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合同审查

2024-04-29

涉外合同审查(精选6篇)

篇1:涉外合同审查

5、涉外合同审查注意事项

随着中国企业与国际市场融合加深,商业联系越发紧密,每年都进行一定比例的境外销售、采购或技术合同等涉外事务。上述事务的开展、推进等都离不开各相关方之间合同的约定与引领。因此,涉外合同对于维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保证交易平衡顺利完成,达到各方的交易目的影响非常大

一、交易各方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明确、具体

分析:我们在涉外合同签订之前,一般都有外方相关人员的前期的接触与谈判,通常会得到对方的初步信息,但需要注意及时是一个谈判团队,各个成员所隶属或代表的公司很能不同(同属于同一个母公司),各种原因不尽相同。联系方式非常重要,最好能够能够将对方的座机电话、移动电话、邮箱地址等一一列明,便于日后定期联系。同时,也保持对上述信息的更新与整理。否则,如果某一天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重要而紧急的事项,如果没有完备的联系信息,而能导致双方不能顺利有效沟通,甚至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二、交易对方主体基本资信的调查了解

分析:公司业务人员一般不是很关注交易对方的主体资格、资本资信情况的了解,然后公司法务人员应关注此问题的严重性。就本人了解,许多公司,包括境外的大公司,都基于其内容运营成本节约考虑,通过境外关联交易进行采购、销售、对外合同等相关事项之操作。不同的交易主体,它的定位及风险承担能力都存在很大的区别。如一家BVI公司作为采购方与其在美国总部的母公司在整体资信方面差距巨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概要求对方都通过母公司签约,但至少应了解签约的主体的基本情况,包括注册地、资产、实际管理机构等信息,从而能够对相关问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分析。

三、合同标的物描述与规定

分析:也许商务人员认为合同的标的物已约定清晰明确,但法务人员需要提示是否存在其他理解,即各方就标的物的外延是否清晰界定。如双方合作某一款产品,该产品技术、数量、销售领域等能够清晰并防止今后因交易环境的改变,可能导致各方对合同的标的物及范围作偏离各方已达成的共识,进而影响合作。

四、合同生效及自动续展约定

分析:相关人员应关注合同生效的法律意义,不能以各方的前期合作及个人的主观判断来决定某种商业行为。如尽管交易各方已久重要交易交款达成初步的共识,但中方企业在尚未就上述合作事项达成正式生效协议的情况下,单方面进行备货备料,后因境外交易方的突发事件,导致不能如期签约,给中方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很多协议约定“本协议有效期一年,期满前30日内任何一方如未书面通知对方终止协议,则协议有效期自动续展一年”等,由于目前中国企业并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很多合同签订后没有专人跟进,特别是一些重要条款的持续跟进,导致合同后续何时到期、到期后的处理、自动续展等都无从

得知。如果某一天企业突然想起终止合同,但该合同已自动续展,从而影响企业的商业操作目标的实现。

五、合同附件

分析:我们比较关注主体合同的内容,商务谈判很能围绕主合同展开,在合同审查过程中也容易发生重要主合同、轻合同附件的情况,上述情况也避免,否则,极易造成合同条款重组或合同附件条款加重一方责任的法律风险。比如,某些境外厂商通过合同附件的形式约定“合同条款与附件内容相冲突以附件内容为准”或通过附件条款细化、补充主合同的内容,影响交易对方的利益。

六、合同终止/解除条件及赔偿/补偿等事项的约定

分析:由于国外交易主体的强势或有利地位,很多涉外合同中合同终止/解除条款启动非常容易,有的合同甚至约定国外厂商随时可以解除合同,且对合同解除后的赔偿等没有明确规定。上述约定对于中国厂商非常不利,我国许多中小型企业在接单过程中,没有充分评估上述条款的风险,造成前期投入很大,后期却遭毁约,导致严重亏损的经营事件

七、违约赔偿的上限限制

分析:很多涉外合同,特别是销售合同,都约定供货方应承担产品质量原因引起的一切法律后果,包括人身损害、财产损失、诉讼费用、律师费用等等。国内企业应高度关注该条款,据理力争,争取将相关赔偿事项能够限制在一定范围,否则,巨额损失赔偿情况很有可能发生。

八、合同争议的解决

分析:合同争议解决部分最为关键的解决方式及适用法律。目前,国际合同许多采用仲裁方式解决争议,但很多美国企业很能要求通过其本国法院裁决。适用法律对合同各方影响非常大,需要高度关注。一方面需要了解本国法律及对方国法律的基本内容,同时也需要了解其他第三国的法律,便于提出适用第三国法律的替代方案。

案例:被告重视法定程序 援引合同仲裁条款

深圳石化轻松打赢涉外官司

新加坡石油状告深圳石化 1999年6月7日,深圳石化石油有限公司(简称石油公司)和深圳石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石化集团)同时收到了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宗标的为150万美金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应诉通知书。案情是这样的:新加坡某石油公司(简称新加坡公司)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了石油公司和石化集团。所称的理由是新加坡公司与石油公司于1997年建立了柴油贸易关系,并协议由石化集团对石油公司所购柴油的付

款给予担保。原告向石油公司依约交付其所订购的柴油后,石油公司按要求支付了部分油款,至1998年4月1日,石油公司尚欠原告油款本息约150万美元。原告声称对此债务有原告与石油公司的往来函件确认,请求法院判令石油公司和石化集团承担清偿债务的责任。

合同原来另有仲裁条款 石油公司和石化集团的共同诉讼代理人潘翔律师发现:原、被告之间签订的三份购销合同,有合同争议解决方式条款的约定。1997年7月4日签订的合同中约定“除争议已通过双方的友好协商及时解决外,所有因本合同产生或与本合同有关或关于违约的任何争议和/或分歧应根据英国伦敦国际仲裁院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7月11日签订的合同中则约定“此单合同适用英国法律,任何由合同引起的争议辩论,都由英国法院裁决”。8月11日签订的合同中又约定“本合同适用香港法律,与此合同有关或在执行此合同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争执,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如不能友好协商,则应提交仲裁机构仲裁。如果卖方是原告,仲裁应在香港进行。如果买方是原告,仲裁则在北京进行,并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进行仲裁,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为最终裁决,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任何一方均不得再诉诸法院或其他政府机构要求重裁”。

深圳石化提出管辖权异议 于是石油公司向法院提交了管辖权异议书,称“原告在起诉立案时,隐瞒了和我公司签订的购销合同,没有将购销合同提供给法院,以致法院立案庭不知道原、被告之间有仲裁约定而错误地立案。„„原告和我公司在购销合同中约定的‘适用法律和解决争议方式’的条款,符合国际私法的‘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则,合同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适用的法律和解决争议的方式,原告现应依仲裁条款分别在伦敦与香港提起仲裁裁决。然而原告却向贵院刻意隐瞒仲裁条款,以取得贵法院的立案,实属滥用诉权„„恳请贵法院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不予受理此案。” 新加坡石油:合同已转化为新债务 对于石油公司的异议,原告新加坡公司则辩称:“原被告间签订的三份购销合同属实。然而,原被告间因购销合同产生了债权债务,并经被告书面确认和承诺付款,形成确定和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鉴此,原被告之间的法律关系,已由购销合同关系转化为法律上的债权债务关系,原告有权选择依据补充性质的债权债务确认书起诉债务人与担保人。

深圳中院:驳回新加坡石油的起诉 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词,究竟谁是谁非,还得看法院的结论。1999年8月16日,深圳中院经济审判二庭经合议下达了裁定书:“本院认为,原、被告之间签订的仲裁及司法管辖条款系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表现,且不违反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故真实有效。双方因履行购销合同发生的争议应依照合同中约定的仲裁及司法管辖条款解决,而本案关于支付货款的争议包含在合同争议中,应受合同约定的有关条款的约束。因此,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及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本院对本案无管辖权。原告起诉以‘购销合同关系转化为债权债务关系’为由认为本院有管辖权的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驳回原告新加坡公司的起诉。” 新加坡石油上诉:仲裁条款无效 新加坡公司不服,上诉至广东省高级法院。新加坡公司在上诉中称,上诉人提诉讼所依据的是上诉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往来函件,上诉人催促履行债务的传真和石油公司的确认及承诺函,构成双方新的协议,在当事人间形成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已经取代了原贸易合同中当事人的买卖关系。上诉人有权依据该债务确认和分期付款承诺函要求债务人和担保人履行债务,有权依据该文件

提起诉讼,新的协议中未订有争议解决方式,上诉人依法有权在被告所在地提起债务之诉,一审法院有权对本案行使管辖权,并不因原贸易合同的争议管辖条款而受影响„„退一步而言,即使合同当事人的意图是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双方也仅约定仲裁和仲裁适用的规则,并未明确约定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地点依据仲裁法,应为无效仲裁条款„„

深圳石化:合同之债应受合同调整 深圳石化两公司则答辩称:“双方当事人从未就债权债务问题共同签署过任何协议。退一步讲,我公司与新加坡公司之间支付货款的争议也是发生在三份购销合同项下的,是因为三份购销合同产生的,双方当事人之间支付货款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必须由原合同进行调整,并没有形成一种所谓的新的法律关系和新的权利义务关系。我国民法对债的产生无非规定如下几种事由:合同之债、侵权之债、无因管理之债、不当得利之债等。因合同项下发生的债,必须受合同调整,绝对不会形成什么新的债权债务关系。如果以此为借口创造出一种新的法律关系,那原来订立的合同就没有任何法律约束力,没有任何意义了,失去了签订合同的根本目的和价值。” 广东省高院:维持原审裁定 2000年9月20日,广东省高院下达了终审裁定:“本院认为,1997年7月4日和8月11日合同均规定了仲裁条款,所约定的仲裁机构的名称是明确的,是可执行的。7月11日的合同规定由英国法院管辖。由于上述合同均是当事人自愿协商的合意,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通则》第一百四十五条‘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故我国法院对上述合同引起的纠纷是无管辖权的。由于本案纷争是新加坡公司与石油公司履行上述购销合同而产生的,应适用购销合同所约定的管辖条款。原审法院驳回新加坡公司的起诉是正确的。石油公司确认前述合同未履行的内容,是对原合同义务的承认或确证,并未产生新的独立的债权债务关系。双方的纠纷仍然属于上诉人所引的‘因本合同产生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争议’仍应适用合同约定的管辖条款。„„本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第一百五十八条的规定,裁定驳回新加坡公司上诉,维持原审裁定。

篇2:涉外合同审查

与普通民商事纠纷相比,海事海商纠纷具有很强的涉外性。同样地,在对仲裁协议进行司法审查时,海事法官也经常面对涉外海事仲裁协议的效力认定问题。涉外海事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广泛存在于海运提单、租船合同、造船合同等各类海事法律文本中,除了如租约仲裁条款并入提单等特殊问题之外,涉外海事仲裁协议的司法审查需要面对的一个常见问题便是域外法的适用。这虽不是一个新问题,但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新实施,以及国内海事仲裁业不断发展而引起的对于仲裁与司法关系的新探讨,更为重要的是,海事司法对于涉外海事仲裁协议的审查在实践中的新积累,都为重新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背景和素材。本文拟从海事司法的角度出发,以域外法的适用为中心,对涉外海事仲裁协议的效力审查进行实证分析与理论探讨。

一、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及其司法解释(以下简称《仲裁法》及《仲裁法解释》)明确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而涉及海事海商纠纷仲裁协议效力的案件,则由海事法院专属管辖。由此可见,我国法律明确赋予了海事法院对涉外海事仲裁协议效力的司法审查权。实践中,此类争议除了以独立的申请确认海事仲裁协议效力案件的形式存在以外,还广泛存在于海事海商案件中当事人提起的管辖权异议审查案件中。

我国《仲裁法》没有对涉外仲裁协议的效力审查进行明确规定,早期的司法实践中也普遍存在以国内仲裁协议的效力标准审查涉外仲裁协议的现象。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仲裁法解释》,其中第十六条规定:“对涉外仲裁协议的效力审查,适用当事人约定的法律;当事人没有约定适用的法律但约定了仲裁地的,适用仲裁地法律;没有约定适用的法律也没有约定仲裁地或者仲裁地约定不明的,适用法院地法律。”施行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仲裁协议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仲裁机构所在地法律或者仲裁地法律。”由于上述法律文件明确了涉外仲裁协议审查的法律适用,故近年来,我国海事司法实践在此类案件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域外法的适用。

在明确了涉外海事仲裁协议审查案件中海事法院的管辖权以及法律适用的基本规则后,法院在具体认定涉外仲裁协议效力的裁判方法上,同一般的涉外民商事案件并没有实质差别。法院审查仲裁协议的效力,应以法律为大前提,以事实为小前提,以法律评价事实从而得出案件结论。在这一三段论的司法推理过程中,同任何一篇民事裁判文书的写作一样,法官要做的主要是两件事,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涉外海事仲裁协议的司法审查案件中,在域外法的适用上,一方面固然会涉及到根据冲突规范确定准据法的问题、域外法查明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必然会涉及到与仲裁协议相关的事实认定问题,包括仲裁协议的确定及其解释等,这些事实既是确定准据法的基础,又是域外法评价的对象。因此,要正确适用域外法,有必要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两方面对司法实践进行考察。

二、事实认定

(一)确定仲裁协议

涉及仲裁协议效力审查的案件,首先应确定作为法律评价对象的、当事人系争的仲裁协议的存在及其内容。在多数案件中,这并不是很大的问题,但依旧有小部分案件,由于当事人之间存在多份合同,或者发生了合同转让、合同条款并入等情况,导致作为司法审查对象的仲裁协议本身难以确定,此时首先要根据案件的证据以及当事人签署协议的相关事实,来确定系争的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本身的内容。

案例一:巴柏赛斯船舶科技有限公司诉蓬莱市渤海造船有限公司、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船舶建造合同纠纷案

12月25日,原告与被告一签订《多用途船送审、详细、生产设计合同》,由被告一委托原告对其建造的四条多用途船进行送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及相关技术服务。同一天,原告又与两被告分别签订两份《设计服务合同》,由两被告委托原告对《多用途船送审、详细、生产设计合同》中的前两条船进行送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后两被告均未在合同约定时间内付款,故原告起诉要求两被告承担违约责任。两被告在答辩期内分别提出管辖权异议。被告一认为:其与原告签订的《多用途船送审、详细、生产设计合同》第八章争议的解决办法明确约定:“在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如果达不成共识,进行仲裁。仲裁所在地为在中国上海进行。”双方对纠纷的解决约定由仲裁机关裁决,且约定的仲裁机构明确,排除了法院管辖。被告二认为:根据《设计服务合同》第9条,当事各方约定了仲裁条款,该仲裁条款规定因合同引起的争议将提交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仲裁,仲裁地点为新加坡。该仲裁协议合法有效,受理法院对本案没有管辖权。

上海海事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与两被告共同签订的是两份《设计服务合同》,该合同的第9条规定:任何因本合同引起的争议将提交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仲裁,仲裁地点将在新加坡。该合同的仲裁条款属于涉外仲裁条款,由于当事人未选择仲裁协议适用的法律,故应适用仲裁机构所在地与仲裁地新加坡法律进行审查。根据该国法律,原告与两被告签订的两份《设计服务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是明确、有效和可执行的。故裁定驳回原告巴柏赛斯船舶科技有限公司的起诉。

本案是涉及当事人之间存在多份合同的典型案例。该案中共有三份合同,均是月25日同一天签订的。其中第一份合同,是原告与被告一签订的中文版本合同,约定合同履行中发生争议,在中国上海仲裁。另两份合同是原告与作为共同船厂的两被告签订的英文版本合同,约定任何因本合同引起的争议将提交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仲裁,仲裁地为新加坡。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份合同针对的标的物存在同一性,合同主要的权利义务约定也均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合同涉及的签约主体不同。现两被告未在合同约定时间内付款,原告既然选择在同一诉讼中起诉签约的其他两方作为被告,就应当按照三方协议确定争议解决方式。因此,法院系通过对涉案实体争议涉及的主体这一事实的分析,从而认定涉案应审查的.仲裁条款为三方协议下的仲裁条款,并进而根据该仲裁条款的内容确定了应适用的准据法,最终通过适用新加坡法得出了该仲裁条款有效的结论。由此可见,确定仲裁协议是涉外海事仲裁条款司法审查的第一步,也是直接影响准据法确定、域外法查明的前提和基础,法院在对此进行事实认定时应综合考虑在案证据、签约事实以及纠纷实质等各种因素,从而确定涉案系争的仲裁协议内容。

(二)解释仲裁协议

确定了系争的仲裁协议之后,法院还面临对该仲裁协议进行解释的任务。实践中,当事人签订的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候对于仲裁协议适用的法律约定不明确,有时候对于仲裁机构或仲裁地约定不明确,有时候甚至对于申请仲裁的意愿也约定不明确。在这种情况下,法院首先应运用合同解释的方法,对系争的仲裁协议进行解释,探寻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这当然也是事实认定的一个步骤,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准据法的选择以及域外法的适用。

当然,仲裁协议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也涉及法律适用问题,不同国家的法律对合同解释的原则和方法在规定上可能有所差异。但从根本上说,合同的解释是对作为裁判依据的事实所作的说明,属于事实认定的范畴。一方面进行合同解释时可能尚未确定准据法,或者进行合同解释正是为了适用冲突规范确定准据法,另一方面通过合同解释所认定的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才是需要进行法律评价的最终对象。因此,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应尽可能地采用通行的合同解释方法,通过对合同文本、订约目的、磋商过程、交易习惯等多方事实的分析来探求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案例二:上海云天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诉汇洋国际(香港)船务有限公司航次租船合同纠纷案

该案中,双方当事人就租船合同中“Arbitration,if any, in HONGKONG and English law to apply”的解释问题产生争议。被告主张该条款已明确约定将纠纷提交仲裁解决,而原告则认为该条款应解释为“如果要进行任何仲裁,适用香港法律和英国法律”,并未排除诉讼管辖。

一审法院审理认为,关于“if any”的文义解释,应理解为“如有任何争议产生”的省略语或者是一个英语语法中的语气词。因此,双方当事人将纠纷提交仲裁解决的意思表示清楚,即双方已约定在香港仲裁,适用英国法律。香港法律是本案仲裁程序应适用的法律,根据香港《仲裁条例》,系争仲裁条款有效并可以实施。故法院认定双方之间的租船合同纠纷应提交仲裁解决,一审法院无管辖权。二审法院审理认为,系争条款是当事人对涉案纠纷提起仲裁时的仲裁地点和所适用法律所作出的特别约定,不构成双方之间选择的唯一纠纷解决方式,并未排除诉讼管辖。故最终裁定本案应由上海海事法院审理。

在涉外租船合同中,“Arbitration,if any,……”是租约中常见的条款形式,在订租确认书(fixture note)中,该仲裁条款通常作为格式条款包含于合同之中。由于涉外租约往往以英文订立,并不一定同时存在中文版本,因此,在海事法院进行司法审查的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往往就上述条款有不同的翻译和理解,从而导致纠纷的产生。

对于上述条款的解释,在一些英美判例中有所论及。如在一个买卖合同纠纷案中,英国王座法院认定“arbitration, if any, by ICC rules in London”是一条有效并且具有约束力的仲裁条款,并就该短语的解释作如下说明:作为合同一部分的仲裁条款,可以证明当事人双方有意将他们之间产生的争端提交仲裁解决。除非申请方能够充分证明在签订合同时,当事人双方对于“if any”的理解均是“若需进行任何仲裁”,否则根据一般商业常识,“if any”就应被视为多余的词,或是作为“若有任何纠纷”的缩写。如按此解释,系争条款应理解为“若有任何纠纷,应在香港申请仲裁,并且适用英国法律。”按此解释,则应认定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单独订立了仲裁条款,即双方将纠纷提交仲裁解决的意思表示清楚,从而排除了诉讼管辖。

但同时,我国司法实践中也有对类似条款进行审查的案例。最高人民法院民四他字第36号复函中所针对的仲裁条款与本案系争条款基本一致。在该案中,当事人在租约第二十条约定:“G/A ARBITRATION IF ANY TO BE SETTLED IN HONGKONG WITH ENGLISH LAW TOAPPLY;如果仲裁,在香港国际仲裁中心适用英国法律”。对此,最高人民法院认为:该条款的中英文表述虽然不尽一致,但含义均为“如果提起仲裁,在香港适用英国法律”。这一约定是双方当事人对涉案纠纷提起仲裁时的仲裁地点和所适用法律作出的特别约定,不构成双方之间唯一的纠纷解决方式,并未排除诉讼管辖。最终,本案二审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该项复函的精神,认为本案系争条款应解释为“如果提起仲裁,在香港进行,适用英国法律”,并就此审查意见按规定向最高人民法院进行请示。最高人民法院在()民四他字6号复函中认为:根据案卷记载,双方当事人均将本条款中的“Arbitration, if any”翻译为“若发生任何仲裁”。故与前一复函的结论相一致地,上海海事法院应对本案具有管辖权。

本案纠纷主要涉及的就是仲裁协议的解释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和一审法院在对协议的解释上运用了不同的方法,从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最高人民法院系根据当事人在诉讼中自行翻译的中文文本来解释合同条款,而一审法院则根据该租船合同文本的通常商业解释来解释此一条款。通常情况下,这两种方法均是合同解释的合理路径,但从最高人民法院两次复函的内容来看,在涉及类似仲裁条款英文含义不明、可能存在多种中文翻译的情况下,尤其是仅涉及大陆当事人与港澳当事人的案件,我国目前的海事司法实践更倾向于通过中文翻译来确定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篇3:我国涉外商事仲裁司法审查问题

关键词:涉外仲裁,司法审查,仲裁程序,仲裁范围审理书

一、我国涉外商事仲裁的司法审查

对于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有两种。第一种:对自然正义的审查;法院仅审查仲裁协议是否有效、仲裁员是否超越了权限、仲裁程序是否正当。第二种:对仲裁裁决中的法律问题的审查;仲裁程序从属于法院程序, 仲裁程序不具有终局性。

(一) 涉外仲裁司法审查的范围问题

首先, 人民法院在对涉外仲裁裁决的监督审查主要仅限于在程序方面的审查。如在一方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撤销涉外仲裁裁决的情形, 法院只审查当事人关于是否愿意提交仲裁的真实意思, 或者在仲裁过程中是否能得到公平的待遇, 以及审查仲裁程序是否是按照当事人的授权进行等程序问题。

其次, 对于国际仲裁和涉外仲裁实行双轨制。国内仲裁审查的范围不仅包括程序审查还包括实质审查, 审查的范围要广泛得多, 并且在对公共秩序保留原则适用上也存在差异。1958年《纽约公约》第5条规定了裁决承认与执行地国法院对外国仲裁裁决的审查标准。第1款规定的依申请对外国仲裁裁决可不予承认和执行的五个理由, 内容仅涉及程序问题。第2款规定的依职权不予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理由涉及可仲裁性与公共政策。而对公共政策的违反可能是程序方面或实体方面。1985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几乎采用了与《纽约公约》相同的措辞, 也将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审查范围限于程序。

(二) 涉外仲裁司法审查的程序问题

1、对仲裁程序的通则的规定。

仲裁程序通则所确定的平等对待当事人以及适当进行仲裁的原则, 贯彻仲裁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以及推动仲裁程序的顺利进行, 因而仲裁机构在制定或者修订仲裁规则时, 都有相关规定。世界主要仲裁规则通常会对仲裁程序的通则作明确的规定, 或者其在仲裁庭审事项的规定中也会或多或少对国际商事仲裁普通认可的这些基本程序规则予以体现。有外国学者就指出, 诉讼与仲裁最重要的不同在于其程序的僵化。国际商事仲裁界的普遍共识是仲裁程序的进行必须按照当事人的合理要求进行, 否则仲裁裁决会因“仲裁程序与当事各方协议不一致”而被拒绝承认与执行。所以, 国际商事仲裁立法以及多数国家仲裁法律均赋予当事人约定仲裁程序的权利。仲裁庭对当事人的平等对待。《示范法》对该原则予以明确规定:“应对当事各方平等对待, 应给予当事每一方充分的机会陈述其案情。”英国1996年仲裁法对仲裁庭的义务亦有明确规定。世界主要仲裁规则在仲裁规则通则中亦确立了仲裁庭平等对待当事人的原则, 促进贸易的交往。

2、预报审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发布了《关于人民法院撤销涉外仲裁裁决有关事项的通知》, 建立“预报告制度”, 受理法院在裁定撤销裁决或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之前, 须在受理后30日内报请本辖区所属高级人民法院进行审查, 高级人民法院同意的, 应在15日内将审查意见报最高人民法院, 待最高人民法院答复后, 方可裁定撤销裁决或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

3、法院对仲裁裁决异议案件进行司法审查如何适用法律。

程序的问题对该问题无论是民事诉讼法还是仲裁法均无明文规定, 但是实践中的做法很多, 是很不规范的, 如何解决这一程序问题, 有待于相关立法作出进一步的规定, 用立法加以规范化、明确化。

4、仲裁审理范围书。

仲裁审理范围书是ICC仲裁规则最具特色之一的庭审程序规定。按照ICC仲裁规则第18条第1款的规定, 除了当事人和仲裁员的姓名、地址以及仲裁地点以外, 审理范围书应主要包含三项内容:一是当事人各自的请求和要求的救济摘要;二是待决事项清单;三是应适用的具体程序规则。仲裁审理范围书的拟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仲裁庭在收到秘书处转来的案卷后, 根据书面材料拟定一个文件;二是由仲裁庭会同当事人共同依据当事人最近提交的意见拟定审理范围书。对于ICC所独创的仲裁审理范围书问题, 由于其涉及到仲裁机构与仲裁庭的权力分配问题, 学界的理论上看法是这一制度使仲裁机构实际上获得的权力实际上并不属于他自己本身固有的, 构成了对仲裁庭独立办案的一种挑战, 所以目前世界主要仲裁机构并未普遍采用这一做法。

二、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一) 英国坚持相对保守原则:

实体审查上处于被动性。从英国仲裁立法的上述法律规定来看, 与中国最大的不同是, 对于国内和国外仲裁裁决司法审查不实行“内外有别”的“双轨制”。一般情况下, 法院对仲裁不予实体性审查, 但当事人可以共同授权法院对仲裁裁决予以实体审查, 或者是一方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请求, 经过法院的审查批准后, 对仲裁裁决的实体问题予以司法纠正, 也就是说, 英国的司法审查在实体部分具有被动性。并且从法律制度的安排上, 不允许在英国作出的仲裁裁决逃避英国法院的监督, 包括程序上的监督和实体上的监督。1985年6月21日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通过的《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对于仲裁监督机制规定:一个国家和管辖法院对于在本国境内作出的一切仲裁裁决实行审查和监督时, 不论是内国裁决或是涉外裁决, 都采取同样的审查标准和同样的补救措施。对于经过管辖法院审查认定其在程序操作上确有错误或违法, 或在实体内容上确与本国公共政策相抵触者, 则均在“可予撤销”之列, 而不局限于“不予承认”和“不予执行”。

(二) 美国实行较为开放的规定。

《联邦仲裁法》第10条对司法审查的范围作出了限定但是从立法上也并未限制当事人通过意思自治扩大司法审查的范围。在Lapine诉Kyocera一案中, 仲裁协议约定“如果仲裁员认定的事实没有实质性的 (substantial) 证据支持, 或者适用法律错误, 则地方法院可以撤销、修改或更正裁决”。地方法院拒绝适用仲裁协议中约定的广泛的司法审查标准, 而上诉法院判决地方法院错误。Street Associates, L.L.C.v.Mattel案, 由美国最高法院进行了澄清第九巡回法庭建议地区法院执行第一次仲裁裁决, 但是具有《联邦仲裁法》第10条规定的可撤销、可更正事由的除外。美国最高法院认为:首先, 《联邦仲裁法》的立法目的是支持仲裁, 尊重仲裁协议的缔约性。法院仅对仲裁具有有限的管辖权, 除此以外, 仲裁协议应当是“有效的、不可撤销的和终局的”;其次, 《联邦仲裁法》第10条和第11条规定的情形虽然属于法院的裁量权, 但所列举的情形应当是排他的。即使在该等情形外还存在其他可以进行司法监督的情形, 也与司法审查的基本原则相悖。

三、我国涉外商事仲裁司法审查存在的问题

(一) 司法报告预审制度。

虽然该制度有一定的监督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意识到该制度仍存一些缺陷。如报告制度以最高人民法院“通知”的形式确立, 既非立法也非司法解释, 属法院内部的管理制度, 是法律外的解决和监督方式, 缺乏程序规范, 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法律监管, 并不符合法治的要求。既不利于约束人民法院的审判行为, 也不利于当事人行使诉权, 其作用的发挥是有限的。

(二) 法院对仲裁裁决异议案件进行司法审查如何适用法律程序的问题。

对此, 民事诉讼法还是仲裁法均无明文规定, 而实践中的做法很多, 很不规范, 我国现行的《仲裁法》没有对法院受理当事人提出的撤销涉外仲裁裁决之诉能否上诉问题作出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在1997年《关于人民法院裁定撤销仲裁裁决能否上诉问题的批复》中则明确规定, 对法院作出的撤销裁定, 不得上诉。

四、我国涉外商事仲裁司法审查制度的构建

实践表明, 当事人选择仲裁解决争议, 除了仲裁程序简便、结案迅速等优点吸引之外, 最主要的就是期望获得一份终局裁决, 以避免烦琐、漫长的上诉程序。尽管仲裁裁决的终局性能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潜在效益, 它显然比上诉程序所带来的利益大得多。肖永平教授论及法院对仲裁司法审查的价值取向时指出:法院对仲裁的监督范围实质上是如何处理仲裁裁决的终局性与司法审查权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如何维持仲裁制度的效益与公平之间的平衡问题。如果法律容许法院对仲裁进行实质审查, 无异于使仲裁程序从属于法院的诉讼程序。

(一) 扩大我国涉外仲裁的司法审查范围, 不再局限于程序审查。

借鉴英国的相关立法经验, 不实行内外有别, 更能有效保障维护仲裁制度的价值取向和适当司法监督之间的平衡。而逐渐缩小法院司法审查范围是达成两者之间平衡的有效途径。国际立法方面, 1958年《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第5条和联合国《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第34条均反映了这一趋势。1958年《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第5条第1款所规定的五项内容涉及的是仲裁协议是否有效、仲裁是否违反正当程序、仲裁员是否超越权限、仲裁庭的组成或仲裁程序是否恰当、仲裁是否已被撤销, 均系仲裁的程序问题。

(二) 预报审制度是当时特定的经济

政治背景下产生的, 渐渐不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涉外仲裁案件的数量将大幅度增长, 如果所有的关于涉外仲裁裁决撤销、不予执行的案件都要由最高院核准, 工作量将很大。所以, 可取消“预报审制度”, 代之以“听证”制度。

(三) 关于仲裁的司法审查结果方面。

我国《仲裁法》规定, 仲裁裁决被裁定不予执行后, 当事人可根据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法院认为有撤销裁决的情形的导致两种处理结果。一是根据仲裁法第61条规定:法院认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 通知仲裁庭在一定的期限内重新仲裁, 并裁定中止撤销程序, 仲裁庭拒绝重新仲裁的法院应当裁定恢复撤销程序;二是直接裁定撤销程序。如果经过审查, 仲裁裁决并非因当事人之间的仲裁协议无效而被撤销的。

还有譬如关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的限度上。是否将案件提交仲裁应由当事人自主决定, 法院不应过多干涉。是否选择仲裁应由当事人决定, 法院无权替当事人做这样的决定。如果法院如认为仲裁裁决符合撤销的法定理由, 就应该直接作出撤销的裁定, 当事人以放弃上诉权利为代价而获得裁决的终局性是完全值得的, 因为他们更注重追求经济上的效益, 法律应当对当事人这种谋求裁决终局性的合理期待予以保护。

四、结语

篇4:涉外经济合同翻译的理解与表达

[关键词] 涉外经济合同翻译 准确严谨

涉外经济合同属于法律性公文,所以英译时,有些词语要用公文语词语、特别是酌情使用英语惯用的一套公文语,就会起到使译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言简意赅的作用。在起草合同文件时对于一些关键词的理解有时还应使用定义条款加以说明。准确严谨的合同译文应具备以下两个要素:一是词语准确,二是正确的表达。因此合同文件中的词语是构成该合同文件最基本的单位,对它的一些主要词语的准确翻译,是英译合同文件的基础。下面就从用词和表达两方面来论述如何准确严谨地英译涉外经济合同。

一、合同中副词的使用

例1:本合同是由依法成立的A公司(以下简称“买方”)和依法成立的B公司(以下简称“卖主”)于2000年3月18日签订。

This contract is entered into as of the March 18th,2000, by and between A, a corporation organized under the law (hereinafter called the ”Purchaser”), and B, a corporation organized under the law (hereinafter called the“seller”).

例2:买卖双方经友好协商,同意以XXX 方式签订合同,并就如下条款达成一致。

The buyer and the seller, through friendly negotiation,have signed this contract on a basis of XXX and agreed on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stipulated below.

以上两个例子中使用了hereinafter,below副词,以此增强合同的庄重性和严肃性。这种公文语惯用副词为数并不多,而且构词简单易记。常用的这类副词是由here、there、where等副词分别加上after、by、in、of、on、to、under、upon、with等副词,构成一体化形式的公文语副词。例如:

从此以后、今后:here after;

据此:here by;

在其上:there on\there upon;

对于这个:here to;

在上文:here in above here in before;

此后、以后:there after;

在其下:there under;

对于那个:whereto;

在下文:here in after here in below;

在上文中、在上一部分中:there in before;

在下文中、在下一部分中:there in after.

此外还有一些与之对应的关系副词的复合词。如:

借此:where by,为此:where for

在那种情况下:where in,关于那人: where of

这些词用来确指合同中的某一方或合同双方,这样行文准确,从而提高合同文书的正式性。使用副词给人以自古至今合同就有传统,不容轻易改变的含义。这些复合性副词几乎成了合同文体的一种词汇标记,是这类文本的一大特色。

二、词义在上下文中的一致性

一个合同词在不同的场合,译成英文有不同的含义,要正确理解合同原文的词义,必须注意词义上下文的一致,切不能拘泥于字面上的一致,如只保持字面上的一致,译文往往不能准确达意。请看下面句子:

“如在解释上遇有分歧,应以英文本为准”。“解释”在词典上可译成,“construe”,“explanation”,“exposition”,“interpretation”,但这个句子的“解释”是指对合同条文的正式解释,应选择“interpretation'’,较为恰当。故译成“In case of any divergence of interpretations,the English text shall prevail”。

英译涉外经济合同时,常常还由于选词不当而导致词不达意或者意思模棱两可,有时甚至表达的是完全不同的含义。因此了解与掌握极易混淆的词语的区别是极为重要的,是提高英译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现把常用且易混淆的六对词语,用典型实例论述如下。

1.shipping advice与shipping instructions

Shipping advice是“装运通知”,是由出口商(卖主)发给进口商(买主)的。然而Shipping instructions则是“装运须知”,是进口商(买主)发给出口商(卖主)的。另外要注意区分vendor(卖主)与vendee(买主),consignor(发货人)与consignee(收货人)。上述这三对词语在英译时、极易发生笔误。

2.abide by与comply with

abide by与comply with都有“遵守”的意思.但是当主语是“人”时,英译“遵守”须用abide by。当主语是非人称时,则用comply with英译“遵守”。

例如:合营企业的一切活动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國法律,法令和有关条例规定。

All the activities of a joint venture shall comply with the provision of the laws,decrees and pertinent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3. initialed text与referendum contract

“草签文本”和“草签合同”,这两个术语中的“草签”的含义是不同的。前者是指“缩写签字”,草签时当事人只签其姓名的第一个字母,所以“草签文本”应译为,“initialed text”,而后者的“草签”是构成对条款的认证,但尚不具有法律效力,应译为“referendum contract”。

4.ex与per

源自拉丁语的介词ex与per有各自不同的含义。英译由某轮船“运来”的货物时用ex,由某轮船“运走”的货物用per,而由某轮船“承运”用by。例如:

由“维多利亚”轮运走/运来/承运的最后一批货将于10月1日抵达伦敦。

The last batch per/ex/by S.S. “Victoria" will arrive at London on October(S.S.:Steamship)

5.by与before

当英译终止时间时,比如“在某月某日之前”,如果包括所写日期时,就用介词by;

如果不包括所写日期,即指到所写日期的前一天为止,就要用介词before。

例如:卖方须在6月15日前将货交给买方。

The vendor shall deliver the goods to the vendee by June l5.(or:before June l6,说明含6月15日在内。如果不含6月15日,就译为by June l4或者before June l5。)

6.formal agreement与official statement

这两条术语就不能盲目地套用,必须弄清楚他们之间的不同含义。formal agreement

应译作“正式协议”,而official statement应译作“正式声明”。

三、译文的表达

句子理解之后,紧接着就是表达的问题。在翻译中应尽量避免受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要多注意两种语言的差异,使译文准确,流畅。但是翻译合同文书应该以“严谨准确”为宗旨。如果流畅和准确发生矛盾时,应选择后者。现举一个不当例子分析如下:

例:签订经济合同的通常做法是由有关当事人中的一方提出签订合同的建议,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主要条款的具体内容。

The usual way of signing an economic contract is that one of interested parties puts forward his suggestion that a contract be signed and clearly sets forth the specific contents of major provisions in the contract.

分析:此句的主要内容是“签订合同时,通常的做法是提出签订合同的建议,规定合同的内容”,因此,先将“签订经济合同”译成状语“in the course of signing an economic contract”,再译“通常的做法是”为“the usual practice is”。中间的“由有关当事人中的一方提出签订合同的建议”应译为“for one of the interested parties to…”;另外“建议”应改用“propose”加名词从句,比“put forward a suggestion”显得更加严谨些。

四、结束语

涉外合同翻译涉及的问题很多,但最重要的问题乃是理解与准确表达。在英译合同文书的过程中,译者必须深入理解原文中的每个词语在具体上下文中的含义,着重领会合同文件语言的准确性;在表达时,要对每个经过挑选的词、句進行仔细推敲,选择出最确切的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涉外经济合同时一定要坚持准确严谨的原则。翻译的道路还很长,译者只有不断积累翻译的技巧,增加翻译的实践,才能使英语翻译真正为我们的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Beaugrande, R. de & W. Dressler. 1981. 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M].London: Longman

[2]蔡基刚:英汉汉英段落翻译练习[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3]陈宏薇:新实用汉译英翻译教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

篇5:销售合同(涉外)

国际货物销售合同

第一条 货物 1.1 货物名称: 1.2 规格: 1.3 数量: 1.4 单价: 1.5 总价款(大写): , 允许 %的数量误差,合同总价款应进行相应调整。1.6 原产国: 第二条 装运

2.1 包装:采用新的牢固的木箱或硬纸箱包装,适合长途海洋运输,防潮湿、颠簸、锈蚀和粗率的处理。因包装不善导致的货损和货物丢失由卖方负责。2.2 唛头:在每一包装表面,用不褪色的油漆清晰地印上包装号、尺寸、毛重和净重,向上位置、必要的警告事项等。2.3 装运港: 2.4 目的地: 目的地货运经理人: 2.5 甲板上运输: □ 可以 □ 不可以

集装箱运输: □ 是 □ 否 转运: □ 可以 □ 不可以 分批运输: □ 可以 □ 不可以 2.6 装船日: 第三条 贸易术语 □ FOB

早于合同约定的装船日30日前,卖方应通过传真、电传或电报将合同编号、货物、数量、价款、包装、毛重、尺寸以及装船日期通知买方,以便买方租船或预订舱位。在船按期到达装运港后,如果卖方未按期进行装船,由此引发的空舱费、滞期费等所有费用均由卖方承担。□ CIF & CFR

第 1页

共 5页

启仁律师事务所﹒合同法中心制作并发布至百度文库

卖方应在运输期内将货物从装运港运至目的地港口。在CFR条款下,卖方应早于装船后2个工作日,通过传真、电传或电报将合同编号、货物、发票额和离港日期通知买方,以便买方购买保险。□ DDU

卖方应在运输期内将货物从装运港运至目的地港口。第四条 移交文件

4.1 海运单: 全套空白背书、空白抬头、注明运费已付/到付的已装船清洁海运/联运正本提单,并通知目的地港口的中国国家外贸运输公司。4.2 标明合同编号、信用证和唛头的已签署商业发票 份。4.3 标明毛净重、尺寸和数量的装箱单或重量单。4.4 签发的质量和数量证书 份。

4.5 涵盖盗窃和提货不着险、破损险以及泄露险且不计百分比的综合险保险单 份。

4.6 原产地证明 份。4.7 其他文件。第五条 保险

由 根据发票额的110%购买综合险保险,险种涵盖盗窃和提货不着险、破损险以及泄露险且不计百分比,保险期为 至。第六条 付款

□ 在 前,买方应当通过 银行,按照合同总价款,以卖方为受益人开具一份不可撤销、可转让及不可追溯的信用证,该信用证自买方收到协议第4条规定的文件时生效,直到 之前可在中国有效议付,信用证上标明合同编号。□ L/G 保函在收到 银行开具的以买方为收益人的总额为 的不可撤销保函时,买方应当在合同生效后 日内,向卖方支付合同总金额的的 %,共计。

根据卖方已经装运的货物价值,保函担保的金额将自动进行相应减少。□ D/P 见票付款

装船后,买方应当自收到卖方发出的以买方为付款人的跟单即期汇票与第4条中规定的文件后,按期付款。□ D/A 见票承兑

第 2页

共 5页

启仁律师事务所﹒合同法中心制作并发布至百度文库

装船后,买方应当自收到卖方发出的以买方为付款人的跟单即期汇票与第4条中规定的文件后,按照汇票规定的到期日付款。□ COD 货到付款

买方应当在收到货物 日内向卖方支付合同总价款(不适用于FOB、CFR和CIF条款)。

卖方账户: 买方账户: □ 买方应当在合同生效后 日内向卖方电汇支付合同总价款的 %作为定金,余款在收货后 日内付清。第七条 装船通知

7.1 在装船后 小时内,卖方应立即通过传真、电传或电报,将合同编号、货物名称、装船数量、发票金额、毛重、船名和装船日期通知买方。7.2 另外,卖方应当自装船后 小时内,将本协议第4条规定的文件拷贝一份,通过特快转递或航空邮件寄交买方。第八条 质量担保

卖方保证货物符合合同和质量保证书规定的质量及规格,保证期为货物到达目的地港口后月。在保证期内,卖方应对生产设计缺陷所造成损失负责。第九条 检验

9.1 在装船 日前,卖方应当安排 检验机关对货物的质量、规格和数量进行检验,并获得检验证书。

9.2 在货物到达目的地港口后,买方可以安排 检验机关对货物情况进行重新检验。在决定重新检验后,买方应当在 日内通过传真、电传或电报通知卖方,以便检验时卖方能够在场。卖方经通知后仍不到场的,不影响检验的进行。

9.3 如果货物被发现受损、短缺、丢失,或者规格、质量与约定和质量保证书不符,买方可以根据 颁发的检验证书,在货物到达目的地后 日内向卖方索赔。如果上述期限与质量保证期不一致,在质量保证期内,买方依然有权就此提起索赔。

9.4 对因保险公司、运输公司和邮局的责任引发的损失,卖方不承担责任。第十条 违约责任

10.1 除非是不可抗力导致的交货迟延,卖方每迟延一周应当向买方支付迟延货物总价值的0.5%作为赔偿金,不满一周的按照一周计算。上述赔偿金不

第 3页

共 5页

启仁律师事务所﹒合同法中心制作并发布至百度文库

得超过被迟延货物总价值的30%,上述赔偿金将在卖方向支付银行议付时从应得货款中扣除,或者由买方直接在支付时扣除。

10.2 因卖方责任导致的货物不符,如果买方根据本协议第9条,在约定期限内或质量保证期内提出索赔,卖方必须补足短缺的货物或者替换有瑕疵的货物,并承担因此给买方造成的直接损失。

10.3 可以要求买方支付货款及延期利息。延期利息按照未付款的 %年利率计算,从应付款日计算至实际支付日为止。如果买方未在约定期限内开出信用证,买方应当每延期一天按照信用证金额的 %支付赔偿金,该赔偿金不得超过信用证金额的30%。

第十一条 不可抗力

11.1 受不可抗力影响的一方应当立即通知另一方不可抗力的发生,并在事发后 日内,通过航空邮件将经过当地政府或商会签发的证明文件寄交另一方。

11.2 任何一方无须承担因不可抗力所导致的合同部分或全部不履行的责任,但是直接受影响的一方应当按照第11条第1项的规定进行通知。

11.3 如果不可抗力事件自发生之日起已经持续 日,任何一方均有权解除合同。第十二条 限制条款

12.1 买方或卖方因本协议所承担的赔偿责任仅限于直接的损失,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除外。

12.2 除非故意或重大过失,赔偿责任不得超过合同总金额。

12.3 一方因违约所承担的赔偿责任,不得超过违约方在合同订立时预见或应当预见的损失。

12.4 未经 书面同意,本协议及相关权益不得转让。第十三条 合同终止

13.1 如果违约方因自身原因在约定的时限内未履行义务,并在收到未违约方的书面通知后 30 日内,未能消除违约状态或者采取补救措施,未违约方有权解除合同。

13.2 如果协议约定的任何一种赔偿金或违约金数额超过了合同总金额的20%,未违约方有权解除合同。

13.3 如果第9条第3项规定的不符的货物数量超过货物总量的20%,买方有权解除合同。

13.4 解除合同必须书面通知,自通知送出之日起生效。

第 4页

共 5页

启仁律师事务所﹒合同法中心制作并发布至百度文库

13.5 合同解除不影响主张损害赔偿的权利。第十四条 争端解决

14.1 凡因本合同所引起的或与之相关的任何争议、纠纷或索赔,包括违约、合同的效力或终止,如果双方不能通过协商解决,□ 均应首先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华南分会,按其调解规则进行调解。如果调解员放弃调解,或调解不能解决争议或分歧,应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华南分会,按照申请仲裁时该会实施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在中国深圳进行。

□ 均应首先提交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按其调解规则进行调解。如果调解员放弃调解,或调解不能解决争议或分歧,应根据提交仲裁通知时有效的《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机构仲裁规则》,在香港仲裁解决。14.2 仲裁员人数为 名(1名或3名)。仲裁语言为。

14.3 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并对双方有约束力,仲裁机构及仲裁员的费用由败诉方

承担,但是仲裁员不得裁定惩罚性赔偿金。

14.4 如果合同签订地或争议标的物在中国境内,或者被告是中国公民或法人,本协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否则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14.5 本协议所涉及的术语源于国际商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1990年版。第十五条 其他

15.1 与货物使用相关的一系列必要技术文件,如基础图、装配、操作说明、服务和维修手册,应当在每次交付的同时以书面形式包装并发出。15.2 卖方或买方承担货物越过船舷并从吊车下卸下之前的一切风险。15.3 除非双方另有约定,根据支付方式,买方承担信用证签发行、承兑行或电汇行所属国发生的银行费用,卖方承担上述国家之外发生的银行费用。15.4 买方或卖方应当承担所有因履行本协议或与此相关的,由中国政府根据现行税收法律向卖方或买方征收的税收、关税和其他费用。发生在中国境外的上述费用由 承担。第十六条 生效

16.1 本协议以中、英文签署,中、英文内容不一致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16.2 本协议一式 份,双方各持一份,于20 年 月 日经双方签署后生效。[以下为签署页]

第 5页

篇6:涉外合同(范文)

范例:合同CONTRACT 合同号码: ContractNo.: 日期: Date: 买方:××省化工进出口公司 TheBuyers:SHANXIpROVINCE CHEMICAISIMpORT&EXpORT CORpORATION 地址;中国山西省太原市新建路6号 Address:No.6XinJianRoad,Taiyuan,Shanxxi, China Fax:0351-442701 Telex:28027SXCCOCNCable:Chemicals Taiyuan Tel:442016 卖方: TheSellers: Address;Fax:Telex:Cable:Tel.: 兹经买卖双方同意按照以下条款由买方购进卖方售出以下商品:(1)项号 ItemNo.商品名称及规格 NameofcommodityandSpecifications 单位Unit数量Quantity 单价Unitprice金额Amount总金额TotalValue(2)包装(适合海洋运输): packing(seaworthy):(3)生产国别及制造厂商: Countryoforigin&Manufacturer:(4)保险:由买方负责 Insurance:TobecoveredBytheBuyers(5)装运时间: Timeofshipment:(6)装运口岸: portofloading:(7)目的口岸 portofdestination:(8)装运唛头:每件货物(袋、桶等)上用不褪色的涂料明显刷明到货口岸、件号、每件毛重及净重、尺码如后列所示唛头。(如系危险及或有毒货物,应按惯例在每件货物上明显刷出有关标记及性质说明。)(9)付款条件:买方应于本合同规定的交货月份前×天通过中国银行太原分行开出以卖方为抬头的不同撤销的信用证,卖方在货物启运后凭本合同交货条款3(A)所列单据在开证银行议付货款。信用证有效期为装船后15天止。(10)其他条款:()本合同其他有关事项均按背面交货条款的规定办理,该交货条款为本合同之不可分割部分。()本合同以中文及英文两种文字书就,两种文字的条款具有同等效力。(11)附加条款(本合同其他条款与本附加条款有抵触时,以本附加条款为准):买方卖方 TheBuyers TheSellers

上一篇:阿力麻土山庄小学自查报告下一篇: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几点见解