用。

2.生活宽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各项政策切实保障农民最根本利益。

3.乡风文明: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广大村民素质,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4.村容整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学习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周围的山山水水,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5.政治民主:加强对农民政治权利的宣传力度,使他们认清和把握好自己手中的权利,并将选举纳入法制保证,能选举出能真正代表他们利益的村干部。

篇6:关于家长学校现状的调查报告和应对办法

镇坪县教育系统2013

学校目标考核暨校(园)长、领导班子

考核评价实施办法

(讨论稿)

为推动我县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水平,进一步加强我县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实现教育强县目标。结合我县教育系统工作实际,特制定各学校和校长及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办法。

一、考核对象

县高中、全县各初级中学、各镇中心小学(含白家小学)、各幼儿园、师训教研中心。

二、考核内容

(一)目标考核

目标责任考核实行百分制。各初中、小学的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为学校综合管理考核(60%)、教学质量考核(30%)、社会评价(10%)共3项;师训教研中心、各幼儿园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为综合管理考核(90%)、社会评价占(10%)共2项;县高中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为高考任务(70%)、普高招生任务(10%)、职高招生任务(10%)、社会评价(10%)共4项。

1.学校综合管理考核按照《镇坪县中小学校考核评估细则》、《镇坪县幼儿园考核评估细则》、《镇坪县师训教研中心考核评估细则》进行考核(县高中除外)。2.教学质量考核按照《镇坪县中小学教学质量考核评估细则》进行考核(县高中、幼儿园、师训教研中心除外)。

3.县高中完成或超额完成高考任务、普高招生任务、职高招生任务得满分,未完成任务指标的分别按照实际完成任务指标的百分比进行计分。

4.社会评价。由两代一委评价、家长代表评价、镇党委政府评价和局领导班子评价四部分,分别按3:3:2:2的权重计算得分。

5.加、减分按照《镇坪县中小学校、幼儿园、师训教研中心工作考核加减分办法》进行。

(二)校(园)长考核

校(园)长的考核实行百分制。考核内容为校(园)长发挥职能作用情况,工作实绩占60%,德能勤廉考核占20%,民主测评占20%。

1.工作实绩考核以学校目标责任考核成绩为依据。2.德能勤廉考核按照《2013年镇坪县校(园)长德能勤廉考核标准》进行考核。

3.民主测评考核由学生代表测评,教职工测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镇党委政府领导测评,教体局党委测评四部分,分别按5:5:5:5的权重计算得分。

(三)学校领导班子考核

学校领导班子考核实行百分制。考核内容为本班子发挥职能作用情况,工作实绩占60%,德能勤廉考核占20%,民主测评占20%。

1.工作实绩考核以学校目标责任考核成绩为依据。2.德能勤廉考核按照《2013年镇坪县学校领导班子德能勤廉考核标准》进行考核。

3.民主测评考由学生代表测评,教职工测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镇党委政府领导测评,教体局党委测评四部分,分别按5:5:5:5的权重计算得分。

三、考核程序和方法

考核工作坚持平时考核与集中考核并重。平时考核由县考核办安排,由县教体局和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进行考核;集中考核(集中考核在每一暑假前进行)由县考核办牵头,统一抽调相关人员进行,纪检监察干部全程监督,主要考核学校工作完成情况及校(园)长、学校领导班子履职情况。集中考核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是召开工作报告会。听取被考核学校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暨领导班子述职述廉报告;校(园)长个人述职述廉报告。二是民主测评。发放民主测评表现场进行民主测评。三是考察核实。通过个别谈话、查阅被考核单位相关资料、实地查看等核实任务完成情况和反应突出的问题。四是分析评价。考核组对被考核对象履职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实绩分析,集体评定考核得分;对校(园)长和学校领导班子考核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做出基本评价,形成考核评价报告交考核办。

四、考核等次的评定

(一)各学校目标考核等次评定。根据学校目标考核综合得分情况,分别设立一、二、三等奖。全县4所初中,设立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最后一名不受奖;全县所有中心小学(含白家小学),设立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最后两名不受奖;全县所有幼儿园,设立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最后一名不受奖;县高中、县师训教研中心根据其目标考核得分情况进行表彰:综合考核得分在95分以上的为一等奖,90-94分的为二等奖,85-89分的三等奖,85分以下不受奖。

(二)校(园)长和学校领导班子考核等次评定

1、校长考核等次的评定。根据校(园)长考核得分情况,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优秀比例控制在25%以内。当校(园)长个人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直接评为优秀等次。

2、领导班子考核等次的评定。根据学校领导班子考核得分情况,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全县各初中、小学、幼儿园评选4个优秀领导班子(初中1个,小学2个,幼儿园1个),6个良好领导班子(初中1个,小学3个,幼儿园2个);县高中、县师训教研中心根据其综合考核得分情况确定相应等次,达到一等奖的评为优秀等次。学校领导班子中有违法违纪行为和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的不得评为优秀和良好等次。

(三)学校中在党风廉政、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双创”、信访、计划生育等工作被“一票否决”的,学校目标综合考核直接定为不合格,学校校(园)长和领导班子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五、考核结果的运用

考核结果作为学校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惩以及学校后备干部梯队管理的重要依据,并与学校领导班子职务晋升、岗位聘用、绩效工资、评优树模等挂钩。

(一)各初中、小学、幼儿园、县高中目标综合考核获得一等奖的奖励学校6万元,师训教研中心目标考核获得一等奖的奖励3万元;各初中、小学、幼儿园、县高中目标考核获得二等奖的奖励学校5万元,师训教研中心目标考核获得二等奖的奖励2万元;各初中、小学、幼儿园、县高中获得三等奖的奖励学校3万元,师训教研中心目标考核获得三等奖的奖励1万元。(奖金主要用于表彰奖励学校教职工,各学校根据实际制定考核奖励细则,按《细则》考核后予以表彰奖励。)

(二)评为优秀校(园)长、主任(指学校主要负责人)的一次性奖励2000元。

(三)学校目标综合考核连续两年排在末位的学校,对学校领导班子采取组织调整措施;目标综合考核排名末位的,对学校校长和领导班子进行训勉谈话。

(四)所需奖金由县财政统一核算发放。

六、考核纪律和监督

篇7:关于家长学校现状的调查报告和应对办法

为了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肃州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提出如下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宣传为中心,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基本内容,以实践体验为载体,以科学规范管理为保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规律,广泛开展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努力。

二、德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我校德育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德育为首,在原有基础上再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德育工作体系和评价机制,形成各部门齐抓德育工作的新格局,德育工作 能够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制度更加健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风气,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防止社会不良现象侵蚀青少年学生。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教师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全校良好班集体达到班级总数的80%以上,校园环境做到硬化、净化、绿化和美化,校园治安发案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在校生犯罪率低于0.3‰以内,成为全区德育工作示范学校。学校具体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遵照教育部颁布的《德育大纲》施行,学校德育工作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不同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感恩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要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教育、集体教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以及伦理道德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

三、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1.切实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把德育工作作为一项事关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战略任务来抓。学校成立以校长任 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有关德育工作的法规和政策,每学期召开一次德育工作研讨会,调查研究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制定工作措施,学校各部门要把德育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上,校党支部、政教处、少先大队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配合德育小组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政教处主管德育工作,建立校长——中层机构(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年级组等),——班主任的三级管理体制。

2.建立健全全校德育工作的督导评估机制和奖励表彰制度。学校要对德育工作开展和内容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重点从①德育工作开展情况;②德育建设平台;③班队效能;④班风及学习风气;⑤学生思想觉悟、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⑥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素质和水平六个方面。学校每年将评选德育先进工作者并给予表彰奖励,纳入教师工作考核;建立和完善优秀学生评选制度,予以表彰奖励。

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确保德育工作收到实效

3.充分发挥课堂的德育主渠道作用,任课教师要寓思想教育与课堂教学之中,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坚强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各学科 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科任教师要配合班主任老师及时处理学生中的突发事件,妥善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思品课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课堂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知识点之外,要与当前的形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与学校德育为首的宗旨结合起来,注意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广大学生。依据《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的诚实守信、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网络文明、安全自护、原离毒品等方面的教育。

4.发挥班级德育主阵地作用。要因地制宜,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主题班会、团会、文娱体育、社会实践和“五爱”教育教育活动。“德育十分钟”每天要坚持开好,做到内容、主题与当天的班级和学生活动紧密结合,主题班会每周不少于次,队会每两周举行1次。组织参观访问、劳动、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培育社会实践能力;要选择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书籍、影视、文娱节目等,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抵制各种不良文化的侵蚀,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创建和谐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做出班级应有的贡献。

5.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认真落实升国旗制度,把升旗仪式作为开展经常性爱国主义教育的重 要形式,重大节日,纪念日要要举行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要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教师演讲与学生演讲有机结合,道德教育与历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形势教育、法纪教育等有机结合,组织每的军训,落实各年级的养成教育内容,经常性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意识和习惯的养成性教育,开展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认真组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及“文明礼貌教育月”活动,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在活动月期间,至少开展一次“从小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主题班会,参观一次爱国主义展览,观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聆听革命老人讲一次革命传统故事,并通过主题演讲,知识竞赛,歌咏比赛或文艺演出等形式,组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青少年自愿者行动”、“学生互助”、“师生互助”活动,学校要进一步完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先进集体等表彰奖励制度,通过学生身边的榜样,鼓励学生全面发展。6.加强班主任工作。班主任要通过班队会、晨(夕)会、德育十分钟、主题活动及日常的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训练,并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学校领导可实行推门听课的方式参加班会。7.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学校要在校园内适当位置张贴《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作宣传牌,宣传学校办学目标、“三风”建设、发展规划等,各办公室、教室要按照新时期教育教学理念有创意地进行文化装饰,各班要利用黑板报这块教育阵地,由值班生每日书写自己感悟深刻、有价值的一句话,营造班级育人氛围。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学校要及时检查教学、生活等安全设施,并与各班主任及家长签定安全责任书,各负其责,争创平安校园。

8.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工作计划,聘请专家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并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学工作中。倡导学生写心理对话日记,将自己隐匿的内心世界善于表白,敢于倾诉,消除压抑,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要重视对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每期学校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各班至少开展两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班主任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达60%以上,家访率达到40%以上。9.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做到形式多样,入脑入心。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依法制教,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要充实法制教育图书、音像资料,组织师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每学期第一周确定为法制教育周。邀请法制副校长每学期举办一次法制讲座,讲座要突出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通过各种 渠道,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综合治理和协调工作。

10.抵制邪教、黑色网吧、黄色书刊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要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图片、报刊、影片和案例报告,提高他们对邪教反动本质、黑色网吧、黄色书刊及社会不良风气严重危害性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崇尚科学、热爱学习、志趣高尚、积极向上的氛围。

五、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增强教师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切实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

11.以德立教,为人师表。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学校德育骨干队伍,要坚持选拔、使用、管理、培训、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德育骨干队伍的建设,不断优化结构,提高队伍素质,要深入开展“树、创、献”(树师德形象、创文明学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和“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增强广大教师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师德意识。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起榜样示范作用。衣着整洁,得体大方,不着有失教师形象的服饰,谈吐文雅,举止文明,不说脏话粗话;同志之间团结互助,不闹矛盾,不拨弄是非,勤于工作,不得过且过,不敷衍塞责;生活健康,志趣高尚,不聚众赌博,不酗酒闹事;教育管理好自己的家属、小孩,不违反校纪校 规,不损坏学校的一草一木,不搬事弄非,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作学生思想工作的活教材。

12.广大教师要摒弃唯师独尊的旧观念,坚决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树立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观念。学校要用月考核制度和师德考核机制加强对教师的监督管理,防止体罚、侮辱和伤害学生事件的发生。

六、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大德育格局,实现资源共享,整合教育力量

13.健全机构,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的作用,探讨家校共同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大型家长会议,互通教育信息,交流教育经验,提高教育水平。学校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管理,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校互访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通过设立学生成长档案、家访记录卡、家校联系卡等沟通情况,及时施教。通过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互衔接、功能互补、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格局,为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做出新的贡献。

篇8:关于家长学校现状的调查报告和应对办法

造成以上问题有社会、家庭、学校等诸方面的综合原因。例如,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 好多家庭成了“无语家庭”, 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 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即使父母有机会与孩子聊天, 主题还是学习, 父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功课作了没有?”其它做人、做事等话题很少, 亲子关系严重缺乏, 导致“情感荒漠化”等许多问题产生。

另外, 监护人自身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儿童普遍年龄较小, 好奇心强, 基本没有自我保护意识, 对危险缺少预见性, 加上文化和治安环境不良, 家庭监督容易失控, 留守儿童容易侵害他人或受到他人侵害, 溺水、交通、暴力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无法与城市人相比,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即使有学校接收, 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 以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由于以上因素, 留守儿童家庭将更多的教育责任转嫁给学校, 而学校老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 常常有心无力, 加之, 有些学校老师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缺乏爱心或教育方法单一, 更容易给这些孩子造成心理和精神方面的伤害。

面对留守儿童所存在和面临的问题, 他们需要学校和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怀与呵护, 作为学校和老师要勇敢地担负起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我认为首先是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留守儿童的调查摸底工作, 逐人登记, 建立档案, 做到“五个清楚”。一清楚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二清楚性格、爱好;三清楚有无病史。四清楚父母姓名、外出务工地址、联系电话。五清楚第二监护人姓名、与儿童关系、住址、联系电话等。同时要求班主任老师更要把留守儿童的事时刻放在心上, 做好留守儿童成长记录, 关注他们成长动态, 及时向家庭反馈孩子各方面学习生活情况, 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二是多措并举, 实施关爱行动。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班级开展各种人文关怀活动, 如小歌手大奖赛、文艺汇演、阳光体育、故事会、诗歌朗诵会、网络连我家、过集体生日等形式, 为他们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 尽力捕捉留守儿童的闪光点, 将留守儿童融入到集体之中。以情感人, 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 帮助和引导他们自我管理, 自我保护, 以鼓励为主。三是开展留守儿童爱心帮扶活动。学校可选任一些富有爱心、责任心强、工作细致的教师与留守儿童接对帮扶, 经常找他们谈心, 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思想动态,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进取心, 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帮助。每一位老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公平、公正, 使留守儿童拥有与其他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 学会理解学生, 信任学生, 关爱学生, 赏识学生, 宽容学生,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多与学生交流, 沟通,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力求师生之间“零距离”,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四是加强学校寄宿制建设和管理。学生由于自制力较差, 有空余时间精力容易转向其它渠道, 因此加强寄宿管理, 创造良好的寄宿条件, 建立和完善对寄宿留守儿童的管理机制特别重要, 要加强对他们的安全和法制教育, 定期开展一些生活、卫生、饮食等方面教育, 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加强师资力量, 创造条件配备保育员, 提高管理、教育水平, 减少教育的“真空”, 让学生有“家”的感受, 以校为家, 以校为荣, 使学校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家园;五是要建立或开辟“留守儿童之家”, 丰富留守儿童在学校或社区课余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扩大联系父母的渠道, 除过信件、电话外, 有条件的利用网络视频约见父母, 让留守儿童与父母及时沟通, 及时为孩子们传送温暖, 冲淡孩子的孤独感, 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六是加强对家长的培训。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一盏明灯, 父母之爱是普照生命的七色阳光, 学校要利用留守儿童家长返乡的有利时机, 借助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等形式集中开展家长培训活动, 以交流沟通家庭和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信息。引导和改变某些家长“金钱唯上”“读书无用论”的狭隘思想观念, 切实重视子女的教育, 加强孩子与学校、教师、家长的多向沟通交流, 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更多的关爱;七是学校应创造条件开设针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课程, 塑造和培养留守儿童自主、自立、自强的良好心理品质, 给予学生更悉心的关怀, 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上一篇:律师事务所述职报告下一篇:菜品质量标准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