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关于寄宿制学校情况的自查报告

2024-05-04

小学关于寄宿制学校情况的自查报告(共12篇)

篇1:小学关于寄宿制学校情况的自查报告

小学寄宿制学校情况的自查报告

我校根据《省关工委、省教育厅、省文明办关于对全省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调研的通知》(黔教基发【2013】9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我校于2013年4月中旬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永和小学位于石阡西部,距石阡县城100余公里是全县离县城最偏远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完小,学校占地面积12943平方米,建筑面积1473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7个(含学前班),学生440人(其中学前班73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女生 192人,留守儿童133人,住校生182人;有教职工17人(其中一人重病在家无法上班),专任教师17人(包括特岗教师8人),专任教师中大学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5人,取得高级职称6人,教师合格率100%。

学校现有3栋教学楼,共12间教室。1号教学用房(6间教室)已于20XX年由石县房管局鉴定为D级危房;2号教学用房(4间教室)定为C 级危房;能安全使用的教室只有2间。有学生宿舍楼一栋,只能满足72人寄宿生入住。

二、管理状况

永和小学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结合社会、学校、家庭实际情况实行半封闭半开放管理模式,对住校生实行半封闭式管理,走读生实行开放式管理,注重家校联系。

1、走读生管理:学校给对走读生按照学校作息时间严格管理,学生出入校园必须按规定时间进出。

2、住校生管理:(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自查报告)对住校生实行封闭式管理,从周日进入校园一直到周五放学中间不得回家。

3、食堂管理: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学校食堂自己经营,自己管理,坚持公益性,零利润的原则。小学寄宿制学校情况的自查报告小学寄宿制学校情况的自查报告。严格把好食品采购关,食品卫生安全关,做好食品加工,不让一例食品安全事故在校园内发生。

4、宿舍管理:我校有教师专管宿舍,每天对每间宿舍学生进行登记,晚上必须查寝,要求学生必须按时作息,对不在寝室的学生,宿管人员必须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弄清楚学生的情况。因此,学校未出现一例学生安全事故。

5、营养膳食: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学校要求食堂管理人员必须注意学生膳食搭配,保证营养,不准克扣学生伙食,必须每天一个样,荤素搭配合理。

6、留守儿童管理:我校有100多个留守儿童,由于家长外出务工,学生长期留在校园,学校办公室为他们开通了亲情电话,方便他们与亲人联系,同时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每周为他们设置相关活动,并派老师专门负责,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三、经费投入与政策优惠

#from 小学寄宿制学校情况的自查报告来自 end#

我校经费来源除了上级财政拨付的生均公用经费外,政府及其它部门投入可以说是微乎其微,20XX年石阡县教育局拨付给我校维修教师食堂及抗旱保学经费计叁万叁仟元(¥33000.00元);20XX年石阡县教育局为学生食堂建设及抗旱保学经费计叁万捌仟元整(¥38000.00元);20XX年石阡县教育局拨学生食堂建设经费叁万元(¥20000.00元),三年共计拨款壹拾万壹仟元整(¥91000.00元)。经费投入不足,严重的制约了学校的发展规划。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发展,硬件必先,体现在:学校用人优先、学校用地优先、经费投入优先。小学寄宿制学校情况的自查报告文章小学寄宿制学校情况的自查报告出自wk-78500000552636.html,此链接!。真正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四、人员配置及师资队伍

按照石阡县编委办文件核定,永和小学编制为26人,其中管理人员1人,专任教师26人,我校年报老师22人。目前我校实际专任教师17人,实际在教学岗位上的只有16人,1人病重在家无法上班;另有5人占编不在岗,借调河坝小学。又因我校所有教学班级都是大班额,最多班级学生数有73人,因教师严重缺乏而无法分班,再加上没有学前专业教师,导致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五、活动开展情况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内容,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找到自己的舞台和位置。我校本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

同时,开展各种知识竞赛活动和安全系列教育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安全教育活动”、“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防洪、防水、放雷电安全教育活动”、“食品安全教育活动”“感恩教育活动”)。每年举办一次体育艺术运动会,歌咏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晚会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拓展视野、培养了技能,陶冶了情操,联络了师生同学感情,不仅能使学生留下来,还丰富了校园精神文化生活。

六、存在问题

1、师资配备不足,严重缺教师且专业学科不配套。

2、学校教学用房需新建,师生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教室上课。小学寄宿制学校情况的自查报告各类报告。学校没有运动场。

3、学校没有专门的科学实验室和器材。

4、学生回家路上行走安全隐患大,道路又不好,学生小,学校无力解决这一难题。

5、留守儿童多,管理难度大,学校承担较大的安全风险。

6、上级资金投入少,办学难度大,有想法没办法。

篇2:小学关于寄宿制学校情况的自查报告

我校根据《七星关区教育局关于对各类示范校进行督查评估的通知》七星教基字(2014)5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我校于2014年9月中旬,对我校寄宿制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箐口小学位于阴底乡西部,距阴底乡政府5公里,是阴底乡唯一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7326平方米,建筑面积3668.05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17个(含学前班),学生1030人(其中学前班98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女生 478人,留守儿童334人,少数民族26人,住校生预计240人;有教职工39人(其中2人产假),专任教师39人(包括特岗教师14人和3名幼儿教师),专任教师中大学本科学历21人,大专学历15人,中专3人,取得高级职称5人,教师合格率100%;食堂工勤人员9人,安保人员3人。

学校现有2栋教学楼,共17间教室。1号教学用房(7间教室);2号教学用房(10间教室);有学生宿舍楼一栋(1055.43平方米),教师宿舍20套(710.45平方米),老教室改装教师宿舍(372平方米),学生食堂一个(370平方米),学生宿舍只能满足最多240人寄宿生入住。二、管理状况

箐口小学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结合社会、学校、家庭实际情况实行半封闭半开放管理模式,对住校生实行半封闭式管理,走读生实行开放式管理,注重家校联系。

1、走读生管理:学校给对走读生按照学校作息时间严格管理,学生出入校园必须按规定规定进出。

2、住校生管理:对住校生实行封闭式管理,从周日进入校园一直到周五放学中间不得回家。

3、食堂管理: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学校食堂自己经营,自己管理,坚持公益性,零利润的原则。严格把好食品采购关,食品卫生安全关,做好食品加工,不让一例食品安全事故在校园内发生。

4、宿舍管理:我校有教师专管宿舍,每天对每间宿舍学生进行登记,晚上必须查寝,要求学生必须按时作息,对不在寝室的学生,宿管人员必须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弄清楚学生的情况。

5、营养膳食: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学校要求食堂管理人员必须注意学生膳食搭配,保证营养,不准克扣学生伙食,必须每天一个样,荤素搭配合理。

6、留守儿童管理:我校有300多个留守儿童,由于家长外出务工,学生长期留在家中或校园,学校办公室为他们开通了亲情电话,方便了他们与亲人联系,同时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每周为他们设置相关活动,并派老师专人负责,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三、经费投入与政策优惠

我校经费来源除了上级财政拨付的生均公用经费(由阴底乡教育管理中心统一规划使用)外,政府及其它部门投入的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经费投入不足,严重的制约了学校德文发展规划。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发展,硬件必先,体现在:学校用人优先、学校用地优先、经费投入优先。真正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四、人员配置及师资队伍

按照七星关区教育局编委办文件核定,箐口小学编制为50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专任教师48人,我校年报老师39人。目前我校实际专任教师39人,实际在教学岗位上的只有33人,又因我校所有教学班级都是大班额,最多班级学生数有77人,因教师严重缺乏和教室不够使用而无法分班,导致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五、活动开展情况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内容,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找到自己的的舞台和位置。我校本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同时,开展各种知识竞赛活动和安全系列教育活动(每月举办一次大型“安全教育活动”、“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防洪、防水、放雷电安全教育活动”、“食品安全教育活动”“感恩教育活动”)。每年举办一次大型“六一”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拓展视野、培养了技能,陶冶了情操,联络了师生同学感情,不仅能使学生留下来,还丰富了校园精神文化生活。

六、存在问题

1、师资配备不足,严重缺教师且专业学科不配套。

2、学校教学用房需扩建,课桌凳还需配备,师生在没有多余的教室分班上课。学校运动场地狭小。

3、学校没有专门的小学科学和初中理化生实验室和器材。

4、学生回家路上行走安全隐患大,来校路程远,学生小,学校无力解决这一难题。

5、留守儿童多,管理难度大,学校承担较大的安全风险。

6、上级资金投入少,办学难度大,有想法没办法。

7、学生宿舍没有装修,用水、用电没有完善,活动场地没有布置,导致至今学生没有入住。

阴底乡箐口小学

篇3:小学关于寄宿制学校情况的自查报告

一、文件学习传达汇报情况

自农业部7号文件和省农业厅21号文件下发后,南阳农广校高度重视,给市农业局主管领导进行了汇报,征得了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市农业局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召开了农广校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专门下发了贯彻落实的文件。去年10月份,各县区农业局相继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了文件精神,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具体落实措施。

二、逐条贯彻落实的情况

1.对农广校工作的重视程度得到全面提高。市局将农广校招生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纳入了对各县区的目标管理,并将分值从去年的3分提高到了6分,各县区农业局也都在工作计划上把更多的培训任务分配给农广校来做。中职教育招生工作得到重视和支持,去年,全市招生数量突破800人。

2.全市各级农广校都保持了“三个不变”,没有撤并整合现象。

3.条件建设进一步加强。南召县农业向县政府申请,计划将隶属于农业局的农业技术培训班的场地和资源整合给农广校;社旗、新野等县通过随县农业局一起迁入新址办学场地和办公条件得到加强;内乡新增科技直通车一辆已投入教学培训一线;目前各县正在推动农广校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等。

4.办学队伍得到加强和提升。西峡、新野、唐河等县相继选拔调整德才兼备、事业心强、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人员进入到农广校的办学队伍,配齐配强农广校领导班子;部分县农业局对借用农广校的编制和人员进行了调整;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上各地农业局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师资队伍素质提升行动展开,全市第一期师资培训班已举办。

三、总结出好的做法和经验

在具体做法上,我市各级农广校一是广泛联姻,积极争取各项培训项目,不断积累培训经验,提升服务能力;二是扎实切入当地政府中心工作,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以有为促有位,不断强化公益性职能;三是以校长队伍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县校校长谋事创业、组织协调和引领作用,激发县校发展内动力;四是自我加压,积极主动要任务、争担子,将办学招生任务纳入农业局目标管理,逐步提高农广校办学工作在农业局整个业务工作中的地位和比重。

四、没能落实的方面及原因

1.个别县校在这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被拟定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上报。这主要是个别地方农业主管部门向当地政府编制部门汇报沟通不够、个别领导对农广校认识有偏差造成的。

2.部分县校办学场地和条件较差,急待改善。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市县农广校得不到来自各级政府的专项的基础建设投入,基础条件很差、教学设施匮乏,设备陈旧老化,教学手段也相对落后,缺乏自我发展能力,迫切需要改善。

3.体系不稳、机构不健全。目前我市还有一个县没有农广校,部分县校没有独立的财权和人事权,财务不独立,人员编制与农业局混岗使用,大部分分校编制太少,市校和部分县校超编严重,大部分分校开展工作人手严重不足,现行体制下新生力量难以补充到基层分校去。

4.体系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强制性措施和专项经费支持,部分单位、领导认识不足,认为7号和21号文件,是农业部门的行业文件,强制力度有限,工作推广有难度。

五、进一步贯彻落实的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面启动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向相关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强化业务建设,以有为促有位,加强对外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力争使存在问题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篇4:小学关于寄宿制学校情况的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切实提高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按照县教育局体卫站关于中小学生《标准》达标及数据上报要求,我校举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活动。为了确保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上报数据的真实性,经学校研究决定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达标测试。现将具体达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强化学校体育工作机制:

学校明确体育分工管理和组织工作,形成以校长为体组长的管 理机制,主要工作流程分别是:副校长——教导处——教研组——组员(体育教师)。副组长(教学副校长)的职责范围:

1、负责学校的体育教学和教科研等各项工作。

2、深入教学一线,协调和处理教学工作中的矛盾,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

3、负责组织制定教学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措施和各种考评办法,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4、制定和执行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计划,指导和促进教师的进修活动,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

二、学校体育办学条件建设情况

1、我校一直把优化学校体育教育师资队伍作为提高体育工作水平的重要方面来抓,不断充实教师队伍,学校按规定配备专职体育教师2名,为了保证体育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校积极为体育教师购买服装,不断选派体育教师参加培训学习。体育教师的职称(职务)评聘、工资待遇、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其他任课教师同等待遇

2、我校标准200米田径场一块、篮球场一块、排球场一块、乒乓球台4个、小足球场一块、单杠8个、双杠4个,篮球、足球、排球若干个,毽子若干个,呼啦圈若干个,大小跳绳若干条,体重仪两个,大体操垫24块,小体操垫50块等。体育器材基本上能满足学生的活动要求,使用情况上在百分之八十五左右。根据体育器材参考《国家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和《中学/小学体育器材与设施配备目录》基本达标。

三、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情况

1、积极执行国家体育与健康标准,认真学习相关的文件精神,开足开齐体育课,做到1-2年级每周4课时,3-6年级每周3课时的教学要求,并列入课表和教学计划中。

2、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工作的领导。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团队、体育教研组长、后勤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协调、组织、监督和检查。

3、制定行动计划。明确工作责任制。按照本《方案》的要求从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作出具体、细致、周密的行动计划,明确落实责任人,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和保障机制,做到活动时间上课表、组织人员有落实、活动内容有安排、场地器材有保障、师生安全及医务监督有保证,确保“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有效落实。

四、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情况

通过课间操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通过课间操来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大课间操活动,每天都不少于30分钟,内容生动活泼、主要是以我校的体育特色形式展现,国颁操、绳操,武术操,跳绳等,能够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年举办一次夏季运动会和各种小型竞赛活动。

五、学生体质达标情况

我校积极贯彻国家《体质健康监测标准》条例和各级的文件精神,认真宣传健康标准的要求,增强学生的学习理念,《标准》的贯彻实施,强调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促进形态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身体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的参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2015年学校参加体育健康测试的学生为148人,全校综合评价优秀2人占比例1.35%,良好23人占比例15.54%,及格110人占比例74.32%,不及格13人占比例8.78%。全校合格人数135人,合格率为91.21%。

通过测试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是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测验不积极,导致个别同学测验成绩不高,这一点我们将作为2016年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完成。《标准》实施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测试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开展活动的过程和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程度。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校内竞赛、学校运动会和课外体育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学校场地设施成立了学生活动小组,(例如:足球,田径,跳绳、独轮车等)学生在自愿自选的基础上定时参加活动队活动,掌握了一技之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标准》的实施真正落到实处。

六、学生体育安全风险防范情况

体育与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身的特点(运动、器械)或其他各种因素,存在着风险,隐含着伤害,运动伤害事故(尤其是运动损伤)偶有发生,成为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给学生心理、生理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因此,学校通过落实校方责任险,全面实施《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等相关政策,达到体育运动安全防范常识的学习等项目,来帮助学生树立安全观念,增强学生安全认识、自律意识,知道体育运动伤害发生的因素,了解体育运动安全防范基本常识,具备对危险的初步判断应标能力,能够躲避危险,掌握必备的体育运动安全防范的知识与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能够合理活动、科学锻炼,最大限度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

篇5:小学关于寄宿制学校情况的自查报告

粟烨

为全面了解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运行情况,5月下旬至7月下旬,会同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财政、教育等相关部门人员,深入到县教育局、炮团中学、粟裕中学等10余个单位和学校,就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情况开展了深入调查。调查组通过听取汇报、走访座谈、实地察看、问卷调查等方式,听取了来自各个领域和层面的意见建议,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近年来我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的主要经验和成绩

1、整合了教育资源,寄宿制学校优质教育得到彰显。一是优化学校布局。我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按照总体要求,结合一贯制学校建设、合格制学校建设等全县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契机,共投入教育专项资金6652万元,新建和改造校舍85000余平方米,全县共撤并初中9所,撤并小学120所,利用撤并的初中校舍合理调整小学布局。目前,全县有农村寄宿制学校45所,寄宿学生12591人,通过科学布局学校,有效改善了各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避免了重复建设,为国家节约了数千万元教育经费;改变了学校过于分散、规模过小的局面,逐步走上规模发展的道路。二是提升师资力量。对部分年龄大、素质偏低的村小教师到寄宿制学校当生活老师,充分发挥他们耐心细致的特长,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对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将其调整到更加重要岗位,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逐渐改变了教师“分配难,留不住”、学生“流失大,难管理”的局面,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

2、加大了经费投入,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一是提高了农村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我县农村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2007年小学300元、初中500元,2010年提高到小学400元、初中600元。农村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的提高,缩小了城乡学校办学条件的差距。二是提高了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我县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年补助标准 2007年以来提高到小学750元、初中为1000元,从而大大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过去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学生,现在都回到了学校。

3、强化了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县各寄宿制学校在打造校园文化、构筑和谐校园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校园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健全了校园广播体系。开设了“校园之声”等广播栏目,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二是丰富课余活动。通过开展朗诵比赛、运动会、英语角、黑板报宣传、歌咏比赛等活动,营造出了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如广坪镇中学,花了近30万元将名言警句、经典诗句用牌扁的形式挂在教室、教师办公楼走廊上,校园文化氛围非常融洽;学校在操坪修建了醒目的标志性建筑,寓意学校精神。三是增添体育器材。健全和完善了学生课余休闲设施,增强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4、强化了安全管理,保障了寄宿学生在校安全。学校安全无小事。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全县各寄宿制学校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强化安全意识。县教育局明确了学校行政“一把手”为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各学校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安全防护知识宣传、讲座、抢答等活动。二是完善硬件建设。部分学校安装了校园监控系统,对校园进行全方位安全监控;修筑了封闭围墙,适当限制学生活动范围;在学校的公路旁设置安全警示、减速带等,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加强教室、寝室等硬件设施的除险维修工作,确保了学生安全。三是健全管理制度。实行封闭管理制度,学生外出必须履行请假手续;严格门卫管理

制度,学校门卫24小时值班,学校行政和班主任轮流带班;健全住宿管理制度,住校学生定床定位,寝室管理人员24小时值班,形成了“班主任早晚清查、学校值周巡查、政教室专管”的寝室管理方式;健全了医务保障制度,学校均与当地医院协定,要求医院必须无条件地及时出诊或者候诊。

5、强化了饮食卫生管理,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一是完善资金保障。对贫困寄宿生进行生活补贴,坚持足额、按量、按时将补贴发放学生手中,做到补贴发放不变样、不挪用、不克扣,对特别贫困的学生,学校将采取特殊措施免除其所有寄宿费用。学校积极筹集资金改善学生生活条件,增强学生的营养补给。加强资金筹集,以应对各种疾病防疫、突发事件。二是加强食堂管理。坚持“专人管理、保本经营”的学生食堂经营管理方式,学校食堂原则上不向外承包经营,由学校统一经营管理。严把卫生关,建立健全了食品采购、存放管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等一系列食堂管理制度和卫生安全措施,县教育、卫生、疾控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寄宿制学校食堂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限期整改。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1、配套设施不完善。目前,尽管绝大部分学校维修和新建了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但相关配套设施仍没有跟上,有食堂无餐桌、有宿舍少床铺、有厕所少蹲位等问题较为突出。如炮团学校,现有住宿生429 人,宿舍面积仅有1472平方米,按照每生5平方米,仍差673平方米;食堂面积仅有200平方米,面积偏小且无餐桌;厕所男女蹲位分别只有10个。漠滨中心完小现有住宿生298 人,宿舍面积仅有400平方米,按照每生5平方米,还差1090平方米;食堂面积仅80平方米,餐厅面积严重不足;厕所男女蹲位数分别只有12个。另

外,大部分学校教学仪器、信息技术教育设施、藏书等也相当缺乏。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配套设施不完善,已成为制约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之一。

2、安全管理压力大。据调查,部分学校宿舍、食堂等建筑修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消防通道、防洪等设施严重不达标,质量也存在隐患。受客观条件制约,部分学校的宿舍、食堂、餐厅、厕所的面积一时难以达到要求,这对卫生防疫等工作造成极大压力。受交通条件制约,远道学生坐“三无”车辆和农用车往回学校的现象仍屡禁不止,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我县绝大部分学校位于公路旁边,学生上学、放学期间,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3、学校经费严重不足。目前,我县还有相当一部分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仍停留在80年代的水平,如洒溪中心小学,学校无校门、无完整围墙,寝室没有像样的床铺,仍是大通铺,甚至有几间寝室没有水泥地面。基础设施落后,归根结底就是缺乏资金的支撑、缺乏项目的扶持。要改善这种落后的状态,需要一大笔资金的投入。另外,随着寄宿生的增加,床铺购置经费、学校管理费用、水电费等也急剧增加,增加了学校资金压力。而目前生均公用经费寄宿生和非寄宿生均为一个标准,这已经不能满足寄宿制学校发展的要求。

4、教职工人员缺乏。目前,执行的教职工编制标准为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23-25,初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8-21,农村寄宿制学校没有配备校医、食堂、寝室管理等教辅人员,后勤管理工作都由在职教师兼任,从课堂教师到生活辅导,从寝室管理到保卫人员,从食堂监管到校医,教师集后勤保障人员功能于一身,全方位兼顾,超重的工作量,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正常教育教学,给教师的工作增加难度。

四、几点建议和意见

1、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要加大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力度,搞好寄宿制学校配套建设,建设一批适合农村学生住校就读的食堂、宿舍等基础设施,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及学生住校就读的需求。要将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学校危改资金、维修经费、希望工程资金及各级教育专项资金集中统筹使用,配备一批必需的教学设备和文体活动器材,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不断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要加强资金管理,规范资金使用范围。财政要从教育转移支付中单列建设经费,并做到封闭运行、专项调度、专款专用,切实保证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稳定,建立各项相关资金管理有效措施,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搞好寄宿制学校基础建设规划。调查中发现,根据少数民族乡计生优惠政策,生源将不断增加,经预测五年以后我县少数民族乡学校将增加该校学生一半至一倍的人数,就需提前扩充寄宿制学校基础建设。

2、要完善学生救助体系。由于我县属贫困地区,目前按贫困补助的标准,还有许多贫困寄宿生没能享受到补助,为此,要在分清贫富差距的基础上,实现所有寄宿生分档次享受补助,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困难,更体现体现公平;寄宿生补贴要统一管理,采取直接充卡形式,不发放现金,限制其只能用于学校生活上,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或家长将补贴挪作他用。

3、要提高生均经费标准。在取消收取住宿费后,必须提高寄宿制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建议初中寄宿生每生每年应比非寄宿生高150元以上,小学寄宿生每生每年应比非寄宿生高100元以上,才能保证寄宿制学校的基本运转。

4、要加强教职队伍建设。要增设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编制,如校医人员,为学生提供安全、便捷的后勤服务;要完善好用人机制、激励机制、管理机制,促进在岗教职工肯做事、能做事、做好事,切实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要整合现有师资力量,根据寄宿制教育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农村

寄宿制中小学的师资培训,大力培养学习型教师,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队伍。

篇6:小学关于寄宿制学校情况的自查报告

根据区教育局的安排,我们对我区12所农村寄宿制小学,从学生生活状况、家长负担状况、师资状况(一线代课教师)、教学成绩、学校设施设备、学校基本情况六方面,采取走访教师、学生、家长,问卷调查,实地查看,查阅相关数据等办法,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调研剖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目前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目前现状:

2008年以来,我区共创办了12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现有在校生2422人,其中寄宿生1654人。最远服务半径不超十五公里,有效改善了乡村薄弱教育现状,基本上取消了复式教学,实现了农村教育向城市教育逐步靠拢,在一定意义上使城乡教育得到了均衡发展。比较而言,教学成绩稳中有升;校园文化生活相对丰富多彩;自理、交际能力明显增强;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基本养成;校舍及相关配套设施先进、齐全;师生同吃同住,伙食质标准高,标准高出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住宿条件舒适,教师、校长工作积极性高,各校基本上是健康、有序发展。

(二)、存在问题:

1、学校层面

(1)、管理人员编制不足,教师出现断层现象。后勤安全、生活教师和管理人员编制不足,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管理服务水平滞后,图书、仪器管理员、实验教师大部分是兼职工作。教师的年龄特征显现出断层现象,新上岗的年轻教师所占比例较大,这些教师暂时教学经验比较欠缺,教学业务素质有点差距,短时间内还不能真正承担起教学任务。

(2)、图书陈旧,盲目使用多媒体设施设备。学校教师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方面的图书、报刊、杂志资料严重不足,现存图书陈旧,借阅率很低。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施,有的教师一节课不在黑板子上板书一个字,纯属“为用而用”,并非“需用而用”。

(3)、学生就医方面。没有校医、学生医疗室和医疗设施设备。

(4)、以应试教育为主。迫于家长社会对升学率的需求与高分的认可,为了迎合他们的心理需求,所有学校不得不表面上喊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只能以应试教育为主;各校对艺术、体育、安全教育课不重视。

2、学生层面

学生校园生活单调,第二课堂活动次数少和质量不高,大多还是流于形式,极少数学生有厌学情绪,部分学校学生伙食花样少、单调,极少数学生有厌食现象。不过所有学生都能够按自己的食量需要吃饱喝足,个个脸上露出甜蜜、幸福的笑容。

另外因种种原因,有些学校的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小学阶段辍学的学生几乎没有,即使有极个别辍学者也属于自身的特殊原因导致。由于不少被撤并学校的边远山村,没有幼儿园,学生只好直接进入一年级学习,致使学生学习吃力,课程不能如期顺利完成。

(三)、家长层面

根据调查,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能够落实到位,有少数学校在操作上存在方式不当,造成家长的误解。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上:问题一是政策宣传不到位。大多数家长根本不知道国家的补助办法及标准,只知道自己孩子应该享受,其实国家只给三分之一的寄宿学生每月提供50元的生活补助,主要对象是贫困家庭的学生;问题二是学生享受标准不足。一些学校为了便于操作,除少数特困家庭学生足额享受外,其余寄宿学生平均分配,所以标准降低,实际上全部补助给学生;问题三是家长学生不知道。少数学校,发放时不用学生或家长签字,将生活补助款直接拨付到事务处,用于提高学生伙食标准,造成家长学生一问三不知的现象。

对于学校的管理、学生生活、教师的敬业大多数家长还是比较满意的、认可的。对于每周学生的接送首先成了负担,最担心的还是交通安全。

二、几点建议:

1、均衡调配教师资源。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需求,增加、均衡教职工编制,均衡配备教师,取消复式教学,全部实行单班单科教学。加大培训力度,强化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手段、设施设备,端正教育理念,开全开足课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2、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舒心环境。开发自身资源,充分利用寄宿制小学现有的图书室、阅览室、电视播放室等阵地,因地制宜,创办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组织学生读书、看电视、唱歌,举办演讲、跳绳、拔河、文艺表演、诗歌朗诵等比赛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避免学生厌校、厌学现象发生。

篇7: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思考

目前,我区统筹贫困农村教育资源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撤消屯级的小规模学校;二是分步撤并,即村校只开设低年级课程,中高年级课程移至乡级学校开设;三是教育资源薄弱的乡级学校之间实行就近合并;四是对少数民族聚集地的边远学校集中资源扩建和改进。这样的举措对教育资源的开源节流、构建节约型社会是大有裨益的。但是,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寄宿制学校的整体情况越来越凸显出疲惫不堪的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由于撤消了部分村、乡级学校,或将中高年级课程移至乡级学校开设,乡下各个分散点的生源不断涌向乡镇学校,造成乡级学校的超负荷运转,导致学生编班、住宿、床位等超编,课桌椅严重短缺。(2)学校本身的扩张容量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在校生各项指标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图书、水资源、活动场所、体育器材、美音仪器、多媒体网络设施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使学校在教育、服务学生的功能和质量上大打折扣。(3)边、远、山、穷是我区农村的现实特点,而且民族多、村寨分布广,撤并一些学校后无形中给山里孩子增加求学难度,也给这些家庭增加求学成本(如交通费、伙食费、生活费等),以一个家庭一个孩子计算,一个月包括交通费、伙食费、零用费的开支就比在自己村校增加近80元,一个学期就是400元,加上有关宣传政策不到位,使广大家长丧失了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寄宿制学校有些孩子仍然缺乏基本的生活意识和自理能力,给学校安全管理带来变数。(5)实行集中办学,好多少数民族孩子第一次踏出家门融入大家庭,面对陌生环境他们常常丧失信心和勇气,常常会跌入自卑压抑的旋涡中。(6)教师职业素质不高,缺乏专业化水平,管理意识薄弱。

所以,现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仍处于摸索阶段,在实践过程中显现出诸多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的问题。

一、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学校设施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尖锐矛盾主要体现在:不断增长的学校生源与学校规模停滞不前的矛盾;学生不断增长的精神食粮与学校课程设置不断缩水的矛盾;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与师资严重缺乏之间的矛盾。这三大矛盾是目前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加大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撤并分散教学点集中办教育,不但是目前贫困农村的办学方式,也是今后民族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合并学校的整体规模和容纳水平必须与时俱进,可重点加大教学楼、住宿楼与饮食楼的改进和扩建,不断扩大学生的活动场所和娱乐休闲场所;利用国家投入和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购置、自制和捐赠等方式不断补充体育器材和设施及劳技工具、图书等各种教育教学辅助设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制定优惠政策来吸纳社会资金,鼓励社会对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2补充师资力量,提高师资水平,确保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同步。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教师队伍不稳定、缺乏专业化教师、教师业务能力不高、学校留不住人等问题,所以学校教育小现“重课堂轻课外、重智力轻能力、重文理学科轻艺术学科”的现象。因此学校必须重视教师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引导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努力统筹安排课外活动课、劳动技能课、安全教育课、生理常识课、道德教育课等学科在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重和分量,确保做到开足课程、开活课程、开好课程

3对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求因地制宜、形式新颖、途径多样。寄宿制学校的建设要兼顾全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确保学校建设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撤消、拆迁、合并、新建、扩建、改进等多种方式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寄宿制学校建设的特色化和人义化。

二、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

近几年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比以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农村学校一直沿用传统陈旧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常常造成学生“上课有人管,下课无人问”的尴尬现象。

机制决定发展、管理决定效益。我们必须在制度建设这个源头上下大力气,鼓励社会人上、家长、学生代表、一线教师等Ⅲ体广泛参与制度建设,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论证,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制度建设确实能为寄宿制学校健康、高效地运转提供智力支持和源头保障。制度建设一般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二是通融性与民族性相结合;三是制度化与人性化相结合。

制度为管理服务,通过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推进学校在安全、卫生、饮食、住宿、娱乐等方面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不断提高,学校必须把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汲取外校的经验,探索和总结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1)教师对学生管理实行制度化包十。按师生比例分配一定数额的学生给教师管理,教师管理的层面不仅停留在纪律上,更深入到学生生活各个细节,改变过去完全依赖班主任的做法。(2)学校定期召开教师管理互评会,交流经验、分析得失,丰富管理手段。(3)不定期对教师管理情况进行突击检查,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实行奖惩制度,提高教师积极性。(4)开展学生自我管理的月评检查活动,提高学生的自理意识和能力。

三、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增进学生人文关怀

据调查,在我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中,至少有70%的学生是少数民族,而在这个群体里又至少有60%是属于农村“留守少年”,这是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因为长期缺乏关爱而造成性情怪异和人格缺陷。他们学习成绩不太理想、自理能力差,综合素质、人格和品德存在较大问题,凡事表现为冷酷、低调、消极。这就需要教师要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出发,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创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

1重视学生人文关怀是基础。寄宿制学校学生大多数远离自己的亲人,他们的学习目标、生活规律、情感态度和品德修行常常受到现实环境和外来因素的干扰而极不稳定,所以教师必须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运用人性化的教育手法来感染和引导学生,为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迷惑和挫折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建立起贫困生档案信息系统,规范落实国家对贫困寄宿生的补助政策,加大社会救助的渠道和形式。让学生真正从心底感到“学校是我家,老师是父母”的温暖,唤起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

2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是关键。寄宿制学校的特殊性对教师职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教师要勇于从学生、社会、家长的角度出发,自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机制。这种职业素养的提升不仅体现在“教书”上,不仅体现在能善于用科学方法和艺术手段使学生掌握知识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建构学生健全人格和思想道德体系上。

篇8:小学关于寄宿制学校情况的自查报告

根据红河州教育局《关于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经费及营养餐补助经费进行检查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要求,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检查工作,为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学校财务管理,提高寄宿生补助经费的使用效率。由总务处牵头,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我校2013年度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经费收付及使用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龙朋镇地处红河州石屏县城北部,是高寒山区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镇内有小学23所(其中完小10所),有127个教学班(其中学前班27班,小学100班)3397名学生(其中学前班727人,小学2470人),全镇有小学在职教师188人,退休教师60人。有公办幼儿园一所(巴窝幼儿园),学生75人,全镇适龄儿童(7-12周岁)入学率100%,辍学率为0,全镇共有寄宿生750人。享受农村家庭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学生750人,达到100%覆盖。

二、寄宿生补助经费到位情况

1、收石财教„2013‟9号收入598950元(中央363000元,省级配套181500元和县级配套54450元);

2、收石财教„2013‟13号州级配套补助金127050元。合计726000元。

三、补助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

2013年春季学期,全镇共有寄宿生750人。享受农村家庭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学生750人,达到100%覆盖,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我校发放了3-7月共5个月的寄宿生生活补助费计375000元。到8月底寄宿生补助经费余额为351000元。我校高度重视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发放工作。一是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做好宣传工作,让社会、学生、家长明确国家的相关政策及其重要意义;二是成立评审领导小组,负责评审补助发放工作;三是按照上级相关部门下达的指标,公示我校受助人数比例、补助标准、补助条件;四是由学生提出申请,并经村委会提出证明意见;五是学校评审确定,学生填表并进行公示;六是足额发放、资料归档。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生活补助费及时足额发放给学生,不截留、不挪用,几年来,我校无违规现象发生。

四、自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资金拨付不及时,建议每学期开学的3月和9月及时把本学期的预算补助经费一次性拨付到位,方便学校及时开展补助发放工作。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

2、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完善对基层学校经费的管理,加大对经费使用和“两免一补”资金的管理,规范经费预算编制管理,确保经费使用安全。

3、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思想素质。

4、进一步完善我校寄宿生补助经费发放的各项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规范学校寄宿生补助资金的管理使用,进一步提高使用效益,以上是我校对于学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补助工作进行的自查情况,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篇9:寄宿制学校食堂食品自查报告

全校共有学生900人,校园周边有小卖部两间,卫生许可证持证率100%,健康证持证率100%。

二、工作措施

我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校委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展顺利,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截止目前,全校无一例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我们的作法主要有:

1、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管理组织健全。学校成立了“后勤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目标责任制,分管副校长具体抓,相关人员配合抓,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职责,层层签定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平时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记录。

2、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学校将健康教育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列入日常教学内容,加强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养成“六要六不准”的个人食品卫生习惯。

3、进一步规范学校商店经营行为。对学校校门口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的违规经营小摊点,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坚决取缔。同时,教育广大学生不吃零食,不吃“三无”食品,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

三、今后食品卫生工作的重点

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杜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保证广大学生的身体和生命安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打算:

1、进一步加大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责任意识和广大学生的食品卫生知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2、增加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日常检查、监督的频次,及时排查食品卫生安全隐患,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服务师生,保障安康,努力营造学校安全、良好的食品卫生环境,不断构建人民满意及和谐校园。

篇10:牟坪中学寄宿制学校自查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是翠屏区的一所寄宿制中学,学校有200米环形跑道一条,篮球场3个,排球场1个。学校拥有理、化、生实验室各一个,计算机教室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图书室一个,音乐舞蹈室一个,书画室一个,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

我校共有学生535人,其中寄宿生345人,开设了12个教学班,共有教师42人。

二、学生宿舍建设情况

我校有学生宿舍2栋,共能容纳420名寄宿生,现有床位400个,能做到按需就住,一人一床。

三、学校工勤人员配备及经费开支情况

我校聘请了2名宿管人员,其中男女宿管员各1名,月薪1380元。

四、学校安全管理方面

学校按上级有关要求配齐消防设施,安全法规室制定了安全应急预案,开学初与学生及学生家长签定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利用班会课、国旗下讲话等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防溺水安全教育、野外用火安全教育,防震安全教育等。学校定期对校园及周边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做好记录,及时整改。保障了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学校减负提质及信息化建设情况

学校严禁向学生乱收费,严禁征订教辅资料,严禁有偿补课。教科室对布置学生的作业量 有严格要求,各教师布置的作业量不得超过教科室的规定。严格要求教师向课堂要质量,严格要求教师运用新课改的理念培养学生独立、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整合远程教育网、多媒体、图书室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和好人好事案例,利用校讯通联系家长与学校共同管理学生,利用学生食堂一卡通方便学生就餐和学校管理。

六、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发放及使用情况

我校学生的生活补助费学校没有发现金给学生,而是采取充入银行卡的形式,将学生的生活补助费充在学生的卡里

七、学生食堂管理情况

我校学生食堂实行自办自管,学校聘请了1名主管,多名普通工人,食堂主管负责管理整个食堂的运行,包括卫生,原材料的加工及出售,人员分工及调配,按学校及上级的要求规范食堂操作。学校配备了1名食堂负责人,对食堂进行监督和管理,对营养餐资料、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的资料,原材料的采购,食堂各种设施设备的维修维护进行处理。配备1名教师作为食堂工作员,负责食品的留样及库房管理、充卡、刷卡、台帐的管理。

八、学校卫生情况

学校校团委负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拟定了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通过黑板报等对传染病的防控进行了宣传。学校没有设立卫生室,原因是没有专职医务人员,师生饮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我校使用的纯净水有质检报告,有生产许可证,有营业执照。

九、学生宿舍管理情况

我校聘请了2名宿管员来管理学生宿舍,建立了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建立了寝室值班表,建立了住宿生登记表,制定了宿舍管理员工作职责,在学生宿舍重点部位安装了监控设备,制定了寝室卫生评比方案,文明寝室评比方案。

十、存在问题

1、聘请工勤人员的经费开支,大部分由义务教育经费中支出,燃料及食堂餐具采购的开支也由义务教育经费中支出,使得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经费紧张,难以运转。

2、食堂大厅面积太小,只能容纳150人就餐。食堂布局达不到国家标准。

3、食堂报账程序冗繁,营养餐支出和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的支出学校难以分开,给学校造成了不必要的工作麻烦。

牟坪中学

篇11:小学关于寄宿制学校情况的自查报告

教育信息化寄宿制可行性一、寄宿制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阶段,寄宿制学校的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校的管理水平相对滞后

寄宿制学校大多是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的产物,在调整过程中,由于部分地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和统筹安排,致使部分寄宿制学校只是原来的几个学校的简单合并,教育设施和管理并未得到显著提高。调整之后,部分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受到极大冲击,造成部分学生管理缺失等。

(二)师资水平较薄弱

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后,一方面,原来的部分教师由于学校位置的调整,而放弃从事教师职业;另一方面,由于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环境及待遇相对较低,加之寄宿制学校普遍不是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故难以吸引较高层次的教师,从而导致调整后的寄宿制学校师资缺口较大,且教学水平与国家整体教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三)学生心理发展受到影响

寄宿制学校中的学生,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建构阶段。由于寄宿制学校大多实行封闭化管理,较少与家庭环境、社会接触。客观上改变了学生的成长环境,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自立意识的发展,但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的心理活动难以与家长进行及时互动,很容易造成学生个人情感的缺失及其他心理方面的消极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成长。

二、教育信息化及其特点

(一)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伴随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的,是指将信息通讯技术整合到教育过程中,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及发展。教育信息化具有共享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是一种教育方式的变革。

(二)教育信息化的特点

从本质上来看,教育信息化既具有“教育”的特点,又具有“信息”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信息传递优势。传统教育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存在着传递途径单一,受众较少等特点。而教育信息化通过依托互联网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受时间条件和空间条件的制约较少,从而提高了知识传递的效果。

信息更新优势。传统教育活动主要通过教师作为知识传递的“桥梁”和“中介”,而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和层次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具有很大影响。教育信息化技术在这方面就具有更新及时、即学即用的特点,使广大师生能及时了解最前沿的信息,促进教育发展与时代同步。

三、教育信息化对寄宿制学校的预期影响

(一)提升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水平

通过在寄宿制学校中推行教育信息化技术,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学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使其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用最小的成本学习到先进的学校管理经验,而教育信息化在提高管理人员水平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二)提高师资水平

由于教育信息化是依托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故能充分整合先进、优秀的教育资源,通过对教师的培训和学习,能够使寄宿制学校的教师了解最先进的教育方法,掌握先进的教育知识,提升其授课水平和知识储备,而且由于教育信息化技术具有开放性等特点,广大教师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还能在线与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互动,从而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突发问题。

(三)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一方面,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由于大多时间在校学习,很少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流,客观上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成长。而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和应用则会大大改变这一困境,由于教育信息化依托互联网资源,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了解其他地区学生的日常生活,并能依托实时通讯技术与其他地区的同龄人进行交流,增加其语言沟通及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如果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会羞于向老师和同学表达,而教育信息化技术就为其提供了渠道,可以通过在线交流、邮件等形式与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人员进行交流,从而使问题解决在初始状态,引导其健康、快乐成长。

(四)缩小地区差异

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教育信息化的推广正是具有这方面的作用,由于网络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等特点,从而使不同地区的学生能够享受到相同的教育资源,从而促进相对落后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缩小不同地区间的教育差异。

四、教育信息化在寄宿制学校推行的可行性

(一)政策支持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基础设施方面

据有关方面统计,截止2005年年底,全国中小学校共有计算机数量达到89111.11万台,全国中小学生平均每22人拥有一台计算机,中小学校已建成校园网55263个。可以说,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基本形成。

由于教育信息化技术依托互联网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互联网行业近年来在我国迅猛发展,而多媒体技术也具有便携式等特点,同时由于计算机生产技术的提高,其生产成本也大幅下降,以上这些条件为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尤其是在寄宿制学校推广,提供了可能。

(三)课程资源丰富

教育信息化归根结底是教育,而教育的表现形式就是课程资源。经过近年的努力,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已经形成,已经形成了一批以面向学生,进入课堂,用于教学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教学资源。各学校、教育机构也依托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研究,从而使课程资源非常丰富,为教育信息化的推广提供可能。

总之,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教育信息化在寄宿制学校推行也是具有一些必备条件和可能性的。教育信息化在寄宿制学校的发展中,会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立国.浅谈教师角色[J].中国校外教育,2011.

[2]王伟.寄宿制学校有关亲情缺失的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

[3]郭宇鑫.浅谈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的几点问题[J].北方文学(下旬),2012.

[4]龙群兵.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

[5]张海波.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适应问题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践,2011.

篇12:AA级寄宿制学校自查报告

高一中字[2011] 号

高坝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关于创建“AA级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的请验报告

山阳县教育体育局:

2009年底,教育局对我校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的创建工作进行了评估验收。二0一0年二月三日我校被县教育局授予“A级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称号。一年多来,我校高度重视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创建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创建方案,加大经费投入,强化管理措施,提高创建水平,达到了《实施方案》规定的八条标准。现就创建《AA级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高坝店镇第一初级中学位于县城东20公里处高坝店镇鱼塘村,依山傍水,环境幽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学校始建于1942年,60余年来,学校历经岁月的磨砺,几经改制,数易其名。学区覆盖9个行政村,人口1.6万余人,服务半径15公

222里。校园总面积29680m;建筑面积7580 m;绿化面积5100 m。

2食堂(含餐厅)12间380 m,设餐位120个。现在校学生543人,其中住宿生453人。

二、创建“AA级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情况:

2010年至2011年两年期间,我校在“A级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的基础上,先后投入资金肆拾余万元,争创“AA级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我校的具体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宿舍设施:

学生宿舍更换了新的钢管架子床,统一购置配发了纯棉床单、被罩、枕巾,配备统一规格的美观耐用的储物柜、脸盆架,制作统一的窗帘、门帘、镜子,购置统一的小书桌,建有统一的学生晒被、凉衣设施,学生宿舍达到了一人一床、一柜、一盆、一巾、一壶、一杯的标准,学生宿舍安装有空调,宿舍配有灭火器。

2、学生食堂设施:

学生食堂配有钢架餐桌、餐椅,整洁、坚固、够用;学生食堂配有消毒柜、电饼铛、打浆机、食品架、不锈钢灶具及消防设施,确保了学生就餐安全;学生食堂餐厅安装有34cm的彩色电视机2台,食堂餐厅全部铺设地板砖。

3、饮水、洗澡设施:

为了提高学生生活质量,改善学生生活条件,学校投资贰拾余万元,拉通了自来水,解决了师生用水问题,学校建有专门锅炉房,有开水间、洗澡间,面向全体学生开放,每天向学生供应开水,保证每位住宿生每天有一大壶开水,洗澡间设施齐备,保证每位住宿生每周能洗一次热水澡。

4、文娱设施:

配备有羽毛球50付,乒乓球台10付,蓝球场3个,网球场2个,排球场2个,阅报栏3个,并安装有单杠、双杠、六部联合器等健身器材10多件,建有中心花园,并建有学生户外休息桌橙4套,建有文化走廓30余米,建有文化墙300余平方米,学校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内涵。学校建有5000余平方米的塑胶操场,建有标准的200米环形跑道,满足全校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

5、医疗卫生设施:

学校配有医疗卫生室,有校医1人,配有常用的医疗器械,配有足够的常用药品,使学生有突发小病能及时就地治疗,且能有效控制传染病。同时学校建有心理咨询室,并配有专职心理咨询教师。

6、寄宿管理:

学校全面提高服务意识,保证学生“进得来、留得住”,真正做到了家长放心,学生舒心:

(1)、学校有专职管理员和炊事员,职责明确,并签有安全责任书;

(2)、建立有门卫、巡逻、值班制度;(3)、建立校舍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食堂卫生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住宿生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教学楼安全管理制度、宿舍有安全日志、有宿管室、有宿舍管理人员;

(4)、学生食堂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食堂环境通风、清洁卫生;

(5)、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实行食品定点采购,杜绝了“三无”食品进入校园;

(6)、学生宿舍、食堂无鼠、无蚊、无蝇、无尘、无安全隐患、无异味、无脏乱、无吵闹;

(7)、学生宿舍、食堂应急预案齐全,并多次组织实施演练;(8)、学校成立有寄宿生安全管理处,有高素质的宿舍管理教师。

请上级组织对我校创建“AA级标准化寄宿制学校”进行评估验收。

上一篇:“魔鬼体育课”的由来下一篇:西天山阿吾拉勒一带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