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报告范文

2024-05-14

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报告范文(精选6篇)

篇1: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报告范文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题目: 青少年逆反心理探微

姓 名: 毛清霄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湖北省黄冈市 所在单位: 赤壁中学

青少年逆反心理探微

毛清霄 赤壁中学

摘要:青少年逆反心理给教育工作、社会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探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传统文化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本身的影响、青少年同龄人社会交往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陷。逆反心理并不全是消极的,它有着求异创新、开拓进取的一面,只要成人对其加以积极地引导,完全可以做到扬长避短,克服其不利的一面。

近些年来,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逐渐引起了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注意,这就是逆反心理。它表现在我们日常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各个层次的人群中,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逆反心理的实质

迄今为止,逆反心理还没有一个达成共识的概念描述。朱智贤在《心理学大辞典》中对此作如此定义:“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另有人定义为:“逆反心理是指个人受到社会群体或其他个人的压力后,对其价值取向不予评价而表现出不满或反感,甚至不考虑原因后果而采取对抗行为。”在理解这一定义时,我们必须把握: 第一,逆反心理不等于逆反行为。逆反心理虽然可能与一定行为相联系,但不能将两者简单地对应起来。性格内倾的人善于克制自己,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情绪,即便在特定的情景刺激下产生了逆反心理,很多情况下并未能转化为外显行为;此外,逆反心理虽然必须在一定的情境压力下产生,但是,若外界压力过分强大,已经形成禁令条规等明文规定,或者化为有效的社会反对实力,逆反心理也不易外显。

第二,逆反的实质是表现个性、突出自我。心理学界将逆反心理称为“心理上的抗拒”,指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感受到某些方面享有的自由被剥夺时,自身激发出的一种抗拒心理。目的是想确保行动的自由,而且这种自由对个人来说越重要,则心理上的抗拒越大。也就是说,当个人发现外界压力或无视其自我时,为了保护或突出自我,产生了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与阻碍他自我的外界作对的心理行为,并在内心筑起一道“防感染层”。

所以,应该说一定独立意向的盲目性和突出自我是逆反心理的两个本质特征。

二、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

青少年历来都受到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及家长的特殊关注。从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是儿童生理上基本成熟,认识和情感有了飞速的发展,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这是一个过渡时期,意味着从一个依赖于成人抚养教育,主要按照成人所制订的规范生活的孩子转变成独立生活、从事各项活动的成年人。在这个阶段,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近年来,人们发现,在青少年中逆反心理的表现主要有:

(一)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

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学生对学校、领导、教师的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黑暗的事实来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同样,不能从全局出发,从一定高度上去把握现实,片面地夸大社会主义制度的某些不完善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可取之处,有时甚至进行有意无意的反面宣传。

(二)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

在现实中,许多教育者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感染青少年,唤起他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雷锋被说成是处于低层次文化素质群体中突出的“傻子”,先进人物被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成绩。对于身边的榜样,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

(三)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

在中学里,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在同学中拉帮结派被称为讲义气等种种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学生则讽刺挖苦,造成在集体氛围里好人好事无人赞,不良倾向有市场,正不压邪的局面。

(四)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

持逆反心理的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化、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的态度。

另外,他们对于纪律、行之有效的校规、守则等,也认为是妨碍自由发展的桎梏。那些无视纪律、我行我素的人,反而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

以上,简单列举了青少年逆反心理几个侧面的表现。那么,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在许多的研究中,都把“文化大革命”及一些历史事件看作是逆反心理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对于这些远离“文革”已二、三十年的青少年,早已淡漠、消失的“文革”对他们到底又有多大的影响呢?我们国家传统的文化观点和教育模式对于逆反心理的产生又该负什么责任呢?

三、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传统的文化观念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生产力状态决定了生产关系是以家族为本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关系。家长是财产、生产分配的绝对管理者,家庭成员必须绝对服从。国家是家族的扩大,人人处在等级森严的伦理纲常的罗网中,并以之为天经地义;这种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等级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最深层,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结构的主线和轴心。

在这种稳固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家庭、血缘、宗法、等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影响和作用下,形成和积淀了中国稳定的上下、尊卑、等级、秩序的文化心理结构。在这种心理积淀的作用下,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中,上级或家长强调自身的权威、特权;而在迅速发展的今天,受到西方文明民主、自由,强调个性的思潮影响,处于相对被动地位的年轻一代与长辈容易发生抵触、冲突;但东方宗法等级社会形成的消极的、依赖的、苟安的社会心理层面,大多数人不愿亦不能与其发生正面冲突,转而代之以抵抗方向较模糊、泛化的逆反心理。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本身的影响

青少年的社会地位是比较特殊的,在他们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异时性”,他们不能随着生理成熟立即进入成人世界,而是处于从少年向成人过渡的所谓“边缘人”的不稳定状态。这种“边缘性”在青少年身上常有一种不确定状态,有时社会、家庭以“成人”对待他们,给予信赖,有时又像照顾“孩子”一样对他们处处呵护;这使他们总处于心理的矛盾状态,但在同龄人中,他们往往是以“成人”自居,以比别人高一筹的身份出现。同时,“边缘性”将以一种被剥夺、不公平等的内心体验表现出来,即表现为一种异化状态和受歧视状态。这就是生理发展的成熟与社会地位延迟稳定之间的“异时性”。这造成了青少年在过渡阶段的矛盾心理。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是这一阶段重要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对成人感、独立意向、自尊心等心理目标的追求上。青少年成人感的出现和对成人社会地位的追求,包括着一种希望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愿望。他们基于自认为是成人的心理感觉,试图像父母、教师那样自由自在地活动,并且希望得到成人的理解和尊重。这是一种渴望在情感上与成人进行“公平交换”的心理意识,是其价值观的反映。更确切地说,这是青少年审视成人,考察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自尊心是难以满足的,因为成人和社会在较多场合中忽视了青少年的极为敏感的心理需要。在这种自尊心受到挫折的情况下,青少年的行为表现往往出人意料,或“反抗”或“我行我素”的行为急剧增加,情感上的冷漠使他们越来越明显地疏远成人、拒绝成人,表现为逆反心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旺盛的“表现欲”的体现,即通过自己的“示威”活动引起成人和社会对其存在和要求的重视。在这些独立和“反抗”的行为活动中,青少年的自尊心和成人感得到了变相的满足;成人对其行为的斥责或批评,反而使他们感到自己像一个成年人那样影响着别人了。

(三)青少年同龄人社会交往的影响

青少年由于在追求成人感的过程中遇到成人的消极对待,不得不把交往的触角伸向同龄人中间,通过与同龄人交往来满足自我需要,转化内心旺盛的心理能量。心理相容、同龄、共同的主体动机、需要、兴趣、爱好,特别是学校、社会为他们提供的有利条件,使他们有可能结成一定的“小集团”,形成特殊的、有强烈凝聚力的社会团体。这些团体具有信息畅通、情感共鸣、利益、爱好一致、相互激励、需要互补等社会——心理功能。青少年小团体各自具备独特的“文化”或“亚文化”,团体内部的舆论和规则往往成为他们判断是非曲直的重要参照标准。在这样的“小集团”中,青少年试图摆脱原来那种与成人狭隘的联系,形成外围的社会依存关系。他们在团体内部的交往中,发现着自己的“镜像自我”,在公平和自愿的原则下,坦然地谈论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发泄着对成人的不满。在这样的团体中,每一个成员都更容易发现自我存在的价值。作为一种道德力量,这种团体提供了青少年行为外部控制的标准,它主要是作为道德价值观的参照和行为的控制者、强化者而起作用的。在团体压力的作用下,同伴的评价时时影响着各个成员内心的评价,同伴的议论迫使他们不能再和成人过分接近。而且,团体还把青少年的不稳定性、好斗性,对成人的不满情绪都汇集起来。因此,青少年对成人的管教表现出逆反心理,这使成人在心理上形成一种情感错觉,对青少年的某些具有独立意义的行为采取粗暴压制的态度。其结果是成人的态度成为一种强化的因素,加剧了青少年反抗的情绪,带来了更多的反抗行为。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缺陷

思想教育工作是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根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应处于一个较高的地位。但是,长期的重视智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风气已使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走向了形式化,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多数思想教育工作者没有摸清青少年的思想脉搏和需要,进行工作时只讲形式,不注重效果,导致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失利,甚至是适得其反。同时,青少年对于社会现实生活,师长的言行都已经有了自己评判的标准,尽管幼稚、片面,但却左右着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因此,成人的言行不一,出尔反尔必然会使青少年无所适从,产生反感。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也渗入了我国。例如,强调自我、突出个性等方面迎合了青少年追求独立的心理,使之影响了大批青少年,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势就愈加复杂化,如果不能真正做到深入人心,必然会带来严重后果。

以上,简单地分析了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在这其中,有社会历史原因,有教育上的原因,更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着逆反心理,但是,不同社会制度中产生的逆反心理便会打上不同社会的烙印,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它可能是个人主义、个人对社会的报复心理产生的温床,也可能是创造性思维,开拓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先兆。当代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时代的、历史的产物,是一种感情成分多于理性成分的不成熟心态,我们必须看到它求新求异,有着开拓创新的趋向和可能。因此,只要教育工作者、家长以积极的态度来加以引导,就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起正确的思维模式和稳定的心理系统,克服逆反心理的不利因素。

四、逆反心理的积极面及引导对策

青少年逆反心理具有积极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逆反心理表现了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独立性的增强

不听命于成人,对成人的管教予以反思都说明了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独立性的增强。此时,青少年已不再是处处需要成人呵护和照顾的孩子。他们已形成了自我评价及对社会、对他人的评价标准体系,开始以一个独立的个体的身份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这是青少年独立性的可贵的萌芽。

(二)青少年逆反心理表现了青少年开始尝试着以成人的角度审视社会,以自己的道德判断标准分析社会现象,表现出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忧国忧民的使命感

青少年对于正面宣传的否定、反向思考虽然说明了他们思想上的不成熟,但是也表现了他们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社会现象,对社会上存在的个别不公正、黑暗的事例表现出不满和愤怒,这都表现了青少年纯真的正义感和道德观,这些可贵的思想萌芽如果加以精心培育,必定会成长为栋梁。

(三)青少年逆反心理中存在着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反对束缚的可贵精神

创造力是一切人才根本的特征,反对成人过多的干涉和束缚表现了青少年渴望创新求异的愿望。虽然他们并不能明确自身的创造目的,但却在创造欲望的推动下去反对常规;教育者应当认识到,打破常规、出奇不意不仅不可怕,也许还是创新的预兆;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才会扼杀青少年旺盛的创造力。

(四)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帮助成人反思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

当教育者面对青少年的反抗时,应冷静地反思一下我们教育中的不当之处。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下,忽视了青少年的思想工作及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生活中,不能正确对待青少年迫切的心理需求,没有能形成民主、向上的家庭气氛,压制青少年渴望成长独立的要求,等等。我们前面也曾分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应归咎于青少年。同时,我们教育工作应多一些反思。

青少年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不容回避的,作为教育者,既不能视而不见,又不能束手无策,应以积极的态度加以引导。

第一,建立信任感。教育者要充分发挥非权力因素,给青年一种信任感。同时,要充分信任青少年,聆听他们的心声和需求,以一种平等的身份来和青少年进行沟通,给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相应的重视,不轻视他们的观点,不嘲笑、不怀疑他们的参与精神,在相互充分依赖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奠定克服逆反心理的心理基础。

第二,要认清新形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教育者要摸清青少年的需求,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工作落到实处。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与中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同时,教育者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严格自我要求,做到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第三,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教育者应从自然科学、哲学、历史等不同学科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教育,以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发展,全面的思维方法,可以正确地分析社会现实,既看到社会主义制度仍存在的不足,又要有坚定的信念,看到社会主义制度无比的优越性和必胜的生命力,从而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青少年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失衡期,它既是一个危机期,但同时也是一个宝贵的教育时机,只要教育者抓住了这个时期进行全面、细致的教育,就必然会发挥逆反心理的积极作用而克服它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张立文等:《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李存益:《当代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后果初探》,《江西高教研究》1990年第3期。

3.董贵杰、赵红:《试谈当代青年的逆反心理》,《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

4.朱智贤等:《心理学大辞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篇2: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报告范文

(一)我的心理发展史

19____年的冬天,我出生于____省____市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警察,母亲是一名教师。出生时我已经有了两个哥哥,我的降生给全家带来喜悦。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使他们把全部的爱倾注到儿女身上,使我在幼年期安全的需要和爱的需要得到满足。由此形成了我对人的基本信任感、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满足感。虽然在后续的发展中我也遭遇了总总挫折,但还是拥有积极的人格特点。

在我不到6周岁的时候母亲便让我和哥哥一同上学了,小同学两岁的我不论是生活自理能力还是学习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我的童年基本上是在不停的尝试挫败感中度过的。曾经遭遇在课上紧张得大小便的尴尬,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的倒数几名,经常听到老师、妈妈对优秀哥哥的夸奖,自卑心理越来越重,长时间的挫败体验,没有了自信,觉得自己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好在父母没有在学业上给我太大的压力,他们对我一直抱着随遇而安的态度,这让我幼小的心灵得到了一丝安慰,这一阶段的挫败体验没有在我的人生中留下太多的阴影。

青春期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开始走出自卑的阴影,由依赖转向自立,同时变得感性,防御机制过强。上中学后,母亲开始关注我的学习,同时又遇到一个极负责任的班主任老师,常常同我的父母沟通,我对学习开始入门,成绩提高很快,我体验了勤奋的乐趣,每一次的表扬就能使我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进入学校尖子班后,学习成绩更是突飞猛进,在高一时一跃成为全班第一名。不断的尝试成功,使自己能够怀着热情和方向感正视现实并追求有价值的目标,为后来的升学、就业奠定了精神和物质基础。

小时候家境不是很好,母亲下班后还要给学校校办工厂做口罩,一个赚2分钱,看到妈妈很辛苦,复习完功课后我经常帮妈妈做,很小就学会了缝纫并常常自己设计加工服装,时间久了,便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形成了乖巧、懂事、自立、忍让的性格特征。由于动手能力极强,尝试用自己的所能帮助身边的同学、朋友,建立了很好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能力在这一阶段开始得到较好的发展。

进入青春期后,除学业外,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是我的家庭。可能由于职业特点,我的父亲脾气比较暴躁,母亲又生性独立、有思想,因此他们之间常产生矛盾和摩擦,紧张的家庭氛围使我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人也变得敏感、焦虑、谨小慎微、情绪不稳定,防御机制过强。

我的青春时代,正是琼瑶小说在学生中泛滥的时候,我也很快加入到“琼瑶迷”的行列。琼瑶对完美爱情的勾画,对男女主人公的唯美描写,对感情的那份执著,深深地感染着我,改变了我整个的认知世界。当时,对爱情、婚姻有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憧憬和渴望,人也变得感性和忧郁,喜欢幻想、爱冲动。美好的爱情和父母不完美的婚姻交织在一起,同时让我对爱情和婚姻感到迷茫,既渴望又恐惧,这种矛盾一直冲击着我延续到青年期。

青年期是我人生的高峰期,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也收获了期待已久的爱情。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本市的师范学校。尽管不是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但是看到许多高考落榜的同学,自己感觉还是比较庆幸。大学生活是在快乐、充实中度过的.,我热情高涨,频繁地参加各种类型的活动,自我不断发展。参加工作后,我以优异的成绩分配到我市一所重点学校任教,我较好地遗传了母亲的优点:能吃苦、有热情、有思想、多才多艺,因此在工作中鹤立鸡群,在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不久就被提拔为学校中层干部、校级领导。事业的长足发展,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认识和感悟。教师的工作点燃了我的激情,真正地体会到什么叫责任,什么叫伟大,我和孩子们共同成长,我的梦和他们的梦巧然的编织在一起,慢慢升腾,形成无形的巨大的磁场,曾经的那份喜悦、那份执著、那份感动,让我一生都永远的放不下,也正是那个时候,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成人了。

事业成功而爱情却姗姗来迟。由于青春期对爱情的幻想和父母婚姻的不和谐,致使我在青年前期择偶标准追求完美,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对人生和婚姻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后,于20__年的夏天,我认识了现在的爱人,他为人热情、谦逊、善良,尤其是他的乐观和包容和我的敏感、个性相互弥补,补偿心理让我们很快陷入热恋之中,在彼此的承诺中我们很快踏进婚姻的殿堂,磨合期中磕磕碰碰充满了个性的冲突,但我们能坦诚的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建设型家庭、一体型家庭使我们的亲密感日益加强。

回首走过的人生路,每一次的付出都是一次饱满的充实。现在的我更注重追求自我的实现,20__年我考上教育硕士研究生,由于对心理咨询职业的无比热爱,我又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学习,一年多的学习生活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代,心情变得简单、快乐、充实。在学习中我也慢慢地懂得:面对身边的人要学会接纳、包容,少些嫉恨,多些爱心,少一些猜疑,多一些信任,努力创造真情的空间,构建和谐的精神家园。对“成熟”也有自己的见解:我认为成熟的人是一个有“度”的人,简约不简单、放松不放纵、成熟不世故、果断不武断;自信又谦虚;懂得坚持也懂得放弃。成熟的人还应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有追求、有思想、有情趣、有智慧、有作为。

经过多年的历练,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深刻地体味到:人生就像登山,别愁这世上已经没有更高的山让你去攀登,山在你的心里,每个明天都是一座山。就像那句广告词:人生最难攀越的山是自己,只要一小步,也有新高度。因此,我为自己确立了每一阶段的奋斗目标:完成研究生学习,充实业务能力;完成心理咨询师学习,做一名合格的咨询师;开办讲座,培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开办区域内教师、学生心理诊所,解决教育群体的困惑。

我深知攀上这一座座山峰,需要克服种种困难。我觉得自己需要加强的五个方面是:

1、完善人格,永远积极、乐观。

2、学会坚持,永不退缩。

3、修炼境界,心静如水,心态平和。

4、不断学习,充实提高,精益求精。

5、学会感恩,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二)个人人格类型的描述

借助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进行分析,我性格总体是外向、热情,和蔼可亲;富于感性、喜欢幻想、工作生活富有创造力;好强、独立,常常有反抗意识,喜欢坚持自己的观点,但易变通;敏感、怀疑,遇事喜欢思考,能够客观地分析问题。乐群性、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敏感性、怀疑性、世故性呈高分倾向,情绪体验偏强烈,易生烦恼,稳定性呈低分倾向,有恒性、忧虑性、紧张性、自律性、实验性呈中等。我自认为拥有的五个最好品质是:真诚、善良、理解、积极、负责。因此我的朋友很多,他们对我的评价是:真诚、外向合群、积极向上、幽默,放松时给人带来无比欢笑,安静时给人带来深刻思考,是一个有情趣的人。同事们评价我是:性格外向随和,善解人意,待人真诚,易相处,为人热情善良富有同情心,聪颖,工作能力强,事业心强。

人无完人,当然我也有我的缺点,大家这样评判我:有时太过于理想化、完美化,偶尔的行为个性化,过于敏感,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如果用三个形容词来描述自己就是:感性、积极向上、善解人意。

二、职业行为分析

(一)为什么做心理咨询师

1、从职业经历看,我有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基础

,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立项的国家级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程》实验研究,那是我接触心理咨询的开始,在长达三年的实验研究中,我和同志们通过课程、咨询、活动等八大工程,在中小学中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过的学生达百余人,积累了许多心理方面的宝贵经验,撰写了三篇论文,荣获课题组颁发的研究课题一等奖。原省教委副主任姬庆生曾经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段经历,不仅使我和心理咨询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让我爱上了这项工作并决心一生致力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实践和研究。

2、从人格和能力看,我具有成为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的条件

首先,我具备成为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的个性品质:在心理健康的状况下,我的情感丰富但稳定,处事比较理智,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为人随和热情具有亲和力,尊重他人,而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

其次,多年的教育管理工作培养了我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力并善于思考,关注他人的感受。管理者的角色与心理咨询师有相近之处,不断的经验总结让我知道有些技巧的实用性,例如真诚、温暖、通情达理、引导等等,而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咨询技术,所以我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3、从客观现实看,我所关注的教师、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令我担忧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管理者,我切身体会到教师们那种巨大的职业压力。虽然目前我国教育界正在轰轰烈烈地搞基础课程改革,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社会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社会公民的观念也相对落后,社会对一所学校的评价依旧着重于升学率,对教师的评价变成了精确的分数,因此教师之间的竞争很激烈,不得不抓紧可利用的每一分钟时间,为了学生成绩、升学率疲于奔命。在每一次考试成绩揭晓之前,教师普遍表现为焦虑、烦躁、不安。在这种压力之下,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教师根本就难以胜任教师职责,更谈不上保证教育质量。

长期高负荷的工作,使这些教师无暇料理家人的生活起居,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自己的子女的学习和成长,久而久之,快乐从工作和生活中渐渐淡去。心力交瘁之余,老师很难有时间静静地读一本书,不能及时了解新事物,更新知识,教学水平常常停滞不前。老师情绪不良时会无意识地把学生当成发泄愤怒和不满的替罪羊,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更严重的是会被学生投射到未来的人际交往上。

在这种现状的刺激之下,我决定学习心理咨询,如果有条件,希望能在教育系统内部开办教师心理诊所和咨询热线,希望帮他们找到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最佳方式,能为我可敬又可怜的同仁们提供一些心理援助,舒缓心理压力。

这两年面对“某学生轻生、某学生杀人”之类的报道,大家的反应已平淡了许多,远不如前几年那么强烈,那么痛心疾首,为什么?因为太多了。我从教十几年,与学生朝夕相处,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目睹了学生点点滴滴的变化,现在的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太大了,心理问题太多了:成长的痛苦、学业的重压、社交的困惑、早恋的诱惑等等。面对那一双双清澈幼稚的双眼,我的心里颇不是滋味。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使我对学生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我希望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塑造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

4、从未来发展上看,心理咨询行业的前景对我有很大吸引力

心理咨询行业在中国还处在起步阶段,从人类社会的发展上看,它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空间。我希望自己可以在历史的潮流中,抓住机遇,在有限的生命里体现个人更大的价值。

(二)从业的特长和方向

1、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

我熟悉中、小学生这一群体并有条件进行实践,所以在今后的咨询工作中我最希望接待的求助者就是青少年。

2、恋爱婚姻咨询

由于自己的恋爱经历历程比较长,而且用心的感悟和思索了爱情、婚姻的内涵和真谛,因此希望自己在人生的更多历练后,能帮助朋友们顺利地寻找到自己停靠的港湾。

(三)从业期待

1、期待求助者能够给予我信任,肯定咨询师的工作价值。

2、期待自己成为一名优秀、资深的心理咨询师,所有通过我帮助过的求助者能够健康生活。

3、期待可以成立一个心理咨询救助中心,中心内部咨询体系健全。

(四)从业的影响因素

1、人格特征的影响

自身的人格特征还不十分完善,敏感、情绪化、感性的个性特征有时会在咨询工作中产生不良的影响,如咨询中的移情、反移情的处理、带有个人倾向性的诊断等。我经常出现的反移情问题是在给某些特定的病人做完分析治疗后,有压抑或者不舒服的感觉;或试图在咨询的范围之外去帮助病人。

2、职业习惯的影响

长期从事管理工作,更习惯于统治者的眼光和口气说服教育,也许会在今后的咨询过程中无意识的体现出来,影响咨询效果。

3、内涵发展的影响

未来的咨询工作可能会遇到专业的学者、阅历丰富的老者等,而目前个人知识的广度、深度及生活的阅历都需要今后不断的学习,内涵发展,才能更好的助人。

篇3: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报告范文

(一)自我发展史

1. 出生成长

我出生于1980年的夏天,生于一个普通的城市家庭,姐妹两人,排行老二。因为是家里的老幺,所以从小比姐姐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爱护。回忆我的童年总是无忧无虑,充满了快乐。小学三年级前,我住在一个大家庭里,我们一家与爷爷奶奶、姑姑住在一起。尽管家里人很多,但每一个大人都很努力,也很乐观。

儿时,父母忙于工作和生计,平时教育我的人就是爷爷奶奶,还有当教师的姑姑。作为一家之主的爷爷,是远近闻名的大好人,对人真诚热心,善待他人。爷爷特别喜爱孙女,对我们更是疼爱有加。爷爷是个会计,业余很爱读书,所以从小就深受爷爷的熏陶,不知不觉就爱上了读书。那时,当教师的姑姑还没有结婚,她一有空就带着我和姐姐出去玩。父亲对爷爷奶奶也很孝顺,对姑姑也很关心。父亲每次出差回来不仅会给我们带玩具,有时也会给姑姑带礼物。儿时大家庭中的家人认真、豁达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给予我的爱对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 求学之路

为了让我和姐姐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父亲花钱让我们进入了一所示范小学。从小姐姐的成绩就非常出色,一直是学校的尖子生,她常常站在领奖台。与姐姐相比较,我的成绩平平,只能在班级排名十五名左右。在学校里我一方面因为有一个这么出色的姐姐骄傲,一方面内心里又有点小小的自卑。与母亲的严格教育态度相比,父亲对待我的学业成绩显得更加宽容。记得小学二年级时,睡到半夜醒来,我才想起还有一项家庭作业没有完成。于是,我悄悄爬起床,打开灯开始补作业。父亲知道后,不仅没有批评我,还夸奖我是一个认真的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每次考试失利后,父亲总是宽慰我下次努力,以后一定会好的。

初中时,我遇到了一个年轻而又热情的班主任,她不断地鼓励着我。一下子我由一个成绩平平的女孩变成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巨大的进步让我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学习快乐,这种快乐使我从一个令大人担忧而又调皮的女孩转变成一个热爱学习的好学生。一直对我学习头疼的母亲,也开始慢慢肯定我了,我也逐渐在学习上找到了自信。

高中时,父亲生意上发生了一些变故,母亲所在的工厂也日益萧条,使得原本经济还不错的家庭生活变得举步维艰。因为经济的变故,三年的高中生活变得非常压抑。因为过大的压力,原本成绩优异的我只考上了一所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虽然有些许遗憾,但我仍努力地学习着,奋斗着,快乐地生活着。

回忆我的大学生活,除了学好专业课之外,我还担任了班长和校学生会的职位,并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因为学习努力和工作突出,在大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学习英语教育专业,所以大学期间就接触了心理学,并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此后,我开始在业余不断接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求学路中,我接受了唯物主义观点,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学会了自尊、自爱、自律。在坎坷的学习进步中,家人和老师给予我的爱的教育让我逐渐成长,并形成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 婚姻生活

我的生活态度积极乐观,选择的对象与我的价值观念一致,所以婚姻生活美满幸福,属于平等合作型。爱人是一名高校教师,酷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喜爱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平衡。这种婚姻模式较为和谐、稳定。婚姻生活让我懂得宽容、平等待人,尊重他人、自爱、自尊,并更好地理解婚姻生活中的爱的真谛。

4. 子女身份

父亲从小关心我和姐姐的成长,对我们的道德行为要求甚严,但对我们学习中所犯的错误却格外宽容。父亲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有爱的人,也教会了我如何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母亲的勤劳使我知道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理。结婚后,与婆婆一起生活至今。婆婆是个善良的人,非常体贴,不干涉我们小辈的生活,也给予了我们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因此婆媳之间相处融洽。

由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我对公婆也孝敬体贴,得到了爱人和孩子更多的爱。每逢假期有空,就常带孩子去探望父母,这给老年的父母带了许多的慰藉和快乐。

5. 工作历程

毕业后,我一直从事教师工作,先后教过普通中学的高中生、职业学校的中职生和高职生。因为爱人的工作关系,从普高调入职校后我更体会到教育好学生一定要学习更多的心理学知识。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更需要有专业的心理咨询技能。选择心理咨询师,与我的工作、生活及心理的需求是密不可分的。

(二)自我人格剖析

在艾森克人格问卷测验中,我的气质类型是多血质,属于外向稳定型人格。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典型表现在善于交际,在新的环境里不感到拘束。在工作学习上富有精力而效率高,表现出机敏的工作能力,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在有充分自制能力和纪律性的情况下,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

在同事和朋友眼中,我是一个富有爱心、宽容、热心助人、待人真诚、值得信任和积极进取的人。鉴于以上的人格特征,我认为我能够胜任心理咨询工作,能够精力充沛地去完成工作。

二、职业行为分析

(一)为什么要做心理咨询师

1. 对心理学这门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促使我学习心理咨询

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学习了心理学。心理学课上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后的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也是利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帮助我解决了许多自身心理的问题,这更加促使我想深入地学习这门学科。在随后的工作中,我参加很多的心理学讲座的学习,在讲座中教授们通过一个个案例讲解,让我更深刻地体味到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以及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人格魅力,我被这样的感觉吸引了,我决心好好学习这门学科,并成为这个行业的一员。

2. 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心理咨询师知识成了当前的迫切需要

我一直工作在中职学校的第一线,长期和学生直接接触。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很敏感的成长阶段———青春期,是心理健康趋于定型的时期,是走向成年的过渡阶段,亦是性格的发展时期,处于该时期的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因而,在他们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产生心理失误,甚至心理滑坡。这些学生儿时家庭教育的缺失对性格、人格的形成的影响,最终导致中职学生在青春期过程中的困扰心理问题比一般青少年更加显著。因此学习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知识成为我当前工作的迫切需要。

心理咨询不仅能够自助,还能助人,能够更好地帮助我的学生。此外,还可以丰富我的阅历。在学习和自我分析后,我看到自己生命的弱点,并通过心理咨询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不断地自我完善,提升自己生命的质量,实现人生价值。

(二)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对于初学来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仅有理论知识和“助人”的热情是不够的。

1. 要树立完善健全的价值观体系

心理咨询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咨询师与来访者价值观念的沟通。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咨询师的价值观是如何影响咨询活动的,从而很好地建立完善健康的价值观体系。

2. 拥有正确的心态

(1)保持价值中立态度,有利于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情况进行客观地分析,对其问题有正确了解,并有可能提出适宜的处理办法;中立态度可增强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有利于咨询工作的正常展开;中立态度可以防止咨询师将个人情绪带入咨询之中。(2)心理咨询活动是受到限制的:(1)咨询师要明确责任与职责。(2)感情需适度:咨询师和求助者心理沟通是建立稳固、信任工作联盟的前提,是咨询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但超越咨询关系以外的任何形式的个人关系都容易让求助者形成依赖,影响求助者的个人成长,妨碍求助者自助,并影响咨询师的中立态度,从而失去客观、公正判断事物的能力。(3)对来访者尊重、热情、真诚和积极关注。

3. 建立良好健全的职业素质结构

(1)要具备多方面扎实牢固的理论知识体系。(2)要有良好的专业技能。

4. 习惯倾听、接受有经验者的督导并不断成长

倾听就是站在求助者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语言和思想,只有认真倾听,才能捕捉住求助者问题的实质。咨询师的个人成长是需要督导的,有目的性的指导与持续的专业教育、专业督导、定期的培训不仅有利于咨询师的个人成长,也能有效地促进咨询效果,防止咨询过程中问题的产生与出现。

(三)从业方面

由于我工作对象是中职学校的青少年,我更多地关注青春期学生的心理,我也将自己的职业定位更多地放在这些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上。青春期是孩子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特别容易产生心理失误,甚至大的心理波动。特别是很多中职学校的孩子儿时家庭教育的缺失对性格、人格形成的影响,给很多学生造成了不良情绪和严重的心理负担。

我热爱教育更热爱生命,大部分学生见到我都会露出灿烂的微笑。不管是成长中的失落、过度的学业压力,还是家庭的困境所导致的孩子心灵的不健康,我会用我真诚、善良的心去容纳他们,可以保持相对的心理平衡,用最好的状态去面对他们。我希望通过心理咨询让不健康的孩子回归到健康的队伍中,同时还要防止健康的孩子出现不健康的状况。

在我的人生中,父母用爱的教育使我长大成人,使我成长为一个热爱生活、充满活力的人。而今,我期望我能把我受到的爱的教育传递下去,不仅仅成为一名好老师,还通过学习专业的心理咨询知识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我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我将遇到不可避免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相信因为学习了心理学知识,我一定会保持更加良好的心态,去实现我的助人梦想。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2]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篇4: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报告范文

关键词:心理咨询工作者 个人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3-075-02

“成长”,《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92年版,第136页)中解释为:生长而成熟、长成;向成熟的阶段发展、生长。个人是身心的统一体,是自然与社会的统一体。依据成长的概念,个人成长除了指个人生理上的生长、发展外,还应包括个体的其它各个方面的发展,如专业、心理等方面。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的助人工作,为了有效地帮助来访者成长,咨询师首先必须面对自我的成长问题,这些问题具体包括: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自我接纳与自我觉察能力的提升、个人未完成事件的处理、对人性的理解和信念、对待职业枯竭的态度、职业伦理水平的提高、人格的完善等等。现代心理咨询的开创者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的开创者罗杰斯等都十分强调咨询师对自身心理问题的了解、领悟和其人格的健康。可以说,个人成长是决定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条件,是咨访关系建立的核心。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者(以下简称学校心理咨询者)的个人成长,是指在学校从事专兼职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个人成长。

随着大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重视,国家对于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心理咨询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助人工作,如果从业者自身存在明显的心理发展问题,不仅会影响心理咨询的有效性,还会对服务对象及心理咨询工作者本人造成心理伤害。(伤害是指使身体组织或思想感情等受到损害——《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1001页,文中的伤害是指咨询者主观上想帮助来访者,但因个人心理成长不足,可能将自身的问题带进咨询过程,给来访者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国外的心理治疗师专业培训机构,将治疗师的个人成长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P.Gilbert、W.hughes和W.Dryden所著的《谁适合做心理治疗家》一书中指出:恰当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能否从事心理咨询及能否在心理咨询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而企图用技术来代替治疗关系是十分危险的。[1]

目前,国内心理咨询工作者迫切想要学到更多的理论与技术,而显得过于浮躁。很多心理咨询工作者是在受过20天或几个月的理论培训后直接投入到心理咨询工作中的,并不能意识到自身的行为可能对来访者和自己造成的影响。因此,一部分心理咨询工作者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自身产生了无助感、茫然感,觉得做不下去,甚至形成负性的自我概念,即出现所谓的枯竭现象(burnout),致使身心受到伤害。更有一些心理咨询工作者热情有余,自我觉察的能力有限,经常尝试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结果助人变成了害人害已。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访谈了一些学校咨询工作者和曾经接受过心理咨询的来访者,在此基础上论述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一、咨询者个人成长的积极作用

心理咨询工作作为一项助人自助的工作,目的是促进来访者的改变与成长,调查研究和访谈研究表明,心理咨询者个人的个人成长会直接影响到来访者的改变与成长乃至整个咨询的有效性,从积极的方面看:

1.心理咨询者的个人成长能促进其专业成长。心理咨询工作者在学校这一特殊的机构中所承担的专业角色有很多,他们既是教育者、管理者,又是培训者、研究者;既是心理诊断者、测量者,又是心理健康宣传者、规划者……这每一个角度的扮演、转换都有很高的专业要求和社会期望,要把各个角色做好使每个角色都获得专业成长,关键还在于这个人本身。当人自身更成熟、更整合,更自我接纳时,对于任何一个角色的扮演才会游刃有余。

2.心理咨询者自身的个人成长,有利于咨访关系的建立及咨询过程的顺利展开。咨询关系要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咨询者通过个人成长可以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和自我觉察力,更好地看待人和生命,平等地对待来访者。将来访者和自己都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和帮助,才能真正地从来访者的角度看问题,而又不迷失自我,将咨询进程掌控好。建立在这种平等关系基础上的咨访关系,才是积极的、有效的咨询关系,这种关系本身就具有咨询和治疗的意义,推动咨询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3.心理咨询者是心理咨询的关键,他们的个人成长直接影响了心理咨询工作的效果。有效的咨询可以使咨访双方获得成长,反之可能给双方带来伤害。心理咨询工作者才不会因为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在辅导过程中产生过多的投射、移情,从而把自己卷入其中,非但帮助不了他人,还会造成对双方的误导和伤害。可见,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个人成长在整个咨询工作中至关重要。

二、咨询者的个人成长不足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咨询者心理未足够成长,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会以不同的方式隐蔽地表现在咨询工作中,比如在贯彻咨询原则时过度热情和过强的责任心,咨询中过强的表达欲望,在来访者面前总表现出一种强势,不能平等地对待来访者等等,这些都可能无意地伤害到来访者及咨询者本人。即:个人成长不足会引起咨询者对咨询原则的误用,伤害自己和咨询对象,影响咨询效果。

1、适度运用热情、尊重、保密等基本的咨询原则。咨询者过度的热情和过强的责任心,会破坏咨访关系,也可能给来访者及咨询者双方带来无意地伤害

笔者访谈了五位曾接受过心理咨询的来访者,访谈中有来访者提到,自己在和咨询者交流后发现不合适,想中止咨询,但对方很热情,咨询中互留了联系方式,咨询完后,咨询者经常打电话寻问自己近况,于是来访者不好意思再次提出中止咨询一直拖延,到实在拖不下去了,才以表明自己已经恢复了来逃避咨询。来访者本来情绪宣泄后已经没有什么大问题了,但因为这种关心使其总感觉自己的问题很大,很害怕;再对照咨询者介绍的一些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知识,感觉自己每一条都很符合,由此产生新的心理问题。可以说,这类的问题是由心理咨询者强加到来访者身上的。

作为咨询者要能意识并理解到这一点,在来访者主动提出停止后,对个案的热情和责任心要适度,否则会给来访者造成压力。自己也会因为过多的责任心,而背负新的压力,不利于以后的咨询工作。咨询者在指导来访者放下压力,放下一些问题的同时,不要自己把来访者的问题背上。换句话说,咨询者也要学着放空,那些过多的热情和责任心,只会转变成压力,阻碍咨询者和来访者的自我成长。

其实,换个角度看,过多的热情和责任心本身就是咨询者身上存在的并且需要通过个人成长解决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咨询者心理未足够成长,对与来访者的关系和自已的咨询工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通过貌似热情、责任心表现出来,以寻求一种安全感,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如:“我对学生是负责的,这个学生如果出现什么问题,我已经尽力了”等等。这至少说明咨询者将自身安全感的缺乏带入到咨询过程中甚至咨询后,投射到来访者的身上,给来访者和自己都造成压力,这是很危险的。

2、个人成长不足将影响咨询效果

在访谈中,来访者提到,咨询过程中有的咨询者会用很多指导性语言,而咨询者讲到的许多知识,来访者本身就知道,所以感觉咨询没有效果。也有来访者反映,咨询者在没有能理解其真正表达的意思的情况下,不停地说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使得来访者感觉自己说的和咨询者说的就像两条平行线,永远不能交叉。有的来访者无耐地表示可能是咨询者“太追求完美了”,“事情不可能像她想象的那样子发展”,但咨询者的热情与耐心又让这位来访者不得不继续在咨询室听她讲述,整个过程以来访者告诉咨询者自己好多了而结束。即,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者无意中将来访者作为了自己倾诉的对象。

显然,上面例子中来访者提到的咨询者,有未完成的事件或没解决的问题及情绪,投射到了来访者和咨询过程中,表现出过强的责任心和倾诉欲望,影响了咨询的效果。虽然自己倾诉后可能轻松了,但是来访者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处理,使来访者产生了失望的感受。虽然咨询是助人成长的过程,这个人既指来访者,也指咨询者,但这种无视来访者的自我宣泄,严重违背了咨询工作的本意。或许,通过这个过程咨询者得到了宣泄,获得了成长,但这种成长是以牺牲来访者为代价的,是不健康的。

合理的做法应是,咨询者通过同行交流、督导或自我分析等途径觉察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尽量避免接类似的个案,并尝试解决自身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成长。

3、个人成长不足引起咨访关系中双方的不平等

这里的提到的不平等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说咨询者将来访者作为学生、教育对象、被管理对象、晚辈等等,而不是认为在咨询室中来访者和咨询者首先都是人,是平等的,咨询是人与人平等的交流而不是上级对下级、教师对学生、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等等的教育、管理、劝说。心理咨询者如果个人成长不足,就不能很好地在咨询室中去角色,所谓的去角色,就是指咨询者在进咨询室前应卸下自己教师、管理者、父母等角色,而仅作为一个咨询者,承担咨询者这一角色的任务和责任。前面提到在学校咨询者无论专兼职,都不可避免的同时带有多种角色,如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者、组织者、宣传者等等,专业成长和个人成长可以帮助教师做好这些角色的转换。

在咨询过程中,还有一种情况,即咨询者表现得很专业和强势。在有的咨询理论和技术中,要求咨询者对来访者进行心理教育,如心理创伤治疗。这里的心理教育,是让咨询者向来访者说明导致其行为或情绪出现的心理学原理,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问题的产生,这些问题的产生可能是心理的正常反应也可能是异常反应。有些咨询者在心理教育时,会运用很多心理学术语,而来访者对于这些术语的了解不一定达到咨询者的水平,于是他们会一知半解,进而追求把自己的问题往咨詢者描述的症状上套。本来不严重的问题,可能因为咨询者对心理教育的误用而夸大或歪曲,造成来访者新的问题。如在访谈中,一位来访者有抑郁的倾向,咨询者向他讲述了抑郁症的症状本来意在打消其对症状的夸大。而来访者却自述感觉每一条症状似乎和自己都有点想象,结果问题转变为来访者对患抑郁症的恐惧。这就是咨询者误用心理教育造成的对来访者的伤害。咨询过程中咨访双方可以平等地一起探索问题,而在上述过程中咨询者教育者的角色运用不适度,没有起来改变来访者认知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可见咨询者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总之,个人成长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者自身及其咨询工作意义重大,它是维系咨询者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是促进来访者和咨询者自身改变与成长的重要因素,是咨询工作长期有效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张宁,李箕君,袁勇贵.对心理咨询及咨询师的期望与要求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15(4): 250-252

The Importances of School Psychological Counselor’s Personal Growth

Zhao Xia

(Nantong University 226019)

Abstract:Personal growth of university psychological counselors works not only in facilitating the relathionship of counselor and client but also in ensuring the results of counseling work.As for the school psychological counselors, Personal growth represents a vital issue which can never be neglected.Psychological damages,both from and to the client,together with depletion of profession,represent the immaturity of a counselor.

篇5: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报告

摘要:在过去短短的的二十几年中,平凡而渺小的我经历了不平凡的生活。由于我国社会各个方面都处于转型期,作为80后的我们自然也经历了许多不平凡的事情。作为80后的我们多了份对生命的执着,共同参与了世界与祖国的最有纪念、最有意义的时刻,之中带给我的是欢笑、是泪水、是喜悦、是感动……,让我学会了更加坚定的去认识、感悟生活中的真谛!作为80后,一方面,受父辈影响,我们性格中存在某些传统稳定的特征;另一方面,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我们又具有开放、创新、竞争、敢于尝试新事物的性格特征。这种既稳定又开放的性格,既善于继承传统又善于接受新事物的性格为我们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奠定了良好的性格基础。

(一)自我成长分析

我出生在一个美丽的农村,哪里有山有水,太行山把这个美丽的村庄包裹起来,但是又好像故意留了一条出路给这里的人们,使他们用这个出口与外界保持联系。这里还有著名的淇河,《卫分.氓》里就曾经提到过“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水不仅养育了我们这里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而且也是我们小时候玩乐、嬉闹的天堂。

小时候家里比较清贫,孩子比较多,有姐姐、妹妹和我,但是父母并没有因为家里清贫、孩子比较多而减少了对我们的爱,妈妈总是尽自己所能让我们吃的好点,那时虽然穿着简陋朴素,但是街坊领居总夸我们家小孩穿的衣服总是很干净,妈妈总是用默默无言的爱守护着我们,让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小时候,爸爸妈妈总是热心地帮助周围的街坊邻居,跟街坊相处的都很好。虽然妈妈很节俭,但是妈妈对于需要帮助的弱者却是很慷慨大方的,还记得小时候妈妈总是舍不得花钱,但是如果遇到乞讨的,妈妈总会毫不犹豫的给予他们金钱帮助,妈妈的这种品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姊妹三个,使我们长大后总是与人为善,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小时候街坊邻居有很 多玩伴,我们在一起自创了很多种游戏,虽然那时我们没有玩具,没有漂亮的衣服,但是我们很知足,很快乐。上小学后我就学会了做饭,爸爸上班回去的晚,妈妈总是在夏天的时候乘着太阳快下山时凉快下地干活,姐姐要上山摘酸枣,买了之后赚钱,妹妹还小,所以做饭的重任就交给我了,现在想想那时自己做的饭可谓难以下咽,但是爸爸妈妈总是说好吃,还夸我懂事。等妹妹学会做饭后,我便和姐姐一块儿到山上摘酸枣卖钱,记得我和姐姐有一个夏天摘得酸枣买了200块钱,当妈妈把酸枣买了从卖主手里接过看着那200块钱时,高像极了,一直夸我和姐姐懂事。

小学毕业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我们那里最好的初中,爸妈很高兴,街坊邻居也为我高兴,我怀着众人的祝福与期望踏上了我的初中求学之旅。记得那时学校离家远,晚上还要上晚自习,所以没有时间回家吃晚饭,我总是从家里带一点干粮填一下肚子,舍不得花爸爸妈妈给我的生活费,晚上回去再让妈妈给我热剩饭吃,妈妈总是怕我营养不良。那时虽然学习紧张,但是我们还是忙中抽闲和周围的同学聊心事,玩游戏。记得那时最喜欢晚上放学回家的时候了,一群人骑自行车走在大路上,有说有笑,仿佛那条大路也跟着我们一起欢乐起来似的。

初中时的努力没有白费。我又一次以优异的成绩公费考到我们那里最好的高中,高一,高二期间一切都很顺利,我学习成绩优异,跟同学们关系都很不错。但是随着高考的临近,由于自己不想辜负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期望,再加上求胜心切,总希望一天可以学到无限的知识,结果事与愿违总是学不进心里,脾气变得也很差,经常因为小事跟家里人发脾气,成绩也退步了,眼看高考就要来临了,但是我还是无法摆脱这种阴霾情绪。于是爸爸妈妈就开导我,让我放松,告诉我高考不是唯一成才的道路,就算考不上大学也没关系,只要努力就行了,结果不重要。班主任老师也发现了我的异样,于是总是把我叫到办公室跟我谈心,开导我不要把高考想的太重,其实高考就是一次考试。在爸爸妈妈的关爱和班主任老师的开导下,我渐渐学会了调解自己的情绪,从阴霾情绪中走了出来。这段经历使我了解到保持良好心态和情绪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每次遇到挫折,我都会想 起这段经历,总是能够自己开导自己,让自己时刻保证开朗的心情乐观的态度。

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再次考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我读的是一所师范大学,在哪里,我不仅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而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牢固;课外还经常到图书馆看各种书籍,但是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居多,来满足自己的兴趣。通过自己课下的阅读和高考前那段经历使我更加了解到心理咨询的重要性,也渐渐对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强烈的期望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合格高尚的心理咨询师。

考入研究生后,课余时间增多了,于是有更多时间看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书籍,我还经常浏览一些心理咨询网站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还经常开导自己身边情绪低落的同学,用我乐观开朗的心态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并且一直在为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高尚的心理咨询师而不断积累知识和锻炼技能。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好。

自我人格特质分析:

借助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分析,受益于父母对人对事的言传身教,我拥有了坚强、执着、真诚、乐观、善于反思并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热情,宁愿人负我,我不负人,富于感性,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强。具备一定的文学、哲学和社会学基础,生活中为朋友排忧解难而无形中积累了经验等特点,我认为自己适合做一名心理咨询师。

二.职业行为分析

(一)成为心里咨询师是我的人生理想和职业追求

二十几年的人生历程让我清晰、深刻的认识到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态是多么的重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我们轻松学习、认真工作、快乐生活的必要基础,是我们人生成功和精彩的前提条件。心理咨询师职业不仅是一项让人们的思想走向成熟、心理走向健康、人格趋向完善的高尚职业,同时,它也是一项送人玫瑰而手有 余香的职业。

成为合格高尚的心理咨询师是我内心里的一种追求和渴望。高考前的压力和纠结使我学习效率很低,而且脾气也变得很差,幸好我在老师,父母,周围朋友的帮助和开导下迅速而顺利的摆脱了这种阴霾的情绪,并能够迅速重新投入到高效率的学习中,最终成功地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进行继续深造。可以说高中阶段学生们的压力普遍很大,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处于各个方面的转折期,再加上升学的压力使这个阶段成为心理问题多发期。在高中阶段“郁闷、学不进去”等这类消极字汇随时随处都可以听到,这严重影响了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本科毕业时许多同学面临考研失败或找工作不顺利的情况常常会产生许多消极悲观的情绪,这严重的影响了同学们生活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我周围的这些事例更加增强了我从事心理询师事业原本的动机。

(二)成为心理咨询师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1、我性格活泼,善谈,真诚,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常常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为他人考虑,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热情高,并且诚实守信,承诺给别人的事情都会努力做到,这为我将来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奠定了性格基础。

2、我成长的经历使我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一笔丰富的财富,我高中顺利度过心理阴霾期的经历使我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此后我一直以良好乐观的心态对待我的学业和生活,并且用我乐观的心态和生活态度影响和感染着周围的同学。

3、我对心理咨询事业的热爱使我能够永远坚定我从事心理咨询事业的信念。

4,、这些年来我对心理咨询知识的系统学习为我从事心理咨询事业准备了丰富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必要的咨询技能。不足:

1、2、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尚有一定的缺陷,有一些心理问题还不能由于我个人性格中存在追求完美和凡是要致清致察的特征,对给求助者以成功的解释。于一些求助者容易出现反移情现象。

3、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的一些硬条件尚需改善,尤其是缺乏比较完备的各种心理测验量表及相关软件。

(三)努力方向

1、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咨询技能,克服自己性格特征中的一些弱点,以职业性的理智态度去严格要求自我,使自己在工作中始终能够保持中立性态度和立场,并能够积极争取专业咨询师的督导和支持,以积极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求助者。

2、由于自己咨询经验不是很充足,社会阅历不是很多,尚需要继续积累相关经验,不断提升自己,在心理咨询这一领域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使自己在心理咨询这一领域获得独特的成就。

篇6:二级心理咨询师 个人成长报告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 个人分析报告 文章题目:

姓 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心理咨询师个人分析报告

摘要:本文立足心理咨询师,围绕从事心理咨询的基本条件,从个人成长和职业行为两个方面进行自我分析。第一部分,着重从自我的成长经历对人格特点的影响,以及这些特点对心理咨询工作的帮助与牵绊等方面进行论述。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个人的职业选择、职业理想、职业准备以及如何处理在咨询过程中碰到的主要问题。希望通过对自己粗浅的分析,对自己的职业成长产生促进作用。

我是一个心理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当时选择这个陌生的专业时,并没有太多的考量,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渐渐意识到,这么多年的理论学习,在还没有对别人产生帮助前,先让自己有了改变,这种改变是我所乐见的。她让我变得开放,悦纳自我,情绪稳定;也让我渐渐收敛起偏激的处世观,曾经听过一句话:和谐的人格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和深刻的内省有关[1]。我们不可能生就一个完美的适合心理工作的人格,但是通过深刻的内省,通过潜心的改变,我们肯定能让自己在心理咨询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让自己得到提升。

一、自我成长分析

当我健康的降临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我就从父母身上继承了作为人类的基本属性,具备了发展的各种潜力,拥有了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无限可能。而在成长过程中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成长的环境、经历和重要人物的影响决定的。回顾自己27年的生命历程,其中有太多的人和事对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因为这些影响,成就了现在的“我”。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平静的农村家庭。从小我就是一个相对比较好养的孩子,与主要抚养者爸爸妈妈和奶奶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依恋关系,没有很强的认生现象。学龄前,一直由奶奶带我,周围热情善良的邻居们在我身上中下了信任、真诚、友好的种子。由于家人的照顾关爱,妹妹的出生,我非但没有产生失落、嫉妒等负性情绪,反倒因为是头生子,使我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和更稳定的情绪。总之一个和谐、温暖的成长环境,造就了我开放、安全的心理环境,让我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实现与他人的良好沟通。

当我进入心理学专业学习,开始更多的审视自我时,我也发现了幸福的童年生活留给我的深刻影响。在与以父母为代表的权威的相处过程中,我的反应模式似乎会退行到童年期。对他们产生敬畏,容易受他们思想、观点和情绪的影响。就像小时候一样,自我中心,觉得他们产生这些情绪,都是由我引起的,不自觉地产生退缩行为。一旦自己的想法遭到否定,马上放弃自我。自从我认识到这个未完成情结后,我一直在努力克服由于这个原因导致的非理性的想法和由此产生的负性情绪。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成长,肯定自己的成熟,相信自己的能力,完成了自我的又一次成熟。

学龄期的优秀和青春期的敏感,让我形成了自信与自卑、张扬与低调并存的性格特点。埃里克森认为,学龄期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这一阶段自我的成功和重要他人的肯定与赞扬,使我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养成了开朗、活泼、自信的性格。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飞速发展,“我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别人喜欢我还是讨厌我?”这些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在我的心中。我开始变得安静、内秀。初中后,面对了更广阔的天地,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与他人的差距,小小的自卑开始在我的心中发芽,但是也是因为这份自卑,原来属于自己的“我”,渐渐开始以别人眼中的“我”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学会了更全面的分析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我。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共情,学会了理解,收起了了原来张扬的性格,自我的处世态度[2]。

大学四年的心理学学习,引导着我更客观更科学的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让我重新回顾了自己的成长之路,剖析了他在我身上留下的或深或浅的印记。卡特尔16PF等问卷结果显示,我情绪稳定,性格上内外向得分中等,多血质气质特征明显,有时会有为了博得大家的好感,而附和众议的倾向。这些结果基本符合我的自我认知。他人对我的评价多是热情,平和,有较强的责任感,合作良好,人际交往良好,适应环境快。我的亲密朋友和亲人对我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不擅于表达自己的情绪,遇事容易退缩等。

二、职业行为分析

从师范院校的心理专业毕业,成为一个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的教师似乎是我最理想最自然的选择。我喜欢这个工作,站在讲台上,坐在咨询室里,面对一个个娓娓道来的故事,面对一个个真实的心灵,随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而跌宕起伏。岳晓东博士曾经说过,一个心理咨询师如果能养就水之“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德行,则必将能带领来访者抵达水一般的自由价值[3]。“上善若水”一直是我一心向往的人生状态,也许我做不到这种善,但是至少能给自己一份安宁的天空。可以说,成就这种结果是我最终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原因,也是我所追求的职业理想。

心理咨询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心理学上除了对从事咨询的工作者提出了一定的素质要求外,更要求咨询人员必须通过教育、训练、研修等积蓄咨询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心理咨询工作的神圣性、严肃性和有效性。什么样的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呢?不同的学派对此有不同的观点。个人认为咨询师除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外,人格上的培养更为重要。

从我自身角度分析,热情,稳定的情绪,理智的看待问题的态度是我从业过程中的有利因素,我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缺乏成就动机,缺乏领导力等却对我的咨询过程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在辅导和咨询工作中,我常常失去自己控制的方向,以至于使这次的咨询偏离目标。正是因为认清了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我更加注重日常咨询过程中对咨询(辅导)目标的控制,每一次咨询结束,都及时总结归纳本次咨询的短期目标是否达成,如果没有,哪个环节存在问题,争取下次别犯同样的错误。虽然还不能说完全达到了要求,但是自认为有了一定的改善。事物都是两面的,有弊端就肯定有有利的一面。作为一名教师,在咨询过程中,我既是一个老师,又是一名咨询师,双重身份下,很多人都会产生困惑,不自觉地跨过咨询师的角色,试图用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去引导学生朝着老师认为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恰恰违反了心理咨询的原则。也许因为没有过强的控制欲,也许因为我一直以来接受的理论就是来访者中心。我从来不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来访者,也就是我的学生。通常对我来说,倾听并且引导来访者表达自己的情绪都不是难事。我只是时常需要提醒自己一切为了咨询目标服务。

在学校心理辅导一线工作已经有四年了,这四年中,我与学生们一起成长,一起经历挫折,感受成功,他们的喜怒哀乐纠结着我的情绪,伴随着我的生活。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能够快速的从咨询过程中脱离出来,是我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这时,社会支持就显现出了自己的作用。每当觉得自己不能从那些负性情绪中解脱出来,不堪重负的时候,我的同学也是同仁们,总能为我提供最好的发泄途径。我们一起探讨自己的心理状态,解答彼此的困惑,放松心情。同时,我也喜欢看一些温暖的小散文,来沉淀自己的心情。当我沉静在三毛、刘墉、余秋雨等的文字中时,总能找到安静的港湾。从第一天学习咨询心理学的那天开始,我们就被告知,不能对心理咨询的效果报有绝对化的,过高的期望。怎么处理咨询效果不显著,来访者症状反复的问题,一直实实在在地摆在我的面前。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考试焦虑的案例,在她高三一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但是似乎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曾经,这个案例深深地困扰着我,也正是因为这一份份困惑,激励鞭策着努力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作为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水准,和抗挫折的能力。

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只是我漫长职业道路的开始和一个提高的契机,接下来还有很多路等着我去走。我将在这来得有点早的冬天里,静听花开„„

参考文献:

上一篇:庆六一文艺节目串词下一篇:3岁女童睡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